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2012透镜及其应用教案
《透镜及其应用》的复习课教案
《透镜及其应用》的复习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掌握凸透镜和凹透镜的定义及特点;(2)了解透镜的光学性质,包括焦距、焦点、焦平面等概念;(3)掌握透镜在不同介质中的折射定律;(4)掌握透镜在实际应用中的基本原理,如放大镜、望远镜、显微镜等。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巩固对凸透镜和凹透镜的认识;(2)学会使用透镜公式计算光路;(3)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提高其问题解决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科学探究的兴趣,使其认识透镜在科学技术和日常生活中的重要作用,提高其科学素养。
二、教学内容:1. 凸透镜和凹透镜的定义及特点;2. 透镜的光学性质,包括焦距、焦点、焦平面等概念;3. 透镜在不同介质中的折射定律;4. 透镜在实际应用中的基本原理,如放大镜、望远镜、显微镜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凸透镜和凹透镜的定义及特点;透镜的光学性质;透镜在不同介质中的折射定律;透镜在实际应用中的基本原理。
2. 教学难点:透镜公式计算光路;透镜在复杂环境中的应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2. 利用实验、图片等教学资源,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3. 采用小组讨论、汇报等形式,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提问方式复习凸透镜和凹透镜的定义及特点;2. 讲解与讨论:讲解透镜的光学性质,引导学生通过实验观察焦距、焦点、焦平面等概念;3. 案例分析:分析透镜在不同介质中的折射定律,引导学生理解透镜在实际应用中的基本原理;4. 小组活动:让学生设计一个简单的透镜应用实验,如放大镜、望远镜等;六、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通过提问方式检查学生对凸透镜和凹透镜定义及特点的掌握情况;2. 实验观察:评估学生在实验中对焦距、焦点、焦平面等概念的理解程度;3. 小组报告:评估学生小组设计透镜应用实验的创意和实施情况;4.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习题,巩固学生对透镜光学性质和应用原理的理解。
人教新课标版(2012教材)初中八上第三章透镜及其应用复习教案新部编本
教师学科教案[ 20 – 20 学年度第__学期]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xx市实验学校人教新课标版(2012教材)初中八上第三章透镜及其应用复习知识梳理一、透镜1、凸透镜和凹透镜①凸透镜:中间厚、边缘薄的透镜。
②凹透镜:中间薄、边缘厚的透镜。
③主光轴:通过两个球面平均球心的直线是主光轴。
简称主轴。
④光心:主光轴上有个特殊的点,通过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改变,这个点叫做透镜的光心。
2、透镜对光的作用: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光线折射后向主光轴靠拢。
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光线折射后偏离主光轴。
3、焦点和焦距①凸透镜能使平行于主光轴的光会聚在一点,这个点叫做焦点,用F表示。
凸透镜两侧各有一个焦点。
焦点到光心有距离叫做焦距,用f表示。
同一凸透镜两侧的焦距相等。
注意:根据凸透镜能够把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会聚于焦点这的性质,我们可以粗测凸透镜的焦距,方法是:将一凸透镜正对着太阳光,拿一白纸在透镜的另一侧来回移动,当折纸上的亮点最小、最清晰时,测出光点到光心的距离,即是该凸透镜的焦距。
焦距的长短表示出凸透镜对光线会聚作用的强弱。
焦距越短,镜面越凸,凸透镜对光线的会聚作用越强。
光线通过后折射得越厉害。
②凹透镜能使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发散,发散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交于一点,这个点叫做凹透镜的虚焦点,凹透镜两侧各有一个虚焦点。
虚焦点到光心的距离叫做焦距,凹透镜两侧的焦距相等。
凹透镜焦距的长短表示它对光线发散作用的强弱。
焦距越短,对光线的发散作用越强。
光线通过后偏折得越厉害。
4、三条特殊光线①经过凸透镜的三条特殊光线:A、跟主光轴平行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过焦点。
B、通过焦点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平行于主光轴。
C、通过光心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传播方向不变。
②经过凹透镜的三条特殊光线:A、跟主光轴平行的光线,经凹透镜折射后,折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过凹透镜的虚焦点。
《透镜及其应用》复习教案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理解透镜的概念、分类和光学性质;(2)掌握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及应用;(3)了解透镜在现代科技领域中的应用。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实验等活动,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和观察能力;(2)运用讨论、探究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光学知识的兴趣,培养其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认识到科学知识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二、教学内容1. 透镜的概念和分类(1)透镜的定义:透明材料制成的光学元件,能够使光线透过并发生折射;(2)透镜的分类:凸透镜、凹透镜、平面镜。
2. 透镜的光学性质(1)焦距:透镜中心到焦点的距离;(2)折射率:光线在透镜中传播速度与在空气中的速度之比;(3)透镜公式:1/f = 1/v 1/u。
三、教学过程1. 导入:(1)复习透镜的基本概念,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知识;(2)提问:生活中有哪些常见的透镜?它们有什么作用?2. 教学内容讲解:(1)讲解透镜的分类和光学性质;(2)通过示例和实验,让学生了解透镜的成像规律;(3)分析透镜在现代科技领域中的应用。
3. 课堂互动:(1)提问:凸透镜和凹透镜对光线的作用有什么不同?(2)讨论:透镜公式在实际应用中的意义。
四、课后作业1. 复习透镜的基本概念和光学性质;2. 思考生活中常见的透镜及其作用;3. 练习运用透镜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对课后作业的完成质量;3. 知识掌握:通过课后访谈或小测验,了解学生对透镜知识的掌握程度。
六、教学活动1.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成小组,讨论凸透镜和凹透镜在日常生活和工业中的应用案例。
2. 实验演示:教师演示凸透镜和凹透镜的成像实验,让学生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
3. 问题解决:教师提出实际问题,如如何利用透镜矫正视力,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
七、教学策略1. 案例分析:分析透镜在现代科技领域中的应用,如相机、望远镜、显微镜等。
《透镜及其应用》教案
