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物质的分离》第一课时优秀教学
1.6+物质的分离(第1课时)(教学课件)-【上好课】八年级科学上册同步高效课堂(浙教版)
01
晶体和非晶体
02
物质的结晶
03
硫酸铜晶体的制备
学习目标
01
了解晶体和非晶体的主要区别
02
理解并掌握制备晶体的几种方法
03
理解并掌握不同物质要选用
不同方法提纯的原因
新课导入
不论是河水、井水,还是海水,自然界的水都是溶有多
种物质的混合物。如何将其他物质从水中分离出来呢?
新知讲解
01 晶体和非晶体
上,可观察到随着溶液温度降低,逐渐有晶体析出,
故可通过降低温度的方法结晶。
02 物质的结晶
实验表明,降低温度可以得到晶体,这种方法可称为降温结
晶,也可称为冷却热饱和溶液。
原理:随着温度的降低,物质的溶解度减小,逐渐析出晶体。
该方法适用于溶解度随温度降低而大幅度减小的固体物质。
如从硝酸钾饱和溶液中提取硝酸钾晶体。
规则地建筑起来。反复进行结晶,可以使晶体越长越大。
03 硫酸铜晶体的制备
【过程】
1.制备小晶体。
(1)准备一杯约50毫升温度在70℃左右的硫酸铜饱和溶液,切勿在杯底留下杂质,若有
浑浊现象,用脱脂棉代替滤纸,趁热过滤,直到澄清为止。
(2)静置、冷却、析晶。 在容器口盖上一张清洁的白纸,再用棉花把烧杯围起来,静
观察下列图片,它们的外观有什么不同之处?
晶体
有规则的几何
外形,有固定
熔点和凝固点
硫酸铜晶体
云母晶体
氯化钠晶体
非晶体
没有规则的几
何外形,没有
固定熔点和凝
松香
玻璃
蜂蜡
固点
01 晶体和非晶体
我们已经知道,硫酸铜、云母、食盐都是晶体。不同的晶体
1.6《物质的分离》第一课时优秀教案
第六节物质的分离【内容来源】八年级浙教版上册第一章【主题】物质的分离【课时】第1课时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能说出晶体与非晶体的主要区别。
(2)了解结晶及结晶的几种方法。
(3)能对不同的物质选用正确的结晶方法。
(4)能分析生产生活中结晶的实例。
2.过程与方法:(1)通过小组实验,提高实验操作、观察现象的能力。
(2)通过结合生活学习新知的过程,提高学以致用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1)体验分工合作完成探究实验的乐趣。
(2)体验探究过程中合作学习的乐趣,感受探究过程中渗透的科学美。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结晶的方法教学难点:不同结晶方法的适用范围三、教材分析本节课选自初中科学八年级上册的第一章《水和水溶液》的第六节。
本节课需花3个课时进行落实。
第一课时的内容主要讲述了结晶的两种方法以及选择结晶方法的依据。
通过之前的学习,学生已经对实验探究的过程有了一定的了解,本节课会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帮助学生熟悉实验操作步骤,提高动手实践能力。
晶体的美观性以及结晶过程的趣味性能够有效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四、学情分析本节课的授课对象为初级中学的二年级学生,他们的年龄大都在15岁左右,具备一定的数学计算基础。
由于目前处在形式运算阶段初期,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与抽象思维能力总体较薄弱,需要教师加以耐心的辅导和帮助。
本节课前,学生对于物质的结晶具有一定的生活经验,有助于学生学习本节课的内容,学生在接触时比较容易接受。
五、教学过程1.旧知回顾【教师】呈现几中晶体以及非晶体的图片,请学生观察不同之处【学生】上一组图片具有规则的几何形状,下一组图片相反。
【教师】这两类物质的名称分别是什么?【学生】晶体以及非晶体【教师】请回忆,两者还有什么区别?【学生】晶体具有固定的熔点,非晶体不具有固定的熔点。
2.新知呈现【教师】食盐在哪里有着大量的存在?【学生】海洋【教师】食盐是如何从海水中提取出来的呢?【学生】晒盐【教师】非常好,同学们已经有一定的生活经验了。
1.6物质的分离(1) 教案(浙教版八年级上)
教学重点
不同的晶体要用不同的提取方法的原因
教学难点
溶解度随温度变化明显的可以用冷却热饱和溶液为主,溶解度随温度变化不明显的要用蒸发溶剂的方法来提取。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识,引入新知识
【引入】我们学习了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现在讲台上就放着一杯氯化钠的不饱和溶液,如果现在我想把它变成饱和的氯化钠,我们可以采取什么方法呢?(请同学回答)
【学生】(因为溶剂中溶有溶质)
【教师】恩,好,因为溶剂中有溶质,而溶剂又比溶质更容易蒸发,所以在加热的情况下,溶剂先被蒸发,剩下的就是溶质晶体了。那现在大家在思考一下冷却热饱和溶液又为什么能析出晶体呢?
