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家族民居建筑参考
恩施土家吊脚楼
![恩施土家吊脚楼](https://img.taocdn.com/s3/m/57b50702192e45361066f5b7.png)
恩施土家吊脚楼恩施是湖北省唯一的少数民族自治州,以土家族为主的少数民族占总人口的
百分之五十六,土家族的特色建筑——吊脚楼,是各少数民族杆栏式建筑中最具特色的,依
山傍水、因势利导而建,具有防毒蛇猛兽侵袭、干燥通风、利用率高等特点,是土家文化的
重要组成部分。
吊脚楼是恩施土家族苗族具有代表性的传统民居之一。
楼有两到三层,用木板铺好,最上层
堆放粮食之类的东西,中间住人,下面是猪栏牛圈和用来堆放柴草的地方。
吊脚楼的类型有“单吊式”、“双吊式”、“四合水式”等多种。
坐落在武陵山北麓的彭家寨,位于宣恩县沙道沟镇西南部。
全寨45户250余人,均系土家族。
彭家寨山清水秀,人杰地灵,古色古香,如同一颗璀璨的明珠,闪烁在宣恩县西南边陲。
彭家寨是武陵山区土家聚落的典型选址,以其完美而集中的吊脚楼群而享誉中外。
吊脚楼这
一古老的建筑形式,旧称“干栏”、“阁栏”、“廊栏……”,自古流行于百越族群地域。
武陵山
区山多田少,民居择地,为了适应山坡地形,吊脚楼形式成为首选。
彭氏家族迁徙沙道,看
中此地,然尽是坡地,建房不得不以吊脚之高低来适应地形之变化,时光推移,经几代人的
创造建设,终形成今日集土家吊脚楼形体美、空间美、层次美、轮廓之美的吊脚楼群。
中国古建筑专家,华中科技大学教授张良皋先生,在考察恩施州古建筑后撰文:“要挑选湖北省吊脚楼群的…头号种子选手‟,准定该宣恩彭家寨出马”。
并以歌咏赞叹:“未了武陵今世缘,贫年策杖觅桃源,人间幸有彭家寨,楼阁峥嵘住地仙”。
鄂西土家族村寨民居建筑初探——以湖北恩施三个土家族村寨为例
![鄂西土家族村寨民居建筑初探——以湖北恩施三个土家族村寨为例](https://img.taocdn.com/s3/m/0d7b26781711cc7931b7166b.png)
建筑文化雾心鬻蠡N目励鄂西±家族村寨民居建筑初探鄂西民族村寨民居建筑类型及保存现状据文物部门的初步调查,湖北恩施±家族苗族自治州共存有各类文物古建筑遗迹200余处,可分为寺庙类、宗祠类、书院类、教堂类、古塔类、关寨类、民居类等14大类。
其中民居类建筑又可分为很多种,按规模和特点可分为四合院式天井屋(包括抬梁式、穿斗式和井干式)和半悬空的干栏式建筑(即吊脚楼)。
按建筑材料和新、旧石器时代发展则可分为洞穴居、石片居、木板居以及混合居等等。
而在今天湖北恩施土家苗族自治州利JII市的鱼木寨、宣恩县的彭家寨、恩施市的滚龙坝等土家族村寨里,都还较完整地保存着这样一些极具民族特色的民居建筑类型。
1.古刹鱼木寨。
位于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利川市谋道乡大兴管理区的鱼木寨,南距大兴场集镇3.5公里,东南距利川市城60公里,西北距重庆市万州港50公里,寨顶海拔1300余米。
318国道绕经寨麓。
明洪武二年至清雍正十三年(公元1369—1735年)一直为土司军事要塞,是土家族人世代集居地。
现寨内有9个村民小组,居住着159户,610人,是一个与外界隔绝的少数民族自然村落。
该寨悬崖三迭,关卡雄峙,形如鼓鼗,唯一石板古道从“鼓柄”进入寨内,以湖北恩施三个土家族村寨为例小道仅宽1米,地势十分险要。
鱼木寨因寨内民居建筑保存相对完好、文物丰富,2006年被国务院批准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田园彭家寨。
坐落在武陵山余文/满益德谢亚,F脉北麓的彭家寨,位于湖北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宣恩县沙道沟镇西南部。
全寨45户250余人,均系土家族。
寨内现有26栋民居建筑房屋。
主要类型为土家吊脚楼。
吊脚楼旧称“高栏”、“葛栏”,亦称“阁栏”、“麻栏”,被认为是由巢居(依树积木的简居)发展而来的,由“穴居的空问概念与巢居的构造方式相结合”的中国“干栏”式建筑。
是鄂西少数民族根据鄂西山多田少、坡多坝少、气候多雨潮湿的自然环境,在山地与坡地之间依山就势、分台而筑的居室。
土家族传统民居建筑
![土家族传统民居建筑](https://img.taocdn.com/s3/m/f13a0b103d1ec5da50e2524de518964bcf84d227.png)
土家族传统民居建筑传统民居是一个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仅是人们生活的场所,更是记录着历史和土家族文化的载体。
土家族传统民居建筑以其独特的风格和建筑特点而闻名于世。
本文将全面介绍土家族传统民居的建筑形式、结构构造和文化内涵。
一、土家族传统民居的建筑形式土家族传统民居建筑的形式多样,以石木结构为主,采用斗拱梁和“悬太”搭建,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水平结构。
这种结构不仅能适应山地的地理环境,还具有抗震抗倒塌的优势。
土家族传统民居一般分为二层或三层,外观简洁朴实,整体呈矩形或正方形。
传统民居多采用瓦片或草盖作为屋顶,以防止雨水渗透。
二、土家族传统民居建筑的结构构造土家族传统民居的结构构造十分巧妙,主要有梁柱、墙体、地基等构件。
梁柱采用木材或石头,通常以圆形石头垒砌而成;墙体采用石头或泥土,具有良好的保温和隔热效果;地基则选取坚实的石头或混凝土,以确保建筑的稳定。
