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浅析陶渊明的田园诗

合集下载

陶渊明田园诗特色浅析

陶渊明田园诗特色浅析

陶渊明田园诗特色浅析
陶渊明是中国唐朝的一位著名的思想家、诗人和小说家。

他的田园诗是他的著名作品之一,具有独特的特色。

一、陶渊明的田园诗充满了浪漫主义情怀。

陶渊明对自然界的热爱和敬畏在他的诗歌中得到了体现。

他的诗歌描写了他在乡间度过的和平宁静的生活,描绘了乡村的美景,表达了他对自然界的感悟。

二、陶渊明的田园诗注重内心的感受。

他的诗歌不仅描写了外在的景物,还深入描绘了自己的内心世界。

他的诗歌中充满了对生命意义的思考,对人生道路的追求,对自然界的敬畏。

三、陶渊明的田园诗充满了哲理性。

他的诗歌不仅是对自然界的描写,还充满了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他的诗歌中常常出现对人生的哲学思考,对人生的感悟,对人生的智慧。

四、陶渊明的田园诗注重形式的优美。

他的诗歌注重押韵、平仄的和谐,善于运用修辞手法,使诗歌充满韵味,让人耳目一新。

总之,陶渊明的田园诗是一种充满浪漫情怀、注重内心感受、充满哲理性、注重形式优美的。

浅析陶渊明的田园诗

浅析陶渊明的田园诗

浅析陶渊明的田园诗陶渊明作为唐代田园诗的代表人物,其田园诗作品被誉为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

这些诗歌以浓郁的自然情趣、深厚的感受力以及朴实的行文风格,在中国文学史上留下了独特的印记。

下面我们就来浅析一下陶渊明的田园诗。

首先,陶渊明的田园诗风格非常鲜明。

他的田园诗以自然为主题,以展现自然的美妙和人与自然的和谐为目的。

在陶渊明的诗中,自然不仅是诗人的精神寄托,也是陶渊明对生命价值的认知和追求。

诗歌中的清新脱俗、虚静恬淡的田园风光和真挚感情,都是源自陶渊明对自然的热爱、对人生价值的理性思考和感性把握。

其次,陶渊明的田园诗探索了人与自然之间的互动关系。

他的诗中通过人与自然的相互映照,展现了人在自然面前的渺小和无力感。

但同时,诗人也通过与自然的互动,表达了人类对自然的敬畏和感恩之情。

例如《桃花源记》中的桃花源,就表达了人们追求安居乐业、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向往。

再次,陶渊明的田园诗也带有浓郁的个人情感和思想色彩。

他的诗作品不仅表现了对自然的感悟和对社会现状的批判,也反映了他对人生意义的思考。

通过田园诗,陶渊明将自己的思想情感融入了自然,使作品更具有生命力和感染力。

例如《饮酒》诗中所表达的“遣兴归山半,萍心结庐心”的情感,以及《归去来兮辞》中表现的对人生归宿的思虑,都是陶渊明个人情感与思想的表达。

最后,陶渊明的田园诗也反映了他的人生态度和价值观。

他的诗展现了崇尚自然、尊重生命、追求清高和以人为本的立场和价值观。

这种价值观和态度对中国文化的发展和人类文明的进步具有重要影响。

总之,陶渊明的田园诗是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它既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和敬畏,也凝聚了诗人个人情感和思想。

这些诗作品不仅展现了诗人的艺术才华和人生审视,也体现了中华文明的精神内核和审美价值。

论陶渊明创作的田园诗

论陶渊明创作的田园诗

论陶渊明创作的田园诗诗人陶渊明田园诗内容情、景、事、理的浑融,描写景物并不追求物象的形似,叙事也不追求情节的曲折,而是通过人人可见之物,普普通通之事,表达高天世人之情,写出他人未必能够悟出之理。

一、.田园诗的渊源、形成与发展1、田园诗的渊源最早的田园诗,可以上溯到古代农事歌谣的产生。

如《帝王世纪》里就完整地保存着上古的农事歌谣《击壤歌》。

后来,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也出现了一些反映当时农事生活的诗篇。

诸如《周南•芣苢》、《豳风•七月》、《魏风•伐檀》等等。

它们反映了奴隶制社会奴隶们从事农业劳动和艰苦生活的情况,并辛辣讽刺了统治者对劳动人民的残酷剥削,也反映了他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这些诗作大都出于社会下层人民之口,他们用原始的声音,咏唱着拙朴的歌谣,这些田园歌咏是田园诗的朦胧阶段。

2、田园诗的形成从《诗经》到陶渊明田园诗出现的千余年间,反映农事的诗篇却极为罕见。

文人开始独立创作以后,也很少有人触及这类题材。

当时文人用心创作的,是枯燥的拟古诗,隐晦的游仙诗,轻绮的抒情诗,苍白的玄言诗以及雕镂的山水诗等。

出现这种中断现象其中有着复杂的原因,但主要的原因还在诗作者本身。

《诗经》中的《国风》基本上是民歌,作者大多数是无名的劳苦大众,他们直接地从事农事生产,“劳者歌其事”,因此产生了一些农事诗篇。

后来,由于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促使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进一步分工,从事专业创作的文人多起来了。

然而中国文人士大夫们虽然秉承“天人合一”的文化传统,但长期受“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思想的影响,更多着力于“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儒家精神,一般都鄙视农事、鄙视劳动者。

故田园的审美价值历经数千年,才逐渐被发现,过程是漫长的,直至晋宋之际的陶渊明才结束了这历时久长的痛苦寻觅,完成了现实而理想的最后建构,开创了田园诗派。

陶渊明田园诗的出现和形成,不仅是诗歌题材的扩大和创新,更是思想上的突破和解放[1]。

从农事诗到田园诗,陶渊明处在一个上承“三百篇”、下启唐宋的继往开来的重要历史地位。

论文浅析陶渊明的田园诗

论文浅析陶渊明的田园诗

论文-浅析陶渊明的田园诗1000字陶渊明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个重要人物,他的田园诗影响了几代文人墨客,为后人营造了一种清新脱俗的境界。

本文将从陶渊明的人生背景、田园诗的特点以及影响等方面,浅析陶渊明的田园诗。

陶渊明出生在东汉末年,浙江山阴(现富阳)人。

他的童年和青年时期,由于政治动荡、家族冲突等原因,一直处于流离失所的状态,直到39岁才辗转重归故里。

陶渊明的人生经历,让他对社会的不公和人性的丑恶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他对官场、权贵、战乱等话题进行了广泛的批判和反思。

