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五年级上册山居秋暝PPT课件1
合集下载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山居秋暝课件PPT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山居秋暝课件PPT](https://img.taocdn.com/s3/m/8eb825abdbef5ef7ba0d4a7302768e9951e76ed2.png)
诗首联点出时序,是秋天,下了一场秋雨之后的傍晚。 雨用新字描述,很新鲜,意思指雨刚刚下过。身处山中, 在这儿却用空字,其实是指山的辽阔空旷。空旷的山中, 雨后更显洁净,尤其傍晚时分,清凉之外,幽静的气氛 油然而生。
颔联
清泉---清澈的泉水。
皎洁的月光从松林间洒落下细碎银光,潺潺的泉水从 石头上缓缓流过。
作者介绍
王维前期的诗表现出清新明快、豪迈健康的调
子,作品也具有较强烈的现实主义,大都反映了 现实,有着较进步的政治倾向。后期因为政局黑 暗,奸臣专政,只好渐退出官场,隐居山林,诗 作多是描绘田园山水,鲜明地反映了他逃避现实 的消极情绪,隐隐透露出田园的恬静闲适的乐趣, 以及做人处事的禅机,所以被誉为诗佛。 王维晚年信奉佛禅,流露出消极避世的人生观。 不过他的佛禅修养,又使他的山水田园诗中显出 一种幽深清远、静谧空灵的境界,从而形成了他 自己诗歌的独特风格。
太阳才下山,明月已悄悄升上,到了秋天,林叶较为 稀疏,明月好象洒落更多的清辉。经过这阵雨的滋润, 泉水不断涌出,轻轻滑过溪石,清澈洁净,在月光下 闪烁着。
颈联
竹喧:从竹林中传出喧笑声。 莲动:荷花摇动。浣女: 洗衣服的女子。浣是洗衣的意思。下渔舟:渔船顺流而下。
竹林里突然传出一阵嘈杂声,原来是洗衣服的姑娘们回来了。转 头望向水面,只见水面上的莲叶晃动、推挤着,原来是渔船正从 那儿经过呢!
诗人愿望
感官描写
这是一首描写秋日夜景的诗。 首联先从“触觉”入手,由清凉的感受,说明秋意的怡人。
颌联则是“视觉”的描写,皎洁的明月,映照入松林,清澈 的泉水,流过溪石发出潺潺的声响。
颈联是“听觉”的描写,先由竹林传来的笑语,引起读 者的好奇,原来是洗衣的妇女回来了。
尾联则又是“听觉”与“视觉”的描写。
颔联
清泉---清澈的泉水。
皎洁的月光从松林间洒落下细碎银光,潺潺的泉水从 石头上缓缓流过。
作者介绍
王维前期的诗表现出清新明快、豪迈健康的调
子,作品也具有较强烈的现实主义,大都反映了 现实,有着较进步的政治倾向。后期因为政局黑 暗,奸臣专政,只好渐退出官场,隐居山林,诗 作多是描绘田园山水,鲜明地反映了他逃避现实 的消极情绪,隐隐透露出田园的恬静闲适的乐趣, 以及做人处事的禅机,所以被誉为诗佛。 王维晚年信奉佛禅,流露出消极避世的人生观。 不过他的佛禅修养,又使他的山水田园诗中显出 一种幽深清远、静谧空灵的境界,从而形成了他 自己诗歌的独特风格。
太阳才下山,明月已悄悄升上,到了秋天,林叶较为 稀疏,明月好象洒落更多的清辉。经过这阵雨的滋润, 泉水不断涌出,轻轻滑过溪石,清澈洁净,在月光下 闪烁着。
颈联
竹喧:从竹林中传出喧笑声。 莲动:荷花摇动。浣女: 洗衣服的女子。浣是洗衣的意思。下渔舟:渔船顺流而下。
竹林里突然传出一阵嘈杂声,原来是洗衣服的姑娘们回来了。转 头望向水面,只见水面上的莲叶晃动、推挤着,原来是渔船正从 那儿经过呢!
诗人愿望
感官描写
这是一首描写秋日夜景的诗。 首联先从“触觉”入手,由清凉的感受,说明秋意的怡人。
颌联则是“视觉”的描写,皎洁的明月,映照入松林,清澈 的泉水,流过溪石发出潺潺的声响。
颈联是“听觉”的描写,先由竹林传来的笑语,引起读 者的好奇,原来是洗衣的妇女回来了。
尾联则又是“听觉”与“视觉”的描写。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第21课《山居秋暝》ppt课件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第21课《山居秋暝》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560a99396c85ec3a87c2c56a.png)
这五幅画面总合空山雨后的秋凉,松间 明月的清光,石上清泉的声音,浣衣村女的 笑声,渔舟穿过荷丛的动态,和谐完美地融 合在一起,有声有色,有景有人,有静有动, 构成了清新秀丽的乡村生活图景。
概括主题,悟诗情
《山居秋暝》描绘了秋雨初晴后傍 晚时分山村的美丽风光和山居村民的淳 朴风尚,表现了诗人寄情山水田园并对 隐居生活 怡然自得 的满足心情。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静态描写
动态描写
这一句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以动衬静:“照” 与“流”,一上一下,一静一 动,静中有动,动中有静,仿佛让人感受到大自然的 脉搏在跳动。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动态描写
这两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倒装。诗人先写“竹喧”“莲动” 因为浣女隐 在竹林之中,渔舟被莲叶遮蔽,起初未见,等到听到 竹林喧声,看到莲叶荡漾,才发现浣女、莲舟。这样 写更富有真情实感,也更富有诗情画意。
代表诗作有《相思》《山居秋暝》《使至塞上》 等。
创作背景 :《山居秋暝》是一首五言 律诗,作于王维隐居辋川之时。他在那里 建造了别墅,过着半官半隐的生活。
王维是著名的山水田园诗人,《山居秋暝》是诗 人隐居终南山下所作,初看此词,不禁觉得秋雨初晴 后傍晚时分山村的旖旎风光真美啊!诗人仅仅是在写 景吗?透过此景,表现出诗人怎样的高尚情志?让我 们一起走进这首山水名篇,聆听诗人的心声。
再读诗歌,划分节奏。
山居秋暝
[唐]王 维
空 山/新 雨/后 , 天 气/晚 来/秋 。 明 月/松 间/照 , 清 泉 /石 上/流 。 竹 喧/归/浣 女 , 莲 动/下/渔 舟 。 随 意/春 芳/歇 , 王 孙/自 可/留 。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空山:空旷,空寂的山野。 新:刚刚。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山居秋暝》古诗词三首PPT教学电子课件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山居秋暝》古诗词三首PPT教学电子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631fc157c381e53a580216fc700abb68a982adc8.png)
山 居 秋王 暝维
诗人小传
王维(701—761),字摩诘,蒲州(山西永 济)人,官至尚书右丞,世称王右丞。王维早 年有过积极的政治抱负,希望能作出一番大事 业,后值政局变化无常而逐渐消沉下来,吃斋 奉佛。四十多岁的时候,他特地在长安东南蓝 田县的辋川营造了别墅,过着半官半隐的生活。 他前期写过一些边塞诗,但其作品主要是山水 田园诗,其诗与孟浩然齐名,称“王孟”。空 明境界和宁静之美。虽然春光已逝,但秋景更佳,愿意留下来。其喜归自然,寄情 山水,崇尚恬静、淡泊的田园生活,不愿同流合污的感受。厌恶宦海之情溢于言表。
王 维
• 这月下青松和石上清泉,不正是他所追求的理想境界吗?这两句写景如画,随意洒脱, 毫不着力。
诗词赏析
颈联
• 诗人先写“竹喧”再写“莲动”,因为浣女隐在竹林之中,渔舟被莲叶遮蔽,起初未见,等 到听到竹林喧声,看到莲叶纷披,才发现浣女、莲舟。这样写更富有真情实感,更富有诗意。
• 这和谐美好的生活图景,反映了诗人希望过闲适无忧无虑呃生活的向往,同时也从反面衬托 出他对黑暗官场的厌恶。这两句写的很有技巧,而用笔不露痕迹,使人不觉其巧。
一幅纯洁美好的生活图景:勤劳善良、 无忧无虑的人们过着幸福快乐自由的生活。
这正符合诗人厌恶官场、决心归隐于 安静纯朴的田园生活的理想。
谢 谢!
