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洛书、河图、伏羲八卦与文王八卦之内在联系

合集下载

谈谈伏羲八卦与文王八卦的根本区别

谈谈伏羲八卦与文王八卦的根本区别

伏羲八卦又叫先天八卦,文王八卦也叫后天八卦,一般的认为,二者的区别就是有先天后天之分,但究竟什么是先天,什么是后天,区别在哪里,一直的现在,还没有任何易学家、中国哲学家对此作过任何的解释。

文王是真实的历史人物,在司马迁的《史记》中就有记载,但在我国最早的史典《尚书》中却没有伏羲的记载,伏羲只是我国神话中的一位开创世界的巨人,但在《尚书·尧典》中,却有当时人类认识一年二十四季节的具体记载,而这一认识的获得,则是建立在首先认识昼夜三阴三阳变化规律,由此对比观察洞察一年中寒暑变化,由此获取的认识,但三阴三阳的昼夜变化规律,也也就是伏羲八卦的规律,因此可以证实,伏羲是历史上的真实人物,并且是早于夏朝的自然学家。

文王,就是灭商立周的周文王,原为商纣时的西伯侯,所以又叫西伯,据《史记·自序》载:“西伯,囚羐里,演周易”西伯在被纣王囚禁于羐里时,专心推演过伏羲六十四卦,《周易》的经文就是西伯在这时候作出的。

而传说中,又有文王对比伏羲八卦,并参考洛书,创制后天八卦的说法,通过文王八卦与洛书图构的认真对比,发现二者的顺序的确相同,证实了这一说法的正确。

那么,先天八卦与后天八卦究竟有什么不同的内涵?从这种不同的内涵中,是否可以找出二者的根本不同。

如果以由南至北为顺序,来对比观察伏羲八卦与文王八卦,在伏羲八卦中,乾与坤,是南与北相对的;兑与艮,是东南与西南相对的;离与坎,是西与东相对的;震与巽,是东北与西北相对的,且乾与坤、兑与艮、离与坎、震与巽的阴阳爻之和,都等于三阴三阳。

在整个伏羲八卦中,阴阳爻构的卦,代表宇宙事物;东南西北的方位,代表宇宙空间;由南至北的顺序,也就是由早上——中午——黄昏——子夜——天明的时间顺序,代表宇宙时间,八卦整体为圜的结构彰显事物与时间空间合一为圜阴阳对立统一的整体动态平衡,证实伏羲八卦就是华夏祖先对宇宙大自然事物世界运动变化体用的终极认知。

依据伏羲八卦来对比文王八卦,可以看出:南与北是离与坎的相对,东南与西南是巽与乾的相对,西与东是震与巽的相对,西北与东北是艮与坤的相对,已经打乱了伏羲八卦原来的排列位置与方向,同时,相对卦的阴阳爻数之和,也不都是三阴三阳的了,坤与艮的阴阳爻之和就是五阴一阳的,巽与乾的阴阳爻之和就是五阳一阴的,由此可见,伏羲八卦原有的三阴三阴整体平衡,在文王八卦中已经形成了阴多阳少与阳多阴少不相对应的紊乱。

这四张图藏着中国文化玄机:太极、八卦、河图、洛书

这四张图藏着中国文化玄机:太极、八卦、河图、洛书

这四张图藏着中国文化玄机:太极、八卦、河图、洛书易有太极,是生两仪(阴阳)太极图太极图就是两条黑白的“阴阳鱼”。

白鱼表示为阳,黑鱼表示为阴。

白鱼中间一黑眼睛,黑鱼之中一白眼睛,表示阳中有阴,阴中有阳的道理。

“易”为日月,“易”为阴阳,“太极图”就是一个“易”的——日月、阴阳的代表符号。

阴阳是由日月代表的。

图中的“S”线将太极图清晰地分为两个关联部分,表明世间万物都是相互关联制约的,所以有阴阳,有食物链,有相生相克。

太极图的两个部分用不同颜色相区别,一黑一白,分为阴和阳,表明事物具有相对独立性,阴阳有相互独立、不容混淆的一面。

太极图形展现了一种互相转化、相对统一的形式美与和谐美。

它以后又发展成中国民族图案所特有的“美”的结构。

如“喜相逢”、“鸾凤和鸣”、“龙凤呈祥”等都是这种以一上一下、一正一反的形式组成生动优美的吉祥图案,极受民间喜爱。

八卦图先天八卦图先天八卦图,也称为伏羲八卦图。

先天八卦图的依据是《说卦传》所云:“天地定位,山泽通气,雷风相薄,水火不相射,八卦相错。

” 意思是天与地上下定位,山与泽气息贯通,雷与风相互激荡,水与火背道而驰,八卦形成彼此交错的现象。

图中上为乾,下为坤,代表天与地;左为离,右为坎,代表火与水,意即日与月。

我们对此四卦并不陌生,如韩国的国旗即是如此。

接着,左上角为兑,右上角为巽,代表泽与风。

然后,左下角为震,右下角为艮,代表雷与山。

后天八卦图后天八卦图,也称为文王八卦图。

后天八卦图依据也是《说卦传》,“帝出乎震,齐乎巽,相见乎离,致役乎坤,说言乎兑,战乎乾,劳乎坎,成言乎艮。

” 意思是天帝(可指北极星)从震位出发,到了巽位使万物整齐生长,到了离位使万物彼此相见,到了坤位使万物得到帮助,到了兑位使万物愉悦欢喜,到了乾位使万物相互交战,到了坎位使万物劳苦疲倦,到了艮位使万物成功收场。

图中乾(天)位置在西北,而坤(地)则位于西南。

艮为山,接近天,在东北;巽为齐平,近地,在东南。

河图洛书的揭秘

河图洛书的揭秘

河图洛书的揭秘传说中伏羲通过龙马身上的图案,与自己的观察,画出的“八卦”,而龙马身上的图案就叫做“河图”。

八卦源于阴阳概念一分为二,文王八卦源于天文历法,。

但它的“根”是《河图》。

洛书是中华文化,阴阳五行术数之源。

最早记录在《尚书》之中,其次在《易传》之中,诸子百家多有记述。

太极、八卦、周易、六甲、九星、风水、等等皆可追源至此。

1987年河南濮阳西水坡出土的形意墓,距今约6500多年。

墓中用贝壳摆绘的青龙、白虎图象栩栩如生,与近代几无差别。

河图四象、28宿俱全。

其布置形意,上合天星,下合地理,且埋葬时已知必被发掘。

同年出土的安徽含山龟腹玉片,则为洛书图象,距今约5000多年。

可知那时人们已精通天地物理,河图、洛书之数了。

据专家考证,形意墓中之星象图可上合二万五千年前。

这说明邵庸等先哲认为“河图、洛书乃上古星图”,其言不虚。

河图以十数合五方,五行,阴阳,天地之象。

图式以白圈为阳,为天,为奇数;黑点为阴,为地,为偶数。

并以天地合五方,以阴阳合五行,所以图式结构分布为:河图一与六共宗居北方,因天一生水,地六成之;二与七为朋居南方,因地二生炎,天七成之;三与八为友居东方,因天三生木,地八成之;四与九同道居西方,因地四生金,天九成之;五与十相守,居中央,因天五生土,地十成之。