同时,陶渊明也对田园生活有着深厚的感情,他曾说:“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

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这一段充满哲理和文艺气息的诗句,充分表现出他对自然风光和人生自由的向往。

田园诗是陶渊明的代表作,它的特点主要有三个方面。

首先,田园诗的情感表现方式清新脱俗,描绘的是无忧无虑、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田园生活。

例如陶渊明的《桃花源记》就有着鲜明的田园特色,其中描述了一个人们无法触及和侵犯的桃花园,这个桃花园里充满了和平、自由和快乐。

其次,田园诗的题材主要以描绘美景、描写动物、抒发感慨等为主,这些题材都有着强烈的现实社会关联性。

例如《归园田居》中写道:“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这些诗句表达了陶渊明对山水、野花、小鸟等自然景观的赞美,也透露出他对自然本质的深刻认识。

最后,田园诗的语言表达简练清新,色彩丰富生动,富有感染力和诗意。

例如《桃花源记》中的诗句:“阳春白雪,草木知春,路无车马,人有闲心。

”将自然景观和人的感受紧密结合起来,展示了作者高妙的语言功底和洞察力。

陶渊明的田园诗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人文价值,它不仅具有美学意义,还体现了作者对自然与人的关系的深刻思考。

在文学史上,田园诗派被誉为中国文学中的一颗璀璨明珠,它们里凝结了作者对美好生命的传承和思考。

试论陶渊明的田园诗

试论陶渊明的田园诗

试论陶渊明的田园诗
陶渊明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著名的田园诗人之一,其田园诗作品集中表现了他对自然、乡村生活以及人生价值观的独特见解和深刻认识。

陶渊明的田园诗不仅具有极高的文学价值,更是中国文化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陶渊明的田园诗主题涉及自然、人生、家园、友谊等方面,以其真挚、朴素、自然的情感表达,深受广大读者的喜爱。

在陶渊明的田园诗中,他对自然的赞美和对人类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思考尤为突出。

他通过对自然的描述和描绘,表现出自然的美妙和神奇,并从中领悟到了生命的意义和价值。

他认为,人类应该像自然一样,顺应自然的规律,与自然和平共处,而不是逆自然而行。

陶渊明的田园诗也表现出他对人生的深刻思考和对人类命运的
关注。

他认为,人生短暂而有限,应该珍惜时间,追求真理和美好。

他通过田园诗表达了对人生的感悟和对人类命运的反思,呼吁人们要追求心灵的自由和平静,而不是被功名利禄所束缚。

陶渊明的田园诗在中国文化传统中具有重要的地位。

它不仅揭示了中国自然观和人生观的深厚根源,同时也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深远的意义和价值。

陶渊明的田园诗具有普遍性的人类价值,其表达的情感和思想,将会永远感染和启迪后人。

- 1 -。

浅谈陶渊明的田园诗

浅谈陶渊明的田园诗

浅谈陶渊明的⽥园诗2019-10-11东晋建⽴后⼀百年间,诗坛⼏乎被⽞⾔诗占据着。

从建安、正始、太康以来诗歌艺术正常发展的脉络中断了,⽞⾔成分的过度膨胀,使诗歌偏离了艺术,变成⽼庄思想的枯燥注疏。

在这样的时代,陶渊明异军突起,在诗歌,散⽂,辞赋创作上增添了许多新的充满⽣机的因素,以其突出的创作成就给沉闷的⽂坛带来了清新⽓息,他成功地将“⾃然”提升为⼀种美的⾄境;将⽞⾔诗注疏⽼庄所表达的⽞理,改为⽇常⽣活中的哲理;使诗歌与⽇常⽣活相结合,特别是开创了反映乡村风光和农村⽣活的⽥园诗这种新的题材,对后世⽂学产⽣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陶渊明⽣活的时代及其思想发展陶渊明(365-427),字元亮,⼜名潜,号五柳先⽣,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市)⼈。

他是中国东晋时代最杰出的诗⼈。

陶渊明⽣活在晋宋易代之际,是⼀个动荡不安的年代,政治环境⼗分复杂。

陶渊明少年时代由于家庭和儒经的影响,对统治阶级抱着幻想,有“⼤济苍⽣”的壮志。

但他的家世出⾝和所处的时代却是对他⼗分不利的。

这种客观现实对陶渊明的⽣活道路以及思想变化有着深刻的影响。

为了实现⾃⼰的理想,也为了摆脱贫困的⽣活处境,陶渊明⼀⽣曾五次出仕,终因“岂能为五⽃⽶,折腰向乡⾥⼩⼉”,辞官回乡,彻底⾛上了⼆⼗多年漫⾧的归隐的道路。

陶渊明在历经了官场的龌龊和束缚之后,终于迷途知返,植杖耘耜,清流赋诗覆成⾃⼰的“天命”,从⼼灵的深处释解了政治上的失落感,“乘化归尽”,找到了⽣命的归宿。

在性格⽅⾯,陶渊明率真刚直,不合于官场,官事繁忙劳顿,也不合他⾃由娴静的习性。

还有⼀⽅⾯,他本⾝深受⽼庄思想的影响,“⼼为物役”是他最⼤的精神瘸苦,他要摆脱⾃⾝躯壳及物质的役使,获得⼼灵的⾃由。

陶渊明⼀⽣儒道两家思想冲突很激烈,表现在他⽣活中就是屡仕屡隐。

总之陶渊明既受时代风尚的影响,同时也根据⾃⼰的⽣活体验吸收继承了多种思想观念,从⽽融合成了独具⼀格的陶渊明的风格。

⼆、陶渊明⽥园诗的分类陶渊明的创作以诗为主,兼擅辞赋和散⽂。

略论陶渊明的田园诗5篇

略论陶渊明的田园诗5篇

略论陶渊明的田园诗5篇第一篇:略论陶渊明的田园诗略论陶渊明的田园诗[摘要]本文主要从陶渊明为什么会写田园诗、陶渊明的田园诗表达了什么丰富的内容和意蕴以及陶渊明田园诗的艺术风格这三个方面论述了陶渊明的田园诗。

陶渊明的田园诗不仅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现实,也反映了诗人高尚的品格和对艺术执着。

