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定直隶总督府导游词3篇(完整版)

合集下载

保定直隶总督府导游词3篇

保定直隶总督府导游词3篇

保定直隶总督府导游词3篇保定直隶总督府是中国四大古衙(北京故宫、保定直隶总督衙门、山西霍州署、河南内乡县衙)之一,是我国目前惟一保存完整的清代省级衙署。

下面是店铺带来的保定直隶总督府的导游词,仅供参考。

保定直隶总督府导游词范文一:直隶总督署,位于保定市中心,是我国目前唯一保存完好的清代省级衙署,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保定直隶总督署原建筑始建于元,清雍正八年(公元1730年)经过大规模的扩建后正式启用。

该署历经雍正、乾隆、嘉庆、道光、咸丰、同治、光绪、宣统八个皇帝,计有180余年历史,直到清帝逊位才废止。

直隶总督署具有丰富的历史内涵,人称“一座总督衙署,半部清史写照”。

作为直隶省的军政枢纽机关,历任总督在这里处理过无数次的政务,有兴农治水、查吏安民的政绩,也有贪赃枉法、镇压农民起义、出卖主权尊严的劣举。

直隶总督是清朝时期的特殊权利机构,直隶总督统辖的区域,远远大于今河北省的行政区划,尤其到了晚清,管辖区域达7州104个县,行政区划伸展到内蒙古、山东、奉天、山西境内的一部分,南北长2600余里,东西宽1200余里。

随着外交、通商、海防事务的增多,清廷又增设了北洋通商大臣和南洋通商大臣,并规定直隶总督兼任北洋通商大臣。

晚清兴办近代海军时,朝廷又命当时的直隶总督李鸿章负责筹建,可见直隶总督在晚清时期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总督署的黑色三开间大门,坐北朝南,位于1米高的台基上;大门正中悬一匾额,上书“直隶总督部院”。

门前两根对称的大旗杆,各高约35米,为全国古建旗杆之最。

院内有数十株粗大的桧柏,已有460多年的树龄。

每逢冬季,数百只猫头鹰栖息其上,“古柏群鸮”成为衙内一景。

总督署大堂,是总督署的主体建筑。

大堂布置得森严肃穆。

内有屏风一座,屏风中间绘有丹顶鹤、海潮和初升的太阳,象征一品文职大员。

该堂是举行重大庆典活动的场所。

其对面的戒石坊为一座四柱三顶的木质牌坊。

南面书有“公生明”三个红底金字;北面书有宋代书法家黄庭坚书写的官场箴规:“尔俸尔禄,民脂民膏,下民易虐,上天难欺。

直隶总督署导游词

直隶总督署导游词

直隶总督署导游词各位游客大家好,欢迎大家到直隶总督署参观,我是各位的导游陈明,今天将由我为大家讲解直隶总督署。

在讲解过程中大家有什么问题尽管向我提出,我会尽力为您解答。

在参观之前,我先把总督署的情况向您简单介绍一下:直隶总督署是清代直隶省最高行政长官直隶总督的办公处所,作为全省最高的封疆大吏,直隶总督具有“综治军民,统辖文武,考核官吏,修饬封疆”之责,管辖范围要大于现在的河北省,包括河北、京、津两市以及山东、山西、河南、内蒙古和辽宁等省市区的一部分。

直隶总督设于清雍正二年(1724年),宣统三年(1911年)被裁撤,历经8帝,187年的历史,共设有总督74人,99任次,较著名的有李卫、唐执玉、方观承、曾国藩、李鸿章、袁世凯等。

清代历史上许多重大事件都与该署有着直接或间接的联系,所以有“一座总督衙署、半部清史写照”之称。

现在大家面前的总督署修建于清雍正七年(1729年),距今已有200多年的历史,虽然历经沧桑,但仍然保持着修建初期的建筑规模和建筑布局。

里面的每一棵树每一件摆设都在向人们诉说着那段遥远的历史,所以在参观过程中请各位游客不要随意的触碰他们,好让他们继续沉浸其中。

总督署南北长220米,东西宽130米,总占地面积30000余平方米。

共分为东、中、西三路。

主体建筑有大门、仪门、大堂、二堂、官邸和上房。

全部集中的中路,西路已经损毁不再,东路则是后人根据有限的史料记载重建的,今天我们主要参观的就是中路。

总督署的第一道门是大门,也就是所说的衙门口,说到衙门口很容易让人想起一句话“衙门口儿朝南开,有理无钱莫进来”。

实际上,衙门口向南开取的是《易经》上所讲的“圣人南面而听天下,向明而治”的意思,不含任何贬义。

总督署的第二道门市仪门,仪门取自“有仪可象”之意,是主人迎送宾客的地方。

清代官员相见有非常繁杂的礼仪程式,与总督品级相当或高于总督的官员来访,总督要到仪门外迎接,宾主从中门而入,共进大堂。

而品级比总督低的官员则按照文东武西的规则从仪门两侧的便门进入。

直隶总督署博物馆导游词

直隶总督署博物馆导游词

( 河北导游词)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编号:YB-BH-038961直隶总督署博物馆导游词Tour guide to Zhili governor's Office Museum直隶总督署博物馆导游词各位游客:你们好,欢迎你们来到直隶总督署博物馆,我是你们的导游**。

直隶总督署位于古城保定市繁华地段,是我国目前唯一保存完整的一座清代省级衙署。

其前身可上溯到元朝,康熙八年(1669年)大宁都司奉旨裁撤。

同时直隶巡抚自正定移驻保定,保定开始成为直隶省的政治中心。

以开始成为直隶省的政治中心。

以后一直到宣统年间,这里一直是清代直隶省军政枢纽机关所在地,历任总督基本上都在此办公并居住,直隶全省的军民要政也基本由此发布。

先后有74人99任次就任直隶总督,唐执玉、李卫、方观承、琦善、曾国藩、李鸿章、荣禄、袁世凯等清代名臣都曾坐镇于此,影响王朝政局的很多重大事件,都与这座省府衙门有着最直接的联系,其历史内涵十分丰富,可谓“一座总督衙署,半部清史写照。

