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中庸读书笔记600字
大学中庸读书笔记
大学中庸读书笔记大学中庸读书笔记(通用5篇)品味完一本名著后,你有什么总结呢?这时就有必须要写一篇读书笔记了!可是读书笔记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大学中庸读书笔记(通用5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大学中庸读书笔记1今天,我读了《大学中庸》这一本书,这本书是将《大学》和《中庸》两本书合为一体,我读后,深有感触。
《大学》是孔子传下的书,是古人做学问时读的第一本书,也可以说是古人想学习道德的入门书。
《中庸》是孔门传授心得的方法,“中”是不偏不倚的意思,指天下正道,“庸”是静止不变的意思,指天下定理。
《中庸》这本书开头讲了一个道理,中间把这个道理用各种方式讲述,最后又归回到开头的道理。
这个道理每读一次都会让你有新的收获,这收获,是让你终生受益的。
人要使自己永世垂青,就必须为人民做善事,但是,人要做出“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事,就必须有道德。
道德从“格物”、“致知”、“诚意”、“正心”和“修身”开始,将自己的根本修正了,才可以成大器、做大事,而道德,是要一生坚持、坚持不懈的,还要从思想上认识,从行动上实践,从小事上做起。
道德,不止是表面的样子,更是内心上的修为,也就是做到“自谦”和“慎独”。
干大事,就是懂得修身,为民找想,才能万众一心,让人民得到幸福。
《大学中庸》让我明白了许多,我一定会再重读这本书。
大学中庸读书笔记2在平常的古装电视剧中经常看到做学问的人是熟读“四书五经”,每每听到感觉到这些书的神秘,心底不由得产生艳羡的心情,本月读到傅佩荣教授的《大学中庸》,之前的心情荡然无存,只是一种感觉,难懂。
“大学之道,去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读起来也朗朗上口,但理解起来,就是有口说不清,全书都是这样的,不过,碰到比较熟悉的几句“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笃行之。
”还有“君子慎独”,还有“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拿起来,读不懂,放下,再拿起来······后来,我就突然想明白了,直接看译文,好歹能够明白了。
中庸读后感600字优秀5篇范文
中庸读后感600字优秀5篇范文《大学·中庸》中不是句句有理,但绝大多数都能发人深省。
其中,我印象最深刻、而且我最认同的是“凡事豫则立,不豫则废”。
今天小编为大家精心挑选了中庸读后感范文,供大家阅读和参考,希望对大家有帮助!中庸读后感范文1寒假里我看了大队部推荐选看的国学经典诵读——《中庸》。
孔子有曰:“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民鲜久矣。
”《中庸》原是《小戴礼记》中的一篇。
作者为孔子后裔子思,后经秦代学者修改整理。
北宋时期程颢、程颐极力尊崇《中庸》。
南宋朱熹又作《中庸章句》,并把《中庸》和《大学》、《论语》、《孟子》并列称为“四书”。
我的语文是弱项,对文章的理解力较弱,所以,我一直很排斥古代文言文的书籍。
但没想到,这次硬着头皮看的这本?中庸,却让我对文言文中的知识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
中庸?里讲了不少有道理的话,其中让我印象最深的是第十八段话:“凡事豫则立,不豫则废。
言前定,则不跲;事前定,则不困;行前定,则不疚;道前定,则不穷。
”这段话的意思是:任何事情,事前有准备就可以成功,没有准备就要失败。
说话前有准备,就不会理屈词穷站不住脚;做事先有准备,就不会遇到困难挫折;行事前计划先有定夺,就不会有发生后悔的事;做人的道理能够事先决定妥当,就不会行不通了。
读完这短短小小的几句话,我有了极大的触动。
原来做任何事情,都需要未雨绸缪、作好准备,这样才可能获得成功,如果没有准备,那么面临着艰难险阻成功的几率会非常低。
生活中也是如此,就像我们学生在考试前肯定会有复习的过程,温故而知新;运动员每天都必须训练,为了比赛出成绩的那一刻;军人不打无准备的仗,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戏剧家更是台上三分钟,台下十年功。
早点去准备吧!早点准备一定是对的,因为只有准备好了的人,才能有勇气面对任何可能出现的困难,才能有战胜困难的决心。
千年前充满智慧的古人,用他们那简朴的语言告诉了我们人生的真谛。
这些国学经典作品真是非常值得好好阅读,细细品味。
中庸读书笔记(通用10篇)
中庸读书笔记(通用10篇)中庸读书笔记一、《中庸》的背景《中庸》是中国古代论述人生修养境界的一部道德哲学专著,是儒家经典之一,原属《礼记》第三十一篇,相传为战国时期子思所作。
其内容肯定“中庸”是道德行为的最高标准,认为“至诚”则达到人生的最高境界,并提出“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的学习过程和认识方法。
宋代学者将《中庸》从《礼记》中抽出,与《大学》《论语》《孟子》合称为“四书”。
宋元以后,成为学校官定的教科书和科举考试的必读书,对中国古代教育和社会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其主要注本有程颢《中庸义》、程颐《中庸解义》、朱熹《中庸章句》、李塨《中庸传注》、戴震《中庸补注》、康有为《中庸注》、马其昶《中庸谊诂》和胡怀琛《中庸浅说》等二、中庸读书笔记(通用10篇)认真读完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的视野一定开拓了不少,何不静下心来写写读书笔记呢?是不是无从下笔、没有头绪?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中庸读书笔记(通用10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中庸读书笔记1做生意,是为了求利,求利就很难做到不报怨。
进货求人家优惠,人家不优惠,抱怨了;卖货求人家买,人家不买了,抱怨了。
有怨,心气就不顺,心气不顺,做事也很难顺遂。
因此,我们要时常修心养性不抱怨,不怨天尤人。
那么如何修身养性以无怨呢?首先我们要找到产生抱怨的最大原因,一个字:求。
因为有“求”而不得才会生怨。
求天保佐不顺遂,求人施助不顺遂,便产生了怨,怨天尤人。
因此,《中庸》说,在上位不陵下,在下位不援上,正己而不求人,则无怨。
上不怨天,下不尤人。
意思是说君子高居上位不去欺凌下位的人,君子处在下位不去高攀上位的人。
只是端正自己,不去苛求别人,这样便无怨心,上不怨天下不尤人。
中庸读书笔记2人之所以有“求”的原因在于不能端正自己,即不能正己。
因此,生怨的根本原因是不能正己。
能正己则无怨。
在其位谋其职,则无怨。
人最大的怨来自于自身所处地位和环境。
人们总是在其位而妄想他位高位,则怨气常生。
学生《中庸》读后感八篇
学生《中庸》读后感八篇学生《中庸》读后感八篇【一】上学的时候读《中庸》,根本读不懂;听老师讲,反而更加糊涂。
现在在《师资建设》工作了,渐渐的领悟了其中的一些道理。
中庸是儒家所倡导的一种最高思想境界和思想方式。
中,不偏不倚,庸,平常。
既不过分也无不足。
《中庸》强调中庸之道是人们片刻也不能离开的,但要实行“中庸之道”,还必须尊重天赋的本性,通过后天的学习,即《中庸》所说的“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
“天命之谓性”,是说人性是由天赋予的。
“率性之谓道”,是说循着这种天性而行就合于道,认为人性是善的。
教育的作用就在于治儒家之道,所以说“修道之谓教”。
实行“中庸之道”既是率性问题,也是修道的问题,这是发展了孔子“内省”和曾子“自省”的教育思想。
“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
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
