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交通大学铁路行车组织课程列车运行图课程设计

合集下载

列车运行图课程设计

列车运行图课程设计

全管理工作的有效实施。
加强应急处理能力
03
建立健全的应急处理机制,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确保列
车运行安全。
提升乘客体验策略
提高服务质量
加强乘务人员培训,提高服务意识和技能水平,为乘客提供更加 优质的服务。
完善车站设施
改善车站环境,提供完善的便民设施,提高乘客的出行体验。
加强信息化建设
通过信息化手段,提供实时、准确的列车运行信息,方便乘客合 理安排出行计划。
02
采用先进的仿真技术,对列车运行图进行模拟和优化,确保设计方案 的科学性和可行性。
03
创新采用“快慢车”结合的运行模式,满足乘客不同出行需求,提高 地铁运营效率。
04
引入“互联网+”思维,实现列车运行图与智能调度、乘客服务等系 统的无缝对接。
实施效果评价及改进方向
实施效果评价
1
2
乘客满意度显著提高,地铁服务质量得到广泛认 可。
02
列车运行图基础知识
列车运行图构成要素
时间要素
包括列车区间运行时分、列车在中间站的停站时间、 列车在车站的间隔时间等。
数量要素
包括全日分时段客流分布、列车满载率、出入库能力 等。
其他要素
包括与城市其他交通方式的衔接、运营设备的配置等 。
列车运行图分类与内容
分类
根据列车运行图的性质和使用范围, 可分为日常图、周末图和节假日图等 。
深入研究新技术在列车运行图设计中的应用,如车车通信、自动驾驶 等,提升地铁智能化水平。
06
课程总结与展望
关键知识点回顾
列车运行图基本概念
列车运行图编制原理
包括列车运行图的定义、作用、种类等基 础知识。

运行图课程设计说明书定稿

运行图课程设计说明书定稿

运行图设计说明2011年5月一.设计目的列车运行图是轨道交通运输企业实现列车安全、正点运行和经济有效地组织轨道交通运输工作的列车运行生产计划,规定了轨道交通线路、站场、机车、车辆等设备的运用及行车各有关部门的工作,并通过列车运行图把整个轨道交通网络的运输生产活动联系成一个统一的整体,严格地按照一定的程序有条不紊的进行工作,保证列车运行图运行,它是轨道交通系统运输生产的一个综合性计划。

因此,对于一个学习轨道交通运营管理的学生来说,掌握列车运行图的绘制和列车运行图的深刻内涵尤其重要。

虽然在列车运行组织理论这门课上,同学们已经学习掌握了有关列车运行图的各种知识以及绘制技巧,但是只停留在理论层次,所以本课程设计的目的在于补充理论学习的欠缺,使同学们能够亲身实地地体验列车运行图绘制的过程,巩固理论知识,掌握列车运行图绘制的完整过程。

二.设计背景1、 线路、车站、区间距离及列车区间运行时分2、下行方向:邵湖→兰舟;旅客列车运行时分:各区间均比货物列车小2min 。

3、车站间隔时间及起停附加时分(min ;不分上下行,标准相同):2t =货起、1t =客起、1t =停;4τ=不、2τ=会;2τ=后停连、4τ=后通连 4、货运机车在自、外段技术作业时分标准为75min ;客运机车独立交路。

5、站内停车起动困难站:那口站上行方向。

6、列车种类、对数、停站方案、到发时分:种类旅客列车货物列车快速普通直快管内普客直通区段摘挂对数 1 1 2 4 4 2车次范围K401/K4022201/22026201/6202、6203/620429991/2~29997/831231/2~31237/842231/2~42233/4停站及时分邵湖、兰舟、神昌三大站:6;其余站:通过邵湖、兰舟:8,神昌:6,其余站:31、技术站:上、下行货物列车在邵湖站为中转,在兰舟站为始发或终到;2、摘挂列车中间站停站作业时间标准:那口、景西、召口:无摘挂作业;神昌:20;其余:15;3、摘挂列车超劳时间标准:10h。

西南交通大学铁路行车组织课程列车运行图课程设计

西南交通大学铁路行车组织课程列车运行图课程设计

列车运行图课程设计任务书一. 资料 1. M-N 区段示意图下行技术站中间站2. 区段技术特征3.区段距离及运行时分4. 车站间隔时间及列车起停附加时分4min τ不= 2min τ会= 4min τ连=(第一种类型) 2τ连= (第二种类型)客:1=起t 1=停t 货:2=起t 1=停t5. 区段站中间的信、联、闭设备 色灯信号、集中电气连锁、半自动闭塞6. 客货列车行车量及旅客列车到发时刻 (1) 行车量旅客列车:T63/T64特快旅客列车一对1511/1512次直通旅客快车一对 1517/1518管内旅客列车一对货物列车:直达列车3对直通列车9对 区段列车4对 摘挂列车1对(2)旅客列车到发时刻及停站时间T63在M 站21:22出发,T64在N 站23:11出发,这两列车在区段各中间站均不停车。

