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欣赏

合集下载

美文古诗词欣赏

美文古诗词欣赏

美文古诗词欣赏古诗词是中国文化宝库中的瑰宝,通过其中的诗句和意境,我们能够领略到古代文人的情感和智慧。

下面,我将为大家带来几首优美动人的古诗词,希望能够给大家带来愉悦和启发。

1. 李白《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白的名篇之一,以简洁明快的方式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诗人通过观赏明亮的月光,唤起了对家乡的回忆,表达了他在异乡的孤寂和思念之情。

2. 杜甫《春夜喜雨》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这首诗是唐代著名诗人杜甫的名篇,描绘了春雨的喜人景象。

诗人通过细腻的描写,表达了对春雨的期待和赞美。

雨水润物无声,给大地带来生机与美好,也寓意着社会需要汗水滋润与改革发展。

3.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这首诗是唐代文学家白居易的代表作,通过描绘草原上的景象,表达了对岁月更迭和离别之情的思考。

诗人以朴素的语言,展现了生命和自然循环的轮回,以及岁月的无情和人生的无奈。

4. 王之涣《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之涣的名篇之一,通过描绘鹳雀楼和周围的自然景色,表达了人们对远方的向往和追求。

诗人以壮丽的景色和豪情,寄托了人们对知识、事业和人生追求的渴望。

5. 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敢问影中人。

但看两情若是长久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这首词是宋代文学家苏轼的名作,以自由、豪放、乐观的风格表达了对爱情和生活的理解。

通过对月亮的描绘,词人表达了对爱情美好的憧憬和对世俗生活的冷峻态度。

以上是我为大家带来的几首古诗词,每一首都有其独特的意境和内涵。

古诗词作为中国文化的瑰宝,将永远闪耀着光芒,给人们带来无尽的艺术享受和思考空间。

相信通过对这些古诗词的欣赏,我们能够感受到深厚的文化底蕴,启发我们的智慧和情感。

冷门古诗词赏析

冷门古诗词赏析

冷门古诗词赏析古代文人墨客留下了许多优美的诗词作品,其中有些作品并不广为人知,但却蕴含深刻的意境和独特的艺术魅力。

在这篇赏析中,我将选取几首冷门古诗词进行介绍和分析。

1. 《浣溪沙·荆溪东去》焦竑荆溪东去,万顷波涛奔。

浦山松柏如闲见冻顽,如裹犀兰根玉路舸,纵干戈已致斩砍。

玉人剑舞,琴鸣菊花杯,都到了寇家才识寇巢寒愤,占得江山与人政繁,回眸帝女不知关关,许多新时女争看刘项。

声如蚊蚋,长虎独裁汉,南山金石琖剖剑分三寸,故人伊余斫去昆冈。

搔白创新已告刀刀,断头湖北数百里。

《浣溪沙·荆溪东去》是明代焦竑所作的一首冷门古诗词,通过描写江南山水景色和历史事件,展现了诗人的豪情壮志和对时事变迁的关注。

首先,诗人以荆溪东去万顷波澜奔腾的景象揭示了江南山水的壮丽。

荆溪犹如一个壮美的画卷,浩渺的波涛掀起,使得浦山上的松柏也显得更加雄伟。

这一景象暗喻着诗人内心豪情壮志的宏伟气度。

接着,诗人通过琴鸣菊花杯和剑舞来揭示历史上英雄豪杰的事迹。

他表达了对寇家的称赞,称他们能够识破寇巢的冷酷残暴,占领了江山并为民众治理繁衍。

然而,这一切对于皇帝的女儿却毫不关心,她只是追逐时尚,迷恋着刘邦和项羽这两个新时代的英雄。

最后,诗人运用声音的比拟描绘了当时社会的黑暗现象。

他把长虎比喻为蚊蚋,用以象征他专制统治的暴虐。

而南山上的金石琖,则是伊余用来剖析剑的工具,意味着他将砍去那些腐败黑暗的势力。

这首诗以一曲凄凉的调子为结尾,展示了历史的残酷和人民的痛苦。

这首冷门古诗词以其深沉的意境和独特的表达方式引人入胜,展示了历史人物与时代背景的错综复杂。

虽然并不广为人知,但它仍然是中国古代文学中一颗璀璨的明珠。

2. 《孤雁儿·楚塞风来》陈綮楚塞风来满城尘,又送王孙去。

孤雁儿南极冰,北去也带昭君去。

昭君怨词红夹被,幽怨幽怨,挑帘归去。

玉人何处教吹箫,楼头宿雁叫残秋。

《孤雁儿·楚塞风来》是明代陈綮所作的一首冷门古诗词,通过对楚塞风来和孤雁儿的描绘,展现了离别的伤感和对爱人的思念之情。

经典的古诗词鉴赏及赏析【十篇】

经典的古诗词鉴赏及赏析【十篇】

【导语】中国诗起源于先秦,⿍盛于唐代。

中国词起源于隋唐,流⾏于宋代。

在中华⽂明灿烂的长卷中,唐诗宋词是其中最为绚丽的华章。

诗词是阐述⼼灵的⽂学艺术,⽽且诗词在语⽂教材中也是很重要的⼀门课程。

下⾯®⽆忧考⽹就给⼤家分享下经典的古诗词鉴赏及赏析,欢迎阅读!经典的古诗词鉴赏及赏析篇⼀:《静夜思》 《静夜思》 唐代:李⽩ 床前明⽉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低头思故乡。

