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部分专题一第五节鉴赏小说的表达技巧
如何鉴赏小说

如何鉴赏小说小说的审美特征和表现手段决定了读者在鉴赏小说作品时要遵循独特的鉴赏规律和鉴赏方法。
作为叙事性文学文体,小说世界是由一个一个的人物形象、一个一个的情节事件、一个一个的环境景物有机有序地组合而成。
作为借助语言作塑造形象的媒体的文学文体,小说的这些系列形象是在鉴赏者的脑海里通过想象间接生成的。
小说作家用一个一个的词语、一句一句的有序化、个性化的语言来描述小说形象。
小说读者将通过读懂这一个一个的词语、理解这一句一句的语言,在自己脑海里再现小说作家描述的形象。
所以,进行小说鉴赏的第一个前提是鉴赏者要具备一定的语言素养和语言能力。
他起码能认识2000以上的汉字,能根据词意和句意,通过形象思维在自己的大脑里复现小说描述的系列形象,并把小说系列形象联接为一个完整的有因果关系的故事。
这是一种在语言素养和语言能力综合作用下的对小说故事的总体直觉感受。
中西小说发展的历史证明,小说"寓教于乐"的审美功能常常是通过可读性很强、艺术感染力较大的故事来实现。
具备了小说鉴赏能力的读者在进入小说鉴赏过程的第一环节,就是通过总体地阅读小说的文字语言,迅速把握这篇小说的故事的基本轮廓和情节的基本类型。
小说的故事情节实际上是由小说人物的性格、言行生发的一件一件事情的有序组合。
有什么样的人物性格和人物命运,小说就会生发什么样的事情和情节。
小说鉴赏者在了解了故事轮廓和故事类型的基础上就要进一步把握小说人物、理解小说人物的性格和命运。
在小说故事中显现的小说人物均有各种各样的类型。
有的小说人物在作品中鲜明地表现出某一个性格侧面的特征,小说作家写进故事中的事情经过了严格的选择和提炼,这些材料能生动地展示人物突出的某一方面的个性。
相当多的短篇小说、微型小说都是采用这样的方法写人的。
有的小说人物在作品里表现出了矛盾的性格元素,概括出了生活中的复杂人物性格现象。
有的小说人物在作品中展示了一个复杂的性格系统。
一般的中长篇小说塑造的小说人物常常就是这样的典型人物。
小说的鉴赏方法

如何鉴赏小说小说的学习和鉴赏是高中二年级语文学习的重点之一,也是新大纲、考纲确定的重点之一。
三册和四册各有侧重地安排了三个单元、共十二篇课文,其中讲读课文九篇,课内自读课文两篇,课外自读课文一篇。
所选课文均为古今中外名篇和节选,如鲁迅、莫泊桑、契诃夫、冯梦龙等的短篇小说及《红楼梦》、《水浒伟》、《母亲》等长篇的节选。
从中可以窥到文学作品之一——小说的全貌,也可大致了解小说的特点及鉴赏步骤和方法。
小说艺术的一个重要特征是塑造有血有肉的生动感人的人物形象。
学习和鉴赏小说,首先要学会剖析人物的性格特征及塑造人物的手段和方法等,当然要先明确小说的三大要素及古典小说(中国)发展阶段等相关常识。
小说是通过典型的人物形象、典型的社会生活环境和完整的故事情节的具体描写,用以反映现实生活的一种文学体裁。
小说的三个基本特征,一是通过人物的外貌、对话、行动和心理等描写,塑造人物形象,表现人物或性格;二是要有一定的故事情节,通过对社会生活的细致描写,表现复杂的矛盾冲突,叙述故事的发生、发展、高潮和结局,在情节的发展中展现人物性格的变化;三是描写具体的社会环境,以表现人物和事件产生的历史背景,社会条件,用来烘托人物,显示人物的性格特征。
因此作者总是通过他笔下的人物形象,来描绘所处的时代,寄寓他所领悟的生活真理。
而读者也只有通过人物形象的认识去把握作品所反映的生活本质。
小说之所以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是由于它塑造了具体感人的典型人物形象。
典型的艺术形象是指既具有独特而鲜明的个性,又能反映一定社会的某些本质、具有某种共性的人物形象。
即我们常说的个性和共性的统一,如我们刚学过的“套中人”别里科夫、“守财奴”葛朗台,及“祥林嫂”、“老栓”等典型艺术形象。
小说塑造人物的手段是多种多样的,一般不会是单一的。
既可正面描写,又可侧面烘托;既可进行语言、行动等直接描写,也可通过环境描写、细节描写等来达到同样的目的。
人物的性格和人物的行为是统一的,什么样的性格决定了有什么样的行为。
鉴赏小说的表达技巧(含语言)

随后他解开我的衣服,紧握着我的一只手腕,在我胸部一阵 乱敲;又把脑门儿贴到我的身上。最后他坐了下来,开了一个处 方,然后把它叠起来递给我。我接了过来,随手揣进衣兜里,走 了出去。
我径直来到一家最近的药店,药剂师看了看处方,又将它退 了回来。
他说他不收这种处方。 “你不是药剂师吗?”我问。
(2)明确这种表达方式在文中表现了什么内容; (3)结合语境加以说明这种表达方式有何作用、好处或效 果。
二、结构方式 小说的结构指小说布局谋篇的技巧,指开头结尾是否各有特
色;结构是否严谨、完整、匀称。 例3 (2012·江西)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题目。
报复 (法)雨果·克里兹 (文本详见“合作探究课时1”例3) 题目:简析小说结尾的特点和艺术效果。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例1 (2011·浙江)阅读《第9车厢》,完成文后题目。
第9车厢 (俄罗斯)米哈依尔·扎多尔诺夫 (文本详见“合作探究课时3”课堂训练1) 题目:故事的主体部分采用第几人称叙述?有什么效果?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开头是“我”,结尾两段也是“我”,只有中间 主体部分用的是第三人称。表达效果根据人称不同而不同。第三 人称的特点是更客观,表达更自由。
伏笔,是在文章的故事发生前对将要出现的人物或事件做出 某种暗示性的铺排,穿插的情节为后文出现的情节做前兆,当事 情发展到一定的时候,再予以“响应”的写作技巧。伏笔是文章 峰回路转、达到情节高潮的精彩揭示。好的伏笔能起到暗示、点 题、沟通文章内部联系、逆转人物关系等作用,使文理通顺、合 情合理,往往能让人产生会心一笑、心灵共鸣或意外感悟等阅读 惊喜;同时能使文章出色生辉,具有独特魅力。例如,《社戏》 里,月下航行时,鲁迅写到了碧绿的豆麦苗,为后文看戏归来偷 豆吃埋下伏笔。《项链》文中有三处为文末说项链是假的埋下的 伏笔。
怎样鉴赏小说(全方位分析)