【学生】(因为溶质的溶解度随温度降低)
【教师】恩,很好,因为用这种方法来得到晶体的物质都是溶解度随温度变化大的,所以降低温度会使溶质的溶解度大大的减少,从而得到晶体。那到现在我们已经学习了两种结晶的方法是什么啊?他们各自的适用范围是什么?
【学生】(一粒一粒有规则的小颗粒)
二、晶体和非晶体的主要区别
【教师】恩,这就是氯化钠晶体,也叫食盐晶体。与之相对的叫什么?
【学生】非晶体
【教师】恩,很好。在初一上学期我们已经对晶体有所了解,今天我们再深入地了解一下晶体。我们先来看看一些晶体和非晶体的图片
【多媒体展示】这些图片漂亮吧!对比一下我们刚才看到的晶体和非晶体的图片,着重观察一下他们的外形,从中我们可以总结一下晶体和非晶体有什么不同?
【学生】(降低温度,增加溶质,蒸发溶剂)
【教师】好,现在老师这里有一杯由这杯不饱和的氯化钠溶液通过蒸发溶剂而得到的饱和的氯化钠溶液,如果我们把这杯饱和氯化钠溶液在继续蒸发溶剂会出现什么情况呢?
【浙教版】-八年级科学上册-1.6-物质的分离教案
【浙教版】-八年级科学上册-1.6-物质的分离教案1.6 物质的分离课题:物质的分离课型:教学目标认知目标: ①能说出晶体与非晶体的主要区别。
②了解结晶及结晶的几种方法。
③能对不同的物质选用正确的结晶方法。
④能分析生产生活中结晶的实例。
技能目标: ①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分析、观察能力。
情感目标:①体验探究成功的乐趣;②体验理论联系实际;③体验探究过程中合作学习的乐趣,感受探究过程中渗透的科学美。
教学重点:晶体与非晶体的主要区别结晶的方法及适用范围教学难点:结晶的方法及适用范围教学准备:烧杯、玻璃棒、蒸发皿、酒精灯、硫酸铜晶体、食盐教学设计备注一、引言:拿出2个烧杯分别倒入10mL、20mL的热水,在分别放入硫食盐和酸铜晶体,充分搅拌溶解形成浓溶液。
再把食盐溶液分两杯;分别标上1、2、3号问:这是一个什么过程?今天我们的任务就是将溶解在水中的这两种晶体重新取出来。
二、新课教学:我们可以用什么方法把1号烧杯中已经溶解的食盐提取出来?如何实验?这样要将水蒸发完需要的时间很久,如何进行改进?我们来试一试那么就是要换仪器,使之能直接加热,使温度能快速上升而蒸发皿就是这样一个可以直接进行溶液的蒸发学生观察答;溶解的过程学生回答:蒸发溶剂。
学生回答:将烧杯放在石棉网上进行加热1、倒掉一部分,进行蒸发(师即使点评:隔了一层石棉网温度不能马上上升,用的时间还是较久)拿出实验器材时要介绍他们各自的名称在等待的过程中问学生1、同学们而蒸发皿是直接加热的,为什么?(蒸发皿是瓷做的,耐热)2、我为什么一直不停得进行搅拌?(使受热均匀,散热快这样液体就不易)3分钟后有食盐晶体析出,讲述:结晶:溶质以一定几何外形的固体从溶液中析出的过程问:我们是通过什么方法使食盐晶体从溶液中析出?追问:是从哪里析出来的?归纳:为什么蒸发溶剂能析出晶体?蒸发溶剂过程中,溶液成分的变化:食盐溶液蒸发溶剂刚好饱和蒸发溶剂晶体(不饱和)溶剂质量()的溶液溶剂质量()溶质质量()溶质质量()2、到进试管中直接加热,(水沸腾时不能即使散热,会溅出,危险)学生观察实验并进行讨论答:蒸发溶剂再答:溶剂中归纳:因为溶剂中溶有溶质,蒸发溶剂形成饱和溶液,再蒸发溶剂,溶质就会析出。
《第一章第6节物质的分离》学历案-初中科学浙教版13八年级上册
《物质的分离》学历案(第一课时)一、学习主题本课学习主题为“物质的分离”,属于初中科学课程中重要的实验操作和理论学习内容。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将掌握基本的物质分离方法和原理,为后续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二、学习目标1. 理解物质分离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2. 掌握常见物质分离方法(如过滤、蒸馏、萃取等)的原理和操作步骤;3. 能够进行简单的物质分离实验,并分析实验结果;4.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探究精神。
三、评价任务1. 学生对物质分离概念的理解程度,通过课堂提问和小组讨论进行评价;2. 学生操作实验的准确性和规范性,通过实验操作和同伴互评进行评价;3. 学生分析实验结果的能力,通过实验报告和小组汇报进行评价。
四、学习过程1. 导入新课:教师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如糖与盐的分离)引出物质分离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新课讲解:教师讲解物质分离的基本概念、常见方法和原理,通过图示和实例帮助学生理解。
