一轮复习中国地理的区域差异 中国的三大自然区

合集下载

高中地理 第一单元 中国的区域差异 1.1我国的三大自然区(备课资料) 大纲人教版选修2

高中地理 第一单元 中国的区域差异 1.1我国的三大自然区(备课资料) 大纲人教版选修2

【鼎尖教案】高中地理第一单元中国的区域差异我国的三大自然区备课资料大纲人教版选修2●备课资料自然区划与自然区域前者是指将地表按其自然情况的差异划分区域,全称自然地理区划。

按区划对象,自然区域可分为部门自然区划和综合自然区划。

本教材根据气候和地貌将我国划分为三个大自然区和七个自然地区就属于综合自然区划。

自然区域是指根据地表自然情况划分出来的区域。

它是根据地表各自然地理成分的相互联系的性质和特点出发,依据整体地理环境的差异,把自然综合体划分成具有一定从属关系的等级系统,如大自然区、自然地区等。

以阐明地域自然综合体的特征、结构及其发生、发展和分布规律。

每个自然区域内部具有同一性整体性,不同自然区域之间存在着差异性。

自然区域的对象是不同等级的自然综合体,所以自然区划是多级的系统。

这个系统由地带性区域单位和非地带性区域单位组成。

地带性区划单位可分为自然带和热量带,自然地带和自然亚带等。

非地带性区划单位可分为自然大区、自然区域、自然地区、自然区等。

自然区划过去多用相关分析的基础上的标志法,自上而下地进行划分。

非地带性区划单位常采用地质地貌标志,或地质地貌标志与气候指标相结合,如划分自然大区、自然区域和自然地区就是这样。

地带性区域单位的划分常采用生物气候土壤标志,自然带和自然地带等多是这样划分的。

在有了景观类型图或土地类型图后,自然区划便可采用自下而上合并的方法来进行。

这是根据相邻土地类型或单元景观间的景观地球物理和景观地球化学联系,及土地类型结构,合并成自然区,再由自然区按区域共轭性原则逐级合并。

自上而下的划分与自下而上的合并相结合,使综合自然区划更具客观性。

自然区划的研究对象是自然综合体研究自然综合体的特征和发展规律,根据它们在地表呈现的相似性和差异性,进行区域划分,所分成的具有一定从属关系等级系统的自然单元,以综合自然区域来表达,可以全面地反映自然界的地域分异。

每一个被划出的自然区,各有其不同于其他区域的自然特征、发生发展过程以及利用和改造自然的方向,可以为因地制宜进行自然资源和自然条件合理利用、自然环境的整治和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高中地理 中国的区域差异

高中地理 中国的区域差异

高中地理中国的区域差异
一、中国三大自然区划分的依据与界线中国三大自然区划分的主要依据——气候和地貌的地域差异。

三大自然区划分的界线是:①400mm年等降水量线;②昆仑山—阿尔金山—祁连山;③3000m等高线。

自然要素地域差异差异成因
地貌地势西高东低,呈三级阶梯状分布地质作用的影响
气候气温年平均气温由南向北递减太阳辐射从赤道向两极递减
等温线在青藏高原出现转向青藏高原地势高,气温低降水年降水量从东南向西北递减受海陆位置的影响
二、中国三大自然区自然特征的差异自然地理环境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各自然要素,如地貌、气候、水文、生物和土壤等都是相互影响、共同联系的,其中一个要素的变化,必然会引起其他自然要素和整个自然地理环境的变化,这就是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虽然每个自然区域都具有整体性特征,但各自然区域之间却存在着很大的地域差异,这就是自然地理环境的地域差异。

中国三大自然区的自然环境差异归纳如下。

自然

东部季风区西北干旱半干旱区青藏高寒区
地形地势海拔较低,大部分在1000米
以下,东部的大部分在500
海拔较高,但差别显著。

既有3000米以上山脉,
海拔4000米以上,
有许多7000~8000
三、东部季风区的南北差异东部季风区南北差异的主要成因是热量条件,在北部地区,水分条件也有一定的影响。

在东部季风区,由于南北纬度跨度较大,可划分为四个自然地区。

仔细对照这四个自然地区的名称,可发现每个地区的名称都体现了三个内容:位置、热量条件和干湿程度。

四、中国三大自然区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高中地理中国的区域差异专题辅导

高中地理中国的区域差异专题辅导

高中地理中国的区域差异一、中国三大自然区划分的依据与界线中国三大自然区划分的主要依据——气候和地貌的地域差异。

三大自然区划分的界线是:①400mm年等降水量线;②昆仑山—阿尔金山—祁连山;③3000m等高线。

自然要素地域差异差异成因地貌地势西高东低,呈三级阶梯状分布地质作用的影响气候气温年平均气温由南向北递减太阳辐射从赤道向两极递减等温线在青藏高原出现转向青藏高原地势高,气温低降水年降水量从东南向西北递减受海陆位置的影响二、中国三大自然区自然特征的差异自然地理环境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各自然要素,如地貌、气候、水文、生物和土壤等都是相互影响、共同联系的,其中一个要素的变化,必然会引起其他自然要素和整个自然地理环境的变化,这就是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虽然每个自然区域都具有整体性特征,但各自然区域之间却存在着很大的地域差异,这就是自然地理环境的地域差异。