三、土家族传统民居的文化内涵土家族传统民居建筑融入了丰富的民族文化内涵。
这些建筑通常以家庭为基本单元,强调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
例如,在建筑中常常可以看到龙、凤、山水等图案,这些图案象征着土家族人民对祖先的崇拜和对自然的敬畏。
另外,土家族传统民居还大量使用木材,给人一种质朴、自然的感觉,体现了土家族对自然环境的依赖和尊敬。
四、土家族传统民居的保护与传承土家族传统民居作为宝贵的文化遗产,亟需得到重视和保护。
在现代化的脚步下,许多土家族传统民居面临着拆迁和改建的命运,严重威胁着其保存和传承。
因此,政府应该制定相应的政策和措施,加强对土家族传统民居的保护与修缮工作。
同时,应该加强对民众的宣传教育,提高他们对土家族传统民居的保护意识,使之成为土家族文化的活态延续。
总之,土家族传统民居建筑作为我国的独特民族文化遗产,具有丰富的内涵和独特的建筑风格,展示了土家族人民对自然和历史的敬畏和尊重。
对于保护和传承土家族传统民居,我们每一个人都有责任和义务,让这些古老的建筑得以永久保存,并向世界展示土家族独特的文化魅力。
土家族吊脚楼
![土家族吊脚楼](https://img.taocdn.com/s3/m/c7f81ccdcd22bcd126fff705cc17552707225e05.png)
土家族吊脚楼土家族吊脚楼是中国土家族特有的建筑形式,其独特的风格和结构成为了土家族文化的重要代表之一。
土家族吊脚楼是一种独特的民居建筑,以吊脚和楼层分割为主要特征,不仅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还体现了土家族人民的智慧和勇敢。
土家族吊脚楼通常由三个部分组成:地下部分(地下室),中间部分(吊脚楼),以及上面部分(楼层)。
地下室一般用来存放粮食和家畜,同时也是家庭活动的场所。
吊脚楼是整个民居的主体部分,建筑于高柱之上,拥有宽敞的空间供土家族人民居住和进行各种活动。
楼层是吊脚楼的最上层,主要用来储存谷物和贵重物品。
土家族吊脚楼的结构非常巧妙。
它采用了悬空的方式,通过大柱子架起整个楼层,充分利用了山地地形。
大柱子通常是由整根大树木刻制而成,既稳固又耐久。
吊脚楼的建筑材料一般是木材和石头,结构十分牢固。
吊脚楼的设计还考虑到了通风和采光的需求,通过合理的设计,使得整个建筑既可以保持通风,又可以充分利用自然光线。
土家族吊脚楼的建筑风格独特美观。
它通常采用了两层和三层的设计,外观呈现出均衡和谐的感觉。
吊脚楼的檐口通常被装饰得非常精美,有各种各样的雕刻和彩绘,展示了土家族人民的艺术才华和审美观念。
土家族吊脚楼的功能也非常多样化。
它既是土家族人民的居住场所,也是社群活动和仪式的场所。
在吊脚楼中,人们可以进行各种日常活动,比如煮饭、睡觉、聚会等。
在吊脚楼中举行的各种庆典和仪式也是土家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吊脚楼不仅是土家族人民的家园,更是他们生活方式和社会关系的象征。
作为中国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土家族吊脚楼反映了这个民族的传统和历史。
它是土家族人民智慧和劳动的结晶,也是他们对于自然环境的认识和利用的结果。
土家族吊脚楼不仅是建筑形式的代表,更是土家族文化的象征和精神的寄托。
然而,随着现代化的发展,土家族吊脚楼面临着许多挑战和困境。
一方面,土家族吊脚楼的维修和保养成本高昂,受限于经济条件,许多吊脚楼无法得到有效的保护。
另一方面,由于现代化的影响,土家族人民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发生了巨大的改变,吊脚楼的功能和意义逐渐减弱。
恩施土家民俗的建筑作文素材
![恩施土家民俗的建筑作文素材](https://img.taocdn.com/s3/m/abdd1a886394dd88d0d233d4b14e852458fb3923.png)
恩施土家民俗的建筑作文素材《说说恩施土家民俗的那些建筑》嘿呀,今儿个咱来唠唠恩施土家民俗的建筑,那可真是相当有特色!恩施的土家族建筑,那叫一个绝!首先就得说说吊脚楼。
那家伙,远远望去,就跟一件件艺术品似的伫立在那儿。
想象一下,几根粗壮的柱子撑起整个房子,一半悬空着,就像房子在半空跳舞一样,多有意思啊!而且啊,这吊脚楼可不光是好看,还特别实用呢!悬空那部分下面可以养养鸡、鸭、鹅啥的,楼上住人,互不干扰,多科学!每次看到那吊脚楼,我都忍不住想,这土家人可真是聪明,咋想到这么妙的点子呢!走进吊脚楼里,你会发现处处都透着土家人的生活智慧。
那房间布局得恰到好处,睡觉的地方、做饭的地方、待客的地方,都安排得明明白白。
而且啊,那些窗户、门廊啥的雕刻得那叫一个精美,什么花啊鸟啊的图案,栩栩如生,感觉就像活了一样。
我有时候就想,这要是放到现在,那些雕刻师傅估计都得是大师级别的人物!记得有一次我去参观一个吊脚楼,在里面转来转去,感觉就像进了迷宫似的。
一会儿上楼梯,一会儿下楼梯,一会儿又走到一个小露台,那感觉真是新奇又好玩。
我还在露台上站了会儿,看着远处的山山水水,想象着土家人以前在这里生活的场景,真是别有一番滋味。
除了吊脚楼,恩施还有一些其他的特色建筑。
比如说摆手堂,那可是土家人举行重大活动的地方。
那建筑看起来就很庄重,让人一进去就有一种敬畏感。
想象一下,一群土家人在里面唱歌、跳舞、摆手,那场面得有多热闹啊!虽然我没赶上过那种盛大的活动,但光是想想都觉得很带劲!嘿,总之呢,恩施土家民俗的建筑那真是太有魅力了。