” 这是《中庸》里面最为重要的一句话,实际上把所有儒学都讲完了。
喜怒哀乐之未发,是个什么状态?关键是“未”字,表明了古人修养不是在错误的观念和思想到来之后再进行修正,而是在思绪纷飞之前便能清明自觉。
而一旦心念之前便自觉,那么随后思绪所及无不是自然合乎规矩道德。
道理说起来不难,理解也不难,只是做起来难。
我们大多习惯于跟自己的思维打交道,思维要起未起之前的那一段心态,不是很容易抓住。
可知“中”的本身并非喜怒哀乐,而是指对喜怒哀乐的持中状态,就是说对喜怒哀乐等情欲要有一个适中的度的控制,过度的喜不叫喜,过度的乐也不叫乐。
朱熹注释说:“喜怒哀乐,情也;其未发,则性也。
无所偏倚,故谓之中。
平时能持中,一旦表现出来,就能中节,这就叫和。
因为效果的“和”决定于方法的“中”,所以程颐解释中庸一词说:“不偏之谓中,不易之谓庸。
”不易说的是不可更易,不是别的不可更改,而是“中”的原则的不可更易。
今天也没有人骂你,所以不怒;今天也没有中一百万给你,所以你也没有喜;今天没有伤心的事,所以没有悲哀;今天也没有爱国奖券中了那么高兴,平平淡淡,此心不动。
《大学中庸》读后感
《大学中庸》读后感读后感也可以叫做读书笔记,是一种常用的应用文体,也是应用写作研究的文体之一。
简单说就是看完书后的感触。
下面是橙子为你整理了“《大学中庸》读后感”,希望能帮助到您。
《大学中庸》读后感(1)今天,我读了《大学中庸》这一本书,这本书是将《大学》和《中庸》两本书合为一体,我读后,深有感触。
《大学》是孔子传下的书,是古人做学问时读的第一本书,也可以说是古人想学习道德的入门书。
《中庸》是孔门传授心得的方法,“中”是不偏不倚的意思,指天下正道,“庸”是静止不变的意思,指天下定理。
《中庸》这本书开头讲了一个道理,中间把这个道理用各种方式讲述,最后又归回到开头的道理。
这个道理每读一次都会让你有新的收获,这收获,是让你终生受益的。
人要使自己永世垂青,就必须为人民做善事,但是,人要做出“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事,就必须有道德。
道德从“格物”、“致知”、“诚意”、“正心”和“修身”开始,将自己的根本修正了,才可以成大器、做大事,而道德,是要一生坚持、坚持不懈的,还要从思想上认识,从行动上实践,从小事上做起。
道德,不止是表面的样子,更是内心上的修为,也就是做到“自谦”和“慎独”。
干大事,就是懂得修身,为民找想,才能万众一心,让人民得到幸福。
《大学中庸》让我明白了许多,我一定会再重读这本书《大学中庸》读后感(2)看了这本经典书——《大学中庸》,我觉得这本书是儒家乃至整个中国传统文化的思想核心,是几千年来中华民族伟大智慧的结晶。
它就像是一位活了几千年的人,对于以前的历史都记忆犹新,刻骨铭心。
这本书可以告诉我们历史中的人物和故事更能体现人性和我们几千年的文化形成,以及现代中国人的思想和行为。
它也可以告诉我们许多数不胜数的道理。
这些道理散发开来塞满天地四方,收拢回来又能隐藏内心深处。
他所蕴涵的趣味无穷无尽,而且都是很实在的学问,对于我们终身受用,而且用之不竭。
这些道理深深地影响了我,例如:做人要以身作则,做人要感恩,做人要勤学……其中最深刻的是:感恩和勤学。
《大学中庸》读后感
《大学中庸》读后感我读完了《大学中庸》这本书,感触颇深。
这本书是大学中最为重要的经典著作之一,我对其中的内容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和反思。
《大学中庸》是一本论述人的修养和道德的书籍,强调了中庸之道的重要性。
中庸之道即是遵循天命、适应情理的道路,在一切事物中保持平稳、均衡的态度。
这种中庸之道与极端的行为和偏离的态度相反,它强调和谐、平衡和稳定,是人类生活中最为理想的状态。
《大学中庸》中的一句话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中庸之道,可行而行之,可止而止之。
”这句话告诉我们,在生活中要保持适度的态度,既要有追求和努力的冲动,又要克制自己的欲望,不过分追求。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平衡地面对生活的各种事物,避免陷入极端和偏离道德准则的行为。
在读完《大学中庸》之后,我开始反思自己的生活方式和行为习惯。
我发现,在某些情况下,我往往容易过于追求极致,忽略了中庸之道的重要性。
例如,在学习上,我常常过度追求成绩的好坏,而忽视了学习的过程和方法。
也许有时候我应该更加平衡地对待学习,不过分追求一时的利益,而是要注重长远的发展。
另外,在与他人的交往中,我也发现自己有时候过于极端,缺乏平衡和稳定的态度。
有时候我会对某些人过于喜欢,迁就他们的一切,而对其他人则冷淡对待。
这样的做法显然是不正确的,我应该在与他人相处时保持中庸的态度,尊重他人的想法和感受。
综上所述,《大学中庸》这本书让我深刻地认识到了中庸之道的重要性。
我将努力在生活中贯彻中庸之道,保持平稳、均衡的心态,追求和谐和稳定的生活方式。
我相信,只有在中庸之道的引导下,我才能更好地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过上更加优秀和充实的生活。
《《大学中庸》读后感3篇》500字
《《大学中庸》读后感3篇》500字
第一篇:读了《大学中庸》,我对中庸之道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和理解。
书中提出的“中庸之道”是一个人行为的准则,它强调的是寻求不逾越正当的法律、不失理智的自尊、不过分发牢骚的开放、不盲从自己意志的克己、不依赖他人眼光而不自省的勤奋以及不因虚荣失去节制的谨慎。
在今天,不断学习、不断思考、不断探索来做好自己是必要的。
第二篇:《大学中庸》让我明白了一件事,不管你何时何地,都要尊重他人,不论身份还是能力,应该给予平等对待,尊重社会的价值,以此保护个人的权利和利益。
另外,本书还强调了要学习有舍有得的节制,防止被虚荣所支配,因而做出一些不得人心的事情。
第三篇:《大学中庸》让我更进一步理解做人的道理,要勤奋努力,不怠慢学习,不断挑战自我,只有不断进步才能适应不断发展的社会。
同时,不能被虚荣而影响自身,而要让理智体现出来,做一个有节制、有原则、有价值观的人。
通过读此书,我完善了自我认知,增长了成长见识,不仅让我懂得了诸法之间的统一,同时也帮助我对未来生活有更多的认识。
论语中庸大学读后感600字(精选7篇)
论语中庸大学读后感600字(精选7篇)论语中庸大学读后感600字(精选7篇)一篇文章,可以找出许多感点,但在一篇读后感里只能论述一个中心,切不可面面俱到,你会写论语中庸大学读后感600字吗?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论语中庸大学读后感600字,希望大家喜欢!论语中庸大学读后感600字篇1今天,我读了《论语》的乡党篇。
其中有一则很吸引我,令我读了许多遍。
”执圭,鞠躬如此,如不胜,上如辑,下如授。
勃勃战色,足蹜蹜,如有循,享礼,有容色,私觌,愉愉如也。
“这一则很令人难以想它的含义。
我先看要点,把不懂的字给弄懂,如:圭,从课下注释,我了解到这个字念的和归一样的读音。
意思是:一种上圆下方的长条形玉器。
举行朝娉,祭祀,丧葬等礼仪大典时,帝王,诸侯,大夫手里都要拿着这种玉器,以不同的地位身份,所拿得圭也各有不同。
这里只大夫出使到别的诸侯国去,手里拿着代表本国君主的圭,作为信物。
就这样我一个字一个字的理解和翻译。
译出了这个句子大概的意思,虽不完全和课下译文一样,但也不离十了。
课下参考译文很难有太多的详细分析。
译文是这样的:孔子出使到别的诸侯国去,举着圭,低头躬身非常恭敬,好像举不动的样子,向上举好像作辑,放下来好像递东西给别人。
脸色庄重而昂奋,好像战战兢兢;步子迈的又小又快,好像沿着一条直线往前走。
在献礼的仪式上,显出和颜悦色。
以个人身份私下见面时,满脸笑容。
看着泽文,我更进一步了解了孔子。
我的感悟是:以上这五章,集中记恭敬而有仪载了孔子在朝,在乡的言谈举止,音容笑貌,给人留下十分深刻的印象,孔子在不同的场合,对待不同的人,往往容貌、神态、言行、都不同。
他在家乡时,给人的印象是谦逊、和善、的老实人,而他在朝廷,则态度恭敬而有威仪,不俾不亢,敢于讲话。
他在国君面前温和恭顺,局促不安,庄重严肃又诚惶诚恐。
所有这些,为人们深入研究孔子,提供了具体的资料论语中庸大学读后感600字篇2暑假妈妈给我买了一本书——《论语》,这本书里讲了许多人生道理,每个道理都有一个故事、一幅插图,图文并茂,令人更加能明易懂。
