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绝:中国古代历史上十大隐士点评合卷隐士就是隐居不仕之士-他们才华横溢名声在外-却因为这样那样的原因

合集下载

10个历史上著名的隐士

10个历史上著名的隐士

10个历史上著名的隐士10个历史上著名的隐士现如今大多数的遁世者将与世隔绝作为一种对社会的消极对抗,在这种行为背后潜在的理性与那些在历史上著名的遁世者们隐世的理由如出一辙。

他们通常因为宗教的原因彻底隐居,累月经年。

10.圣安东尼 (St. Anthony the Great) A.D.251~A.D.356安东尼出生在罗马帝国时期埃及的中部,由他信奉基督教的父母抚养长大,并且定期前往教堂,异于当时轻视信仰的年轻人。

他自幼恭敬顺从、专注细心,在只有十八岁的时候失去了父母双亲。

在父母去世后不到六个月,一个偶然听到的布道改变了他的一生。

当时有人正在宣读福音书,就是耶稣对富有的少年人说:“你若愿意做完全人,可去变卖你的所有,分给穷人,就必有财宝在天上;你还要来跟从我。

”安东尼很快变卖掉了父母留给他的所有东西,并将妹妹交托给可靠的贞女们后,就开始了他的隐修生活。

除了面对在沙漠中独居生活的危险,据说安东尼还要与罪恶争战(就像许多圣人会这么做一样)——阻止魔鬼用“性的幻想”来诱惑他,坚持与情欲作战。

他能够避开伪装成年幼的黑人男孩出现在他面前的撒旦魔鬼(堕天使撒旦,被看做与上帝的力量相对的邪恶、黑暗之源)。

安东尼在105岁的时候逝世,被人们奉为“修道运动之父”。

他的言论都收集在《沙漠教父言行录》之中。

9.威廉·埃姆斯·威尔逊(William 'Amos’ Wilson)1774~1821威廉·威尔逊的故事发生于18世纪的宾夕法尼亚,与他的妹妹伊丽莎白紧密相连。

