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纳入公共卫生服务体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将中医纳入公共卫生服务体系打造幸福荣昌
荣昌县人民医院刘世峰
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重要配套文件之一的《国务院关于扶持和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的若干意见》指出:要充分发挥中医预防保健特色优势,将中医药服务纳入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在疾病预防与控制中积极运用中医药方法和技术。推动中医医院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开展中医预防保健服务。中共中央、国务院新医改方案也要求:医改要坚持公共医疗卫生的公益性质,坚持预防为主,以农村为重点,中西医并重的方针。可以看出,党和政府对中医工作的重视前所未有。为了贯彻执行党的方针政策,发展中医,让中医药普惠我县广大民众,笔者认为在我县建立中医药特色预防保健服务体系,并把该体系纳入到公共卫生服务体系中,在全县建立起中医“治未病”网络,居民在家门口就可以享受中医“治未病”的特色服务,有利于打造幸福荣昌。
中医机构人员积极参与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并且充分发挥中医药“治未病”的特色优势,意义重大。随着社会物质生活的日益丰富,由于人们的诸多不良生活习惯,引发慢性疾病不断增多,加重了个人家庭及财政医疗费用支出。我国城乡居民的健康模式出现了快速转型,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成为危害我国人民健康的主要原因。我国目前约有80%的死于心脑血管、恶性肿瘤、糖尿病等疾病。面对这种严峻局势,加强健康教育,预防和减少疾病发生已经迫在眉切,事关我县民众的健康福祉。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意见指出:“加强健康促进教育。医疗卫生机构及机关、学校、社区、企业更要大力开展健康
教育,充分利用各种媒体,加强健康医药卫生知识的传播,倡导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促进公众合理营养,提高群众的健康意识和自我保健能力”。学习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人的健康受到了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健康是人全面发展的基础,关系千家万户的幸福。卫生工作不能把健康单纯当作促进和保障经济社会发展的手段,而应该是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目的之一,经济社会发展要为保护和提高人民的健康服务。
中医“治未病”理验,含义宽泛,集防病治病于一身,并且包涵健康教育思想,用事实说话,更有说服力,更容易为人民群众接受,更有利于提升人们健康水平。“治未病”主要包括:1.未病先防,即健康教育,养身保健。2.有病早治,既病防变。3.病愈后防止其复发。预防与治疗相辅相成,即:防病为先,防治结合,防亦亦治,治中有防。现在的健康教育任务,基本上由疾控中心健康教育所担任,人员组成也都是非医学尤其是非中医专业人员,预防与治疗脱节,不能很好地实现防治结合,控制疾病发展。因此充分利用现代科技网络平台在我县建立以县中医院为“网顶”的中医药特色预防保健服务技术指导中心,指导全县开展中医药特色预防保健服务。各乡镇医院为县中医院特色预防保健服务技术指导分中心,指导辖区内各村卫生室开展中医药特色预防保健服务,意义重大。
同时中医“治未病”还应该吸收健康教育成果,并且同科普宣传相结合,面向农村、面向社区。中医药要发展,必须与时俱进,吸收健康教育成果,使中医“治未病”理验更加丰富充实和富有时代特色,
与科普宣传相结合,更能使“治未病”理验深入人心,起到积极的防病治病作用。运用多种形式,向人民群众进行科普宣传,健康教育,宣讲养身保健、防病治病常识,让中医“治未病”理验更加深入人心,让人民群众充分享受医疗卫生改革成果。
将中医纳入公共卫生防疫体系:一是可以充分发挥了中医药在疾病预防保健中的积极作用,让养身保健,与防病治病相结合,用事实说话,更有说服力,人民群众更容易接受。从源头上抓起,将疾病消灭在轻浅萌芽阶段。二是让中医古老的“治未病”理验与现代网络技术相结合,“老树新花”,造福百姓,充分发挥了中医药在医改中的积极作用。三是中医“治未病”理验思路,如果能吸收健康教育成果丰富和充实中医“治未病”理论,并且同科普宣传相结合,面向农村,面向社区,并且得到有全县人民群众的积极支持参与,充分发挥中医药在公共卫生服务中的重要作用,中西并重,必然更加有利于我县中医药事业的发展,更能促进我县幸福荣昌建设取得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