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轨道交通引导城市空间发展研究经验及其启示
国外有轨电车交通的发展与启示
之 后 被 认 为 是 错 误 的 决 策 )而 逐 渐 被许 多城 市抛 弃 。 如法 国波 尔 多市 , 至 14 9 6年 已 建 成 总长 度 2 0公 里 , 0
车相 比,有轨 电车单位客运能力的交 通能耗更低 ,污染更小 ,安全性更高
( 1)。 图
n #靛 - 对
Enl i ght enm ent of For gn ei Tr am Syst em
展 有 轨 电车 交通 的 几点 看 法 。 【 关键 词 】 有轨 电车 规 划布 局 发系 统 适 用 于 单 向 每 小 时
1 ,0 20 0人 次 运 量 的 线 路 。 和 公 共 汽
车 等路 面 交 通 工具 开 始 普及 ,快 速灵 活 的 私 人 小 汽 车 日 益 成 为 市 民 出行
的 主 要交 通 工 具 。有 轨 电车 由于 需要
城 市纷 纷将现 代有轨 电 车重新驶 上
街 头 。在 很 多 国 家 ,现 代 有 轨 电车 系 统 以现代 、环保 、人 性化 的形 象进 入
Ke ywor ds:Tr am , Net o r PI w k anni ng
De el m e te er n v op n xp i ce e
络在北美、法国、英 国、西班牙等地
1 国外有 轨 电车的发展
S
j
几乎 完 全 消 失。
2 0世 纪 7 0年 代 以 来 ,私 人 小
上海城市提
圜
姚 之浩
国外有 轨 电车 交通 的发 展 与启 示
y
一~一 一㈣ ~一一 _Ⅲ~ 一 _ ~ 一阳 叭一 陌~ 一
帅~ ~ ~
一
The D eve1 0Pm ent and
国外大城市轨道交通市域线的发展及其启示_杨耀
第 2 期
统都有很好的衔接换乘 。 如 :巴黎 RER , 在 设计时 都考虑了与市区地铁线等采用 同站换乘以方 便旅 客 , 缩短了换乘时间 。 在 Chatelet les Halles 站的换
市域线征文
乘是平行式的 , 旅客只需横跨站台便可完成换乘 ;而 在其他车站的同站换乘是立体式的 , 也就是旅客只 需要上下电梯便可实现换乘 。
这几个阶段的发展进行得相当顺利 。其最重要 的原因是有美国政府相关政策的促进和支持 。其中 发达的通勤铁路网络为城市格局的调整提供了强有 力的支撑 。
2 郊区线多采用干线铁路制式
市郊轨道交通线在国外常称为通勤铁路或市郊 铁路 。因为国外的市域轨道交通大多采用干线铁路 的制式 , 并且大多是在既有铁路的基础上改建而成 , 以节省建设的成本 。 如 :
柏林的 Stadtbahn 穿过市中心 , 并在郊区形成两 条或若干条支线 ;S-bahn 在形成环线的同时 , 也伸向 郊区 , 形成支线 ;这些支线联系郊区之间的出行 。 3 .2 郊区站间距较大
国外市郊线的站间距普遍较大 。 轨道交通市域 线的站间距大小对新城镇的规模影响显著 。如巴黎 RER 的平均站距约 2 .27 km ;东京都市圈市域铁路 平均站间距约为 1 .5 km , 东京市行政区范围内私铁 平均站间距仅 1 .1 km 。郊区的站间距较大 , 才能提 高市域线在效区段的行车速度 。 3 .3 郊区线网规模大
第 2 期市域线征文 源自国外大城市轨道交通市域线的发展及其启示
杨 耀
(上 海申通轨道交通研究咨询有限公司 , 201103, 上海 ∥助理工程师)
摘 要 分析了国外一些大城市中轨道交通市域线的发 展 、 建设 , 以及线路型式 、运输 组织等 方面的 特点 。 国 外的 市域 线多为引导 城市的扩张 而建 , 多采用 干线铁 路制式 ;市 域线 的郊区段多具有支线 , 郊区段的站间距离较大 、线网规模 大 ; 郊区线与市区轨道交通 的换乘 便捷 。 指出 轨道交 通市 域线 是我国城市轨道交通未 来发展 的重点 。 并 提出了 国外 轨道 交通市域线的建设经验对我国的启示作用 。 关键词 城市轨道交通 ;市域线 ;市郊铁路 中图分类号 U 239 .5
国外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及其对我国发展轨道交通的启示
国外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及其对我国发展轨道交通的启示【摘要】借鉴国外城市轨道交通建设中融资的先例及经验,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对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建设提出一些浅见。
【关键词】城市轨道交通;融资1.世界城市轨道交通轨道交通系统包括:快速铁路、地下铁道、轻轨三种形式。
快速铁路连接城市郊区与中心区,在郊区采取全立交的地面或高架方式,进入市中心区后进入地下运行。
1.1地下铁道地下铁道是一种独立的有轨交通系统,不受地面道路情况的影响,能够按照设计的能力,快速、安全、舒适地运送乘客,能够满足大运量的要求。
1.2轻轨交通轻轨交通是一种中等运量的城市轨道交通客运系统,运量在地铁与公共汽车之间。
车型和轨道结构类似地铁,运量较地铁略小的轻轨交通称为准地铁;另一类为运量比公共汽车略大,在地面行驶,路权共用的新型有轨电车。
有轨电车以钢轮和钢轨为走行系统的交通方式,车辆的牵引动力为电力。
是一种比较经济的客运方式。
线路可以为地面、地下和高架。
与地面道路可以部分混行,也可以完全隔离。
世界上第一辆有轨电车是1881年德国柏林工业博览会期间展示的一列3辆电车编组的小功率有轨电车,只能乘坐6人,在400m长的轨道上往返运行。
2.我国城市交通现状及存在问题当前,全国大中城市普遍存在着道路拥挤、车辆堵塞、交通秩序混乱的现象。
概括起来,目前我们城市交通主要呈现出下列特点和问题:(1)城市规模逐步扩大,运输压力沉重。
改革开放以来的20多年,我国取得了持续高速经济增长和大规模城市化的辉煌成就。
城镇化水平从1978年的17.9%提高到2002年的39.1%,年均增长0.88个百分点。
而大量人员出行和物资交流频繁,使城市交通面临着沉重的压力。
(2)机动车增长加快,道路容量不足。
最近几年城市机动车增长速度迅速,轿车、客车、面包车以至于摩托车增幅年平均在15%以上。
而与之对应的人均道路面积一直处于低水平状态,虽然近十年已经有了较快发展,人均面积由2.8平方米上升到6.6平方米,仍赶不上城市交通量年均20%的增长速度。
东京轨道交通发展经验及启示
东京都市圈轨道交通系统对城市空间结构发展的影响
3、市场竞争激烈
3、市场竞争激烈
随着城市交通方式的多样化,市场竞争也越来越激烈。如果轨道交通服务质 量不佳或价格不合理,可能会失去市场份额,对城市经济发展产生负面影响。
三、结论
三、结论
综上所述,城市轨道交通对城市经济具有重要影响。在建设和发展城市轨道 交通时,需要充分考虑其对城市经济的促进作用和挑战因素,制定科学合理的规 划和管理策略,以实现城市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五、结论
五、结论
