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国际金本位制度
国际金本位制度
![国际金本位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f43cc8f7bb0d4a7302768e9951e79b8968026882.png)
国际金本位制度壹、国际金本位制度是以黄金作为国际本位货币的制度,其特点是各国货币之间的汇率由各自的含金量比例决定,黄金可以在各国间自由输出输入,国际收支具有自动调节机制。
英国于1816年率先实行金本位制度,19世纪70年代以后欧美各国和日本等国相继仿效,因此许多国家的货币制度逐渐统一,金本位制度由国内制度演变为国际制度.国际金本位制按其货币与黄金的联系程度,可以分为:金币本位制、金块本位制和金汇兑本位制。
一、金币本位制金币本位制是以黄金作为货币金属进行流通的货币制度,它是19世纪末到20世纪上半期资本主义各国普遍实行的一种货币制度。
1816年,英国颁布了(金本位制度法案),开始实行金本位制,促使黄金转化为世界货币。
随后,德国于1871年宣布实行金本位制,丹麦、瑞典、挪威等国于1873年也相继实行金本位制。
到19世纪末,资本主义各国已经普遍实行了这一货币制度。
金币本位制的主要内容包括:①用黄金来规定货币所代表的价值,每一货币都有法定的含金量,各国货币按其所含黄金的重量而有一定的比价;②金币可以自由铸造,任何人都可按法定的含金量,自由地将金块交给国家造币厂铸造成金币,或以金币向造币厂换回相当的金块;③金币是无限法偿的货币,具有无限制支付手段的权利;④各国的货币储备是黄金,国际间结算也使用黄金,黄金可以自由输出或输入.从这些内容可看出,金币本体制有三个特点:自由铸造、自由兑换和自由输出人.由于金币可以自由铸造,金币的面值与其所含黄金的价值就可保持一致,金币数量就能自发地满足流通的需要,从而起到货币供求的作用,不会发生通货膨胀和货币贬值。
由于黄金可在各国之间自由转移,这就保证了外汇行市的相对稳定与国际金融市场的统一,因而金币本位制是一种比较健全和稳定的货币制度。
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夕,各帝国主义国家为了准备世界大战,加紧对黄金的掠夺,使金币自由铸造、价值符号与金币自由兑换受到严重削弱,黄金的输出入受到严格限制.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以后,帝国主义国家军费开支猛烈增加,纷纷停止金币铸造和价值符号的兑换,禁止黄金输出人,从根本上破坏了金币本位制赖以存在的基础,导致了金币本位制的彻底崩溃。
金本位制度金本位制度
![金本位制度金本位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cdd4e609a32d7375a5178031.png)
國際貨幣制度的評價
良好的國際貨幣制度有三個要項:
➢提供適當的國際流動性,滿足國際貿易和 世界經 濟發展的需要,又可以維持物價穩定。
➢ 讓國際收支失衡以最小的成本調整,順差國與逆 差國都能夠公平承擔調整的責任。
➢ 讓國際準備資產的持有人對資產的價值與流通性 有信心,願意持有國際準備資產。
3
金本位制度
進口金額減少 →國際收支恢復平衡國家有國際收支盈餘
→黃金流入 →貨幣供給額增加 →利率下跌、物價上升 →利率下跌使資金外流,物價上升使出口金額減少、
進口金額增加 →國際收支恢復平衡
6
金本位制度的遊戲規則
為了使自動調整機制發揮作用,實施金 本位制度必須遵守下列遊戲規則:
本章綱要
1. 國際貨幣制度的意義 2. 金本位制度 3. 布列頓森林制度 4. 現行國際貨幣制度 專題:凱因斯計畫與懷特計畫
1
國際貨幣制度的意義
國際貨幣制度(International Monetary System) 是指各國政府為清算國際間各種交易所做的一系 列規定與安排,主要內容有三個:
國際準備資產的確定與供應 匯率機制 國際收支的調整機制
➢ 訂定貨幣的含金量,再根據含金量決定各國 貨幣之間的匯率。
➢ 黃金能自由移動。 ➢ 不得採取沖銷政策抵銷黃金在國際間移動對
貨幣供給額的影響。 ➢ 不得以人為手段干預市場價格的變動。
7
布列頓森林制度
鑒於兩次世界大戰之間國際金融局勢混亂對各國經 濟所帶來的嚴重損害,英國與美國在戰時積極籌劃 戰後的國際貨幣制度。
1944年7月,44國代表在美國新罕布夏爾州(New Hampshire)的布列頓森林舉行「聯合國貨幣金融會 議」,成立「國際貨幣基金」,建立「布列頓森林 制度」。
国际金本位制的主要内容