”。

”直隶总督署的建筑布局,既承袭了前代衙署的特色,同时又受到了明清北京皇家宫殿建筑布局乃至民居建筑规制的影响。

整座直隶总督衙署建筑座北朝南,东西宽134.4m(合清制42丈),南北纵深约224m,共占地三万余平米,其建筑分东、中、西三路。

中路至今保存完好,有大门、仪门、大堂、二堂、官邸、上房五进院落,配以左右厢房耳房,均为小式硬山建筑。

东路的东花厅、外签押房等建筑基本保存完好。

直隶总督署大门以外,清时曾建有辕门、照壁、旗杆、乐亭鼓亭、一对石狮、东西班房,以及西辕门外专供每日报时及拜发奏折之用的炮台等附属建筑。

这些建筑如今虽大多不存,但其所组成的半封闭格局,以及造就的威严气氛,曾给人以森严神秘,望而生畏的感觉。

中路建筑座落在督署的中轴线上,大门内的主要建筑自南而北依次有大门、仪门、戒石坊、大堂、二堂、内宅门、官邸、上房、后库以及仪门以北各堂院的厢房、耳房、回廊等附属建筑。

河北直隶总督署的导游词范文

河北直隶总督署的导游词范文

河北直隶总督署的导游词范文欢迎来到河北直隶总督署,这是一座具有重要历史意义的建筑,它见证了中国历史上的众多重大事件和改革。

河北直隶总督署位于中国河北省石家庄市,始建于清代康熙年间,是当时直隶省总督办公和居住的重要场所。

这座建筑群占地面积庞大,包括了许多正殿、厅堂、庭院和住宅等建筑,展现了中国古代建筑的精湛工艺和雄伟气势。

首先,让我们来到直隶总督办公大厅。

这座大厅是总督处理政务和接待宾客的地方,它的规模庞大,宽敞明亮,装饰华丽。

大厅内陈设着一些古代家具和文物,展示了清代总督的生活方式和权力象征。

紧接着,我们来到直隶总督住宅区。

住宅区分为前后两部分,前部是官员们办公和接待客人的地方,后部是总督自己的住宅区。

住宅区布局巧妙,根据各个功能区划分,有正厅、书房、卧室等,每个房间都有其独特的设计和装饰,展示了中国古代的居住文化。

在总督署的庭院中,我们可以感受到古代建筑的独特魅力。

庭院分为前后两个部分,前庭为接待客人和办公的地方,后庭为总督私人休闲的地方。

庭院的设计非常巧妙,以大量的花木和水景为主要元素,营造出宁静和谐的氛围,让人感受到大自然的美好。

河北直隶总督署不仅仅是一个建筑群,更是中国历史的缩影。

在这里,我们可以了解到清代政府的运作模式和权力结构,以及河北地区的历史风貌。

在总督署的文物展览区,我们可以看到大量的历史文物和珍贵的艺术品,它们见证了河北地区的历史和文化。

总之,河北直隶总督署是一座重要的历史遗址,它具有丰富的历史意义和艺术价值。

通过参观总督署,我们不仅可以了解中国古代建筑和文化,还可以更深入地了解中国的历史和社会发展。

希望您在这里度过愉快的时光,感受到中国古代文化的博大精深!。

直隶总督署导游词

直隶总督署导游词

直隶总督署在河北省保定市有一座我国唯一保存最为完整的清代省级衙署——直隶总督署。

直隶总督署始建于清代雍正七年(1729年),至今已有270余年的历史了,虽历经沧桑,但依然保存了原始古朴的历史风貌。

直隶总督署是清代直隶省最高军政长官的办公衙署,现存的直隶总督署与雍正初年建成时的总体面积、布局基本相同,分东、中、西三路,东西广约130米,南北深220余米,总面积约3万平方米。

总督府正门中央悬一竖匾,白底黑字,写有“直隶总督部院”。

总督为正二品。

大门外原来还有一组建筑,即东西班房、东西辕门、照壁、旗杆和钟楼、鼓楼,它们构成了一重封闭的院落。

现在保定市裕华路中央威严矗立的这两座高大建筑物,叫大旗杆,是现在古城保定的象征。

原为木质,高约20米,民国初年,曹锟任直鲁豫巡阅使时,将木质旗杆换用钢筋水泥制作,旗杆加高到33.6米,为全国旗杆高度之最。

1994年10月,按曹锟年代的旗杆高度、位置、式样进行了复建。

进入大门之后,往北是仪门,取“有仪可象”之意,是主人迎送宾客的地方。

《明会典 官员礼》里说:”新官到任之日……至仪门前下马”。

封建时代不同品位的官员相见,有其繁杂的礼仪程式,一般与总督品位相当的文武官员来署,宾主从仪门而入,共进大堂。

品位低下的官员来见总督,只能走仪门两侧的东西便门,文官走东门,武官走西门。

进入仪门后,大家看到的这些枝繁叶茂,挺拔秀美的柏树,距今已有400多年的历史了,给这座总督衙署增添了森严肃穆的感觉。

每逢冬季,成群的猫头鹰时常出没爱院内的古树上,多时达200余只,最为奇怪的是,这些猫头鹰有一个特点,除了总督署打院外,别的地方一概不落。

“古柏群鹰这一奇特景观,不仅使大批的中外游客游性大增,而且还引起了生物学家及新闻界的极大兴趣。

仪门前的这座戒石坊,又称”公生明“牌坊,为木质四柱三顶结构。

牌坊南向刻有北宋书法家黄庭坚书写的”公生明“三个大字,红底金字。

”公生明“作为官场箴规,意思是公正方能明察事之秋毫,即所谓”公生明、偏生暗“。

直隶总督署导游词(精选10篇)

直隶总督署导游词(精选10篇)

直隶总督署导游词(精选10篇)直隶总督署篇1各位游客:你们好,欢迎你们来到直隶总督署博物馆,我是你们的导游_。

直隶总督署位于古城保定市繁华地段,是我国目前唯一保存完整的一座清代省级衙署。

其前身可上溯到元朝,康熙八年(1669年)大宁都司奉旨裁撤。

同时直隶巡抚自正定移驻保定,保定开始成为直隶省的政治中心。

以开始成为直隶省的政治中心。

以后一直到宣统年间,这里一直是清代直隶省军政枢纽机关所在地,历任总督基本上都在此办公并居住,直隶全省的军民要政也基本由此发布。

先后有74人99任次就任直隶总督,唐执玉、李卫、方观承、琦善、曾国藩、李鸿章、荣禄、袁世凯等清代名臣都曾坐镇于此,影响王朝政局的很多重大事件,都与这座省府衙门有着最直接的联系,其历史十分丰富,可谓“一座总督衙署,半部清史写照。

