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怀八十二首其一优秀实用课件

合集下载

_咏怀八十二首(其一)ppt

_咏怀八十二首(其一)ppt

面前,公开纵酒吃肉
• 晚年做过步兵校尉,又称“阮
步兵”
阮籍的代表作是《咏怀》诗八十二首。这些 诗非一时一地而作,是总计平生所作诗,总题 为“咏怀”。是诗抒感慨,发议论,写理想。 阮籍是“正始之音”的代表。他的《咏怀》82 首是十分有名的抒情组诗。其中有些诗反映了 诗人在险恶的政治环境中 ,在种种醉态、狂态 掩盖下的内心的无限孤独寂寞、痛苦忧愤。有 些诗表现了诗人害怕政治风险,希冀避世远祸 的思想面貌;有些诗借古讽今,寄托了对时政 的抨击或感慨,表现了诗人对国事的关切;还 有些诗嘲讽了矫揉造作的虚伪的礼法之士。总 的来说,阮籍的《咏怀》诗以“忧思独伤心” 为主要基调,具有强烈的抒情色彩。在艺术上 多采用比兴、寄托、象征等手法,因而形成了 一种“悲愤哀怨,隐晦曲折”的诗风。
• 明月相伴、清风
相慰,形影相吊,
高洁而落寞幽独• 视觉、Βιβλιοθήκη 觉孤鸿号外野,翔鸟鸣北林。
• “孤鸿”——给人以失群无依之感
• “翔鸟”——令人顿生无处栖生之哀
• “孤鸿”、“翔鸟”——眼前之景/自我象征
• 它们孤独地飞翔在漫漫的长夜里,仿佛在
传播一种哀切的声情。
• “北林”、“外野”——凄清幽冷之境界
夜中不能寐,起坐弹鸣琴。
• 一个孤冷凄清的夜晚,“酣饮为常”的诗 人在此众生入梦之时,却难以入睡,他披衣起
坐,弹响起了抒发心曲的琴弦。——实景
• 把这“夜”看成是时代之夜:在此漫长的
黑夜里,“众人皆醉我独醒”,这伟大的孤独
者,弹唱起了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诗章。
薄帷鉴明月,清风吹我襟。
• “明月”、“清风”——衬托其高洁不群 • “薄帷”、 “吹我襟”——让人感觉冷意透背
• 听觉
徘徊将何见,忧思独伤心。

《咏怀八十二首(其一)》上课用PPT课件

《咏怀八十二首(其一)》上课用PPT课件
另一方面,司马氏集团为了掩饰自己的行为,并为 夺取政权制造舆论,又竭力提倡儒家礼法,造成严重的 道德虚位现象。以清醒和理智的思维,面对恐怖和虚伪 的现实,知识阶层的精神痛苦,也就显得尤其尖锐、深 刻。 在这样的背景下,文学发生了重大变化。正式文 人面对严酷的现实,很自然的发展了建安文学中表现“ 忧生之嗟”的一面,集中抒发了个人在外部力量强大压 迫下的悲哀。
提问与解答环节
Questions And Answers
17
谢谢聆听
·学习就是为了达到一定目的而努力去干, 是为一个目标去 战胜各种困难的过程,这个过程会充满压力、痛苦和挫折
Learning Is To Achieve A Certain Goal And Work Hard, Is A Process To Overcome Various Difficulties For A Goal
咏怀八十二首(其一 )
徘孤薄夜 徊鸿帷中 将号鉴不 何外明能 见野月寐 ,,,, 忧翔清起 思鸟风坐 独鸣吹弹 伤北我鸣 心林襟琴
)咏
怀


阮 籍
二 首



《滕王阁序》里我们学过这样的句子 孟尝高洁,空余报国之情; 阮籍猖狂,岂效穷途之哭?
翻译: 孟尝品行高洁,却空有一腔报国的热情 ;阮籍狂放不拘礼法,我们又怎能学他 那种在走投无路时,便恸哭而还呢?
或“报国无门”)的悲伤情怀。
知识拓展
竹林七贤:魏正始年间(240-249),嵇康、阮籍、 山涛、向秀、刘伶、王戎及阮咸七人常聚在当时的 山阳县(今河南辉县、修武一带)竹林之下,肆意 酣畅,世谓竹林七贤。据陈寅格先生考,西晋末年 ,比附内典,外书的“格义”风气盛行,东晋初年 ,乃取天竺“竹林”之名,加于“七贤”之上,成 为“竹林七贤”。“竹林”既非地名,也非真有什 么“竹林”。

人教版《中国古代诗歌散文·咏怀八十二首(其一)》教学课件 (共31张PPT)