![国际金本位制的主要内容](https://img.taocdn.com/s3/m/7b7e75eea1c7aa00b52acb27.png)
●
国际金本位制的含义
国际金本位制是指以黄金作为本位货币 的一种制度。具体来讲,是指至少两个以上 的国家通过颁布法令,将其货币制度建立在 黄金的基础之上而形成的一种国际货币体系。 国际金本位制就是以各国普遍采用金本位制 为基础的国际货币体系。
●
国际金本位制的特征
1.汇率制度
在国际本位制下,汇率制度为固定汇率制度。在金币本 位制度下,金币是用一定数量和成色的黄金铸造的,因此两 国单位货币含金量之比即铸币平价成为决定两国货币汇率的 基础。在金币本位制下汇率基本上是固定的。
在金块本位制和金汇兑本位制下,尽管流通中主要使用 纸币,但是在这两种货币制度下各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政府依法规定了纸币含 金量,并且政府对汇率波动的幅度加以维护,因此在金块本 位制和金汇兑本位制下汇率基本上是稳定的。
2. 储备资产和国际结算
在国际金本位制下,英镑代替黄金成为世 界货币、储备资产和国际结算的最常用的支付 手段。
在国际金本位制下,黄金充当国际货币, 是最后清偿手段,是价值的最后标准。
3. 国际收支的调节机制
在国际金本位制下,国际收支具有自动调 节机制,即存在着大卫· 休谟的“价格——现 金流动机制”。
由于此时国际收支具有自动调节功能,所 以一国国际收支失衡时一般不需要政府干预。
回本节
国际货币体系:国际金本位制
![国际货币体系:国际金本位制](https://img.taocdn.com/s3/m/39e9d510f7ec4afe04a1df8f.png)
1874 1874 1875 1879 1892 1895 1897 1898
国际金本位的特点
1
黄金充当了国际货币,是国际货 币制度的基础
2
英镑在事实上代替了黄金执行 国际货币的职能
3 各国货币之间的汇率由铸币平价
决定
4 国际金本位有自动调节国际收支
的机制
英国经济学家休漠于1752年最先提出 的“价格— 铸币流动机制。”
1
本国货币与一定数量的黄金固定下来,并随时可 以兑换黄金
黄金可以自由输出与输入,各国金融当局应随时 2 按官方比价无限制地买卖黄金和外汇
中央银行或其他货币机构发行钞票必须有一定 3 的黄金准备
这样国内货币供给将因黄金流入而增加,因黄金流出而减少。
国际金本位存在的3个条件
01
是各国的货币是以黄 金表示其价值
国际货币制度建立的方式
1 以惯例或习俗(Conventions ,Customs)
形式建立起来的。如国际金本位制度。
2 通过全球性的协议建立起来的。如在IMF
协定下安排的布雷顿森林体系。
3 通过部分国家的经济政策协调(Co-
operation of Policy)方式建立起来的, 如欧盟的货币一体化安排。
制度
虽然是建立在国内法的基础上的,但在货币 3 比价、货币的兑换、对外支付、国际结算原
则和黄金的转移的规定方面是一致的
主要国家实行金本位制的时间(年)
英国 1816 德国 1871 瑞典 1873 挪威 1873 丹麦 1873 比利时 1874 法国 1874 瑞士 1874
意大利 希腊 荷兰 美国 奥地利 智利 日本 俄国
国际货币体系
(国际金本位制度)
国际货币制度
![国际货币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6740cdd6195f312b3169a559.png)
国际货币制度(International Monetary System),又称国际货币体系,是指为了适应 国际贸易和国际支付的需要,使货币在国际范 围内发挥着世界货币的职能,各国政府都共同 遵守的有关政策规定和制度安排. 国际货币制度一般包括三方面内容:①国际储 备资产的确定;②汇率制度的安排;③国际收 支的调节.
第二节 布雷顿森林体系
一,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
1.凯恩斯计划
主要内容是: (1)设立一个世界性的中央银行——国际清算同盟,由 国际清算同盟发行一种以一定量黄金表示的国际货 币——班柯(Bancor)作为清算单位,"班柯"与黄 金之间保持固定的比价."班柯"等同于黄金,各国 可以黄金换取"班柯",但不得以"班柯"换取黄金. (2)各国货币按一定的比价与"班柯"建立固定汇率, 可适当调整,但不能单方面进行竞争性贬值. (3)各国中央银行在国际清算同盟中开立往来账户,各 国间发生的债权债务都通过该账户之间的转账进行清 算.国际收支顺差国将盈余存入账户,而国际收支逆 差国则可以按照规定的份额申请透支或提存.