伊丽莎白被一个叫约瑟夫·德尚的男人诱骗并发生关系,德尚假装要与她结婚,但实际上他并没有要与她结婚的打算。

在伊丽莎白诞下双生子以后,德尚尾随她回家并哄骗她带着双生儿去到林中,杀死了刚出生的婴儿且逃离了现场。

伊丽莎白被判有罪并被判处死刑。

威廉恳请政府释放伊丽莎白,最后她也被同意赦免。

他飞快跑回家去救她,但是太迟了——妹妹已经在他到达之前就缢亡了。

转:盘点:诗词中的十大隐士,身将客星隐,心与浮云闲

转:盘点:诗词中的十大隐士,身将客星隐,心与浮云闲

转:盘点:诗词中的⼗⼤隐⼠,⾝将客星隐,⼼与浮云闲在中国的历史上,有许多著名的隐⼠。

他们不为功名利禄所累,⽽追寻内⼼的⾃由:或放逐于⼭⽔之间,或⼤隐于市井之中。

垂钓沧波间,⼼与浮云闲,安贫乐道,恬然⾃得,让旁⼈钦羡不已。

今天,咱们就⼀起来了解下古诗词中⼗⼤隐⼠的故事吧!⼀、五柳先⽣陶潜“五柳先⽣”的典故出⾃晋陶渊明《五柳先⽣传》:“先⽣不知何许⼈也,亦不详其姓字。

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

”⽂中的五柳先⽣有三⼤志趣,⼀是“好读书”,⼆是“性嗜酒”,三是“常著⽂章⾃娱”,具备卓然不群的⾼尚品格。

后来“五柳先⽣”就成了⾼⼈逸⼠的代名词。

变体常⽤“五株柳”、“先⽣柳”。

《⽥园乐七⾸·其五》【唐】王维⼭下孤烟远村,天边独树⾼原。

⼀瓢颜回陋巷,五柳先⽣对门。

⼆、五湖客范蠡“五湖客”指春秋时的范蠡。

他在帮助越王灭吴之后,认为越王是个“可与共患难⽽不可共处乐的⼈”,因此改姓易名,乘⾈载西施泛五湖⽽去。

后⽤“五湖⼼,五湖客,范蠡扁⾈”等写功成名就之后急流勇退,避祸远游;或写悠闲泛⾈,归隐江湖。

《书皇亲画扇》【宋】苏轼⼗年江海寄浮沉,梦绕江南黄苇林。

谁谓风流贵公⼦,笔端还有五湖⼼。

三、⾼卧东⼭谢安东晋时期,贤⼈谢安坚决辞去官职到会稽附近的东⼭隐居,经常有⽂⼈前来拜访,饮酒赋诗,从不过问朝政,“屡违朝旨,⾼卧东⼭”。

后⽤“⾼卧东⼭”,或其变体“东⼭岁晚”、“东⼭风⽉”等,表现游憩⼭⽔,淡泊功名的⽣活情趣。

《念奴娇·登建康赏⼼亭呈史留守致道》【宋】⾟弃疾我来吊古,上危楼、赢得闲愁千斛。

虎踞龙蟠何处是,只有兴亡满⽬。

柳外斜阳,⽔边归鸟,陇上吹乔⽊。

⽚帆西去,⼀声谁喷霜⽵。

却忆安⽯风流,东⼭岁晚,泪落哀筝曲。

⼉辈功名都付与,长⽇惟消棋局。

宝镜难寻,碧云将暮,谁劝杯中绿。

江头风怒,朝来波浪翻屋。

四、披裘钓泽严⼦陵严光和与东汉光武帝刘秀是同窗好友。

刘秀即位后,曾经多次延聘严光,但他隐姓埋名,退居富春⼭,常披⽺裘在泽中垂钓。

《除夜自石湖归苕溪》姜夔原文注释翻译赏析

《除夜自石湖归苕溪》姜夔原文注释翻译赏析

《除夜自石湖归苕溪》姜夔原文注释翻译赏析《除夜自石湖归苕溪》姜夔原文注释翻译赏析作品简介《除夜自石湖归苕溪》是中国南宋诗人姜夔作的七言绝句,共有十首。

十首诗平易浅显,韵味华美,作者用极其自然逼真的手法,写了他由石湖返回苕溪时,沿途所见的幽雅景致。

作品原文除夜自石湖⑴归苕溪⑵姜夔(kuí)其一细草⑶穿沙雪半销,吴宫⑷烟冷水迢迢。

梅花竹里无人见,一夜吹香过石桥。

其二美人台上昔欢娱,今日空台望五湖。

残雪未融青草死,苦无麋鹿过姑苏。

其三黄帽传呼睡不成,投篙细细激流冰。

分明旧泊江南岸,舟尾春风飐客灯。

其四千门列炬散林鸦,儿女相思未到家。

应是不眠非守岁,小窗春色入灯花。

其五三生定是陆天随,只向吴松作客归。

已拚新年舟上过,倩人和雪洗征衣。

其六沙尾风回一棹寒,椒花今日不登盘。

百年草草都如此,自琢春词剪烛看。

其七笠泽茫茫雁影微,玉峰重叠护云衣。

长桥寂寞春寒夜,只有诗人一舸归。

其八桑间簧火却宜蚕,风土相传我未谙。

但得明年少行役,只裁白纻作春衫。

其九少小知名翰墨场,十年心事只凄凉。

旧时曾作梅花赋,研墨于今亦自香。

其十环玦随波冷未销,古苔留雪卧墙腰。

谁家玉笛吹春怨,看见鹅黄上柳条。

作品注释⑴除夜:除夕。

石湖:今江苏苏州西南。

⑵苕溪:浙江吴兴县的别称,因境内苕溪得名。

吴兴即湖州(宋时湖州治所在吴兴),时姜夔安家于此。

⑶草:夏校本、陆本、许本并作“草”,吟稿本作“柳”。

庾信《荡子赋》:“细草横阶随意生。

”⑷吴宫:苏州有春秋时代吴国宫殿的遗址。

迢迢:遥远的样子。

杜牧《寄扬州韩判官》诗:“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木凋。

”作品鉴赏(其一)该词极具萧散简远之神。

细草、沙地、吴宫、烟水、梅花、竹丛、石桥,建构出一个幽冷、萧索、缥缈的世界,人的灵魂似乎随着迢迢的流水、飘浮的暗香徜徉。

写梅花遗貌得神,画图难足。

清刘熙载《艺概》云:“姜白石词幽韵冷香,令人挹之无尽,拟诸形容,在乐则琴,在花则梅也。

”此诗写梅亦如是。

结句畅达悠扬。

历代七绝名篇选评

历代七绝名篇选评

历代七绝名篇选评唐·贺知章《咏柳》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评:碧玉喻柳叶,绿丝绦喻柳条,剪刀喻春风,连用三喻。

末二句一问一答,乃设问修辞手法。

全诗语新意奇,自然入妙。

绿丝绦(tao):绿色丝带。

唐·王昌龄《出塞》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评:前半怀古,首句互文,明月与边关既指秦时亦指汉时。

后半怀念西汉右北平太守、飞将军李广坚守北疆,匈奴人闻之丧胆。

暗讽唐将无能,师劳力竭,屡战无功。

此诗内涵丰富,风格沉郁,明人王世贞誉为唐人七绝之冠。

唐·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评:节届重阳,遥忆兄弟。

妙在不言思忆对方,却设想对方此时正思念自己,构思独特。

作者时年十七岁。

山东指华山以东,即兄弟所在之蒲州,今山西省永济县。

唐·李白《越中览古》越王勾践破吴归,义士还家尽锦衣。

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

评:前三句极写越王勾践破吴归来祝捷盛况,末句陡转,写眼前一片荒凉颓败,唯有鹧鸪飞鸣。

盛极而衰,对比强烈。

沈德潜《唐诗别裁集》卷二十: ″ 三句说盛,一句说衰,其格独创。

”唐·杜甫《江南逢李龟年》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评:李龟年为开元、天宝间宫廷乐师。

岐王李范乃唐玄宗之弟。

崔涤乃玄宗宠臣。

安史乱后,李龟年流落江南。

风景虽好,盛时不再,不胜今昔之感!清人孙洙称 " 少陵七绝,此为压卷″。

唐·张继《枫桥夜泊》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评:寒山寺夜半钟声,唯有异乡飘泊旅愁不寐者闻之。

千古名篇,家弦户诵。

苏州寒山寺亦因此诗而名扬中外。

唐·崔护《题都城南庄》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

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评:桃花依旧盛开,伊人不知何往?运用对比手法,烘托怅惘之情。

12位中国历代隐士书法家作品赏析

12位中国历代隐士书法家作品赏析

12位中国历代隐士书法家作品赏析隐士书法家的历史源流“隐士”一词则由来已久,较早的提法见于《庄子·缮性篇》:“古之所谓隐士者,非伏身而弗见也,非闭其言而不出也,非藏其知而不发也,时命大谬也”。

后来,荀子又说:“天下无隐士,无遗善”,再后来《后汉书》等史书也均有关于“隐士”的记载,唐代以后的文学作品中这个名称的应用就更普遍了,如“潜书周隐士,白云今有期”(元稹《寄隐客》),“唯此中隐士,致身吉且安”(白居易《中隐》)。

其实,“隐士”的语义产生的要更早一些,只不过称呼不同,如《论语·微子》:“逸民:伯夷、叔齐、虞仲、夷逸、朱张、柳下惠、少连”,这里的“逸民”实际上就是“隐士”。

子曰:“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从孔子这句话我们就大概可以确定“隐士”是指那些凭品行、学识和才能本来可以进入仕途却主动放弃而退居“江湖”的人。

“无道则隐”是产生“隐士”的一个重要政治原因,此外因逃避战乱、异族入主、仕途不顺、厌怠尘俗等而“隐”的也不在少数。

但无论“隐”的缘由如何,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那就是留名青史的“隐士”,都非等闲之辈。

《南史·隐逸》云,“须含贞养素,文以艺业。

不尔,则与夫樵者在山,何殊异也”,可见,“隐士”群体普遍具有较高的文化素养,品格高洁,并多在文学艺术上有所造诣,也就是说“隐士”多为文人墨客。

说到“隐士”,其中最负盛名的当属东晋大文学家陶渊明了,“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寥寥数字其高逸拔俗之致就已表露无疑。

隐士书法家的出现是中国书法史上的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隐士书家的书风与传统文人书家有较大的差异,但这正是他们表达自己内心和艺术感受的一种语言,理应得到书法史的尊重。

本文选录历代隐士书家12人精品力作,以飨书友…林逋(北宋)字君复。

宋钱塘(今浙江杭州)人。

北宋著名诗人。

少孤力学,不为章句。

性恬淡好古,不趋荣利,家贫衣食不足,晏如也。

初游历江淮间,久之归杭州,结庐西源之孤山,十二年足不及城市。

历史上出名的十类隐士高人

历史上出名的十类隐士高人

历史上出名的十类隐士高人
一完全归隐:归于次类的隐士是真正意义上的归隐,即使朝廷派人来多次来请,他们也拒不出仕,如晋宋间的宗炳、元代的吴镇等。

二仕而后隐:这种类型的隐士在中国很多,当过官,因为对官场的不满而解冠归去。

这其中,名气最大的是东晋的淘渊明,其隐逸的名气甚至超过了其诗名。

三半仕半隐:此类人先是做官,但后来不愿做了,可辞官又无保于生计,于是虽做官,却不问政事,过着实际的隐居生活,虽然不具隐士的名分,但却具有隐士的思想,如唐代的王维。