”。

”直隶总督署的建筑布局,既承袭了前代衙署的特色,同时又受到了明清北京皇家宫殿建筑布局乃至民居建筑规制的影响。

整座直隶总督衙署建筑座北朝南,东西宽134.4m(合清制42丈),南北纵深约224m,共占地三万余平米,其建筑分东、中、西三路。

中路至今保存完好,有大门、仪门、大堂、二堂、官邸、上房五进院落,配以左右厢房耳房,均为小式硬山建筑。

东路的东花厅、外签押房等建筑基本保存完好。

直隶总督署大门以外,清时曾建有辕门、照壁、旗杆、乐亭鼓亭、一对石狮、东西班房,以及西辕门外专供每日报时及拜发奏折之用的炮台等附属建筑。

这些建筑如今虽大多不存,但其所组成的半封闭格局,以及造就的威严气氛,曾给人以森严神秘,望而生畏的感觉。

中路建筑座落在督署的中轴线上,大门内的主要建筑自南而北依次有大门、仪门、戒石坊、大堂、二堂、内宅门、官邸、上房、后库以及仪门以北各堂院的厢房、耳房、回廊等附属建筑。

大门即总督署正门,是一座屋宇硬山式三间一启门建筑,座北朝南,过道一间,左右门房各一间,位于1米多高的台基上。

两根明柱、门槛及六扇棋盘式板门皆为黑色,含有“清正廉明”的寓意。

河北直隶总督署的导游词精选范文

河北直隶总督署的导游词精选范文

河北直隶总督署的导游词精选范文河北直隶总督署是中国明清时期的一个重要行政机构,位于河北省保定市。

作为明清时期的直隶省的行政中心,直隶总督署的建筑群体具有重要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以下是对河北直隶总督署的导游词精选范文,介绍其历史背景、建筑特色和文化内涵。

各位游客朋友们,大家好!欢迎来到河北直隶总督署。

我是今天的导游,将为大家介绍这个具有重要历史价值的地方。

一、历史背景河北直隶总督署建于明朝,是明清时期河北省的行政中心,直接向皇帝负责。

它位于河北省保定市,作为行政机构,直隶总督署具备了管理全省的重要职责,并且在历史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二、建筑特色1. 整体布局河北直隶总督署的建筑群体包括大门、前厅、花厅、议事厅、书房等多个部分。

整体布局呈典型的庙宇式建筑,以宫殿为主体,金碧辉煌,气势宏伟。

2. 文化建筑河北直隶总督署的建筑采用了典型的明清建筑风格,充分展现了古代建筑的工艺和艺术水平。

建筑中的柱子、屋檐、雕花等装饰细节都是精心雕刻的,每一个细节都体现了古人对美的追求。

3. 融合风格河北直隶总督署的建筑风格融合了汉、唐、宋、元等多个时期的建筑特色,既有古代建筑的严谨和庄重,又有明清时期建筑的典雅和精致,展现了中国古代建筑的辉煌成就。

三、文化内涵1. 政治中心河北直隶总督署作为明清时期的行政机构,是河北省的政治中心。

在这里,总督和官员们管理着整个省份的政务,制定政策和法规,维护社会秩序,使得这里成为一个汇聚政治力量的地方。

2. 文化交流河北直隶总督署也是文化交流的重要场所。

在这里,不仅有官员们的政治活动,还有文人雅士的文化讲座和艺术展览等活动。

这里聚集了大量的文化名人和艺术家,为当时的文化繁荣做出了重要贡献。

3. 建筑艺术河北直隶总督署的建筑艺术也是它的一大特色。

这里的建筑群体融合了古代建筑的精华,展现了各个历史时期的建筑风格和技艺。

游览这里,可以感受到古代建筑的精湛工艺和艺术魅力。

四、参观提示1. 游览时间河北直隶总督署每天上午9点开放,下午5点闭馆。

直隶总督署历史博物馆导游词优秀范文

直隶总督署历史博物馆导游词优秀范文

直隶总督署历史博物馆导游词优秀范文诸位游人:大家好,大家赶到直隶总督署历史博物馆,我是大家的导游员**。

直隶总督署坐落于古都衡水市热闹地区,是在我国现阶段唯一储存详细的一座清朝省部级县衙。

其其前身可追溯到到清朝,康熙皇帝八年(1669年)大宁都司奉命撤编。

另外直隶巡抚自正定移驻保定市,保定市逐渐变成直隶省的政治中心。

以逐渐变成直隶省的政治中心。

之后一直到宣统年里,这儿一直是清朝直隶省军区核心区行政机关所在城市,列任省长大部分都在这里办公室并定居,直隶我省的军警民要政也基本上从而公布。

依次有74人99任次上任直隶总督,唐执玉、李卫、方观承、琦善、曾国潘、李鸿章、荣禄、袁世凯等清朝重臣都曾坐阵在此,危害皇朝政局的许多大事件,都和这座省政府县衙拥有最立即的联络,其历史时间含义十分丰富多彩,可以说“一座省长县衙,半边清史真实写照。

”。

”直隶总督署的工程建筑合理布局,既沿袭了上代县衙的特点,另外又遭受了明代北京市皇室宫殿建筑合理布局甚至民居网络舆论监督的危害。

这座直隶总督县衙工程建筑座北朝南,物品宽134.2m(合清制42丈),南北方深度约222m,共占地面积三万余平方米,其工程建筑分东、中、西三路。

中单迄今储存完好无损,有大门口、仪门、厅堂、二堂、府邸、下房五进庭院,配上上下宅子耳房,均为小式硬山工程建筑。

大道北的东花厅、外签押房等工程建筑基本上储存完好无损。

直隶总督署大门口之外,清时曾建了辕门、影壁、国旗杆、乐亭鼓亭、一对石狮、物品班房,及其西辕门外特供每日整点报时及拜发奏章的用处的炮塔等附设工程建筑。

这种工程建筑现如今虽大多数不存,但其所构成的半封闭式布局,及其铸就的威势氛围,曾给人一种等级森严神密,望而却步的觉得。

中单工程建筑坐落于督署的中心线上,大门口内的关键工程建筑自南而北先后有大门口、仪门、戒石坊、厅堂、二堂、内宅门、府邸、下房、后库及其仪门往北各堂院的宅子、耳房、神殿等附设工程建筑。