国际收支调节机制的调节效率不高 . 所谓调节效率,是指调节成本要较低, 调节成本的分配要较均匀,调节要有利 经济的稳定与发展. 储备货币的供应缺乏有效的调节机制.
2.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崩溃
第一次美元危机及其拯救. (1)稳定黄金价格(君子)协定 (2)黄金总库(Gold Pool) (3)借款总安排(General Agreement to Borrow, GAB) (4)货币互换协定(Swap Agreement) 又称"互惠信贷协议"(Reciprocal Agreement).主 要内容是:两国中央银行彼此间相互提供对等的短期 信贷资金,在规定的期限和规定的金额幅度内利用对 方货币来干预外汇市场,维持汇率的稳定.二,国际金 Nhomakorabea位制的特点
【金本位制】国际金本位制有哪些形式?
![【金本位制】国际金本位制有哪些形式?](https://img.taocdn.com/s3/m/bcbfc9d09ec3d5bbfd0a74d5.png)
/【金本位制】国际金本位制有哪些形式?国际金本位制主要包括金币本位制、金块本位制和金汇兑本位制三种形态。
金币本位制是典型的金本位制。
其基本特点是:金币可以自由铸造无限法偿;辅币和银行券可按其面值自由兑换为金币;黄金可以自由输出输入;货币发行准备为黄金。
有关国际金本位制的特点及利弊,笔者在前面文章中已做了详细介绍。
那么国际金本位制有哪些形式呢?国际金本位制按其货币与黄金的联系程度,可以分为:金币本位制、金块本位制和金汇兑本位制三种形态。
下面就国际金本位制的三种形态详细解说:一、金币本位制(GoldSpecieStandard)这是金本位货币制度的最早形式,亦称为古典的或纯粹的金本位制,盛行于1880一1914年间。
自由铸造、自由兑换及黄金自由输出入是该货币制度的三大特点。
在该制度下,各国政府以法律形式规定货币的含金量,两国货币含金量的对比即为决定汇率基础的铸币平价。
黄金可以自由输出或输入国境,并在输出入过程形成铸币一物价流动机制,对汇率起到自动调节作用。
这种制度下的汇率,因铸币平价的作用和受黄金输送点的限制,波动幅度不大。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各国纷纷发行不兑现的纸币,禁止黄金自由输出,金本位制随之告终。
二、金块本位制(GoldBullionStandard)这是一种以金块办理国际结算的变相金本位制,亦称金条本位制。
在该制度下,由国家储存金块,作为储备;流通中各种货币与黄金的兑换关系受到限制,不再实行自由兑换,/但在需要时,可按规定的限制数量以纸币向本国中央银行无限制兑换金块。
可见,这种货币制度实际上是一种附有限制条件的金本位制。
三、金汇兑本位制(GoldExchangeStandard)这是一种持有金块本位制或金币本位制国家的货币,准许本国货币无限制地兑换成该国货币的金本位制。
在该制度下,国内只流通银行券,银行券不能兑换黄金,只能兑换实行金块或金本位制国家的货币,国际储备除黄金外,还有一定比重的外汇,外汇在国外才可兑换黄金,黄金是最后的支付手段。
国际货币体系.
