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法的意义_四年级数学教案_模板
第一单元《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一)(教案)-四年级下册数学人教版
第一单元《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一)-四年级下册数学人教版教学目标:1. 理解加法和减法的意义,掌握加数、被减数、减数和差的概念。
2. 学会运用加法和减法解决实际问题,提高运算速度和准确性。
3.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动手操作和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内容:1. 加法和减法的意义2. 加数、被减数、减数和差的概念3. 加法和减法的运算规则4. 实际问题中的加法和减法应用教学重点:1. 加法和减法的意义及各部分间的关系2. 加法和减法的运算规则3. 实际问题中的加法和减法应用教学难点:1. 加数、被减数、减数和差的概念的理解2. 加法和减法的运算规则的掌握3. 实际问题中的加法和减法应用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PPT、教具和练习题2. 学生准备教材、练习本和文具教学过程:一、导入1. 教师通过PPT展示生活中的加法和减法实例,引导学生发现加法和减法的意义。
2. 学生分享自己对加法和减法的理解。
二、新课导入1. 教师讲解加法和减法的意义,引导学生理解加数、被减数、减数和差的概念。
2. 学生通过教具操作,加深对加数、被减数、减数和差的理解。
三、课堂讲解1. 教师讲解加法和减法的运算规则,引导学生掌握运算方法。
2. 学生通过练习题巩固加法和减法的运算规则。
四、实际问题应用1. 教师通过PPT展示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运用加法和减法解决问题。
2. 学生分组讨论,合作解决实际问题。
五、课堂小结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加深对加法和减法的理解。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收获。
六、课后作业(布置作业)1. 教师布置课后练习题,巩固学生对加法和减法的掌握。
2. 学生认真完成课后作业,家长签字确认。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操作和实际问题应用,使学生理解了加法和减法的意义,掌握了加数、被减数、减数和差的概念。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运用加法和减法解决实际问题,提高运算速度和准确性。
同时,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数学教案设计加、减法的意义
数学教案设计加、减法的意义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教材《数学》第一册第四章第一节,详细内容包括:理解加法的意义,掌握加法算式的书写和计算方法;理解减法的意义,掌握减法算式的书写和计算方法。
通过具体的实例,让学生感受加、减法在生活中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学生能理解加、减法的意义,掌握加、减法算式的书写和计算方法。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运用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理解加、减法的意义,能正确书写和计算加、减法算式。
教学重点:掌握加、减法算式的书写和计算方法,运用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加、减法算式卡片。
学具:学生用书、练习本、铅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1)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小明从家走到学校,沿途遇到不同数量的小朋友的情景,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小明遇到的小朋友数量变化。
2. 例题讲解(1)教师出示加法例题:3+4=7,引导学生分析加法算式的组成及计算方法。
(2)教师出示减法例题:74=3,引导学生分析减法算式的组成及计算方法。
3. 随堂练习(1)学生完成教材第40页的练习题。
(2)教师对学生的解答进行点评,指导学生正确书写和计算加、减法算式。
4. 小结六、板书设计1. 加法的意义: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
2. 减法的意义:已知两个加数的和与其中的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的运算。
3. 加、减法算式的书写和计算方法。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计算题:完成教材第41页第1、2题。
(2)应用题:根据教材第41页第3题,编一个加、减法实际问题,并解答。
2. 答案:(1)计算题答案略。
(2)应用题答案示例:妈妈买了5个苹果,给了我3个,还剩下几个苹果?答案:2个。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教师在本节课结束后,对教学效果进行反思,了解学生对加、减法的掌握程度,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改进。
《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教案)-四年级下册数学人教版
《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教案)四年级下册数学人教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材,主要包括第73页至第74页的加法和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具体内容有:1. 加法的意义:将两个或多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
2. 减法的意义:已知两个数之间的差,求其中一个加数的运算。
3. 加法和减法的关系:加法和减法是互逆运算,即加法中的和等于减法中的被减数与减数的差。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理解加减法的意义,掌握加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并能运用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理解加减法的意义,掌握加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难点:将加减法应用于实际问题中,灵活运用加减法解决生活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黑板、粉笔、PPT学具:练习本、笔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创设一个购物场景,让学生观察和描述商品的价格和数量关系。
2. 讲解加法的意义:通过实际例子,讲解将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过程,强调加法中各部分的关系。
3. 讲解减法的意义:以购物场景为例,讲解已知两个数之间的差,求其中一个加数的过程,强调减法中各部分的关系。
4. 讲解加法和减法的关系:通过具体例子,展示加法和减法之间的互逆关系。
5. 随堂练习:设计一些有关加减法的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检验学生对加减法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主要包括加法的意义、减法的意义和加减法的关系。
具体设计如下:1. 加法的意义:将两个或多个数合并成一个数。
2. 减法的意义:已知两个数之间的差,求其中一个加数。
3. 加法和减法的关系:互逆运算,和等于差加上减数。