王 维
目 录
1 创作背景
2 作者简介
3 译文及注释 4 诗词赏析
1 创作背景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初秋时节作者在所居地所见雨后黄昏的景色,应该是王维隐居终南山下辋 川别业时所作。
山居秋暝 暝:晚
王维
首联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空旷的山野一场秋雨新降,傍晚的天气显得格外凉爽。
颔联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诗人小传
王维(701—761),字摩诘,蒲州(山西永 济)人,官至尚书右丞,世称王右丞。王维早 年有过积极的政治抱负,希望能作出一番大事 业,后值政局变化无常而逐渐消沉下来,吃斋 奉佛。四十多岁的时候,他特地在长安东南蓝 田县的辋川营造了别墅,过着半官半隐的生活。 他前期写过一些边塞诗,但其作品主要是山水 田园诗,其诗与孟浩然齐名,称“王孟”。空 明境界和宁静之美。虽然春光已逝,但秋景更佳,愿意留下来。其喜归自然,寄情 山水,崇尚恬静、淡泊的田园生活,不愿同流合污的感受。厌恶宦海之情溢于言表。
王 维
• 这月下青松和石上清泉,不正是他所追求的理想境界吗?这两句写景如画,随意洒脱, 毫不着力。
诗词赏析
颈联
• 诗人先写“竹喧”再写“莲动”,因为浣女隐在竹林之中,渔舟被莲叶遮蔽,起初未见,等 到听到竹林喧声,看到莲叶纷披,才发现浣女、莲舟。这样写更富有真情实感,更富有诗意。
• 这和谐美好的生活图景,反映了诗人希望过闲适无忧无虑呃生活的向往,同时也从反面衬托 出他对黑暗官场的厌恶。这两句写的很有技巧,而用笔不露痕迹,使人不觉其巧。
一幅纯洁美好的生活图景:勤劳善良、 无忧无虑的人们过着幸福快乐自由的生活。
这正符合诗人厌恶官场、决心归隐于 安静纯朴的田园生活的理想。
谢 谢!
王 维
目 录
1 创作背景
2 作者简介
3 译文及注释 4 诗词赏析
1 创作背景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初秋时节作者在所居地所见雨后黄昏的景色,应该是王维隐居终南山下辋 川别业时所作。
山居秋暝 暝:晚
王维
首联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空旷的山野一场秋雨新降,傍晚的天气显得格外凉爽。
颔联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人教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山居秋暝》课件
![人教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山居秋暝》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dc6b8780294ac850ad02de80d4d8d15abe23009c.png)
二、词语对仗 1.出句和对句在同一位置上的词性必须 相同。 2、出句和对句在同一位置上的词义也要同 属一类。 3、出句和对句在同一位置上的结构必须对 称。(单纯词对单纯词,合成词对合成词) 4、出句和对句在同一位置上的字不能相同。
三、句式对仗 句子的句型和句法结构要相同一致。 即:主谓短语对主谓短语,动宾短 语对动宾短语;偏正结构对偏正结 构,述补结构对述补结构等。有的 对仗的句式结构不一定相同,但要 求字面要相对。
山居秋暝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首联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颔联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颈联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尾联
明月 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山居秋暝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首联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颔联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颈联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尾联
感谢聆听 敬请指正
再见
祝小朋友们 学习进步
五言律诗特点:
3.押韵固定。 五言律诗每联只能押平声韵,并且押韵有
固定的位置,即偶数句押韵,一韵到底,不可 换韵,但有时首联和颈联可押可不押。
五言律诗特点:
4.节奏严格。
五言律诗的形式是非常严格的,每 句只能是两个双音词加一个单音词,并 且单音词只能出现在句子的中间或者末 尾,不能出现在开头,两个相邻的双音词 的平仄必须相反。
山居秋暝
山居秋暝 【唐】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五言律诗特点:Leabharlann 1.四联八句。 (一首五言律诗一般有8句,每个句子有5个 字,一共四十个字。一个逗号为一句,前两 句叫“首联”;第三、四句叫“颔联”;第 五、六句叫“颈联”;最后两句叫“尾 联”。)
五年级上册语文古诗三首《山居秋瞑》部编版ppt课件
![五年级上册语文古诗三首《山居秋瞑》部编版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31c8d88ef242336c1fb95ed8.png)
(4)我是一棵苗,是您将我育成参天大树;我是一把火,是您给了我燃烧的火种;我是一张琴,是您拨动了那响亮的音符……老师, 我将永远记着您!
深情召唤,更是诗人心灵的驻足。正是在这 3、被赋予了人的品格和志向的古诗:(托物言志、借物喻理)
2、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4)选文第⑥⑦段主要运用了哪种写作手法?请结合内容分析其表达效果。
• 资料助读,了解作者及背景; • 提读、范读、配乐朗读,带学生进入情境; • 理解内容,用自己的话说诗意。
第二板块——展开联想,描绘画面, 【目标B1, \8分钟】
• 1、展示作品(因诗作画),生动描绘画面, • 2、集体点评学生的描绘,小结得失。引导学
生体会意境的优美。 • 3、小小诗评家。 • (1)、明代杨慎在《升庵诗话》中说:“千
• 5、这种意境中表现 了作者怎样的理想 (思想感情)?
明确5
通过诗一般景物的描写,反 映了诗人过安静淳朴生活的理想 和对污浊官场的厌恶。诗中以物 芳而明志洁,以人和而望政通。 泉水、青松、翠竹、青莲,可以 说是诗人高尚情操的写照,也是 为诗人理想境界的环境烘托。
第一板块——检查预习,熟读诗歌, 理解内容。【目标A1,B1\15分钟】
明确3
(3)读到选文第⑤段“我突然感到孩子的可怜了”一句,有人认为孩子可怜的原因是“出生后一直留在老家”,你认为这种看法正确吗? 说明理由。
诗人曾属“王孙”,来自官场、来自社会, 眉眼盈盈处:山水交汇的地方。盈盈:形容仪态美好。 才始:方才。
9、“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这两句诗强调织女与牛郎虽只隔一水间,却只能用默默地眼神含情地相望,来表达心中的思念。“盈盈 ”、“脉脉”两组叠词的运用,更突出地表达了织女对牛郎之间的缠绵情意。
而今别居辋川。从“误入尘网中”到“复得 1、《马诗》是唐代诗人李贺创作的一首五言绝句。这首诗用比兴手法,通过咏马表现了诗人的远大抱负和怀才不遇,渴望早日建功立
深情召唤,更是诗人心灵的驻足。正是在这 3、被赋予了人的品格和志向的古诗:(托物言志、借物喻理)
2、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4)选文第⑥⑦段主要运用了哪种写作手法?请结合内容分析其表达效果。
• 资料助读,了解作者及背景; • 提读、范读、配乐朗读,带学生进入情境; • 理解内容,用自己的话说诗意。
第二板块——展开联想,描绘画面, 【目标B1, \8分钟】
• 1、展示作品(因诗作画),生动描绘画面, • 2、集体点评学生的描绘,小结得失。引导学
生体会意境的优美。 • 3、小小诗评家。 • (1)、明代杨慎在《升庵诗话》中说:“千
• 5、这种意境中表现 了作者怎样的理想 (思想感情)?