3. 实验演示:教师进行简单的物质分离实验演示,展示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
4. 学生实验: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操作,教师巡回指导,确保学生正确操作。
5. 小组讨论:学生分享实验结果,进行小组讨论,分析实验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6. 总结归纳:教师总结本课学习内容,强调物质分离的重要性和常见方法。
五、检测与作业1. 课堂检测:通过课堂小测验,检测学生对物质分离概念的理解程度。
2. 作业布置:布置相关的实验报告作业,要求学生撰写实验过程和结果分析,培养学生的实验报告写作能力。
六、学后反思1. 学生反思:学生应反思自己在本次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包括对物质分离概念的理解程度、实验操作的准确性和规范性等方面。
2. 教师反思:教师应对本次教学进行反思,包括教学方法的有效性、学生参与度、实验指导的准确性等方面,为今后的教学提供改进依据。
3. 改进建议:针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困难,教师可提出相应的改进建议,如加强概念讲解、增加实验操作练习等,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物质分离的相关知识和技能。
1.6物质的分离 教案
1.6物质的分离教案1、教学目标①科学观念目标:不同组成与结构的物质具有不同的性质和用途,能从微观视角初步认识物质及其变化。
②科学思维目标:针对真实情境中的简单问题,能基于事实与证据,利用分析、比较、抽象和概括等思维方式构建模型,能运用简单模型解释常见现象,解决常见问题。
③科学探究目标:能根据已经制订的探究计划,运用所学的基本器材,利用观察、实验等各种方法获得数据,用科学语言、概念图、统计图表等对数据进行整理分析,愚弄所学科学原理、思维方法和数学方法处理数据,建构解释,得出结论,判断结论与假设是否一致。
④态度责任目标:乐于思考现象发生的原因和规律,对科学学科的学习和实践具有初步的理论兴趣。
⑤知识内容目标:了解物质的溶解和结晶现象,能利用物质的溶解性,对混合物进行分离和提纯。
⑥具体学业目标:了解两种结晶的方法,并能根据物质溶解度与温度的关系选择合适的结晶方法。
学会利用冷却热饱和溶液法获得硫酸铜晶体,从中学会搅拌、溶解、蒸发、结晶等基本实验操作。
2、教材分析①教材从如何将其他物质从水中分离出来?这一问题出发,导入本节课程②教材再让学生观察不同形状的晶体,并提出晶体是怎么形成的?这一问题来进一步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③进而介绍生活中最常见的氯化钠晶体,是由海水晒盐后得到的,引出了蒸发结晶的分离方法,从而定义了结晶的概念。
④再通过提问,除了蒸发结晶外,还有别的结晶方式吗?引出冷却热饱和溶液法。
⑤用70℃的硫酸铜饱和溶液放在玻片上,观察结晶现象,得出冷却热饱和溶液法也能得到晶体。
⑥再提出一个问题,为什么冷却热饱和溶液可以得到晶体?引发学生思考,从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角度来得出结论。
⑦进而得出溶解度随温度变化较小的物质用蒸发结晶,溶解度随温度变化较大的物质用冷却热饱和溶液法结晶的结论。
⑧再介绍生产生活中实际上是两种方法一起使用的,用结晶法可以制备出晶体。
⑨最后通过硫酸铜晶体的制备和生长的实验,让学生们动手制备硫酸铜晶体,并从中学会搅拌、溶解、蒸发、结晶等基本实验操作方法。
物质的分离 第一课时
《物质的分离》第一课时教学设计【教材分析】《物质的分离》选自浙教版初中科学八年级上册第一章第六节,第一课时主要内容是介绍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从晶体的形成引出物质分离的两种方法,蒸发溶剂和冷却热饱和溶液。
通过上一节课物质的溶解,学生已经掌握了蒸发溶剂会不饱和溶液变成饱和溶液,降低温度会使得不饱和溶液变成饱和溶液,为这节课蒸发溶剂,冷却饱和溶液会出现结晶奠定了基础。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良好的形象思维,通过图片,视频等形象的介绍能很好的区分晶体和非晶体,同时他们有一定的动手能力和分析能力,通过实验自主探究冷却热饱和溶液会有晶体析出,观察现象并且记录给了他们直观并且有力的证据,让学生通过是实验探究自主获得科学知识。