人教版《中国古代诗歌散文·咏怀八十二首(其一)》教学课件 (共31张PPT)
一种“悲愤哀怨,隐晦曲折言诗的发展成为诗坛 的主流。在正始时期最有成就的诗 人,应推竹林七贤中的阮籍。阮籍 有五言《咏怀诗》八十二首,抒写 一生的志向、感触,这里选的是第 一首,写夜中不寐,独自弹琴的情 境。
咏怀八十二首(其一) 阮籍
咏怀八十二首(其一) 夜中不能寐,起坐弹鸣琴。 薄帷鉴明月,清风吹我襟。 孤鸿号外野,翔鸟鸣北林。 徘徊将何见,忧思独伤心。
弃礼法——对母亲情感深厚, 但守丧期间,在晋文王司马昭 面前,公开纵酒吃肉
• 晚年做过步兵校尉,又称“阮 步兵”
生平、性格
• 阮籍,三国魏文学家、思想家。字嗣 宗,陈留尉氏(今属河南)人。他的父 亲阮瑀是著名的建安七子之一。当时, 他与嵇康齐名为竹林七贤之一。
• 籍容貌环杰,志气宕放,傲然独得, 任性不羁,而喜怒不形于色。或闭门视 书,累月不出;或登临山水,经日忘归。 博览群籍,尤好庄、老。嗜酒能啸,善 弹琴。当其得意,忘其形骸,时人多谓 之痴。(《晋书•阮籍传》)
• “孤鸿号外野,翔鸟鸣北林。”仍是继续写 景。是写孤鸿在野外哀号,而盘旋的飞鸟 在北林上悲鸣。如果说,上两句是写诗人 的所见,这两句就是写诗人的所闻。所见 者清风、明月,所闻者哀鸿、鸟鸣,皆以 动写静,写出寂静凄清的环境,以映衬诗 人孤独苦闷的心情。景中有情,情中有景。
• “孤鸿”、“翔鸟”——眼前之景/自我象征

它们孤独地飞翔在漫漫的长夜里,仿佛在
传播一种哀切的声情。
• “北林”、“外野”——凄清幽冷之境界
• 听觉
徘徊将何见,忧思独伤心。
• 笔触从客体的自然回复到主观的自我 • 心里有无限感慨,却又无处诉说,永远得不到慰藉,
只能是无限的忧思,永恒的悲哀…… • “阮旨遥深” • “壮士何慷慨,志欲威八荒”(《其三十九》) • “终身履薄冰,谁知我心焦”(《其三十三》) • “独坐空堂上,谁可与亲者”(《其十七》)。

咏怀八十二首(其一)实用 ppt.共34页

咏怀八十二首(其一)实用 ppt.共34页
.
11、获得的成功越大,就越令人高兴 。野心 是使人 勤奋的 原因, 节制使 人枯萎 。 12、不问收获,只问耕耘。如同种树 ,先有 根茎, 再有枝 叶,尔 后花实 ,好好 劳动, 不要想 太多, 那样只 会使人 胆孝懒 惰,因 为不实 践,甚 至不接 触社会 ,难道 你是野 人。(名 言网) 13、不怕,不悔(虽然只有四个字,但 常看常 新。 14、我在心里默默地为每一个人祝福 。我爱 自己, 我用清 洁与节 制来珍 惜我的 身体, 我用智 慧和知 识充实 我的头 脑。 15、这世上的一切都借希望而完成。 农夫不 会播下 一粒玉 米,如 果他不 曾希望 它长成 种籽; 单身汉 不会娶 妻,如 果他不 曾希望 有小孩 ;商人 或手艺 人不会 工作, 如果他 不曾希 望因此 而有收 益。-- 马钉路 德。
16、业余生活要有意义,不要越轨。——华盛顿 17、一个人即使已登上顶峰,也仍要自强不息。——罗素·贝克 18、最大的挑战和突破在于用人,而用人最大的突破在于信任人。——马云 19、自己活着,就是为了使别人过得更美好。——雷锋 20、要掌握书,莫被书掌握;要为生而读,莫为读而生。——布尔沃