明确5
通过诗一般景物的描写,反 映了诗人过安静淳朴生活的理想 和对污浊官场的厌恶。诗中以物 芳而明志洁,以人和而望政通。 泉水、青松、翠竹、青莲,可以 说是诗人高尚情操的写照,也是 为诗人理想境界的环境烘托。
第一板块——检查预习,熟读诗歌, 理解内容。【目标A1,B1\15分钟】
明确3
(3)读到选文第⑤段“我突然感到孩子的可怜了”一句,有人认为孩子可怜的原因是“出生后一直留在老家”,你认为这种看法正确吗? 说明理由。
诗人曾属“王孙”,来自官场、来自社会, 眉眼盈盈处:山水交汇的地方。盈盈:形容仪态美好。 才始:方才。
9、“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这两句诗强调织女与牛郎虽只隔一水间,却只能用默默地眼神含情地相望,来表达心中的思念。“盈盈 ”、“脉脉”两组叠词的运用,更突出地表达了织女对牛郎之间的缠绵情意。
而今别居辋川。从“误入尘网中”到“复得 1、《马诗》是唐代诗人李贺创作的一首五言绝句。这首诗用比兴手法,通过咏马表现了诗人的远大抱负和怀才不遇,渴望早日建功立
新人教版部编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山居秋暝》教学课件
![新人教版部编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山居秋暝》教学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c42187a4a8114431b90dd8e9.png)
【致读者】
读者朋友,您好!非常荣幸,我的作品对您有所帮助。 为您提供优质作品是我最大的心愿。为了提高作品质量,今后能创作出更高质量的 作品,供您参考使用。希望您能点赞或留言告诉我该文档的不足之处,改进方向、方 法,以便于对该文档进行优化完善。您的支持是我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作最大的动力,愿您我携手共建, 共同提高。在此深表感谢!祝您天天快乐!万分感谢!
诗人为什么要选取“松”、“清泉”、
“竹”这些物象来写?有什么特别的含义?
分析:这些物象象征诗人高洁 的人格,体现了诗人追求高洁 理想的境界。是诗歌中常见的 意象。
学习尾联
思考:《楚辞·招隐士》有“王孙兮归来。山中兮不可 久留”的句子。王维却认为“王孙自可留”。结合全 诗谈谈你的理解。
分析: 居山生活的美好让王维产生了向往之情,所以 他说“王孙自可留”,其实是表达了对归隐生活的追 求。“留”与句首“空”相呼应。
春花春草,任凭它枯谢吧,我要留下享受这无比风光。
下面我们来听一听这首诗的分析吧!
“空”字有什么特别的含义?
分析:“空”是寂静空旷的意思, 诗人借“空”抒发归隐情怀。
思考:颔联、颈联写了哪些景? 有何特点?体现了诗人怎么样的 感情?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从 动静、试听、视角等方面考虑)?
分析:写了明月、松、清泉、竹、浣女、渔舟, 这些景物清静,幽美,明洁,体现了诗人归隐 的情怀。运用了动静结合, 试听相兼,俯仰结合,先声 夺人的手法(诗中有画)。
一幅纯洁美好的生活图景:勤劳善良、 无忧无虑的人们过着幸福快乐自由的生活。
这正符合诗人厌恶官场、决心归隐于 安静纯朴的田园生活的理想。
课后反思
1、和同桌说说今天学习的收获好吗? 2、师引导学生归纳本课知识重点。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山居秋暝》全文课件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山居秋暝》全文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7136e08981c758f5f71f6742.png)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山居秋 暝》全 文课件
• 第四幅“竹喧归浣女”。 • 竹林里传来一阵银铃般的笑声,那是
一群勤劳淳朴的山村姑娘刚洗完衣服, 披着月光笑盈盈地归来了,也许她们 正为什么开心的事儿在竹林里嬉戏追 逐着,笑闹声传出翠竹林外。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山居秋 暝》全 文课件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山居秋 暝》全 文课件
• 清泉石上流 • 浣洗晚归图 • 渔舟归来图
苏轼曾赞:“味摩诘诗,诗 中有 画,画 中有诗。” 你感觉哪些字或词写得好?
这些画面具有什么气息?有何特点?
温馨 清新 自然 淳朴
在这首诗里王维要抒发怎样的情感?
• 对田园生活的热爱 • 对官场生活的厌恶 •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 典故 • 《楚辞·招隐士》中有“王孙游兮归来,山中兮不
山居秋暝
王维
山居秋暝
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1.先齐读一遍 2.自由朗读,思考:你从这首诗中读出来什么? (可以从诗歌的内容、情感、艺术技巧等方面)
山居秋暝
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 这首诗的意境是如何被分析出来的? • 第一幅“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 初秋的傍晚,山雨初霁,万物一新,树木
繁茂,空气清新,高山寂静,宛若世外桃 源。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山居秋 暝》全 文课件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山居秋 暝》全 文课件
• 第二幅“明月松间照” • 暮色苍茫,皎洁的明月升上了天空,银色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21古诗词三首《山居秋暝》课件(共20张PPT)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21古诗词三首《山居秋暝》课件(共20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13ad3cab900ef12d2af90242a8956bec0975a5d4.png)
山居秋暝
山居秋暝
山居秋暝 看图猜诗句
西塞山前白鹭飞, 桃花流水鳜鱼肥。
———张志和《渔歌子》
孤舟蓑笠翁, 独钓寒江雪。
———柳宗元《江雪》
山居秋暝
两个黄鹂鸣翠柳, 一行白鹭上青天。
——— 杜甫《绝句》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 孟浩然《春晓》
山居秋暝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王维《使至塞上》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勾。
———李贺《马诗》
山居秋暝
远川看挂 遥水布色 山前绦瀑
山居秋暝
西塞山前白鹭飞, 桃花流水鳜鱼肥。
———张志和《渔歌子》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王维《使至塞上》
孤舟蓑笠翁, 独钓寒江雪。
———柳宗元《江雪》
遥看瀑布挂前川。 ----李白《望庐山瀑布》
诗题
静
动
滁州西涧
鸟鸣涧
山居秋暝
课后作业:
1.推举阅读白居易的《钱塘江春行》,王籍 的《入若耶溪》,继续感受诗中的静与动。
2.结合自己的想象,把《山居秋暝》扩写成 一篇短文。
山居秋暝
感 谢 凝 听
两个黄鹂鸣翠柳, 一行白鹭上青天。
——— 杜甫《绝句》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勾。 ———李贺《马诗》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 孟浩然《春晓》
万条垂下绿丝绦。 ----贺知章《咏柳》
山居秋暝
日落时分,天色将晚。
山居秋暝
·
诗人在山中居所看到的秋天 傍晚时分的风景。
山居秋暝
王维 字摩诘,号摩诘居士,河东蒲州(今 山西永济)人。 ① 朝著名诗人、画家。苏轼 评价其:“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 画,画中有诗。”因笃信佛教,故有② 之称。 官至尚书右丞,故世称“王右丞”。中年后隐 居蓝田辋川,过着亦官亦隐的悠闲生活。诗与 ③ 齐名,并称“④”。存诗400余首,有《王 右丞集》。
山居秋暝
山居秋暝 看图猜诗句
西塞山前白鹭飞, 桃花流水鳜鱼肥。
———张志和《渔歌子》
孤舟蓑笠翁, 独钓寒江雪。
———柳宗元《江雪》