![国际货币体系.](https://img.taocdn.com/s3/m/8fd4e97f59eef8c75ebfb31e.png)
➢
美国经济危机
资本外流,黄金储备减少
无法解决“特里芬难题”
对美元信心动摇
第一次美元危机
美元黄金储备骤降至121亿美元 ➢
短期外债高达331亿美元
金不抵债
第二次美元危机
越南战争
美国国际收支恶化
➢
欧洲市场大规模抛售美元、抢购黄金
第三次美元危机
美国宣布停止兑换黄金,信用降到冰点
➢
欧洲市场倾囊抛售掉最后1美元
英国——“凯恩斯计划”
成立一个“国际清算联盟”的世界性中央银行 由国际清算联盟发行不可兑现的货币“班柯”(Bancor )作为结算单位,各成员国规定本国货币与班柯的
汇率平价 各国通过班柯存款账户来清算相应的官方债权债务,各国在国际清算联盟中所承担的份额以战前三年的平均
进出口贸易额计算,但成员国不需缴纳黄金或现款,而只在国际清算联盟开设往来帐户 当某一成员国国际收支有顺差时,就将顺差实现的收入存入该账户,发生逆差时,则按规定的份额申请透支,
金本位制度特征
➢ 各国之间的汇率非常稳定 ➢ 实行自由多边国际结算制度,政府无需对国际支付实行直接管制 ➢ 黄金作为储备资产充当世界货币职能 ➢ 是一个松散、无组织的体系
金本位制度评价
➢ 积极方面
保证各国物价水平相对稳定 保证汇率固定,有助于国际贸易和金融发展 对供求失衡的调节主要依靠市场的力量,从而降低政府的干 预 有利于各国经济政策的协调
各国为了维持对外平衡,不能不影响到国内均衡
IMF在促进国际货币合作和建立多边支付体系方面 国际收支调节责任的不对称现象,造成国际收支的
做出了积极贡献
世界性不稳定
§9.2.3 牙买加体系
产生背景 ➢ 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后,国际金融形势更加动荡,各国都在探寻货币制度改革方案。 ➢ 1976年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国际货币制度临时委员会”在牙买加首都金斯敦召开会议,达成了《牙买
第八章第二节 国际金本位制
![第八章第二节 国际金本位制](https://img.taocdn.com/s3/m/82a5a76ca98271fe910ef9b1.png)
二、国际金本位制的特点
• 特点: 特点: 黄金充当了国际货币。 1. 黄金充当了国际货币。 货币汇率由各国货币的含金量比例决定。 2. 货币汇率由各国货币的含金量比例决定。 3. 国际收支自动调节 • 作用: 作用: 保持汇率稳定。 1. 保持汇率稳定。 自动调节国际收支。 2. 自动调节国际收支。 促进国际资本流动。 3. 促进国际资本流动。 协调各国经济政策。 4. 协调各国经济政策。
三、国际收支的自动调节和金本位制度的比 赛规则
(物价—现金流动机制的前提条件) 物价—现金流动机制的前提条件)
1.各国应以黄金表示其价值,交换比例以此为条件。 1.各国应以黄金表示其价值,交换比例以此为条件。 各国应以黄金表示其价值 黄金与金币应自由流出入,不受任何限制。 2. 黄金与金币应自由流出入,不受任何限制。 3. 在金块本位制或金汇兑本位制下,各国应按官价买卖。 在金块本位制或金汇兑本位制下,各国应按官价买卖。
第二节 国际金本位制
一、金本位制
• 金本位制 是指一国的本位货币以一定量的黄金来表示的 货币制度。英国于1816 1816年 金本位制度法案>实行。 货币制度。英国于1816年<金本位制度法案>实行。1880 年国际金本位制开始。 年国际金本位制开始。 • 类型 • 金币本位制 法定货币含金量;金币自由铸造;具有无限 法定货币含金量;金币自由铸造; 法偿货币;储备使用黄金,自由输出入。 法偿货币;储备使用黄金,自由输出入。 • 金块本位制 法定货币含金量;黄金可自由买卖和储藏; 法定货币含金量;黄金可自由买卖和储藏; 大量使用纸币流通。 金币停止铸造流通 ;大量使用纸币流通。 • 金汇兑本位制 通过他国货币使本位货币间接与黄金挂钩。 通过他国货币使本位货币间接与黄金挂钩 本位货币间接与黄金挂钩。
金本位制度
![金本位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cf090a13b7360b4c2f3f640c.png)
金本位制的崩溃
主要原因 第一,黄金生产量的增长幅度远远低于商品生 产增长的幅度,黄金不能满足日益扩大的商品流 通需要,这就极大地削弱了金铸币流通的基础。 第二,黄金存量在各国的分配不平衡。1913年 末,美、英、德、法、俄五国占有世界黄金存量 的三分之二。黄金存量大部分为少数强国所掌握, 必然导致金币的自由铸造和自由流通受到破坏, 削弱其他国家金币流通的基础。 第三,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黄金被参战国集 中用于购买军火,并停止自由输出和银行券兑现, 从而最终导致金本位制的崩溃。
