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显微分析技术及其在材料科学中的应用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次电子能谱分布
透射电子显微镜
• 电镜的光路图
总放大倍数 MT=M0*MI1* MI2*MP M0=50 MI1=3 MI2=15 MP=220 则 MT≈500,000
• 改变放大倍数时,通常 是改变中间镜的强度, 变弱时,中间镜的物平 0 1 面向物镜移动,因为投 影镜的强度固定不变, 则中间镜的象平面必须 不变,这样,要靠调节 物镜来聚焦。
0
cosα )/eH
• 3 实际情况是利用靠近轴旁的那部分电子来成象,α 角
非常小(10-2 ∽10-3弧度),从P出发的电子,都将会 聚在P’处。
电子显微分析仪器工作的基本原理
• 电子在磁场中运动时受到劳伦兹力的作用会发生偏转。 只要设计出合理的磁场强度和分布——磁透镜,电子 通过该磁透镜就会发生聚焦。因此,磁透镜对电子束 来说,也具有像玻璃透镜对可见光一样的参量——焦 点、焦距、焦面。 • 具有一定能量的离子、电子和光子束与物质相互作用 时,可产生各种不同的信息,收集分析这些信息,就 可以了解被作用物质的特性。如果能将这种“三子” 聚焦成微细束斑,则可进 行物质的微区分析工作。
•
原子的激发及去激发过程
• 原子的激发 及去激发过程——光子、X射线及俄歇电 子的发生。 • 由于这种原子去激发过程时释放的能量与原子的电子 壳层结构有关,因此,收集分析这些去激发过程时释 放的光子、X射线及俄歇电子的 能量,就可以了解原子的种类。
能量为E1的电子束入射后与原子碰撞产生 各种电子信息的能量分布
光学显微镜的光学系统
• 透镜1、2构成物镜,透镜3、4构成目镜。从A—B物体 上反射的光线通过物镜,在透镜内折射后落到目镜的 透镜3上,并在透镜3的后面形成一倒立的放大实像 B’—A’,在这个地方放置一个目镜光阑,限 制边缘部分的光线。通过放大镜4观察物像 B’—A’,构成一倒立放大的虚像B”—A”。
• 可分三个区: • 1 靠近0eV区,有一个约为10eV宽的峰,是由激发电子再次激发 别的电子产生大量的二次电子,平均能量较低,只能从靠近表面 的原子层中出射,所以可作形貌观察。 • 2 与入射 电子能量接近的E1弹性散射 电子。由于电子的入射 深 度以及原子的电子壳层中电子激发程度都与原子种类(原子序数 大小)有关,所以也可作为原子种类的粗略区分。 • 3 在两个峰间的非弹性散射电子较弱,但有许多小峰,可分两类: 一类小峰的能量与入射 电子的能量无关,这是俄歇电子;另一类 与E1能量有关,以E1能量为基础并相差△E 的各种不连续能量损 失峰。包括以下三种:1,激发晶格振动或吸附分子振动能的跃迁, 损失能量在几十至几百meV 范围。2,激 发价电子跃迁,能量损失值在1-10eV 左 右。3,激发蕊能级电子跃迁,能量损失 在102—103eV 左右量级。
色差
• 焦距和象转角均随电子速度变化而不同。
• 中心色差 • 旋转色差
f (焦距)∝V/(NI)2 加速电压(V)和透镜电流(I)分别变化△V和△I时,f变化为 △f. 象转角随加速电压和电流的波动而变化,造成象点被拉长,离轴 愈远,象点就被拉得越长。
象散
• 磁透镜的非轴对称会引起象散,但可以采用添加消象 散装置及进行消象散操作进行补偿。
电子在均匀磁场中的运动轨迹
• 1 电子的初速υ 0与磁场强度H垂直时,受到的 Lorentz 力F=eυ 0 H, 半径 R=(mυ 0 )/ (eH) • 2 电子的初速υ 0与磁场强度H斜交成α 角,电子的运 动轨迹最终是一条螺旋线。
υ z=υ 0 cosα , υ ⊥=υ 0 sinα , R=(m υ 0 sinα )/eH, h=(2π mυ
衍衬运动学和衍衬动力学理论
• 运动学理论是讨论晶体激发产生衍射波强度的简单方 法,不考虑入射波和衍射波之间的动力学相互作用。 假设: 1,入射电子波在样品内只受到不多于一次的散射; 2,入射电子波在样品传播的过程中,强度的衰减可以 忽略,衍射波的强度与入射波的相比始终是很小的。 这对于足够薄的样品,或者让衍射晶面足够偏离Bragg 衍射的位置时是近似的。 • 动力学理论是考虑了透射波与衍射波之间的相互作用 的理论。可以示意地表示为:
• 如果物镜为一完整透镜无球差,失焦量取△f,衍射束与透射束之 间的夹角为 ,由图中可看出二波之间的光程差为: • = △f(1+ 2/2)—△f=△f 2/2 将Bragg衍射公式 ~ /d代入 得 =△f (2/2d2) 相应的相位差是: △f =2 /= 2 / [△f(2/2d2)] = △f(/d2)= △f 2(/) • 原来与A波相差90o相位的C波,由于失焦后又移动了相位90o ,这 时C波与A波同相位,合成振幅应为/A/+/C/,因此在这个平面上每 隔间距d(黑点所示)就会出现亮点,相位衬度被显示出来。当 △f 为正,n =1时,合成振幅为/A/+/C/,出现正反差;当n =3时, 合成振幅为/A/—/C/,出现负反差,所以相位衬度只有在一定的失 焦量下才能被显示出来。 • 在实际情况下,完整的、无球差的物镜是没有的,所以还要考虑 物镜球差对电子波相位的影响。 • 如果所有的衍射光束参与成象,象就能不失真的反映出物的细节, 但实际上是不可能的,因为必须考虑物镜球差的影响,需要选用 适当大小的光阑。
衬度的形成
• 衬度: 图象各个部分光强度的差别。 • 样品各个部分对电子不同散射 的特性构成了象的衬度差别。散射 特性与Z,A,t,P,V 等有关,电子受重原子(Z大)弹性散射 的可能性大,快速电子受弹性散射的可能性小,质量厚度大, 则 弹性散射的可能性大。 • 电子通过(入射 )样品原子的静电场时,两者作用的结果可表现 为运动方向和能量的改变,当电子的路径到原子核之间的径向距 离很小时,电子主要受原子核场的作用,由于原子核的质量比电 子的大得多,所以电子运动的方向将有较大的改变,能量转移很 小,产生弹性 散射。 θ = 0.01-0.1弧度。 • 当电子路径与原子核之间距离较大时,入射电子受到的主要是原 子中电子的厍伦场作用。作用结果使入射电子的散射角较小而能 量损失的几率较大,产生非弹性散射 。θ ≦10-4弧度。 • 根据衬度形成的原因,可分为振幅(质量)衬度、衍射衬度和相 位衬度。
高能粒子与物质相互作用及其 产生的各种信息
• 粒子在固体内的散射:弹性和非弹性散射。 • 原子的激发及去激发过程。 • 能量为E1的电子束入射后与原子碰撞产生各种电 子信息的能量分布。 • 收集和分析各种信息,究竟能表征物质的何种特 性?
粒子在固体内的散射
• 弹性散射:总动能在散射前后守恆,如同原子核的碰撞, 但不包括高能状况下产生的核反应。 • 非弹性散射:总动能中有一部分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量。 如激发物质中的电子、离子、光子的发射。这样测量这些 能量的参数,就可以知道被碰撞物质中原子的种类、能量 等信息。
相位衬度
•
从电子波动性来看,入射 电子中的透射波与散射波之间有相位差 (特薄的样品除外)。样品各部分散射波的强弱不同,透射波与散 射 波合成成象时就会出现明暗的差别,称为相位衬度。 • 当试样很薄时,可以忽略电子的非弹性散射影响,电子在逸出样 品下表面时,振幅几乎没有变化,可以认为只有相位变化。但是从 荧光屏上观察不到电子波的相位变化,而只有将相位的不同转化为 振幅的不同后才能从荧光屏上观察到。A为透射波,C为散射波, A+C的合成波为B波。当A与C波重新在相面上组合,若物镜为完整 透镜、正聚焦以及无光阑的情况下,此时象面与物面为严格的共轭 面,成为一片亮的象而无细节,不能反映相位衬度。
材料科学与工程的研究内容以及 相互间的关系
材料成分(体系) 现代分析仪 器的发展
现代制造工艺 设备的发展
制造工艺
显微结构
使用性能 (与环境有关)
性能 (自身具备)
现代测试仪器的发展
电子显微镜的发展
• 1924年德布罗意提出微观粒子的波粒两重性原理,并 计算出电子的波长比可见光的短得多。 • 1926年Busch建立了几何电子光学理论。 • 1934年Knoll和Ruska发明了电子显微镜。52年后的 1986年与1981年发明的扫描隧道显微镜共同获得了诺 贝尔奖。 • 1939年西门子推出了世界上第一台商品电子显微镜, 1949年推出第二种型号。 • 1965年第一批商品化的扫描电子显微镜在英国问世。 • 我国情况:1958年生产了第一台透射电子显微镜, 1975年生产了第一台扫描电子显微镜。
