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物理上册12.1动能势能机械能教学案新版苏科版
九年级物理上册 12.1 动能 势能 机械能教案1 苏科版-苏科版初中九年级上册物理教案
(3)思考:怎样判断小车动能大小?怎样控制小车到达水平面时的速度?
实验1:研究动能大小与的关系
实验2:研究动能大小与的关系
小结:物体的动能大小与物体的、有关。
三、弹性势能
1、定义:叫做弹性势能。
2、探究决定弹性势能大小的因素
实验结论:发生弹性形变的橡皮筋能对卡片,因此它具有能。在弹性限度内,物体的越大,形变物体的弹性势能就越。
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设想:
【本导学案的优点及建议】
【总结】
【随堂反馈】
1.唐诗中有“黄河远上白云间”、“不尽长江滚滚来”的诗句,从物理学的角度来看,前一句生动形象地表明黄河水存储着大量的能,后一句表明长江水具有大量的能。
2.以同样速度行驶的大卡车和小轿车,的动能大,所以在同样的道路上,不同车型的限制车速是不同的,大卡车的最大行驶速度应比小轿车(填“大”或“小”)。
【教学重点】
(1)能量概念的建立;(2)动能和势能概念的建立
【教学难点】
探究动能、重力一个物体是否具有能量?
2.影响动能、弹性势能和重力势能大小的因素分别是什么?用了什么方法来研究它们的?
3.请参考书P32实验,制作一个跳卡,并带到课堂上比一比,看谁制作的跳卡跳得最高。
C.动能不变,重力势能不变 D.动能增加,重力势能减小
5.甲、乙两个物体处在同一个水平面,甲的动能比乙的动能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的质量一定比乙大 B.甲的速度一定比乙大
C.甲做功的本领一定比乙大 D.以上说法都不对
6.2008年5月汶川大地震时,我国政府在第一时间紧急派出飞机为灾区空投救灾物资,从飞机上空投的救灾物资在下落过程中,逐渐减小的物理量是 ( )
四、重力势能
苏科版物理九年级上册 12.1动能势能机械能 教学设计3
苏科版物理九年级上册12.1 动能、势能、机械能教学设计3教学目标•理解动能、势能、机械能的概念和相互转化关系;•掌握计算动能、势能、机械能的方法;•能够应用所学知识解答相关问题。
教学内容•动能、势能、机械能的概念;•动能与速度的关系;•势能与高度的关系;•机械能守恒定律。
教学步骤第一步:引入通过举例让学生回忆并理解物体的动能、势能和机械能之间的关系,并引发学生对于动能、势能和机械能的思考。
第二步:探究1.提问:当物体具有较大的速度时,动能是增加还是减少?为什么?–学生思考片刻后回答。
2.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并总结规律:两个相同质量的物体,一个静止,一个以较大速度运动,分别将它们用轨道运动使其击中墙体,观察撞击后发生的现象,与动能有什么关系?–学生观察后回答。
3.提问:当物体高度增加时,势能的变化是如何的?为什么?–学生思考片刻后回答。
引导学生理解势能与高度的关系。
4.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并总结归纳动能、势能和机械能之间的转化关系。
第三步:概念讲解1.讲解动能的概念及计算方法。
2.讲解势能的概念及计算方法。
3.讲解机械能的概念及机械能守恒定律。
第四步:例题练习以小组形式进行例题练习,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和合作解决问题。
第五步:板书总结根据学生的理解情况,总结动能、势能、机械能的概念和转化关系,并将重点内容进行板书。
讲评与作业布置1.对学生进行问答形式的讲评,巩固学生对于动能、势能和机械能的理解。
2.布置相关的课后作业,要求学生在完成作业的同时复习所学知识。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入、探究、概念讲解、例题练习等多种教学方法,帮助学生理解动能、势能、机械能的概念和相互转化关系。
同时,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并进行小组讨论,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课后作业布置的设计旨在进一步巩固学生所学知识,并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苏科版9年级物理上册第十二章一、动能势能机械能教案
苏科版9年级物理上册第十二章一、动能势能机械能教案我的教案设计意图是以生动有趣的方式让学生理解动能、势能和机械能的概念,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体验能量的转化。
教学目标是让学生了解动能、势能和机械能的定义,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本节课的教学难点是让学生理解动能、势能和机械能的转化,以及影响因素。
教学重点是让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第一步:引入新课。
我会让学生观察篮球从高处下落的过程,并提出问题:篮球下落过程中发生了什么变化?学生可以通过观察和思考,初步感知动能和势能的概念。
第二步:讲解动能、势能和机械能的概念。
我会通过讲解和示例,让学生明白动能、势能和机械能的定义,并引导学生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