七、作业设计1. 请用一句话描述加法的意义。
2. 请用一句话描述减法的意义。
3. 请用一句话描述加法和减法的关系。
答案:1. 加法的意义:将两个或多个数合并成一个数。
2. 减法的意义:已知两个数之间的差,求其中一个加数。
3. 加法和减法的关系:互逆运算,和等于差加上减数。
第一单元《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二)(教案)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
教案:《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加法和减法的概念,掌握加法和减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2. 使学生能够正确运用加法和减法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3.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教学内容1. 加法的概念: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
2. 减法的概念:已知两个加数的和与其中的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的运算。
3. 加法和减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加号、减号、加数、被减数、减数、和、差。
4. 加法和减法的运算性质和规律。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加法和减法的概念,掌握加法和减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运用加法和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2. 教学难点:加法和减法的运算性质和规律,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加法和减法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讲解新课:(1)讲解加法的概念,举例说明加法的意义。
(2)讲解减法的概念,举例说明减法的意义。
(3)讲解加法和减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通过示例让学生掌握各部分的名称。
(4)讲解加法和减法的运算性质和规律,让学生了解加法和减法的基本规则。
3. 练习巩固:(1)让学生完成课本上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教师挑选一些具有代表性的题目,让学生进行解答,检查学生的学习效果。
4. 应用拓展:(1)布置一些与生活实际相关的题目,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让学生探讨加法和减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
5. 总结反馈:(1)让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加深对加法和减法的理解。
(2)教师对学生的总结进行点评,指出优点和不足,为下一节课的学习做好准备。
五、课后作业1. 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 观察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了加法和减法,举例说明。
六、教学反思1. 教师要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及时发现问题,调整教学方法。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加减法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人教版)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加减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在学生小组讨论环节,我发现有些学生在讨论中过于依赖同伴,自己的想法不够独立。针对这个问题,我会在以后的课堂中多提问这些学生,鼓励他们发表自己的观点,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能力。
最后,今天的课堂总结环节,学生们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普遍较好,但仍有个别学生存在疑问。为了确保每个学生都能跟上教学进度,我计划在课后对这些学生进行个别辅导,帮助他们巩固知识点。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加法和减法的意义,以及它们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对于难点部分,我会通过举例和图示来帮助大家理解。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加减法相关的实际问题。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实验操作。例如,使用计数器或小棒进行加法和减法的模拟操作,演示加减法的基本原理。
举例:已知两个加数的和与其中的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已知被减数和差,求减数等。
(3)加减法竖式计算:熟练掌握加减法竖式计算方法,提高计算速度和准确性。
2.教学难点
(1)理解加法和减法的意义:对于部分学生来说,将加减法与实际生活情境联系起来可能存在困难,需要通过具体的例子和情境进行讲解。
(2)加减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学生可能会在理解加数、被减数、减数和差之间的互换关系时遇到困难,需要通过直观的图示和操作活动帮助学生理解。
四年级加减法意义试讲教案
四年级加减法意义试讲教案一、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能够掌握四年级加减法的基本概念和运算方法。
2. 能力目标,能够灵活运用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 教学重点,加减法的基本概念和运算方法。
2. 教学难点,加减法的运算符号及其应用。
三、教学准备。
1. 教学内容,四年级数学教材中的加减法相关内容。
2. 教学工具,教学板书、教学PPT、教学实物。
3. 教学环境,教室。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5分钟)。
教师将一些简单的加减法题目写在黑板上,让学生口算解答,并引导学生回顾加减法的基本概念。
2. 提出问题(10分钟)。
教师出示一些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如“小明有5个苹果,他又买了3个,一共有多少个苹果?”、“小红有8块巧克力,她吃掉了4块,还剩下多少块巧克力?”让学生用加减法解决这些问题,并引导学生思考加减法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3. 讲解(20分钟)。
教师通过教学PPT和实物,向学生讲解加法和减法的基本概念,以及加减法的运算方法和规则。
并且引导学生探讨加减法的意义和应用。
4. 练习(15分钟)。
教师出示一些加减法练习题,让学生进行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并且在练习过程中,教师可以设计一些情境题目,让学生运用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5. 拓展(10分钟)。
教师可以设计一些拓展性的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拓展。
如“小明有一些苹果,他分给小红3个,还剩下5个,小明原来有多少个苹果?”让学生灵活运用加减法解决这些问题。
6. 总结(5分钟)。
教师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并强调加减法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价值。
