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0916世界就业趋势及各国就业政策

合集下载

第一讲 就业形势与就业政策2016(3.0)

第一讲 就业形势与就业政策2016(3.0)

3、压力---结构性矛盾突出
高校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间的结构性矛盾问题长期存 在,毕业生就业期望与市场需求也还有差距。
(1)高校专业设置与快速变化的市场需求错位。
我国四年一个周期的高校专业设置决定着专业人才的产出量,大学生就业
与产业结构的调整以及地区经济发展周期有较大的关联。四年前还是社会需求 的热门职业,四年后变成了滞销专业,供给与需求错位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大 学生就业难的主要原因之一。
发放对象:全省范围内普通高等学校、中等职业学校、技工院校在毕
业年度内有就业意愿并积极求职的享受城乡居民最低生活
保障家庭的、社会孤儿、烈属和残疾毕业生。
发放原则: 坚持自愿申请、公开公正、属地管理、专款专用的原则。 申领发放程序:申请→初审公示→审核→资金拨付
补贴标准:每年6月底前,一次性将求职补贴(800元/人)支付到毕业
我校毕业生2009-2013年入伍人数统计
入伍预征人数 2009 2010 2011 2012 2013 177 117 317 344 参军入伍人数 43 13 20 3 42
3.大学生自主创业的优惠政策
● 自主创业:是指创立企业(包括参与创立企业),或是新企业的所有
者、管理者,包括个体经营和合伙经营两种类型。
公务员录用将明确基层工作人员比例
事业单位优先聘用“三支一扶”大学生
对服务期满报考研究生的,可享受加分
“新录用教师”优惠政策
新录用教师实行年薪制
每人每年3万元,到执行艰苦边远地区津贴地方义务教育学校任教的,每 人每年3.5万元。年薪按照绩效考核情况发放,并根据社会经济发展水平 适时调增。所需经费全部由省财政负担。
(2)人才结构失衡,供求矛盾加大

国外失业状况及就业政策比较

国外失业状况及就业政策比较

国外失业状况及就业政策比较第一篇:国外失业状况及就业政策比较国外失业状况及就业政策介绍国际劳工组织提供的《1998/1997世界就业问题》研究报告估计,全球失业和半失业人口近10亿,约占全球可劳动人口的30%。

可见失业是世界性难题,长期以来各国为解决失业问题进行了大量探索,这也中国解决失业问题提供了一些借鉴。

首先我们先来看看世界各国的失业状况:由于受石油危机和全球经济萧条的影响,世界工业化发达国家的失业人口超过了3400万,其中欧盟国家的失业问题最为严重。

自从80年代初,欧盟国家的失业率持续在10%左右,已成为最严重的政治、经济和社会问题。

西班牙的失业率曾高达22%,比利时的失业率为14.9%,德国、法国、意大利等国的失业率也都在12%左右。

1991年至1996年期间,欧盟经济处于滑坡阶段,年国民生产总值的平均增长率在1.6%,总共减少了440万个工作岗位。

直到1993年中期,情况才开始好转。

欧盟整体国民生产总值增长率1997年达到2.4%, 1998年达到2.8%。

1995–1996年,欧盟就业状况开始好转。

就业率从1994年的60.1%上升到1996年的60.4%。

1996年,以下8个成员国就业率上升:卢森堡1.3%, 荷兰1.2%, 西班牙0.8%, 爱尔兰0.8%, 丹麦0.5%, 希腊0.5%, 葡萄牙和英国0.5%。

这些国家的GDP产出在1996年普遍高于2%。

另外,意大利就业率仅增长0.2%, 比利时和芬兰未变;法国下降0.2%;德国下降0.7%;奥地利下降1%;瑞典下降1.8%。

就业的增长主要是非全时工作岗位的增加。

全日制工作占就业的比例两年中几乎没有变化,1994年是55.1%;1996年是55.2%。

世界头号经济大国美国的失业率在工业化发达国家中较低,约为5%。

,1997年11月失业率已降低到4.6%,为24年来的最低点。

东欧国家,由于经济体制的转轨,失业率平均达到15%左右。

论当下就业形势与政策

论当下就业形势与政策

论当下就业形势与政策一、背景介绍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入,世界各国之间的经济联系越来越紧密,就业形势也受到了影响。

特别是在当前新冠疫情的影响下,全球经济遭受重创,许多国家和地区出现了严重的就业危机。

在这样的背景下,各国政府需要采取有效措施来应对就业问题。

二、当下就业形势(一)全球就业形势据国际劳工组织发布的最新报告显示,新冠疫情对全球就业市场造成了巨大冲击。

2020年,全球失业人口增加了2.3亿人,失业率达到了6.5%。

而且由于疫情持续存在和变异病毒出现等因素,预计2021年全球失业人口仍将保持高位运行。

(二)我国就业形势我国经济已逐步恢复正常运转,但仍面临一些困难。

首先是大量企业倒闭或裁员导致失业人数增加;其次是高校毕业生就业难度较大;再者是部分地区和行业用工需求不足,导致就业压力加大。

三、政策措施(一)扩大就业岗位政府应该加大对中小企业和新兴产业的扶持力度,鼓励企业招聘人员。

同时,可以采取税收优惠等方式鼓励企业增加用工量。

此外,还可以加强公共设施建设,提高基础设施建设水平,以吸引更多投资和发展产业,从而创造更多就业机会。

(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了解决高校毕业生就业难问题,政府应该加强对教育的投入力度,并改善教育质量。

此外,还要鼓励学生多参与实践活动和社会实践,提高其综合素质和竞争力。

(三)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为了保障失业人员的基本生活需求,政府应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在失业保险方面,可以适当增加补贴标准和领取时间;在住房方面,则可以推出租房补贴等措施;在医疗方面,则可以增加医疗补助和医疗保险补贴等措施。

