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粤版八年级物理下第九章4. 神奇的升力 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2024-2025学年沪粤版八年级物理下册9.4《神奇的升力》教学设计

2024-2025学年沪粤版八年级物理下册9.4《神奇的升力》教学设计

20242025学年沪粤版八年级物理下册9.4《神奇的升力》教学设计在设计本节课“神奇的升力”时,我的意图是让学生通过实践活动,理解升力的概念,并探究其产生的原因。

我希望能够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教学目标:1. 知道什么是升力,并理解其产生的原因。

2. 能够运用物理知识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3. 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团队协作精神。

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升力的概念及其产生原因。

难点:如何运用物理知识解释生活中的升力现象。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笔记本电脑、投影仪、升力实验器材。

2. 学具:笔记本、笔、实验报告单。

活动过程:一、导入(5分钟)1. 通过一个有趣的升力现象视频(如纸飞机飞行视频),引起学生的兴趣。

2. 提问:“你们知道什么是升力吗?它是什么原因产生的?”二、探究升力的产生原因(15分钟)1. 学生分组,每组一台电脑,进行升力实验。

2. 学生通过实验观察,记录实验数据。

3. 学生根据实验数据,分析升力产生的原因。

三、应用升力知识(10分钟)1. 学生分组讨论,思考升力在生活中的应用。

2. 每组选出一个生活中的升力现象,进行展示。

3. 学生互相提问,共同探讨升力的应用。

2. 学生反思自己在实验和讨论中的表现,提出改进措施。

活动重难点:重点:升力的概念及其产生原因。

难点:如何运用物理知识解释生活中的升力现象。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在本节课中,学生通过实验和讨论,掌握了升力的概念及其产生原因。

但在运用物理知识解释生活中的升力现象时,部分学生仍存在困难。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应更加注重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相结合,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拓展延伸:1. 邀请民航飞行员或飞机设计师,为学生讲解飞机升力的原理和设计。

2. 组织学生参观飞机制造厂,了解飞机升力在生产中的应用。

3. 开展“升力现象观察”活动,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发现并记录升力现象。

沪粤版八年级下册物理9

沪粤版八年级下册物理9
2.学生分享学习收获,教师点评并给予鼓励。
3.教师强调升力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4.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运用升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理论联系实际能力。
五、作业布置
1.请学生结合本节课所学的升力知识,观察并分析生活中至少三种不同的升力现象,如飞机、热气球、鸟类的飞行等,撰写一篇观察报告,要求详细描述现象,并解释其升力产生原理。
1.学生对升力概念的理解:由于升力概念较为抽象,学生可能难以理解,教师应通过生动形象的教学手段,如实验演示、案例分析,帮助学生建立升力的直观认识。
2.学生对流体力学原理的掌握:流体力学原理较为复杂,学生可能在学习过程中遇到困难。教师应采用循序渐进的方法,引导学生逐步掌握流体流速与压强的关系,以及伯努利定理。
5.结合所学升力知识,思考并撰写一篇小论文,探讨未来飞行器设计中可能面临的挑战和解决途径,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科学探究精神。
2.设计一个简单的飞行器模型,如纸飞机、小型的竹筏等,并运用升力知识对其设计进行优化,尝试提高其升空效果。要求学生记录设计过程、实验方法和结果,形成一份实验报告。
3.根据课堂所学,完成课后练习册中关于升力的相关习题,巩固对升力概念、产生原理和影响因素的理解。
4.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选取一种飞行器,通过网络、书籍等途径收集资料,分析其升力设计和优化的历程,制作成PPT并进行课堂分享,以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资料整理能力。
5.利用多媒体、网络资源,如动画、视频等,形象地展示流体流速与压强的关系,帮助学生理解伯努利定理。
6.创设情境,如设计一个飞行器模型,让学生运用升力知识进行优化设计,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7.加强课堂小结,通过提问、练习等形式,巩固所学知识,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调整教学策略。

沪粤版八年级物理下册9.4. 神奇的升力教案

沪粤版八年级物理下册9.4. 神奇的升力教案

9.4神奇的升力【教材分析】教材首先通过大型运输机的飞行,引出受到浮力的飞机停在跑道上不会升空,而当它滑行到一定的速度时才会腾空而起,提出使飞机上升的力是如何产生的?接下来,通过活动1让学生自己动手探究,尝试解释相关的现象,从而得出流体的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活动2是通过图示的方法及受力分析让学生明白升力是如何产生的。

STS中介绍了与流体压强有关的事件。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流体的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会用流体的压强与流速的关系解释简单的物理现象;(2)了解飞机的升力是怎样产生的。

过程与方法(3)通过动手实验、观察,探究流体的压强与流速的关系;(4)通过分析推理,探究飞机的升力是怎样产生的。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5)通过观察“流体压强与流速有关”的一些神奇的现象,并分析产生这些现象的原因,领略到科学的奥妙,从而产生热爱科学的情感,激发探索自然现象的兴趣。

【教学重点】流体压强和流速的关系;机翼的升力。

【教学难点】通过实验现象,分析总结出流体压强和流速的关系;通过理论分析,得出升力产生的原因。

【教学准备】学生准备:每个学生准备,长纸条两条、书,自制塑料漏斗、乒乓球,硬币(壹角)、自制喷雾器模型。

教师准备:机翼升力演示器、多媒体图片和视频【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与观察、实验及总结归纳相结合【教学过程】并启发学生提出问题:A、飞机为什么能翱翔蓝天?B、雄鹰为什么能滑翔天空?二、流体和压强的结合A、让学生由流水和风感知水和空气的流动性,从而让学生建立流体的概念。