诗词鉴赏: 诗的前两句,是写诗⼈在作客他乡的特定环境中⼀刹那间所产⽣的错觉。

⼀个独处他乡的⼈,⽩天奔波忙碌,倒还能冲淡离愁,然⽽⼀到夜深⼈静的时候,⼼头就难免泛起阵阵思念故乡的波澜。

何况是在⽉明之夜,更何况是⽉⾊如霜的秋夜。

“疑是地上霜”中的“疑”字,⽣动地表达了诗⼈睡梦初醒,迷离恍惚中将照射在床前的清冷⽉光误作铺在地⾯的浓霜。

⽽“霜”字⽤得更妙,既形容了⽉光的皎洁,⼜表达了季节的寒冷,还烘托出诗⼈飘泊他乡的孤寂凄凉之情。

诗的后两句,则是通过动作神态的刻画,深化思乡之情。

“望”字照应了前句的“疑”字,表明诗⼈已从迷朦转为清醒,他翘⾸凝望着⽉亮,不禁想起,此刻他的故乡也正处在这轮明⽉的照耀下。

于是⾃然引出了“低头思故乡”的结句。

“低头”这⼀动作描画出诗⼈完全处于沉思之中。

⽽“思”字⼜给读者留下丰富的想象:那家乡的⽗⽼兄弟、亲朋好友,那家乡的⼀⼭⼀⽔、⼀草⼀⽊,那逝去的年华与往事……⽆不在思念之中。

⼀个“思”字所包涵的内容实在太丰富了。

这⾸⼩诗,既没有奇特新颖的想象,更没有精⼯华美的辞藻;它只是⽤叙述的语⽓,写远客思乡之情,然⽽它却意味深长,耐⼈寻味,千百年来,如此⼴泛地吸引着读者。

经典的古诗词鉴赏及赏析篇⼆:《钱塘湖春⾏》 《钱塘湖春⾏》 唐代:⽩居易 孤⼭寺北贾亭西,⽔⾯初平云脚低。

⼏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不⾜,绿杨阴⾥⽩沙堤。

诗词鉴赏: 这是⼀⾸描绘西湖美景的名篇。

我国经典古诗词大全赏析

我国经典古诗词大全赏析

我国经典古诗词大全赏析诗的本质的特征是抒情美。

无论是小说、散文、戏剧,最美丽之处,无不出现出诗的光环来。

因此诗是文学中的文学。

我在此整理了我国经典古诗词赏析,供大家参阅,盼望大家在阅读过程中有所收获!我国经典古诗词赏析11雁门太守行李贺〔唐代〕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向日一作:向月)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塞上一作:塞土)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中唐时期藩镇之间和讨伐藩镇的战火此起彼伏,从未终止。

战斗中的种种传闻,从烽火漫天的战场不断地传来,其中有失败的消息,也有成功的凯歌;有怯懦的败将,也有奋战卫国的英雄。

关怀着国家命运的诗人李贺,自然关怀各地的战事,当他离开了京城,离开了风光秀丽的家乡,到忻州一带,到了雁门时,写下了这首传诵千古的有名诗篇。

2李凭箜篌引李贺〔唐代〕吴丝蜀桐张高秋,空山凝云颓不流。

江娥啼竹素女愁,李凭中国弹箜篌。

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

十二门前融冷光,二十三丝动紫皇。

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

梦入神山教神妪,老鱼跳波瘦蛟舞。

吴质不眠倚桂树,露脚斜飞湿寒兔。

李凭是梨园弟子,因善弹箜篌,名噪一时。

“天子一日一回见,王侯将相立马迎”,身价之高,好像远远超过盛唐时期的有名歌手李龟年。

他的精湛技艺,受到诗人们的热忱欣赏。

李贺此篇想象丰富,设色瑰丽,艺术感染力很强。

清人方扶南把它与白居易的《琵琶行》、韩愈的《听颖师弹琴》相提并论,推许为“摹写声音至文”。

3马诗二十三首·其五李贺〔唐代〕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这首诗看起来是写马,其实是借马来抒情,抒发诗人怀才不遇,不被统治者赏识,但又热切期望自己的理想得以施展,可以为国建立功业。

我国经典古诗词赏析21南园十三首·其五李贺〔唐代〕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

请君暂上凌烟阁,若个书生万户侯?这首诗由两个设问句组成,顿挫激越,而又直抒胸臆,把家国之痛和身世之悲都淋漓酣畅地表达出来。

语文古诗词欣赏

语文古诗词欣赏

语文古诗词欣赏古诗词是中国文化中独特的艺术形式,它们妙趣横生,意境深远。

通过欣赏古诗词,我们可以感受到中国古代文人的情感和思想,同时也能够培养我们的审美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一起欣赏一些经典的古诗词,体味其中的美妙。

古诗词是中国文学的瑰宝,其中的语言和意境都是值得我们仔细品味的。

无论是自然景色的描绘,还是对人情世故的思考,古诗词都以其精湛的艺术表达方式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下面让我们来欣赏一些古诗词:1.《静夜思》(李白)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这首诗是中国文学史上最著名的古诗之一,描绘了一个人在夜晚思念家乡的情景。

通过简洁的字句,诗人成功地把读者带入了一个安静、寂寥的夜晚。

2.《登鹳雀楼》(王之涣)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这首诗描绘了壮丽的自然景色,并通过“更上一层楼”的表达方式,传达了对进取精神的赞美。

诗人通过简洁而有力的语言,表达了自己对人生追求的态度。

3.《苏幕遮》(温庭筠)燎沉香,消溽暑。

鸟雀呼晴,侵晓窥檐语。

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新月留清波。

这首诗以描写夏日清晨的景色为主题,用细腻的文字描绘了一幅清新宜人的画面。

通过艺术化的语言表达,诗人成功地唤起了读者的视觉和感官体验。

4.《江雪》(柳宗元)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人在冬日的江边独自垂钓的情景。

诗人通过极简的文字,成功地表达了冬季中的孤寂和清冷,给读者带来了一种深沉的感觉。

古诗词欣赏是一种文化的享受,同时也是一种语言艺术的体验。

通过阅读和欣赏古诗词,我们可以提升自己的表达能力和修养,并且更好地理解中国文化的独特之处。

古诗词里蕴含着丰富的情感和思想,读者可以通过自己的理解和感悟去赋予它们更多的意义。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可以发现自己与古代文人的共鸣,同时也能够对诗词中的艺术技巧和美学追求有更深入的了解。

通过语文古诗词的欣赏,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和体会中国文化的独特魅力。

古诗词原文翻译及赏析(10篇)

古诗词原文翻译及赏析(10篇)

古诗词原文翻译及赏析古诗词原文翻译及赏析(10篇)在平日的学习、工作和生活里,大家都收藏过令自己印象深刻的古诗吧,古诗是古代中国诗歌的泛称,在时间上指1840年鸦片战争以前中国的诗歌作品。

那么都有哪些类型的古诗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古诗词原文翻译及赏析,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古诗词原文翻译及赏析1原文:有怅寒潮,无情残照,正是萧萧南浦。