河图乃据五星出没时节而绘成。

五星古称五纬,是天上五颗行星,木曰岁星,火曰荧惑星,土曰镇星,金曰太白星,水曰辰星。

五行运行,以二十八宿舍为区划,由于它的轨道距日道不远,古人用以纪日。

五星一般按木火土金水的顺序,相继出现于北极天空,每星各行72天,五星合周天360度。

由此可见,河图乃本五星出没的天象而绘制,这也是五行的来源。

因在每年的十一月冬至前,水星见于北方,正当冬气交令,万物蛰伏,地面上唯有冰雪和水,水行的概念就是这样形成的。

七月夏至后,火星见于南方,正当夏气交令,地面上一片炎热,火行的概念就是这样形成的。

三月春分,木星见于东方,正当春气当令,草木萌芽生长,所谓"春到人间草木知",木行的概念就是这样形成的。

河图洛书先天后天八卦略

河图洛书先天后天八卦略

河图:第二圈由黑白点符号组成的是河图。

相传,上古伏羲氏时,洛阳东北孟津县境内的黄河中浮出龙马,背负"河图",献给伏羲。

伏羲依此而演成八卦,后为《周易》来源。

河图用十个黑白圆点表示阴阳、五行、四象,其图为四方形。

(其中,单数为白点为阳,双数为黑点为阴。

四象之中,每象各统领七个星宿,共28宿。

)其中四象,按古人坐北朝南的方位为正位就是:前朱雀,后玄武,左青龙,右白虎。

此乃风水象形之源也。

如下:北方:一个红点在内,六个白点在外,表示玄武星象,五行为水。

所谓的天一生水,地六成之。

东方:三个红点在内,八个白点在外,表示青龙星象,五行为木。

所谓的天三生木,地八成之。

南方:二个白点在内,七个红点在外,表示朱雀星象,五行为火。

所谓的地二生火,天七成之。

西方:四个白点在内,九个红点在外,表示白虎星象,五行为金。

所谓的地四生金,天九成之。

中央:五个红点在内,十个白点在外,表示时空奇点,五行为土。

所谓的天五生土,地十成之。

洛书:第三圈河图外围以带圈数字代表的一圈是洛书,限于钟面位置所限,此处以数字代替。

洛书古称龟书,传说有神龟出于洛水,其甲壳上有此图象,结构是戴九履一,左三右七,二四为肩,六八为足,以五居中,五方红圈皆阳数,四隅白点为阴数(见下左图)。

洛书与中医的象数之学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与九宫图(见下右图)也息息相关。

口诀:一数坎兮二数坤,三震四巽数中分;五为中宫六乾是,七兑八艮九离门。

先天八卦—也称伏羲八卦乾三连,坤六断,震仰盂,艮覆碗,离中缺,坎中满,兑上缺,巽下断,此八卦之象也。

“天地定位,山泽通气,雷风相薄,水火不相射,八卦相错,数往者顺,知来者逆,是故,易逆数也。

” ---《周易·说卦》先天八卦图的特点。

(1)先天八卦图循环的过程有顺逆之分,即“由一至四,反时针方向,顺序为乾、兑、离、震四卦,乾象征天在最上方。

亦即南方。

由五至八,顺时针方向,顺序为巽、坎、艮、坤四卦。

坤象地,在最下方,亦即北方”。

总结河图、洛书和八卦

总结河图、洛书和八卦

总结河图、洛书和八卦为了防止与后面的信息产生混淆,我们来给“河图、洛书、八卦”做个小小的总结;从河图的产生到洛书的产生,再衍生到八卦的产生,总结了以下几点,我们要用心记住,这对以后会有很大帮助;“河图、洛书、八卦”就像万丈高楼的基础,只有把它夯实了,我们才能在其基础上建起摩天大楼!一、“河图”是在没有文字的时代产生的;那个时代,古人为了更好地生存、生活,通过对“星空”的长期观察,发现“星体”的运行和我们的生活,存在密切关系,并进行总结和运用;最起初朴素的想法是用来记录一年中的气候变化的,这样就能够更好的服务生产活动,什么时候播种、什么时候收藏就可以在人们的掌握之中了;二、“洛书”的产生时代,是有文字了;我们现在一提到文字,就会想到殷商的“甲骨文”,所以有人认为,文字的产生年代是“殷商时代”;其实是不对的,据考证“甲骨文”现出土的就有四千多字了,说明那时候的文字已经非常成熟了;那就说明在殷商时代之前的很多年文字已经产生了,只是到了殷商时代改可在兽骨和龟甲上,得以保存至今的,写在其它上面的文字,随着时间的流逝都不复存在了;三、“八卦”是以“昼夜、男女”(也就是后来的“阴阳”,我们现在所说的“二分制”)的思想为基础,在“洛书”基础上产生的,它在当时的实际意义,没有我们现在传的这么“神奇”!在当时,它只是“洛书”的另一种载体;大部分还是用在“气候”方面;四、“河图、洛书、八卦”的方位是以人面南背北来确定的,所以左东右西;跟我们现在的方位“上北下南,左西右东”刚好相反;我们不要被这些又“神秘”了,其实,古人在观察太阳的时候,要面朝太阳,因为太阳运行的方向,以黄河流域来看,基本都是在南方的,所以人们,面朝南而作“河图”,就产生了“上南下北,左东右西”的概念;(接“河、洛、卦”风采之一内容)。

而后来的“太阳”被古人当作“神”了,所以,古代君王坐的方向也是面朝南的,意思是对“太阳神”的崇拜;而人们朝拜“君王”时,自然就是面北背南了,所以就有了后来的“上北下南,左西右东”,引用至今;也有说,是古人在观看“北斗星”是面北北南而确定的,有可能,也不大可能;因为古人都是“崇拜神”的,我想“太阳”的神比“北斗星”的神大多了吧!这是因为面南背北为“天道”;面北背南为“人道”;五、“河图”“洛书”阴阳之数(也就是单双之数)的运行轨迹是不一样的;“河图”是“对角直冲相减”得“五”代表“地道”,也就是说:“地道”是“阴阳”直接相害而产生的;“洛书”阳是以“五”为中心,一、三逆行,七、九顺行;阴也是以“五”为中心,二、四顺行,六、八逆行,走“艾斯”路线,求和得“十”代表“天道”,也就是说:“天道”是“阴阳”曲线相求而产生的;这一点,大家要记住了,在后面谈到高级的时候,是非常重要的(也可以说是一切术数的老祖宗);到实际运行时,也是至关重要的,否则就会,失之毫厘差之千里!六、“河图、洛书”之数,总共十个,它们相加的和是“五十五”,单数相加为二十五,双数相加为三十;它们相减的差为“二十五”;代表“天”的阳数有五个即:一、三、五、七、九;代表“地”的阴数有五个即:二、四、六、八、十;所以《系辞传上》说:“天数五、地数五。