第三步:实践活动。
我会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验,使用斜坡、滑轮、小车等教具,观察和记录能量的转化过程,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能量的转化。
活动重难点:让学生理解动能、势能和机械能的转化,以及影响因素。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了动能、势能和机械能的转化,但在讲解过程中,部分学生对于概念的理解仍有一定难度。
在课后,我将会针对这部分学生进行个别辅导,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所学知识。
同时,我会布置一些拓展延伸的作业,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本次教学中,我发现了几个需要重点关注和解析的细节:1. 引入新课的方式:我选择让学生观察篮球从高处下落的过程,以此来初步感知动能和势能的概念。
这个环节的设计是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发他们的思考。
在这个环节中,我需要注意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篮球下落过程中的能量变化,为后续讲解动能、势能和机械能的概念打下基础。
2. 讲解动能、势能和机械能的概念:在这个环节中,我需要详细解释动能、势能和机械能的定义,并引导学生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
我会通过讲解和示例,让学生明白动能、势能和机械能的概念。
苏科版九年级物理上册教案12.1动能势能机械能
苏科版九年级物理上册教案12.1动能势能机械能教案:动能、势能、机械能一、设计意图本节课的设计方式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在实验和生活中感受动能、势能和机械能的概念。
通过生动有趣的实验和生活实例,引导学生理解这三种能量的相互转化,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
活动的目的是让学生掌握动能、势能、机械能的概念,了解它们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并能应用于实际生活中。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理解动能、势能、机械能的概念,掌握它们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和生活实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动能、势能、机械能的概念及它们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
难点:理解并应用动能、势能、机械能的相互转化关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设备、实验器材(小车、斜面、小球等)、生活实例图片。
学具:笔记本、彩笔。
五、活动过程1. 导入:以一个小球从高处滚下来的实验引入,让学生观察并描述小球滚动过程中速度和高度的变化。
2. 探究动能、势能、机械能的概念:引导学生思考小球滚动过程中动能、势能的变化,并通过多媒体展示相关图片和实例,让学生理解动能、势能、机械能的概念。
3. 实验演示:进行动能、势能、机械能相互转化的实验,如小车滑坡实验、投掷物体实验等,让学生直观地感受三种能量的转化过程。
4.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生活中常见的动能、势能、机械能转化的例子,并展示给其他同学。
六、活动重难点重点:动能、势能、机械能的概念及它们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
难点:理解并应用动能、势能、机械能的相互转化关系。
七、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拓展延伸:让学生运用所学的动能、势能、机械能的知识,分析现实生活中的一些现象,如汽车运动、电梯上升等,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1. 设计方式与活动目的:我选择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式,目的是让学生在理解概念的同时,能够将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中。
九年级物理上册12.1动能势能机械能教案1苏科版
一、动能势能机械能(1)[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能量的初步概念。
(2)知道什么是动能及影响动能大小的因素。
(3)知道什么是势能及影响势能大小的因素。
(4)知道机械能和机械能是可以相互转换的。
2、方法与过程:(1)通过观察和分析,知道机械能和势能的相互转换(3)体验用类比方法,加深对物理概念理解的过程,学会迁移学习。
3、情感、态度、价值观:(1)有应用科学原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和积极性。