大门口即总督署大门,是一座房舍硬山式三间一启门工程建筑,座北朝南,走廊一间,上下门卫各一间,坐落于1m多大的地基上。

精选河北直隶总督署导游词

精选河北直隶总督署导游词

精选河北直隶总督署导游词近年来,内地旅游业发展迅猛,河北素有"中华文化重镇"之称,是旅游胜地之一,拥有丰富的人文历史和自然风光资源。

其中,河北直隶总督署是一处具有浓厚历史文化底蕴的景点,通过深入分析这个景区的历史和文化,制作了一份常规的精选河北直隶总督署导游词,以下是介绍和分析。

一、景区概况河北直隶总督署位于河北省保定市南区通航路90号,是一处中国近代史上非常重要的建筑群体,于1861年随着天津条约的签订而建成。

总占地面积达17.4万平方米,是一座标志着中国近代化历史的建筑。

总督署的建筑由“二进院”、“前进院”、“后进院”、“左右翼楼”、“五牌楼”、“醮亭楼”、“办事堂”等多个建筑群组成,结构宏伟,状貌雄奇,被誉为中国近现代建筑史上的经典之作。

二、景区历史总督署最初建于清朝嘉庆十五年(1810年),为大清官府筑建的总督署,直隶总督署则是随着天津条约的签订而在此处重新筑建的。

建筑群体于1861年修建完成后,成为当时中外交涉、沟通的重要场所。

之后,它还曾历经多次变迁(如:1900年义和团运动发生后,该建筑群成为驻军,宣传、教育、宣传图解所用,1930年后则成为保定政权机关的办公地),直到1948年广深战役前,该建筑群曾做为国民党军防御地点。

目前,河北直隶总督署已经成为了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全国优秀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中国近现代历史博物馆。

三、景区建筑群1、两道门两道门位于总督署建筑群的入口处,门联为“金碧辉煌,史无前例;大展宏才,时代风骨”。

这两道门深红色的大门,显得十分庄重,上刻着“河北省直隶总督署”,下刻着“天津条约签订处”。

过此门,便可进入总督署的文化世界。

2、正门正门构造精雕细琢,门洞石板上保存着两排清代砚池,门扇上方还保存有清朝建筑的特色——瞭望台。

正门外侧的台阶上,可以看见一座西方雕像,这是建筑加固时嵌入的一座浮雕,融合了中西建筑文化的独特韵味。

3、前进院前进院由大门、舞台、大堂、偏殿四部分组成,是总督署建筑群的主要部分。

保定直隶总督府导游词

保定直隶总督府导游词

直隶总督府导游词直隶总督府是中国四大古衙(故宫、直隶总督衙门、霍州署、乡县衙)之一,是我国目前惟一保存完整的清代省级衙署。

下面是学习啦带来的直隶总督府的导游词,仅供参考。

直隶总督府导游词文一:直隶总督署,位于市中心,是我国目前唯一保存完好的清代省级衙署,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直隶总督署原建筑始建于元,清雍正八年(公元1730年)经过大规模的扩建后正式启用。

该署历经雍正、乾隆、嘉庆、道光、咸丰、同治、光绪、宣统八个皇帝,计有180余年历史,直到清帝逊位才废止。

直隶总督署具有丰富的历史涵,人称“一座总督衙署,半部清史写照”。

作为直隶省的军政枢纽机关,历任总督在这里处理过无数次的政务,有兴农治水、查吏安民的政绩,也有贪赃枉法、镇压农民起义、出卖主权尊严的劣举。

直隶总督是清朝时期的特殊权利机构,直隶总督统辖的区域,远远大于今省的行政区划,尤其到了晚清,管辖区域达7州104个县,行政区划伸展到、、奉天、境的一部分,南北长2600余里,东西宽1200余里。

随着外交、通商、海防事务的增多,清廷又增设了北洋通商大臣和南洋通商大臣,并规定直隶总督兼任北洋通商大臣。

晚清兴办近代海军时,朝廷又命当时的直隶总督鸿章负责筹建,可见直隶总督在晚清时期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总督署的黑色三开间大门,坐北朝南,位于1米高的台基上;大门正中悬一匾额,上书“直隶总督部院”。

