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探究如何概括意境特点
诗歌鉴赏意境题之准确概括意境特点(教案)
诗歌鉴赏意境题之准确概括意境的特点(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掌握诗歌意境题的一般答题方法:三步法2、能够准确概括意境特点二、教学重难点准确概括意境特点三、学情分析学生通过前面的学习已基本初步具备了诗歌意象、意境的基础知识,但在答题时存在不能准确概括意境特征、答题不够规范的问题。
四、教学方法讲练结合法、自主学习、探究性学习法五、教学时数1课时六、教学过程(一)导入(播放赵岭老师的《春江花月夜》朗诵视频片段) 教师:“诗者,感其况而述其心,发乎情而施乎艺也。
”中国古典诗词的一大亮点就是其独具的意境美。
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紧扣春、江、花、月、夜的背景来写,而又以月为主体。
“月”是诗中情景兼融之物,诗情随着月轮的生落而起伏曲折。
月在一夜之间经历了升起——高悬——西斜——落下的过程。
在月的照耀下,江水、沙滩、天空、原野、枫树、花林、飞霜、白沙、扁舟、高楼、镜台、砧石、长飞的鸿雁、潜跃的鱼龙,不眠的思妇以及漂泊的游子,组成了完整的诗歌形象,展现出一幅充满人生哲理与生活情趣的画卷。
这幅画卷在色调上是以淡寓浓,虽用水墨勾勒点染,但“墨分五彩”,从黑白相辅、虚实相生中显出绚烂多彩的艺术效果,宛如一幅淡雅的中国水墨画,体现出春江花月夜清幽的意境美。
古诗的意境之美进入高考便成了对考生鉴赏诗歌意境能力的考查。
而我们今天探讨的正是“如何准确概括意境的特点”这一话题。
<设计意图:以学生熟悉的课内诗文引入“鉴赏诗歌意境”话题,为较好的构建新旧知识的联系铺垫。
>(二)明确教学目标PPT展示教学目标:(三)了解高考考纲PPT 展示2018年高考语文考纲(部分):学生朗读。
教师:鉴赏古代诗歌意境就是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做出的一种考查。
这种考查的命题类型,我们称之为意境题。
高考古代诗歌阅读常见的意境题有哪些命题特点?答题中考生常见的存在问题又是什么呢?(四)命题分析及存在问题PPT展示:学生朗读命题特点。
教师明确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
古代诗词中的意境描写
古代诗词中的意境描写一、意境的定义与特点1.意境的定义:意境是中国古典诗歌、散文、绘画等艺术形式的重要审美特征,是指作品中所创造的具有丰富内涵和审美价值的情感空间。
2.意境的特点:(1)抽象与具体相结合:意境既具有抽象的情感、思想内涵,又通过具体的事物、景物表现出来。
(2)虚实相生:意境中既有真实的景物,又有虚构的想象,二者相互补充,形成独特的审美效果。
(3)含蓄与深邃:意境往往寓意深远,富有内涵,需要读者去品味、去感悟。
二、古代诗词中意境描写的方法1.借景抒情:通过描写自然景物,抒发诗人的情感。
2.寓情于景:将诗人的情感寓于景物之中,使景物具有情感色彩。
3.情景交融:景物与情感相互交织,形成紧密的联系。
4.虚实结合:现实与想象相结合,拓展意境的空间。
5.动静相生:动态与静态的景物相互映衬,增强意境的表现力。
三、古代诗词中意境描写的经典案例1.杜甫《春望》:“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2.王维《鹿柴》:“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3.李白《望庐山瀑布》:“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4.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5.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四、意境描写在中小学教育中的重要性1.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意境描写有助于引导学生体验诗歌的美,提高审美素养。
2.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通过欣赏意境描写,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古代诗词,传承中华文化。
3.锻炼学生的想象力:意境描写富有想象空间,有助于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促进创新思维的发展。
4.陶冶学生的情操:意境描写中所蕴含的美好情感,有助于陶冶学生的情操,培养健全人格。
总之,古代诗词中的意境描写是我国文学艺术的瑰宝,通过对意境描写的学习,可以使学生感受到古代诗词的魅力,提升综合素质。
浅探意境的美学特征
浅探意境的美学特征意境是指一种深刻的情感或思想在艺术作品中的表现。
它是文学、绘画、音乐等艺术作品所特有的表现手法,通过意境的营造,艺术作品能够更加深入地触及人们的内心世界,引发人们的情感共鸣。
在美学上,意境被认为是一种重要的审美特征,它赋予了艺术作品以独特的魅力和内涵。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对意境的美学特征进行探讨,以期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意境在艺术中的重要作用。