山居秋暝
两个黄鹂鸣翠柳, 一行白鹭上青天。
——— 杜甫《绝句》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 孟浩然《春晓》
山居秋暝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王维《使至塞上》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勾。
———李贺《马诗》
山居秋暝
远川看挂 遥水布色 山前绦瀑
山居秋暝
西塞山前白鹭飞, 桃花流水鳜鱼肥。
———张志和《渔歌子》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王维《使至塞上》
孤舟蓑笠翁, 独钓寒江雪。
———柳宗元《江雪》
遥看瀑布挂前川。 ----李白《望庐山瀑布》
诗题
静
动
滁州西涧
鸟鸣涧
山居秋暝
课后作业:
1.推举阅读白居易的《钱塘江春行》,王籍 的《入若耶溪》,继续感受诗中的静与动。
2.结合自己的想象,把《山居秋暝》扩写成 一篇短文。
山居秋暝
感 谢 凝 听
两个黄鹂鸣翠柳, 一行白鹭上青天。
——— 杜甫《绝句》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勾。 ———李贺《马诗》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 孟浩然《春晓》
万条垂下绿丝绦。 ----贺知章《咏柳》
山居秋暝
日落时分,天色将晚。
山居秋暝
·
诗人在山中居所看到的秋天 傍晚时分的风景。
山居秋暝
王维 字摩诘,号摩诘居士,河东蒲州(今 山西永济)人。 ① 朝著名诗人、画家。苏轼 评价其:“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 画,画中有诗。”因笃信佛教,故有② 之称。 官至尚书右丞,故世称“王右丞”。中年后隐 居蓝田辋川,过着亦官亦隐的悠闲生活。诗与 ③ 齐名,并称“④”。存诗400余首,有《王 右丞集》。
五年级上册语文课件21古诗三首(山居秋暝)(共24张PPT)人教部编版
![五年级上册语文课件21古诗三首(山居秋暝)(共24张PPT)人教部编版](https://img.taocdn.com/s3/m/52732f58e009581b6bd9ebe2.png)
统编版课件优秀课件五年级上册语文 课件21 古诗三 首(山 居秋暝 )(共2 4张PPT )人教 部编版 ppt课 件部编 版课件
统编版课件优秀课件五年级上册语文 课件21 古诗三 首(山 居秋暝 )(共2 4张PPT )人教 部编版 ppt课 件部编 版课件
• 飒飒秋雨中,浅浅石榴泻。跳波自相渐,白鹭惊
统编版课件优秀课件五年级上册语文 课件21 古诗三 首(山 居秋暝 )(共2 4张PPT )人教 部编版 ppt课 件部编 版课件
1.近体诗
近
与古体诗相对而言的一种诗体,
体
也称今诗。指唐代形成的格律诗体,
诗
其句数、字数、平仄、对仗、用韵
知 识
等都有严格的规定,主要有律诗和 绝句。
统编版课件优秀课件五年级上册语文 课件21 古诗三 首(山 居秋暝 )(共2 4张PPT )人教 部编版 ppt课 件部编 版课件
统编版课件优秀课件五年级上册语文 课件21 古诗三 首(山 居秋暝 )(共2 4张PPT )人教 部编版 ppt课 件部编 版课件
统编版课件优秀课件五年级上册语文 课件21 古诗三 首(山 居秋暝 )(共2 4张PPT )人教 部编版 ppt课 件部编 版课件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暮色苍茫,皎洁的明月升上了天空,银色的月光透 过松树的虬枝翠叶,星星点点地洒落下来。清清的 泉水淙淙地流泻于山石之上,在月光辉映之下,宛 若一条洁白的绸布闪闪发光、随风飘荡,这是多么 幽美的意境啊!
统编版课件优秀课件五年级上册语文 课件21 古诗三 首(山 居秋暝 )(共2 4张PPT )人教 部编版 ppt课 件部编 版课件
统编版课件优秀课件五年级上册语文 课件21 古诗三 首(山 居秋暝 )(共2 4张PPT )人教 部编版 ppt课 件部编 版课件
统编版课件优秀课件五年级上册语文 课件21 古诗三 首(山 居秋暝 )(共2 4张PPT )人教 部编版 ppt课 件部编 版课件
• 飒飒秋雨中,浅浅石榴泻。跳波自相渐,白鹭惊
统编版课件优秀课件五年级上册语文 课件21 古诗三 首(山 居秋暝 )(共2 4张PPT )人教 部编版 ppt课 件部编 版课件
1.近体诗
近
与古体诗相对而言的一种诗体,
体
也称今诗。指唐代形成的格律诗体,
诗
其句数、字数、平仄、对仗、用韵
知 识
等都有严格的规定,主要有律诗和 绝句。
统编版课件优秀课件五年级上册语文 课件21 古诗三 首(山 居秋暝 )(共2 4张PPT )人教 部编版 ppt课 件部编 版课件
统编版课件优秀课件五年级上册语文 课件21 古诗三 首(山 居秋暝 )(共2 4张PPT )人教 部编版 ppt课 件部编 版课件
统编版课件优秀课件五年级上册语文 课件21 古诗三 首(山 居秋暝 )(共2 4张PPT )人教 部编版 ppt课 件部编 版课件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暮色苍茫,皎洁的明月升上了天空,银色的月光透 过松树的虬枝翠叶,星星点点地洒落下来。清清的 泉水淙淙地流泻于山石之上,在月光辉映之下,宛 若一条洁白的绸布闪闪发光、随风飘荡,这是多么 幽美的意境啊!
统编版课件优秀课件五年级上册语文 课件21 古诗三 首(山 居秋暝 )(共2 4张PPT )人教 部编版 ppt课 件部编 版课件
统编版课件优秀课件五年级上册语文 课件21 古诗三 首(山 居秋暝 )(共2 4张PPT )人教 部编版 ppt课 件部编 版课件
古诗词三首【山居秋暝、枫桥夜泊、长相思】PPT
![古诗词三首【山居秋暝、枫桥夜泊、长相思】PPT](https://img.taocdn.com/s3/m/e24d6ddc83d049649b6658b0.png)
泊船瓜洲
王安石
京口瓜洲一水间, 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 明月何时照我还。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课件
新课导入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课件
作者简介
纳兰性德(1655—1685),字容若,号 楞(lénɡ)伽山人。清代著名词人,有“清 代第一词人”之称。纳兰性德的词以“真” 取胜,写景逼真传神,词风清丽婉约,主要 作品是《纳兰词》。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课件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看到:月亮、乌鸦、秋霜、枫树、渔火; 听到:乌鸦的叫声。
译文:月亮落下去的时候,树上的乌鸦不停地叫着, 寒霜弥漫在夜空中,面对江边的枫树和渔船上的灯火, 我心情愁闷,久久不能入睡。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课件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以动衬静)
渔舟之人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课件
此诗描绘了秋日傍晚雨后山林柔和美好的风光和 山居村民的淳朴风尚,表现了诗人寄情__山__水__田__园____ 并对隐居生活怡然自得的满足心情。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课件
枫桥夜泊
枫桥:地名; 枫:季节,即秋季; 夜:时间; 泊:停泊,主要事件。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课件
这两句是诗人的所见、所感,通过描写“夜泊”的 环境,烘托了诗人孤寂愁闷的心情。“月亮、乌鸦、秋 霜、枫树、渔火”都是诗人看到的景物,一个“愁”字 点明了诗人久久不能入睡的原因。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课件
想一想:“霜”是接近地面的水汽遇冷在地面或物体 上凝结成的白色细微颗粒,可作者为什么说“霜满天”呢?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课件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 夜深千帐灯。
词意:将士们跋山涉水,向山海关 那边进发。夜里,住宿帐篷,每个营帐 中都点起了盏盏灯火。
王安石
京口瓜洲一水间, 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 明月何时照我还。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课件