五、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掌握四年级加减法的基本概念和运算方法,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学生能够认识到加减法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和应用价值。
部编版四年级数学下册1四则运算第1课时加减法的意义及各部分间的关系教案
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预备教学过程1 四则运算第 1 课时加、减法的意义及各局部间的关系教材第 2—4 页例 1 及相关内容。
1.学问与技能结合具体情境通过对算式变换的比较,理解和把握加、减法的意义和各局部之间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在探究加、减法各局部之间的关系的过程中,进展抽象、概况的力量,进一步建立代数的思想。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在用抽象文字表示加、减法各局部间的关系的过程中,感受数学的内在规律性,体会数学的价值。
教学重点:理解和把握加、减法各局部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表示加、减法各局部间的关系。
课件、学习单。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1.师:同学们,你们知道中国世纪四大工程之一,被誉为“天路”的工程是什么吗? 预设:生:青藏铁路2.师:青藏铁路的建设制造了很多高海拔地区铁路建设的奇迹,今日这节课我们就从数学的角度一起走近青藏铁路。
(出示主题图)3.师:你能依据图中的信息提出什么数学问题?预设:生 1:西宁到拉萨的铁路长多少千米?生 2:格尔木到拉萨的铁路长多少千米?生 3:西宁到格尔木的铁路长多少千米?(随着学生提出问题,课件随机显示)二、自主探究,加减定义1.师:同学们提出的问题能够解决吗?我们先来看看第一个问题,请每个同学自己动手试一试。
2.学生独立解题。
3.汇报沟通,呈现解题过程。
预设:814+1142=1956。
4.师:为什么用加法计算?预设:生:把两段合在一起计算。
5.师:你还能提出一个用加法计算的问题吗?(学生提出数学问题)6.师:用你自己的话说一说什么是加法?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叫加法。
7.师:你知道加法算式中这些数都叫什么名字吗?介绍加法算式各局部名称(加数+加数=和)8.师:刚刚同学们还提出了两个问题,你们能解决吗?请大家试一试,看看谁的速度快。
9.学生列式计算。
10.师:同学们计算得真快,没看到大家列竖式呀,你们是怎样计算的?预设:生:参考加法算式解。
11.师:为什么用减法计算? 预设:生:由于知道了两段的和求一段就可以用和减去另一段。
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
课题第一单元四则运算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关系设计者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比较,进一步理解加、减法的意义,掌握加、减法之间的关系。
2、在经历探索发现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比较、概括、归纳、判断推理能力。
3、运用加、减法的关系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进一步理解加、减法的意义,掌握加、减法之间的关系。
教学用具实物投影、课件教学时间第一课时教学过程教学活动二次备课激发兴趣自主探究加法和减法是一对好朋友,他们之间有什么秘密呢?今天就来研究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板书课题。
1、探究加、减法的意义。
(1)教学加法的意义出示教材P2 例1主题图思考:怎样求西宁到拉萨的铁路长多少千米?怎样计算?你能用线段图表示表示它们之间的关系吗学生独立思考后独立列式:814+1142=1956(千米)并展示线段图。
结合加法算式,说一说加法算式的意义。
教师总结: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叫做加法。
你知道加法各部分名称吗?教师总结:相加的两个数叫做加数,加得的数叫做和。
(2)教学减法的意义小组合作完成多种形式理解记忆加法的意义教学过程教学活动二次备课巩固与应用课件出示P3 例1(2)(3)学生独立分析数量关系,并列式计算,并独立尝试画线段图。
指名板演后说一说为什么用减法计算。
总结:第(1)题实际是已知两个数,求它们的和是多少,做加法;而(2)(3)题是已知两个数的和与其中的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做减法。
1、根据加、减法之间的关系,写出下面算式对应的两道减法算式。
125+346=47134+595=629 654+528=11822、独立完成P3 做一做,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
先同桌两人合作画线段图再加一道验算题板书设计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814+1142=195 (米)1956-1142=814(千米)1956-814=1142(千米)加法: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减法:已知两个数的与其中的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的运算教学反思学生课堂上都积极发言,通过画线段图理解了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效果很好。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减法的运算性质教案(推荐3篇)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减法的运算性质教案(推荐3篇)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减法的运算性质教案【第1篇】教师笔记教学内容:教材26—27页及27页做一做(二次备课)教学目标:1、使学生知道减法的含义;能正确读写减法算式;会列减法算式并掌握5以内数的减法的计算方法。
2、培养学生看图列算式的能力,会用自己的语言说出所表示的意思,使学生初步体会用减法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重点:理解减法的意义,正确计算5以内的减法。
难点:了解减法的意义,能够在生活中灵活运用。
课前复习回顾旧知:2~5的分解见PPT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加法,现在请你们跟着老师一起伸出2个手指头,再伸出1个手指头,都伸好了吗?好,合起来有几个手指头呢?生:3个师:用算式该怎么表示?生:2加1等于3师:你说的真好。
下面,吴老师想考考大家是不是记忆小能手,谁能来说说5的分成有哪些?4的分成有哪些?师:我们利用分成来解决下面几个问题生:......(课件)师:诶,看来你们都是记忆小神童问题?真厉害!下面更厉害的来了,听好了,老师做动作请你们用自己的话说出老师所做的动作,先在心里默默地说,说好了再举手来说。
好认真看。
都想好了吗?谁来说一说?生:老师手里有3张卡片,拿走了2张卡片,还剩下1张卡片师:你说的真完整,那么可以用什么方法来计算呢?生:用减法师:你可真聪明!那么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减法(板书减法)二、讲授新知1、巩固练习说算式的意思师:上节课我们认识了减号,知道了减法就是去掉的意思,下面老师就要来考考大家了,看(出示PPT)你看到了什么?生:……师:诶,你能说一说这个算式表示的意思吗?生:原来有5把铲子,小男孩拿走了1把,还剩下4把铲子。
师:这个算式怎么读?生:5减1等于4师:真棒!好,咱们接着看,谁来了?你能说说这个算式表示的意思吗?生:原来有4块饼干,老鼠拿走了两块,还剩下2块师:刚才小朋友们表现的非常棒,现在奖励大家休息一会儿。
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