意境的形成与艺术家的表现手法密不可分。
艺术家通过对素材、题材的选择,以及对色彩、线条、节奏等各种艺术元素的运用,创造出一种独特的艺术氛围,从而塑造出作品独特的意境。
文学作品中的意境常常依靠对语言的运用和结构的构建,通过修辞手法、描写手法等手段,营造出一种深沉、悲壮、明快或幽远的氛围,使读者在阅读中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
而绘画作品中的意境则依靠对色彩、构图、质感等方面的处理,通过表现出特定的情感或情境,使观者在欣赏中得到美的享受。
音乐作品中的意境则依靠旋律、节奏、音色等音乐元素的安排,传达出作曲家所要表达的情感和意境,使听者对作品产生共鸣。
意境是艺术家表现情感和思想的重要手段,它为艺术作品赋予了深刻的内涵和独特的魅力。
意境的美学特征在于它能够引发人们的审美情感。
艺术作品之所以能够产生美的效果,往往在于它所展现的意境。
正如诗歌中的清新婉约、绘画中的宁静立意、音乐中的抒情激越,这些意境都带有一定的美的品质,它们使作品具有了审美特征。
很多著名的艺术作品之所以能够经久不衰,就是因为它们所营造出的意境具有深厚的内涵和独特的魅力,能够持久地感染和打动人们的内心。
而艺术家也往往会通过创造特定的意境,来表达自己的审美情感和审美追求,从而引起观者的共鸣和赞赏。
意境的美学特征在于它能够引发人们的审美情感,使人们在欣赏艺术作品时得到美的享受。
意境的美学特征还体现在它所具有的精神内涵和情感价值上。
艺术作品中的意境往往蕴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和情感价值,它能够引导人们审视人生、社会和人性,反映出艺术家对世界的思考和理解。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的意境特征分析
意境是由人的主观情感和客观认知结合产生的产物,能陶冶情操,可以让读者更加深层次地理解文学作品。
意境毕竟是我国古代创立的一个理论,是古代文人表达自己情感的一种方式,具有一定的藝术性,且能使读者在阅读文学作品后心情沉静,更深入地体会到作者的情感和思想,并与之产生共鸣。
而读者学习古代文学作品以古诗词为主,通过分析其特有的表现手法和意境特征,深入赏析它的意境美。
本文将结合一些古诗词作品进行意境特征分析。
一、意境的概述(一)概念笔者通过分析发现,意境是提升文学作品艺术性的一种方式,使作品达到了更高的艺术境界,作者可以通过意境将自己的实际生活与内心情感融合在一起,既印证了自己的感情生活,又使自己的内心思想表达得更加清楚。
意境能使读者与作者产生共鸣,从一定的程度上可以激发读者的想象,而作者真实和亲切的情感表达能增强作品的生命力,促进情感的融合。
作者和读者在某种特殊程度上能够跨越时空实现心灵上的融合。
(二)形成意境的形成是作者将自身的情感与文学结合在一起创造出来的思维和想象空间,在我国文学作品中被广泛应用,且其历史悠久。
古代很多的文学作品中都体现出了意境,传达出了更多的情感。
通常作品受情感的影响是有层次的,读者如果只看作品表面便很难走进作者的内心,了解作者的真情实感,所以只有真正体会到作品的意境,才能真正理解作品丰富的内涵,并与作者产生共鸣。
二、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的意境特征在层出不穷的文学典籍中,没有意境的作品是不能够很好地打动读者的心灵的,优秀的作品往往都是有意境的。
作者在文学作品中运用了不同的意境,主要包括三个意境呈现的特征,即情景交融、虚实结合、韵味无穷。
这三个意境特征在作品中往往会烘托出不同的感情和意境。
情景交融,它大多出现在有关于自然风景和生活景观的诗句和文章当中,作者主要是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以及对周边喜爱的事物来进行描写。
古人都善于认真观察生活中的景物并拥有一颗热爱生活的心,他们往往能够在平凡的世界中发现一些很绝妙的风景和事物,然后通过对这些风景和事物的描写来表达自己内心的情感波涛,此时就能够很好地将情景交融的意境运用到其中,具体表现在情中见景、景中藏情、情景并茂三个方面。
如何概括意境特点
三春白雪归青冢,万里黄河绕黑山。(凝重凄婉)
四、听声响
1、一般诗人以声音反衬宁静,如: 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幽静空旷)
2、经过声音增长画面旳愤怒,如: 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明丽,生机勃勃)
3、声音传达出不同旳情绪。 琵琶含着怨恨,箫声犹如呜咽,闻鼓让人奋进。莺 啼令人愉悦,鹧鸪声让人感到悲愁,“杜鹃啼血猿哀 鸣”,雨打芭蕉,风吹梧桐无不让人感到哀愁。
山水田园和隐逸诗人写景旳特点: 恬静优美,恬淡自然,富有生机,富有 农村气息,荒僻幽静,清幽绝俗
小结:
在鉴赏诗词意境时,我们不能机械孤立地分析,要从 各个方面进行综合分析。精确地把握诗歌意境要靠多读、 多思、多对比,熟练利用以上旳措施去分析,不断积累, 定能感悟诗歌意境旳美。
概括意境特点旳五个角度:
察物象 看空间 辨色彩 听声响 感冷暖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一、察物象(意象)
诗人所选景物往往寄寓着诗人独特旳情思,诸多景物 都有特定旳象征意义,概括画面特点时应注意到这一点。
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清幽脱俗)
二、看空间
可从地面和天空两个角度去观照画面境界旳大小。
