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与诸子登岘山翻译赏析
《与诸子登岘山》孟浩然唐诗赏析
《与诸子登岘山》孟浩然唐诗赏析《与诸子登岘山》是唐代诗人创作的山水诗。
此诗因作者求仕不遇心情苦闷而作。
以下是小编分享的《与诸子登岘山》孟浩然赏析,欢迎大家阅读!【原文】与诸子登岘山⑴人事有代谢⑵,往来成古今⑶。
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⑷。
水落鱼梁浅⑸,天寒梦泽深⑹。
羊公碑尚在⑺,读罢泪沾襟⑻。
【注释】⑴岘(xiàn)山:一名岘首山,在今湖北襄阳以南。
诸子:指诗人的几个朋友。
⑵代谢:交替变化。
⑶往来:旧的去,新的来。
⑷复登临:对羊祜曾登岘山而言。
羊祜镇守襄阳时,常与友人到岘山饮酒诗赋,有过江山依旧人事短暂的感伤。
登临:登山观看。
⑸鱼梁:沙洲名,在襄阳鹿门山的沔水中。
⑹梦泽:云梦泽,古大泽,即今江汉平原。
⑺尚:一作“字”。
⑻羊公碑:后人为纪念西晋名将羊祜而建。
【白话译文】人间的事情都有更替变化,来来往往的时日形成古今。
江山各处保留的名胜古迹,而今我们又可以登攀亲临。
冬末水位降低了渔塘很浅,云梦泽由天寒而迷濛幽深。
羊祜碑如今依然巍峨矗立,读罢碑文泪水沾湿了衣襟。
【创作背景】诗人大半生居住在襄阳城南岘山附近的涧南园,该诗即创作于诗人在家乡隐居读书、写诗自娱期间。
诗人求仕不遇,心情苦闷,在极不得意的时候,与几个朋友登上岘山游玩,凭吊羊公碑,想到羊祜当年的心境,想起羊祜说过的“自有宇宙,便有此山,由来贤者胜士登此远望如我与卿着,皆湮灭无闻,使人伤悲”的话,正与诗人的处境正相吻合。
由此借古抒怀,写下了这首诗。
【赏析】这是一首触景伤情的感怀之作。
岘山是襄阳名胜,孟浩然于此吊古伤今,感念自己的身世,再度抒发了感时伤怀的这一古老主题。
首联“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是一个平凡的真理。
大至朝代更替,小至一家兴衰,以及人们的生老病死、悲欢离合,人事总是在不停止地变化着,没有谁没有感觉到。
人类社会总是在发展变化着,长江后浪催前浪,一代新人换旧人,这是不可逆转的自然法则。
过去的一切都已不存,今天的一切很快又会成为过去,古往今来,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寒来暑往,春去秋来,时光永在无情地流逝。
孟浩然《与诸子登岘山》赏析:抒发了历史感慨与人生思考
孟浩然《与诸子登岘山》赏析:抒发了历史感慨与人生思考《与诸子登岘山》是唐代诗人孟浩然创作的一首描绘登山游览、抒发历史感慨与人生思考的诗歌。
下面是对这首诗的深度赏析,包括内容解析、情感抒发和艺术特色三个部分。
一、作品原文与诸子登岘山孟浩然〔唐代〕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
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
水落鱼梁浅,天寒梦泽深。
羊公碑尚在,读罢泪沾襟。
二、译文及注释1、译文世间的人和事更替变化,暑往寒来,时间流逝,形成了从古到今的历史。
江山各处保留的名胜古迹,而今我们又可以登攀亲临。
水落石出,鱼梁洲清浅;天寒木落,云梦泽广袤无边。
晋人羊祜纪念碑如今依然巍峨矗立,读罢碑文泪水沾湿了衣襟。
2、注释岘山:一名岘首山,在今湖北襄阳城以南。
诸子:指诗人的几个朋友。
代谢:交替变化。
往来:旧的去,新的来。
胜迹:指羊祜庙与堕泪碑。
复登临:对羊祜曾登岘山而言。
羊祜镇守襄阳时,常与友人到岘山饮酒诗赋,有过“江山依旧人事短暂”的感伤。
