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解语义学与认知语义学的对比分析
论认知语义学及其对语言教学的意义
![论认知语义学及其对语言教学的意义](https://img.taocdn.com/s3/m/ffa4d52bdf80d4d8d15abe23482fb4daa48d1d4c.png)
论认知语义学及其对语言教学的意义认知语义学是一门研究语言和思维背后的概念的学科,它关注的是语言及其使用者的意义。
它的研究范围广泛,包括语义、语用学、语篇学、语言系统和认知系统等。
近年来,认知语义学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因为它对认知研究、语言学习和语言教学等领域都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定义和发展认知语义学、认知语义学的理论框架、认知语义学对语言教学的意义三个方面来阐述认知语义学及其对语言教学的意义。
一、定义和发展认知语义学认知语义学是一门研究语言和思维背后的概念的学科,它关注的是语言及其使用者的意义。
它的研究范围广泛,包括语义、语用学、语篇学、语言系统和认知系统等。
认知语义学的历史可以追溯到20世纪60年代的语义分析和语用学,当时学者们开始关注语言的意义,认为语言不仅仅是符号,还能反映出使用者的思维和感知。
他们认为,语言是一种用来表达人们对事物的理解和感受,以及对它们的态度和看法的工具。
80年代,认知语义学受到了更多的关注,当时,学者们着重研究语言是如何反映人类认知活动的,并将语言学与认知科学相结合。
他们认为,语言不仅仅是表达信息的工具,而且还反映了使用者的认知活动,包括思维、认知和情感。
尽管认知语义学的发展并不完整,但它已经成为认知研究、语言学习和语言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二、认知语义学的理论框架认知语义学是一门关注语言的意义和使用者的思维背后的概念的学科,它的理论框架由语义、语用学、语篇学、语言系统和认知系统组成。
语义是认知语义学的核心,它指的是语言的基本意义,也就是语言表达的内容和意思。
语义是一种抽象的概念,它关注的是语言的层次性和结构性,以及语言表达的语义关系。
语用学是研究语言如何用来表达特定的意义的学科。
它关注的是语言使用者如何利用语言表达他们的思想和感受,以及如何理解他人的语言表达。
语篇学是研究语言如何联系在一起,以及语言如何组成不同的语篇结构的学科。
它关注的是语言的组织形式,比如话语结构、句法结构、语法结构和语篇结构等。
认知语言学视角下的语义和语用解读
![认知语言学视角下的语义和语用解读](https://img.taocdn.com/s3/m/632ba833b4daa58da0114a20.png)
yuwenjianshe001@79认知语言学视角下的语义和语用解读郑州成功财经学院 王晶摘要:语言学研究的内容十分广泛,不仅有关于语义的研究,也有关于语用方面的研究。
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来讲,语义和语用是两个相辅相成的概念。
本文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出发对语义以及语用进行分析和解读,旨在加深对语言学的理解。
关键词:语言学 语义 语用 认知语言学引言当代语言学关于语义和语用的研究始终是语言学研究的热点,语义和语用是语言学中两个十分重要的内容,语义更多的是语言的含义,而语用则更多的是对语言的应用研究。
在语言学的研究领域中,一般是将语义和语用看成是两个互补的领域,语义的研究是对句子真值条件进行的研究,但其实很多句子多没有真值条件,这些句子一般都只是对客观生活中的那些事情进行描绘,比如一些比较普通的感叹句、疑问句等,这些句子只是一种简单而且客观的叙述。
而语用更多的是一种研究语言的应用的分支,研究的内容侧重点是语言的交际,更关注是这种交际中的语言所扮演的功能。
一、 认知语言学在人与人的交流过程中,语言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工具,语言的使用是为了加强人与人之间的沟通,这也是语言的基本功能。
在沟通和交流的过程中,两个人能够按照一定的原则和规范进行交流,才能提高语言交流的效率。
认知语言学是语言研究领域的一个范畴,是建立在人们日常生活过程中的以观察和积累日常经验得到的人类语言的一门新兴学科,主要阐述的是人类的认知能力以及语言之间的关系。
认知语言学也对语言的各项具体内容进行阐述,比如语义、词汇、句法等。
认知语言学是语言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涉及的内容十分广泛,比如语言学、心理学等,都是认知语言学研究的范畴,主要是研究语言反映出来的人类的认知过程,认知能力是人的一种本性,也是产生其他行为的基础,在认知语言学的研究过程中,语言是一个重要的方面,但是在语言的背后还隐藏了很多深层次的含义,在对各种文学作品进行研究的时候,不仅要了解其语言的表象,更应该要对语言进行深入地挖掘,从而能够对语言背后的文化、社会等方面的因素有所了解。
语义学理解(最新整理)
![语义学理解(最新整理)](https://img.taocdn.com/s3/m/e1a6791984254b35effd3475.png)
语义学各个领域对语义学的看法语义学(Semantics),也作“语意学”,是一个涉及到语言学、逻辑学、计算机科学、自然语言处理、认知科学、心理学等诸多领域的一个术语。
虽然各个学科之间对语义学的研究有一定的共同性,但是具体的研究方法和内容大相径庭。
四、认知科学对语义学的研究在于人脑对语言单位的意义的存储及理解的模式。
语义学分支1哲学语义学 这是哲学家对自然语言的语义的研究,围绕着什么是意义这一难题展开。
古希腊时代柏拉图(约公元前428~前348)以为既然词语是用来指称事物,为它命名的,词语的意义就是其所指对象。
这种原始的观点称为指称论。
可是有些词语,例如“当今法国皇帝”,虽然有意义,却没有指称对象,因为当今法国没有皇帝。