《大学中庸》读后感
《大学中庸》读后感《大学中庸》读后感1读完《大学》《中庸》,作为一名从事教育事业的我,受益匪浅。
《大学》一书主要探讨了两件事情,一是如何做人,二是如何做学问。
《中庸》是儒家乃至整个中国传统文化的思想核心,是几千年来中华民族伟大智慧的结晶。
作为一名教师,在当前社会不断充满机遇与挑战的新形势下,应该如何和去做才能适应新时代对我们的要求?人之为人,何谓正确?第一,“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
物有本末,事有终始。
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现在的社会到处都充满着诱惑,如何才能意志有定向,心不妄动,所处而安,处事精详,然后达到至善之境。
作为一名教师,如何才能做到有梦想、有追求,踏踏实实从事自己的事业,为自己的事业奋斗终生?集团学校规定每一位老师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制定符合自身发展的十五三一年发展规划,我认为这一点做的非常好。
当我们制定了自己的发展规划,我的目标就是清晰的,奋斗就有了方向,然后通过自己的不断付出,逐步实现自己的发展目标。
这样,自己的人生才充满着意义。
“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
”我们做到类似的“君子日三省乎己”了吗?《大学》启示我们应该持续不断地污垢涤净,保持身心的洁净和清新,古人对个人道德修养的重视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
听古人的'话,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最后弘扬光明正大的品德,革旧图新,达到最好的境界。
第二,“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字的顺序就强调了我们应该先做到修身,正如一叶知秋,以小见大,自身品德修养不好何以谈治国平天下。
虽说“好而知其恶,恶而知其美,天下鲜矣”,但我们仍需更好地修身然后也可以更好地齐家,“一家仁,一国兴仁;一家让,一国兴让”,齐家才能治国,而治国才能平天下。
看看各国的高层政府官员,为什么他们的一举一动会那么受关注,为什么媒体会想方设法地寻找绯闻或是优点,正因为他们的地位,他们若能齐家,那治国也有利,这也是处世之道,推己及人,以身作则的道理,“是以君子有絜矩之道也”。
大学中庸读书笔记摘抄
大学中庸读书笔记摘抄最近读了《大学》和《中庸》,这两本书可真是给了我不少的启发和思考。
《大学》开篇就讲“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这让我开始反思自己的品德修养和行为举止。
明明德,就是要弘扬光明正大的品德。
可咱在生活里,有时候为了一点小利益,或者图个方便,就把这光明正大给丢一边儿了。
比如说,在学校的图书馆借了书,到期该还了,心里想着反正没人催,就拖着不还。
这看似是个小事儿,但其实就是没做到明明德呀。
再来说说《中庸》里的“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
”这让我想到了自己平日里控制情绪的那些事儿。
有时候遇到点儿不顺心的,比如跟同学闹了点小矛盾,心里那个气呀,一下子就爆发出来,也不管不顾对方的感受,结果把关系弄得更僵。
后来想想,要是能在情绪还没发作的时候,就先冷静冷静,等发作的时候也能掌握好度,那该多好。
读着读着,我就想起了前段时间参加学校社团活动的事儿。
那是一次校园义卖活动,我们社团负责组织和筹备。
一开始,大家都热情高涨,想着能为需要帮助的人筹集到不少资金,心里充满了期待。
我被分配到了物品收集的小组。
那几天,我和几个小伙伴满校园地跑,挨个宿舍去敲门,跟同学们说明来意,收集他们愿意捐赠出来用于义卖的物品。
这可真是个不容易的活儿!有的同学特别热情,一下子就翻出好多东西,还跟我们说能多卖点钱最好。
可有的同学呢,门开个缝儿,一脸不耐烦,说自己啥也没有。
有一次,我们敲开了一个宿舍的门。
里面的同学正在打游戏,被我们打断了,那脸色别提多难看了。
我当时心里就“咯噔”一下,想着这估计没戏了。
没想到,我硬着头皮跟他说明情况后,他居然放下游戏手柄,开始翻找东西,最后还找出了几本挺新的参考书。
走的时候,他还跟我们说了句“加油”,那一刻,我心里真的是暖暖的。
收集完物品,就到了整理和标价的环节。
这也是个麻烦事儿,得判断每件物品的价值,还得考虑同学们的购买能力。
我们一群人围在一块儿,对着那些东西讨论得热火朝天。
中庸读书笔记6篇600字
中庸读书笔记6篇600字《中庸》是儒家乃至整個中國傳統文化的核心思想,是幾千年來中華民族偉大智慧的結晶。
它以“天命之謂性,率性之謂修,修道之謂教”的性、道、教三者爲根本,深入闡述了人生的最高境界——中和。
“中庸乃人生成敗的智慧根本”,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中庸读书笔记,希望你喜欢。
中庸读书笔记1做生意,是为了求利,求利就很难做到不报怨。
进货求人家优惠,人家不优惠,抱怨了;卖货求人家买,人家不买了,抱怨了……有怨,心气就不顺,心气不顺,做事也很难顺遂。
因此,我们要时常修心养性不抱怨,不怨天尤人。
那么如何修身养性以无怨呢?首先我们要找到产生抱怨的最大原因,一个字:求。
因为有“求”而不得才会生怨。
求天保佐不顺遂,求人施助不顺遂,便产生了怨,怨天尤人。
因此,《中庸》说,在上位不陵下,在下位不援上,正己而不求人,则无怨。
上不怨天,下不尤人。
意思是说君子高居上位不去欺凌下位的人,君子处在下位不去高攀上位的人。
只是端正自己,不去苛求别人,这样便无怨心,上不怨天下不尤人。
所以人之所以有“求”的原因在于不能端正自己,即不能正己。
因此,生怨的根本原因是不能正己。
能正己则无怨。
在其位谋其职,则无怨。
人最大的怨来自于自身所处地位和环境。
人们总是在其位而妄想他位高位,则怨气常生。
常言道,人比人气死人,就是这个道理。
所以“君子素其位而行,不愿于其外。
素富贵,行乎富贵;素贫贱,生平贫贱;素夷狄,行乎夷狄;素患难,行乎患难;君子无入而不自得焉。
”愿者,怨也。
君子无愿,故自在自得。
其三,失败导致生怨,怨天,怨人、怨自己。
抱怨解决不了问题和困难,要解决问题和困难必须“反求诸其身”,要反省、总结失败的原因,然后再接再励。
所以孔子说:射有似乎君子,失诸正鹄,反求诸其身。
意思是说没有射中靶心,要找自身的原因,不能怨靶心不够大不够近。
这里也有一个“求”字,求自己也会有怨生,怨自己太笨。
所以人一定要中正,也就是一定要端正自己,端正自己的心态,反省认识自己的不足,然后弥补不足再接再励,不怨天不尤人。
大学中庸读书笔记600字
大学中庸读书笔记600字《大学·中庸》中不是句句有理,但绝大多数都能发人深省。
其中,我印象最深刻、而且我最认同的是“凡事豫则立,不豫则废”。
句中的“豫”作“预”理解,是“计划”、“准备”的意思。
这句话可以简单理解为:“做任何事,如果事先有周密的计划和充分的准备,就能成功;如果事先没有计划好或准备好,则可能失败。
”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大学中庸读后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大学中庸》是一本适宜正在学习的学生读的。
这本书给予我许多道理,好像是雨水滋润着鲜花的心田。
《大学中庸》还教导我们做人要以身作则,待人处事要心平气和。
品德高尚的人总是实行以身作则。
俗话云:平平淡淡才是真。
其意为庸也,年长者好庸,年少者恶庸,且不论庸者好坏,此对立还是颇引人深思,庸者有好之者,有恶之者,既然中庸合用。
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因为个体的差异,所犯的错误也是各种各样的,教师面对这些错误时,如果心态过急,难免会采取简单粗暴的方式解决问题,这在一定程度上不可避免地要伤害学生的学习创造性;而如果教师能一种平和的心态,冷静地分析一下学生出错的原因,帮助学生找到出错的根源,教师也就不难找出最佳的解决方法。
所以,我认为教师保持平和的心态是正确对待学生犯错误,帮助学生有效改正所犯错误的关键所在。