怎样鉴赏小说一高考中小说鉴赏什么1.鉴赏人物形象(1)从作者对人物得介绍与评价来把握人物;(2)从人物得语言、行动与心理描写来分析人物;(3)从人物活动得社会历史背景来理解人物;(4)从多种不同得角度对人物作面面观。
2.鉴赏故事情节(1)找出线索,理清情节得来龙去脉;(2)由事见人,瞧情节发展如何为人物塑造服务;(3)见微知著,从场面与细节分析情节对表现主题得意义;(4)赏析技巧,注意发现作者组织情节得艺术匠心。
3 鉴赏环境描写(1)分析环境对主题思想得暗示;(2)分析环境对人物形象得烘托;(3)分析环境对小说氛围得创造;(4)分析环境对小说情节得推动。
4.鉴赏语言(1)注意鉴赏人物语言得个性特色;(2)注意鉴赏作者运用语言得风格;(3)注意从作品实际出发对语言进行具体分析。
5.主题得鉴赏(1)从作者背景瞧主题;(2)从人物塑造瞧主题;(3)从情节发展瞧主题;(4)从语言得情感色彩瞧主题;(5)从整体倾向瞧主题。
二小说得基本常识近几年现代代阅读在第Ⅱ卷文学作品阅读以散文为主,但也时常考小说阅读,侧重考查理解、判断、推断、想象能力。
从选文来瞧,更趋于考查文化内涵深、体现历史沉淀与寓含哲理性、教育性得散文或小说。
小说属于文学作品,其文学特征最为明显,也最体现《考试大纲》中得要求:鉴赏文学作品得形象、语言与表达技巧。
(一) 小说得基本常识1、小说就是通过人物、情节与环境得具体描写来反映现实生活得一种文学体裁。
人物、情节、环境就是小说得三要素。
2、小说刻画人物形象得方法包括:语言描写、肖像描写、行动描写、心理描写与细节描写。
3、小说中得环境包括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
4、小说得叙述方式包括顺叙、倒叙、插叙等。
(二)小说得特点1、完整得故事情节2、鲜明得人物形象3、典型得环境4、深刻得主题5、精巧得构思(三)高考命题要点1、把握故事情节2、揣摩人物形象3、注意环境描写4、概括主题内容5、品味语言特色 6、分析写作技巧三鉴赏小说得基本方法第一点鉴赏文学作品得形象(一)关于文学作品得形象1、优秀得小说与戏剧文学作品大都着力于刻画人物,创造典型得人物形象。
小说鉴赏方法和技巧(高二年级)

小说鉴赏方法和技巧小说常识小说是以刻画人物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文学体裁。
小说总体特点:故事情节完整,人物个性鲜明,环境描写逼真,主题思想深刻,构思角度精巧。
小说有三个要素:人物、故事情节、环境(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小说反映社会生活的主要手段是塑造人物形象。
(一)故事情节的把握(一)小说的情节1.情节的组成:序幕、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尾声。
2.情节安排评价①就全文来说有一波三折式。
作用是引人入胜,扣人心弦,增强故事的戏剧性、可读性。
②就开头结尾来说有首尾呼应式。
作用是使结构紧密、完整。
③就开头来说有倒叙式(把结局放到开头来写),起到制造悬念④就结尾来说有戛然而止,留下空白式。
此外还有出人意料式、悲剧、喜剧式等。
3.贯穿情节的线索。
可作线索的有:事、物、人、情、时间、空间。
4.看情节的发展如何表现人物性格。
(答题思路:按顺序归纳情节,然后指出性格)5.看情节的发展如何表现主题. (答题思路先归纳情节,后点出主题)(二)小说常用的开头1.设疑法(悬念法):提出疑问,然后在行文过程中或结尾才回答疑问。
作用是造成悬念,引出下文,并引起读者的思考,吸引读者把小说读下去。
①引起读者的思考。
②引出下文的情节。
③突出人物形象。
④揭示小说的主题。
2.写景法。
交代故事发生的环境、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心情。
(三)小说的结局1.分析出人意料的结局。
(思维方向)好处:①从结构安排上看,它使平淡的故事情节陡然生出波澜,如石破天惊,猛烈撞击读者的心灵,产生震撼人心的力量。
②从表现手法上看,与前文的伏笔相照应,使人觉得又在情理之中。
③从主题上看,能更好地深化主题。
2.分析令人伤感的悲剧结局。
①从主题上看,能更好地深化主题。
②从表现人物性格看,能更好地塑造人物性格。
③ 这种结局令人感动,令人回味,引人思考。
3.分析令人喜悦的大团圆结局。
这种结局符合人们的阅读心理。
人们阅读小说,目的是要得到快乐;因为真实的人生,如同月亮一样缺多圆少,所以才希望文学的梦境结局是圆满的,以寄托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之情。
小说的表达技巧和语言赏析角度