于是有人退一步说:意义是词语在说话者和听话者头脑中产生的形象或者观念。
然而这个说法也有缺点。
说词语的意义是形象,太具体,因为同一个词可以唤起不同的形象;说词语的意义是观念,又太笼统,因为观念本身是未知数,靠观念来确定意义不过是用一个未知数代替另一个未知数。
由于观念论说明不了意义,有些哲学家如D.戴维森便试图另辟途径,确立词语与世界的联系。
他们提出, 语句的意义与命题的真假有关。
这种观点称为真值论。
在真值论基础上发展出真值条件语义学,可能世界语义学及各种模式 -理论语义学。
维特根斯坦(1889~1951)反对真值论,他认为词的意义是它在语言中的用法。
他的理论叫做用法论。
用法论不象真值论那么狭窄,因为许多语句没有所谓真值,如疑问句、祈使句都无所谓真假,但是任何词语必有一定的用法。
可是用法论也有缺陷,困为“用法”的概念不明确。
后期的语言游戏论,认为“语言游戏论=自然语言分析+心理行为分析”。
维特根斯坦后期的转变不仅是语言基础的转变———从理想语言转到自然语言,也是分析方法的转变———从单纯的语言分析转到语言分析与心理分析的结合。
英国哲学家J.L.奥斯汀 (1911~1960)也反对真值论,他从另一个角度来弥补真值论的不足,他认为说话不仅是“言”,而且是“行”,因而话语有双重作用,一是陈述命题,二是起命令、请求、许愿、警告之类的言外作用。
1. 语言的认知研究与认知语言学
![1. 语言的认知研究与认知语言学](https://img.taocdn.com/s3/m/3a41aa7aa1c7aa00b52acbf1.png)
1. 语言的认知研究与认知语言学语言认知研究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很久以前,但是认知语言学的兴起却是最近20年的事。
语言的认知研究可以分为两个方面:一个方面是基于心理学的研究(the psychological approach),一个方面是基于语言学的研究(the linguistic approach)。
基于心理学的研究注重语言的感知、语言理解、记忆、注意力、推理等方面的问题,而基于语言学的研究则比较注重语言的形式类、语言符号的意义、形式和意义之间的操作、意义-概念与外部世界的联系等方面的问题。
语言的认知研究涉及到的一个根本问题就是语言是什么的问题以及语言以什么样的方式和结构存在的问题。
心智之外,因此可以作为一个纯客观的研究对象来对待;另一类认为语言与人的心智有一种互相依存的关系,语言不是一种纯粹客观的现象,因此研究语言必须与语言所赖以存在的心智联系在一起。
什么是语言?这个问题看似简单,实际上是语言学领域一个根本性的问题。
语言学不像别的学科,研究对象很明确,语言学的研究对象一直与别的学科有粘连。
如果研究对象不确定的话,一切都会成为问题。
索绪尔在讲到语言学的材料和任务时,开宗明义地说:“语言学的材料首先是由人类言语活动的一切表现构成的”关于语言是什么的问题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这些看法基本上可以区分为两大类:一类认为语言是一种客观现象,它独立于人的认识主体,那么人类言语活动的表现应该包括哪些内容呢?当然首先就是语言本身,因为人类言语活动是建立在语言基础上的,没有语言什么都谈不上。
所以还是应该首先回答什么是语言这个最根本的问题。
迄今为止,各种语言学的著作和非语言学的著作对“语言”做过几十种界定,因为观察角度不同,“横看成岭侧成峰”。
对什么是语言进行界定可以有不同的视角,从语言的自然属性上说,语言是一套符号系统;从语言的社会属性上说,语言是社会的交际工具;从语言的心理属性上说,语言是思维的工具。
索绪尔注意到了语言学研究对象的多面性,认为语言学与其他学科不同的地方在于它的研究对象的多重属性。
语言学研究中的语义学理论
![语言学研究中的语义学理论](https://img.taocdn.com/s3/m/4a59249181eb6294dd88d0d233d4b14e85243edc.png)
语言学研究中的语义学理论语义学是语言学的一个重要分支,研究语言中词汇和句子的意义。
在语义学的研究中,有许多理论被提出和发展,这些理论试图解释和描述语言中的意义。
本文将介绍几个重要的语义学理论,包括逻辑语义学、构式语义学和认知语义学。
逻辑语义学是语义学中最为传统的理论之一,它主要关注语言中的逻辑结构和形式。
逻辑语义学认为,语言的意义可以通过逻辑关系和命题的真值来确定。
例如,逻辑语义学认为,一个句子的真值可以通过判断该句子是否符合逻辑规则来确定。
逻辑语义学的一个重要概念是“推理”,它试图通过推理规则来解释和描述语言中的意义。
与逻辑语义学不同,构式语义学强调语言中的结构和语境对意义的影响。
构式语义学认为,一个句子的意义是由词汇和句法结构共同决定的。
例如,一个动词的意义可能会受到它所搭配的名词的影响。
构式语义学的一个重要概念是“语义角色”,它试图通过描述词汇和句法结构之间的关系来解释和描述语言中的意义。
认知语义学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语义学理论,它强调人类认知过程对语言意义的影响。
认知语义学认为,语言的意义是通过人类的认知能力来构建和理解的。
例如,认知语义学认为,一个句子的意义可以通过人们对世界的认知和经验来解释和理解。
认知语义学的一个重要概念是“语义场”,它试图通过描述词汇之间的关系和语境对意义的影响来解释和描述语言中的意义。
除了逻辑语义学、构式语义学和认知语义学之外,还有许多其他的语义学理论。
例如,形式语义学试图通过形式化的方法来解释和描述语言中的意义。
语用学关注语言使用中的意义和交际目的。
语料库语义学通过大规模语料库的分析来研究语言的意义。
这些理论都试图从不同的角度来解释和描述语言中的意义。
总的来说,语义学是语言学中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它试图解释和描述语言中的意义。
逻辑语义学、构式语义学和认知语义学是其中的几个重要理论。
每个理论都从不同的角度出发,试图解释和描述语言中的意义。