门前两根对称的大旗杆,各高约35米,为全国古建旗杆之最。

院有数十株粗大的桧柏,已有460多年的树龄。

每逢冬季,数百只猫头鹰栖息其上,“古柏群鸮”成为衙一景。

总督署大堂,是总督署的主体建筑。

大堂布置得森严肃穆。

有屏风一座,屏风中间绘有丹顶鹤、海潮和初升的太阳,象征一品文职大员。

该堂是举行重典活动的场所。

其对面的戒石坊为一座四柱三顶的木质牌坊。

南面书有“公生明”三个红底金字;北面书有宋代书法家黄庭坚书写的官场箴规:“尔俸尔禄,民脂民膏,下民易虐,上天难欺。

”总督升堂理事,抬眼能见此箴,以示儆戒。

河北直隶总督署的导游词范文

河北直隶总督署的导游词范文

河北直隶总督署的导游词范文尊敬的游客朋友们,大家好!欢迎来到位于中国河北省的河北直隶总督署。

我将为大家介绍这个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地方。

河北直隶总督署位于河北省的首府石家庄市,是明清两代河北地区的行政中枢和总督的办公地。

它坐落于风景秀丽的古城区内,是一座宏伟壮丽的建筑群。

它的建造始于明朝嘉靖年间,是中国古代官方建筑的典范之一。

首先,我将向大家介绍总督署的门楼。

总督署的门楼采用了典型的明清建筑风格,庄严大气。

门楼上镶嵌有珍贵的琉璃瓦,雕刻精美的石狮子镇守在门楼两侧。

门楼正中央的对联写有“宇内康乐”、“寰区定备”,体现了明清时期官方建筑的特点。

门楼的两侧是高大的围墙,墙上种植着参天古树,为整个建筑群增添了几分古朴的气息。

游览完门楼后,我们来到总督署的大堂。

大堂是总督署的核心区域,也是处理政务和接待来宾的地方。

大堂的建筑风格与门楼类似,以大红色为主色调,显得庄重大气。

大堂内有一幅巨大的明代官员画像,他们的着装华丽,神情庄重,展示了明代官员的风貌和身份。

大堂的中央摆放着一张巨大的紫檀木桌子,这是总督处理政务的地方,也是历史的见证。

接下来,我们来到总督署的内庭院。

内庭院是总督办公和休息的场所,也是总督家居生活的地方。

庭院分为前庭和后庭两个部分,中间有一个草坪和一条四季常青的小径。

庭院内种植着各种名贵的花草树木,五彩斑斓的花朵和郁郁葱葱的绿植形成了一幅美丽的画卷。

庭院的四周是官房、书房、客房等建筑,它们的建筑风格和色彩与大堂类似,都体现了明清时期官方建筑的独特风格。

最后,我们进入总督署的宴会厅。

宴会厅是总督宴请贵宾和执礼的地方,也是交流文化和展示艺术的场所。

宴会厅的装饰豪华富丽,在墙壁上悬挂着珍贵的字画和古董瓷器。

宴会厅的中央是一张巨大的红木圆桌,桌子上铺着精美的锦缎桌布,摆放着各式精美的瓷器和餐具。

宴会厅的顶上是一幅巨大的壁画,描绘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经典场景。

在这里,总督们以独特的方式展示了自己的地位和国家的繁荣。

河北古城保定导游词

河北古城保定导游词

河北古城保定导游词亲爱的游客朋友们,大家好!欢迎来到历史悠久、文化灿烂的河北古城保定。

我是你们的导游,接下来的时间将由我带领大家领略这座古城的独特魅力。

保定位于河北省中部,太行山东麓,是京津冀地区中心城市之一。

它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自古以来就是重要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

保定之名,取自“保卫大都,安定天下”之意。

早在三千多年前,这里就有了人类的活动足迹。

在春秋战国时期,保定地区为燕国和中山国之地。

随着历史的发展,保定在不同的朝代都有着重要的地位。

说到保定的历史文化,就不得不提这里众多的文物古迹。

首先是直隶总督署,它是我国现存唯一一座保存完整的清代省级衙署。

这座建筑气势恢宏,布局严谨,展现了古代官署建筑的庄严与肃穆。

走进总督署,仿佛能看到当年官员们在此办公的场景,感受到那个时代的政治风云。

古莲花池也是保定的一处名胜古迹。

它始建于元朝,历经多次修缮和扩建,形成了如今的规模。

园内亭台楼阁错落有致,湖水碧波荡漾,莲花盛开时节,更是美不胜收。

古莲花池不仅是一座美丽的园林,还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历代文人墨客在此留下了许多诗词佳作。

保定还有着众多的历史名人。

比如,战国时期的荆轲,他那“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的豪迈气概,至今仍令人敬仰。

还有东晋时期的祖逖,他闻鸡起舞的故事激励着无数后人奋发图强。

近代以来,保定更是涌现出了一大批革命志士和文化名人,为中国的发展和进步做出了重要贡献。

除了历史文化,保定的自然风光也十分迷人。

野三坡是一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这里有奇特的嶂谷地貌,清澈的溪流,茂密的森林,是休闲度假的好去处。

白石山则以其独特的大理岩峰林地貌而闻名,山峰陡峭,云雾缭绕,宛如仙境。

保定的美食也是独具特色。

驴肉火烧是保定的招牌美食之一,酥脆的火烧夹上鲜嫩的驴肉,咬上一口,让人回味无穷。

还有牛肉罩饼,那浓郁的肉汤搭配着软嫩的牛肉和香脆的饼,味道十分鲜美。

此外,还有唐县大枣、阜平核桃等特色农产品,让您品尝到地道的保定味道。

最新保定直隶总督府导游词3篇

最新保定直隶总督府导游词3篇

最新保定直隶总督府导游词3篇保定直隶总督府导游词范文一:直隶总督署,位于保定市中心,是我国目前唯一保存完好的清代省级衙署,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保定直隶总督署原建筑始建于元,清雍正八年(公元1730年)经过大规模的扩建后正式启用。

该署历经雍正、乾隆、嘉庆、道光、咸丰、同治、光绪、宣统八个皇帝,计有180余年历史,直到清帝逊位才废止。

直隶总督署具有丰富的历史内涵,人称"一座总督衙署,半部清史写照"。

作为直隶省的军政枢纽机关,历任总督在这里处理过无数次的政务,有兴农治水、查吏安民的政绩,也有贪赃枉法、镇压农民起义、出卖主权尊严的劣举。

直隶总督是清朝时期的特殊权利机构,直隶总督统辖的区域,远远大于今河北省的行政区划,尤其到了晚清,管辖区域达7州104个县,行政区划伸展到内蒙古、山东、奉天、山西境内的一部分,南北长2600余里,东西宽1200余里。

随着外交、通商、海防事务的增多,清廷又增设了北洋通商大臣和南洋通商大臣,并规定直隶总督兼任北洋通商大臣。

晚清兴办近代海军时,朝廷又命当时的直隶总督李鸿章负责筹建,可见直隶总督在晚清时期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总督署的黑色三开间大门,坐北朝南,位于1米高的台基上;大门正中悬一匾额,上书"直隶总督部院"。

门前两根对称的大旗杆,各高约35米,为全国古建旗杆之最。

院内有数十株粗大的桧柏,已有460多年的树龄。

每逢冬季,数百只猫头鹰栖息其上,"古柏群鸮"成为衙内一景。

总督署大堂,是总督署的主体建筑。

大堂布置得森严肃穆。

内有屏风一座,屏风中间绘有丹顶鹤、海潮和初升的太阳,象征一品文职大员。

该堂是举行重大庆典活动的场所。

其对面的戒石坊为一座四柱三顶的木质牌坊。

南面书有"公生明"三个红底金字;北面书有宋代书法家黄庭坚书写的官场箴规:"尔俸尔禄,民脂民膏,下民易虐,上天难欺。

"总督升堂理事,抬眼能见此箴,以示儆戒。

保定导游词(通用4篇)

保定导游词(通用4篇)