河图、洛书、八卦、太极图的关系

河图、洛书、八卦、太极图的关系

河图、洛书、八卦、太极图都是纹样(图画)性质的非文字的信息载体。

它们是远古时代人们传递信息的符号。

据说在距今一万四千八百年时,燧人弇(yan)兹氏创作了《河图》、《洛书》。

弇兹氏有三个分支,分别是柯乌耶劳、柯约耶劳和柯诺耶劳。

创作《河图》的是柯约耶劳人;创作《洛书》的是柯诺耶劳人。

燧人氏时代距今约有9700~17000多年,是旧石器时代。

那个时代先人已经掌握了摩擦生火的技巧;采用了结绳的方法记事;积累了天体观测和日影积录的知识,创作了《河图》、《洛书》;创制了原始的陶器,结束了茹毛饮血的生活方式。

八卦是伏羲时代的先人所创。

公元前7724年,伏羲于甘肃榆中代燧人氏,继天道木德为王,正式立国称帝,国号羲,建元罗奉。

罗奉3年(公元前7722年),伏羲以大风雨表测八方风,定八极、四时、八节。

每时(今称每季)90天,每节45天,周岁(今称一年)360天。

由于一个太阳年(由前一个冬至到下一个冬至)是365~366天,所以在满360天(一岁)之后,再用5天(或6天)用于祭祀天神。

神话传说的女娲(伏羲的配偶)补天,即是女娲建议伏羲规定历法,确定一岁分为10日(月),每日(月)36天,岁末还有5天(每隔三年再加1天)作为过年。

女娲为什么建议伏羲重新规定历法?因为伏羲规定的四时、八节冲击了由旧石器时代流传下来的“五行”、“10日”历则。

“八节”被用来取代历来的“10日”。

四时、八节的历则实际是一种“8月历”。

神话传说的“女娲补天”,不是修补天穹!神话传说的“羿射九日”,是说羿善射,狩猎不到一岁,即9个日(月)就能满足需要。

上古时代,“日”“月”不分,因为那时没有文字!上古时代把一个太阳年叫做“岁”,一岁分为两个“年”(由夏至到冬至是阴年;由冬至到夏至是阳年)。

这种历则是由燧人氏时代传下来的。

《河图》、《洛书》就是这种历则的结晶。

伏羲根据《河图》、《洛书》,创作了《八卦》(先天八卦)。

伏羲氏时代是新石器时代,制陶有了长进,这同伏羲匏古(葫芦)采用葫芦作为制陶模具相关。

河图”和“洛书”分别描述了“先天八卦”和“后天八卦”的规律

河图”和“洛书”分别描述了“先天八卦”和“后天八卦”的规律

河图”和“洛书”分别描述了“先天八卦”和“后天八卦”的规律河图”和“洛书”分别描述了“先天八卦”和“后天八卦”的规律“河图”和“洛书”分别描述了“先天八卦”和“后天八卦”的规律由“河图”排列出的“数字”描绘出“先天八卦图”,是根据“加法”得出的结果;而由“洛书”排列的“数字”及其“方位”描绘出“后天八卦”,必须根据“减法”先得出“五行”,再根据“五行”及其“方位”重新画出“后天八卦”。

“加法”是事物“生成”的顺序,因此称由“河图”包含的“加法”推出的八卦为“先天八卦”;的次序,先有“生成”才能“消亡”,因此称由“洛书”包含的“减法”抽象出“减法”是事物“消亡”的次序的八卦为“后天八卦”。

“先天六十四卦”和“后天六十四卦”,分别遵循“先天八卦”和“后天八卦”的排列原则,那就是:六十四卦中的“乾八卦”,位于八卦中“乾卦”的位置;六十四卦中的“坤八卦”,处在八卦中“坤卦”的位置,其余类推。

先后天六十四卦正是先后天八卦的扩展,或者再明确一点说就是,先后天六十四卦就是先后天八卦的放大和细化。

从“洛书”可以推出“五行”,由“五行”才能返推“后天八卦”依照“洛书”不能列出一个象依据“河图”列出的天然数列,但能够列出一个“五行图”,依照“五行图”,再参照“河图”列出的“先天八卦”,才能列出一个“后天八卦”。

就是说,“洛书”本身不是天然星图,必须经历至少一年时间的观察才能记录下洛书表现的全部星相;其次,依照“洛书”无法列出一个类似照“河图”列出的有规律的天然数字方阵,只能由“洛书”给出的数字按照“减法”得到一个“五差”均为“五”的“五行图”,再根据“五行图”和已知的“先天八卦图”,才能划出一个“后天八卦图”。

由于不能由“洛书”直接划出“后天八卦”,必须借助“五行”并参考“先天八卦”才能完成“后天八卦”的绘制,所以称其为“后天”;又因为它必须用“五行”先进行文字解释,其后才能根据“五行”列出八卦,故称其为“书”,总称“后天洛书”。

河图、洛书、先天八卦、后天八卦的相互关系

河图、洛书、先天八卦、后天八卦的相互关系

河图、洛书、先天八卦、后天八卦的相互关系河图、洛书、先天八卦、后天八卦的相互关系[引用2009-12-12 19:56:14]字号:大中小河图、洛书、先天八卦、后天八卦的相互关系为了便于阅读“论卦序”,还是节选前面的一部分内容供大家参考。

演易者第三章论河洛、八卦相互之间的关系在讨论河洛、八卦相互之间的关系之前,先允许我花些小笔墨,介绍一下制作彩色地图中所运用的“四色定理”。

“四色定理”由“四色猜想”而来。

“四色猜想”由来已久。

1852年,毕业于伦敦大学的弗南西斯·格思里来到一家科研单位搞地图着色工作时发现,每幅地图都可以用四种颜色着色,使得有共同边界的国家着上不同的颜色。

用数学语言表示,即“将平面任意地细分为不相重迭的区域,每一个区域总可以用1、2、3、4这四个数字之一来标记,而不会使两个区域得到相同的数字。

这里指的相邻的区域,是指有一整段边界是公共的。

如果两个区域只相遇于一点或有限多点,就不叫相邻的。

因为用相同的颜色给它们着色不会引起混淆。

这个结论能不能从数学上加以严格证明呢?同年,格思里的弟弟请教他的数学老师、著名数学家德·摩尔根,摩尔根也没有能找到解决这个问题的途径,于是写信向自己的好友、著名数学家哈蜜尔顿爵士请教。

