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拉手教学反思
2024年大班主题教案及教学反思《手拉手》
2024年大班主题教案及教学反思《手拉手》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大班主题活动教材第四章《我们是一家人》,详细内容围绕“手拉手”这一主题,引导幼儿学习关爱他人,体验团队协作的重要性。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手拉手的意义,培养他们关爱同伴、乐于助人的品质。
2. 培养幼儿团队协作的能力,提高他们的集体荣誉感。
3. 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让幼儿理解手拉手的意义,培养团队协作能力。
教学重点:通过实践活动,让幼儿学会关爱他人,体验团队协作的乐趣。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图片、卡片、故事书、手拉手游戏道具等。
2. 学具:画笔、画纸、剪刀、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组织幼儿进行“手拉手”游戏,让幼儿在游戏中体验团队合作的重要性。
2. 例题讲解(10分钟)教师通过图片、故事等形式,讲解手拉手的意义,引导幼儿关爱他人。
3. 随堂练习(10分钟)教师组织幼儿进行小组活动,让幼儿互相帮助,共同完成任务。
4. 课堂小结(5分钟)5. 作业布置(5分钟)教师布置作业,要求幼儿回家后与家人一起完成。
六、板书设计1. 板书《手拉手》2. 内容:手拉手的意义关爱他人团队协作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与家人一起完成一幅手拉手的画作。
2. 答案:作品要求体现出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爱与协作。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教师反思:本次活动中,幼儿参与度较高,能够积极投入到实践活动中。
但在讲解例题时,部分幼儿注意力不集中,需在下次活动中加强引导。
2. 拓展延伸:组织幼儿开展“手拉手”公益活动,让幼儿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中,关爱身边的人。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让幼儿理解手拉手的意义,培养团队协作能力。
2. 实践情景引入:确保游戏能够有效引导幼儿体验团队合作的重要性。
3. 例题讲解:确保讲解内容能够帮助幼儿理解手拉手的意义。
4. 作业设计:作业需要具备实际操作性和家庭互动性,确保幼儿能够在家中继续实践所学。
中班美术优质课教案及教学反思《手拉手》
中班美术优质课教案及教学反思《手拉手》一、教学目标1.培养幼儿对手工制作的兴趣,激发幼儿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2.通过制作手拉手作品,让幼儿学会关爱同伴,增进同伴间的友谊。
3.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提高幼儿的审美观念。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让幼儿掌握手工制作的基本方法,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
2.教学难点:引导幼儿发挥想象力,创作出具有个性化的手拉手作品。
三、教学准备1.教具:彩色卡纸、剪刀、胶棒、彩笔、绳子。
2.环境创设:布置一个充满温馨氛围的教室,准备一些手拉手的图片作为参考。
四、教学过程1.导入(1)教师与幼儿互动,询问幼儿是否喜欢与朋友手拉手玩游戏。
(2)展示手拉手的图片,引导幼儿观察并发表自己的看法。
2.讲解与示范(1)教师讲解手拉手作品的基本制作方法,包括剪、贴、画等步骤。
(2)教师现场示范制作一个手拉手作品,让幼儿了解制作过程。
3.操作与实践(1)教师分发材料,引导幼儿分组进行手拉手作品的制作。
(2)教师巡回指导,针对幼儿的操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给予指导。
(3)鼓励幼儿发挥想象力,创作出个性化的手拉手作品。
4.展示与评价(1)教师邀请幼儿展示自己的作品,让大家欣赏。
(2)教师组织幼儿相互评价,让幼儿学会欣赏他人的优点。
(2)教师引导幼儿反思自己在制作过程中的收获和不足。
五、教学反思1.教学效果本节课通过手拉手作品的制作,让幼儿学会了关爱同伴,增进了同伴间的友谊。
同时,幼儿的动手能力和审美观念得到了提升。
2.教学亮点(1)教师充分调动了幼儿的积极性,让幼儿在愉快的氛围中学习。
(2)教师注重个体差异,针对不同幼儿给予个性化的指导。
3.教学不足(1)部分幼儿在制作过程中,对剪刀的使用还不够熟练,需要加强锻炼。
(2)在评价环节,部分幼儿表达能力较弱,需要教师引导和鼓励。
4.改进措施(1)加强幼儿的动手能力培养,多提供实践机会。
(2)关注幼儿的情感需求,营造温馨的课堂氛围。
(3)培养幼儿的表达能力,鼓励幼儿勇敢发言。
《手拉手》教学反思15篇
《手拉手》教学反思15篇《手拉手》教学反思1当今独生子女多数是“小皇帝”只知道接受爱心,不知道施予爱心。
个别孩子表现得自私,不懂得关心他人,帮助他人,缺少同情心。
我教学《我们一起手拉手》一课时,通过创设情境,调动学生积极性,让学生了解农村孩子生活学习的艰难,了解开展手拉手活动的意义,去学会理解、体贴、关心需要帮助的人。
首先以“话题引入,揭示课题”这个环节,出示贫困山区孩子生活、学习的图片,让学生了解了贫困山区孩子生活、学习的艰难,激发同情心,从而学会体贴、帮助有需要帮助的人。
接着以“深入了解,激发爱心”这个环节以短文、照片形式呈现给学生。
让他们了解“手拉手”活动的意义,关注不同环境下生活的自己的同龄人,懂得珍惜美好生活。
学习关心他人,尊敬他人,关心集体,热爱劳动,文明团结。
出示学生参与手拉手活动的图片,让学生了解手拉手活动的情况。
通过“乐乐写给妈妈的信”让学生看到农村孩子乐观的精神,节俭的美德,聪明的智慧,坚强的意志,引导他们懂得欣赏、学习别人的优点。
出示农村学校虎子的日记,让学生知道:城市孩子与农村孩子各有所长,各有优点,我们要懂得发现,懂得欣赏,相互了解,相互学习,相互帮助,取长补短,共同进步。
出示青年志愿者标志,了解寓意。
鼓励学生加入青年志愿者的行列,传递爱心,让爱心满载,让生活更美好。
全班朗读诗歌,用诗歌感召爱心,让感情得到升华。
最后以“奉献爱心,共同成长”这个环节中让孩子为贫困山区小朋友捐献衣被和书籍,献爱心,共成长。
课后我布置作业,拓展延伸。
写一篇短文,谈谈自己对开展手拉手活动的想法。
办一期专题板报,展出所有学生写的短文。
通过实践,激励学生,强化心理,引起沟通,再去实践,逐步完成育人的过程。
在这节课中我看到了孩子晶莹的泪光、纯真的心灵、热忱的爱心,倾听美丽的童心童语中,我听到了孩子的心声,他们在一幕幕感人的画面中有所触动,在一字字动人的话语有所感悟,但这过后呢?这种感动,这种感动,能在他们心中存留多久?一天?一周?一月?一年……学生不仅是被动的受教育者,而且是实践活动的主体。
幼儿园大班下学期美术教案《手拉手》含反思