综上所述,城市轨道交通对城市发展具有多方面的影响,包括促进经济发展、 优化空间布局、改善环境质量等。因此,在城市规划和发展过程中,应充分考虑 和利用轨道交通的这些优势,以推动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内容二
内容摘要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轨道交通作为一种高效、便捷、环保的交通方 式,在城市交通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城市轨道交通也对城市经济产生了 深远的影响。
四、城市轨道交通对城市环境的 影响
四、城市轨道交通对城市环境的影响
1、减少交通拥堵:城市轨道交通能够大量分流地面交通流量,减轻交通拥堵 现象,减少汽车尾气排放,改善城市环境质量。
四、城市轨道交通对城市环境的影响
2、节约能源:轨道交通作为一种公共交通方式,相对于私家车和出租车等个 体交通方式,能够更有效地节约能源,减少能源消耗。
参考内容
一、引言
一、引言
城市轨道交通作为一种高效、便捷、环保的公共交通方式,已经成为现代城 市发展的重要基础设施。它不仅缓解了城市交通压力,提高了城市交通运输效率, 同时也为城市的经济发展、空间布局、环境改善等方面带来了深远的影响。本次 演示将从多个角度分析城市轨道交通对城市发展的影响。
二、城市轨道交通对城市经济发 展的影响
国外轨道交通引导城市空间发展研究经验及其启示
国外轨道交通引导城市空间发展研究经验及其启示我国正处于经济和城市化的快速发展期,各个城市的建设空间都在拓展,特大城市更是处于城市结构的转型时期,遇到的城市问题和开发困难度尤其大。
同时我国面临着土地资源匮乏、人口多等特殊国情,以美国式小汽车导向的蔓延式发展显然是不明智的。
笔者回顾国外轨道交通引导城市空间发展的主要理论和经验,结合我国城市发展的实际,分析轨道交通所应扮演的角色,同时提出相关新命题,以期推动研究的深入开展。
关于城市空间的概念界定在城市发展过程中,城市空间的概念非常的广泛,只要是处理城市相对空间位置关系上的各种物质要素及其组合关系均可视为城市空间,既有宏观层面又有微观层面。
本文研究的是宏观层面,一般来说,其包括空间结构、城市形态和用地功能三个方面[1]。
城市空间结构是城市用地功能活动及其内在联系的高度概括,是一种内涵的、抽象的描述。
城市的形态则是对城市用地功能和空间结构的表象描述,是构成城市所表现的发展变化着的空间形式的特征。
用地功能是城市空间存在的基础,一般有生产功能、居住功能和服务功能等。
在城市规划思想界,对于城市空间的发展历来存在着争论。
对于空间结构的讨论主要集中于采取单中心还是多中心发展等观点,对于城市形态主要集中于采取紧凑型还是分散型发展等观点,对于用地功能的讨论主要集中于混合利用还是功能分区等观点。
这些争论促使城市空间向更加优化的方向发展。
轨道交通引导城市空间发展的理论基础(一)交通引导城市形态演变理论美国的城市地理学家J.S.Adams(1970)从交通的角度出发,将城市形态(主要包括用地结构)的发展历史分为以下四个时代:步行与马车时代(1890年以前);电车时代(1890-1920年);汽车时代(1925-1945年);高速公路时代(1945年-现在)。
1975年Schaeffer和Sclar系统地探讨了城市交通系统与城市空间形态的关系,他们认为,城市空间形态在交通系统影响下经历了由“步行城市”到“轨道城市”直至“汽车城市”的过程。
国内外轨道交通经济带发展实践与经验借鉴
国内外轨道交通经济带发展实践与经验借鉴1、国内轨道交通经济带发展现状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城市化进程的快速推进和以市场经济为主导的商务活动日益频繁,城市交通矛盾日趋严重,大城市空间布局不合理的结构性缺陷暴露得更加充分。
道路拥堵、环境污染、城市空间资源的浪费等等一系列的问题都对即有的城市交通设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城市交通整体布局改革迫在眉睫。
城市轨道交通以方便、快捷、环保的设计理念,高效、安全、准点的运行原则,已逐渐成为了世界各国的共识,大力发展城市轨道交通已成为了我国解决城市交通问题的一项重要政策措施。
建设以地铁等高效优质的快速轨道交通系统为主体的现代化综合交通系统,已经成为了一个城市交通发展的趋势。
近年来,中国的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获得了快速发展,截至2010年底,中国己有北京、上海、广州、天津、重庆、南京、武汉、长春、深圳、大连、成都、沈阳12座城市,先后建成并开通运营了48条城市轨道交通线,运营里程1395公里。
进入21世纪以来,城市轨道交通建设步入了高速发展的时期,尤其是北京和上海以2008年奥运会、2010年世博会召开为契机,广州、深圳、南京、苏州、杭州等城市以珠江三角洲、长江上三角洲地区的经济腾飞为时机,其地铁、轻轨等城市轨道交通的建设更趋活跃。
今后一个时期,城市轨道交通在国家经济增长中将异军突起,其建设将带动沿线房地产业的大幅升值,为沿线带来巨大商机,促进沿线经济带的发展,进而拉动地区GDP的增长。
2005年国家公布的《国家产业技术政策》指出:“在百万人以上城市,要优先发展以城市轨道交通为主的公共交通系统”。
根据建设部的最新统计数据,2015年前我国的城市轨道交通项目预计总里程将达到约1700km,总投资将达到6200亿元。
国内轨道交通工程培育扶持了一批城市轨道交通设备生产企业和科研院所,壮大了我国装备制造业的规模和综合实力,推进了产品国产化进程,填补了国内制造业空白,减轻了轨道交通建设初期设备主要依赖进口所带来的巨额外汇支出。
国外智慧城市轨道交通发展状况及对我国的启示
相比国外来说,我国轨交智慧化更加注重技术创新,同时具备后发优势,在网络通信、自动控制等方面走在世界前列,但在智慧轨交规划的整体性和连续性以及人文社会层面的“智慧化”等方面,与国外先进水平仍有一定差距。
国外智慧城市轨道交通发展状况及对我国的启示文|赵迪 丁波涛图1智慧轨交的框架体系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我国城市化率已从1990年的26.4%快速上升到2019年的60.6%,而且预计2035年还将攀升到70%以上。
日益增长的城市人口带来了巨大的城市交通压力,而轨道交通又是城市交通的重中之重。
据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协会发布的报告,我国城市轨交系统2019年全年累计完成客运量237.1亿人次,同比增长12.5%,总客运周转量为2003.1亿人次,同比增长13.8%,城市轨交在运力、能耗、服务、安全等方面面临的压力不断加剧。
要应对这一挑战,必须利用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构造新型智能轨交体系,提升服务质量、拓展交通运能、保障运行安全、促进绿色环保。