四忽隐忽仕:如元明之交的王蒙、明末的董其昌,均是先做官,然后又隐居,待朝廷征召或形势有利,又复出仕,之后再归去。

五隐于庙堂:这类隐仕,虽然做官,但不执着于政事。

六似隐实假:如明代隐士陈继儒,虽不做官,但好和官家打交道,有人写诗讥笑他“翩翩一只云间鹤,飞去飞来宰相家”。

七名隐实官:如南朝齐梁时陶弘景,人称陶隐士,虽然隐居山中,朝中大事还向他请教,被称为“山中宰相”。

这种隐士实际上不具隐士思想,他不做官只是为了更自由而已。

八以隐求仕:通过隐逸来博得名声引起朝廷的关注,然后出仕,即所谓的“终南捷径”。

如唐代的卢藏用早考中进士后,先去长安南的终南山隐居,等待朝廷征召。

后来果然以高士被聘,授官左拾遗。

他曾对友人指着终南山说:“此中大有嘉处”。

九无奈而隐:此类人实际上最热心于时局,如明末清初的顾炎武、黄宗羲等人,他们”隐居“只是为了表示不与清王朝合作,实际上从最激烈的反清斗争。

十真隐而仕:此类隐士在隐居时基本上都是真隐,但当时机来临是就出山,没有时机就隐下去。

如殷商时的伊尹、元末的刘基,名气最大的是三国时的诸葛亮。

古代十大著名的隐士

古代十大著名的隐士

古代十大著名的隐士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上下五千年出了很多名人,但也有一些人是不追求名利的。

我们一起来看看古代十大著名的隐士。

1. 许由许由是上古时代的人,据说当时尧帝想把皇位传给他,但是他不愿意接受,后来便辞官归隐了民间,流传着许多关于他的传说。

2. 伯夷叔齐这两位王子就是比较奇葩的在他们的父亲死后都不愿意继承王位,互相推让后来两个人都选择一同去周国考察,两人经历了很多磨难,最后饿死了。

3. 颜回颜回是我国历史上非常有名的文人,他是孔子的得意门生,也是孔子的72贤之首,大部分时间都是追随着孔子的脚步,没有做官。

4. 陶渊明提起陶渊明就会想起那首诗,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这是他自己想要的生活,凭着一身才华却不愿意做官归隐田园。

5. 林逋林逋是著名的北宋诗人,隐居在西湖孤山,而且他终身没有做官,也不娶妻,喜欢在院子周围种植梅花喂养仙鹤。

6. 王维王维的诗可能随随便便都能背上几首,它是著名的诗人,也是一位画家,在诗坛有着很高的地位,但大部分的时间都是归隐田园,属于比较洒脱的诗人。

7. 介子推介子推是晋国时期的大臣,曾经随着从而在外面逃亡了19年。

也是历经了艰辛,后来回到晋国之后,由于某些不为人知的原因归隐田园了。

8. 善卷善卷是上古时代著名的文化人是尧帝和舜帝的老师。

油地和顺地都想把地位传给他,但是他一直在拒绝,后来归隐山林,过着逍遥自在的生活。

9. 严光阳光是东汉时期的人,有着一身的才华,但却不图富贵,不图名利,曾经是开国皇帝刘秀的好朋友。

刘秀登基之后曾多次请他出山,但是他选择了退隐。

10. 嵇康嵇康是三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和音乐家,从小就特别聪明,学富五车,后来在司马氏掌权之后,他便选择了隐居。

中国历史上不屑为官的八大文人隐士

中国历史上不屑为官的八大文人隐士

中国历史上不屑为官的八大文人隐士中国历史上的文人大多以“治国平天下”为己任,希望通过仕途来完成自己的理想抱负。

但是也有一些异类狂士,他们不屑于封侯拜相,反而孤傲不群,凭借自己正直率真的性情同样青史留名。

下面便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八大文人隐士。

一、严光严光,又名遵,字子陵。

严光与东汉光武帝刘秀是同学,亦为好友。

刘秀即位后,多次延聘严光,但严光屡次拒绝不愿出仕,在富春山隐姓埋名。

刘秀在《与子陵书》中曾说“古大有为之君,必有不召之臣。

朕何敢臣子陵哉!”范仲淹在《严先生祠堂记》也赞扬他“云山苍苍,江水泱泱。

先生之风,山高水长”。

严光以淡泊名利、高风亮节闻名天下,为后人所称颂。

二、嵇康嵇康,字叔夜,三国曹魏时著名思想家、音乐家、文学家。

嵇康主张“越名教而任自然、审贵贱而通物情”,是“竹林七贤”的精神领袖。

嵇康的好友山涛在从仕与司马昭后,曾邀请嵇康入朝为官,而嵇康对此不屑一顾,并写下著名的《与山巨源绝交书》,表明自己放任自然、蔑视世俗权贵的思想,并且直言自己“非汤武而薄周礼”,讽刺司马昭的狼子野心。

这也为自己招来了杀身之祸,使得“《广陵散》于今绝矣!”三、阮籍阮籍,字嗣宗,三国时期魏诗人,竹林七贤之一。

司马昭曾以结为亲家来拉拢阮籍,阮籍便一连大醉六十多天,不醒人事,令得司马昭无可奈何,躲过了这场亲事。

母亲去世之后,前来致哀的若是为官之人,阮籍便用“白眼”视之以示不屑,而对嵇康这类隐士,他便大喜,马上由白眼转为青眼。

“青白眼”的典故便是由此而来。

阮籍在其名作《大人先生传》里有“虱之处乎裈中,逃乎深缝,匿夫坏絮,自以为吉宅也。

行不敢离缝际,动不敢出裈裆,自以为得绳墨也。

饥则啮人,自以为无穷食也”来讽刺那些固守儒家思想并以此来达到愚民目的的小人们,对封建社会进行了深刻的批判和揭露。

四、陶渊明陶渊明,字元亮,又名潜,世称“靖节先生”,东晋末至南朝宋初期诗人、辞赋家。

陶渊明是中国第一位田园诗人,被称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

古诗词中的十大隐士

古诗词中的十大隐士

古诗词中的十大隐士1许由、巢父辞帝许由,是尧舜时代的贤人。

尧帝在位时,想把君位传给他,遭到他的拒绝,逃到箕山隐居起来;尧帝想请他出任九州长官,他跑到颍水边洗耳,表示不愿听这种话。

他以淡泊名利的节操赢得了后世的尊敬,被奉为隐士的鼻祖。

巢父,也是同期的隐士,阳城(今山西洪洞)的大贤,山居不营世利,在树上筑巢而居,时人号曰巢父。

尧帝以天下让给巢父,巢父也不肯受。

为此,古代诗文中就用这个典故,作为高人隐士的代称,表示不贪富贵,摒弃高官厚禄的思想品格。

许由、巢父,亦做“巢由”、“巢许”。

比如,唐代诗人张说《灉湖山寺》:若使巢由知此意,不将萝薜易簪缨。

2伯夷、叔齐采薇《史记·伯夷列传》:“伯夷、叔齐,孤竹君之二子也。

……武王已平殷乱,天下宗周,而伯夷、叔齐耻之,义不食周粟,隐于首阳山,采薇而食之。

及饿且死,作歌,其辞曰:‘登彼西山兮,采其薇矣;以暴易暴兮,不知其非矣。

神农、虞、夏,忽焉没兮,我安适归矣?吁嗟徂兮,命之衰矣!’遂饿死于首阳山。

”“采薇”一词,在后来文人诗词中成为隐逸生活的代称,旧时文人罢官、遭贬、落第时,常用“采薇”表示隐退之志,以示自己的高洁。

比如,唐代诗人李颀《登首阳山谒夷齐庙》:寂寞首阳山,白云空复多。

苍苔归地骨,皓首采薇歌。

3五湖客范蠡“五湖客”,指春秋时范蠡。

《史记·越王勾践世家》:“范蠡事越王勾践,既苦身戮力,与勾践深谋二十余年,竞灭吴,报会稽之耻……以为大名之下,难以久居,且勾践为人可与同患,难与处安……乃装其轻宝珠玉,自与其私徒属乘舟浮海以行,终不反。