陶渊明的田园诗语言平淡简洁、隽永清新、质朴自然,在魏晋时期别树一帜,为后代田园诗开创了局面。

魏晋时期,社会处于“政治上混乱衰弱,思想上甚自由解放”①的状态,玄学风气弥漫着整个知识分子阶层和贵族阶层,隐士渐多。

陶渊明作为魏晋时期最著名的诗人、隐士,有着独特的人格和艺术魅力,他是写田园诗的第一人,也是第一个把农村景物写进诗的有名作者,尽管在当时他的诗不受人重视,人们所称道的只是他的人格(见颜延之《陶徵士粖》),在宋朝时他的田园诗才真正被苏轼等人所重新“发掘”、所“欣赏”,所进行“再评价”,但也无妨他的田园诗在文学史上独树一帜的地位。

他的田园诗至今仍有着它自身的价值,在资本主义、消费主义高度发达的现代社会,在人人生活在钢筋森林,逐渐被“异化”的过程中,不难发现陶渊明的田园诗给我们的启示,那就是:认识心灵深处真正的自我。

读到陶渊明的田园诗,使我们有了一种心灵的体悟,仿佛回到了那单纯质朴的农业社会,人人没有纷争,自食其力……作为田园诗的开山鼻祖,陶渊明生性好自然,他在《归园田居其一》中写到:“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又说:“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那时他还在当官,就已时时不忘他的田园风光,想要回到他的农耕生活。

况且他又“生平保持陶氏世传之天师道信仰,虽膺服儒术,而不归命释迦也”②,故一直喜欢那种悠然自得的农业生活。

在彭泽辞官后,陶渊明开始在农村过着闲居的生活,天天浸润在农村的大自然风景中,南山、菊花、桑麻,甚至耕作的工具——锄头,无一不与诗人敏感的心灵发生着密切的交流,于是诗人体悟到了一种“自然之道”,这“道”到了诗人手中就自然而然地变成了诗。

浅谈陶渊明的田园诗

浅谈陶渊明的田园诗

浅谈陶渊明田园诗的艺术特色分校:学生姓名:学号:指导教师:完稿日期:目录摘要 (2)关键词 (2)导言 (2)一、陶渊明田园诗的艺术特色我认为应该可以从三个方面论述 (3)(一)、用白描的手法创造出高远超俗的意境 (3)(二)、语言平淡自然而又具有很强的表现力 (4)(三)、情、景、事、理的浑融 (6)二、结论 (7)参考文献 (8)摘要:陶渊明是我国东晋时代最杰出的是诗人。

他的诗歌创作以田园诗成就最大。

陶渊明的生活和思想发展对他的田园创作有着极其深远的影响。

他的田园诗艺术特色最受后人称道的是“平淡自然”的风格,对后世的文学创作也有着深远的影响。

关键词:陶渊明田园诗艺术特色导言:陶渊明是魏晋南北朝时期成就最大的文学家之一,对后世的影响极其深远。

他的艺术特色最受后人称道的就是其“平淡自然”的艺术风格。

这一风格主要受道家思想的影响。

陶渊明个性倾向于自然,不喜拘束,于是在与现实官场不合后,便转而求本性的发挥,转向自然。

加上自汉、魏后,儒家经学渐衰,老庄思想兴起,正配合了他爱好自然的本性,道家以宁静淡泊为操守,冷淡世情,向往自得,其余外物,顺乎自然。

觉察到了虚伪而繁烦的宗法伦理对人性的摧残,希望能超越世俗的人际关系网,获得个人内心的平静自在。

或院于山林,或隐于阡陌,有明显的出世倾向。

陶渊明正是这种思想的实践者。

他不慕名利、喜爱山水,其《归园田居》中写到“少无适俗韵,性本爱青山。

”通过《桃花源记》可以看出他对美好淳朴社会的向往,希望能找到一个如《桃花源记》中描写的理想世界。

那里土地平阔,屋舍俨然;那里阡陌交通,鸡犬相闻;那里黄发垂髫,怡然自乐。

而这和老子笔下“小国寡民,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的生活图景何其相似,于是在他 41 岁时辞去了仅任职 83 天的县令一职,并欣喜地认为“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

”归隐柴桑,真正回归了他理想中的“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试论陶渊明的田园诗

试论陶渊明的田园诗

试论陶渊明的田园诗目录前言 (1)1、陶渊明的生平简介 (3)2.陶渊明田园诗的思想内容 (4)2.1恬静自然的田园风光 (4)2.2躬耕生活的感受 (5)2.4赞美劳动和在劳动中建立的友谊 (5)2.5叙写归隐后的艰难生活 (5)2.6抒发壮志未酬的感慨错误!未定义书签。

2.7反映了农村的凋敝和村民生活的贫困 6 3田园诗的艺术风格 (8)3.1恬淡自然,质朴无华 (8)3.2平淡与醇美的统一 (8)3.3平淡中见朴素,朴素中有平淡 (9)3.4高远拔俗,天然浑成的意境 (10)3.5质朴自然、不着雕饰的语言 (10)总结 (12)前言陶渊明归隐后的田园诗可谓是家喻户晓,这些田园诗集情、景、理为一体,把玄言诗的平淡冲远与现实生活的朴实淳厚相结合。

他的作品内容无论是叙事写景,还是咏怀都平淡朴实,丝毫没有矫情的刻意雕凿,但却又在魏晋玄学和汉代以后崇尚神似的审美观支配下,呈现出一种渊源朴茂的奇趣和深意,为时人和后代作家所难以企及。

本文结合前人的观点针对陶渊明的田园诗作进一步的分析。

1、陶渊明的生平简介陶渊明,字元亮,别号五柳先生,卒后亲友詒靖节,人称靖节先生,故又名陶靖节,东晋浔阳柴桑人(今江西九江西南)人。

陶渊明出身于破落的仕宦家庭,从小在外祖父孟嘉家里生活,外祖父家里有很多书籍,正好陶渊明提供了阅读古籍和了解历史的条件,陶渊明不仅阅读《老子》、《庄子》的作品,还阅读了儒家的《六经》和诗书、以及神话之类的“异书”,培养了“猛志逸四海”和“性本爱丘山”的两种不同的志趣。

陶渊明曾胸怀“大济苍生”的理想出仕,几近波折,受不了官场的约束,最后决定辞官归隐,过着“躬耕自资”的生活,安贫乐贱,通过劳动,维持生计。

也正因为这样,陶渊明从出仕到下定决心归隐,才成就了他的田园诗,让世人永远记住他。

2.陶渊明田园诗的思想内容陶渊明是田园诗的创始人,在陶渊明归隐之后,过着自给自足的生活,在生活中与下层劳动人民有较多的交往,接近自然,接近生活,写出了大量赞美田园风光和农村纯朴劳动生活的美丽诗篇。

浅论陶渊明田园诗中体现的自然观

浅论陶渊明田园诗中体现的自然观

一、概述陶渊明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文学家、诗人,他的田园诗以描绘自然风光、抒发人生哀愁而闻名。

