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1第四章第三节河流地貌的发育导学案(3).docx
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1 4.3河流地貌的发育学案

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1 4人教新课标版必修1 4.3河流地貌的发育教学目的知识与技艺1.了解流水腐蚀地貌的构成,掌握流水腐蚀作用的三种方式及其对地表形状的影响,了解河谷的构成进程。
2.了解流水堆积地貌的构成,掌握冲积平原的三个组成局部及构成进程。
3.了解洪积扇、冲积、河漫滩平原、三角洲平原对聚落散布的影响。
进程与方法1.阅读河谷的演化进程表示图,可以剖析不同阶段河流腐蚀作用的差异。
2.阅读河流堆积地貌表示图,可以剖析剖析冲积平原各局部的成因及地貌特点。
3.用解说、观察、实验等方法引导先生得出结论。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树立物质是运动的,事物是在不时发作变化的辩证唯心主义观念。
教学重点1.流水腐蚀作用的三种方式及其对地表形状的影响2.流水堆积地貌的构成教学难点1.流水腐蚀地貌的构成原理2. 流水堆积地貌的构成原理课时布置1课时教学进程【导入】不同河流地貌的图片欣赏师:这些不同类型的河流地貌是怎样构成的呢?明天我们就来一探求竟。
【板书】第三节河流地貌的发育师:请同窗阅读书本,回答河流地貌的主要分类。
生:腐蚀地貌和堆积地貌。
【板书】一、河流腐蚀地貌师:〔按河流发育的时间顺序,结合图片一次简明论述三种腐蚀方式及对河流不同时期地貌的影响〕1、河流的三种腐蚀方式2、1、溯源腐蚀:向河流源头方向的腐蚀3、2、下蚀:垂直于空中的腐蚀3、侧蚀:垂直于两侧河岸的腐蚀【特别点拨】关于弯曲河道两岸腐蚀与堆积效果。
师:由于向心力的影响,B处河流以腐蚀为主,A处河流以堆积为主。
即凹岸腐蚀,凸岸堆积。
对应的河流横截面可以看到B岸水深较大,这样的凹岸适宜建造港口等。
师:总结三个时期河谷的形状。
请先生完成表格内容的整理:【拓展】长江不同河段的河流地貌欣赏【总结】【过渡】河流携带的被腐蚀的物质能不能不时带着呢?不会!当河流将这些物质堆积上去的时分,就会构成堆积地貌。
被河流搬运的物质,在河流搬运才干削弱的状况下,会堆积上去,构成堆积地貌。
【思索】哪些要素招致河流搬运才干削弱?【板书】二、河流堆积地貌师:由于腐蚀作用被河流搬运的物质在河流搬运才干削弱的状况下会堆积构成堆积地貌即冲积平原读图找到图中冲积平原的类型。
最新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4章第三节《河流地貌的发育》教案.doc

第三节河流地貌的发育一、重点和考点(一)课程标准1、了解流水侵蚀地貌的形成,掌握流水侵蚀作用的三种形式及其对地表形态的影响,理解河谷的形成过程。
2、通过分析河谷的演变过程,理解不同阶段河流侵蚀作用的差异。
3、了解流水堆积地貌的形成,掌握冲积平原的三个组成部分;通过阅读河流堆积地貌示意图,能够分析冲积平原各部分的成因及地貌特点。
4、理解洪积—冲积平原、河漫滩平原、三角洲平原对聚落分布的影响。
5、树立物质是运动的,事物是在不断发生变化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二)考试说明1、地表形态对聚落及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2、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外力因素二、主干知识梳理(一)河流侵蚀地貌与堆积地貌河流地貌是自然界中最常见的地貌之一。
按照成因,可以将河流地貌分为地貌和地貌,它们的形成和发展主要与作用有关。
1、河流侵蚀地貌河流在流动过程中,会破坏并掀起,形成侵蚀地貌。
(1)河流侵蚀地貌是由、和共同作用形成的。
(2)河谷发育过程河谷是典型的河流侵蚀地貌,它由发育而来。
(3) 发育初期的河谷与成熟期河谷的差异发育初期的河谷的集水面积比较,横剖面呈 字形,河湾不断地向两侧扩展,最终将 ,并在河谷内堆积了大量 。
这时河谷发育进入 。
成熟期的河谷比较 ,横剖面呈 。
2、河流堆积地貌(1) 河流堆积地貌被河流搬运的物质,在河流搬运能力 的情况下,会 下来,形成堆积地貌。
(2) 冲积平原的类型 及形成过程①类型:在河流堆积地貌中,冲积平原是比较典型的地貌类型,它由 平原、 平原和三角洲平原三部分组成。
②形成过程A 、洪积—冲积平原发育于 ,是由多个 或 连接而成的。
B 、河漫滩平原:在中下游地区,河流下蚀作用较 ,侧蚀作用较 。
河流往往在 侵蚀,在 堆积形成水下堆积体。
堆积体的面积逐步扩大,在枯水季节露出水面,形成河漫滩。
洪水季节,河漫滩被河水淹没,继续接受沉积。
如果河流改道,河漫滩被废弃的河漫滩连接在一起,就形成了宽广的河漫滩平原。
常形成下蚀和溯源侵蚀 沟谷深及地下含水层 稳定的地下水补给河流下蚀作用减弱,侵蚀作用加强 凹岸侵蚀,凸岸堆积,河谷出现连续的河湾,最终将河谷展宽,河谷内泥沙堆积C 、三角洲平原(二)河流地貌对聚落分布的影响1、在河流地貌中, 、 、 、 对河流流经地区的聚落分布均有明显的影响。
人教高中地理必修一第四章 第三节-河流地貌的发育-教案-精选教育文档