通过研究这些理论,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语言的意义,进而更好地理解和使用语言。
逻辑语义学认知语义学
![逻辑语义学认知语义学](https://img.taocdn.com/s3/m/0ea6db92a48da0116c175f0e7cd184254b351b80.png)
逻辑语义学认知语义学逻辑语义学与认知语义学:探索自然语言的深层结构随着现代逻辑和语言学的不断发展,逻辑语义学与认知语义学逐渐成为研究自然语言的重要领域。
逻辑语义学主要运用逻辑工具研究自然语言的句法生成和语义组合规律,而认知语义学则关注人类在理解和使用语言过程中的认知机制。
这两者相辅相成,共同揭示了自然语言的深层结构。
一、逻辑语义学在自然语言处理中的应用逻辑语义学通过对语言表达式的形式化分析,揭示了句法与语义之间的内在联系。
在自然语言处理领域,逻辑语义学的方法已经得到了广泛应用。
例如,在机器翻译、信息抽取、问答系统等任务中,逻辑语义学为构建准确且高效的算法提供了理论基础。
1.范畴类型逻辑:这是一种形式化工具,用于描述自然语言中的句法结构和语义关系。
范畴类型逻辑在处理汉语等语言的独特特征方面具有优势,如反身代词、照应省略结构等。
2.组合范畴语法:这是一种基于组合范畴理论的语法体系,能够有效地描述复杂句子的结构及其语义关系。
组合范畴语法的研究有助于深入理解自然语言的句法-语义结构,为计算机信息处理提供理论支持。
二、认知语义学与自然语言处理认知语义学关注人类在语言理解和使用过程中的心理机制,如概念结构、注意力、语境等因素。
在自然语言处理领域,认知语义学的方法为构建更加人性化的算法提供了理论依据。
1.语义角色标注:认知语义学认为,句子中的词汇之间存在一定的语义关系,如施事、受事、工具等。
通过标注语义角色,可以更好地理解句子的结构和意义,提高自然语言处理的准确性和效率。
2.注意力机制:在自然语言处理中,注意力机制可以模拟人类在理解语言时的关注焦点,有助于提取关键信息,提高文本分析的准确性。
3.语境分析:认知语义学强调语境在理解语言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在自然语言处理中,结合上下文信息进行分析,有助于更准确地理解句子意义,提高信息处理的效果。
总结逻辑语义学和认知语义学作为研究自然语言的深层结构的重要方法,相互补充,共同推动自然语言处理领域的发展。
认知语义学评析
![认知语义学评析](https://img.taocdn.com/s3/m/e77d2962af1ffc4ffe47ac4b.png)
邢 台学 院学 报
J OIRNAL NGT 0F XI AI UNI VERS T I Y
Vo . 7 NO 3 12 . . S p. 0 2 e t2 1
认 知 语 义 学 评 析
胡月月
( 徽大学外语学院英语系,安徽合肥 安 20 0 ) 3 6 1
一
地将概念与意义等同起来,把语义形成的过程等同 于概 念 化 ( o c pu 1z to cn e ta ia in)形 成 的过 程 。与 将语 义 视 为 “ oc p ( 念 ) C ne t概 ”相 比,把概 念 与 意 义等同起来 旨在突 出概念化主体的主观识解 以及意 义 的 动 态 化 , 强调 意 义 的 动 态 观 。L na k r ag ce ( 00 2 0 )专门论述 了动态性概念化,反复强调概念 化过程的动态性质。语言词语 的意义被看作是语言 使用者大脑中的概念化方式。所谓的概念路子, 就 是从概念形成 的过程和特点即认知的特点出发来定 义词 的意义。譬如, 要想理解 “ 斜边”这一概念 的 意义, 就必须 了解什么是直角三角形, 而且知道两者 之间的关系。人们在认识物质世界和精神世界的过 程中难 免会碰到 自己不熟悉的概念和事物 ,在这种 情况下,人们总是 习惯将不熟的概念放在 已知的概
摘 要 :认知语 义学批判传统语 义理论 ,强调基 于身体 的经验和想像 ,将 注意力转向人类 的推 理。通过对认知语 义 学六个主要观 点即经验观 、概念化 、百科观 、原型观 、意 象图式观和 隐喻观进行 简要 的介绍并加以评析 ,分析 结果表 明 认知语 义学虽能解释一些传统语义学无法解释 的语 言现 象但研 究覆盖面较小 ,认知语义学理论 亟待发展和 完善 。
[语言学,差异]生成语言学与认知语言学的差异研究
![[语言学,差异]生成语言学与认知语言学的差异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a1fee7aa5acfa1c7ab00cc83.png)
生成语言学与认知语言学的差异研究如果说生成语言学是众多科学家的横向研究则认知语言学便是科学家们的纵向研究,两者相辅相成,相似却不相同。
从文章的整片、词汇的生成以及使用的语言环境,可以说全部都包含进去了。
但是因为它们的理念不同,所以语言的基础性质也是不同的,这让科学家们也采取了相对不同的方法来探究。
虽说它们有太多的不同,但是也不能否定它们之间存在着一定的联系以及相似之处。
一、生成语言学与认知语言学1、生成语言学的基本论述生成语言学是通过平常最常用的语言来描述语言性质,并且生成语言学的句法非常自由,可以随意决定且有它的独立性。
然而在语言生成的模式下能得出各种语言性质及其共性,生成语言的性质在语法结构的基础上做出的判断可以满足语法语义对范围构造的判断,这样相比较下来,语义的附加功能就显得没那么重要。
可以由以下四点来形容生成语言学:1)为了表达句子的完整性可以通过生成语法来建立;2)语法的构成及语法的表面结构可以分别按照不同的层次以及其规则进行设置;3)生成语言性的生成语法在形式上有限制性;4)这是一种大家与生俱来的能力,能通过一切规则来了解其语法的普遍性。
2、认知语言学的基本论述认知语言学是哲学基础的形成为依据的。
从语义和语法两大块领域构成了认知语言学,它们一直互相配合。
而认知语言学主要研究的是语言的认知规律之间关系和普遍原则。
都知道,认知语言学的研究已经渗透到语言的每一个角落。
认知语言学是从认知、共性、语义、解释这四个取向一起发展,对展示语言的更深层意义有很大的帮助,对实现语言理论的终极目标又有了一个新的跨越。
认知语义学不仅注重研究句法的理据性而且注重研究语义的理据性,还强调了语言意义的体验性以及体验哲学的第一原则就是去强调心智的体验性观点。