”古代文人常引用这个典故表示功成名就之后,便急流勇退,遨游江湖,过自由自在的生活。

五湖客亦作“五湖倦客”、“五湖扁舟”、“五湖归去”、“五湖烟水”等;范蠡亦作“陶朱”、“鸱夷子”等。

比如,诗仙有云:何如鸱夷子,散发棹扁舟。

4披裘钓泽严子陵《后汉书·逸民传》载:“严光,字子陵,一名遵,会稽余姚人也。

少有高名,与光武同游学。

七绝:中国古代历史上十大隐士点评合卷隐士就是隐居不仕之士他们才华横溢名声在外却因为这样那样的原因

七绝:中国古代历史上十大隐士点评合卷隐士就是隐居不仕之士他们才华横溢名声在外却因为这样那样的原因
七绝:中国古代历史上十大隐士点评合卷
隐士就是隐居不仕之士,他们才华横溢名声在外,却因为这样那样的原因无意仕途归隐山野。即使有朝廷的诏令,也有很多淡泊名利超然物外的贤者对此无动于衷,这些隐士往往被人赞誉为,在历史上留下美名。
七绝:中国古代历史上十大隐士点评1许由、巢父
不贪帝位隐箕烟,名利抛开尊大贤。
大树筑巢清淡过,山中义士寿神仙。
七绝:中国古代历史上十大隐士点评7“竹林七贤”
----------------------------------------------------------------------------
时间:三皇五帝之尧管理时期许由是尧舜时代的贤人。帝尧在位的时候,据说曾想把君位传给他,遭到了他的严词拒绝。他逃到了箕山隐居起来,帝尧想请他出任九州长官,他跑到颍水边洗耳,表示不愿意听这种话。以自己淡泊名利的崇高节操赢得了后世的尊敬,从而被奉为隐士的鼻祖。巢父也是同时期的隐士。是阳城(今山西洪洞)的大贤。山居不营世利,在树上筑巢而居,时人号曰巢父。传说活到一百岁的时候,他老人家骑着仙鹤而去。许由在历代人心目中的高洁形象和深远影响,使得许由被誉为“高义之士”、“隐士鼻祖”
七绝:中国古代历史上十大隐士点评5“商山四皓”
秉性清高不爱官,商山大隐寿高安。
汉家天子诚心顾,明志飞歌一曲弹!
--------------------------------------------------------------------------------
“商山四皓”指的是汉初(公元前200年左右)的东园公唐秉、甪(lu)里先生周术、绮里季吴实和夏黄公崔广四位著名学者。他们不愿意当官,长期隐藏在商山,出山时都80有余,眉皓发白,故被称为“商山四皓”。刘邦久闻其大名,曾请他们为官而被拒绝。他们宁愿过清贫安乐的生活,还写了一首《紫芝歌》以明志向:“莫莫高山,深谷逶迤。晔晔紫芝,富贵之畏人兮,不如贫贱之肆志。

古诗访隐者·一径沿崖踏苍壁翻译赏析

古诗访隐者·一径沿崖踏苍壁翻译赏析

古诗访隐者·一径沿崖踏苍壁翻译赏析《访隐者·一径沿崖踏苍壁》作者为宋朝文学家郭祥正。

古诗词全文如下:一径沿崖踏苍壁,半坞寒云抱泉石。

山翁酒熟不出门,残花满地无人迹。

【前言】《访隐者》为北宋诗人郭祥正所做的七言绝句。

诗一二句极力铺写了隐者所居之地的环境,通过这幽深静阒的环境,突出隐居在这里的人的避世脱俗、高蹈绝尘的襟怀,未写人而人已呼之欲出。

三四句描写隐者独饮自己酿造的酒,足不出户,门外落花满地,无人造访、无人洒扫的隐居生活,表现了隐者避世脱俗,随性自然的情怀。

【注释】①径:小路。

②崖:山崖。

③苍:深青色。

④坞:山坳。

⑤抱:环绕,围绕。

⑥山翁:指诗题中诗人所访的隐者。

⑦酒熟:酒酿制结束。

【翻译】沿着山崖上的小路,脚踏着深青色的崖壁,半山坳的山泉和岩石被寒冷的云朵环绕着。

隐者饮着自己酿制的好酒不出家门,残花落满地面,丝毫没有人的行迹。

【赏析】这首小诗,前两句写“访”。

诗说一条小路,沿着山崖,靠着青翠的山壁,直通向山的深处,山中寒云缭绕着山泉危石。

诗极力铺写了隐者所居之地的环境,通过这幽深静阒的环境,突出隐居在这里的人的避世脱俗、高蹈绝尘的襟怀,未写人而人已呼之欲出。

第一句的诗眼“踏”字下得很切,呼应诗题“访”字,使山景是作为诗人在来访途中所见,山路与山坳的两组景色也分出了先后层次,益显得山高幽深。

如改成“近”、“贴”等类词,便成了单纯写景,跌入下乘。

第二句的“抱”字,形象地刻绘出泉水蜿蜒、山石清秀、云气缭绕的景况,很见锤炼之工。

三、四句写隐者喝着自酿的酒,颓然醉倒,足不出户,门外落红满地,无人洒扫。

这两句不直说隐者之高,只是通过他疏懒闲适、脱略形骸的生活,表现他与世无争、万事不关心的淡泊情怀,与宋邵雍《安乐窝》绝句中的后两句“拥衾侧卧未欲起,帘外落花撩乱飞”极为相近。

诗即事达情,与上两句的景物描写合成一个整体,由此表达自己对隐者的崇敬。

在中国古代的诗歌中,出仕与归隐是一对矛盾。

由于自身的抱负与向往在现实中得不到满足,便促使诗人们转而赞美自然,赞美返回自然的隐士。

论中国古代隐士-精选文档

论中国古代隐士-精选文档

论中国古代隐士隐士思想,历来占据传统文化精神最崇高、最重要的地位,只是它如隐士的形态一样,一向采取“遁世不见知而无闷”的隐逸方式。

如果强调一点来说,隐士思想与历史上的隐士们,实际上,便是操持中国文化的幕后主要角色。

至于讲到道家的学术思想,更与隐士思想,不可分离。

与其说道家渊源于黄、老,或老、庄,毋宁说道家渊源于隐士思想,演变为老、庄,或黄、老,更为恰当。

在现代的学者中,人们非常强调道家思想与隐者的关系,隐者被认为是道家的社会基础。

隐士思想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某些方面,它是知识分子独有的一种思想,在内心抑郁得不到抒发时,就选择遁迹山林,寄情山水。