《第三节河流地貌的发育》——教案【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知道河流侵蚀的主要类型,辨别在不同发育时期河谷受到的侵蚀作用及河谷形态特征的差异,说出河谷的形成过程。
2.知道河流堆积地貌的主要类型及其发育的位置,说出其形成过程。
3.运用图文资料分析河流地貌对聚落分布的影响,能归纳分别说出洪积扇、冲积、河漫滩平原、三角洲平原对聚落分布的影响二、过程与方法1. 用比较分析方法区分河流侵蚀地貌的三种形式。
2.阅读河谷的演变过程示意图,能够分析不同阶段河流侵蚀作用的差异。
3. 通过案例的分析学习和讨论,综合分析河流不同堆积地貌的形成过程。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1. 树立物质是运动的,事物是在不断发生变化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2. 理解事物的发展既有内部条件,也有外部条件。
【教学重点】1.流水侵蚀作用的三种形式及其对地表形态的影响2.流水堆积地貌的形成3. 河流地貌对聚落分布的影响【教学难点】河流堆积地貌形成过程能力的分析【教具设备】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引入新课】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塑造地貌的内、外力作用,外力作用是有风、流水、冰川等等的作用形成各种地貌,是大自然中最常见的地貌。
这节课我们来探讨一下流水对地貌形成的作用。
师:河流地貌是自然界常见的地貌之一,按照成因可将河流地貌分为侵蚀地貌和堆积地貌,它们的形成和发展主要与外力作用有关。
(一)河流侵蚀地貌河流在流动过程中,会破坏和搬运地表物质,形成侵蚀地貌。
在河流发育初期,河流落差大,流速快,能量集中,河流侵蚀作用以向下和向源头,使河谷不断加深和延长,这时河谷深而窄,谷壁陡峭,横剖面呈“V”型(图a)。
“V”型。
河谷形成后,河流落差变小,这时河流向下的侵蚀作用减弱,向河谷两岸的侵蚀作用加强。
河流在凹岸侵蚀,在凸岸堆积,使河流更加弯曲,河谷拓宽(图b)。
经过漫长的过程,河谷展宽,横剖面呈宽而浅的“U”型(图c)。
教师总结:过渡:前面我们说道凹面侵蚀、凸面堆积,凸岸之所以凸,是有沉积物的不断积累,而凹岸是物质减少的结果。
【人教版】地理必修一:4.3《河流地貌的发育》导学案(含答案)

第三节河流地貌的发育[学习目标] 1.了解河流地貌类型及其发育位置。
2.掌握河流地貌的形成与发展过程。
3.运用所学知识分析河流地貌对聚落分布的影响。
一、河流侵蚀地貌与堆积地貌1.河流地貌概况(1)分类:按成因分为①______地貌和堆积地貌。
(2)成因:与②______作用有关。
2.河流侵蚀地貌(1)在河流发育初期,河流侵蚀作用以向下和向源头侵蚀为主。
河谷横剖面呈“③______”型。
(2)“V”型河谷形成后,向河谷两岸的侵蚀作用加强。
河谷横剖面呈宽而浅的“④______”型。
3.河流堆积地貌(1)形成:被河流搬运的物质,在河流搬运能力⑤______的情况下⑥______下来而形成。
(2)典型地貌类型:⑦____________平原、⑧________平原、⑨______。
洪积—冲积平原:发育于⑩______,由多个洪积扇连接形成。
河漫滩平原:发育于河流⑪______,由多个被废弃的河漫滩连接在一起形成。
三角洲:形成于河流入海口的海滨地区。
二、河流地貌对聚落分布的影响1.越往河流的中下游,城市越⑫______。
2.有利条件(1)为聚落提供生产、生活用水。
(2)作为⑬________通道,方便聚落的对外联系和运输。
(3)为聚落提供丰富的⑭______产品。
3.在河流冲积平原上的聚落,首先要考虑⑮________的威胁。
我的疑惑1.。
2.。
3.。
探究点一河流侵蚀地貌与堆积地貌探究材料教材P77图4.17河谷的演变,P78图4.18河流堆积地貌示意。
风水学在中国文化中是一门源远流长的学问。
其目的是教导民众,在山河大地之间,挑选一处适合人类生存的环境,并利用此环境,积极奋斗,努力不懈,进而使长居此地的人们健康、平安又兴旺成功。
虽然经过时间演化,有迷信成分,但里面却包含着中国古代朴素地理学的思想。
殷商时代的居住风水——“攻位于汭”(汭:河水的内弯环抱处,为凸岸)。
如下图所示:1.教材中阐明的河流的侵蚀方式有哪三种?各有何影响?2.“河谷的演变过程”请用流程图的形式加以表示?3.分析“汭位”对古代取水安全、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产生的影响及原因。
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一第四章第三节河流地貌的发育教案

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一第四章第三节河流地貌的发育教案【学习目的】1.知识与技艺〔1〕了解流水腐蚀地貌的构成,掌握流水腐蚀作用的三种方式及其对地表形状的影响。
〔2〕了解流水堆积地貌的构成,掌握冲积平原的三个组成局部及构成进程。
2.进程与方法〔1〕依据资料,可以剖析不同河段河流腐蚀作用的差异。
〔2〕阅读河流堆积地貌表示图,可以剖析冲积平原各局部的成因及地貌特点。
【教学重点】1.流水腐蚀作用的三种方式及其对地表形状的影响。
2.流水堆积地貌的构成。
【教学难点】1.流水腐蚀地貌的构成原理。
2.河流演化进程中凹岸腐蚀和凸岸堆积的剖析及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3.洪〔冲〕积扇与三角洲的构成进程和区别。
教学方法讲授法、读图剖析法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进程:导入设计风水学在中国文明中是一门源远流长的学问。
其目的是教诲民众,在山河大地之间,挑选一处适宜人类生活的环境,并应用此环境,积极妥协,努力不懈,进而使长居此地的人们安康、平安又兴隆成功。
虽然经过时间演化,有迷信成分,但外面却包括着中国现代朴素天文学的思想。
比如,殷商时代的寓居风水──〝攻位于汭〞(汭:河水内湾环抱处,为凸岸)就包括着丰厚的迷信道理,也表达了道法自然的哲学思想。
主要教学进程设计一、河流腐蚀地貌与堆积地貌〔一〕河流腐蚀地貌1.溯源腐蚀及其构成地貌先生活动:识别图中所显示的河流的腐蚀方式并说出判别依据。
教员活动:结合图片解说溯源腐蚀。
甲河源头处遭到流水腐蚀的作用,基岩坍塌,河流的长度被延伸。
经过临时开展,甲河的源头不时向乙河处移动,最后与之沟通。
可见,经过溯源腐蚀作用,河流向源头局部延伸,河谷加长。
承转:那么,图中显示的甲河的河谷形状还有什么变化呢?图中甲河谷不但变长了,还变宽了、变深了!引导先生剖析招致这种变化的外力作用是什么?2.下蚀、侧蚀及其构成地貌师生共同总结河流腐蚀地貌的类型及其腐蚀方式,同时结合幻灯片让先生看法〝V形谷〞。
过渡: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河流也不是一天构成的。
人教版 地理 必修一 第四章 第三节 河流地貌的发育 学案设计

