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文秀:中国经济结构调整的现状和展望

合集下载

中国经济呈现良好态势

中国经济呈现良好态势

中国经济呈现良好态势3月25日至27日,主题为“经济复苏:机遇与合作”的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23年年会在北京举行。

会上,知名专家学者、世界500强和行业龙头企业负责人等海内外嘉宾齐聚北京,共话中国经济发展前景。

疫情防控进入新阶段,社会恢复常态化运行,经济发展按下“快进键二2023年,中国经济走势备受关注。

“中国经济回升正如当前春暖花开、生机盎然,全年将呈现增长加快、物价稳定、就业充分、国际收支基本平衡的良好态势J中央财经委员会办公室分管日常工作的副主任韩文秀表示,《政府工作报告》将今年经济增长预期目标确定为5%左右,既考虑了扩大就业、改善民生的需要,也考虑了潜在增长能力和各种困难、挑战,留有适当的余地,体现了稳中求进。

“从目前的发展态势来看, 实现这一目标是有把握的J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朱民表示,在世界经济不确定性加剧的背景下,5%左右的增速目标是稳健、可持续的,“居民消费复苏、高科技制造业投资带来的韧性等都将助力我们实现这一目标”。

实现预期目标,需要付出艰苦努力。

国家发展改革委主任郑栅洁表示,将创新完善宏观调控,持续扩大国内需求,“充分发挥消费对经济增长的基础性作用,积极扩大有效投资,有力有序推进'十四五'规划102项重大工程建设及其他重大项目建设,鼓励和支持社会投资健康发展财政部部长刘昆表示,将围绕推动高质量发展, 加力提效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加力'主要从财政支出强度、专项债投资拉动、推动财力下沉三方面加大政策力度;'提效'主要从完善税费优惠政策,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加强与货币、产业、科技、社会等政策协调配合三方面提升政策效能。

”中国经济韧性强、潜力大、活力足,但仍面临诸多困难、挑战和不确定因素。

韩文秀分析,世界经济存在滞胀风险,许多国家面临着维护经济稳定、物价稳定和金融稳定的多难选择,全球产业链、供应链面临重构,中国经济恢复的基础还不够稳固。

【解读】韩文秀解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政策看点

【解读】韩文秀解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政策看点

【解读】韩文秀解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政策看点解读韩文秀解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政策看点近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韩文秀在解读会上为我们提供了有关中央经济工作的详细信息。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是每年都会举行的重要会议,它对于中国的经济政策制定和宏观调控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围绕韩文秀解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政策的关键看点进行解读。

首先,韩文秀强调了会议确定的总体要求和目标。

根据韩文秀的解读,会议确定了明年经济工作要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线,继续稳健的货币政策和积极的财政政策,进一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这显示出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于经济发展质量的高度关注,同时也意味着在当前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背景下,稳定经济增长依然是政策目标。

其次,韩文秀谈到了会议提出的重点工作任务。

会议强调要坚定不移地推进去产能和去杠杆,加大力度降低企业成本,落实减税降费政策,优化营商环境,激发市场主体活力。

这一系列的政策措施体现了中国政府在优化经济结构和推动经济转型升级方面的坚定决心。

其中,去产能和去杠杆是当前中国经济面临的重要问题,通过进行去产能和去杠杆,可以有效减少过剩产能和控制债务风险,为优化经济结构创造有利条件。

同时,会议还提出了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

韩文秀表示,会议将进一步完善金融体系,降低融资成本,加大对小微企业的支持力度,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加快新旧动能转换。

这显示出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于实体经济的重视,实体经济是经济发展的基础,提升实体经济的竞争力对于经济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此外,韩文秀还提到了财政政策的调整。

会议强调要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注重政策的实效性和精准度。

这显示出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财政政策进行了审慎的调整,适时加大对重大工程建设、民生领域和现代农业的投入,进一步扩大有效投资,促进经济增长。

最后,韩文秀还提及了保持经济平稳健康发展的政策措施。

会议要求要保持宏观政策连续性和稳定性,坚决遏制金融风险,防范重大风险,保持经济运行的合理区间。

中韩未来发展趋势

中韩未来发展趋势

中韩未来发展趋势中韩两国在过去几十年里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发展成就,未来发展趋势也备受关注。

以下是我对中韩未来发展趋势的展望:首先,经济互补性将成为中韩未来发展的重要驱动力。

中韩两国经济体量庞大,产业结构互补。

中国拥有庞大的市场规模和强大的制造能力,而韩国在高新技术、汽车制造、电子产品等领域具有竞争优势。

中韩两国可以通过经济合作实现优势互补,推动双方产业的发展。

例如,中国可以提供市场和资金支持,帮助韩国企业进入中国市场;同时,韩国可以提供技术和品牌支持,助力中国企业提升竞争力。

双方经济合作的深入发展将带动中韩两国经济的增长。

其次,创新合作将成为中韩未来发展的重要领域。

中韩两国都重视科技创新,拥有众多的创新人才和研发实力。

在人工智能、新能源、生物医药等领域,中韩两国可以开展更加深入的合作,共同攻克技术难题,推动科技创新。

同时,双方可以在知识产权保护、技术转移等方面进行深入合作,推动科技创新成果的转化和产业化,实现共同发展。

再次,人文交流将成为中韩未来发展的重要推动力。

中韩两国文化底蕴深厚,人文交流在两国关系中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近年来,中韩两国的人文交流合作不断加强,包括教育、旅游、艺术等方面。

未来,中韩两国可以进一步加强人文交流,增进两国人民的互相了解和友谊,促进两国关系的深入发展。

最后,环境保护将成为中韩未来发展的重要议题。

随着全球环境问题的日益突出,中韩两国都意识到重视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两国可以在环境科技创新、环境监测和治理等方面进行深入合作,共同应对气候变化、水资源短缺等环境挑战,为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综上所述,中韩未来的发展趋势将在经济互补性、创新合作、人文交流和环境保护等方面展现出积极态势。

中韩双方应本着平等互利、合作共赢的原则,加强交流合作,推动中韩关系的深入发展。

我国经济发展现状情况如何

我国经济发展现状情况如何

我国经济发展现状情况如何中国作为世界人口最多的国家之一,拥有庞大的劳动力资源和丰富的自然资源,近年来一直以较高的速度发展经济,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目前,我国经济发展的现状可以总结为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我国GDP不断增长。

