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态变化与温度)
初中英语温度与物态变化 知识点(全)
初中英语温度与物态变化知识点(全)
1. 温度的概念
- 温度是衡量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
- 华氏温标(℉)和摄氏温标(℃)是常用的温度计量单位。
2. 物态变化
- 物态是指物质的形态状态,包括固态、液态和气态。
- 固态:物质分子密集排列,具有固定的形状和体积。
- 液态:物质分子较为松散,具有固定的体积但没有固定的形状。
- 气态:物质分子间距较大,具有变化的形状和体积。
3. 温度与物态变化的关系
- 温度升高会使固态物质变成液态,称为熔化(熔化点)。
- 温度进一步升高会使液态物质变为气态,称为汽化(沸点)。
- 温度降低则会使气态物质转变为液态,称为凝结(凝结点)。
- 温度进一步降低会使液态物质变为固态,称为固化(凝固点)。
4. 举例说明物态变化
- 水的物态变化:
- 熔化:水的温度达到0℃时,固态冰转变为液态水。
- 汽化:水的温度达到100℃时,液态水转变为气态水蒸气。
- 凝结:水的温度降低到0℃以下时,气态水蒸气转变为液态水。
- 凝固:水的温度进一步降低到0℃以下时,液态水转变为固态冰。
5. 温度的影响因素
- 物态变化受到温度的影响,但也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如压力和环境条件。
以上是初中英语温度与物态变化的知识点概述,希望对你有帮助。
物态变化与温度
物态变化与温度物态变化是物质在不同温度下呈现的状态改变过程。
根据温度的不同,物质可以存在于固态、液态和气态三种不同的物态之间进行相互转换。
在实际生活和科学研究中,我们经常能够观察到物质在不同温度下发生物态变化的现象。
本文将从固态到液态、液态到气态以及气态到液态的角度探讨物态变化与温度的关系。
在固态到液态的过程中,物质的分子间距逐渐增大,分子的热运动增强,从而使得物质的形态由固态转变为液态。
这个转变过程存在一个临界温度,称为熔点。
当温度达到熔点时,物质的结晶结构开始破坏,分子逐渐离开固定位置,物质由固态转变为液态。
以水为例,其熔点为0摄氏度。
当温度低于0摄氏度时,水分子之间的吸引力增强,水变为固态冰;当温度升高到0摄氏度时,水分子的热运动增强,水变为液态。
这种由固态到液态的物态变化是温度对分子间距以及分子热运动的影响。
在液态到气态的过程中,物质的分子能量逐渐增加,分子热运动加剧,分子间的引力逐渐克服,从而使得物质的形态由液态转变为气态。
与固态到液态相似,液态到气态的转变也存在一个临界温度,称为沸点。
以水为例,其沸点为100摄氏度。
当温度低于100摄氏度时,水分子热运动增强,液态水逐渐转变为水蒸气;当温度升高到100摄氏度时,水分子的热运动进一步增强,水变为气态水蒸气。
这种由液态到气态的物态变化也是温度对分子能量以及分子热运动的影响。
与固态到液态以及液态到气态相反,气态到液态的过程中,物质的分子能量逐渐减小,分子热运动减弱,分子间的引力逐渐起作用,从而使得物质的形态由气态转变为液态。
这个转变过程也存在一个临界温度,称为露点。
以水为例,当气态水蒸气的温度降低到饱和状态时,水蒸气中的水分子会凝结成液态水滴,此时的温度即为露点。
这种由气态到液态的物态变化是温度对分子能量以及分子热运动的影响。
总之,物态变化与温度密切相关,温度的升高或降低能够影响物质分子的热运动和相互作用,从而导致物质在不同温度下呈现不同的物态。
初中物理温度与物态变化 知识点(全)
初中物理温度与物态变化知识点(全)温度及其测量温度是用来表示物体冷热程度的量。
通常用字母t来表示。
在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被规定为0℃,沸水的温度被规定为100℃,平均分成100份,每一份就是1℃。
国际单位制中,所采用的是热力学温标,热力学温度单位是开尔文,简称开,符号K。
冰水混合物的热力学温度时273.15K,即T=273.15+t。
需要注意的是,热力学温度的0K温度永远达不到。
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性质制成的。
使用温度计时,需要先估计被测物体的温度,然后根据估测温度选择合适量程的温度计。
读数时,需要将玻璃泡全部浸入被测液体,待示数稳定后读取,正确记录测量的温度,不要漏掉单位。
体温计的量程为35℃至42℃,分度值为0.1℃。
使用前需要甩一甩,使汞回到玻璃泡内。
读数时可以离开人体。
需要注意的是,不能将体温计当作普通实验用温度计适应。
温度在日常生活中有很多应用。
例如,在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为100℃,人的正常体温是37℃左右,人体感觉舒适的环境温度为18~25℃,洗澡的较舒适的温度是40摄氏度。
物态变化是物质由一种状态向另外一种状态的变化。
物理学中将物态变化分为固态、液态、气态三种形式。
熔化和凝固是固态与液态之间的变化。
熔化是物体从固态变成液态,需要吸热;凝固是物体从液态变成固态,需要放热。
在熔化实验中,需要用水浴法进行加热,以便均匀、间接地加热物体,并能控制物体温度上升速度。
观察海波和石蜡的熔化过程,可以总结出它们之间的不同。
同时,也可以根据熔化过程反思凝固过程,注意实验仪器的使用和化学实验的方式进行解答。
晶体是有确定熔化温度的物质,反之称为非晶体。
晶体和非晶体之间的区别在于熔化温度的确定性。
晶体和非晶体在熔点和凝固点时是否吸收或放出热量,以及温度变化的情况不同。
当物质吸收热量时,温度会升高,物质会先变稀,最后处于固液共存状态,成为液体。
熔化的条件是温度达到熔点并持续吸热,凝固的条件是温度达到凝固点并持续放热。