在他的田园诗中,蕴含着丰富的自然观念,这些观念对我国古代文人的思想和审美观念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从自然观的角度探讨陶渊明的田园诗,分析其作品中所体现的自然观念。

二、自然与人的和谐共处陶渊明的田园诗大多描绘了自然风光和田园生活,他深情地描绘了田园景色,同时也抒发了对自然的眷恋和热爱。

在他的诗作中,自然被赋予了生命和情感,成为了诗人情感寄托的对象。

他所描绘的自然并不是一种单纯的客观存在,而是与人的情感、意志和品性相通联的。

这种自然观念表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理念,是对人与自然关系的一种理想化表达。

三、山水情怀与诗意境界陶渊明的田园诗中,山水元素被广泛运用,成为了他诗作的主要表现对象。

在他的诗中,山水被赋予了丰富的情感和诗意境界,从而使得山水成为了一种承载诗人情感的意象。

他的诗歌中巧妙地运用了山水元素,表现了诗人对自然的景仰和对人生的幽远思考。

这种自然观念体现了我国古代文人对山水的独特情怀,以及他们对自然景观的审美追求。

四、自然万物与生命共通在陶渊明的田园诗中,不仅有对自然景观的描绘和赞美,还融入了对自然万物的敬畏与理解。

他以一种超然的意境,描绘了自然界中各种生灵的形态和气质,赞美了自然界中万物生生不息的生命力。

在他的诗作中,常常表现出一种对自然万物的尊重和怜悯,这种自然观念贯穿于他的诗歌创作之中,表现了对生命的敬畏和对自然生态的关注。

五、自然与道法自然陶渊明的田园诗中,透露出了他对自然规律的深刻体察和对道法自然的追求。

他认为自然是最高的道义准则,生活应当顺应自然的规律,与自然和谐相处,追求心灵的宁静和超脱。

在他的诗作中,常常表现出对自然规律的理解和对人生境遇的深刻思考,这种自然观念与我国古代儒家的“道法自然”思想相契合,表现了对天人合一的追求。

六、结语陶渊明的田园诗中所体现的自然观念,不仅反映了他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深切感悟,同时也反映了我国古代文人的审美情怀和道德理想。

浅析陶渊明的田园诗

浅析陶渊明的田园诗

浅析陶渊明的田园诗姓名:李洁报名号:1152【内容摘要】陶渊明有“田园诗人”之称,田园生活是他创作诗歌的主要题材,论文结合陶渊明的诗歌创作对其田园诗的思想内容、艺术风格和对后世的影响三个方面作了一些分析,认为他的诗感情真挚,语言朴素自然,内容以平淡的田园风光和日常的农村生活为主,反映的是他归隐后恬淡的心境与情趣。

他的艺术风格冲淡自然,在平淡的描写中蕴含着诗人对自然的热爱,表现出他美好的人格和崇高的理想。

在诗歌的形象中融入深刻的哲理,使平凡的素材表现出不平凡的意境,因此取得了较高的艺术成就,从而对后世文学造成了很大的影响。

【关键词】陶渊明田园诗思想内容艺术风格影响陶渊明是东晋末年著名诗人,他流传至今的作品有诗120多首,另有文、赋等10余篇,田园生活是他创作的重要题材。

在他所创作的作品中,田园诗数量最多,成就最高。

陶诗以质朴自然的语言、高远超凡的意境,为中国诗坛开辟了一片崭新的天地。

他也因此成为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位杰出的田园诗人。

一.陶渊明田园诗的思想内容所谓“田园诗”就是歌咏田园生活的诗歌,是以田园风光、农村生活为题材,抒写隐居乡里生活和恬淡心境的诗歌。

陶渊明生活的年代,诗坛上正是形式主义风气盛行之时,诗歌创作大多以谈禅悟道、模山范水为主。

陶渊明却有与一般诗人未曾有过的农耕生活经历,是生活给予他崭新的创作灵感,并别开生面地开创了我国古典诗歌的一个重要流派——田园诗派,给当时沉闷的诗坛吹进了一股清新的春风。

陶诗是诗人农村生活的真实反映,他的田园诗的思想内容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一)赞美田园风光陶渊明的田园诗重点是通过对田园生活的客观描绘来表现现实生活中的情趣,他把那些最能够引起自己思想共鸣的事物引入诗中加以表现,从而营造出一种自然的意境,使人深感亲切。

诗人很善于捕捉那些极具特征的事物来描写朴素的田园风光,那些看似平淡的事物一经诗人引用,便充满了无限的情趣。

从《归园田居》其一中表现得尤其明显。

《归园田居》其一: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论文-浅析陶渊明的田园诗

论文-浅析陶渊明的田园诗

论文-浅析陶渊明的田园诗目录目录 (1)摘要与关键词 (1)《浅析陶渊明的田园诗》 (1)一、陶渊明的生平与个性 (3)二、陶渊明的田园诗与他的生活和思想 (4)三、陶渊明田园诗的艺术分析 (8)参考文献 (12)[摘要] 陶渊明开创了田园诗这一古典诗歌题材。

他的创作,与其所处时代、家事背景,以及个人的生活思想密不可分。

陶渊明在其独特的以自然为核心的思想引导下,运用质朴的诗歌语言,描绘躬耕自资的劳苦与欣悦,冲淡自然的表现田园生活的淳真与美好,既抒发个人的志趣(《归园田居》),有寄托社会的理想(《桃花源记并诗》)。

陶渊明田园诗的艺术成就,突出表现在意象的塑造和意境的高远,对后世诗人产生巨大影响。

[关键词] 陶渊明田园诗新自然说意象意境浅析陶渊明的田园诗一、陶渊明的生平与个性陶渊明(公元365-427年),一名潜,字符亮。

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西南)人,魏晋南北朝时代杰出的诗人、辞赋家、散文家,他出生在一个没落的仕宦家庭里,所处时代,是南渡的东晋王朝末期过渡到刘宋,形成南北朝的乱世分裂时代。

随着统一的封建王朝的解体,专权乱政,军阀征战,生灵涂炭,儒家思想的统治地位开始动摇,道家、玄学、佛教等各种思想逐步兴盛,影响到文学方面,“理过其辞,淡乎寡味”(钟嵘的《诗品》)的玄言诗赋大盛其时。