中国三大自然区的自然环境差异归纳如下。

自然区东部季风区西北干旱半干旱区青藏高寒区地形地势海拔较低,大部分在1000米以下,东部的大部分在500米以下,并有众多广阔的平原海拔较高,但差别显著。

既有3000米以上山脉,也有250~500米的内陆盆地海拔4000米以上,有许多7000~8000米的山峰气候夏季受海洋季风影气候干燥,年降水量东部气温低,冻土广布。

风力三、东部季风区的南北差异东部季风区南北差异的主要成因是热量条件,在北部地区,水分条件也有一定的影响。

在东部季风区,由于南北纬度跨度较大,可划分为四个自然地区。

仔细对照这四个自然地区的名称,可发现每个地区的名称都体现了三个内容:位置、热量条件和干湿程度。

四、中国三大自然区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我国的三大自然区的主要差异

我国的三大自然区的主要差异

我国的三大自然区的主要差异自然区域差异的产生主要受纬度位置、海陆分布和海拔高度等因素的影响。

因此划分自然区域的主要依据是地形、气候、水文、植被、土壤等自然地理要素的地域差异。

其中地形和气候是决定自然区域差异的基本因素。

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呈三级阶梯状分布;受纬度因素影响,我国年平均气温的分布由南向北递减;受海陆分布的影响,我国年降水量分布从东南向西北方向递减。

在我国,气候和地貌是决定自然地理环境差异的两个基本因素,土壤和植被则是反映自然地理环境的两面“镜子”。

综合地貌、气候这两大要素,可以把我国的自然地理环境分成三大类自然区,即东部季风区、西北干旱半干旱区和青藏高寒区。

1.三大自然区的分界:(如下图11-6-1)西北干旱半干旱区与东部季风区之间大致以400mm年等降水量线为界;青藏高寒区的北部以昆仑山——阿尔金山——祁连山为界和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分开,东部约以3000米等高线与东部季风区为界。

图11-6-12.三大自然区的特点比较:3.三大自然区的内部差异:(1)东部季风区的南北差异(2)西北干旱、半干旱区的东西差异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降水量从东到西随距太平洋里程的增加而减少。

新疆西部因受到大西洋和北冰洋水汽影响,降水较多。

在干旱气候条件下,地表景观具有明显的干旱特征。

但东部和西部差异明显,大致以贺兰山为界。

①东部内蒙古温带草原地区:以高原地形为主,高原面上地表坦荡;距海较近,属于半干旱气候,年降水在150——450mm,夏季降水占60%。

高原上多为内流区,植被以草原为主;气候条件对牧草生长有利,草场面积广,畜牧业发达。

②西北温带及暖温带荒漠地区:地形为山地盆地相间分布;位居大陆腹地,气候干旱,年降水量在200MM以下;云量少,光照强;气温年较差、日较差大;河流少,流程短,水量少;植被以荒漠草原及荒漠为主。

在山麓地带和盆地边缘,有高山冰雪融水提供灌溉,绿洲农业发达。

4.我国重要的地理分界线(1)秦岭——淮河一线是我国东部季风区南北地理分界线(2)大兴安岭是我国北方地区重要地理分界线。

中国三大自然区的差异

中国三大自然区的差异

东部经济地带
优势: 1.工农业基地
2.交通便利 3.经济国际化程度高 4.高科技文化水平 5.城市密集、人口稠密 问题: 1.能源原料不足 2. 北方各省淡水不足 3.环境污染 4.大江河下游防洪问题
方向: 1、外贸、金融、海洋开发基地
2、发展第三产业和集约化农业 3、发挥技术创新优势,技术改革,新兴产业
应注意的主要问题:解决淡水资源短缺;治理盐碱地; 防治洪涝、低温灾害等;注重湿地等农业生态环境保护 (共6分) 6.从自然条件角度,说明黄河三角洲农业开发与珠江三角 (缺水 /降水少/径流少;土地盐碱化;防治洪涝 洲相比的有利条件和应注意的主要问题。( 10分/ )低温/ 风沙/春旱)
50º
一、位置和范围
——加强西部的生态环境建设和基础设施建设 ——加快西部科教的发展、人才开发,推进了科技创新,充分 发挥地区的优势条件等
西部大开发的意义
三大经济地带的协调发展
西部经济地带 中部经济地带 东部经济地带
1、加强传统 工业和现有企 业的改造,大 力发展新兴产 业发展知识密 集型产业和高 档消费品工业, 使产品向高精 尖方向发展; 2、发挥内引 外联和对外对 内两个辐射扇 面的作用; 3、大力发展 第三产业和集 约化的农业生 产
1、大力发展农 林牧和交通 2、有步骤、有 重点开发能源、 矿产,因地制 宜发展加工工 业; 3、改善生态环 境; 4、大力发展基 础设施建设
秦岭—淮河线是重要的 地理分界线,走势大致 与我国一月0℃等温线 和800毫米年等降水量 线相吻合。成为北方和 南方、暖温带与亚热带、 旱地与水田等地理事物 的重要分界。
地形差异
三面环山,平原广阔
高原、平原为主
山地、丘陵 及平原为主 多低山、 丘陵