一小说的表达技巧【模式】指(指明所用技巧)+析(结合文句分析如何运用)+点(点明表达效果)。
1.叙事视角(即人称)(1)第一人称:①叙述亲切自然,便于直抒胸臆,能自由地表达思想感情;②给读者以真实生动之感,读起来有亲切感和真实感。
(真实自然,但表现受限)(2)第二人称:①增强文章的抒情性和亲切感;②抒情自由灵活,便于感情交流,容易感染读者。
(亲切抒情)(3)第三人称:①能比较直接客观地展现丰富多彩的生活,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②更能从多方面自由叙述,更灵活自由地反映现实。
(客观灵活、但缺乏亲切)2、全知视角和有限视角①全知视角:更有利于全方位地表现重大历史事件中的各种复杂关系。
第三人称大多是全知视角。
②有限视角:第一人称视角;第三人称中的傻子视角、儿童视角和成人受限视角(没有写人物心理等)。
比如:《尘埃落定》《爸爸爸》(傻子视角),《红高粱》《呼兰河传》(儿童视角),2017全国1《天嚣》(成人受限视角)3.故事情节的叙述方式(1)顺序:事件由头到尾依次叙述,次序井然,文气自然贯通,条理清晰。
(2)倒叙:能增强文章的生动性,使文章产生悬念,更能引人入胜;可避免叙述的平铺直叙和结构的单调,使叙述行文曲折有致。
(3)插叙:①对主要情节或中心事件作必要的铺垫、照应、补充,使情节更完整、结构更严密、②丰富小说内容,使内容更充实。
③衬托中心人物,丰富情节,④深化文章……的主题。
(4)补叙:补充交代……,使内容更充实,结构更完整;丰富了文章内容。
插叙与补叙的区别在于:插叙插入的是基本事件之外的有关情况,去掉它并不影响事件本身的完整性;补叙补入的则是基本事件发展之中的有机环节,去掉它会影响事件本身的完整性。
插叙有情节;补叙无情节,前后不必有什么过渡性的话。
补叙可以在篇中,也可以在篇末。
插叙只能在篇中,不能在篇末。
二小说的语言赏析1.从词语使用及其效果、句式选用及其效果、修辞使用及其效果、整体语言风格四个方面分析语言。
第三部分专题一第五节鉴赏小说的表达技巧

第五节鉴赏小说的表达技巧逐点突破——小说表达技巧的三个考查角度鉴赏小说的表达技巧是小说阅读考查不可或缺的内容,考纲分别在“分析综合”和“鉴赏评价”中做了说明:分析作品体裁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
小说的表达技巧可考的角度很多,如叙述的视角与方式、人物的描写角度与手法、篇章与情节结构的安排等。
一、叙述的视角与方式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问题。
血乳无尽的黑暗,冰凉、坚硬的废墟,孤独、无助,惊恐的他号啕大哭,他的嗓子哭哑了,嘴唇干裂——饿。
突然,他的唇触到了一个柔软的东西,热热的、暖暖的,像妈妈的乳房。
他努力地探着身子,干裂的嘴唇一口叼住小小的乳头,用力吮吸着,浓浓的、腥腥咸咸的,不像妈妈的乳汁,妈妈的乳汁是香的、甜的,而且,妈妈的乳汁泉水般源源不断,他吮吸的乳汁却是一滴一滴的。
他吐出乳头,嘶哑着嗓子哭。
哭累了,他睡了。
他饿醒了。
他的唇又触到了乳头,一口叼住,依旧是腥腥咸咸的,他太饿了,顾不了那么多,用尽全力吮吸着。
他口中的乳头触电般地跳了一下,他听到妈妈在虚弱地呻吟,妈妈好像很疼,扭动着身子,呻吟声忽长忽短。
妈妈扭动的时候,乳头从他的口中脱落,妈妈似乎在竭力把身子靠近他,当他再次叼着乳头用力吮吸的时候,他听见妈妈那长长短短的呻吟声又开始了。
不知道过了多长时间,他又醒了,妈妈停止了呻吟。
他在黑暗中摸索,寻找着妈妈的乳头,当他叼到妈妈乳头的时候,他感觉乳汁比原来多了,像细细的泉水,源源流入他的口中。
他大口喝着,口中的乳头又跳了一下,妈妈的呻吟声低低地传来,他停止了吮吸。
他一定是把妈妈吸疼了,妈妈的身体却靠得更紧了,妈妈真好,那么痛,还靠过来让他吮吸,他含着妈妈的乳头幸福地睡了。
他是被上面传来的嘈杂声惊醒的,突然惊醒的他大哭起来,被乳汁浇灌过的他哭声嘹亮。
上面传来喊叫声:“快过来,这里还有幸存者!”一阵嘈杂的脚步声响过,有人在喊:“孩子别哭,叔叔来救你了!”他哭得更凶了。
哭累了,他又去寻找妈妈的乳头,他把乳头叼在嘴里使劲吮吸的时候,乳汁是凉的,他吐出乳头,他不明白,妈妈的乳汁怎么变成了凉的,是妈妈不爱他了吗?叔叔在上面喊:“孩子,别哭,坚持住,叔叔一会儿就把你救出去!”他哭得更厉害了,他一边哭一边用小手拍打着妈妈,他想要妈妈给他喝热的乳汁,妈妈似乎睡着了,一动也不动。
高考妙招现代文阅读小说鉴赏之赏析表达技巧附答题模板