青少年时期,陶渊明过着“少而贫病,居无朴妾,井臼不任,藜菽不给,母老子幼,就养勤匮①”的生活,但他博读书典,志向宽广:“读书敦宿好”(《辛丑岁七日赴假还江陵夜行涂口》):“游好在六经”(《饮酒二十首》),怀有“猛志逸四海”(《杂诗十二首》)的政治抱负,并且受到魏晋时期盛行的老庄思想、玄学清淡之风的影响,养成“闲静少言,不慕荣利。

”“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五柳先生传》)的品格,凭借其“性本爱丘山”(《归园田居五首》):“心念山泽居”(《始作镇军参军经曲阿》)的自由个性,创作出了质朴自然,意境高远的田园诗,成为中国文学史上继屈原之后的又一位伟大诗人。

浅谈陶渊明的田园诗论文样稿

浅谈陶渊明的田园诗论文样稿

成人本科生毕业论文题目:浅谈陶渊明的田园诗浅谈陶渊明的田园诗摘要:陶渊明的田园诗,开拓了一个全新的表现方式,这是他对中国文学的一大贡献。

本文将从陶渊明田园诗的成因、特点及评价加以阐述。

陶渊明的田园诗在平常中见真情,自然中显生动,乐观中知意境。

描写农村生活和自然景色,语言质朴精练,真实感人,具有独特的田园诗风格,开创了文人诗歌创作的新领域。

关键词:陶渊明田园诗艺术特色意义目录一、陶渊明田园诗风格的成因...........................................1二、陶渊明田园诗风格的特点...........................................2 (一)平常中现真情.....................................................2 (二)自然中显生动......................................................3 (三)乐观中知意境......................................................4 三、对陶渊明田园诗的评价.................................................4 结论....................................................................6 致谢....................................................................7 参考文献................................................................8陶渊明(365-427),一名潜,字元亮,世号靖节先生。

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市西南)人。

陶渊明诗歌《归园田居·五首》论文

陶渊明诗歌《归园田居·五首》论文

陶渊明诗歌《归园田居·五首》论文摘要:诗人的一生并非一帆风顺,他的心中也不是消弭了一切矛盾的静穆世界。

诗人的可贵之处在于,在与世族社会相对立的理想田园世界中,他终于发现了自己人格的尊严,朋友的挚情,无地位尊卑、无贫富悬殊差别的人际关系,无尔虞我诈、相互倾轧的人生理想。

这是陶诗思想意义的集中反映,也是陶诗平实、质朴、清新、自然风格的源泉。

陶渊明(约365年—427年)字元亮,又名潜,世称靖节先生,浔阳柴桑人。

东晋末期南朝宋初期诗人、辞赋家。

曾做过几年小官,后辞官回家,从此隐居。

表现田园生活是陶渊明诗的主要题材,代表作品有《饮酒》、《归园田居》、《桃花源记》、《五柳先生传》、《归去来兮辞》等,是田园诗派创始人。

晋安帝义熙二年(公元406年),亦即渊明辞去彭泽令后的次年,诗人写下了《归园田居》五首著名诗篇。

诗歌描写了诗人重归田园时的新鲜感受和由衷喜悦。

在诗人的笔下,田园是与浊流纵横的官场相对立的理想洞天。

它所表现的精湛圆熟的艺术技巧,不仅为历来研究陶渊明的学者所重视,也使广大陶诗爱好者为之倾倒。

《归园田居》五首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

五首诗不仅分别从辞官场、聚亲朋、乐农事、访故旧、欢夜饮几个侧面描绘了诗人丰富充实的隐居生活,更重要的是,所抒发的感情,以质性自然、乐在其中的情趣贯穿整组诗篇。

诗中虽有感情的动荡、转折,但欢愉、达观的明朗色彩辉映全篇。

“误落尘网中”,就很有点引咎自责的遗憾意味。

正如一个人不愿触及心中的隐痛那样,诗人在《归园田居》中也很不愿意提及刚刚从其中拔脱的污秽官场。

“一去三十年”,则不是几次出仕时间的累计,而是在对自己整个前半生的摇摆、痴迷表示深沉的忏悔。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其中洋溢着一种故园依旧、“吾爱吾庐”的一往深情。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檐后榆柳树影婆娑,浓阴匝地,习习清风平息了诗人心中的焦虑。

眼前桃李花荣实繁,弄姿堂前,唤起诗人心中多少欢欣。

诗人在同无知的草木交流着感情。

陶渊明的田园诗论文

陶渊明的田园诗论文

陶渊明的田园诗论文陶渊明的田园诗论文陶渊明的田园诗论文一内容提要:中国诗坛,人才辈出,其中“五柳先生”就是一位杰出的诗人,他出身在东晋,是魏晋南北朝时期最负盛名的作家,他的田园诗不多,却在中国诗歌史上享有崇高的地位。

他厌恶污浊的官场,绝然躬耕田园,矢志不改。

在田园生活中,他领略了田园的美好,民风的淳朴,也尝尽了生活的艰辛。

他还将当时士大夫所不耻的田园风光、劳动生活带入到诗歌领域,开创了中国诗歌史上田园诗创作的先河。

他的田园诗风格自然质朴,体现了自然质朴的创新美、自然淡永的抒情美、意境盎然的形象美、质朴无华的语言美,对后世文学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他“自然”的风格至今都可称谓“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几乎无人能超越其艺术的高峰。

关键词:创新、抒情、形象、语言学校(院系):*****班级:*****学号:*****中国诗正文:坛,人才辈出。

其中“五柳先生”就是一位杰出的诗人,他出身在东晋,是魏晋南北朝时期最负盛名的作家。

他就是第一个以田园景色和田园生活为题材,创立了我国古典诗歌田园诗派的陶渊明。

陶渊明,(365-427),又名潜,字元亮,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人,东晋末年著名诗人,田园诗派的开创者,别号“五柳先生”。

这是作者晚年,时适战乱频繁,社会*暗,作者为了洁身自好,归隐田园,过上自食其力的生活,于是托名“五托先生”,写《五柳先生传》来表现他的志趣。

陶渊明的田园诗不多,却在中国诗歌史上享有崇高的地位。

他厌恶污浊的官场,绝然躬耕田园,矢志不改。

在田园生活中,他领略了田园的美好,民风的淳朴,也尝尽了生活的艰辛。

虽他饱受困顿之苦,却不返官场半步。

这种高洁的德操常人难以企及,也震撼着人心。

他还将当时士大夫所不耻的田园风光、劳动生活带入到诗歌领域,开创了中国诗歌史上田园诗创作的先河。

提起陶渊明,人们便会谈起他的隐逸和他的田园诗。

他的归隐,绝不是“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的仙踪难寻,而是真真切切的不愿做官,实实在在的躬耕田园。