国外智慧城市轨交发展状况近年来,面对不断增长的交通运能压力以及日益严峻的社会安全威胁,世界各国都大力推进新兴数字技术在轨道交通中的应用,并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智慧轨交体系。
1.洛杉矶智慧城市轨交发展状况洛杉矶轨道交通系统在4752平方英里范围内,服务超过980万人,在整个城市的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但随着城市人口增多以及技术设备老化,洛杉矶城市轨交也面临着诸多挑战。
为此,洛杉矶城市轨交公司于2018年提出“Metro Version 2028”计划,旨在结合互联网发展与数字化进程,实现城市轨道交通智慧化,以全方位提高洛杉矶地区居民的生活质量。
该计划由三个愿景组成,分别是:通过消除交通问题实现洛杉矶内个体、群体的共同繁荣;在洛杉矶任何一处均实现24小时的快速、便利交通与换乘;创造更多高质量城市轨道交通选择。
为实现以上愿景,其在城市轨道交通的智慧化方面做出了以下三方面努力:(1)高质量的出行选择。
东京都市圈轨道交通系统对城市空间结构发展的影响
东京都市圈轨道交通系统对城市空间结构发展的影响The Effect of Tokyo Metropolis Circle ’s Railway System to Urban Spatial Structure Development舒慧琴 石小法作者:舒慧琴,同济大学交通运输工程学院硕士研究生。
shuhuiqin@石小法, 同济大学交通运输工程学院,副教授。
摘要:近年来,随着国内各大城市轨道交通的规划和兴建,轨道交通对城市发展的影响分析变得十分重要。
本文在归纳东京都市圈轨道交通系统发展历程的基础上,分阶段详细研究了东京都市圈轨道交通系统对城市空间结构的影响,阐述了东京都市圈与轨道交通系统的关系,并从经济角度、城市空间结构和轨道交通互动关系方面总结了东京都市圈轨道交通的发展启示,希望对于国内城市化研究有所借鉴。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with the establishment and planning of the urban railway in some big cities, analyzing the influence of the urban railway brought to city development is becoming extremely important. Based on the Tokyo metropolis circle ’s railway system development,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railway system and the urban spatial structure, and elaborates the development of the Tokyo metropolis circle.Finally, from the economical and the interaction relations between urban spatial structure and railway system aspects the paper summarizes the enlightenment of Tokyo metropolis circle ’s railway system development.关键词:东京都市圈轨道交通系统;城市空间结构;城市经济;互动关系Keywords: Tokyo Metropolis Circle ’s Railway System;Urban Spatial Structure; Urban Economy; Interaction Relations1 引言我国正处于快速城市化、工业化与城市规模迅速膨胀的时期,城市空间形态的转变趋势开始凸显,特别是21世纪的头10年是中国轨道交通发展的黄金时期。
《城市轨道交通运营模式研究国内外文献综述4800字》
城市轨道交通运营模式研究国内外文献综述1 国外研究现状世界上的城市轨道交通经过一百多年的发展,为国外发达国家所重视,为解决城市交通问题,各国都在规划和实施城市轨道交通。
Jefr Turner等人以雅加达雅博塔派克的城郊铁路为案例,系统地分析了城市轨道交通在不同地区的不同特点,并认为,在规划、筹资、实施、运营、管理等方面,应该把这一差别融入到轨道交通系统的建设之中,以达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为适应日益增加的乘客流量,Hlyun Kim等人指出,随着时间的推移,轨道交通网应由单一的线路系统逐步发展到一个复杂的线网体系,并以汉城的地铁为例,提出线网的动态及四个演化阶段,以引导城市轨道交通的规划与发展,强化其功能,并最终达到均衡、可靠的系统;ElaBabalik-Sutcliffe等将注意力集中在土耳其地铁的经营管理机制上,指出土耳其当局应予在其所属的机构中成立公司,虽然这样的体制改革会使城市轨道交通的计划和运营分崩离析,但这样的改革的确提高了其效率、生产率和利润;MIM Masirin等人相信,高效的公共交通体系有助于降低使用私人汽车所带来的负面影响(如拥挤、空气污染、噪音污染、事故和燃料消耗),同时也能缩短乘客出行时间、区域可达性,并与英国、法国、日本等城市的发展进行比较,提出相应的对策;AE Fazio等人认为,由于统一管理能确保铁路运行的安全性,同时也能为高品质的轨道运输服务提供维修保障,因此能够适用于各种轨道运输业务;RR Dubrevil 等则认为,通过数字化的管理,可以有效的提高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和运营的管理效率。
2 国内研究现状轨道交通的运行管理模式,是目前国内外学者和工程界共同关注的一个重要课题。
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出发,隋映辉认为,城市轨道交通的发展模式主要体现了不同的发展方式在其的功能和地位,体现了整个城市的发展水平和特征,并以此来指导城市轨道交通的规划、建设、运营和管理。
目前,我国轨道交通的经营管理模式已经在全球范围内出现了多种经营模式,耿幸福、徐新玉根据城市轨道不同的客流密度,提出了在不同的社会背景下,城市轨道交通的发展模式应根据城市发展的实际,进行合理的规划与选择,以保证轨道交通的健康、持续、稳定发展;袁东提出,轨道交通建设应以安全、有序运行、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积极构建建设服务运营、运营服务运营和运营服务发展的核心,促进轨道交通项目的同步规划建设、相关资源管理和运营准备。
国外地铁促进城市发展案例
国外地铁促进城市发展案例
嘿,咱今天就来聊聊国外地铁促进城市发展的那些事儿!你知道伦敦的地铁吗?那可是相当了不起啊!就说伦敦,曾经地面交通拥堵得让人头疼,可自从有了地铁,哇塞,一切都变了样!人们能快速地穿梭在城市各个角落,工作、生活都方便了好多。
这不就跟给城市装了一双翅膀一样嘛!