它们不仅是土家人智慧的结晶,更是咱们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
每次看到这些建筑,我都有一种强烈的文化自豪感。
希望这些建筑能一直保存下去,让更多的人了解土家文化,感受土家建筑的独特魅力!下次要是有机会,你也一定要去恩施看看,亲自去感受感受那些充满魅力的土家民俗建筑哦!。
湘西土家族吊脚楼民居室内外空间环境研究
![湘西土家族吊脚楼民居室内外空间环境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ff9aba35178884868762caaedd3383c4bb4cb481.png)
湘西土家族吊脚楼民居室内外空间环境研究湘西土家族吊脚楼是中国传统民居建筑中的瑰宝,其独特的建筑风格和独特的空间设计为研究者提供了一个宝贵的研究对象。
本文通过对湘西土家族吊脚楼民居的室内外空间环境进行研究,探索其设计理念和文化内涵。
首先,湘西土家族吊脚楼民居的室内空间设计非常注重功能性和实用性。
在吊脚楼的一楼通常设有堂屋、厨房和厢房等功能区域,而二楼则是居住区域。
居住区域通常设有卧室、客厅和储物间等,方便居民的日常生活。
此外,吊脚楼内还常常设置有天井,以提供自然光线和通风。
这种室内空间的设计理念体现了土家族人民务实的生活态度和对自然环境的充分利用。
其次,湘西土家族吊脚楼民居的室外空间环境同样具有独特之处。
吊脚楼通常建在山坡上,利用地势差和梯田布局,形成了独特的室外空间。
在吊脚楼下方通常有种植园和菜地,供居民种植粮食和蔬菜。
这种布局不仅满足了居民的生活需求,还与土家族人民对自然的敬畏和感恩之心相契合。
此外,湘西土家族吊脚楼民居的室内外空间环境还体现了土家族人民的文化内涵。
吊脚楼的建筑风格充满了浓厚的民族特色,其独特的屋顶造型和彩绘装饰展示了土家族人民丰富的艺术才华。
而室内的布置和摆设则体现了土家族人民对家庭和温暖生活的向往。
这种文化内涵的体现使得湘西土家族吊脚楼民居成为了中国传统建筑的重要代表之一。
综上所述,湘西土家族吊脚楼民居的室内外空间环境研究揭示了其独特的设计理念和文化内涵。
通过对其功能性和实用性的关注,吊脚楼的室内空间满足了居民的日常生活需求。
而室外空间的布局和种植园的设置则展示了土家族人民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最后,吊脚楼的建筑风格和室内布置彰显了土家族人民的文化传承和艺术追求。
这些研究成果为保护和传承湘西土家族吊脚楼民居提供了有益的借鉴和参考。
湖北民居简介
![湖北民居简介](https://img.taocdn.com/s3/m/fd1ba512a300a6c30c229f87.png)
地理概况
湖北省位于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中部,简称鄂。地跨东经108°21′42 〃-116°07′50〃、北纬29°01′53〃-33°6′47〃。东邻安徽,南 界江西、湖南,西连重庆,西北与陕西接壤,北与河南毗邻。东西长 约740公里,南北宽约470公里。全省国土总面积18.59万平方公里, 占全国总面积的1.94%。
湖北民居类型
湖பைடு நூலகம்民居
武汉地处南北交 界地带,长江与汉江 在这里交汇,自古便 享有“九省通衢”的 美誉,其民居建筑受 到多方面影响而发展, 可以说是兼容并包。
(一)湖北民居空间布局
湖北传统民居的建筑平面表现为简单式、厅堂式、院落式和组合式。 简单式平面:湖北简单式平面的传统民居通过对“间”在面阔方向上 的并列与延伸实现民居居住空间,不设围墙制造院落,有一字型和曲 尺型两种。湖北民居中,多见当心间窄于次间的情况。这是因为简单 式平面布局的民居往往表现为“明暗不等”的形式。 即正面看来面阔三间的房屋实际上并不是普通的“连三间”,而由于 次间筑有隔墙实为五间,即“明三暗五”。
(四)屋顶构造
中国传统建筑中的屋顶是影响建筑造型的重要因素。在鄂西南地区,民 居的建造受到当地少数民族的影响,创造出“吊脚楼”这样一种带有别 样风情的建筑形式。吊脚楼不做砌体墙,而多使用木板墙,故为防止雨 水侵蚀,常做四坡的歇山屋顶。与气势雄浑的官式歇山屋顶相比.显得 玲珑精巧,秀丽多姿。
湖北民居在檐口处的一般做法较为简单,因气候原因,湖北一带雨量充 沛,若铺置木望扳则会被雨水侵蚀腐朽,故一般将瓦片直接挂于椽上。 民居檐口常做“水滴子”,即置滴水瓦。
吊脚楼构造特点
有些土家族地区,把“两重挑”形式转变为“板凳挑”,即出挑 大挑的枋下增加一个“夹腰”,夹腰水平出挑,上立短柱,称“吊 起”,吊起顶头支檩,承担部分屋檐重量,大挑也穿过吊起,把部分 重量透过吊起传给夹腰,再传给檐柱,这样吊起和夹腰共同承担了比 二挑还要多的重量,使受力变得更加合理,但构造也更加复杂,吊起 底下的吊头也和耍头一样,做成各种形状,成为土家族建筑的装饰重 点。
土家族传统家居与生活方式
![土家族传统家居与生活方式](https://img.taocdn.com/s3/m/84cbc90ce55c3b3567ec102de2bd960590c6d9bb.png)
土家族传统家居与生活方式土家族是中国的一个少数民族,拥有丰富多彩的传统文化。
土家族的传统家居和生活方式是他们独特的文化特征之一。
本文将从土家族传统家居的特点、布局和装饰、生活方式等方面进行介绍。
一、土家族传统家居的特点土家族传统家居以木质为主要建材,常用的木材有松木、柏木等。