近年来,我国GDP保持了较高的增长速度,世界经济排名持续提升。

2019年,我国GDP总量已超过90万亿元人民币,位居世界第二。

这一成就不仅得益于我国庞大的市场规模和劳动力资源,还得益于政府对经济的积极引导和支持。

其次,我国经济结构不断优化。

过去,我国经济以传统的农业和制造业为主,依赖资源和劳动力密集型产业。

随着时间的推移,我国经济逐渐向高技术、高附加值产业转型升级。

如今,新兴产业发展迅猛,科技创新成果不断涌现,推动了我国经济结构的转变。

第三,我国外贸依然保持较高水平。

虽然我国经济发展逐渐减缓,但是我国的外贸依然保持着强劲的增长。

无论是进出口总额还是贸易顺差,都保持着较高的水平。

这一方面得益于我国市场对外贸易的需求,另一方面也得益于我国企业在国际市场竞争力的增强。

第四,我国城市化进程加快。

城市化是现代化进程的重要标志,对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我国城市化率逐年提高,城市化进程加快。

随着农村人口向城市流动,需求不断扩大,为经济发展提供了巨大的动力。

第五,我国创新能力不断提升。

创新是经济发展的源泉,对于提高经济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我国政府高度重视科技创新,加大了对科技研发的投入力度。

近年来,我国在技术创新方面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突破,大量的科技成果得到了应用。

综上所述,我国经济发展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但也面临一些挑战。

随着人口和资源的压力增加,环境污染、收入差距等问题也逐渐凸显。

因此,未来我国需要进一步推进经济结构调整、促进可持续发展,以应对日益复杂的经济形势。

相信在党和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国经济发展将会迈上新的台阶,为人民提供更加美好的生活。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的深层逻辑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的深层逻辑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的深层逻辑
3
扩大内需:内需是经济增长的重要 动力。要通过扩大投资、促进消费、 优化供给等方式,激发内需潜力,
推动经济平稳健康发展创新驱源自: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要 加快推进科技创新、产业创新、管理创新等 各方面的创新,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 同时,要注重人才培养和引进,为经济发展
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障
4
5
深化改革:改革是推动经济发展的 关键。要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完善市场体系 和营商环境,为经济发展注入新的
活力和动力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的深层逻辑
XXX
谢谢观看
汇报人:xxxx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的深层逻辑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的深层逻辑,主要体现 在以下几个方面
稳中求进
在保持经济稳定的基础上,寻求经济增长的路径。稳 是前提,进是目标。通过稳定政策、稳定预期、稳定 市场,为经济发展创造有利条件,同时通过深化改革、 扩大开放、加强创新,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统筹协调
在经济工作中,要注重统筹协调,既要考虑短 期效应,又要考虑长期发展。要处理好经济发 展与环境保护、民生改善、社会稳定等各方面 的关系,实现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 精神的深层逻辑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的深层逻辑
目录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的深层逻辑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明年经济工作要 稳字当头、稳中求进,各地区各部门要担 负起稳定宏观经济的责任,各方面要积极 推出有利于经济稳定的政策,政策发力适 当靠前
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稳' 是这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最为突出 的关键词。"中央财经委员会办公 室分管日常工作的副主任韩文秀认 为,明年经济工作要稳字当头,稳 中求进,各方面要积极推出有利于 经济稳定的政策,慎重出台有收缩 效应的政策,政策发力要适当靠前, 努力实现明年经济平稳开局、向好 发展

韩文秀:巩固和增强经济回升向好态势

韩文秀:巩固和增强经济回升向好态势

听声音 VOICE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要围绕推动高质量发展,突出重点,把握关键,扎实做好经济工作。

2023年12月13日,中央财办分管日常工作的副主任、中央农办主任韩文秀出席以“着力增强发展内生动力,扎实推进高质量发展”为主题的2023—2024中国经济年会时表示,2023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成绩可圈可点,要巩固和增强经济回升向好态势。

韩文秀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的“五个必须”丰富和发展了习近平经济思想,对推动高质量发展、加快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指导意义。

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

“五个必须”中,“必须把坚持高质量发展作为新时代的硬道理”这一提法位于首位。

韩文秀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发展必须是高质量发展,必须全面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只有持续提升发展质量,壮大经济实力才能如期基本实现现代化,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进而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韩文秀说,一方面要看到,我国进一步推动经济回升向好,还面临有效需求不足、部分行业产能过剩、部分企业经营困难、风险隐患仍然较多、世界经济贸易动力不足等风险挑战;另一方面也要看到,我国拥有超大规模市场,宏观政策空间仍然较足,全面深化改革为发展注入新动力,产业体系完备配套能力强,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蕴含新的机遇,这些有利条件将为我国经济发展提供更大红利和更为广阔的舞台。

韩文秀表示,稳中求进就是把稳作为大局和基础,多出有利于稳预期、稳增长、稳就业的政策,谨慎出台收缩性、抑制性举措;以进促稳就是要把进作为方向和动力,在转方式、调结构、提质量、增效益上积极进取,巩固稳中向好的基础;先立后破就是要统筹兼顾稳和进,该“立”的要积极主动地“立”起来,该“破”的要在“立”的基础上坚决地“破”。

韩文秀说,实践表明,除了直接的经济政策之外,许多非经济性政策也对经济运行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因此要坚持系统观念,既要加强财政、货币、就业、产业、区域、科技等政策之间的协调配合,也要把非经济性政策纳入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评估,使各类政策更好协同发力。

中国经济现状与未来发展趋势展望

中国经济现状与未来发展趋势展望

中国经济现状与未来发展趋势展望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中国的经济发展一直备受关注。

过去几十年,中国取得了巨大的经济成就,但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本文将全面分析中国经济的现状,并探讨中国未来的发展趋势。

一、中国经济现状1. 经济增长速度近年来,中国经济增长速度有所放缓。

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2019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为6.1%,较上年下降了0.5个百分点。