金块本位制和金汇兑本位制由于不具备金币本位制的一 系列特点,因此,也称为不完全或残缺不全的金本位制。 该制度在1929-1933年的世界性经济大危机的冲击下,也 逐渐被各国放弃,都纷纷实行了不兑现信用货币制度。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建立了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 体系,这实际上是一种金汇兑本位制,美国国内不流通金 币,但允许其他国家政府以美元向其兑换黄金,美元是其 他国家的主要储备资产。但其后受美元危机的影响,该制 度也逐渐开始动摇,至1971年8月美国政府停止美元兑换 黄金,并先后两次将美元贬值后,这个残缺不全的金汇兑(Gold standard),金本 位制就是以黄金为本位币的货币制度。在 金本位制下,每单位的货币价值等同于若 干重量的黄金(即货币含金量);当不同 国家使用金本位时,国家之间的汇率由它 们各自货币的含金量之比——铸币平价 (Mint Parity)来决定。
金本位制的形式 1、金币本位制 各国政府以法律形式规定货 币的含金量,两国货币含金量的 对比即为决定汇率基础的铸币平 价。 2、金块本位制 这是一种以金块办理国际结 算的变相金本位制,亦称金条本 位制。 3、金汇兑本位制 这是一种持有金块本位制或 金币本位制国家的货币,准许本 国货币无限制地兑换成该国货币 的金本位制。
国际金本位制的特点
![国际金本位制的特点](https://img.taocdn.com/s3/m/88a005d82cc58bd63186bde3.png)
国际金本位制的特点国际金本位制是一种以一定重量和成色的黄金作为本位货币的货币制度,货币体系的基础是黄金,各国货币按其含金量之比确定一个法定平价,所以可以说国际金本位制是一种各国货币根据黄金来确定比价的固定汇率制度。
具体来说有以下三个特点:1.黄金执行国际支付手段和国际储备货币的职能在国际金本位制度下,黄金充分发挥世界货币的职能,它充当国际支付手段、国际购买手段和作为社会财富的代表。
金币可以自由铸造,银行券可自由兑换成黄金,黄金可以自由输出入。
2.各国货币的汇率由其法定平价决定在国际金本位制下,各国货币都规定有法定的含金量,各国货币的汇率由其含金量之比即法定平价来决定,所以国际金本位制是严格的固定汇率制度当然,由于外汇供求关系的变动,外汇市场的实际汇率会围绕法定平价而上下波动,但由于金本位制下黄金可以自由输出入,所以汇率的波动幅度始终维持在黄金输送点之间。
3.具有自动调节国际收支的机制这就是由英国经济学家休谟(D. Hume)提出的“物价与铸币流动机制”。
即当一国国际收支不平衡时,会引起该国汇率的变化,进而引起黄金的输出入,而黄金的流动又会使该国银行准备金发生变动,而银行准备金的变动将引起国内货币数量的变化,从而影响国内物价,物价的变动又会导致进出口变动,最后纠正国际收支的不平衡。
金本位制对国际收支的自动调节,需要具备几个前提条件:①没有大量的国乐资本流动,一国国际收支失衡,就会导致黄金的输出入;②银行体系没有过剩约黄金储备,黄金的流动立即就反映在银行信用规模和物价变动上;③生产与贸易将对价格变动做出反应,即价格对供求要有充分弹性。
这就要求各国共同遵守三项原则:①各国应以黄金表示其货币价值,并随时可自由兑换;②黄金可以自力输出入,各国金融当局应保证可随时按官价无限制地买卖黄金和外汇;③各国父行纸币应受黄金准备数量的限制。
后来新古典学派对金本位的自动调节机制作了一点补充,即强调了国际短期资本流动对国际收支的平衡作用。
国际金本位制度
![国际金本位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660a67c603d276a20029bd64783e0912a2167cd1.png)
国际金本位制度介绍国际金本位制度是一种货币制度,它将货币与一定数量的黄金挂钩,确保金钱的价值与黄金的价值相对稳定。
这种制度在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广泛应用于世界各国,尤其是在经济大国之间。
历史背景国际金本位制度起源于18世纪末的英国,当时英国的货币制度以黄金为基础。
在整个19世纪中期,国际金本位制度逐渐在世界范围内得到确认和实行。
在此之前,货币的价值在不同国家之间存在很大的波动,这给国际贸易和金融带来了很大的不确定性。
国际金本位制度的出现为各国之间的贸易提供了更加稳定的货币环境。
基本原理国际金本位制度的基本原理是将货币的价值与黄金的价值相联系。
按照国际金本位制度,每个国家的货币的供应量应该与其持有的黄金储备相匹配,国家可以将其持有的黄金以固定的兑换率与其他国家的货币进行兑换。
这样做的目的是确保货币的价值稳定,避免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的发生。
运作方式国际金本位制度的运作方式主要有两个方面。
首先,各国的央行必须保持一定数量的黄金储备,以确保货币的价值稳定。
其次,各国的货币之间可以按照一定的比率进行兑换。