【高中语文】咏怀八十二首(其一)ppt精品课件

【高中语文】咏怀八十二首(其一)ppt精品课件


阮籍的代表作是《咏怀》诗八十 二首。这些诗非一时一地而作,是总 计平生所作诗,总题为“咏怀”。

是诗抒感慨,发议论,写理想,
充满苦闷和孤独的情绪。
阮籍诗的贡献
• 1.开辟黑暗压迫中状物抒怀之路
• 先河 • 其风格悲愤哀怨、隐晦曲折,“文多隐蔽, 百代以下,难以情测。”(李善《文选注》) 其咏怀诗开创了中国文学史上政治抒情诗的
首五言诗传世;山涛、王
戎、阮咸没有诗歌传世。
因此,七贤中真正能代表
当时文学最高成就的只有 阮籍和嵇康。
阮籍
• 字嗣宗,河南开封人 • 博览群书,尤好老庄 • 为人狂放不羁,任情自适,鄙 弃礼法——对母亲情感深厚, 但守丧期间,在晋文王司马昭
面前,公开纵酒吃肉
• 晚年做过步兵校尉,又称“阮
者,弹唱起了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诗章。
薄帷鉴明月,清风吹我襟。
• “明月”、“清风”——衬托其高洁不群 • “薄帷”、 “吹我襟”——让人感觉冷意透背
• 明月相伴、清风
相慰,形影相吊,
高洁而落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幽独
• 视觉、感觉
孤鸿号外野,翔鸟鸣北林。
• “孤鸿”——给人以失群无依之感
• “翔鸟”——令人顿生无处栖生之哀
“杀父,天下之极恶,
而以为可乎?”
“禽兽知母而不知父,
杀父,禽兽之类也。杀母,
禽兽不若。”
刘伶
• 一喝酒便大醉,醉后全身发 热——裸身——“我以天地 为栋宇,屋宇为裤衣,诸君 何为入我裤中?”
• 鹿车 + 酒 =“死便埋我”
刘伶
• 刘伶病酒,渴甚,从妇求饮。妇捐酒毁器, 涕泣谏曰:“君饮太过,非摄生之道,必宜断 之。”伶曰:“甚善!我不能自禁,唯当祝鬼神, 自誓断之耳!便可具酒肉。”妇曰:“敬闻命。” 供酒肉于神前,请刘伶祝誓。伶 跪而祝曰:“天生刘伶, 以酒为名。一饮一斛,五 斗解酲。妇人之言,慎不 可听。”便饮酒进肉,隗 然已醉矣。

人教版《中国古代诗歌散文·咏怀八十二首(其一)》教学课件 (共31张PPT)

人教版《中国古代诗歌散文·咏怀八十二首(其一)》教学课件 (共31张PPT)
• 籍早有济世志,属魏晋之际,天下多 故,名士少有全焉。籍由是不与世事, 遂酣饮为常。文帝(司马昭)初欲为武 帝(司马炎)求婚于籍,籍醉六十日, 不得言而止。(《晋书•阮籍传》)
• 籍又能为青白眼,见礼俗之士,以白眼 对之。及嵇喜来吊,籍作白眼,喜不怿 而退。喜弟康闻之,乃备酒挟琴造焉, 籍大悦,乃见青眼。(《晋书•阮籍传》
诗人为何如此伤心,如此忧思?
• 三国魏晋时人。公元249年, 司马懿杀曹爽,专国政。死后 其子司马师、司马昭相继专权。 公元254年,司马师废魏帝曹 芳,立曹髦。公元260年,司 马昭杀曹髦,立曹奂。死后, 由其子司马炎代魏称帝,建立 晋朝。阮籍就是处在司马氏与 曹氏激烈斗争的政治漩涡之中。 为了保全自己,他不得不小心 翼翼,虚与周旋。生于乱世, 阮籍常用醉酒的方法,在当时 复杂的政治斗争中保全自己。
阮籍的代表作是《咏怀》诗八十二首。这些
诗非一时一地而作,是总计平生所作诗,总题 为“咏怀”。是诗抒感慨,发议论,写理想。
阮籍是“正始之音”的代表。他的《咏怀》82 首是十分有名的抒情组诗。其中有些诗反映了 诗人在险恶的政治环境中 ,在种种醉态、狂态 掩盖下的内心的无限孤独寂寞、痛苦忧愤。有 些诗表现了诗人害怕政治风险,希冀避世远祸 的思想面貌;有些诗借古讽今,寄托了对时政 的抨击或感慨,表现了诗人对国事的关切;还 有些诗嘲讽了矫揉造作的虚伪的礼法之士。总 的来说,阮籍的《咏怀》诗以“忧思独伤心” 为主要基调,具有强烈的抒情色彩。在艺术上 多采用比兴、寄托、象征等手法,因而形成了
• 《滕王阁序》里我们学 过这样的句子,“孟尝高 洁,空余报国之情;阮籍 猖狂,岂效穷途之哭”。 阮籍嗜酒如命,常常喝得 酩酊大醉,架车而行,路 尽而返。那么他为什么如 此“猖狂”呢?让我们一 起走进阮籍的世界,走进 他的《咏怀八十二首》 (其一)。