对于山林幽谷旳描写往往用“幽深”“深邃”来概括其特点。 例: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僻静幽深)
三、辨色彩
辨别色调旳冷暖所体现旳情绪,注意色彩搭配所呈现旳效果。
红色、橙色、黄色为暖色,给人们一种温暖、热烈、活 跃旳感觉。蓝色、紫色(深紫)为冷色,让人感到凉爽、平 静、沉稳、踏实。
明亮旳颜色常用来体现喜悦旳情绪。凝重灰暗旳色彩多寄 寓伤感幽怨旳情绪。
1、从地面看去,有广阔、广阔、沧茫、深远等特点。 例:
鉴赏诗歌形象之意境(实用极了)
诗歌鉴赏专题:导学案《鉴赏诗歌形象之意境》【学习目标】1.理解并准确掌握诗歌的意象。
2.用诗意的语言描绘诗歌中呈现的意境。
3.由境寻情,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学习重点、难点】用诗意的语言描绘诗歌中呈现的意境。
【学习方法】自主领悟→小组探讨→规范答案→总结思路→真题演练【课前导学】1.意境概念意境是诗人要表达的思想感情与生活中所描绘的生活图景有机融合而形成的一种耐人寻味的艺术境界,即诗中“意”与“境”的和谐统一。
“意”是诗人在诗中抒发的思想感情,“境”是诗中所描绘的生活图景。
2.意境题型(1).提问方式: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2).提问变体: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3、意境常用术语:寥廓、雄奇、开阔、旷远、悲壮、悲凉、凄清、阴冷、幽静、萧条、荒凉、冷落、衰败、孤寂、恬静、闲适、缠绵、清新、明丽、绚丽、壮丽、秀美、恬淡、朦胧、淡雅等【课堂探究】1、绝句二首(其一)杜甫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注:此诗写于诗人经过“一岁四行役”的奔波流离之后,暂时定居成都草堂时。
此诗描绘了怎样的景物?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
①、自主领悟:请根据参考答案,修改自己答案,然后小组讨论评阅样卷,赋予分数,指出失分原因。
②、合作探究根据学案上的诗歌例题分析,小组合作归纳概括意境题答题思路。
第一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二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三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①-②题鹧鸪天代人赋①辛弃疾陌上柔桑破嫩芽,东邻蚕种已生些。
平冈细草鸣黄犊,斜日寒林点暮鸦。
山远近,路横斜,青旗②沽酒有人家。
浅探意境的美学特征
浅探意境的美学特征意境是指一件艺术品或作品所表达的一种情感或精神状态,这种状态在作者的构思和艺术表现中得到体现,通过观众的感知和理解,展现出来的是一种具有艺术美感的情境,所以意境是艺术的重要特征之一。
那么,意境的美学特征都有哪些呢?首先,意境具有抽象性。
意境内含的表象或形象可能并不明显或直观,经常展示出一种奇异而含蓄的氛围和情感状态。
这种笼统和不明确的特征,在某些作品中表现得十分明显,如唐代杜甫的《临安春雨初霁》,表现的是诗人心境的起伏波动和震撼感,虽没有明确的主题和形象,但却具有深远的艺术感染力。
其次,意境在艺术创作中常常是自由而随意的表现方式。
因为意境本身不属于现实世界,所以在表现上不必拘泥于具体的实现方式和形式,在艺术表现上不受规范和约束,许多艺术家在自己的作品中崇尚意象的意境性,尝试采用自由、奇异、抽象的形式表达自己的内心情感。
再次,意境强调情感交融。
作品中的意境,反映了作者自己的感受和抒发,也凝聚了文化传统与精神文化的交融,展示了人类情感的共性和历史人文的内涵,通过感性和理性相结合的手法,强调情感与理性的统一性和交融性,为艺术品的价值提供了更深层次的支撑。
此外,意境的美学特征还在于它的普遍性和暗示性。
艺术家的意境世界,常常具有超越个人和时空的意义和价值,不同种族、民族或文化的人群,也可以从中感受到相似的情感共鸣,这种普遍性的体现,为意境注入了更为深沉和广泛的内涵。
与此同时,意境的表达方式也常常隐晦暗示,需要观众细心揣摩,从中寻找出奇妙而微妙的感悟,这也是艺术的魅力之一。
最后,意境的美学特征还在于它的寓言和象征性。
作品中展现出来的意境,往往是一种象征性的语言,通过抽象的形式,来表达现实的美好和丑恶、善良和邪恶等思想价值观,常常揭示生活的哲学意义,预示文化的文明进程,为人类道德和社会发展打开了新的思考和方向。
总之,在艺术创作中,意境是一种非常特殊的美学特征,它高度概括、深刻抒发了艺术家内心的情感和思想世界,同时向观众传达了一种深邃、奇妙而具有普遍性的信息与价值,展现出了艺术的非凡魅力和无穷魔力。
《诗歌鉴赏——如何概括意境特点》 课件 (共23张)
4、山林幽谷的描写往往用“幽深““深 邃”来概括其特点。
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
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
王维《过香积寺》 不知道香积寺在什么地方,攀登好几里误入云拥群峰。
古木参天却没有人行路径,深山里何处传来古寺鸣钟。
茫茫山林,白云缭绕,映衬香积寺之深 藏幽邃。古树参天,杳无人迹;隐隐钟声, 空谷回响,使得寂静的山林又蒙上了一层迷 惘、神秘的情调,显得越发安谧。有小径而 无人行,听钟鸣而不知何处,再衬以周遭参 天的古树和层峦迭嶂的群山。这是多么荒僻 而又幽静的境界!