B、与同学们一起回顾浮力是怎样产生的?液体内部为什么会产生压强?为什么会产生大气压强?流速的关系三、探究流体的压强与流速的关系A、让学生先实验探究,然后播放多媒体图片和观看视频。

动手试一试:a.倔强的纸片结论归纳:气体流速大的地方,压强小;指导学生实验播放视频,用压力和压强的变化理论分析这几个小实验的原理抽个别学生分享实验和对实验的分析。

认真完成小实验。

沪粤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九章4. 神奇的升力_教学设计

沪粤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九章4. 神奇的升力_教学设计

§9.4神奇的升力——教学设计
课堂开始时设置
的故事:“学姐
的回家路”并引
导学生思考如何
安全乘坐火车?
2、引导学生分析
“着魔的豪客
号”;
3、播放视频:王励
勤的精彩旋球,
为何不能站在黄
线以内,并思考、
讨论、交流如何安
全乘坐火车
2、分析豪客号为什么
“着魔”了
3、分析王励勤的旋球
如何产生的
生活中,从
而拉近学生
与物理间的
距离,感受
到生活处处
皆物理,增
强学生学习
物理的热情
板书设计
§9.4神奇的升力
一、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1、流体:
2、流速
3、流体压强:
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流速大的地方,压强小,
流速小的地方,压强大。

二、升力是怎样产生的:
教学反思:
本课程面向的是初二的学生,学生在学习本节课内容之前,已经学习了液体的压强、大气压强以及浮力等知识,因此具备了学习本节课的基础知识;而根据初二学生的特征,以形象思维为主,其抽象思维能力尚在培养过程中,所以,本节课教学中会适当加入流媒体可以使学生更好地由形象思维转化为抽象思维,知识不再变得生涩,更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同时,学生也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望,具有探究生活现象的激情,因此,容易通过动手实验探究得出流体的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学生已经历过简单探究实验的过程,具备了基本的观察、分析和归纳能力,但是通过实验现象找规律的能力还比较薄弱,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方法指导。

沪粤版物理八年级下册 9.4神奇的升力学案

沪粤版物理八年级下册 9.4神奇的升力学案

沪粤版物理八年级下册 9.4神奇的升力学案一、教学内容1. 升力的概念:介绍升力的定义、产生原因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2. 机翼的形状:分析机翼形状对升力的影响,以图片和实物为例,让学生直观地了解机翼的设计原理。

3. 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讲解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实验现象,引导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和数据分析得出结论。

4. 升力公式:介绍升力公式及其应用,让学生掌握计算升力的方法。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升力的概念及其产生原因,知道机翼设计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分析数据的能力,使学生能够运用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解释生活中的问题。

3. 引导学生运用升力公式进行计算,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升力公式的应用。

2. 教学重点:升力的概念、机翼设计原理、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实验器材(包括机翼模型、风扇等)。

2. 学具:笔记本、笔、实验报告单。

五、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播放飞机起飞的视频,引导学生关注飞机产生的升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介绍升力的概念、产生原因及机翼设计的重要性。

3. 实验: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数据分析结论。

4. 应用:讲解升力公式及其应用,让学生进行实例计算。

5. 练习:布置随堂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升力的概念2. 机翼的形状与升力3. 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4. 升力公式及其应用七、作业设计1. 题目:计算一个机翼产生的升力。

已知条件:机翼面积S=2平方米,流体密度ρ=1.2千克/立方米,流速v=30米/秒。

求:升力F。

2. 答案:F = 0.5 ρ S v^2 = 0.5 1.2 2 30^2 = 108牛顿。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验和讲解相结合的方式,使学生了解了升力的概念及其产生原因,掌握了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沪粤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九章9.4.神奇的升力_教学设计

沪粤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九章9.4.神奇的升力_教学设计

沪粤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九章9.4. 神奇的升力_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沪粤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九章第四节“神奇的升力”。

本节内容主要包括飞机的升力产生的原因、机翼的设计以及升力在飞行中的应用。

具体内容包括:1. 了解飞机的机翼形状和空气流动关系,掌握升力产生的原因。

2. 掌握流线型物体和空气阻力的概念,了解减小空气阻力的方法。

3. 了解飞机的各种飞行状态,如起飞、降落、巡航等,并掌握其原理。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飞机的升力产生原因,掌握流线型物体和空气阻力的概念,提高学生的物理知识水平。

2. 通过观察模型飞机的飞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考能力,激发学生对物理的兴趣。

3. 通过对飞机升力原理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科学技术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飞机的升力产生原因,流线型物体和空气阻力的概念。

难点:飞机各种飞行状态的原理和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模型飞机、风扇、黑板、粉笔。

学具:笔记本、铅笔。

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展示一段飞机飞行的视频,让学生观察飞机飞行时机翼的形状和空气流动情况,引导学生思考飞机升力产生的原因。

2. 知识讲解:(1) 讲解飞机的机翼形状和空气流动关系,阐述升力产生的原因。

(2) 介绍流线型物体和空气阻力的概念,解释减小空气阻力的方法。

(3) 讲解飞机的各种飞行状态,如起飞、降落、巡航等,以及其原理。

3. 例题讲解:分析一道关于飞机升力问题的例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4. 随堂练习:让学生独立完成一道关于飞机升力的问题,检查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5. 课堂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飞机升力在实际应用中的意义和价值。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主要包括:飞机升力产生原因、流线型物体、空气阻力、飞机飞行状态等。