幼儿园大班下学期美术教案《手拉手》含反思一、教学目标1.培养幼儿对手拉手这一主题的理解和感受。
2.培养幼儿对手工制作和绘画的兴趣和技能。
3.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
二、教学内容1.让幼儿了解手拉手的意义,感受团结友爱的情感。
2.培养幼儿对手工制作和绘画的基本技能。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让幼儿理解手拉手的意义,掌握手工制作和绘画的基本技能。
2.教学难点:引导幼儿发挥想象力,创作出富有创意的作品。
四、教学过程1.导入(1)教师与幼儿一起做手拉手的游戏,让幼儿感受手拉手的快乐。
(2)教师引导幼儿谈谈手拉手的意义,让幼儿对手拉手有更深的理解。
2.基本环节(1)手工制作教师示范手工制作的过程,让幼儿跟随示范进行操作。
在制作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幼儿发挥想象力,创作出独特的作品。
①教师出示手拉手的模板,讲解制作方法。
②教师发放材料,引导幼儿进行手工制作。
③教师巡回指导,帮助幼儿解决制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2)绘画环节教师出示手拉手的绘画作品,讲解绘画技巧。
让幼儿发挥想象力,创作出富有创意的画作。
①教师出示手拉手的绘画作品,引导幼儿观察作品的特点。
②教师讲解绘画技巧,如线条、颜色、构图等。
③教师发放绘画材料,让幼儿进行绘画创作。
④教师巡回指导,帮助幼儿解决绘画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3.展示环节教师组织幼儿展示自己的作品,让幼儿互相欣赏、交流,体验成功的喜悦。
五、教学反思优点:2.教师在手工制作和绘画环节,注重引导幼儿发挥想象力,创作出独特的作品。
3.教师在展示环节,组织幼儿互相欣赏、交流,让幼儿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不足:1.在手工制作环节,部分幼儿制作过程中出现困难,教师未能及时发现并给予指导。
2.在绘画环节,部分幼儿绘画技巧掌握不够熟练,教师未能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
3.教学活动时间安排不够合理,导致部分环节未能充分展开。
重难点补充:教学重点:1.让幼儿理解手拉手的意义,感受到团结和友爱的情感。
大班美术活动手拉手优质教案【含教学反思】
大班美术活动手拉手优质教案【含教学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大班美术教材第四章《手拉手,心连心》,详细内容为通过手拉手的方式,让孩子们感受合作的力量,培养团队精神,同时运用线条和色彩表达自己的情感。
二、教学目标1. 让孩子们了解手拉手的意义,培养团队协作能力。
2. 学习运用线条和色彩表达自己的情感,提高审美素养。
3. 培养孩子们动手操作能力,激发创造力和想象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孩子们运用线条和色彩表达自己的情感。
教学重点:培养孩子们团队协作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画纸、彩笔、颜料、调色板、画笔、抹布等。
2. 学具:画纸、彩笔、颜料、调色板、画笔、抹布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老师组织孩子们手拉手围成一个圈,共同完成一个简单的舞蹈动作,让他们感受团队协作的力量。
2. 例题讲解(10分钟)老师展示一幅手拉手的画作,引导孩子们观察并讲述画作中的线条和色彩。
老师讲解如何运用线条和色彩表达自己的情感,让孩子们模仿并尝试。
3. 随堂练习(10分钟)孩子们分组进行手拉手练习,共同完成一幅画作。
老师巡回指导,给予建议和鼓励。
4. 创作时间(20分钟)孩子们根据自己的情感和想法,运用线条和色彩完成一幅手拉手画作。
5. 展示与评价(10分钟)孩子们展示自己的作品,分享创作心得。
老师和同学们给予评价和建议。
六、板书设计1. 板书《手拉手,心连心》2. 内容:线条和色彩表达情感团队协作能力培养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手拉手画作2. 答案要求:运用线条和色彩表达自己的情感,展示团队协作能力。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孩子们积极参与,团队协作能力得到锻炼。
但在引导孩子们运用线条和色彩表达情感方面,还需加强指导。
2. 拓展延伸:家园共育:让孩子们回家后,与家长共同完成一幅手拉手画作,增进亲子关系。
环境创设:将孩子们的手拉手画作布置在教室环境,营造温馨的氛围。
中班美术优秀教案及教学反思《手拉手》
中班美术优秀教案及教学反思《手拉手》一、教学目标1.培养幼儿对手拉手动作的观察和表现能力。
2.培养幼儿对手工制作的兴趣,发展动手操作能力。
3.培养幼儿合作意识,提高人际交往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观察手拉手动作,学会用手工制作表现手拉手的场景。
2.教学难点:对手拉手动作的观察和表现,以及手工制作的细节处理。
三、教学准备1.教具:手拉手动作图片、手工制作材料(彩纸、剪刀、胶水、彩笔等)。
2.环境准备:宽敞的教学场地,清洁的桌面。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1.教师展示手拉手动作图片,引导幼儿观察并讨论。
2.邀请幼儿模仿手拉手动作,体验合作的感觉。
(二)教学活动1.教师示范手拉手动作,引导幼儿观察手拉手的特点。
2.分组讨论:如何用手工制作表现手拉手的场景。
3.派发手工制作材料,指导幼儿进行手拉手手工制作。
4.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幼儿在手工制作过程中的疑问。
5.鼓励幼儿互相帮助,共同完成手拉手手工制作。
(三)作品展示与评价1.邀请幼儿展示自己的手拉手手工制作作品。
2.鼓励幼儿互相评价,分享创作心得。
3.教师对幼儿作品进行评价,给予肯定和鼓励。
五、教学反思(一)优点1.通过手拉手动作的观察和手工制作,幼儿对手拉手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2.教学活动设计富有创意,激发了幼儿的参与热情。
3.教师在活动中关注到每个幼儿,及时给予指导和鼓励。
(二)不足1.教学过程中,部分幼儿对手拉手动作的观察不够细致,导致手工制作时表现不够到位。
2.手工制作材料准备不足,导致部分幼儿在制作过程中等待时间较长。
(三)改进措施1.在教学过程中,加强对手拉手动作的观察引导,让幼儿更加深入地理解手拉手的特点。
2.提前准备好足够的手工制作材料,避免幼儿在制作过程中等待时间过长。
3.增加课堂互动环节,让幼儿更多地进行合作交流,提高人际交往能力。
重难点补充:1.教学重点:观察手拉手动作,学会用手工制作表现手拉手的场景。
在教学重点的实施中,可以这样进行:教师:“小朋友们,你们看看这张图片,谁来说说他们是怎么站的?手是怎么放的?”幼儿A:“他们站得很近,手是拉在一起的。