二、生成语言学和认知语言学之间的对比及差异生成语言学和认知语言学因为理论基础上的不同,所以其语言性质是不一样的,至于具体的区别在哪里,我们分为以下几点来进行分析对比:1、两者之间的哲学基础对比因为语言学家之间的差异也可以说是不同语言哲学观点的差异,其主要原因是在这两种语言学的哲学基础不同。
语言学及其研究方法
![语言学及其研究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0faf7104e87101f69e3195eb.png)
1学方法、转换生成语言学方法和综合性的方法。
指出了语言研究应由“表层结构”向“深层结构”转换, 通过循序渐进的层次对比研究,抓住寓于语言深部的综合特征, 从而准确把握对比中的语言特征, 充分发挥对比语言的对策性。
对比语言学(contrastive linguistics. Contrastive analysis) 在1980 年上海辞书出版社的《语言与语言学辞典》中, 将contrastive analysis 只译作“对比分析”, 许多属于对比语言学范畴的我国学者们的论著, 也大都冠以“比较”二字, 归在比较语言学的领域。
也就是说, 对于对比语言学这门学科, 人们还缺乏充分认识。
然而就方法论而言, 对比语言学是一门共时语言学(synchronic), 它只是共时地对两种或两种以上语言进行考查分析, 指出它们之间的语音、语法、词汇等各个部门里的同异点, 并努力运用哲学、心理学、民族学等各学科的知识与理论去说明这些同异点之所以产生的根源。
一、对比语言学的历史演变虽然对比语言学的研究经历了较长的孕育期, 但真正的研究史只有短短的五十多年。
如果要讨论对比语言学的雏形, 我们可以追溯到非常久远的年代。
公元初年,佛教开始传入我国; 接着, 我们中华民族光辉灿烂的古代文化传播到日本、朝鲜等国, 形成了举世瞩目的汉字文化圈。
在这种吸收消化异族文化与学习吸取异邦文明的过程中, 无疑将首先对其运载工具—— 语言进行研究, 而这种研究也只能是建立在同民族的语言比较对比的基础上。
因此,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 我国古代的先哲们译释佛教经典, 五六世纪的日本人“训读”我们的古文的工作都可以认为是对比性的。
不过, 事实告诉我们, 这种译释或“训读”远远不是一种建立在严格的语言科学基础上的成体系的工作, 因此, 我们无从把它划入对比语言学的范畴。
而真正的对比语言学诞生于20 世纪50 年代, 它是结构主义语言理论和外国语教育发展的联合产物。
《离骚》语义认知与词汇语用之解构r——《离骚》中的自称代词、主语位置及语义功能辨析
![《离骚》语义认知与词汇语用之解构r——《离骚》中的自称代词、主语位置及语义功能辨析](https://img.taocdn.com/s3/m/6fa859ae1b37f111f18583d049649b6648d7098a.png)
《离骚》语义认知与词汇语用之解构r——《离骚》中的自称代词、主语位置及语义功能辨析王海龙【摘要】楚辞在中国诗歌发展史上具承先启后意义.它拓展了中国诗歌的题材和体裁,特别是加强了文学表现的张力.在以《离骚》为代表的大量作品中,屈原利用诗歌形式来表达其生命感悟、政治抱负,利用文学书写表现重大的人生命题,为以后中国文人文以载道的表述传统开了先河.纵观《离骚》和屈原的诗作,我们可以看出不仅在内容上屈原有创新,在诗歌形式上屈原也是贡献良多.屈赋拓宽了诗歌表达的疆域,它在表达手法上加长了句型,增加了虚字,丰富了铺陈和抒情的力量.本文试图考索屈赋发生的渊源与其时楚风南音以及民俗的关系;同时,也探讨屈赋产生的时代背景以及当时政治、社会的动力学因素.我们重点讨论《离骚》中的自称主语代词、主语位置及因之而呈现出的特殊语义功能,并对之进行系统的语境分析.此外,本文试图运用认知语义学的理念对屈赋的造句和修辞进行″深度描写″分析解构,以期正确还原和理解屈原创作的深层寓意并发掘诗人两千年前埋设的修辞谜箴;从而更好地领会这位伟大诗人划时代的作品.【期刊名称】《江苏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年(卷),期】2017(043)003【总页数】9页(P25-33)【关键词】屈赋;自称代词;语义认知;解构;上下文;文本修辞【作者】王海龙【作者单位】哥伦比亚大学人文学院,美国纽约 10027【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I207.223楚辞是中国诗歌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比起此前的诗歌,它在内容和形式上都有了很大的变化。
在内容上,楚辞更为强烈地凸现了创作主体的主观色彩,创设了大型长篇抒情诗和叙事诗;楚辞发扬了中国诗歌夹叙夹议的风格,善用赋、比、兴的修辞手段,极大地强化了诗歌的表现力[1]。
楚辞还张扬了中国诗歌关心民生时政和“美刺”的传统,在楚辞中开始更加系统化地将政治、哲理以及社会问题入诗。
在中国诗史上,这种关心政治与世道人心的文化心态和使命感虽不始于屈原,但屈原却极大地强化了这种意义,使文人用文学作品参政议政的传统得以巩固和延续了下来。
结构语义学和认知语义学的对比研究
![结构语义学和认知语义学的对比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a86df9ce0c22590102029d7f.png)
意义相 关 的集合 , 这 个集 合就 称作语 义 场 。 在 每个 语
义场 中 , 词 不是 孤零 零 地存 在 , 而 是相 互 联 系 的 , 每 个 词 的意义 取决 于这 个场 内与 之相邻 的其他 词 的意 义。 当某 个词 的意义发 生 了变化 , 其他 词 在词 义上 也 要 随之 变化 。语 义场 理论 的价 值 主要 是 在语 义场 中
间不 同的语义观 , 并进一步说 明认知语义学作为一种 新兴的语 义研 究方式 出现的必然性和理据性 。
关键词 : 结构语 义学; 认知语 义学; 语 义观