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教材第2、第3页的内容及第4页练习一。
1.结合具体的现实问题,理解加、减法的意义,掌握加、减法各部分的名称。
2.在具体情境中,体会加法、减法各部分之间关系及加、减法之间的互逆关系,并会在实际中应用,渗透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
3.经历揭示加、减法之间的关系的探究过程,有与同学合作交流的体验,提高学生的概括能力。
重点:理解加、减法的意义以及加、减法各个部分的名称,各个部分之间的关系。
难点:在具体情境中体会加、减法之间的互逆关系,理解“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
多媒体课件。
(课件出示西宁到拉萨的铁路情景图)师:从图中可以看出从西宁到拉萨要经过哪里?生:格尔木。
师:如果我们把西宁到拉萨的铁路看成一个整体,这一整体被分成了几部分?生:西宁到拉萨的铁路被分为西宁到格尔木段和格尔木到拉萨段这两部分。
师:以前我们学过加、减法的一些知识,这节课我们借助这一情境进一步学习加、减法的一些概括性知识,这将对我们以后的学习有很大帮助。
1.认识加法及加法各个部分的名称。
师:播放课件。
(西宁到格尔木的铁路长814km,格尔木到拉萨的铁路长1142km,你知道西宁到拉萨的铁路长多少千米吗)师:看图读题,说说你是怎样理解情景图中给出的数学信息的。
生1:如果把西宁到拉萨的铁路长看成一个整体,那么西宁到格尔木的铁路长和格尔木到拉萨的铁路长就是两个组成部分。
生2:情景图中给出的已知信息是西宁到格尔木的铁路长814km、格尔木到拉萨的铁路长1142km,所求的问题是西宁到拉萨的铁路长是多少千米。
师:你能试着自己在练习本上用图表示出“西宁—格尔木—拉萨”之间的铁路关系吗?学生尝试画图,最后投影展示:师:读线段图,如果求西宁到拉萨的铁路长,用什么方法计算?你知道吗?生:如果把西宁到格尔木的铁路和格尔木到拉萨的铁路分别看作两个部分,把西宁到拉萨的铁路看作一个整体,求西宁到拉萨的铁路长多少千米,要用加法计算。
师:你能写出数量关系式并列式计算吗?生1:西宁到格尔木的距离+格尔木到拉萨的距离=西宁到拉萨的距离生2:814+1142=1956(km)或者1142+814=1956(km)师:像上面这样,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叫做加法。
小学四年级数学《用计算器计算》教案范本五篇——减法教案
小学四年级数学《用计算器计算》教案范本五篇——减法教案
第一节:教学目标
本节课教学目标为: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了解减法的定义,掌握减法的计算方法,能够应用计算器正确地进行减法计算。
第二节:教学重点
本节课教学重点为:减法的定义和计算方法。
第三节:教学难点
本节课教学难点为:学生能够使用计算器进行减法计算。
第四节:教学过程
1、导入
通过示例展示一组减法的计算过程,引导学生思考减法的定义和计算方法。
2、新知讲解
通过讲解减法的定义和计算方法,使学生了解减法的概念和应用。
3、示范演练
通过与学生一起进行实际的减法计算,让学生掌握减法的计算方法。
4、课堂练习
通过课堂练习,让学生巩固和实践所学的减法计算方法。
5、作业布置
布置家庭作业,要求学生使用计算器进行减法计算,并在家中进行实际的应用练习。
第五节:教学方法
本节课采用讲解、示范演练和课堂练习相结合的教学方法,通过理论和实践结合的方式,让学生深入理解和掌握减法的应用方法。
第六节:教学评价
通过作业、实际应用和课后练习的方式进行教学评价,评估学生在减法计算方面的掌握情况,以便更好地调整教学的内容和方法。
四年级数学下册《四则运算》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教案】
1 四则运算四则运算的知识和技能是小学生学习数学需要掌握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本单元的内容是在学生已学过四则运算的知识的基础上,对加、减、乘、除四则运算进行概括。
在学生已经掌握的整数四则运算和初步认识小括号的作用的基础上,认识中括号,对四则混合运算顺序进行归纳总结。
教科书分3个层次设计教学内容:(1)四则运算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例1~例3)。
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对整数四则运算已积累了丰富的感性认识,并掌握了相应的基础知识和技能的基础上,对整数四则运算的意义和关系进行抽象概括,使学生对每种运算的认识从感性上升到理性,为学习小数和分数四则运算打下基础,让学生把分散学习的有关0的运算知识系统化,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和整理概括能力。
(2)四则混合运算(例4)。
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已学过混合运算及运算顺序,初步认识小括号的作用的基础上,认识中括号,对整数四则混合运算进行归纳总结,为学生列综合算式解决问题打好基础,为进一步学习代数运算打好基础。
(3)解决问题(例5)。
这部分内容是用两、三步计算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在灵活运用相关知识解决问题的同时,感受、领悟优化思想,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其中,四则运算的意义、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是本单元的教学重点,减法、除法的意义及合理、灵活、正确地计算与解决问题是本单元的难点。
学生在前面已经学会加、减、乘、除的计算方法,积累了丰富的有关加、减、乘、除的意义的感性认识和运算经验。
特别是四年级学生的思维发展正处于以形象思维为主,以抽象思维为辅的转折期,需要对此前学习过的四则运算知识进行较为系统的概括和总结,为后续的学习打下基础。
在学习本单元的教学内容时,学生能够较好地理解比较抽象的运算顺序,不太容易理解减法和除法的意义,而合理、灵活、正确地计算与解决问题也是学生学习中的难点。
1.注重让学生经历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过程。
在学生已经学会加、减、乘、除的计算方法的基础上,通过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激活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
四年级数学教案模板5篇
四年级数学教案模板5篇四年级数学教案模板篇1一、小数的加法和减法小数的加法和减法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小数加减法的意义。
2、使学生初步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能够正确进行小数加减法的口算和笔算。
教学过一、复习1、出示准备题,用竖式计算。
345+1591328-579426+982307-296(全班练习之后,说说整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2、口算口算练习(1)二、新授1、揭示课题2、教学例1。
(1)读题由学生列式,并说一说为什么用加法计算(2)板书算式2.83+1.57①2.87元和1.57元各是几角几分②竖式怎么列为什么(相同数位对齐.)(3)师生一起计算出结果。
(4)说一说小数加法和整数加法有什么相同之处小数加法怎样计算3、学习例2计算。
15.64-3.9(1)全体学生试做。
(2)集体评议。
评议之后说说小数减法和整数减法有什么相同之处。
列竖式要注意什么(小数点对齐)4、试一试10.84+2.63.05-2.855、请学生观察例1和例2,大家来归纳小数加法的笔算方法。
然后填在书上。
6、练一练书上第2页1、4、57、小结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你学会了什么三、作业书上第2页练一练第2、3第二课时教学内容小数加减法的珠算(p.3,例3、例4)教学目标使学生掌握珠算小数加减法,并能正确进行珠算小数加减法的计算。
教学过程一、复习1、口算0.3+0.41.5+0.52.4+1.24.5-0.95.3-4.88+2.52、笔算(计算之后说说笔算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7.65+2.133.14-2.090.96+4.688-7.56二、新授1、出示准备题(用珠算计算,做好之后说说整数加减法的珠算方法)。