古人说:“才智,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师也”。
大雁南飞就是一个团队合作的过程,是一群志同道合的伙伴互相协作、互相鼓励、直至实现共赢的过程。
它们总是喜欢排成“人”字飞行,在这种结构中,每只大雁翅膀的扇动都会给紧随其后的同伴增添一股向上的力量,支持它们顺利完成长途旅行。
《大学中庸》的宗旨在于弘扬光明正大的品德,在于使人弃旧图新,在于使人达到最完整的境界。
上至国家元首,下至平明百姓,人人都要修养品性为根本,若这个根本被扰乱了,家庭、国家、天下要治理好是不可能的。
而且做事要分轻重缓急,否则就……书中说“性”“道”不可须臾离开自身,要从“戒慎”“恐惧”“隐显”“慎独”等方面培养自身的品德,掌握中庸之道,促成中和。
中庸读后感600字作文范例5篇
中庸读后感600字作文范例5篇《中庸》原是《礼记》中的一篇,一般认为是子思所作.《中庸》在宋代的时候被朱熹从《礼记》中抽出来,和《论语》.《孟子》.《大学》合称为〝四书〞,成为儒家推崇的必读书目.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中庸读后感600字,欢迎阅读!中庸读后感600字1《中庸》是儒家乃至整个中国传统文化的思想核心,是几千年来中华民族伟大智慧的结晶.相传是孔子之孙子思写的经典文本,或者是秦汉时儒家的作品,被收录在《小戴礼记》中,后来独立成一书,南宋朱熹又将其分成三十三章.初读《中庸》,感觉很迷茫,不知其所云,不是因为字难认,相反字很容易,就是意思很难理解.而以前读《大学》,有很多生僻的古汉字,可是文章意思很容易理解.但是,我还是坚持晨读,并查阅了一些资料辅助理解.现在,回过头来,感觉收获还是不小的.关于〝中庸〞,程颐说:〝不偏不倚叫做‘中,不变不更叫做‘庸;中是天下的正道,庸是天下的定理.〞中庸是儒家的道德标准.中庸以〝诚〞和〝中〞为基本概念,叙述〝天人合一〞的形而上学.故其第一章以〝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烛照通篇.这句话是一个垂示,犹如凤鸟衔至黄帝窗前的〝五始之文〞(《春秋保乾图》称:黄帝坐于扈阁,凤凰衔书至帝前,其中得五始之文焉),乃是一种瞬间绽现的文采.是一个自天之命.由微之显.从天命之性到修道之教的过程.书中说〝性〞〝道〞不可须臾离开自身,要从〝戒慎〞〝恐惧〞〝隐显〞〝慎独〞等方面培养自身的品德,掌握中庸之道,促成中和.达到中和,则天地万物安处其位,万物便生长发育,生生不息.〝道〞源于本身,与自我相分离,而君子要学会反求诸己才能得之.真正的君子要做到格物致知,去外诱之私,而充其本然之善.这种自我修养与反省的品质是我们当代大学生所必须有的.无论遇到什么人或者什么事,不论今后会遭遇怎样的`挫折,我们都要学会〝反求诸己〞,凡事都要从自身找原因,我们应当学习孟子〝吾日三省吾身〞的品质.可是,要达到〝至诚〞的境界又谈何容易呀!特别是我们今天的经济化市场化的社会,达到〝至诚〞就更加不易.人性是有很多弱点的,归根结底一〝贪〞字.自古贪者都是活得很痛苦的.而中庸就可以克服人性的贪,从而使人们做到知足常乐.总之,读过中庸之后,于为人于处世都受益匪浅,受用终身.中庸读后感600字2很喜欢看〝平衡木〞比赛,因为在如此狭窄的木板上运动员不但能稳如泰山,而且还能做出优美高难的体操动作,用人体线条勾勒出一副副动感的艺术画面.她们的每一跳,每一次转身,所使用的力量真可谓恰到好处.因为无论是力量偏大还是不足,都会从平衡木上掉下来.所以平衡木的魅力充分体现了〝恰到好处才是真!〞读过《中庸》一书,对于恰到好处的真谛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子曰〝过犹不及.〞就是无论是〝过分〞还是〝不足〞都是错误的.仔细观察,无论是自然界还是人类社会,无论是人生轨迹还是心灵的成长历程,无一例外地都围绕着中庸之道在运行.就拿香港回归来说,中央政府并没有强硬地要求香港必须实行社会主义制度,而是采用了〝一国两制〞.这一举措,举世无双,因而香港回归顺利,发展平稳.〝一国两制〞符合中庸之道,充分展示了中国领导人的政治远见和智慧.我再举一个反面例子,现在正在肆虐的〝金融危机〞,究其原因第一是美国的超前消费方式实在过头;其二是美国的金融界和房地产商人的过分贪婪;其三是美国的监管力度不够.既有过分也有不足,总之离中道太远,所以金融危机的爆发,简单地说就是偏离了中道.我再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凡是做的好的地方都是符合中道,凡是不好的地方都是偏离了中道.比如有时候扩展量偏多,难度偏大,这都会影响教学效果,使学生产生畏难情绪.再比如跟学生沟通不够,或者沟通方式过于简单,这就无法真正地走进孩子的心灵.中国古人已经给我们提供了极其深刻的〝中庸〞智慧,我们应充分地利用它,完善我们的工作,完善我们的生命.中庸读后感600字3做生意,是为了求利,求利就很难做到不报怨.进货求人家优惠,人家不优惠,抱怨了;卖货求人家买,人家不买了,抱怨了……有怨,心气就不顺,心气不顺,做事也很难顺遂.因此,我们要时常修心养性不抱怨,不怨天尤人.那么如何修身养性以无怨呢?首先我们要找到产生抱怨的原因,一个字:求.因为有〝求〞而不得才会生怨.求天保佐不顺遂,求人施助不顺遂,便产生了怨,怨天尤人.因此,《中庸》说,在上位不陵下,在下位不援上,正己而不求人,则无怨.上不怨天,下不尤人.意思是说君子高居上位不去欺凌下位的人,君子处在下位不去高攀上位的人.只是端正自己,不去苛求别人,这样便无怨心,上不怨天下不尤人.所以人之所以有〝求〞的原因在于不能端正自己,即不能正己.因此,生怨的根本原因是不能正己.能正己则无怨.在其位谋其职,则无怨.人的怨来自于自身所处地位和环境.人们总是在其位而妄想他位高位,则怨气常生.常言道,人比人气死人,就是这个道理.所以〝君子素其位而行,不愿于其外.素富贵,行乎富贵;素贫贱,生平贫贱;素夷狄,行乎夷狄;素患难,行乎患难;君子无入而不自得焉.〞愿者,怨也.君子无愿,故自在自得.其三,失败导致生怨,怨天,怨人.怨自己.抱怨解决不了问题和困难,要解决问题和困难必须〝反求诸其身〞,要反省.总结失败的原因,然后再接再励.所以孔子说:射有似乎君子,失诸正鹄,反求诸其身.意思是说没有射中靶心,要找自身的原因,不能怨靶心不够大不够近.这里也有一个〝求〞字,求自己也会有怨生,怨自己太笨.所以人一定要中正,也就是一定要端正自己,端正自己的心态,反省认识自己的不足,然后弥补不足再接再励,不怨天不尤人.中庸读后感600字4话说,道是不可以片刻离开的,如果可以离开那就不是道了.在中庸里,有两种人,一种受中庸思想的洗澈,做什么事学会合度适中,做事有底线.有原则,这种人道德修养高〝君子〞.一种违背中庸思想反向而行,做什么事不小心.猜忌心重.不稳重最后一事无成〝小人〞.难以把持的中庸德行.中庸思想的熏陶是一个很长的过程,通过学习.反思而得到,学习中庸思想,获得中庸品行.行是实践,明是认知.中庸之道,聪明的人过头自以为是,愚蠢的人智力不及.世间万物都是理开头,有理当先,无理当后,做事的时候,要给自己自信,不要太过自卑,对于消极的思想要去除,对于积极的思想要推荐.善于向人学习,光明正大发扬正能量.一个人在学习上遇到问题不懂时,向他人请教,经长时间积累,知识便加多,这才是成功之人.懂得欣赏别人的人,往往是胜利的人.中庸的立身之道.聪明的人不是智慧过高的人,而是做事小心翼翼,懂得保护自我,自己的利益大于一切,首先守护自己的利益,再去管他人.有的人说自己很聪明,可是,最后聪明反被聪明误,做了太多的误事.一个人,做事以道德原则,往往可以使他走明确的路;一个人,做事以道德原则,往往可以使他有明确的方向;一个人,做事以道德原则,往往可以使他心灵开阔.懂得牢牢抓住,这种抓住是有道理的,没有违背道德是有益的.中庸之道,不是轻易可以做到的而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不能以取巧之心去面对.中庸之道,是遥不可及的.深远的.通过读《中庸》我知道了中庸是人心.道心的把持者.带着虔诚的心,学习中庸之道吧!中庸读后感600字5暑假里我看了大队部推荐选看的国学经典诵读——《中庸》.孔子有曰:〝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民鲜久矣.〞《中庸》原是《小戴礼记》中的一篇.作者为孔子后裔子思,后经秦代学者修改整理.北宋时期程颢.程颐极力尊崇《中庸》.南宋朱熹又作《中庸章句》,并把《中庸》和《大学》.