《透镜及其应用》教案2020-08-17《透镜及其应用》教案透镜及其应用教案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什么是凸透镜,什么是凹透镜,了解透镜的焦点、焦距.2.了解凸透镜和凹透镜对光的作用.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凸透镜和凹透镜的实物及板图,得出两种透镜的两种不同构造,培养学生通过观察时抓住事物本质特征,通过观察能够识别不同事物的不同特点的能力.2.通过实验培养学生研究、探索新问题的能力.三、情感态度价值观:1.通过研究透镜的作用及特殊光线的作图,对学生进行色彩美和线条美的教育.2.通过教师、学生的双边教学活动,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能保持对自然界的好奇,初步领略自然现象的美好与和谐.教学重点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什么是凸透镜和凹透镜及对光的作用.教学难点指导学生对实验进行仔细观察、分析,最后通过概括得出结论教学器材透镜一组、光源、老花镜、近视镜、饮料瓶(无色透明、表面没有波纹、去底去瓶口上部)、激光演示器、手电筒.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引入新课同学们都见过放大镜,利用放大镜我们可以看清用肉眼看不清的小字;有些同学的视力不好,配上合适的眼镜就可以看清本来看不清的物体;假日外出旅游,用照相机可以把美丽的自然风光留为永恒的记忆;上课时,老师可以把教学内容事先绘制在胶片上用投影打在幕布上,方便了课堂教学;医院化验室的医生,在显微镜下可以看见血液中的各种细胞;科学家们利用巨大的天文望远镜来观察,接收来自宇宙的信息,通过对这些信息的分析,人们对宇宙越来越了解.前边所说的放大镜的镜片、眼睛的镜片、照相机的镜头、投影机、显微镜、望远镜等仪器的镜头,都是由透镜组成的.今天,我们就来研究透镜,同学们想了解有关透镜的哪些问题?看来同学们对透镜很有兴趣,提出这么多的问题,要想得出答案,我们就要通过探究和实验来获得.二、进行新课教学(一)什么叫凸透镜?什么叫凹透镜?中间厚、边缘薄的叫凸透镜,中间薄,边缘厚的叫凹透镜.(板书)凸透镜和凹透镜生活中常用到,我们桌子上放着帮助人们矫正视力,保护眼睛的近视眼镜的镜片和远视眼镜的镜片,看看它们是什么透镜?远视镜的镜片是凸透镜.近视镜的镜片是凹透镜.学生们判断的很对,看投影,看看它们中哪些是凸透镜;哪些是凹透镜?再看(课本板图5.12所示),这是研究透镜时常用的`两个科学术语,主光轴和光心.组成透镜的两个球的球心连线叫主光轴.在主光轴上有一个特殊的点,通过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变,这一点叫透镜的光心,可以认为透镜的光心就在透镜的中心.把凸透镜,正对着太阳光,再把一张纸放在它的另一侧,来回移动,观察有什么变化?现在,让光斑变得最小,最亮.测量这个最小、最亮的光斑到凸透镜的距离,记录下来,换另一个凸透镜,重做上面的实验.再换一个凹透镜,重做上面的实验,纸上能够得到很小、很亮的光斑吗?这说明了什么?演示:92页实验,用激光演示器将平行光射向凸透镜和凹透镜,观察到经过凸透镜的光相互靠拢,经过凹透镜的光相互远离.结论: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板书)(二)、焦点和焦距射到地面的太阳光是相互平行的,叫做平行光,凸透镜能使平行于主光轴的光会聚在一点,这个点叫做焦点,用F字母表示,焦点到光心的距离叫做焦距.用f字母表示.(课本图3.14所示)凹透镜使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发散,它没实焦点,但通过凹透镜的光反向延长也可以交在主光轴上一点,这点是凹透镜的虚焦点.三、课堂练习1.怎样可以测得凸透镜的焦距.方法(1):拿一个凸透镜正对着太阳光,让光通过凸透镜照到白纸上,移动凸透镜使光斑很小很亮,用刻度尺量出光斑到凸透镜的距离.方法(2):在光具座上,让光源的光正照到凸透镜,移动光源和光屏,找出光屏上有很小很亮的点,用刻度尺测出光屏与凸透镜的距离.2.93页1、2、3、4四、知识小结本节课我们学习了以下内容:1.我们认识了凸透镜和凹透镜,而且知道了凸透镜的焦点和焦距.2.凸透镜能使跟主光轴平行的光线会聚在焦点上.3.凸透镜能产生平行光.但是,凹透镜却能使平行光发散.五、布置作业练习册. 备注:板书设计:5.1 透镜一、凸透镜和凹透镜三、作图:三条光线1、凸透镜(1)定义:中间厚,边缘薄的透镜。
透镜及其应用教案
透镜及其应用教案透镜及其应用教案(700字)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了解透镜的定义和特点,掌握凸透镜和凹透镜的种类和使用方法。
2. 能力目标:能够根据物体和透镜的位置确定像的位置,理解透镜成像的方式。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物理实验的兴趣,增强观察和思考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透镜的定义和特点;2. 凸透镜和凹透镜的种类和使用方法;3. 透镜成像的方式。
三、教学过程1. 导入(10分钟)通过展示一些透明物体(如眼镜),让学生思考透明物体是如何实现放大或缩小的,引发学生对透镜的思考。
2. 透镜的定义和特点(10分钟)引导学生观察并描述透镜的形状和特点,引导学生理解透镜是通过折射来实现光的聚焦或发散。
3. 凸透镜和凹透镜的种类和使用方法(15分钟)讲解凸透镜和凹透镜的形状和使用方法,引导学生理解不同透镜的作用和使用场景。
4. 透镜成像的方式(20分钟)通过实验和示意图,教授透镜成像的方式。
让学生根据物体和透镜的位置,确定像的位置,并理解透镜成像的规律。
5. 实验操作(20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进行实验操作,让他们通过实际操作来观察透镜成像的过程,并根据实验结果回答相关问题。
6. 讨论总结(10分钟)通过讨论实验结果和分析,总结透镜成像的规律,并对透镜的应用进行讨论和拓展。
四、教学手段1. 利用实物和示意图进行展示和说明;2. 组织学生进行实验操作,提供实践机会;3.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和讨论来深化理解。
五、教学评价1. 实验操作评价:根据学生的实验操作结果和态度进行评价,评估学生是否能够正确进行操作并有一定的实验设计和探究精神。
2. 讨论参与评价:评估学生在讨论中的参与度和思考质量。
3. 知识答题评价:通过课堂测验或小组讨论形式,评估学生对透镜知识的掌握程度。
六、教学反思透镜及其应用是物理学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学生通常对透镜的使用和成像规律感兴趣,但也容易出现概念理解不清和实验操作不准确的问题。
《透镜及其应用》复习教案
《透镜及其应用》复习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掌握透镜的基本概念和分类;(2)了解透镜的光学性质,如焦距、焦平面、放大倍数等;(3)掌握透镜的应用,如放大镜、望远镜、显微镜等。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复习教材和课堂讲解,梳理透镜的相关知识点;(2)利用实验和实例,巩固透镜的光学性质和应用;(3)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光学知识的兴趣和好奇心;(2)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积极思考的科学精神;(3)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教学内容1. 透镜的基本概念和分类:凸透镜、凹透镜、平面透镜等;2. 透镜的光学性质:焦距、焦平面、放大倍数等;3. 透镜的应用:放大镜、望远镜、显微镜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透镜的基本概念、光学性质和应用;2. 教学难点:透镜的光学性质计算和实际应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复习教材和课堂讲解相结合的方式,梳理透镜的相关知识点;2. 利用实验和实例,巩固透镜的光学性质和应用;3. 采用问答、讨论等形式,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索兴趣。