七、作业设计作业题目:1. 解释飞机升力产生的原因。

2. 简述流线型物体和空气阻力的概念。

3. 描述飞机的各种飞行状态,并解释其原理。

2023-2024学年沪粤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九章第四节神奇的升力教案

2023-2024学年沪粤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九章第四节神奇的升力教案

教案:神奇的升力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于沪粤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九章第四节,主要介绍了升力的概念、产生原因以及与物体形状、速度和迎角的关系。

具体内容包括:1. 升力的定义:升力是指物体在流体中运动时,流体对物体产生的向上的力。

2. 升力的产生原因:流体在物体表面流动时,由于流速的不同,会产生压力差,从而产生升力。

3. 升力与物体形状的关系:物体形状的不同,会影响流体在物体表面的流动情况,进而影响升力的产生。

4. 升力与物体速度的关系:物体在流体中的速度越大,流体对物体的压力差越大,升力也越大。

5. 升力与迎角的关系:迎角是指物体前进方向与流体流动方向的夹角,迎角的大小会影响升力的产生。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升力的概念,知道升力的产生原因。

2. 让学生了解升力与物体形状、速度和迎角的关系。

3. 通过实例分析,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升力的概念、产生原因以及与物体形状、速度和迎角的关系。

难点:升力与物体形状、速度和迎角的关系的理解和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黑板、粉笔。

学具:笔记本、尺子、橡皮。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观察飞机在空中飞行的情况,引导学生思考飞机是如何悬空在空中的。

2. 概念讲解:介绍升力的定义,解释升力的产生原因。

3. 关系讲解:讲解升力与物体形状、速度和迎角的关系。

4. 实例分析:分析飞机、鸟类等物体的形状、速度和迎角对升力的影响。

5.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升力的知识,解答相关题目。

7. 作业布置:布置相关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升力的概念产生原因:流体在物体表面流动时,由于流速的不同,会产生压力差,从而产生升力。

升力与物体形状的关系物体形状的不同,会影响流体在物体表面的流动情况,进而影响升力的产生。

升力与物体速度的关系物体在流体中的速度越大,流体对物体的压力差越大,升力也越大。

升力与迎角的关系迎角是指物体前进方向与流体流动方向的夹角,迎角的大小会影响升力的产生。

(新沪粤版)物理八年级下册9.4神奇的升力教学设计

(新沪粤版)物理八年级下册9.4神奇的升力教学设计
4.学习利用控二)过程与方法
1.采用导入式教学法,通过展示生活中的升力现象,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探究。
2.利用实验、模型等教学资源,帮助学生形成直观的认识,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组织小组讨论、分享交流,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表达能力。
3.实践操作,实验探究
组织学生进行机翼模型实验,让学生在操作过程中观察、记录升力的变化。引导学生运用控制变量法,研究不同形状机翼产生的升力大小,培养学生实验操作能力和数据分析能力。
4.小组讨论,交流分享
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分析实验结果,探讨升力与流体压强、流速之间的关系。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表达能力。
4.结合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和创新思维。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科学的热爱和好奇心,激发学生探索自然现象的兴趣。
2.培养学生尊重事实、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使学生认识到科学知识对生活的影响。
3.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让学生在合作中学会互相尊重、互相帮助。
5.总结提升,拓展应用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知识,强调升力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同时,布置相关作业,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升力现象,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6.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
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通过生活实例,让学生认识到科学技术对生活的影响,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可持续发展观念。
3.分析不同形状机翼产生的升力大小,讲解影响升力的因素,如机翼的迎角、形状、面积等。
(三)学生小组讨论,500字
1.教师组织学生分组进行讨论,让学生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生活中的升力现象,探讨升力与流体压强、流速之间的关系。

沪粤版2020年物理八年级下册第九章《第4节 神奇的升力》教案

沪粤版2020年物理八年级下册第九章《第4节 神奇的升力》教案

教案:沪粤版2020年物理八年级下册第九章《第4节神奇的升力》一、教学内容1. 升力的概念:让学生了解升力的定义,即物体在流体中受到的向上的力。

2. 升力的产生:讲解升力产生的原因,即流体对物体上下表面的压力差。

3. 升力的大小:引导学生探究升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如物体形状、速度、密度等。

4. 升力在现实中的应用:介绍升力在飞机、鸟、昆虫等生物中的应用,以及在生活中的一些应用实例。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升力的概念及其产生原因,能够解释生活中的一些与升力相关的现象。

2. 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3. 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升力产生的原因,升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2. 教学重点:升力的概念,升力在现实中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本、练习册、笔记本。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播放飞机起飞的视频,引导学生关注升力的现象,激发学生的兴趣。

2. 讲解升力的概念:解释升力的定义,让学生明白升力是物体在流体中受到的向上的力。

3. 分析升力的产生原因:讲解流体对物体上下表面的压力差是升力产生的原因。

4. 探究升力的大小:引导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探究升力的大小与物体形状、速度、密度等因素的关系。

5. 应用实例分享:介绍升力在飞机、鸟、昆虫等生物中的应用,以及在生活中的一些应用实例。

6. 随堂练习:布置一些与升力相关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升力的概念2. 升力的产生原因:流体对物体上下表面的压力差3. 升力的大小与物体形状、速度、密度等因素的关系4. 升力在现实中的应用七、作业设计1. 请用所学知识解释飞机是如何起飞的。