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
《积雨辋川庄作》[唐] 王维 漠漠水田,飞起几只白鹭;阴阴夏树,传来婉转鸟鸣。
如果没有“啭黄鹂”三个字,画面 欠缺一点生气,当诗人把黄鹂这个大自 然的歌手引进了画幅之后,黄鹂、白鹭、 绿树便形成了更加丰富的色彩的对照, 画面就更加明丽和鲜艳,而黄鹂悠扬悦 耳的鸣啭,又划破了宁静,给画幅增添 了诗意。
专题探究
如何概括意境特点
概括意境特点的常用词语:
迷离渺远、清幽明净、雄浑壮阔、 孤寂冷(凄)清、凄苦悲凉、恬静 优美、闲适安谧、苍凉悲壮、闲适 恬淡、明丽清新、萧疏凄寂、安谧 美好、幽僻冷寂、高远深邃、淡雅 幽远。
边塞诗景物的特点:雄浑壮阔、艰苦奇寒 荒凉辽阔、阴沉浓重
山水田园和隐逸诗人写景的特点:恬静 优美,恬淡自然,富有生机,富有农村 气息,荒僻幽静,清幽绝俗
《观猎》“风劲角弓鸣”
以朔风劲吹的声音和角弓的鸣响声,渲染出一 种雄壮的气氛。
《登高》“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 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急风呼啸,高猿长啼,“空谷传响,哀转久 绝”,落木窸窣之声,江涛拍岸之声,构成了沉郁 悲凉(雄浑悲凉)的意境,兼具磅礴之气势。
一轮复习诗歌鉴赏——如何概括意境特点
辨色彩
辨别色调的冷暖所体现的情绪,注意色 彩搭配所呈现的效果。
红色、橙色、黄色为暖色,给人们一种 温暖、热烈、活跃的感觉。蓝色、紫色(深 紫)为冷色,让人感到凉爽、安静、沉稳、 踏实。
明亮的颜色常用来表现喜悦的情绪。凝 重灰暗的色彩多寄寓伤感幽怨的情绪。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杜甫连用了“黄”、“翠”、“白”、 “青”四种鲜明的颜色,织成一幅绚丽的图景, 构成了明丽而优美的意境。加上声音的描写, 传达出无比欢快的感情。
雨霖铃 柳永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 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 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 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霄酒醒何 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 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 何人说?
上阕写与情人话别时的情景,寒蝉、 长亭、烟波、暮霭,营造出悱恻凄哀的 气氛,烘托了离别时的无限惆怅而又难 舍难分的心情。这是实写。下阕写诗人 想象别后伤离的情景。特别是“杨柳岸 晓风残月”一句,更是凄楚哀婉。
军城早秋 唐 严武
昨夜秋风入汉关,朔云边月满西山。 更催飞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追骄虏,莫遣沙场匹马还。
[注]严武(726-765):字季鹰,华阴(今属陕 西)人。曾任成都尹、剑南节度使,广德二年 (764)秋率兵西征,击败吐蕃军队七万多人。
(1)诗的前两句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有什 么寓意?
(1)夜晚、秋风、汉关、寒云、冷月、西 山,诗的前两局描绘的是一幅初秋边关阴沉 浓重的夜景。寓意边境局势的紧张。
专题探究
如何概括意境特点
概括意境特点的常用词语:
迷离渺远、清幽明净、雄浑壮阔、 孤寂冷(凄)清、凄苦悲凉、恬静 优美、闲适安谧、苍凉悲壮、闲适 恬淡、明丽清新、萧疏凄寂、安谧 美好、幽僻冷寂、高远深邃、淡雅 幽远。
浅探意境的美学特征
浅探意境的美学特征
意境是美学中一个重要的概念,可以理解为情感和思想在艺术作品中所引发的心灵感
受和联想。
意境的美学特征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意境的美学特征在于它的超越性。
意境是通过作品中的形象、色彩、音乐等元素所创
造出来的,这些元素往往超越了一般的表象和实体。
通过对这些元素的处理和组合,艺术
家创造出一种具有超越性的氛围和情感,使观者在欣赏作品的过程中获得一种超越常规生
活和常识的美感体验。
意境的美学特征在于它的含蓄性。
意境往往以一种隐喻、象征的方式表现,而不是直
接呈现给观者。
艺术家通过意境的表现手法,使作品中的意蕴和情感得以更为深远和丰富。
观者在欣赏意境作品时,需要通过自己的感知和想象去体会作品所传递的信息和情感,从
而产生更为深入和启发性的体验。
以上就是意境的美学特征的浅探。
意境作为艺术创作中的重要元素,通过超越性、唯
美性、含蓄性和感染力等特点,创造出了一种独特的审美体验。
这种审美体验不仅满足了
人们对美的追求,更能调动人们的情感和思维,为心灵带来一种愉悦和启迪。
2014如何概括意境特点
壮阔雄奇
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
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
僻静幽深
第6页,共24页。
辨色彩
辨别色调的冷暖所体现的情绪,注意色彩搭配 所呈现的效果。
红色、橙色、黄色为暖色,给人们一种温暖、热烈 、活跃的感觉。蓝色、紫色(深紫)为冷色,让人感 到凉爽、安静、沉稳、踏实。
明亮的颜色常用来表现喜悦的情绪。凝重灰暗 的色彩多寄寓伤感幽怨的情绪。
答案:颔联中的“片云”“孤月”既为实景,也有喻意。“片云