(2)通过探究,体验探究的过程,激发主动学习的兴趣。
(3)学会自己查找资料,培养自学的能力。
[教学重点](1)能量概念的建立;(2)动能和势能概念的建立[教学难点](1)探究动能与那些因素有关的实验(2)探究重力势能与那些因素有关的实验[ 教法]自学、实验探究、关键点拨、练习巩固等相结合【过程】一、导入:自然界的物体和能量是分不开的,那我们今天就来好好研究一下。
二、自学:(1)、江河里流动的水具有能。
如果在江河上修筑拦河坝,抬高坝内水位就能增大坝内水的能。
当这些水流下带动发电机发电时,机械能转化为能。
(2)、“跳高”是一项常见的体育运动,跳高运动员在比赛中都是先助跑一段距离后才起跳,助跑是为了()A.增大运动员的惯性B.增强运动员表演的观赏性C.增大运动员的动能D.避免运动员受伤(3)一游客在乘缆车匀速上山的过程中,他的动能______,机械能______。
(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三、互学互助:小组合作探究,课堂展示成果利用动能和势能演示仪演示:出示斜槽,并演示钢球从斜槽上滚下,在水平桌面上撞击木块,使木块移动了一段距离。
让学生分析碰撞过程中,做没做功?利用学生分析的结果“钢球对木块做了功”引入能量的概念:一个物体能够做功,我们就说它具有能量。
可见物理学中,能量和功有着密切的联系,能量反映了物体做功的本领。
不同的物体做功的本领也不同。
一个物体能够做的功越多,表示这个物体的能量越大。
中学九年级物理上册 12.1 动能 势能 机械能教案1 苏科版 教案
12.1 动能势能机械能教学目标1、了解动能的概念及其大小的影响因素;2、了解重力势能的概念及其大小的影响因素;3、了解弹性势能的概念及其影响因素。
4、机械能相互转换。
教学重点1、动能、势能的概念;2、动能、势能大小的影响因素。
教学难点教具准备动画视频。
集体智慧个性设计教学反思1、能。
物体具有做功的本领就叫做物体具有能。
(看有没有,而不是做没做)2、动能: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叫动能。
重力势能:物体由于被举高而具有的能叫重力势能。
弹性势能: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具有的能叫弹性势能。
物体质量3、动能运动速度物体质量重力势能被举高度物体形变程度弹性势能1、教师介绍能的概念,并通过事例分析帮助学生理解能的概念。
例1、屋顶上的瓦片是否具有能例2、路上奔驰的汽车是否具有能?例3、天空飞行的小鸟是否具有能?例4、张紧的弹弓是否具有能?2、教师由所列举的事例问:它们所具有的能的种类是否相同呢?3、引出动能、势能的教学。
由例1介绍重力势能;由例2介绍动能;由例4介绍弹性势能。
教师板书。
4、教师通过实例提问引发学生思考动能、势能大小的影响因素。
学生观看实验视频分析影响因素,教师板书。
学生用生活事例解释。
本节课难点在于1、能的判断,要避免学生认为物体不在做功就没有能的错误认识。
最好用事例进行比较增强学生理解。
2、各种机械能都是抽象的概念,学生可意会而不可言传,所以要用大量的实例加以分析帮助学生理解。
物体弹性系数4、机械能的相互转换物体下降:重力势能减小;动能增大。
势能转换为动能。
物体上身:重力势能增大;动能减小。
动能转换为势能。
4、通过单摆演示势能和动能的相互转化过程。
分析1、摆球在最高点时的动能和重力势能;分析2、摆球在最低点时的动能和重力势能。
学生先分析,教师根据影响因素仔细分析得到结论。
九年级物理上册12.1《动能势能机械能》教案苏科版
_ 、讲授新课(新知探究J 一、能量:一个物体如果能够对另一个物体做功,这个物体就具有能量。
运动的物体能对其他物体做功,它就有能量,这种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叫动能。
动能越大,对其他物体做的功就越多。
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被举高的物体也都能对其他物体做功,它们分别具有弹性势能和重力势能(统称势能)。
学生举例说明:锤子敲击钉子。
二、实验探.究:动能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学生根据提示猜想:公路上对车辆行驶的速度有限制,且对不同的车辆行驶速度的限制不同。
猜想:动能的大小可能与物体的质量和速度有关设计实验:实验应采用的方法?控制变量法选用那些实验器材?通过观察什么现象而知道物体的动能大小?观察木块被推动距离的远近木块被推动得越远,说明小车对木块做功越多,即小车具有的动能越大。
(活动1)探究动能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1.动能大小与速度大小的关系条件:同一小车从同一斜面的不同咼度滑下①小车运动到水平面上时的速度大小是否相冋?②木块被撞后移动的距离是否相同?现象:速度大的小车使木块移动距离远,对木块做功多,小车具有的动能大。
结论:运动物体的动能大小与物体的速度有关,质量相冋时,速度越大,物体的动能越大。
2.动能大小与质量的关系条件:改变小车的质量,让它们从同一高度、同一斜面由静止下滑「。
现象:质量大的小车使木块移动距离远,对木块做功多,小车具有的A •铁球位于c 点时动能最大B •铁球位于C •铁球摆回时不可能碰伤鼻子D •改用铜球会碰伤鼻子3. 为探究物体的动能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某同 学利用钢球、斜面、木块做了如图所示的实验。