更吹起,霜条孤影,还记得,旧时飞絮。

况晚来,烟浪斜阳,见行客,特地瘦腰如舞。

总一种凄凉,十分憔悴,尚有燕台佳句。

春日酿成秋日雨。

念畴昔风流,暗伤如许。

纵饶有,绕堤画舸,冷落尽,水云犹故。

忆从前,一点东风,几隔着重帘,眉儿愁苦。

待约个梅魂,黄昏月淡,与伊深怜低语。

译文及注释:作者:佚名译文挟来阵阵寒意的水浪,也有些心事重重;只有西去的阳光,投下惨淡的影子,渐渐地消失;南面的水岸是我送别的地方,你走了,一阵阵萧索的风,带来易水上的苍凉。

那风呵,又吹起来了,吹起河岸上的柳。

受尽霜冻的柳枝啊,落下最后一片黄叶,影子是这样的孤单。

还记得吗,还得那飞絮如雪的时候?我久久瞭望你远去的帆影,直到夜幕降临,浪花飘起来了,是茫茫的烟雾,迷糊了最后一抹夕阳。

只有那孤苦柳树,迎来匆忙的过客,扭动着瘦弱的腰身,好象要轻轻地舞动。

春天里,我们彼此相爱,却在这寒冷的秋季,催生出无数相思的落泪。

回忆起携手并肩时的亲密,那份感伤,就象无数的细绳把我的心捆扎。

笙歌劲舞的画舫,依然绕着河岸缓缓地移动,可是我的心里却是这样的冷落,水在流,云还是那样地飘,只不知道心上的人儿,你在何处。

想着那些相恋的日子,如同一阵吹来的东风,可是那是多么微弱风呵,吹不进重叠的窗帘,只是让这一份相思深深地刻在我的眉间。

我只能等待那个梅花的精灵,在夜阑人静的时候,在月淡星稀的时候,我对她说出自己心中的苦闷,让她传达我对你深深的思念。

注释⑴金明池:词牌名,秦观创调,词咏汴京金明池,故取以为名。

⑵怅:失意,懊恼。

唐宋优美古诗词名篇欣赏_意境优美的古诗

唐宋优美古诗词名篇欣赏_意境优美的古诗

唐宋优美古诗词名篇欣赏_意境优美的古诗唐宋诗词是我国传统文化史上辉煌灿烂的一笔,是珍贵的文化财富,学习唐宋诗词有利于继承发扬传统文化。

下面给大家带来一些关于唐宋优美古诗词名篇欣赏,供大家参考。

唐宋优美古诗词1清明夜白居易好风胧月清明夜,碧砌红轩刺史家。

独绕回廊行复歇,遥听弦管暗看花。

【译文】清明节夜晚时,清风习习,月夜朦胧,用碧玉做成的栏杆和用红色的砖砌成的墙是刺史的府宅。

独自步行在回旋的走廊中唱歌,远远的听到弦声,默默的欣赏花。

注释①清明夜:清明节的夜晚。

清明,二十四节气之一,在阳历四月五日前后。

旧俗当天有扫墓、踏青、插柳等活动。

②砌(qì):台阶。

③独:独自。

④回廊:回旋的走廊。

⑤遥:遥远,远远。

⑥看花:赏花。

【赏析】第一句,描写出诗人所处的环境是宜人的,月色是朦胧的,美好的月色使诗人迷醉于清明之夜,对环境的交待衬托出了诗人对美景的爱惜,也表现了诗人的闲适之情。

第二句,在微风拂过的月色朦胧的清明之夜,诗人处在碧玉栏杆和红砖墙下的府邸里。

诗人用“碧和红”字显示了自己愉悦的内心,在夜晚所望之处全是一些美好的色彩,以及精雕细琢的建筑,喜笑开颜,好不爽朗。

第三句则写了诗人独自踱步在回旋的走廊中歌唱。

诗人处在如此清明之夜迷人的月色中,喜上心头,开怀歌唱,在回廊里唱着歌抒发着内心愉悦的情怀。

第四句,交待出诗人思绪飘向了远方,恰又听到了远方的管弦之声,于是诗人安静下来认真倾听着弦声,自是不休闲。

从另一方面,“遥听”和“暗看”却也写出了诗人对现实的关注。

整首诗妙在未写清明之夜的清冷,却有它的自成一格,虽有清明,却意在纸外,写出怀春少女的幽情,一句“又是清明过了”,别有韵味,此诗取材,构思都别具一格;此诗也展现了诗人留恋美景,深恐春天将去的微妙心理,但无一字直抒胸怀,而诗人惜春之意无疑自显。

【创作背景】踏青。

又叫探春、寻春、郊游。

其含义就是脚踏青草,在郊野游玩,观赏春色。

三月清明,春回大地,自然界到处呈现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正是郊游的大好时光。

绝美古诗词50首欣赏

绝美古诗词50首欣赏

绝美古诗词50首欣赏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

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赏析:这首诗就像是古代版的爱情偶像剧开场。

你看啊,“关关雎鸠,在河之洲”,就像在说“看那河边小岛上,雎鸠鸟叫得正欢呢”,这是一个很美的场景设定。

然后引出了那个美丽的女子,让男子心动得不行,晚上睡觉都想着她,翻来覆去睡不着。

后面又说要是能追求到她,就弹琴鼓瑟亲近她,敲钟击鼓让她快乐。

多单纯又美好的爱情想法呀。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赏析:陶渊明这人可真是个妙人。

他住在人群聚居的地方,却听不到车马的喧闹声。

为啥呢?他说“心远地自偏”,就是说只要心里远离那些世俗的纷扰,哪怕在闹市也像在偏远之地一样清净。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这两句可太美了,他在东边的篱笆下采着菊花,一抬头就悠然看到了南山,那画面感一下就出来了,感觉他过得特别惬意自在,像个神仙似的。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赏析:王维在渭城送他的朋友元二去安西。

早晨下了一场小雨,把地面的灰尘都打湿了,旅舍周围的柳树看起来特别清新。

这时候王维就对朋友说,兄弟啊,再喝一杯酒吧,你这一往西出了阳关可就没有老朋友了。

就像我们现在送朋友出远门,心里特别舍不得,总想在分别前再叮嘱点啥,再亲近亲近。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赏析:李白这诗写得特别直白又特别能引起共鸣。

晚上他看到床前明亮的月光,还以为是地上的霜呢。

然后抬起头看看月亮,低下头就开始思念故乡了。

咱想想自己,有时候在外面,看到个啥熟悉的东西或者景象,也会突然就想家了,李白就是把这种感觉用最简单的话给说出来了。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古诗词原文及赏析(通用13篇)

古诗词原文及赏析(通用13篇)