高中地理-1.1.3中国三大经济地带的区域差异

高中地理-1.1.3中国三大经济地带的区域差异

北方
优势:森林、煤、石油、铁
资源丰富
发展重工业
限制:水资源不足, 能源工业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
发展方向:调整产业结构、加大改革开放、 改善生态环境
南方
优势:热量、水分充足 有色金属、生物、 水力资源丰富 发展冶金工 业和轻工业
限制:洪涝灾害、环境污染、 山地丘陵地形破碎
发展方向:人地关系日趋紧张,注重生态保护
人均GDP则可以更好地反映一个地区经济发展的水平。
(1)经济发展水平存在差距
特征:东部最高, 中部次之,西部最 低。呈东、中、西 梯度排列方式,且 发展水平的差距还 在扩大。
(2)经济发展速度不同 经济发展不平衡:(改革开放以来1978-2005年): 东部最快,中部、西部较慢。
人均地区 生产总值
西部 57%
10个
人口 43.1% 34.4% 22.5%
依据:自然条件的差异和 自然资源的分布与社会 经济发展水平
12个+3 9个
1、三个经济地带的划分
经济地带 东部经济地带12个
范围
辽冀京津鲁苏沪浙闽 粤桂琼(不含台港澳)
自然条件
优越
划 经济基础 分 依 发展水平 据 对外开放
程度
雄厚 较高 较高
第一节 区域和区域差异
一、区域和区域差异
三大自然区
二、自然区域差异
自然环境差异
三大自然区的内部差异 人类活动差异
以东部季风区为例
三大经济区 三、经济区域差异
三大经济区的内部差异
五、中国三个经济地带的区域差异
1、三个经济地带的划分
三个经济地带所包括的 省级行政区有哪些?划 分依据是什么?
2005 东部 中部 面积 16% 27%

八年级下册地理第五章笔记

八年级下册地理第五章笔记

八年级下册地理第五章笔记八年级下册地理第五章的主题是中国的地理差异,主要讲述了中国地理的区域差异和地域文化。

以下是详细的笔记内容:一、中国的地理差异1. 中国的地理差异:由于中国地域辽阔,自然和社会经济条件复杂多样,因此存在明显的地理差异。

2. 中国的三大自然区:东部季风区、西北干旱半干旱区和青藏高寒区。

3. 自然区的特点:东部季风区:季风气候显著,雨热同期,农业发达。

西北干旱半干旱区:气候干燥,降水少,草原和荒漠分布广泛。

青藏高寒区:海拔高,气温低,高寒缺氧,生态脆弱。

4. 中国的人文地理差异:农业:东部季风区以种植业为主,西北干旱半干旱区以畜牧业为主,青藏高寒区以河谷农业为主。

人口分布:东部地区人口密集,西部地区人口稀疏。

经济发展:东部地区较为发达,中西部地区相对滞后。

二、地域文化1. 地域文化的形成:地域文化是在长期的历史演变过程中,受当地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条件的制约和影响而形成的。

2. 中国地域文化的特点:多样性和差异性。

不同地区有着不同的文化传统和生活方式,这些差异反映了中国地理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3. 地域文化的表现:建筑风格、饮食习惯、民俗风情等方面。

例如,南方的园林建筑和北方的四合院建筑风格各异;南方人喜欢吃米饭,北方人喜欢吃面食;南方的赛龙舟和北方的扭秧歌等民俗风情也各具特色。

三、总结通过学习第五章的内容,我们了解了中国的地理差异和地域文化的形成及特点。

中国是一个地域辽阔、自然条件复杂多样的国家,这导致了中国地理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同时,中国也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国家,不同地区在长期的历史演变过程中形成了各自独特的文化传统和生活方式。

了解中国的地理差异和地域文化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认识和理解中国的自然和社会经济条件,为未来的学习和工作提供有益的参考。

中国的三大自然区及其内部差异

中国的三大自然区及其内部差异
气候和地貌 相互影响、共同联系其中 一2个.反要映素:的地域变化,必然会 引起土其壤他和自植然被要素和整个自然 地理环境的变化。
昆仑山—阿尔金山—祁连山 400mm等降水量线
西北干旱半干旱区 青藏高寒区
3000m等高线
பைடு நூலகம்
三大自然区的差异:
1.地形
东部季风区
西北干旱半干旱区 青藏高寒区
海拔较低,地形以 海拔较高,主要是 平均海拔4000米 平原、丘陵为主。 高原和盆地,其次 以上。
1.2 三大自然区内部差异
一、东部季风南北差异:
4.华南热带湿润地区
华南热带湿润地区
1.2 三大自然区内部差异
一、东部季风南北差异:
4.华南热带湿润地区
地貌 低山、丘陵
积温
≥ 7500℃
气候
热带季风气候
植被
热带季雨林,季相变化不明显
土壤
淋溶强烈的砖红壤
作物 问题
水稻一年三熟,经济作物种类多 热带生物资源利用,发挥土地生产力
第一单元 中国的区域差异 1.1 我国的三大自然区
湿润的季风气候