再看看东京的地铁,那简直是密密麻麻的地下网络啊!早晚高峰的时候,无数人靠着它去上班、上学。
在东京的地铁里,你能看到行色匆匆的上班族,还有满脸笑容去玩耍的学生们。
嘿,那场面,真的就像是一场盛大的城市大迁徙。
在巴黎呢,地铁同样是城市的生命线。
那些古老的建筑和浪漫的街道,因为有了地铁的连接,变得更加有魅力了。
人们可以轻松地从埃菲尔铁塔去到卢浮宫,感受不同的文化氛围。
这地铁不就像是一条神奇的纽带嘛,把城市的美好都串起来了!
美国纽约的地铁呢也是超厉害的!它承载着无数人的梦想和奔波。
想想看,那么多怀揣着希望的人每天坐着地铁去追求自己的目标,这地铁是不是也见证了无数的奋斗故事?
这些国外的地铁案例都充分说明了地铁对于城市发展的重要性啊!它让城市更有活力,让人们的生活更便利,让一切都变得生机勃勃!地铁就是城市的加速器,推动着城市不断向前发展,难道不是吗?所以啊,咱可得好好重视地铁的建设,让我们的城市也能借着地铁的力量腾飞起来!。
美国阿灵顿城市轨道交通发展模式的分析与借鉴
Learning from the Development Model of Urban Rail Transit in Arlington张昊张忠国美国阿灵顿城市轨道交通发展模式的分析与借鉴作者:张昊,北京建筑工程学院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硕士研究生。
zh316@张忠国,博士,北京建筑工程学院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副院长、教授。
zhangzhongguo@1 阿灵顿城市轨道交通规划背景阿灵顿(Arlington )位于美国弗吉尼亚州(Virginia )的东北部,东部紧邻首都华盛顿(Washington D.C.)(图1)。
土地面积26平方英里(合 67.34km 2),人口20.5万。
阿灵顿轨道交通线路属于华盛顿大都市区(Washington D.C .Metropolitan Area )地铁系统的一部分。
华盛顿大都市区的地铁系统是世界上最新、最先进的地铁系统之一,同时也是美国第二大最为繁忙的轨道交通系统。
当前,华盛顿大都市区拥有蓝线、绿线、橘线、红线、黄线共计5条线路(图2),其中的橘线即是穿越阿灵顿的轨道线路。
表1 是华盛顿大都市区轨道交通线路的区域构成,从中可以看出阿灵顿轨道交通在这个系统中线路长度为19.63km ,设有11个站点。
华盛顿大都市区轨道交通沿线的城市建设与发展被看做是美国TOD (Transit Oriented Development )模式的典范,曾在2005年赢得了美国环境保护署(EPA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gency )颁发的“精明增长”(Smart Growth )奖项。
其中位于阿灵顿轨道交通沿线的TOD 建设开发是最成功的例子之一。
摘要:本文对美国阿灵顿地区城市轨道交通走廊沿线的土地利用进行了介绍,重点分析了其TOD 发展模式能够取得成功的原因。
文章最后提出了四点值得我国轨道交通规划与建设借鉴的经验。
Abstract:In this paper, the land use along theurban metro corridor in Arlington is introduced. The author focuses on analysis of the reasons why the TOD model is able to achieve well benefits in Arlington, and puts forward four pieces of experience of urban rail transit planning and construction there which are worth learning for us in China.关键词:公交导向发展 ;轨道交通 ;土地利用; 精明增长Keywords: TOD; Rail Transit; Land Use; Smart Growth图1 阿灵顿与华盛顿特区的区位关系资料来源:参考文献[3]图2 华盛顿大都市区地铁线路示意图资料来源:蒙哥马利县MONTGOMERY COUNTY马里兰州MD华盛顿特区WASHINGTON D.CPRINCE GEORGE'S COUNTY亚历山德里亚费尔法克斯县文章编号:1673-9493(2011)02-0080-05 中图分类号:U492.4+33; TU984 文献标识码:A自1980年以来,阿灵顿地区采用TOD 开发模式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其城市增长与发展的速度飞快。
国外典型大城市市郊轨道交通的发展及其启示
关键词 市郊轨道 交通 ;线网特征 ;线 网运营 ; 流发展 客
中图 分 类 号 U 3 . 295
D vl m n xei cso b ra i a ao ie ee p e t pr ne f u ub nRa w yi M jrCt s o E e S l n i
Ab o d ra
ig T n jUnv ri ,h n h i 0 8 4 C ia n , o gi ies y S a g a 2 10 , hn t
郊轨道交通 的线 网特征 ( 网发展 、 网特点、 线 线 车辆运 用及 供 电技术) 以及 线网运 营以及 线网客 流等发展情况 , 中找 出 , 从
已发展并 形成
b n r i t a s o s l e t i r b e a d f r d r p d a d a a l r n i t o v h s p o l m n o me a i n t
I fr t e a sr c W i h a i r c s f u b nz — n o ma i b t a t v t t e r p d p o e s o r a ia h
t n i i a cte r n e h r su e o p e d n i n Ch n , i s a e u d r t e p e s r f s r a i g o i