2. 举例说明升力在生活中的应用。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进一步探究升力在其他领域的应用,如船舶、火箭等。

2024-2025学年沪粤版八年级物理下册9.4.神奇的升力教案

2024-2025学年沪粤版八年级物理下册9.4.神奇的升力教案

20242025学年沪粤版八年级物理下册9.4. 神奇的升力教案作为一名资深的幼儿园教师,我始终坚持以幼儿的兴趣和需求为出发点,设计出生动有趣、富有教育意义的课程。

本次课程的主题是“神奇的升力”,旨在通过一系列的操作活动和观察实验,让幼儿了解升力的概念,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动手能力和科学思维。

一、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升力的概念,知道升力的产生原因。

2. 通过观察实验,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动手能力。

3. 培养幼儿的科学思维,激发他们对科学的兴趣。

二、教学难点与重点1. 重点:让幼儿了解升力的概念和产生原因。

2. 难点:让幼儿理解升力在生活中的应用。

三、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升力演示器、纸飞机、泡沫板等。

2. 学具:记录本、画笔、彩泥等。

四、活动过程1. 情景引入:通过播放飞机、直升机等升力应用的视频,引发幼儿的兴趣,引导他们思考升力的概念。

2. 观察实验:让幼儿观察升力演示器,了解升力的产生原因。

3. 动手实践:让幼儿自己动手制作纸飞机,观察飞机飞行时升力的作用。

4. 小组讨论:让幼儿分组讨论,分享自己观察到的升力现象,并用画笔记录下来。

6. 拓展延伸:让幼儿运用彩泥制作生活中的升力应用,如风力发电、船的浮力等。

五、活动重难点1. 重点:让幼儿了解升力的概念和产生原因。

2. 难点:让幼儿理解升力在生活中的应用。

六、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通过本次活动,我发现幼儿们对升力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们在观察实验和动手实践中积极参与,充分发挥了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在小组讨论环节,幼儿们能够主动分享自己的观察心得,锻炼了他们的表达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继续关注幼儿的兴趣和需求,设计出更多富有教育意义的课程。

同时,我也将加强对幼儿的科学思维培养,让他们在快乐中学习,在学习中成长。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本次活动中,有几个关键的细节是需要重点关注的。

观察实验环节,让幼儿通过直观的观察,了解升力的产生原因。

沪粤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九章4.神奇的升力教学设计

沪粤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九章4.神奇的升力教学设计
作业布置时,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合理控制作业难度和量,鼓励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主动思考、积极探究,提高作业质量和学习效果。同时,教师应及时批改作业,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为下一节课的教学提供参考。
1.充分了解学生的认知水平,把握教学难度,以学生能接受的速度逐步引入升力的概念和原理。
2.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发现问题,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探究精神。
3.加强实验环节,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感受升力的产生和变化,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4.针对学生个体差异,实施差异化教学,关注学困生的需求,帮助他们克服学习困难,提高自信心。
3.学会升力公式的推导和应用,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针对以上重难点,教学设想如下:
(1)运用多媒体、实物模型等教学资源,形象地展示升力的产生过程,帮助学生建立直观的认识。
(2)设计实验,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探究影响升力的因素,加深对升力原理的理解。
(3)通过典型例题和练习题,引导学生逐步掌握升力公式的应用,培养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结合信息技术,如多媒体、网络资源等,拓展学生的学习渠道,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培养他们探索自然现象的热情。
2.培养学生尊重事实、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养成勇于探究、善于思考的习惯。
3.引导学生关注我国航空航天事业的发展,增强民族自豪感,激发学生为国家和民族的繁荣而努力学习的责任感。
4.知识巩固,拓展延伸:通过典型例题和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拓展延伸,提高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
5.课堂小结,反馈评价: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了解学生对升力知识的掌握程度,并进行针对性的反馈评价。

沪粤版物理八年级下册9.4神奇的升力 教学设计

沪粤版物理八年级下册9.4神奇的升力 教学设计

沪粤版物理八年级下册9.4神奇的升力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理解升力的概念和产生原因;–掌握计算升力的方法;–理解升力在物体平衡和运动中的作用。

2.能力目标:–能够分析升力对物体的影响;–能够利用升力解释一些实例现象;–能够应用升力的概念解决相关问题。

3.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物理的兴趣和好奇心;–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科学观察和分析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升力的概念和产生原因;–升力的计算方法;–升力在物体平衡和运动中的作用。

2.教学难点:–如何深入理解升力的产生原因;–如何应用升力的概念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呈现一个飞机起飞的视频或图片,引发学生对升力的认识和好奇。

2. 实验探究实验1:卡片飘浮具体步骤: 1. 准备一张纸卡片和一个吹风机; 2. 将纸卡片竖直插入桌面,使其倾斜; 3. 打开吹风机,使气流与纸卡片背面产生作用。

现象观察:纸卡片竖直插入桌面后,气流与纸卡片背面产生作用,使纸卡片飘浮起来。

实验分析:通过实验可以观察到纸卡片飘浮的现象,这是因为纸卡片背后受到了空气的作用力,这个力就是升力。

实验2:吸管墙面粘附具体步骤: 1. 准备一个塑料吸管和一些小纸块; 2. 将小纸块放在吸管的一端; 3. 使吸管的另一端紧贴墙面; 4. 吹气将小纸块吹入吸管。