西高东低 海拔较低

平原广阔
植被:森林为主 土壤: 森林下发育
的土壤
水文: 外流河 河流自西向东 流入海洋
人类对自然界影响:广泛而深刻
平原耕地
1.2 三大自然区内部差异 南北差异——热量
一、东部季风南北差异:
——水分
1.2 三大自然区内部差异
1.2 三大自然区内部差异
一、东部季风南北差异:
2.华北暖温带、半湿润地区
地貌 大平原和高原为主,从西向东地势降低
积温
3200℃~4500 ℃

【优化方案】2012届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 第43讲 中国的区域差异与国土整治课件 人教版

【优化方案】2012届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 第43讲 中国的区域差异与国土整治课件 人教版
区域差异显著。三大自然区的内部差异及其影
响因素表解如下:
自然区
内部差异
影响因 素
自北向南划分为四个自然地区:东北温 热量 东部 带湿润、半湿润地区,华北暖温带湿润、 条件的 季风区 半湿润地区,华中亚热带湿润地区和华 南北差 南热带湿润地区 异 西北干 自东向西划分为两个自然地区:内蒙古 旱半干 温带草原地区和西北温带及暖温带荒漠 旱区 地区 青藏 高原面上由东南向西北的水平变化及自 高寒区 然景观随海拔升高而发生的垂直变化 降水量 的东西 差异 地形 地势
考向真题探究
考情分析 分析近三年非课改地区的高考题可知高考中针 对本讲的命题有以下特点: 1.从考查内容看,中国的区域差异和区域发 展是考查的重点,往往和中国地理部分相结合, 不好区分,如2009年北京文综卷等。对现代技 术应用的考查,单纯涉及的较少。
2.从命题角度来看,中国的区域差异,往往和
时政热点相联系,如西部大开发,我国的对外
点。
学以致用 1.读下图,完成问题。
(1)图中A、B、C三地区的主要植被类型分别是 A________;B________;C________。造成植 被类型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驱车由①地经②③地至④地沿途可看到的 植被类型依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产生 这种变化的主要的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C区域主要的高产土壤是________,需改良的 主要低产土壤是________。
区域发展
2.西部大开发 (1)加强地区之间联合,实现地区的协调发展。 部分劳动密集型加工企业和部分高能耗、高 原料消耗、大运输量企业由东部转到中西部, 发展农牧产品加工业。