对于中国古代知识分子来说,隐士思想的确是一种很好的解决方法和处世哲学。

隐士表面上超脱,在意识形态上也表现出超脱,实则内心都有无穷的痛苦。

他们洁身自好,不求闻达,只追求自身的修养境界,思想上都接近道家的清静无为观点。

魏晋文人放浪形骸的生活方式和谈尚玄远的清谈风气的形成,既和当时道家崇尚自然的思想影响有关,也和当时战乱频繁特别是门阀氏族之间倾轧争夺的形势有关。

清谈又称“微言”、“清言”、“清议”、“清辩”等。

这种清谈并不是漫无目标,而是围绕着当时的文人比较感兴趣的问题进行。

比如“才性之辩”,就是当时一个热点问题。

又比如,由于道家思想流行,对老庄之学感兴趣的人渐增,此外,同样被视为阐发玄学精微的“易”学,也受到人们的重视,于是探讨“老、庄、易”(并称“三玄”),也成了清谈的重要内容。

不少名士,精通“三玄”,不仅在清谈中才思敏捷,侃侃而谈,而且著述有成,成了一代玄学家,如曹魏时的何晏、王弼、嵇康、阮籍,魏晋之际的向秀,西晋时期的郭象等。

对这一时期乃至稍后的南北朝的文化影响很深。

例如在当时特殊环境下生成的“隐逸文化”,就是一例。

“隐逸文化”的表现是多方面的,最直接的表现就是这一批名士遁迹山林,当起隐士,这本身就是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

尽管儒家创始人孔子说过“邦有道则仕,邦无道则隐”;孟子也说过:“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文人得意时仕,失意时隐,自古而然。

历史上的归隐者

历史上的归隐者

历史上的归隐者作者:佚名文章来源:转载点击数:1026 更新时间:2007-6-17 0:08:25一.林逋隐居西湖,结庐孤山。

常驾小舟遍游西湖诸寺庙,与高僧诗友相往还。

采药孤峰、荡舟湖水,每逢客至,叫门童子纵鹤放飞,林逋见鹤必棹舟归来。

人多劝其出仕,亦被婉言谢绝。

诗人种梅养鹤成癖,终身不娶,世称“梅妻鹤子”。

宋仁宗赐溢“和靖先生”。

山园小梅众芳摇落独暄妍,占尽风情向小园。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

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须檀板共金樽。

这种神韵其实就是诗人幽独清高、自甘淡泊的人格写照。

“疏影横斜水清浅”是写这个梅枝稀稀疏疏的,在这个清清的水倒映之下映入清清的水上。

“暗香浮动月黄昏”这是写的梅香,在这个朦胧的月色之下阵阵的梅香飘浮过来。

所以他一句写梅的姿态,一句写梅的幽香。

二.严子陵少年时代就到外地投师,刻苦好学,博学多才,性格耿直。

在学时与南阳人刘秀是同学。

两人白日探讨奥旨,夜来抵足而眠,结下深厚友谊。

当时因朝廷腐败。

严子陵见天下大乱,便回到余姚,隐居不出。

后来,刘秀统一天下,做了皇帝,就是东汉开国皇帝光武帝。

光武帝知严子陵贤能,便派人四出寻访。

有人发现他反穿着裘皮袄在湖泽中钓鱼(反穿皮袄)。

光武帝多次亲自拜访,岂料他竟躺在床上假寐不起。

然而,光武帝没有死心,仍然把他请到洛阳。

光武帝留他同床睡觉,严子陵也不推辞,躺在御床上,叉开双腿沉沉入睡。

睡到半夜,竟把一条腿搁到皇帝身上。

次日清晨,只见钦天太监惊慌失措地闯进宫门,奏道:“臣昨夜仰观天象,发现有客星冲犯帝座“,光武帝哈哈大笑道:“哪里是什么客星冲犯帝座,是朕与好友子陵昨夜同床而眠,他的一条腿搁到朕身上了。