2、出示例3用珠算计算。
8.76+4.03(1)由全班学生用珠算计算.(2)计算之后,说说小数加法的珠算方法。
3、出示例4用珠算计算。
5.6-0.85(用同样的方法让学生来解决此例题。
)4、小结(1)讲解珠算小数加减法的拨珠方法。
减法的意义数学教案设计
减法的意义數學教案設計
标题:减法的意义數學教案設計
一、课程目标:
1. 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减法的概念和意义。
2. 学生能运用减法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3.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二、教学内容:
1. 减法的定义
2. 减法的意义
3. 减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三、教学过程:
(一) 导入新课(5分钟)
教师可以通过日常生活中的实例,如购物、分发物品等引入减法的概念。
例如,"如果你有10个苹果,你给了你的朋友3个,你还剩下多少?"
(二) 讲解新知(20分钟)
1. 减法的定义:教师讲解减法是一种运算,表示从一个数量中去掉一部分的数量。
2. 减法的意义:通过具体的实物操作或图形展示,让学生理解减法是"拿走"、"减少"的意思。
(三) 实践活动(15分钟)
设计一些实践活动,如小组竞赛、游戏等,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和掌握减法。
例如,"谁先完成这组减法题,谁就赢了这场比赛。
"
(四) 课堂总结(10分钟)
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减法的意义,并提醒学生在生活中注意观察和应用减法。
四、作业布置:
布置一些与减法相关的练习题,以便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五、教学反思: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适时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以上就是关于减法的意义數學教案設計,希望对您的教学有所帮助。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课时1 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之间的关系》教案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课时1 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之间的关系》教案一、教学目标1.认识加法和减法的意义。
2.掌握加法和减法的计算方法。
3.理解加法和减法之间的关系。
二、教学重点1.加法和减法的概念及意义。
2.加法和减法的计算方法。
三、教学难点1.加法和减法的意义的理解。
2.理解加法和减法之间的关系。
四、教学准备1.教材: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
2.教具:数字卡片、算盘、小板书等。
3.准备一些简单的加法和减法的练习题。
五、教学步骤1. 导入(1)教师出示一些加法和减法的算式,让学生说出答案。
(2)引导学生讨论加法和减法的意义。
2. 讲解(1)讲解加法的意义:表示数量的增加。
(2)讲解减法的意义:表示数量的减少。
(3)介绍加法和减法之间的关系。
3. 例题练习(1)让学生做一些简单的加法和减法计算题。
(2)让学生解释他们是如何计算得出答案的。
4. 拓展(1)教师设计一些更复杂的加法和减法的问题,让学生思考和解决。
(2)引导学生发现加法和减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5. 总结(1)总结加法和减法的意义。
(2)总结加法和减法之间的关系。
六、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该掌握了加法和减法的意义和计算方法,并能够理解加法和减法之间的关系。
七、作业布置布置一些相关的加法和减法的练习题,要求学生独立完成并及时交给老师查看。
八、教学反思本节课对于加法和减法的意义和关系进行了详细的讲解,但在实际教学中,应该更注重学生的实际操作和思考,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些概念。
以上是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四年级数学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教学设计
四年级数学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教学设计四年级数学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教学设计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学设计,编写教学设计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
一份好的教学设计是什么样子的呢?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收集的四年级数学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教学设计,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四年级数学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从实例中归纳加减法的意义和关系,初步理解加法与减法的意义以及它们之间的互逆关系。
2.初步学会利用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之间的关系求解加减法算式中的未知数。
3.培养学生发现数学知识和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加、减法的意义和利用加减法的关系求加减法中的未知量。
教学难点:从实例中探究加、减法的互逆关系。
教学环节问题情境与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媒体应用设计意图目标达成导入一、复习铺垫加减5分钟口算。
二、理解加减法的意义1、理解加法的意义。
出示例1(1)一列火车从西宁经过格尔木开往拉萨。
西宁到格尔木的铁路长814km,格尔木到拉萨的铁路长1142km。
西宁到拉萨的铁路长多少千米?(1)问:根据这道题你收集到了哪些信息?(让学生尝试用线段图表示)(2)请学生根据线段图写出加法算式。
814+1142=1956或1142+814=1956师:为什么用加法呢?那怎样的运算叫做加法?(小组讨论)(根据这两个算式,结合已有的知识讨论并试着用语言表示什么是加法。
)(3)小结: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叫做加法。
(出示加法的意义)说明加法各部分名称2、理解减法的意义能不能试着把这道加法应用题改编成减法应用题呢?(1)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例1(2)(3)尝试用线段图表示:师:根据线段图写出两道减法算式,并说说这样列式的理由。
1956-814=1142或1956-1142=814(2)问:怎样的运算是减法?(小组讨论)(根据这两个算式,结合已有的知识讨论并试着用语言表示)(3)小结:已知两个加数的和与其中的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的运算,叫做减法。
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教学设计四年级下册数学人教版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加法的意义,能够将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并能够用加法表示出来。
2.理解减法的意义,能够从一个数中减去另一个数,并能够用减法表示出来。