现象观察:小纸块能够顺利吹入吸管,并在吸管墙面粘附。

实验分析:通过实验可以观察到吸管墙面粘附的现象,这也是由于升力的作用,空气流过吸管,产生了向上的气流,与墙面产生的压力相比较,形成了升力,使得小纸块能够粘附在墙面上。

3. 归纳总结通过实验和现象观察,引导学生总结升力的产生原因和作用。

4. 概念讲解和计算方法介绍根据学生的归纳总结,讲解升力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 升力的概念:升力是物体在流体中受到的垂直向上的力。

- 升力的计算方法:升力的大小等于流体对物体所受重力的抵消力,即L = ρ⋅V⋅g,其中ρ为流体的密度,V为流体中被物体所占的体积,g为重力加速度。

粤沪版八年级物理下册教案9.4神奇的升力

粤沪版八年级物理下册教案9.4神奇的升力

教案:粤沪版八年级物理下册 9.4 神奇的升力一、教学内容1. 升力的概念:让学生了解升力的定义,知道升力是物体在流体中受到的一种向上的力。

2. 升力的产生:通过实验和理论分析,让学生了解升力产生的原因,知道升力与物体形状、流体速度、物体与流体的相对速度等因素有关。

3. 升力在生活中的应用:让学生了解升力在飞机、鸟类等生物飞行中的作用,以及在生活中的一些应用实例。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升力的概念,知道升力产生的原因。

2. 通过实验和理论分析,让学生掌握升力与物体形状、流体速度、物体与流体的相对速度等因素的关系。

3. 让学生了解升力在生活中的应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实际应用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升力产生的原因,升力与物体形状、流体速度、物体与流体的相对速度等因素的关系。

2. 教学重点:让学生通过实验和理论分析,掌握升力的产生原因及其影响因素。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笔记本电脑、投影仪、实验器材(包括模型飞机、流体发生器等)。

2. 学具:学生实验手册、笔记本、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播放飞机飞行的视频,引导学生思考飞机是如何飞行的,引出升力的概念。

2. 知识讲解:讲解升力的定义,分析升力产生的原因,让学生了解升力与物体形状、流体速度、物体与流体的相对速度等因素的关系。

3. 实验演示:安排学生进行实验,观察实验现象,让学生通过实践了解升力的产生原因及其影响因素。

4. 例题讲解:通过一些与升力相关的例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解题能力。

5. 随堂练习:安排一些随堂练习题,让学生即时检验自己的学习效果。

6. 升力在生活中的应用:通过介绍飞机、鸟类等生物飞行中的升力作用,以及生活中的一些升力应用实例,让学生了解升力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性。

六、板书设计1. 升力的概念2. 升力的产生原因3. 升力与物体形状的关系4. 升力与流体速度的关系5. 升力与物体与流体的相对速度的关系七、作业设计1. 请解释升力的概念,并说明升力产生的原因。

新沪粤版八年级下册物理9.4:神奇的升力-教案

新沪粤版八年级下册物理9.4:神奇的升力-教案

教案:新沪粤版八年级下册物理9.4:神奇的升力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为新沪粤版八年级下册物理第九章第四节“神奇的升力”。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有:1. 了解升力的概念,理解升力的产生原因。

2. 掌握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并能运用其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3. 能运用升力的知识解释飞机的飞行原理。

二、教学目标1. 能够说出升力的概念,了解升力的产生原因。

2. 能够运用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3. 能够运用升力的知识解释飞机的飞行原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升力的产生原因,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难点:如何运用升力的知识解释飞机的飞行原理。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学具:课本、练习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教师展示飞机飞行视频,引导学生思考飞机是如何飞上天空的。

2. 知识讲解:(1)教师讲解升力的概念,解释升力的产生原因。

(2)教师引导学生理解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3. 例题讲解:教师出示例题,讲解升力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4. 随堂练习:学生独立完成课后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5. 课堂小结: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神奇的升力1. 升力的概念2. 升力的产生原因3. 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4. 升力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七、作业设计1. 题目:请运用升力的知识,解释自行车骑行时的感受。

答案:自行车骑行时,车轮与地面之间的摩擦力产生升力,使自行车能够顺利前进。

2. 题目:请分析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并解释吹纸实验的现象。

答案:流体压强与流速成反比,吹纸实验中,吹气速度越快,纸片受到的压强越小,因此纸片被吹起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引导学生思考飞机的飞行原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知识讲解环节,注重引导学生理解升力的产生原因和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在例题讲解和随堂练习环节,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整体教学过程流畅,学生反应积极。

沪粤版八年级下册9.4 神奇的升力教案

沪粤版八年级下册9.4   神奇的升力教案

第九章课题4《神奇的升力》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知道流体的压强与流速的关系,会应用流体的压强与流速的关系解释简单的物理现象。

(2)了解飞机的升力是怎么样产生的。

2.过程与方法(1)通过动手实验、观察,探究流体的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2)通过实验现象和对比,了解飞机的升力是怎样产生的。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观察“流体压强与流速有关”的一些神奇的现象,并分析产生这些现象的原因,领略到科学的奥妙,从而产生热爱科学的情感,激发探索自然现象的兴趣。

【教学重点】流体压强和流速的关系。

【教学难点】通过实验现象,间接分析总结出流体压强和流速的关系。

【教学方法】观察引导、课上交流探讨、巩固总结。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912年秋天,远洋航轮“奥林匹克”号与较小的铁甲巡洋舰同向航行,但是当二船平行的时候,突然小船竟然扭头几乎笔直地向大船冲来,结果小船把“奥林匹克”的船舷撞了一个大洞。