1511次由M 站9:31出发,1512次由N 站15:39出发,在d 站停车5min ,其它中间站均通过。

1517次由M 站17:05出发,1518次由N 站6:16出发,在d 站停留5min 钟,其它中间站各停留2min 。

7. 中间技术站作业时分d 站为下行货物列车技术作业需要停车站,每次停留时间10min t 技=。

8. 机车在机务段和折返段所在站停留时间标准机车交路为肩回制,M 为基本段,N 为折返段。

机车在M 站停留时间标准为110分钟,在N 为70分钟。

旅客列车、摘挂列车单独交路。

9. M-N区段各中间站卸车数10.M-N区段各中间站装车数11. 排空方向罐车向上行方向排空。

除罐车外,其它车种卸车后利用装车。

不足空车由M 站提供。

12. 各种作业时间标准(1) 摘挂列车在中间站的作业时间为25-30分钟;(2) 机车乘务组的连续工作时间为12小时,其中出乘及退勤2小时; (3) 车站装车或卸车一次货物作业停留时间标准为2小时,双重货物作业车停留时间标准为4小时;(4) 各区间在8:00-18:00之间,预留接触网检修“天窗”不少于90分钟; (5) 3.1=客ε 0.2=摘ε 2.0=备γ13.d 站和e 站之间“||”表示电分相点所在地,表示M-d (含d )与N-d (不含d )分别属于两个供电区段,可以分别进行停电作业。

西南交通大学《行车组织》列车运行图课程设计大图

西南交通大学《行车组织》列车运行图课程设计大图

感谢观看
汇报人:
该课程设计大图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案例分析、实验操作等方式,帮助学生深入理 解交通运输领域的复杂问题。
优秀交通运输人才的培养对于我国交通运输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能够为我国交通强国 建设提供人才保障。
06
西南交通大学《行 车组织》课程展望
课程发展目标
培养具备行车组织能力的高素 质人才
推进《行车组织》课程与行业 需求对接
评价结果:对课程设计的优缺 点进行总结和评价
05
列车运行图课程设 计大图应用价值
提高行车组织效率
列车运行图是行 车组织工作的基 础,能够提高行 车组织效率
通过列车运行图 课程设计大图, 可以掌握列车运 行规律和特点, 优化列车调度和 编组方案
列车运行图课程 设计大图的应用, 能够减少列车晚 点情况,提高列 车正点率
西南交通大学《行 车组织》列车运行 图课程设计大图
单击此处添加副标题
汇报人:
目录
添加目录项标题 列车运行图课程设计大图 介绍 列车运行图课程设计大图 应用价值
西南交通大学《行车组织》 课程概述
列车运行图课程设计大图 制作过程
西南交通大学《行车组织》 课程展望
01
添加章节标题
02
西南交通大学《行 车组织》车运行效率,减少 延误和拥堵
优化资源配置,降低运输 成本
促进铁路与其他交通方式 的协调发展
提升铁路运输服务质量, 提高旅客出行体验
培养优秀交通运输人才
列车运行图课程设计大图是西南交通大学交通运输专业的重要实践课程,旨在培养具有创新 思维和实践能力的优秀交通运输人才。
通过列车运行图课程设计大图的学习,学生可以掌握列车运行图的基本原理和编制方法,提 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西南交大《铁路行车组织》第3篇习题