个 左 右 。这 说 明我 国城 市 化 进程 加 快 , 市正 处 于 城 从 中心 区向外蔓 延 扩 展 、 星 城 及新 城 逐 步建 立 的 卫
做好规划; 市郊轨道交通车站 应根据 沿 线客流 的需求布 设 ;
运营组织应有较大 的灵 活性 , 以提 高运 营效率 ; 由于郊 区的 建筑密度较低 , 存在设 置较高 电压 线的 防护 空 间, 应尽 可 能
德国轨道交通发展的借鉴与启示
轨 道交通 与其他 交通方 式无 缝衔接 。德 国没立联 邦交
一
刚 州 G E CO NO
2 O 1 4 年 第 M 锎l Y I 研究报告 l 7 L 丁 口 l I 3 u 9
锑 锎
通、 建设与城 市发展部( B MV B S ) 统 筹管理交 通运输 、 国土开发 与外 围组 团的时空距离 , 有利于拉 大城 市框 架 、 改善和优化城 利 用以及城 市规划与建设 , 这就使 得各种交通 方式的发展是 市空 间格局 、 降低中心城区的人口密度及交通需求压力 , 促进 出于对社会经 济整体发展 的考虑 , 确保各种交通 方式之 间的 中心城 区与外 围组 团的均衡合理发展 。根据浙江城镇体 系规 无缝衔接 。比如法兰克福机场 , 作为世界第八大航空港 , 没有 划 , 未来浙江将形威“ 三群 四区七核五级” 的城镇格局 , 而从经验
国推进工业 化 、 城市化 的过程 中 , 强调通过政府 的强势推动 、
德 国是世界第 四经济 大国 , 也 是欧洲最大 的经济 体 。轨 大规模的兴建轨 道交通来 引领经济社会的发展 。轨道交通网 道交 通在德国综合交通 体系中 占有非常重要 的位置 , 境 内轨 的建设对经济运行 、 物流和人流的合理 流动起着重要 的作用 , 道 总里程 达 4 8 0 0 0 公里, 路 网密度 达到 l 3 . 7 公里/ 1 0 0 平 方公 促进了城市 和区域之 间交通基础设 施一体化的形成 , 促进 了 里, 每万 人拥有线路长度约 5 8 l 公里 , 每年承担超过 3 . 5 亿万吨 商 品 、 服务、 资金 、 信息 、 通 勤等方 面在更 大范 围的跨区域合 的货运量和 2 2 亿人次的客运量。 致可 以分为三个阶段 : 第一个 阶段 为大发展 时期 。德国铁路
轨道交通规划与建设的国际前沿经验
轨道交通规划与建设的国际前沿经验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和人口的快速增长,交通拥堵成为了现代城市面临的一大难题。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越来越多的城市开始关注轨道交通的规划与建设。
轨道交通作为一种高效、环保的公共交通方式,已经在全球范围内得到广泛应用。
本文将从国际前沿的角度,探讨轨道交通规划与建设的经验。
一、城市发展与轨道交通规划城市的发展离不开交通基础设施的支撑。
在城市规划的初期,就需要考虑到轨道交通的规划。
国际上一些先进城市如东京、伦敦等,早在城市规划的初期就开始考虑轨道交通的布局。
通过合理的规划,可以有效地解决城市交通拥堵问题,并提高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在轨道交通规划中,需要考虑到城市的人口分布、交通需求以及土地利用等因素。
通过科学的数据分析和模型预测,可以确定轨道交通线路的走向和站点设置。
同时,还需要考虑到轨道交通与其他交通方式的衔接,以提高整体的交通效率。
二、轨道交通建设的技术创新随着科技的进步,轨道交通建设也在不断创新。
在国际前沿,一些城市已经开始尝试新型的轨道交通技术,如磁悬浮、超级磁悬浮等。
这些新技术具有更高的速度、更低的噪音和更小的能耗,可以进一步提高轨道交通的运行效率和乘客的出行体验。
此外,智能化也是轨道交通建设的一个重要方向。
通过引入智能化技术,可以实现轨道交通的自动驾驶、智能调度等功能,提高运行的安全性和效率。
例如,一些国际先进城市已经开始使用自动驾驶技术来实现列车的无人驾驶,减少人为因素对运行的影响。
三、轨道交通建设的环保意识随着全球环境问题的日益突出,轨道交通建设也越来越注重环保意识。
在国际前沿,一些城市已经开始使用可再生能源来供电,减少对传统能源的依赖。
同时,还可以通过设计节能型列车和建设绿色车站等方式,降低轨道交通对环境的影响。
此外,轨道交通建设还需要考虑到对周边环境的影响。
在规划和建设过程中,需要进行环境评估,确保轨道交通的建设不会对周边的生态环境和居民生活造成负面影响。
国内外高铁沿线城市发展的经验与启示
国内外高铁沿线城市发展的经验与启示摘要:高铁作为一种快速便捷的现代化交通运输方式,极大地缩短了传统的时空距离,对沿线城市发展带来巨大的影响。
但是,应该认识到,高铁效应具有正负两面性,需要政府科学引导以强化高铁正效应发挥。
国内外高铁沿线城市发展经验表明,应当立足城市比较优势,深化推进城际合作,依托高铁站点区域,积极主动对接高铁通道经济,促进产业优化提升,助推城市转型升级。
关键词:高铁效应;经验启示;城市发展1 高铁效应的主要表现高铁效应,即高铁对沿线城市或地区带来的影响。
高铁通过对于城市发展而言,传统的时空概念被改变,特别是拉近了沿线城市间的时空距离,社会分工重新调整,城市要素随着发生相应改变,对城市发展产生较大影响。
1.1 有利于高铁城市之间要素快速交换流动高铁作为大密度、高流量、公交化的运输组织方式,首先是带动客流在城市之间规模化、快速化往来,随后相应地带动信息流、技术流、资金流在沿线城市之间交换。
间接地,由于人流、信息流、技术流和资金流的快速运动,会驱动高铁沿线城市各类经济活动的发生,从而催生通过其他交通运输方式带来的物流的增长。
1.2 扩大高铁城市的商旅活动辐射范围高铁具备时效性、便捷性,其运输的客流群体呈现以高知识、高休闲、高商务等特点为主,也即高铁乘客活动内容主要以商务办公活动、休闲旅游活动、信息交流活动为主。
为此,高铁通过有利于扩大城市商旅活动的范围;从消费经济角度看,也将促进高铁城市商务会展、旅游休闲及相关配套的零售、文化娱乐等现代服务经济的发展。
