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常用的几张经方山西PPT课件

合集下载

黄煌教授讲座+我常用的几张经方

黄煌教授讲座+我常用的几张经方

黄煌教授讲座----我常用的几张经方(2008-09-02 18:49:25)以下是黄煌教授于07年11月22日晚在广东省中医院作的学术讲座记录。

一、常用经方的应用体会1.排脓散组成:枳实芍药桔梗用法:三味药打成粉,冲服,泡服治疗支气管哮喘,咯痰,痰吐不爽,比沐舒坦要好此方非外科排脓液的方,而是排痰方。

粘稠的液体即脓,粘痰即脓。

所以可称“排痰散”枳实芍药合用有解除平滑肌痉挛的作用,所以可解除支气管哮喘桔梗:促进痰液分泌,便于痰液稀释,有利于排出2.小半夏加茯苓汤《金匮》:治卒呕吐,心下痞,眩悸治偏头痛,伴吐水者。

或头痛即恶心、吐水者举例:治一会计,偏头痛,呕清水甚痛苦,脸肿状。

方用姜半夏60克,茯苓40克,干姜12克,很快缓解,头痛止,睡眠改善,不吐水了。

3.芍药甘草汤治疗脚挛急,以及胆汁淤积性肝硬化。

胆汁淤积性肝硬化者常干瘦,有黄疸。

用法:可用赤白芍各30克,甘草10克。

很多肝病患者出现脚挛急,可用大剂芍药甘草汤,用后胆红素下降,肝功能好转,身不痒。

4.栀子厚朴汤组成:栀子厚朴枳实原文:“心烦腹满,卧起不安”治焦虑症专方。

表现有:腹满、多气、食欲不振,出汗。

5.甘草泻心汤狐惑病专方,治白塞病(口-眼-生殖器综合征)。

组成:生甘草、炙甘草各10克,其它药用常量。

可治复发性口腔溃疡。

它有修复粘膜的作用,可作为粘膜修复剂,治疗粘膜糜烂充血,可治肛裂、溃疡性结肠炎、胃溃疡、阴道炎、宫颈炎6.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治疗抑郁症专方。

治疗“胸满烦惊,小便不利,谵语,一身尽重,不可转侧”张仲景时代:战争抑郁症。

症状:烦:睡不好觉,注意力不集中惊:做恶梦,心慌心悸胸满:胸闷,气透不过来用法:原方即可,不要乱加减,如合欢皮,夜交藤,钩藤等,有可能破坏原方的结构7.温胆汤组成:半夏茯苓甘草陈皮枳壳竹茹心理创伤后应激障碍专方,不是温药,是壮胆药,胆寒适用。

胆小,心惊胆战,吓破胆后,服此方。

症状:胸闷心悸,血压高,腹胀;此病多有。

黄煌教授讲座-我常用的几张经方

黄煌教授讲座-我常用的几张经方

黄煌教授讲座-我常用的几张经方以下是黄煌教授于07年11月22日晚在广东省中医院作的学术讲座记录。

一、常用经方的应用体会1. 排脓散组成:枳实芍药桔梗用法:三味药打成粉,冲服,泡服治疗支气管哮喘,咯痰,痰吐不爽,比沐舒坦要好此方非外科排脓液的方,而是排痰方。

粘稠的液体即脓,粘痰即脓。

所以可称“排痰散”枳实芍药合用有解除平滑肌痉挛的作用,所以可解除支气管哮喘桔梗:促进痰液分泌,便于痰液稀释,有利于排出2.小半夏加茯苓汤《金匮》:治卒呕吐,心下痞,眩悸治偏头痛,伴吐水者。

或头痛即恶心、吐水者举例:治一会计,偏头痛,呕清水甚痛苦,脸肿状。

方用姜半夏60克,茯苓40克,干姜12克,很快缓解,头痛止,睡眠改善,不吐水了。

3.芍药甘草汤治疗脚挛急,以及胆汁淤积性肝硬化。

胆汁淤积性肝硬化者常干瘦,有黄疸。

用法:可用赤白芍各30克,甘草10克。

很多肝病患者出现脚挛急,可用大剂芍药甘草汤,用后胆红素下降,肝功能好转,身不痒。

4.栀子厚朴汤组成:栀子厚朴枳实原文:“心烦腹满,卧起不安”治焦虑症专方。

表现有:腹满、多气、食欲不振,出汗。

5.甘草泻心汤狐惑病专方,治白塞病(口-眼-生殖器综合征)。

组成:生甘草、炙甘草各10克,其它药用常量。

可治复发性口腔溃疡。

它有修复粘膜的作用,可作为粘膜修复剂,治疗粘膜糜烂充血,可治肛裂、溃疡性结肠炎、胃溃疡、阴道炎、宫颈炎6.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治疗抑郁症专方。