西南交大《铁路行车组织》第3篇习题

第三篇列车运行图和铁路通过能力一、单项选择题1.()是全路组织列车运行的基础.A。

列车编组计划B。

列车运行图 C. 技术计划D。

运输方案2.下列命题中,不正确的是().A. 在单线运行图上,对向列车的交会必须在车站进行B。

在单线运行图上,同向列车的越行必须在车站进行C。

在双线运行图上,对向列车的交会必须在车站进行D。

在双线运行图上,同向列车的越行必须在车站进行3.在列车运行图上,( )的交点即为列车到、发、通过车站的时刻。

A. 横线与竖线B. 横线与斜线C. 竖线与斜线D。

斜线与斜线4.在列车运行图上,蓝单线加蓝圈表示()。

A. 行包专列B”五定”班列.C. 冷藏列车D。

路用列车5.在列车运行图上,列车通过车站的时刻,填写在()。

A. 进站一侧的锐角内B。

出站一侧的锐角内C. 进站一侧的钝角内D。

出站一侧的钝角内BCBBB6.在列车运行图上,竖直线表示()。

A. 车站中心线B。

车站进站信号机C。

车站出站信号机D。

时间7.在列车运行图上,水平线表示()。

A. 车站中心线B. 车站进站信号机C. 车站出站信号机D. 时间8.在列车运行图上,斜线称为()。

A. 列车运行线B. 列车出发线C. 列车到达线D。

列车通过线9.某区段的列车运行图为追踪运行图,该区段不可能是()区段。

A. 双线B. 单线C. 自动闭塞D. 半自动闭塞10.根据列车不停车通过区间两端站所查定的区间运行时分称为( ).A。

纯运行时分B。

纯通过时分C。

起车附加时分D。

停车附加时分DAADA11.机车担当与基本段相邻两个区段的列车牵引任务,除了需要进折返段整备外,机车第一次返回基本段所在站不入段,继续牵引列车向前方区段运行,到第二次返回基本段所在的站时,才入段进行整备作业,这种运转交路称为()。

A。

肩回运转交路 B. 半循环运转交路C。

循环运转交路D。

环形运转交路12.机车在折返段所在站停留时间标准由各项因素组成,其中占时最长的是()。

西南交通大学《铁路车站与枢纽》枢纽区段站课程设计说明书

西南交通大学《铁路车站与枢纽》枢纽区段站课程设计说明书

西南交通大学〈铁路车站及枢纽》课程设计枢纽区段站设计说明书学 号: __________ 201 _______学生姓名: ___________________班 级:交运20班指导教师: ____________________西南交通大学序浙文逆兴李时间:2018年6月目录第一章绪论 (1).主要任务第二章 车站基本情况确定 (2)第一节站型选择 (2)第二节第三方向引入第三章车站设备配置第一节客运设备配置第二节货运设备配置 (6)第三节机务设备配置 (7)第四节车辆设备配置 (8)第五节运转设备配置 (9)、调车线 .设备、站房位置 ................................................................................................................................................. 5 ..............、站台位置 (6)............... 、到发线 ...................................................................................................................................................... 9 ...............1.1 .1.1一.车站概述 ............................................................................ .1 ................................................................................................................................................ 2 ..............三、机走线四、 机待线 .......................................................................... 13 ...........五、 机车岀入段线 ................................................................... 13 ...........第四章车站设计参数 (14)第一节线间距 (14)第二节道岔级渡线配置 (15)一、 道岔辙岔号码 ..................................................................... 15.二、 确定线路连接的曲线要素 .......................................................... 16.三、 道岔坐标计算表 (17)第三节到发线有效长 (26)第五章车站通过能力计算 (27)第一节到发线使用方案 (27)第二节 道岔分组方案及咽喉区道岔组占用时间 (27)一、 道岔分组方案 .................................................................... 27.二、 咽喉区道岔组占用时间计算 ....................................................... 2.8.第三节咽喉通过能力计算第四节 到发线通过能力计算 (34)一、 各车场占用时间计算 (35)二、 各车场方向别到发线通过能力计算表 ................................................ 36.第五节车站最终通过能力计算 六、牵出线 ..................................................................................................................................... 13 ..........3338第六章自我评价39第一章绪论车站概述根据区段站在路网中的位置示意图可知,该站为衔接三个方向的有改编作业的区段站该站衔接的A和B两个方向在一条直线上,衔接的C方向则在A和B的垂直方向上。

行车课程设计作业

行车课程设计作业

⾏车课程设计作业课程名称:铁路⾏车组织设计题⽬:编制车站⼯作⽇计划图院系:交通运输系专业:外贸运输年级:2010级姓名:敬鹏(20107805)指导教师:孙景东西南交通⼤学峨眉校区2011 年06 ⽉15 ⽇课程设计任务书专业外贸运输姓名敬鹏学号20107805开题⽇期:2011 年05 ⽉01 ⽇完成⽇期:2011年06 ⽉01 ⽇题⽬:车站⼯作组织—编制车站⼯作⽇计划图⼀、设计的⽬的1﹑综合运⽤车站⼯作组织理论和⽅法;2﹑熟悉设计中的基本运算和有关规定;3﹑进⼀步巩固所学的有关专业理论知识;4﹑初步掌握车站⼯作⽇计划图的绘制⽅法;5﹑培养独⽴思考﹑独⽴⼯作能⼒。