这是中国经济增速自1992年以来的首次下降。

然而,尽管增速放缓,中国的经济规模仍然庞大,2019年的国内生产总值超过99万亿人民币。

2. 结构调整中国在经济结构调整方面取得了一些进展。

过去,中国的经济主要依靠出口和投资拉动增长,但这种增长模式已经不可持续。

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中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举措,包括加大对内需的支持,推动创新和技术升级,鼓励服务业发展等。

这些措施有助于提高经济结构的合理性,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3. 城乡差距尽管中国取得了巨大的经济发展,但城乡差距问题依然存在。

城市地区的经济发展远远超过农村地区,城乡居民收入差距逐渐扩大。

这不仅导致了社会不平等,也制约了中国经济的全面发展。

因此,改善城乡差距成为中国未来发展的重要议题之一。

二、中国经济未来发展趋势展望1. 新型增长动力中国经济未来的发展将主要依靠新型增长动力。

一方面,中国将加大科技创新和技术升级的力度,推动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

例如,中国通过“中国制造2025”等政策,鼓励制造业向高端制造业升级,提高产品质量和附加值。

另一方面,中国将进一步加强服务业的发展,促进消费升级,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2. 产业结构升级中国将进一步加快产业结构的升级。

过去,中国经济主要依赖制造业,但随着劳动力成本的上升和环境压力的增大,中国将逐渐转向以技术创新为核心的现代服务业。

例如,中国将加大对互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等前沿领域的支持力度,培育新兴产业,推动产业升级和转型。

3. 扩大内需中国将进一步扩大内需,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中国经济结构调整与发展趋势分析

中国经济结构调整与发展趋势分析

中国经济结构调整与发展趋势分析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不断出现的问题也引起了人们的关注。

其中最重要的问题是中国经济结构的调整和发展趋势。

中国政府一直在积极推进经济结构调整,而中国经济的发展趋势也呈现出了一定的特点。

经济结构调整在过去的几十年中,中国经济一直处于以出口为主导的增长模式中。

然而,这种增长模式不可持续,因为中国的经济结构有很大的问题。

尤其是,中国的制造业和重工业的比重很高,而服务业的重要性比较小。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中国政府已经开始推进经济结构调整。

其主要目标是减少制造业和重工业的比重,增加服务业和高技术产业的比重。

政府在这方面的措施主要包括优化产业结构、加强创新、提高劳动生产率等。

具体来说,政府要通过推进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材料等领域的创新来改变经济结构。

政府还要通过税收、财政支持、金融支持等手段,扶持服务业和高技术产业的发展,以促进经济结构的转型。

发展趋势分析中国的经济发展趋势也呈现出了一些特点。

以下是本文对这些特点的分析:1. 增速放缓近年来,中国经济增速逐渐放缓。

从2012年开始,中国的经济增速就开始下降。

虽然中国政府尽力推动经济增长,但中国的经济增速还是下降到了一个比较低的水平。

这是因为中国已经进入了经济增长的黄金时期,现在需要结构调整和改革以保持增长。

此外,世界经济的不确定性因素也加剧了中国经济增长的压力。

2. 消费升级中国的消费市场正在发生变化。

随着人们收入的增加,他们开始关注品质和品牌,而不是价格。

这意味着,中国的消费市场正在升级。

此外,中国的老龄化问题导致了对于健康、医疗和养老方面的需求不断增加。

中国政府在这方面已经采取了一些措施。

例如,政府提高了医疗支出,加强了社会养老保障。

中国还在不断推进税制改革,为消费者减轻税负。

这些措施为消费升级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3. 新兴产业快速发展中国的新兴产业正在快速发展。

在制造业的全球转移和技术进步的推动下,中国的新兴产业正在呈现出爆发式增长的趋势。

中国经济发展的现状和趋势分析

中国经济发展的现状和趋势分析

中国经济发展的现状和趋势分析随着改革开放的推进和经济全球化的加速,中国经济在过去几十年中取得了巨大的发展成就。

然而,如今中国经济正面临着一些新的挑战和变化。

本文将对中国经济的现状和趋势进行分析,并展望未来的发展方向。

一、中国经济的现状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近年来经济增长放缓,但仍然保持了相对稳定的增长速度。

根据中国国家统计局的数据,2019年中国GDP增长率为6.1%,这是自1990年以来的最低增速。

虽然增长速度有所下降,但中国经济总量仍然巨大,对全球经济发展有着重要影响。

中国经济的现状可以从多个方面进行分析。

首先,中国的投资和出口依然是经济增长的重要驱动力。

中国政府通过实施一系列激励措施,鼓励国内外投资,推动制造业和服务业的发展。

其次,中国内需市场潜力巨大。

随着城市化和中产阶级的壮大,中国消费者需求不断增加,成为经济增长的新动力。

此外,中国政府还加大了对科技创新和智能制造的支持力度,推动经济结构的升级和转型。

然而,中国经济也面临着一些风险和挑战。

首先,中国的劳动力成本不断上升,给传统制造业带来了一定压力。

其次,中国人口老龄化问题日益突出,对社会保障和医疗服务提出了新的要求。

此外,外部不确定性因素如全球贸易摩擦和金融市场波动等也对中国经济产生了影响。

二、中国经济的趋势分析在未来,中国经济的发展将呈现出一些明显的趋势。

首先,经济增长速度可能进一步放缓。

随着中国经济迈向中高收入阶段,增长方式将由数量增长向质量提升转变,重心将更多放在创新驱动和可持续发展上。

因此,未来经济增长速度可能出现一定的下降,但增长质量将得到提高。

其次,中国将继续深化改革开放。

中国政府已经提出了一系列扩大开放的政策措施,包括放宽市场准入、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等。

这将为外国企业提供更多的投资机会,促进经济的国际化和全球化进程。

再次,中国将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中国政府将继续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并加大对绿色产业和高端制造业的支持力度,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和升级。

中国经济结构调整的现状与未来趋势

中国经济结构调整的现状与未来趋势

中国经济结构调整的现状与未来趋势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经济发展已经进入新时代。