”严子陵这个“客星”的雅号就名扬四海。

(客星犯帝)后隐居富春江边种田、钓鱼。

他钓鱼的地方,后人称之为“子陵滩”。

(富春垂钓)范仲淹仰慕严子陵高节,特意为他造了祠堂,并写了一篇传颂千古的《严先生祠记》,赞他“云山苍苍,江水泱泱,先生之风,山高水长”。

古诗词中的10大隐士

古诗词中的10大隐士

古诗词中的10大隐士古诗词中的10大隐士伯夷、叔齐采薇《史记·伯夷列传》:“伯夷、叔齐,孤竹君之二子也。

……武王已平殷乱,天下宗周,而伯夷、叔齐耻之,义不食周粟,隐于首阳山,采薇而食之。

及饿且死,作歌,其辞曰:‘登彼西山兮,采其薇矣;以暴易暴兮,不知其非矣。

神农、虞、夏,忽焉没兮,我安适归矣?吁嗟徂兮,命之衰矣!’遂饿死于首阳山。

”“采薇”在诗词中成为隐逸生活的代称。

旧时文人罢官、遭贬、落第时常用“采薇”表示隐退之志,以示自己的高洁。

唐、李颀《登首阳山谒夷齐庙》:寂寞首阳山,白云空复多。

苍苔归地骨,皓首采薇歌。

避世墙东王君公出自《后汉书·逢萌传》所记谚语。

东汉王君公,遭乱,侩牛自隐。

时人语曰:“避世墙东王君公”。

后来,“墙东”成为隐者居处的代称,“避世墙东”成为隐居不仕的典故。

北周、庾信《和乐仪同苦热诗》:寂寥人事屏,还得隐墙东。

唐、白居易《欲与元八卜邻先有是赠》:平生心迹最相亲,欲隐墙东不为身。

五柳先生陶潜这个典故出自晋陶潜《五柳先生》传:“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

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

”“五柳先生”就成了高人逸士的代名词。

诗词中“五柳先生”除经常借指高人逸士外,“五柳”也成为高人逸士隐居之地的代称。

变体用“五柳”、“先生柳”。

唐、王维《老将行》:路旁时卖故侯瓜,门前学种先生柳。

五湖客范蠡五湖,说法不一。

一说,指胥湖、蠡湖、洮湖、湖和太湖;又一说,指洮湖、射湖、贵湖和太湖。

郦道元以长荡湖、射湖、菱湖、湖、太湖为五湖。

各湖都在太湖附近。

“五湖客”指春秋时范蠡。

《史记·越王勾践世家》:“范蠡事越王勾践,既苦身戮力,与勾践深谋二十余年,竞灭吴,报会稽之耻。

…以为大名之下,难以久居,且勾践为人可与同患,难与处安,…乃装其轻宝珠玉,自与其私徒属乘舟浮海以行,终不反。

”又,《国语·越语》载,范蠡“遂乘轻舟,以浮于五湖,莫知其所终极。

”《吴越春秋·勾践伐吴外传》亦有相似记载。

七绝高手都有哪些?中国古代十大七言绝句诗人排行榜

七绝高手都有哪些?中国古代十大七言绝句诗人排行榜

七绝高手都有哪些?中国古代十大七言绝句诗人排行榜七绝,以其短小精悍、言简意赅、回味无穷,深受诗人和读者喜爱,七绝毫无争议是名篇最多的一种诗体。

举个例子,笔者所能背出的600余首诗词中,其中七绝占了接近一半,可见七绝名篇之多。

此次评选出的古代七绝十大诗人,笔者自认为是比较客观公正和权威的,大家可以先猜一下都有谁入榜、谁占据前三甲?当然了,凡是排名都会有所争议,争议不可避免只是争议大小的问题。

首先笔者把优秀的七绝分为极品和佳品两类,像“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这类诗属于极品;像“独出前门望野田,月明荞麦花如雪”、“春风举国裁宫锦,半作障泥半作帆。

”这类诗属于佳品。

规则之一是入选十大排行榜的诗人七绝佳品必须在5篇以上;之二是根据诗人七绝佳作和极品的数量、质量对入围诗人进行综合排名。

王维、李益因为不满足规则第一条而遗憾落榜;杨万里最可惜,第一条虽满足,但没能PK过榜单前十,只能屈居第十一名。

下面隆重揭晓古代七绝十大诗人排行榜入榜名单和具体排名。

第十名:王安石七绝佳品6篇十大排行榜守榜者是变法先生。

王安石的代表作《元日》、《泊船瓜洲》、《登飞来峰》长期霸占中小学生教科书,其质量之高,自不必言。

王安石的七绝佳作相对较少,但在唐人把诗写尽的情况下,能把杨万里和众多唐朝高手PK下去,顺利入选十大七绝诗人排行榜实属不易。

下面欣赏王安石的几首名作:泊船瓜洲京口瓜州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登飞来峰飞来峰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

元日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书湖阴先生壁茅檐长扫静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

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可以说首首都是精品,用词精炼、恰当,景、情、理俱佳,不愧为七绝高手!第九名:陆游七绝佳品8篇第二位出场的是我们的爱国兼高产诗人陆游。

陆游存诗9000余首,是所有诗人中最多的,其七绝水准也是很高,先看几首爱国诗篇。

10首隐士古诗词,纵情山水,归隐山林,意境脱俗,治愈尘心

10首隐士古诗词,纵情山水,归隐山林,意境脱俗,治愈尘心

10首隐士古诗词,纵情山水,归隐山林,意境脱俗,治愈尘心#天天古诗词##隐士##隐士就是隐居不仕之士,他们才干横溢名声在外,却由于如许那样的缘由无心宦途回隐山野。

即便有朝廷的诏令,也有不少恬澹名利超然物外的贤者对此无动于衷,而这些山人也每每被人赞誉为真实的隐者,在中国青史上留下美誉。

在历史特殊环境下生成了“隐逸文化”,它的表现是多方面的,最直接的表现就是产生了一批又一批名士遁迹山林,当起隐士,这本身就是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

“隐逸文化”的一种表现就是出现了对隐居生活由衷赞的美和吟咏的“隐逸诗”。

我们来看一下那些经典的隐逸诗词吧!山居即事唐·王维寂寞掩柴扉,苍茫对落晖。

鹤巢松树遍,人访荜门稀。

绿竹含新粉,红莲落故衣。

渡头烟火起,处处采菱归。

这首诗主要是描述了诗人隐居山林之后的生活和心态写照,写出了生活的惬意,表达了诗人对田园风光的欣赏,也在字里行间透露出诗人的落寞之情。

全诗语言清新,情趣盎然,传神地描绘了一幅田园生活图景,充分体现了王维“诗中有画”的特色。

采樵作唐·孟浩然采樵入深山,山深树重叠。

桥崩卧槎拥,路险垂藤接。

日落伴将稀,山风拂萝衣。

长歌负轻策,平野望烟归。

这首诗写深山观采樵所见景物和隐居的幽趣。

采樵人是樵夫,不是作者自己,首句写樵夫。

“山深”以下三句写山林的古老幽深,道路的险阻难行。

作者捕捉“桥崩”、“卧楂”、“垂藤”等生动形象入诗,写得很传神。

后四句写日暮时杖策长歌返归,萧然旷远的意趣想象可得。

忆东山二首唐·李白不向东山久,蔷薇几度花。

白云还自散,明月落谁家。

我今携谢妓,长啸绝人群。

欲报东山客,开关扫白云。

这两首诗应该看作是李白的“归去来辞”。

他向往着东山,又觉得有负于东山。

他是要归去了,但他的归去却又不同于陶渊明。

陶渊明是决心做隐士,是去而不返的。

李白却没有这种“决心”。

“东山”是和谢安这样一位政治家的名字结合在一起的。

向往东山,既有隐的一面,又有打算待时而起的一面。

史上水平最高的10大诗僧,每人一首代表诗作排名,谁能排榜首?

史上水平最高的10大诗僧,每人一首代表诗作排名,谁能排榜首?