中图分类号 : H 0 3 文献标志码 : A 文章编号 : 1 0 0 8 — 9 0 2 0 ( 2 0 1 3 ) 0 3 — 0 7 1 — 0 3
种语 言 内部 ,所有 表达 相近 概念 的词 都是 互相 限制
的不 同意 义 观 。通 过对 比分析 , 进 一 步说 明认 知语 义学 作为 一种 新兴 的语 义研 究方 式 出现 的必然 性 和
理据性
一
、
结构语 义 学及 主要 理论
的。 因此 。 任何 要素 的价 值都 是 由围绕 着它 的要 素决 定的。 ” 【 ] 语义 场理 论还 有助 于我 们发 现词 义 的普遍
在结 构 主 义理 论 的 影 响下 , 一 些 语 义 学家 由历 时 性 的研 究 转 向共 时 性 的研 究 . 由研 究 一个 词 的语 义 变 化转 向研 究词 与词 之 间的词 义关 系 , 其 中包括 : 上 下
( 2 ) 成分 分析 法 成 分分 析法 借鉴 了语 音学 中的 区别性 特 征分析
现 出一 定 的 民族 性 。语义 场理 论 的应用 价值 主要 体
(完整版)语义学理解
![(完整版)语义学理解](https://img.taocdn.com/s3/m/6fb55ca283c4bb4cf7ecd1a8.png)
语义学各个领域对语义学的看法语义学(Semantics),也作“语意学”,是一个涉及到语言学、逻辑学、计算机科学、自然语言处理、认知科学、心理学等诸多领域的一个术语。
虽然各个学科之间对语义学的研究有一定的共同性,但是具体的研究方法和内容大相径庭。
一、语言学的语义学研究目的在于找出语义表达的规律性、内在解释、不同语言在语义表达方面的个性以及共性;其主要有三个分支:1结构主义语义学:从20世纪美国结构主义语言学发展而来,研究内容是词汇的意义和结构,如义素分析、语义场等,也可称为词汇语义学,词和词之间的各种关系是词汇语义学研究的一个方面,例如同义词、反义词,同音词等,找出词语之间的细微差别。
2生成语义学:20世纪六七十年代流行于生成语言学内部的一个语义学分支, 借鉴了结构语义学对义素的分析方法,比照生成音系学的音位区别特征理论,主张语言的最深层的结构是义素,通过句法变化和词汇化的各种手段而得到表层的句子形式。
3形式语义学:最初的研究开始于蒙太古以数理逻辑方法对英语的研究,后来经过语言学家和哲学家的共同努力,发展成为一个独立的学科,并且摒弃了蒙太古对生成语言学的句法学的忽视,强调语义解释和句法结构的统一,从而最终成为生成语言学的语义学分支。
二、逻辑学的语义学是对一个逻辑系统的解释,着眼点在于真值条件,不直接涉及自然语言;现代的逻辑学,或者说形式逻辑、数理逻辑等,其目的是设计出来一套形式语言系统,并对其作出语义解释。
这样的形式语言系统是一个个抽象的封闭体系.一个逻辑系统通常由三个部分组成,即词汇部分、句法部分和基于模型论的语义部分。
所谓的词汇部分就是列举出一个形式系统所使用的所有符号,句法部分是这些符号的组合规则,规定什么样的符号序列可以是这个系统的句子,语义部分是对合格句子的解释,这样的解释通常是:在一个模型中进行的对真值条件推导。
逻辑学的语义学着眼点在于逻辑系统的语义解释,是一个理想化的模型系统,不直接涉及自然语言。
论语用学与语义学及认知语言学的互补关系
![论语用学与语义学及认知语言学的互补关系](https://img.taocdn.com/s3/m/ce084edb27fff705cc1755270722192e45365865.png)
语用学探究特定语境中的话语生成与话语理解,因此它离不 开语言运用的语境因素,比方说话人、听话人、时间、地点或空 间 、 场 景 等 。 George Yule 对 语用 学 的 相 关 论 述 是 这 样 的 : “Pragmatics is concerned with the study of meaning as communicated by a speaker〔or writer〕 and interpreted by a listener 〔or reader〕. Pragmatics is the study of speaker meaning; Pragmatics is the study of contextual meaning.”
在两大类语言学中从生物体之间的角度研究语言的社会属性的语言学与从生物体内部的角度研究语言的心理活动和生理活动的语言学中同属从生物体内部角度研究语言的心理活动和生理活动的语言学
论语用学与语义学及认知语言学的互补关系
。【摘要】语用学没有出此时此刻语言学任何分支里,缘由就是 它其实是包含在全部的分支里的,意思就是说,语用学无所不在, 语用学可以渗透于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语用学与那么多语言学 分支或独立体系以及我们的生活都有一种互补的关系。语用学在 我们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呢。
第4页 共4页
一、语义学和语用学的关系 美国哲学家、符号学家 Charles Morris 在 1937 年首次作为 符号学分支提出 pragmatics 一词。1977 年,《语用学杂志》 〔Journal of Pragmatics〕在荷兰正式出版发行,这标记着语用 学作为语言学领域的一门新兴学科得到确认。他把符号学分为三
第1页 共4页
认知语义学
![认知语义学](https://img.taocdn.com/s3/m/0f4a0c70ce84b9d528ea81c758f5f61fb73628df.png)
如在 TIME IS MONEY 这一基本隐喻概念中,产生如下语言表达: I don’t have enough time to spare for that. You’re wasting my time. This gadget will save you hours. How do you spend your time these days? I don’t have the time to give you. Do you have much time left? Thank you for your time. Is that worth your while?