光的反射、折射和全反射
• 反射:入射角等于反射角 i = i” • 折射:当光线由折射率比较小的介质(如空气)进入 折射率比较大的介质(如玻璃)时,折射光线靠近法 线;反之,折射光线将偏离法线。n sin i = n’sin i’, n、 n’分别为介质1和2的折射率。 • 全反射:当光线由折射率大的介质向折射率小的介质 入射时,随着入射角的增大折射角将增加得更大。这 时反射光增强,折射光减弱。当入射角大于临界角 ic 时,只有反射光而没有折射 光,称为全反射。
薄透镜的成像
• 透镜可以使光线会聚或发散,使物象放大或缩小。 • 在透镜的光轴上总可以找到一点F,如果把点光源放在 在该点上,则通过透镜后的光线会成为平行光,F点称 为透镜的物方焦点,F点到透镜光心的距离称为物方焦 距。如果入射光为平行光,通过透镜后会被会聚在F’ 点上,称为象方焦点,同样也有象方焦距。 • 正透镜:物在两倍焦聚之外,得到缩小倒 立的实象。物在焦聚之内,得到放大正立 的虚象。 负透镜:物在透镜 前任何位置,得到 缩小正立的虚象。
电子显微分析技术及其在 材料科学中的应用
Baidu Nhomakorabea
材料科学的发展需要有现代分析方法作 为基础和支撑
• 确定材料的成分和体系(金属、陶瓷、高分子、复合材料; 结构、功能材料)后, 再结合制造加工工艺的优化,改变 和控制晶体结构及显微组织,这样,才能使材料的使用性 能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 现代工艺设备及技术的发展支持了制造工艺的发展和进步。 • 现代分析技术及仪器设备的发展支持了对晶体结构和显微 组织研究的深化。 • 现代测试方法及仪器设备的发展支持了对材料性能(自身 具备的)和使用性能(自身具备的性能和环境条件结合后 表现的性能)的测试研究。
电子的波长与加速电压的关系
电子的波长:λ h / mv-----------------(1) h—普朗克常数; m—电子质量; v—电子速度. • 动能等于位能,电子的速度与加速静电位 有一定的关 系 . 1/2 mv2e---------------(2) v2e / m---------------(3) 代 入 (1) 得 λ h / 2e m 150/ (Å)---(4) 若 100kV, λ 0.04 Å • 光学玻璃透镜最大孔径半角为 70——75o ,分辨率可 以达到照明光波长的 1/2 。但是电子显微镜的孔径半 角很小,大约在 10-2——10-3 弧度左右。所以电子显 微镜的分辨率约为2 Å水平,比光学显微镜高1000倍 左右。
振幅衬度和衍射衬度
• 样品中质量厚度大的部分被挡掉的弹性散射电子数多,在象中相 应的部分就成为较暗的地区,形成振幅衬度。 • 晶体中的原子作周期排列,入射电子与它们相碰撞时会在某些特 定方向产生很强的散射波,这就是通常所说的Bragg衍射。 2dsinθ =nλ .这样,用透射电子束成象时,取向不同的晶粒就可以 得到不同的衬度,反应出它们不同的取向,形成衍射衬度。 • 衍衬象 中心暗场衍衬象
Fresnel(费涅尔)条纹
• 电子光源的直接波和来自微孔边缘的散射波发生干涉 而呈现的明暗条纹图。常用微栅孔的 Fresnel 条纹的 对称性来判别物镜象散和进行消象散操作。 • 两束电子之间的光程差为:(Z/cos—Z),如满 足 n =(Z/cos—Z),则相互干涉后会行成一系列 的强度条纹( Fresnel条纹)。是电子束通过薄膜后 产生的相位差。
球差
• A—物平面 N—高斯平面(通过旁轴电子形成的象点, 与轴线垂直作一平面) M—最小糢糊圆 α 0—孔径角(发射电子相对于中心束的最大夹角,电镜中一般为 10-2—10-3弧度) 非旁轴电子对旁轴电子来说,增加了附加偏转会聚能力,在更靠 近物的地方聚焦。球差不能完全消除,减小α 0可减少球差,因此 需要采用增加光阑的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