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引出本节内容,激发学习兴趣。

二、新课学习(一)流体的压强与流速的关系什么是流体和流速呢?流体:气体和液体的总称。

大气和水是最常见的两种流体。

流速:指流体在单位时间内流过的距离。

流体压强和流速之间有怎样的关系呢【探究活动】:1、对着两张平行拿着的纸吹气,你会发现什么现象?为什么?现象:两张纸吸到了一起原因:吹气时,纸条内侧空气流动快,压强变小,纸条外侧空气流动慢,压强变大,两纸条被吸到了一起2、不听话的乒乓球先用手托住乒乓球,然后用力向玻璃漏斗管内吹气,此时松开手,乒乓球会掉下来吗?现象:球不掉下原因:球上方气体流速快,气压小。

球下方气体流速慢,气压大。

3、做个简易喷雾器将一根塑料吸管弯成直角,在弯折处开一个洞,插入水中,从水管口向里吹气,你观察到的现象是什么?现象:水会从小洞中喷出原因:竖直管口上方空气流速大,压强小,所以水会从管口喷出。

【总结】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从上面的实验现象,可以归纳出流体的压强跟流速的关系:流速大的地方,压强小;流速小的地方,压强大。

沪粤版八年级物理下第九章4.神奇的升力教学设计

沪粤版八年级物理下第九章4.神奇的升力教学设计

沪粤版八年级物理下第九章4. 神奇的升力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1. 升力的概念:让学生了解升力的定义,理解升力产生的原因。

2. 机翼的形状:介绍机翼的形状对升力的影响,让学生了解不同形状的机翼产生的升力有何不同。

3. 机翼的倾斜角度:讲解机翼倾斜角度对升力的影响,让学生明白如何通过调整机翼的倾斜角度来控制升力的大小。

4. 升力在飞行器中的应用:介绍升力在飞行器中的重要作用,让学生了解升力是如何让飞行器飞翔的。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升力的概念、产生原因及影响升力大小的因素。

2. 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激发学生对飞行器制作和飞行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升力的概念、产生原因及影响升力大小的因素。

难点:升力在飞行器中的应用,如何通过调整机翼的形状和倾斜角度来控制升力的大小。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模型飞机、演示器材。

学具:笔记本、彩色笔、练习题。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观察飞机在空中飞行的情况,引导学生思考飞机是如何飞起来的。

2. 讲解升力的概念:通过多媒体课件,讲解升力的定义,让学生理解升力是如何产生的。

3. 演示升力的产生:利用演示器材,直观地展示升力的产生过程,让学生感受升力的存在。

4. 讲解机翼的形状对升力的影响:通过模型飞机,让学生观察不同形状的机翼产生的升力有何不同。

5. 讲解机翼的倾斜角度对升力的影响:让学生调整模型飞机的机翼倾斜角度,观察升力的变化,让学生明白如何控制升力的大小。

6. 应用实例讲解:介绍升力在飞行器中的应用,让学生了解升力是如何让飞行器飞翔的。

7. 随堂练习:布置一些有关升力的问题,让学生当场解答,检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

8. 作业布置:布置一些有关升力的练习题,让学生课后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神奇的升力1. 概念:物体在气体或液体中受到的向上的力。

2. 产生原因:物体上下表面存在压力差。

2024-2025学年沪粤版八年级物理下册9.4《神奇的升力》教案

2024-2025学年沪粤版八年级物理下册9.4《神奇的升力》教案

20242025学年沪粤版八年级物理下册9.4《神奇的升力》教案作为幼儿园教师,我始终坚信,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他们有着自己的思考方式和学习节奏。

因此,我的教学设计始终以孩子为中心,尊重他们的兴趣和需求。

一、设计意图1. 培养孩子们的观察力、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2. 激发孩子们对科学的兴趣,培养他们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1. 让孩子们了解升力的概念,知道升力产生的原因。

2. 培养孩子们的观察力、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 激发孩子们对科学的兴趣,培养他们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让孩子们了解升力的概念,知道升力产生的原因。

难点:培养孩子们的观察力、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升力演示器、纸飞机、泡沫板等。

2. 学具:画笔、彩纸、剪刀、胶水等。

五、活动过程1. 情景引入:我通过一个有趣的升力演示,让孩子们直观地感受到升力的存在,引发他们的好奇心。

2. 实践操作:孩子们在我的引导下,动手制作纸飞机,并尝试飞行,亲身体验升力的作用。

3. 互动讨论:我邀请孩子们分享他们的制作过程和飞行体验,引导他们思考升力产生的原因。

4. 创意展示:孩子们用彩纸、剪刀和胶水等材料,创作出具有升力效果的作品,展示他们的创造力。

六、活动重难点1. 重点:让孩子们了解升力的概念,知道升力产生的原因。

2. 难点:培养孩子们的观察力、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七、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我认真反思了这次活动的效果,认为孩子们在观察力、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方面都有所提高。

但同时,我也意识到,在引导孩子们思考升力产生原因方面,还需要进一步加强。

为了拓展延伸,我计划在下次活动中,引入更多的实例,让孩子们在实践中更深入地了解升力的原理。

同时,我还计划组织一次参观活动,带领孩子们走进科学馆,亲身体验科学的魅力。

我相信,通过不断努力,我能够更好地激发孩子们对科学的兴趣,培养他们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粤沪版-物理-八年级下册9.4神奇的升力教学设计