(新)教科版物理八上《1.物态变化与温度》公开课(教案)
1.物态变化与温度教学目标三维目标要求一、知识与技能1.初步了解水的三态变化。
2.认识温度的概念、测量工具和单位等。
二、过程与方法掌握温度的测量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探索大自然的兴趣。
教学重点和难点一、教学重点1.了解温度的概念,能说出常见的温度值。
2.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温度计的结构及工作原理。
3.通过学习活动,掌握温度计的使用方法。
二、教学难点通过学习活动,掌握温度计的使用方法。
教学过程情景导入深不见底的井中,水温常年根本不变,冬天和夏天差不多,但不发人用手去触摸刚刚打上来的井水时,感觉却大不相同:夏天觉得冰凉,冬天觉得温热。
由此可以看出,单凭人的感觉来判断温度的上下是不可行的。
要想准确测量温度的上下,我们还需要借助专门的仪器——温度计。
本节我们就会学习温度计的相关知识。
教学活动本节分为三个教学板块:〔1〕认识水的物态变化;〔2〕测量温度;〔3〕欣赏:大自然中水的物态变化。
一、认识水的物态变化活动:制造云和雨介绍需要的器材:烧杯、湿沙子、酒精灯、盘子、冰。
学习酒精灯的使用:(1)绝对禁止一只酒精灯去引燃另一只酒精灯。
(2)酒精灯的外焰温度最高,应该用外焰加热。
(3)熄灭酒精灯时必须用帽盖灭,不能吹灭。
(4)万一洒出的酒精在桌上燃烧起来,不要惊慌,应立即用湿布铺盖。
讲解实验方法,并在大屏幕上展示需要观察的内容和思考的任务:(1)在加热过程中,在杯子口、盘子底面看到了什么?(2)烧杯上方出现的“白雾〞是水蒸气吗?(3)水是怎样“跑〞到上边去的?水“跑〞到盘子上的过程中水的状态有变化吗?可能是什么变化呢?开始分组实验,在大烧杯里铺上一层饱含水分的湿沙,杯子口盖一只盘子,在盘子里放些冰块。
给烧杯加热,烧杯中将出现各种现象。
认真观察,并讨论,每个小组写出自己的结论。
交流讨论教师巡回指导,指导各小组实验。
各小组说出自己的总结,教师给予肯定,总结不太好的要给予鼓励。
对于白雾,好多学生以为是水蒸气,要告诉他们水蒸气是看不见的,我们平时看见的“白雾〞或者“白气〞实际是小水滴,是液态的。
《物态变化与温度》 说课稿
《物态变化与温度》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物态变化与温度》。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以及教学反思这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物态变化与温度》是初中物理热学部分的重要内容。
这部分知识既是对前面所学的物质的基本性质的深化,又为后面学习热和能的知识奠定基础。
在教材中,通过对生活中常见的物态变化现象的观察和分析,引入温度的概念,并探讨温度的测量方法。
同时,详细阐述了熔化、凝固、汽化、液化、升华和凝华等物态变化过程,以及这些过程与温度的关系。
教材内容注重联系生活实际,通过实验和实例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物理概念和规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二、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这部分知识之前,已经对物质的三态有了初步的认识,并且在生活中也观察到了一些物态变化的现象,但对于物态变化的本质和规律还缺乏系统的了解。
初中学生具有较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但抽象思维能力相对较弱。
在教学中,需要通过直观的实验和形象的演示,帮助学生建立物理模型,理解物理概念。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知道物质存在的三种状态,以及三种状态之间可以相互转化。
(2)理解温度的概念,了解生活环境中常见的温度值。
(3)掌握温度计的使用方法,能够正确测量物体的温度。
(4)理解熔化、凝固、汽化、液化、升华和凝华等物态变化过程,以及这些过程与温度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观察和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2)通过对物态变化现象的分析和推理,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3)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和团队精神。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通过对生活中物态变化现象的观察和分析,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2)通过对科学探究过程的体验,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勇于探索的精神。
四、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温度的概念和温度计的使用方法。
《1. 物态变化与温度》教学设计(黑龙江县级优课)
冬天,室外冰冻的衣服能晾干吗?冰跑到那去了
物质直接变成气态的过程叫升华。那我们知道的还有哪些现象是升华呢?南极地区为什么降雨量非常小但是空气却比北京还湿润呢?