高考妙招现代文阅读小说鉴赏之赏析表达技巧附答题模板小说鉴赏之赏析表达技巧表达技巧包括表达方式、表现手法、结构技巧和修辞手法等方面的内容,这是小说命题方面的重点内容。
【设问方式】1.第×段中对周围人的描写,具有什么特点和作用?2.作品运用了××手法,请谈谈其艺术效果。
3.作者主要用了哪种艺术手法塑造人物形象?请简要分析。
一、表达方式表达方式是表述特定内容所使用的特定的语言方法、手段,主要有叙述、描写、说明、议论、抒情等五种。
就小说来讲,叙述与描写是其最常用的表达方式。
1.叙述(1)叙述人称(2)叙述视角(3)叙述顺序2.描写描写,就是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人物的状态、动作,景物的性质、特征,环境的色彩、布局等具体地描绘出来。
(二)表现手法表现手法是指使文章整体或部分给人留下鲜明、强烈的印象,达到感染读者的艺术效果的手段或方法,小说中常见的表现手法如下表:下面是对几种易混手法的辨别:1.烘托与衬托,衬托与对比烘托是一种通过侧面描写,使所要表现的对象鲜明突出的表现手法,是用一事物暗示出另一事物,但所要表现的对象不出场;而衬托则是两个对象都出场,其中一个做陪衬,用以突出另一个。
衬托是以次要事物为陪衬来突出主要事物,两者主次分明;对比则是相反或相似的两种事物互相比照,以共同表现某种思想或意境,对比的双方不分主次。
2.象征和比喻象征和比喻的区别表现在三个方面:(1)两者的表现手段不同。
象征的象征体与本体之间要求“神似”,比喻的喻体和本体之间则要求“形似”。
(2)两者表现的对象不同。
象征是以物示义,即不把意思直接说出来,而让读者去理解;比喻是以物比物,比喻的对象一般是让人看得见、听得见或摸得着的具体事物、具体人。
(3)两者范围大小不同。
象征是文学创作中的一种表现手法,它的对象是整篇文章,至少是文章的一部分;比喻的范围较小,一般局限于一两个句子中。
三、结构技巧主要指构筑情节、营造环境等方面的技巧。
4小说阅读之鉴赏表达技巧知识点

小说阅读之鉴赏表达技巧知识点四、鉴赏表达技巧表达技巧这个概念比较大,一般在命题时很少直接用到这个概念,我们在审题时要注意到底考查的是什么技巧,确定大体方向,再调动相关知识储备,结合命题所涉及的文章内容,对号入座。
表达技巧包含叙事人称、人物塑造方法、叙述方式、情节安排、表达方式、修辞手法等多个方面的内容。
[题型1]鉴赏构思表达技巧近几年对表达技巧的考查很少考查“用了什么技巧”,多是考查对技巧的赏析,谈谈表达效果等。
人称作用:①第一人称,叙述亲切自然,能自由地表达思想感情,给读者以真实生动之感;②第二人称,增强文章的抒情性和亲切感,便于感情交流;③第三人称,能比较直接客观地展现丰富多彩的生活,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反映现实比较灵活自由。
明确各种描写的特点和作用:①人物肖像、动作描写、心理描写,更好地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反映人物的性格特征;②人物对话描写、心理描写、细节描写用于刻画人物性格,反映人物心理活动,促进故事情节的发展,也可描摹人物的语态,收到特殊的效果;③白描,纯用线条勾画,不加渲染烘托,以小见大,寥寥几笔勾勒出画面,表现性格和主题;④间接描写,烘托、衬托主要人物的性格特征。
叙述方式的作用:①顺叙,文气自然贯通,条理清晰,次序井然;②倒叙,制造悬念,激发读者兴趣,避免叙述的单调;③插叙,为下文作铺垫,照应上下文,使情节更完整,结构更严密,内容更充实,衬托中心人物,深化文章主题;④补叙,交代清楚前因后果,使内容更丰富;⑤平叙,双线(多线)并进,拓充作品容量。
解题指津:小说刻画人物的表现技巧灵活多变,重点应放在情节、环境、细节、人物和表现手法上。
对内容和效果的分析一般要紧紧扣住小说三要素——人物、环境、情节,以及小说的主旨作答。
另外,从表达效果切入,可从两方面考虑:一是从表达者的“表达视角”考虑,分析“表达作用”;二是从阅读者方面考虑,看作者这样写能对读者的阅读产生什么样的积极效果。
表达技巧类题目解题“三步骤”:第一步:指出小说用了什么艺术技巧。
九年级语文专题复习教案

九年级语文专题复习教案一、教案简介二、教学目标1. 回顾和巩固九年级上学期的语文知识点,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2. 通过对重点知识的梳理,提高学生的语文运用能力和应试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动力。
三、教学内容第一部分:诗歌1. 复习古代诗歌的基本知识,如诗的格律、韵脚等。
2. 分析重点诗歌的意象、意境、情感等。
3. 鉴赏诗歌的方法和技巧。
第二部分:散文1. 复习散文的基本知识,如散文的特点、分类等。
2. 分析重点散文的主题、结构、表达手法等。
3. 鉴赏散文的方法和技巧。
第三部分:小说1. 复习小说的基本知识,如小说的要素、情节安排等。
2. 分析重点小说的情节、人物、主题等。
3. 鉴赏小说的方法和技巧。
第四部分:戏剧1. 复习戏剧的基本知识,如戏剧的类型、结构等。
2. 分析重点戏剧的情节、人物、主题等。
3. 鉴赏戏剧的方法和技巧。
第四部分:语文基础知识1. 复习词性、短语、句子等语法知识。
2. 巩固修辞手法、标点符号、写作技巧等。
3. 提高学生的语文运用能力。
四、教学方法1. 采用讲解、分析、讨论、练习等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2. 利用多媒体课件、实例分析等辅助教学。
3.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合作能力。
五、教学评价1. 定期进行课堂测试,了解学生对复习内容的掌握情况。
2. 组织模拟考试,检验学生的应试能力。
3. 结合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等方面,对学生的综合语文能力进行评价。
六、教学安排1. 第一周:诗歌复习2. 第二周:散文复习3. 第三周:小说复习4. 第四周:戏剧复习5. 第五周:语文基础知识复习七、教学资源1. 教材:《九年级语文》2. 参考书目:《九年级语文复习指导》3. 多媒体课件4. 练习题库八、教学活动1. 课堂讲解:教师对每个专题进行系统的讲解和分析。
2. 实例分析:通过具体的文章,分析作品的主题、手法、结构等。
3.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感受。
小说的鉴赏方法