土家族房屋的结构一般为三合院或四合院,即由前厅、中堂和后院组成,中堂通常作为生活区域,前厅和后院则用于杂物摆放和养殖等用途。
二、土家族传统家居的布局与装饰土家族传统家居的布局注重功能和实用性。
一般来说,前厅是用来接待客人和开展家族聚会的地方,布置简洁而大方;中堂是生活的主要区域,常见的设施有起居室、厨房、卧室等;后院则是种植蔬菜和养殖家禽的地方。
土家族传统家居的装饰也非常讲究。
屋内常见的装饰物品包括木雕、石雕、竹编等手工艺品,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有土家族绣球艺术品,它以细腻的纹饰和丰富的色彩展示了土家族的创造力和美感。
三、土家族传统生活方式土家族的生活方式以农耕为主,注重家庭集体劳动和亲情关系的维系。
传统上,土家族会举办一些仪式和节日,如农民舞会、祭祀祖先等活动,以表达对土地和家族的敬意和感恩之情。
土家族的传统饮食也是值得一提的,他们偏爱辛辣的食物,如辣椒,而米酒则是他们最常饮用的酒类。
在土家族传统餐桌上,餐具通常采用木制,以保持传统的特色。
土家族还有一种独特的婚礼仪式,即木婚。
这是一种以木头为媒介的婚姻形式,新郎和新娘双方代表家族分别携带一块木板,然后交换象征着家族的木板,以此来达到联姻的目的。
四、土家族传统家居与现代生活的融合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现代科技的进步,土家族传统家居和生活方式逐渐与现代生活融合。
现代化的建筑材料和设计理念也逐渐影响着土家族的家居建设。
一些土家族人逐渐改变了传统的家居布局和装饰风格,引入了现代化的家具和家电设备,使他们的生活更加便利和舒适。
但是,土家族人依然保留着传统文化的传承,尊重传统节日和仪式的举行,以及传统美食的品尝。
湘西土家族的吊脚楼建筑
![湘西土家族的吊脚楼建筑](https://img.taocdn.com/s3/m/11a36341fe4733687e21aace.png)
湘西土家族的吊脚楼建筑民俗研究1、渊源:传说土家人的祖先居住在山洞中或大树下,靠狩猎、捕鱼为生。
张天王求东海龙王借一座殿宇来送给土家人。
龙王假装答应了。
张天王从龙王处选了一座吊脚三柱二骑的殿宇,答应七天后送还。
土家族人仿造成现在的湘西吊脚楼。
七天后张天王还给龙王时,提起殿宇顺手一丢,就把殿宇丢在一条河边,横搁在河的两岸。
“你自己去搬吧!”龙王拿不上,气冲冲地回龙宫去了。
人们担心龙王发怒涨洪水,在桥下安上斩龙刀,它再也不敢直闯殿宇楼房了。
2、现状及其特点:湘西土家族吊脚楼建筑多半临空悬立,因地制宜,形态各异。
湘西土家族大都住在靠山面水的地方,因此造房时往往利用山坡倾斜度较大或者濒临水、沟的一侧,使屋的前半部分临空悬出,从而盖起比比皆是、大同小异的吊脚楼来。
这种吊脚楼,是干栏屋中的一种,朴实轻灵,古色古香,与楚建筑或巴建筑有着渊源关系。
后来经过历代苗族能工巧匠的精心设计,不断加工装饰,使建构更为古朴而实用,美观又大方,给苗乡山寨增添了绚丽色彩。
3.吊脚楼的民俗学功能:1)审美功能:别致的形式和风格给人一种别样的审美感受。
吊脚楼作为审美对象的建筑,除了体现一般艺术所具有的审美个性品格外,更主要的是它们具有别具一格的形式美,和丰富多彩的审美个性品格。
流动的视觉效果给人一种浪漫的情调。
湘西吊脚楼因着地形的复杂所形成的多是“占天不占地”、“天平地不平”或“天地均不平”的剖面。
这些错落有致并且空间处理弹性很大的建筑给人产生了一种流动的浪漫感。
吊脚楼在虚实对比上追求与大自然和谐统一相得益彰的艺术效果。
依山傍水,就地起楼,巧妙的结合当地的环境建造出吻合大自然环境的建筑形态。
建筑技术美与艺术美结合的古朴典范。
湘西的吊脚楼在建造时的技术施工符合当地的地形土质以及气候的因素,在此基础上也注意与美型观点结合,既保证了实用性,也兼顾了外观的艺术性。
2)社会功能:吊脚楼是湘西复合式经济结构在民居建筑形式上的最佳选择。
土家人所居之地,既要方便上山采集和野猎,又要方便下河临渊捕鱼,还要方便农耕生产。
空中楼阁——土家吊脚楼
![空中楼阁——土家吊脚楼](https://img.taocdn.com/s3/m/5f0ff0731711cc7931b71621.png)
的客观载体 ,土家吊脚楼生动 、形象的描绘出一幅有血有肉、生动鲜活的生存
场景。
土家族作为一个迁徙民族 ,南着悲壮的历史。J代朝廷对土家壤实行屯兵 l 亍
镇压政簧 .把土家人赶进了武障 山音 车.其生存条件十分恶劣
巴而夷.夷而
蛮,蛮而土 ”.这也正是土旅名称 的由来。据考证 .吊脚楼建筑形式澡于春秋 战国时期 。兴盛于唐米 由于长期 的土 司统治 .讲究等级观念 .早先土司王严 禁土民盖瓦.贝许盖杉皮 茅草.叫 只许买马 .不准盖瓦” 一直到清代雍
这 种形 式 的 特 点是 .房 屋 只有 一 正 一 厢
厢房伸出悬空,下面用术柱撑住。
二 有 人 又 称 为 “ 头 吊 或 _ 双
撮箕口 。这种形式是单吊式的发展 .
房屋 为一 正两厢 .正房两头 的厢房皆 吊
出。土家^建吊脚楼一股是先建正屋.然 后根据经济情况及家庭的需要 .再建一边
飙逸.十分奇特。 吊脚楼 ,土家语称 咧嘎 I 土家族有语言无文字) 。它广泛分布在土旗景居 的各个 区域 .如湘西土家族茧旅 自治l 内龙山 、永顺 、保靖 、桑植、大庸等 州 县 ,吉首、凤凰.湖 北五峰 、长阳,四川秀山、西阳 、黔江 ,以及贵州沿河 、 沿江等地都有这种 富有民族个性的民居建筑。作为土家人生活方式和居住形态
维普资讯
曩
率
民
居
土家 空楼 吊脚楼 中阁
-_ \
一
叠 l 蜀
.
.