1.3 改变高铁城市发展的空间结构形态一般地,高速铁路建设会使高铁客运站周边地区快速成为城市新的增长极,高铁客运站区往往既是城市的交通枢纽中心,也是生活消费活动相对较为集中的地区,这一地区大多成为一个城市中功能最为多样化、经济活动频繁、人口高度集聚、土地开发密度较高的地区。
显然,高速铁路会带动站点区块加快发展甚至催生城市新经济中心的形成,而利用高速铁路站点区域开发,可以进一步拓展城市发展空间,形成新的产业引擎和综合功能区,从而引发城市空间形态和发展格局的相应变化和调整。
境外高速铁路对区域和城市空间发展的影响研究进展_柳泽
境外高速铁路对区域和城市空间发展的影响研究进展_柳泽0.绪言高速铁路产生于20世纪下半叶,被视为铁路运输业发展中最重要的突破和交通运输史上的重要革命,其出现标志着第二个铁路世纪的到来。
与其他现代运输方式相比,高速铁路有着速度快、安全性好、准点率高、全天候、输送能力大等众多技术经济优势;而在能源紧张、环境污染日益严重的今天,高速铁路的环境友好性受到广泛重视,也成为其快速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
据国际铁路联盟统计(International Union of Railways, UIC)统计,截止2014年9月全球已投入运行的高速铁路里程为22954km,在建12754km,规划建设18841km[1]。
自其问世的近50年以来,全球约有150亿乘客乘坐了高速铁路。
作为重大交通基础设施和新一代的交通运输方式,高速铁路对国家和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作用已经得到广泛认同,并正在世界范围内重塑国家和区域经济地理,成为区域和城市空间发展与重构的重要动力。
西方发达国家高速铁路建设和运行历史较长,针对高速铁路对区域和城市空间发展的影响研究取得了若干成果。
跟踪和分析国外相关领域的研究进展,可为当前我国高速铁路建设高峰期的学术研究、规划设计、政策分析等提供有益参考。
1.主要研究内容交通基础设施在全球、区域、地方、节点等不同空间尺度对区域和城市的空间发展产生重要影响,而针对不同空间尺度上的相关研究也各有侧重。
本文首先分析国内外高速铁路对区域和城市社会经济的影响及国外相关研究,作为开展空间影响分析的背景;进而参考国内外已有研究的划分方式,重点关注高速铁路在区域空间、城市空间、站点地区三个层次的影响及国外相关研究。
1.1 高速铁路对区域和城市社会经济的影响1.1.1 高速铁路对区域和城市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因素(1)高铁对出行方式的影响研究高铁的修建对居民的出行方式产生巨大影响,包括改变现有出行方式、诱发新的交通出行等。
高铁与汽车、航空等交通方式的相互作用及影响是居民出行方式变化的基础,不同地理空间尺度下各种交通方式的相互竞争与各自的时间、空间“窗口效应”吸引了众多的研究。
国外大都市新城交通发展的经验与启示
国外大都市新城交通发展的经验与启示在当今全球化的背景下,各国大都市新城的发展已经成为一个不可逆转的趋势。
随着城市化进程加速,新城在全球的发展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在新城建设过程中,交通发展是至关重要的方面,它直接影响着新城的整体发展和居民的生活质量。
因此,通过学习国外大都市新城交通发展的经验,可以为我国的城市规划和交通建设提供宝贵的启示和借鉴。
一、加强公共交通建设公共交通是大都市新城交通发展的重要保障,是缓解交通拥堵、减少碳排放、提高城市品质的有效途径。
在国外大都市新城交通发展中,公共交通建设一直是优先考虑的方向。
例如,伦敦的地铁系统向来被誉为世界上最发达的城市轨道交通系统之一,它为伦敦的居民提供了便捷高效的出行方式,成为伦敦城市发展的重要动力。
在我国,一些大城市也开始加强公共交通的建设,比如北京的地铁系统已经发展成为全国最先进的城市轨道交通系统之一,为首都的居民提供了高效快捷的出行方式。
因此,我国在发展新城时应该借鉴国外的经验,加强公共交通的建设,提高城市的可持续性发展水平。
二、发展多元化的交通方式在国外大都市新城的发展中,为了满足人们不同的出行需求,一直在不断探索和创新多元化的交通方式。
除了地铁、公交等传统交通工具外,共享单车、共享汽车、电动汽车等新型交通方式也逐渐成为新城交通发展的热点。
这些新型交通方式不仅可以缓解交通拥堵,提高出行效率,还可以减少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
在我国,共享单车已经成为城市居民出行的重要选择,共享汽车、电动汽车等新型交通方式也正在逐步普及。
因此,我国应该在发展新城时,积极引入和推广多元化的交通方式,提高城市的出行效率和便利性。
三、加强交通规划与管理在国外大都市新城的发展中,交通规划与管理一直被视为至关重要的环节。
有效的交通规划可以为城市交通发展提供指导,合理规划交通网络、提高交通效率,最大程度地满足人们的出行需求。
同时,科学的交通管理可以有效缓解交通拥堵、减少交通事故,提升城市的居民生活品质。
国外城市交通规划对中国交通发展的的启示
国外城市交通规划对中国交通发展的的启示摘要:本文简述了我国不断增长的城市交通量和迅速发展的经济形势,分析了我国当今城市交通系统的特色和优势,结合国外城市的成功案例,诊断出我国城市交通目前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这些问题一些思路和途径。
主要从公共公共交通系统方面谈论我家的城市交通系统规划,国内规划出现了很多问题,从国外许多优秀的交通规划案例中吸取精华,指导和思考中国的交通系统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公共交通系统国外成功案例国内交通问题发展方向一,国外交通系统成功案例。