高考地理要点总结第一单元:中国的区域差异

高考地理要点总结第一单元:中国的区域差异

高考地理要点总结第一单元:中国的区域差异高考地理要点总结第一单元:中国的区域差异我国的三大自然区划分范围特点东部季风区东部季风区与青藏高寒区的分界线:约以3000m等高线为界;概况:面积约占全国陆地面积的45% ,人口约占全国总人口的95%;地形:包括第二阶梯的黄土高原、四川盆地、云贵高原、横断山区,以及第三阶梯的沿海平原和丘陵地区;(海拔较低、平原广阔)气候:风向与降水均随季节而有明显的变化和更替,雨季主要集中在5~9月,湿润程度较高年降水量均大于400毫米;生物:种类繁多,植被以森林为主,部分为森林草原;土壤:多为在森林植被下发育的土壤;河流:为外流河,大都自西向东流入海,雨水为主要补给来源;人类活动影响:广泛而深刻,该区是我国主要的农耕地区;西北干旱半干旱区西北干旱半干旱区与东部季风区之间的分界线:大致以400mm等降水量线为界;气候:海拔高,空气稀薄,气温低,动土广布;太阳辐射强烈,风力强大,由区外输入的水汽不多;生物:动物稀少,植被主要为荒漠、草原与高山草甸灌丛,高原南部边缘谷地有很少森林;土壤:发育程度很差,土层浅薄;河流:西北部属于内流区,东南部是许多大江、大河的发源地;人类活动影响:微弱,原始自然状态保存比较完整,土地利用以畜牧业为主;我国三大自然区的内部差异东部季风区的南北差异形成差异的主要原因:热量条件的变化;本区北部东西差异形成的重要因素:气候湿润程度随着距海里程的增加而减少自然地区地表景观农业生产地貌气候植被土壤北方地区东北温带湿润、半湿润地区平原广布而三面环山的马蹄形结构寒温带、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针叶林、针阔叶混交林、草甸草原黑土春小麦、甜菜,一年一熟;全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和林业基地界线日平均气温10℃的积温3200℃等值线为界华北暖温带湿润、半湿润地区以大平原和高原为主,从西向东地势降低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以落叶阔叶林为主黄土冬小麦、棉花,两年三熟或一年两熟,以旱作为主界线秦岭淮河一线为界(即日平均气温10℃积温4500℃等值线和最冷月0℃等温线)南方地区华中亚热带湿润地区结构复杂,以山地、丘陵与盆地为主湿热的亚热带季风气候以常绿阔叶林为主红壤水稻、柑橘,一年两熟到三熟,以水田作物为主界线日平均气温10℃积温7500℃等值线为界华南热带湿润地区范围较小,多低山丘陵热带季风气候热带季雨林砖红壤(淋溶强烈)一年三熟,可人工栽培橡胶、可可、咖啡、椰子、油棕等热带经济作物西北干旱半干旱的东西差异降水:该区降水量从东到西随距太平洋历程的增加而减少;[新疆西部受大西洋和北冰洋的影响降水较多]植被:从东往西,依次为森林草原典型草原荒漠草原荒漠;自然地区地表景观农业生产地貌气候河流植被东部地区内蒙古温带草原地区高原面积坦荡,少有绵延的山脉半干旱气候;年降水量在150~450毫米;气温年较差达35~40℃;除黄河西辽河等注入海洋,其余皆属内流区草原东部边缘可发展旱作农业界线大致在贺兰山一带(相当于200毫米年等降水量等值线)西部地区西北温带及暖温带荒漠地区三山夹两盆干旱气候;年较差日较差很大;年降水量一般在200毫米以下(吐鲁番盆地的托克逊年降水量全国最少)多内流河,流程短、水量少以荒漠草原以及荒漠为主;土壤:为荒漠土壤;在山麓平原和盆地的边缘,有高山融水的滋润,可发展绿洲农业地形、气候、河流、植被决定农牧业特点:A.西部草原牧业;B.东部旱作农业;C.有水处灌溉农业;青藏高寒区的垂直差异水平差异: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垂直差异:草甸草原:指在高山区和河滩地区形成高山草甸和河漫滩草甸;气候东南温暖湿润、西北寒冷干燥;植被由东南向西北依次为山地森林高山草甸高山草原高山荒漠从高原边缘到内部其垂直变化由繁及简的原因:边缘相对高度大,水热状况随高度变化也大,反之,高原内部相对高度小,水热状况随高度变化就小人类活动海拔较低的东南部发展河谷农业(原因:地势低,光照及温度条件较好,垦殖历史较长)高山带分布高寒牧场放牧牦牛、绵羊等(原因:海拔高,热量条件差,不适宜发展种植业)我国的三个经济地带划分东部地带(12个省市)中部地带(9个省市)西部地带(10个省市)概况面积约占全国的16%人口约占全国的42%面积约占全国的27%人口约占全国的35%面积约占全国的57%人口约占全国的23%经济差异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发达经济发展速度最快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其次经济发展速度次之社会经济发展水平较落后经济发展速度较慢地带性差异自然原因气候:湿润、雨热同期,利于作物生长;地势:低平,利于开发利用;区位:面向海洋,具有开放性和便利的海运;气候:多属干旱区或高寒区;地势:海拔较高,对农业发展极为不利;区位:距海较远,长期处于比较闭塞的状态;社会经济原因经济基础:最早出现近代工业城市文化观念:人们思想观念比较开放,在经济竞争方便有比较强的危机感和紧迫感产业结构:第二、三产业比重远大于第一产业国家政策:改革开放政策;文化观念:人们思想观念保守;产业结构:第一产业比重较大特征(优势)1工业基础好(辽中南、京津唐、沪宁杭、珠三)2农业基础好(黄淮海平原、长三、珠三以及我国部分海洋水产产区)3沿海交通便利(我国全部的32019km海岸线和部分边界线)4经济国际化程度较高5科技水平高;6城市化水平高1面积辽阔,能源和矿产资源丰富;2农(粮、棉、油、糖)林牧基地;3中部地带的有色金属工业和重工业发达;4在延边贸易上有较大优势;问题1能源、原材料不足;2北方各省市淡水资源短缺;3在人口、城镇密集地区出现环境污染问题4大江大河下游涝年汛期的防洪问题较严重;1经济发展水平较低;2基础设施较落后;3运输能力适应不了发展的需要;4生态环境问题比较突出;发展方向1充分发挥沿海的地理优势,进一步成为我国对外经济贸易、国际金融和海洋开发基地,提高外向型经济水平,增强国际竞争力;2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和集约化的农业生产;3发挥技术创新的优势,大力开拓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科学技术密集的先进制造业(汽车、通信设备、生物制药、计算机等),实现经济结构的优化1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加快发展能源、原材料加工等优势产业,使其进一步成为中国能源和原材料生产基地;2保护天然林资源,实施退耕还草,推进防沙治沙和草原保护;3大力发展基础设施建设,发挥沿边优势,发展边境贸易,扩大旅游创汇;4巩固和发展农林基础,促进中部地带粮食、经济作物、林业和淡水鱼业的稳定增长;在西北发展绿洲农业,加强草原牧区建设,发展林牧业;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通常可用国内生产总(GDP)值来代表;经济发展速度比经济发展水平更重要,它可以反映一个地区国民经济的发展潜力;1992年,我国才形成了全方位对外开放格局4个经济特区:深圳、珠海、厦门、汕头14个沿海开放城市:大连、秦皇岛、天津、青岛、烟台、连云港、南通、上海、宁波、温州、福州、广州、湛江、北海西部大开发划定区域:西部地带+东部地带的广西和中部地带的内蒙古(共12个省、市、自治区)实现地区的协调发展:利用中西部丰富的能源、矿产资源,可把部分劳动密集型加工企业和部分高能耗、高原料消耗、大运输量的企业由东部转到中西部,在中西部地区发展适宜就地加工的农牧产品加工业;西部开发的根本任务:是加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问题发展方向l 生态问题:西部地区土地荒漠化、水土流失、草地退化、森林破坏等生态环境问题比较突出;1巩固和推进退耕还林、退牧还草工程;2加大对荒漠化、风沙源和石漠化地区的综合治理力度;3促进江河源头自然生态恢复;4加强重点城市、重点区域水污染防治工作;l 西部地区的基础设施比较薄弱;未来要以水资源综合开发利用、交通运输网络、信息基础设施、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加强基础设施和重大工程项目建设;l 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工业落后;依托交通、能源、技术等综合条件好的重点地带和重点城市,发展有资源优势和特色工业的产业(优势矿产开采及加工业、高新技术产业、农牧产品加工业、特色旅游业,等等)。