让钢球从h 高处由静止滚下, 为了将 水平面上的木块撞得更远, 他可 采用的办法是( ) A. 保持其它条件不变,换一个质量较小的钢球 B. 保持其它条件不变,换一个质量较大的钢球拓展 延伸下降过程:动能增大,重力势能减小接触地面到形变最大:动能减小,弹性势能增大 形变最大到复原: 弹性势能减小,动能增大 上升过程:动能减小,重力势能增大 学生讨论:①生活中还有那些事例表明动能和势能可以相互转化?② 上述事例中,如果没有摩擦和空气阻力,结果又会如何?(机械能 ③ 实际事例中损失的能量到哪里去了?(转化为其它形式的能量) 指导学生阅读课本P 35 “生活•物理•社会“,了解几种其他形式的1、神舟6号载人飞船顺利升上太空并返回地面,全球华人为之振奋、 自豪。
九年级物理上册12.1动能势能机械能学案(新版)苏科版
九年级物理上册 12.1 动能势能机械能学案(新版)苏科版作为一名资深的幼儿园教师,我深知教学活动的重要性,下面是我对本次活动的设计意图、教学目标、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具与学具准备、活动过程、活动重难点、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的详细描述。
一、设计意图:本次活动的设计方式采用情境教学法和游戏教学法,以孩子们日常生活中熟悉的物品为例,通过观察、操作、游戏等方式,引导孩子们了解和掌握动能、势能、机械能的概念。
活动的目的是培养孩子们的观察力、动手操作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1. 让孩子们了解动能、势能、机械能的概念。
2. 培养孩子们的观察力、动手操作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激发孩子们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动能、势能、机械能的概念及转化。
难点:动能、势能、机械能的相互转化过程。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球、斜坡、小车、跳绳等。
2. 学具:每人一份活动手册、彩笔、贴纸等。
五、活动过程:1. 引入:通过孩子们熟悉的球滚动的现象,引导孩子们观察球滚动时速度的变化,从而引出动能的概念。
2. 讲解:讲解动能、势能、机械能的概念,并通过实物演示,让孩子们直观地理解三者之间的关系。
3. 操作:孩子们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和记录物体在不同高度、速度下的动能、势能、机械能的变化。
4. 游戏:设计一个关于动能、势能、机械能的游戏,让孩子们在游戏中进一步理解和掌握知识点。
六、活动重难点:1. 重点:动能、势能、机械能的概念及转化。
2. 难点:动能、势能、机械能的相互转化过程。
七、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通过本次活动,孩子们对动能、势能、机械能有了一定的了解,但在实验操作中,部分孩子对速度、高度等因素对动能、势能的影响理解不够深入。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继续通过实例和实验,让孩子们更加深入地理解这些概念。
2. 拓展延伸:邀请家长参与活动,让家长们了解孩子们在学校的学习情况,同时,组织孩子们进行户外探究,让他们在自然环境中感受动能、势能、机械能的变化。
苏科版九年级物理上册12.1动能势能机械能教学设计
苏科版九年级物理上册12.1动能势能机械能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1. 动能的概念及其影响因素: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量,与物体的质量和速度有关。
2. 势能的概念及其影响因素:物体由于位置或状态而具有的能量,包括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
3. 机械能的定义及其守恒定律:机械能是动能和势能的总和,在封闭系统中,机械能总量保持不变。
4. 动能、势能和机械能的相互转化:物体在运动过程中,动能和势能可以相互转化。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动能、势能和机械能的概念及其影响因素。
2. 掌握动能、势能和机械能的相互转化规律。
3. 能够运用动能、势能和机械能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动能、势能和机械能的概念及其影响因素。
难点:动能、势能和机械能的相互转化规律。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黑板、粉笔。
学具:课本、练习册、笔记本。
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通过播放运动员百米冲刺的视频,引导学生关注物体的运动能量。
2. 概念讲解:介绍动能、势能和机械能的概念,以及它们的影响因素。
3. 实例分析:分析生活中的一些实例,如滚摆上升和下降过程中的能量转化。
4. 互动提问:让学生举例说明动能、势能和机械能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5. 练习巩固:布置一些有关动能、势能和机械能的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7. 课后作业:布置一些有关动能、势能和机械能的作业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12.1 动能势能机械能概念:动能: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量,与质量和速度有关。