《论语》.《孟子》并列称为〝四书〞.我的语文是弱项,对文章的理解力较弱,所以,我一直很排斥古代文言文的书籍.但没想到,这次硬着头皮看的这本?中庸,却让我对文言文中的知识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中庸?里讲了不少有道理的话,其中让我印象最深的是第十八段话:〝凡事豫则立,不豫则废.言前定,则不跲;事前定,则不困;行前定,则不疚;道前定,则不穷.〞这段话的意思是:任何事情,事前有准备就可以成功,没有准备就要失败.说话前有准备,就不会理屈词穷站不住脚;做事先有准备,就不会遇到困难挫折;行事前计划先有定夺,就不会有发生后悔的事;做人的道理能够事先决定妥当,就不会行不通了.读完这短短小小的几句话,我有了极大的触动.原来做任何事情,都需要未雨绸缪.作好准备,这样才可能获得成功,如果没有准备,那么面临着艰难险阻成功的几率会非常低.生活中也是如此,就像我们学生在考试前肯定会有复习的过程,温故而知新;运动员每天都必须训练,为了比赛出成绩的那一刻;军人不打无准备的仗,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戏剧家更是台上三分钟,台下十年功.早点去准备吧!早点准备一定是对的,因为只有准备好了的人,才能有勇气面对任何可能出现的困难,才能有战胜困难的决心.千年前充满智慧的古人,用他们那简朴的语言告诉了我们人生的真谛.这些国学经典作品真是非常值得好好阅读,细细品味.中庸读后感600字作文。
《中庸》读书笔记600《中庸》读后感
《中庸》读书笔记600《中庸》读后感《中庸》读后感一《中庸》是儒家乃至整个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思想,是几千年来中华民族伟大智慧的结晶。
它以“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修,修道之谓教”的性、道、教三者为根本,深入阐述了人生的最高境界——中和。
“中庸乃人生成败的智慧根本”、“诚于中,信于外”、“君子当慎独中立”、“仁者爱人,仁者无敌”、“诚则明,明则诚”、“和为贵,不自弃”六个方面展示《中庸》的思想和理论。
关于“中庸”,程颐说:“不偏不倚叫做‘中',不变不更叫做‘庸';中是天下的正道,庸是天下的定理。
”中庸是儒家的最高道德标准。
中庸以“诚”和“中”为基本概念,叙述“天人合一”的形而上学。
故其第一章以“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烛照通篇。
那是一种瞬间绽现的文采。
是一个自天之命、由微之显、从天命之性到修道之教的过程。
忠恕宽容是中庸之道的主要原则之一。
这一原则要求我们将心比心、互相谅解、互相关心、互不损害、忠恕宽容、体仁而行、并行而不相悖。
《中庸》中所提倡的思想,如“不偏不倚”、“至诚无息”、“内省慎独”、“隐恶扬善”、“执其两端”、“和而不流”、“素位而行”等君子之道,对于现代社会的人们陶冶情操、提升境界、确立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有着非同寻常的现实意义,书中说“性”“道”不可须臾离开自身,要从“戒慎”“恐惧”“隐显”“慎独”等方面培养自身的品德,掌握中庸之道,促成中和。
达到中和,则天地万物安处其位,万物便生长发育,生生不息。
“道”源于本身,与自我相分离,而君子要学会反求诸己才能得之。
真正的君子要做到格物致知,去外诱之私,而充其本然之善。
这种自我修养与反省的品质是我们当代大学生所必须有的。
无论遇到什么人或者什么事,不论今后会遭遇怎样的挫折,我们都要学会“反求诸己”,凡事都要从自身找原因,我们应当学习孟子“吾日三省吾身”的品质。
可是,要达到“至诚”的境界又谈何容易呀!特别是我们今天的经济化市场化的社会,达到“至诚”就更加不易。
中庸读后感600字7篇
中庸读后感600字7篇《中庸》原是《礼记》中的一篇,一般认为是子思所作.《中庸》在宋代的时候被朱熹从《礼记》中抽出来,和《论语》.《孟子》.《大学》合称为〝四书〞,成为儒家推崇的必读书目.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中庸优秀读后感600字,欢迎阅读!中庸优秀读后感600字1《中庸》是儒家乃至整个中国传统文化的思想精华,是几千年来中华民族伟大智慧的结晶.孔子的中庸思想是对人类的重大贡献.程颐说:〝不偏不倚叫做中,不变不更叫做庸;中是天下的正道,庸是天下的定理.〞以中庸之道处世,能调和各方面的关系.中庸讲的是人之根本,强调做人的艺术和做事的方法.如何让各种各样的人去掉差异而只取共同,即让众人都觉得恰到好处,关键要在无我的前提下讲究情景真理.例如,用极其尊重的方式提出对权威观点的挑战,既达到了陈述自己观点的目的,同时又将对人的尊重推向极致,使众人都觉得恰到好处,易于接受.孔子面对弟子的过人或不及之处,能正确的对待,并不一味发扬长处,而正是忠于〝不偏不倚〞.面对才华横溢,不放弃收敛锋芒;面对勇敢,不放弃畏惧;面对矜庄,不放弃随和……我想,孔子之所以成为圣人,就在于此.中庸带给我更多的,就是〝和〞.不偏不倚,不过也无不及,达到最好的状态,这就是〝和〞.生活中,面对过失,不过分埋怨别人,也不过分自责;面对荣誉,不过分张扬,也不过分低调;面对困难,不过分踌躇,也不过分淡定.万事适中,达到〝和谐〞的境界,这样天地万物会各安其位,正常运行.这是一种大智慧.我们常说对人要一视同仁,不嫌贫爱富,不势利偏见,这就是〝中〞;原则不变,公道人心不变,这就是〝庸〞.对自己来说做事能够不偏不倚就是〝中〞;保持一颗平常心就是〝庸〞.以中庸之道教学,能更好地发挥老师和学生的积极性.对学生来讲,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因为个体的差异,所犯的错误也是各种各样的,教师面对这些错误时,如果心态过急,难免会采取简单粗暴的方式解决问题,这在一定程度上不可避免地要伤害学生的学习创造性;而如果教师能一种平和的心态,冷静地分析一下学生出错的原因,帮助学生找到出错的根源,教师也就不难找出最佳的解决方法.所以,我认为教师保持平和的心态是正确对待学生犯错误,帮助学生有效改正所犯错误的关键所在.〝中不偏,庸不易.〞语文教学的〝中〞就是以学生为本,提高学生人文素养和语文能力,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庸〞就是以平常心对待语文,把语文学习当作生活的常态,学生通过语文学习,成为一个内心充盈的人,从而真实积极乐观地面对生活.恪守语文教学的中庸之道就是坚守语文学科工具性和人文性统一的特点,脚踏实地地走紧密联系生活.注重人文素养提高和语言能力训练的大语文之路.构建和谐社会是当今人们的普遍祈求,而和谐社会正是中庸思想〝致中和〞的体现.现在人们在物质的侵蚀下,在多种价值观的影响下,容易行为失据,离中庸渐远,以致于常常心理失衡,痛苦绝望.所以保持平常心,把心摆正,回到中庸上来,何尝不是消除烦恼,赢得快乐的一种途径.中庸优秀读后感600字2从开始接触《论语》起,〝中庸〞便在我的生活中频繁出现,于是渐渐浅尝了这个易懂却又高深的词汇.〝中〞意为不偏不倚,过犹不及;〝庸〞意为平常,平庸.《论语》和《中庸》中都讲〝中庸之道〞.在拜读后,我有了一些自己的想法.〝中〞是圆,〝庸〞是方,〝中庸〞就是把〝中〞的道理用一种最恰当.合理的方式表现出来,因此可以说是一种方与圆的完美结合与运用.记得不久前,我曾对于〝锋芒毕露还是韬光养晦〞有过一番思考,这是两种完全不同的人生态度,中国古往今来,似乎都在提倡着〝韬光养晦〞,这样正迎合了那句〝满招损.谦受益〞,人们觉得这样才能真正体现一个人本身的素质与修养.但当人们站在如今这个社会的视角上时,却又突然发现,这样的思维方式似乎已不再适用.如今,在我看来,这两种人生态度都是不能完全采纳的,取而代之的,当然是〝中庸〞.记得一段很经典的话:〝岳飞锋芒太露,无法躲过风波亭之劫;李太白锋芒太露,难以见容于官场,苏东坡盛名之人,屡遭磨难,大象因牙而被擒,蚌以有珠而见剖,龟因壳而致死,鹦以饶舌而被困,犀牛因角贵而招杀,金铎以声自毁〞.其实,锋芒太露的结果,容易招忌及受害.所谓〝花要半开,酒要半醉〞,也是如此,而这,正是一种〝中庸之道〞.〝半开〞.〝半醉〞,需要度的把握,而这是没有确切的衡量标准的.行事之时,靠的只是每个人心中对中庸的理解与坚守,在那些复杂中,我想,〝简单〞的持守才是最难的.