(四)加强职业培训为了提高劳动者的就业能力和竞争力,政府应该加强职业培训工作。

可以通过设立职业培训中心、开展技能培训等方式,提高劳动者的专业技能水平和就业能力。

(五)加强宏观调控政府应该加强宏观调控,推出适当的经济刺激政策,促进经济增长和就业增加。

可以采取货币政策、财政政策等手段,鼓励投资和消费。

四、总结当前全球就业形势严峻,我国也面临着一定的就业压力。

全球化下的就业机会和劳动市场变革

全球化下的就业机会和劳动市场变革

全球化下的就业机会和劳动市场变革全球化已成为当今世界发展的一个突出趋势,深刻影响着每个国家的经济、社会和文化。

全球化不仅极大地推动了贸易、投资和信息流动,还对就业机会和劳动市场产生了深远影响。

在这个充满变革和挑战的时代,我们需要深入思考全球化对就业机会和劳动市场的影响,以便更好地应对这些变化。

首先,全球化为我们创造了更多的就业机会。

随着贸易和投资的扩大,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进入到不同国家的市场,这为各地创造了大量的就业机会。

在中国,随着全球供应链的形成,许多跨国公司在中国建立了生产基地,吸引了大量的劳动力就业。

与此同时,旅游业、外语培训、翻译等行业也因国际交流的增加而崛起,为人们提供了更多的就业选择。

全球化加速了资源的流动和配置,创造了更多就业机会,推动了全球经济的发展。

然而,全球化也带来了劳动市场的变革。

一方面,全球化促进了劳动力的流动,使得劳动力具备更广泛的选择和更高的流动性。

越来越多的人可以通过跨境就业机会来实现自己的职业发展,并且可以从跨国公司的全球性网络中受益。

另一方面,全球化也加剧了劳动力市场的竞争。

随着跨国公司的进入,国内企业面临着更大的竞争压力,为了保持竞争力,它们需要提高自身的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提高员工的素质和能力。

这就要求劳动者不断学习和提升自己,适应劳动市场的变化。

此外,全球化还对劳动力的组织和保护提出了新的挑战。

随着信息和技术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工作可以通过远程办公或线上平台完成。

这使得劳动者能够更加灵活地工作,但也带来了更大的不确定性和风险。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劳动力组织和保护的传统方式面临着较大的压力。

传统的劳动合同和保险制度难以应对全球化带来的新形势,需要与时俱进地进行改革和创新,以更好地保护劳动者的权益。

与此同时,全球化也在改变人们对工作和生活的期待。

在全球化的影响下,人们对工作的要求不再仅限于经济收入,而更多地关注工作的品质和发展空间。

人们对于自己的职业发展有着更高的期望,追求更具挑战性和创造性的工作。

第一讲 就业政策与就业形势

第一讲 就业政策与就业形势

就业制度的历史沿革
随着全党和全国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以及改革开放 的逐步推进,我国大学毕业生计划分配制度与社会生产力 和经济、政治发展状况不相适应的矛盾日益暴露出来,具 体表现在: 1.高等学校及其毕业生和用人单位难以直接见面。学校无法 得知用人单位的使用意图,用人单位也不了解学校的专业 和培养方向,毕业生不知道即将从事的工作,因而造成了 学非所用、用非所学、专业不对口的现象。 2.由于计划分配制度环节过多,造成了分配渠道的不流畅。 对部委和地方所属高校毕业生很难进行横向预测,导致毕 业生资源配置的不合理。
现行就业制度
3.就业引进政策 就业引进政策,一方面是指各地区根据地方实际 情况制定的引进接收大学毕业生的政策规定,另 一方面是指国家规定的从事某一职业或某一职业 岗位必须具备的能力素质条件的相关政策规定。 4.招考录用政策 招考录用政策主要指在选拔毕业生过程中的一系 列关于招考要求规定,是国家在大学毕业生入口 上所制定的一系列限制性原则和措施。
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
我国高等教育连续几年的大规模扩招,使莘莘学子们接受 高等教育不再是一个高高在上的奢侈品,也圆了无数考生 的大学梦。然而,莘莘学子大学毕业后在求职中无数次的 奔波与一次次的失落使许多大学生陷入了困惑。根据教育 部提供的数据,扩招后全国高校毕业生平均一次就业率只 为70%左右,大学生就业也已成为千家万户关心的热门话 题。 《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以下简称纲 要)指出,“中国人均受教育水平仍然不高,从业人员平 均受教育年限仍低于发达国家平均水平三年以上,创新型 人才和高技能人才不足,杰出人才缺乏。”《纲要》还指 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要求坚持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 当今世界,知识成为提高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决定性 因素,各国纷纷把发展教育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举措。

世界就业发展趋势及各国就业政策

世界就业发展趋势及各国就业政策

如何当好市(县)长世界就业发展趋势及各国就业政策曾湘泉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院长教授一、社会经济发展与就业(一)就业问题的产生与发展今天我要讲的题目是世界就业发展趋势及各国就业政策的特点,我想分两个大题目来讲,第一个讲一下社会经济发展与就业,我们探讨一下关于不同的经济和社会发展阶段所面临的不同就业问题;第二个方面讲一下各国促进就业的政策措施。