但直到1865年哈密尔顿逝世,问题也没有解决。

1872年,英国当时最著名的数学家凯利正式向伦敦数学学会提出这个问题,于是“四色猜想”成为世界数学界关注的问题。

此后一段时期,不少数学家投身这个问题的研究,但始终未能证明。

1976年,美国数学家阿佩尔与哈肯在美国伊利诺斯大学的三台不同的电子计算机上,用了1200个小时,作了100亿次以上的判断,终于完成了证明。

“四色猜想”的计算机证明,轰动了世界,从而使“四色猜想”成为了“四色定理”。

我在这里介绍“四色定理”,不是说河图、洛书、先天八卦和后天八卦可以等同“四色定理”,目的是想说明“简易”之义,到底可以简到何种程度。

先天八卦来自河图,后天八卦来自洛书

先天八卦来自河图,后天八卦来自洛书

先天八卦来自河图,后天八卦来自洛书先天八卦,后天八卦是怎么样来的?历来的大师们解释很多,众说纷纭,今天我们也来从一个角度来解析先天八卦和后天八卦的相互变换过程,首先,我们先看看先后天八卦的样子,先天八卦又称伏羲八卦,传说是由距今七千年的伏羲氏观物取象的所作。

先天八卦的卦序是:一乾、二兑、三离、四震、五巽、六坎、七艮、八坤。

后天八卦又称文王八卦,即震卦为起始点,位列正东。

按顺时针方向,依次为巽卦,东南;离卦,正南;坤卦,西南;兑卦,正西;乾卦,西北;坎卦,正北;艮卦,东北。

如象征节气,则震为春分,巽为立夏,离为夏至,坤为立秋,兑为秋分,乾为立冬,坎为冬至,艮为立春。

即是序数为:坎一、坤二、震三、巽四、五为中宫,乾六、兑七、艮八、离九《说卦传》曰:“乾、天也,故称乎父。

坤、地也,故称乎母。

震一索而得男,故谓之长男。

巽一索而得女,故谓这长女。

坎再索而得男,故谓之中男。

离再索而得女,故谓之中女。

艮三索而得男,故谓之少男。

兑三索而得女,故谓之少女”。

《说卦传》曰:“帝出乎震,齐乎巽,相见乎离,致役乎坤,说言乎兑,战乎乾,劳乎坎,成言乎艮”。

邵子曰:“乾统三男于东北,坤统三女于西南,乾、坎、艮、震为阳,巽、离、坤、兑为阴”。

口诀:“戴九履一,左三右七,二四为肩,六八为足”说的就是后天八卦,同时也在说洛书。

结论:先天八卦来着河图,后天八卦来着洛书,那么其中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一、先天八卦来自河图的变换图,这个变换图也可以认为是真正的河图,也叫真河图,证明过程:首先,前提引入,先看下图,古河图是这样的,这个众所周知了。

古代的人观察到日月顺行,东起西落得自然现象,认为是这样的顺行趋势,而忘记了物壮则老,太阳到了正午,之后阳光要变弱,其实,原来的升降关系图是这样的,如下图,这就是真河图,古代也通过七返九转得到这个河图变换图。

开始证明,先天八卦图来自真河图,由原始的两仪生四象定义,老阳1,少阴2,少阳3,老阴4,我们知道,在“真河图”中:“1、2、3、4、5”为“生数”,“6、7、8、9、10”为“成数”。

河图洛书与先后天八卦的关系

河图洛书与先后天八卦的关系

河图洛书与先后天八卦的关系河图洛书最早的形态是两幅神秘的图案,后人从这两幅图案中领悟出了各种东西,那么河图洛书与先后天八卦又什么关系呢?本期河图洛书就带你一起去了解一下河图洛书与先后天八卦的关系,下面我们就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河图洛书与先后天八卦的关系1、先天八卦序数:乾一、兑二、离三、震四、巽五、坎六、艮七、坤八。

2、后天八卦序数:坎一、坤二、震三、巽四、中五、乾六、兑七、艮八、离九。

3、洛书序数:坎一、坤二、震三、巽四、中五、乾六、兑七、艮八、离九。

4、先天八卦配河洛左面:阳内阴外,即先天乾、兑、离、震,阳长而阴消。

右面:阴内阳外,即先天巽、坎、艮、坤,阴长而阳消。

5、后天八卦配河图,一六合水,即后天之坎卦;二七合火,即后天之离卦;三八合木,即后天之震巽卦;四九合金,即后天之兑乾卦;五十合土,即后天之坤艮卦。

河图洛书乃先天八卦之源,是由灵龟背上斑点而成,将乾一、兑二、离三、震四、巽五、坎六、艮七、坤八八卦配上洛书之数,则又为乾九、兑四、离三、震八、巽二、坎七、艮六、坤一。

将河图之数横看,其数为九四三八,所以,先天八卦的乾、兑、离、震则与一、二、三、四的次序相吻合。

再将河图之数竖看,其数则为二、七、六、一,则又为卦之巽、坎、艮、坤,合乎五、六、七、八之卦序。

再从四象的位置看,一为太阳;二为少阴;三为少阳;四为少阴。

再看河图横列的九、四、三、八的次序,其中十减九为一;五减四为一,一为太阳数,故乾卦与兑卦同根于太阳。

十减八为二,五减三也为二,二数为少阴,故离卦、震卦与少阴同出一源。

再竖看河图之数,十减七为三,五减二也为三,三是少阳数,坎、巽两卦与少阳同出一源。

十减六为四,五减一为四,四为少阴数。

所以,坤卦、艮卦与太阴同出一源。

你可能也喜欢:易经河图洛书及八卦与人体经络对应关系河图洛书基本元素有哪些伏羲河图洛书,河图洛书的创始河图洛书:群经之首的易经起源于哪个朝代。

易学的基础数理——河洛、太极、八卦之间的关系是怎么样的?

易学的基础数理——河洛、太极、八卦之间的关系是怎么样的?

易学的基础数理——河洛、太极、八卦之间的关系是怎么样的?我们先看图说话,留个初步的图像在脑子里面我们再继续文字叙述。

1、河图,四方和中间,其他地方没有,十字架结构。

讲四象的!也是最基础的数理。

所有数字的密码代码均以河图的数字意义为准。

这是很多人搞糊涂和混淆的!下面我们以数、象、五行、八卦,用图形来讲述:(1)1、6水,1阳水,表示天上云,雨水,热水,6为地下水,冰水,脏水等等。

但这水也有八卦和金木水火土之分,看图说话:(2)、3、8木!3阳木,震卦,8阴木,巽卦,东方青龙七宿。

春天!肝,胆,生发,等等.,五行八卦关系如图所示:(3)、2、7火!2为阴火(小火),7为阳火(大火)南方朱雀七宿。

夏天!心,小肠,热,礼貌等等。

五行八卦关系如图,其间的象去木头,树,小草为象。

(4)、5、10土!5为阳土,卦象坤卦,10为阴土,卦象艮卦,中宫斗柄。

长夏!脾胃等等阴阳以单双数判。

具体情形如图:(5)、4、9金!4为阴金,9为阳金,西方白虎七宿。

秋天!肺,大肠等等!详情见下图:从上图我们可以看出,每个五行都有更细的五行,所谓阴在阳之内,不在阳之对,就是这个意思,圈圈套圈圈,一丝不乱,生命就在这种有机螺旋的悖论里面诞生了!这里要说明的是,我们上面直接是以金木水火土五种我们熟悉的物质、实实在在的东西为例。