冰柱是凝固现象,而雪花和它的形状不一样是因为他们发生的是不同的物态变化,雪花的形成是水蒸气直接变成的固态,我们把这种物态变化叫凝华。凝华:物质从气态直接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凝华。还有哪些自然现象属于凝华呢?
题目
物态变化与温度
学科
物理
年级
八年级
授课教师
工作单位
教学目标
(德育活动目标)
通过观察图片或视频、实验探究、查询资料,描述自然界形形色色的水。
感知水的三种状态及其相互转化,欣赏大自然中水的物态变化的鬼斧神工。
教学(活动)重难点
关键
了解水的汽化和液化、熔化和凝固、升华和凝华。
了解液体温度计的工作原理,会用温度计测量温度
二、温度
体验活动:这杯水的温度是高还是低?
请学生将手先放入冷水中,在放入这杯水中,感受…
将手先放入热水中,在放入这杯水中,感受…
可见,很多时候我们的感受是不准确的,因此我们要用测量工具来测量温度的高低。
请学生根据自学提纲,对接下来的内容进行自学。
1.什么是温度?
2.温度的测量工具是什么?
3.温度的单位是什么?
二、反思教学(活动)过程
这个过程采用这个方式的目的是为了节省时间,使课堂高效,使教学过程更加流畅。
三、反思教学(活动)效果
从课堂效果来看,并不理想,学生观察视频实验虽然节省了时间,但是学生学习的兴奋程度并没有达到预期效果,这样随着时间流逝,在学校所学的大量学科知识都将逐渐淡化甚至遗忘,真正伴随学生一生发展并持续发挥作用的不是具体的学科知识,而是学生通过物理知识的学习,所形成的从物理的视角认识事物和解决问题的思想、方法、观点。直接播放视频缺少了更多的生成性问题,会使对所学知识的真实性内心存疑,对于解决问题的方法缺少独立的思考。
温度与物态变化知识点总结
温度与物态变化知识点总结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接触到物态变化,如水从液态变成冰固态,或从液态变成水蒸气气态。
而这些变化与温度密不可分,而温度的测量对我们理解物态变化的原理至关重要。
温度的概念温度是一个物体热能状态的表征,通常用开尔文(K)或摄氏度(℃)表示。
温度越高,说明该物体分子运动越激烈,所含热能也越多。
相反,温度越低,说明分子运动越缓慢,所含热能也越少。
温度的测量温度的测量需要使用温度计。
目前市面上常见的温度计有水银温度计和电子温度计两种。
水银温度计:内部充满的是水银,当温度升高时,水银会膨胀而上升,反之降温时水银会下降。
电子温度计:采用热敏电阻、热电偶等电子元件来检测物体温度的变化。
在不同物体温度下,电子元件的电阻值、电压等都会发生变化。
物态变化物态变化是指物质从一种状态转变为另一种状态的过程,主要有三种状态:固态、液态、气态。
固态:物质分子排列紧密,分子间距离小,交叉错综,无法自由流动。
液态:物质分子排列松散,分子间距离较大,能相互滑动,所以具有流动性。
气态:物质分子彼此独立,分子间距离很大,散乱运动,自由滑动,具有高度流动性。
物态变化与温度的关系物质物态的变化与温度的升高或降低有直接关系,下面我们逐一探究。
固态与液态的转化:当物质升高到一定温度时,固态物质分子的运动速度加快,以至于分子的排列方式发生改变,变得松散起来,从而变成液态。
这种转变的温度称为熔点,熔点的大小取决于物质的种类和分子间相互作用力的大小。
液态与气态的转化:当液体物质升高到一定温度时,液体分子对周围环境的吸引力大大减小,分子的运动速度会变得更快,足以克服液体分子之间相互作用力的约束,自由地运动,以至于从液态变成气态的过程。
这种转变的温度称为沸点,沸点的大小也取决于物质的种类和分子间相互作用力的大小。
固态与气态的转化:在一定温度、压力下,物质直接由固态转变为气态,这个过程叫做升华。
如干冰在室温下从固态转化为气态,这是在固态状态下物质分子的运动速度足够大,可以跨越液态状态直接转化成气态,同时外界压力不影响其转化过程。
第一节--物态变化和温度知识点总结
第一节物态变化和温度一、认识水的物态变化思考:自然界的水存在的形式有哪些?固态:冰雪霜雾凇雹液态:水雨露雾“白气”气态:水蒸气二、温度:1、温度:表示物体冷热程度;2、摄氏温度:(1)温度常用的单位是摄氏度,用符号℃表示;(2)摄氏温度的规定:冰水混合物的温度规定为0℃;把一个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规定为100℃;然后把0℃和100℃之间分成100等份,每一等份代表1℃。
(3)摄氏温度的读法:如“5℃”读作“5摄氏度”;“-20℃”读作“零下20摄氏度”或“负20摄氏度”三、温度计1、常用的温度计是利用液体的热胀冷缩的原理制造的;2、温度计的使用:(1)使用前:观察温度计的量程、分度值(每个小刻度表示多少温度),并估测液体的温度,不能超过温度计的量程(否则会损坏温度计)(2)测量时,要将温度计的玻璃泡完全浸入被测液体,不能接触容器壁或容器底;(3)读数时,玻璃泡不能离开被测液体。