治疗“胸满烦惊,小便不利,谵语,一身尽重,不可转侧”张仲景时代:战争抑郁症。

症状:烦:睡不好觉,注意力不集中惊:做恶梦,心慌心悸胸满:胸闷,气透不过来用法:原方即可,不要乱加减,如合欢皮,夜交藤,钩藤等,有可能破坏原方的结构7.温胆汤组成:半夏茯苓甘草陈皮枳壳竹茹心理创伤后应激障碍专方,不是温药,是壮胆药,胆寒适用。

胆小,心惊胆战,吓破胆后,服此方。

症状:胸闷心悸,血压高,腹胀;此病多有。

8.五苓散治疗脂肪肝专方。

阳气不足,寒湿停留体内,五苓散可通阳,称通阳散。

中医常用方剂讲述PPT课件

中医常用方剂讲述PPT课件
子,加黄连;若湿盛热轻者,可去黄芩、生地,加滑 石、薏苡仁;若阴囊肿痛,红热甚者,可去柴胡,加 连翘、黄连、大黄。
3.现代运用:本方常用于治疗顽固性偏头痛、头 部湿疹、高血压及各种急性炎症属肝经实火、湿热者。
4.使用注意:方中药多苦寒,易伤脾胃,故对脾 胃虚寒和阴虚阳亢之证,皆非所宜。
22
(六)理中丸(汤)《伤寒论》
【方歌】柴胡疏肝芍药芎,枳壳陈皮草香附, 疏肝解郁行气滞,胁肋疼痛自能除。
14
(三) 逍遥散(汤)《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组成】甘草微炙赤 半两(15 g) 当归去苗, 锉,微炒 茯苓去皮,白者 白芍药 白术 柴胡去苗, 各一两(各30g)
【用法】上为粗末,每服二钱(6g),水一大盏, 烧生姜一块切破,薄荷少许,同煎至七分,去滓热 服,不拘时候(现代用法:加生姜3片、薄荷6g, 水煎服。丸剂,每服6~9g,日服2次)。
【组成】人参 干姜 甘草炙 白术各三两(各90g) 【用法】上四味,捣筛,蜜和为丸,如鸡子黄许大 (9g)。以沸汤数合,和一丸,研碎,温服之,日三四 服,夜二服。腹中未热,益至三四丸,然不及汤。汤 法:以四物依两数切,用水八升,煮取三升,去滓, 温服一升,日三服。服汤后,如食顷,饮热粥一升 许,微自温,勿发揭衣被(现代用法:上药共研细末, 炼蜜为丸,重9g,每次1丸,温开水送服,每日2~3
27
【方解】 人参——甘温益气,健脾养胃(君) 白术——健脾燥湿,加强益气助运之力(臣) 茯苓——健脾渗湿,苓、术相配,健脾祛湿之功益著
(佐) 炙甘草——益气和中,调和诸药(佐使)
四药配伍,共奏益气健脾之功。本方为治疗脾胃气 虚证的基础方,后世众多补脾益气方剂多从此方衍化 而来。
28
【临床运用】
1.感冒I号方(风寒感冒方)