古诗词原文及赏析古诗词原文及赏析(通用13篇)在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一定没少看到经典的古诗吧,古诗按内容可分为叙事诗、抒情诗、送别诗、边塞诗、山水田园诗、怀古诗(咏史诗)、咏物诗等。

那什么样的古诗才是经典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古诗词原文及赏析,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古诗词原文及赏析篇1《敕勒歌》原文及翻译敕勒川,阴山下。

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天苍苍,野茫茫。

风吹草低见牛羊。

翻译:辽阔的敕勒大平原就在阴山脚下。

天空像个巨大的帐篷,笼盖着整个原野。

蔚蓝的天空一望无际,碧绿的原野茫茫不尽。

一阵风吹过,牧草低伏,露出一群群正在吃草的牛羊。

赏析诗的前六句写平川,写大山,写天空,写四野,涵盖上下四方,意境极其阔大恢宏。

但是,诗人的描写全从宏观着眼,作总体的静态的勾画,没有什么具体描绘,使人不免有些空洞沉闷的感觉。

但当读到末句——“风吹草低见牛羊”的进修,境界便顿然改观。

草原是牧民的家乡,牛羊的世界,但由于牧草过于丰茂,牛群羊群统统隐没在那绿色的海洋里。

只有当一阵清风吹过,草浪动荡起伏,在牧草低伏下去的地方,才有牛羊闪现出来。

那黄的牛,白的羊,东一群,西一群,忽隐忽现,到处都是。

于是,由静态转为动态,由表苍一色变为多彩多姿,整个草原充满勃勃生机,连那穹庐似的天空也为之生色。

因此,人们把这最后一句称为点晴之笔,对于“吹”、“低”、“见”三个动词的主动者“风”字,备加欣赏。

注释①《敕勒歌》:敕勒(chì lè):种族名,北齐时居住在朔州(今山西省北部)一带。

②敕勒川:川:平川、平原。

敕勒族居住的地方,在现在的山西、内蒙一带。

北魏时期把今河套平原至土默川一带称为敕勒川。

③阴山:在今内蒙古自治区北部。

④穹庐(qióng lú):用毡布搭成的帐篷,即蒙古包。

⑤笼盖四野(yǎ):笼盖,另有版本作“笼罩”(洪迈《容斋随笔》卷一和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后集卷三十一);四野,草原的四面八方。

古诗词大全加赏析

古诗词大全加赏析

古诗词大全加赏析古诗词大全加赏析如下:1、《月下独酌》李白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

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赏析:李白怀才见弃,政治理想不能实现,心情是孤寂苦闷的。

但他面对黑暗现实,没有沉沦,没有同流合污,而是追求自由,向往光明,所以在他的诗篇中多歌颂太阳和咏月之作。

太阳是自然界中光明绚丽的形象,明月是清澈纯洁的象征。

尤其是明月,清新、明丽、宁静、温柔,因而诗人和它相亲相近。

在这首诗中,诗人还进一步把明月引为知己,对月抒怀。

诗篇突然而起,直抒胸臆,表达一种孤独寂寥的思想感情。

这种孤寂之情无法驱遣,于是诗人以奇特的想象,生动的描写,把明月作为知音,相邀对饮。

同时还异想天地把自己的身影,也看作有情有知的同类,邀其共酌。

表面上有明月相伴,身影相随,好象并不是独酌,但月不解饮,影徒随身,这就更加突出了诗人的孤独感,正如孙洙所说:“题本独酌,诗偏幻出三人。

月影伴说,反复推勘,愈形其独。

”(《唐诗三百首》卷一)因为世少相知,诗人不得不以明月、身影为伴,向月而高歌,对影而起舞以排遣自己深沉的郁闷。

结联进而要和明月、身影永远结成忘情好友,将来在邈远的碧空中相见遨游。

这表现了诗人对污浊现实的强烈不满,在孤独中向往自由和光明。

这首五言古诗,构思新颖,想象奇妙,情致深婉,是李白抒情诗中别具神韵的佳作。

2、《子夜吴歌》李白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

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

赏析:杰出的浪漫主义诗人李白,在他的创作实践中,十分注意向汉魏六朝的民歌学习,从中获得丰富的养料,充实和发展自己的创作,这首《子夜吴歌》就是诗人向民歌学习而又有所创造的例证。

《子夜吴歌》是六朝时南方著名的情歌,多写少女热烈深挚地忆念情人的思想感情,表现非常真诚缠绵,李白正是掌握住了这种表达感情的特点,在本诗中成功地描写了闺中思妇那种难以驱遣的愁思。

美文古诗词欣赏

美文古诗词欣赏

美文古诗词欣赏1. 《将进酒·君不见》唐·李白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

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

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2. 《木兰诗/木兰辞》南北朝·佚名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

不闻机杼声,唯闻女叹息。

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

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

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

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

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

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

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

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

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

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

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3. 《春江花月夜》唐·张若虚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