小说的鉴赏方法(一)感受典型形象既然人物是一篇小说的核心,那么,对人物形象的把握就意味着读者对小说基本价值乃至对创作者创作动机的追问。
其意义是不言而喻的。
对形象的把握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
——从行动、语言、肖像、心理等描写中感受人物独特而鲜明的个性。
例如,《守财奴》描写葛朗台想撬梳妆匣的金板与欧也妮展开争夺时手一摆一推的动作,读者会从这一连串的下意识行为中,感受到葛朗台占有金子的疯狂;《祝福》描写祥林嫂重复叙说“狼吃阿毛”的故事,读者会从中感受到祥林嫂失去爱子的悲痛;祥林嫂的眼神变化更让人感受到她生活境况和精神状态的变化;《母亲》尼洛夫娜在候车室由爆发“小火花”到吹灭“小火星”,形象的比喻让人感受到母亲由动摇到坚定的心理转化过程。
——在划分情节结构的基础上,从矛盾发展的角度分析情节的走向,并从中感受人物形象的深刻意义。
比如阿Q在“革命”问题上由主动转为被动的矛盾发展,具体表现为宣布革命、幻想革命、静修庵革命和幻想破灭的情节走向,读者就可以从中感受到人物命运的起伏跌宕。
——从典型细节的描写中感受人物形象的生动性。
如《荷花淀》中水生嫂在听说水生要到大部队去的消息后,手指的震动,把手指放在嘴里吮一下的细节,读者会感受到水生嫂内心震动与外表镇静的不同心理变化。
——从人物活动的时间、地点、时令、气候、地理风貌等自然环境的描写所制造的气氛中感受人物的情趣、心境;从人物活动、事件发生发展的时代特征、社会风貌等社会环境描写中体会人物心理、性格。
如《药》的结尾描写坟场的自然环境,突出了悲凉的气氛,烘托了老妇人失去亲人的悲哀。
塑造典型性格的写作方法,包含直接描写和间接描写。
其中用间接描写方法塑造典型性格,是以描写其他人物来衬托、表现主要人物的性格特征。
如《药》中夏瑜这个典型性格,就是通过描写华老栓、夏四奶奶等等人物的相关行动、情态、语言,从而间接描写、塑造出来的。
当然,塑造典型性格最常见的还是用直接描写方法,即在故事情节发展中正面描写人物的语言、行动、肖像、心理活动,表现人物的性格特征,刻画出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产生直接的感染力量。
鉴赏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讲)

鉴赏指津
⑴开头与结尾
12/17
开头和结尾是否根据表达中心意思的需要全面考虑,精心设计.好的开头, 即可使文章顺利展开,又能吸引读者阅读下文.常见的开头写法有:
①开门见山,单刀直入:这样的开头,或揭示全文内容, 或交代写作动机,能一下子把读者引到文章的中心问题 或主旨上.如《白杨礼赞》的开头就是这样:"白杨树是不平凡的,
鉴赏指津
一鉴赏表达方式
2/17
⒈叙述:是对人物经历,事件发展,情景转换等作的一种述说和 交代.主要用于叙述时间中的事物发展和空间中的事物状态.
第一,明确人称的作用 ①第一人称:是指文章以当事人的口吻来叙述的方法. 作者以"我"的身份在文章中出现,所叙述的都是"我" 的所见,所闻,所做,所感.但第一人称中的"我", 有时指作者自己,有时指所叙述事件的见证人,次要人 物或全文的线索人物等. 作用:叙述亲切自然,能自由地表达思想感情,给读者 以真实生动之感.
⑶主观描写和客观描写 ①主观描写,是作者用浓厚的情感色彩去描绘人物 或意象的笔法.所描写的人物和事物往往是作者情 感世界的一种观照和折射,渗透着作者主观上的喜 怒哀乐的思想情绪,也就是说,描写的内容带有作 者的主观情感. ②客观描写,是客观,具体地描写事物的本来形态 状貌,不带有作者情感色彩的笔法. 典型例题 《名师一号》p349
我赞美白杨树."
②写景抒情,渲染气氛.用环境描写和抒发感情开头, 烘托渲染气氛,引出所要叙说的人和事,这是一种偏重 于定调的开头.如《七根火柴》的开头:"天亮的时候,雨停了.草地的
气候就是奇怪,明明是月朗星稀的好天气,忽然一阵冷风吹来,暴雨夹杂着栗子 般大的冰雹,不分点地倾泻下来."开头的环境描写,点出草地恶劣的气候特征, 说明了对火的迫切需要,为下文的保存火柴作铺垫.
欣赏小说的表达技法

欣赏小说的表达技法作者:余映潮来源:《中学语文·教师版》2012年第05期就一般的读者而言,小说的表达技法永远是深不见底的谜。
这是因为一般的读者并不是小说创作研究的专家。
但如果是语文教师,从教学的需要来看,从教师的素养来看,倒是非常需要用一些时间来潜心地研究、体味、欣赏小说的表达技法。
它们是真正文学的东西,是真正高雅的东西。
试想,如果一位语文教师,在小说的教学中只能给学生指导小说的要素等基本常识,那是很难说得上是有一定教学素养的。
似乎可以说,能够懂得小说的技法或笔法,就能够懂得所有其它文体的文章技法与笔法。
也似乎可以说,只有能够比较深入地欣赏小说作品,才可能是拥有了真正的阅读欣赏能力。
所以,语文教师如果要练就文学欣赏的功夫,就首先要关注对小说的欣赏,提高自己欣赏小说表达技巧的水平与能力。
欣赏小说的技法,最好运用积累的方法,在对每一篇小说课文的研读中积累有关知识,然而“由一篇而推知一类”。
久而久之,知识就丰富起来,眼光就敏锐起来。
如研读小说《孔乙己》,我们可以积累这样一些知识:故事背景故事发生的时间——清朝末年。
把孔乙己置于清朝末年这样一个特定的时代来刻画,便于塑造这样一个封建科举制度殉葬品的典型,再现“典型环境下的典型人物”。
主要人物小说的主角就是孔乙己。
其可悲之处在于其身份的边缘性。
连处于社会底层的人都能任意地嘲笑他。
他是一个孤独无助的形象。
场景安排小说将人物的活动安排在咸亨酒店这个具体的场景中。
这个环境有两个基本特征,一是它的等级性,二是置身其中的人们的人格与道德准则的卑劣性。
“酒店”对于描写孔乙己的性格和表现人们对孔乙己的态度,是最合适的。
更重要的是,酒店的设置,能在一个场景里集中地表现人物、叙述故事。
叙事视角《孔乙己》采用儿童的叙事视角。
《孔乙己》的故事全部来源于“小伙计”的观察。
一方面他作为一个不谙世事的孩童观察者 ,另一方面“小伙计”又在一定程度上代表着孔乙己周围的观众视角 ,代表着真正造成孔乙己悲剧命运的冷漠的环境背景。
赏析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