新课导入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课件
作者简介
纳兰性德(1655—1685),字容若,号 楞(lénɡ)伽山人。清代著名词人,有“清 代第一词人”之称。纳兰性德的词以“真” 取胜,写景逼真传神,词风清丽婉约,主要 作品是《纳兰词》。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课件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看到:月亮、乌鸦、秋霜、枫树、渔火; 听到:乌鸦的叫声。
译文:月亮落下去的时候,树上的乌鸦不停地叫着, 寒霜弥漫在夜空中,面对江边的枫树和渔船上的灯火, 我心情愁闷,久久不能入睡。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课件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以动衬静)
渔舟之人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课件
此诗描绘了秋日傍晚雨后山林柔和美好的风光和 山居村民的淳朴风尚,表现了诗人寄情__山__水__田__园____ 并对隐居生活怡然自得的满足心情。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课件
枫桥夜泊
枫桥:地名; 枫:季节,即秋季; 夜:时间; 泊:停泊,主要事件。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课件
这两句是诗人的所见、所感,通过描写“夜泊”的 环境,烘托了诗人孤寂愁闷的心情。“月亮、乌鸦、秋 霜、枫树、渔火”都是诗人看到的景物,一个“愁”字 点明了诗人久久不能入睡的原因。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课件
想一想:“霜”是接近地面的水汽遇冷在地面或物体 上凝结成的白色细微颗粒,可作者为什么说“霜满天”呢?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课件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 夜深千帐灯。
词意:将士们跋山涉水,向山海关 那边进发。夜里,住宿帐篷,每个营帐 中都点起了盏盏灯火。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21古诗词三首《山居秋暝》课件(共19张PPT)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21古诗词三首《山居秋暝》课件(共19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a5c894eefc0a79563c1ec5da50e2524de518d031.png)
词义叠加
秋天
山居秋暝
【暝】日落 时分,天色 将晚。
山中 居所 山中居所
结合注释
小组合作:
学
习
借助注释和插图,说说《山居秋暝》
提 示
这首诗的意思。
(提示:一句一句译通顺,再连起
来完整说说。)
归浣女
下渔舟
浣女归
渔舟下
顺流而下
空旷的山中刚下过一场雨,天气清凉,傍晚时 分让人感受到阵阵秋意。明亮的月光透过松林撒落 下来,清澈的泉水从石头中潺潺流过。竹林里传来 喧笑声,本来是一群洗衣的女子归来了,莲叶晃动, 本来是渔船顺流而下。任凭春天的花草凋谢,可 “我”还是愿意留在这里,长久居于此地。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
山居秋暝
[唐]王维
四时景物皆成趣
● 初步体会景物的静态美和 动态美。
● 学习描写景物的变化。Βιβλιοθήκη 王维 字摩诘,唐代诗人、画家。因
官至尚书右丞,世称“王右丞”。诗与孟 浩然齐名,并称“王孟”。晚年居蓝田辋 (wǎng)川,过着亦官亦隐的悠闲生活。 苏轼在《书摩诘蓝田烟雨图》中说:“味 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 有诗。”
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诗人对山间美好景 物的爱好以及归隐山林
的心愿。
随便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山居秋暝
[唐]王维
朗
诵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古 诗
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便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课堂小结
《山居秋暝》是一首五言律诗,诗人运 用动静结合的手法,描画了初秋薄暮、雨 后初晴的山中图景,表达了诗人对山间美 好景物的爱好以及归隐山林的心愿。
21 古诗《山居秋暝》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课件ppt
![21 古诗《山居秋暝》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课件ppt](https://img.taocdn.com/s3/m/015ba974192e45361066f5d6.png)
山居秋暝
山居秋暝
山居秋暝
王维 字摩诘,号摩诘居士。河东蒲
州(今山西永济)人。唐朝著名诗人、 画家。官至尚书右丞,故世称“王右 丞”。中年后隐居蓝田辋川,过着亦 官亦隐的悠闲生活。诗与孟浩然齐名, 并称“王孟”。
代表诗作有《相思》《辛夷坞》等。
山居秋暝
我会认
míng huàn
日将 暝
浣衣
山居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暝
诗意:明月映照着幽静的松林间,清澈的 泉水在山石上淙淙流淌。
山居秋暝
归来
竹喧归浣女, 莲动下渔舟。
顺流而下
你能说说这联 诗的意思么?
诗意:竹林里传来阵阵喧哗,那是洗衣物 的女子归来了。莲花响动,那是捕鱼的小 船在顺流而下。
山居秋暝
春天的花草
随意春芳歇, 王孙自可留。
自然
你能说说这 联诗的意思 么?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山居秋暝
结构梳理
明月松林
山
山居之景
(动静结合) 清泉岩石
居 秋 暝
浣衣之女
清幽
留 (隐居)
山居之人
(以动衬静)
渔舟之人
山居秋暝
主题概括
此诗描绘了 秋雨初晴 后傍晚时分山村柔 和美好的风光和山居村民的淳朴风尚,表现了 诗人寄情 山水田园 并对隐居生活怡然自得的满 足心情。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山居秋暝
读读首联,说一说: 1.这联诗写出了情景,表现了什么样的意境? 2.这联诗和诗题有什么关系呢?
山居秋暝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山雨初霁,万物为之一新,又是初秋的 傍晚,空气清新,景色美妙。给全诗创造 了一个寂静,清新,幽雅的意境。
山居秋暝
山居秋暝
王维 字摩诘,号摩诘居士。河东蒲
州(今山西永济)人。唐朝著名诗人、 画家。官至尚书右丞,故世称“王右 丞”。中年后隐居蓝田辋川,过着亦 官亦隐的悠闲生活。诗与孟浩然齐名, 并称“王孟”。
代表诗作有《相思》《辛夷坞》等。
山居秋暝
我会认
míng huàn
日将 暝
浣衣
山居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暝
诗意:明月映照着幽静的松林间,清澈的 泉水在山石上淙淙流淌。
山居秋暝
归来
竹喧归浣女, 莲动下渔舟。
顺流而下
你能说说这联 诗的意思么?
诗意:竹林里传来阵阵喧哗,那是洗衣物 的女子归来了。莲花响动,那是捕鱼的小 船在顺流而下。
山居秋暝
春天的花草
随意春芳歇, 王孙自可留。
自然
你能说说这 联诗的意思 么?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山居秋暝
结构梳理
明月松林
山
山居之景
(动静结合) 清泉岩石
居 秋 暝
浣衣之女
清幽
留 (隐居)
山居之人
(以动衬静)
渔舟之人
山居秋暝
主题概括
此诗描绘了 秋雨初晴 后傍晚时分山村柔 和美好的风光和山居村民的淳朴风尚,表现了 诗人寄情 山水田园 并对隐居生活怡然自得的满 足心情。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山居秋暝
读读首联,说一说: 1.这联诗写出了情景,表现了什么样的意境? 2.这联诗和诗题有什么关系呢?