中医临床常用方剂PPT课件

中医临床常用方剂PPT课件
2
【主治】 1.脾胃虚寒证。脘腹疼痛(绵绵作痛),喜温喜按, 恶心呕吐,不欲饮食,大便稀溏,畏寒肢冷,口不渴, 舌淡苔白,脉沉细或沉迟无力。 2.阳虚失血证。便血、衄血或崩漏等,血色黯淡或清 稀。 3.胸痹、小儿慢惊、病后喜唾涎沫、霍乱等属脾胃虚 寒者。
3
【证治机理】本方所治诸证皆由脾胃虚寒证所致。若脾 胃素虚,寒从中生;或脾阳不足,外寒内侵;或过食冷 物,或寒药太过等,均可导致中焦虚寒证。寒性收引凝 滞,阳气凝结不通,故腹痛喜温。脾胃司职升降,若升 降失常,则呕吐下利。寒则气滞,更因脾不运化,故腹 满不食。其口淡不渴,舌淡苔白,脉沉迟等,均为阳虚 有寒之象。本证病机要点为中焦虚寒,纳运无能,升降 失司。根据“清者温之”、“虚则补之”之旨,治以温 中祛寒,补气健脾为法。 阳虚失血之证,是因脾阳虚寒,不能统血所致。无论吐 血、衄血或便血,凡是出血色淡质稀,面色晄白,气短 神疲,脉细弱无力者,可用本方治疗。若将干姜改为炮 姜,或加黄芪、阿胶、当归之类,其效更好。
11
【运用】 1. 四君子汤是补气的基本方。临床应用以面色萎白,食少神倦, 四肢乏力,舌淡苔白,脉虚弱为证治要点。 2.若伴呕吐者,加半夏、陈皮以降逆止呕膈痞满者,加枘壳、 陈皮等行气宽胸;畏寒腹痛者,加附子、干姜等以温中散悸失 眠者,加酸枣仁以宁心安神。 3.本方现代常用于治疗慢性胃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乙型肝 炎、慢性肾炎氮质血症、小儿感染后脾虚综合症等证属脾胃气 虚者。
9
【方解】方中人参甘温,益气补虚,《本经》谓“主补五脏”。 合以炙甘草加强甘温益气补中之效。配以白术、茯苓,健脾和 胃。白术甘苦温,健脾燥湿,《本草求真》谓其“为脾脏补气 第一要药”。《本草经疏》谓其为“安脾胃之神品”。茯苓甘 淡平,渗湿健脾。苓、术健脾祛湿,顺其脾喜燥恶湿的生理特 点,则中焦运化复常。脾运健则化源足,化源足则气得补。 《内经》云“甘入脾”,“脾欲甘”。补脾胃必用甘味。是方, 四药皆甘温、甘平,益气健脾。“常服温和脾胃,进益饮食, 辟寒邪瘴雾气”(《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名为四君子,以取 其作用平和之义。

经方的临床应用ppt课件

经方的临床应用ppt课件


就《伤寒论》而言,仲景将外感热病 发病过程中错综复杂的情况以六经病 证加以框定,每一病证均有其主症、 主脉及相应的治法和方药,此乃六经 病证之常,是对外感热病最简略的概 括。

临床实际中往往是典型表现少,而不典 型者多见。因此对仲景所提出的六经病
证,应当从典型和不典型二个方面加以
理解,《伤寒论》的六经并非是对所有
神昏动风厥逆(少阴、厥阴):



清宫汤(凉开三宝)(热传心包,清心 开窍) 菖蒲郁金汤(苏合香丸)(痰蒙心窍, 豁痰开窍) 羚羊钩藤汤(热盛动风,凉肝熄风) 大定风珠(虚风内动,滋阴熄风) 人参四逆汤(心阳暴脱,回阳救逆)
湿热内蕴(阳明、太阴):



茵陈蒿汤(湿热蕴结,清利退黄) 半夏泻心汤(寒热互结于中,辛开苦降清利 湿热) 薏苡竹叶汤(湿热郁遏,宣畅气机清利湿热) 枳实导滞丸(湿热结滞,导滞通下) 三仁汤(湿遏热蕴,宣化泄热) 甘露消毒丹(湿热蕴毒,清热化湿解毒) 茯苓皮汤(水湿困滞,淡渗分利)
辨证用药



湿病六方 咳嗽上气五方 胸痹心痛九方 腹满七方 黄疸四方 血证四方
对症处理:



大乌头煎—脐周围痛、全身发汗、手足冷 乌头赤石脂丸—心痛彻背,背痛彻心 皂荚丸—时时吐脓痰、端坐呼吸 十枣湯—咳唾引痛 葶苈大枣泻肺湯—呼吸困难、端坐呼吸 其他,小半夏湯(呕吐)等治疗。
经方的临床应用
《汉书 艺文志 方技略》 经方者,本草石之寒温,量
疾病之浅深,假药味之滋,因气
感之宜,辨五苦六辛,致水火之 剂,以通闭解结,反之于平。
及失其宜者,以热益热,以 寒增寒,精气内伤,不见于外,
是所独失也。故谚曰:有病不治,

常用方剂知识PPT课件

常用方剂知识PPT课件
• 【用法】水煎服。 • 【功用】补气活血通络。 • 【主治】中风之气虚血瘀证。半身不遂,
口眼歪斜,语言蹇涩,口角流涎,下肢痿 废,小便频数或遗尿不禁,苔白,舌暗淡, 脉缓无力。
补阳还五汤
• 【治证机理】本方为益气活血的代表方,治疗中 风后遗症的常用方剂。正气虚亏,气虚血滞,脉络 瘀阻。
• 脉络瘀阻,经遂不通,气不能行,故见半身不遂, 口眼歪斜,血不能荣,筋脉肌肉失养;气虚血滞, 舌本失养,约束无力——故语言蹇涩,口角流涎; 气虚不能固摄,气化失司——小便频数或遗尿不 禁。
• 苔白、脉缓——气虚之象。 • 综上,本方病机为气虚血滞,脉络瘀阻。
补阳还五汤
• 【方解】本病因虚致瘀,气虚为本,血瘀为标,治以补气为主,活血 为辅。
• 君药:生黄芪(重用)——补益元气而起废,

使气旺能行血,
• 臣药:当归尾——活血祛瘀,兼以养血,

使祛瘀而不伤好血
• 佐药:川芎、赤芍、桃仁、红花——活血化瘀
使药
有两种意义。一是引经药, 即能引方中诸药以达病所 的药物。二是调和药,即 具有调和诸药作用的药物。 使药的药力较小,用量亦 轻。
方剂的变化
药味增减的变化 药物配伍的变化 药量增减的变化
数方合并 剂型的变化 药物的替代
药味增减的变化
佐使药 的加减
主证不变, 兼证不同。
臣药的 加减
改变了方 剂的功效
• 说明:异功散功效与四君子汤基本相同。惟陈皮 理气和胃,姜枣调脾胃,和营卫。是方重视胃气, 以裕营卫生化之源,其功更著。
四君子汤化裁方
• (2)六君子汤(《校注妇人良方·卷二十四》) 即四君子 汤加陈皮、半夏各一钱。若中气虚寒假热,误服寒凉克伐, 以致四肢发热,口干舌燥,呕吐,此因寒气隔阳 于外,须更加姜、桂。不应,急加附子。功用: 益气健脾,燥湿化痰。主治:脾胃气虚兼痰湿,不 思饮食,恶心呕吐,胸脘痞闷,大便不实,或咳 嗽痰多色白等。

方剂学常用方剂 PPT课件

方剂学常用方剂 PPT课件
眠,或热病吐血、衄血;或热甚发斑,身 热下利,湿热黄疸;外科痈疡疔毒,小便 短赤,舌红苔黄,脉数有力。
1) +大黄-栀子金花汤 2) - 黄柏、栀子+大黄-三黄汤 3) - 黄柏、栀子+甘草-二黄汤
日本 1)脑血管性痴呆 2)抑制体温上升,帮助运动员合理安排体力
11.龙胆泻肝汤
• 组成:龙胆草、黄芩、栀子、泽泻、木通、车 前子、当归、柴胡、甘草、生地黄
• 四逆汤抗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临床与基础研究 (中山大学) 2004年广东省科技进步奖
14.大承气汤
• 组成:大黄、厚朴、枳实、芒硝 • 功能:峻下热结
1.证治要点:数日不大便,腹胀,苔黄厚而干,脉 沉数有力。
2 .气虚阴亏,表证未解,胃肠无热结-不宜用 2.泻下峻剂,作用峻猛,应中病即止。孕妇禁用。
2.桂枝汤
• 组成:桂枝、芍药、炙甘草、姜枣 • 功用:解肌发表,调和营卫 • 主治:外感风寒表虚证(头痛发热、汗
出恶风、鼻流清涕、干呕、口不渴、苔 薄白、脉浮缓。)
“众方之祖”
临床应用
1 .证治要点:头痛发热、汗出恶风、苔薄白、 脉浮缓
2.感冒、流感、过敏性鼻炎、原因不明的低热、 妊娠呕吐、皮肤病
下痞满,或干呕,或呕吐,肠鸣下利, 苔薄黄而腻,脉弦数。)
8.白虎汤
• 组成:石膏、知母、甘草、粳米 • 功用:清热生津 • 主治:阳明气分热盛证(壮热头痛、口
干舌燥、烦渴多饮、面赤恶热、大汗出、 脉洪大有力或滑数。) • -“热盛如夏暑热炽盛,刮来清凉秋风, 暑热顿消。”
临床应用
1.证治要点:大热、大渴、大汗、脉洪大。 2.发热性疾病
气,头痛目眩,口干咽燥,神疲食少, 或寒热往来,或月经不调,乳房胀痛, 舌淡红,脉弦细。)