在面对国内经济下行压力和全球经济增长乏力的情况下,中国政府不断加强结构性改革,推动经济体制改革,着力培育新动能,实现高质量发展。

本文将探讨中国经济结构调整的现状和未来趋势。

一、中国经济结构调整的现状中国经济结构调整的实践经验表明,经济转型的核心是实现从速度型增长向质量型增长的转变,这是一个根本性的转变。

当前,中国正在大力推进机器换人、消费升级、工业升级和绿色革命等领域的结构性改革,扩大消费、加快服务业发展、发展先进制造业等系列措施不断推进。

1.推进产业转型升级中国强调结构性改革,在产业转型升级上也是如此。

中国政府鼓励推进生产方式的升级、技术水平的提高,培育新的增长动力。

近年来,中国在科技创新、互联网发展、智能制造等方面实现了快速发展。

尤其是在5G技术、人工智能、大数据等领域,中国处于全球领先地位,为中国经济发展提供了新的动能。

2.扩大消费中国的消费市场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中国新型消费模式的出现,使得消费升级成为了中国消费市场的主流。

中国政府正在通过进一步扩大消费市场来实现经济结构调整。

为此,政府采取了政策引导和财政支持等措施,推出了“新基建”(包括5G、人工智能、物联网等)、“健康中国”等战略,促进消费领域的发展。

3.推进服务业发展服务业占据了中国经济总量的一半以上。

为了进一步发挥服务业的作用,在国家层面建立了一系列支持政策,拓宽了服务业发展的空间。

政府正在通过推进公共服务领域的开放化和市场化、实现跨界融合等措施,为中国服务业的创新和发展提供了新的发展空间。

二、中国经济结构调整的未来趋势中国经济的结构调整离不开对未来的思考和规划。

未来,中国经济将继续加强结构性改革,推动经济发展的绿色和可持续发展。

1.新经济时代随着国家经济转型向新经济领域加速,中国经济的未来将产生新的增长点。

新经济时代,中国将聚焦于数字化经济、创新经济、高端制造业等领域的发展,将会诞生更多的“中国芯”和新型高科技企业,吸引更多人才,推动经济结构的水平升级。

中国产业结构调整升级趋势与“十四五”时期政策思路

中国产业结构调整升级趋势与“十四五”时期政策思路

中国产业结构调整升级趋势与“十四五”时期政策思路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产业结构调整升级已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任务之一。

为适应新时代经济发展的要求,中国正在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升级,以适应全球经济竞争的新挑战。

在“十四五”时期,中国将进一步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的步伐,以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中国产业结构调整升级趋势在产业结构上,中国正逐渐从传统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向技术密集型和知识密集型产业转变。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创新,新兴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逐渐成为中国经济的新增长点。

新能源汽车、人工智能、5G等新兴产业的发展,正逐渐改变着中国经济的产业结构。

在产业布局上,中国正加快推动区域产业布局优化升级。

通过发展产业集聚区、推动产业升级和技术创新,中国正逐渐形成了“一核多支”“一城一业”等的发展布局,不断优化产业结构和布局,提高产业整体发展水平。

在产业能级上,中国正向高端制造业和服务业迈进。

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中国正逐渐成为全球制造业和服务业的重要力量。

在高端制造业领域,中国正逐渐崛起,例如航天航空、高端装备制造等领域的发展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十四五”时期政策思路在“十四五”时期,中国将继续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的力度,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打下更坚实的基础。

具体而言,中国将坚持以下几点政策思路。

加快科技创新和自主创新,推动新兴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

中国将继续加大科技创新投入,培育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材料等领域的新兴产业,推动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5G等高新技术产业的快速发展。

加快推动产业转型升级,优化产业结构布局。

中国将继续实施产业升级和优化布局的政策,推动传统产业向现代服务业和高端制造业转型升级,加快推动产业集聚区和专业化产业基地的建设,形成更加合理的产业布局。

加快提升产业创新能级,加快推动高端制造业和服务业发展。

中国将继续加大对高端制造业和服务业的支持力度,提高产业创新能级,加快推动航天航空、高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等领域的发展,形成更加有竞争力的产业链和价值链。

国际金融危机下的中国经济展望

国际金融危机下的中国经济展望
见 。 二是 这 次 国 部 世 界 的 关 系 曾 经 是 井 水 不 犯 河 水 .
际金 融 危机 的 蔓 现 在 我 国经 济 与世 界 经济 周 期 的 同步 双 延 程 度 前 所 未 性 明显 增 强 . 方 是 一 荣 俱 荣 、一 损
有 。如 与 1 9 8年 俱 损 的 关 系 ,我们 不 可 能 置 身 事 外 、 9 亚 洲 金 融 危 机 比 独 善 其 身 。最 典 型 的例 子 是 .连 收 废
年 用 电 紧 张 的 形 势 转 换 为 发 电 量 下 前 , 我们 提 出 要 确 保 经 济 增 长 8 , 0 了一 系列 扩 大 内需 、稳 定 外 需 、促 进 % 1 降 , 政 收 入 大 幅 增 加 的形 势 转 换 为 年 后 我 们 提 出 的 保 增 长 目 标 还 是 增 长 、调 整 结构 的 措施 . 些都 已经 财 这
金融 危 机 对 我 国经 济 的 影 响 迄
上 启 下 的一 1 9 年 .韩 国 日本 经 济 分 别 增 长 一 8 9 今经 历 了从 急 转 直下 到 低速 徘 徊 的两 .% 5 08 扑 朔 迷 离 。 6 7 和 一2. % 而 美 国经 济 增 长 个 阶 段 。从 2 0 年 下 半 年 到 第 四季

e e rh Isi t s ac tue n t
科 技 部 政 策 法 规 司 主 办 ,中 国产 学 研 合 作促 进 会 承 办 的 “ 进 产 学研 合 作 。增 强 应 对 推 在 北 京 国 家 行 政 学 院举 办 。 领导 专 家 学 者 们 的 授 课 在 学 员 中 获得 了广 泛 的好 评 。 研 员 的要 求 , 刊 作 为 中国 产 学研 合 作促 进 会 的指 定 会 刊 , 一 些 主 讲 嘉 宾 进 行 了 约稿 , 本 对 之 同志 与 北 京 大 学 法 学 院张 平 教 授 的 两 篇 文 章 ,以 飨 读 者 。 秀