河流地貌的发育【学习目标】掌握主要河流地貌的形成和分布特点及其对聚落和交通线路的影响。
【知识梳理】1.读河谷发育示意图,回忆下列知识。
(1)A阶段处于河流发育初期,河道呈“V”型,河流侵蚀以向下侵蚀和向源头侵蚀为主,主要分布在山区。
(2)B、C阶段为河流发育中后期阶段,河流向两岸的侵蚀作用加强,河道变宽,河道更加弯曲,河流在凹岸侵蚀,凸岸堆积,形成槽型河谷。
(3)河流携带大量泥沙流出山口时,往往形成冲积扇,在入海口处往往形成三角洲。
2.读河流堆积地貌示意图,回忆下列知识。
(1)a处的河流堆积地貌为冲积扇,主要分布在山前,其形成过程是在山区,由于地势陡峭,河流携带了大量泥沙和砾石,当水流流出山口时,由于地势趋于平缓,河道变得开阔,水流变慢,泥沙和砾石在山麓地带堆积而成。
(2)b处的河流堆积地貌是河漫滩平原,主要分布在河流中下游。
(3)c处的河流堆积地貌为三角洲,主要分布在河流入海口,其形成过程是河流携带大量泥沙进入海洋时,由于河流入海处坡度平缓,加上海水顶托作用,河流流速减缓,河流携带泥沙便在河口前方堆积形成三角洲。
【重难讲解】1.河谷的发育过程分析河谷是典型的河流侵蚀地貌,它是由沟谷发育而成的,其形成过程如下图所示:2.冲积平原的形成及特点分析冲积平原是比较典型的河流堆积地貌,包括洪积—冲积平原、河漫滩平原和河口三角洲三种类型。
组成部分分布形成地貌特点洪积—冲积平原山前水流出山口,地势趋于平缓,水流变慢,泥沙沉积,形成洪积扇或冲积扇,多个洪积扇或冲积扇连接成洪积—冲积平原以谷口为顶点呈扇形,冲积扇顶端到边缘地势逐渐降低,堆积物颗粒由粗变细河漫滩平原河流中下游河流下蚀作用减弱,侧蚀作用加强,河流凹岸侵蚀,凸岸堆积形成堆积体,堆积体在枯水期露出水面,形成河漫滩。
如果河流改道,河漫滩被废弃,多个被废弃的河漫滩连在一起形成河漫滩平原地势平坦、宽广三角洲河流入海口的海滨地区河流到达入海口时,流速变缓,加上海水的顶托作用,河流携带的泥沙便会堆积在河口前方,形成三角洲多呈三角形,地势平坦,河网稠密,河道由分汊顶点向海洋呈放射状方法技巧河流侵蚀岸与沉积岸的判断方法(1)河道平直段,根据地转偏向力的影响来判断。
人教版高 一上学期必修一地理第四章第三节河流地貌的发育教案4

地理必修1第四章第三节《河流地貌的发育》教学设计【课标分析】“结合实例,分析造成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外力因素”、“举例说明地表形态对聚落及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这两条课标都要求通过实例分析来认识形成地表形态的因素,说明地表形态对聚落及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
重在实例分析。
【教材分析】必修1模块重在阐述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第四章侧重于认识岩石与地貌,尤其是地貌及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第一节概述性的阐释内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塑造,第二节侧重于分析内力作用形成的山地地貌及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本节重在介绍以河流地貌为代表的外力地貌,分析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学情分析】从知识掌握的角度看,学生已经学习了外力作用的表现形式及其形成的地貌类型,了解流水是湿润地区的主要外力,但这种认识仅是概括的、粗放的。
通过对具体的河流地貌的教学,不仅认识了河流地貌的具体表现,还能触发其认识其他外力地貌的方法。
从学习心理的角度看,高中生思维活跃,自主合作探究适合高中阶段的课堂教学。
【教学目标分析】新课程指出三维目标是一个密切联系的有机整体,学习知识和技能的过程同时也是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同时,教学的主体是学生,因此,教学目标的制定,设计和陈述都应该从学生的角度出发,鉴于此,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1、知识和技能目标①掌握流水侵蚀地貌类型,说出河谷演变过程;②知道流水堆积地貌类型,描述其形成原因及地貌特点。
③理解河流对聚落分布的影响。
2、过程和方法分析学会运用本节课所学的原理和规律分析,解释与本节课有关的地理事物的分布特征及形成原因,提高分析归纳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分析①激发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与欲望,体会学习地理的成功感②树立起辨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形成正确的人地观和环境观。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1第四章第三节河流地貌的发育导学案(3)