Page 23
4. 时间概念隐喻
时间和空间都是物质存在形式。人的活动也总是在一定的空间 和时间中进行。我们在生活中直接的感知是具体的物体,它们 的大小、形状、相互距离、我们对它们的可接近程度等。空间 中的物质在人看来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因此我们在与客体的相 互作用下(通过感知、动觉、功能认识、目的认识)首先获得 空间概念。时间相对于空间来说是抽象的,难以把握的,原因 是时间是物质存在的动态属性,需要我们对于物质存在进行更 加深刻的认识。空间认识在前,时间认识在后。因此语言中用 空间概念表示时间概念是以我们的经验认知的先后所决定的。 时间具有了空间中的物质的属性,我们就可以对它进行认识和 把握。但是我们不是用空间中物质的所有特性来理解时间,我 们用物质的哪些特征取决于我们对时间作什么样的理解。
(3) 被使用的物体代表使用者: 我们国家足球存在很多问题。
(4) 控制者代表被控制物:
拿破仑在滑铁卢失败了。 他的车撞上了我的后面。 段祺瑞枪杀了无辜的青年。
Page 19
(5) 机构代表负责人: 他被名牌大学录取。 妇联同意处理此事。
浅析生成语言学语义观.认知语言学语义观
![浅析生成语言学语义观.认知语言学语义观](https://img.taocdn.com/s3/m/91c2520242323968011ca300a6c30c225901f039.png)
浅析生成语言学语义观.认知语言学语义观论文关键词:认知生成语言学论文摘要:生成语言学的领军人物乔姆斯基始终把语法看作是语言的基础,始终遵守句法是独立于语义的,句法研究不应以语义为基础,形式必须独立于意义之外进行描述。
认知语言学以语义为中心,将语义等同于概念化,认为语言的意义是一个认知结构。
认知语言学认为语义才具有生成性,认为词法、句法不是自主的,是受功能、语义和语用因素支配和制约的。
一、乔姆斯基——重句法轻语义乔姆斯基对“语义在语言研究中的位置”这个问题的看法前后是不一致的。
最初他是把注意力集中在句法上,将语义排除在他的语言体系之外。
乔姆斯基在其成名著《句法结构》(1957)中明确指出:“语法是独立发挥作用,不依靠意义的。
”这种“语法独立论”实质上把语法视为纯形式的东西。
他把意义比作头发的颜色,认为研究语法不需要研究意义就像研究语法不需要了解说话人头发的颜色一样。
他的这种观点遭到很多学者的反对。
反对者认为,语义必须包括在语言学之中,研究语言不考虑语义就如同研究牛奶可以不考虑奶牛一样站不住脚。
乔姆斯基本人也发现他建立的语法规则并不能解释所有的句子结构,从而感到以前的观点过于绝对,应该进行修正。
乔姆斯基接受了反对者的建议,在其《句法理论面面观》(1965)一书中考虑了语义因素。
他说:“事实上,我们没有必要作出句法考虑和意义考虑可以截然分开的假设。
”乔姆斯基不再坚持语法独立的观点,不再认为先由句法生成深层结构,然后由深层结构进入意义,而是认为语法和意义共同发挥作用。
他提出了一套解决语义问题的理论,即标准理论。
标准理论分为语法、语音、语义三个部分。
尽管乔姆斯基对其以前过于绝对的观点进行了修正,但他却没有赋予语法、语音、语义这三者以同等的地位,在句法和语义的关系上,乔姆斯基主张句法自主,认为句法研究可以不必依赖语义概念而独立进行。
他认为,“句子的意义是建筑在其基本成分的意义以及它们的结合方式的基础上的,表面(直接构成成分)结构提供的结合方式一般跟语义解释几乎全然无关,然而在抽象的深层结构上表达的语法关系在许多情况下却决定句子的意义。
Talmy认知语义学的理论、实践和发展——体认语义学刍议(之二)
![Talmy认知语义学的理论、实践和发展——体认语义学刍议(之二)](https://img.taocdn.com/s3/m/4575dee2c67da26925c52cc58bd63186bdeb9241.png)
Talmy认知语义学的理论、实践和发展——体认语义学刍议
(之二)
王寅
【期刊名称】《天津外国语大学学报》
【年(卷),期】2024(31)1
【摘要】Talmy的两卷本《认知语义学》对该学科作出了重要贡献,旨在动态性建构人类的概念体系,但书中论述的五大图式系统存在不合理之处。
文章分析了空间和运动图式系统及其具体应用,包括英语空间介词的直观性体认教学方法,基于体认观简析三个最基本介词at,on,in的原型意义和用法,以及介词如何用于开启运动事件的焦点窗,指出英语中表示方向、路径的前缀可与动作词根融合成词。
因此,运动动词可有两类不同的路径卫星,是对Talmy区分卫星框架语和动词框架语的一个补充。
【总页数】11页(P44-52)
【作者】王寅
【作者单位】四川外国语大学外国语文研究中心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H030
【相关文献】
1.从Talmy的认知语义学看汉语的屈折变化
2.Talmy的认知语义学——《面向认知语言学》评介
3.对分解语义学"两头不着边"的再思考——从分解语义学与真实
世界、认知世界的关系分析分解语义学的理论价值4.Talmy认知语义学的理论、实践和发展——体认语义学刍议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怎么理解认知语义学的概念
![怎么理解认知语义学的概念](https://img.taocdn.com/s3/m/fed382849fc3d5bbfd0a79563c1ec5da51e2d649.png)
怎么理解认知语义学的概念认知语义学是对人类语言理解的一种研究方法和理论框架,旨在理解语言与认知之间的关系。
它关注语言的意义如何构建、理解和组织,以及人类思维和认知如何影响语言的使用和理解。
1. 认知语义学的基本概念认知语义学首先强调了意义的构建是基于认知过程的。
认知语义学关注的是在语言理解中,人类是如何通过对语言材料进行认知加工来获得其意义的。
它关注的是语言信息是如何被处理、组织和存储的,以及人类是如何通过认知过程来解读和理解这些语言信息的。
2. 语义的构建和组织在认知语义学中,语义被视为一个复杂的认知网络,由不同的概念之间的关系和连接构成。
这些概念和关系可以通过语言表达出来,形成一种意义结构。
认知语义学关注的是这种意义结构的建立和组织。
例如,一个单词或短语的意义是通过与其他相关概念的关联来确定的。
这种关联可以是通过语义角色、概念类型、语法结构等方式来建立和组织的。
3. 语义的变化和动态性认知语义学认为,语言的意义是动态变化的。
它关注的是人类在使用和理解语言时,如何根据语境、经验和目标来调整和更新意义的。
例如,同一个单词在不同的语境中可能具有不同的意义。
认知语义学通过研究语言的语用、语境和逻辑推理等方面来理解语义的动态性。
4. 语言与认知的互动认知语义学强调,语言和认知是相互作用的。
语言是人类思维和认知的一种表达方式,而人类的思维和认知又会影响语言的使用和理解。
认知语义学通过研究语言和认知之间的关系来理解语言的意义和语言的使用。
例如,人们在理解和使用语言时,往往会利用他们对世界的知识、经验和推理能力。
5. 认知语义学的研究方法认知语义学采用了多种研究方法,以揭示语言和认知之间的关系。
其中包括实验研究、脑成像技术、计算模型等。
通过这些研究方法,认知语义学研究人员可以探索语义加工的认知机制,解释语言的意义和使用的心理过程。
总之,认知语义学是一种研究语言和认知关系的方法和理论框架。
它关注语言的意义是如何构建、理解和组织的,以及人类思维和认知如何影响语言的使用和理解。
浅谈认知语言学和(系统)功能语言学的异同