八年级的学生具有丰富的生活常识,对于生活中常见的食盐来源,学生也能很好地做出猜想,对本堂课的学习起了重要作用。
【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物质结晶的两种方法教学难点:物质结晶的两种方法【教法学法】多媒体辅助法,合作学习法,科学探究法,讲授法【教具学具】硫酸铜晶体、烧杯、100摄氏度的热水、水槽(里面放冷水)、玻璃棒、铁丝【教学流程】简单观看几幅不同晶体的图片,让学生欣赏的同时思考晶体是如何获得的?联系日常生活中常见的食盐晶体,创设具体情境,引发学生思考,从而引出物质结晶即物质的分离这一节课。
一、知识与技能 1. 学会区分晶体和非晶体 2. 掌握物质结晶的两种方法并且知道它们的适用范围 3. 学会联系生活举例生活中的结晶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1. 通过图片、视频联系日常生活让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科学 2. 通过实验探究让学生掌握科学知识的同时体会到科学探究的乐趣,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二、过程与方法 1. 通过图片、视频等形象的介绍让学生区分晶体和非晶体 2.通过实验探究让学生直观的看到冷却热饱和溶液会析出晶体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二、观看视频,讲授新课介绍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一些晶体,如:硫酸铜晶体、云母晶体、食盐晶体,通过对比图片非晶体,如:玻璃……,让学生总结从外观上看,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在哪里?讲解:晶体具有规则的几何外形,有固定的熔点。
1.6物质的分离第1课时(PPT课件(初中科学)15张)
应用:海水晒盐
把海水引入盐田,经过风吹日晒,水逐渐 蒸发后,食盐就会结晶析出。
还有什么办法得到晶体呢?
冷却热饱发溶剂
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比较小的物质 (缓升型)(氯化钠)
2.冷却热饱和溶液
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明显增大的物质 (陡升型)(硝酸钾)
思考:方法2合适制取食盐晶体吗?
随着水分的蒸发,能溶解氯化钠的溶剂越来越少,溶液到达 饱和之后,继续蒸发水分,就会有氯化钠晶体析出。
结晶
溶液中无法再溶解的固体溶质以晶体的 情势从溶液中析出的过程。
物质的结晶
不断地加热一杯不饱和食盐水,蒸发其中的溶 剂,该溶液将会产生怎样的变化?
溶液中有晶体析出。 用什么方法可以获得食盐晶体 ?
蒸发溶剂
的是(C )
A.溶剂质量不变
B.溶解度变小
C.溶质的质量分数不变
D.有硝酸钾晶体析出
3.想从食盐溶液中得到食盐晶体,采取的方法有( A)
A.蒸发溶剂的方法
B.冷却热饱和溶液
C.倒掉部分溶液
D.升高溶液的方法
4.如图是A、B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请回答下列问题: (1)在__t_1_℃时,A、B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2)t2℃时,将80g固体A加入100g水中,充分 溶解后所得溶液的质量是_1_7_0__g。 (3)t2℃时,将A、B的饱和溶液分别降温到t1℃, 所得A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_等__于___B溶液中
氯化钠、纯碱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
氯化钠: 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变化不大,
溶解度(g) 纯碱
《物质的分离》PPT教学课件(第1课时)
新知导入
食盐晶体是怎么来的? 结晶方法1:蒸发溶剂
海水
池
池
食盐晶体
新知呈现
❖ 海水晒盐
海水
新知呈现
蒸发池
结晶池
食盐晶体
新知呈现
分析:
在海盐晒制过程中溶液成分如何变化?