不同的社会经济发展阶段面临的就业问题是不同的,首先来看一下就业问题的产生与发展。

伴随市场经济的兴起,依靠市场机制自动调节就业,这是在20世纪30年代以前总体来讲它的就业特征。

我们知道在20世纪30年代以前理论上受萨伊“供给创造需求”和马歇尔“市场供求决定论”的经济观点的影响,就业问题并没有被拉入到政府管理的范围,完全由市场自动调节。

在20世纪30年代以后,特别是在大危机以后,那么政府实行了干预,顺应经济的振兴开始提出了促进充分就业的政策。

我们知道1933年罗斯福实行了新政,在罗斯福新政之后在短短三个月内出台了15条法案政府干预经济,促进充分就业。

在1936年的时候,凯恩斯写了《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这本书,凯恩斯本人提出了一个理论,就是所谓的有效需求不足理论。

包括消费需求不足、投资需求不足和所谓的灵活偏好,就是说货币政策失效,他提出来用财政政策干预经济来促进就业,即政府出面促进充分就业。

在36年的时候凯恩斯这个著作出版以后,其实各个国家,除了美国之后在面对30年代大危机实行国家干预之后,在44年的5月英国政府出台了就业政策的白皮书,1946年美国出台了《就业法》。

美国在1946年出台的《就业法》是一个标志性的东西,后来美国政府所实行的总统公务委员会所谓的货币和财政政策等一系列的这个宏观经济的控制措施,都跟《就业法》有关系。

从二战以后到60年代,西方发达国家的政府对经济的宏观调节出现了所谓的黄金时期,也就是经济的高速发展和低的失业率。

到了70年代以后出现了新的情况,就是面对经济停滞和通货膨胀实行失业治理。

大学生的职业发展与全球就业趋势

大学生的职业发展与全球就业趋势

大学生的职业发展与全球就业趋势近年来,随着全球化的加速发展以及科技的日益普及,大学生的职业发展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本文将探讨大学生的职业发展与全球就业趋势,并提供一些建议和指导。

一、全球化背景下的就业趋势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国际交流与合作日益频繁。

这为大学生的就业提供了广阔的舞台。

全球经济的不断增长和国际企业的扩张,使得大学生可以面对更多的职业机会和多元化的工作环境。

而全球化也使得一些传统行业正面临转型和新的挑战,这对于大学生的职业规划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二、趋势一:技术与创新驱动的职业机会增加在当今社会,科技与创新被认为是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驱动力。

因此,掌握先进的技术和具备创新能力的人才备受青睐。

大学生应积极追求技术深造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以适应未来职业发展的需求。

三、趋势二:跨文化交流与语言能力的重要性增强全球化带来了不同国家和文化间的交流与合作。

因此,大学生需要具备良好的跨文化交流能力和多语言能力,才能在跨国企业或国际组织中脱颖而出。

投资外语学习和积极参与跨文化交流活动,将有助于拓宽职业发展的道路。

四、趋势三:自主创业和灵活用工的兴起越来越多的大学生选择自主创业,通过创新的想法和实践,打造自己的事业。

同时,许多企业也倾向于灵活用工,通过与自由职业者或项目合作伙伴合作,实现更高效的生产与价值创造。

大学生应积极培养创业和自主工作的能力,提高自身的竞争力。

五、趋势四:可持续发展与绿色经济的倡导随着环境意识的增强和可持续发展的呼声,绿色经济正逐渐成为各国政策的重要方向。

大学生在职业发展中,应关注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培养与绿色经济相关的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为社会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六、建议与指导为了更好地适应全球就业趋势,以下是一些建议和指导:1. 多元发展:多元化的专业和技能使大学生具备更多选择和应对多变环境的能力。

因此,大学生应该积极参与课外活动,扩展自己的兴趣和技能。

2. 实习经验:通过实习获得实际工作经验,了解职场环境和行业需求,提升职业竞争力。

金融危机下促进就业的政策和措施

金融危机下促进就业的政策和措施

金融危机下促进就业的政策和措施失业率是国民经济发展的“晴雨表”,就业率则是居民收入和生活改善的“温度计”。

就业是民生之本,是安国之策。

标签:金融危机就业政策措施一、当前的就业形势目前,国际金融危机已对全球劳动力市场产生巨大冲击,导致全球就业危机。

一是引发裁员风潮。

2008年,华尔街减少了12万个岗位,2009年进一步裁员24万人。

实体经济很快受到连累,波音公司宣布裁减4500人,英特尔、摩托罗拉、德国大众、日本丰田相继宣布裁员计划。

国际劳工组织指出,目前的就业危机对建筑、汽车、金融、服务和房地产行业的就业产生的影响最为严重,到2009年末,全球失去5100万个工作机会,失业人数将达到2.3亿。