”在空中飘荡,就像自己漂泊他乡;漫漫长夜中,月亮和“我”
都是如此的孤独寂寞。颈联用落日比喻自己黄昏暮年;秋风 则是眼前实景,与上句之“落日”喻象相对,虚实结合。两联 情景交融,塑造了一种天高地远、孤月独照的冷清(或孤清)意 境。
第24页,共24页。
第19页,共24页。
总结意境鉴赏题的一般步骤:
• 景、情、境三个因素缺一不可
• 具体为:
•
①抓住意象,描述诗中画面。
•
②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
•
③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
第20页,共24页。
例2
春行即兴 李华
宜阳城下草萋萋,涧水东流复向西。
芳树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啼。
古人在谈到诗歌创作时曾说:“作诗不过情、景二端。”请从“景”
第4页,共24页。
水落鱼梁浅,天寒梦泽深。
意境:广阔而深远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高远空旷(寥廓)
第5页,共24页。
如果描绘的是高山广漠,长江大海等有气魄的景物,则可 再用一“雄”字或“壮”字形容。
对于山林幽谷的描写往往用“幽深““深邃”来概括其 特点。
怎么概括意境特点
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 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 “绿酒”、“红炉”两种色彩的 和谐配合,在天寒欲雪的背景下, 产生了一种亲切而温暖的情味。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杜甫连用了“黄”、“翠”、 “白”、“青”四种鲜明的颜色, 织成一幅绚丽的图景,构成了清新 而优美的意境。加上声音的描写, 传达出无比欢快的感情。
察意象 看视觉 看听觉 看触觉 看气势 看空间
察意象
诗人所选景物往往寄寓着诗人 独特的情思,很多意象都暗示、象 征着特定的内涵、意义。概括意境 特点时应注意到这一点。 王维《山居秋暝》中的明 月、青松、清泉、翠竹、莲花都有 高洁的特点,是诗人人格的写照, 共同营造了清幽脱俗的境界。
1鹧鸪、杜鹃:它的叫声像“行不得 也哥哥”,极易勾起旅途艰险的联想 和满腔的离愁别绪。凄凉、悲伤。 2寒蝉——悲凉 。 3杨花——飘泊、离愁别绪。 4梧桐——凄凉、悲伤 5枫叶芦花——秋意、凄清、清冷。 6落叶——秋意、荒凉、萧瑟。 7斜阳——归来、苍凉、凄惨。 8西风——凄清、苍凉、萧瑟。
柳宗元《江雪》:“千山鸟飞 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 钓寒江雪。”诗人把我们带到一个 幽静寒冷的境地。在这样的环境里, 那个老渔翁竟然不怕天冷,不怕雪 大,忘掉了一切,专心地钓鱼,形 体虽然孤独,性格却显得清高孤傲, 甚至有点凛然不可侵犯。
看气势
有气势的诗歌往往在句子中的动 词和形容词上着力。 可用雄壮、大气磅礴来概括。
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 景物暗淡,清冷,萧瑟、悲凉。 黄叶在秋风寒雨中飘落,白发 在穷困潦倒中频添,寒灯独坐,雨 扣心弦。诗人用叶的黄,头发的白, 展现出诗人贫居的萧条之状和心境 的凄苦,烘托出了悲凉的气氛。
看听觉
1通常诗人以声音反衬宁静。 所谓“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 幽。”“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用鸟鸣不仅表现了山谷的幽静,更 反映了山谷的空旷,意境更为深远。
意境的形象特征
意境的形象特征意境的形象特征意境的形象特征集中体现为情境交融。
(一)、情境情因感而发,或感于事,或感与物,回味旧往,感于笔端,始成情境。
具体到作品,表现为不同的三种形态。
1、直抒胸臆此种表现手法,词人内心世界直接袒露,情感表现无所掩饰与旁借,感情宣泄酣畅淋漓,其一吐为快之情感气势比之比兴寄托之法更具动人魄力。
如李煜《菩萨蛮》:“人生仇恨何能免,销魂独我情何限!故国梦重归,觉来双泪垂”;韦庄《思帝乡》:“妾拟将身嫁与、一生休。
纵被无情弃,不能羞”。
稼轩《菩萨蛮》:“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
此类词作,以感情宣泄为主,随主体情感之流动,创造富有个性特征之情境,写景叙事只为陪衬,刻意追求具有直接感发之力的艺术情境。
2、移情于物移情于物,即主体之情感、生命、情绪、意趣投射、移注、输入至客体,使其具有与主体相同之情感生命。
主客体情感之转移,首先应具“同形同构”关系,意即“景能称情”(客体特征适合表现主体情感)。
其次,移情当借助想象与联想,于情思外射之过程中达到情感扩张、移转之目的。
如晏殊“槛菊愁烟兰泣露,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吴文英“年年古苑西风到,雁怨啼,绿水葓秋”等,均凭借想象与联想作用,将自身情感移入花鸟,使之具有人之情感与品格。
此类词作,主体情感借景外移,景物从属情感表达,自身缺少独立存在意义。
鉴赏时重在体察词中所创造、表现之情境,把握词作内在心灵波动。
3、取物象征象征取意,借物暗示,以达情感。
其表情达意“言此意彼”,朦胧模糊,若即若离。
分固定性象征与个体性象征两类。
固定性象征源于历史积淀,约定俗成,受民族文化与民族心理制约,蕴涵丰富的民族文化思想、审美情趣和思维方式,被世人广泛认可与接受。