中医常用药方PPT课件

中医常用药方PPT课件

-
37
分类
功效
适应症
代表方
1.温中祛寒剂
温中祛寒 补气健脾
回阳救逆 2.回阳救逆剂 益气固脱
温经散寒 3.温经散寒方 通行血脉
使用注意:
脾胃虚寒证 理中汤(丸)
阳衰阴盛 阳脱证
四逆汤
寒凝经脉证 当归四逆汤
1.辛温燥热,阴虚、热证 2.真热假寒者 3.有毒的方,孕妇
忌用
-
38
十、温里剂
Lizhong decoction
Formula for relieving superficies syndrome with pungent and cool natured drugs
辛凉解表剂
含义:由辛凉药物组成,具有发散风热 功效,治疗风热表证的方剂。
代表方:银翘散、桑菊饮
-
3
使用注意:
1.辨清表证的有无,有表证才能解表,否则忌用。 2.表证未解,又有里证,可先表后里或表里双解。 3.发汗不可太过,以微汗为度,过汗则伤阴耗气。 4.不宜久煎。




荆芥
子牛 -蒡
淡豆豉
甘草
6
二、祛风剂 Somatology
含义:凡以辛散祛风或熄风止痉药为主组成, 具有疏散外风或平熄内风作用的方剂。
风有内外之分 外风:为六淫之一 内风:为阳气所化,多呈火热炽盛
或肝阳偏亢 外感风邪:留于头面、肌肉、经络、筋骨、关节等,
其致病偏于肌表 内生风邪:多因内脏病变所致,主要责之于肝
方 解
知母(臣):助清热除烦,生津止渴
组 成
粳米
炙甘草 (佐使)和胃护津,防君臣寒性伤中
-
20
五、和解剂 Conditioning agent