山居秋暝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山雨初霁,万物为之一新,又是初秋的 傍晚,空气清新,景色美妙。给全诗创造 了一个寂静,清新,幽雅的意境。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21古诗词三首《山居秋暝》课件(共21张PPT)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21古诗词三首《山居秋暝》课件(共21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647f21d0ed3a87c24028915f804d2b160b4e8699.png)
山居秋暝
王维
【走近王维——诗佛】
王维(701-761),字摩诘,祖籍太原, 唐朝具有多方面艺术才能的著名的田园派诗人, 是盛唐的边塞诗及山水诗的大宗师。他十六岁 便开始作诗,开元九年(721)二十一岁时中 进士。可是不久因故受牵连,被贬谪到山东做 济州司仓参军。三十四岁时,受到宰相张九龄 的赏识,任太乐丞,后转尚书右丞,故世称 “王右丞”。 有“朝廷左相笔,天下右丞诗” 的称誉。被唐代宗称为天下文宗。
他工诗善画,又精通音乐,并能以画、乐 之理融会于诗中。苏轼曾赞:“味摩诘诗, 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前期写过一些边 塞诗,但其作品最主要的是山水田园诗, 通过田园山水的描画,宣扬隐士生活;
晚年信奉佛禅,显露出消极避世的人生观。 不过他的佛禅修养,又使他的山水田园诗 中显出一种幽深清远、静谧空灵的境域, 从而形成了他自己诗歌的特殊风格。
颔联——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明亮的月光透过茂盛的松林倾洒下来(静景)
探 清澈的泉水沿着峻峭的石涧淙淙流去(动景)
究
动静相映,描画山间傍晚的美好风景
手
颈联——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法 幽深的竹林中传来浣纱女子的喧声笑语(听觉)
轻轻晃动的荷叶下划过满载而归的渔舟(视觉)
由听觉到视觉的描写
尾联——随便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作者通过《楚辞·招隐士》:“王孙兮归来,山中兮 不可久留” (本意是劝人们不要在山中隐居),反其 意而用之,暗示自己愿意长久地隐居于山林。
间本诗写秋天傍晚的山景。
【诵读】
山居秋暝(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便/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这首诗描画了几幅山村晚景图?
王维
【走近王维——诗佛】
王维(701-761),字摩诘,祖籍太原, 唐朝具有多方面艺术才能的著名的田园派诗人, 是盛唐的边塞诗及山水诗的大宗师。他十六岁 便开始作诗,开元九年(721)二十一岁时中 进士。可是不久因故受牵连,被贬谪到山东做 济州司仓参军。三十四岁时,受到宰相张九龄 的赏识,任太乐丞,后转尚书右丞,故世称 “王右丞”。 有“朝廷左相笔,天下右丞诗” 的称誉。被唐代宗称为天下文宗。
他工诗善画,又精通音乐,并能以画、乐 之理融会于诗中。苏轼曾赞:“味摩诘诗, 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前期写过一些边 塞诗,但其作品最主要的是山水田园诗, 通过田园山水的描画,宣扬隐士生活;
晚年信奉佛禅,显露出消极避世的人生观。 不过他的佛禅修养,又使他的山水田园诗 中显出一种幽深清远、静谧空灵的境域, 从而形成了他自己诗歌的特殊风格。
颔联——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明亮的月光透过茂盛的松林倾洒下来(静景)
探 清澈的泉水沿着峻峭的石涧淙淙流去(动景)
究
动静相映,描画山间傍晚的美好风景
手
颈联——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法 幽深的竹林中传来浣纱女子的喧声笑语(听觉)
轻轻晃动的荷叶下划过满载而归的渔舟(视觉)
由听觉到视觉的描写
尾联——随便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作者通过《楚辞·招隐士》:“王孙兮归来,山中兮 不可久留” (本意是劝人们不要在山中隐居),反其 意而用之,暗示自己愿意长久地隐居于山林。
间本诗写秋天傍晚的山景。
【诵读】
山居秋暝(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便/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这首诗描画了几幅山村晚景图?
部编人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山居秋暝》课件
![部编人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山居秋暝》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f11b5572bd64783e08122b11.png)
王维,是盛唐诗坛上极负盛名的诗人。王维自幼 聪颖,不但九岁时便能作诗写文章,后来成为开 元、天宝间著名诗人,而且工于草书隶书,娴于 丝竹音律,擅长绘画,是个多才多艺的才子,在 青年时代便已名动京师,得到皇族诸王的敬重, 宁王、薛王待他就象师友一样。王维开元九年春 天中状元后,即解褐为太乐丞,开始了仕宦生涯。 到张九龄罢相之后,他倍感沮丧,有归隐之心。 40多岁时,先后隐居终南山和辋川,亦官亦隐。 思想日趋消极遁世,日益信奉佛教。“安史之乱” 中被俘,被迫做伪官。乱平,降为太子中允。后 因官至尚书右丞,所以人称王右丞。
山居秋暝
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注释 ⑴暝(míng):日落,天色将晚。 ⑵空山:空旷,空寂的山野。新: 刚刚。
⑶清泉石上流:写的正是雨后的 景色。
⑷竹喧:竹林中笑语喧哗。喧: 喧哗,这里指竹叶发出沙沙声响。 浣(huàn)女:洗衣服的姑娘。 浣:洗涤衣物。
南宋诗人翁卷(字灵舒)
• "背日山梅瘦,随潮海鸭寒。平途迷 望阔,峻岭疾行难。"
• "岚蒸空寺坏,雪压小庵清。果落群 猴拾,林昏独虎行。"
他使用瘦、寒、迷、难、空、昏、 坏、独等类字样,才显得幽静,未 免把幽静看得过分死板了。
• 在诗的结末里,诗人用"随意春芳歇, 王孙自可留"来点明自己愿意留在山
译文
空旷的群山沐浴了一场新雨,夜晚降临使人感到已是初秋。 皎皎明月从松隙间洒下清光,清清泉水在山石上淙淙淌流。 竹林喧响知是洗衣姑娘归来,莲叶轻摇想是上游荡下轻舟。 春日的芳菲不妨任随它消歇,秋天的山中王孙自可以久留。
•这首《山居秋暝》,通过 对于秋色的描写,说明山 中仍然是一片美丽和平的 恬静,从而作出人们可以 继续在山中隐居的结论。 开头两句,容易明白,不 用多说。这里要着重谈的 是中间那四句。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21《古诗词三首--山居秋暝》课件(共21张PPT)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21《古诗词三首--山居秋暝》课件(共21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2e899299db38376baf1ffc4ffe4733687f21fc6f.png)
有__静_____有___动____,构成了清新秀丽的乡村生活图。
“流”,一上一下,一静一动,静中有动,动中有静,
把自然的美与心境的美完全融为一体。
课堂小结
课堂集中营
《山居秋暝》描画了秋雨初晴后傍晚时分山村的 绮丽风光和山中村民的浑厚风尚,表现了诗人寄情山 水田园的高洁情怀和对理想生活的执着追求。以自然 美来表现人格美和社会美。它像一幅清新秀丽的山水 画,又像一支恬静优美的抒情乐曲,体现了王维诗中 有画的创作特点。
课堂集中营
随便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随便: 任凭。 春芳:春天的花草。 歇:尽,消散,消失。 王孙:原指贵族子弟,后来也泛指隐居的人。 留:居住。 【释义】任凭春天的花凋谢,我自己却要居住在这风光 秀丽的山中。
课堂集中营
随便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尾联写出了什么?
写此景美好,是洁身自好的所在。
品读赏析
实战练习
根据诗歌内容填空。
1.《山居秋暝》是__唐__朝诗人__王__维___写的,首联写 出了地点_空___山__,季节_秋___天___,时间__傍__晚__,环 境_雨__后___。
2.诗中描写的景物有:_空__山___、_____、_松__林__、_清__泉___、 _山__石__、__竹____、__莲___、_渔__舟___。
古诗词三首--山居秋暝
课前导入
亦诗亦佛,佛性为诗,诗入佛境; 半隐半仕,仕不碍隐,隐在仕林。
诗佛王维
课堂集中营
山居秋暝
【唐】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便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作者简介
王维(约701—761), 字摩诘,号摩诘居士,世称“王
右丞”,唐朝著名诗人、画家。他是 山水田园诗派代表人物。因笃信佛教 ,又被称为“诗佛”。与孟浩然合称 “王孟”。
“流”,一上一下,一静一动,静中有动,动中有静,
把自然的美与心境的美完全融为一体。
课堂小结
课堂集中营
《山居秋暝》描画了秋雨初晴后傍晚时分山村的 绮丽风光和山中村民的浑厚风尚,表现了诗人寄情山 水田园的高洁情怀和对理想生活的执着追求。以自然 美来表现人格美和社会美。它像一幅清新秀丽的山水 画,又像一支恬静优美的抒情乐曲,体现了王维诗中 有画的创作特点。
课堂集中营
随便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随便: 任凭。 春芳:春天的花草。 歇:尽,消散,消失。 王孙:原指贵族子弟,后来也泛指隐居的人。 留:居住。 【释义】任凭春天的花凋谢,我自己却要居住在这风光 秀丽的山中。
课堂集中营
随便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尾联写出了什么?