势能:物体由于位置或状态而具有的能量,包括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
机械能:动能和势能的总和。
转化规律:动能、势能可以相互转化;在封闭系统中,机械能总量保持不变。
七、作业设计1. 请简要描述动能、势能和机械能的概念及其影响因素。
2. 举例说明动能、势能和机械能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3. 分析一个物体从高处下落过程中的能量转化。
答案:1. 动能: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量,与质量和速度有关。
苏科版九年级12章第一节动能、势能和机械能教案
教案:苏科版九年级12章第一节动能、势能和机械能一、教学内容1. 动能的定义和影响因素:质量、速度。
2. 势能的定义和分类:重力势能、弹性势能。
3. 机械能的定义:动能和势能的总和。
4. 能量守恒定律:能量不能创造也不能消灭,只能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或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上,在转化或转移的过程中,能量的总量不变。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动能、势能和机械能的概念,掌握它们的影响因素。
2. 能够运用动能、势能和机械能的概念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动能、势能和机械能的概念及其影响因素。
难点:能量守恒定律的理解和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投影片、模型。
2. 学具:课本、笔记本、彩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播放课件或投影片,展示一个滑翔机在空中滑翔的画面,引导学生思考滑翔机在空中滑翔时具有哪些能量。
2. 概念讲解:讲解动能、势能和机械能的概念,并通过模型或动画形象地展示它们的变化。
3. 例题讲解:举例说明动能、势能和机械能的变化情况,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
4. 随堂练习:设计一些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巩固所学内容。
5. 课堂小结: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12章第一节动能、势能和机械能一、动能1. 定义: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量。
2. 影响因素:质量、速度。
二、势能1. 定义:物体由于位置或状态而具有的能量。
2. 分类:重力势能、弹性势能。
三、机械能1. 定义:动能和势能的总和。
2. 能量守恒定律:能量不能创造也不能消灭,只能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或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上,在转化或转移的过程中,能量的总量不变。
七、作业设计1. 请简述动能、势能和机械能的概念及其影响因素。
2. 举例说明能量守恒定律的应用。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对动能、势能和机械能的概念及其影响因素掌握较好,但在运用能量守恒定律解决问题时,部分学生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九年级物理上册 121 动能势能机械能教案 苏科版 教案
动能势能机械能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叫动能。
2.进一步提出动能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根据学生的看法,删除不必要的因素,将其它因素进行优化组合,归结到速度与质量两个问题。
3.设计实验前的思考:(强调控制变量的思想)问题一:同一小车或小球从不同高度由静止滑下,到达水平面时速度大小相同吗?问题二:质量不同的小车或小球从同一高度由静止滑下,到达水平面时速度大小相同吗?问题三:通过观察什么来判断物体动能的大小?(木块被撞后移动距离的远近)三、演示实验,得出结论。
1.安装实验装置,进行实验。
先用同一小车从不同高度由静止滑下;再在小车上放砝码,改变小车的质量,让小车从同一高度由静止滑下。
2.总结实验结论:运动物体动能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和速度有关,物体的质量越大,速度越大,它具有的动能就越大。
请学生根据生活经验进行猜想。
请学生先总结,再进行概括。
强调分析数据的题一定要注意观察数量关系。