五、教学过程1. 第一环节:复习透镜的基本概念和分类(10分钟)(1)引导学生复习透镜的基本概念,如凸透镜、凹透镜、平面透镜等;(2)让学生通过实例了解各种透镜的特点和应用。
2. 第二环节:复习透镜的光学性质(15分钟)(1)讲解焦距、焦平面、放大倍数等概念;(2)引导学生通过实验和实例,理解透镜的光学性质;(3)进行光学性质的计算练习。
3. 第三环节:复习透镜的应用(15分钟)(1)介绍放大镜、望远镜、显微镜等透镜应用实例;(2)让学生通过实验和实例,了解透镜在实际应用中的原理和作用。
4. 第四环节:课堂讨论和问答(10分钟)(1)引导学生提出问题,互相讨论;(2)教师回答学生提出的问题,巩固知识点。
5. 第五环节:课堂小结(5分钟)(2)提醒学生注意透镜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教案
八年级物理·上新课标[人]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1.知道凸透镜、凹透镜的判别方法及它们对光的作用.2.会熟练地画出经过透镜的三条特殊光线.3.理解凸透镜的成像规律及其应用.4.了解眼睛的工作原理及眼镜是怎样矫正视力的.1.学会从物理现象中归纳科学规律的方法.2.会应用凸透镜成像规律解决实际简单问题.通过复习和练习,让学生学会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培养学生学会学以致用的意识.【重点】要求学生能够准确地知道两种透镜的定义,并能够熟练地画出三条特殊的光线.【难点】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应用.一、凸透镜和凹透镜教材首先通过两幅插图,介绍透镜的基本特征,让学生认识什么是凸透镜、什么是凹透镜.透镜在日常生活中很常见,眼镜、放大镜镜片就是透镜,照相机、投影仪、显微镜、望远镜、电影放映机等光学仪器的镜头也都由透镜组成的.通过“想想做做”使学生认识凸透镜对光的会聚作用和凹透镜对光的发散作用.可让学生分组做这个实验,这个实验设备很简单,最好人人动手,增加体验.实验可以在阳光下做,也可用平行光源(可用手电筒代替,但距透镜要远些)做,还可利用平行光源、光具盘和透镜演示.通过实验还可以测出凸透镜的焦距.二、照相机实际的照相机比较复杂、昂贵,学生学习照相机原理时,不可能把照相机拆开进行研究.过去,许多学生往往由于看不到照相机的实际结构而感到兴趣索然.在新课标教材中,我们用模拟照相机把学生兴趣锁住.通过自制模拟照相机,使学生对利用凸透镜成缩小的实像有较直观、深刻的印象,同时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及动手能力.模拟照相机的制作所用材料比较简单,可由学生自己去找,也可由教师准备,最好每人一套.三、投影仪投影仪是教学中经常使用的仪器.可先让学生仔细观察投影仪的投影镜头,演示利用凸透镜可以使物体成放大的像:把投影仪上的反光镜取下,使光线直接照射到天花板上,调节镜头,在天花板上就能得到投影片上图案的像,让学生仔细观察像的大小、正倒.也可用幻灯机.四、放大镜放大镜就是凸透镜,也是常用的光学仪器之一.让学生用放大镜看书上的字,并改变放大镜到字的距离,观察字的放大情况.说明利用凸透镜能使物体成放大的像,但这个像与投影仪所成的像是不同的,它是正立的虚像,并且像与物体在同一侧.使学生对利用凸透镜成放大的虚像有一初步的印象.五、关于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这一节是本章的重点,也是课程基本理念“注重科学探究,提倡学习方式多样化”的具体体现.这个探究涵盖了科学探究的七个要素,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进行探究.通过探究,不仅要使学生了解凸透镜的成像规律,而且要使学生在探究过程中潜移默化地逐步了解科学探究的方法,避免探究教学的程序化.通过上一节的学习,学生们知道了照相机、投影仪里面都有凸透镜,放大镜本身就是一个凸透镜.它们都利用凸透镜使物体成像.照相机所成的像比物体小,而投影仪所成的像比物体大;照相机、投影仪所成的像是倒立的,而放大镜所成的像是正立的.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凸透镜所成像的大小、正倒跟物体的位置有什么关系?然后引导学生做出猜想:照相时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比像到凸透镜的距离大,而投影仪中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比像到凸透镜的距离小,看来像是放大的还是缩小的,跟物体和像的相对位置有关;无论照相机还是投影仪,物体和所成的像都在凸透镜的两侧,而在放大镜中,物体和像在凸透镜的同一侧,看来像的正倒很可能跟它与物体是否在同侧有关.让学生自己制订实验计划,指导学生做实验,验证上面的猜想是否正确.在学生实验的基础上,让学生自己总结凸透镜的成像规律,并让他们以书面或口头表述形式表达自己的观点,并对探究过程和探究结果进行评估.六、虚像和实像当物体与透镜的距离大于该透镜的焦距时,物体成倒立的像,向学生说明这个像是蜡烛射向凸透镜的光经过凸透镜会聚而成的,是实际光线的会聚点,能用光屏接收,是实像.当物体与透镜的距离小于该透镜的焦距时,物体成正立的虚像(不能用光屏接收到,只能用眼睛看到).可以回顾平面镜成虚像的情况,使学生明白实像与虚像的区别.学生们知道了什么是实像,什么是虚像之后,让他们根据上面探究的结果,讨论并总结什么情况下凸透镜成实像?什么情况下成虚像?凸透镜所成虚像与平面镜所成虚像有什么相同之处?七、近视眼、远视眼及其矫正如果长期不注意用眼卫生,会造成晶状体变凸,或睫状体疲劳过度,使调节能力降低,这样就容易形成近视眼.同时可向学生介绍一些眼保健知识.教师还可以利用凸透镜和烧瓶制作眼睛模型,讲解近视眼和远视眼及其矫正.具体做法如下:在烧瓶的一端蒙上一片半透明塑料薄膜作为“视网膜”,在烧瓶中注满水,水中滴入一两滴墨水或牛奶用以显示光线的径迹.平行光源发出的光经过凸透镜和烧瓶会聚在“视网膜”上.如果凸透镜的焦距较短,光线会聚在“视网膜”的前面,表示这是近视眼,在凸透镜的前面放置一块焦距合适的凹透镜,光线就会会聚在“视网膜”上,表示这就是近视眼的调节;如果凸透镜的焦距较长,光线会聚在“视网膜”的后面,表示这是远视眼,在凸透镜的前面放置另一块焦距合适的凸透镜,光线就会会聚在“视网膜”上,表示这就是远视眼的调节.可以再一次让学生仔细观察近视镜片和远视镜片,看看有什么不同;度数深的眼镜片与度数浅的眼镜片有什么不同.八、显微镜讲解显微镜之前,可以先复习一下放大镜的知识.用放大镜可以看清书本上的小字等较小的物体,要想看细胞等非常小的物体,用一个放大镜就无能为力了,这样就可以引入显微镜.从凸透镜成像规律知道,凸透镜能使物体成放大的实像,凸透镜又能成放大的虚像,引导学生去思考:先用一个凸透镜使物体成一放大的实像,然后再用另一个凸透镜把这个实像再一次放大,就能看清很微小的物体了,这就是显微镜的原理.这里要特别强调两个透镜的组合作用,引导学生发散思维,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九、望远镜学过显微镜之后,学生知道了利用两个凸透镜的组合,可以制成显微镜,显微镜的物镜要离被观察的物体较近,使物体成一放大的实像.如果利用物镜使远处的物体成一缩小的实像,这个实像再经过目镜放大,就能看清楚较远处的物体,这就是望远镜.利用望远镜能看清楚远处的物体,主要是由于望远镜物镜的直径比眼睛的瞳孔要大得多,它可以会聚更多的光线,使远处的物体看起来更明亮.这里同样要强调两个透镜的组合作用.第1节透镜1课时第2节生活中的透镜1课时第3节凸透镜成像规律1课时第4节眼睛和眼镜1课时第5节显微镜和望远镜1课时本章复习教案2课时第1节透镜1.知道两种透镜对光的作用.2.知道什么是透镜的主光轴、光心、焦点、焦距.3.能够粗测凸透镜的焦距.以丰富、生动的感性认识为基础,让学生带着问题,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凸透镜对光的会聚作用和凹透镜对光的发散作用.1.创设情境,鼓励学生提出质疑,养成学生主动思考、善于思考的习惯.2.在学生的探究过程中培养学生科学的研究方法,逐步建立物理学习兴趣.3.能保持对自然界的好奇,初步领略自然现象的美好与和谐.【重点】1.透镜的初步知识.2.研究透镜对光线的作用.【难点】1.以“透镜对光线的作用”这个知识点为载体,使学生理解三条特殊的光路.2.不同焦距的凸透镜对光的折射能力.【教师准备】凸透镜、凹透镜、演示用光学器件组一套、老花眼镜、近视眼镜.【学生准备】凸透镜、凹透镜、老花眼镜、近视眼镜、光源、纸板、尺子、笔.导入一:一天,大雨过后,小狗贝贝正趴在自己窝里的干草上,狗窝的上方是用薄塑料搭起来的,以此来遮雨.