要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读数,且视线要与温度计的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四、体温计:1、用途:专门用来测量人体体温的;2、测量范围:35℃~42℃;分度值为0.1℃;3、体温计读数时可以离开人体;4、体温汁有特殊的设计,即在玻璃泡和直玻璃管之间有缩口。
每次使用前都要将体温计甩几下。
其他温度计不能甩。
四、物态变化:任何一种物质都有三种状态:固态、液态、气态。
在一定温度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第二节熔化与凝固一、熔化;1、定义:物体从固态变成液态叫熔化。
晶体物质:有固定的熔化温度(即熔点)的物质例如:海波、冰、石英水晶、食盐、明矾、奈、各种金属非晶体物质:没有固定的熔化温度的物质例如:松香、石蜡玻璃、沥青、蜂蜡2、晶体熔化的条件:○1温度达到熔点;○2继续吸热3、熔点:晶体熔化时的温度。
4、熔化图象:晶体熔化特点:非晶体熔化特点: 固液共存,吸热,温度不变 熔化特点:吸热,先变软二、凝固 :1、定义 :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 叫凝固。
2、凝固图象:凝固特点:固液共存,放热,温度不变 凝固特点:放热,逐渐变稠、变黏、变硬、最后成固体,温度不断降低。
初三物理第12章温度与物态变化知识点总结
第十二章温度与物态变化第一节温度与温度计1.物质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三种状态.2.物态变化: 物质由向的变化成为物态变化。
3.物体的叫温度.常用字母表示, 单位 , 符号。
热力学温度用字母表示, 单位 , 符号。
4.0℃: 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 纯净的的温度定位0℃。
5.100℃: , 水沸腾时的温度定位100℃。
6.要准确判断或测量温度, 就必须选用科学的测量工具是 .常用的液体温度计、、。
温度计内的液体多为、或等物质。
7.家庭和实验室常用的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性质制成的.8.体温计里装的液体是。
测量范围是;分度值是。
(1)使用温度计的注意事项:(2)使用前要观察温度计的和。
估计被测温物体的温度是否在温度计的量程内。
(3)温度计玻璃泡要 _____ __ 被测液体中, 不要碰到或。
(4)待示数后再读数。
不能将温度计从被测液体中拿出来读数, 看温度计是视线要与温度计内液面。
第二节熔化与凝固一、熔化与凝固:物质从态变为态的现象叫熔化。
物质从态变为态的现象叫凝固。
二、晶体与非晶体1.晶体、非晶体熔化时的特点:(1)晶体: 固体物质熔化过程中, 尽管不断 , 但温度却保持 , 即有固定的 , 这类固体叫做;常见的晶体有: 等。
晶体熔化时的叫做熔点。
常见晶体的熔点(1个标准大气压): 固态酒精 , 固态汞 , 冰 , 海波 , 萘 , 熔点最高的金属是。
影响晶体熔点的因素: 或。
(2)非晶体:固体物质熔化过程中, 只要不断 , 其温度就会不断 , 即没有固定的 , 这类固体叫做。
常见的非晶体有:等。
即: 晶体的熔化条件:晶体的熔化特点:非晶体的熔化特点:如何区别晶体与非晶体:三、凝固凝固点:晶体凝固的条件:晶体凝固的特点:非晶体凝固的特点:第三节汽化与液化汽化: 物质从变为的过程。
(一)液化: 物质从变为的过程(二)汽化-------沸腾、蒸发1)汽化的两种方式: 和;沸腾: 在一定下, 液体的和同时发生的的汽化现象;2)实验现象: 开始给水加热时, 在烧杯的出现了少许小气泡, 随着水的温度升高小气泡逐渐 , 并开始上升, 气泡在上升的过程中逐渐 , 还没有到达液面就消失了, 同时听到吱吱的响声, 到达一定温度后, 烧杯底部出现大量 , 气泡在上升过程中逐渐 , 上升到破裂, 里面的散发到空气中, 这时水就沸腾了。
物态变化与温度
20
记作12℃
10
读作12摄氏度
0
记作-4 ℃
负4摄氏度 或零下4摄氏度
读作读 0
10
想想议议
温度计里的液 体可能将温度 计胀破
90 如果所测的温
90
80 度过低,低于了
80
70 60
温度计所能测量
70 60
如果所测的温
50 的最低温度,会
50
度过高,超出所能测量
由上面的实验我们知道,冰可以变成水, 水可以变成水蒸气,这说明在一定条件下 (这里指加热),物质存在的状态可以发生 变化。
物态变化
❖ 物质一种状态变为另一种状态的过程称为物 态变化.
物态变化形式有六种: 固态----液态
❖ (3)熔化: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如冰 加热化成水.