中国经济结构现状和调整方向

中国经济结构现状和调整方向

中国经济结构现状和调整方向
中国经济结构现状主要呈现产业结构过于依赖制造业、资源环境压力较大、消费升级不足等问题。

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中国必须进行经济结构的深刻调整,其调整方向主要包括:
- 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长期以来,中国以制造业为主导,大量低端制造业企业充斥市场,这使得中国相较于其他发达国家的创新能力相对较弱。

因此,中国需要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提高产品附加值和竞争力。

- 促进服务业发展:服务业具有能耗低、污染少、附加值高等特点,是优化经济结构的重要方向。

中国需要促进服务业发展,尤其是生产性服务业和生活性服务业的发展,提高服务业在经济中的比重。

- 推动绿色发展:中国需要加强环保措施,推动绿色发展,减少对资源和环境的压力。

这需要政府加大环保投入,推动企业采用环保技术和工艺,促进资源的循环利用和生态保护。

- 促进区域协调发展:中国各个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存在差异,需要加强区域协调发展。

政府可以加大对中西部地区的支持,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提高区域整体竞争力。

中国经济结构调整需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推动各个领域的改革和发展,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高质量增长。

致力服务企业,促进校企合作

致力服务企业,促进校企合作

致力服务企业,促进校企合作摘要:职业教育的生命力在于校企合作、产教结合。

职业类院校加强和外资企业联系,促进校企合作是保证自身发展的重要途径。

通过建立具有亲商理念的师资队伍,大力开展对企业技术、技能培训,有助于建立良好融洽的校企关系,进而促成学生就业、课程合作、项目研发等各种形式的校企合作,为职业院校的茁壮成长提供强大动力。

关键词:企业培训;校企合作;亲商理念;服务意识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经济快速增长,目前已成为世界第三大经济体。

随着经济全球化,中国的劳动力需求结构有了巨大变化,这也使得中国的职业教育在近几年得到了空前的发展。

金融危机后,我国开始大力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

职业院校如何快速跟上社会经济变革,更有效地向企业提供急需的专业技术人才,毫无疑问成为衡量我国职业院校办学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

为减少企业用人需求和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错位,职业教育必须树立“能力本位”的教学思想,强调一切教学活动(包括课程设置、教学组织、实施和评价)皆以学生职业岗位技能提高为目的。

不管是德国的“双元制”,还是澳大利亚的“tafe”体系无不体现了这一基本原则。

如何才能实现职业院校与企业在人才信息和技能需求上的无缝衔接?最行之有效的方法,就是开展对企业员工的技能培训服务。

一、学校开展企业培训服务对企业的积极意义美国古典管理学家泰勒(frederick w. taylor)指出:企业应该“对工人进行科学的选择,培训工人使用标准的操作方法,使工人在岗位上成长。

”在知识经济时代,企业成功的关键是不断推动员工的知识更新与技能提升。

现代工业化生产竞争激烈,为提高自身的竞争力,现代企业极其重视内部员工的职业技能再培训。

从这一角度而言,职业院校对企业开展技能培训服务,有着广大的市场需求。

以位于苏州工业园区的世界半导体生产巨头——韩国三星电子(苏州)半导体有限公司为例。

和竞争对手相比,三星半导体拥有技术熟练的一流员工,但其产能及产品品质仍有提升余地。

我国经济发展的现状及应对措施

我国经济发展的现状及应对措施

我国经济发展的现状及应对措施近年来,我国经济发展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

然而,我们也面临着一系列挑战,如不平衡的发展、环境污染和人口老龄化等问题。

为了应对这些挑战,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来确保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

首先,我们要加强结构调整,推动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

当前,我国经济增长主要依靠投资和出口拉动,但这种增长模式已经无法继续下去。

我们需要加大对创新、科技和服务业的投入,促进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

同时,要加强对传统产业的改造升级,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推动产业由低端向中高端迈进。

其次,我们要加强环境保护,推动绿色发展。

经济的快速发展带来了严重的环境问题,如空气污染、水资源短缺等。

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我们需要制定更为严格的环境保护政策,并加大对环境治理工作的投入。

同时,还要鼓励企业加大对环保技术的研发和应用,推动绿色产业的发展,为经济发展提供更好的环境保障。

第三,我们要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优化发展环境。

基础设施建设是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对于提高国家竞争力,拉动经济增长具有重要意义。

我们需要进一步加大对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加强基础设施的规划和建设,将现代化的交通、能源、通信等基础设施网覆盖到边远地区,为经济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

第四,我们要加强创新驱动,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创新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能够推动产业升级和经济结构调整。

我们需要加大对科技创新的投入,加强科技创新能力的培养,加强与企业和高等院校的合作,推动科技成果的转化和应用,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第五,我们要加强人力资源开发,提升劳动生产率。

人力资源是最重要的资源,提升劳动生产率对于经济发展至关重要。

我们要加强对教育、培训等方面的投入,提高人民的素质和技能水平,增强劳动者的创新能力和竞争力。

同时,要改善劳动力市场的供需结构,提高劳动力的流动性和适应性,为经济发展提供更好的人力资源支持。

总之,我国经济发展虽取得长足进步,但也面临着一系列的挑战。

韩文秀:中国经济结构调整的现状和展望

韩文秀:中国经济结构调整的现状和展望

韩文秀:中国经济结构调整的现状和展望2012年04月13日13:53 来源:《中国发展观察》中国经济结构调整面临的国内外环境和压力国内外环境的变化,使中国经济结构调整面临与日俱增的外部压力和内生动力,被迫调整和自觉调整两种力量正在汇集,形成强大而持久的倒逼机制和正逼机制。

(一)劳动力、土地等要素成本上升导致传统比较优势逐步弱化。

我国人口结构正在发生具有深远影响的变化,人口红利持续衰减,劳动力供求总量压力和结构性矛盾并存,其中结构性矛盾逐步上升,就业难、用工荒并存现象长期化。

随着廉价劳动力的减少、最低工资标准和农民工工资的大幅提高,与周边一些国家相比,我国劳动力成本低的传统比较优势正在逐步消退。

从最低工资看,2011年北京、上海、深圳、河南最低工资标准分别为1160元、1280元、1320元、1080元,比2005年分别提高100%、85.5%、91.3%、125%。