此时塑料上面已积了一层水,天晴了,阳光透过积水照在狗的身上,暖洋洋的舒服极了,小狗正享受着这份惬意时,突然自己的尾巴着起了火,烫得它上蹿下跳.你知道是谁惹的祸吗?导入二:1.播放“冰透镜”的故事.2.同学们知道生活中透镜还有哪些应用吗?学生思考回答后播放常用透镜图片的汇总.3.老师予以总结.[设计意图]通过故事导入,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让学生体会运用智慧解决问题的魅力,从而让学生意识到“物理源于生活用于生活”的教学理念.一、透镜的分类探究活动一:透镜分类首先我们认识一下透镜,下面同学们先观察你手中的4块透镜的外形特点,然后用简易的方法进行分类、说出其外形特征并命名.明确探究目的.学生们在仔细观察、讨论,并进行比较,概括出它们的特征:2块透镜中间厚,边缘薄;2块透镜中间薄,边缘厚.[设计意图]此环节重点突出凸透镜、凹透镜在薄厚上的不同.问:矫正视力的近视眼镜的镜片和远视眼镜的镜片,看看它们是什么透镜?说明:区分凸透镜和凹透镜的关键就是比较透镜的中间和边缘的薄厚.说说它们中哪些是凸透镜,哪些是凹透镜.学生观察后回答:远视眼镜的镜片中间厚,边缘薄,是凸透镜;近视眼镜的镜片中间薄,边缘厚,是凹透镜.[设计意图]学生对近视眼镜并不陌生,但属于哪种透镜并不清楚,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物理.[知识拓展]①凡是透光性能优良的材料都能磨制成透镜,如玻璃、石英、水晶、金刚石、高分子透明树脂、有机玻璃等;②常见的透镜有很多,如近视镜、远视镜、放大镜,有时一滴水(如叶面上的露珠等)也是一个透镜.课件展示当堂训练1:说出它们中哪些是凸透镜,哪些是凹透镜.学生练习:属于凸透镜的是(ACD),属于凹透镜的是(BEF).[设计意图]巩固对透镜类型的认识.探究活动二:大家仔细观察,你面前两个透镜镜片的两个表面(或至少一个表面)是球面的一部分.接下来我们来了解研究透镜时常用的两个科学术语:主光轴和光心.大家阅读课文.找出主光轴和光心的定义.课件展示主光轴、光心.学生阅读课文自学什么是透镜的主光轴和光心.让学生阅读教材,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寻找信息的能力.[设计意图]学生很容易找到光心,但光心的位置与后边学习的焦点让学生很容易混淆,通过追问光心在哪,强调了光心在透镜上,防止与焦点混淆.做一做:光心的特点分别让激光灯按照如图所示的方向照射透镜,让学生观察折射光线方向是否发生变化.观察得出结论:经过光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变.找两位同学在黑板上画出穿过两种透镜光心的折射光线.归纳:1.组成透镜的两个球面的球心连线叫主光轴.(通常用“虚线”画出)2.在主光轴上有一个特殊的点,通过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变,这一点叫透镜的光心.3.可以认为透镜的光心就在透镜的中心,通常用字母“O”表示.二、透镜对光的作用思路一探究活动:同学们拿出凸透镜,正对着太阳光,再把一张纸放在它的另一侧,来回移动,观察有什么现象?再换凹透镜,重做上面的实验,纸上能够得到很小、很亮的光斑吗?这说明了什么?学生操作后回答:凸透镜有亮点出现.凹透镜得不到很小、很亮的光斑.这些现象说明凸透镜和凹透镜对光线有不同的作用.[设计意图]培养学生实验探究中的猜想能力,猜想并不是瞎猜,要有根据的猜想.设计实验:为了看到光的传播路径;我们这样设计实验:用一张白纸来显示光的路径,再把透镜放在白纸上就可以了,先在白纸上画一条直线代表主光轴,用三支并排的激光棒作平行光源.[设计意图]让学生不盲从,要用实验来验证自己的猜想,培养学生科学的学习态度.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引导学生明确观察的目的与任务,知道观察什么,在实验的基础上总结规律.分组实验1:凸透镜对光的作用利用三支激光棒在白纸上演示三条平行光线(如图所示),指导学生用作图法把上面实验中的入射光线和折射光线在白纸上画出来.观看课件展示理解会聚的含义;引导学生观察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的位置关系.我们把凸透镜对光线的这种作用叫做会聚作用.课件展示凸透镜的会聚作用.说明:会聚就是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比较,折射光线靠近主光轴,向中间偏折.[设计意图]在教材上没有给出会聚和发散的含义,通过对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比较,得出含义,为接下来学习透镜对不平行光是否会聚打下基础.让学生尝试解释“冰透镜”为什么能取火的原因.下面我们再来研究凹透镜对光的作用.分组实验2:凹透镜对光的作用继续利用三支激光棒在白纸上演示三条平行光线(如图所示),指导学生用作图法把上面实验中的入射光线和折射光线在白纸上画出来.每个小组的学生在白纸上画出另一条主光轴并认真观察白纸上的入射光线与折射光线的位置关系,画出入射光线和折射光线并总结规律.引导学生对比凸透镜,观察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的位置关系.课件展示凹透镜的发散作用.说明: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比较,折射光线远离主光轴,向边缘偏折.思路二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学生思考后回答并猜想:凸透镜,能聚光.讨论:要探究这个问题,我们需要哪些器材?如何实验呢?学生讨论后回答:需要透镜、光源、纸板、尺子、笔.[设计意图]感受透镜对光的作用.实验设计:将凸透镜正对着太阳光,再把纸板放在另一侧,来回移动,直到纸板上的光斑最小最亮.两人一组动手实验,仔细观察记录分析.教师巡视指导.根据实验现象分析归纳得出什么结论?将观察到的现象用简洁的图像表示出来.实验探究:跟透镜主光轴平行的光通过透镜之后,会发生什么变化?演示实验:演示实验一:让一束跟透镜主光轴平行的光射向凸透镜指导学生用作图法把上面实验中的折射光线画出来.[设计意图]要用实验来验证自己的猜想,培养学生科学的学习态度.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引导学生明确观察的目的与任务,知道观察什么,从而把注意力集中到观察上.点拨:会聚就是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比较,折射光线靠近主光轴.讨论:不平行于主光轴的光透过凸透镜是否会聚?判断是否会聚的标准: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比较,折射光线是否靠近主光轴.演示实验二:学生仔细观察透镜对光的作用实验,根据看到的现象画出激光的大概轨迹.思考讨论并回答:凸透镜对所有光线都起会聚作用.结论:凸透镜对所有光线都有会聚作用,所以凸透镜又叫会聚透镜.演示实验三:让一束跟透镜主光轴平行的光射向凹透镜让学生仔细观察透镜对光的作用实验,根据看到的现象画出激光的大概轨迹.[设计意图]通过演示实验让学生直观地看见,平行于凹透镜主光轴的光线在另一侧并不相交.结合演示实验引导学生理解发散.发散: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比较,折射光线远离主光轴.讨论:不平行凹透镜主光轴的光透过凹透镜是否发散?思考讨论并回答:凹透镜对所有光线都起发散作用.结论:凹透镜对所有光线都起发散作用,所以凹透镜又叫发散透镜.实验中发现凸透镜能使光会聚成一个小光点,这个点叫什么?请同学们阅读教材,看谁能最快说出谁到谁的距离是焦距,用什么表示?学生认真阅读教材,从教材中圈出焦点和焦距的定义.课件展示焦点和焦距:1.凸透镜能使平行于主光轴的光会聚在一点,这个点叫做焦点.用字母“F”表示.2.焦点到光心的距离叫做焦距.用字母“f”表示,凸透镜有几个焦点呢?同学们设想一下,如果让一束跟主光轴平行的光线从凸透镜的右面射向左面,它是否也能会聚于一点呢?课件演示凸透镜的两个焦点.学生观看课件展示凸透镜的两个焦点和焦距.[设计意图]了解折光能力与焦距的关系,了解光路可逆.3.焦点发出的光经过凸透镜折射后成平行光.例如汽车的车灯,照射的距离远.4.凹透镜的虚焦点和焦距.课件展示:凹透镜的虚焦点的光路图总结:凹透镜使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发散,它没有实焦点,但通过凹透镜的光的反向延长线也可以交在主光轴上的一点,这点是凹透镜的虚焦点.5.想想做做:同学们能不能想办法利用太阳光粗测凸透镜的焦距呢?这要用到哪些器材呢?