写此景美好,是洁身自好的所在。
品读赏析
实战练习
根据诗歌内容填空。
1.《山居秋暝》是__唐__朝诗人__王__维___写的,首联写 出了地点_空___山__,季节_秋___天___,时间__傍__晚__,环 境_雨__后___。
2.诗中描写的景物有:_空__山___、_____、_松__林__、_清__泉___、 _山__石__、__竹____、__莲___、_渔__舟___。
古诗词三首--山居秋暝
课前导入
亦诗亦佛,佛性为诗,诗入佛境; 半隐半仕,仕不碍隐,隐在仕林。
诗佛王维
课堂集中营
山居秋暝
【唐】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便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作者简介
王维(约701—761), 字摩诘,号摩诘居士,世称“王
右丞”,唐朝著名诗人、画家。他是 山水田园诗派代表人物。因笃信佛教 ,又被称为“诗佛”。与孟浩然合称 “王孟”。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21古诗词三首《山居秋暝》课件(共11张PPT)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21古诗词三首《山居秋暝》课件(共11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b9f038bbafaad1f34693daef5ef7ba0d4a736d29.png)
鹿寨
王维
空山不见人, 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 复照青苔上。
鸟鸣涧
王维
人闲桂花落, 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 时鸣春涧中。
山居秋暝
【唐】王维
秋天 日落时分,
山里 山居秋暝 天色将晚。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便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山居秋暝
空 山/新 雨 后 , 天 气/晚 来 秋 。 松/间 照 , 清 泉 石/上 流 。
竹 喧/归 浣 女 , 莲 动/下 渔 舟 。 随 便/春 芳 歇 , 王 孙/自 可 留 。
诗歌中写了哪些景物?
小组合作:
一.用诗意的语言描述诗句:1-2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3-4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二.写完后小组内交流讨论,相互纠正。 三.时间2分钟
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明亮的月光从松林的树隙间洒下来, 清清的泉水在山石上潺潺流淌。
静态描写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竹林里人声喧闹,是洗衣的女子归来, 水上莲叶轻摇,是渔船顺流而下。
王维青少年时期富于文学才华,开元九年中进士第。二
十四年,张九龄罢相,次年贬荆州长史。王维对张九龄被贬, 感到非常沮丧,在《寄荆州张丞相》中说:“方将与农圃, 艺植老丘园”。表示了归隐之意,但他并未就此退出官场。 开元二十五年,王维的官职逐渐升迁。安史之乱前,他曾说: “既寡遂性欢,恐招负时累”。一方面对当时的官场感到厌 倦和担心,但另一方面却又恋栈怀禄,不能决然离去,于是 顺俗浮沉,长期过着半官半隐的 生活。
部编版《山居秋暝》完美课件
![部编版《山居秋暝》完美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e9918fa8d0f34693daef5ef7ba0d4a7302766cd0.png)
屈不饶的奋斗精神
。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其解一析:该题是从生活的状况和质量[颔方面联着]手仿写,必须注意内容的贴切。
2.天意怜幽草,人间重晚晴。 唐代诗人李商隐
渔歌子 哭哭啼啼
兴旺盛衰
闭门不出
索(然静无静味 的津津月有光味 把松林照亮,清清的泉水在石上流淌。)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事) 破格──破例 慰问──问候
小结3:《山居秋暝》
本诗主旨:
明确:全诗描绘了秋雨初晴后傍 晚时分山村的旖旎风光和山居村 民的淳朴风尚,表现了诗人寄情 山水田园,对隐居生活怡然自得 的满足心情。
鉴赏诗中的美:
诗 意象
空山、新雨、晚秋、明月、 松、清泉、石、竹林、莲
意象美
意境 清新 宁静 深远
意境美
文景 人
画 色调 明洁 清幽 乐 音韵 和谐 作者 意象:松、泉、竹、莲(文化传统)
5、他早期写过一些边塞诗,但以描写山水田园 的成就最高,被称为山水田园诗人,与孟浩然一道成 为盛唐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合称“王孟”。诗风直 承陶渊明,似浅实深,似淡实腴。
6、他是诗人,还精通音律,善绘画,又兼画师,成为“南派泼墨山水” 的宗师。北宋苏轼说曾赞:“味摩诘诗,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明董其昌 推他为“绘画之祖”,并说“文人之画,自王右丞始”。
明月松间照, 晚天秋气 4.课文结构梳理。
1、《草原》一文记叙(老舍)先生访问内蒙古草原时看到的 (美丽景色)以及受到蒙古族同胞(热烈欢迎的)情景。全文按事情发
展顺序描绘了(草原风光图)、(喜迎远客图)、(主客联欢图)。通过这些画面,表现了草原的(风光美)、(人情美)和(民俗
美),从而表现了(蒙汉两族人民团结友好的深情厚意),抒发了(对祖国河山的无限热爱)之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山居秋暝》PPT课 件1
山居秋暝
王维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山居秋暝》PPT课 件1
山居秋暝
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1.先齐读一遍 2.自由朗读,思考:你从这首诗中读出来什么? (可以从诗歌的内容、情感、艺术技巧等方面)
• 第五幅“莲动下渔舟”
• 密密的荷叶纷纷倒向两旁,莲花摇动, 水波荡漾,原来是顺流而下的渔舟正 轻盈地穿过荷花丛,弄乱的荷塘月色, 划破了大山的宁静。
深入探究 欣赏品味
问题2:颈联按通常的说法应是“浣女归竹喧, 渔舟下莲动”,这里诗人为什么先说“竹
喧”“莲动”而后说“归浣女”“下渔舟”?
这两句写得很有技巧,而用笔又不露 痕迹,使人不觉其巧。诗人先写“竹 喧”“莲动”,是因为浣女隐在竹林 之中,渔舟被莲叶遮蔽,起初未见, 等到听到竹林喧声,看到莲叶纷披, 才发现浣女、莲舟。这样写更富有真 情实感,更富有诗情画意。(当然, 还有平仄押韵方面的考虑)
•
• 第三幅“清泉石上流”
• 清清的泉水淙淙地流泻于山石之上, 在月光辉映之下,宛若一条洁白的绸 布闪闪发光、随风飘荡,这是多么幽 美的意境啊!
• 第四幅“竹喧归浣女”。
• 竹林里传来一阵银铃般的笑声,那是 一群勤劳淳朴的山村姑娘刚洗完衣服, 披着月光笑盈盈地归来了,也许她们 正为什么开心的事儿在竹林里嬉戏追 逐着,笑闹声传出翠竹林外。
为什么只是“松间”?难道林中没有 别的树木吗?已是秋天了,怎么还有莲, 而且那么茂密?
松、莲在古人的心目中都有特殊而比 较固定的含义,都是高洁的象征,这里 作者只是拿他来表明自己淡泊名利的性 情,正是“心空”的佐证,并不一定真 是只有这些。
意境
• 何谓“意境”?这里的“意”,是 作者的主观感受(情);“境”是 指客观世界(景),两者融为一体 便成为意境。因此,意境是诗人借 助于多种艺术手法而创造出来的情 景交融、虚实相生、物我同感的一 种美好的艺术境界,是诗情和画意 的完美统一。
温馨 清新 自然 淳朴
在这首诗里王维要抒发怎样的情感?