保定导游词(通用4篇)保定篇1各位旅客朋友们:大家好!古莲花池,地处河北保定市莲池区,是保定八景之一,称“涟漪夏艳”。

古莲花池是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是全国十大名园之一。

古莲池不仅以“林泉幽邃,云物苍然”闻名,更因与莲池书院同处一址而声名远播。

总面积为2.4万平方米,其中池水面积7900平方米。

池水以中心岛为界分为南北两塘,蜿蜒曲折的东西二渠将两塘沟通一体。

南塘呈半月形,外围峭壁环峙,松柏滴翠。

北塘呈不规则矩形,四周玉石堆岸,杨柳垂丝。

水心亭居其中。

莲池自古就环水置景,以水为胜,因荷得名。

园中诸景建制小巧玲珑,优雅别致,拙中见巧,朴中有奇,汇集了中国南北古建筑园林风格的精华。

莲池实为中国北方古代园林明珠,前人曾用“几疑城市有蓬莱”形容她,有"城市蓬莱"、"小西湖"的美誉。

古莲池初名雪香园,为元代汝南王张柔建造,建成于公元1234年。

公元1284年被地震震毁,仅存深池清水,繁茂荷花,明代以后的志书,就把它随俗称为“莲花池”。

到了清代,兴建了莲池书院,一时间人才济济,扬名中外。

莲池又辟为皇帝的行宫,皇帝多次出游驻跸。

古莲池几经修建,达到了极盛。

园内琼楼玉阁,典籍文物,珠玑珍玩,以及奇花异卉,仙禽灵兽,画舫楼船,芙蕖香荷,尽托于山山水水之间,交织成画,交织成诗。

山、水、楼、台、亭、堂、庑、榭参差错落,组成了著名的莲池十二景,博得了“城市蓬莱”的美称。

保定导游词篇2各位旅客朋友们:大家好!蒙古太祖二十二年(1227),元代汝南王张柔由满城移驻顺天军(金代保州为顺天军节度使驻地),重新修筑城垣,引水入城,疏浚河道,修建莲池。

因池内荷花茂盛,故名“莲花池”。

公元1284年被地震震毁,仅存深池清水,繁茂荷花。

明朝后期,进行了一次大规模的整修扩建。

知府查志隆把莲池作为一面“水鉴”,并令增建一门,上悬“水鉴公署”四字横匾,以激人励己:秉政应鉴之碧水苍天。

从此,莲池成了达官贵人云集的场所,“水鉴公署”也成了莲池的别称。

直隶总督署导游词

直隶总督署导游词

直隶总督署导游词各位游客大家好,欢迎大家到直隶总督署参观,我是各位的导游陈明,今天将由我为大家讲解直隶总督署。

在讲解过程中大家有什么问题尽管向我提出,我会尽力为您解答。

在参观之前,我先把总督署的情况向您简单介绍一下:直隶总督署是清代直隶省最高行政长官直隶总督的办公处所,作为全省最高的封疆大吏,直隶总督具有“综治军民,统辖文武,考核官吏,修饬封疆”之责,管辖范围要大于现在的河北省,包括河北、京、津两市以及山东、山西、河南、内蒙古和辽宁等省市区的一部分。

直隶总督设于清雍正二年(1724年),宣统三年(1911年)被裁撤,历经8帝,187年的历史,共设有总督74人,99任次,较著名的有李卫、唐执玉、方观承、曾国藩、李鸿章、袁世凯等。

清代历史上许多重大事件都与该署有着直接或间接的联系,所以有“一座总督衙署、半部清史写照”之称。

现在大家面前的总督署修建于清雍正七年(1729年),距今已有200多年的历史,虽然历经沧桑,但仍然保持着修建初期的建筑规模和建筑布局。

里面的每一棵树每一件摆设都在向人们诉说着那段遥远的历史,所以在参观过程中请各位游客不要随意的触碰他们,好让他们继续沉浸其中。

总督署南北长220米,东西宽130米,总占地面积30000余平方米。

共分为东、中、西三路。

主体建筑有大门、仪门、大堂、二堂、官邸和上房。

全部集中的中路,西路已经损毁不再,东路则是后人根据有限的史料记载重建的,今天我们主要参观的就是中路。

总督署的第一道门是大门,也就是所说的衙门口,说到衙门口很容易让人想起一句话“衙门口儿朝南开,有理无钱莫进来”。

实际上,衙门口向南开取的是《易经》上所讲的“圣人南面而听天下,向明而治”的意思,不含任何贬义。

总督署的第二道门市仪门,仪门取自“有仪可象”之意,是主人迎送宾客的地方。

清代官员相见有非常繁杂的礼仪程式,与总督品级相当或高于总督的官员来访,总督要到仪门外迎接,宾主从中门而入,共进大堂。

而品级比总督低的官员则按照文东武西的规则从仪门两侧的便门进入。

保定导游词(通用18篇)

保定导游词(通用18篇)

保定导游词(通用18篇)保定篇1保定古莲池始建于12__年(金正大四年),原名“雪香园”,由于园内池塘中荷花茂盛,所以称为古莲花池。

古莲池占地24000平方米,是中国十大历史名园之一,__年被命名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古莲花池的始建者是蒙古军事将领张柔,元代仍为私人苑囿,明代成为知府衙署,清代被辟为皇帝行宫后,经过进一步扩建,建成了占地100亩的莲池十二景,博得了“城市蓬莱”的美誉。

雍正年间直隶总督李卫又在院内创办了书院。

19__年改为校士馆,19__年改为小学堂。

1936年宋哲元主持河北省政务,恢复了莲池书院,聘请高步瀛任教,第二年因卢沟桥事变,莲池书院从此走完了辉煌的历史。

古莲花池现存建筑大部分是清代建筑,由于融合了中国江南和北方不同的造园艺术,形成北方园林的三湘七泽之趣,成为中国古代园林的典范,现存的主要建筑濯锦亭、水心亭、水东楼、藻咏亭、君子长生馆、响琴、洒然亭、高芬轩环池而建,直隶图书馆、观澜亭、不如亭分散园中。

池塘占据了总面积的三分之一。

每到夏季,东塘芙蓉如面,粉红娇丽;西塘荷花如雪,淡雅清新。

古莲花池跻身中国十大历史名园,不仅因为它700多年的悠久历史和巧夺天工的建筑艺术,更重要的是它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文化内涵。

保定导游词篇2各位旅客朋友们:大家好!蒙古太祖二十二年(1227),元代汝南王张柔由满城移驻顺天军(金代保州为顺天军节度使驻地),重新修筑城垣,引水入城,疏浚河道,修建莲池。

因池内荷花茂盛,故名“莲花池”。

公元1284年被地震震毁,仅存深池清水,繁茂荷花。

明朝后期,进行了一次大规模的整修扩建。

知府查志隆把莲池作为一面“水鉴”,并令增建一门,上悬“水鉴公署”四字横匾,以激人励己:秉政应鉴之碧水苍天。

从此,莲池成了达官贵人云集的场所,“水鉴公署”也成了莲池的别称。

雍正十一年(1733年),直隶总督李卫奉旨在莲池开办书院,一时间人才济济,扬名中外。

莲池又辟为皇帝的行宫,乾隆、嘉庆、慈禧等帝后出巡,途经保定均在此驻跸。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保定直隶总督府导游词3篇保定直隶总督府导游词3篇保定直隶总督府导游词范文一:直隶总督署,位于保定市中心,是我国目前唯一保存完好的清代省级衙署,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保定直隶总督署原建筑始建于元,清雍正八年经过大规模的扩建后正式启用。