根据英国经济学人智库(EIU)的数据,十多年来,中国的劳动力成本大幅增长近四倍,单位小时劳动成本由2000年的0.6美元增加至20l1年的2.9美元。

与东南亚国家相比,中国劳动力成本已由10年前的偏低转变为偏高,目前相当于泰国的1.5倍、菲律宾的2.5倍、印尼的3.5倍。

从土地价格看,2011年末,全国主要监测城市地价总水平为3049元/平方米,是2005年末的2.4倍,其中,商业服务、住宅、工业地价分别比2005年上涨174%、267%、32.5%。

传统比较优势弱化的结果是,原有传统产业(特别是一般加工制造业)向综合成本低的内陆地区或周边国家转移。

目前这一势头己相当明显,如重庆、安徽等地的许多产业是从东部沿海地区转移过来。

耐克等国际品牌逐步把制造工厂更多迁至越南等国。

美国寇兹(Coach)公司宣布今后五年中国工厂的订单份额将由85%降至45%,日本无印良品(MUJI)公司计划三年内把中国合作工厂从229家减至86家。

这种情况将驱使珠三角、长三角一些地方的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否则可能出现产业空心化和经济减速。

浅谈中国经济结构变化对韩国经济的影响

浅谈中国经济结构变化对韩国经济的影响

浅谈中国经济结构变化对韩国经济的影响作者:吴莫愁门福多来源:《今日财富》2019年第24期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深入推进,处于经济全球化浪潮中的中国,与世界经济的整体联系日趋紧密,促使中国经济飞速发展。

但2014年以后,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经济增速也随之从高速转向中高速,同时经济结构也相应的发生变化,从投资主导到消费主导、全球价值链的下端到上端、制造业中心到服务中心产业结构转换。

由于中国内需市场变化引起国内消费需求的增长及进口结构发生变化,进而影响韩国经济。

自中国改革开放40年以来,一直实现高速增长。

但在全球金融危机以后,中国的生产和出口因全球经济低迷而面临需求不足,中国经济增速放缓,进入新常态的增长阶段。

同时,中国正试图改变经济及产业结构。

因此,本文将重点研究中国经济结构变化中的内需结构变化、进口结构变化、产业结构变化以及中国经济政策的转变,分析中国经济结构变化对韩国经济所带来的影响。

一、中国经济结构变化和政策转变(一)内需结构变化近年来,中国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把改善供给结构作为主攻方向,同时适度扩大总需求,特别是内需,着力发挥消费的基础性作用和投資优化供给结构的关键性作用。

中国内需市场规模从1995年的0.7万亿美元增加到2015年的10.8万亿美元,并且内需在GDP中所占比重达到98.1%。

内需市场在支出项目上大致可以分为消费和投资, 2000年代初期,消费市场的规模是投资的2倍,但从中期开始,投资迅速增长,到2010年,消费和投资的规模几乎相差无几。

此后,消费再次呈现出超过投资的趋势。

可见,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的经济增长主要是通过投资增长来实现的,尤其是在金融危机时期以积极诱导投资增加的方式,来稳定经济发展。

虽然最终消费的增加速度略低于投资,但在世界经济不景气的情况下,内需却呈现持续上升的趋势。

(二)进口结构变化通过对不同贸易分类的变化趋势的考察发现,用于内需进口的一般贸易进口比重从2000年代中期以后开始增加,到2008年首次超过50%,此后持续呈现增加趋势。

中韩经贸现状与趋势展望

中韩经贸现状与趋势展望

中韩经贸现状与趋势展望概述中韩经贸关系自建交以来迅速发展,两国成为彼此的重要贸易伙伴。

近年来,双边经贸合作不断扩大,但也面临一些潜在的挑战。

本文将从中韩经贸现状和双边贸易的趋势展望两个方面进行分析。

中韩经贸现状贸易规模中韩双边贸易规模逐年攀升,成为彼此重要的贸易伙伴。

根据统计数据显示,2019年,中韩贸易总额达到3157亿美元,其中中国出口至韩国的商品占比为1895亿美元,韩国出口至中国的商品占比为1262亿美元。

双边贸易逆差不断扩大,中国对韩国的经济依存度也在增加。

贸易结构双边贸易主要集中在制造业、农业和服务业等领域。

制造业是中韩贸易的重要组成部分,特别是电子产品、机械设备和汽车等产品,在双边贸易中占据重要地位。

此外,农产品贸易也在增长,韩国对中国的水果、肉类和海产品需求不断增加。

投资合作除了贸易合作,中韩之间的投资合作也在不断加深。

中国企业在韩国投资兴业的案例逐渐增多,如中国企业收购韩国公司、在韩国设立合资企业等。

韩国企业也积极投资中国市场,尤其是在电子、汽车和化工等领域。

中韩经贸趋势展望贸易合作深化中韩贸易合作有望继续深化。

随着中韩自贸协定的签署,双边贸易壁垒不断降低,贸易便利化水平提升。

双方可以通过进一步推进自由贸易区建设,加强贸易合作,拓展贸易额度,并推动双边贸易更加平衡和可持续发展。

制造业合作增强中韩制造业合作将进一步加强。

中国制造业和韩国制造业在技术和产能方面具有互补性。

双方可以在研发、生产、营销等方面加强合作,共同开发和生产高质量的产品,提升双方的竞争力。

服务业合作拓展中韩服务业合作的潜力巨大。

随着中国经济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对服务业的需求不断增加。

韩国在旅游、文化、教育、金融等服务业领域具有丰富经验和优势。

双方可以通过加强合作,推动服务业的互利共赢发展。

投资合作提升中韩之间的投资合作将进一步提升。

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投资市场之一,吸引了大量韩国企业的关注。

双方可以通过加强投资合作,促进技术交流与创新,共同推动经济发展。

我国经济发展处于一个重要的转折时期

我国经济发展处于一个重要的转折时期

作者: 韩文秀
作者机构: 国家计委财金司
出版物刊名: 经济研究参考
页码: 2-12页
主题词: 转折时期;重工业化;我国经济发展;结构问题;轻工业;消费品;主导产业;食品消费;百分点;高增长
摘要: <正> 目前我国经济中存在的许多问题,归根结底是结构问题,这些问题的产生具有一定的客观必然性。