登临:登山观看。
鱼梁:沙洲名,在襄阳鹿门山的沔水中。
梦泽:云梦泽,古大泽,即今江汉平原。
尚:一作“字”。
羊公碑:后人为纪念西晋名将羊祜而建。
羊祜镇守襄阳时,常与友人到岘山饮酒诗赋,有过江山依旧人事短暂的感伤。
三、创作背景诗人大半生居住在襄阳城南岘山附近的涧南园,该诗即创作于诗人在家乡隐居读书、写诗自娱期间。
诗人求仕不遇,心情苦闷,在极不得意的时候,与几个朋友登上岘山游玩,凭吊羊公碑,想到羊祜当年的心境,想起羊祜说过的“自有宇宙,便有此山,由来贤者胜士登此远望如我与卿者,皆湮灭无闻,使人伤悲”的话。
由此借古抒怀,写下了这首诗。
四、文学赏析这是一首吊古伤今的诗。
所谓吊古,是凭吊岘首山的羊公碑。
作者登上岘首山,见到羊公碑,自然会想到羊祜。
由吊古而伤今,不由感叹起自己的身世来。
1、首联:“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
”是一个平凡的真理。
大至朝代更替,小至一家兴衰,以及人们的生老病死、悲欢离合,人事总是在不停止地变化着,没有谁能感觉不到。
古诗文《与诸子登岘山》赏析
古诗文《与诸子登岘山》赏析与诸子登岘山唐朝:孟浩然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
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
水落鱼梁浅,天寒梦泽深。
羊公碑字在,读罢泪沾襟。
与诸子登岘山译文及注释【译文人间的事情都有更替变化,来来往往的时日形成古今。
江山各处保留的名胜古迹,而今我们又可以登攀亲临。
鱼梁洲因水落而露出江面,云梦泽由天寒而迷濛幽深。
羊祜碑如今依然巍峨矗立,读罢碑文泪水沾湿了衣襟。
】【注释⑴岘山:一名岘首山,在今湖北襄阳城以南。
诸子:指诗人的几个朋友。
⑵代谢:交替变化。
⑶往来:旧的去,新的来。
⑷复登临:对羊祜曾登岘山而言。
登临:登山观看。
⑸鱼梁:沙洲名,在襄阳鹿门山的沔水中。
⑹梦泽:云梦泽,古大泽,即今江汉平原。
⑺字:一作“尚”。
⑻羊公碑:后人为纪念西晋名将羊祜?而建。
羊?祜?镇守襄阳时,常与友人到岘山饮酒诗赋,有过江山依旧人事短暂的感伤。
】与诸子登岘山鉴赏这是一首吊古伤今的诗。
所谓吊古,是凭吊岘首山的羊公碑。
据《晋书?·羊祜传》,羊祜镇荆襄时,常到此山?置酒言咏。
有一次,他对同游者喟然叹曰:“自有宇宙,便有此山,由来贤达胜士,登此远望如我与卿者多矣,皆湮灭无闻,使人悲伤!”羊祜生前有政绩,死后,襄阳百姓于岘山建碑立庙,“岁时飨祭焉。
望其碑者,莫不流涕。
”作者登上岘首山,见到羊公碑,自然会想到羊祜。
由吊古而伤今,不由感叹起自己的身世来。
“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是一个平凡的真理。
大至朝代更替,小至一家兴衰,以及人们的生老病死、悲欢离合,人事总是在不停止地变化着,没有谁没有感觉到。
寒来暑往,春去秋来,时光也在不停止地流逝着,这也没有谁没有感觉到。
首联两句凭空落笔,似不着题,却引出了作者的浩瀚心事,饱含着深深的沧桑之感。
颔联两句紧承首联。
“江山留胜迹”是承“古”字,“我辈复登临”是承“今”字。
作者的伤感情绪,便是来自今日的登临。
此处所说的“胜迹”,是指山上的羊公碑和山下的鱼梁洲等。
颈联两句写登山所见。
“浅”指水,由于“水落”,鱼梁洲更多地呈露出水面,故称“浅”;“深”指梦泽,辽阔的云梦泽,一望无际,令人感到深远。
《与诸子登岘山》原文及译文
《与诸子登岘山》原文及译文《与诸子登岘山》原文及译文古诗是古代中国诗歌的泛称,指古代中国人创作的诗歌作品。
广义的古诗包括诗、词、散曲,狭义的古诗仅指诗,包括古体诗和近体诗。