幼儿园小班美术教案《手拉手》及教学反思(全文5篇)
幼儿园小班美术教案《手拉手》及教学反思(全文5篇)第一篇:幼儿园小班美术教案《手拉手》及教学反思《小班美术教案《手拉手》含反思》这是优秀的小班美术教案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快来看看小班美术教案《手拉手》含反思!设计意图幼儿园的美术活动和其他活动一样,主要着眼在活动应来源于幼儿生活,因为生活是教育的源泉,在幼儿感性经验的基础上,激发他们表现美和创造美的情趣。
活动目标:1、幼儿尝试练习画长、短线条。
2、通过游戏活动,知道点与点相连可以形成长、短线。
3、感受点、线面的关系,给幼儿一个感受绘画快乐与惊奇的过程。
4、引导幼儿能用辅助材料丰富作品,培养他们大胆创新能力。
5、培养幼儿的技巧和艺术气质。
活动准备:1、个人:幼儿操作单、蜡笔2、小组:小组操作单活动过程:一、游戏导入,观察长、短线条的形成;1、出示卡片,通过提问引起幼儿注意;师:卡片上有什么?他们像什么?2、通过简短故事导入,引导幼儿进入作画的状态;师:今天,小点点可高兴拉。
他们要手拉手去郊游拉!可小点点们不会,请小朋友来帮助他们。
3、通过教师示范和个别幼儿尝试,探讨长、短线条的形成(小点点手要拉紧、近一点的点点可以手拉手,远一点的小点点也可以手拉手,每一个小点点都要手拉手)二、幼儿尝试画长、短线条,初步感受点、线面的关系1、教师对幼儿完成的作品,进行个别的展示,并提出想象的要求;“你们觉得小点点们手拉手以后像什么呢?2、与客人老师分享,自己的作品像什么;并在客人教师的帮助下,(将卡片多余部分撕下)感知自己的作品。
三、小组合作画线条,快乐感受点、线、面1、幼儿将自己的作品,按颜色粘贴在小组作业单上。
2、幼儿对自己的作品与同组幼儿的作品尝试长、短线条的连接作画。
师:让他们手拉手以后跳一个集体舞吧!3、幼儿对自己小组的作品进行想象。
师:手拉手跳集体舞以后变成什么拉?四、评价对一组幼儿的作品,进行整体感知,并通过想想说说像什么。
教学反思《手拉手》这个活动是一节有关美术的艺术活动,主要是目标是让幼儿绘画与好朋友手拉手的亲密情景;适当的在画中添加背景,表现好朋友在一起的活动场景;同时也回忆了和小朋友在一起的快乐,尝试用绘画表达对好朋友的喜爱之情。
大班主题教案及教学反思《手拉手》
大班主题教案及教学反思《手拉手》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大班主题活动教材第四章《我们都是好朋友》,详细内容包括:认识手拉手的概念、学习手拉手的作用、了解手拉手在生活中的应用以及培养团结协作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理解手拉手的意义,知道手拉手可以给自己和他人带来帮助。
2. 培养幼儿与人合作的能力,提高团队意识。
3. 培养幼儿关爱他人、乐于助人的品质。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理解手拉手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团结协作的能力。
重点:掌握手拉手的概念,学会与人合作。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手拉手图片、故事书、挂图、卡片等。
学具:画纸、彩笔、剪刀、胶棒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组织幼儿进行“手拉手,一起走”的游戏,让幼儿在游戏中体验手拉手带来的乐趣。
2. 讲解与示范(10分钟)教师通过图片、故事等形式,向幼儿讲解手拉手的概念和作用,并示范如何与他人手拉手。
3. 例题讲解(10分钟)教师出示卡片,让幼儿判断卡片上的场景是否适合手拉手,并解释原因。
4. 随堂练习(10分钟)教师组织幼儿进行“手拉手找朋友”的游戏,让幼儿在游戏中练习手拉手。
5. 小组讨论(10分钟)教师将幼儿分成小组,让幼儿讨论手拉手在生活中的应用,并分享自己的经验。
六、板书设计1. 手拉手的概念2. 手拉手的作用3. 手拉手在生活中的应用4. 团结协作的意义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画一幅手拉手的画,并写一段话描述画面内容。
2. 答案示例:画面中有两个小朋友手拉手,背景是阳光明媚的公园。
描述:这两个小朋友在公园里手拉手一起玩耍,他们玩得非常开心。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发现部分幼儿在手拉手时动作不够自然,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指导。
2. 拓展延伸:鼓励幼儿在家庭、社区等场合,主动与他人手拉手,体验团结协作的乐趣。
同时,开展“手拉手,共成长”的主题活动,让幼儿在实践中进一步巩固所学内容。
中班美术优质课教案及教学反思《手拉手》2篇
中班美术优质课教案及教学反思《手拉手》中班美术优质课教案及教学反思《手拉手》精选2篇(一)教案:课题:手拉手教学目的:1. 让学生理解并可以运用线条来描绘人物形象。
2.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
教学准备:1. PPT或黑板。
2. 白纸、铅笔、彩色铅笔。
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展示几幅手拉手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并描绘这些画作是怎样的。
2. 引导:引导学生发现手拉手是一种友谊、团结的象征,提问学生,你们可以找到哪些地方用手拉手来表达友谊?如:同学之间、朋友之间、家人之间等。
3. 示范:教师在黑板上示范如何画一对手拉手。
首先,用简单的线条勾勒出人物的轮廓;然后,用线条细节来描绘手部的形状和姿势;最后,加上适当的阴影和色彩,使画作更加生动。
4. 分组活动:将学生分为假设干个小组,每组由两名学生合作完成一幅手拉手的画作。
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想象和观察,用铅笔勾勒出人物轮廓和手的形状,最后用彩色铅笔上色。
鼓励学生互相帮助、交流合作。
5. 展示和评价:每组完成后,让学生将作品贴在墙上,进展互相欣赏和评价。
可以提出一些问题,如:这幅画传递了什么样的情感?如何运用线条和色彩来表达这种情感?教学反思:这堂课,学生们兴趣浓重,积极参与其中。
他们通过观察和想象,成功地完成了一幅手拉手的画作。
课堂上,学生之间的合作默契度也得到了进步。
但是,由于时间较短,有些学生的画作还不够精细,下次课可以适当延长时间,让学生更好地完成作品。
另外,我也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些关于线条和色彩运用的技巧,帮助他们更好地表达情感。
总之,学生们在这堂课上得到了艺术的启发,也体验到了合作创作的乐趣。
中班美术优质课教案及教学反思《手拉手》精选2篇(二)教案:中班美术公开课《五彩鱼》教学目的:1. 让学生理解鱼是什么样的动物,以及鱼身体的特征。
2. 培养学生观察和模拟的才能。
3. 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才能,欣赏美丽的鱼的形象。