但金木水火土五行和八卦所代表的物质不仅仅是这五种现实物质,而是指:金:收敛、沉降。

木:散发、舒展、生发。

水:潜藏,沉重,低下,谦虚。

火:向上,尖性物体物体等。

土:化解,分解等,这些属性。

这是要特别注意的。

了解这些特性,我们随便看见一个什么东西,马上就能判断出它的五行八卦属性,再根据这个东西当下所处的局势,分析他的作用等。

这样才有具体的运用哈。

2、关于洛书,看第一个图,后面我们会单独成文讲河图。

易经这门学问,用语言有时候真不好说。

言之数穷啊。

但用图形图像,影像,就能更准确表达。

易经原本就是图形学。

所以大家自己看图吧,看不懂的,在下面留问题,我不能回答的,自然有很多朋友为您释惑解疑。

河图洛书、八卦与历法的关系

河图洛书、八卦与历法的关系

河图洛书、八卦与历法的关系杜云汉(河南科技大学材料工程学院退休,河南洛阳471039)摘要:对何谓河图洛书、八卦分别叙之,它们都是神秘图形,是文字出现之前的天文历法。

对河洛文化和河图洛书及八卦在世界的地位,在天文历法中的作用和意义予以简述。

河图的十月太阳历,不仅是以五星出没的天象时节而定的,也是以北斗指向而定的。

洛书表达的不仅是十月太阳历,而且表达五行历及干支历。

说明了十月太阳历不能确定河图与洛书的先后关系。

河图和洛书的点数关系,以及它们方位数的转换关系,都是与天文历法相关的。

八卦分先天八卦和后天八卦,先天八卦表达了阴阳历和八节历,其四象即四时也是依据于天文的。

后天八卦表达了八月火历和十二月火历。

关键词:河图洛书八卦天文历法一, 河图洛书和八卦是史前天文历法文化⒈河图洛书河洛文化的滥觞河图与洛书是中国古代流传下来的两幅神秘图案,历来被认为是河洛文化的滥觞,中华文明的源头,被誉为“宇宙魔方”。

河图洛书是河洛文化[1]的主要内涵,是中国古代的一种区域性文化,它以洛阳为中心,是黄河和洛水交汇处的中原文化。

相传,上古伏羲氏时,洛阳东北孟津县境内的黄河中,浮出龙马,背负"河图",献给伏羲。

伏羲依此而演成八卦,后为《周易》来源。

又相传,大禹时,洛阳西洛宁县洛河中,浮出神龟,背驮"洛书",献给大禹。

大禹依此治水成功,遂划天下为九州,又依此定九章大法,治理社会,流传下来收入《尚书·洪范》中的九畴[2]。

我国中原地区的孟津县原有一条古老的河流,当地称图河,全长约20公里,流经该县朝阳镇卦沟村,送庄乡负图村,白合乡上河图村、下河图村,至会盟镇雷河村附近注入黄河。

从以上的河名、村名当中,可以看出河图洛书形成的传说,及其深刻的影响。

河图洛书是八卦之源,孔子后裔西汉著名经学家孔国安[3a]云:“河图者,伏羲氏王天下,龙马出河,遂则其文,以画八卦。

”《周易·系辞上》曰:“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

古代河图洛书的排列原理及九宫格八卦图

古代河图洛书的排列原理及九宫格八卦图

古代河图洛书的排列原理及九宫格八卦图河、洛是宋代理学家对宇宙的解释,既是宇宙时空模型图,又是宇宙的数学模型。

《系辞上传》云:“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

”河是黄河;洛是洛水。

想传伏羲时有龙马出于黄河、其背有旋毛如星点,后一、六,前二、七,左三、八,右四、九,中五、十,称为龙图,伏羲取其法以画八卦生蓍法。

又大禹治水时,有神龟出于洛水,其背有裂纹,前九,后一,左三,右七、中五,前右二,前左四,后右六,后左八。

其纹如字,禹取其法而作《尚书·洪范九畴》。

后人据此绘“河图”、“洛书”二图,以释“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诸语。

图中白点表示奇数(阳),即天数,黑点表示偶数(阴),即地数。

此图根据《系辞上传》所说的“天一地二,天三地四,天五地六,天七地八,天九地十”,按“天数一、三、五、七、九和地数二、四、六、八、十排列,排成“一、六居下,二、七居上,三、八居左,四、九居右,五、十居中”的方位。

洛书则以一至九数,排成“戴九履一,左三右七,二、四为肩,六、八为足,五居中央的“龟形”方位,即取龟为象。

图中白点为奇数(阳),黑点为偶数(阴),奇为天数,偶为地数。

河图数字的总和为55,而55则由天数1、3、5、7、9与地数2、4、6、8、10相加而成,其中1、2、3、4、5是“生数”,它们分别与代表五行金、木、水、火、土的5相加,生出6、7、8、9、10五个“成数”。

河图的数字分布实际上也是一种方位分布,即1、6配水,位北,图中列于下:2、7配火居南,列于上;3、8配木居东列于左,4、9配金居西列于右,5、10配土居中央,为地。

其数字排列所显示的是地的“方之象”,即地之方的简明而形象的数学表现。

而洛书全部数字之和为45,从其排列方式上看,如下表所示。

纵、横、斜名方数字相加之和为15,45又恰是15的3倍,显然是一个直径为15的球体在平面上的数学描绘,因此,《周髀经解》称:“洛书者,圆之象也。

”可见,河图显示的是地之方,洛书显示的是天之圆。

伏羲八卦和文王八卦什么关系

伏羲八卦和文王八卦什么关系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生活常识分享伏羲八卦和文王八卦什么关系导语:伏羲古时传说人类的始祖。

他创造了八卦的演算和运用。

伏羲年代很早,关于他的个人传说也很神。

周文王原来是商朝时代的西伯侯,曾被关押监伏羲古时传说人类的始祖。

他创造了八卦的演算和运用。

伏羲年代很早,关于他的个人传说也很神。

周文王原来是商朝时代的西伯侯,曾被关押监狱,后来经历了一系列的抗争,率军反抗灭了商朝建立了自己的朝政,周。

所以他被称为周文王。

伏羲的八卦图先于周文王的八卦。

据说周文王在被关押失去自由期间,潜心研究伏羲八卦,从而推演出新的文王八卦来。

两者本质的不同在于一个是先天八卦,一个是后天。

我们去看他们两人的八卦内容就能得知这两者的区别具体是指什么。

先天八卦中,阴阳爻构指万事万物;方位方向表示天地空间;从南到北的顺序也就是指一天的变化从清晨到中午到傍晚到夜里这样一轮表示宇宙的时间,八卦图形圆形囊括这一切变化在其中,表面天地万物的一种变化平衡,这些论证了先天八卦是祖先对天地万物变化的本质认识。

文王演创的后天八卦,究竟有何现实意义呢?有个说法叫不破不立,伏羲八卦是应天势顺自然规律而为,而文王八卦由于其产生和制造者的特殊历史背景,文王八卦更多的是参杂了人的因素,有更现实的运用意义更偏重于为人服务,文王自身就是一个变革者,他能有这样的思维,思考动力,更能在他所创作的八卦中体现出来。