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与诸子登岘山》原文及译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与诸子登岘山》原文:孟浩然〔唐代〕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
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
水落鱼梁浅,天寒梦泽深。
羊公碑尚在,读罢泪沾襟。
《与诸子登岘山》译文:世间的人和事更替变化,暑往寒来,时间流逝,形成了从古到今的历史。
江山各处保留的名胜古迹,而今我们又可以登攀亲临。
水落石出,鱼梁洲清浅;天寒木落,云梦泽广袤无边。
晋人羊祜纪念碑如今依然巍峨矗立,读罢碑文泪水沾湿了衣襟。
《与诸子登岘山》赏析:这是一首触景伤情的感怀之作。
岘山是襄阳名胜,孟浩然于此吊古伤今,感念自己的身世,再度抒发了感时伤怀的这一古老主题。
首联“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是一个平凡的真理。
大至朝代更替,小至一家兴衰,以及人们的生老病死、悲欢离合,人事总是在不停止地变化着,没有谁没有感觉到。
人类社会总是在发展变化着,长江后浪催前浪,一代新人换旧人,这是不可逆转的自然法则。
过去的一切都已不存,今天的一切很快又会成为过去,古往今来,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寒来暑往,春去秋来,时光永在无情地流逝。
首联两句凭空落笔,似不着题,却流露出诗人的心事茫茫、无限惆怅,饱含着深深的沧桑之感。
颔联紧承首联。
“江山留胜迹”是承“古”字,“我辈复登临”是承“今”字。
“胜迹”,是指山上的羊公碑和山下的鱼梁洲等。
作者的伤感情绪,便是来自今日的.登临。
登临岘山,首先看到的就是羊祜庙和堕泪碑。
羊祜镇守襄阳颇有政绩,深得民心,他死后,襄阳人民怀念他,在岘山立庙树碑,“望其碑者莫不流泪,杜预因名为‘堕泪碑’。
”诗人望碑而感慨万分,想到了前人的留芳千古,也想到了自己的默默无闻,不免黯然伤情。
颈联写登山所见。
登山远望,水落石出,草木凋零,一片萧条景象。
与诸子登岘山原文赏析
与诸子登岘山原文赏析与诸子登岘山原文赏析与诸子登岘山原文赏析1【诗句】羊公碑尚在,读罢泪沾襟。
【出处】唐·孟浩然《与诸子登岘山》【意思】晋人羊祜纪念碑尚在,读后令人涕泪涟涟。
【注释】羊祜之碑。
羊祜都督荆州诸军事,镇襄阳十年,有德政。
及卒,襄阳百姓为立碑于岘山。
凡见其碑,无不流泪。
南朝梁·刘孝绰《栖隐寺碑铭》:“召棠且思,羊碑犹泣。
”亦作“羊公碑”。
借指官吏政德。
【全诗】《与诸子登岘山》.[唐].孟浩然.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
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
水落鱼梁浅,天寒梦泽深。
羊公碑尚在,读罢泪沾襟。
【全诗鉴赏】这是一首吊古伤今的诗。
此诗借登山远眺,吊古伤今,抒发了自己身世不遇、无所作为的伤感之情。
晋代羊祐,镇守荆襄,政绩卓著,百姓立庙建碑,岁时祭祀。
孟浩然携诸子登上岘山,见羊公碑在,流芳至今,内心能无振荡乎?首联言人有生老病死,家有悲欢离合,人事在不断地消亡变化;春去秋来,时光流逝,朝代也在不断循环更替。
此联概括了自然、人生、社会及万事万物的变化规律,具有极强的哲理性。
次联紧承上联“古”“今”二字,江山胜迹在,我辈来登临,其心事浩茫,能不怅然! 颈联抓住时令特点,描写远望寒冬之景象:冬水下落,鱼梁高露,溪水更清浅;寒天萧森,云梦广阔,大泽益深远。