4. 通过绘画活动,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手拉手教学反思范文(精选4篇)
手拉手教学反思范文(精选4篇)手拉手教学反思1 这是开学以来,第一次上美术课,孩子们似乎也都很兴奋。
原来我们小班上来的孩子,印象中在绘画和手工方面进步是很明显的,对于新插进来的11位新生,绘画的能力水平就没什么底了。
一开始,我先跟他们说明了画画的要求,不可以涂到桌子上,油画棒的取放方法,接下来我又讲了涂色的要求等等。
在这一活动中,从最后的结果来看,两位小朋友在能力上与其他的孩子存在差距。
顾凯涛是新来的小朋友,他的能力水平处于小班刚入园孩子的水平,没有涂色的概念,一味的在本子上画着线,有点画线团的感觉。
还有一位也是新来的小朋友,只会机械地画线。
当然我们注重的不仅是结果,虽然结果很重要,但是过程更精彩。
从整个画画的过程来看,发现幼儿能力方面存在一定的差距,能力强的孩子,半节课就画完了,能里弱的孩子一节课还画不完。
针对孩子们存在的这种客观差距,我对能力强的孩子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给画添画背景,让这幅画显得更加的完整,表现一定的内涵。
对于能力弱的幼儿我更强调让他们学会完整涂色,降低要求。
在这一过程中,也发现个别幼儿有畏难情绪,遇到困难就说:”老师,我不要画了。
”有的小朋友很热情,就给他帮忙,说”我帮你画吧!”我当时很快阻止了,并鼓励到:”你看,你前面画的不是很好看吗,现在不画了多可惜啊!”并给了他一些小建议,没想到效果还不错。
通过这个活动,让我意识到孩子各方面的能力水平是存在差距的,尤其是新插进来的孩子,他们有的只在托儿所呆过,没有接受过幼儿园的正规教学。
所以对于这些新来的孩子,教师需要付出更多的耐心,让他们适应并习惯幼儿园的生活和学习。
手拉手教学反思2 在美术活动《手拉手》中,我尝试让孩子学习连线、涂色的方法表现好朋友手拉手一起玩的情景。
在讲解示范的时候,很多孩子都情不自禁地拿起小手,伸出手指临空地跟老师一起画。
虽然这是第一次孩子拿着记号笔作画,但我发现孩子在作画过程中,握笔的姿势还是不错的,用笔也不错,画的线条不是很流畅。
大班美术教案手拉手教案及教学反思
大班美术教案手拉手教案及教学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大班美术教材第四章《我们都是好朋友》,详细内容为“手拉手”主题活动。
通过描绘手拉手的场景,让学生感受友情的美好,培养团结协作精神。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手拉手的绘画技巧,提高观察力和表现力。
2.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增进同学间的友谊。
3. 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培养创新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手拉手场景的布局和人物表情的描绘。
重点:掌握手拉手的绘画技巧,表现友好、团结的氛围。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画纸、画笔、颜料、黑板、粉笔、多媒体设备。
学具:画纸、画笔、颜料。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1.1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手拉手”游戏,让学生感受团结协作的乐趣。
2. 知识讲解(10分钟)2.2 教师讲解手拉手的绘画技巧,如构图、人物比例、线条流畅等。
3. 例题讲解(15分钟)3.1 教师现场示范,逐步完成一幅手拉手的绘画作品。
3.2 教师边示范边讲解绘画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如人物表情的描绘、线条的流畅等。
4. 随堂练习(10分钟)4.1 学生根据教师示范,独立完成一幅手拉手的绘画作品。
4.2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在绘画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5. 作品展示与评价(5分钟)5.1 学生将自己的作品展示给大家,分享创作心得。
5.2 教师对学生的作品进行评价,重点评价作品的构图、人物表情和线条流畅性。
六、板书设计1. 主题:大班美术教案——《手拉手》2. 内容:2.1 手拉手的特点2.2 绘画技巧2.3 注意事项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以“手拉手”为主题,创作一幅绘画作品。
2. 答案:作品要求构图合理,人物表情生动,线条流畅。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教师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较好,学生掌握了手拉手的绘画技巧,但在人物表情的描绘上还有待提高。
2. 拓展延伸:课后组织学生进行手拉手游戏,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进一步体验团结协作的乐趣。
中班美术教案及教学反思《手拉手》2篇
中班美术教案及教学反思《手拉手》中班美术教案及教学反思《手拉手》精选2篇(一)教学目的:1.可以通过画画表达情感。
2.可以使用不同的线条和颜色表达不同的意思。
3.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可以通过合作完成一幅画。
4.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教学过程:1.引入:给学生看一幅由线条组成的画,让学生表达自己的感受。
2.导入:询问学生大家最喜欢的色彩和线条是什么,为接下来的绘画做准备。
3.展示:给学生看一幅画《手拉手》,通过画面里的线条和颜色让学生感受到了一种情感。
4.讨论:与学生一起讨论《手拉手》这幅画的特点和表达的意思。
5.示范:教师示范如何使用线条和颜色来表达情感,引导学生跟随画画。
6.合作创作: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合作完成一幅《手拉手》的画。
7.展示和分享:每个小组展示自己的作品,并分享创作的过程和感受。
教学反思:1.本节课通过欣赏画作的方式来引导学生表达情感,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和创造力。
2.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让学生互相协作,培养了他们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3.在画画的过程中,学生学会了使用线条和颜色来表达不同的意思,培养了他们的艺术感知和审美才能。
4.在展示和分享作品的环节,学生互相学习和交流,增加了他们的艺术素养和自信心。
5.在以后的教学中,可以参加更多的艺术欣赏和创作的活动,丰富学生的艺术修养。
中班美术教案及教学反思《手拉手》精选2篇(二)中班安康教案《赶小猪》一、教学目的:1. 让孩子理解小猪的习性和特点,培养观察力和动手才能。