精选意境优美的古诗词赏析

精选意境优美的古诗词赏析

【导语】在诗词中,意境是诗⼈的主观情思与客观景物相交融⽽创造出来的浑然⼀体的艺术境界。

下⾯是©⽆忧考⽹分享的精选意境优美的古诗词赏析。

欢迎阅读参考!【篇⼀】精选意境优美的古诗词赏析 蝶恋花·春景 苏轼〔宋代〕 花褪残红青杏⼩。

燕⼦飞时,绿⽔⼈家绕。

枝上柳绵吹⼜少,天涯何处⽆芳草。

墙⾥秋千墙外道。

墙外⾏⼈,墙⾥佳⼈笑。

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情恼。

赏析 本词是伤春之作。

这⾸词将伤春之情表达得既深情缠绵⼜空灵蕴藉,情景交融,哀婉动⼈。

清⼈王⼠《花草蒙拾》称赞道:“‘枝上柳绵’,恐屯⽥(柳永)缘情绮靡未必能过。

孰谓坡但解作‘⼤江东去’耶?”这个评价是中肯的。

苏轼除写豪放风格的词以外,还写了⼤量的婉约词。

可是却总被“⽆情”所恼。

这正说明他对待⽣活的态度:不忘情于现实世界。

他在这⾸词中所流露出的伤感,正是基于对现实⼈⽣的热爱。

词⼀开篇即呈现出暮春景⾊。

作者的视线是从⼀棵杏树开始的:花⼉已经凋谢,所余不多的红⾊也正在⼀点⼀点褪去,树枝上开始结出了幼⼩的青杏。

“残红”,他特别注意到初⽣的“青杏”,语⽓中透出怜惜和喜爱,有意识地冲淡了先前浓郁的伤感之情。

接着,作者将⽬光从⼀花⼀枝上移开,“绿⽔⼈家绕”⼀句中的“绕”字,曾有⼈以为应是“晓”。

通读全词,并没有突出的景物表明这是清晨的景⾊,因⽽显得没有着落。

⽽燕⼦绕舍⽽飞,绿⽔绕舍⽽流,⾏⼈绕舍⽽⾛,着⼀“绕”字,则⾮常真切。

枝上柳绵吹⼜少,天涯何处⽆芳草。

这是词中最为⼈称道的两句。

枝头上的柳絮随风远去,愈来愈少;普天之下,哪⾥没有青青芳草呢。

“柳绵”,即柳絮。

柳絮纷飞,春⾊将尽,固然让⼈伤感;⽽芳草青绿,⼜⾃是⼀番境界。

苏轼的旷达于此可见。

“天涯”⼀句,语本屈原《离骚》“何所独⽆芳草兮,尔何怀乎故宇”,是⼘者灵氛劝屈原的话,其思想与苏轼在《定风波》中所说的“此⼼安处是吾乡”⼀致。

最后竟被远谪到万⾥之遥的岭南。

此时,他已⼈到晚年,遥望故乡,⼏近天涯。

小学古诗词赏析

小学古诗词赏析

小学古诗词赏析古诗词是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具有深厚的历史底蕴和艺术魅力。

小学生通过学习古诗词,不仅可以培养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还可以领略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下面,我将就几首小学生常接触到的古诗词进行赏析,以期让小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古诗词的魅力。

《静夜思》 - 李白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这是唐代诗人李白的经典之作,也是小学生最常接触到的古诗之一。

诗中描绘了一个寂静的夜晚,通过明月的光辉和床前的景色反映出诗人思念故乡的情感。

这首诗言简意赅,字字珠玑,表达了人们对家乡的思恋之情。

《登鹳雀楼》 - 王之涣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之涣的作品,也是小学生经常背诵的古诗之一。

诗中通过描绘壮丽的自然景色,表达了诗人追求卓越、超越自我的精神追求。

诗人用简练的语言和生动的意象,唤起了人们的豪情壮志。

《登高》 - 杜甫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杜甫的作品,以其雄浑的气势和独特的艺术形象而著称。

诗中表现了诗人登高远眺的情景,通过描绘大自然的壮丽景色,凸显了人与自然的和谐与一体。

这首诗的艺术魅力在于形象生动的描绘和凝练的表达,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和感官冲击。

《咏鹅》 - 骆宾王鹅、鹅、鹅,曲项向天歌。

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骆宾王所作,也是小学生最常接触到的一首古诗。

诗中以咏鹅为主题,通过简洁明了的语言和生动的描绘,表达了小鹅天真活泼的形象。

这首诗表达了人们欣赏动物的情感,展现了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美好愿景。

古诗词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也是小学生学习与欣赏的重要内容。

通过学习古诗词,小学生不仅可以丰富自己的词汇量,还可以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

同时,古诗词也是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窗口,通过赏析古诗词,小学生可以感受到古人对自然、对生活的独特感悟,培养自己的审美和人文素养。

因此,我们应该充分发挥古诗词在小学教育中的作用,让小学生在学习中感受到古诗词的魅力和智慧。

优秀经典古诗词赏析

优秀经典古诗词赏析

优秀经典古诗词赏析1. 《静夜思》-李白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在床前看到明亮月光的人的心情。

通过简洁的文字,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诗中的"明月"和"故乡"两个意象相互呼应,给人以宁静、温馨的感觉。

整首诗言简意赅,情感真挚,流露出作者内心深处的乡愁之情,让读者在品味中感受到了家国情怀的升华。

2. 《登鹳雀楼》-王之涣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这首诗以登高望远的景象为切入点,通过描绘山川河流,表达了作者豪情壮志和向上追求的精神。

作者将自然景色与人生哲理融合在一起,寓意着人应不断超越自我,追求更高层次的目标。

诗中的"千里目"和"一层楼"构成了对比,引发读者思考:人生的境界是否有尽头?整首诗意境高远,寓意深刻,给人以激励和启示。

3. 《江雪》-柳宗元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这首诗以冬日江边的景色为背景,表达了作者超脱尘俗、独立自主的心态。

诗中的"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描绘了荒凉和寂静的环境,而"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则展现了一种淡泊名利、宁静自在的境界。

整首诗把自然景色与人的心境紧密结合,给人以思考生活中个人追求与社会压力之间的关系。

以上这些经典古诗词,通过简洁优美的表达方式,描绘了大自然和人的情感状态之间的交融,给人以思考人生、激发内心情感的启示。

在赏析这些古诗词时,我们可以欣赏其中的意境、韵律和情感内涵,感受到古人对生命、自然和人性的深刻洞察。

古诗词大全加赏析

古诗词大全加赏析

古诗词大全加赏析古诗词是中国文化瑰宝的重要组成部分。

千百年来,古诗词代表了中国文人的精神追求和情感表达,展示了中国文化的深厚底蕴。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为您介绍一些经典的古诗词,并对其进行赏析。

一、《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这是王之涣创作的《登鹳雀楼》,构思简洁而富有诗意。

诗人以卓尔不群之姿,登上高楼之巅,展望远方的山河壮丽景色。

通过描绘大自然的壮丽景色和人们的壮志豪情,表达了对远大理想的追求。

诗中以黄河入海流的景象,映照出人们积极向上、追求卓越的精神风貌。

二、《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静夜思》是李白的代表作之一,以简练的语言表达了人在他乡时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诗人以静夜思绪的方式,将明月光和故乡情结相融合,表达了对故乡的乡愁和思念之情。

通过描绘寂静夜晚中的明月光,以及诗人对明月光的凝望,表达了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让读者在默寻中感受到无尽的乡愁。

三、《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此诗是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勃通过描绘辅佐三秦的责任和远行之情,表达了自己对离别的思考和感慨。

诗人以望见风烟笼罩的五津,寄托对友人离别的思念之情。

同时,诗人还表达了人们在宦海漂泊中互相支持和依靠的情感。

整首诗以别人入仕的同时,也表述了自己心中纷乱复杂的离别情感。

四、《江南春》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江南春》是杨万里的作品,以其描绘江南春景的生动形象闻名。