小组讨论交流形成方法:拿一个凸透镜正对着太阳光,让光通过凸透镜照到白纸上,移动凸透镜使光斑很小很亮,用刻度尺量出光斑到凸透镜光心的距离,就是凸透镜的焦距.1.小华用透镜会聚太阳光,在距透镜的距离等于处可点燃火柴,把一个点光源放在凸透镜的处,通过凸透镜折射后将成为一束平行光.解析: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太阳光射向地球可以看成平行光,凸透镜正对着太阳光,平行光线平行于主光轴,经凸透镜折射后会聚在主光轴上一点,该点就是凸透镜的焦点,焦点到透镜光心的距离叫做焦距,则在焦点处可点燃火柴,即火柴距透镜的距离等于焦距.因为通过焦点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折射光线将平行于主光轴射出,所以为了让光线通过凸透镜折射后成为一束平行光,应该把点光源放在凸透镜的焦点处.【答案】凸焦距焦点2.下列光学器件中,对光起会聚作用的是()A.潜望镜B.凸透镜C.平面镜D.凹透镜解析:潜望镜由平面镜组成,用于改变光路;学过的光学元件有:凸透镜、凹透镜、平面镜、凸面镜、凹面镜.其中对光线有会聚作用的光学元件有:凸透镜、凹面镜.平面镜对光线既不发散也不会聚.凹透镜和凸面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故选B.3.关于凸透镜的焦点和焦距,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凸透镜有两个虚焦点B.凸透镜有两个实焦点,两侧的两个焦距是相等的C.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后会聚于任一点D.把点光源放在焦点上,通过凸透镜的光线不一定平行于主光轴解析:凸透镜有两个实焦点,故A错误;凸透镜有两个实焦点,两侧的两个焦距是相等的,故B正确;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后会聚于焦点,故C错误;平行于凸透镜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都可以会聚到焦点上,根据光路的可逆性,点光源放在焦点上时,通过凸透镜的光线一定平行于主光轴,故D错误.故选B.4.如图所示是小明同学画的一条光线通过凸透镜或通过凹透镜后折射的光路图,错误的是()解析:A.正确,过焦点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平行于主光轴;B.正确,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将过焦点;C.错误,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凹透镜折射后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过虚焦点;D.正确,射向虚焦点的光线经凹透镜折射后,将平行于主光轴.故选C.一、凸透镜和凹透镜1.凸透镜:中间厚、边缘薄的透镜叫凸透镜.2.凹透镜:中间薄、边缘厚的透镜叫凹透镜.3.薄透镜:一般透镜的两个表面中至少有一个表面是球面的一部分,如果透镜的厚度远小于球面的半径,这种透镜就叫做薄透镜.二、主光轴和光心1.主光轴:连接透镜两个球面球心的直线叫做透镜的主光轴.2.光心:主光轴上经过透镜中心的点叫做透镜的光心.三、透镜对光的作用1.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的作用,凸透镜又叫做会聚透镜.2.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的作用,凹透镜又叫做发散透镜.3.通过光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变.四、焦点和焦距1.焦点:凸透镜能使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会聚在一点,这个点叫做焦点,用F表示.2.焦距:焦点到光心的距离叫做焦距,用f表示.一、教材作业【必做题】教材第93页动手动脑学物理的1,3,4题.【选做题】教材第93页动手动脑学物理的2题.二、课后作业【基础巩固】1.如图所示是把一副眼镜放在太阳光下,在地面上看到的情形.由此可以判断镜片是()A.凸面镜B.凹面镜C.凸透镜D.凹透镜2.小明在森林公园的入口处看到一条醒目的标语“禁止在公园内丢弃矿泉水瓶”,这一要求的目的是防止森林火灾,其主要原因是()A.透明的塑料瓶进水后相当于一个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B.透明的塑料瓶进水后相当于一个凸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C.透明的塑料瓶进水后相当于一个凹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D.透明的塑料瓶进水后相当于一个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3.将凸透镜正对太阳光,其下方的纸上呈现一个并非最小的光斑,这时光斑到凸透镜的距离为L.若凸透镜在远离纸的过程中光斑一直变大,则该凸透镜的焦距()A.一定小于LB.一定等于LC.一定大于LD.可能小于L,也可能大于L4.画出图中的BC的入射光线和AO的折射光线.【能力提升】5.如图所示是口径和材料都相同的两个透镜,关于它们的焦点和折射光的能力,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甲的焦距大,甲对光的折射能力强B.甲的焦距大,乙对光的折射能力强C.乙的焦距大,甲对光的折射能力强D.乙的焦距大,乙对光的折射能力强6.如图所示,一束光线射向O处的光学元件后,会聚在其主光轴上的S'点;当去掉光学元件后,光线会聚于S 点.则可判断,该元件一定是()A.凸透镜B.凹透镜C.凸面镜D.凹面镜7.如图所示,有一束光通过虚线内的光学元件后,传播方向发生了改变,则这个虚线框内()A.一定是凸透镜B.一定是凹透镜C.一定是平面镜D.可能是凸透镜,可能是凹透镜,也可能是平面镜【拓展探究】8.某物理学习小组,选择如图所示的四个透镜进行探究实验(其中A,B和C,D是两组形状相同的凸透镜,它们分别用玻璃、塑料和水晶制作而成):(1)为了探究“凸透镜的焦距大小与透镜球形表面弯曲程度的关系”,小组同学应选择图中的哪两个凸透镜做实验?答:(选填字母序号);器材确定后,接着小组同学让一束与主光轴平行的光,分别经过两凸透镜后会聚于焦点处,如图甲、乙所示.比较两次实验的现象,可以得到的结论是:凸透镜表面弯曲程度越大,凸透镜的焦距越.(2)如果选择A,B两个透镜,他们还可以探究:凸透镜的焦距大小与的关系.(3)这次探究活动中,运用的一种主要的科学研究方法是.【答案与解析】1.D[解析:由图可见,阳光通过眼镜形成的光斑中间比四周暗,说明眼镜对光线起发散作用,因此是凹透镜.故选D.]2.A[解析:盛有水的透明塑料瓶相当于一个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在阳光下会将阳光会聚到一点,这一点的温度很高,如果有易燃物在该点上,则容易温度过高被点燃,引起火灾.故选A.]。
透镜及其应用教案
透镜及其应用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透镜的种类,知道凸透镜和凹透镜的定义。
理解凸透镜对光线的会聚作用和凹透镜对光线的发散作用。
掌握凸透镜成像的规律,能根据物距和像距的关系判断成像的性质。
了解透镜在生活中的应用,如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等。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和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分析归纳能力。
经历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过程,学习从物理现象中归纳科学规律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使学生具有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凸透镜和凹透镜对光线的作用。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2、教学难点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过程。