2. 培养孩子的协作意识和合作才能。
3. 帮助孩子认识到运动对身体安康的重要性。
二、教学准备:1. 故事《赶小猪》的图片或绘本。
2. 小猪的模型或图片。
3. 环形跑道或一圈绳子。
4. 音乐播放器。
三、教学过程:1. 导入:和孩子们一起看故事《赶小猪》,引导孩子们讨论小猪的特点和习性。
通过问问题,让孩子们考虑小猪为什么可以跑得那么快。
2. 活动一:跑步比赛1〕设置一个环形跑道或在地上用一圈绳子标出跑道。
大班主题教案及教学反思《手拉手》
大班主题教案及教学反思《手拉手》一、教学内容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理解手拉手的意义,懂得关爱同伴,增强集体荣誉感。
2. 培养幼儿的团队合作精神,提高他们的沟通协作能力。
3. 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激发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让幼儿理解手拉手的意义,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重点:培养幼儿关爱同伴,提高沟通协作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手拉手图片、故事书、卡片、玩具等。
学具:彩笔、画纸、剪刀、胶棒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组织幼儿进行“手拉手,好朋友”的游戏,让幼儿在游戏中感受手拉手的力量。
2. 故事讲解(5分钟)讲述《手拉手》的故事,引导幼儿关注故事中人物之间的关爱与帮助,让幼儿理解手拉手的意义。
3. 例题讲解(5分钟)出示手拉手图片,引导幼儿观察并讲述图片中的人物是如何手拉手互相帮助的。
4. 随堂练习(5分钟)组织幼儿进行“手拉手,画友情”的绘画活动,让幼儿用画笔表达对同伴的关爱。
5. 小组讨论(5分钟)分组讨论如何在生活中手拉手,关爱同伴,提高沟通协作能力。
六、板书设计1. 板书《手拉手》2. 板书内容:故事梗概手拉手的意义团队合作的重要性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手拉手,关爱同伴请幼儿用画笔描绘一个场景,展示自己与同伴手拉手,关爱彼此的情景。
2. 答案:略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发现幼儿对关爱同伴、团队合作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但在活动组织过程中,部分幼儿参与度不高,需要进一步关注和引导。
2. 拓展延伸:(1)组织幼儿进行户外活动,如拔河、接力等,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2)开展家庭亲子活动,让家长参与幼儿的学习,共同培养幼儿的关爱意识和团队合作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1. 实践情景引入中,幼儿对“手拉手,好朋友”游戏的参与度。
2. 例题讲解中,幼儿对手拉手意义的理解和感悟。
3. 小组讨论中,幼儿如何表达关爱同伴和提高沟通协作能力的想法。
中班美术公开课《手拉手》教案反思
1.教学重点
(1)掌握手部形态的描绘:本节课的核心内容之一是引导幼儿观察和描绘手部的形态。重点在于让幼儿理解手部的结构,包括手指的弯曲、手掌的形状等,并能运用线条和色彩进行表现。
举例:通过观察自己和同伴的手,引导幼儿注意手指的关节和线条,尝试用简洁的线条描绘出手部轮廓。
(2)运用不同材料进行创作:让幼儿学会运用水粉、蜡笔、彩纸等多种材料进行创作,掌握不同材料的特性和使用方法。
中班美术公开课《手拉手》教案反思
一、教学内容
本节中班美术公开课《手拉手》教案反思,紧密围绕幼儿园中班美术课程中“绘画与手工”章节,结合幼儿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兴趣,设计以下教学内容:首先,通过学习“手拉手”的主题,引导幼儿观察和描绘手部的形态,培养其观察能力和绘画技巧;其次,让幼儿尝试用不同的材料(如水粉、蜡笔、彩纸等)进行创作,鼓励他们发挥创意,表现手拉手的欢乐场景;最后,组织幼儿分享自己的作品,培养他们的表达能力和审美鉴赏能力。本节课的内容旨在让幼儿在实践中感受美术创作的乐趣,提高其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意识。
举例:教师可以组织小组活动,引导幼儿在创作过程中相互交流,培养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手拉手》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和朋友一起玩的时候,是不是会手拉手呢?”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手拉手绘画的乐趣。
然而,我也注意到在讨论过程中,部分孩子表现得较为内向,不太愿意主动发言。为了提高他们的参与度,我将在接下来的课程中多设计一些互动环节,鼓励他们勇敢地表达自己。
最后,总结回顾环节,孩子们对今天所学的内容有了更加深入的理解。他们在课堂上的表现让我看到了他们的进步,也让我对今后的教学充满信心。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会继续关注每个孩子的成长,根据他们的需求和特点调整教学方法,以期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大班美术优秀教案及教学反思《手拉手》
大班美术优秀教案及教学反思《手拉手》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大班美术教材第四章《我们都是好朋友》,详细内容为“手拉手”主题活动。
通过描绘手拉手的场景,让学生感受友谊的美好,培养团队协作精神。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手拉手的基本画法,提高绘画技巧。
2. 培养学生观察、想象和表达能力,激发创新意识。
3. 增强学生团队协作意识,培养集体荣誉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手拉手的动态表现,以及人物表情的描绘。
2.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观察、想象和表达能力,以及团队协作精神。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画纸、画笔、水彩颜料、调色盘、毛巾、黑板、粉笔。
2. 学具:画纸、画笔、水彩颜料、调色盘、毛巾。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分享一个关于友谊的故事,引出本节课的主题——手拉手。
2. 讲解与示范(10分钟):a. 讲解手拉手的画法,以及人物表情和动态的表现。
b. 示范绘画过程,边示范边讲解。
3. 学生实践(10分钟):a. 学生分组,每组共同完成一幅手拉手的画作。
b. 学生在绘画过程中,教师巡回指导,解答疑问。