赏析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赏析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城郊李卫全赏析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一、读懂文章1.统观全文,筛选出直接表现思想感情和观点态度的语句2.分析文章的中心内容,把握的基本观点和态度3.分析在文中表现出来的对事物的评价4.从遣词造句中体会5.注意标志性词语6.从描写的形象体会7.结合的生平和思想,并联系作品的社会时代背景进行分析二、辨别文章表达技巧及其作用1.修辞方法:比喻: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
比拟:色彩显明,描写形象,表意丰富。
借代:以简代繁,以实代虚,以奇代凡。
夸张:烘托气氛,增强感染力,增强联想;创造气氛,揭示本质,给人以启示。
对偶:便于吟诵,易于记忆,使词句有音乐感;表意凝练,抒情酣畅。
排比:内容集中,增强气势;叙事透辟,条分缕析;长于抒情。
反复:写景抒情感染力强;承上启下,分清层次;多次强调,给人以深刻的印象。
…….2.表达方式,如叙述、描写、议论、抒情、说明;(1) 叙述方式,如顺叙、倒叙、插叙、补叙等;(2) 描写方式,如肖像描写、心理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环境描写等;描写技法,如以动衬静、动静结合、虚实结合、点面结合、明暗结合、声色结合、粗笔勾勒、白描工笔等;(3) 抒情方式,如直接抒情(直抒胸臆)、间接抒情(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托物言志)等;3.表现手法,如想像、联想、象征、渲染、烘托、对比、以小见大、先抑后扬等;4.篇章结构,如开头和结尾、线索、烘托铺垫、前后照应、设置悬念、制造波澜、承上启下、起承合、卒章显志等;补充:鉴赏指津见《学海导航》P284三、整合成文章1.命题解说:命题式(如:请赏析《丑石》欲扬先抑的写法)开放式(如:《报秋》的艺术手法赏析)2.例文:《报秋》的艺术手法赏析《报秋》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散文。
对比的运用是这篇文章突出的艺术表现手法。
(评)太阳花又名死不了,但死不了都种死了;而玉簪花却不同,从不要人照料,只管自己蓬勃生长。
(叙)这是第一比。
2024成都语文中考试题研究备考专题二 记叙文(含文学作品)阅读 小说 考点4 鉴赏小说表达技巧