4.3 《河流地貌的发育》导教学设计学习目标: 1. 以河流地貌为例,解析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2.认识河流损害地貌和积聚地貌的形成与发展过程。
3.运用图文资料解析河流地貌对聚落分布的影响。
学习重点: 1. 河流的三种损害作用和河流损害地貌的形成。
2.河流积聚地貌的种类和形成。
3.河流地貌对聚落分布的影响。
一、河流损害地貌与积聚地貌(一)、损害地貌【自主学习】河流的损害作用按方向有哪些种类?它们对河谷的形态有何影响?时期(地址)作用过程地貌种类发育初期()以向和向损害为主,使河谷不断型谷和。
中期()向的损害作用减弱,向河流更为波折,河谷拓展变的损害作用加强,河流在损害,积聚。
宽成熟期()以向河谷两岸的损害和积聚作用为主型谷【难点解析】:1、如何理解凹凸岸?(见图1)2、如何理解凹岸损害、凸岸积聚?河水流动到河湾时,表层水流碰到惯性力和离心力的作用,冲蚀凹岸(乙)(如图 2),使乙岸不断崩落。
由于乙岸表层水流积聚,水位高,受重力作用下沉,甲岸表层水位低,基层水流上升补偿,把从乙岸损害的物质带到甲岸积聚,从而形成凹岸损害,凸岸(甲)积聚。
图 2图 1【研究合作】:读右图回答:河流a、b、 c三处与三幅剖面图对应正确的选项是()A、a—①B、b—②C、c—③D、a—②1.以下地表形态属于河流损害地貌的是()A.黄河三角洲 B .崇明岛C.黄土高原D.河谷2.右图注明的北半球某河流两岸六地中,在自然状态下损害较重的是()A.①③⑤B.①④⑤C.②③⑥ D .②④⑥(二)、积聚地貌【自主学习】被河流搬运的物质,在河流减弱的情况下,会下来,形成积聚地貌。
是比较典型的一种河流积聚地貌种类,包括、和三各种类。
地址形成过程地貌种类地貌特点当水流流出时,由于地势突然趋以谷口为极点呈扇形,从顶端山区(山于,河流变得广阔,水流速度,到边缘地势逐渐,麓地带)河流搬运的物质在积聚下来,形积聚物颗粒由变成地貌。
河流在积聚,形成。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1第四章第三节河流地貌发育导学案

河流地貌的发育导教学设计一、授课目的1.掌握流水损害作用的三种形式及对地表形态的影响;理解河谷的形成过程。
2.阅读河谷的演变过程表示图,解析不同样阶段河流损害作用的差异。
3.认识流水积聚地貌的形成过程;理解冲积平原的三个组成部分以及形成过程二、自主学习河流损害地貌与积聚地貌1.河流地貌(1)分类: _________地貌和 _________ 地貌。
(2)成因:主要与 ________有关。
2.河流损害地貌:(1)定义:河流在流动过程中,会 __________________形成损害地貌。
(2)形成①初期:河流浪差,流速,损害作用以向___和向_____损害为主,使河谷不断__和_______,横剖面成______型。
②中期:河流浪差变,河流向的损害作用减弱,向_________的损害作用加强,河流在 __岸损害,在 ___岸积聚,使河流更为波折,河谷被_____。
③成熟期:经过漫长的过程,河谷不断_____,横剖面呈宽而浅的型。
河流积聚地貌( 1)定义:河流搬运的物质,在搬运能力的情况下,下来而形成。
(2)分类①洪积平原(山前)季节性洪水或河流携带大量___________流出山口,河流变得广阔,流速减慢,搬运物质逐渐在山麓地带积聚,形成_______ ,进而形成宽广的洪积平原。
②河漫滩平原(河流中下游)河流在 _____损害, _____积聚形成水下积聚体,面积逐渐扩大,在枯水季节露出水面,形成 _______ 。
河流改道、河漫滩被荒弃连接成宽广的河漫滩平原。
③三角洲平原(河流入海口的滨海地区)在河流入海处 , 水下坡度和缓,河水流速______,泥沙积聚在_________,形成三角洲,连接成广阔的三角洲平原。
三、研究谈论模拟实验一 .模拟河流损害作用的不同样种类(1)实验资料:必然长度的塑料盒、砂土、一面小旗、水(2)实验步骤:①将塑料盒呈必然角度的放置,并在盒内铺满必然厚度、粗细不均的砂土,将一面小红旗插在凑近塑料盒顶端的砂土中;②对着距离小旗一小段距离的砂土处灌溉水流,观察经过流水冲刷后河流在深度、宽度、长度上发生的变化。
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一4.3-河流地貌的发育导学案

第四章地表形态的塑造第三节河流地貌的发育学习目标1、了解流水侵蚀地貌的形成;掌握流水侵蚀作用的三种形式及对地表形态的影响;理解河谷的形成过程。
2、了解流水堆积地貌的形成;理解冲积平原的三个组成部分及形成过程。
3、分析不同阶段河流侵蚀作用的差异。
4、举例说明河流地貌对聚落分布的影响。
学习重点河谷的演变过程;不同位置河流堆积地貌的形成。
学习难点区分河流侵蚀的三种形式,理解河流在凹岸侵蚀,凸岸堆积。
课前预习使用说明与学法指导1、依据课前预习案通读教材,进行知识梳理;勾画教材并写上提示语、标注序号;熟记基础知识。
2、完成预习自测题目。
3、将自学中不能解决的问题标识出来,并填写到后面“我的疑问”处。
预习自测一、河流侵蚀地貌与堆积地貌1、河流地貌分类按照成因,可以将河流地貌分为______________地貌和_______________地貌。
2、河流侵蚀地貌(1)、形成:河流在流动过程中,____________和________地标物质,形成侵蚀地貌。
3、河流堆积地貌(1)、形成:被河流________的物质,在河流________________的情况下,堆积下来,形成堆积地貌。
(2)、河流堆积地貌位置与类型1、河流对聚落形成的作用河流可为聚落提供充足的生产、生活_________;可方便聚落的对外______和______;河流的冲击平原地势平坦,土壤肥沃,利于耕作,可为聚落提供丰富的__________.2、河网密度对聚落规模影响河网密布,耕地破碎,乡村规模_______;华北平原耕地连片,常形成____规模的乡村。
3、河流对聚落分布的影响(1)、聚落选址基本原则:充分利用____________,避免受到___________的威胁。
(2)我的疑问课内探究质疑探究一、河流地貌的发育1.对应画出abc的剖面图2、结合下图及所学内容探究分析下列问题(1)图乙中的河谷分别对应图甲中三段河谷AA′、BB′、CC′的哪一处?其形态有何特点?蚀作用为主?(3)Ⅱ河谷左右两岸不对称,其原因是什么?3、阅读教材78页活动,用语言描述张家界河谷形成过程。
高中地理必修1-4.3 河流地貌的发育 导学案