许多国家都可能出现结构问题,但我们所面临的结构问题,与美国不同,与许多非洲国家也不同,是目前我国经济发展所处阶段上特有的结构问题。

这些结构问题的存在,表明我国经济发展正处于一个重要的转折时期。

从“变”与“不变”看主题和主线——学习制定“十二五”规划指导思想的几点体会

从“变”与“不变”看主题和主线——学习制定“十二五”规划指导思想的几点体会

作者: 韩文秀
作者机构: 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
出版物刊名: 宏观经济管理
页码: 8-11页
年卷期: 2011年 第3期
主题词: “变”与“不变” “十二五” 规划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学习 社会发展战略 科学发展 与时俱进
摘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是"十二五"规划的核心和灵魂所在。

这一主题主线,既有历史的延续性,也有与时俱进的特点。

主题主线的确定,反映了时代背景中既有"变"又有"不变"的特征;主题主线的内涵,体现了经济社会发展战略既有"变"又有"不变"的要求;主题主线所衍生的任务举措,。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韩文秀:中国经济结构调整的现状和展望2012年04月13日13:53 来源:《中国发展观察》中国经济结构调整面临的国内外环境和压力国内外环境的变化,使中国经济结构调整面临与日俱增的外部压力和内生动力,被迫调整和自觉调整两种力量正在汇集,形成强大而持久的倒逼机制和正逼机制。

(一)劳动力、土地等要素成本上升导致传统比较优势逐步弱化。

我国人口结构正在发生具有深远影响的变化,人口红利持续衰减,劳动力供求总量压力和结构性矛盾并存,其中结构性矛盾逐步上升,就业难、用工荒并存现象长期化。

随着廉价劳动力的减少、最低工资标准和农民工工资的大幅提高,与周边一些国家相比,我国劳动力成本低的传统比较优势正在逐步消退。

从最低工资看,2011年北京、上海、深圳、河南最低工资标准分别为1160元、1280元、1320元、1080元,比2005年分别提高100%、85.5%、91.3%、125%。

根据英国经济学人智库(EIU)的数据,十多年来,中国的劳动力成本大幅增长近四倍,单位小时劳动成本由2000年的0.6美元增加至20l1年的2.9美元。

与东南亚国家相比,中国劳动力成本已由10年前的偏低转变为偏高,目前相当于泰国的1.5倍、菲律宾的2.5倍、印尼的3.5倍。

从土地价格看,2011年末,全国主要监测城市地价总水平为3049元/平方米,是2005年末的2.4倍,其中,商业服务、住宅、工业地价分别比2005年上涨174%、267%、32.5%。

传统比较优势弱化的结果是,原有传统产业(特别是一般加工制造业)向综合成本低的内陆地区或周边国家转移。

目前这一势头己相当明显,如重庆、安徽等地的许多产业是从东部沿海地区转移过来。

耐克等国际品牌逐步把制造工厂更多迁至越南等国。

美国寇兹(Coach)公司宣布今后五年中国工厂的订单份额将由85%降至45%,日本无印良品(MUJI)公司计划三年内把中国合作工厂从229家减至86家。

这种情况将驱使珠三角、长三角一些地方的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否则可能出现产业空心化和经济减速。

(二)人民群众对环境质量的要求空前提高。

近年来,环境问题日益成为广泛关注的社会民生问题。

一方面,中国用几十年时间走过了发达国家过去上百年甚至几百年走过的工业化历程,环境问题也快速积累,并集中爆发出来。

可以说,目前中国正进入各类环境与健康事件的高发期。

另一方面,随着居民收入水平和受教育程度提高,人民群众对生活品质有了更高要求,消费结构升级相应地要求产业结构升级。

尤其是公众环保意识和维权意识逐渐加强,公众对污染问题的敏感程度提高,环境危机较易演化成社会危机。

同时,由于环境管理体系和信息公开制度日渐完备,特别是媒体监督报道力度加大,环境问题对公众心理的影响更为直接和迅捷。

近年来接连发生的一些环境事件,如大连PX项目,康菲渤海漏油事件,北京雾霾天气和PM2.5空气质量标准,广西龙江镉污染,河南、陕西、湖南、浙江等地血铅超标事件等,既反映了环境保护形势的严峻性,也作为反面教材和倒逼机制,推动了环境问题的治理、经济结构的调整、发展方式的转变,可谓“危机倒逼型”路径。

(三)社会对公平正义的追求明显上升。

公平正义是人类社会的共同追求,是衡量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尺度,也是建设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

邓小平同志在南方谈话中指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这里,小平同志是把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同实现共同富裕,作为社会主义本质两个最重要的方面,既强调做大蛋糕,也强调分好蛋糕。

邓小平同志还说,“十二亿人口怎样实现富裕,富裕起来以后财富怎样分配,这都是大问题。

题目已经出来了,解决这个问题比解决发展起来的问题还困难。

当前,中国的经济总量已经较大,2011年GDP达到47万亿元,按美元折算人均国民收入达到5000美元,进入中等收入国家行列。

我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有必要、更有物质基础来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追求公平正义就是要促进人人平等获得发展机会,建立以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分配公平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公平保障体系和机制,消除人民参与经济发展、分享发展成果的障碍,形成人人参与、共建共享的良好局面。

从经济层面讲,就是要合理调整收入分配关系,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显然,这正是结构调整的重要内容。

(四)代际之间的消费倾向正在发生显著变化。

新生代市民和农民工可能会使全社会消费倾向逐步提高。

凯恩斯在1923年《货币改革论》中曾说,从长期来看,我们都将死去。

如果说当代中国人的消费倾向高,那么这一代人随着时间的推移总会退出历史舞台。

目前在城市中出现的所谓“月光族”和“啃老族”,前者指工资月月花光,后者指自己的收入不足,消费花钱还要靠老人补助,这都是新一代年轻人消费倾向高的表现。

新一代农民工也是如此,与老一代农民工相比大相径庭。

据国家统计局调查数据,上一代农民工平均寄回带回老家的金额为8218元,占外出从业总收入的51.1%,而2009年新生代农民工平均寄回带回的金额为5564元,占外出从业总收入的37.2%。