3.掌握加数、被减数、减数和差的概念,理解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4.学会使用加减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如购物、计费等。
(一)导入新课
在课堂的开始,我将利用一个简短的故事来导入新课。故事讲述的是小熊和它的朋友们去果园摘水果,小熊摘了3个苹果,又摘了5个橘子,最后它想要数一数总共有多少个水果。通过这个故事,我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小熊如何将摘到的苹果和橘子的数量合并起来,从而自然引入加法的概念。接着,我会提出问题:“如果小熊吃掉了2个苹果,那么它还剩下多少个水果?”这样,学生就会接触到减法的概念。通过生活中的具体情境,让学生感知加法和减法的实际意义,激发他们对新知识的兴趣。
1.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引导他们深入理解加法和减法的意义,使学生能够将数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2.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概括能力,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加减法中各部分之间的关系,提高解题能力。
3.针对学生运算速度和准确性的问题,设计有针对性的练习题,让学生在反复练习中提高运算速度和准确性。
4.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每个学生个性化的指导和关爱,使他们在数学学习中都能获得成就感,增强学习自信心。
5.能够正确进行加减法运算,并掌握加减法运算的基本技巧,如进位、退位等。
(二)过程与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将采用以下方法引导学生学习:
1.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在实际问题中感知加法和减法的意义,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通过操作教具、实物等,让学生直观地理解加减法中各部分之间的关系,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教案)-四年级下册数学人教版
教案: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加减法的意义,掌握加减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2. 培养学生运用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动手操作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加法的意义2. 减法的意义3. 加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加减法的意义,加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2. 教学难点:理解加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并能灵活运用。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复习导入,让学生回顾已学的加减法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探究新知(1)加法的意义通过实例,让学生了解加法的意义: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
(2)减法的意义通过实例,让学生了解减法的意义:已知两个加数的和与其中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的运算。
(3)加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通过实例,让学生理解加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加数加数 = 和,加数 = 和 - 另一个加数;被减数 - 减数 = 差,减数 = 被减数 - 差,被减数 = 减数差。
3. 巩固练习让学生完成教材中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4. 课堂小结让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加深对加减法意义和各部分间关系的理解。
5. 课后作业让学生完成教材中的课后作业,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实例让学生理解加减法的意义,掌握加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动手操作能力。
同时,教师要及时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对学生的错误进行纠正和指导,提高教学效果。
总结:本节课通过实例让学生理解加减法的意义,掌握加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动手操作能力。
同时,教师要及时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对学生的错误进行纠正和指导,提高教学效果。
重点关注的细节:加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在加减法的教学中,各部分间的关系是一个重要的知识点,也是学生容易混淆的地方。
小学数学四年级教案——(一)加、减法的意义
小学数学四年级教案——(一)加、减法的意义教学内容:教材第52~53页例l、例2和练一练,练习十一第1、2题。
教学要求:1.使学生通过对具体运算的分析、综合,进一步理解加法和减法的意义及相互之间的关系,进一步认识加、减法算式里各部分的名称,并能应用加、减法的意义说明某些实际问题要用加法或减法计算。
2.使学生认识、掌握。
在加法计算里的特性。
3.进一步培养学生比较、分析、抽象和概括等思维能力。
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1.口算。
36+40=52+24=27+33=45+18=54mdash;4=79mdash;57=80mdash;42=53mdash;29=结合口算,选择两道加、减法算式让学生说一说表示什么意思。
2.引入新课。
在前面的学习中,我们已经初步认识了加法和减法算式表示的意思,会计算加法和减法。
现在,我们要进一步学习加法、减法的一些规律性的知识,这些知识对我们以后的学习有很大的帮助。
今天这节课,先来学习加法和减法的意义。
(板书课题)二、教学新课1.教学例l。
(1)出不例1。
让学生自己说一说求全班有多少人要怎样想。
指名学生口答算式和得数,老师板书。
追问:这道题为什么用加法算提问:想一想,加法是一种怎样的运算谁来说一说,怎样的运算叫做加法概括加法的意义,让学生照着书上的结语读一读。
(2)提问:算式里的23和25叫什么数48呢概括加数、和的意义(在算式下面依次板书:加数、加数说明加数是要合并的两个数,和是合并成的一个数。
(3)说出下面各式的意义。
50+30=80 42+20=62 45+38=83(要求学生说明是表示把几和几合并成一个数是多少)小结:所以,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叫做加法。
2.教学例2。
(1)出示例2。
让学生自己依次看题目。
提问:求女生人数和男生人数各要怎样想指名学生口答算式和得数,老师板书。
提问:这两道题为什么都用减法算指出:要求女生或男生有多少人,就要从全班人数里去掉一部分,所以要用减法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题:“求剩余”的两步计算应用题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课本第五册
教学目标:1.能正确解答两步计算应用题,理解其中的数量关系。
2.培养学生分析推理的能力及认真审题和灵活地运用解题方法的能力。
教学重点:正确解答两步计算应用题,分析数量关系。
教学难点、关键:探索隐蔽的中间问题。
引导学生说出,3个图中的数都一样.第1图是已知男、女生人数,求全班人数用加法;第2、3图是已知全班人数和男生人数(或女生人数)求女生人数(或男生人数),都用减法计算.