于是,我〝引入〞了〝圆通〞,便是做到既方又圆,这是一种原则性与灵活性的高度统一.而要做到这一点,需要高度的智慧和修养,能始终做到这一点的人,就绝非等闲之辈.正如中庸所提到的〝人皆曰予知,择乎中庸而不能期月守也.〞上面所提到的只是生活中的小片段——对于才华的显露,当然,在这之外,还有更多的〝中庸圈〞,我想,孔子之所以为圣人,便是在于他一生始终处于这中庸圈内吧!他所拥有几乎全部优良品质,虽不夺目,但始终不乏光耀.他面对弟子的过人或不及之处,能正确的对待,并不一味发扬长处,而正是忠于〝不偏不倚〞.面对才华横溢,不放弃收敛锋芒;面对勇敢,不放弃畏惧;面对矜庄,不放弃随和……我想,孔子之所以成为圣人,就在于此.中庸带给我更多的,就是〝和〞了.不偏不倚,不过也无不及,达到最好的状态,这就是〝和〞.这样的一种心态,就是平常心.生活中,面对过失,不过分埋怨别人,也不过分自责;面对荣誉,不过分张扬,也不过分低调;面对困难,不过分踌躇,也不过分淡定.万事适中,达到〝和谐〞的境界,这样天地万物会各安其位,正常运行.这是一种大智慧.《中庸》的深奥让我无法完全置身于内.我想,如果此生无法精通《中庸》将是我最大的遗憾.万物持中,这是做人的原则与处世的艺术.无论碰到什么事,拿出〝中庸〞,以不变应万变,这将是一生的财富.中庸优秀读后感600字3和谐是现代社会的主题,我们中国要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国家.中国自古就有以和为贵的优良传统,北京奥运会上,一个〝和〞字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文化精髓,向世人传递了中国的处事态度.对于我们个人而言,每个人要理性对待问题,以中庸的态度处理问题.在《中庸》中,我体会到了知识的重要性,知识真的能改变一个人的命运.子曰:〝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学习可以改变人的思想境界和文化层次.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这是学习的五个层次,正所谓量变才能达到质变,在我们积累量的时候,一定要以中庸的态度来面对事情,以平和的心态处理事情.学习的过程也就是修身的过程,通过书本获得知识,通过知识传递思想,进而达到书中要求的道德水平.通过阅读,我学会了:君子以人治人,改而止.施诸己而不愿,亦勿施于人.自己不愿意做的事情千万不要强加给别人.〝君子居易以俟命,小人行险以侥幸〞,要学会以君子看事物的角度去观察事物,不要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近几年来,爆炸性新闻比较多,比如说〝我爸叫李刚〞等,这些新闻从侧面反映出中国的人民生活水平差距很大,其中,肯定有很多人在抱怨为什么自己没有那么富有,觉得生活不公平.其实,我觉得,生活是最公平的,只要你付出了努力,生活就会给你一份回报,别人用一份努力就能做到的,我们可以用一百分的努力去做;别人用十分的努力做到的,我们可以用一千分的努力做到.如果这样子的话,即使我们再贫穷,再愚笨,也一定会靠自己的能力将生活水平提高,一定会变的刚强起来!在当今这个竞争激烈的.社会,压力充满了人们的生活,人们开始抱怨社会的不公,而不是反思自己.物竞天择,适者生存,能力强的人就会生存下来,没有能力的人就会被社会淘汰,这是很正常的现象.因此,我们要平和的看待这个问题,不要将其极端化,在认识问题的基础上,不断充实自己,是自己变的强大,同时要保持一颗谦虚谨慎的心,不要骄傲自大,任何事情,事先有预备就会成功,没有预备就会失败,不要盲目自信,要做到胸有成竹.人要活到老,学到老.唯有博大和宽容,才能兼容并包,使为学具有世界眼光和开放胸襟,真正做到〝海纳百川.有容乃大〞,进而〝泛爱众,而亲仁〞.我们要逐步的进行学习的五个层次,最终使自己适应社会,实现自己的梦想.冲动是魔鬼,在面对困难的时候,一定保持一种平和的态度,不要心急,慢慢的处理,只有这样才能克服困难,最终到达胜利的彼岸.一切率性而为,不要强求,只要属于自己的东西,就永远跑不了!中庸优秀读后感600字4《中庸》是儒家乃至整个中国传统文化的思想核心,是几千年来中华民族伟大智慧的结晶.相传是孔子之孙子思写的经典文本,或者是秦汉时儒家的作品,被收录在《小戴礼记》中,后来独立成一书,南宋朱熹又将其分成三十三章.初读《中庸》,感觉很迷茫,不知其所云,不是因为字难认,相反字很容易,就是意思很难理解.而以前读《大学》,有很多生僻的古汉字,可是文章意思很容易理解.但是,我还是坚持晨读,并查阅了一些资料辅助理解.现在,回过头来,感觉收获还是不小的.关于〝中庸〞,程颐说:〝不偏不倚叫做‘中,不变不更叫做‘庸;中是天下的正道,庸是天下的定理.〞中庸是儒家的道德标准.中庸以〝诚〞和〝中〞为基本概念,叙述〝天人合一〞的形而上学.故其第一章以〝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烛照通篇.这句话是一个垂示,犹如凤鸟衔至黄帝窗前的〝五始之文〞(《春秋保乾图》称:黄帝坐于扈阁,凤凰衔书至帝前,其中得五始之文焉),乃是一种瞬间绽现的文采.是一个自天之命.由微之显.从天命之性到修道之教的过程.书中说〝性〞〝道〞不可须臾离开自身,要从〝戒慎〞〝恐惧〞〝隐显〞〝慎独〞等方面培养自身的品德,掌握中庸之道,促成中和.达到中和,则天地万物安处其位,万物便生长发育,生生不息.〝道〞源于本身,与自我相分离,而君子要学会反求诸己才能得之.真正的君子要做到格物致知,去外诱之私,而充其本然之善.这种自我修养与反省的品质是我们当代大学生所必须有的.无论遇到什么人或者什么事,不论今后会遭遇怎样的`挫折,我们都要学会〝反求诸己〞,凡事都要从自身找原因,我们应当学习孟子〝吾日三省吾身〞的品质.可是,要达到〝至诚〞的境界又谈何容易呀!特别是我们今天的经济化市场化的社会,达到〝至诚〞就更加不易.人性是有很多弱点的,归根结底一〝贪〞字.自古贪者都是活得很痛苦的.而中庸就可以克服人性的贪,从而使人们做到知足常乐.总之,读过中庸之后,于为人于处世都受益匪浅,受用终身.中庸优秀读后感600字5很喜欢看〝平衡木〞比赛,因为在如此狭窄的木板上运动员不但能稳如泰山,而且还能做出优美高难的体操动作,用人体线条勾勒出一副副动感的艺术画面.她们的每一跳,每一次转身,所使用的力量真可谓恰到好处.因为无论是力量偏大还是不足,都会从平衡木上掉下来.所以平衡木的魅力充分体现了〝恰到好处才是真!〞读过《中庸》一书,对于恰到好处的真谛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子曰〝过犹不及.〞就是无论是〝过分〞还是〝不足〞都是错误的.仔细观察,无论是自然界还是人类社会,无论是人生轨迹还是心灵的成长历程,无一例外地都围绕着中庸之道在运行.就拿香港回归来说,中央政府并没有强硬地要求香港必须实行社会主义制度,而是采用了〝一国两制〞.这一举措,举世无双,因而香港回归顺利,发展平稳.〝一国两制〞符合中庸之道,充分展示了中国领导人的政治远见和智慧.我再举一个反面例子,现在正在肆虐的〝金融危机〞,究其原因第一是美国的超前消费方式实在过头;其二是美国的金融界和房地产商人的过分贪婪;其三是美国的监管力度不够.既有过分也有不足,总之离中道太远,所以金融危机的爆发,简单地说就是偏离了中道.我再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凡是做的好的地方都是符合中道,凡是不好的地方都是偏离了中道.比如有时候扩展量偏多,难度偏大,这都会影响教学效果,使学生产生畏难情绪.再比如跟学生沟通不够,或者沟通方式过于简单,这就无法真正地走进孩子的心灵.中国古人已经给我们提供了极其深刻的〝中庸〞智慧,我们应充分地利用它,完善我们的工作,完善我们的生命.中庸优秀读后感600字6话说,道是不可以片刻离开的,如果可以离开那就不是道了.在中庸里,有两种人,一种受中庸思想的洗澈,做什么事学会合度适中,做事有底线.有原则,这种人道德修养高〝君子〞.一种违背中庸思想反向而行,做什么事不小心.猜忌心重.不稳重最后一事无成〝小人〞.难以把持的中庸德行.中庸思想的熏陶是一个很长的过程,通过学习.反思而得到,学习中庸思想,获得中庸品行.行是实践,明是认知.中庸之道,聪明的人过头自以为是,愚蠢的人智力不及.世间万物都是理开头,有理当先,无理当后,做事的时候,要给自己自信,不要太过自卑,对于消极的思想要去除,对于积极的思想要推荐.善于向人学习,光明正大发扬正能量.