(不饱和) 蒸发浓缩 食盐溶液
m剂 减少 m质 不变
饱和溶液
蒸发结晶
m剂 减少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m质 减少
析出晶体
结合生活
❖ 身边的蒸发结晶 2015年9月初,中国抗战胜
练习巩固
❖ 我国北方有许多盐碱湖,湖水中溶有大量的氯化钠
和纯碱,那里的农民冬天捞碱,夏天晒盐,请结合
下图说明其中的道理。
纯碱
食盐
利阅兵中,士兵们在炎热的日光 下站军姿,大汗淋漓。过了一会 儿,汗干了,我们却发现士兵们 的脖子和衣服上出现固体粉末。
你能解释这是为什么吗?
结合生活
❖ 身边的蒸发结晶
冬天
夏天
新知呈现
结晶方法2:冷却热饱和溶液
1.70℃硫酸铜饱和溶液的配制。
2.滴于凹穴玻片/表面皿 3.观察
深入思考
❖ 为什么食盐结晶使用蒸发溶剂的方法,而硫酸铜结 晶使用冷却热饱和溶液的方法?能互换吗?为什么?
❖ 想从食盐溶液中得到食盐晶体,采取的方法有( A )
A. 蒸发溶剂的方法 B. 冷却热饱和溶液 C. 倒掉部分溶液 D. 升高溶液温度
练习巩固
❖ 饱和溶液降温析出晶体后的溶液仍是饱和溶液( √ ) ❖ 降低饱和溶液的温度,不一定有晶体析出( √ ) ❖ 把溶液的溶剂蒸发一些一定有晶体析出( X )
❖ 实际应用中:常常将两种结晶方法结合起来,先加 热溶液进行浓缩(减少溶剂),再冷却溶液(降低 温度),最终使得溶质结晶析出。
八年级科学上册1.6物质的分离教案
八年级科学上册1.6物质的分离教案第一篇:八年级科学上册1.6物质的分离教案课题:1.6物质的分离教学目标:1.晶体与非晶体的主要区别。
2.了解晶体形成的几种方法。
重点难点:1.不同的晶体要用不同的提取方法的原因溶解度随温度变化明显的可以用冷却热饱和溶液为主,溶解度随温度变化不明显的要用蒸发溶剂的方法来提取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过程:【引入】溶液普遍的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中,自然界中的河水、海水和泉水等都不是纯净物,都是溶有多种溶质的溶液。
那么,怎么将这些物质从水中提取出来,比如从海水提取食盐?晶体的形成晶体和非晶体的主要区别A.常见物质的晶体如,硫酸铜晶体、云母晶体、食盐晶体、明矾、水晶、金属等,观察。
B.常见的非晶体物质,如硫磺粉、红磷、蔗糖、玻璃、橡胶、塑料、蜡烛、松香等。
发现:晶体都具有规则的几何形状;不同的晶体具有不同的形状。
晶体的形成思考:我们所吃的食盐是如何从海水中提炼出来的?解答:我们所吃的食盐大多数就是从海水中提炼出来的。
人们把海水引入盐田,经过风吹日晒,水蒸发后,溶液变浓,最后食盐就会结晶析出。
方法1:蒸发溶剂--适用于所有的饱和溶液。
如食盐的提取还有什么方法可以提取到晶体呢?实验:P38-39 实验:1)配制一杯70摄氏度的硫酸铜的饱和溶液。
2)利用吸管吸取一滴硫酸铜饱和溶液,滴在凹穴片上。
3)仔细观察(或用显微镜观察),有没晶体出现?4)静置、冷却、析晶总结出这是利用了什么方法获得晶体?即:方法2:冷却热饱和溶液总结可得出获得晶体的两种方法:可以通过蒸发溶剂使溶液变浓,再继续蒸发溶剂而获得1 晶体;也可以通过冷却热饱和溶液来获得晶体。
事实上,在生活生产中人们通常是将两种方法综合起来使用,也就是先通过加热使溶液浓缩(减少溶剂),再将溶液冷却(降低温度),使溶液中的物质结晶析出。
问1:为什么蒸发溶剂能析出晶体?问2:为什么冷却热饱和溶液的方法可得到晶体?问3:这两种方法是不是适合所有物质晶体的获得?(前一种是,后一种不一定。
物质的分离与提纯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物质的分离与提纯教学设计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复习掌握蒸馏、萃取、分液、过滤、结晶、等实验方法,初步学会物质分离和提纯的实验技能。
能说出层析的原理,对层析实验有个直观的了解。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物质的分离和提纯及提纯物质的一般方法的实验探索、评价、总结、运用,培养学生综合抽象的逻辑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实验设计和评价辨析能力,逐步形成特殊到一般,再到特殊的科学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物质的分离和提纯及提纯物质的一般方法的归纳整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更加热爱科学、相信科学和崇拜科学,感悟到科学的魅力。