理解凸透镜成像规律。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实验法、讨论法四、教学准备凸透镜、凹透镜、光具座、蜡烛、光屏、火柴、多媒体课件五、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展示一些生活中常见的透镜,如放大镜、近视眼镜、老花眼镜、照相机镜头等,让学生观察并思考这些透镜的特点。
提问学生:“你们知道这些透镜有什么作用吗?为什么它们能够成像?”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透镜及其应用。
2、新课讲授透镜的种类介绍透镜的概念:透镜是由透明物质(如玻璃、塑料等)制成的,表面是球面的一部分的光学元件。
展示凸透镜和凹透镜,让学生观察它们的外形特点。
讲解凸透镜和凹透镜的定义:中间厚、边缘薄的透镜叫凸透镜;中间薄、边缘厚的透镜叫凹透镜。
透镜对光线的作用实验探究:让学生将一束平行光分别通过凸透镜和凹透镜,观察光线的传播方向。
得出结论: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
用光路图解释凸透镜和凹透镜对光线的作用。
凸透镜成像规律介绍实验器材:光具座、蜡烛、凸透镜、光屏、火柴。
讲解实验步骤:将蜡烛、凸透镜、光屏依次安装在光具座上,使烛焰、凸透镜和光屏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
点燃蜡烛,调整凸透镜和光屏的位置,使光屏上出现清晰的像。
《透镜及其应用》复习教案
《透镜及其应用》复习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掌握透镜的基本概念和分类;(2)了解透镜的光学性质,如焦距、焦平面、放大倍数等;(3)掌握凸透镜成像的三种情况和应用;(4)了解凹透镜成像的特点和应用。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复习和讨论,巩固透镜的基本概念和分类;(2)通过实例分析,加深对凸透镜成像规律的理解;(3)通过实验操作,验证透镜的光学性质和成像规律。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提高对物理学科的兴趣和好奇心。
二、教学内容1. 透镜的基本概念和分类(1)透镜的定义和特点;(2)凸透镜和凹透镜的区别;(3)透镜的分类及应用。
2. 透镜的光学性质(1)焦距的概念和计算;(2)焦点和焦平面的概念;(3)放大倍数的概念和计算。
三、教学过程1. 复习导入(1)回顾透镜的基本概念和分类;(2)引导学生回顾透镜的光学性质。
2. 知识讲解(1)讲解凸透镜成像的三种情况和应用;(2)讲解凹透镜成像的特点和应用。
3. 实例分析(1)分析实际生活中的透镜应用实例;(2)让学生举例说明透镜的应用。
四、课堂练习1. 填空题:(1)透镜是一种能够使光线_____的透明物体。
(2)凸透镜的焦距是_____,凹透镜的焦距是_____。
(3)放大倍数是指物体在透镜中的像与物体实际大小之比,放大倍数为_____的透镜称为放大镜。
2. 选择题:(1)下列哪个选项描述的是凸透镜的特点?A. 中间薄,边缘厚B. 中间厚,边缘薄C. 中间厚,边缘薄且弯曲向外D. 中间薄,边缘厚且弯曲向外五、课堂小结本节课复习了透镜的基本概念、分类和光学性质,重点掌握了凸透镜成像的三种情况和应用,以及凹透镜成像的特点和应用。
通过实例分析,加深了对透镜应用的理解。
希望同学们能够通过课堂练习巩固所学知识,并能在日常生活中发现和应用透镜的原理。
六、教学活动1.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透镜在日常生活和科技领域中的应用,每组选择一个实例进行分享。
【配套K12】八年级上册物理第5章透镜及其应用教案(新人教版)
八年级上册物理第5章透镜及其应用教案(新人教版)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节透镜【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能正确区分凸透镜和凹透镜;能在图中标出凸透镜的主光轴、光心、焦点和焦距;能说出凸透镜对光起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起发散作用;二、过程与方法学习用太阳光测凸透镜的焦距的方法,体会凸透镜对光的会聚作用;通过观察凸透镜和凹透镜的实物,得出两种透镜形状的不同特点。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养成学生爱护光学仪器的好习惯;养成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参与的主人翁意识;通过师生双边教学活动,养成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保持对自然界的好奇,初步领略自然现象的美好与和谐。
【教学重点】凸透镜和凹透镜对光线的作用;2、测量凸透镜的焦距的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会聚、发散。
会作透镜特殊光线光路图。
【教学方法】体验式学习、引导式教学,实验、多媒体辅助教学。
【教学用具】教师:凸、凹透镜、老花眼镜、近视眼镜,放大镜,大的透明塑料球。
学生:LED手电筒,凸、凹透镜各两个,白纸,三支激光笔。
【教学过程】主要教学过程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一、激趣引入【展示1】视频——播放消防队员扑救森林大火。
【激趣质疑】画外音——这是XX年8月发生在重庆的一场森林火灾,这场大火仅6个小时就燃过500多亩。
但是,你知道引起这场火灾的罪魁祸首是什么吗?竟然是一瓶没有喝完的矿泉水!【导入课题】待学生议论后,进一步引导:同学们想知道一瓶矿泉水为什么会闯下这么大的祸吗?要解决这个困惑,学习今天的知识你就能理解了。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五章的节——透镜。
【板书课题】§5—1透镜此实验说明了什么?探究结论:由放置凸透镜后的光斑变小了,说明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由放置凹透镜后的光斑变小大了,说明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
师:你能描述凸透镜和凹透镜对光线的作用吗?师:你能设计一个实验,呈现汇聚的光路吗?教师给予指导和帮助。
【探究活动3】:透镜对光线的作用设计实验和进行实验:使用平行光线平行于主光轴入射,易于观察透镜对光线的折射规律。
第五章透镜及其的应用教案设计
第五章透镜与其应用1.了解是凸透镜,凹透镜。
2.了解凸透镜、凹透镜对光的作用。
3.了解透镜的焦点、焦距。
4.了解凸透镜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5.理解凸透镜的成像规律。
6.了解眼睛的构造,知道眼睛是怎样看见物体的,了解眼镜是怎样矫正视力的。
7.了解显微镜、望远镜的根本结构。
《透镜与其应用》实质上是前一章《光的折射》的一个应用实例。
主要学习透镜的初步知识与透镜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研究透镜对光的作用和凸透镜成像规律是本章的核心内容。
透镜是照相机、投影仪、显微镜等光学仪器的重要组成局部,在生产和生活中有着极其广泛的应用。
因此将它单列一章。
本章中的重点考点是:1.透镜对光的作用;2.透镜中的三条特殊光线;3.凸透镜的成像规律;4.透镜的应用。
中考中关于透镜的焦点、焦距、主光轴等一般不单独出题,经常渗透在其他问题中,透镜对光线的作用常以作图题形式出现,凸透镜的成像规律在中考卷中频频出现。
生活中的透镜常以填空、选择题出现。
1.学生在小学科学课上与平时生活中已接触过透镜,并且通过上一章〞光现象“的学习,对光的折射规律有了一定的认识,为本章的学习奠定了知识和技能的根底。
2.八年级的学生好奇心强,求知欲旺盛,勇于探索自然现象与日常生活中的物理知识,有将自己的见解公开并与人交流的愿望,有主动与人合作的精神,敢于提出与别人不同的观点,也勇于放弃或修正自己的观点,为透镜的学习做好了思想和心理准备。
本章可由学生自主探究学习,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
3.照相机、投影仪、显微镜等在生活中应用比拟广泛,用处也比拟大,也是前面所学知识的应用和拓展。
但初中生对其理解不是太容易,尤其是显微镜和望远镜,因其成像原理比拟抽象,也难看到内部结构,教师可采用渐进的模拟的方法使学生获得学习的根底,并通过实验应用和作图讲解使学生对显微镜和望远镜的原理有了初步了解。