1)自行车交通系统——哥本哈根哥本哈根概况:位于丹麦西南岛东部,是北欧最大城市,是丹麦的首都,也是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
城区面积89.6㎞²,2012年人口54.9万,预计到2025年增至63.7万。
以重视环保和绿色出行闻名于世。
是国际自行车联盟推选的世界上首个“自行车之城”。
自行车数量超过城市总人口,36%市民每天依靠自行车出勤,节省二氧化碳排放90000吨,目标2015年通勤比例50%,居民小汽车拥有率只有22.3%。
发展策略研究:①积极制定自行车交通政策②坚持城市TOD紧凑开发与有机更新③限制小汽车交通发展④完善自行车系统自身建设和养护⑤开展自行车交通评估与反馈⑥重视自行车形象提升与特色宣传。
自行车交通政策制定:确定目标“自行车网络规划”、细化目标《城市交通改善计划》、财政配套“直接、间接由市政府投资”、“中央政府支持”等等。
2)公共交通系统——新加坡城市特点:集国家、城市、岛屿于一身,总面积约710㎞²,人口约500万,是世界上人口密度最大的国家之一。
交通组成:由地铁、轻轨、公共汽车、出租车构成。
在早高峰期间承担客流量站机动化出行总量60%以上。
理念:以人为本的陆地交通系统发展理念,坚持公交优先的交通政策,以及公共交通与土地利用密切结合发展策略。
特点:土地稀少因而形成综合性陆路交通网络,形成无缝衔接,极大的节约了出行的时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外轨道交通引导城市空间发展研究经验及其启示我国正处于经济和城市化的快速发展期,各个城市的建设空间都在拓展,特大城市更是处于城市结构的转型时期,遇到的城市问题和开发困难度尤其大。
同时我国面临着土地资源匮乏、人口多等特殊国情,以美国式小汽车导向的蔓延式发展显然是不明智的。
笔者回顾国外轨道交通引导城市空间发展的主要理论和经验,结合我国城市发展的实际,分析轨道交通所应扮演的角色,同时提出相关新命题,以期推动研究的深入开展。
关于城市空间的概念界定在城市发展过程中,城市空间的概念非常的广泛,只要是处理城市相对空间位置关系上的各种物质要素及其组合关系均可视为城市空间,既有宏观层面又有微观层面。
本文研究的是宏观层面,一般来说,其包括空间结构、城市形态和用地功能三个方面[1]。
城市空间结构是城市用地功能活动及其内在联系的高度概括,是一种内涵的、抽象的描述。
城市的形态则是对城市用地功能和空间结构的表象描述,是构成城市所表现的发展变化着的空间形式的特征。
用地功能是城市空间存在的基础,一般有生产功能、居住功能和服务功能等。
在城市规划思想界,对于城市空间的发展历来存在着争论。
对于空间结构的讨论主要集中于采取单中心还是多中心发展等观点,对于城市形态主要集中于采取紧凑型还是分散型发展等观点,对于用地功能的讨论主要集中于混合利用还是功能分区等观点。
这些争论促使城市空间向更加优化的方向发展。
轨道交通引导城市空间发展的理论基础(一)交通引导城市形态演变理论美国的城市地理学家J.S.Adams(1970)从交通的角度出发,将城市形态(主要包括用地结构)的发展历史分为以下四个时代:步行与马车时代(1890年以前);电车时代(1890-1920年);汽车时代(1925-1945年);高速公路时代(1945年-现在)。
1975年Schaeffer和Sclar系统地探讨了城市交通系统与城市空间形态的关系,他们认为,城市空间形态在交通系统影响下经历了由“步行城市”到“轨道城市”直至“汽车城市”的过程。
Newman和Kenworthy于1996年再次深入研究了交通系统对城市空间形态的影响,把城市空间形态划分为传统步行城市、公交城市和汽车城3个阶段[2]。
通过对比“轨道城市”和“汽车城市”,可以发现轨道城市形态明显比汽车城市形态要紧凑,更加符合可持续发展,因此90年代以后国外城市交通开始进入公共交通复兴时代。
(二)轨道交通与土地价值关系理论诺贝尔奖获得者、经济学家William Vickrey(2001)提出,大容量快速轨道交通应按照其边际成本来收费经营(运行良好的系统其边际成本接近于零),而通过区周边的土地收入来筹集建设资金。
而Roderick B.Diaz(1999)通过研究亦发现轨道交通具有高度的可达性效能,不仅能够节省轨道交通利用者的出行时间和经济成本,而且也能够减少道路交通的拥挤程度从而产生“磁力效应”,吸引各种生活、商务、商业、文化、娱乐等设施向轨道站点周边集中,刺激站点周围土地的高密度开发[3]。
但同时根据可达性递减原理,轨道交通周边的用地价值会随着距离的增大而减小。
(三)公共交通导向的城市开发理论基于对小汽车导向的郊区蔓延的反思,Peter Calthorpe(1993)在其著作《下一代美国大都市地区:生态、社区和美国之梦》中建构了大都市地区的新发展模式——公共交通导向的城市开发理论(TOD)。
其提出了TOD设计的九大原则,涉及选址、土地利用的混合模式、密度、环境、空间尺度等方面[4]。
Cervero(1997)则提出了TOD模式成功的3个原则:密度(Density)、多样性(Diversity)和设计(Design),合称3D。
因此,TOD的核心内容是:以公共交通车站(一般为轨道交通车站)为中心,以适宜的步行距离为半径,在这个范围内混合使用土地,实行中、高密度开发;将覆盖面广、使用选择性强的公共设施围绕车站集中布局,便于居民使用;通过步行、自行车和公交等各种出行方式的高效率换乘,取代汽车在城市中的主导地位。
国外轨道交通引导城市空间发展的实例国外轨道交通引导城市空间发展的成功案例很多,具有代表性的城市有丹麦的哥本哈根、瑞典的斯德哥尔摩、日本的东京以及新加坡等。
(一)丹麦的哥本哈根哥本哈根,是轨道交通引导城市外围地区紧凑发展的典型案例。
早在1947年,由于人口的增长,城市将不得不向外扩展,以轨道交通导向发展的著名“手指形状规划”被采纳(如图1)。
该规划明确要求城市要沿几条狭窄走廊发展,走廊间有限制开发的绿楔隔开,但当时未提出走廊的边界宽度。
1987年的区域规划的修订版中正式规定,所有的区域重要功能单位都要设在距离轨道交通车站步行距离1km的范围内。