此境清寒空阔,以冬景衬心境,愈显心情之悲凉也。
尾联因景生情,抒发感慨:四百余年过去,诗人读罢碑文,为何如此伤悲?诗人想到人事变迁,羊公能与山河同在,能无景仰之意?再想想自己,一介布衣,一事无成,死后湮没,能无悲伤之情? 此诗“俯仰古今,寄慨苍凉”(俞陛云《诗境浅说》);写清空之景,静悟哲理,抒发真情,颇有意趣,乃上乘之作。
与诸子登岘山原文赏析2与诸子登岘山原文: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
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
水落鱼梁浅,天寒梦泽深。
羊公碑尚在,读罢泪沾襟。
诗词赏析:这是一首吊古伤今的诗。
所谓吊古,是凭吊岘首山的羊公碑。
据《晋书?·羊祜传》,羊祜镇荆襄时,常到此山?置酒言咏。
孟浩然《与诸子登岘山》原文及赏析
孟浩然《与诸子登岘山》原文及赏析《与诸子登岘山》是一首触景伤情的感怀之作。
岘山是襄阳名胜,孟浩然于此吊古伤今,感念自己的身世,再度抒发了感时伤怀的这一古老主题。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孟浩然《与诸子登岘山》原文及赏析,欢迎大家阅读!与诸子登岘山唐代:孟浩然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
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
水落鱼梁浅,天寒梦泽深。
羊公碑尚在,读罢泪沾襟。
译文世间的人和事更替变化,暑往寒来,时间流逝,形成了从古到今的历史。
江山各处保留的名胜古迹,而今我们又可以登攀亲临。
水落石出,鱼梁洲清浅;天寒木落,云梦泽广袤无边。
晋人羊祜纪念碑如今依然巍峨矗立,读罢碑文泪水沾湿了衣襟。
注释岘山:一名岘首山,在今湖北襄阳城以南。
诸子:指诗人的几个朋友。
代谢:交替变化。
往来:旧的去,新的来。
复登临:对羊祜曾登岘山而言。
登临:登山观看。
鱼梁:沙洲名,在襄阳鹿门山的沔水中。
梦泽:云梦泽,古大泽,即今江汉平原。
字:一作“尚”。
羊公碑:后人为纪念西晋名将羊祜而建。
羊祜镇守襄阳时,常与友人到岘山饮酒诗赋,有过江山依旧人事短暂的感伤。
赏析这是一首触景伤情的感怀之作。
岘山是襄阳名胜,孟浩然于此吊古伤今,感念自己的身世,再度抒发了感时伤怀的这一古老主题。
首联“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是一个平凡的真理。
大至朝代更替,小至一家兴衰,以及人们的生老病死、悲欢离合,人事总是在不停止地变化着,没有谁没有感觉到。
人类社会总是在发展变化着,长江后浪催前浪,一代新人换旧人,这是不可逆转的自然法则。
过去的一切都已不存,今天的一切很快又会成为过去,古往今来,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寒来暑往,春去秋来,时光永在无情地流逝。
首联两句凭空落笔,似不着题,却流露出诗人的心事茫茫、无限惆怅,饱含着深深的沧桑之感。
颔联紧承首联。
“江山留胜迹”是承“古”字,“我辈复登临”是承“今”字。
“胜迹”,是指山上的羊公碑和山下的鱼梁洲等。
作者的伤感情绪,便是来自今日的登临。
登临岘山,首先看到的就是羊祜庙和堕泪碑。
《与诸子登岘山》古诗赏析
《与诸子登岘山》古诗赏析《与诸子登岘山》.[唐].孟浩然.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