该署历经雍正、乾隆、嘉庆、道光、咸丰、同治、光绪、宣统八个皇帝,计有180余年历史,直到清帝逊位才废止。

直隶总督署具有丰富的历史内涵,人称一座总督衙署,半部清史写照。

作为直隶省的军政枢纽机关,历任总督在这里处理过无数次的政务,有兴农治水、查吏安民的政绩,也有贪赃枉法、镇压农民起义、出卖主权尊严的劣举。

直隶总督是清朝时期的特殊权利机构,直隶总督统辖的区域,远远大于今河北省的行政区划,尤其到了晚清,管辖区域达7州104个县,行政区划伸展到内蒙古、山东、奉天、山西境内的一部分,南北长2600余里,东西宽1200余里。

随着外交、通商、海防事务的增多,清廷又增设了北洋通商大臣和南洋通商大臣,并规定直隶总督兼任北洋通商大臣。

晚清兴办近代海军时,朝廷又命当时的直隶总督李鸿章负责筹建,可见直隶总督在晚清时期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总督署的黑色三开间大门,坐北朝南,位于1米高的台基上;大门正中悬一匾额,上书直隶总督部院。

门前两根对称的大旗杆,各高约35米,为全国古建旗杆之最。

院内有数十株粗大的桧柏,已有460多年的树龄。

每逢冬季,数百只猫头鹰栖息其上,古柏群鸮成为衙内一景。

总督署大堂,是总督署的主体建筑。

大堂布置得森严肃穆。

内有屏风一座,屏风中间绘有丹顶鹤、海潮和初升的太阳,象征一品文职大员。

该堂是举行重大庆典活动的场所。

其对面的戒石坊为一座四柱三顶的木质牌坊。

南面书有公生明三个红底金字;北面书有宋代书法家黄庭坚书写的官场箴规:尔俸尔禄,民脂民膏,下民易虐,上天难欺。

总督升堂理事,抬眼能见此箴,以示儆戒。

二堂院是总督的办公处,呈四合院形制,布局严谨,四周庑廊相通。

托檩、廊檐、门楣一手江南做法,雕工精细。

其木结构还留有宋、元风格。

堂内悬有政肃风清匾额,正中竖一木雕三扇座屏,中间雕有麒麟,象征一品武职大员。

在后堂看到一个匾,是孙嘉淦写的居官八约,孙嘉淦是清朝时期的清官,清朝雍正年间任职,享有正直名声。

他敢于直言争辩,扶正祛邪。

因此,也常受到打击。

但他无论居住乡间,还是任职朝中,都能至诚待人,始终保持忠言直谏的品质,成为当时受人敬慕的一位官员。

孙嘉淦居官为八约,曰:事君笃而不显,与人共而不骄,势避其所争,功藏于无名,事止于能去,言删其无用,以守独避人,以清费廉收。

大意是:对国君忠诚而不自我炫耀;对同僚尊重而不自高自大;不争权夺势;不追逐功名;办事务求实事求是和善始善终;说话务求简明扼要;不结党营私;勤俭节约、艰苦奋斗以保持清政廉明。

我看这八条对于现在当官的都是一种鞭策和学习的榜样。

这是当初中国最高的旗杆。

保定直隶总督府图片保定直隶总督府导游词范文二:去过很多次保定直隶总督府,导游的解说词我都能背得差不多了,但只有这次带了相机拍了照片,忍不住整理到博客上发给朋友看。

保定直隶总督府是中国四大古衙之一,是我国目前惟一保存完整的清代省级衙署。

总督署原建筑始建于元,明初为保定府衙,明永乐年间改做大宁都司署,清初又改作参将署,清雍正七年经过大规模的扩建后正式启用。

该署历经雍正、乾隆、嘉庆、道光、咸丰、同治、光绪、宣统八帝,计有180余年历史,先后有74人99人次就任直隶总督,唐执玉、李卫、方观承、琦善、曾国藩、李鸿章、荣禄、袁世凯等都曾坐镇于此。

直隶省总督权重位显,集军事、行政、盐业、河道及北洋大臣于一身,其权力已大大超过直隶省范围。

因直隶地处京畿,拱卫京师,稍有动乱,便会危及朝廷,其总督一职非重臣莫属,所以直隶总督署也就成为清代省府第一衙了。

影响清王朝政局的很多重大事件,都与这座省府衙门有直接的联系,可谓一座总督衙署,半部清史写照。

直隶总督府因其直接隶属京师而得名。

清初设置的直隶省,到光绪年间,其辖区包括顺天、永平、保定、正定、河间、顺德、广平、大名、承德、宣化、天津11府,三厅和直隶、遵化、易、赵、冀、深、定6州。

辖区范围是现在的河北、北京市、天津市及内蒙古、辽宁、河南、山东的部分县市。

保定直隶总督府位于保定市中心,来到总督署,首先看到的是署衙门前一左一右的两根大旗杆。

两根大旗杆拔地而起,像两柄利剑,直刺青天。

可以想见,过去保定没有高楼大厦,城内多是平房,大旗杆以如此高度傲视四野,气度不凡,它的高大象征着直隶总督的权威显赫。

两根大旗杆经历过几次历史的沉浮,最早的是木质旗杆,高约20米;1920年曹锟任直鲁豫巡阅使时,特意从国外进口钢筋、水泥,将木质旗杆改成水泥浇筑,高约33.6米;1971年人们破四旧,也有微词说旗杆影响交通,最终拆除了大旗杆。

大旗杆倒了,可在保定人心中还有一席之地。

1994年保定重修总督署前面的大旗杆,社会各界和广大市民纷纷捐款,消失了23年之久的大旗杆终又耸立在总督署前。

大旗杆的北面就是总督署,黑和红的色调、越墙而出的挺拔苍松、郁郁葱葱的桧柏、湿滑的青石砖、远远望去的院落层叠,无一不透露出这里曾经的庄严肃穆和辉煌。

直隶总督署整座建筑群东西广约130米,南北深约220米,总面积近3万平方米,分为东、中、西三个组成部分,称之为东路、中路和西路,类似北京的故宫。

衙署主体部分,由五进四合院组成,各院正房均建筑在南北向的中轴线上,两侧配以左右耳房、厢房等,自南向北依次是大门、仪门院、公生明牌坊、大堂院、二堂院、官邸院、上房院。