阮籍《《咏怀八十二首》其一 ppt课件

阮籍《《咏怀八十二首》其一 ppt课件

艺术特色
冷月清风、旷野孤鸿、深夜不眠的弹琴者,将无 形的“忧思”化为直观的形象,犹如在人的眼前 耳畔。读者可从诗中所展示的“情形色相”中感 受到诗人幽寂孤愤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心境。但是那股“忧思”仅 仅是一种情绪、一种体验、一种感受,人们可以 领略到其中蕴涵的孤独、悲苦之味,却难以把握 其具体的内容。
咏怀八十二首(其七十九) 林中有奇鸟。自言是凤凰。 清朝饮醴泉。日夕栖山冈。 高鸣彻九州。延颈望八荒。 适逢商风①起。羽翼自摧藏。 一去昆仑西。何时复回翔。 但恨②处非位。怆悢使心伤。 ▪ [注]①商风:秋风。②怆悢(liàng):悲伤。 1.诗中“清朝饮醴泉,日夕栖山冈。高鸣彻九州,延颈望八荒” 四句体现了“凤凰”怎样的品性?(3分)
▪ 诗风:悲愤哀怨,隐晦曲折。
品读与鉴赏
▪ 诗眼表现为诗歌的凝聚点,提示诗的主旨。诗眼是 诗歌中最能开拓意旨和表现力最强的关键词句 。
诗人是如何表现他的忧思的?
品读与鉴赏
▪ 夜中不能寐,起坐弹鸣琴。 ▪ 说说你对这两句的理解,这两句为我们展现了怎
样的一个夜境? ▪ 众生入梦之时,却难以入睡,他披衣起坐,弹响
▪ 这条路上,笼罩的是东晋司徒集团的暗影;这条路上,洒下了 若干泪珠!为慈母,慈母身亡,他号哭,纵然呕血数升;为好友 嵇康,嵇康被斩,为正义而被斩,他着手是沉默,当行刑前, 嵇康弹起史无前例的《广陵散》,他只好大哭,用泪,居心泪 为友人送别;为生疏的兵家女孩,女孩好看而具才情,未及出 阁,得病身亡,他冒鲁莽轻率失地奔向灵堂,用泪为美妙的性 命送行。

这条略,满意泪珠。

泪流尽了,路上只有沉默,沉默得有点吓人。当名望高的
人裴楷前来走访,他只报以翻白眼。裴楷清楚,阮籍的人的生
活之路早已逾越了礼义的范畴,而他本人仍在礼义之内,所以

咏怀八十二首(其一)实用PPT课件

咏怀八十二首(其一)实用PPT课件
❖ 把这“夜”看成是时代之夜:在此漫长的 黑夜里,“众人皆醉我独醒”,这伟大的孤独 者,弹唱起了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诗章。
CHENLI
10
薄帷鉴明月,清风吹我襟。
❖ “明月”、“清风”——衬托其高洁不群 ❖ “薄帷”、 “吹我襟”——让人感觉冷意透背 ❖ 明月相伴、清风
相慰,形影相吊, 高洁而落寞幽独 ❖ 视觉、感觉
CHENLI
11
孤鸿号外野,翔鸟鸣北林。
❖ “孤鸿”——给人以失群无依之感
❖ “翔鸟”——令人顿生无处栖生之哀
❖ “孤鸿”、“翔鸟”——眼前之景/自我象征
❖ 它们孤独地飞翔在漫漫的长夜里,仿佛在 传播一种哀切的声情。
❖ “北林”、“外野”——凄清幽徘徊将何见,忧思独伤心。
13
诗人为何如此伤心,如此忧思? 知人论世
CHENLI
14
❖ 三国魏晋时人。公元249年,
司马懿杀曹爽,专国政。死后
其子司马师、司马昭相继专权。
公元254年,司马师废魏帝曹
芳,立曹髦。公元260年,司
马昭杀曹髦,立曹奂。死后,
由其子司马炎代魏称帝,建立
晋朝。阮籍就是处在司马氏与
曹氏激烈斗争的政治漩涡之中。
❖ 笔触从客体的自然回复到主观的自我 ❖ 心里有无限感慨,却又无处诉说,永远得不
到慰藉,只能是无限的忧思,永恒的悲 哀……
徘徊将何见,优思独伤心。在月光下,清风徐 来,诗人在徘徊,孤鸿,翔鸟在空中徘徊,月 光朦胧,夜色苍茫,他们见到什么?
一片茫茫的黑夜,所以“优思独伤心”这表现
了诗人的孤独、失望和C愁HEN闷LI 的心情。
CHENLI
6
❖ 文学成就上,向秀的
《思旧赋》为悼念好友嵇
康和吕安所作,十分感人,