二、教学重点物质分离方法的选择、层析的原理三、教学难点层析的原理四、教学方法归纳,整理,总结已经学过的分离提纯方法,引入新的方法层析。
主要由学生得出结论,老师引导学生思考讨论。
五、教学过程【引入】在日常生活中,摩托车、汽车等机动车需要汽油或柴油才能正常行驶,食盐是我们三餐必备的调味品,你知道它们是从哪里来的吗?【学生自由发言】【提问】过年过节,朋友聚餐,婚丧嫁娶等等饭局上不可缺少的又是什么呢?【生】酒。
【讲述】酒有很多种,那酒又是怎么制取的?在原始社会,我国酿酒已很盛行。
以后经过夏、商两代,饮酒的越来越多。
在出土的商殷文物中,青铜酒器占相当大的比重,说明当时饮酒的风气确实很盛。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常见的分离和提纯的方法。
【师】请大家回顾一下我们之前用过哪些或者知道哪些分离提纯物质的方法,并且他们的使用条件是什么呢?填写完整教材上的表格。
【生】填写表格。
【互动】抽取几个同学跟大家分享自己所填写的物质分离与提纯的方法【过渡提问】上面我们总结了所了解的物质提纯与分离的方法,下面请一位同学写出由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生】在黑板上写出氯酸钾和作为催化剂的二氧化锰制取氧气的化学方应方程式。
【师】很好。
但是现在问题是如何分离分别得到氯化钾和二氧化锰,请大家根据上面我们总结的分离提纯的方法结合着两种物质的性质来考虑一下。
1.6第1课时 物质的分离物质的结晶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浙教版八年级上册科学
-结晶技术在药物提纯、食品工业等领域有广泛应用。
2.当堂检测
-判断题:
1.饱和溶液是指溶液中溶质的质量达到最大值。(对/错)
2.蒸发结晶是通过降低溶液温度使溶质析出的过程。(对/错)
3.在结晶实验中,过度搅拌会影响晶体的形成和生长。(对/错)
3.说出至少两种结晶技术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实践题:
1.设计一个实验方案,通过冷却结晶法提纯食盐。
2.根据实验观察,描述晶体的生长形态和速度。
-溶解度:在一定温度和压力下,溶液中能溶解的最大量溶质。
-饱和溶液:在一定温度和压力下,溶解度达到最大值的溶液。
-过饱和溶液:溶解度超过饱和溶液的溶液,可导致结晶。
2.结晶的类型与过程
-蒸发结晶:通过加热使溶剂蒸发,溶质逐渐析出形成晶体。
-冷却结晶:通过降低溶液温度,使溶质溶解度下降,溶质析出形成晶体。
针对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我提出以下改进措施和建议:
-在讲解抽象概念时,结合实际生活例子,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
-加强实验安全教育,定期进行实验室规范培训,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
-鼓励学生多进行口头表达,提高他们的沟通能力和自信心。
-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制定更有针对性的教学计划,提高教学效果。
重点题型整理
-板书中央:展示知识点2,用流程图表示不同类型的结晶过程。
-板书右侧:强调知识点3,以清单形式列出实验操作要点和安全注意事项。
教学反思与总结
在教学过程中,我采用了讲授、实验、讨论等多种方法,尝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从教学效果来看,学生对物质结晶的原理和实验操作有了较为深入的理解。以下是我对这节课的反思与总结:
1.6.1物质的分离-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上册
选择几个典型的物质分离案例进行分析,如沙子和食盐的分离、粗盐的提纯等。
详细介绍每个案例的背景、特点和意义,让学生全面了解物质分离的多样性。
引导学生思考这些案例对实际生活或学习的影响,以及如何应用物质分离解决实际问题。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物质分离技术的未来发展或改进方向,并提出创新性的想法或建议。