文王八卦是通过对世间万物变化的演算而为人服务,占卜出人的发展行为的规律。

文王八卦的贡献在于把先天八卦的自然规律引进到社会现实中,因此八卦里其实是相反的,把人的生命和社会的变化作用于自然,是逆着推演的。

这就是两者的区别。

解析洛书

解析洛书

解析洛书、河图、伏羲八卦与文王八卦之内在联系一、前言河图、洛书在易史上,争议甚大。

有者争论刘牧所传河洛之真伪,有者争论河洛之称谓,有者争论河洛出世之年代,有者甚至认为河洛本身是虚妄而不可信的。

实际上,河洛在揭示易理方面,有其不可或缺、无可替代的价值与意义。

河洛之争,实无损河洛于易学之重要地位。

至于伏羲八卦与文王八卦,前人多谓伏羲八卦属先天而文王八卦属后天,后人亦有不赞同此说者。

这问题应当如何看待?论及河图、洛书、伏羲八卦与文王八卦四者之间的内在联系,更是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前人多谓河图为体为先天,洛书为用为后天,故河图与伏羲八卦相合,洛书与文王八卦相合。

亦有学者将洛书与伏羲八卦相合,河图与文王八卦相合。

这两种方式,究竟孰是孰非?在探究河洛八卦之内在联系时,少有人能以严密的理象数,作为研究的基础。

这样得出来的结论,不一定可信,不一定可靠。

因为易学是理象数一体的,象中有数,数中有象,而理寓于其间,三者缺一不可,三者结合,才能准确深刻的理解河洛八卦。

本文的目的,旨在以理象数三者相结合的方式,剖析河洛八卦的先后天意涵,并探究河洛八卦之内在联系,进而提出这样的观点:(1)洛书与伏羲八卦,表述的是先天之理。

洛书乃伏羲八卦之图书,伏羲八卦乃洛书之卦象。

(2)河图与文王八卦,表述的是后天之理。

河图乃文王八卦之图书,文王八卦乃河图之卦象。

二、先天与后天之概念先天与后天,是蕴含在河洛八卦的最基本信息,在探究河洛八卦的内在联系之前,必须先对此有明确的概念。

先天者,阴阳未分,形质未成;后天者,二气交互,品物流行。

《易经证释》:“先天不变,后天重在变;先天不用,后天重在用。

由道言之,先天为主,后天为从;由人事言之,皆在后天,一至先天,无所为矣!故周易之用,为人道也,因时之宜,立道之极,而原始要终之事也。

先天之易常静,后天之易常动,而静中有动,故先天必生后天;动中有静,故后天不离先天。

二者异途同归,知其一则通其二。

斯文王之圣智,乃能尽其变化,而建立周易之极,以全易之用也。

先天八卦后天八卦河图洛书天文地理

先天八卦后天八卦河图洛书天文地理

先天八卦后天八卦河图洛书天文地理先天八卦后天八卦河图洛书天文地理1、先天八卦实为阴阳图,是立着的圆形挂图,它模拟的是天地日月的运行。

(注3:拙著《太极图与伏羲六十四卦演化之猜想》有详细说明。

只要在天文三衡图上按照上阳下阴、左阳右阴的简单法则画就得出太极图和先天八卦,再画三层就得出伏羲六十四卦。

)先天八卦图最早应为先天挂图,只有四个卦(天地日月:乾坤离坎),韩国国旗真实地再现了先天挂图。

(《易纬》云:“卦者挂也,言县挂(悬挂)物象,以示于人,故谓之卦。

”)太极图表示阴阳,故先天八卦与太极图有密切联系。

一阴一阳之谓道,先天即道。

所以称为先天八卦,先天八卦为体。

先天挂图只是表达了天地日月的一个表象,尚不能用来指导社会生产实践,所以称为挂,从手从圭。

圭,测日影的圭表。

2、后天八卦实为古代的大地坐标图,是平面的方形卦图,它模拟了季节与空间方位的关系。

五行,即表示季节又表示空间,故后天八卦与五行图有密切联系。

所以称为后天八卦,后天八卦为用。

后天八卦可以用来指导社会生产实践,所以称为卦,从圭从卜。

卜,占卜指导做事的方向。

1、2总结:天圆地方。

先天挂图为圆形,以描述天道;后天八卦图为方形,以描述地理。

地法天,后天八卦是因先天八卦为基础建立起来的。

3、河图用十个数,是古代的太阳历,一年十个月,一个月36天(注6、7、8:陶寺观象台可以观测确定一个太阳回归年中的20个时节)。

太阳历已被文献和考古证明。

人长着两双手,十个指头,所以全世界都用十进制。

河图描述的是天文历法季节,按照十个指头自然会把一年分成十个月,两只手成双自然会把十个月分为五季。

五季即五行。

所以古代最早把季节分为五个季节,春、夏、长夏、秋、冬。

十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是十个月的名称,甲乙木即春季,丙丁火即夏季,戊己土即长夏,庚辛金即秋季,壬癸水即冬季。

4、洛书用九个数,九宫图,表示大地坐标。

四正(东西南北)四维(东南、西南、西北、东北)加中央,井田制就是九宫图。

【揭开”河洛”千古之迷,还”先后天八卦”以真相】

【揭开”河洛”千古之迷,还”先后天八卦”以真相】

【揭开”河洛”千古之迷,还”先后天八卦”以真相】前言: 华夏文明起源于”【河洛】”,这是我们民族从蒙昧走向文明的标志!【龙马负图,神龟出洛】成为华夏民族不朽的传说!伏羲皇的先天八卦与周文王的后天八卦并称为华夏民族文明发展史上的两座伟大灯塔!闪烁古今!光耀永恒!从古至今,对于古老《易经》的研究,代不乏人。

而对于周文王为什么改伏羲氏先天八卦为后天八卦这一【重大易学改变】;历代学者始终莫明其奥。

现代学者尤其不加细究,竟致异口同声,认定周文王是基于政治和军事的原因。

这是用现代混淆的思想观念去揣测古代圣人思想高度的错误认识。

周文王之所以伟大,之所以在商末的当世即被称为圣人,绝非现今史学家所谓的”历史是胜利者书写”的推理谬赞。

周文王之所以伟大,不在于他为周武王伐商打下基础,而在于他通幽明而知天道;由天道而知地道;由地道而知人之道。

贯通天地人三才之道,这才是圣人之所以被称为圣人的根本原因所在。

我们知道,《易经-说卦传》第三章:”天地定位,山泽通气,雷风相薄,水火不相射,八卦相错”。

描述的正是伏羲氏所创立的先天八卦图《易经-说卦传》第五章:”帝出乎震,齐乎巽,相见乎离,致役乎坤,悦言乎兑,战乎乾,劳乎坎,成言乎艮……”描述的正是周文王所创立的后天八卦图那么,周文王改伏羲氏先天八卦图又是依据什么呢?《易经》上说:”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