四、典型例题:例1.关于“功和能”的关系,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一个物体的能量越大,它做的功一定越多B.一个物体没有做功,它就没有能量C.一个物体能够做功,它就具有能量D.以上说法都不正确个例2.如图所示,让钢珠从斜面上自静止滚下,打到一个小木块上,能将木块撞出一段距离.放在同一水平面上的相同木块,被撞得越远,表示钢球的动能越大.现用质量不同的钢球从同一高度滚下,看哪次木块被推得远,回答以下问题:(1)设计本实验的目的是研究_______;(2)让不同的钢球从同一高度滚下是为________;(3)此实验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4)下表中给出了一头牛慢步行走和一名中学生百米赛跑时的一些数据.物体质量m/kg速度v/m·s动能E/J让学生分析跳起来的原因请学生回答。
-1牛约600约0.5 约75 中学生约50 约6 约900分析数据,可以看出,对物体动能大小影响较大的因素是______,你这样判断的依据是_________.五、课堂练习和作业:1.如图所示是探究动能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
苏科版九年级12章第一节 动能、势能和机械能教学设计
苏科版九年级12章第一节动能、势能和机械能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和掌握动能、势能和机械能的基本概念及其相互转化关系;2.掌握动能和势能的计算方法;3.理解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基本原理;4.能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相关问题。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动能、势能和机械能的概念、计算方法和相互转化关系;•教学难点:机械能守恒定律的理解和应用。
三、教学准备•教材:苏科版九年级物理教材;•教具:黑板、粉笔、投影仪等。
四、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5分钟)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回忆物体的运动具有哪些性质,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思考。
第二步:概念解释(10分钟)1.介绍动能、势能和机械能的概念,并引导学生思考它们的特点和区别。
2.利用实际生活中的例子,说明动能、势能和机械能的相互转化关系。
第三步:计算方法(15分钟)1.讲解动能和势能的计算公式,引导学生理解计算过程。
2.通过小组合作活动,让学生自己计算简单物体的动能和势能。
第四步:机械能守恒定律(15分钟)1.介绍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基本原理和意义。
2.通过示意图和实验,引导学生理解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应用。
第五步:示例分析(15分钟)1.分析一些常见实际问题,引导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2.提供实例让学生分析其中机械能的变化情况。
第六步:小结归纳(5分钟)归纳动能、势能和机械能的概念、计算方法和相互转化关系,强化学生的记忆和理解。
五、教学扩展1.学生可通过参观实际场景,如游乐园、运动场等,观察和记录不同物体的动能、势能和机械能转化情况。
2.学生可设计实验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进一步加深对该定律的理解。
六、教学评估通过提问、小组活动、示例分析和实验等形式,检查学生对动能、势能和机械能的理解情况,以及他们应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七、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思考和参与小组活动,使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了动能、势能和机械能的基本概念、计算方法和相互转化关系。
同时,在引入机械能守恒定律时,通过示意图和实验等形式,增强了学生对该定律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苏科版物理九年级上册12.1动能势能机械能教案设计
教案设计活动一:探究动能的大小与哪能些因素有关(1)思考下列问题,并与同组同学交流。
①实验中是探究小车的动能还是木块的动能?如何比较动能的大小?这里采用的是什么研究方法?②如何研究动能的大小同时与物体的质量和速度有关?这里采用的又是什么研究方法?③如何保持物体的质量不变,改变速度的大小?如何保持物体的速度不改变质量的大小?(2)进行实验:2.运动物体的动能大小与物体的有关,物体和------ 越大,物体具有的动能就越大。
(3)实验小结:本次实验采用的研究方法是.判断动能变化情况法和法,越大,①一辆汽车加速运动,它的动能。
②火车进站时做减速运动,它的动能 ;停止后,它的动能=。
③一辆洒水车在马路上匀速前进并洒水,它的动能。
(4)想一想:生活中还有哪能些事例能说明上述结论?【巩固提高】1.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叫。
物体的动能大小与物体的和物体运动的都有关系,物体的越大,越快,这个物体的动能就越。