随后的1993年的规划修订版更是依据国家环境部制定的“限制引导”政策,要求区域内被轨道交通服务所覆盖的地区,要在当地直接规划区域到距离轨道站点1km的范围内进行集中城市建设。
现在,在车站周围已经有足够的可利用土地以满足哥本哈根区域未来三十年里各类城市用地使用的需要[5]。
在车站地区(如图2),可采用了TOD的土地发展模式,开发从车站向外发散,连接居住小区,轴线两侧集中了大量的公共设施和商业设施,新城中心区不允许小汽车通行,步行、自行车和地面常规公交在该区域共存,这使得轨道交通出行非常方便,使人们愿意选择在车站周围进行工作或居住,促进了站点周边的土地开发。
(二)瑞典的斯德哥尔摩在过去的50多年里,斯德哥尔摩已经从战前的单中心城市转变成了战后的以地铁为骨架的多中心大都市,城市的土地使用形态也与地铁线网紧密结合。
这要归功于城市发展的长远规划:城市的扩张要集中在轨道交通系统覆盖的新城,利用轨道交通来引导城市结构的形成。
但要真正实现多中心的城市结构,避免新城成为“卧城”,就需要在疏解城市人口的同时也疏解城市的功能。
因此在设计第一代卫星城镇的时候,规划最重要的原则就是按照居住人口和就业人口相等的比例来规划新城的规模,即达到居住人口和就业人口的平衡。
最后新城次中心的确削弱了斯德哥尔摩市中心的吸引力,诱发高效的、双向的交通流。
由于轨道交通引导的多中心结构的成功塑造,在高峰期,斯德哥尔摩规划交通系统的双向客流量之比为45:55,这在其他轨道交通系统中并不常见。
然而,多中心的结构在当前正受到挑战,正如规划的那样,斯德哥尔摩第一批新城(Vallingby,Farsta和Skarholmen)有大体相当的就业和居住数,后来的新城却大不相同:Spanga新城就像是一个大的居住区,居住人口是职工数的三倍,最近规划建设的新城Skarpnack也是以居住为主,基本上成为了“卧城”。
[6](三)日本的东京被誉为轨道交通王国的日本东京是世界上典型的以轨道交通为主导的大都市。
在东京首都圈内由17条国铁JR线(新干线)、13条私营铁路系统构成的巨大的铁路及轨道交通网络骨架。
东京现有380个站,为日本1/4人口近3000万人提供服务。
东京全天交通方式构成中,轨道交通占了58%,中心区高峰小时交通方式构成中轨道交通甚至达到了91%。
如今东京已经形成了铁路与城市轨道网维系的多中心结构,主要分为“一核七心”的东京市区城市结构和以轨道网络为骨架的都市圈多中心结构(如图4)。
东京都市圈的形成是在轨道交通系统的引导下发展起来的。
东京郊区的居民沿着辐射状城市轨道形成区域发展,并在城市轨道交通的终点站产生城市次中心。
在东京大都市圈中,商业区的分布越来越密集的沿轨道线分布(如图5)。
例如,比城市中心还要高度发展的商业区是山手线上的池袋、新宿和涉谷等地区。
直到1940年,东京等有轨电车和国家铁路等辐射线路,延伸到郊区的私营铁路不允许进入城市中心,被迫将终点站建在山手线上,一些大的私营铁路公司在池袋、新宿和涉谷等站设置了换乘站,这些换乘中心吸引了大量的客流。
于是逐渐形成了繁荣的商业区、娱乐区和中等商务区。
[7]显然,轨道交通对于商业的集聚和城市中心的形成具有极为明显的推动作用,轨道交通的网络化将引导多中心的城市结构的形成。
(四)新加坡新加坡是一个城市国家,总面积约为700平方公里,人口约为450万(2007年)。
在1967~1971 年期间,新加坡编制了第一个概念规划。
这是一个环状发展方案—Ring Plan(如图6),发展环的核心是水源的生态保护区,禁止任何开发活动;城市中心在南海岸的中部,将发展成为一个国际性的经济、金融、商业和旅游中心;沿着快速交通走廊(大容量快速交通体系和高速公路) ,形成兼有居住和轻型工业的新镇(new towns),市中心的人口和产业将疏散到这些新镇。
[820世纪80年代以来,开发指导规划以土地使用以土地使用和交通规划为核心,根据概念规划的原则,快速交通将导向新城的发展,而在当时新加坡政府选择了高速公路的导向开发,先后建成了8条高速公路,串联了各新城,但是为建设快速公路网络,新加坡耗用了12%的国土资源,与用于解决86%的国民居住的住宅建设所耗用的土地面结相当,这与新加坡土地资源匮乏的国情产生了根本的矛盾,而且交通拥挤开始出现。
为此,新加坡改变了以高速公路导向的土地发展模式,转而以轨道交通来进行导向发展,同时积极的控制小汽车的数量。
从1987年第一条地铁线的投入使用,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新加坡的轨道线已经拓展到了7条,轨道交通线车发展成为最为集中的交通走廊。
新开发的轨道交通连接新市镇,用地布局采用TOD 策略,促使轨道交通成为居民主要的通勤交通方式。
现阶段,所有的城市新中心均位于轨道交通旁,使得“环状规划形态”得到了保持。
轨道交通在结合新市镇发展的大前提下,进一步强调与站点周边地区土地利用的协调,对土地使用进行优化,在靠近站点的周边地区、出入口方便可达的地区优先布置一些综合性的、易于吸引人流的商贸、购物、居住等设施,从而强化其对人流的吸引,改善对地区的服务。
[9对我国城市空间发展的启示(一)国外轨道交通引导空间发展经验总结1.在大城市结构转型时期,如果缺乏正确引导,例如新加坡在上世纪80年代高速公路导向发展那样,不仅会消耗大量的土地资源,还会产生严重交通拥挤。
2.轨道交通有利于多中心结构的形成,轨道交通具有良好的可达性,为外围中心提供了增长点,同时其运营速度达到30-40km/h,解决了外围次中心与城市中心之间的联系不便问题,这在瑞典的斯德哥尔摩和日本的东京有着非常好的体现。
3.轨道交通有利于紧凑城市形态的形成,站点可达性随距离增大而减小的特点围绕站点开发能控制在一定的边界内,例如在步行的距离内,从而为城市的紧凑发展提供了可能。
哥本哈根正是利用这一点,将城市建设严格限制在轨道线路1km的范围内,保护了开放空间。
4.轨道交通有利于促进用地功能的混合开发。
轨道交通能吸纳大量的客流,为站点地区提供了商业、办公以及居住开发的客源,吸引了多样化的业态,使得围绕站点公交站点的土地混合开发程度高,这在四个案例中都有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