论陶渊明的田园诗

论陶渊明的田园诗

论陶渊明的田园诗摘要:他被尊称为隐逸诗人之宗,而且开创了田园文学这一文学潮流。

他的诗文充满了田园气息,他的名士风范和对生活简朴的热爱,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国文人,乃至整个中国文化都深受其影响。

他就是陶渊明。

关键词:陶渊明,田园诗,归去来兮辞陶渊明的田园诗创作,有其独特的个人生活经历和思想基础。

他出身于一个没落士族地主家庭,少年生活在农村环境,家乡故园的风光,这些都对他的思想和创作提供了充足的养料。

仕宦归来,他“未尝有所造诣,所之唯至田舍及庐山游观而已”(《晋书·隐逸传》)。

他的后半生更是长期活动在百里之内的农村,接触的多是田野村夫,议论的多是稻麦桑麻,过着粗衣淡食的贫士生活。

长期的农村生活实践,为他的田园诗提供了取之不尽的生活源泉。

陶渊明早年寄身仕途,亲尝了宦海浮沉之苦,中年以后躬耕垄亩,饱经风霜雨露,渐进晚年,更目睹了王朝换代的巨变。

不容否认,他的田园诗有“颖脱不羁,任真自得”的反映封建士大夫闲适自得的个人情趣的“超然静穆”的一面,但是由于他早年政治上极度苦闷,晚年生活上极度贫困,感发出来的诗篇就不仅是超然世外、飘飘欲仙式的。

从他的田园诗,我们还可以看出他的心灵深处的痛苦与矛盾。

他在《饮酒》诗中说:“少年罕人事,游好在六经”。

六经,指儒家的六部经典。

这极鲜明地反映了陶渊明自幼深受儒家思想的熏陶,自然懂得儒家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道理,更明白儒家标榜的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

我们看他的诗:“忆我少壮时,无乐自欣豫。

猛志逸四海,骞翮思远翥。

”显然,陶渊明年轻时也有过远大报负,梦想建功立业,展翅高飞。

但是,他的理想并未成为现实。

“日月掷人去,有志不获聘,念此怀悲凄,终晓不能静”,表现他曾经也有过功业未竞的焦虑。

尽管他后来极力遮掩这一点,声称出仕只是为了糊口养家,但我们可以明白他的初志并非如此。

只是经历了仕途挫折后,他才归隐田园,并不是真的忘怀了现实,生来就要作隐士。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论陶渊明的田园诗

论陶渊明的田园诗

论陶渊明的田园诗内容摘要:本文主要探讨陶渊明田园诗的艺术特点和回归自然、追求精神自由的个性美。

陶渊明长期在农村与农民为伍,这使他对农村有更多的了解,对农民有更多的同情,因而他的思想和行为就少了一份士大夫的文雅与风流,而多了一份田园的质朴与清新。

陶渊明在仕途上不得志,生活中也很不顺心,陶几次徘徊于仕隐之间。

又促使陶渊明接受了道家回归自然、向往自由的思想,平心静气地把田园和田园生活作为自己的生活氛围和理想归宿,把自我融入田园中。

他的灵魂与田园密不可分,达到了天人合一的境界,因而他能用清新朴素的语言描述淳朴自然的生活与心情。

其诗歌结构浑融一体,描写景物,神与物会而少夸张铺饰。

选词造句看似信手拈来,却用心良苦。

关键词:陶渊明田园诗艺术美陶渊明的清新自然之景表现在优美的田园风光。

陶渊明把理想寄于田园,把田园理想化,描绘出一幅幅优美的田园景致。

文学的艺术特色很大程度上是与作者的个性分不开的。

秉性纯真的陶渊明向往的社会是和平安宁,自耕自食,无竞逐无虚伪,没有相互的压迫和残害;他追求的人生是淳朴、真诚、淡泊高远、任运委化、无身外之求的人生。

自然,日常生活的诗化,不仅是陶渊明的人生旨趣,也是其田园诗的总体艺术特色。

1、自然质朴的内容美陶诗田园诗描绘了平淡的田园生活,表现了农村生活的恬美静穆和作者悠闲自得的心情。

或春游、或登高、或酌酒、或读书、或采菊于东篱、或盥濯于檐下,以及在南风下张开翅膀的新苗、日见茁壮的桑麻,无不化为美妙的诗歌。

如:《归园田居》诗人对草屋茅舍,榆柳桃李,远村炊烟,鸡鸣狗吠的白描,给我们呈现了一幅农村恬静美丽的风景画,让人留恋往返,驻足神往。

“暖暖远人村,依依墟里烟”,一远一近:“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以动写静,简直达到了化境。

作者眼之所见、耳之所闻,细细读来,犹如身临其境。

这一切经过陶渊明点化也都诗意盎然了,仿佛自己要将置身于世外桃源了。

诗人那纯净的心地、平和的心境,与简朴恬静的田园风光交融在一起,给人一种无限回味之感,充满了欣然畅快之情。

浅论陶渊明的田园诗

浅论陶渊明的田园诗

通通之事 深入浅出 表达高于世人的情感 写出常人未必 院学报 2002 4
24 能悟出之理 彰显深厚功力 陶氏之诗重在写心 写那种与
外在景物融为一体的 对人生了悟明彻的心境 他不在意模
何 骏 安徽安庆师范学院文学院 安徽师范大学
2007.08
万方数据
浅论陶渊明的田园诗
作者: 作者单位: 刊名:
英文刊名: 年,卷(期):
浅论陶渊明的田园诗
何 骏
摘 要 陶渊明是我国古代文学史上一个相当重要 的代表性作家 具有里程碑的意义 他为人爽直 安贫乐道 他的作品淳美平淡 物我相融 他和它 给后人以无穷的力量和启迪 本文力图以陶渊明创 作的田园诗为切入点 探究其诗歌创作的艺术特色 和主要成就 关键词 陶渊明 田园诗 艺术特色 平淡
意识的 但在无奈之中 他们又透露出强烈的自信 清谈这 注释
一生存方式对于他们来说 是在无奈环境下的一种学术交流
罗宗强著 玄学与魏晋士人心态[M] 浙江人民出版社
式的自信 称魏晋文人为内团体 是因为他们生存与创作的 1991
共通性 但是这其中又渗透着极大的不同 即内团体也有着
[美]班杜拉著 自我效能 控制的实施[M] 华东师范大
士人向外发现了自然 向内发现了自己的智慧和深情 清谈 的结合体 是魏晋士人集体政治效能知觉上的无奈和个人人
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一种无可奈何的审美性游戏 它是魏晋 格独立自信的结合体 正是由于他们这种透射在无奈之中的
风度绝好体现的方面之一
自信 让后人着迷甚多 历久弥新
笔者一再强调魏晋士人这一内团体是有一种强烈的无奈
自我实现的需要 东晋士人则更注意山水怡情之美 清谈 达 桀骜不驯 洒脱自信的气度和胸怀一直让后人着迷
的地点大都是名士家室或者是一些山水优美之地 这本身就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目录目录 (1)摘要与关键词 (1)《浅析陶渊明的田园诗》 (1)一、陶渊明的生平与个性 (3)二、陶渊明的田园诗与他的生活和思想 (4)三、陶渊明田园诗的艺术分析 (8)参考文献 (12)[摘要] 陶渊明开创了田园诗这一古典诗歌题材。