总督府模型总督署的黑色三开间大门坐北朝南,位于1米多高的台基上。

大门正中上悬一匾额,上书直隶总督部院六个大字,白底黑字,显得庄严肃穆,两侧挂有一副黑底金字抱柱联:北吞大漠,南亘黄河,中更九水合流,五州称雄,西岳东瀛一屏障;内修吏治,外肄戎兵,旁兼三口通商,一代名臣,曾前李后两师生。

总督府大门大家注意一下下面图片中,门前的两面石头和大门框上方凸出的四尊木头你知道是什么吗?知道是什么意思吗?回答对了有奖励哦。

门前精雕细刻的石鼓门枕叫门当,大门两侧一边一个,如果石鼓上镌刻花卉图案,表明该宅第为经商世家;如果石鼓为素面无花卉图案,则为官宦府第。

而在大门框上方凸出的四尊木头雕刻的漆金门簪,就是户对,据说7-5品家的户对是一对,即两个,4-1品大员的户对是两对,即四个。

民间所说的门当户对就是指这石鼓和门簪,大家看一下保定直隶总督府大门上的户对是四个,可见它的主人曾经权位显赫。

步入总督署大门,是一个南北长60米、东西宽30米的大院落,东西两侧各有一过墙门通往东西两路。

沿甬道往里走是第二进-仪门,即礼仪之门,是主人迎送宾客的地方。

中间的门只供高官贵族进出,其他官阶低或普通人只能走侧门。

封建时代不同品级的官员相见,有着繁杂的礼仪程式,通常品位相当的文武官员来署,总督要到仪门外相迎,宾主从仪门而入,共进大堂,品级低下的官员来拜见总督,只能走仪门两侧的便门。

我当然走仪门啦仪门上有威抚畿疆的匾额,两边的楹柱上有李鸿章任直隶总督时题写的楹联:昔为畿辅,今控严疆,观政得余闲,一壑一丘亲布置;近接太行,远临渤海,豪情留胜概,亦趋亦步许追随。

各位,先发到这吧,保定直隶总督府导游词范文三:你们好,欢迎你们来到直隶总督署博物馆,我是你们的导游**。

直隶总督署位于古城保定市繁华地段,是我国目前唯一保存完整的一座清代省级衙署。

其前身可上溯到元朝,康熙八年大宁都司奉旨裁撤。

同时直隶巡抚自正定移驻保定,保定开始成为直隶省的政治中心。

以开始成为直隶省的政治中心。

以后一直到宣统年间,这里一直是清代直隶省军政枢纽机关所在地,历任总督基本上都在此办公并居住,直隶全省的军民要政也基本由此发布。

先后有74人99任次就任直隶总督,唐执玉、李卫、方观承、琦善、曾国藩、李鸿章、荣禄、袁世凯等清代名臣都曾坐镇于此,影响王朝政局的很多重大事件,都与这座省府衙门有着最直接的联系,其历史内涵十分丰富,可谓一座总督衙署,半部清史写照。

直隶总督署的建筑布局,既承袭了前代衙署的特色,同时又受到了明清北京皇家宫殿建筑布局乃至民居建筑规制的影响。

整座直隶总督衙署建筑座北朝南,东西宽134.4m,南北纵深约224m,共占地三万余平米,其建筑分东、中、西三路。

中路至今保存完好,有大门、仪门、大堂、二堂、官邸、上房五进院落,配以左右厢房耳房,均为小式硬山建筑。

东路的东花厅、外签押房等建筑基本保存完好。

直隶总督署大门以外,清时曾建有辕门、照壁、旗杆、乐亭鼓亭、一对石狮、东西班房,以及西辕门外专供每日报时及拜发奏折之用的炮台等附属建筑。

这些建筑如今虽大多不存,但其所组成的半封闭格局,以及造就的威严气氛,曾给人以森严神秘,望而生畏的感觉。

中路建筑座落在督署的中轴线上,大门内的主要建筑自南而北依次有大门、仪门、戒石坊、大堂、二堂、内宅门、官邸、上房、后库以及仪门以北各堂院的厢房、耳房、回廊等附属建筑。

大门即总督署正门,是一座屋宇硬山式三间一启门建筑,座北朝南,过道一间,左右门房各一间,位于1m多高的台基上。

两根明柱、门槛及六扇棋盘式板门皆为黑色,含有清正廉明的寓意。

大门上方正中悬一匾额,有直隶总督部院六个白底黑色扁宋大字,楹柱上挂有歌颂晚清直督业绩的对联。

黑底金字,十分威严。

拾级而上进入督署大门,沿甬路往北即是仪门。

自仪门沿甬路北去60余米,便是总督署的大堂,大堂即正堂,又叫公堂、公厅、正厅,是整座衙署的中心主体建筑,它是以同治末年李鸿章任直督时为背景复原的,大堂外东西厢房各9间为科房,是按清廷吏、户、礼、兵、刑、工六部规制下的办事机构,用以承接地方公务事宜。

大堂外月台下40余米处,有横跨甬道的木质公生明牌坊一座,此坊又叫戒石坊,有清一朝,各级衙署均设有牌坊,形制并无定制,大多为四柱无斗拱的简易结构。

直隶总督若坐堂理事,面对此坊,戒铭时时在目,便可告诫自己必当公正廉明。

大堂东西两侧天井北进穿便门即二堂院,二堂院布局严谨,四周廊庑相通,托檩、廊沿、门楣一手江南做法,雕工精细,是同治中期李鸿章督直时从安徽调来能工巧匠一并修制的,如今保存完好。

衙署二堂又称退思堂、思补堂,有遇事深思熟虑,助其不足,及时补过之意。

此外,尚有耳房各2间,东西厢房各3间,厢房门前有抱柱石,室内均为穿堂屋,开设后门,可直通东西更道和花厅。

总督署的二堂是总督复审民刑案件,会见外地官员的地方。

三堂是总督的书房和签押房。

官邸及上房为督署的内宅,所以为掩人耳目,前有花墙与二堂相隔,两侧各有一门沟通东西更道,仅靠中间带顶的直廊和内宅门相连,成为入内宅的必由之路。

四堂,正房面阔5间,左右耳房各2间,东西厢房各3间,建筑小巧,院落幽雅,与大堂、二堂院相比,犹如两个天地。

上房是总督及内眷活动起居的地方,生活气息浓厚。

院北正房供长辈居住,东西厢房则是晚辈的住处,并以回廊相连,成为署内宴息之所的核心部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