1.为了降低学生理解凸透镜成像规律的难度,探究实验时可以提出问题开始,把主动权交给学生,由学生自主探究自己感兴趣的问题,把难点实像和虚像放到探究实验之后,再以“想想议议〞栏目让学生思考凸透镜成像规律。
透镜及其应用教学设计
透镜及其应用教学设计教学目的、任务要求:1、知识与技能:(1)通过对本章节知识网络的构建,使学生对本章节的知识内容有比较全面的认识和理解。
(2)进一步的理解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2、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知识结构的构建,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对信息进行分析、、加工、应用的能力。
(2)根据观察结果,进行分析,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议和意(3)通过对成像规律的分析,尝试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成像规律的应用,乐于将所学的物理知识应用到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去探索其中的奥妙。
教学重点:透镜对光线的作用和凸透镜成像规律教学过程:【知识网络的构建】学生通过复习课本、查阅笔记、作业本以及本学习小组内讨论等方法,对本章知识进行、归类,细化知识,以形成完整的知识结构 1、知识章节结构:透镜——生活中的透镜——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眼睛和眼镜——显微镜和望远镜2、知识规律结构:透镜——凸透镜成像规律——透镜的应用(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眼镜、显微镜和望远镜)3、重点知识填表:名称又名眼镜实物形状光学符号性质凸透镜老化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凹透镜发散透镜近视镜物距像的性质像距应用倒、正放、缩虚、实u>2ff<vf<u2f幻灯机uu放大镜【典型例题分析】学生并完成下面2个例题例1:在各图的方框内填上适当的光学元件。
学生完成例1后总结填透镜的关键方法是什么?例2:完成下图中的光路图。
学生完成例2后总结完成透镜光路的关键方法是熟记什么?训练与检测1、在如图所示的光学仪器中,使用时主要利用反射成像的是()2、关于光现象,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
xx年7月我国长江流域出现的日食奇观,可以用光的直线传播理论解释B。
雨过天晴天空会出现彩虹,它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C。
若不注意用眼卫生很容易使眼“近视”,这时就需佩戴用凸透镜制成的眼镜矫正D。
你在岸边看到水中鱼的位置,其实就是鱼在水里的实际位置 3、五一佳节,在常州紫荆公园月季花展上,小明将红色滤色镜(即红色玻璃)挡在照相机镜头前给一株绿叶黄花的月季拍照,照片上该花卉的颜色是A。
新人教版2012透镜及其应用教案
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初二物理备课组透镜及其应用单元简析本章主要讲透镜的初步知识和透镜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透镜是照相机、投影仪等光学仪器的最重要的组成部分,研究透镜对光的作用和凸透镜成像是本章的核心内容,本章所有内容都是围绕这个核心展开的。
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和眼镜是日常生活中常用的光学仪器,学生应该对它们有一定的了解,这些知识对学生了解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际应用,感受“物理是有用的”,以及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的教育都是很有价值的。
本章先通过实验,让学生认识凸透镜和凹透镜以及凸透镜的会聚作用和凹透镜的发散作用,然后介绍生活中常用的透镜,使学生在头脑中形成透镜及其成像的丰富、具体的感性认识,为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做准备,接着通过实验,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从而进一步认识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的原理,最后通过对眼睛和眼镜,显微镜和望远镜的介绍,使学生进一步明确物理知识在日常生活及科学发展中的作用,从而增强学习物理知识的兴趣。
教学目标1、知道凸透镜成像的规律,了解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应用。
2、搞清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成像的基本原理。
初步了解望远镜、显微镜的放大作用。
3、通过交流评价提高学生探究物理规律的能力,会应用图表法、控制变量法、图象法、猜想验证法等解决物理问题。
4、通过视力缺陷产生原因和矫正方法的复习,进行用眼卫生保护视力的情感教育。
5、在知识整合过程中,运用物理规律,拓展求同、求异思维,培养学生研究性学习的能力。
教学资源分析1、本章结束,学生在知识方面已具有了透镜以及凸透镜成像结论的认识,并了解了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几种应用,他们在实际生活中对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以及望远镜和显微镜有了一些感性的体验,初步了解了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成像的基本原理。
2、在能力方面学生经历了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过程,具有一定的分析论证的能力。
经过前阶段的学习,虽然学生在不同章节运用过控制变量法、图表法、图象法、猜想验证法等解决物理问题,但综合能力有待于提高。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教案【五篇】
【导语】尽快地掌握科学知识,迅速提⾼学习能⼒,为⼤家准备了⼈教版⼋年级上册物理《第五章:透镜及其应⽤》教案【五篇】,希望对⼤家有所帮助! §5—1透镜 教学⽬标: 1、知识和技能 了解什么是凸透镜,什么是凹透镜,了解透镜的焦点、焦距。
了解凸透镜和凹透镜对光的作⽤。
2、过程和⽅法 观察凸透镜对光的会聚作⽤和凹透镜对光的发散作⽤。
3、情感、态度、价值观 能保持对⾃然界的好奇,初步领略⾃然现象的美好与和谐。
重、难点: 焦点、焦距的定义。
透镜对光的折射作⽤。
教学器材: 激光源、各种透镜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前提测评: 完成光路图: 空⽓玻璃 ⽔空⽓ ⼆、导学达标: 引⼊课题:我们经常⽤到⼀些玻璃器件。
如:眼镜、照相机的镜头,它们有什么作⽤? 进⾏新课: 1、透镜:⼀些玻璃做的透明的器件(实物观察) 凸透镜:中间厚、边缘薄的透镜 凹透镜:中间薄、边缘厚的透镜(图3.1-1⽰) 2、透镜的做法: 主光轴:连接圆⼼的直线 光⼼:透镜的中⼼光⼼在主光轴上。
通过光⼼的光线传播⽅向不改变 3、透镜对光的折射作⽤: (1)、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叫会聚透镜。
(2)、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叫发散透镜。
4、焦点和焦距: 焦点:与主光轴平⾏的光线通过凸透镜后会聚到⼀点,叫凸透镜的焦点。
焦点有⼏个? 焦距:焦点到光⼼的距离。
单位是什么? 5、凹透镜的焦点和焦距 6、两种透镜上能画三条特殊的光线 三、达标练习:完成物理套餐中的本节内容。
⼩结:根据板书,总结本节内容,明确重、难点。
课后活动:完成课本练习。
写出⽇常⽣活中你见到的透镜。
教学后记:对光⼼、主光轴的知识进⾏补充。
会聚、发散的结论。
§5—2⽣活中的透镜 教学⽬标: 1、知识和技能 了解透镜在⽇常⽣活中的应⽤。
2、过程和⽅法 经历制作模型照相机的过程,了解照相机的成像原理。