《临床常用首方剂》PPT课件_OK

《临床常用首方剂》PPT课件_OK

45
回阳救逆—四逆汤40
附子15
干姜9
炙甘草6
功用:回阳救逆。 主治:少阴病。 诊治要点:四肢厥冷,神衰欲寐,舌淡苔白,脉微。 速记:父子炒僵。
46
回阳救逆—四逆加人参汤41
附子9 人参3
干姜5
炙甘草6
功用:回阳救逆效缓,益气固脱并能生津。 主治:阳亡气脱液竭证。 诊治要点:厥逆利止,脉微无热。
功用:和解少阳。
主治:伤寒少阳证,妇人热入血室。
诊治要点:往来寒热,胸胁满闷,不欲饮食,情绪不畅,心烦喜呕, 脉弦。 速记:生芹菜炒大虾仁。
17
和解剂—四逆散14
柴胡6
白芍6
枳实6
甘草6
功用:透邪解郁,疏肝理气。 主治:阳郁厥逆证,肝脾不和证。 诊治要点:手足不温,胁肋疼痛,脉弦。 速记:只烧干柴。
27
清脏腑热—龙胆泻肝汤23
木通3
龙胆6
黄芩6 栀子6
泽泻3 车前子6 生地黄12
当归12
功用:清肝胆实火,泻下焦湿热。 柴胡3
主治:肝胆实火上炎证,肝胆湿热下注证。
诊治要点:口苦溺赤,舌红苔黄,脉弦数有力。
速记:龙车通黄山,当地卸柴草。
甘草3
28
清脏腑热—左金丸24
黄连12
吴茱萸2
功用:清肝泻火,降逆止呕。 主治:肝火犯胃证。 诊治要点:呕吐吞酸,胁痛口苦,舌红苔黄,脉弦数。 速记:萸连丸1:6。
功用:健脾养血,疏肝清热。
主治:肝郁血虚生热证。 诊治要点:或烦躁易怒,或自汗盗汗,或头痛目涩,或颊赤口干, 或月经不调,少腹胀痛,舌红苔薄黄,脉弦虚数。 速记:逍遥加丹栀。
20
和解剂—芍药甘草汤17
芍药15
炙甘草9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22
大柴胡汤合桂枝茯苓丸
柴胡20克,黄芩10克,制半夏15克,枳壳20克, 赤白芍各10克,制大黄6克,肉桂10克,茯苓 12克,丹皮12克,桃仁12克,干姜10克
[
临 证 处
[疗效]
药后一周复诊,患者自我感觉良好,胸闷气短缓 解,大便畅通,咽喉不适感也有所好转。
-
23
大柴胡汤
治疗单纯性肥胖,尤其是更年期妇女
-
15
大柴胡汤合栀子厚朴汤
柴胡10克,黄芩10克,制半夏10克,白芍12克, 枳壳12克,制大黄5克,山栀10克,川朴10克, 干姜6克,红枣20克
[
临 证 处
[疗效]
2007年9月11日复诊曰药后效果明显,晨起呕 吐恶心感、胃胀痛等均未有发作。
-
16
大柴胡汤
合黄连治疗高血压、肺部感染咳吐黄痰
-
患者营养状态佳,有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腹肌 紧张,血压145/95mmHg。
-
12
大柴胡汤加青陈皮
柴胡20克,黄芩12克,制半夏12克,枳壳20克, 枳实20克,赤白芍20克(各),制大黄10克, 青陈皮10克(各),干姜6克,红枣20克
[
临 证 处
[疗效]
十天后复诊,诉药后通身舒泰,精神状态好转,
[
临 证
[疗效]
药后半月复诊,患者面色转白,复查指标有好转:
谷丙18 U/L,谷草17 U/L,碱性磷酸酶48 U/L,球 蛋白37.4g/L,白/球比1.13。
-
8
张某某,女,55岁
身痛多年,2008年6月诊断为 多发性肌痛,服用激素后体 重增加十余斤
面部浮肿貌, 两眼有神, 有黑眼圈
2009年5月16日初诊
[症状]
患者精神状态尚可,四肢肌肉游走性疼痛,常有低热, 大便易稀。入睡困难。舌暗苔薄。
-
9
小柴胡汤合当归芍药散加防风
柴胡20克,黄芩10克,制半夏10克,党参15克, 生甘草10克,当归10克,川芎10克,白芍30克, 茯苓10克,泽泻10克,白术10克,干姜10克,防 风10克,红枣20克
[
临 证
(08年07月)查: 谷丙63 U/L,谷草546 U/L,球蛋白48g/L, 碱性磷酸酶143 U/L,白/球比0.84。
[症状]
患者精神状态尚可,易低烧,易恶心呕吐,口苦,睡 眠不佳,大便偏稀,唇舌偏暗。
-
7
小柴胡汤合当归芍药散
柴胡12克,黄芩6克,制半夏10克, 党参10克, 生甘草6克,当归10 克,赤芍40克,白芍30克, 川芎10克,茯苓20克,泽泻20克,白术20克, 干姜6克,红枣30克
[
临 证 处
[疗效]
药后3天,烧退尽。咽痛、咳嗽明显减轻。 再以柴朴汤善后,七剂愈。
-
2
小柴胡汤
加五苓散治疗肿瘤化疗后的腹泻;
-
3
蔡某,女,58岁
卵巢癌化疗2次后
2007年8月4日初诊
[症状]
第一次化疗反应不甚明显,第二次化疗后出现食 欲不振,口渴,呕吐,腹泻,脱发,乏力等。
-
4
柴苓汤
柴胡10克,黄芩6克,制半夏10克,党参12克, 生甘草3克,白术20克,茯苓20克,泽泻12克, 猪苓20克,肉桂6克,干姜6克,红枣20克
王某某,男,7岁
发热咳嗽半月。 诊断为:支气管肺炎。
西医治疗多日,体温始终在 38±0.2°C
2009年5月9日初诊
[症状]
身热汗出,咳嗽咽痛,痰少色黄。舌红苔厚。 脉浮数,120次/分。
-
1
小柴胡汤加味
柴胡15克,黄芩6克,制半夏15克,玄参10克, 生甘草3克,生石膏30克,连翘30克, 桔梗10克,生姜3片,红枣5枚
-
24
王某某,女,61岁
身高160cm,体重65kg
半年来体重及甘油三酯 持续升高
2007年6月1日查甘油三酯 4.67mmol/l
2007年6月5日 高血压 脂肪肝
[症状] 服用珍菊降压片后就诊时测得血压140/85mmHg
自觉身重乏力,晨起胸闷汗出,因时有胃痛而饮食不 多,手指麻木肿胀,上腹部按之有抵抗感。舌暗。
-
25
大柴胡汤合桂枝茯苓丸
柴胡12克,黄芩10克,制半夏10克,枳壳20克, 赤白芍10克(各),制大黄6克,桂枝10克,茯 苓20克,丹皮10克,桃仁10克,干姜6克,红枣 20克
[
临 证 处
[疗效]
药后三周,患者自觉身体轻松,体重稍有下降,
晨起胸闷出汗消失,血压稳定120/80mmHg,胃痛 未作,晨起手指麻木肿胀好转。8月3日查甘油三酯 3.28mmol/l,至9月11日体重下降3kg,自觉轻松。
[疗效]
药后半月复诊,患者大喜,周身疼痛明显缓解。 目前原方仍在继续服用中。
-
10
大柴胡汤
胰腺炎、胆石症发作的专方
-
11
王某,男,39岁
身高173cm,体重87kg
急性胰腺炎于01、03、05年 发作3次,08年2月发作一 次,08年5月连续2次发作
2008年6月7日初诊
[症状]
有高血压、脂肪肝
-
19
[疗效]
药后一周,血压控制在140/80mmHg。头 昏好转,夜间睡眠转沉,烧心感不显,大便 通畅。
-
20
大柴胡汤
合桂枝茯苓丸治疗支气管哮喘
-
21
沈某某,女,58岁
支气管哮喘30余年
[症状]
2008年9月16日
自觉胸闷气短,对粉尘、刺激性气体、冷
空气等过敏,咽喉痒,有白粘痰,指甲及唇舌 紫暗。大便易干结。
17
高血压
汪 某
有慢性胃炎、