考点4 鉴赏小说表达技巧
返回目录
4.选文最后一段中为什么会说“一股暖意涌上心头”?请结合文章内容及 主旨加以探究。(4分)【探究小说主题】
【答案】(4分)示例:官兵们在航行过程中,经历了许多危机和困难,但 他们勇敢、冷静、团结,最终看见远方闪烁亮光的东山岛,由此心生 “暖意”。这股“暖意”既来自官兵们克服困难后的转危为安,也来自 官兵们即将完成组织任务时的喜悦。作者通过叙述“海上夜渡”这一事 件,表达了对官兵们勇敢无畏、保家卫国的崇高敬意。
6.文章第④段的环境描写有什么作用?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环境 与场景】 【答案】示例: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描绘出夜晚海面上的 美丽景象,展现了安静祥和的场景,与后文紧张、危急的情节产生鲜明 的对比,表现出海上形势变化的无常。
考点4 鉴赏小说表达技巧
返回目录
7.(创新设问·朗读技巧)借助朗读能走进人物内心世界。下面括号处是班 级同学朗读时对句子重音的处理,你认为恰当吗?请简要分析。
考点4 鉴赏小说表达技巧 思维导图串方法
返回目录
考点4 鉴赏小说表达技巧
返回目录
考点针对练4
五、 完成1~4题。(18分)
(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阅读下面的文本, 文章详见学生用书 • P51
考点4 鉴赏小说表达技巧
返回目录
文章解构 第一部分(第①~⑥段):描绘海面的情景并介绍故事发生的背景。 第二部分(第⑦~⑰段):舰艇螺旋桨被渔网缠住,枪帆长潜入海中解开 渔网,舰艇恢复动力。 第三部分(第⑱~㉗段):舰艇在航行过程中,遇到潮流,偏离计划航线, “我”收到急电,立即修正航线。 第四部分(第㉘~㉚段):舰艇遭遇乌云,不得不减低航速,避免迷失方向。 第五部分(第㉛~㉝段):舰艇抵达漳州海域,见到东山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五节鉴赏小说的表达技巧逐点突破——小说表达技巧的三个考查角度[学生用书P132]鉴赏小说的表达技巧是小说阅读考查不可或缺的内容,考纲分别在“分析综合”和“鉴赏评价”中做了说明:分析作品体裁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
小说的表达技巧可考的角度很多,如叙述的视角与方式、人物的描写角度与手法、篇章与情节结构的安排等。
一、叙述的视角与方式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问题。
血乳无尽的黑暗,冰凉、坚硬的废墟,孤独、无助,惊恐的他号啕大哭,他的嗓子哭哑了,嘴唇干裂——饿。
突然,他的唇触到了一个柔软的东西,热热的、暖暖的,像妈妈的乳房。
他努力地探着身子,干裂的嘴唇一口叼住小小的乳头,用力吮吸着,浓浓的、腥腥咸咸的,不像妈妈的乳汁,妈妈的乳汁是香的、甜的,而且,妈妈的乳汁泉水般源源不断,他吮吸的乳汁却是一滴一滴的。
他吐出乳头,嘶哑着嗓子哭。
哭累了,他睡了。
他饿醒了。
他的唇又触到了乳头,一口叼住,依旧是腥腥咸咸的,他太饿了,顾不了那么多,用尽全力吮吸着。
他口中的乳头触电般地跳了一下,他听到妈妈在虚弱地呻吟,妈妈好像很疼,扭动着身子,呻吟声忽长忽短。
妈妈扭动的时候,乳头从他的口中脱落,妈妈似乎在竭力把身子靠近他,当他再次叼着乳头用力吮吸的时候,他听见妈妈那长长短短的呻吟声又开始了。
不知道过了多长时间,他又醒了,妈妈停止了呻吟。
他在黑暗中摸索,寻找着妈妈的乳头,当他叼到妈妈乳头的时候,他感觉乳汁比原来多了,像细细的泉水,源源流入他的口中。
他大口喝着,口中的乳头又跳了一下,妈妈的呻吟声低低地传来,他停止了吮吸。
他一定是把妈妈吸疼了,妈妈的身体却靠得更紧了,妈妈真好,那么痛,还靠过来让他吮吸,他含着妈妈的乳头幸福地睡了。
他是被上面传来的嘈杂声惊醒的,突然惊醒的他大哭起来,被乳汁浇灌过的他哭声嘹亮。
上面传来喊叫声:“快过来,这里还有幸存者!”一阵嘈杂的脚步声响过,有人在喊:“孩子别哭,叔叔来救你了!”他哭得更凶了。
哭累了,他又去寻找妈妈的乳头,他把乳头叼在嘴里使劲吮吸的时候,乳汁是凉的,他吐出乳头,他不明白,妈妈的乳汁怎么变成了凉的,是妈妈不爱他了吗?叔叔在上面喊:“孩子,别哭,坚持住,叔叔一会儿就把你救出去!”他哭得更厉害了,他一边哭一边用小手拍打着妈妈,他想要妈妈给他喝热的乳汁,妈妈似乎睡着了,一动也不动。
他使劲拍打着妈妈:“妈妈你醒醒!妈妈你醒醒!!”妈妈真的生气了,妈妈的脸一定板得很严肃,像要下雨的样子。
他伸出小手在妈妈的胳肢窝里轻轻地挠着。
妈妈生气的时候,他只要伸出胖乎乎的小手在妈妈的胳肢窝挠几下,妈妈就会扑哧一声笑起来,妈妈笑过后,拍着他肉肉的小屁股说:“你这个小调皮,小坏蛋呀!”可是今天,他的法宝失灵了,妈妈再也不理他了。
他哭得汹涌澎湃,他要用不停的哭声把妈妈吵醒……他的头顶上空出现了一丝光亮,有人在喊:“看到了,是个男孩!”有人又喊:“孩子闭紧眼睛,别睁开呀!”还有一个女声在喊:“孩子,别怕,我们来接你了!”他乖乖地闭上了眼睛,一只塑料瓶子递到了他嘴边:“孩子,喝水。
”他张开嘴巴,水缓缓流进他的嘴里,凉凉的,甜甜的。
温柔的女声在他喝水的时候不停地对他说:“你是最勇敢的孩子,你知道你在下面坚持了多长时间吗?”似乎是为了强调时间的长度,她停顿了一下说:“72个小时!”他不知道72个小时是多久,他只知道是在夸他棒,就像是他在家里吃了满满的一碗饭后,妈妈朝他竖起大拇指说,你真棒!他想,现在的他就是最棒的了。
想到这里,他的嘴边露出了一丝骄傲的微笑。
当救援人员把他和妈妈从废墟下救出来的时候,人们发现这个四岁小男孩的双唇像一朵鲜艳欲滴的花,那个用娇小的身躯保护着小男孩的妈妈的胸部赤裸,在她美丽的胸部上灼灼开放着一朵硕大的红花,那朵红花刺疼了所有人的眼睛。
“妈妈”永远地闭上了眼睛。
这个只有19岁的女孩,这个还没品尝过爱情滋味的女孩,这个幼儿园里的最年轻的保育员,在地震来临的时候奋不顾身地扑向惊呆了的男孩。
三天三夜,她用少女最纯洁的乳房,用她最无私的乳血挽救了一个孩子的生命,她绝美的乳花开放在所有人的心里。
1.小说的叙述视角是“四岁小男孩”,请简析其表达效果。
【我的理解】解析:本题考查赏析小说表达技巧的能力,考查点是对叙述视角效果的分析。
小说采用怎样的视角和人称,与作者的表达意图密切相关。