⼆﹑设计资料(见书)。

三、指导教师评语车站⽇计划图设计说明书第1章 D 区段站概述车站⼯作⽇计划图是车站对各种列车和车辆进⾏全部技术作业过程以及各项设备使⽤情况的详细图解,它是根据列车编组计划规定的列车编组内容,列车运⾏图规定的列车到发时间,重量,长度,车站技术装备运⽤⽅按规定的到线,调车线固定使⽤,调车机车分⼯以及技术作业过程规定作业时间的标准等资料进⾏编制;它的主要作⽤有:检查车站各项技术作业过程之间、车站作业与列车运⾏图之间是否协调,车站技术设备运⽤及作业组织是否合理;查明车站最繁忙阶段与最薄弱的环节,以便针对发现的问题,提出解决的办法;确定货车在站停留时间标准、调机台数及车站运⽤车标准数。

D 站的邻接区段如下:下⾏D 站所处的位置及环境它的技术特征如下:注:列车起停车附加时分:分货起3=T 分货停2=T 分客起2=T 分客停1=T第⼆章确定车站⼯作量第⼀节编制车站车流汇总表⼀、车流汇总表的作⽤与内容以及D站主要车流分析指标(1)作⽤:⽤于分析车站的⼯作性质及任务,研究车流的特征和变化规律,为制定车站技术设备运⽤⽅案提供依据。

(2)内容:车流汇总表的上半部分是车站接⼊的重空车流。

左边各栏所列为由各衔接⽅向接⼊,按列车编组计划规定的去向别的有调和⽆调重车数。

铁路行车组织课程设计

铁路行车组织课程设计

交通运输学院《铁路行车组织》课程设计学院交通运输学院班级运输姓名学号成绩指导老师201年月日指导教师评语及成绩XX交通大学交通运输学院课程设计任务书所在系:交通运输课程名称:铁路行车组织课程设计指导教师(签名):专业班级:学生XX:学号:目录一、要求0二、车站概况01.车站平面图(见附件二)02.车场03.货物作业地点及取送作业方法04.调车机车运用情况15.列车编组计划(见附件四)16.旅客列车到发时刻。

17.各方向列车牵引定数及计长28.各项作业时间标准:29.交班要求3三、编制资料31.接班时的情况32.车站班计划(见附件六)53.到达解体及转解列车的编组内容(见附件七)54.货场、专用线取送作业计划5四、编制步骤5五、作业结果.............................................................................. . (6)附件一 XX西站技术作业表7附件二车站平面图8附件三调车场线路固定用途表10附件四列车编组计划12附件五接班时调车场的结存情况14附件六车站班计划表16附件七待解车列、到达列车及转解车列的编组顺序表19总结27参考文献30一、要求按车站调度员指挥车站作业的要求绘制车站技术作业表,(见附件一)制定阶段计划。

二、车站概况1.车站平面图(见附件二)2.车场本站为单向三级三场纵列式布置。

到达场11股道,1~4道办理上行到达及转场;5~8道上、下行到达;9~11道下行到达,超限货物列车接入1,3,5,7,9,11道。

7~11道为办理接入电力机车牵引列车的线路,1~6道禁止通行电力机车及牵引的列车。

出发场17股道,其中XVⅡ道为下行正线。

1道为机车走行线;2道上行到发兼转场;3~7道上行到发;8道为第一牵出线(二调),9道第二牵出线(三调);10~13道办理下行出发,14~16道下行到发。

1~6道、10~16道相邻两线仅限一股道办理超限货物列车,6~10,16~17道间相邻两线可以同时办理超限货物列车。

编制列车运行图课程设计

编制列车运行图课程设计

编制列车运行图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理解列车运行图的基本概念、构成要素和编制原则。

2. 掌握列车运行图中的专业术语,如列车种类、运行线、时刻表等。

3. 了解我国铁路列车运行图的特点和分类。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实际铁路运输需求,设计合理的列车运行图。

2. 提高学生运用计算机软件绘制列车运行图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团队协作、沟通表达和问题解决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铁路运输事业的热爱和责任感。

2. 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认识到合理编制列车运行图对减少能源消耗、缓解交通拥堵的重要性。

3. 引导学生关注国家铁路发展战略,激发学生为我国铁路事业贡献力量的信心。

本课程针对高年级学生,结合学科特点和教学要求,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的专业素养和实践能力。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掌握列车运行图的基本知识,具备编制列车运行图的实际操作能力,并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为实现课程目标,将目标分解为具体的学习成果,以便后续的教学设计和评估。