❖ (4)凝固: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是熔 化的相反过程.如水结成冰.
三看:量分程度值 零刻度
一不:玻璃泡不能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
玻璃泡要全部浸入被测物质;
四要:
要等示数稳定后再读数; 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物质中;
视线要与液柱上表面相平。
4、体温计
测体温时
水银膨胀能 缩口升到直管 内。
缩口
读体温时
体温计离开人体, 水银遇冷收缩,直 管内水银来不及退 回玻璃泡就在缩口 处 ,故仍断然开指示 通过 原来的温度。
摄氏温度是如何规定的?
温度
1、定义: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
2、单位:摄氏度;符号:℃
0℃: 1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 100℃:1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
3、测量工具:温度计
甲:
冷
乙:
热
温度:物体的冷热程度。
温度与物态变化知识点总结
温度与物态变化知识点总结一、温度温度是表示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
我们日常生活中常用的温度单位是摄氏度(℃),在国际单位制中,温度的单位是开尔文(K)。
测量温度的工具是温度计。
温度计的原理是利用液体的热胀冷缩性质。
常见的温度计有实验室用温度计、体温计和寒暑表。
实验室用温度计的量程较大,分度值一般为 1℃;体温计的量程较小,分度值为 01℃,且体温计有一个特殊的结构——缩口,这使得体温计可以离开人体读数;寒暑表通常用于测量环境温度。
使用温度计时,要注意以下几点:1、测量前要先估计被测物体的温度,选择合适量程的温度计。
2、测量时,温度计的玻璃泡要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
3、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要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二、物态变化物态变化指的是物质在固、液、气三种状态之间的变化。
1、熔化和凝固熔化是指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例如冰化成水。
凝固则是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如水结成冰。
晶体在熔化过程中,吸收热量,但温度保持不变,此时的温度叫做熔点。
晶体在凝固过程中,放出热量,温度也保持不变,此时的温度叫做凝固点。
同一种晶体的熔点和凝固点相同。
非晶体在熔化和凝固过程中,温度不断变化。
2、汽化和液化汽化是指物质从液态变成气态的过程,汽化有两种方式:蒸发和沸腾。
蒸发是在液体表面发生的缓慢的汽化现象,蒸发的快慢与液体的温度、表面积和表面上方空气的流速有关。
温度越高、表面积越大、表面上方空气流速越快,蒸发就越快。
沸腾是在液体表面和内部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液体沸腾时的温度叫做沸点。
在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是 100℃。
液化是指物质从气态变成液态的过程,液化的方法有降低温度和压缩体积。
例如,冬天哈气时,口中呼出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小水珠;生活中使用的液化气就是通过压缩体积的方法使气体液化储存的。
3、升华和凝华升华是指物质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的过程,例如冬天冰冻的衣服变干。
物态变化与温度
物态变化与温度一,考点、热点回顾1、物态变化通常情况下,物质存在的形态有固态、液态和气态。
物质的三种状态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这样变化称为物态变化。
注:物态变化时,既要关注温度的变化,又要关注吸收或放出热量的情况。
2、固体的分类(1)晶体:有确定的熔化温度(熔点)。
如海波、冰、食盐、萘、石英各种金属等。
(2)非晶体:没有固定的熔化温度(无熔点)。
如蜡、松香、玻璃、沥青等。
注:判断晶体和非晶体的关键是,看物体有没有固定的熔点,晶体有一定的熔点,而非晶体没有,初中考得最多的非晶体是:玻璃、蜡烛的蜡。