高中地理必修课件:区域和区域差异—中国三大自然区的区域差异

高中地理必修课件:区域和区域差异—中国三大自然区的区域差异

青藏高寒区
地势高峻,气候寒冷,空气稀薄,太 阳辐射强,植被以高寒草甸和草原为 主,人口稀少,经济以畜牧业和农业 为主,但生态环境脆弱。
跨区域合作与发展前景
资源共享与优势互补
01
各区域应充分发挥自身资源优势,加强跨区域合作,实现资源
共享和优势互补,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生态环境保护与治理
02
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与治理,推动跨区域生态补偿机制的建立,
青藏高寒区
生态环境脆弱,草场退化 、土地沙化、冻土融化等 问题日益严重。
经济发展模式比较
01
东部季风区
以工业化和城市化为主要特征,经济发展水平和速度较高。
02
西北干旱半干旱区
以畜牧业和灌溉农业为主,经济发展相对滞后,但具有独特的资源和能
源优势。
03
青藏高寒区
经济发展以畜牧业和特色农业为主,同时注重旅游业等第三产业的发展
3
维护全球生态安全
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实施可持续 发展战略对于维护全球生态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THANKS
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
生态环境保护
青藏高寒区生态环境脆弱,一旦破坏难以恢 复。因此,加强生态环境保护,防止土地退 化、草场沙化、水土流失等环境问题至关重 要。
生态建设
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基础上,积极推进生态建 设,如退耕还林还草、治理沙漠化土地、发
展生态农业等,以实现可持续发展。
特色产业与经济发展
要点一
共同维护良好的生态环境。
科技创新与产业升级
03
加强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推动跨区域产业协作和转移,优化
区域产业结构。
可持续发展战略意义
1 2
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高三学习指导】高中地理知识点:中国三大自然区的区域差异及区域内部差异

【高三学习指导】高中地理知识点:中国三大自然区的区域差异及区域内部差异

【高三学习指导】高中地理知识点:中国三大自然区的区域差异
及区域内部差异
中国三大自然区的区域差异及区域内部差异:
1.三、自然区域划分依据:
2、界限:
(1)西北干旱半干旱区和东部季风区大致以400mm年等沉淀线为界,大致位于大兴安岭以西?张家口?兰州?拉萨?喜马拉雅山脉东侧
(2)青藏高原区的范围与我国地势的第一阶梯吻合,大致以横断山脉、祁连山脉、阿尔金山脉和昆仑山脉为界
三.三、自然区域特征:
三大自然区的内部差异:
1.东部季风区的南北差异
①形成:
② 东部季风区
a.范围:包括第二级阶梯的黄土高原、四川盆地、云贵高原、横断山区,以及第三级阶梯上的沿海平原和丘陵地区。

b、地形:低海拔
c.气候:受季风影响显著;降水集中且有明显的季节变化
d、土壤生物学:植被以森林为主,土壤发育良好,生物种类繁多
e.水文:多外流河,主要是以雨水补给
f、人类活动:人类活动影响广泛而深远,自然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

它是中国的主要农业区。

③东部季风区的南北差异:
2.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东西差异
①西北干旱半干旱区内的同一性和差异性
② 区别:
3、青藏高寒区的垂直差异

①成因:夏季风和海拔高低
② 级差:
③垂直差异:
中国有三个自然区域:。

2016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考点剖析专题08《区域地理及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中国地理

2016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考点剖析专题08《区域地理及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中国地理

中国地理考点剖析
主标题:中国地理
副标题:掌握中国地形、气候、局部区域的自然和人文地理特征、区域开发整治关键词:中国地形、河流、气候,区域特征、区域开发整治
难度:3
重要程度:4
内容:
考点剖析
一、中国地形
2.四大盆地
3
1.气温和降水
三、中国河流
(1)不同地区外流河的水文特征和成因:
(2)内流河的水文特征和成因:
四.区域差异
1、我国的三大自然区
界限:东部季风区——400mm等降水量线——西北干旱半干旱区东部季风区——3000m等高线——青藏高寒区
4、青藏高寒区的垂直差异
五、我国五大经济圈的发展条件。