二是引发失业率大幅攀升,美国劳工统计署发布信息,今年2月份美国失业率已升至8.1%,创下25年来最高水平。

欧盟2009年1月的经济预测报告显示,今年欧盟失业率将从7.0%升至8.7%。

三是引发就业质量急速下降。

全日制工作岗位减少,临时性工作岗位增加,工资水平普遍下降,根据1995—2007年的数据测算,GDP每下降1个百分点,平均工资将下降1.55个百分点。

为了应对就业危机,各国政府纷纷采取措施启动应急机制,稳定就业局势。

我国有13亿多人口,就业问题比任何一个国家都复杂,扩大就业的任务比任何一个国家都繁重。

做好就业工作,必须立足基本国情,深刻认识扩大就业规律,科学分析就业形势,制定正确的就业政策。

1、就业规模不断扩大,就业结构不断优化、就业局势保持稳定。

①就业规模不断扩大。

我国有13亿多人口,是世界上人口和劳动力最多的国家。

就业总量保持了持续稳步增长。

2007年,全部就业人员76990万人,比1978年40152万人增长91.7%,年均增加1270万人。

②就业结构不断优化。

随着多种所有制经济的共同发展,随着产业结构逐步升级,与经济结构调整相适应,鼓励发展第三产业和非公有制经济,鼓励发展劳动密集型企业,就业结构进一步优化。

世界主要国家的就业形势和职业教育制度

世界主要国家的就业形势和职业教育制度

世界主要国家的就业形势和职业教育制度一、就业形势1.美国的就业形势:美国就业市场以自由竞争和高流动性为特点,就业机会广泛,但也存在就业不稳定性。

美国职业教育体系较为完善,注重技能培训和实践经验,有利于提高求职者的竞争力。

2.日本的就业形势:日本就业市场以终身雇佣制度为特点,企业与员工之间的关系较为稳定。

日本职业教育体系重视技能培养和职业素养,对求职者的综合素质要求较高。

3.德国的就业形势:德国就业市场稳定,失业率较低。

德国职业教育体系以双元制教育为代表,注重实践技能和理论知识的结合,有利于培养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

4.英国的就业形势:英国就业市场灵活性较高,但竞争激烈。

英国职业教育体系注重学术与实践相结合,培养具备创新精神和实际操作能力的人才。

5.中国的就业形势:我国就业市场庞大,但存在结构性矛盾和区域性差异。

我国职业教育体系正逐步完善,强调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二、职业教育制度1.美国的职业教育制度:美国职业教育体系以联邦政府为主导,强调市场化和多元化。

职业教育涵盖各类技术学院、社区学院和职业培训机构,注重实践技能和理论知识的传授。

2.日本的职业教育制度:日本职业教育体系以公共职业训练机构为主,企业培训和学校教育相结合。

职业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和实际操作能力。

3.德国的职业教育制度:德国职业教育体系以双元制教育为特点,企业与学校共同培养技能型人才。

职业教育强调实践技能和理论知识的结合,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4.英国的职业教育制度:英国职业教育体系以英格兰与威尔士的学徒制为代表,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职业教育机构包括技术学院、职业培训机构和企业在内的多元化体系。

5.中国的职业教育制度:我国职业教育体系包括中等职业教育、高等职业教育和成人高等教育。

近年来,我国政府加大对职业教育的支持力度,推动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提高职业教育质量。

综上所述,世界主要国家的就业形势和职业教育制度各有特点,但都强调实践技能和理论知识的培养。

世界就业领域面临的挑战和国际社会关于就业问题的若干对策与措施

世界就业领域面临的挑战和国际社会关于就业问题的若干对策与措施
自七 十 年 代 以 杰 于 1 9 7 3 一 19
1 9 8 2 年发
7渡 年燃发
,
多个发展 中国家

,
多数
,
是 经 济发 展 水 平 很 低 的 国 家
西 方 资本 主 义 世 界首 先 时 隔 不 久 又于
,
自 五 十 年 代以 其 七
年间
,
,Hale Waihona Puke 8 增 长率 达 0 世界 人 口 年 平 均
七 十年 代初 期 以 来 的 经 济 停 滞 的 趋 势 还 将 持 续 下去 均
4
.
5 一6 1 0 岁 经 济 活 动 年 龄组 人 口 年 增 长 3 2 编 到 19 8 5 年 世 界 总 人 口 增 加到 招 率达
,
8 蝙 1
,

据世 界 银 行 19 8
,
界 就 业 领 域 仍 将 面 临严峻 挑 战 的原 因 是错综 复 杂的
,
9%
1
,
,
19 8 2 年 又 上升 到 0
0 1
5%
失业 人 数
7
概括起 来 主 要 有 以 下 几 个 方面
,
:
突破

0
万大 关
2

西 欧 国 家 的 失 业率六 十 年
,
( 一 ) 人 口 增 长 带 来 的 劳 动 力 持 续增长

滞胀
,

这意 味 着 继 续 有
,
,
0 多万 人受到
失 业 与 贫 困现
广 大 发展 中 国 家 经 济 更 是 困 难 重 重 在 过去 十 多年 间
,
,
步履

中国高校毕业生就业趋势分析2003—2017年

中国高校毕业生就业趋势分析2003—2017年

摘要本文利用北京大学教育经济研究所于2003年、2005年、2007年、2009年、2011年、2013年、2015年和2017年进行的八次全国高校毕业生的抽样调查数据,对毕业生的就业状况和求职状况进行了趋势分析,归纳了我国高校扩招以来毕业生的十二大就业特点和变化趋势,并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一、引言自1999年高校扩招以来,我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快速上升,2002年达到15%,高等教育从精英教育阶段进入大众化阶段。

2016年,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42.7%,高等教育规模已经超过美国,位居世界第一,标志着我国提前实现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确定的到2020年达到40%的目标。

[1]伴随着高校扩招,毕业生数量大幅度增加。

根据《中国统计年鉴》和教育部公布的数据计算,高校毕业生数从1999年的90万猛增到2017年的795万,再创历史新高,年均增速高达12.9%。

[2]城镇就业人员增幅(当年城镇就业人数减上一年城镇就业人数)增长缓慢,从1999的336万人增长到2016年的1018万人,年均增速为6.7%。

[3]相比之下,高校毕业生的平均增速显著高于城镇就业人员的平均增速,而且已就业的高校毕业生换工作的现象普遍存在,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情况似乎一年更比一年难。

高校扩招以来,毕业生的就业状况究竟如何,存在什么变化趋势,需要用统计数据进行分析。

北京大学教育经济研究所于2003年、2005年、2007年、2009年、2011年、2013年、2015年和2017年进行了八次全国高校毕业生的抽样调查,每次调查的样本量在两万人左右,截至2017年,北京大学教育经济研究所共调查了约16万名高校毕业生。