3、熔化【重点】(1)熔化: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做熔化。
熔化的过程需要吸热。
注:融化是一个持续的过程,而不是一个结果,比如冰化成水这个过程,我们说冰在融化,这个过程是吸热过程,好比冰需要吸收热量才能融化一样。
(2)熔化现象:春天“冰雪消融”,炼钢炉中将铁化成“铁水”。
(3)熔化规律:①晶体在熔化过程中,要不断地吸热,但温度保持在熔点不变。
②非晶体在熔化过程中,要不断地吸热,且温度不断升高。
注:在遇到这种曲线图时我们要会从中读出信息。
我们一起来看上面两个图,图1是晶体熔化的折线图,纵向表示温度,横向表示加热时间。
我们的曲线起点并没有从0开始,因为物体本身在加热前就有一定的温度,当温度达到48℃时,呈水平直线,说明在这段时间物体的温度恒定,达到熔点,后来温度继续升高,说明开始汽化。
图2是非晶体的融化,蜡的温度在不断的升高,却始终在慢慢融化。
例:晶体的熔化图像(ABCD段)和晶体的凝固图像(DEFG)分析:AB:固态(吸热升温)BC:固液共存(熔化过程,温度不变,继续吸热)CD:液态(吸热升温)DE:液态(放热降温)EF:固液共存(凝固过程,温度不变,继续放热)FG:固态(放热降温)该图说明:①该物质是晶体。
②晶体的熔点等于凝固点。
③该物质熔化和凝固过程温度都不变。
(4)晶体熔化必要条件:温度达到熔点、不断吸热。
物态变化与温度 优秀教案
物态变化与温度【教学目标】1.认识水的三种物态(固态、液态、气态);2.理解温度的概念,了解温度计的结构和使用方法;3.会用温度计测量温度;4.了解生活环境中常见的温度值;5.了解水对人类生命的意义。
【教学重点】1.理解气态、液态和固态是物质存在的三种状态;2.温度计的结构及使用方法。
【教学难点】会用温度计测量温度。
【教学过程】一、认识水的物态变化。
学生对水的固(冰、雪、霜、雹)、液(水流、雨露)、气(水蒸气)态虽不陌生,但并未认真研究和系统观察。
宜从常见的天气现象导入课题。
图片导入,雨,雪,冰,霜是大自然在向我们讲述水的物态变化。
问题1:想一想,云和雨是怎样形成的?地面上的水分受热蒸发,水变成了水蒸气,上升到高空中,高空的温度降低,水蒸气遇冷就变成了一些小液滴,还有一些小冰晶。
这些小液滴和小冰晶聚集在一起,就形成了云。
当云达到一定重量,空气不能承受它的重量,小液滴和小冰晶就会掉下来,形成了雨。
问题2:水的三种状态是如何变化的?问题3:水的三种状态分别有什么特点?二、测量温度。
(一)温度。
引入“夏天天气很热”到了“秋天天气就会变凉”而“冬天会很冷”,“春天时天气较暖”。
“冷、热、凉、暖”都是描述物体的冷热程度的,物体的冷热程度在物理学中用温度表示。
体验1:教师准备三杯水:冷水、热水、温水各一杯,请学生用手指触摸并描述感觉。
步骤1:将左手食指浸入冷水杯,同时将右手食指浸入热水杯,说出左手的感觉和右手的感觉。
步骤2:将左右手食指同时浸入温水杯中,再说出此时的感觉。
引出:凭感觉判断温度是不可靠的。
要准确地知道物体的温度,必须借助于测量工具来测量。
(二)温度计。
实验探究:用温度计测水的温度回答问题:1.实验室温度计的组成,注意引导学生观察上面的刻度。
2.液泡的作用是什么?玻璃管内径为什么很细?3.总结温度计测量的方法?4.总结使用温度计时应注意哪些问题?三、欣赏:大自然中水的物态变化。
(通过播放图片欣赏)【课堂小结】本节课我们学到了什么?【练习巩固】。
物态变化与温度
°C
120 110 100 90 80 70 60 50 40 30 20 10 0 -10 -20 -30
会 测量时先估测所测温度,选择一支量程合适的温度计, 避免在温度过小时测量不出,过大时损坏温度计。 选
准确迅速地读数。
观察分度值的目的:
观察零刻度的目的:
认准是零上还是零下的温度值。
注意:若温度计太久未使用,最好要校准一下。
熔化、凝固、汽化、液化、升华、凝华
二、温度和温标: 1、物体的冷热程度叫温度,温度的测量需要使用温度计。 2、温标——温度的标准测量 1)摄氏温标 ① 单位:摄氏度 符号: ℃ 表示(读法):10 ℃读作:10摄氏度 —10 ℃读作:负10摄氏度或零下10摄氏度
②摄氏温标规定:把冰水混合物的的温度规定为0 ℃,把一 标准大气压下的沸水的温度规定为100 ℃ 。 0 ℃和100 ℃ 之间分成100等分,每一等分为摄氏温度的一个单位,叫做1 摄氏度。 2)热力学温标 ①国际单位制中采用的温度单位是热力学温标。 单位:开尔文 简称:开 符号: K
2、液体温度计的工作原理:
液体的热胀冷缩性质制成的。
注:其他类型的温度计是利用固体或气体
的热胀冷缩性质或物质的某一种特性制成
的。
转动式温度计 (金属片的膨胀)
热敏电阻温度计(电阻)
液晶体温度计 (液晶随温度变化颜色)
红外辐射温度计 (辐射红外线)