这样,当一个国家的货币贬值时,其他国家可以用黄金来换取该国货币,从而稳定货币的价值。
优点国际金本位制度的优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稳定货币的价值:国际金本位制度可以有效地避免货币贬值和通货膨胀的问题,确保货币的稳定价值。
2.刺激国际贸易:国际金本位制度为各国之间的贸易提供了一个公平和稳定的环境,促进了国际贸易的发展。
3.提高金融体系的稳定性:国际金本位制度要求各国央行保持一定数量的黄金储备,这有助于提高金融体系的稳定性,避免金融危机的发生。
缺点国际金本位制度也存在一些缺点:1.金本位制度下,货币供应量受限:由于各国必须以黄金作为兑换的基础,金本位制度会限制各国扩大货币供应的能力。
2.金本位制度无法适应经济变化:金本位制度需要各国严格控制货币供应量,这在经济下行时可能会加大经济萧条程度。
3.黄金需求不断增长:随着经济发展,各国需要的黄金储备量将不断增加,这可能导致黄金供应紧张。
国际货币体系
![国际货币体系](https://img.taocdn.com/s3/m/fa7b362daaea998fcc220eb3.png)
第一节国际金本位制度一、国际金本位制度概述二、国际金本位制度的优劣三、金块本位制度和金汇兑本位制度一、金本位制金本位制:是指一国的本位币以一定量的黄金来表示的货币制度。
类型金币本位制:法定货币含金量;金币自由铸造;具有无限法偿货币;储备使用黄金,自由输出入。
金块本位制:法定货币含金量;黄金可自由买卖和储藏;金币停止铸造流通;大量使用纸币流通。
金汇兑本位制:通过他国货币使本位货币间接与黄金挂钩。
国际金本位制国际金本位制的特点:1.黄金充当了国际货币;2.各国货币汇率由他们的含金量比例所决定;3.国际收支的自动调节。
当一国发生对外收支逆差时,黄金外流,国内货币供应量减少,物价下降,成本降低,继而扩大出口,减少进口,对外收支转为顺差,黄金就会流入;反之亦然。
(1)纯铸币和混合本位制特征:①黄金与国内货币单位有比较明确的等价关系:铸币平价②无限法偿:这是一个强制接受的任何交易或义务的任何金额的支付手段。
③在中央银行或者政府平价机构,私人拥有的金条能无限量的兑换成金币。
④私人群体可以无限制的持有黄金,也可以把金币重新铸成金条,但是金条不能铸造成金币。
(2)金块和金汇兑本位制金块本位制:国内市场流通的是银行券而不再是金币,银行券只能在一定条件下兑换金块的一种金本位制。
主要内容是:第一,基本货币单位仍规定含金量;第二,不再铸造和流通金币,只有银行券参加流通;第三,银行券在一定数额以上才可以按含金量兑换黄金。
例如,在英国兑换金块的最低数量为相当于400盎司黄金的银行券(当时约合1700英镑)。
可见在金块本位制下,不仅国内没有金币流通.而且银行券兑换黄金及黄金的输出也都受到了限制。
金汇兑本位制:是指国内不再流通金币,银行券也不能兑换黄金,但对外却无限制地供应外汇的一种金本位制,又称虚金本位制。
主要内容:第一,国内不流通金币,只能流通银行券,银行券只能兑换外汇;第二,外汇在外国才能兑换黄金。
本国货币同另一种实行金本位制国家的货币需保持固定比价,并在该国存放大量外汇和黄金作为准备金,以备随时出售外汇。
国际金本位制度(写写帮推荐)
![国际金本位制度(写写帮推荐)](https://img.taocdn.com/s3/m/ecfffadcfbb069dc5022aaea998fcc22bcd143e6.png)
国际金本位制度(写写帮推荐)第一篇:国际金本位制度(写写帮推荐)Chapter 4International Monetary Systems国际货币制度1.国际货币制度是指各国通过国际惯例、协议和国际经济组织,对各国货币发挥世界货币职能所做出的制度性安排。
这些安排通常被人们称为游戏规则(Rules of Game)。
2.货币制度的内容、一是货币本位(Standard)的确定。
即货币定值的标准。
二是汇率制度的选择。
即是完全固定的汇率制度,还是完全浮动的汇率制度,还是介于上述二者之间的汇率制度。
三是货币的可兑换性(Currency Convertibility)。
即是完全可自由兑换,还是不可自由兑换,还是部分可自由兑换。
四是国际储备资产的确定。
包括资产的形式、币种和各自的比重。
五是国际收支的调节方式。
是完全依靠市场调节,还是政府独立进行调节,还是以国际经济政策协调为基础的国际收支调节。
3.国际货币制度建立的方式一是以惯例或习俗(Conventions,Customs)形式建立起来的。
如国际金本位制度。
二是通过全球性的协议建立起来的。
如在IMF协定下安排的布雷顿森林体系。
三是通过部分国家的经济政策协调(Co-operation of Policy)方式建立起来的,如欧盟的货币一体化安排。