本文拟对高校毕业生的就业状况和求职状况进行比较分析,以期发现我国高校扩招后毕业生的就业特点与变化趋势。

这八次调查的数据具有很好的时间代表性。

首先,样本包含了1999—2017年的高校学生信息。

就业方针与政策

就业方针与政策

就业方针与政策就业是一个国家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指标之一。

为了促进就业,各国都制定了相应的就业方针与政策。

就业政策旨在提供稳定的就业岗位、促进经济增长、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本文将讨论就业方针与政策的相关问题。

首先,就业方针与政策应该关注全民就业。

全民就业是国家的一项重要使命,政府应该为所有劳动力提供就业机会。

政府可以通过建设公共就业服务中心、促进人才流动和培训等方式来实现这一目标。

此外,政府还应该加强对就业市场的监管,避免出现恶性竞争和就业歧视。

其次,就业方针与政策应该关注年轻人就业。

年轻人是国家未来的希望,他们的就业问题直接关系到国家的长远发展。

政府应该采取措施鼓励企业提供更多的实习和培训机会,帮助年轻人获得必要的工作经验。

此外,政府还应该建立起健全的职业指导体系,帮助年轻人明确自己的职业规划,并提供相关的培训和就业机会。

第三,就业方针与政策应该关注农村就业。

农村就业是实现农民增收和农村稳定发展的关键。

政府应该加大对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支持力度,提供相关的培训和创业支持。

此外,政府还应该推动农村经济的发展,促进农村就业的多元化。

例如,可以通过发展农村产业和发展农村旅游等方式,为农民提供更多就业机会。

第四,就业方针与政策应该关注弱势群体就业。

弱势群体包括残疾人、退伍军人、失业人员等,他们在就业市场上面临较大的挑战。

政府应该加大对弱势群体就业的扶持力度,制定相应的就业政策和措施。

例如,可以建立残疾人就业保障制度,为失业人员提供再就业培训等。

此外,政府还可以鼓励企业提供更多的岗位适应弱势群体的需要。

最后,就业方针与政策应该关注职业培训。

职业培训是提高劳动力素质和就业能力的重要途径。

政府应该加大对职业培训的投入,提升职业培训的质量和覆盖范围。

此外,政府还应该与高等教育机构和企业合作,制定适应市场需求的培训项目。

综上所述,就业方针与政策是国家促进就业和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

政府应该关注全民就业、年轻人就业、农村就业和弱势群体就业,并加大对职业培训的支持力度。

就业方针与政策

就业方针与政策

就业方针与政策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就业问题一直是各国政府关注的焦点。

就业方针与政策的出台对于促进经济发展、改善民生、实现社会稳定至关重要。

在本文中,我们将探讨就业方针与政策的现状、目标和推动因素,并分析其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一、现状当前,全球范围内的就业形势严峻。

全球人口规模的扩大导致了就业压力的加大,尤其是青年人就业面临巨大挑战。

同时,全球化和科技进步的不断推动,也给传统产业带来了巨大冲击,不少岗位被自动化和机器人所取代。

此外,全球经济增长的不平衡也导致了大量的就业不稳定和收入分配不均的问题。

为了应对这一复杂的形势,各国纷纷制定了就业方针与政策,以实现就业市场的稳定和就业机会的增加。

其中,包括鼓励创业、支持培训、促进技能提升、加强职业介绍服务、构建灵活就业制度等。

这些政策的出台旨在促进经济增长、保护劳工权益、提升劳动者素质,从而为人们提供更多、更好的就业机会。

二、目标就业方针与政策的目标可以分为宏观层面和微观层面。

在宏观层面,政府的目标是实现全员就业、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

这需要政府采取积极的就业政策,刺激经济增长,为就业提供更多机会。

在微观层面,劳动者的目标是获得稳定的就业,并享有合理的劳动报酬和劳动权益。

这需要政府加强对劳动者的保护,制定合理的劳动法律和规章,营造公平竞争的就业环境。

三、推动因素制定就业方针与政策需要考虑一系列的推动因素。

首先,经济发展是最重要的推动因素之一。

只有经济实力强大,才能提供多样化的就业机会。

其次,技能提升和教育培训也是推动就业的关键因素。

提高劳动者的技能水平,才能适应经济发展的需求,增加就业机会。

此外,社会保障也是重要的推动因素。

有健全的社会保障体系,能够提供劳动者的基本权益保障,增加就业的稳定性。

四、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就业方针与政策对于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

首先,稳定的就业市场和充足的就业机会能够提升人们的消费能力,从而促进经济增长。

其次,合理的劳动法律和规章能够保护劳动者的权益,提高他们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力,从而推动企业的创新和发展。

全球经济增长中的劳动就业趋势

全球经济增长中的劳动就业趋势

全球经济增长中的劳动就业趋势2019-04-22在过去的⼗多年间,经济发⽣了巨⼤的变化,但就业依然是各国政府最为头痛的问题。

2006年10⽉11⽇,国际劳⼯组织(ILO)在“⼋国集团”劳⼯部长会议上,呼吁各国采取⾏动,解决“⽆就业的增长”(jobless growlh)问题。

ILO总⼲事索马维亚在会上说:“现在我们正⾯临着⼀个全球性的就业危机,必须采取全球性的反应⾏动。

”根据国际劳⼯组织的调查显⽰,⽆论是发展中国家,还是⼯业化国家,都⾯临着劳动就业问题的挑战。

虽然全球经济连续四年增长,但体⾯就业不⾜的情况却没有改善,经济增长与就业增长完全脱节。

⼀、90年代以来全球经济增长中的劳动就业概况(⼀)发达国家经济增长中的劳动就业状况1、失业率⾼于全球⽔平20世纪90年代以来,就业⽭盾成为困扰发达国家经济发展的⼀个重要因素。