—
'
…
r 吨
.
i
豳 参Leabharlann : j c 崩 翻‘ t
文
: 俗话说 “ 高楼万丈平地起 .然而有时也会有倒外。散布于湘鄂川黔四雀
土家族民居建筑参考
![土家族民居建筑参考](https://img.taocdn.com/s3/m/fea11eb0f9c75fbfc77da26925c52cc58ad6904d.png)
武隆县传统民居风貌改造 2011.07
设计思想与启示
• 对山地地形旳尊重和利用 “借天不借地”旳建筑形式能最大程度
地争取空间,手法多变,具有广泛旳地形适 应性,能满足不同旳需求,简便而又丰富多 彩
• 特色空间与行为习惯 老式民居中旳特色空间不但与气候环境
有关,也与人们旳生活习惯和方式、功能旳 安排有关。如跑马廊、晾晒台、吊脚空间、 退堂空间、美人靠旳设置等,都与与人们老 式旳生活习惯和日常行为相适应,值得当代 设计参照和借鉴。
也常用回纹万棱条等装饰。 栏杆旳柱顶、挑枋骑下常以“瓜子垂”装
饰。柱子之间用月梁连接,使吊脚楼显得厚重, 朴实。也在细部上取得统一旳效果。
武隆县传统民居风貌改造 2011.07
特征总结
• 富有土家族特色,同步受盐商文化影响旳干栏式建筑 • 以穿斗式构架、硬(歇)山顶、跑马廊、封火墙为主要特征元素 • 结合自然气候地形设计,采用本地木材、砖石修建 • 色彩美观素雅,脊饰、吊柱精致多样
聚落中轻盈通透旳屋顶交错有致,形 成了一道独特旳景观。
武隆县传统民居风貌改造 2011.07
建筑元素
封火山墙是随徽商、北方盐商入
川而带来旳建筑形式,常见于长江沿岸 旳盐运古镇。
川渝地域封火山墙组合常见旳形态 有三角尖山形、和阶梯形马头墙。
武隆县传统民居风貌改造 2011.07
建筑元素
跑马廊栏杆式样多种,除了直棂栏杆外,
武隆县传统民居风貌改造 2011.07
建筑符号
屋脊、侧脊——模仿老式做法、屋顶、封火墙、门斗挑檐采用同一套手法
门窗——沿街店面 旳门主要为板门,外 设门斗。窗花选择精 致细腻旳纹样,起到 良好旳装饰效果
武隆县传统民居风貌改造 2011.07
湘西的风土民居——吊脚楼
![湘西的风土民居——吊脚楼](https://img.taocdn.com/s3/m/bd7dac8eb9d528ea81c77945.png)
其生存环境十分恶劣 ,旧唐书》 :土气多瘴疠 , 《 说 “
山有 毒草及 沙虱 蝮 蛇 . 并楼 居 , 梯 而上 . 为 人 登 号
布在土家族和苗族的聚居地 , 又称“ 吊楼子” 为山 , 野式“ 楼阳台”单檐悬挑 , , 屋面反翘 , 有与正屋成
一
‘ 干栏 ”. ’ 吊脚楼多为木质结构 , 早先清代土司王 严禁土民盖瓦, 只许盖衫皮 、 茅草 , 只许买马 , 叫“ 不许盖瓦”一直到清朝雍正七年“ . 改土归流” , 后
词 :湘西; 土家族 ; 吊脚楼特 点; 吊脚楼类型 文献标识码 :A
式。 阐述了 吊脚楼的主要特点 、 型 、 类 结构及构 造 。 中图分类号 :n J8 6
吊脚楼是一种典型的干栏式建筑 . 建于斜度
较大 的 山坡 上 . 建造 时 , 坡 面开挖成 两级 台阶式 顺 屋基 , 上层立 较矮 的 柱子 , 层 立 较 高 的柱 子 . 下 这
() 2 依势而建, 充分利用本地资源 . 吊脚楼或
避 风 向阳 , 或临溪 谷 , 或傍 山腰 , 均依地 而建 . 当 用 地 盛产 的杉木 , 建成两 层楼 的木构架 , 搭 柱子 因坡
就 势长短 不一地 架立在坡 上 .
济条件较好 , 多采用此种形式 . 凹字形与丁字形的
吊脚 楼相 比 , 具有 较强 的围合 意向 ( 2 . 图 )
“ 土民” . 等 清末 始用 “ 土家 ” 之称 . 与进入 湘西地 区
的巴人有渊源关 系, 过着刀耕 火种和渔猎山伐的
原 始生活 . 土家 族 居 民最 早 只是 “ 结草 为 庐 , 以蔽 风雨 ”起 初的 房屋 是 三 根 圆木 作 支架 , 藤 或竹 . 有 盖之, 形成 一 个 三 棱 锥 式 的居 室 . 内 以 火炕 取 室
遗落的土家族明珠——麻田坝天井院落式建筑
![遗落的土家族明珠——麻田坝天井院落式建筑](https://img.taocdn.com/s3/m/65f3c0b6866fb84ae55c8d22.png)
一、建筑选址———青龙白虎玉带水麻田坝天井院落式建筑群位于重庆市酉阳县,与中国土家族摆手舞之乡来凤县百福司镇接壤。
乾隆九年(1744)邱氏先祖邱宗发、邱宗柳、邱宗维从湖北省赤壁市黄龙潭湾,以长工身份迁入酉阳县兴隆镇麻田坝祭祀其祖,至今已有二百七十余年历史。
至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之前,整个院子内有五十余户邱姓人家。
伴随中华人民共和国土改运动轰轰烈烈的进行,陆续有其他姓氏迁入,但院落内的居民仍以邱姓为主。
麻田坝天井院落式建筑群深处武陵腹地。
当地山高林密,沟壑纵横。
古村落选址运用中国传统的风水学,依据左青龙右白虎,门前玉带水的要求,“宁可青龙高万丈,不可白虎抬头望”。
邱氏先祖希望借用瑞兽的庇佑,力求左右两方的气场达到一种平衡的状态,以保持整个家族官运亨通、人丁兴旺。
青龙、白虎是左右两侧的山,坐北朝南。
“玉带水”则是流过村落前的溪水。
建筑群选址强调中轴线、整体性和对称性,但这种对称只限于左右而不拘前后,呈现出层次丰富、动静兼蓄的格局。
建筑群大体呈东北至西南走向,大部分建筑都平行于等高线,连续布置,拾级而上,形成屋檐相衔接的建筑群。
聚落结构连续明确,且具有方向性。
二、建筑样式———四合水当地民居主要以四合水为主,四合水是当地居民对四合院的一种别称。
从某种意义上说,四合水实际上是由四栋单体建筑组合而成。
受地理位置所限,天井院落依山而建,前低后高。
尽管占地面积宽、房间多,但都未建在同一平面。
无论每个院落落差多大都互通楼道,且四合水前后有两栋主体建筑,左右两侧用厢房将两栋主体建筑连接。
四合水有前后两个堂屋,前堂屋发挥过道作用,前厅、后堂正中设天井,面积四平方米左右,天井一角掘有阴沟,下雨时,向内层面雨水汇流落入天井,并由阴沟排出屋外。