二、教学内容1. 列车运行图的基本概念与构成要素- 理解列车运行图定义、功能及作用- 掌握列车运行图的基本构成要素,如列车种类、运行线、车站、时刻表等2. 列车运行图的编制原则与方法- 学习列车运行图编制的基本原则,如安全性、合理性、经济性等- 掌握列车运行图编制的基本方法,如手工编制、计算机编制等3. 我国铁路列车运行图的特点与分类- 分析我国铁路列车运行图的发展历程、现状及发展趋势- 掌握我国铁路列车运行图的分类,如普通列车运行图、高速列车运行图等4. 列车运行图编制实践- 学习运用计算机软件绘制列车运行图的方法和技巧- 分析实际铁路运输需求,设计合理的列车运行图5. 教学案例分析与讨论- 选取典型铁路线路,分析实际列车运行图编制案例- 围绕案例开展讨论,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内容按照教材章节进行组织,确保科学性和系统性。

列车运行图课程设计

列车运行图课程设计

实践环节的目的:提高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加深对列车运行图的理解
实践环节的内容:包括列车运行图的绘制、修改、优化等
实践环节的方法:采用模拟软件进行实际操作,通过模拟软件进行列车运行图的绘制、 修改、优化等操作 实践环节的评估:通过模拟软件的操作结果进行评估,评估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对 列车运行图的理解程度
列车运行图调整的时机:当列车运 行图无法满足实际需求时,如客流 量变化、线路调整等
列车运行图调整的方法:根据实际 需求,调整列车运行图,如增加或 减少列车班次、调整列车时刻表等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列车运行图调整的原则:保证列车 运行安全、提高运行效率、降低运 营成本
列车运行图调整的影响:调整列车 运行图可能会对乘客出行、列车调 度、运营成本等方面产生影响,需 要综合考虑
效果
实施优化方案: 将优化方案应 用到实际运行 中,并进行跟
踪和调整
优化目标:提高列车运行效率,减少延误 和拥挤
优化方法:采用动态规划算法,优化列车 运行路径和时刻表
优化效果:提高列车运行效率,减少延误 和拥挤,提高乘客满意度
优化案例:某城市地铁线路优化,采用 动态规划算法,优化列车运行路径和时 刻表,提高列车运行效率,减少延误和 拥挤,提高乘客满意度。
列车运行图:列车运行图的基本概 念和作用
列车运行图编制方法:列车运行图 的编制方法,如时间表编制、列车 运行图绘制等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列车运行图要素:列车运行图的基 本要素,如时间、地点、列车类型 等
列车运行图优化:列车运行图的优 化方法,如时间优化、列车运行图 调整等
提高列车运 行效率

铁路行车组织与管理学习领域课程设计案例

铁路行车组织与管理学习领域课程设计案例

1.《铁路行车组织与管理》课程各学习领域课程设计教学分析示例学习领域1:接发列车该学习领域教学内容涉及车站值班员、助理值班员和信号员等工种的作业内容及技能要求。

接发列车包括正常情况和非正常情况下的接发列车作业。

办理闭塞、布置与准备接发列车进路、开闭信号或交接行车凭证、立岗接发列车和开通区间等5个学习性工作任务是接发列车学习单元的主要教学内容,非正常情况下的接发列车还包括设备故障时的接发列车、天气不良情况、施工检修情况的接发列车、开行路用、救援列车及无空闲线路接车.本学习领域的知识与技能的教学内容要求参照铁道部颁发的《接发列车作业标准》和《铁路技术管理规程》有关规定组织,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接发列车作业程序及标准用语;掌握车机联控技能;了解CTC分散自律式行车办法;初步具备胜任车站值班员、助理值班员和信号员等工作岗位的专业能力。

“接发列车"学习领域对应工作任务与学习内容的对应关系如图4-3-4所示.图4-3—4 “接发列车"学习领域对应工作任务与学习内容的对应关系“接发列车”学习领域课程方案的教学说明示例,见下表4-3—5所示。

表4-3-5 学习领域1:“接发列车"课程方案教学说明2.《铁路行车组织与管理》学习性工作任务教学分析学习性工作任务学习性工作任务教学分析是一个将职业行动领域典型工作任务转换成为学习性工作任务“教学处理”的过程。

其任务是确定“工作和学习"的内容,主要包括三个维度:工作对象,工作的工具、方法与组织,对工作的技能和知识目标要求.确定“工作和学习”内容的方法,是从企业的典型工作任务和学校的教学目标两个方向逐渐靠近的结果,从典型工作任务描述中“结晶"出学习内容,将这些内容与还处在确定过程中的学习目标进行比较,当现有内容不能满足学习目标要求时,则需要对学习内容加以补充和细化,反之亦如此。