发达国家失业率以2000年为分⽔岭,其前后表现出两个特征:(1)2DOO年前,失业率居⾼不下,失业情况严重。

从1993―1999年发达国家平均失业率约7.7%,⼏乎⾼于同期全球失业率两个百分点。

在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史上,发达国家持续多年出现⾼达两位数的失业率较为少见。

70年代末,德国、法国和⼤多数其他西⽅国家,失业率不到5%。

但⾃20世纪90年代以来,情况发⽣改变。

1996年,欧盟15国中失业⼈数从1980年的950万⼈,急剧上升⾄1.900万⼈,失业率⾼达11%左右。

其中,西班⽛为22.2%,法国为12.1%,德国8.8%,英国8.2%。

在这⼗年间,只有美国经历了⼀个持续稳定的黄⾦发展时期,其失业率⼀路下⾏,从1992年的7.5%逐年下降到2000年的4.O%的低⽔平。

(2)进⼊21世纪,经济开始复失业状况得到⼀定缓解。

为了抑制过⾼的失业率,促进经济增长,西欧各国纷纷借鉴美国的有益经验,相继采取了⼀些改⾰措施,使失业率有所降低,到2005年其平均失业率和全球平均数相同,都为6.4%。

尤其是英国的就业状况不断得到改善,失业率从1997年7.2%,下降到2005年的4.8%,低于其他⼋国集团成员国,更低于欧盟平均8.0%的失业率的⽔平。

就业政策和趋势

就业政策和趋势

就业政策和趋势三、就业形势与政策就业形势与政策就业,就是得到职业、参加工作。

一般是指劳动者同生产资料相结合,从事一定的社会劳动并取得劳动报酬或经济收入的活动。

对大学生来说,就业是人生的一个重大转折,是自己走向社会、接受检验,适应社会、铸造人生,服务社会、确立自己社会的开始。

大学生就业总要受到社会环境的影响。

正确认识并分析就业形势,深刻理解和掌握就业政策,是大学生实现充分就业的前提。

1、我国现行的劳动人事就业制度改革情况如何?就业制度是指国家关于人们合法获取就业机会、维护社会就业行为的根本规定。

我国劳动人事就业制度已经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阶段。

政府机构转变职能、精简机构、提高效率,推行国家公务员制度;企业实行灵活的用工制度,推广劳动合同用工制度,打破不同所有制企业职工的固定身份界限,促进劳动力资源的合理配置;事业单位在国家有关法律规范下,实现单位自主用人,个人自主择业。

人们的就业观、就业意识也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化。

国家公务员制度。

中国国家公务员制度,是关于政府机关从事公务人员管理的法律化、正规化和标准化的诸种规范性和规定性的总和,是一套完整的国家行政机关工作人员录用、考核、职务任务升降、培训、工资保险福利、申诉、退休以及公务员管理机构和监督等管理行为的规范和准则体系。

国家公务员制度的特点是:分类管理;具有科学的激励竞争机制,能上能下,优胜劣汰有正常的新陈代谢机制,在建立正常退休制度的同时,实行人员交流制度,职务聘任制度,以及职退制度等,使国家公务员队伍能进能出,增强了政府机关的生机和活力;具有勤政廉政的保障机制,实行回避和交流制度,从制度上保证和促进国家公务员的廉洁奉公;具有健全的法律法规体系,公务员管理逐步走上法制化管理的轨道。

劳动合同制度。

随着《劳动法》的正式实施,建立起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新型劳动用工制度,使企业和劳动者可以在真正平等的上实现双向选择,从而使劳动关系双方真正成为平等的主体,保证了劳动者和用人单位的平等主体地位,为培育和发展劳动力市场,建立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劳动力市场运行机制创造了条件,为劳动力资源的合理配置,为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发展创造了条件。

第五章 就业政策

第五章 就业政策

第三节 我国大学毕业生就业政策
四、大学毕业生就业政策展望
通过人才劳务市场配置毕业生资源
高校毕业生的国家计划派遣就业方式将进一
步弱化,主要转向用人单位与毕业生之间的 双向选择、供需见面,通过多种方式就业。 完善人事代理制度和建立社会保障制度 加强就业法规建设
“终身雇佣”制
积极推进终身技能开发 因时、因地制宜的劳动力供需调节机制 劳动保险和福利
第二节 主要西方国家的就业政策
四、英国的就业政策 政府干预就业
“从出生到坟墓”的社会保障制度
第三节 我国大学毕业生就业政策
一、大学毕业生就业政策 总政策
具体政策
第三节 我国大学毕业生就业政策
二、几种特殊的就业政策 结业生就业政策
残疾毕业生的就业政策
对来源于边远省区毕业生就业的政策 对报考研究生的毕业生的有关政策 对应届毕业生自费出国留学的政策
第三节 我国大学毕业生就业政策
三、鼓励就业政策 鼓励大学毕业生自愿支边的政策
鼓励毕业生完成国家的重点计划
鼓励大学毕业生到乡镇企业工作 高校毕业生就业新政策
就业政策
就业政策的一般构成
主要西方国家的就业政策 我国大学毕业生就业政策
第一节 就业政策的一般构成
一、调节劳动力需求政策 凯恩斯的就业理论
二、调节劳动力供给政策
供给学派 三政策
一、美国的就业政策 就业立法
积极的充分就业政策
无形的人力计划 就业服务 失业补偿和保险
第二节 主要西方国家的就业政策
二、瑞典的就业政策 积极创造就业机会,推行充分就业政策
提供流动补贴,促进劳动力流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世界就业趋势及各国就业政策曾湘泉就业问题是我国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过程中面临的一个重大问题。