从这里我们不难知道,伏羲氏依据《河图》创制了先天八卦图,后世的周文王又依据《洛书》和伏羲氏先天八卦图的理念,创制了文王八卦图。

那么,周文王创制的八卦图,将伏羲氏确立的:乾,坎,艮,震,巽,离,坤,兑的先天八卦方位重新调整摆放,是圣人突发灵感亦或是得到神明启示了吗?要知道单纯依靠伏羲氏先天八卦图和《洛书》显然是做不到的。

要知道伏羲皇当年创制八卦图是何等智虑绝纯!可想而知,以周文王的大德和超凡智力,不可能如此草率定论。

那么周文王又是依据什么而重新创立了后天八卦图呢?这里我们不妨翻阅一下古籍,从中找到一些历史痕迹,或许对我们进一步认识”河洛”和先后天八卦的创立有所帮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解析洛書、河圖、伏羲八卦與文王八卦之內在聯係一、前言河圖、洛書在易史上,爭議甚大。

有者爭論劉牧所傳河洛之真偽,有者爭論河洛之稱謂,有者爭論河洛出世之年代,有者甚至認為河洛本身是虛妄而不可信的。

實際上,河洛在揭示易理方面,有其不可或缺、無可替代的價值與意義。

河洛之爭,實無損河洛於易學之重要地位。

至於伏羲八卦與文王八卦,前人多謂伏羲八卦屬先天而文王八卦屬後天,後人亦有不贊同此說者。

這問題應當如何看待?論及河圖、洛書、伏羲八卦與文王八卦四者之間的內在聯係,更是眾說紛紜,莫衷一是。

前人多謂河圖為體為先天,洛書為用為後天,故河圖與伏羲八卦相合,洛書與文王八卦相合。

亦有學者將洛書與伏羲八卦相合,河圖與文王八卦相合。

這兩種方式,究竟孰是孰非?在探究河洛八卦之內在聯係時,少有人能以嚴密的理象數,作為研究的基礎。

這樣得出來的結論,不一定可信,不一定可靠。

因為易學是理象數一體的,象中有數,數中有象,而理寓於其間,三者缺一不可,三者結合,才能準確深刻的理解河洛八卦。

本文的目的,旨在以理象數三者相結合的方式,剖析河洛八卦的先後天意涵,並探究河洛八卦之內在聯係,進而提出這樣的觀點:(1)洛書與伏羲八卦,表述的是先天之理。

洛書乃伏羲八卦之圖書,伏羲八卦乃洛書之卦象。

(2)河圖與文王八卦,表述的是後天之理。

河圖乃文王八卦之圖書,文王八卦乃河圖之卦象。

二、先天與後天之概念先天與後天,是蘊含在河洛八卦的最基本信息,在探究河洛八卦的內在聯係之前,必須先對此有明確的概念。

先天者,陰陽未分,形質未成;後天者,二氣交互,品物流行。

《易經證釋》:“先天不變,後天重在變;先天不用,後天重在用。

由道言之,先天為主,後天為從;由人事言之,皆在後天,一至先天,無所為矣!故周易之用,為人道也,因時之宜,立道之極,而原始要終之事也。

先天之易常靜,後天之易常動,而靜中有動,故先天必生後天;動中有靜,故後天不離先天。

二者異途同歸,知其一則通其二。

斯文王之聖智,乃能盡其變化,而建立周易之極,以全易之用也。

”(《易經證釋》上經第一冊,全易大旨及習易要例,宣聖講義,頁四四至四五)先天與後天,一為體而一為用。

所謂體用,譬如河江海冰霜雨霧露雲,皆水所化,水為體而河海諸物皆為用,無體用難成,無用體不現,體用渾然一體,非可截然分開。

而天地萬物,森羅萬象,均先天之氣所化現。

《莊子.知北遊》:“通天下一氣耳。

”《論衡.言毒》:“萬物之生,皆稟元氣。

” 《黃帝內經。

素問。

天元紀大論篇第六十六》鬼臾區引《太始天元冊》文曰:“太虛寥廓,肇基化元,萬物資始,五運終天,布氣真靈,總統坤元,九星懸朗,七曜周旋,曰陰曰陽,曰柔曰剛,幽顯既位,寒暑弛張,生生化化,品物咸章。

”《周易.乾卦彖辭》:“大哉乾元,萬物資始乃統天。

雲行雨施,品物流形;大明終始,六位時成;時乘六龍以御天。

乾道變化。

各正性命;保合太和乃利貞。

首出庶物,萬國咸寧。

”所謂“一氣”、“元氣”、“太虛”、“乾元”,同具肇基化元之義,均為先天之氣之別名。

乾乃諸卦之根,乾生坤,乾坤交互生六子,合而為八卦,八卦化而為六十四卦,諸象成矣!故知古哲元氣論,實有易卦為本,並非虛妄之言。

乾乃純陽之卦,故先天之氣,亦名純陽之氣。

道家典籍載之甚詳──《雲笈七籤。

元始天王記》:“道本無名,亦無物耳!當鴻鴻濛濛之世。

無所謂天,亦無所謂地,一囫圇炁胞耳。

及氣生於炁,陰生於陽,兩儀始判,盤古生矣!太極成矣!萬象乃垂!於是乎有天地,有萬物……”《修道辦難後編參證》:“真一祖炁,歷萬劫而不壞,超群類而獨尊,生死不拘,有無不立,為後天精氣神之本,為先天精氣神之主宰,乃至陽之物,天上之寶。

”《體真山人教外別傳》:“一點真陽,生於天地之先,長於萬物之前……”先天純陽一氣,其數為一;後天陰陽二氣,其數為二。

O者,環互無端,先天陰陽未分之象也;一者,左右兩端,後天陰陽分化之象也。

故換個角度來看,O為先天,一為後天。

角度不同,數的表達方式就不同。

三、洛書、河圖之數位排列三之一、洛書之數位排列洛書之數,自一至九,佈列九宮。

五為中數居於中宮。

一三七九為奇數為陽數,位居四正,一在北方,三在東方,九在南方,七在西方;二四六八為偶數為陰數,位居四隅,八在東北,四在東南,二在西南,六在西北。

《黃帝九宮經》:“戴九履一,左三右七,二四為肩,六八為足,五居中宮,兌御得失。

”九數相合共四十五。

洛書每行、每列與兩對角線上之三數相加皆十五。

朱熹謂“分合進退,縱橫逆順,無往而不相值焉。

”三之二、河圖之數位排列河圖之數,自一至十,佈列五方。

一三五七九為奇數為陽數,亦稱“天數”;二四六八十為偶數為陰數,亦稱“地數”。

《周易.繫辭傳》:“天一地二,天三地四,天五地六,天七地八,天九地十,天數五,地數五,五位相得而各有合,天數二十有五,地數三十,凡天地之數五十有五,此所以成變化而行鬼神也。