彩色温度表:它是根据高温物体发光的颜色测温度。彩色温 度表上一种颜色代表一种温度,将赤热高温的物体的颜色与 彩色温度表的颜色对照,就可估测出物体的温度
冰水混合物的温度——0℃ 冷冻库的温度——约—20℃ 纯水沸腾的温度——100℃ 沸腾时的液态氢的温度——约—253℃
物态变化与温度课件共23张PPT
D
热胀冷缩
39.5℃
试一试 练一练
某同学用体温计(量程为35-42 ℃)测热水的温度(70 ℃).请你指出他的错误.
1.__________________
温度计量程太小
2.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感温泡没有完全浸入待测液体中
量程:温度计所能测量的最高温度和最低温度的温度范围。
分度值:每一小格代表的温度值
温度计的使用方法
温度计的使用方法
从上往下看,温度偏大
从下往上看,温度偏小
4
5
3
√
×
×
温度计的使用方法
使用前(一估,二看)
使用时(三要)
一估:估测被测物体的温度,选择合适的温度计。
二看:看清量程;看清分度值。
一要:温度计的感温泡要全部浸入被测的液体 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
B
小结:本节课学到了什么?
液体热胀冷缩
3.温度计
温度计
2.温度
摄氏度 符号:℃
物体的冷热程度。
1.水的 物态变化
固态、液态、气态。
物质由一种状态变成 另一种状态的过程
水的三态:
物态变化:
定义:
测量工具:
单位:
工作原理:
使用方法:
一估、二看、三要
1.-20℃的正确读法是( ) A.零下20度 B.零下摄氏20度 C.负摄氏20度 D.零下20摄氏度 2.体温计是根据液体的_________的规律制成的,所测患者的体温是________。
欢迎各位老师的光临!
物态变化与温度
第一章
固态
液态
气态
冰、雪、霜
初中物理《物态变化与温度》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
《物态变化与温度》教学设计【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知道冰、水、水蒸气是水的三种状态;2.知道物态变化是物质由一种形态转化为另一种形态的过程;3.通过对物态变化的认识,了解自然界的雨、雪、雾、霜等自然现象;4.理解温度的概念;5.会用温度计测量温度。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视频和实验认识水的三态及物态变化与温度有关;2.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温度计的原理及结构;3.通过分组实验活动,使学生掌握温度计的使用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教学活动,了解水的三种状态及其相互转化,欣赏大自然中水的物态变化的鬼斧神工。
2.通过亲身经历温度计的制作过程,了解连续缺点替代法在古代发明创造中的应用,体会古人的聪明智慧,激发同学们的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1.认识水的物态变化;2.温度的概念及温度计的制造原理;2.正确使用温度计测量温度并能读出各种温度计的示数。
【教学难点】1.温度计原理:液体的热胀冷缩;2.温度计的正确使用。
【基本思路及教学流程】本课以教科版教材为依据,制定教学流程如下:通过ppt 图片认识自然界中水的三态引入新课→观察制造云和雨的实验→亲身体验物体的冷热引入温度概念→通过自制温度计了解温度计的原理→练习温度计读数→ 亲身体验温度计的改进过程了解温度计的结构→练习使用温度计。
【教学过程设计】(一)引入新课情景设置:在杯子里装上水。
提出问题:(1)它是什么状态?(2)寒冷的冬天晚上把它放到室外,会怎样?(3)夏天,把它倒在脸盆里放在太阳底下,由会怎样?学生思考、讨论并回答。
(二)新课教学1.认识水的物态变化(1)播放自然界中水的各种存在形式,让学生思考、讨论分别是水的哪种状态。
总结:水蒸气是看不见的!雾和“白气”不是水蒸气,是液态小水滴。
(2)演示:“制造云和雨”实验。
学生:仔细观察在加热过程中烧杯中的现象和小盘底部出现的现象。
教师介绍云的组成:云是由小液滴和小冰晶组成的,其形状千姿百态。
2014第五章 5.1物态变化与温度(优秀)
10
10
0
0
0
0
0
0
10
10
10
10
10
10
甲
乙
丙
甲图是 2 ℃; 乙图是 8
℃; 丙图是 -8 ℃ 。
2.读出下图所示的几种情况下温度的数值。 液面在0上正温度往上读;
液面在0下负温度往下读
10 10 10 10
一找00C ,二看液面确定正负温度;
10
10
0
10
↑
0
10
0
10
0
10
0
10
0
↓
10
90 80 70 60 50 40 30 20 10
将测不出温度
!