4. 作业展示与评价(5分钟):a. 学生将作品展示在黑板上,其他同学进行评价。
b. 布置课后作业,拓展学生思维。
六、板书设计1. 课题:《手拉手》2. 画法步骤:a. 确定人物动态和位置。
b. 绘制人物基本轮廓。
c. 添加细节,如头发、衣服、表情等。
d. 上色,注意颜色搭配。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以“手拉手”为主题,创作一幅画作,表现你和你的好朋友之间的友谊。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在绘画过程中,团队协作意识得到了提升,但在人物表情和动态表现方面仍有待提高。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在课后尝试用其他形式(如剪纸、泥塑等)表现手拉手的主题,提高创新能力。
同时,加强观察生活,积累绘画素材。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手拉手的动态表现及人物表情描绘。
2. 教学过程:学生实践环节中的分组合作和教师巡回指导。
幼儿园大班教案《手拉手》含反思
幼儿园大班教案《手拉手》含反思教案名称:手拉手班级:幼儿园大班教学目标:1.学会敬重他人,友善相处,懂得团结合作,互助互爱。
2.通过学习手游,加强孩子们的协调本领和合作精神。
3.学习拼图,培育孩子们的手眼协调本领和问题解决本领。
教学内容:1.讲故事:小动物们一起玩耍2.手游:“手拉手,一个人也不能少”3.拼图游戏:分组比赛教学过程:1.开场时间:5分钟(1)老师打招呼并介绍今日的教学目标。
(2)告知孩子们今日我们要学习如何和他人敬重友善相处。
2.讲故事:“小动物们一起玩耍”时间:10分钟(1)老师给孩子们讲一则故事,故事内容为,小动物们在森林里玩耍时发生了一些冲突,经过大家相互交流沟通,他们学会了敬重他人、友善相处。
(2)老师问孩子们,你们觉得小动物们如何才能和平相处?3.手游:“手拉手,一个人也不能少”时间:15分钟(1)老师把孩子们分成两队,每队手拉手排成一排,然后老师给第一个孩子传递一个球,第一个孩子再把它传递给排在他后面的孩子。
(2)孩子们传递球的同时,要一直拉动手,假如有孩子松开了手,就算输了。
(3)游戏结束后,老师跟孩子们共享本身的感受,激励他们相互帮忙,相互支持。
4.拼图游戏:分组比赛时间:20分钟(1)老师把孩子们分成两组,给每组一张拼图。
(2)孩子们分工合作,相互帮忙解决问题。
(3)游戏结束后,老师夸奖孩子们的努力,引导他们共享团队协作的阅历。
教学反思:1.教案设计充分体现了学习小组合作、相互挂念和敬重他人的紧要性。
2.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孩子们的积极性很高,对游戏的参加度也很高,表现出了很好的团队合作精神。
3.老师要更多地关注孩子们的情感体验,引导他们共享本身的感受,从而更好地帮忙他们把握生活中的各种技能。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手拉手》含反思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手拉手》含反思一、教学目标1. 能够通过手拉手的方式,数数并渐渐认得数字之间的大小关系。
2. 能够在小组之间进行简单的数学比较。
二、教学重点通过手拉手的方式,引导幼儿认得数字之间的大小关系,进展幼儿的数学观念。
三、教学难点1. 引导幼儿意识到手拉手的方式,学习数学比较。
2. 培育幼儿合作与共享的本领。
四、教学准备1. 一组手拉手的道具2. 三组不同颜色的糖果3. 数字卡片1—10五、教学过程设计1. 教学引入老师问:“今日我们学习什么新东西?”幼儿回答:“手拉手!”老师问:“什么是手拉手呢?”引导幼儿描述,引导幼儿相互握手,了解手拉手的含义,认得手拉手这个比方的意义。
2. 活动1:数数手拉手老师介绍手拉手手法,并要求同学排成一行,用手拉手的方式进行数数。
如示范“1,2,3,4”时,两边的同学就要拍两次,让孩子们通过手拉手的方式体验数数,培育孩子们的感性认得本领。
3. 活动2:手指比数字老师插入10根拨测竹棒,每个竹棒上分别用不同颜色的小蝴蝶结标记不同的数字。
例如,黄色蝴蝶结在1号竹棒上,红色蝴蝶结在2号竹棒上等等。
老师带领幼儿通过手拉手的方式来比较这些数字之间的大小关系。
4. 活动3:糖果换大家玩老师在班级内放一些相同数量的糖果,老师将幼儿分成三组,每组给确定数量的糖果,然后通过手拉手交换糖果。
同步引导幼儿感受到合作与共享的乐趣。
5. 活动4:数学比较老师给每组发放一组1—10的数字卡片,要求每组依照从小到大或者从大到小的次序排列数字卡片。
然后通过手拉手的方式快速交换卡片进行数学比较。
6. 教学结束老师总结今日的教学内容,强调今日学习的“数数手拉手”“手指比数字”“糖果换大家玩”“数学比较”等活动,让孩子们明确今日学到了什么,并激励他们以后多这样进行数学学习。
六、教学反思这是一节反复锤炼幼儿数数本领和数学思维的课程,我通过手拉手这一比方,将幼儿数学的学习方式与实在的行为相结合,建立幼儿对数学学问的感性认得,刺激了幼儿的学习热诚,提高了幼儿的学习效果。
《手拉手》小学音乐教学反思
《手拉手》小学音乐教学反思《手拉手》小学音乐教学反思歌曲《手拉手》是一首曲调欢快、充满朝气的少年儿童歌曲。
下面我们来看看《手拉手》小学音乐教学反思,欢迎阅读借鉴。
《手拉手》小学音乐教学反思1下半期《手拉手》的主题活动将进行完毕,在《手拉手》主题教学中,我采用多种教学方法,通过欣赏、观察、交流、游戏等,让幼儿进一步感受到与人友好相处的快乐,突破了本主题的教学重点和难点,现简单总结如下:1、为了让孩子们更好的投入活动中,我首先用了大家熟悉的《找朋友》《找到朋友碰一碰》音乐,通过音乐游戏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和感受与朋友之间友好相处的快乐。
2、在生活中利用编位置,给幼儿提供自由结合找朋友,我首先问小朋友,我们都是中班的小朋友了,你想和谁坐在一起?为什么?李政康小朋友说:“我想和范树璋坐在一起,因为我和他是好朋友。
”陈晨小朋友说:“我想和陈子涛坐一起,因为我们是好朋友。
”庞浩宇小朋友说:“我也想和李政康、范树璋坐一起,我们都是好朋友。
”听到他们三人想坐一起,我当时就心里一紧,他们三个小朋友都很聪明,但是在常规方面却是比较差的,属于不容易自我控制的小朋友,他们喜欢在课余时间挤在一起,虽然是好朋友但也免不了经常吵架,他们三人坐一起真的有点紧张,于是我问他们:“你们三个人是好朋友啊,真好,那你们说,好朋友坐在一起,应该怎么样呢?”这时,他们纷纷举手说:“好朋友坐在一起,当然不能够吵架,还要互相帮助呢!”听到他们的回答,我真的很开心,觉得他们有这样良好地想法已经不错了,于是我当即就表扬了他们,鼓励另外的小朋友向他们学习。
接下来我让孩子们自由选择好朋友坐一组,然后再用照相机把同一组的`小朋友拍照记录了下来,展示教室丽的电视机还有上传到Q群相册里。
3、经过后半期的观察,孩子们和好朋友坐在一起都很开心,而且还能相互提醒、相互帮助,下课时,他们在一起开心地聊天、游戏、常规比以前有所好转,通过各科一系列的活动,让每个幼儿认识自己的优点和长处,同时正确看待朋友的闪光点,知道怎样才能拥有更多的好朋友。
手拉手教学反思