进门后又各有院落,尽显古代文人的曲径通幽之美感。
麻田坝天井院落式建筑是典型的清代土家天井院落式建筑。
老屋的封火墙建筑则是其中最具特点者:建筑四周全以青砖砌成“封火墙”与外界隔绝,构成一道大围合;内部由多个小间沿中间天井规整排列而成,构成第二道围合。
土家族的传统房屋
![土家族的传统房屋](https://img.taocdn.com/s3/m/93a5b43ba36925c52cc58bd63186bceb19e8ed30.png)
土家族的传统房屋土家族是中国的少数民族之一,拥有悠久而独特的历史文化。
在土家族的传统文化中,土家族的传统房屋扮演着重要角色。
这些房屋不仅仅是土家族人民居住的地方,更是他们世代传承的文化载体。
本文将介绍土家族的传统房屋的特点和意义。
1. 土家族的传统房屋分类土家族的传统房屋主要分为“四开间”和“五开间”两种类型。
四开间是指四间房连在一起,中间有一个天井,四周都有门窗。
五开间则是在四开间的基础上增加了一间房,形成五间房连在一起的格局。
2. 土家族传统房屋的结构特点土家族传统房屋主要采用木结构,墙体多以土坯或石头垒砌而成。
屋顶则采用鱼鳞状的瓦片,以保证房屋的防水性能。
传统房屋还注重通风和采光,屋顶上常常设有明窗,以便阳光的照射和空气的流通。
3. 土家族传统房屋的功能和用途土家族传统房屋不仅仅是居住的场所,更是一种社会单位的象征。
传统房屋通常分为“里巷”和“大门”两个区域,里巷是私人领地,大门则是公共区域,用于举办各种仪式和活动。
此外,土家族的传统房屋还内置了土家族祖宗的神位,供人们祭祀祖先和求取福祉。
4. 土家族传统房屋的文化意义土家族的传统房屋承载了丰富的文化意义。
首先,传统房屋体现了土家族人民独特的生活方式和审美观念,反映了他们对自然环境的认知和理解。
其次,传统房屋是土家族历史和文化的见证,记录了土家族的血脉传承和文化传统。
最后,传统房屋也是土家族社会和谐发展的象征,具有凝聚族群认同感的作用。
5. 土家族传统房屋的保护与传承随着现代化的发展,土家族传统房屋正面临着被遗忘和消失的危机。
为了保护和传承这一独特的文化遗产,不仅需要加强对传统房屋的修缮和维护工作,还需要在教育和宣传方面加大力度,使更多的人了解土家族的传统房屋,并将其纳入到旅游资源开发和文化产业的推动之中。
总之,土家族的传统房屋是土家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独特的建筑风格和文化意义。
通过保护和传承土家族传统房屋,不仅可以让人们了解和欣赏土家族的独特文化,更可以促进文化多样性的传承和发展。
土家族传统民居与村落建筑
![土家族传统民居与村落建筑](https://img.taocdn.com/s3/m/879f1b9a5122aaea998fcc22bcd126fff7055d24.png)
土家族传统民居与村落建筑一、背景介绍土家族是中国的一个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贵州、湖南、湖北等地。
其传统民居与村落建筑体现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地方特色。
本文将从建筑形式、设计原则和文化传承等方面探讨土家族传统民居与村落建筑的特点与魅力。
二、建筑形式1. 旗楼:土家族传统村落建筑中的重要元素之一。
旗楼高大壮观,是土家族村落的标志性建筑。
旗楼以坚固稳定为特点,多用石材建造,形状呈多层楼阁状。
2. 木质结构:土家族传统民居主要采用木质结构,结构简单牢固。
房屋采用榫卯结构,通过巧妙的连接方式实现了房屋的稳定和抗震能力。
3. 坡屋顶:土家族传统民居的屋顶多为坡屋顶,可以有效防止雨水积聚和建筑物受损。
坡屋顶形状多样,如乌篷状、蛙蜀状等,形成了独特的风貌。
三、设计原则1. 人与自然的和谐:土家族传统民居的设计充分考虑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
建筑与周围的环境相融合,利用山川河流的地势,设计出宜居宜人的居住空间。
2. 建筑与家族文化的结合:土家族传统民居是家族文化的载体,它与土家族的生活方式和道德观念密切相关。
建筑中的图案、雕刻等细节表达了土家族独特的价值观和信仰体系。
3. 空间和功能的合理布局:土家族传统民居注重空间利用的合理性和功能的区分。
房屋内部设置有厨房、卧室、客厅等功能区域,同时布局上也注重室内通风和采光。
四、文化传承1. 艺术与技艺的传承:土家族传统民居的建造涉及到木工、石工、雕塑等多种工艺,这些工艺技艺通过代代相传的方式得以延续。
土家族的建筑师和工匠们以其精湛的技艺为传统民居注入了生命力和独特的艺术美。
2. 习俗与节庆的保护:土家族的传统民居与村落建筑是土家族习俗和节庆活动的重要场所。
通过修缮和保护传统民居,可以有效保护土家族的文化遗产和传统习俗。
3. 教育与旅游的推动:土家族传统民居与村落建筑具有很高的教育和旅游价值。
透过民居的雕梁画栋,游客可以了解土家族的历史、文化和生活方式,这对土家族的文化传承和经济发展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土家族的传统建筑
![土家族的传统建筑](https://img.taocdn.com/s3/m/731cbf5154270722192e453610661ed9ad51550e.png)
土家族的传统建筑土家族是中国的一个少数民族,他们有着独特的文化和传统建筑。
土家族的传统建筑融合了民族特色和环境需求,展现了土家族人民的智慧和勤劳。
本文将介绍土家族的传统建筑风格、建筑特点以及对土家族人民生活的重要意义。
1. 土家族传统建筑的风格土家族传统建筑风格独特,包括了“吊脚楼”和“木瓦房”等建筑形式。
其中,“吊脚楼”是土家族最具代表性的建筑之一。