4.国际货币制度的阶段划分(1)19世纪初到20世纪初:国际金本位制度(2.)两次世界大战之间:金块本位和金汇兑本位制度(3)1944 ~1973年:布雷顿森林体系(4)1976 ~目前:牙买加体系Section 1InternationalGoldStandard国际金本位制度一、Establish of International Gold Standard国际金本位制度的建立Gold standard : Asystem for fixing exchange rates by thecentral bank or governmentof each country makingits currency freely convertible into gold at a fixed price.Under this system the par value of exchange rates is setby the amount of each currency that can be obtained for a given quantity of gold.Exchange rates such cannot shift further from parity than the limits set by the transactionscosts of shippinggoldbetweendifferent countries,which is usually a very small percentage ofits value.提示几点:1、国际金本位制度是逐渐建立起来的,大约从1816年~1914年。
国际金融:国际金本位的基本原则
![国际金融:国际金本位的基本原则](https://img.taocdn.com/s3/m/709947a16c85ec3a86c2c550.png)
学院:管理学院 班级:金融1402
目录
contents
PART 01 国际金本位制的基本原则 PART 02 国际金本位制的运行机制 PART 03 国际金本位制度的类型 PART 04 国际金本位制度的影响 PART 05 国际金本位制的崩溃 PART 06 货币集团的形成
01
PART ONE
03 总体价格水平依赖于黄金价格
05
PART THREE
国际金本位制度崩溃
0 5 国际金本位制度崩溃
金本位制基础的动摇
主要表现:
不兑现的价值符号的涌现 黄金资源的垄断
黄金输出遭到限制
黄金流通量的减少
金本位制的最终崩溃
01
02
03
金本位制的蜕化
蜕化了的金本位制,
如:金块本位制
0 5 金本位制基础的动摇
(黄金资源的垄断)
①由于帝国主义大国不断加强对外侵略和 掠夺,使世界上的黄金越来越集中到少数 国家手中。大多数国家日益缺乏黄金,从 而动摇了这些国家金本位制的基础。
(黄金流通量的减少)
②由于黄金是世界货币,帝国 主义国家为了准备争夺世界霸 权的战争,在国外掠夺黄金, 同时也在国内搜刮黄金,以满 足战争对广泛采购各种军用物 资的需要,造成了黄金流通量 的减少,使金本位制的稳定性 遭到破坏。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上述因素对金本位制的冲击加剧,金 本位制在各国被停止实行。这实际上就是金本位制崩溃的开始。Leabharlann 0 5 金本位制的最终崩溃
1929~1933年,资本主义国家发生了有史以来最严重的经济危 机,并引起了深刻的货币信用危机。
1933年春,严重的货币信用危机刮回美国,挤兑使银行大批破产。
什么是国际金本位制度
![什么是国际金本位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2fdcb5419a6648d7c1c708a1284ac850ad020463.png)
什么是国际金本位制度国际金本位制度是研究国际货币体系的开端。
金本位制(Gold Standard System)是以一定量黄金为本位货币的一种制度。
所谓本位货币(Standard Money),是指作为一国货币制度的基础的货币。
按照在历史上出现的先后顺序,国际金本位制度可分为两个阶段:金币本位制和金汇兑本位制。
(1)金币本位制① 金币本位制的历史第一次世界大战前的国际货币体系,是典型的国际金本位货币体系。
这个国际货币体系大约形成于1880年延续至1913年,它是在资本主义各国间的经济联系日益密切,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实行金币本位货币制度之后自发地形成的,其形成基础是英国、美国、德国、荷兰、一些北欧国家和拉丁货币联盟(由法国、意大利、比利时和瑞士组成)等实行的国内金币本位制。
最早实行金币本位制的国家是英国,英国政府在1816年颁布了铸币条例,发行金币,规定1盎司黄金为3镑17先令10.5便士,银币则处于辅币地位。
1819年又颁布条例,要求英格兰银行的银行券在1821年能兑换金条,在1823年能兑换金币,并取消对金币熔化及金条输出的限制。
从此英国实行了真正的金币本位制。
到19世纪后期,金币本位制已经在资本主义各国普遍采用,它已具有国际性。
由于当时英国在世界经济体系中的突出地位,它实际上是一个以英镑为中心,以黄金为基础的国际金本位制度。
这种国际金本位制度持续了30年左右,到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时宣告解体。