手拉手教学反思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们不仅需要关注学生学习成绩的提升,更要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的培养。
教学过程中的“手拉手教学”模式就是一种不错的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方式。
但是,运用“手拉手教学”模式教学时,也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本文将对此进行一些反思。
手拉手教学的优点“手拉手教学”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它与传统的“教书匠”式教学模式不同,使学生在互相协作中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和团队合作能力,也能够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们能够共同解决问题和完成任务,不同学生之间的相互帮助和协作,不仅能够实现知识和技能的传承,为学生们提供了一个广阔的认知和审美视野,也增加了交流的机会,同时也更好地促进了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思考能力的提高。
此外,“手拉手教学”模式还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适应社会生活和工作环境,培养学生的与人沟通、协作和团队合作等能力,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手拉手教学的不足尽管手拉手教学模式有了很多优点,但也存在着一些不足。
我们需要在讲究效果的前提下,认真地思考如何弥补这些不足,更好地开展“手拉手教学”模式教学。
平衡学生之间的合作“手拉手教学”模式要充分考虑学生成长过程中的困难和问题,但有些问题却可能增加合作难度。
例如很多学生学习方面的差异,学习的速度和兴趣爱好的不同,有时还会存在个人情感方面的差异,这都可能会影响到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们需要针对不同的学生特点有针对性地制定教学课程和教学方法,安排不同的任务和角色分配,以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和热情,解决平衡问题。
适应不同年龄段学生的需要“手拉手教学”模式普遍适用于小学和中学的学生,在高年级的学生面前,就可能会出现一些不足之处。
高年级学生的思维和工作方式已经不同于低年级的学生,他们对自己的学习和成长有了更高的要求,可能会感到在合作中会被“拉后腿”。
面对这些问题,在更高年级的学生中,我们需要更好地提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思考能力的培养方法,使学生们能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在完成任务中展现出自己的特长和角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手拉手》教学反思城关学区寇亚琴《手拉手》——小数的混合运算,本节课学生已经掌握了整数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比较准确按照运算顺序计算;并且已经掌握整数乘法的运算定律。
在此基础上,运用迁移使学生懂得小数混合运算的顺序和整数完全相同,体会整数的运算定律在小数的运算中仍然适用,并能运用运算定律进行简算。
在课堂中间提问,应根据课堂教学实际需要,选择学生注意力最集中、兴趣最旺盛的时候实施,因为此时学生急切需要教师通过各种途径激起疑问的火花,以便触发他们的思维兴奋,集中听课注意力。
在课尾提问,既可以考察学生对本堂课所学的知识的掌握程度,及时认识到所讲授内容的不足,以便查漏补缺,同时又可以引导学生预习下一节新课内容,一举两得。
我感觉这节课有以下几点成功之处:1、复习口算,为学习新知做好铺垫。
2、新内容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
教学新内容时,通过两种算法对比的形式,说明小数的运算顺序与整数的运算顺序完全相同,整数的运算定律在小数中同样适用,使学生能够运用乘法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运算。
在这一环节的教学中,我力求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紧紧围绕培养学生思维能力这一主线,开放学生的自主空间,教学中我没有直接告诉学生这个知识点,而是让学生在过去的经验基础上猜想,在猜想基础上进一步举例子验证,从而顺利地把旧知迁移到新知,真正地把乘法运算定律拓展的过程内化为学生自己的体会与理解,为学生下一步探究提供基础,培养学生的类推能力。
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注重学生估算意识的培养。
4、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审题习惯。
在试一试的环节,我没有急着让学生马上动笔就算,而是先带领学生一起观察数据和算式的特点,判断哪些算式可以简算?运用了什么运算定律?不能简算的算式又是按照怎样的运算顺序计算的?然后再让学生董笔计算。
这样有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审题习惯。
由于时间的关系,没有及时强化,没有让学生亲自感受简算的不合理性。
因此在课后的练习中,还有学生犯类似的错误。
篇二:《手拉手》教学反思《手拉手》教学反思明德小学叶其志本节课主要学习小数的加、减、乘混合运算。
为了在较短的时间掌握这部分内容,我做了如下尝试:1.运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了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2.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这节课打破了旧的模式,由以教师讲解为以学生为主体。
在这节课中利用学生自己收集的信息与全班同学共享,从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每一个环节都是学生亲自参与,学生有较大的自主活动的空间和时间。
同时指导学生解决应用题的策略,让学生知道先求什么在求什么。
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注重学生估算意识的培养。
同时,教师应该教给学生思考问题的方法,让学生学会思考。
这节课教师力图体现这一点。
在学生汇报的同时,教师有意地引导学生进行自评、互评。
让学生学会辩论,用自己的方法去说服别人,要让同学理解自己的想法,接受自己的观点,就要有一定的理由让别人接受,要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意见——这种数学的表达与交流正是学生学习数学的一种重要的方法。
4.这节课中,我从生活问题入手,从学生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将教学课堂延伸到课外,学习现实的有意义的内容。