研究和了解世界就业发展趋势,特别是世界各国的就业政策,对当前和今后研究和解决我国就业问题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世界就业发展趋势二战以后,世界各国就业表现为以下三大趋势:产业变动进程加快,服务业逐步成为就业主体。

战后发达国家从“产值的工业化”和“劳动力的工业化”形态,先后进入“产值的服务业化”和“劳动力的服务业化”历史阶段。

今天在发达市场经济国家,服务业已成为就业活动的绝对主体。

例如,2001年美国农业、工业和服务业的就业比重分别为2.4%、21.6%和76%。

20世纪80年代以来,技术进步和人口老龄化导致产品和服务市场需求发生变化,进一步加大了劳动力向现代第三产业转移的步伐;在发达国家,特别表现为现代商业服务的劳动力比例大幅度增长。

现代商业服务业包括广告、软件和计算机等信息密集服务,以及会计、建筑设计、工程策划、法律、管理咨询等知识性服务。

在劳动力结构朝着工业化特别是服务化调整的过程中,不同类型的国家有着不同的特点:发达国家向直接有助于生产率提高的现代第三产业转移;转型国家在工业化完成的背景条件下,更多地关注劳动力面对结构调整所带来的需求压力,更新知识结构的要求显得尤为突出;发展中国家在巨大的人口压力下,在发展以非正规部门为主的服务业就业的同时,需要不断提升正规部门就业,特别是工业部门就业的水平和程度。

灵活就业比重不断上升,就业模式日趋多样化。

在传统的工业社会中,工厂制度中的集中就业是典型的就业模式。

随着服务业成为经济活动的主体和现代信息通信技术的发展,灵活就业的比重在不断上升,就业模式日趋多样化,出现了短期就业、派遣就业、自营就业、独立就业、远程就业、兼职就业、项目合同制就业、季节性就业、家庭就业等多种就业形式。

发达国家从事非全日制工作的劳动力比重在不断上升,数量不断增加。

据统计,美国和欧盟国家灵活就业的比重都在上升。

发展中国家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灵活就业的方式更多地表现为非正规部门就业的比率迅速增加。

自营就业、家庭服务和微型企业等非正规部门成为巨大的“劳动力海绵”。

发展中国家劳动力市场内部分化的程度日趋严重:高技能人才成为全球物质资本的追逐者,他们能够在全球更大的范围内,实现自主择业和充分流动;而对于普通劳动力,特别是缺乏就业技能的一般劳动力,各国大多采取以本地生产商品代替普通劳动力流动的运作方式,普通劳动力的工资有向下竞争的态势。

发展中国家如何在新的条件下既解决本国就业问题,又改善劳动条件,为普通劳动者提供良好的社会保护,这是在灵活就业比重不断上升,就业模式日趋多元化条件下的一个新课题。

工作岗位的创造与消失速度加快,就业稳定性下降。

20世纪90年代以来,信息技术革命和日益加剧的全球企业竞争,对就业,特别是对组织、职业的寿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工作岗位的创造与消失速度加快,就业不稳定性上升。

高新技术的发展,促进了产业结构的变化,出现了一种以相对成本为基础的全球劳动大分工。

发达国家正沿着“价值链”向上移动,而将较低附加值的生产对外承包给人工成本低的发展中国家。

高新技术创造出软件编程、网络设计和通讯服务等新职业,也创造出新的所谓“好莱坞模式”的劳动力市场。

在这种模式中,劳动者频繁地变换工作,为不同的雇主服务。

目前,处于衰落和消退的职业主要集中在第一、第二产业。

在结构调整中,第三产业也有部分职业在消退。

这种职业衰落和消退往往是由于技术或产品的更新使某种职业失去市场,或者由于制度或者政策的限制,禁止使用与某些职业密切相关的某种材料或工艺。

根据美国劳工统计局预测,美国在1996—2006年间,职业增长最快的群体将是高技能电脑专业人员;而就业人数下降最多的则是缝纫机、纺织机操作员、编织机安装员等低技能的工作岗位。

据欧洲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统计,“信息职业”已占各种新生职业总和的40%以上。

由于竞争加剧,导致企业的寿命缩短,而企业的寿命缩短加大了劳动力市场的流动性,也使就业稳定性下降。

就业模式的多样化导致了工会组织化程度下降,进一步加剧了就业的不稳定性。

各国就业政策的特点面对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各国政府纷纷出台相关政策。

总体而言,这些政策呈现以下特点:促进就业成为各国政府施政纲领的重要内容。

工作是人们生活的核心,是人们生存、融入社会、实现自我和为后代带来希望的手段。

因此,工作是社会和政治稳定的关键。

这已是普遍共识。

有鉴于此,各国政府都把促进就业作为施政纲领的重要内容。

1995年社会发展问题世界首脑会议提出,“把促进全球充分就业作为各国经济和社会政策的基础,并尽最大努力使所有劳动者通过自由选择的、生产性的就业而获得有保证的、可持续的生活条件”。

1946年美国国会通过的战后第一部《就业法》,提出通过相应的财政与货币政策,防止经济衰退,刺激经济复兴,以实现最大程度的就业,由此正式确立了政府就业政策体系。

在80年代,里根政府面对与日本的激烈竞争,把发展新兴信息通讯、生物化学等高科技产业作为施政的重点,为90年代经济持续增长和失业率大幅下降,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另外,发展中小型企业,也是战后美国历届政府促进就业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目前,小企业已占美国企业总数的99%以上,创造的产值占美国GDP的一半,提供的就业岗位在私人部门就业中超过半数。