• 对田园生活的热爱 • 对官场生活的厌恶 •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 典故 • 《楚辞·招隐士》中有“王孙游兮归来,山中兮不
可以久留。”这里反用其意,意谓任它春芳尽, 王孙也可久留。 • 表现了诗人对隐居生活的满足之感,深化了 主题,同时也增强了艺术 感染力。
山居秋暝
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1.这首诗描写了哪些景物?
找出诗中的景物
空山 明月 清泉 竹林 浣女
新雨 松 石 莲 渔舟
展开联想,再创意象
这首诗描绘了哪几幅山村晚 景图?
空山秋雨图
《山居秋暝》的意境
• 全诗描绘了秋雨初晴后傍晚时分山村的美 丽风光和村民的淳朴性情,营造了清幽、 淡雅的意境。
• 这首诗的意境是如何被分析出来的?
• 第一幅“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 初秋的傍晚,山雨初霁,万物一新,树木
繁茂,空气清新,高山寂静,宛若世外桃 源。
• 第二幅“明月松间照”
• 暮色苍茫,皎洁的明月升上了天空,银色 的月光透过松树的虬枝翠叶,星星点点地 洒落下来。
明月松间照图
• 清泉石上流图
浣洗晚归图
渔 舟 归 来 图
你最喜欢哪一幅图?请展开想象,用 自己的语言描述出来。
• 空山秋雨图
• 明月松间照
• 清泉石上流 • 浣洗晚归图 • 渔舟归来图
苏轼曾赞:“味摩诘诗,诗 中有 画,画 中有诗。” 你感觉哪些字或词写得好?
这些画面具有什么气息?有何特点?
一指山中林木繁茂,翠绿成荫,遮掩了人们活动的痕迹,正如王维 《鹿柴》所云“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二是指此处远离尘嚣,人迹罕至,“峡里谁知有人事,世中遥望空 云山”(《桃源行》),有如世外桃源,遗世独立,又如洞天福地, 快乐怡人; 三是指山雨初霁,万物一新,银辉四射,天地生辉,呈现在诗人眼 前的是一派空明洁净,熠熠生辉的灿烂图景; 四指空而不虚,静而不寂,活力无限,意趣万千,因为山中有欢歌 笑语,渔舟晚唱,有明月朗照,清泉潺潺。
教师的话
•
浮躁的社会、浮躁的心常常让我们迷失
了自己,这时,不妨让我们静下心来,走进
这永远美丽着的唐诗,潜心感受它,她带给
我们的精神和心灵的自由、踏实、安全感,
会涤荡我们的心Biblioteka 让我们活得有诗意,让我们能够诗意地生活!
深入探究 欣赏品味
问题1:“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诗 中明 明写有浣女渔舟,诗人怎下 笔说是“空山”呢?
山居秋暝
王维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山居秋暝》PPT课 件1
山居秋暝
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1.先齐读一遍 2.自由朗读,思考:你从这首诗中读出来什么? (可以从诗歌的内容、情感、艺术技巧等方面)
• 第五幅“莲动下渔舟”
• 密密的荷叶纷纷倒向两旁,莲花摇动, 水波荡漾,原来是顺流而下的渔舟正 轻盈地穿过荷花丛,弄乱的荷塘月色, 划破了大山的宁静。
深入探究 欣赏品味
问题2:颈联按通常的说法应是“浣女归竹喧, 渔舟下莲动”,这里诗人为什么先说“竹
喧”“莲动”而后说“归浣女”“下渔舟”?
这两句写得很有技巧,而用笔又不露 痕迹,使人不觉其巧。诗人先写“竹 喧”“莲动”,是因为浣女隐在竹林 之中,渔舟被莲叶遮蔽,起初未见, 等到听到竹林喧声,看到莲叶纷披, 才发现浣女、莲舟。这样写更富有真 情实感,更富有诗情画意。(当然, 还有平仄押韵方面的考虑)
•
• 第三幅“清泉石上流”
• 清清的泉水淙淙地流泻于山石之上, 在月光辉映之下,宛若一条洁白的绸 布闪闪发光、随风飘荡,这是多么幽 美的意境啊!
• 第四幅“竹喧归浣女”。
• 竹林里传来一阵银铃般的笑声,那是 一群勤劳淳朴的山村姑娘刚洗完衣服, 披着月光笑盈盈地归来了,也许她们 正为什么开心的事儿在竹林里嬉戏追 逐着,笑闹声传出翠竹林外。
为什么只是“松间”?难道林中没有 别的树木吗?已是秋天了,怎么还有莲, 而且那么茂密?
松、莲在古人的心目中都有特殊而比 较固定的含义,都是高洁的象征,这里 作者只是拿他来表明自己淡泊名利的性 情,正是“心空”的佐证,并不一定真 是只有这些。
意境
• 何谓“意境”?这里的“意”,是 作者的主观感受(情);“境”是 指客观世界(景),两者融为一体 便成为意境。因此,意境是诗人借 助于多种艺术手法而创造出来的情 景交融、虚实相生、物我同感的一 种美好的艺术境界,是诗情和画意 的完美统一。
温馨 清新 自然 淳朴
在这首诗里王维要抒发怎样的情感?
• 对田园生活的热爱 • 对官场生活的厌恶 •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 典故 • 《楚辞·招隐士》中有“王孙游兮归来,山中兮不
可以久留。”这里反用其意,意谓任它春芳尽, 王孙也可久留。 • 表现了诗人对隐居生活的满足之感,深化了 主题,同时也增强了艺术 感染力。
山居秋暝
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1.这首诗描写了哪些景物?
找出诗中的景物
空山 明月 清泉 竹林 浣女
新雨 松 石 莲 渔舟
展开联想,再创意象
这首诗描绘了哪几幅山村晚 景图?
空山秋雨图
《山居秋暝》的意境
• 全诗描绘了秋雨初晴后傍晚时分山村的美 丽风光和村民的淳朴性情,营造了清幽、 淡雅的意境。
• 这首诗的意境是如何被分析出来的?
• 第一幅“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 初秋的傍晚,山雨初霁,万物一新,树木
繁茂,空气清新,高山寂静,宛若世外桃 源。
• 第二幅“明月松间照”
• 暮色苍茫,皎洁的明月升上了天空,银色 的月光透过松树的虬枝翠叶,星星点点地 洒落下来。
明月松间照图
• 清泉石上流图
浣洗晚归图
渔 舟 归 来 图
你最喜欢哪一幅图?请展开想象,用 自己的语言描述出来。
• 空山秋雨图
• 明月松间照
• 清泉石上流 • 浣洗晚归图 • 渔舟归来图
苏轼曾赞:“味摩诘诗,诗 中有 画,画 中有诗。” 你感觉哪些字或词写得好?
这些画面具有什么气息?有何特点?
一指山中林木繁茂,翠绿成荫,遮掩了人们活动的痕迹,正如王维 《鹿柴》所云“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二是指此处远离尘嚣,人迹罕至,“峡里谁知有人事,世中遥望空 云山”(《桃源行》),有如世外桃源,遗世独立,又如洞天福地, 快乐怡人; 三是指山雨初霁,万物一新,银辉四射,天地生辉,呈现在诗人眼 前的是一派空明洁净,熠熠生辉的灿烂图景; 四指空而不虚,静而不寂,活力无限,意趣万千,因为山中有欢歌 笑语,渔舟晚唱,有明月朗照,清泉潺潺。
教师的话
•
浮躁的社会、浮躁的心常常让我们迷失
了自己,这时,不妨让我们静下心来,走进
这永远美丽着的唐诗,潜心感受它,她带给
我们的精神和心灵的自由、踏实、安全感,
会涤荡我们的心Biblioteka 让我们活得有诗意,让我们能够诗意地生活!
深入探究 欣赏品味
问题1:“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诗 中明 明写有浣女渔舟,诗人怎下 笔说是“空山”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