在金本位制度的全盛时期,黄金是各国最主要的国际储备资产,英镑则是国际最主要的清算手段,黄金与英镑同时成为各国公认的国际储备。
英镑之所以与黄金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是由于当时英国强大的经济力量,伦敦成为国际金融中心,英国也是国际经济与金融活动的重心,于是形成一种以黄金和英镑为中心的国际金本位制,也有人称之为英镑汇兑本位制(Sterling Exchange Standard System)。
② 金币本位制的内容和特点金币本位制的主要内容是:a. 用黄金来规定货币所代表的价值,每一货币单位都有法定的含金量,各国货币按其所含黄金重量而有一定的比价;b. 金币可以自由铸造,任何人都可按本位币的含金量将金块交给国家造币厂铸成金币;c. 金币是无限法偿的货币,具有无限制的支付手段的权利;d. 各国的货币储备是黄金,国际的结算也使用黄金,黄金可以自由输出与输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际金融
international finance 国际货币体系
目录
01国际货币体系概述
02国际金本位制度
03布雷顿森林体系
04牙买加体系
05国际金融机构
06区域货币一体化
国际金融
international finance
1. 国际货币体系概述
1.1国际货币体系的含义
国际货币体系(International Monetary System)又称国际货币制度,是调节各国货币关系的一整套国际性的规则、安排、惯例和组织形式。
1.2国际货币体系的内容
•一般而言,国际货币体系的主要内容包括三个方面:
(1)国际储备资产的确定;
(2)汇率制度的确定;
(3)国际收支调节方式的确定。
其中,汇率制度居于核心地位,它制约着国际货币制度的其他方面,反映了一定时期内国际货币制度的特征。
国际货币体系的类型可以从货币本位(储备资产的形式)和汇率制度两个角度来划分。
按货币本位分按汇率制度分金本位制度纸币本位制度固定汇率制度浮动汇率制度
1.3 国际货币体系的类型
国际金融
international finance
2. 国际金本位制度
2.1国际金本位制的形成和类型
•形成:
•国际金本位制形成于1880年
•类型:
•【金币本位制】
•在金币本位制下,以一定数量与成色的金币作为本位货币。
金币可以自由铸造、自由熔化,黄金可以自由输出入。
这
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前欧美各国所实行的货币制度,是典型
的金本位制。
【金块本位制】
•在金块本位制下,流通中货币全部是可兑换的银行券,国内禁止黄金流通。
虽然银行券可在一定数量之上向发行人兑换黄金,但纸币被普遍接受,只有一小部分银行券被兑换。
【金汇兑本位制】
•在这种货币制度下,国内不流通金币,以国家发行的银行券当作本位币流通。
实行金汇兑本位制国家的货币与实行金币本位制或金块本位制国家的货币相联系。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到1931年资本主义经济大萧条这段时期,除美国继续实行金币本位制外,英、法两国实行金块本位制,而其它资本主义国家则实行金汇兑本位制。
2.2 国际金本位制的特点
•1.黄金执行国际支付手段的职能,并成为国际储备货币。
•2.各国货币间的汇率由铸币平价决定,并实行固定汇率制度。
•3. 国际收支具有自动调节机制。
•【条件】
•金本位制对国际收支的自动调节,需要具备几个前提条件:(1)没有大量的国际资本流动,一国国际收支失衡,就会导致黄金的输出入;(2)银行体系没有过剩的黄金储备,黄金的流动立即就反映在银行信用规模和物价变动上;(3)生产与贸易将对价格变动作出反应,即价格对供求要有充分弹性。
❿要求各国共同遵守三项原则:
●一是各国应以黄金表示其货币价值,并随时可
自由兑换;
●二是黄金可以自由输出入,各国金融当局应保
证可随时按官价无限制地买卖黄金和外汇;
●三是各国发行纸币应受黄金准备数量的限制。
2.3 国际金本位制的崩溃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使得业已形成的国际金本位制无法运行。
各参战国均禁止黄金输出,并实行纸币停止兑换黄金的措施。
1913年末,英、美、法、德、俄5国占有世界黄金存量的2/3,这就大大削弱了其它国家货币制度的基础。
•战后初期
•1922年,经济与金融会议
•金块本位制与金汇兑本位制
•1929年世界经济危机;1931年国际金融危机•抵御危机袭击
•1931年,英国放弃金本位制
•英镑集团、美元集团、法郎集团
•国际金本位制的崩溃是资本主义世界内在矛盾发展的结果。
•国际金本位制崩溃后,国际货币制度一片混乱,正常的国际货币秩序遭到破坏,资本主义各国组成相互独立的货币集团——英镑集团、美元集团、法郎集团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