他的创作,与其所处时代、家事背景,以及个人的生活思想密不可分。

陶渊明在其独特的以自然为核心的思想引导下,运用质朴的诗歌语言,描绘躬耕自资的劳苦与欣悦,冲淡自然的表现田园生活的淳真与美好,既抒发个人的志趣(《归园田居》),有寄托社会的理想(《桃花源记并诗》)。

陶渊明田园诗的艺术成就,突出表现在意象的塑造和意境的高远,对后世诗人产生巨大影响。

[关键词] 陶渊明田园诗新自然说意象意境浅析陶渊明的田园诗一、陶渊明的生平与个性陶渊明(公元365-427年),一名潜,字符亮。

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西南)人,魏晋南北朝时代杰出的诗人、辞赋家、散文家,他出生在一个没落的仕宦家庭里,所处时代,是南渡的东晋王朝末期过渡到刘宋,形成南北朝的乱世分裂时代。

随着统一的封建王朝的解体,专权乱政,军阀征战,生灵涂炭,儒家思想的统治地位开始动摇,道家、玄学、佛教等各种思想逐步兴盛,影响到文学方面,“理过其辞,淡乎寡味”(钟嵘的《诗品》)的玄言诗赋大盛其时。

青少年时期,陶渊明过着“少而贫病,居无朴妾,井臼不任,藜菽不给,母老子幼,就养勤匮①”的生活,但他博读书典,志向宽广:“读书敦宿好”(《辛丑岁七日赴假还江陵夜行涂口》):“游好在六经”(《饮酒二十首》),怀有“猛志逸四海”(《杂诗十二首》)的政治抱负,并且受到魏晋时期盛行的老庄思想、玄学清淡之风的影响,养成“闲静少言,不慕荣利。

”“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五柳先生传》)的品格,凭借其“性本爱丘山”(《归园田居五首》):“心念山泽居”(《始作镇军参军经曲阿》)的自由个性,创作出了质朴自然,意境高远的田园诗,成为中国文学史上继屈原之后的又一位伟大诗人。

陶渊明生于东晋兴宁3年(公元365年),他28岁以前的经历已经难以考证,只从《五柳先生传》的自述中推想其于贫苦生活中读书不辍。

太元18年(393年),于29岁时初仕,“亲老家贫,起为州祭酒,不堪吏职,少日自解归。

②”其后“躬耕自资”闲居五六年。

隆安3年(399年),35岁,任刺吏桓玄属吏,两年后就因母丧辞职归家。

桓玄篡晋后,刘裕出兵讨伐,陶渊明曾任刘裕幕下镇军参军。

义熙元年(405年),41岁,为江州刺史刘敬宣的建威参军,同年8月改任彭泽令,但于11月,为官80余天即弃职返里,并写下了著名的《归去来兮词》及《归园田居五首》。

自此以后,直至终老,归隐田园。

陶渊明的田园诗在东晋末年产生,与当时的社会文化背景紧密相关。

魏晋时期,地主庄园经济进一步发展。

永嘉之乱后,南逃的士族地主在东晋政权的庇护下,广置田园,掠夺土地,阶级矛盾日益激化。

思想意识形态领域中,崇自然、①颜延元.《陶微士谏》.见《陶渊明资料汇编》.北京:中华书局,1962.上册:1.②沈约.《宋书隐逸传》.见《陶渊明资料汇编》.北京:中华书局,1962.上册:3.尚清谈的玄学风气极盛,加上佛教的广泛传播,儒家经学暂时没落。

当时的士族文人往往生活糜烂,意志颓废,精神上纷纷向“玄之又玄”的老庄道学寻求寄托,有的纵情山水,以隐居逃避现实,所以文学领域玄言诗、山水诗盛行一时。

与此相反,一部分不满现实的文人士大夫,深感仕途黑暗,于是弃官归隐,躬耕自食,去探索人生的真谛,寻求个人安生立命的场所,渐渐与统治集团有了距离,因而更接近于广大劳苦大众。

陶渊明就是这些文人士大夫中的杰出代表。

陶渊明的田园诗创作,还有其独特的个人生活经历和思想基础。

他出身于一个没落士族地主家庭,少年生活在农村环境,家乡故园的风光,这些都对他的思想和创作提供了充足的养料。

仕宦归来,他“未尝有所造诣,所之唯至田舍及庐山游观而已”(《晋书·隐逸传》)。

他的后半生更是长期活动在百里之内的农村,接触的多是田野村夫,议论的多是稻麦桑麻,过着粗衣淡食的贫士生活。

长期的农村生活实践,为他的田园诗提供了取之不尽的生活源泉。

另外,个人的人生志向对他的田园诗创作有重要的影响。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归园田居》之一),道出了他从小就喜爱“丘山”的志向。

“望云渐高鸟,临水愧游鱼”(《始作镇军参军经曲阿作》)表达了他渴慕自由的性格。

虽然我们不能单纯强调作家个人气质对生活道路的选择和文学创作的影响,但我们也没有理由忽视这一点。

二、陶渊明的田园诗与他的生活和思想所谓“田园诗”,简单地讲,就是歌咏田园生活的诗歌,是以田舍园林风光、农村耕作生活为题材,抒写隐居田园的生活和恬淡心境的诗歌。

在中国文学史上,普遍认为陶渊明是“田园诗”这一诗歌题材的开创者,为古典诗歌开辟了新的境界。

陶渊明流传至今的文学作品,从数量上看并不多,其中占主要部分的诗作约有120多首,除少数四言诗外,大多为五言。

大略划分,一类是继承汉魏以来抒情言志传统而加以发展的咏怀诗,另一类则是自创新意,描绘讴歌天生活景象的田园诗,因其影响深远,也最具有文学价值,所以后人称陶渊明为田园诗人。