2.判断动能变化情况①一辆汽车加速运动,它的动能。
②火车进站时做减速运动,它的动能 ;停止后,它的动能=。
③一辆洒水车在马路上匀速前进并洒水,它的动能。
3.如图1所示,是研究“物体动能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装置,实验中让同一钢球从斜面上不同的高度由静止滚下,碰到同一木块上。
请回答以下问题:(1)设计实验的目的是研究(钢球/木块)动能的大小与的关系。
(2)实验是通过观察 ,说明钢球对木块做功的多少,从而得出结论的。
(3)若水平面光滑,该实验还能得出结论吗?。
理由:012.1动能势能机械能板书设计:车块动距较,度小的能生组:制度变具实方实边示页o O 日小使木移的离远速大车动大学分讨论控速不及体验案边验展问一.动能(一)、能的定义(二)、动能概念r速度(三)、探究动能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y1、探究动能大小与速度的关系质量J !L"2、探究动能大小与质量的关系教后反思:由一段泥石流视频引入能量,再通过一个实验引入能量概念,再对比实验强调能够不等于正在。
苏科九年级版第十二章第一节动能、势能、机械能教案
教案:苏科九年级版第十二章第一节动能、势能、机械能一、教学内容1. 动能的概念及其影响因素;2. 势能的概念及其影响因素;3. 机械能的概念及其守恒定律;4. 动能、势能、机械能之间的相互转化。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动能、势能、机械能的概念,并掌握它们的影响因素;2. 能够分析实际情境中的动能、势能、机械能的转化问题;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动能、势能、机械能之间的相互转化及其计算;2. 教学重点:掌握动能、势能、机械能的概念及其影响因素。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2. 学具:课本、练习册、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一个简单的例子,如抛掷物体,让学生感受动能和势能的变化,引发学生对动能、势能、机械能的兴趣。
2. 讲解:介绍动能、势能、机械能的概念及其影响因素,通过示例和图示帮助学生理解。
3. 互动:学生分组讨论,分析实际情境中的动能、势能、机械能的转化问题,教师巡回指导。
4. 练习:学生独立完成课本上的练习题,教师及时批改并给予讲解。
六、板书设计1. 动能的概念及其影响因素;2. 势能的概念及其影响因素;3. 机械能的概念及其守恒定律;4. 动能、势能、机械能之间的相互转化。
七、作业设计1. 请用一句话解释动能、势能、机械能的概念;2. 列举一个实际情境,说明动能、势能、机械能的转化过程;3. 计算一个物体在不同高度和速度下的动能和势能。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反思,看看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学生是否掌握了动能、势能、机械能的概念及其影响因素;2. 拓展延伸:让学生进一步研究机械能的守恒定律,探讨动能、势能、机械能在实际应用中的意义。
重点和难点解析:动能、势能、机械能的概念及其影响因素在上述教案中,提到了动能、势能、机械能的概念及其影响因素,这是本节课的核心内容。
然而,这些概念和因素的理解和掌握是学生学习的难点,因此,我们需要对这些内容进行详细的补充和说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节动能势能机械能
学点1动能
1.理解能量的概念,认识动能.
问题1:“一个物体能对另一个物体做功,就表明这个物体具有能量.”相互交流对这句话的理解,判断下列关于能量认识的正误,其中错误是()
A.能量的单位和功的单位相同
B.不做功的物体没有能量
C.物体具有能量就能够对外做功
D.物体对外做功的过程中,将消耗物体具有的能量
E.物体能对外做多少功,物体就具有多少能量
F.物体具有多少能量,就能对外做多少功
[答案] B
问题2:锤子运动起来后就能将钉子钉入木板,子弹运动起来后就能射穿鸡蛋,这两个事例说明的一个共同问题是:__运动的物体能对其他物体做功(或运动的物体具有动能)__.尝试再举一个类似的事例:__流动的空气能推动帆船前进(合理均可)__.问题3:判断物体是否具有动能的标准是什么?飞机一定具有动能吗?
[答案] 判断物体是否具有动能的标准是看物体是否运动,一切运动的物体都具有动能.运动的飞机具有动能,静止的飞机不具有动能.
2.探究动能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1)猜想:动能的大小与__质量__和__速度__有关.
(2)实验探究的主要方法:__控制变量法__.
(3)实验中研究对象是__小车__(选填“小车”或“木块”).
控制小车运动速度相同的具体方法是:__将小车从同一斜面的同一高度处释放__;比较运动物体(小车)动能大小的具体方法是:__比较置于同一水平面上的同一木块被小车推动的距离__.
(4)如图12-1-1甲所示的一组实验,探究的是动能与__速度__的关系,探究得到的结论是:__质量相同时,速度越大,物体所具有的动能就越大__.
图12-1-1
如图乙所示的一组实验,探究的是动能与__质量__的关系,探究得到的结论是:__速度相同时,质量越大,物体所具有的动能就越大__.
综合上述两组实验可得到的结论是:__物体动能的大小与物体的速度和质量有关,速度越大,质量越大,物体所具有的动能就越大__.