一个人在学习上遇到问题不懂时,向他人请教,经长时间积累,知识便加多,这才是成功之人.懂得欣赏别人的人,往往是胜利的人.中庸的立身之道.聪明的人不是智慧过高的人,而是做事小心翼翼,懂得保护自我,自己的利益大于一切,首先守护自己的利益,再去管他人.有的人说自己很聪明,可是,最后聪明反被聪明误,做了太多的误事.一个人,做事以道德原则,往往可以使他走明确的路;一个人,做事以道德原则,往往可以使他有明确的方向;一个人,做事以道德原则,往往可以使他心灵开阔.懂得牢牢抓住,这种抓住是有道理的,没有违背道德是有益的.中庸之道,不是轻易可以做到的而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不能以取巧之心去面对.中庸之道,是遥不可及的.深远的.通过读《中庸》我知道了中庸是人心.道心的把持者.带着虔诚的心,学习中庸之道吧!中庸优秀读后感600字7做生意,是为了求利,求利就很难做到不报怨.进货求人家优惠,人家不优惠,抱怨了;卖货求人家买,人家不买了,抱怨了……有怨,心气就不顺,心气不顺,做事也很难顺遂.因此,我们要时常修心养性不抱怨,不怨天尤人.那么如何修身养性以无怨呢?首先我们要找到产生抱怨的原因,一个字:求.因为有〝求〞而不得才会生怨.求天保佐不顺遂,求人施助不顺遂,便产生了怨,怨天尤人.因此,《中庸》说,在上位不陵下,在下位不援上,正己而不求人,则无怨.上不怨天,下不尤人.意思是说君子高居上位不去欺凌下位的人,君子处在下位不去高攀上位的人.只是端正自己,不去苛求别人,这样便无怨心,上不怨天下不尤人.所以人之所以有〝求〞的原因在于不能端正自己,即不能正己.因此,生怨的根本原因是不能正己.能正己则无怨.在其位谋其职,则无怨.人的怨来自于自身所处地位和环境.人们总是在其位而妄想他位高位,则怨气常生.常言道,人比人气死人,就是这个道理.所以〝君子素其位而行,不愿于其外.素富贵,行乎富贵;素贫贱,生平贫贱;素夷狄,行乎夷狄;素患难,行乎患难;君子无入而不自得焉.〞愿者,怨也.君子无愿,故自在自得.其三,失败导致生怨,怨天,怨人.怨自己.抱怨解决不了问题和困难,要解决问题和困难必须〝反求诸其身〞,要反省.总结失败的原因,然后再接再励.所以孔子说:射有似乎君子,失诸正鹄,反求诸其身.意思是说没有射中靶心,要找自身的原因,不能怨靶心不够大不够近.这里也有一个〝求〞字,求自己也会有怨生,怨自己太笨.所以人一定要中正,也就是一定要端正自己,端正自己的心态,反省认识自己的不足,然后弥补不足再接再励,不怨天不尤人.中庸优秀读后感600字。
《大学中庸》读书笔记6篇
《大学中庸》读书笔记6篇《大学中庸》读书笔记1看了《大学中庸》之后我豁然开朗:就是因为我们怀着对天依赖的心情,让我们变得习惯从天得到鼓励以及活着的动力。
可是有没有想过,我们如此景仰、依赖的天又是如何看待我们的?轻视,抑或是不在乎?高兴了就施舍一点恩惠,不开心了就让你吃点苦。
我们应该学习中庸,对天也中庸,不卑不亢,敬畏他但也不迷信他,努力修为自身,让自己达到一种不管怎样都能泰然自若、保持心境平和的境界,平静地面对天给我们的一切,不期待他的眷顾,也不害怕他的降灾,在天不断为难的时候不会去想什么时候才是尽头,而是自强不息并且在苦境中自得其乐,没有什么可以真正影响到我们。
或许这样,天反而会尊重我们,也只有这样,我认为两者才是平等的,才能真正的和谐相处,才是真正的天人合一。
圣人之道,“小德川流,大德敦化”,“发育万物,峻极于天”。
而其基础,是对万物本性,对事物运行规律的敬畏,此之谓“尊德性”;是对事物发生、发展、变化、消亡背后的各种因素的不懈探索,此之谓“道问学”;是目光极于天地万物,而用心尽于精妙幽微;是不断修行调整自己,引导事物发扬本性。
“君子尊德性而道问学,致广大而尽精微,极高明而道中庸。
温故而知新,敦厚以崇礼。
”《大学中庸》读书笔记2像感恩,做人一定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在感恩的历史长河中,流淌着多少古今中外名人感恩的故事。
像古有小黄香在寒冷的冬天,先用自己的体温暖了席子,才让父亲睡到温暖的床上;今有伟人毛主席,邀请他的老师参加开国大典;朱总司令蹲下身,亲自为妈妈洗脚。
还有居里夫人,寄去机票,让她的小学欧班老师来参加镭研究所的落成典礼,居里夫人还亲自把老师送上主席台。
伟人之所以伟大,名人之所以成为名人,是因为他们都拥有美好的心理品质——感恩。
像勤学,如果我们读书越多,书籍就使我们和世界越接近,生活对我们也变得越加光明和有意义。
就像著名的政治家孙敬和大学问家匡衡,他们为了勤学而不顾一切地去追求。
他——匡衡,幼时极爱读书,白天在田间忙于助大人农作,日落始返家,欲读书却苦于家中无灯,后来忽发妙想,原来,邻家点灯的那间房与他仅一壁之隔,他硬悄悄凿了个小孔,借此一孔之光,夜夜倚壁读书,读完了不少书。
《中庸》读书笔记精选
《中庸》读书笔记精选《中庸》的深奥让我无法完全置身于内。
我想,如果此生无法精通《中庸》将是我最大的遗憾。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中庸》,希望大家喜欢!《中庸》读书笔记篇一从开始接触《论语》起,“中庸”便在我的生活中频繁出现,于是渐渐浅尝了这个易懂却又高深的词汇。
“中”意为不偏不倚,过犹不及;“庸”意为平常,平庸。
《论语》和《中庸》中都讲“中庸之道”。
在拜读后,我有了一些自己的想法。
“中”是圆,“庸”是方,“中庸”就是把“中”的道理用一种最恰当、合理的方式表现出来,因此可以说是一种方与圆的完美结合与运用。
记得不久前,我曾对于“锋芒毕露还是韬光养晦”有过一番思考,这是两种完全不同的人生态度,中国古往今来,似乎都在提倡着“韬光养晦”,这样正迎合了那句“满招损、谦受益”,人们觉得这样才能真正体现一个人本身的素质与修养。
但当人们站在如今这个社会的视角上时,却又突然发现,这样的思维方式似乎已不再适用。
如今,在我看来,这两种人生态度都是不能完全采纳的,取而代之的,当然是“中庸”。
记得一段很经典的话:“岳飞锋芒太露,无法躲过风波亭之劫;李太白锋芒太露,难以见容于官场,苏东坡盛名之人,屡遭磨难,大象因牙而被擒,蚌以有珠而见剖,龟因壳而致死,鹦以饶舌而被困,犀牛因角贵而招杀,金铎以声自毁”。
其实,锋芒太露的结果,容易招忌及受害。
所谓“花要半开,酒要半醉”,也是如此,而这,正是一种“中庸之道”。
“半开”、“半醉”,需要度的把握,而这是没有确切的衡量标准的。
行事之时,靠的只是每个人心中对中庸的理解与坚守,在那些复杂中,我想,“简单”的持守才是最难的。
于是,我“引入”了“圆通”,便是做到既方又圆,这是一种原则性与灵活性的高度统一。
而要做到这一点,需要高度的智慧和修养,能始终做到这一点的人,就绝非等闲之辈。
正如中庸所提到的“人皆曰予知,择乎中庸而不能期月守也。
”上面所提到的只是生活中的小片段--对于才华的显露,当然,在这之外,还有更多的“中庸圈”,我想,孔子之所以为圣人,便是在于他一生始终处于这中庸圈内吧!他所拥有几乎全部优良品质,虽不夺目,但始终不乏光耀。
中庸读后感600字5篇
中庸读后感600字5篇读《中庸》,感觉很迷茫,不知其所云,不是因为字难认,相反字很容易,就是意思很难理解。
而以前读《大学》,有很多生僻的古汉字,可是*意思很容易理解。
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中庸读后感600字5篇,方便大家学习。
中庸读后感1《中庸》是儒家乃至整个中国传统文化的思想核心,是几千年来中华民族伟大智慧的结晶。
相传是孔子之孙子思写的经典文本,或者是秦汉时儒家的作品,被收录在《小戴礼记》中,后来独立成一书,南宋朱熹又将其分成三十三章。
初读《中庸》,感觉很迷茫,不知其所云,不是因为字难认,相反字很容易,就是意思很难理解。
而以前读《大学》,有很多生僻的古汉字,可是*意思很容易理解。
但是,我还是坚持晨读,并查阅了一些资料辅助理解。
现在,回过头来,感觉收获还是不小的。
关于“中庸”,程颐说:“不偏不倚叫做‘中,不变不更叫做‘庸;中是天下的正道,庸是天下的定理。
”中庸是儒家的最高道德标准。
中庸以“诚”和“中”为基本概念,叙述“天人合一”的形而上学。
故其第一章以“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烛照通篇。
这句话是一个垂示,犹如凤鸟衔至黄帝窗前的“五始之文”(《春秋保乾图》称:黄帝坐于扈阁,凤凰衔书至帝前,其中得五始之文焉),乃是一种瞬间绽现的文采。
是一个自天之命、由微之显、从天命之性到修道之教的过程。