4.3 河流地貌的发育★必须填写:2016级班组姓名【学习目标】·掌握三种基本的山地类型·学会分析山地地形对交通运输的影响【自主学习】1.河流侵蚀地貌与堆积地貌⑴河流侵蚀地貌(阅读课本P77)①概念:河流在流动过程中,破坏和地表物质,形成侵蚀地貌⑵河流堆积地貌(阅读课本P78-79)①概念:被河流搬运的物质,在河流搬运能力的情况下,堆积下来形成堆积地貌。
②类型·冲积-洪积平原(上游)洪水期→出山口处地势突缓,泥沙堆积→积扇→扩大+彼此联系→洪积—冲积平原·河漫滩平原(中下游)河流凸岸泥沙堆积,形成→多个河漫滩连在一起→河漫滩平原·三角洲平原(河口)入海口处坡度变缓+海水的顶托作用→水流流速,泥沙在河口堆积→河口三角洲2.河流地貌对聚落的影响(阅读课本P80-81)⑴河流对聚落形成的作用①提供充足的(水源)②提供便利的对外联系和条件(交通)③河流冲积平原地势、土壤深厚,提供丰富的农副产品→农耕(地形、土壤)⑵河流对聚落分布的影响4.3 - 14.3 - 2①平原低地:一般沿河呈 分布②山区河谷:一般分布在 地带【合作探究】河流流量和流速是影响河流侵蚀、搬运和沉积作用的重要因素。
下图为某河段示意图,箭头表示河流流向。
1.流水侵蚀作用最活跃的是( )A.① B .② C.③ D.④3.符合①②连线处河流断面的剖面是()2.阅读课本P81图4.23,完成“活动”中的问题。
【自主演练】1.下列关于河流侵蚀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A.溯源侵蚀,使河谷不断向河口方向伸长B.下蚀使河床加宽,河流向源头方向伸长C .侧蚀使谷底加宽,河流向横向发展D.侧蚀使河床加深,河流向纵深方向发展下图为河流a 、b 、c 三处的位置与三幅断面图,回答2-4题。
2.河流位置与断面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A.①-a ,②-b ,③-cB.①-b ,②-a ,③-cC.①-c ,②-b ,③-aD .①-c ,②-a ,③-b3.与河流位置,a 、b 、c 对应的外力作用分别是( )A .侵蚀,搬运,沉积 B.侵蚀,沉积;搬运C.沉积,搬运,侵蚀D.搬运,沉积,侵蚀4.河流在弯曲处的流水作用是( )A.凹岸、凸岸均为侵蚀B.凸岸侵蚀、凹岸堆积C .凹岸侵蚀、凸岸堆积 D.凹岸、凸岸均匀堆积5.下列图示的地表形态中,相对容易形成聚落的是()A.① B .② C.③ D.①6.若某聚落所在的区广泛分布着③图地貌类型,则制约该聚落发展的主要因素是()A B C DA.光照B.地形C.热量D.水源7.长江口崇明岛的成因是()A.断层上升B.褶皱隆起C.火山喷发D.泥沙沉积8.古代的乡村聚落多分布于河流两岸或交汇处的高亢之地,是因为()①地势较高,可避免洪水之患②雨热同期,气候优越③地肥沃、近河,有利于农耕、畜牧、渔猎④便于搬迁和居住A.①③B.③④C.②④D.①④9.冲积扇常常形成于()A.河源地带B.滨海地带C.河流中下游D.山麓地带4.3 - 3。
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1导学案设计:4.3河流地貌的发育

同一河流不同河段的侵蚀作用(空间上)同一河流不同发育时间的侵蚀作用(时间上)第四章 第三节 河流地貌的发育一、形成河流的外力作用1、外力作用的表现形式有 、 、 、2、按成因,可将河流地貌分为 和3、河流在流动过程中,会破坏并搬运 ,形成侵蚀地貌;被河流搬运的物质,在河流搬运能力减弱的情况下,会堆积下来,形成堆积地貌。
侵蚀和堆积作用是同时发生的,但在不同河段,主要作用不同:河流上游——以_______为主;中游——以搬运为主;下游——以______为主 二.河流的侵蚀地貌1.长江三峡山高水急特点形成的主要外力作用是( )A .河流的溯源侵蚀B .河流的下蚀C .河流的侧蚀D .河流的溶蚀 2.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 .该河的横剖面呈“V ”字型B .该河的横剖面呈槽形C .该河段的侵蚀作用以侧蚀为主D .该河段的侵蚀作用以溯源侵蚀为主3.读“河流平面、剖面图”,回答下列问题。
(1)填出河流在A 、B 、C 三处对应的剖面图(甲、乙、丙)以及流水外力作用方式:A : ,以 作用为主;B : ,流水 蚀作用加强,侵蚀拓宽;C : ,以 作用为主。
(2)A 处河段特征:河流侵蚀作用明显,下切深,落差___,多峡谷急流,水能资源 ;C 处河段特征:流速慢,泥沙多,江面宽广,利于 。
(3)若河流A 段的纵剖面如图所示,则形成的地理景观最有可能是( )A .U 形谷B .喀斯特溶洞C .河流瀑布D .河口三角洲 三.河流的堆积地貌不同河段的堆积地貌A 洪积冲积扇B 河漫滩平原C 三角洲平原补充资料:怎样理解河流在凹岸侵蚀,凸岸堆积?河流流经弯道时,水作曲线运动产生离心力。
在离心力的影响下,表层水流趋向凹岸,而底部的水流在压力的作用下,流向凸岸,形成弯道环流。
在弯道环流的作用下,凹岸发生侵蚀,凸岸发生堆积(如下图所示)。
练习下图是我国南方某河流的一河段,分析完成下面3题。
1.若该河流流出谷口常常形成的地貌是( )A .洪积平原B .“U ”型谷C .河漫滩平原D .三角洲平原 2.河中有沙金,淘金处可能在( )A .①B .④ C. ③ D .② 3.该河的丰水期一般在( )A .夏秋两季B .春夏两季C .秋冬两季D .春冬两季 读某河流三角洲沉积岩(物)分布示意图(图4—14),回答4~5题。
必修一第四章第三节河流地貌的发育导学案