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
水落鱼梁浅,天寒梦泽深。
羊公碑尚在,读罢泪沾襟。
【题解】此诗写秋日登岘山所见风景以及因古迹而引起的感叹。
发语平淡至极,至“水落”、“天寒”的索寂景色描写,诗意由平淡转入深沉,进而使“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变得凝重。
此诗感染力极强,之所以能引发人们强烈的共鸣,或许在于作者所咏叹的“时间永恒、人生短暂”是古今中外无不同慨的自然法则。
诸子:指同游的几位朋友。
【作者】孟浩然,唐代诗人,生平见前浙江《经七里滩》诗。
【注释】①代谢:新陈交替。
②胜迹:著名的古迹。
③“水落”两句写登山远望之所见:鱼梁洲因水落而显著,云梦泽因天寒而深沉。
鱼梁,洲名,在襄阳附近汉江中,汉末隐士庞德公曾隐居。
梦泽,即云梦泽,古代大泽名,今洪湖、梁子湖等湖泊,皆古云梦遗迹。
【译文1】人事变化更替不断,古往今来连绵无限。
山川大地留下历史遗迹,我辈又来登高临远。
水落石出,鱼梁洲清浅;天寒木落,云梦泽广袤无边。
晋人羊祜纪念碑尚在,读后令人涕泪涟涟。
【鉴赏】孟浩然(689—740),湖北襄阳人,是唐代以隐沦终老的著名诗人。
孟浩然少好节义,壮年时曾在吴越漫游,四十岁时游京师长安,应进士不第,传说唐玄宗对他的“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稀”的诗句很不高兴。
孟浩然求官不成,后归还故园,隐居襄阳鹿门山,心情十分矛盾,仕进与归隐两种心情交撞不已,“朱绂心虽重,沧州趣每怀”,可视为他自己内心的真实表露。
孟浩然隐居林下,但与当时的官宦文士多有往还,与张九龄、王维、李白、王昌龄等有诗酬赠。
孟诗“文采丰葺,经纬绵密”,写山水,抒襟抱,很是自然生动。
李白当时称赞他“风流天下”,对他竟致到了“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 (《赠孟浩然》)的地步,可见当时影响之大。
诗中写的岘山,又称岘首山,在襄阳县南,是一名胜之地。
山上有晋代镇守襄阳的羊祜的庙碑,是羊祜死后襄阳人民为纪念他的功业而建立的。
《与诸子登岘山》原诗及赏析
《与诸子登岘山》原诗及赏析《与诸子登岘山》原诗及赏析【诗句】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
【出处】唐·孟浩然《与诸子登岘山》【意思1】前人给江山留下了优美的古迹,今天我们这些人又来登临凭吊。
胜迹:风景优美的古迹。
我辈:我等。
复:又。
登临:登山临水,此指登山游览。
【意思2】古人(此指羊祜) 给江山留下了胜迹,而我辈今来登临凭吊。
诗人吊古伤今,抒发了自己沉沦不遇的情怀。
【用法例释】用以形容今天的人又来到历史悠久的名胜古迹游览或凭吊。
[例1]见瀑布从峭壁顶端倾泻直下,垂练飞空,水柱撞击在岩石上,飞溅纷扬,随风飘洒如雾如烟,气势浩大,景色壮观。
遂想起古人诗句“江山留胜景,我辈复登临”。
(李玉兰《瀑布里看瀑布》) [例2]唐蕃石堡城争夺战已经过去了十二个世纪。
“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
”如今我们登上石堡城头,环顾茫茫四野,唯有赤土白草,……(钱中立《石堡城吊古》)【全诗】《与诸子登岘山》.[唐].孟浩然.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
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
水落鱼梁浅,天寒梦泽深。
羊公碑尚在,读罢泪沾襟。