学习性工作任务的“工作与学习”维度确定示意图如图4-3-9 所示。

列车运行图课程设计-理论部分-Sim

列车运行图课程设计-理论部分-Sim

以车次区分 以车次区分
×
© Tongji University 主讲:江志彬
School of Transportation Engineering
交通运输工程学院 运输管理工程系
列车运行图表示形式(城轨)
车次( 上海) 线路号+车底号+目 的码 如10112 运行线 红色单线 交路连接线 车底序号 时间标注 1分格图 无标注
时间线
主讲:江志彬
运行图课程设计
School of Transportation Engineering
交通运输工程学院 运输管理工程系
列车运行图
运行图作用 路网列车运行的基础 运输工作的综合性计划
把“车、机、工、电、辆”联系为一个整体
车务:列车运行、调车、客货运作业 机务:机车台数、整备作业、乘休制度.... 工务、电务:施工、维修计划... 车辆:车辆运用计划...
School of Transportation Engineering
交通运输工程学院 运输管理工程系
我国铁路车次的规定
旅客列车车次规定 T(特快)
特快列车一般全程只停省会城市、副省级市和少量主要地级市等特大站 ,全部均为空调列车 在线路条件容许情况下最高时速142公里 其中T1-T4998为跨局,T5001-T9998为管内 铁路系统标准念法为“特X次”
L(临时旅客列车)
一般在春运、暑运、国庆长假等客流高峰时候开行的临时旅客列车,停 靠县级市以上级别城市的站点,按普通旅客快车等级运行和调度 不少临客列车都没有空调 由于临客列车的客流对象一般是回乡或去城市打工的民工(尤其在春节 前后),因此也被称为“民工专列” 车次范围为L1-L9998,其中L1-L6998为跨局,L7001-L9998为管内

铁路行车组织(二课程设计[1]

铁路行车组织(二课程设计[1]

题目:列车运行图课程设计专业:铁道运输年级:成作的列车运行生产计划,它规定了铁路线路、站场、机车、车辆等设备的运用,以及与行车各个部门的工作,并通过列车运行图把整个铁路网的运输生产活动联系成为一个统一的整体,严格按照一定的程序有条不紊地进行工作,保证列车按运行图运行,它是铁路运输生产的一个综合性计划。

另一方面它又是铁路运输企业向社会提供运输供应能力的一种有效形式。

从这个意义上讲,供社会使用的铁路旅客列车时刻表及“五定”货运班列运行计划,实际上就是铁路运输服务能力目录。

因此,列车运行图又是铁路组织运输生产和产品供ih销售的综合计划,是铁路运输生产联结厂矿企业生产和社会生活的纽带。

2 M—N区段技术特征1) M-N区段示意图2)区段技术特征向列车到达或通过该站时止的最小间隔时间,称为不同时到达间隔时间。

2其在运行图上的表现形式:计算公式如下:式中l—列车长度,m列l—司机确认进站信号显示状态时间内列车运行距离,m确l—列车制动距离或由预告信号机至进站信号机的距离,m制l 进—进站信号机至车站中心线的距离,mv 进—列车平均进站速度,km/h以下分别对每种形式求出各自的客车和火车所对应的τ不,已知,货车变成辆数55,车长13.86m ,客车变成辆数16,车长25m,列车制动距离800m,机车长度30m,司机确认信号时间为0.1min,上行进站距离500m,下行进站距离950m.,当两列车一停一通过时,作业t =2.1min ,当两辆车都停车时作业t =1.2min 对于a 图,货车不τ = 4.3min ,客车不τ = 3.7min2 其在运行图上的表现形式:3 计算取值已知,货车变成辆数55,车长13.86m ,客车变成辆数16,车长25m,列车制动距离800m,机车长度30m,司机确认信号时间为0.1min,上行进站距离500m,下行进站距离950m.,当第二列车通过时,作业t =1.6min ,当第二列车为发车时作业t =1.2min 当列车在后方站通过时连τ=作业t +t 进)(=进制确列min 5.006.0l l l l t ++++计算得 连τ =4.4min 取整得连τ=5min当列车在后方站停车时连τ=作业t =1.2min取整得连τ=2min第3章 确定管内货物列车工作组织3. 1 确定区段管内的各种货物列车的行车量M—N区段中间站装卸差及空车供应计划3 . 2 确定管内货物列车的铺画方案1 确定开口方案(1)选择开口方案①确定逆向车流下开口方案中的车小时节省计算公式:车小时节省计算表:区段b-c,c-d 区段 采用交错会车方案, 57=T周,所以 4. 2 区段需要通过能力的计算非平行运行图的货物列车通过能力:非平行运行图的通过能力: 不τ=6min, 会τ=3min, t 起=2min , t 停=1min区段需要通过能力: 通过能力利用率:现有通过能力与需要通过能力比较图:nl2880v 35.9km /28868131097nt 60h ntnt⨯===⨯+⨯+++∑∑∑∑旅纯运加减中停v 35.90.643v 55.8β===旅运运5. 3 列车运行图的评价这个学期课程设计由于地震的原因,我们拖了很久!现在设计已经马上就要结束了!觉得这次设计的时候,其实图纸不是多难画的,主要是在编写说明书的时候比较复杂,花了较多的时间在计算和公式的输入上,这说明我在计算机的操作上还是有问题的!在我的图纸里。