本文以四岁的小男孩为叙事视角,是“真实性”与“艺术性”相结合的典型范例,答“艺术性”时,可考虑想象的独特。
答案:①小男孩是幸存者,所以以其视角叙述,具有很强的真实感。
②四岁的小男孩懵懂无知,其感受的模糊性可以很好地弥合想象中可能出现的不合理性。
③同时,这种模糊性可以让读者有更大的想象空间。
小说有哪些叙述视角?特点是什么?提示:小说的视角就是小说中故事“叙述者”的观察角度。
在具体的作品中,作者——叙述者——人物,三者呈现不同程度的交叉重合关系,从而使小说的叙述方式产生不同的审美效果。
小说的叙述视角一般分为“客观视角”和“主观视角”,前者又叫“全知视角”,即叙述者超越小说的所有人物和事件,了解小说的全部细节和所有人物的心理及命运。
这时叙述者往往就是作者本人的化身,一般以第三人称为主。
“主观视角”又叫“半知视角”,即叙述者只了解故事的部分情节,这时叙述者往往是小说中的一个人物。
一般是第一人称的方式,由小说中的人物“我”来讲故事,“我”可以是小说的主人公,可以是小说的次要人物。
这样的视角给人一种亲历的感觉,可增加真实性与亲切感。
叙述视角与人称第一人称(主观视角)叙述亲切自然,给人真实生动之感。
第二人称便于感情交流,增强抒情性和亲切感。
第三人称(客观视角)不受时空限制,叙述自由,表达灵活。
叙述顺序顺叙按某一顺序(时间或空间)进行记叙。
倒叙造成悬念,引人入胜。
插叙对主要情节或中心事件作必要的铺垫照应,补充说明,使情节更加完整,结构更加严密,内容更加充实。
补叙对上文内容加以补充解释,对下文作某些交代。
二、人物描写的角度与手法(2013·高考湖南卷)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的题目。
未婚妻[法]奥杜度过了几天假期之后,我要回巴黎了。
当我走进车站,火车已挤满了旅客。
我发现靠近车门坐着的旅客旁边,有一个空座位,但上面放着两个大篮子,里面的鸡和鸭把头伸在篮子外面。
我犹豫了好一会之后,决定走进车厢。
我说,很对不起了,让我来把篮子移开。
可是一位穿着工作服的农民对我说:“小姐,请等一等,我就把它们从这里拿开。
”当我把放在农民膝上的水果篮子提在手中时,他轻轻地把两篮家禽塞在凳子下面。
我坐下以后,坐在对面的旅客问农民是不是把家禽带到市场上去卖。
农民回答说:“先生,不是的。
后天,我的儿子就要结婚,我把鸡鸭带来送给儿子。
”他脸上显出幸福愉快的神情。
他看了看周围的人,仿佛要向所有的人表达自己的快乐。
另外的旅客都留心倾听,他们听了之后都感到很高兴。
只有一个老媪是例外,她占了两个人的座位,枕着三个枕头,正在叱骂拥塞在车厢中的农民。
火车开动了。
刚才说话的旅客开始阅读报纸,这时农民对他说:“我的儿子在巴黎,他是一家商店的职员,将和一位小姐结婚,她也是一家商店的职员。
”这个旅客把已经打开的报纸放在膝上,问道:“未婚妻美丽吗?”农民说:“不知道,我还没有见过她。
”这个旅客有些惊讶,又说:“真的吗?假如她长得丑,使你不喜欢,将怎么办?”农民回答:“这种事情可能发生,但我相信,她会使我们喜欢,因为我们的儿子很爱我们,他不会娶一个难看的妻子。
”农民的妻子又补上一句:“再说,既然她使我们的儿子腓力普喜欢,她也会使我们喜欢的。
”农民的妻子转过身来向着我,我看到她一双柔和的眼睛中充满着微笑。
她想知道我是否也去巴黎,当我回答说也是去巴黎时,这个旅客就开玩笑了。
他说:“我打赌,这位小姐就是未婚妻,她是来迎接她的公公婆婆而没有介绍自己使他们认识。
”所有的眼睛都向我注视,我羞得面红耳赤,这时农民夫妇同声说:“嗳!真是这样的话,我们将非常高兴。
”我向他们说明这完全是误会。
可是这个旅客提醒他们,说我曾沿着火车走过两次,好像我是尽力找认什么人;又说我在登上车厢前是多么犹豫迟疑。
所有的人都笑起来,我在困窘中解释说,这个座位是我能够找到的唯一的座位。
农民的妻子说:“这没有什么关系,你非常使我喜欢。
假如我们的媳妇能像你那样,我将多么高兴。
”农民接着说:“是啊,我们的媳妇最好能像你。
”这个旅客对于他自己的这番笑话感到得意,他带着开玩笑的样子看了我一眼,对农民夫妇说:“你们相信我没有弄错。
当你们到达巴黎时,你们的儿子会对你们说:‘这位就是我的未婚妻。
’”他说完后,放声大笑一阵,便开始专心读他的报纸了。
过了一会儿,农民的妻子完全转身向着我。
她在她带来的篮子底层找寻一会儿,拿出了一块煎饼,她一面请我吃煎饼,一面对我说,这煎饼是她今天早晨亲手做的。
我辞谢了她的好意。
接着,她又请我吃一串葡萄,我不得不接受了。
当火车在一个站停下时,我很难阻止农民下车为我购买一杯热的饮料。
我看到这一对好人一心爱着他们儿子所选中的未婚妻时,自己因不是他们的媳妇而感到遗憾。
他们的爱情使自己觉得多么温暖。
我是孤女,从未见过父母的慈容,而和我一起生活的人,谁都对我漠不关心。
我惊异地看到他们的眼光时时注视在我身上,好像他们是在爱抚我那样。
到达巴黎时,我帮助他们把篮子从车上搬下来,并领他们向出口处走去。
我看到一个身材高高的青年向他们扑过来,用双臂抱着他们,我就稍稍离开他们远一些。
他热情地吻着父亲,又吻着他母亲。
他们在前面走,我在后面跟着。
他像他父亲,一双眼睛鲜明快乐,笑声爽快而响亮。
外面,天几乎全黑了。
我撑起大衣的领子。
我落在他们后面,稍离开他们几步路。
这时,他们的儿子去雇一辆车子。
农民爱抚着一只美丽的花母鸡的头,对他妻子说:“假如我早知道她不是我们的媳妇,那么我早就把这只花母鸡送给她了。
”“是啊!假如我早知道……”农民的妻子向着已走出车站的长长人群做手势,眼睛望着远处说:“她已随人群走了。
”正在这时,他们的儿子已雇到一辆车子回来了。
他看起来长得身强力壮,性情温和,我想他的未婚妻一定是很幸福的。
他们的车子消失在黑暗中,于是我沿着每一条街道慢吞吞地走去。
孤零零的我不由自主地回到了自己的房间。
我已二十岁了,还没有一个人来向我谈过爱情。
2.作品运用了对比手法,请列举人物对比的两个例子,并分别谈谈其艺术效果。
【我的理解】解析:此题考查鉴赏小说表达技巧中的对比手法。
首先应该准确判断小说中该技巧运用的对应内容,然后结合该手法的一般艺术效果和小说中的具体内容作深入分析。
材料中的对比主要有:老媪与农民夫妇的对比、老媪与其他旅客的对比、“我”与未出场的“未婚妻”的对比。
答案:①老媪与农民夫妇形成对比,老媪的自私、冷漠更加凸显农民夫妇的善良、热情;(或:老媪与其他旅客形成对比,相互映衬,表现出老媪的冷漠和其他旅客的热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