学点2势能
1.弹性势能
问题1:如图12-1-2(a)所示,拉伸的橡皮筋能将子弹射出;如图(b)所示,上紧的发条能带动钟表的齿轮和指针转动;如图(c)所示,压缩的弹簧能弹开小车.这三个事例说明的一个共同问题是:__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能对其他物体做功(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具有弹性势能)__.尝试再举一个类似的事例:__拉开的弓能将箭射出(合理均可)__.
图12-1-2
问题2:判断物体是否具有弹性势能的标准是什么?弹簧一定具有弹性势能吗?
[答案] 判断物体是否具有弹性势能的标准是看物体是否发生了弹性形变.发生弹性形变的弹簧具有弹性势能,未发生弹性形变的弹簧不具有弹性势能.
问题3:橡皮筋拉伸得越长,能将“子弹”射出越远;发条上得越紧,能带动钟表的齿轮和指针转动越长久;弹簧压缩得越多,能将小车弹开越远.这些事实均表明:__弹性形变越大,物体的弹性势能就越大__.
2.重力势能
问题1:打桩机上被举高的重锤能将桩打入地下,山坡上的石头能摧毁山下的建筑物,是因为它们都具有__重力势__能.
问题2:判断物体是否具有重力势能的标准是什么?牢牢挂在枝头的苹果是否具有重力势能?
[答案] 判断物体是否具有重力势能的标准是看物体是否有高度.挂在枝头的苹果是在高处,有高度,一定具有重力势能.
问题3:阅读教材P35“活动:模拟打桩”部分内容,想一想:
①可以通过“桩打得深浅”比较被举高的“重锤”具有的__重力势__能的大小.
②像这样打桩,要想将“桩”打得深一些可以采用的方法有__增加“重锤”的质量__和__增加“重锤”的高度__两种.
实验和研究表明:物体的重力势能与物体的__质量__和__高度__有关,__质量__越大、__高度__越高,它具有的重力势能就越大.
问题4: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统称为__势能__.
学点3机械能
问题1:动能和势能统称为机械能.机械能共包含__3__种基本形式的能量,分别为__动能、弹性势能、重力势能__.
问题2:一个物体__可以__(选填“可以”或“不可以”)同时具有多种形式的机械能,请列举一个同时具有动能和重力势能的物体:__高空飞行的飞机(合理均可)__.问题3:在空中飞行的一只球,它具有的重力势能是 5 J,动能是 4 J,这只球具有的机械能是__9__J.物体具有机械能的多少等于__动能__和__势能__的总和.学点4动能、势能的相互转化和机械能的变化
1.观察摆球动能和重力势能的相互转化.
问题1:动手操作并观察教材P36图12-10所示的实验,填写课本相应的空白.
[答案] 增大减小大小动小重力势0大
问题2:该实验说明:__动能和重力势能可以相互转化__.
问题3:动能和弹性势能可以相互转化吗?请设计一个实验或举出一个事例说明.
[答案] 可以,拉弯的弓将箭射出的过程中,弓的弹性势能转化为箭的动能;滚动的球将弹簧压缩的过程中,球的动能转化为弹簧的弹性势能.(合理即可)
问题4:观察教材P36图12-11,分析各图中动能与势能的转化情况并交流反馈.
(a)过山车上升过程:__动能转化为重力势能__;下降过程:__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__.
(b)皮球落地反弹下落过程:__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__;形变过程:__动能转化为弹性势能__;形变恢复过程:__弹性势能转化为动能__;上升过程:__动能转化为重力势能__.
(c)荡秋千上升过程:__动能转化为重力势能__;下降过程:__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__.
(d)撑竿跳高撑竿过程:__动能转化为弹性势能__;起跳过程:__弹性势能转化为重力势能__;下落过程:__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__.
2.判断机械能的变化.
问题:在教材P36图12-10所示的摆球实验中,我们还观察到:摆球在自由摆动的过程中,每次上升的高度都在降低,最终在最低处静止.
①每次摆球在最高点处,动能均为__0__,重力势能逐次__变小__,所以机械能逐次__变小__.(后两空均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②摆球摆动过程中机械能总量不断减小的原因是:__克服空气阻力做功,消耗机械能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