如梅花高洁,松柏孤直,猿啼悲伤,团扇哀怨,……等等。
个体性象征为词人触兴于物,临机创化的具鲜活个性色彩的艺术形象。
虽不具俗定性,然切合词人心境,能鲜明表现其独特的情感状态。
如苏轼:“谁见幽人独往来?飘渺孤鸿影。
浅探意境的美学特征
浅探意境的美学特征意境,是指文学作品中所具有的独特的氛围和情调,它是作者通过精心构思和描绘所营造的一种独特的情绪氛围。
在文学中,意境的营造可以使作品更加深刻,更加丰富,让读者在阅读作品时产生更加丰富的感知和联想。
意境的美学特征,体现了作品所具有的审美情感和艺术表现力,它是文学作品所具有的独特之处。
那么,意境的美学特征又有哪些呢?下面,我们将通过对意境的美学特征进行浅探来一探究竟。
意境的美学特征体现在作品的情感和情调上。
意境的美学特征,首先表现在作品所具有的情感和情调上。
作品通过精心构思和描绘,可以营造出一种独特的情感氛围,让人产生深刻的情感共鸣。
在一些悲情的作品中,可以营造出一种忧伤的情感氛围,让人产生对生活的深刻思考和感慨;而在一些欢快的作品中,可以营造出一种欢乐的情感氛围,让人产生愉悦和愉快的心情。
这种情感和情调的营造,正是意境的美学特征之一。
意境的美学特征体现在作品的想象和联想上。
意境的美学特征,还体现在作品所具有的想象和联想上。
作品通过对细节的刻画和描绘,可以唤起读者的想象和联想,让读者在阅读作品时产生更加丰富的感知和联想。
在描述一个人物时,可以通过对其外貌特征、性格特点以及行为举止的描绘,让读者更加清晰地栩栩如生地感受到这个人物的形象,从而在心中产生对其的深刻印象。
这种想象和联想的营造,正是意境的美学特征之一。
意境的美学特征体现在作品的结构和节奏上。
意境的美学特征,还体现在作品所具有的结构和节奏上。
作品通过对叙述的安排和节奏的把控,可以营造出一种独特的结构和节奏,让作品更具有韵律感和美感。
在一篇散文中,可以通过对句子的长度、排列和修饰的使用来构筑出一种独特的节奏感,从而让读者在阅读作品时产生一种如行云流水般的流畅感。
这种结构和节奏的营造,正是意境的美学特征之一。
意境的美学特征体现在作品的意蕴和内涵上。
意境的美学特征,还体现在作品所具有的意蕴和内涵上。
作品通过对主题的深入挖掘和内涵的丰富呈现,可以使作品更加富有内涵和意蕴,让读者产生更加深刻的感悟和领悟。
专题探究:如何概括意境特点
如何概括意境特点
概括意境特点的角度
看空间 辨色彩 听声响 感冷暖 察物象
审空间
可从地面和天空两个角度去观照画面境界 的大小。
从地面看去,有广阔、辽阔、苍茫、深远 等特点。
着眼于天空,有高远、空旷、寥廓(高远 空旷)等特点。
水落鱼梁浅,天寒梦泽深。
天气转寒,湖面上没有了蒸腾的水汽,没 有了茂密的树木遮挡视线,云梦泽更见深远。 意境广阔而深远。
简析诗的意境。
竹里馆 王维 这首诗通过
独坐幽篁里, “竹林”、“弹 弹琴复长啸。 琴”、“长啸”、 深林人不知, “明月”等意象 明月来相照。 创造出清幽绝俗
的意境。
山水田园和隐逸诗人写景的特点:恬静 优美,恬淡自然,富有生机,富有农村 气息,荒僻幽静,清幽绝俗
卜算子 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苏轼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
听声响
声音特定的感情色彩,传达出不同的情绪。
《观猎》“风劲角弓鸣”,以朔风劲吹的声音和角 弓的鸣响声,渲染出一种雄壮的气氛。
《登高》“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 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急风呼啸,高 猿长啼,“空谷传响,哀转久绝”,落木窸窣之声, 江涛拍岸之声,构成了沉郁悲凉的意境,兼具磅礴 之气势。
全诗营造出旖旎、凄迷的意境。
中夜起望西园值月上 柳宗元
觉闻繁露坠,开户临西园。 寒月上东岭,泠泠疏竹根。 石泉远逾响,山鸟时一喧。 倚楹遂至旦,寂寞将何言。
请结合全诗, 说说作者写“ 露”“月”“ 泉”“鸟”营 造了怎样的意 境?表明了作 者什么样的心 情?
半夜了,只听见露水滴滴嗒嗒的声音,一轮寒月从东岭升起, 一泓流水穿过稀疏的竹根,发出泠泠的响声,听得远处传来 从石上流出的泉水声,愈远愈响,山上的鸟儿偶尔鸣叫一声, 写出了夜的清冷和静谧,表明了作者的孤独和寂寞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雨霖铃 柳永 •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 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 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 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霄酒醒何 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 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 何人说?
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
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 茫茫山林,白云缭绕,映衬香积寺之深藏 幽邃。古树参天,杳无人迹;隐隐钟声,空 谷回响,使得寂静的山林又蒙上了一层迷惘 、神秘的情调,显得越发安谧。有小径而无 人行,听钟鸣而不知何处,再衬以周遭参天 的古树和层峦迭嶂的群山。这是多么荒僻而 又幽静的境界!