在教学过程中,针对上述重点和难点,教师应采用讲解、示范、指导、讨论等多种教学方法,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分离技术的原理和操作要领,提高实验技能,培养科学素养。同时,注重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引导他们主动参与实验探究,从而突破教学难点,达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四、教学方法与策略
1. 选择适合教学目标和学习者特点的教学方法
3. 拓展学习资源:我会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阅读相关书籍、观看教学视频,以拓宽他们的知识面。同时,我也会提供一些在线学习资源,帮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巩固。
4. 定期反思教学效果:在教学过程中,我会定期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评估教学目标的实现情况,并根据学生的反馈和表现调整 Nhomakorabea学策略。
其次,我会观察学生在实验操作中的表现,检查他们是否能够正确、规范地完成实验步骤。如果发现学生在操作中存在困难,我会考虑是否需要提供更多的示范和指导。
另外,我还会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如果发现学生对物质分离的兴趣不高,我会尝试通过引入更多有趣的案例或实验活动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我计划采取以下改进措施:
- 视频资料:推荐学生观看与物质分离相关的教学视频,如实验操作演示、分离技术原理讲解等,帮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教学内容。
- 实验活动:组织学生参加学校或社区的科学实验活动,亲身体验物质分离的实验过程,提高实践操作能力。
八年级科学上册 1.6 物质的分离(第1课时)课件 浙教版
(g)
第十二页,共24页。
T1
丙
温T2度 (℃)
从两种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情况 可知道:氯化钠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 高变化不大,要获得氯化钠晶体不宜采 用冷却热的饱和溶液的方法,而要采取 蒸发溶剂的方法,所以夏天晒盐(蒸发 其中的溶剂)。而纯碱的溶解度随着温 度的升高而显著增大,宜采用(cǎiyòng)冷却饱和 溶液的方法获得晶体,所以冬天捞碱。
盐田(yántián)
第六页,共24页。
盐场(y
第七页,共24页。
第八页,共24页。
盐场(y
二、 晶体的形成
食盐是用了什么方法(fāngfǎ)获得晶体 ?
还有什么(shén me)办法得到方晶法体1呢:?蒸发(zhēngfā) 溶剂
实验:硫酸铜溶液结晶
这是利用了什么方法获得晶体?
第九页,共24页。
第十三页,共24页。
三、关于溶解和析出(xīchū)的平衡
若往硫酸铜饱和溶液中放入一小块敲碎的硫酸铜晶体, 条件不变,静置几天后,硫酸铜晶体(假设溶剂不蒸发 掉)( )。
A.形状和质量(zhìliàng)都不变 B.形状不变,质 量(zhìliàng)增大
C.形状改变,质量(zhìliàng)不变 D.形状不变,质
137.4克
第二十四页,共24页。
室温,下列叙述错误是( )
A溶剂质c量不变
B溶
解度变小
C溶液的质量分数不变
D有
硝A酸钾晶体析出
4、想从食盐溶液中得到食盐晶体,
采取的方法有( ) 第二十一页,共24页。
5、判断 正误
( 仍1是)饱饱和(和溶溶√液)液降温(jiàng wēn)析出晶体后的溶液 (2)降低饱和溶液的温度,不一定有晶体析出(√)
16物质的分离(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1.6物质的分离(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能说出晶体与非晶体的主要区别(特点);2、了解晶体形成的几种方法(蒸发溶剂和冷却热饱和溶液)并知道适用条件,了解原因;【教学重点】晶体形成的两种方法【教学难点】两种结晶方法的适用情况【教学方法】多媒体、分组实验、讲练结合【教学过程】一、引入1、晒盐的图片展示,问:你是否有这样的疑问:“为什么能将食盐从海水中提取出来呢?这其中的原理是什么?”。