【全诗鉴赏】登山临水,即景抒怀,是古典诗词的一大情结。
这首诗是孟浩然在登临襄阳岘山时所写的遣兴之作,不事雕饰,即景会心。
全诗以“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揭题,古今人事的新陈代谢是社会历史发展的.规律。
这是一个平凡而伟大的真理。
大至朝代的更替小至一家的兴衰,以及人们的悲欢离合,生老病死,人事总是在不停顿地代谢——变化着。
正是这种变化才有了整个人类社会的古往今来。
《王孟诗评》说此诗“起调高古,略无粉色,而情味俱足”。
两句哲理性的诗句为全诗奠下了一种历史情怀基调。
古往今来,多少英雄豪杰、明君圣贤,一代接一代,建立了多少丰功伟绩! 今天的大好江山就是这些伟大人物创造的结果。
“江山留胜迹”,江山不改,胜迹长存。
山河不会忘记,依然存有这些伟人的历史足迹。
“我辈复登临”,历史的接力棒已经传到我们这里了,我们将如何传下去呢?我们如何能够创造既无愧于历史、也无愧于时代、更无愧于后人的功业呢?此诗由历史落笔,进而着眼于吾辈登临“江山胜迹”,既紧扣诗题,又自然引出下文。
孟浩然《与诸子登岘山》阅读答案和全诗翻译赏析
孟浩然《与诸子登岘山》阅读答案和全诗翻译赏析与诸子登砚山孟浩然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
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
水落鱼梁浅,天寒梦泽深。
羊公碑尚在,读罢泪沾襟。
[注]羊公碑:后人为纪念西晋名将羊沽而建。
【注释】①岘山:又称岘首山。
在湖北襄阳南。
②代谢:交替、转换。
③留胜迹:指前人留下的名胜古迹。
这里指下文的“羊公碑”等。
胜:优美的。
我辈:我们,指诗人自己与同游诸子。
复登临:又来登山观看。
这是对羊祜(hù)曾登临岘山于前而言的。
④鱼梁:沙洲名,在襄阳鹿门山的沔水中。
浅:是说鱼梁洲因落水而显露出来了。
梦泽:指云梦泽。
深:指辽阔的云梦泽,一望无际,令人感到深远。
⑤羊公碑:《晋书·羊祜传》,羊祜镇守荆襄时,常到此山置酒言咏。
有一次,他对同游者喟然叹曰:“自有宇宙,便有此山,由来贤达胜士,登此远望如我与卿者多矣,皆湮没无闻,使人伤悲。
”羊祜生前有某某某绩,死后,襄阳百姓于岘山建碑立庙,“岁时飨祭焉。
望其碑者,莫不流涕。
”杜预因名曰“堕泪碑”。
杜预(公元222—284):字元凯,京兆杜陵(今陕西西安东南)人,西晋时期著名的某某某治家、某某某事家和学者、灭吴统一战争的统帅之一【文学知识】①孟浩然(689~740):襄州襄阳人。
一生在隐居和游历中度过。
以五言诗著称。
风格平淡自然。
②近体诗:旧体诗的一大类别。
其特点是格律严密。
产生于齐武帝永明年间,至唐代逐渐发展成熟,趋于定型。
为了跟古体诗相区别,唐人将这种诗体称为“近体诗”、“今体诗”或“格律诗”。
【参考译文】人事总是不停地变化着,寒来暑往,春去秋来,时光也在不停地流逝着。
前人留下的名胜古迹,我们这些人又来登山远望。
只见那鱼梁州更多地呈露出水面,而云梦泽更加辽阔无际,令人感到深远。
面对还屹立在岘首山上的羊公碑,想到自己至今仍为“布衣”而无所作为,禁不住眼泪沾湿了衣襟。
【阅读理解】一:1.此诗开首即发议论,似乎与题目无关,有人称之为“凭空落笔”。
与诸子登岘山全诗、意思及赏析唐代孟浩然
与诸子登岘山全诗、意思及赏析唐代孟浩然与诸子登岘山全诗、意思及赏析唐代孟浩然在生活、工作和学习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一些耳熟能详的古诗吧,古诗准确地来说应该叫格律诗,包括律诗和绝句。