编号:GSWHDLBX1----017第三节河流地貌的发育课程标准结合实例,分析造成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外力因素。
举例说明地表形态对聚落及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
学习目标1.以河流地貌为例,分析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2.认识河流侵蚀地貌和堆积地貌的形成与发展过程。
3.运用图文资料分析河流地貌对聚落分布的影响。
知识点重点知识:河流侵蚀与堆积地貌、河流地貌对聚落的影响。
难点知识:河流侵蚀与堆积地貌的形成与发展过程。
知识梳理一、河流侵蚀与堆积地貌河流地貌是自然界常见的地貌之一。
按照_______,可以将河流地貌分为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它们的形成和发展主要与______________有关。
(一)侵蚀地貌时期(部位)作用过程地貌类型发育初期(上游山地)以向_____和向______侵蚀为主,使河谷不断________和________。
_____型谷中期(中游)向____的侵蚀作用减弱,向_________的侵蚀作用加强,河流在_____岸侵蚀,_____岸堆积。
河流更为弯曲,河谷拓展成熟期(中下游平原)以向河谷两岸的侵蚀和堆积作用为主_____型谷思考:1.殷商时代的居住风水观中有“攻位于讷”(讷:河水内湾环抱处,为凸岸)这种风水观有其科学性吗?2.长江三峡是怎样形成的?(二)堆积地貌被河流搬运的物质,在河流____________减弱的情况下,会________下来,形成堆积地貌。
_____________是比较典型的一种河流堆积地貌类型,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三种类型。
部位(位置)形成过程地貌类型地貌特点山区(山麓地带)当水流流出_______时,由于地势突然趋于_______,河道变得开阔,水流速度________,河流搬运的物质在________沉积下来,形成_________地貌________________以谷口为顶点呈扇形,从顶端到边缘地势逐渐________,堆积物颗粒由______变_____河流中下游地区河流在_____堆积,形成____________。
地理必修ⅰ人教新课标4.3河流地貌的发育导学案(精)

4.3 河流地貌的发育导学案【学习目标】1. 了解河流地貌类型及其发育位置。
2. 掌握河流地貌的形成与发展过程。
3.运用所学知识分析河流地貌对聚落分布的影响。
【重点难点】 1. 河流的演变过程及对侵蚀地貌与堆积地貌形成的理解。
2. 河流地貌对聚落分布的影响。
【学法指导】 收集资料、讨论探究、观察对比【知识链接】 一、河流侵蚀地貌与堆积地貌 1.河流地貌概况(1) 分类:按成因分为① ___________ 地貌和堆积地貌。
(2) 成因:与② _________ 作用有关。
2.河流侵蚀地貌(1) 在河流发育初期,河流侵蚀作用以向下和向源头侵蚀为主。
河谷横剖面呈“③ 型。
(2) “ V'型河谷形成后,向河谷两岸的侵蚀作用加强。
河谷横剖面呈宽而浅的“④ 型。
3.河流堆积地貌(1) 形成:被河流搬运的物质,在河流搬运能力⑤ (2) 典型地貌类型:⑦ _________________ 平原、⑧洪积一冲积平原:发育于⑩ _____________ ,由多个洪积扇连接形成。
河漫滩平原:发育于河流 ? ___________ ,由多个被废弃的河漫滩连接在一起形成。
三角洲:形成于河流入海口的海滨地区。
二、河流地貌对聚落分布的影响1.越往河流的中下游,城市越 2.有利条件(1) 为聚落提供生产、生活用水。
(2) 作为 ? ________ 通道,方便聚落的对外联系和运输。
(3) 为聚落提供丰富的 ? _________ 产品。
3.在河流冲积平原上的聚落,首先要考虑? _____【学习过程】探究点一 河流侵蚀地貌与堆积地貌探究材料 教材P 77图4.17河谷的演变,P 78图4.18河流堆积地貌示意。
风水学在中国文化中是一门源远流长的学问。
其目的是教导民众, 在山河大地之间, 挑选一处适合人类生存的环境, 并利用此环境, 积极奋斗, 努力不懈, 进而使长居此地的人们健康、 平安又兴旺成功。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4.3《河流地貌的发育》教案Word版

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一第四章第三节河流地貌的发育学习目标定位一、课程标准1.结合实例,分析河流侵蚀地貌和河流堆积地貌的形成过程。
2.举例说明河流地貌对聚落分布的影响。
二、学习目标1.了解河流侵蚀地貌的形成,掌握河流侵蚀作用的三种形式及其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重点)2.了解河流堆积地貌的形成,掌握冲积平原的三个组成部分及形成过程。
(重点) 3.理解洪积—冲积平原、河漫滩平原、三角洲平原对聚落分布的影响。
(难点)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引导学生复习塑造地表形态的力及山地的形成等相关知识点,播放幻灯片2,并介绍河流地貌是自然界中最常见的地貌之一,按照成因,可以将河流地貌分为侵蚀地貌和堆积地貌,它们的形成和发展主要与外力作用有关,由于时间的限制,今天这节课我们来一起学习河流侵蚀地貌的相关知识。
一、河流侵蚀与堆积地貌(一)河流侵蚀地貌1、成因:河流在流动的过程中,会破坏和搬运地表物质,形成侵蚀地貌。
2、河流的三种侵蚀方式:(1)溯源侵蚀:向河流源头方向的侵蚀。
(播放幻灯片5—瀑布的景观图片)(2)下蚀:垂直于地面的侵蚀。
(播放幻灯片6—长江三峡山高谷深的景观图片)(3)侧蚀:垂直于两侧河岸的侵蚀。
(播放幻灯片—7河流下游泥沙淤积的景观图片)播放幻灯片8—河流侵蚀作用示意图【小结1】河流的侵蚀作用(学生回答时教师逐渐点击总结)3、侵蚀地貌(河谷)的形成过程:(播放幻灯片10)初期:河流落差大,流速快,能量集中,以下蚀和溯源侵蚀为主,河谷深而窄,谷壁陡峭,横剖面呈“V”型。
中期:河流落差变小,下蚀减弱,侧蚀加强,凹岸侵蚀,凸岸堆积,河流更为弯曲,河谷拓宽。
后期:侧蚀为主,河谷展宽,河谷横剖面呈“U”型。
【思考】沟谷与河谷的区别河谷是典型的河流侵蚀地貌,它是由沟谷发育而成,二者的主要区别在于是否有稳定的水源补给,即河谷须深及地下含水层。
具体如下图所示:【小结2】同一河流不同时期的地貌特点(学生回答时教师逐渐点击总结)【例题】读下列四幅图,完成1~2题。
高中地理第四章第三节河流地貌的发育教案3新人教版必修1