铁路行车组织课程设计

铁路行车组织课程设计

铁路行车组织课程设计 IMB standardization office【IMB 5AB- IMBK 08- IMB 2C】交通运输学院《铁路行车组织》课程设计学院交通运输学院班级运输姓名学号成绩指导老师201年月日指导教师评语及成绩兰州交通大学交通运输学院课程设计任务书所在系:交通运输课程名称:铁路行车组织课程设计指导教师(签名):专业班级:学生姓名:学号:目录五、作业结果..................................................................................................................................... (6)一、要求按车站调度员指挥车站作业的要求绘制车站技术作业表,(见附件一)制定阶段计划。

二、车站概况1.车站平面图(见附件二)2.车场本站为单向三级三场纵列式布置。

到达场11股道,1~4道办理上行到达及转场;5~8道上、下行到达;9~11道下行到达,超限货物列车接入1,3,5,7,9,11道。

7~11道为办理接入电力机车牵引列车的线路,1~6道禁止通行电力机车及牵引的列车。

出发场17股道,其中X VⅡ道为下行正线。

1道为机车走行线;2道上行到发兼转场;3~7道上行到发;8道为第一牵出线(二调),9道第二牵出线(三调);10~13道办理下行出发,14~16道下行到发。

1~6道、10~16道相邻两线仅限一股道办理超限货物列车,6~10,16~17道间相邻两线可以同时办理超限货物列车。

无调中转列车上行接入出发场2~7道,下行接入出发场14~16道。

出发场1、15、16道为办理接发电力机车牵引列车的线路,2~7道东端设有接触网可办理电力牵引列车的始发。

调车场32股道,1~16道为上行场,17~32道为下行场。

驼峰头部设有禁溜线1(北)和禁溜线2(南)分别用于临时存放上、下行禁止溜放和禁止过峰车辆,这些车辆在适当时机由调机经迂回线送入调车场1道,32道。

(2)列车运行图课程设计说明书(2)

(2)列车运行图课程设计说明书(2)

(对)
N N 因为 使
需 ,所以满足设计要求。
二、 编制甲~乙区段列车运行放行方案图
1、T旅 t运 t停 t起停 =58+14+18=90(分)
对一般货物列车除上水时间外,对交会时的停站时分需进行估算,首先要估算交会次数, (1)根据行车量可算出技术站平均每间隔 720/11=65,即 1 小时 5 分开一趟列车,途中约 需运行 1 小时,用图解法可得知途中有 3 次交会,如下图:
设计者: 2013 年 8 月 14 日
1
铁路行车组织运行图课程设计
目录
前言…………………………………………………………(1) 目录…………………………………………………………(2) 原始资料……………………………………………………(3) 甲~乙区段区间通过能力………………………………… (4) 编制甲~乙区段列车运行放行方案图…………………… (5) 总结…………………………………………………………(8) 附件…………………………………………………………(9)
在每次会车时原则是一列通过、一列停车,因此上下行列车实际停会只有两次,每次最少 的停车时分为τ不+τ会=7 分,如图所示:
5
铁路行车组织运行图课程设计
所以本题中的一般的货物列车 t停 2 * 7 14 分, t起停 为各次列车起停附加时分之
和。一般货物列车有一次交会停车和甲乙站的开到,因此共产生三次起停附加时分,
所以选择最大区间为 B~C 区间,列车放行方案共四种,如下图所示:
(1) (2) (3) (4)
T周1
=t " +t
停+τ
C 不
+t ˊ +t

【VIP专享】西南交通大学铁路行车组织课程列车运行图课程设计

【VIP专享】西南交通大学铁路行车组织课程列车运行图课程设计

列车运行图课程设计任务书一. 资料1. M-N 区段示意图2. 区段技术特征牵引机车类型货物列车牵引定数货物列车计算长度正线数目闭塞方式客货上行下行上行下行1半自动韶山3韶山33200t 3200t 60.060.03.区段距离及运行时分站名M a bc def g N 到发线数1033243236上行914141514151010旅客列车下行81212151314910上行1117181818191212货物列车下行1015141616181112区间距离10.215.516.117.718.415.911.412.34. 车站间隔时间及列车起停附加时分(第一种类型) (第二种类型)4min τ不=2min τ会=4min τ连=2τ连=客:1=起t1=停t 货:2=起t 1=停t 5. 区段站中间的信、联、闭设备色灯信号、集中电气连锁、半自动闭塞6. 客货列车行车量及旅客列车到发时刻(1) 行车量旅客列车:T63/T64特快旅客列车一对1511/1512次直通旅客快车一对1517/1518管内旅客列车一对货物列车:直达列车3对直通列车9对区段列车4对摘挂列车1对(2)旅客列车到发时刻及停站时间T63在M 站21:22出发,T64在N 站23:11出发,这两列车在区段各中间站均不停车。