那什么样的古诗才是大家都称赞的呢?以下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与与诸子登岘山全诗、意思及赏析唐代孟浩然,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与诸子登岘山全诗原文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
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
水落鱼梁浅,天寒梦泽深。
羊公碑尚在,读罢泪沾襟。
(尚在一作:字在)与诸子登岘山全诗意思人间的事情都有更替变化,来来往往的时日形成古今。
江山各处保留的名胜古迹,而今我们又可以登攀亲临。
鱼梁洲因水落而露出江面,云梦泽由天寒而迷濛幽深。
羊祜碑如今依然巍峨矗立,读罢碑文泪水沾湿了衣襟。
与诸子登岘山全诗注释岘(xiàn)山:一名岘首山,在今湖北襄阳城以南。
诸子:指诗人的几个朋友。
代谢:交替变化。
往来:旧的去,新的来。
复登临:对羊祜曾登岘山而言。
登临:登山观看。
鱼梁:沙洲名,在襄阳鹿门山的沔水中。
梦泽:云梦泽,古大泽,即今江汉平原。
字:一作“尚”。
羊公碑:后人为纪念西晋名将羊祜?而建。
羊?祜?镇守襄阳时,常与友人到岘山饮酒诗赋,有过江山依旧人事短暂的感伤。
创作背景《与诸子登岘山》即创作于诗人在家乡隐居读书、写诗自娱期间。
诗人与几个朋友登上岘山游玩,凭吊羊公碑,想起羊祜说过的“自有宇宙,便有此山,由来贤者胜士登此远望如我与卿着,皆湮灭无闻,使人伤悲”的话,正与诗人的处境正相吻合。
由此借古抒怀,写下了这首诗。
与诸子登岘山全诗赏析《与诸子登岘山》是一首触景伤情的感怀之作,据(晋书·羊枯传》,规山,是襄阳名胜,晋代羊枯镇守襄阳时,常到此山与友人饮酒赋诗,感怀人生短暂。
半祜在襄阳颜有政绩,羊死后百姓在规山建碑立庙来纪念他。
古时即有“岁时飨祭焉。
望其碑者,莫不流涕”,诗人登上呢山,见到羊公碑,也自然想到了羊祜。
于是吊古伤今,想到自己空有抱负,求任不遇,不觉分外悲伤,滑然泪下,而作此诗首联揭题,富有哲理。
与诸子登岘山 与诸子登岘山
《与诸子登岘山》译文及注释与诸子登岘山【唐】孟浩然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
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
水落鱼梁浅,天寒梦泽深。
羊公碑尚在,读罢泪沾襟。
一、译文世间的人和事更替变化,暑往寒来,时间流逝,形成了从古到今的历史。
江山各处保留的名胜古迹,而今我们又可以登攀亲临。
水落石出,鱼梁洲清浅;天寒木落,云梦泽广袤无边。
晋人羊祜纪念碑如今依然巍峨矗立,读罢碑文泪水沾湿了衣襟。
二、注释岘山:一名岘首山,在今湖北襄阳城以南。
诸子:指诗人的几个朋友。
代谢:交替变化。
往来:旧的去,新的来。
复登临:对羊祜曾登岘山而言。
登临:登山观看。
鱼梁:沙洲名,在襄阳鹿门山的沔水中。
梦泽:云梦泽,古大泽,即今江汉平原。
字:一作“尚”。
羊公碑:后人为纪念西晋名将羊祜而建。
羊祜镇守襄阳时,常与友人到岘山饮酒诗赋,有过江山依旧人事短暂的感伤。
三、作者简介孟浩然(689年—740年),字浩然,号孟山人,襄州襄阳(今湖北襄阳)人,唐代著名的山水田园派诗人,世称“孟襄阳”。
因他未曾入仕,又称之为“孟山人”。
孟浩然生于盛唐,早年有志用世,在仕途困顿、痛苦失望后,尚能自重,不媚俗世,修道归隐终身。
曾隐居鹿门山。
40岁时,游长安,应进士举不第。
曾在太学赋诗,名动公卿,一座倾服,为之搁笔。
开元二十五年(737)张九龄招致幕府,后隐居。
孟诗绝大部分为五言短篇,多写山水田园和隐居的逸兴以及羁旅行役的心情。