咏怀八十二首其一ppt课件

咏怀八十二首其一ppt课件
❖ 14、①比喻。忧君王为奸邪所蒙蔽,忧 奸邪为非作歹;②忧贤者包括自己不得 任用,忧国忧君忧民。
❖ 此诗作于刘长卿旅居扬州之时。安史之乱 爆发后,刘长卿长期居住的洛阳落入乱军 之手,诗人被迫流亡到江苏扬州一带,秋 日登高,来到吴公台,写下这首吊古之作
❖ 这是一首咏怀古迹的吊古诗。
❖ 第二联一写近景,一写远景,寺庙已经荒凉, 人踪稀少;远望山峦,皆在云罩雾缭之中。傍 晚的太阳沿着旧日的堡垒缓缓下落,寺院中传 出的钟磬之声慢慢向空林中扩散。秋风四起, 这钟磬之声也似带有一种寒意。
竹林七贤:
嵇康、阮籍、山涛、向秀、刘伶、王戎、阮 咸
竹林七贤:魏正始年间(240-249),嵇康、阮
籍、山涛、向秀、刘伶、王戎及阮咸七人常聚在当 时的山阳县(今河南辉县、修武一带)竹林之下, 肆意酣畅,世谓竹林七贤。据陈寅格先生考,西晋 末年,比附内典,外书的“格义”风气盛行,东晋 初年,乃取天竺“竹林”之名,加于“七贤”之上, 成为“竹林七贤”。“竹林”既非地名,也非真有 什么“竹林”。
❖ 全诗写“远眺”,而主导情绪则是“悲秋”。 通过对深秋景象的描绘,熔铸了诗人对人生、 社会、时代的凄凉感受。此诗文笔简淡,意境 深远,乃“五言长城”的上乘之作。
❖ 上句写近景,寺院地处荒山僻岭,故而 人迹罕至。着一“野”字,分明投射出 诗人处江湖之远、仕途失遇的苦闷;着 一“少”字也暗示了诗人漂泊他乡的孤 独。下句写远景。隔岸青山层峦叠嶂, 云遮雾绕心 头重重烦虑的佳处。此联景中含情,宛 然有一种横空出世的虚静散淡的韵致。
❖ 《咏怀》诗简介:阮籍《咏怀》诗现 存五言诗八十二首,四言诗十三首, 非一时一地之作,主要写诗人在魏晋 易代的黑暗现实生活中的各种感慨。 此诗列八十二首《咏怀》诗的第一篇, 实为这些诗的总开端,如同序诗,写 诗人深夜弹琴和孤独不安的忧思。

咏怀八十二首(其一)ppt实用课件7

咏怀八十二首(其一)ppt实用课件7

本诗是《咏怀》的第一首,它典型地体现 了上述诸特点,用现代的批评术语来说, 它近乎一首朦胧诗,它写了“明月”“清 风”“孤鸿”“翔鸟”,也写了自己不寐 而弹琴,写了自己的“徘徊”“忧思”, 但却没有指明或暗示其具体内容。清代一 些学者往往征引史实来考证其所指,结果 往往是反失其旨趣。其中方东树之见“此 是八十一首发端,不过总言所以咏怀不能 已于言之故”(《昭昧詹言》),较为贴 近。
莎士比亚
70、当一切似乎毫无希望时,我看着切石工人在他的石头上,敲击了上百次,而不见任何裂痕出现。但在第一百零一次时,石头被劈成两半。我体会到,到,并非那一击,而是前面的敲打使它裂开。 贾柯•瑞斯
名人名言激励励志名言名语名句100句(励志古诗词篇,附出处) 71、瓜是长大在营养肥料里的最甜,天才是长在恶性土壤中的最好。
• 诗歌表达了诗人内心愤懑、悲凉、落寞、 忧虑等复杂的感情。
• 尽管诗人发出“忧思独伤心”的长叹, 却始终没有把“忧思”说破,而是“直 举情形色相以示人”,将内心的情绪含 蓄在形象的描写中。读者可从诗中所展 示的“情形色相”中感受到诗人幽寂孤 愤的心境。此诗的后半节通过写野外凄 切的环境和孤鸿翔鸟,使徘徊野外的鸟 和徘徊室内的诗人互为映衬,充分显现 了一个孤独无依的忧郁诗人形象。
15.毋意,毋必,毋固,毋我。 ——《论语》 译:讲事实,不凭空猜测;遇事不专断,不任性,可行则行;行事要灵活,不死板;凡事不以“我”为中心,不自以为是,与周围的人群策群力,共同完成任务。
12.满招损,谦受益。 ——《尚书》 译:自满于已获得的成绩,将会招来损失和灾害;谦逊并时时感到了自己的不足,就能因此而得益。
13.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论语》 译:如果我有了某些成就,别人并不理解,可我决不会感到气愤、委屈。这不也是一种君子风度的表现吗?知缘斋主人

咏怀八十二首(其一)实用 ppt.PPT共34页

咏怀八十二首(其一)实用 ppt.PPT共34页
咏怀八十二首(其一)实用 ppt.
46、法律有权打破平静。——马·格林 47、在一千磅法律里,没有一盎司仁 爱。— —英国
48、法律一多,公正就少。——托·富 勒 49、犯罪总是以惩罚相补偿;只有处 罚才能 使犯罪 得到偿 还。— —达雷 尔
50、弱者比强者更能得到法律的保护 。—— 威·厄尔
谢谢!
36、自己的鞋子,自己知道紧在哪里。——西班牙
37、我们唯一不会改正的缺点是软弱。——拉罗什福科
xiexie! 38、我这个人走得很慢,但是我从不后退。——亚伯拉罕·林肯
39、勿问成功的秘诀为何,且尽全力做你应该做的事吧。——美华纳
40、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孔子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咏怀八十二首(其一)》课件