面对严重的失业问题,欧盟于1997年通过《阿姆斯特丹条约》,首次将就业问题作为独立的内容。

同年11月,欧盟就业特别峰会确定了“欧洲就业战略”,提出将创业精神、提升就业能力、增加劳动者对新技术与新的市场环境的适应性和男女平等就业等作为欧盟就业战略的四大支柱。

欧盟要求各成员国每年制定《国家就业行动计划》。

在过去5年中,欧盟各国实施就业战略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失业率由1997年的10.1%下降到2001年的7.4%,青年失业率和长期失业率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

近些年来,各国政府还注重运用税收、财政、信贷、贸易以及人力资本投资等政策来促进就业,对扩大就业特别是化解失业的尖锐矛盾,“熨平”经济周期中失业率的波动起到了良好效果。

人力资源能力建设成为各国就业战略的重要支柱。

技术变革,特别是知识经济和网络经济的发展,经济结构变化加速,企业寿命缩短,使得劳动者的素质和能力成为竞争的核心。

为实现经济增长和就业增长的良性互动,国际社会普遍关注人力资源的开发与管理,人力资源能力建设和机制建设成为各国就业战略的核心。

国际劳工组织在1998—1999年《世界就业报告》中集中阐述了教育和培训对就业能力提升的作用和意义,认为面对技术的迅速变化,要建立终生学习制度;为了增大经济活动创造就业的能力,必须提高劳动力市场的运作效率,消除缺乏技能这一影响就业的瓶颈;教育和培训机构应当从供给导向型向需求导向型转变。

一般认为,美国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实现高速经济增长和充分就业,得益于美国个人创业精神及对市场需求反应迅速的教育体系。

迄今为止,美国政府先后颁布10多部有关人力资源开发、教育和培训的法案,政府拨款资助再就业培训计划,每年使100万左右的失业人员接受培训;而美国企业每年用于教育、培训和提高技能等的投资总额高达600多亿美元。

亚太经合组织在1996年将人力资源开发列为APEC经济技术合作六大优先领域之首,至1999年先后召开了三次人力资源开发部长会议。

1993—2000年APEC所开展的项目中,属于人力资源能力建设方面的占42%。

2001年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召开人力资源能力建设高峰会,表明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就实施新型就业战略达成共识,并从理论讨论走向实践层面。

科学的就业统计体系和信息化的就业服务体系成为就业管理现代化的重要手段。

在劳动科学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建立科学的劳动力市场指标体系,组织专业化的劳动力统计机构(如美国劳工部建立专门的劳工统计局),并借助现代化的信息网络和服务体系,推动劳动力的充分流动和劳动力资源配置效率的提升,也是世界各国特别是发达的市场经济国家促进就业工作的重要内容。

经济学家对于20世纪30年代大危机所造成的失业危害记忆犹新,不停地争论二者之间的因果关系,同时开始深入研究失业统计,并引入新的指标体系。

他们采用年失业率,使失业测量既考虑失业人员发生比率,同时也考虑不同人员失业的持续时间,这样更能恰当评估失业对人们生活水平的影响。

随着灵活就业方式多样化,就业统计工作的难度也在增强。

欧美等国战后加强了对就业特别是失业的研究和分析,包括失业预警等工作。

各国在对劳动力市场存量数据统计、收集和分析的基础上,开始加大对工作岗位创造和消失速度等劳动力市场流量指标的统计信息收集和研究,强化了对日益变化的劳动力市场动态状况的研究和监控。

就业服务兴起于20世纪初,其使命是改善失业者生存境况,维护社会稳定。

从40年代末至60年代,西方国家经济高速增长,就业需求扩大,面对大量等待安置的劳动力,就业服务迅速发展。

70年代初至今,就业服务体系不断扩大,逐渐成为国家就业政策最直接的体现者和执行者。

法国于1967年成立了国内最大的职业介绍机构——全国就业管理局,拥有850个分支机构。

1996年就业管理局在法国就业市场上所占职业介绍份额达到40%。

美国劳工部在90年代提出,企业、求职者、公共和民间职业介绍机构要共同努力,构建就业服务网络系统,使求职者通过网络直接获取劳动力市场信息。

整个服务系统由劳动力市场信息系统、培训网络、工作银行、人才银行等4个相互连接的数据库网络构成,提供全方位的就业信息和就业服务。

1998年的《劳动力投资法案》又以法律的形式确定了“一站式”就业服务体系,集中提供求职帮助、就业咨询、职业介绍、职业培训、申领失业津贴等多项就业服务内容。

法制化成为政府调节劳动力市场的主要依据。

通过劳动立法,确立政府对劳动力市场管理的角色与合法地位 规范劳动力市场上政府、企业、求职者三方的行为,维护劳动力市场的公平 保护劳动力市场上的困难群体,是世界各国劳动力市场建设的突出特点。

英国国会于1909年制定的《劳工交换法》,被认为是世界第一部就业服务立法,其中规定在全国各地设置劳工交换机构以帮助失业人员就业。

1944年国会通过《残疾人就业法》。

1948年通过《就业与培训法》,授权劳工部发布全国就业信息,指派就业委员会举办成人就业培训,辅导劳工异地就业等。

1980—1999年间,英国政府修改或通过《就业法》、《性别歧视法》、《工资法》、《工会与劳工关系法》、《劳资纠纷法》、《全国最低工资法》及《就业关系法》等。

一个世纪以来,英国通过了大量的劳动法案,比较重要的就有66部。

美国自1926年《铁路劳动法》立法以来,已出台相关法规大约有64部。

1933年,美国国会通过了《瓦格勒法案》,在该法案下,劳工部成立了培训与就业服务司,专门提供各种各样的就业服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