③第2,3图中的被减数是第1图中的什么数呢?减数与差各是第1图中的什么数?
随着学生的回答,教师板书、连线(补前面).
(3)引导思考.
从上面减法的算式看,减法是一种什么样的运算?
生1:我认为你买了苹果派4份,算式是3ⅹ4=12(元)
师:跟他想法一样的请坐下。
生2:我认为你买了麦香鱼4份,算式是6 x 4=24(元)
……
二、探求新知
1.师:大家把4种可能买的东西都算了一遍,那么我到底买了4份什么呢?现在揭晓谜底,我买了4份鸡肉汉堡,跟谁的一样?
(板书:我带了50元钱,买了4个鸡肉汉堡,每个8元,还剩多少钱?)
1.巩固练习
师:同学们观察得特别的仔细,但在日常生活中除了买东西之外,还会发生许许多多的事情,现在有一个停车场问题需要大家帮助解决。(投影出示书本试一试)
2.发展练习
①师:小朋友们可真聪明,又爱动脑筋,林老师的问题是解决了,可是我们学校的王老师又要你们帮忙了,你们愿意吗?(幻灯出示题3)
师:王老师带去的钱够吗?为什么?你是怎么想的?
师生一起总结小数的写法:写小数的时候,整数部分仍按照整数的写法来写,如果整数部分是零就写0;小数点写在个位的右下角,要写成小圆点;小数部分按顺序写出每一位上的数字。
三、巩固练习。
做练习二十第6~11题。
第6、7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再集体校对。
第8、9题,先向学生说明一下题目的要求,再让学生看一看从0到哪里是1,从哪里到哪里表示0.01,再让学生完成。
提问:10个十分之一是整数1,那么整数个位的右边一位是哪一位?
把十分之一分成10等份,每一份是多少?
那么十分位的右边应该是哪一位?
把百分之一分成10等份,每一份是多少?
那么百分位的右边应该是哪一位?……
教师在黑板上列出小数部分的数位顺序表,并说明往下还有万分位、百万分位等。
出示543.276 1.141让学生说出这些小数的整数部分和小数部分的每一位分别是什么位?
按图意列式:
学生独立分析数量关系,说明为什么用加法计算,并指出各部分名称.
随着学生的回答教师板书.
学生独立分析并列式解答.
提问:这两道题为什么用减法计算?说明减法各部分名称.
随着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2)观察、比较3个图之间的关系.
提问:
①三个算式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②第2,3两个图与第1图有什么联系,各用什么方法计算?
猜猜我买了4份什么东西?
苹果派
每个3元
麦香鱼
每个6元
鸡肉汉堡
每个8元
冰淇淋
每个2元
花去多少钱?
(列式计算)
师:把你的想法填在表格中,你认为我买了这种就在这种的下面打勾√,并把算式列在这一格中,求出花去多少钱?(学生填表格,教师巡视)
师:请想出来了的同学站起来,谁愿意第一个告诉大家你的想法?
你认为我买了什么?怎样列式?
师:假如刚才我们填的表不是让你求花去了多少钱,而是让你求还剩多少钱?你会计算吗?
师:好,现在我们来检验一下,请一个同学来说说买了4个苹果派,还剩余多少钱?怎么计算?
生:先求花去多少钱?3x4=12(元)再求还剩多少元钱?50-12=38(元)
2.再求买其他东西还剩多少钱?(生自由挑着计算)
三、实际运用
师:把你的想法写在草稿本上。抽生个答。
师:我还会剩多少钱?生:还剩ⅹⅹ元钱。
师:你是怎么想的?生:50-3=47(元)
生:原有的钱-花去的钱=剩下的钱(板书)
2.师:可我刚要买的时候,才想起还有3个同学也要我买跟我买的一样的东西。
师:虽然大家还不知道我买的是什么,不过我可以给同学们一点提示,我买的东西就在左边的这4种中,下面请看表格(幻灯出示)(每人一份表格)
进而让学生说出减法的意义.