”一六居北,三八居東,二七居南,四九居西,五十居中。

《太玄經》:“一與六共宗而居乎北,二與七為朋而居乎南,三與八同道而居乎東,四與九為友而居乎西,五與五相守而居乎中。

”一二三四五為生數,六七八九十為成數。

生數為陰,成數為陽,陰生陽成,生成互根。

天一生水,地六成之;地二生火,天七成之;天三生木,地八成之;地四生金,天九成之;天五生土地十成之。

生數居內而成數居外。

河圖五行流行相生之序為:三八木生二七火,二七火生五十土,五十土生四九金,四九金生一六水,一六水生三八木。

河圖五行對待相克之序為:一六水克二七火,二七火克四九金,四九金克三八木,三八木克五十土,五十土克一六水。

一六、二七、三八、四九、五十之間,五為根數,相減均見五。

四、洛書、河圖的天文學依據關於洛書、河圖之由來,眾說不一。

《尚書》記載:“河出龍圖,洛出龜書,赤文綠字,以授軒轅。

”漢孔安國則云:“河圖者,伏羲氏王天下,龍馬出河,遂則其文以畫八卦。

洛書者,禹治水時,神龜負文而列於背,有數至九,禹遂因而第之以成九類。

”據朱震《漢上易傳》所載,第一個把河圖洛書圖式公諸世的是北宋的劉牧。

朱震謂河洛的傳承,乃“劉牧傳於范諤昌,諤昌傳於許堅,堅傳於李溉,溉傳於種放,放傳於希夷。

”陳摶(希夷)從哪裡傳來沒有再往下講。

依據太極圖的傳承,大概要上推到魏伯陽,再上推到河上公。

黃宗炎《圖學辨惑》:“太極圖者,始於河上公,傳自陳圖南。

”漢前雖有關於河洛之論述,但歷來有說無圖,宋人突然把圖公諸於世,這圖究竟是前人所傳,或是宋人所創,引發了許多爭論。

從宋朝歐陽修開始,人們對河圖洛書的真偽問題就提出質疑,以後愈演愈烈。

起初還爭論劉牧所傳河圖洛書的真偽,後來就發展到連河圖洛書本身也成為‘虛妄’而‘不足信’了。

尤其是清朝的胡渭,他在《易圖明辨》裡,大有把河圖洛書辨沒有了才肯罷休的氣勢。

對此,馬恆君在《周易正宗》一書中提出了一個可能性:“古人既然認為它是大寶,當然也就不會輕易示人,珍藏必秘,也就只能在少數人中秘密傳承。

朝代的變革、戰爭的頻仍、年代的久遠,都可能使它流落在野,宋朝才公布出來也是合乎情理之事,至於原物那就更難找到了。

依據發展的線索,似乎先流落到道家手裡(老子本人就做過柱下史),在道家學派中秘而不宣多年,然後才露出端倪。

”(以上均節選自馬恆君《周易正宗》一書)在缺乏可靠考古實物的情況下,本文不擬推究河圖洛書的真實起源,也無意加入河洛真偽的論辨,而是在今本河洛實具備客觀依據的基礎上,直接探究其義理內涵及其與伏羲文王八卦之內在聯係。

鄒學熹在《易學精要》一書中指出:“洛書數字本太一下九宮而來,以45數演星斗之象。

洛書的實際天象,可參看古代遺傳下來的《洛書九星圖》。

《洛書九星圖》是據北斗斗柄所指,從天體中找出九個方位上最明亮的星為標志,便於斗柄在天上辨方定位。

從圖中發現九星的方位和數目,即洛書的方位和數目。

中宮五星稱‘五帝座’乃北極帝星之座,為五行之首,居中央而臨御四方;‘五帝座’下方為‘北極’一星,恆居北方,以此定位;北極對宮南方是‘天紀’九星;正東方是‘河北’三星;正西面是‘七公’七星;‘天紀’之左是‘四輔’四星;‘天紀’之右是‘虎賁’二星;北極之左是‘華蓋’八星;‘北極’之右是‘天廚’六星。

“洛書九宮之數,以一、三、七、九為奇數,亦稱陽數;二、四、六、八為偶數,亦稱陰數。

陽數為主,位居四正,代表天氣;陰數為輔,位居四隅,代表地氣;五居中,屬土氣,為五行之祖,位居中宮,寄旺四隅。

醫家以土居中央而布四旁,各寄旺十八日;術數家以中宮為虛數,作零,乃觀測和計算四時八節之基點。

洛書數字的多寡,標志著氣候寒溫的變化,晝夜辰昏光熱的強弱。

”“河圖乃據五星出沒而畫成,以55數演五星之象。

五星古稱五緯,是天上五顆行星:木曰歲星,火曰熒惑,土曰鎮星,金曰太白,水曰辰星。

五星運行,以二十八宿為區劃,由於它的軌道距日道不遠,古人故用以紀日。

五星運行各有出沒時節,一般按木、火、土、金、水的順序,相繼出現於北極天空,每星各行72 天,五星運行合周天360度。

木、火、土三星軌道大而在外,恰合乾策216之數;金、水二星軌道小而在內,恰合坤策144之數。

因五星定時出沒有如下規律,故構成了河圖的上述圖式:“水星於每天一時(子時)和六時(巳時)出現於北方;每月一、六(初一、初六、十一、十六、二十一、二十六),日月會水星於北方;每年十一月、六月,黃昏時見於北方,故曰:‘天一生水,地六成之。

’“火星於每天二时(丑時)和七时(午時)出現於南方;每月二、七,日月會火星於南方;每年二月、七月,黃昏時見於南方。

故曰‘地二生火,天七成之。

’“木星於每天三時(寅時)和八時(未時)出現於東方;每月三、八,日月會木星於東方;每年三月、八月,黃昏時見於東方。

故曰‘天三生木,地八成之。

’“金星每天四時(卯時)和九時(申時)出現於西方;每月四、九,日月會金星於西方;每年四月、九月,黃昏時見於西方。

故曰‘地四生金,天九成之。

’“土星每天五時(辰時)和十時(酉時)出現於中央;每月五、十,日月會土星於中央;每年五月、十月,黃昏時見於天中。

故曰‘天五生土,地十成之。

’”鄒先生認為,五行的概念亦是由此而來。

河洛是否源於古人的天象觀測,自然還有待進一步的探索研究。

但有一點卻是可以充份肯定的,那就是河圖洛書並非隨意繪製,而是有天文學作依據,這就為河洛所載的信息,具備科學性與客觀性,提供了堅實可靠的憑據。

五、推演洛書、河圖與伏羲八卦《易經.繫辭傳》:“河出圖,洛出書,聖人則之。

”後人據此認為伏羲八卦與文王八卦皆聖人本河洛而作。

江永在《河洛精蘊》中,就嚐試據河洛推演八卦。

這樣的看法是否正確,姑且存而不論。

但是研究河洛八卦的結構、推演河洛八卦、探索河洛八卦之內在聯係,卻有助於我們更深入的理解河洛數位佈列以及八卦卦象排列之奧妙,以及寓含其中之義理內涵,故實有必要在前人的研究基礎上,究其精深,宏其體用,擇善揚粕,拾遺補闕,進一步將之完善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