以学生的问题为教师教学的切入点,使生活与数学联系更密切。
这一做法打破了旧教材中课本知识与实际生活严重脱离的教学模式,从而使学生的数学问题生活化、体现数学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的思想。
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应用数学的能力。
篇三:手拉手,交朋友教学反思《手拉手,交朋友》教学反思——活动,是学生最好的成长舞台辽宁省葫芦岛市风华中学董桂宏《手拉手,交朋友》是七年级《思想品德》第一课中的第一课时。
同学们刚从小学进入中学,此时的他们是怀着渴望与不安的心情跨进中学大门的,他们的心理既兴奋又胆怯。
因为他们既对新环境、新面孔充满好奇,又担心能否和新老师,新同学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于是,我课前经过精心准备,设计各种活动以缓解学生在课堂上出现的紧张、胆怯心理。
如:首先让学生在《找朋友》的音乐声响中,在教室里自由下位开展“找找老朋友”的活动,——“网小鱼”,被捉到的小“鱼”要自我介绍,学生在《你的名字叫什么》音乐中,唱唱跳跳认识新朋友。
再通过“聊一聊”活动了解新朋友,进而介绍新朋友,进一步拉近同学与同学之间的距离。
用名片交朋友也在教学中得以创造性的体现。
他们仿佛在一个大家庭中共同唱歌,共同跳舞,共同游戏,共同生活,共同真诚地相互交往。
同学们通过活动懂得班内每个人都是自己的好朋友,同学之间应该和睦相处,见到老师和同学应该主动打招呼,做一个讲文明,懂礼貌的好学生。
同时,我适时表扬守纪律的同学,提醒违纪的同学,从而让同学们养成懂规则,守纪律的好习惯。
在整个游戏中,我始终把自己放在与学生平等的地位上,与学生共同参与活动。
热烈融洽的气氛,让同学们感受到了学校生活的愉快。
上完这节课,我总结出几条小经验:第一,活动的开展不仅要大胆放手让学生做,教师也应是一个积极的参与者和指导者。
在整个教学活动中,我把自己的角色定位为既是组织者,又是参与者。
老师不再是背着手在课堂上踱步,远远地观望,而是作为本次活动的参与者,参与其中,让学生感觉到老师就像朋友一样,可亲可爱,缩短了师生间的距离,使学生在活动时心情更放松,更有出色的表现。
老师的指导又使他们少走弯路,可借鉴我们已有的经验帮助他们更快地享受成功。
第二,对学生有创意的一些想法和做法,老师应给与赞赏,让他们的才能充分发挥,促使他们形成再研究的愿望,形成良好的“愿学”行为。
当学生再活动中遇到挫折时,老师应该尝试用“挫折教育”让学生品味人生,鼓励他们勇于面对失败,培养良好的“抗震”心理素质,为筑起他们的人生之塔奠定坚实的基础。
第三,让评价体系贯穿于活动全过程,并采取生生互评和师生互评等多种评价方式,为完善活动方案提供最直接的帮助。
上完这节课以后,班级真的变了很多。
从后来他们的学习,生活等方面都可以看出融洽的师生关系和生生关系。
这说明,我的教学是有一定实效的。
活动,是学生最好的成长舞台!这是我上了这次课以后的最大的,最深的感受。
通过这次课,我真的觉得,只要我们真正的了解学生,真正地将课堂还给学生,只要我们敢于这样做,并能想出有效的调动他们的方法,学生们是不会让我们失望的!甚至他们会让我们感动!在这节课中,学生们都能很好的管理好自己,能很好地按照老师的预设进行,并能创造性的发挥,他们真的从这节课上收获了不少东西!我也通过这节课更加清楚地知道了孩子们需要什么样的课堂!让我们多为学生们准备一点活动吧!让学生在体验,探究与合作的活动过程中,在老师的引导下自觉的成长!让我们多为他们提供一点舞台吧!因为,活动是孩子最好的成长舞台!篇四:《手拉手》教学反思《手拉手》教学反思本节课,教学设计伊始从现实生活出发,以贫困山区艰苦的学习环境导入,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再结合教材创设的“为贫困山区捐文具”这一情境导入新课教学。
此环节打破了旧教材中课本知识与实际生活严重脱离的教学模式,从而使学生的生活经验数学化,数学问题生活化。
在教学过程中,大胆放手,让学生主动收集信息,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学生的学习兴趣较高,自主探索的欲望得到很好的激发。
除此之外,还注意“类比思想”的渗透。
小数乘法是整数乘法的延伸,通过两种算式对比的形式,体会到整数的运算定律在小数中同样适用。
最后,再设情境导入到练习中,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动性,通过独立思考完成练习的形式,体验数学规律的探索和发现过程。
从“做中学”,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训练了学生的思维,情感态度也得到了体验。
当然,在教学中,难免有所失误和遗漏,教研组的老师们给我提供了不少建议,我也会悉心听取,积极改进,以求在展示课上更好地展示自己。
二〇一五年六月十三日篇五:《手拉手》教学反思《手拉手》教学反思复兴学校王平川我感觉这节课有以下几点成功之处:1、复习口算,为学习新知做好铺垫。
2、新内容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
“学案”的使用使学习效率得到提升。
教学新内容时,我大胆放手,以问题“会做吗?看谁的思路广、方法多?”让学生主动思考、积极探索,并及时把自己的想法和同学进行交流。
通过两种算法对比的形式,说明小数的运算顺序与整数的运算顺序完全相同,整数的运算定律在小数中同样适用,使学生能够运用乘法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运算。
在这一环节的教学中,我力求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紧紧围绕培养学生思维能力这一主线,开放学生的自主空间,教学中我没有直接告诉学生这个知识点,而是让学生在过去的经验基础上猜想,在猜想基础上进一步举例子验证,从而顺利地把旧知迁移到新知,真正地把乘法运算定律拓展的过程内化为学生自己的体会与理解,为学生下一步探究提供基础,培养学生的类推能力。
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注重学生估算意识的培养。
4、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审题习惯。
在试一试的环节,我没有急着让学生马上动笔就算,而是先带领学生一起观察数据和算式的特点,判断哪些算式可以简算?运用了什么运算定律?不能简算的算式又是按照怎样的运算顺序计算的?然后再让学生董笔计算。
这样有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审题习惯。
同时在教学过程中也有很多的问题,口头禅“对不对”太多,体现新课改的“对话”落实不具体,算式间的递进关系没有凸现出来,而知识间的负迁移却体现了出来。
如学生在计算2.6+1.4×3,学生为了简算而去一味地简算,没有按照运算顺序进行,而在解决这个问题时,由于时间的关系,没有及时强化,没有让学生亲自感受简算的不合理性。
因此在课后的练习中,还有学生犯类似的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