书中说“性”“道”不可须臾离开自身,要从“戒慎”“恐惧”“隐显”“慎独”等方面培养自身的品德,掌握中庸之道,促成中和。
达到中和,则天地万物安处其位,万物便生长发育,生生不息。
“道”源于本身,与自我相分离,而君子要学会反求诸己才能得之。
真正的君子要做到格物致知,去外诱之私,而充其本然之善。
这种自我修养与反省的品质是我们当代大学生所必须有的。
无论遇到什么人或者什么事,不论今后会遭遇怎样的`挫折,我们都要学会“反求诸己”,凡事都要从自身找原因,我们应当学习孟子“吾日三省吾身”的品质。
可是,要达到“至诚”的境界又谈何容易呀!特别是我们今天的经济化市场化的社会,达到“至诚”就更加不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学中庸读书笔记600字
《大学·中庸》中不是句句有理,但绝大多数都能发人深省。
其中,我印象最深刻、而且我最认同的是“凡事豫则立,不豫则废”。
句中的“豫”作“预”理解,是“计划”、“准备”的意思。
这句话可以简单理解为:“做任何事,如果事先有周密的计划和充分的准备,就能成功;如果事先没有计划好或准备好,则可能失败。
”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大学中庸读后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大学中庸读后感1
《大学中庸》是一本适宜正在学习的学生读的。
这本书给予我许多道理,好像是雨水滋润着鲜花的心田。
《大学中庸》还教导我们做人要以身作则,待人处事要心平气和。
品德高尚的人总是实行以身作则。
俗话云:平平淡淡才是真。
其意为庸也,年长者好庸,年少者恶庸,且不论庸者好坏,此对立还是颇引人深思,庸者有好之者,有恶之者,既然中庸合用。
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因为个体的差异,所犯的错误也是各种各样的,教师面对这些错误时,如果心态过急,难免会采取简单粗暴的方式解决问题,这在一定程度上不可避免地要伤害学生的学习创造性;而如果教师能一种平和
的心态,冷静地分析一下学生出错的原因,帮助学生找到出错的根源,教师也就不难找出最佳的解决方法。
所以,我认为教师保持平和的心态是正确对待学生犯错误,帮助学生有效改正所犯错误的关键所在。
古人说:“才智,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师也”。
大雁南飞就是一个团队合作的过程,是一群志同道合的伙伴互相协作、互相鼓励、直至实现共赢的过程。
它们总是喜欢排成“人”字飞行,在这种结构中,每只大雁翅膀的扇动都会给紧随其后的同伴增添一股向上的力量,支持它们顺利完成长途旅行。
《大学中庸》的宗旨在于弘扬光明正大的品德,在于使人弃旧图新,在于使人达到最完整的境界。
上至国家元首,下至平明百姓,人人都要修养品性为根本,若这个根本被扰乱了,家庭、国家、天下要治理好是不可能的。
而且做事要分轻重缓急,否则就……
书中说“性”“道”不可须臾离开自身,要从“戒慎”“恐惧”“隐显”“慎独”等方面培养自身的品德,掌握中庸之道,促成中和。
达到中和,则天地万物安处其位,万物便生长发育,生生不息。
“道”源于本身,与自己分离,而君子要学会反求诸己才能得之。
这种自我修养与反省的品质是我们当代学生所必须有的。
无论遇到什么人或者什么事,不论今后会遭遇怎样的挫折,我们都要学
会“反求诸己”,凡事都要从自身找原因,我们应当学习孟子“吾日三省吾身”的品质。
书是我们的朋友,有的人认为《大学中庸》是“宝”,但有人认为它是“草”。
我去认为它是宝!你们看了我的作文,一定要看看《大学中庸》哦!
大学中庸读后感2
很喜欢看“平衡木”比赛,因为在如此狭窄的木板上运动员不但能稳如泰山,而且还能做出优美高难的体操动作,用人体线条勾勒出一副副动感的艺术画面。
她们的每一跳,每一次转身,所使用的力量真可谓恰到好处。
因为无论是力量偏大还是不足,都会从平衡木上掉下来。
所以平衡木的魅力充分体现了“恰到好处才是真!”
读过《中庸》一书,对于恰到好处的真谛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子曰“过犹不及。
”就是无论是“过分”还是“不足”都是错误的。
仔细观察,无论是自然界还是人类社会,无论是人生轨迹还是心灵的成长历程,无一例外地都围绕着中庸之道在运行。
就拿香港回归来说,中央政府并没有强硬地要求香港必须实行社会主义制度,而是采用了“一国两制”。
这一举措,举世无双,因而香港回归顺利,发展平稳。
“一国两制”符合中庸之道,充分展示了中国领导人的政治远见和智慧。
我再举一个反面例子,现在正在肆虐的“金融危机”,究其原因第一是美国的超前消费方式实在过头;其二是美国的金融界和房地产商人的过分贪婪;其三是美国的监管力度不够。
既有过分也有不足,总之离中道太远,所以金融危机的爆发,简单地说就是偏离了中道。
我再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凡是做的好的地方都是符合中道,凡是不好的地方都是偏离了中道。
比如有时候扩展量偏多,难度偏大,这都会影响教学效果,使学生产生畏难情绪。
再比如跟学生沟通不够,或者沟通方式过于简单,这就无法真正地走进孩子的心灵。
中国古人已经给我们提供了极其深刻的“中庸”智慧,我们应充分地利用它,完善我们的工作,完善我们的生命。
大学中庸读后感3
让人很难理解,几千年前古人总结的经验,到了科技如此发达的今天依然掷地有声、经典至极。
这是我读《大学·中庸》时的感受,而且读的越多、理解得越深,这种感受越强烈。
《大学·中庸》中不是句句有理,但绝大多数都能发人深省。
其中,我印象最深刻、而且我最认同的是“凡事豫则立,不豫则废”。
句中的“豫”作“预”理解,是“计划”、“准备”的意思。
这句话
可以简单理解为:“做任何事,如果事先有周密的计划和充分的准备,就能成功;如果事先没有计划好或准备好,则可能失败。
”
我们身边有很多例子可以证明这一点。
上个星期五的朗诵比赛,我们班又拿了一个一等奖。
这个一等奖也是来之不易的。
老师一接到通知,就抢先进行了计划和选题,接着就组织我们进行练习,开始的那几天,我们除了在学校练习之外,老师还要求我们每天回家练习朗读,实际上,这就是在作充分的准备。
离比赛还有两天的时候,老师每天又抽一、两节课给我们排练,此时,她专门注意纠正我们的舞台效果。
正式比赛的时候,我们全体同学无论是字正腔圆,还是精神面貌、感情投入等多方面都比别的班要好。
现在来看,如果不是老师抢先计划并组织我们充分准备,我们就很难拿这个一等奖啦。
事先没有计划和准备的事,我做得多了,当然也就尝到了很多次失败的滋味。
比如有一个星期天下午,我记得我还有一个办手抄报的作业没有做,于是,我急着做手抄报。
当我找a4纸的时候才发现纸没有了,爸爸便马上给我买回来。
这时,我又发现,我不知道画什么画、写什么内容,好不容易画好之后,又发现彩笔掉在学校啦,于是爸爸又去给买彩笔。
前后折腾了四、五个小时,才把办了一张质量很差的手抄报。
后来想,如果我事先准备好材料,并事先设计好手抄报的版式和内容,我想,这张手抄报不仅质量要高一些,而且花的时间也少得多。
现在,我时常在做事和学习的时候都会想起“凡事豫则立,不豫则废”这一重要的做事准则。
大学中庸读后感4
做生意,是为了求利,求利就很难做到不报怨。
进货求人家优惠,人家不优惠,抱怨了;卖货求人家买,人家不买了,抱怨了……有怨,心气就不顺,心气不顺,做事也很难顺遂。
因此,我们要时常修心养性不抱怨,不怨天尤人。
那么如何修身养性以无怨呢?首先我们要找到产生抱怨的最大原因,一个字:求。
因为有“求”而不得才会生怨。
求天保佐不顺遂,求人施助不顺遂,便产生了怨,怨天尤人。
因此,《中庸》说,在上位不陵下,在下位不援上,正己而不求人,则无怨。
上不怨天,下不尤人。
意思是说君子高居上位不去欺凌下位的人,君子处在下位不去高攀上位的人。
只是端正自己,不去苛求别人,这样便无怨心,上不怨天下不尤人。
所以人之所以有“求”的原因在于不能端正自己,即不能正己。
因此,生怨的根本原因是不能正己。
能正己则无怨。
在其位谋其职,则无怨。
人最大的怨来自于自身所处地位和环境。
人们总是在其位而妄想他位高位,则怨气常生。
常言道,人比人气死人,就是这个道理。
所以“君子素其位而行,不愿于其外。
素富贵,行乎富贵;素贫贱,生平贫贱;素夷狄,行乎夷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