慢性胆囊炎病史。

近日因头晕曾
6
有晕厥一次,CT 检查无异常。
1
血脂偏高。
[症状] 实测血压:180/100mmHg(药后)
常头昏,肩凝不适,胃中时有烧心感,常有
心慌,失眠多梦,大便易干不Fra bibliotek。腹诊:腹部按之疼痛不适。舌红。
-
18
[临证处方]
大柴胡汤加黄连
柴胡10克,黄芩12克,姜半夏10克,枳壳 20克,赤白芍10克(各),制大黄6克, 黄连5克,干姜6克,红枣20克。七剂
[
临 证
[疗效]
药后第二天食欲好转,患者一个半月内又行化疗 2次,化疗期间坚持服用本方,未出现恶心呕吐, 腹泻,食欲不振,口干等反应。患者现在服用薯蓣 丸。
-
5
小柴胡汤
合当归芍药散治疗免疫性肝病、风 湿性肌痛;
-
6
朱某,女,50岁
08年1月因黄疸确诊为 自身免疫性肝病
面部色斑多,有黑眼圈
2008年8月19日初诊
打鼾消失,腹部变软。大便稀,日2-3次。 后一直服用本方至今,胰腺炎再未发作。
-
13
大柴胡汤
胆汁反流性胃炎
-
14
杨某,女,26岁
胆汁返流性胃炎伴有HP感染
2007年7月10日初诊
[症状]
因工作繁忙,饮食无规律,胃中不适多日。晨起 易呕吐,饥饿与饱胀胃中均有不适,胃胀痛,常有嘈 杂感,排气后舒适,经前乳房胀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