其实,这种划分也并不严密,在咏怀诗中,虽有慷慨豪放之作,如《咏荆轲》《读山海经十三首》《杂诗十二首》等一些篇章,但是由于陶渊明的社会观与人生观都是以自然为核心,因此使不少咏怀之作寄怀于田园,而田园诗对田园生活的真实写照,同样也蕴含了作者的人生理想。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归园田居五首》)田园生活经诗句高度纯化、美化,成为回避痛苦世界的精神归宿。

陈寅恪先生在《陶渊明之思想与清谈之关系》中总结了陶渊明在其所处时代独特的思想观念——“新自然说”:“…渊明生值其时,既不尽同嵇康之自然,更有异何曾之名教,且不主名教自然相同之说如山、王辈之所为。

盖其己身之创解乃一种新自然说,与嵇、阮之旧自然说殊异,为其仍是自然,故消极不与新朝合作,虽篇篇有酒,(昭明太子《陶渊明集序》语)而无沈湎任诞之行及服食求长生之志。

①…”陶渊明的“新自然说”既不同于名教说,也异于名教自然相同之说;既不与当时政治势力合作,又非当时一些名士的佯狂任诞;不似旧自然说之养此有形之生命或别学神仙,而是“惟求融合精神与运化之中,即与大自然为一体。

”被陈寅恪先生评价“实为吾国中古时代之大思想家,岂仅文学品节居古今之第一流,为世所共知者而已哉!②”陶渊明的田园诗以《饮酒二十首》其五最为著名,可以称为代表作: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此首田园之作,以美好的形象表现了作者自然哲学的内涵。

心境旷远,自可远避俗世。

东篱之下悠闲采菊,不经意间抬眼见山。

于归鸟返飞,暮气沧茫之中,感受着大自然的幽邈奇奥,参悟出人生的真谛,但却难以用日常(非诗)的语言捕捉把握。

诗中自然的意象:南山、暮霭、归鸟,以其“真意”吸引着人境中的作者远避车马喧哗。

步出庐舍,在东篱这一人与自然相隔相接的界线边采摘菊花,暗示作者从世俗社会走向自然田园的归隐之路。

陶渊明田园诗以平淡自然的风格,体现出诗人一种超越自我的人格追求。

虽然他并非在人与自然之间达到物我两忘的自由境界,而是在平淡自然中,隐藏着乱世之中难以消释的内外矛盾和物我冲突。

应该说,诗人的隐居也是迫不得已。

陶渊明生活的东晋后期,政治局势动荡险恶,躲避到田园中去,虽然清苦,但能得到心灵上的相对自由,诗人把归隐田园看作是生命的归宿与寄托,由此才能把田园生活写得这般平静、淳朴、和谐。

归隐之后,少年时的壮志成为泡影,心境不仅感觉悲凉,内心的苦闷和孤独在作品中是有表现,如《饮酒二十首》《杂诗十二首》等。

诗人也并没有完全忘却政治,《述酒》就是一首寄托了晋宋时代之悲的作品。

因此,陶诗里的田园景色并非供诗人欣赏玩味的独立的审美对象,更多作为一个背景、一种意象,他对自然田园风物的描写,可以看作一种借物喻己、托景言志的修辞方式,诗歌意象的美学意义不是对自然之物本身的欣赏,而是诗人对自我人格的一种暗喻和确认,其自然美是依附于人格美的。

陶渊明虽然归隐,但并不全然脱离开现实,鲁迅先生在他的《题未定草》中说陶渊明“并非整天整夜的飘飘然”;“陶渊明正因为并非‘浑身是静穆’,所以他伟大”。

③陶渊明的一生,除几次极为短暂的仕途生崖外,基本过着“归园田居”的生活,因此他的田园诗,来自亲身的经历和感受。

虽然陶渊明作为文人隐士的躬耕①陈寅恪.《陶渊明之思想与清谈之关系》.见《陶渊明资料汇编》.北京:中华书局,1962.上册:351-352.②陈寅恪.《陶渊明之思想与清谈之关系》.见《陶渊明资料汇编》.北京:中华书局,1962.上册:358.③鲁迅.《题未定草》.见《陶渊明资料汇编》.北京:中华书局,1962.上册:286.自资,肯定不同于一个真正的底层劳动者,但他无疑接近并且尝试了田园的劳作:“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归园田居五首》“代耕本非望,所业在田桑。

”--《杂诗十二首》“以食当须纪,力耕不吾欺。

”--《移居二首》其中的辛劳与欣喜也从诗句中传达了出来。

最富有意境之美的作品见《归园田居五首》其三: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实景实情,生动传神,语言浅近却又富含深意。

陶渊明抒写自己躬耕甘苦生活的作品还有许多,例如《癸卯岁始春怀古田舍二首》《庚戌岁九月中于西田获早稻》《丙辰岁八月中于下供田舍获》等。

更有一些诗作直接描述了因“固穷守志”而饥寒窘迫的生活境遇:“夏日抱长饥,寒夜无被眠,造夕思鸡鸣,及晨愿乌迁。

”--《怨诗楚调示庞主簿邓治中》“弱年逢家乏,老至更长饥。

菽麦实所羡,孰敢慕甘肥。

”--《有会而作并序》这些诗句在多大程度上反映了陶渊明个人生活的真实处境,今天既难以弄清也并不重要,然而作为躬耕田园的无数劳动者中的一员,留下这些质朴自然、真切感人的诗句,陶渊明当无愧于田园诗人的称号。

躬耕生活固然艰苦,但是对于安贫守志,不为五斗米折腰的陶渊明来说,又自有其无尽乐趣。

他善于从日常生活中发现美的事物和美的感情,并在诗中注入一种冲和平淡之美,读来如临其境。

描绘乡间极普通的生活场景:“漉我心熟酒,只鸡招近局。

日入室中暗,荆薪代明烛。

”--《归园田居五首》描绘山水田园风光:“平畴交远风,良苗亦怀新。

”--《癸卯岁始春怀古田舍二首》“山涤余霭,宇暖微霄。

有风自南,翼彼新苗。

”--《时运并序》描绘时节转变:“仲春遘时雨,始雷发东隅,众蜇各潜骇,草木纵横舒。

”--《拟古九首》描绘夏日闲居的恬适心境:“霭霭堂前林,中夏贮清阴。

凯风因时来,回飚开我襟。

”--《和郭主簿二首》描绘作诗饮酒的文人雅趣:“春秋多佳日,登高赋新诗。

过门更相呼,有酒斟酌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