进而引出本次的课题——物质的分离(第一课时) 物质的结晶。
二、带着问题阅读课本给学生五分钟的时间阅读课本32-33页,并思考下列几个问题:1、晶体与非晶体主要区别是什么?2、晶体的形成有哪些方法?三、集体精学(一)晶体和非晶体有什么区别?1、一些晶体的图片展示和一些非晶体物质的图片展示2、归纳:固体由晶体和非晶体组成,晶体有规则的几何外形,不同的晶体有不同的外形。
3、(晶体熔化和凝固曲线图)提问:这是什么物质的熔化和凝固曲线?从而推出另一个区别。
4、归纳晶体与非晶体的特点并区别。
晶体非晶体熔点和凝固点有固定熔点和凝固点无固定熔点和凝固点外形有规则的形状无规则形状(二)晶体的形成1、提问:晶体的形成有哪些方法?2、在学生提出蒸发溶剂和冷却热饱和溶液等方法后,强调用实验来证明。
3、蒸发饱和食盐水,从实验现象中推出晶体的形成方法之一———蒸发溶剂。
并给出结晶的含义。
4、解决课前提出的问题:“海水是怎样变成盐的?”经学生讲解后,再提问:“晶体是怎样形成的?”(这里是蒸发溶剂)5、思考:为什么蒸发溶剂能析出晶体?(因为溶剂中溶有溶质,随着溶剂的蒸发,溶液渐渐饱和,继续蒸发溶剂,溶质析出,形成晶体。
)6、察尔汗盐湖的盐花的图片展示,更生动形象的说明蒸发溶剂能析出晶体。
7、【提出问题】除了蒸发溶剂可析出晶体以后,还有其它的方法吗?【建立假设】冷却热饱和溶液可能可以析出晶体。
【设计实验方案】【小组实验】配制80℃饱和的硝酸钾溶液,取一5mL倒入小试管中,迅速放入盛有冷水的烧杯中,等待片刻,观察实验现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我国北方有许多盐碱湖,湖水中溶有大量的氯化钠
和纯碱,那里的农民冬天捞碱,夏天晒盐,请结合
下图说明其中的道理。
纯碱
食盐
谢谢!
.
利阅兵中,士兵们在炎热的日光 下站军姿,大汗淋漓。过了一会 儿,汗干了,我们却发现士兵们 的脖子和衣服上出现固体粉末。
你能解释这是为什么吗?
结合生活
❖ 身边的蒸发结晶
冬天
夏天
新知呈现
结晶方法2:冷却热饱和溶液
1.70℃硫酸铜饱和溶液的配制。
2.滴于凹穴玻片/表面皿 3.观察
深入思考
❖ 为什么食盐结晶使用蒸发溶剂的方法,而硫酸铜结 晶使用冷却热饱和溶液的方法?能互换吗?为什么?
不能 受温度的影响程度不同
硫酸铜 食盐
氢氧化钙
学生实验
❖ 硫酸铜晶体的制备和生长
学生实验
❖ 过程: 制备小晶体
小晶体长大
❖ 讨论: 1.影响结晶速度大小的因素有哪些? 2.影响晶体生长的因素有哪些?
课堂小结
❖ 蒸发溶剂:适用于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变化较小的固 体物质(以及氢氧化钙)
❖ 冷却热饱和溶液:适用于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变化较 大的固体物质(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 实际应用中:常常将两种结晶方法结合起来,先加 热溶液进行浓缩(减少溶剂),再冷却溶液(降低 温度),最终使得溶质结晶析出。
练习巩固
❖ 把80℃的硝酸钾饱和溶液冷却至室温,下列叙述错 误是( C ) A. 溶剂质量不变 B. 溶解度变小 C. 溶液的质量分数不变 D. 有硝酸钾晶体析出
练习巩固
❖ 想从食盐溶液中得到食盐晶体,采取的方法有( A )
A. 蒸发溶剂的方法 B. 冷却热饱和溶液 C. 倒掉部分溶液 D. 升高溶液温度
练习巩固
❖饱和溶液降温析出晶体后的溶液仍是饱和溶液( √ ) ❖降低饱和溶液的温度,不一定有晶体析出( √ ) ❖把溶液的溶剂蒸发一些一定有晶体析出( X )
练习巩固
新知导入
食盐晶体是怎么来的? 结晶方法1:蒸发溶剂
海水
池
池
食盐晶体
新知呈现
❖ 海水晒盐
海水
新知呈现
蒸发池
结晶池海盐晒制过程中溶液成分如何变化?
(不饱和) 蒸发浓缩 食盐溶液
m剂 减少 m质 不变
饱和溶液
蒸发结晶
m剂 减少 m质 减少
析出晶体
结合生活
❖ 身边的蒸发结晶 2015年9月初,中国抗战胜
第6节 物质的分离
第1课时
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上册
学习目标
(1)能说出晶体与非晶体的主要区别。 (2)了解结晶及结晶的几种方法。 (3)能对不同的物质选用正确的结晶方法。 (4)能分析生产生活中结晶的实例。
旧知回顾
找不同
旧知回顾
晶体: 具有规则的几何形状 具有固定的熔点
非晶体: 不具有规则的几何形状 不具有固定的熔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