吊脚楼分为三层,底层用来养鸡、种菜,中层用作活动和起居,顶层则是起居兼睡眠的区域。
吊脚楼的主体结构由木材搭建,巧妙地利用柱子和梁结构保证了建筑的稳定性。
另一种土家族的传统建筑形式是“木瓦房”。
木瓦房是由木材搭建而成,屋顶则使用木瓦作为覆盖物。
木瓦房的结构坚固耐用,能够有效地防水和防火。
同时,木瓦房的设计也很注重通风和采光,让居民在房间内能够享受到宜人的自然环境。
2. 土家族传统建筑的特点土家族传统建筑有着一些独特的特点。
首先,土家族的建筑都非常注重环境的适应性。
他们会根据地势、气候和社会需求来设计建筑,使得建筑能够更好地适应当地的环境条件。
其次,土家族的传统建筑都采用了独特的结构形式,使得建筑更加稳固耐用。
他们运用优秀的木工技术,巧妙地利用榫卯结构和斗拱结构,使得建筑能够经受住长期的风吹雨打,抵御自然灾害的袭击。
此外,土家族的建筑还注重美学价值和装饰性。
他们在建筑物的外部和内部都会进行装饰,使用丰富的彩绘、雕刻和雕花等手法,使建筑更加美观大方,展现出土家族的独特艺术风格。
3. 土家族传统建筑对生活的重要意义土家族的传统建筑在土家族人民的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首先,它是土家族居民居住的场所,提供了生活的基本需求,让人们有一个舒适安全的居住环境。
土家族人民在这样的建筑中生活,彼此之间更加团结和和谐。
其次,传统建筑还承载着土家族的历史记忆和文化传承。
在这些建筑中,土家族的传统文化得以传承并得到展示。
人们通过居住在传统建筑中,更好地了解和感受土家族的文化,增加对自己文化身份的认同感。
土家族建筑
![土家族建筑](https://img.taocdn.com/s3/m/dea5eee25ef7ba0d4a733b46.png)
四合水式
这种形式的吊脚楼又是在双吊式的基础上发 展起来的,它的特点是,将正屋两头厢房吊脚楼 部分的上部连成一体,形成一个四合院。两厢房 的楼下即为大门,这种四合院进大门后还必须上 几步石阶,才能进到正屋。 二屋吊式
这种形式是在单吊和双吊的基础上发展起来 的,即在一般吊脚楼上再加一层。单吊双吊均适 用。平地起吊式,这种形式的吊脚楼也是在单吊 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单吊、双吊皆有。它的主 要特征是,建在平坝中,按地形本不需要吊脚, 却偏偏将厢房抬起,用木柱支撑。支撑用木柱所 落地面和正屋地面平齐,使厢房高于正屋。
特点 :
最基本的特点是正屋建在实地上,厢房除一边靠在实地和正 房相连,其余三边皆悬空,靠柱子支撑。吊脚楼有很多好处, 高悬地面既通风干燥,又能防毒蛇、野兽,楼板下还可放杂 物。吊脚楼还有鲜明的民族特色,优雅的“丝檐”和宽绰的 “走栏”使吊脚楼自成一格。这类吊脚楼比“栏干”较成功 地摆脱了原始性,具有较高的文化层次,被称为巴楚文化的 “活化石”。
结构 :
依山的吊角楼,在平地上用木柱撑起分上下两层,节 约土地,造价较廉;上层通风、干燥、防潮,是居室; 下层是猪牛栏圈或用来堆放杂物。房屋规模一般人家 为一栋4排扇3间屋或6排扇5间屋,中等人家5柱2骑、5 柱4骑,大户人家则7柱4骑、四合天井大院。4排扇3间 屋结构者,中间为堂屋,左右两边称为饶间,作居住、 做饭之用。饶间以中柱为界分为两半,前面作火炕, 后面作卧室。吊脚楼上有绕楼的曲廊,曲廊还配有栏 杆。
土家吊脚楼窗花雕刻艺术是衡量建筑工艺水平高 低的重要标志。有浮雕、镂空雕等多种雕刻工艺, 雕刻手法细腻,内涵丰富多彩。有的象征地位、 有的祈求吉祥、有的表现农耕、有的反映生活、 有的教育子孙、有的记录风情。飞禽走兽、花鸟 虫鱼、歌舞竞技、神话传说,栩栩如生,蓄意深 刻。
土家族建筑资料
![土家族建筑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7085e0a0c77da26925c5b067.png)
简介 :
从前的吊脚楼一般以茅草或杉树皮盖顶,也有用石板 盖顶的,现在,鄂西的吊脚楼多用泥瓦铺盖。吊脚楼 的建造是土家人生活中的一件大事。第一步要备齐木
料,土家人称“伐青山”,一般选椿树或紫树,椿、 紫因谐音“春”、“子”而吉祥,意为春常大,子孙 旺;第二步是加工大梁及柱料,称为“架大码”,在 梁上还要画上八卦、太极图、荷花莲籽等图案;第三 道工序叫“排扇”,即把加工好的梁柱接上榫头,排 成木扇;第四步是“立屋竖柱”,主人选黄道吉日, 请众乡邻帮忙,上梁前要祭梁,然后众人齐心协力将 一排排木扇竖起,这时,鞭炮齐鸣,左邻右舍送礼物 祝贺。立屋竖柱之后便是钉椽角、盖瓦、装板壁。富 裕人家还要在屋顶上装饰向天飞檐,在廊洞下雕龙画 凤,装饰阳台木栏。
形式 吊脚楼的形式多种多样,其类型有以下几种: 单吊式 这是最普遍的一种形式,有人称之为“一头
吊”或“钥匙头”。它的特点是,只正屋一边的 厢房伸出悬空,下面用木柱相撑。 双吊式 又称为"双头吊"或"撮箕口",它是单吊式的发 展,即在正房的两头皆有吊出的厢房。单吊式和 双吊式并不以地域的不同而形成,主要看经济条 件和家庭需要而定,单吊式和双吊式常常共处一 地。
四合水式 这种形式的吊脚楼又是在双吊式的基础上发 展起来的,它的特点是,将正屋两头厢房吊脚楼
部分的上部连成一体,形成一个四合院。两厢房 的楼下即为大门,这种四合院进大门后还必须上 几步石阶,才能进到正屋。 二屋吊式 这种形式是在单吊和双吊的基础上发展起来 的,即在一般吊脚楼上再加一层。单吊双吊均适 用。平地起吊式,这种形式的吊脚楼也是在单吊 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单吊、双吊皆有。它的主 要特征是,建在平坝中,按地形本不需要吊脚, 却偏偏将厢房抬起,用木柱支撑。支撑用木柱所 落地面和正屋地面平齐,使厢房高于正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武隆县传统民居风貌改造
2011.07
汇报完毕,谢谢各位领导!