第三节:河流地貌的发育【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了解流水侵蚀地貌的形成,掌握流水侵蚀作用的三种形式及其对地表形态的影响,理解河谷的形成进程。
2.了解流水堆积地貌的形成,掌握冲积平原的三个组成部份及形成进程。
3.理解洪积扇、冲积、河漫滩平原、三角洲平原对聚落散布的影响。
二、能力目标1.阅读河谷的演变进程示用意,能够分析不同阶段河流侵蚀作用的不同。
2.阅读河流堆积地貌示用意,能够分析分析冲积平原各部份的成因及地貌特点。
三、德育目标树立物质是运动的,事物是在不断发生转变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教学重点】1. 流水侵蚀作用的三种形式及其对地表形态的影响2. 流水堆积地貌的形成【教学难点】1. 流水侵蚀地貌的形成原理2. 流水堆积地貌的形成原理【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2课时(第1课时知识讲解,第2课时知识归纳与技能点拨)【教学进程】第一课时【导入新课】【播放幻灯片1】【引入新课】同窗们在河边玩耍的时候不知注意到如图中所展示的场面没有?(注意到了)那么同窗们知道图中A、B、C它们的名称别离是什么吗?(不知道)它们的名称简单的讲可以统称为河流地貌。
至于它们的具体名称和形成原理就是咱们今天要讨论的问题。
【板书】第三节:河流地貌的发育一、河流地貌【介绍】河流地貌是自然界中最多见的地貌之一。
依照成因,可以将河流地貌分为侵蚀地貌和堆积地貌,它们的形成和发展主要与外力作用有关。
【板书】一、分类:侵蚀地貌和堆积地貌【过渡】咱们首先来看一下河流侵蚀地貌【板书】二、河流侵蚀地貌【介绍】河流在流动进程中,会破坏并掀起地表的物质,形成侵蚀地貌。
河流侵蚀地貌是由溯源侵蚀、下蚀和侧蚀一路作用形成的。
【引导念书】请同窗们快速阅读教材P83倒数第二段,添出以下表格。
【播放幻灯片2】【教师总结】实际上河流的形成进程正是由于以上的侵蚀作用而形成。
究竟是如何通过一步步的形成河流呢?这就是咱们要探讨的下一个问题。
【板书】(2)河谷的形成原理【引导念书】请同窗们阅读教材P83~84部份,思考河谷作为一种典型的河流侵蚀地貌,是如何一步步发育成熟的?【学生讨论回答】略。
高中地理 4.3 河流地貌的发育导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1