专题探究如何概括意境特点
•
•概括意境特点的常用词语:
•迷离渺远、清幽明净、雄浑壮阔、 孤寂冷(凄)清、凄苦悲凉、恬静 优美、闲适安谧、苍凉悲壮、闲适 恬淡、明丽清新、萧疏凄寂、安谧 美好、幽僻冷寂、高远深邃、淡雅 幽远。
•
•边塞诗景物的特点:雄浑壮阔、艰苦奇寒 •荒凉辽阔、阴沉浓重
•山水田园和隐逸诗人写景的特点:恬静 优美,恬淡自然,富有生机,富有农村 气息,荒僻幽静,清幽绝俗
•
3、高山广漠,长江大海等有气魄的景物 ,则可再用一“雄”字或“壮”字形容。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黄沙莽莽,无边无际,境界阔大。落日 低垂河面,着一“圆”字,恍然红日就出入于 长河之中,平添了河水吞吐日月的宏阔气势 。可用“壮阔雄奇,气象雄浑”概括意境。
•
4、山林幽谷的描写往往用“幽深““深邃” 来概括其特点。
三春白雪归青冢,万里黄河绕黑山。
诗人选取了白雪、青冢、黄河、黑山等 色彩凝重的意象,写出了塞外边地气候的酷 寒及景物的单调无味,从而表达了征人之“ 怨”,给人以凄恻苍凉之感。
•
喜外弟卢纶见宿(司空曙) 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 黄叶在秋风寒雨中飘落,白发在穷困潦倒 中频添,寒灯独坐,雨扣心弦。诗人用叶的黄 ,头发的白,展现出诗人贫居的萧条之状和心 境的凄苦,烘托出了悲凉(凄凉)的气氛。
•
•概概括括意意境境特特点点的的角角度度 看空间 辨色彩 听声响 感冷暖 察物象
•
审空间 可从地面和天空两个角度去观照画面境
界的大小。 1、从地面看去,有广阔、辽阔、苍茫、
深远等特点。 2、着眼于天空,有高远、空旷、寥廓(
高远空旷)等特点。
•
水落鱼梁浅,天寒梦泽深。 天气转寒,湖面上没有了蒸腾的水汽, 没有了茂密的树木遮挡视线,云梦泽更见深 远。意境广阔而深远。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海天相连,无边无际,海天之中只有皎 皎孤月,高远而空旷,可用“寥廓”来概括 其特点。
长相思 吴山青, 越山青, 两岸青山相送迎, 谁知别离情
。 “青”是冷色, 烘托出一种凄清的氛围, 表
达了离人复杂缠绵的离情。
•
竹里馆(王维)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竹的墨绿,天的湛蓝,月的清白都是冷 色调,画面幽美澄清,具有平静、安宁、清 雅之态,体现宁静淡泊的意趣。
征人怨(柳中庸)
•全诗营造出旖旎、凄迷的意境。
•
•
中夜起望西园值月上 •请结合全诗,
•
柳宗元
说说作者写“ 露”“月”“泉”“
• 觉闻繁露坠,开户临西园。 鸟”营造了怎
• 寒月上东岭,泠泠疏竹根。
样的意境?表 明了作者什么
• 石泉远逾响,山鸟时一喧。 样的心情?
• 倚楹遂至旦,寂寞将何言 。
•半夜了,只听见露水滴滴嗒嗒的声音,一轮寒月从东岭升起 ,一泓流水穿过稀疏的竹根,发出泠泠的响声,听得远处传 来从石上流出的泉水声,愈远愈响,山上的鸟儿偶尔鸣叫一 声,写出了夜的清冷和静谧,表明了作者的孤独和寂寞
•
山居秋暝(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鱼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 这首诗前四句 塑造了怎样的一种 意境?这种意境中 表现了作者怎样的 理想?
•初秋的傍晚,山雨初霁,万物一新,幽清明净。 皓月当空,月华皎洁、青松如盖,清泉淙淙、是 空山秋天恬静幽美的景象。通过诗一般景物的描 写,反映了诗人过安静淳朴生活的理想和对污浊 官场的厌恶。
•
题李世南画扇 蔡肇
野水潺潺平落涧,秋风瑟瑟细吹林。 逢人抱瓮知村近,隔坞闻钟觉寺深。 [注] 1 李世南:北宋著名画家,擅画山水。 2 蔡肇(?—1119):字天启,丹阳(今属江 苏)人。曾任吏部员外郎、中书舍人等职。 3 凹瓮的:地这方里,指这水里瓮指。坞•4这外。坞画恬面:静呈地、现安势出详周的的围是气高乡氛村而。野中央 问题:请简单描述一下李世南画的扇面中应有 的景物。这样一幅画面呈现出什么样的气氛 ?