《咏怀八十二首(其一)》课件
2、诗中哪些词语和句子能表达出作者的“忧思”之情?
3、这首诗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来表达情感? 借景抒情 象征
鉴赏
,于是起 来弹琴。“不能”即是说不是 主观上不想眠,而是客观上不 得眠,那么是因为什么以致于 诗人夜深都不得眠呢?诗人没 有回答,而是荡开笔墨写弹鸣 琴。
• 诗人的这种回避一是主观上的畏惧,面对司 马氏残酷的政治清洗,死亡的阴影挥之不去, 诗人想说而不敢说。《昭明文选》中李善注 解阮籍《咏怀》组诗时说:“嗣宗身仕乱朝, 常恐罹谤遇祸,因兹发咏,故每有忧生之嗟。 虽志在刺讥,而又多隐避。”其实不隐避不 行啊,稽康不就是因《与山巨源绝交书》言 辞激烈而罹谤遇杀身之祸吗?二是客观上的 无法言说,藏得太深太久的情感在“夜中” 突然涌出,诗人情难自禁,无法找到合适的 词来表情达意。如此,便只能用琴声来渲泄 了。可想而知,这琴音里藏着诗人多深的感 慨!
• 在这样的背景下,文学发生了重大变化。 正式文人面对严酷的现实,很自然的发展 了建安文学中表现“忧生之嗟”的一面, 集中抒发了个人在外部力量强大压迫下的 悲哀。
• 由于周围环境危机四伏,动辄得咎,也 由于哲学思考的盛行,正始文人很少直接 针对政治现状发表意见,而是避开现实, 以哲学的眼光,从广延的时间和空间范围 来观察事物,讨论问题。也可以说,他们 把从现实生活中所得到的感受,推广为对 整个人类社会生活和历史的思考。这就是 正始文学呈现出浓厚的哲理色彩。
阮籍也曾“志意宏放”过,少年时曾 登上广武山(楚汉战争遗址)叹息道: “时无英雄,遂使竖子(指项羽与刘 邦)成名。”自负之情溢于言表,但 终因生不逢时,而无法一展抱负,甚 至于不得不“终日履薄冰”式地战战 兢兢度日,内心凄苦可想而知。史载 阮籍,“时率意独驾,不由径路,车 迹所穷,辄恸哭而返”,表面上的佯 狂,实质上是悲情郁结于胸而无法排 遣的无可奈何的发泄。

上课用《咏怀八十二首(其一)》课件(19张PPT)

上课用《咏怀八十二首(其一)》课件(19张PPT)

杂诗十二首·其二 陶渊明 〔魏晋〕
白日沦西河,素月出东岭。 遥遥万里晖,荡荡空中景。 风来入房户,夜中枕席冷。 气变悟时易,不眠知夕永。 欲言无予和,挥杯劝孤影。 日月掷人去,有志不获骋。 念此怀悲凄,终晓不能静。
有人说隐居后的陶渊明已经找到了他 心目中的“桃花源”,无复苦恼和忧愁, 这首诗中却依然流露出矛盾和痛苦。这是 为什么?同样是深夜忧思,同样是借景抒 情。
薄帷鉴明月,清风吹我襟。
• “明月”、“清风”——衬托其高洁不群 • “薄帷”、 “吹我襟”——让人感觉冷意透背 • 明月相伴、清风
相慰,形影相吊, 高洁而落寞幽独 • 视觉、感觉
孤鸿号外野,翔鸟鸣北林。
• “孤鸿”——给人以失群无依之感 • “翔鸟”——令人顿生无处栖生之哀 • “孤鸿”、“翔鸟”——眼前之景/自我象征 • 它们孤独地飞翔在漫漫的长夜里,仿佛在传播
此诗与阮籍的《咏怀八十二首》(其 一)诗中所用的意向,艺术构思和创造的 意境又有哪些不同?
夜中不能寐,起坐弹鸣琴。

一个孤冷凄清的夜晚,“酣饮为常”的诗
人在此众生入梦之时,却难以入睡,他披衣起
坐,弹响起了抒发心曲的琴弦。——实景

把这“夜”看成是时代之夜:在此漫长的
黑夜里,“众人皆醉我独醒”,这伟大的孤独
者,弹唱起了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诗章。
薄帷鉴明月,清风吹我襟。
此句写景是为了什么?
写清澈如水的月光照在薄薄的帐幔上,写带 有几分凉意的清风吹拂在诗人的衣襟上,造 成一种凄清的气氛。这似乎是在写自然景色。 但是,景中有人。因为在月光下徘徊的是诗 人,清风吹拂的是诗人的衣襟。所以,可以 说写景就是为了写人。这样写,比直接写人, 更富有艺术效果,含蓄不尽,意味无穷。