能简单描述凸透镜成实像与虚像的主要特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五章
透镜及其应用
初二物理备课组
透镜及其应用单元简析
本章主要讲透镜的初步知识和透镜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透镜是照相机、投影仪等光学仪器的最重要的组成部分,研究透镜对光的作用和凸透镜成像是本章的核心内容,本章所有内容都是围绕这个核心展开的。
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和眼镜是日常生活中常用的光学仪器,学生应该对它们有一定的了解,这些知识对学生了解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际应用,感受“物理是有用的”,以及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的教育都是很有价值的。
本章先通过实验,让学生认识凸透镜和凹透镜以及凸透镜的会聚作用和凹
透镜的发散作用,然后介绍生活中常用的透镜,使学生在头脑中形成透镜及其成像的丰富、具体的感性认识,为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做准备,接着通过实验,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从而进一步认识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的原理,最后通过对眼睛和眼镜,显微镜和望远镜的介绍,使学生进一步明确物理知识在日常生活及科学发展中的作用,从而增强学习物理知识的兴趣。
教学目标
1、知道凸透镜成像的规律,了解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应用。
2、搞清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成像的基本原理。
初步了解望远镜、显微镜的放大作用。
3、通过交流评价提高学生探究物理规律的能力,会应用图表法、控制变量法、图象法、猜想验证法等解决物理问题。
4、通过视力缺陷产生原因和矫正方法的复习,进行用眼卫生保护视力的情感教育。
5、在知识整合过程中,运用物理规律,拓展求同、求异思维,培养学生研究性学习的能力。
教学资源分析
1、本章结束,学生在知识方面已具有了透镜以及凸透镜成像结论的认识,并了解了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几种应用,他们在实际生活中对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以及望远镜和显微镜有了一些感性的体验,初步了解了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成像的基本原理。
2、在能力方面学生经历了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过程,具有一定的分析论证的能力。
经过
前阶段的学习,虽然学生在不同章节运用过控制变量法、图表法、图象法、猜想验证法等解决物理问题,但综合能力有待于提高。
3、在器材使用方面,学生在物理实验中用过光具座,生物课上使用过光学显微镜,观察过人眼球的模型,在此基础上借助计算机课件模拟物理图景,采
用视频播放器增大信息量,运用光具座研究显微镜二次成像作用,可以为实现本课的教学目标发挥有效的作用。
4、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学生自主探究、自主评价的意识进一步增强,要求实现知识重组、能力迁移的欲望更加强烈,力求提高自己提出问题、用科学方法解决问题以及采用不同渠道处理信息的能力,这些都是本课需要利用的资源所在。
教学策略分析
1、梳理知识结构,整合单元内容,形成知识的链结。
2、采用过程和结论开放性问题打开思路,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3、运用多媒体手段再现实验过程和输送信息,既可以增强过程直观性,又可以增大复习密度。
4、在复习中,运用对比法、图表法、控制变量法、图象法、猜想验证法解决物理问题,以求提高学生提出问题、用科学方法解决问题等综合能力。
本章重难点:
1、透镜对光的作用
2、凸透镜成像规律
本章课时计划:(共7课时)
一、透镜1课时
二、生活中的透镜1课时
三、凸透镜成像的规律2课时
四、眼睛和眼镜1课时
五、显微镜和望远镜1课时
复习和总结 1课时
一. 透镜
教学目标
知道什么是透镜、薄透镜,知道什么是凸透镜的主光轮、光心、焦点和焦距;
知道凸透镜对光的会聚作用和凹透镜对光的发散作用;
知道利用凸透镜能产生平行光。
教学重点
本章主要讲述透镜的初步知识和透镜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研究透镜对光线的作用和凸透镜的成像是本章的重点。
而本书中透镜对光线的作用又是理解凸透镜像以及透镜在生活中应用的根本。
教学难点
以“透镜对光线的作用”这个知识点为载体,使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探究活动的设计以及实验现象,合理运用物理的研究方法进行解释即为本节课设计应着力之处。
二.生活中的透镜
教学目标
(1)了解透镜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知道照相机、幻灯机、放大镜成的像。
(3)通过讲解照相机的结构及制作模型照相机的过程,了解照相机的成像原理。
(4)能简单描述凸透镜成像的主要特征。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凸透镜成像的几种情况的主要特征,物距与像距的大小比较。
难点:凸透镜成像的几种情况的主要特征。
三.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教学目标
1.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2.掌握科学探究的方法。
二、过程与方法
1.能在探究过程中,培养学习的兴趣;
2.通过探究活动,获得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学会用观察、比较、列表的方法进行归纳和总结。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1.培养对科学的兴趣,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拉近生活、社会、科技与物理的距离;
2.乐于参与观察、实验、制作等科学实践;
3.渗透科学、技术、社会(STS)教学的指导思想。
教学准备
凸透镜、光屏、蜡烛、火柴、放大镜、刻度尺、小水电筒、金鱼缸、小金鱼1条、水。
教学重点
掌握科学探究的方法。
教学难点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四.眼睛和眼镜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了解眼睛的构造,知道眼睛是怎样看见物体的;
了解眼镜是怎样矫正视力的。
2.过程和方法
通过模拟眼睛成像活动,经历、体验和领悟眼睛成像的原理,通过比较实验,领会近视的成因。
3.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培养学生关心残疾人和热爱世界的情感;
通过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使学生具有眼保健意识。
教学要点
1.重点:眼睛成像原理和调节作用、近视眼和远视眼的矫正;
2.难点:眼睛调节作用、近视眼和远视眼的矫正。
教学方法
探究性学习(以启发式为主,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自主探索知识)。
教具
充水的透明气球、用手电筒制作的光源、凸透镜两只(焦距不同)、白纸两张、凹透
五.显微镜和望远镜
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了解显微镜、望远镜的基本构造和原理。
2、过程与方法:尝试应用已知的科学规律解释具体问题,获得初步的分析概括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初步认识科学技术对于社会发展和人类生活的影响。
重点、难点
显微镜、望远镜的基本构造和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