高中地理 4.3 河流地貌的发育导学案新人教版必修1 【学习目标】:
知识与能力:明确河流侵蚀地貌和堆积地貌的类型、形成过程及特点;
了解河流地貌对聚落分布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举例分析河流侵蚀地貌和堆积形成过程及其特点,看图观察河流侵蚀和堆积形成的地貌形态;
对比长江上游和中下游城市的密集程度及规模大小,分析河流地貌对聚落分
布的影响
情感态度价值观:用联系运动的观点看问题,树立唯物辩证观点认识问题
【学习重点】:河流侵蚀和堆积地貌的类型及特点;河流地貌对聚落分布的影响
【学习方法】:分析法、讨论法、讲述法、对比法
【课前预习】
一、河流侵蚀地貌与堆积地貌
河流地貌是自然界中最常见的地貌之一。
按照成因,可以将河流地貌分为地貌和地貌,它们的形成和发展主要与作用有关。
1、河流侵蚀地貌
河流在流动过程中,会破坏地表物质,形成侵蚀地貌。
河流侵蚀地貌是由侵蚀、蚀和蚀共同作用形成的。
2、河流堆积地貌
被河流搬运的物质,在河流搬运能力的情况下,会下来,形成堆积地貌。
在河流堆积地貌中,__________是比较典型的一种河流堆积地貌类型,包括
平原、平原和三种类型。
【课中学习】
1、河流侵蚀作用:
2、堆积地貌的比较:
3、河流地貌对聚落的影响
(1)对聚落规模的影响
(2)影响聚落的分布位置
4、冲积平原为聚落的分布提供有利条件
(1)河流为聚落提供充足的生产、生活用水
(2)河流作为交通运输通道,可方便聚落的对外联系和运输
(3)河流的冲积平原地势平坦,土壤肥沃,利与耕作,可为聚落提供丰富的农副产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3 《河流地貌的发育》导学案
学习目标: 1. 以河流地貌为例,分析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2.认识河流侵蚀地貌和堆积地貌的形成与发展过程。
3.运用图文资料分析河流地貌对聚落分布的影响。
学习重点: 1. 河流的三种侵蚀作用和河流侵蚀地貌的形成。
2.河流堆积地貌的类型和形成。
3.河流地貌对聚落分布的影响。
一、河流侵蚀地貌与堆积地貌
(一)、侵蚀地貌
【自主学习】河流的侵蚀作用按方向有哪些类型?它们对河谷的形态有何影响?
时期(位置)作用过程地貌类型
发育初期()以向和向侵蚀为主,使河谷不断型谷
和。
中期()向的侵蚀作用减弱,向河流更为弯曲,河谷拓展变
的侵蚀作用加强,河流在侵蚀,堆积。
宽
成熟期()以向河谷两岸的侵蚀和堆积作用为主型谷
【难点解析】:
1、如何理解凹凸岸?(见图1)
2、如何理解凹岸侵蚀、凸岸堆积?
河水流动到河湾时,表层水流受到惯性力和离心力的作用,冲蚀凹岸(乙)(如图 2),使乙岸不断崩落。
由于乙岸表层水流堆积,水位高,受重力作用下沉,甲岸表层水位低,底层水流上升补偿,把从乙岸侵蚀的物质带到甲岸堆积,从而形成凹岸侵蚀,凸岸(甲)堆积。
图 2
图 1
【探究合作】:
读右图回答:河流a、b、 c
三处与三幅剖面图对应正确的是
()
A、a—①
B、b—②
C、c—③
D、a—②
1.下列地表形态属于河流侵蚀地貌的是()
A.黄河三角洲 B .崇明岛C.黄土高原D.河谷
2.右图标注的北半球某河流两岸六地中,在自然状态下
侵蚀较重的是()
A.①③⑤B.①④⑤
C.②③⑥ D .②④⑥
(二)、堆积地貌
【自主学习】
被河流搬运的物质,在河流减弱的情况下,会下来,形成堆积地貌。
是比较典型的一种河流堆积地貌类型,包括、和三种类型。
位置形成过程地貌类型地貌特点当水流流出时,由于地势突然趋以谷口为顶点呈扇形,从顶端
山区(山于,河道变得开阔,水流速度,到边缘地势逐渐,麓地带)河流搬运的物质在堆积下来,形堆积物颗粒由变成地貌。
河流在堆积,形成。
地势平坦、宽广
河流中的面积不断扩大,在露
下游地出水面,形成。
河漫滩
区被洪水淹没,继续接受。
多个废弃
的河漫滩连接在一起,形成。
当携带着大量泥沙的河流进入海洋时,多呈三角形,地势平坦,河网
河流入如果河流入海处水下坡度,稠密,河道由分汊顶点向海洋
海口河水流速,河流所携带的泥沙便会呈放射状
堆积在。
【探究合作】: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①
A
B
②
( 1)从地貌上看,①处是,它是由作用形成的,它分布在山区的。
由A到B,沉积物颗粒由到。
( 2)从地质构造上看,②处属于构造,它是由于形成的。
读下图,完成1~ 3 题。
1.图中河流a、 b、c 三处主要的流水作用是()
A.侵蚀、搬运、堆积 B .搬运、侵蚀、堆积C.侵蚀、堆积、搬运 D .堆积、搬运、侵蚀2.图中 d 农业区和 c 城区最有可能形成的河流地貌的名称是()
A.瀑布、河漫滩平原B.冲积扇、三角洲平原
C.三角洲平原、冲积平原D.河漫滩平原、冲积扇
3. 下列关于图中铁路、农业区、城区的布局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d 处位于山前地带,土层厚、水源丰,有利于种植业的发展
B.b 处附近处于河流沿岸低地,地势平坦,利于城市的形成和发展
C.c 处位于河流下游入海口附近,交通条件得天独厚,利于城市的发展壮大
D.与公路建设相比,铁路投资少、技术要求低,故图示区域的交通运输方式以铁路运输为主
二、河流地貌对聚落分布的影响
【自主学习】
1、河流冲积平原聚落数量、规模有什么特点?为聚落的分布提供了哪些有利条件?
2.河流对聚落的影响有哪些?
①.河流影响聚落的形态和规模。
我国北方平原地区聚落的形态呈(团状或条带状),规模
(大或小);南方地区聚落的形态呈(团状或条带状),规模(大或小)。
②.河流影响聚落的选址。
在山区中为防御洪水,聚落一般分布在的地带;平原低地聚落一般分布在。
【探究合作】平原地区是否都适宜聚落的分布?为什么?
1、读某河道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 某港务局拟在A、 B 两处河段建港,请问是选在 A 处还是 B 处好 ?,
理由是。
(2)某勘探队在 C 处钻探获得粘土、砾石、粉砂、砂等沉积物标本,请问自上而下钻取的沉积物应依次是
,其理由是。
(3)小岛D因泥沙不断堆积而扩大,最终将与河流的哪岸相连?为什么 ?
(4)河流的下游常常造成什么堆积地形?其成因和特征如何 ?
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10 分)
材料一奥卡万戈三角洲(图中的 A 三角洲),亦称“奥卡万戈沼泽”,是世界上最大的内陆三角洲,由
奥卡万戈河注入卡拉哈里沙漠而形成。
材料二奥卡万戈及其周边地区区域图。
( 1)据材料一和材料二,试从外力作用角度描述 A 三角洲
的形成过程。
(2)据材料二,从聚落规模、聚落发展两个角度比较甲、
乙聚落,并分析原因。
河流地貌参考答案
(一)、侵蚀地貌
【探究合作】: D
【巩固训练】:1、D 2、A
(二)、堆积地貌
【探究合作】:(1) 山麓冲积扇流水堆积河流流出山口处大小(2)断层岩层受力破裂,并沿破裂面有明显相对位移。
【巩固训练】:1、A2、B3、D
二、河流地貌对聚落的影响
【探究合作】不是。
冲积平原不仅土壤肥沃、水资源丰富,而且河网密布,有便捷的内河航运和海上运输,适宜聚落发展,聚落分布密集。
但是,在热带地区,由于平原地区气候闷热潮湿,居住条件不利,因而人烟稀少,聚落也极少,如南美洲的亚马孙平原地区。
【巩固训练】:
1、(1)A因为A处位于河流的凹岸,流水的侵蚀作用显著,河床深
(2) 粘土、粉砂、砂、砾石颗粒大,比重大的物质先沉积,颗粒小、比重小的后沉积
(3)与北岸(即左岸) 相连因为该河位于北半球,河水在流动过程中,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向右偏转;因而南岸侵蚀,北岸则泥沙堆积
(4)冲积平原、河口三角洲、沙堤等它们是河流带来的泥沙,在流速减缓的情况下以及海潮的顶托下泥沙沉积形成的,其地形特征是地势低平,河汊纵横交错。
2、(1 )形成过程: A 三角洲是奥卡万戈河上游流域发生水土流失,土壤被流水
侵蚀进入河流,并通过流水搬运作用,搬运至卡拉哈里沙漠北部的沼泽地,由于
地形平坦,流速减缓,泥沙沉积形成三角洲。
(2)乙聚落比甲聚落规模大,发展潜力(前途)大。
原因:乙聚落附近有河流
流经,水源充足,而甲聚落处于沙漠地区,水源不足;且乙聚落有交通线路经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