2021版高考地理(中图版)一轮复习学案:第3部分第9章第1讲区域和区域差异Word版含答案

2021版高考地理(中图版)一轮复习学案:第3部分第9章第1讲区域和区域差异Word版含答案
1.划分依据: 中国自然条件的差异、自然资源的地域分布和社会经济发展
水平的不同。
2.区域差异
对比项目
东部经济地带
中、西部经济地带
区域位置
面向大海,交通便利,区内
及区际联系便捷
距海较远,地形、地质条件
复杂,交通不便
经济发展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水平
东部>中部>西部,且差距不断扩大
速度
东部>中部>西部
历史背景和 开放顺序
文化、经济、政治基础东部比中、西部深厚,改革开放东部早 于中、西部
考点
地理环
境差异
对区域
发展的
影响
(对应学生用书第196页)
、中国三大自然区的差异
1.区域和区域差异
(1)区域 ①概念:指一定范围的地理空间,具有一定的地理位置。
②划分指标:有自然、经济和社会等某一方面的,也有综合性的
③区域的特点
a.边界:有些有明确的边界;有的具有过渡的特性。
b.范围:有大有小。
c.等级:有高有低。
(2)由信息?和上题分析可知 ,长江三角洲地势低平 ,降水丰沛
(3)由信息?可知,图中景观主要分布在长江三角洲地区 ,综合信 息?可知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典型剧种是越剧
[尝试解答](1)D (2)B (3)D
区域地理环境特征的分析方法

考纲
区域的含
义;不同
区域自然
环境人类
活动的差
知识细化
能力要求
应用实践
区域的概念、特 征
能判断不同区域类型
结合相关图示
中国三大自然
利用区域图定位,判定
分析区域地理
区自然环境的
三大自然区的自然环境
环境特征

中国自然区域的差异

中国自然区域的差异
中国的区域差异
中国自然区域的差异
一、我国三大自然区的区域差异
西北干旱半干旱区
东部季风区
青藏高寒区
o℃等温线
1月平均气温0°C等温线大致从青藏高原东缘向东沿秦岭 -淮河一线延伸。
我国国土辽阔,仅大陆部分从南到北跨纬度约30多度,跨 有热带、亚热带、暖温带、中温带五个温度带,热量条件 有着明显的地区差异。
是全国重要 的热带经济 作物生产基 地
2、西北干旱、半干旱区的东西差异(经度地带性规律、 水分)
W
西北温带及暖温带荒漠地区

E
∣ 内蒙古温带草原地区



贺兰山
荒漠 荒漠草原 典型草原 森林草原
西北温带西及北暖干温旱带半荒干漠旱区区
内蒙古温带草原区
200mm等降 水量线
自然区 西北温带及暖温带荒漠地区 距海远近 深居内陆,距海远 地形特征 山地和盆地相间分布
800mm等降水量线 湿润区与半湿润区的界线 沿青藏高原东南边缘——秦岭——淮河一线
400mm等降水量线:半湿润区和半干旱区的界线, 大致沿大兴安岭西侧——张家口——兰州——拉萨—— 喜马拉雅山东部一线
200mm等降水量线:半干旱区和干旱区的界线, 阴山——贺兰山——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
但使龙城飞将在 不教胡马度阴山
1、三大自然区的划分依据-地形、气候
昆仑山-阿尔金山-祁连山
西北干旱半干旱区
青藏高寒区
横断山区3000米等高线
东 400毫米年降水等值线 部 季 风 区
2、三大自然区的特点
(一)东部季风区 (二)西北干旱半干旱区 (三)青藏高寒区
项目
范围
包括 地形 区
面积 人口 比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不利条件 – 气温低 – 降水少
思考
青藏地区发展农牧业的有利及不利条件 分别是什么?
重要农业区
湟水谷地 雅鲁藏布江谷地
高寒牧区
三大牲畜
藏牦牛 藏绵羊 藏山羊
高原之舟-牦牛
中国百万以上城市分布 中国的三大自然区
比较聚落差异
温带大陆性气候
高山高原气候
温带季风气候
亚热带季风气候


热带季风气候
横断山 脉
青藏地区的省区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西藏自治区
甘肃省 青海省
四川省
自然地理特征
以高原
——高、寒
山地为 主,平 均海拔
地形
气候
高原山 地气候
4000米。
①大江大河发源地;
河流与湖泊
(三江源、中华水 塔)②高原湖泊星
罗棋布。
高原农牧业
-耐寒
• 有利条件
– 日照强 – 温差大 – 晴天多 – 大气洁净
项目
地形
1月均温

热量带
候 年降水量
干湿地区
水量
水 水文变化 文 含沙量
结冰期
植被
土壤
北方地区
平原、高原为主
0℃以下 暖温带、中温带
800毫米以下 半湿润区 小 大 大
有,自南向北结冰期渐长 温带落叶阔叶林为主
黄绵土、黑土
南方地区
平原、丘陵为主
0℃以上 热带、亚热带 800毫米以上
湿润区 大 小
较小 无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为主
红壤、砖红壤、水稻土
南北差异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对农业生产类型和耕作方式的影响
北方的小麦收割
南方的水稻种植
南北差异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对民居建筑的影响
北方民居
江南水乡
东部季风区的南北差异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农业 生产 类型 和耕 作方

土地利用类型 作物熟制 主要农作物
民居建筑
北方地区
旱地为主 一年一熟或两年三熟 小麦、棉花、杂粮
很滞后 经济欠发达 /开放更晚
影响程度: 经济文化:
深刻 发达
微弱 落后
东部季风区的内部差异
——南北差异
秦岭—淮河线走势大 致与我国一月0℃等温 线和800mm年等降水 量线相吻合。 1、北方和南方 2、暖温带与亚热带 3、旱地与水田 ………… 等地理事物的重要分 界。
地形差异
三面环山,平原广阔
自 然