粤沪版-物理-八年级下册9.4神奇的升力教学设计

9.4 神奇的升力◇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流体的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2.会应用流体的压强与流速的关系解释简单的物理现象。

3.了解升力是如何产生的。

【过程与方法】1.通过动手实验,观察、总结流体的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2.通过分析推理,探究飞机的升力是如何产生的。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观察生活中的一些神奇的现象,分析产生这些现象的原因,领略科学的奥妙,从而产生热爱科学的情感,激发探索自然现象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流体的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教学难点】升力产生的原因。

◇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在体育比赛中,足球运动员常常会利用定位球的机会,踢出在空中沿弧线运动而偏离正常轨道的“香蕉球”,令守门员防不胜防,踢出一个又一个“世界波”。

你知道球员是如何做到的吗?二、教学步骤探究点1流体的压强与流速的关系P98~99“流体的压强与流速的关系”你知道什么是流体吗?物理学中把具有流动性的液体和气体统称为流体。

观察图9—22(a),实验的要点在哪里?纸张不能过硬,两张纸平行下垂,向纸张的中间吹气。

观察图9—22(b),实验的要点在哪里?纸张不能过硬且不能过大,剪成长条形,向纸条的上表面吹气。

图9—22(a),两张纸的中间部分和外侧,哪个地方的空气流速大?吹气实际上就是加快空气的流动速度,所以中间部分空气的流速大。

纸张向中间靠拢,说明了什么?说明纸张受到了力的作用,力的方向是由外向内。

这个力是如何产生的?纸张的外侧和中间受到的压强不同,外侧的压强大,中间的压强小,内、外有压强差。

图9—22(b),纸张的上表面和下表面,哪个地方的空气流速大?沿着纸张的上表面吹气,所以纸张的上表面的空气流速大。

纸张向上翘起,说明了什么?说明纸张受到了力的作用,力的方向是由下向上。

这个力是如何产生的呢?纸张上、下表面受到的压强不同,下表面的压强大,上表面的压强小,上、下有压强差。

观察P98实验B,乒乓球不会掉下来的原因是什么?向玻璃漏斗管内吹气,乒乓球上方的空气流速大,压强小,下方的空气流速小,压强大,上、下方有压强差,乒乓球受到一个向上的力。

沪粤版物理八年级下册-9.4 神奇的升力 -教案设计

沪粤版物理八年级下册-9.4 神奇的升力 -教案设计

神奇的升力【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流体的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会用流体的压强与流速的关系解释简单的物理现象。

(2)了解飞机的升力是怎样产生的。

2.过程与方法(1)通过动手实验、观察,探究流体的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2)通过实验现象和对比,了解飞机的升力是怎样产生的。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观察“流体压强与流速有关”的一些神奇的现象,并分析产生这些现象的原因,领略到科学的奥妙,从而产生热爱科学的情感,激发探索自然现象的兴趣。

【教学重点】流体压强和流速的关系。

【教学难点】通过实验现象,间接分析总结出流体压强和流速的关系。

【教学过程】一、新课引入[展示]:展示一架飞机模型,让学生观察机翼的特点。

然后猜想飞机为什么会飞。

二、新课教学(一)流体的压强与流速的关系[讲述]:水、空气等都具有流动性,它们统称为流体。

流体运动时,在流速不同的地方会表现出一种奇妙的特性。

[学生活动]:A.倔强的纸片;B.不听话的乒乓球;C做个简易喷雾器。

学生感受流体压强和流速的关系,提醒学生从对比流速和对比压强两个方面进行分析比较并尝试解释这些现象。

[总结]:流速大的地方,压强小;流速小的地方,压强大。

[出示]:火车的安全线,龙卷风吹翻屋顶[讨论]:火车的安全线的作用,龙卷风吹翻屋顶的原因(二)升力是怎样产生的[学生活动]:认识升力。

如图9-25所示,取一个飞机翼模型装在支架上,把电风扇置于模型的正前方,当电风扇通电运转时,观察飞机模型的变化。

[讲解]:观察图9-26,机翼的上方呈弧形,当气流从机翼经过时,上方的流速比下方大,根据流速与压强的关系,机翼上方的空气压强比下方处小,于是就产生了使机翼上升的力。

这就是升力。

[学生看图]:观察图9-27,分析鸟类展开双翅,即使不扑打,也能在空中滑翔而不会跌下来的原因。

[阅读与思考]:阅读“奥林匹克”号与“豪克”号相撞;航行中的水翼船。

思考船相撞的原因及水翼的作用。

三、课堂总结:通过本节学习,升力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你认为生活中哪些地方可利用升力?你想做一个检验升力的课外活动吗?【教学反思】(一)教学的创新点1.课堂教学模式的转变,在这节课的设计上,我改变了以往的教学模式由跟我学、跟我做的教师讲授型模式向我要学、我要做、我要说的学生探究型模式转变,整个课堂90%的时间是学生说、学生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粤沪版八年级物理下《9.4神奇的升力》
【教材分析】
本章节的主要知识点:根据生活中的现象进行实验探究流体压强与流速之间的关系,然后根据实验结论分析飞机升力产生的原因,最后联系实际用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解释一些生活的现象,如:游泳注意漩涡,骗保案的识破,香蕉球等。

前一章我们学习了固体压强,液体压强和大气压强,都是流体在静止状态下有关压强的一些现象和规律,通过本节课学习,将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到:当流体流动时,流体的压强还跟流速有关。