史上水平最高的10大诗僧,每人一首代表诗作排名,谁能排榜首?中国是诗的国度,而佛教自古盛行,史上曾出现过众多诗僧,这些诗僧们写出很多不亚于大诗人的精美诗篇。

那自古至今的10大诗僧都有哪些?他们最具代表性的诗句是哪首?如何排名?本文即将揭晓谜底,分享精美好诗给大家欣赏。

第10名唐朝灵澈的《东林寺酬韦丹刺史》年老心闲无外事,麻衣草座亦容身。

相逢尽道休官好,林下何曾见一人。

灵澈,中唐著名诗僧,本姓杨,越州会稽人。

灵澈著有《律宗引源》廿一卷,他与诗人刘禹锡、刘长卿、吕温交往甚密,互有诗相赠,在当时诗坛极具盛名。

灵澈这首赠诗既赞扬清净修行,与世无争的隐居生涯,又讥讽那些自视清高,嘴上说“休官好”但实际却眷恋官位的伪君子们。

整首诗通俗易懂,但寓意深远,讽刺意味浓重。

第9名唐朝灵一的《与元居士青山潭饮茶》野泉烟火白云间,坐饮香茶爱此山。

岩下维舟不忍去,青溪流水暮潺潺。

灵一,唐朝诗僧,他童子出家,诵经之余善写诗歌。

灵一与朱放、皇甫冉兄弟、灵澈等互为诗友,酬唱不绝,有《文献通考》传于世。

这首诗写得清净、淡雅,有山野泉水、袅袅炊烟、悠悠白云,有好友、有幽香茗茶,此情此景犹如人间仙境、世外桃源,怎忍离去?不仅人不忍,连那岩石上系着的小舟也不忍离去。

最后一句“青溪流水暮潺潺”以景结情,闲情更浓。

第8名宋朝释宗杲的《颂古六首》其一俱胝一指头,吃饭饱方休。

腰缠十万贯,骑鹤上扬州。

释宗杲,字昙晦,江南东路宣州宁国人,俗姓奚,临济宗僧人,是宋代禅宗史上“看话禅”派的创始人,法名妙喜,赐号“大慧普觉禅师”。

宗杲生活于北、南宋之际,是宋朝佛教史上代表性的人物,他流传至今的诗有四百余首,最经典的当属这首“腰缠十万贯,骑鹤上扬州。

” 此句很潇洒,被很多网络小说所引用。

第7名宋朝僧志文的《西阁》杨柳蒹葭覆水滨,徘徊南望倚阑频。

年光似鸟翩翩过,世事如棋局局新。

岚积远山秋气象,月升高阁夜精神。

惊飞一阵凫鹥起,莲叶舟中把钓人。

僧志文留下来的资料很少,这首诗是他留下来的为数不多的一首诗。

唐朝排名前10的大诗人,每人一首最有代表性的七绝,令人叹为观止

唐朝排名前10的大诗人,每人一首最有代表性的七绝,令人叹为观止

唐朝排名前10的大诗人,每人一首最有代表性的七绝,令人叹为观止在格律诗的所有诗体中,七绝最受诗人喜爱,几乎史上每位大诗人都有经典的七绝佳作传世。

那唐朝10大诗人中,每位最经典的七绝代表作都有哪些?本文即将揭晓谜底,解读和分享精彩七绝和大家一起欣赏,为生活增添一抹诗情画意。

本文诗的出场顺序按照唐朝最著名的10位诗人从第十到第一的顺序,并不是诗本身的排名。

第10首唐朝孟浩然的《送杜十四之江南》荆吴相接水为乡,君去春江正淼茫。

日暮征帆何处泊,天涯一望断人肠。

唐朝10大诗人排名第10位的是孟浩然。

孟浩然是唐朝著名的山水田园诗人,和王维并称为“王孟”,孟浩然精于五绝和五律,七绝佳作相对较少。

而这首《送杜十四之江南》堪称孟浩然七绝的代表作,是很有意境的一首诗。

杜十四就是杜晃,是孟浩然的好朋友,他要离开荆地到东吴去,孟浩然就写了这首诗为他送别。

此诗寓景于情,情景交融,自然流畅地流露出诗人对友人的深切关怀,可见两人友情之深。

第9首唐朝李贺的《南园》十三首其五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

请君暂上凌烟阁,若个书生万户侯。

唐朝10大诗人排名第9位的是李贺。

李贺诗风诡奇,以古体诗最佳,但也写有一些很精彩的七绝,比如本文中这首《南园》就是水平最高的一首。

此诗体现出李贺的远大志向,全诗直抒胸臆,用语豪壮,壮怀激烈,顿挫激越,酣畅淋漓地表达出作者希望横刀立马,收复边地,建功立业之情,真是一首慷慨激昂的折腰体七绝佳作。

第8首唐朝王昌龄的《出塞》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唐朝10大诗人排名第8位的是王昌龄。

王昌龄号称“七绝圣手”,其七绝水平之高自不必言,只有杜牧、李白方可与之争锋。

王昌龄的七绝佳作尤其多,例如《闺怨》、《从军行》、《芙蓉楼送辛渐》、《送柴侍御》、《采莲曲》等,但我认为水平最高的当属这首《出塞》,这首诗被很多诗评家评为“七绝压卷之作”。

这首《出塞》用语雄迈、豪壮,高度概括当时的边塞战争状况,充满对英雄的无限崇敬,表达出作者对平息边乱,追求安定美好生活的愿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七绝:中国古代历史上十大隐士点评合卷隐士就是隐居不仕之士,他们才华横溢名声在外,却因为这样那样的原因无意仕途归隐山野。

即使有朝廷的诏令,也有很多淡泊名利超然物外的贤者对此无动于衷,这些隐士往往被人赞七绝:中国古代历史上十大隐士点评合卷隐士就是隐居不仕之士,他们才华横溢名声在外,却因为这样那样的原因无意仕途归隐山野。

即使有朝廷的诏令,也有很多淡泊名利超然物外的贤者对此无动于衷,这些隐士往往被人赞誉为,在历史上留下美名。

七绝:中国古代历史上十大隐士点评1许由、巢父不贪帝位隐箕烟,名利抛开尊大贤。

大树筑巢清淡过,山中义士寿神仙。

---------------------------------------------------------------------------- 时间:三皇五帝之尧管理时期许由是尧舜时代的贤人。

帝尧在位的时候,据说曾想把君位传给他,遭到了他的严词拒绝。

他逃到了箕山隐居起来,帝尧想请他出任九州长官,他跑到颍水边洗耳,表示不愿意听这种话。

以自己淡泊名利的崇高节操赢得了后世的尊敬,从而被奉为隐士的鼻祖。

巢父也是同时期的隐士。

是阳城(今山西洪洞)的大贤。

山居不营世利,在树上筑巢而居,时人号曰巢父。

传说活到一百岁的时候,他老人家骑着仙鹤而去。

许由在历代人心目中的高洁形象和深远影响,使得许由被誉为“高义之士”、“隐士鼻祖”七绝:中国古代历史上十大隐士点评2伯夷、叔齐相互让贤居海湾,周公尊重留权班。

淡然一笑轻摇手,还是无官心最闲。

-----------------------------------------------------相传伯夷、叔齐是商朝末年孤竹国(政治中心在今河北省卢龙县西,包括今迁安市、迁西县、滦县等地)国君的长子和三子。

生卒年无考。

孤竹国国君在世时,想立叔齐为王位的继承人。

他死后叔齐要把王位让给长兄伯夷。

伯夷说:“你当国君是父亲的遗命,怎么可以随便改动呢?”于是伯夷逃走了。

叔齐仍不肯当国君,也逃走了。

百姓就推孤竹国君的二儿子继承了王位。

伯夷、叔齐兄弟之所以让国,是因为他们对商纣王当时的暴政不满,不愿与之合作。

他们隐居渤海之滨,后来周族在西方强盛起来,周文王是位有道德的人,兄弟2人便长途跋涉来到周的都邑岐山。

武王派周公姬旦前往迎接。

周公与他们立书盟誓,答应给他们兄弟第二等级的俸禄和与此相应的职位。

他们2人相视而笑说:“奇怪,这不是我们所追求的那种仁道呀。

七绝:中国古代历史上十大隐士点评3鬼谷子清溪鬼谷道非凡,奇术通天有本传。

弟子众多才智广,纵横四海大名宣。

---------------------------------------------------------------------------鬼谷子,姓王名诩,卫国(今河南鹤壁市淇县)人。