诗人以千里莺啼的绿意和江南水乡的美景,形容了江南春色的丰富多彩。

描绘了烟雨中的楼台和山村的酒馆,为读者勾勒出了江南地区特有的山水之美。

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使读者沉浸在独特的江南春景中,感受大自然的恢弘魅力。

五、《青青子衿》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

高考:40首古诗词点评欣赏(赏析)

高考:40首古诗词点评欣赏(赏析)

40首古诗词点评欣赏(赏析)* 提示:加★为中高考必背古诗词~★《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唐·王勃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点评:全诗开合顿挫,气脉流通,意境旷达。

诗中的悲凉凄怆之气,音调明快爽朗,语言清新高远,内容独树碑石。

此诗一洗往昔送别诗中悲苦缠绵之态,体现出诗人高远的志向、豁达的情趣和旷达的胸怀。

★《琵琶行》唐·白居易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

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

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

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

寻声暗问弹者谁?琵琶声停欲语迟。

移船相近邀相见,添酒回灯重开宴。

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

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

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

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

轻拢慢捻抹复挑,初为《霓裳》后《六幺》。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

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

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

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

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

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沉吟放拨插弦中,整顿衣裳起敛容。

自言本是京城女,家在虾蟆陵下住。

十三学得琵琶成,名属教坊第一部。

曲罢曾教善才服,妆成每被秋娘妒。

五陵年少争缠头,一曲红绡不知数。

钿头银篦击节碎,血色罗裙翻酒污。

今年欢笑复明年,秋月春风等闲度。

弟走从军阿姨死,暮去朝来颜色故。

门前冷落鞍马稀,老大嫁作商人妇。

商人重利轻别离,前月浮梁买茶去。

去来江口守空船,绕船月明江水寒。

夜深忽梦少年事,梦啼妆泪红阑干。

我闻琵琶已叹息,又闻此语重唧唧。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我从去年辞帝京,谪居卧病浔阳城。

阳地僻无音乐,终岁不闻丝竹声。

住近湓江地低湿,黄芦苦竹绕宅生。

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

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还独倾。

高中课外古诗词赏析20首

高中课外古诗词赏析20首

高中课外古诗词赏析20首1鹿柴 [唐]王维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影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评析】这是写景诗。

描写鹿柴傍晚时分的幽静景色,抒发了诗人怡然自得之情。

诗的绝妙处在于以动衬静,以局部衬全局,清新自然,毫不做作。

落笔先写“空山”寂绝人迹,接着以“但闻”一转,引出“人语响”来。

空谷传音,愈见其空;人语过后,愈添空寂。

最后又写几点夕阳余晖的映照,愈加触发人幽暗的感觉。

2八阵图 [唐]杜甫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

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

【评析】:这是一首咏怀诗。

作者赞颂了诸葛亮的丰功伟绩,尤其称颂他在军事上的才能和建树。

三、四句,对刘备吞吴失师,葬送了诸葛亮联吴抗曹统一中国的宏图大业,表示惋惜。

末句照应开头,三句照应二句;在内容上,既是怀古,又是抒怀,情中有情,言外有意;在绝句中别树一格。

3寻隐者不遇 [唐]贾岛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评析】:这是一首问答诗,但诗人采用了寓问于答的手法,把寻访不遇的焦急心情,描摹得淋漓尽致。

其言繁,其笔简,情深意切,白描无华。

以白云比隐者的高洁,以苍松喻隐者的风骨。

写寻访不遇,愈衬出钦慕高仰。

4凉州词 [唐]王翰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评析】:诗是咏边寒情景之名曲。

全诗写艰苦荒凉的边塞的一次盛宴,描摹了征人们开怀痛饮、尽情酣醉的场面。

首句用语绚丽优美,音调清越悦耳,显出盛宴的豪华气派;一句用“欲饮”两字,进一层极写热烈场面,酒宴外加音乐,着意渲染气氛。

三、四句极写征人互相斟酌劝饮,尽情尽致,乐而忘忧,豪放旷达。

全诗描写了边塞征战将士们纵情饮宴的热烈场面,并抒发了他们置生死于度外的豪放气概。

全诗语言浅白,色彩浓郁,节奏明快,声情壮烈,是唐代不可多得的边塞佳作。

5闺怨 [唐]王昌龄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

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评析】:这是闺怨诗、描写了上流贵妇赏春时心理的变化。

唐宋优美古诗词名篇欣赏_意境优美的古诗

唐宋优美古诗词名篇欣赏_意境优美的古诗

唐宋优美古诗词名篇欣赏_意境优美的古诗唐宋时期是中国古代文学的鼎盛时期,也是古诗词的黄金时代。

在这个时期,许多杰出的文人墨客以其卓越的才华和独特的创作风格,创作了大量优美的古诗词名篇,给后人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

下面将为大家介绍一些唐宋时期具有意境优美的古诗词名篇。

1. 【唐】王之涣《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这首诗描绘了壮丽的自然景色,通过描绘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的壮美景象,表达了作者登上鹳雀楼的豪情壮志。

诗中的“更上一层楼”是对追求更高境界和更大成就的期许,使人感受到无限的向上力量。

2. 【唐】杜牧《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这首诗以壮丽的自然景观和历史长河为背景,表达了作者对民族遭受战乱的深深悲痛之情。

通过描绘河山壮丽和壮士抗争的场景,表达了作者追求国家安定、人民安康的美好愿望。

3. 【唐】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这首诗以草原为背景,表达了作者对生命的思考和对生死的感悟。

通过描绘草原的瞬息万变和生命的不息不止,表达了作者对生命力量的讴歌和对希望的追求。

4. 【宋】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这首词以明月为意象,表达了对追寻真理和生命意义的思考和渴望。

通过直接对话天空和月亮的形式,表现了人类对宇宙的追问和无尽的思考。

5. 【宋】杨万里《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这首词以长江为背景,表达了作者对岁月流转和人事更迭的深刻感慨。

通过描绘长江浩渺的景象和人生起伏的变迁,表达了对岁月无情和人事沧桑的思考。

以上只是其中的几首唐宋时期优美的古诗词名篇,每一首诗词都有其独特的意境和韵味,值得我们细细品味。

这些诗词不仅展示了作者的才华和智慧,也反映了那个时代的文化风貌和人们的思想情感。

赏析古诗词摘抄笔记(3篇)