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是流体力学中的基本规律,在生活和科学技术中有许多应用,例如飞机的升力等。

所以,本节课的内容与浮力、液体压强、大气压构成了较为完整的知识体系,使学生初步认识流体力学的一些基础知识。

【设计思想】
基于以上分析,这堂课的主导思想以学生分组合作→自主设计实验→观察解释的流程进行教学,从真正意义上把课堂交给学生,学生自主探索学习,相互协作,在实验过程中体会科学态度和探索精神,在体会的过程中完成本节的三维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流体的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了解飞机的升力是怎样产生的。

了解生活中跟流体的压强与流速相关的现象。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认识气体的压强跟流速有关的现象。

通过观察和实验,学会表达自己的观点,学会倾听他人的意见,能逐渐运用归纳、类比、
逆向思维等研究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分析概括信息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初步领略气体压强差异产生的奥妙,获得对科学的热爱、亲近感。

通过对飞机升力的产生原因的分析,使学生体验科学、社会的紧密联系。

通过做实验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通过解释日常生活中的相关现象,使进一步认识到物理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

通过科学探究,在各个环节中培养学生的分工意识与合作精神。

【重点定位】探究流体压强与流速关系。

【难点挖掘】运用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解释飞机升力成因及其他相关物理现象。

【教学策略】1.教学方法:以引导为主,老师适时地穿插在各个活动的关键环节进行指导;适时地
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并引导学生扩展;
2.学习方法:小组合作,自主实验,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围绕本节主题进行活动,观察
现象,对现象尝试合理解释,并进行小组交流;
3.教学手段:自主实验为主,辅助以多媒体设备进行引导。

4.评价方法:小组成员相互评价,各小组之间进行评价与推荐。

【实验器材】每小组准备纸片两张,纸条,漏斗,乒乓球,水槽,注射器各一个,手持小风扇,扑克牌小纸人,塑料软管,碎纸末;教师准备模型飞机,吹风机一台。

【教学过程】
老师:那么鄂洛多克惨案的幕后黑手到底是谁呢?
警察破案时常用“现场模拟”的方法解决难题,我们也来模拟一次希望能找到真正的凶手。

〖现场模拟〗
(让学生从桌面上找到合适的器材,自行设计实验,并进行相互讨论,分析原因,然后举手到讲台前进行演示讲解)
鄂洛多克事故的原凶:
火车运动时,人与火车之间的空气流速大,压强小;人外侧的空气流速小,压强大,因而对人体产生朝向火车的压强差。

老师:1、什么是流体?
流体流动的速度叫流速。

通过实验找到解决方案
所以从此以后距站台边沿1m的位置画了一条黄线来警告乘客:不要越过此线,否则会有生命危险。

所以我们以后在站台上候车时,不要越过安全线;或在铁路边玩耍时,不要靠近高速行驶的火车。

当人类愚昧无知时会受到大自然无情的惩罚,当我们不学无术时也会遭到社会残酷的淘汰。

【比一比】谁是大力士?
飞机的升力:由于机翼的形状上凸下平,在空气中运动时,通过机翼的上下表面的空气流速不同而存在压强差,产生了向上的升力。

【瞧一瞧】演示飞机的起飞
实际上飞机的产生,正是源自于人类对鸟类翅膀的深入研究。

(观看
翅膀与机翼对比图)这就是飞机能和小鸟一样飞起来的原因。

【瞧一瞧】演示将机翼倒过来
汽车的尾翼板。

请同学们看大屏幕——酷图欣赏。

引导学生从尾翼板的形状上分析它的作用。

(学生作简短讨论后举手回答,然后教师总结归纳。


有了这种装置,坐在小汽车里肯定是非常平稳的、舒服的。

今天大家的表现都很积极,都很棒。

聪明的动物世界——灰雁巧胜大自然
大家看,这是一只原产自英国和欧洲灰雁,灰雁是世界上体积最大的野鹅,现在它正在空中自由飞翔。

突然天气情况变得很恶劣,这一高度的空气流速很大,但非常不稳定,它需要降低高度以摆脱这种不利的状况。

请同学们帮它想想办法,他怎样才能迅速的降低高度呢?
我们看看这只灰雁会怎么做?
它的身体翻转了180度,腹部朝上,背部朝下,就这样以一种怪异的姿态继续飞行,虽然看起来给人一种不可能的感觉,但灰雁的这种特技表演——被称之为“whiffling ”——实际上是一种真实存在并且久经考验的方式。

灰雁用它的智慧神奇地战胜了大自然,人类从大自然中也获得了许多启发。

感悟大自然的神
奇与奥妙。

通过情景介绍让同学们猜想灰
雁解决问题的方法方式,与实际的方法产生巨大的反差,增强学生强烈的学习欲望。

聪明的动物世界——非洲草原犬鼠的“空调房”
如图是非洲草原犬鼠洞穴的横截面示意图.洞穴有两个出口,一个是平的,而另一个则是隆起的圆形土堆.
每个同学从桌面上自选器材,设计演示实验,组内交流讨论,上台展
【教学反思】
本节课知识点不多,但是与生活联系较深,所以我主要以实验为主,让学生在娱乐中学习,总体效果还不错,并且设计中加入了对学生的爱国情怀的教育,做人的教育以及安全教育,学生都能融入其中。

但是学生在参与课堂活动,还不够积极主动,这是我今后需要努力的方向,加强与他们课外沟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