常入云梦山(在河南鹤壁市淇县境内)采药修道。

因隐居清溪之鬼谷,故自称鬼谷子。

鬼谷子为纵横家之鼻祖,苏秦与张仪为其最杰出的两个******。

另有孙膑与庞涓亦为其******之说。

鬼谷子的主要著作有《鬼谷子》及《本经阴符》,故自称鬼谷先生。

春秋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谋略家,兵家、教育家,是纵横家的鼻祖,是中国历史上一位极具神秘色彩的人物,被誉为千古奇人,七绝:中国古代历史上十大隐士点评4颜回孔门弟子德贤高,箪食清居乐自豪。

好学谦虚心和气,惜哉阳寿不坚牢。

------------------------------------------------------------------------------------颜回:(前521~前481年)春秋末鲁国人。

字子渊,亦颜渊,孔子最得意弟子。

《雍也》说他“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为人谦逊好学,“不迁怒,不贰过”。

他异常尊重老师,对孔子无事不从无言不悦。

以德行著称,孔子称赞他“贤哉回也”,“回也,其心三月不违反、仁”。

不幸早死。

自汉代起,颜回被列为七十二贤之首,有时祭孔时独以颜回配享。

此后历代统治者不断追加谥号。

七绝:中国古代历史上十大隐士点评5“商山四皓”秉性清高不爱官,商山大隐寿高安。

汉家天子诚心顾,明志飞歌一曲弹!--------------------------------------------------------------------------------“商山四皓”指的是汉初(公元前200年左右)的东园公唐秉、甪(lu)里先生周术、绮里季吴实和夏黄公崔广四位著名学者。

他们不愿意当官,长期隐藏在商山,出山时都80有余,眉皓发白,故被称为“商山四皓”。

刘邦久闻其大名,曾请他们为官而被拒绝。

他们宁愿过清贫安乐的生活,还写了一首《紫芝歌》以明志向:“莫莫高山,深谷逶迤。

晔晔紫芝,富贵之畏人兮,不如贫贱之肆志。

七绝:中国古代历史上十大隐士点评6严光助刘中兴不为官,亮洁高风山水刊。

若问严光何处隐,富春江里钓鱼滩!---------------------------------------------------------------------------------东汉隐士严光(生卒年未详),一名遵,字子陵,余姚人。

少有高名,与东汉光武帝刘秀同学,亦为好友。

其后他积极帮助刘秀起兵。

刘秀即位,为光武帝,多次延聘他,严光乃隐名换姓,避至他乡。

归隐富春山(今桐庐县境内)耕读垂钓。

隐姓埋名,退居富春山。

最终他享年八十岁80岁卒于家,葬于富春山。

以“高风亮节”名闻后世。

后世人称富春山为“严陵山”,又称其富春江垂钓处为“严陵濑”,其垂钓蹲坐之石为“严子陵钓台”。

后来北宋政治家范仲淹重修桐庐富春江畔严先生祠堂,并撰写《严先生祠堂记》,内有“云山苍苍,江水泱泱。

先生之风,山高水长”这赞语。

七绝:中国古代历史上十大隐士点评7“竹林七贤”常聚幽林酣畅谈,心胸旷达笑云天。

皇权司马容不得,身首东西南北颠。

----------------------------------------------------------------------------------“竹林七贤”是指中国魏晋时期7位名士,包括:魏正始年间(240-249)嵇康、阮籍、山涛、向秀、刘伶、王戎及阮咸。

7人常聚在当时的山阳县一带的竹林之下,肆意酣畅,故世谓竹林七贤。

7人的政治思想和生活态度不同于建安七子,他们大都“弃经典而尚老庄,蔑礼法而崇放达”。

在政治上,嵇康、阮籍、刘伶对司马氏集团均持不合作态度,嵇康因此被杀。

,嵇康、阮籍、刘伶对司马氏集团均持不合作态度。

向秀在嵇康被害后被迫出仕。

阮咸入晋曾为散骑侍郎﹐但不为司马炎所重。

竹林七贤的不合作态度为司马朝廷所不容,最后分崩离析:阮籍、刘伶、嵇康对司马集团不合作,嵇康被杀害。

竹林七贤最后各散东西,分崩离析。

七绝:中国古代历史上十大隐士点评8陶渊明南山种豆好悠闲,五柳先生腰未弯。

野境结庐诗写意,菊花灿烂醉容颜。

---------------------------------------------------------------------------陶渊明(约365—427),字元亮,晚年更名潜。

一说名潜,字渊明。

自号五柳先生,卒后亲友私谥靖节,世称靖节先生。

浔阳柴桑人(今九江市)人,东晋末期南朝宋初期诗人、辞赋家、散文家、田园诗人。

七绝:中国古代历史上十大隐士点评9陶弘景山中宰相炼金丹,书劲精医文大观。

本草神农经最妙,中华史载一鹏鸾。

-------------------------------------------------------------------------------陶弘景(456年~536年),字通明,号华阳隐居,人称“山中宰相”,南朝梁时丹阳秣陵(今江苏南京)人。

中国南朝齐、梁时期的道教思想家、医药家、炼丹家、文学家,晚号华阳隐居,卒谥贞白先生。

南朝南齐南梁时期的道教茅山派代表人物之一。

自幼聪明异常,十岁读葛洪《神仙传》,便立志养生,十五岁著《寻山志》。

二十岁被引为诸王侍读,后拜左卫殿中将军。

三十六岁梁代齐而立,隐居句曲山(茅山)华阳洞。

他的思想脱胎於老庄哲学和葛洪的神仙道教,杂有儒家和佛教观点。

工草隶行书尤妙。

对历算、地理、医药等都有一定研究。

曾整理古代的《神农本草经》七绝:中国古代历史上十大隐士点评10竹溪六逸纵酒酣歌佳境幽,举杯邀月竹溪游。

绝尘靖节高风亮,余韵清风万古留。

--------------------------------------------------------------------------------唐开元二十五年,李白移家东鲁,与山东名士孔巢文、韩准、裴政、张叔明、陶沔在州的徂徕山竹溪隐居,世人皆称他们为“竹溪六逸”。

他们同隐徂徕山西南麓的乳山脚下的竹溪,这里峰峦突起,一川萦回,林木棉蒙,凤尾森森。

山前有一竹岩,石纹如深雕竹叶片片。

攀上竹岩,他们在此纵酒酣歌,啸傲泉石,举杯邀月,诗思骀荡,后来李白《送韩准裴政孔巢父还山》诗中曾有“昨宵梦里还,云弄竹溪月”之句,便是对这段隐居生活的深情回忆。

世人仰慕他们,尽管总是觉得有些狂妄而不可狎近。

他们有着隐士与逸民的心理特征,性之所至,高风绝尘。

他们寄情于山水林泉,桀骜不驯,放旷不羁,柴门蓬户,兰蕙参差,妙辩玄宗,尤精庄老,是一种悠然自在的文化态度,更是一种理想而浪漫的生存方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