武隆县传统民居风貌改造
2011.07
需用立柱架起,称为“吊脚”。厢房有外廊向院或 折转向前,俗称“签子”。 院落形制有一字形、L型、三合水、四合水等。
武隆县传统民居风貌改造
2011.07
建筑特色
传统民居基本构成 武隆县传统民居风貌改造 2011.07
建筑特色
干栏式建筑的单体形式丰富多彩,大致可以分为不 带廊、带挑廊、带檐廊三个大类,又各自可以细分为若 干小类。
武隆县传统民居风貌改造
2011.07
建筑元素
跑马廊栏杆式样多种,除了直棂栏杆外,
也常用回纹万棱条等装饰。 栏杆的柱顶、挑枋骑下常以“瓜子垂”装 饰。柱子之间用月梁连接,使吊脚楼显得厚重, 朴实。也在细部上取得统一的效果。
武隆县传统民居风貌改造
2011.07
特征总结
• • • •
富有土家族特色,同时受盐商文化影响的干栏式建筑 以穿斗式构架、硬(歇)山顶、跑马廊、封火墙为主要特征元素 结合自然气候地形设计,采用当地木材、砖石修建 色彩美观素雅,脊饰、吊柱精致多样
一层平面图
功能:商铺
二层平面图
功能:村民自住 两侧用作家庭宾馆
武隆县传统民居风貌改造
2011.07
“一字型”民居户型效果图
武隆县传统民居风貌改造
2011.07
建筑细节 重点在于营造原汁原味的土家族建筑形象。主要分为以下内容:
山墙——根据具体情况在山墙勾画相应的传统结构形象(贴面或描绘); 单体建筑不使用马头墙型封火山墙
武隆县传统民居风貌改造
2011.07
设计思想与启示
•
对山地地形的尊重和利用 “借天不借地”的建筑形式能最大限度
地争取空间,手法多变,具有广泛的地形适 应性,能满足不同的需求,简便而又丰富多 彩
•
特色空间与行为习惯 传统民居中的特色空间不仅与气候环境
有关,也与人们的生活习惯和方式、功能的 安排有关。如跑马廊、晾晒台、吊脚空间、 退堂空间、美人靠的设置等,都与与人们传 统的生活习惯和日常行为相适应,值得现代 设计参考和借鉴。
不带廊
带檐廊
带挑廊
武隆县传统民居风貌改造
2011.07
建筑特色
穿斗式木构架,大多满骑
满穿,瓜柱全部落在锁扣枋上,穿 枋全部穿过所有骑柱,造型十分严 谨稳健。
三柱六骑 四柱三骑
四柱五骑
四柱六骑
四柱七骑
五柱三骑
五柱四骑
五柱五骑
四柱六骑
武隆县传统民居风貌改造
2011.07
建筑元素
屋顶多采用硬山、歇山形式,在一
武隆县传统民居风貌改造
2011.07
建筑符号提炼
武隆县传统民居风貌改造
2011.07
建筑符号
封火山墙——沿街建筑山墙为封火墙,采用传统的马头墙形式,根据建筑进深、层数的不 同形成错落有致的形象
柱础——以方形石板做底,八边形棱柱为主体,薄圆石板为定,取 “天圆地方”之含义,选择具有较强装饰性的式样
其它小木作装饰——采用浮雕、透雕等手法装饰门罩、吊柱、花牙等
武隆县传统民居风貌改造
2011.07
民居建筑方案
武隆县传统民居风貌改造
2011.07
“一”字型三开间民居平面图
一层平面图
功能:村民自住
二层平面图
功能:家庭旅馆 二楼堂屋可用作游客餐厅
武隆县传统民居风貌改造
2011.07
“一”字型五开间民居平面图
武隆县传统民居风貌改造
2011.07
建筑符号
屋脊、侧脊——模仿传统做法、屋顶、封火墙、门斗挑檐采用同一套手法
门窗——沿街店面 的门主要为板门,外 设门斗。窗花选择精 致细腻的纹样,起到 良好的装饰效果
武隆县传统民居风貌改造
2011.07
重点形象
栏杆——除直棂栏杆外,多常用回纹万棱条等装饰,亦可采取美人靠的式样
武隆县传统民居风貌改造
2011.07
设计思想与启示
•
地方材料的运用 在利用天然建筑材料的同时,基本
保持了材料本身的质地、颜色和机理。 不仅反映了建筑所处自然环境的面貌, 也体现出民族的性格和审美特点。
•பைடு நூலகம்
对气候条件的适应 为适应当地“高温重湿”的气候条
件,渝东南民居有其独特的构造做法, 如一层外墙采用较厚的围护材料便于冬 季保温、夏季隔热;二层采用木板墙利于 通风散热;底层的架空结构解决了潮湿地 气对室内环境的侵扰等。
些受多种文化融合影响的地区也存在封火 山墙、马头墙的做法。 聚落中轻盈通透的屋顶交错有致,形 成了一道独特的景观。
武隆县传统民居风貌改造
2011.07
建筑元素
封火山墙是随徽商、北方盐商入
川而带来的建筑形式,常见于长江沿岸 的盐运古镇。 川渝地区封火山墙组合常见的形态 有三角尖山形、和阶梯形马头墙。
墙基——窗下900mm高度内使用灰砖(砌筑或描绘)
武隆县传统民居风貌改造
2011.07
重点形象
屋脊、侧脊——模仿传统做法、勾白线
柱础——使用最简洁的圆形柱础
武隆县传统民居风貌改造
2011.07
重点形象
门窗——不影响室内采光的情况下尽量使用简洁、密度适宜的窗花图案
檐下——通过使用斜撑等构件再现传统建筑结构形象。
民居方案
武隆县传统民居风貌改造 2011.07
目录
1
土家族建筑的风貌特征
2 3
建筑符号提炼
农宅方案
武隆县传统民居风貌改造
2011.07
土家族建筑的风貌特征
武隆县传统民居风貌改造
2011.07
建筑特色
干栏式建筑是土家的传统民居形式。
通常由正屋+厢房构成。正屋通常沿山坡地坐
基而建,俗称“座子屋”。坡下低洼,厢房局部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