教师归纳总结:已知两个加数的和与其中的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的运算,叫做减法.
提问:
在减法中,已知的和叫做什么?减去的已知加数叫做什么?求出的未知加数叫做什么?
引导学生明确被减数,减数与差的概念.
(4)看书,阅读课本54页.
(5)引导学生研究加、减之间的关系.
观察、比较第2图、第3图与第1图已知条件和问题有什么变化.
学生经过思考得出,加法中最基本的关系是:
加数+加数=和和-加数=另一加数
(2)减法中各部分间的关系.
看下面的算式:
从150-70=80中,引导学生得出:
80+70=150150-80=70
比较上面三个算式可以看出:
这就是说:
被减数=差+减数减数=被减数-差
阅读课本第55页.
3.教学加、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的应用.
引导学生弄清在加法中是己知的,在减法中是未知的;在加法中是未知的,在减法中变成己知的.也就是说,减法中的已知条件和问题与加法中的已知条件和问题正好是相反的.
另外从加、减法的意义上看也是一种相反的运算,因此说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逆运算也就是相反的运算.
大家回忆一下,过去用一道加法题改编成两道减法题,就是利用了加、减法互为逆运算的关系.
减法的意义_四年级数学教案_模板
教学目标
(一)使学生理解减法的意义及加法和减法互为逆运算的关系.
(二)使学生掌握加、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并会应用这些关系对加、减法进行验算.
(三)培养学生初步的归纳、推理、概括的能力.
(四)养成良好的验算习惯.
教学重点和难点
理解减法的意义和掌握加、减法的各部分关系及其应用是教学的重点;对加、减法互为“逆运算”的概念是理解的难点.
师:怎样计算?
生:8x4=32(元)50-32=18(元)←教师板书
师:先求什么?生:花去了多少钱?(板书)
师:为什么这样求?生:要求还剩多少元钱,只有先知道花去多少元钱才可以求。
师:再求什么?生:还剩多少元钱?(板书)
师:你为什么要这样计算?你是怎么想的?
生:我们应该用原有的钱-花去的钱=剩下的钱这个数量关系去进行计算,而花去的钱没有直接告诉我们,所以我们要先求花去了多少钱,再求还剩多少钱?
教师:前面我们看到的一些小数,如0.2、0.015等,这些小数的小数点的左边都是0,其实小数点的左边也可以是其它的数,如1.5米、21.8元等。这样的小数可以分成两部分,小数点的左边是整数部分,小数点的右边是小数部分,小数的整数部分和小数部分中间用小数点隔开。教师板书:
整数部分小数点小数部分
提问:谁还记得整数的数位顺序表?
新课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用直观的线段图引入,概括减法的意义.引导学生对3个线段图的比较以及之间的联系,经过思考,自己归纳出减法的意义.再通过3个线段图中已知条件和问题的变化以及加、减法的意义上让学生再看出加、减法是一相反的运算,也即互为逆运算.
第二部分为加、减法各部分的关系.这部分知识学生已经学过,在教师的启发下,通过提问,让学生自己归纳,整理出加、减法的关系式.
板书设计
减法的意义
1.
2.
3.
已知两个加数的和与其中的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的运算,叫做减法.
加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32+20=52和=加数+加数
52-20=32加数=和-另一个加数
52-32=20
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150-70 = 8080-70=150
被减数减数差150-80=70
比较:
得出:被减数=差+减数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师:今天中午我想要款待一下自己,就去肯德基吃了一顿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我一共带了50元钱(板书),到了那里,服务员小姐就给了我一张肯德基的单价表,你们看(幻灯出示)
肯德基单价表;
①苹果派3元②牛肉汉堡9元
③麦香鱼6元④可口可乐5元
⑤鸡肉汗堡8元⑥苹果汁6元
⑦冰淇淋2元⑧薯条4元
师:我最近的胃口不怎么好,只想吃其中的一样东西就够了,你猜我应该买什么吃呢?我还会剩多少钱呢?
减数=被减数-差
教学内容教科书87~88页的内容,练习二十第6~11题。
教学目的使学生会读、写小数,并进一步理解小数的意义。
教学过程
一、复习
口答:
0.2是()位小数,它表示()分之()。
0.15是()位小数,它表示()分之()。
0.008是()位小数,它表示()分之( )。
二、新课
1、教学小数的数位顺序表。
教学过程设计
(一)引入问题情境
前3年半我们已经学过一些减法的计算方法,现在继续学习一些有关减法的规律性知识.
(板书课题:“减法的意义”)
全班口算(卡片):
35+75=150-80=
110-75=150-70=
110-35=80+70=
(二)设置问题情境
1.教学减法的意义.
(1)从直观的线段图引入,概括减法的意义.
启发同学自己举例,如:8-8=0……从而得出:被减数等于减数,差为0.
教师强调在运算中要注意0和1的问题.
2.教学加、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1)同学们已经学过加、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你能根据下面一组算式,看加法中最基本的关系是什么?由此推出怎样求一个加数?
32+20=5252-20=3252-3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