赏析古诗词摘抄笔记(3篇)

第1篇一、引言古诗词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瑰宝,历经千年,流传至今。

它们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深深吸引着无数读者。

在欣赏古诗词的过程中,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们的情感世界,领略到他们的智慧与才华。

本文将摘抄一些经典古诗词,并对其进行赏析,以供读者品味。

二、摘抄及赏析1.《静夜思》李白的《静夜思》是我国古典诗词中的佳作,其全文如下: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赏析:这首诗通过“明月”这一意象,抒发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诗中“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描绘了一幅宁静的夜景,月光洒在床前,仿佛地面上覆盖了一层霜。

诗人举头望明月,不禁想起了远方的家乡,低头沉思,感慨万千。

2.《登鹳雀楼》王之涣的《登鹳雀楼》是一首描绘登高望远的佳作,全文如下: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赏析:这首诗通过描绘登鹳雀楼时的景色,表达了诗人追求卓越、不断进取的精神。

诗中“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展现了壮丽的自然景观,诗人站在高楼之上,极目远眺,感慨万千。

最后一句“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寓意着诗人追求更高远的目标,不断攀登人生高峰。

3.《赋得古原草送别》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是一首抒发离别之情的佳作,全文如下: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赏析:这首诗以古原草为意象,表达了诗人对离别之情的感慨。

诗中“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描绘了草木的生长规律,象征着生命的无常。

诗人以“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表达了对生命力的赞美。

最后两句“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抒发了诗人对离别的哀愁。

4.《江雪》柳宗元的《江雪》是一首描绘江边雪景的佳作,全文如下: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赏析:这首诗以江雪为背景,塑造了一位不畏严寒、独立寒江的渔翁形象。

诗中“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描绘了一片荒凉的景象,而“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则展现了渔翁坚韧不拔的精神。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长歌行汉乐府青青园中葵,zhāo lù dài rì xī朝露待日晞。

yáng chūn bù dã zã阳春布德泽,wàn wù shēng guāng huī万物生光辉。

cháng kǒng qiū jiã zhì常恐秋节至,kūn huáng huā yâ cuī焜黄华叶衰。

bǎi chuān dōng dào hǎi百川东到海,hã shí fù xī guī何时复西归?shào zhuàng bù nǔ lì少壮不努力,lǎo dà tú shāng bēi老大徒伤悲。

题解:此诗选自汉乐府。

乐府是自秦代以来设立的朝廷音乐机构,汉武帝时得到大规模地扩建,从民间搜集了大量的诗歌作品,后人通称之为“汉乐府”。

之后,乐府也便成了一种体裁,内容丰富,题材广泛。

本诗是其中一首。

注词释义:长歌行:汉乐府曲调名。

晞:晒干。

阳春:生长茂盛。

布:散布,洒满。

德泽:恩泽。

焜黄:枯黄。

颜色衰老的样子。

华:同“花”。

衰:为了押韵,这里可以按古音读作cuī。

徒:白白地。

古诗今译:园中有碧绿的葵菜,晶莹的朝露在阳光下晒干。

春天把幸福的希望洒满了大地,所有生物都呈现出一派繁荣生机。

只担心瑟瑟的秋天来到,树叶儿枯黄而漂落百草凋零衰亡。

千万条大河奔腾着东流入大海,什么时候才能重西流?少年时不努力,到老来只能是空空悔恨了。

名句赏析——“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本诗借物言理,以园中青青的葵菜作比喻。

其实在整个春天的阳光雨露之下,万物都在争相努力地生长。

因为它们都怕秋天很快地到来,深知秋风的厉害。

大自然的生命节奏如此,人生又何尝不是这样?一个人少年时如果不趁着大好时光努力学习奋斗,让青春白白地浪费,等到年老之时后悔也来不及了。

这首诗由眼前青春美景想到人生易逝,鼓励青年人要珍惜时光,努力向上,牢记“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的警训,催人奋进。

七步诗曹植zhǔ dîu rán dîu qí煮豆燃豆萁,lù chǐ yǐ wãi zhī漉豉以为汁。

qí zài fǔ xià rán萁在釜下燃,dîu zài fǔ zhōng qì豆在釜中泣。

běn shì tïng gēn shēng本是同根生,xiāng jiān hã tài jí相煎何太急。

作者背景:曹植(192-232),字子建,曹操第四子,沛国谯(今安徽亳县)人,著名诗人。

少年时就很有才华,得到曹操的喜爱,因此受到他的哥哥曹丕的猜忌,后来郁郁而死。

他的诗语言精练,词采优美,是建安时期的代表诗人。

注词释义:釜:古代的炊具,相当于现在的锅。

萁:豆秆。

漉:过滤。

豉:豆豉。

用煮熟的大豆发酵后制成,有咸、淡两种,供调味用。

古诗今译:煮豆子燃烧的是豆秆,过滤豆豉做成了豆浆。

豆秆在灶下焚烧,豆子在锅里哭泣。

本是生在同一根上,煎熬我何必这么着急!名句赏析——“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曹丕和曹植本是亲兄弟,曹植少年时就很聪明,能出口成章,下笔千言。

曹丕当了皇帝以后,怕曹植威胁自己的地位,想迫害曹植,有一次让曹植在七步之内做成一首诗,否则就把他处死。

曹植应声而起,没走到七步就做好了这首诗。

曹植把自己比喻成锅里的豆子,把曹丕比喻成锅下面的豆秆。

豆子和豆秆本来是生长在同一根上,现在豆秆却在锅下面燃烧,煎熬锅里的豆子,而锅里的豆子无力反抗。

曹植用这个比喻,暗指曹丕我与你是亲生兄弟,应该是骨肉情深,真诚相至,但现在却是骨肉相残,表达了内心的悲愤。

相传曹丕听了面有惭色。

这首诗比喻贴切,用语巧妙,通俗易懂而又含义深长。

敕勒歌北朝民歌chì lâ chuān yīn shān xià敕勒川,阴山下。

tiān sì qiïng lú lǒng gài sì yě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tiān cāng cāng yě máng máng天苍苍,野茫茫,fēng chuī cǎo dī xiàn niú yáng风吹草低见牛羊。