•
感冷暖
暖阳春风带来温暖,西风秋雨 送来寒冷。日光温暖,月光清冷。 朝阳充满蓬勃生气,落日则带着苍 凉。苔藓生于阴湿之地,竹林之中 感到凉爽,霜露冰雪无不是寒冷的 象征。
•
李益《竹窗闻风寄苗发司空曙》“时滴枝上露 ,稍沾阶下苔”
渲染了清冷、幽静的氛围,是为了表达孤单、 寂寞的心情。
苏舜钦《夏意》:“别院深深夏席清,石榴开 遍透窗明。树阴满地日当午,梦觉流莺时一声。”
• •例2
李华
春行即兴
•宜阳城下草萋萋,涧水东流复向西
。
•芳树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啼
。
• 古人在谈到诗歌创作时曾说:
“作诗不过情、景二端。”请从“ 景”和“情”的角度来赏析这首诗
•解答要点
。 • 【答】诗分别描写了宜阳城
外春草茂盛、山间小溪静静流淌、 •要点1:概要地交待所写之景
路边芳树花自飘零、林间鸟鸣声声 、营造意境之象。
•
听声响
1、通常诗人以声音反衬宁静。 所谓“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 幽。”“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用鸟鸣不仅表现了山谷的幽静, 更反映了山谷的空旷,意境更为深 远。
•
2、通过声音增加画面的生气。 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
如果没有“啭黄鹂”三个字,画面欠缺一点 生气,当诗人把黄鹂这个大自然的歌手引进 了画幅之后,黄鹂、白鹭、绿树便形成了更 加丰富的色彩的对照,画面就更加明丽和鲜 艳,而黄鹂悠扬悦耳的鸣啭,又划破了宁静 ,给画幅增添了诗意。
•
《观猎》“风劲角弓鸣” 以朔风劲吹的声音和角弓的鸣响声,渲染出一 种雄壮的气氛。
《登高》“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 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急风呼啸,高猿长啼,“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落木窸窣之声,江涛拍岸之声,构成了沉郁悲 凉(雄浑悲凉)的意境,兼具磅礴之气势。
《枫桥夜泊》中的“夜半钟声” 不但衬托出了夜的静谧,而且揭示了夜的深沉 和清寥,渗透着宗教的情思,给人以古雅庄严之感 。
•
察物象
诗人所选景物往往寄寓着诗人独特的情 思,很多景物都有特定的象征意义。概括画 面特点时应注意到这一点。
王维《山居秋暝》中的明月、青松、清 泉、翠竹、莲花都有高洁的特点,是诗人人 格的写照,共同营造了清幽脱俗的境界。
•
•①鹧鸪:鹧鸪的形象在古诗词里也有特定 的内涵,它的叫声让人听起来像“行不得也 哥哥”极容易勾起旅途艰险的联想和满腔的 离愁别绪。 •②寒蝉——悲凉 •③杨花——飘泊、离愁别绪 •④梧桐——凄凉悲伤 •⑤枫叶芦花——秋凉冷落 •⑥落叶——秋意荒凉萧瑟, •⑦斜阳——日暮含凄惨之感 •⑧西风——凄凉忧愁 •⑨月——思乡
•
• 上阕写与情人话别时的情景,寒蝉 、长亭、烟波、暮霭,营造出悱恻凄哀 的气氛,烘托了离别时的无限惆怅而又 难舍难分的心情。这是实写。下阕写诗 人想象别后伤离的情景。特别是“杨柳岸 晓风残月”一句,更是凄楚哀婉。
•
•简析诗的意境。
•江南春 杜牧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
•简析诗的意境。
•竹里馆
王维
•
• 这首诗通过
独坐幽篁里, “竹林”、“弹琴”
弹琴复长啸。 、“长啸”、“明月
深林人不知, ”等意象创造出清
明月来相照。 幽绝俗的意境。
•
•卜算子 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苏轼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
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 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四幅画面,景色宜人。
• 本诗不是纯粹写景,而是景中 •要点2: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意
含情,情景交融, “自”和 “空”二 境特点。
字让人感受到荒芜、冷清的意境。
•
抒发了作者伤春、凄凉之情。
•要点3:描述所蕴含的感情 。
•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2010年陕西卷) •望江南 超然台①作 苏轼
•
辨色彩 辨别色调的冷暖所体现的情绪,注意色
彩搭配所呈现的效果。 红色、橙色、黄色为暖色,给人们一种
温暖、热烈、活跃的感觉。蓝色、紫色(深 紫)为冷色,让人感到凉爽、安静、沉稳、 踏实。
明亮的颜色常用来表现喜悦的情绪。凝 重灰暗的色彩多寄寓伤感幽怨的情绪。
•
诗家清景在新春,绿柳才黄半未匀。 诗人抓住了“半未匀”这种境界,使人仿 佛见到绿枝上刚刚露出的几颗嫩黄的柳眼, 清新悦人,富有生机。
• 春未老,风细柳斜斜。试上超然台上看,半壕春水一城花 ,烟雨暗千家。 • 寒食②后,酒醒却咨嗟。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 茶,诗酒趁年华。 •【注】①超然台:在密州(今山东诸城)城北。当时苏轼任密州 地方官。 ②寒食:清明前一或二日。旧俗寒食节不举火,节后 举火称新火。 •请从“情”和“景”的角度对这首词作一赏析。 •①作者通过细风、斜柳,烟雨中春水和城中之花这些意象,描 绘了一幅暮春时节江南烟雨图。江南暮春时节,春意仍在,细风 吹动斜柳。从超然台上放眼望去,春水潺潺,满城之花虽未凋谢 ,但烟雨已隐约挡住城中人家。 •②这是一幅孤寂冷清的暮春图。 •③作者把他的细腻难以察觉的郁郁之情巧妙的融合在景物与动 作的描写中,寓情于景,使全词勾勒的画面都隐隐浮现,这种淡 淡却无法排遣的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