候 季风气候,雨热同 温带大陆性气候,干
期,气候湿润
旱半干旱,风力较强
高原山地为主, 海拔高
高寒气候,气温低, 风力强
地 理水
河湖多,雨水补给, 主要为外流河、淡水
文 湖,绝大部分属外流 区
河湖少,高山冰雪融 水补给,多内流河、 咸水湖,多属内流区
多冰川、湖泊,多 大江大河发源地, 内外流区兼备
屋顶坡度较小,墙体厚
南方地区
水田为主 一年二至三熟 稻谷、茶叶、蚕丝
屋顶坡度大,墙体高
地域联系方式、通达性 铁路、公路、通达性好
铁路、公路、内河航运、 通达性好
三大自然区自然地理特征差异比较
自然区 比较项目
东部季风区
西北 干旱半干旱区
青藏高寒区
地形地势 平原和低山丘陵 高原和盆地,海拔
为主,海拔较低 较高,但差别明显




三大自然区人类活动比较
自然区
西北
比较项目
东部季风区 干旱半干旱区 青藏高寒区
人 农业活动 类聚 落
活交 通 动
教育文化
差 异 历史/开放
最重要农业区 (种植业)
密集
发达 发达 经济重心移入 /开放早
畜牧业、灌溉农业、 绿洲农业
较稀疏
畜牧业 、河谷农业
很稀疏
水平居中
不便
较滞后 经济重心移出 /开放晚
中国的三大自然区
教学目的:
了解我国三大自然区划分的依据,以及三 大自然区的空间位置、基本特征,各个自 然区的人类活动对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
学会运用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原理, 分析三大自然区特征。
树立因地制宜的地理思想
地理位置
决定
自然地理环境特征
影响
人类活动特征
过 度
环境问题
解决措施 实现
自然植被自东向西分 异明显:草原、荒漠 草原、荒漠;土壤为 荒漠土壤和草原土壤
草甸植被为主,土 壤贫瘠,高原边缘 地区垂直分异明显

区域内部 变化
主导因素
中国三大自然区人类活动的差异 比 较 农业 活 动 差 异
中国的三大自然区
灌溉 农业
比 较 农业 活 动 差 异
河谷 农业
青藏地区的位置范围
区域可持续 发展
某区域自然地理环境的 特征的分析思路
地理位置
气候

水文
土壤
生物 (植被)


地形
地理环境各要素
整体性
中国三大自然区
(范围和界线)
内流区与外流区的分界线
巴颜喀拉山 唐古拉山 冈底斯山
o℃等温线
昆仑山—阿尔金山—祁连山

400mm等降水量线


西北干旱半干旱区


青藏高寒区
青藏高寒区
高原山地为主, 海拔高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中国三大自然区
(气候)
三大自然区自然地理特征差异比较
自然区 比较项目
东部季风区
西北 干旱半干旱区
青藏高寒区
地形地势 平原和低山丘陵 高原和盆地,海拔
高原山地为主,
为主,海拔较低 较高,但差别明显
海拔高
自 然

候 季风气候,雨热 温带大陆性气候,干旱 高寒气候,气温



3000m等高线
一、三大自然区的划分
1 划分依据:气候和地貌
2 三大自然区:
东部季风区 图 西北干旱半干旱区
青藏高寒区
3 三大自然区的分界线
二、大自然区自然地理特征差异比较
自然区
比较项目
地形地势
自 然


地 理水 文

征 植被土壤


区域内部 变化
主导因素
西北
东部季风区 干旱半干旱区
平原和低山丘陵 高原和盆地,海拔 为主,海拔较低 较高,起伏明显
高原、平原为主
山地、丘陵 及平原为主 多低山、
丘陵
气候差异
温带季风气候
气候特征: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亚热带季风气候
气候特征: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干燥
东部季风区的内部差异 落叶阔叶林
比 较 植 被 差 异
常绿阔叶林
东部季风区的内部差异 比 较 土 壤 差 异
黑土 红壤
东部季风区的南北自然环境差异比较
同期,气候湿润 半干旱,风力较强 低,风力强

理水 文

征 植被土壤


区域内部 变化
主导因素
中国三大自然区
(植被)
二、大自然区自然地理特征差异比较
自然区 比较项目
东部季风区
西北 干旱半干旱区
青藏高寒区
地形地势 平原和低山丘陵 高原和盆地,海拔
为主,海拔较低 较高,但差别明显
自 然

候 季风气候,雨热同 温带大陆性气候,干
期,气候湿润
旱半干旱,风力较强
高原山地为主, 海拔高
高寒气候,气温低, 风力强

河湖多,雨水补给, 河湖少,高山冰雪融 多冰川、湖泊,多
理水

主要为外流河、淡水 湖,绝大部分属外流
水补给,多内流河、 咸水湖,多属内流区
大江大河发源地, 内外流区兼备
特 征

植被土壤

以森林和森林草原为 主,多农作物和人工 林,土壤肥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