咏怀八十二首其一阮籍ppt课件

咏怀八十二首其一阮籍ppt课件

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有欺诈行为 的,应 当按照 消费者 的要求 增加赔 偿其受 到的损 失,增 加赔偿 的金额 为消费 者购买 商品的 价款或 接受服 务的费 用
这首诗采用动静相形的手法,取得了独特的艺术 效果。清风吹拂薄帏又反“鉴”明月,仿佛月光 在飘洒流淌,加上衣襟的飘抖,造成动感。然而, 这里的动是以如磐夜色为背景的,反衬出整个黑 夜笼罩之中万籁无声的沉寂之境。动,更衬出了 夜的死寂,夜的深重。
口不臧否(zānɡ pǐ)人物应付过去,使司马昭不得不说“阮嗣宗
至慎”。司马昭还想与阮籍联姻,但阮籍竟大醉60天,使事情无法 进行。
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有欺诈行为 的,应 当按照 消费者 的要求 增加赔 偿其受 到的损 失,增 加赔偿 的金额 为消费 者购买 商品的 价款或 接受服 务的费 用
但在有些情况下,阮籍迫于司马氏的淫 威,也不得不应酬敷衍。他接受司马氏 授予的官职,先后做过司马氏父子三人 的从事中郎,当过散骑常侍、步兵校尉 等,因此后人称之为“阮步兵”。他还 被迫为司马昭自封晋公、备九锡写过 “劝进文”。因此,司马氏对他采取容 忍态度,对他放浪佯狂、违背礼法的各 种行为不加追究,最后得以终其天年。
夜中不能寐,起坐弹鸣琴。

一个孤独的抒情主人公出现
这两句直写不寐弹琴之事,中间似有一段忧 愁。幽独不寐原来在《诗经》中就是君子 忧时忧世的表现,如《柏舟》:“泛彼柏 舟,亦泛其流。耿耿不寐,如有隐忧。” 但此诗全无一字明说忧愁为何,只是在明 月清宵之中发散着一片忧愁的气氛。
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有欺诈行为 的,应 当按照 消费者 的要求 增加赔 偿其受 到的损 失,增 加赔偿 的金额 为消费 者购买 商品的 价款或 接受服 务的费 用
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有欺诈行为 的,应 当按照 消费者 的要求 增加赔 偿其受 到的损 失,增 加赔偿 的金额 为消费 者购买 商品的 价款或 接受服 务的费 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面前,公开纵酒吃肉
• 晚年做过步兵校尉,又称“阮
步兵”

籍能为青白眼,见礼俗之士,以白眼对之。
及嵇喜来吊,籍作白眼,喜不怿而退。喜弟康闻
之,乃赍酒挟琴造焉,籍大悦,乃见青眼。 • 阮公邻家妇,有美色,当垆酤酒。阮与王安 丰常从妇饮酒,阮醉,便眠其妇侧。夫始殊疑之, 伺察,终无他意。

籍早有济世志,属魏晋之际,天下多故,名 士少有全焉。籍由是不与世事,遂酣饮为常。
• • • •
请找出诗歌的诗眼? 忧思 诗人是如何表现他的忧思的? 开头两句通过动作描写(夜晚失眠,起来弹琴), 婉约表达了诗人心中的隐忧。三、四、五、六句 通过“明月、清风、孤鸿、翔鸟”以动写静,渲 染出一种凄清的意境,以清冷的自然景色为衬托 来抒写内心的孤独和忧思。最后两句直抒胸臆, 点破忧思、伤心。
《 滕 王 阁 序 》 里 我 们 学 过 这 样 的句 子 :孟尝高洁,空余报国之情;阮 籍猖狂,岂效穷途之哭?
• 时率意独驾,不由径路,车迹所穷,辄恸哭而反
• ——穷途之哭是其痛苦内心的深刻表现
阮籍狂放不拘礼法,我们又怎能学他 那种在走投无路时,便恸哭而还呢?
阮籍
• 字嗣宗,河南开封人 • 博览群书,尤好老庄 • 为人狂放不羁,任情自适,鄙 弃礼法——对母亲情感深厚, 但守丧期间,在晋文王司马昭
2、诗人并没有直接点明诗中所抒发的“忧 思”,却写道“薄帷鉴明月,清风吹我 襟。”写清澈如水的月光照在薄薄的帐幔 上,写带有几分凉意的清风吹拂在诗人的 衣襟上,造成一种凄清的气氛。这似乎是 在写自然景色。但是,景中有人。因为在 月光下徘徊的是诗人,清风吹拂的是诗人 的衣襟。所以,可以说写景就是为了写人。 这样写,比直接写人,更富有艺术效果, 使人感到含蓄不尽,意味无穷。
薄帷鉴明月,清风吹我襟。
• “明月”、“清风”——衬托其高洁不群 • “薄帷”、 “吹我襟”——让人感觉冷意透背
• 明月相伴、清风
相慰,形影相吊,
高洁而落寞幽独
• 视觉、感觉
• 孤鸿号外野,翔鸟鸣北林。”仍是继续写景。 是写孤鸿在野外哀号,而盘旋的飞鸟在北林 上悲鸣。如果说,上两句是写诗人的所见, 这两句就是写诗人的所闻。所见者清风、明 月,所闻者哀鸿、鸟鸣,皆以动写静,写出 寂静凄清的环境,以映衬诗人孤独苦闷的心 情。景中有情,情中有景。
傲林泉,高谈阔论,企图以
不跻身仕宦的方式来保全生 命,追求精神生活的自由。