![浅谈认知语言学和(系统)功能语言学的异同](https://img.taocdn.com/s3/m/4fad7cd65a8102d277a22fb5.png)
浅谈认知语言学和(系统)功能语言学的异同浅谈认知语言学和(系统)功能语言学的异同摘要:认知语言学和(系统)功能语言学都是二十世纪中期之后的产物,尚属新兴起的语言学流派,认知语言学的兴起时间相较于功能语言学稍晚一些。
认知语言学和功能语言学以及转换生成语言学一起主导当前的语言学研究,而认知语言学和功能语言学作为都是以语言应用为基础的流派,它们的相似点和不同点表现在哪些方面?本文就认知语言学和功能语言学的一些基本问题的异同点进行了陈述。
关键词:认知语言学;(系统);功能语言学;相似点;不同点中图分类号:G633.3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XX)11-0016-021.概述认知语言学20世纪70年代以后产生,以语义为研究中心,语义是概念化的,是人们关于世界的经验和认识事物的反映,是与人认识事物的方式和规律相吻合的。
它把对客观真值条件的描写与对认知概念的建构统一起来,不区分语言意义和语用意义,而是探索意义在大脑中是怎样建构的,研究原型理论、范畴化、概念形成的过程及机制。
功能语言学产生于20世纪50/60年代以后,将语言学研究的重点由强调语言的内部结构分析和物理过程转到了强调语言的社会环境和交际功能。
特别是系统功能语言学是从社会符号的角度研究语言的,提出了语言的三大元功能(概念功能、人际功能、组篇功能)将语言分析突破至语篇层面,并从功能角度对其进行较为深入的分析,为篇章语言学的建立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认知语言学与功能语言学之间存在互补关系。
学者对此进行了论述,Langacker于20XX年明确提出了两学派具有互补性的观点,指出认知语言学和功能语言学可被视为是相互补充的,是一个总体研究领域的两个相互依存的方面。
(胡壮麟,1991)认知语言学更侧重语言的心理方面研究,强调认知方式在语义形成中的作用,同时也重视社会文化的必要性,可见两者研究的侧重点虽有一定差异,但基本观点、原则、方法有很多相似之处。
对分解语义学“两头不着边”的再思考——从分解语义学与真实世界、认知世界的关系分析分解语义学的理论
![对分解语义学“两头不着边”的再思考——从分解语义学与真实世界、认知世界的关系分析分解语义学的理论](https://img.taocdn.com/s3/m/80c8257ff46527d3240ce02a.png)
关 键词 : 符号体 系 表征 真 实世界 认知世界 中图分类号 : 6 2 G 4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 1 7— 9X 2 0 )ta- 1 8 0 6 4 0 8 (0 81 () 0 8 — 2
1分解语义学
能导 致其理 论上 的 不完备 。与认 知世 界建立 层面 , 因此 , 每个义素 仅是对语 义成分 的表 征 ,
pooy i ae oi )与现实世界 相联系 。 e 结果 当作普遍 参考模型 , 用模 型中的成分 和成 学研 究领 域 的价 值 进行 重新 界定 、对 其今后 (rttpc ctg r s, 这是 语义研 究的重要方面 , 却超 出了分 解语义 分彼 此的关 系来核查指 向该模型 的词语 , 不 发 展 提 出建 议 。 也
揭示 语 义关 系 。之所 以把 词语分 解成 若干 抽 s is r p t ,wo n u b n ,b y等 的价 值 n e ma ,h s a d o
一Leabharlann 部 分 。它 是描述 词语 系 统价值 、表 征 语义
象 、概括 的 义素 , 为了 通过 这 些 义素彰 显 ( mp o 是 Ke s n, 1 7 : 1 ) 97 7 。分解语 义学正 是 关 系的有 力工具 。分 解语 义学 的理 论着 眼点 出词语之 间内在的 系统关 系 , 而对每 个义素 的 使用 某种符 号体 系 , 如元 语 言 , 来定 义词语 的 决 定 了其 与真 实 世 界 “ 不着 边 ” 那 么 将这 ,
Sc enc i e a Teth og nn nd nol y I ovaton i Her l ad
塑 Q: 望
对 分解 语 义 学 “ 头不 着边 "的 再思 考 学 两 术论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作者简介:蒋勇(1966—),讲师,语言学博士,研究方向:认知语言学,神经语言学,文学收稿日期:2000103126(修改稿)2000年第7期总第135期外语与外语教学Foreign Languages and Their Teaching2000,№7Serial №135分解语义学与认知语义学的对比分析蒋 勇(复旦大学外文系,上海 200433) 提 要:本文对比分析了两种主要的语义学流派。
分解语义学认为语义就在言语容器之中,语义与认知者的百科知识和理解过程无关。
认知语义学吸收分解语义学认为概念可以解析的观点,提出语义与认知者的概念结构和解读策略有关。
依据这种认知论,本文提出言语信号在与认知者的相互作用过程中发挥借代的功能。
关键词:分解语义学;认知语义学;框架理论;言语的借代功能 Abstract :This paper offers contrastive analyses of two main schools of semantics.Decompositional Semantics proposes that meaning is objectively right there in the linguistic container and that meaning has nothing to do with the cognizants πencyclopedic knowledge and their understanding.Cognitive Semantics incorporates the idea of Decompositional Semantics that concepts can be dismantled ,and argues that meaning is relative to cognizants πconceptual structures and processing strategies.Based on this cogni 2tive point of view ,this paper finally draws a conclusion that language plays a metonymic function in its interaction with cognizants πconceptual systems.K ey words :decompositional semantics ,cognitive semantics ,frame theory ,metonymic function of language中图分类号:H0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6038(2000)07-0002-041.Katz 的语义分解理论简介较早在生成语法框架内进行语义分析的的方法是成分分析法(Componential Analysis )。