作者背景:相传这是北齐人斛律金所唱的敕勒民歌。

这首歌原为卑语,后被翻译成汉语。

敕勒是南北朝时期北方的一个少数民族。

居住在今山西北部和内蒙古南部一带。

注词释义:川:指平原。

敕勒川,大概因敕勒族居住此地而得名。

阴山:阴山山脉,起于河套西北。

横贯于内蒙古自治区中部偏西一带。

穹庐:游牧民族所住的圆顶帐篷。

即今蒙古包。

野:为了押韵,此处也可以按古音读作yǎ。

见:同“现”,这里不读jiàn。

古诗今译:辽阔的敕勒川在阴山脚下。

天空像一座巨大的帐篷,笼盖了整个原野。

苍天辽远空旷,草原一望无际,微风吹倒了牧草,露出了藏在草中的牛羊。

名句赏析——“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这是一首北齐所唱的民唱,它唱出了草原的辽阔和牛羊的繁盛,唱出了大草原的壮美景色。

前两句,写敕勒川的位置。

把天比作穹庐,非常贴切,同时又让我们想起游牧民族的圆顶帐篷和他们的生活;后两句,用“天苍苍”和“野茫茫”形容草原上的所见,给人以无限辽阔的感受。

而“风吹草低”一句,写出了草原上水草的茂盛和牛羊的肥壮,又把整个画面变成了一幅天人和谐的人文图景,生动异常。

语言简练质朴,音调雄壮,风格明朗豪放,雄浑天成,是描写草原风光的千古绝唱。

回乡偶书贺知章shào xiǎo líjiālǎo dàhuí少小离家老大回,xiāng yīn wúgǎi bìn máo cuī乡音无改鬓毛衰。

ãr tóng xiāng jiàn bù xiāng shí儿童相见不相识,xiào wèn kè cóng hé chù lái笑问客从何处来。

作者背景:贺知章(659-744),唐代诗人。

字季真,越州永兴(今浙江萧山)人。

年青时就因为诗文写得好而闻名。

为人狂欢,与李白、张旭等合称“饮中八仙”。

他的诗清新疏朗而富有机趣,以《回乡偶书》、《咏柳》等传诵最广。

注词释义:偶书:偶然写出来的。

鬓:耳边的头发。

衰:古音读作cuī。

指鬓发稀疏、斑白。

古诗今译:小时候我离开了家乡,到老年才回来,家乡的口音没有改变而鬓发却已斑白。

孩子们看见我却没有人认识我,笑着询问我是从哪里来的。

名句赏析——“乡音无改鬓毛衰”这首诗看似平淡,却内蕴丰富。

前两句写游子重回故乡,淡淡的叙述中含有不可言说的兴奋和激动,诗人置身于故乡熟悉而又陌生的环境之中,一路走来,心情颇不平静:当年离家,风化正茂;今日返归,鬓毛疏落,不禁感慨系之。

三四句从充满感慨的一幅自画像,转而为富于戏剧性的儿童笑问的场面。

“笑问客从何处来”。

在儿童,这只是淡淡的一问,言尽而意让;在诗人,却成了重重的一击,引出了他的无穷感慨,自己的年迈衰颓与反主为宾的悲哀,尽都包含在这看似平淡的一问中了。

全诗就在这有问答处悄然作结,而弦外之音却如空谷传响,哀婉备至,久久不绝。

以如此简短的语言写出了所有游子的共同感受,这就是本诗千百年引起人们心灵震颤的重要原因。

咏柳贺知章bì yù zhuāng chéng yī shù gāo碧玉妆成一树高,wàn tiáo chuíxiàlǜsītāo万条垂下绿丝绦。

bù zhī xì yè shuí cái chū不知细叶谁裁出,âr yuâchūn fēng sìjiǎn dāo二月春风似剪刀。

作者背景:见《回乡偶书》的作者背景。

注词释义:咏:歌唱,赞美。

碧玉:既指绿色的玉石,又指古代年轻貌美的少女。

妆:打扮。

绦:丝带。

古诗今译:像碧玉一样打扮成的高高柳树,千条万缕的柳枝都垂下了绿色的丝条。

不知道这细细的柳叶是谁裁剪出来的,乍暖还寒的二月春风恰似剪刀。

名句赏析——“二月春风似剪刀。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深深地抓着了垂柳的特征,在诗人的眼中,它似美女的化身。

高高的树干,就像她亭亭玉立的风姿,下垂的柳条,就像她裙摆上的丝带。

在这里,柳就是人,人就是柳,两者之间仿佛没有什么截然的分别。

而且“碧玉”也有双关的意义。

既在字面上与柳树的翠色相合,又指年轻貌美的少女,与下面的“二月春风”恰相呼应——这是早春的垂柳,还未到夏秋之际亭亭如盖、树荫清圆的时候。

然而,更妙的以下两句:“不知细叶谁载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在贺知章之前,有谁想过春风像剪刀?把乍暖还寒的二月春风由无形化为有形,它显示了春风的神奇灵巧,并使《咏柳》成为咏物诗的典范之作。

凉州词王之涣huáng hãyuǎn shàng bái yún jiān黄河远上白云间,yī piàn gū chéng wàn rèn shān一片孤城万仞山。

qiāng díhãxūyuàn yáng liǚ羌笛何须怨杨柳,chūn fēng bú dù yù mén guān春风不度玉门关。

作者背景:王之涣(668-742),唐代诗人。

字季陵,晋阳(今山西太原)人。

豪放不羁,常击剑悲歌。

他的诗以描写边疆风光著称,并多被当时乐工传唱。

代表作有《凉州词》、《登鹳鹊楼》等。

注词释义:凉州词:又名《凉州歌》,唐代传唱于凉州的乐曲名。

凉州,在今甘肃武威。

仞:长度单位。

古时七尺或八尺为一仞。

万仞,形容极高。

羌笛:古时西北少数民族所吹的一种管乐器。

杨柳:指《折杨柳》曲调。

何须:何必。

度:经过。

玉门关:在今甘肃敦煌西,是唐时通往西域的要路关口。

古诗今译:奔腾的黄河就来自云端,一座孤城外是万仞高山。

吹羌笛的就不要怨杨柳不绿,春风从来未到过玉门关。

名句赏析——“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这首诗,描写了壮阔苍凉的边塞景物,抒发了守卫边疆的将士们凄怨而又悲壮的情感。

诗的首句写自下而上对黄河的远眺,次句写边塞环境的险恶,两句合在一起,用大笔写意的手法,渲染刻画了边塞风光的雄奇苍凉和边防战士们生活环境的艰苦恶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