新生代农民工在外的平均消费倾向会更高一些。

在消费结构上,新生代农民工正在从温饱型转向享受和发展型。

根据深圳市总工会的调查报告,新生代农民工在吃饭、房租水电、医疗费用上要低于老一代,而个人培训、上网、日用品开支等项目上要高于老一代。

在消费模式上,网上银行、刷卡消费、信用消费等先进的消费理念已经被新生代农民工所接受。

据调查,近一半的在沪新生代农民工使用信用卡消费,而老一代农民工中只有三成使用信用卡。

常言道:形势比人强。

人口新老交替这一自然规律可能会使中国人消费倾向低的状况有明显改观。

(五)东部沿海地区遭遇增长困惑和转型压力。

在改革开放后相当长一段时间内,中国地区经济呈现不平衡增长格局,全国经济活动持续向东部地区集中,东部地区经济一直保持着高速增长的态势,尤其是珠三角、长三角等地区成为国民经济重要的增长极。

近年来,由于要素成本全面上涨、人民币持续升值、金融危机严重影响等,东部地区过去那种以高度消耗资源、高度依赖出口市场、处于产业链低端,以低工资、低成本、低价格为主要竞争优势的传统发展模式受到严峻挑战。

例如,2011年上海和北京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分别为7.4%和7.3%,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分别为0.3%和13.3%,明显低于中部地区18.2%的工业增速和28.8%的投资增速。

主观上讲,这些地区并不是不想让速度更快些,而是有心无力,发展阶段使然。

据美国美世咨询公司2011年7月发布的全球214个城市生活成本调查报告,中国的北京、上海、广州分别列第20、21、38位,而美国纽约仅排在第32位。

高水平的生活成本需要有高水平的产业结构来支撑。

当前东部沿海许多地区正在基本完成工业化,需要向后工业化阶段迈进,形成以服务经济为主的经济结构。

现实是,一些城市房价上去了,但产业结构没上去。

许多东部地区已经到了只有调整、转型、创新才能实现又好又快发展的新阶段,调整转型越快,发展的空间才能越大,发展的速度才能越快。

就全国而言,有学者指出,中国经济将从高增长时代进入中速增长时代。

更准确地讲,我们可能正从以往两位数为常态的高增长时代转入一位数高增长时代。

以往粗放式高增长的宏观环境越来越不再具备。

(六)人口老龄化趋势明显加快。

2011年末全国60岁及以上人口达到18499万人,占总人口的13.7%,比上年末增加0.47个百分点;65岁及以上人口达到12288万人,占总人口的9.1%,比上年末增加0.25个百分点。

与2000年相比,我国60岁以上人口比重上升3.38个百分点,65岁以上人口比重上升2.14个百分点,人口老龄化呈现加速趋势。

由于生育率持续保持较低水平和老龄化速度加快,15—64岁劳动年龄人口的比重自2002年以来首次出现下降,2011年为74.4%,比上年微降0.1个百分点。

从更长时期的角度看,1990-2010年,中国人口的年龄中位数从25岁上升到35岁,而同期美国从33岁上升到37岁,日本从37岁上升到45岁。

在过去40年中,中国的老龄化速度比日本之外的任何国家都快。

未富先老的人口结构将对经济社会发展带来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七)来自国际社会的多重压力上升。

应对气候变化的压力。

目前我国温室气体排放总量己居世界前列。

由于我国仍处于工业化、城市化快速推进阶段,而能源以煤为主的结构难以在短期内出现根本性变化,因此温室气体排放总量在今后相当长时期内还会增加,与其他国家的差距可能进一步拉大。

在这一过程中,我们所面临的国际压力将持续存在,且有增无减。

这在客观上会促使我们加快经济结构和能源结构调整,在为应对气候变化作出积极贡献的同时赢得自身的发展权利和发展空间。

确保能源资源供应安全的压力。

中国能源资源禀赋不高,人均占有量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

近年来,能源资源对外依存度不断上升。

维护13亿人口能源资源永续利用,是一个永恒的课题。

我们需要在“节流”和“开源”方面下更大功夫,取得更大成效。

一方面,要加强节能减排,提高能源资源利用效率,这必然要求调整产业结构和工业内部结构,提高经济和产业的技术水平。

同时,要调整进出口结构,更加坚决地抑制高耗能高污染行业出口,防止出现能耗和污染留在国内,绿色产品出口国外,而一些外国人士不理解不领情反而出现指责批评的现象。

另一方面,要加强国内能源资源的开发利用,防止对外依存度过高和过快上升,确保处于安全范围。

要加大风能、太阳能等新能源开发利用,尤其要学习借鉴美国等国经验,努力攻克页岩气、油砂等非常规能源开发难关,提高能源自给率。

如果我们不能在能源利用效率和结构上有一个大的提高,如果不能在能源资源消耗强度和总量上得到有效控制,那么就可能像前些年国际上有人提出“谁来养活中国”那样的说法,说不定还会有人提出“谁来满足中国能源资源需求”问题。

来自能源资源方面的国际压力将会推动中国的经济结构调整。

世界经济再平衡的压力。

这次国际金融危机表明,原有的世界经济循环模式被打破,全球经济结构失衡亟待解决,再平衡是客观需要,也是一个长期过程。

从非均衡发展到均衡发展对各国经济都将产生较大影响,非均衡发展的过程通常是一个加速发展的过程,再平衡的过程往往是一个减速发展的过程,对我国经济增长不可避免会带来影响。

世界经济再平衡的过程也必然是各国经济结构调整的过程,特别是像中国这样与世界经济紧密联系而又举足轻重的大国经济,需要像参加一场新的大型舞会一样找到自己新的定位和节奏。

推动经济结构调整是我们适应和推动世界经济再平衡的题中应有之义。

当然,也要防止一些国家借再平衡名义推行贸易和投资保护主义,那样只会延缓世界经济复苏进程,得不偿失。

避免中等收入陷阱、逐步迈入高收入国家的压力。

从国际经验教训看,能否成功避免中等收入陷阱,关键是能否处理好收入分配和科技创新两大问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