(Katz &Fodor ,1963;Katz &Postal ,1964;Katz ,1972)我们将以Katz 的分解语义学(Decompositional Semantics )为主要评述对象。
该理论的两个最主要的观点是:语义规则的生成性:语义规则如句法规则的原理一样,是循环规则。
如同用有限的句法规则解释无限多样的句子结构的思路一样,分解理论也是用有限的语义规则通过循环反复使用,可以生成无限多样的语义结构。
语义的构建性:句子的语义是通过语法和语义规则从词、词组到句子层层累建起来的。
Katz 的分解理论从这两个观点出发,建构复合句子的语法成分和语义词典的规则。
Katz 的理论有三大目标:(1)确定词项的语义;(2)给出由词语的意义到词组的意义,再由词组的意义到句子的意义的建构规则;(3)用一种分析所有语言都适用的元语言(metalan 2guage )来进行语义分析。
上述的第一个目标通过给词项建立语义词典得到实现。
第二个目标通过投射规则和选择限制将词语的语义组合成句子的语义而得到实现。
第三个目标试图使用一种分析各种语言时通用的语义成分(semantic components )或语义原初元素(semantic primitives )得以部分实现。
这三大目标的具体实现方法如下:1.1 Katz 的语义词典让我们用“bachelor ”来观察Katz 的语义词典。
(Katz &Fodor ,1963;Katz &Postal ,1964)“Bachelor ”的词典信息包括如下:bachelor {N}a.(human )(male )[one who has never been married ](单身汉)b.(human )(male )[young knight serving under the stan 2dard of another knight ](青年侍从骑士)c.(human )[one who has the first or lowest academic de 2gree](学士)d.(animal)(male)[young fur seal without a mate in the breeding season](尚未交配的雄性的小海豹)上述“{}”代表语法信息,以上四条义项都是当bachelor 作名词时的语义信息。
每一义项包括两类语义成分:“()”是语义标记符号(semantic markers),它连接各义项并可表达词汇之间的关系。
“[]”代表语义区别性特征的符号(distin2 guishers)。
1.2 投射规则投射规则用于将词语的意义构建成更大的意义结构单位。
它用短语结构把词语的意义复合成短语的意义,再把短语的意义复合成句子的意义。
如下图所示,The man hits the colorful ball经过了四个梯级的语义复合,语法标签下的数字代表语义复合的顺序。
投射规则从句法树的底端开始复合语义,the和man复合为NP1,the man的语义,同样,投射规则将colorful和ball的语义复合在一起,然后再加上the的语义,构成NP2,the colorful ball的语义,最后沿句法树的上方移动,直至形成整个句子The man hits the colorful ball的语义结构。
S4NP1DET theNman VP3VhitsNP2DETtheN1πADJcolorfulNball (摘自:K atz and Fodor,1963)对意义复合过程的限制叫做选择限制,它用来考虑语境限制。
仍然以上句为例,观察ball对colorful的选择限制,“〈〉”代表选择限制。
colorful{ADJ}a.(color)[abounding in contrast or variety of bright col2 ors]〈(physical object)or(social activity)〉b.(evaluative)[having distinctive character,vividness, or picturesqueness]〈(aesthetic object)or(social activity)〉ball{N}a.(social activity)(large)(assembly)[for the purpose of social dancing]b.(physical object)[having globular shape]c.(physical object)[solid missile for projection by engine of war]Colorful和ball的语义组合有六种可能性选择,但是,由于colorful的词典意义的第二个义项要求跟它结合的词具有(aesthetic object)或(social activity),所以无法跟ball的第二和第三个项义进行组合。
由于选择限制层层限制意义的复合,所以这句最终的语义复合的结果是:The man hits the colorful ball.[Some contextually definite]-(physical object)-(human)-(adult)-(male)-(action)-(instancy)-(intensity)[strikes with a blow or missile]-[some contextually definite]-(physical object)-(color)-[[abounding in contrast or variety of bright colors] [having globular shape]1.3 元语言从以上可以看到Katz的方法是想通过确定语义成分来建立一种元语言。
语义成分还可被用来描写上、下义,反义,同义,矛盾,包含等语义关系。
请看chair的语义词典包含的意义(Katz,1972:40):chair{N}(Object),(Physical),(Non-living),(Artifact),(Furni2 ture),(Potable),(Something with legs),(Something with a back),(Something with a seat),(Seat for one)Katz认为通过对chair一词的语义分解可以判断There is a chair in the room与以下各句之间的关系是包含关系(entailment):a.There is a physical object in the room.b.There is something non-living in the room.c.There is an artifact in the room.2.认知语义学与语义分解理论的分歧下面我们将结合认知语义学围绕Katz的三大目标进行评述。
2.1 词典信息是否与认知者的百科知识有关?语义分解理论认为词义具有客观性,词义为操此语言的成熟的本民族语者、社团和权威性的词典所确认。
它认为在分析语义时必须将语言知识和人的百科知识分开(Leech, 1974:85),分析者的任务就是不折不扣地刻画客观的语义。
语义分解理论只注意到词语内部的语义特征,忽视了认知者的知识结构和认知方式在连接语言符号和客观世界中的中介作用。
认知语义学承认词义具有约定俗成的社会规约性,同时认为词义跟认知者的百科知识有关。
Fillmore(1992:76—77)指出:“建立在知识框架和认知图式上的语义理论用另一种迥然不同的方法来描写词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