1511次由M 站9:31出发,1512次由N 站15:39出发,在d 站停车5min ,其它中间站均通过。

1517次由M 站17:05出发,1518次由N 站6:16出发,在d 站停留5min 钟,其它中间站各停留2min 。

7. 中间技术站作业时分d 站为下行货物列车技术作业需要停车站,每次停留时间。

10min t 技=8. 机车在机务段和折返段所在站停留时间标准机车交路为肩回制,M 为基本段,N 为折返段。

机车在M 站停留时间标准为110分钟,在N 为70分钟。

旅客列车、摘挂列车单独交路。

9. M-N 区段各中间站卸车数卸车站至由货物品名a bc d e f g计石油—21124111M其它1111043222煤121412112N其它—12522113计2652091155810.M-N 区段各中间站装车数装车去向至由货物品名M N 计矿建2a其它114粮食4b其它228矿建1c其它416粮食9d其它1313粮食2e其它327f其它448g其它224合计35155011. 排空方向罐车向上行方向排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列车运行图课程设计任务书
一. 资料 1. M-N 区段示意图
下行
技术站
中间站
2. 区段技术特征
3.区段距离及运行时分
4. 车站间隔时间及列车起停附加时分
4min τ不= 2min τ会= 4min τ连=(第一种类型) 2τ连= (第二种类型)
客:1=起t 1
=停t 货:2=起t 1=停t
5. 区段站中间的信、联、闭设备 色灯信号、集中电气连锁、半自动闭塞
6. 客货列车行车量及旅客列车到发时刻 (1) 行车量
旅客列车:T63/T64特快旅客列车一对
1511/1512次直通旅客快车一对 1517/1518管内旅客列车一对
货物列车:直达列车3对
直通列车9对 区段列车4对 摘挂列车1对
(2)旅客列车到发时刻及停站时间
T63在M 站21:22出发,T64在N 站23:11出发,这两列车在区段各中间站均不停车。

1511次由M 站9:31出发,1512次由N 站15:39出发,在d 站停车5min ,其它中间站均通过。

1517次由M 站17:05出发,1518次由N 站6:16出发,在d 站停留5min 钟,其它中间站各停留2min 。

7. 中间技术站作业时分
d 站为下行货物列车技术作业需要停车站,每次停留时间10min t 技=。

8. 机车在机务段和折返段所在站停留时间标准
机车交路为肩回制,M 为基本段,N 为折返段。

机车在M 站停留时间标准为110分钟,在N 为70分钟。

旅客列车、摘挂列车单独交路。

9. M-N区段各中间站卸车数
10.M-N区段各中间站装车数
11. 排空方向
罐车向上行方向排空。

除罐车外,其它车种卸车后利用装车。

不足空车由M 站提供。

12. 各种作业时间标准
(1) 摘挂列车在中间站的作业时间为25-30分钟;
(2) 机车乘务组的连续工作时间为12小时,其中出乘及退勤2小时; (3) 车站装车或卸车一次货物作业停留时间标准为2小时,双重货物作业车停
留时间标准为4小时;
(4) 各区间在8:00-18:00之间,预留接触网检修“天窗”不少于90分钟; (5) 3.1=客ε 0.2=摘ε 2.0=备γ
13.d 站和e 站之间“||”表示电分相点所在地,表示M-d (含d )与N-d (不含d )分别属于两个供电区段,可以分别进行停电作业。

二. 设计要求
1 计算区间通过能力
2 制定区段管内货物列车工作组织
3 制定列车运行图及机车周转图
4 制定设计说明书
列车运行图课程设计说明书
第一章 绪论
概述列车运行图的重要意义及本设计区段的技术经济特点 第二章 计算区段通过能力 1 区段现有通过能力的计算 2 区段需要通过能力的计算 第三章 确定管内货物列车工作组织 1 确定区段管内的各种货物列车的行车量 2 确定管内货物列车的铺画方案 第四章 编制列车及机车周转图 1 铺画列车运行图及机车周转图 2 计算列车运行图的指标 3 列车运行图及机车周转图的评价
附录
列车运行线表示方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