阮籍的代表作是《咏怀》诗八十 二首。这些诗非一时一地而作,是总 计平生所作诗,总题为“咏怀”。

是诗抒感慨,发议论,写理想,
充满苦闷和孤独的情绪。
《咏怀》其一
夜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不能寐,起坐弹鸣琴。
薄帷鉴明月,清风吹我襟。
孤鸿号外野,翔鸟鸣北林。 徘徊将何见,忧思独伤心。
诗人为什么会如此伤心,如此忧
• 公元249年,司马懿杀曹爽,专国政。死后其子 司马师、司马昭相继专权。公元254年,司马师 废魏帝曹芳,立曹髦。公元260年,司马昭杀曹 髦,立曹奂。死后,由其子司马炎代魏称帝,建 立晋朝。阮籍就是处在司马氏与曹氏激烈斗争的 政治漩涡之中。为了保全自己,他不得不小心翼 翼,虚与周旋。生于乱世,阮籍常用醉酒的方法, 在当时复杂的政治斗争中保全自己。
孤鸿号外野,翔鸟鸣北林。
• “孤鸿”——给人以失群无依之感
• “翔鸟”——令人顿生无处栖生之哀
• “孤鸿”、“翔鸟”——眼前之景/自我象征
• 它们孤独地飞翔在漫漫的长夜里,仿佛在
传播一种哀切的声情。
• “北林”、“外野”——凄清幽冷之境界
• 听觉
• “徘徊将何见?忧思独伤心。”在月光下, 清风徐来,诗人在徘徊,孤鸿、翔鸟也在 空中徘徊,月光朦胧,夜色苍茫,他们见 到什么?一片茫茫的黑夜。所以“忧思独 伤心。”这表现了诗人的孤独、失望和愁 闷的心情。
徘徊将何见,忧思独伤心。
• 笔触从客体的自然回复到主观的自我 • 心里有无限感慨,却又无处诉说,永远得不到慰藉, 只能是无限的忧思,永恒的悲哀…… • “阮旨遥深” • “壮士何慷慨,志欲威八荒”(《其三十九》) • “终身履薄冰,谁知我心焦”(《其三十三》) • “独坐空堂上,谁可与亲者”(《其十七》)。
刘伶
• 一喝酒便大醉,醉后全身发 热——裸身——“我以天地 为栋宇,屋宇为裤衣,诸君 何为入我裤中?”
• 鹿车 + 酒 =“死便埋我”

正始十年(249),曹爽被
司马懿所杀,司马氏独专朝 政。司马氏集团一方面高举 屠刀,一方面为笼络人心, 强调礼法,提倡忠孝。

面对白色恐怖,一批头
脑清醒的士人远离政治,笑

文帝(司马昭)初欲为武帝(司马炎)求婚
于籍,籍醉六十日,不得言而止。(《晋书•阮
籍传》)
• ——酣饮不过是他用以逃避现实的手段,内 心的痛苦却是无法排遣的
竹林七贤
• 魏晋之际文学的代表作家 • 其名称始见于《世说新语》:
• 陈留阮籍、谯郡嵇康、河内山涛、三人年皆相比,康年少 亚之。预此契者,沛国刘伶、陈留阮咸、河内向秀、琅琊 王戎。七人常集于竹林之下,肆意酣畅,故世谓“竹林七 贤”
夜中不能寐,起坐弹鸣琴。
• 一个孤冷凄清的夜晚,“酣饮为常”的诗 人在此众生入梦之时,却难以入睡,他披衣起
坐,弹响起了抒发心曲的琴弦。——实景
• 把这“夜”看成是时代之夜:在此漫长的
黑夜里,“众人皆醉我独醒”,这伟大的孤独
者,弹唱起了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诗章。
1.这首诗采用以动衬静,情景交融的手法, 取得了独特的艺术效果。“起坐弹鸣琴” 是动,清风吹拂、月光徜徉、鸿号鸟鸣也 都是动。有人有景但无不示意着诗人内心 的焦躁。然而,这里的动是以如磐夜色为 背景的。动,更衬托出了夜的死寂,夜的 深重。特别是那“孤鸿”在夜间高声哀号, 给人以惊悸之感。这茫茫夜色笼罩着的一 切,象征着政治形势的险恶和诗人心灵上 承受着的重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