使用前应选择量程合适的温度计。
放 法
被玻 测璃 液泡 体要 中完 全 浸 入 在
放 法
不 要 碰 到 容 器 底 或 者 容 器 壁
×
×
读法
温 度 计 的 读 数
留读 在数 被时 测玻 液璃 体泡 中要 继 续
读法
100℃
0℃
人的正常体温 ( 36.5-37.5 )
冰水混合物的温度(0 )
地球表面最高气温 63
学以致用:
冷热 程度的物理量。 °C 2、常用的温度计是利用 液体热胀冷 的 缩 性质制成的。 3、摄氏温度以 冰水混合物的温度 为0oC, 在一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为 100 ℃ 。 4、每种温度计都有一定的量和 分度 。 值 ,分 5、如右图,量程是 -30 ℃ ~120 ℃ 度值是2 ℃ ,现在表示的温度是 28 ℃ 。
温度计的结构
刻度
毛细玻璃管
单位
玻璃外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物态变化与温度》教案设计
时间:2013年11月27日地点:2012级1班主讲人:蹇小军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认识水的三种物态及其变化。
2、了解温度计的构造和工作原理,会用温度计测量物体的温度。
3、了解生活环境中常见的温度值。
(二)过程与方法
讲解法讨论法演示实验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使用玻璃仪器时要轻拿轻放,培养学生爱护公共财物的优良品德。
2 、感知水的三种物体及其相互转化,是学生初步领略自然现象中的美妙与和谐,对大自然有亲近、热爱的情感。
3、增强学生团体间的合作、交流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1、重点:初步认识水的物态变化,会用温度计测量物体的温度。
2、难点:实验探究水的物态变化。
三、教学过程
(一)、课前引入
在我们的生活中所见到的雨、雪、冰、霜,大家知道它们是如何形成的嘛?它们分别是处于什么样的状态呢?这也就是我们这一章要给
大家所讲的。
(二)课堂讲解
板书:一、水的物态变化
板书:1、物态:物质所处的状态。
⎪⎩
⎪⎨⎧—水蒸气—气态—雨
—液态—冰
—固态 板书:2、物态变化:物质由一种状态转化为另一种状态。
【例1】:1、春天冰融化(固态变成液态)
2、北极的冬天到了,雪花飘落(液态变成固态)
3、夏天洗完澡后,身上的水一会就不见了(液态变成气态)
【提问】水的物态变化需要什么条件?水在什么情况下变成冰?反过来冰在什么情况下变成水?(让学生知道物态变化与温度有关) 板书:二、温度
板书:1、温度:物体的冷热程度。
板书:2、单位:摄氏温度,符号:C ︒
板书:3、1C ︒的定义:92P
【例2】:读出下列温度值
1、人体的正常体温是37.2C ︒读作__________。
2、冰箱内的最低温度为-18C ︒,读作_____________.
【提问】温度高低凭感觉判断可靠吗?
板书:三、温度测量仪器——温度计
板书:1、玻璃液体温度计构成⎪⎩
⎪⎨⎧刻度标尺毛细管—水银、酒精、煤油—感温泡
板书:2、工作原理:感温液的热胀冷缩性质
板书:3、温度计的使用方法:93P ⎪⎪⎩⎪⎪⎨⎧、
、
、、
4321
【例2】:读出下列温度值
板书:4、自然界中常见的温度93P
板书:四、大自然中水的物态变化
(三)总结
(四)作业
完成本章练习册上的习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