其中虽不无愤世嫉俗之词,而更多属于诗人的自我表现。
孟浩然的诗在艺术上有独特的造诣,后人把孟浩然与盛唐另一山水诗人王维并称为“王孟”,有《孟浩然集》三卷传世。
孟浩然与诸子登岘山原文及翻译
孟浩然与诸子登岘山原文及翻译孟浩然与诸子登岘山原文及翻译这是一首吊古伤今的诗。
所谓吊古,是凭吊岘首山的羊公碑。
据《晋书羊祜传》,羊祜镇荆襄时,常到此山置酒言咏。
有一次,他对同游者喟然叹曰:“自有宇宙,便有此山,由来贤达胜士,登此远望如我与卿者多矣,皆湮灭无闻,使人悲伤!”下面是文学网小编Lynn 整理的唐代诗人相关内容资料。
(更多唐代诗人内容请关注文学网) 【原文】《与诸子登岘山》孟浩然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
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
水落鱼梁浅,天寒梦泽深。
羊公碑字在,读罢泪沾襟。
(字在一作:尚在)【译文】人间的事情都有更替变化,来来往往的时日形成古今。
江山各处保留的名胜古迹,而今我们又可以登攀亲临。
鱼梁洲因水落而露出江面,云梦泽由天寒而迷濛幽深。
羊祜碑如今依然巍峨矗立,读罢碑文泪水沾湿了衣襟。
【注释】⑴岘山:一名岘首山,在今湖北襄阳城以南。
诸子:指诗人的几个朋友。
⑵代谢:交替变化。
⑶往来:旧的去,新的.来。
⑷复登临:对羊祜曾登岘山而言。
登临:登山观看。
⑸鱼梁:沙洲名,在襄阳鹿门山的沔水中。
⑹梦泽:云梦泽,古大泽,即今江汉平原。
⑺字:一作“尚”。
⑻羊公碑:后人为纪念西晋名将羊祜而建。
羊祜镇守襄阳时,常与友人到岘山饮酒诗赋,有过江山依旧人事短暂的感伤。
【扩展孟浩然诗风】孟浩然的诗歌主要表达隐居闲适、羁旅愁思,诗风则清淡自然,以五言古诗见长。
清代三十六诗仙图卷之孟浩然孟浩然是唐代第一个倾大力写作山水诗的诗人。
他主要写山水诗,是山水田园诗派代表之一,他前期主要写政治诗与边塞游侠诗,后期主要写山水诗。
其诗今存二百余首,大部分是他在漫游途中写下的山水行旅诗,也有他在登临游览家乡一带的万山、岘山和鹿门山时所写的遣兴之作。
还有少数诗篇是写田园村居生活的。
诗中取材的地域范围相当广大。
山水景物是南朝诗歌最重要的题材,经历长期发展,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到孟浩然,山水诗又被提升到新的境界,这主要表现在:诗中情和景的关系,不仅是彼此衬托,而且常常是水乳交融般的密合;诗的意境,由于剔除了一切不必要、不谐调的成分,而显得更加单纯明净;诗的结构也更加完美。
《与诸子登岘山》古诗原文及赏析
《与诸子登岘山》古诗原文及赏析与诸子登岘山原文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
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
水落鱼梁浅,天寒梦泽深。
羊公碑尚在,读罢泪沾襟。
与诸子登岘山注释岘山:一名岘首山,在今湖北襄阳城以南。
复登临:对羊祜曾登岘山而言。
登临:登山观看。
鱼梁:沙洲名,在襄阳鹿门山的沔水中。
梦泽:云梦泽,古大泽,即今江汉平原。
羊公碑:晋代羊祜镇守襄阳时,常与友人到岘山饮酒诗赋,有过江山依旧人事短暂的感伤。
后人为纪念西晋名将羊祜而建。
相关文章>>幼儿背唐诗要避免误区如何教孩子学唐诗背唐诗与诸子登岘山的诗意/与诸子登岘山的意思人间世事不停地交替变换,时光往来流逝就成为古今。
江山各处保留的名胜古迹,而今我们又可以登攀亲临。
渔梁洲因水落而露出江面,云梦泽由天寒而迷濛幽深。
羊公的碑如今依然巍峨矗立,读罢碑文泪沾襟无限感伤。
与诸子登岘山赏析这是一首吊古伤今的诗。
所谓吊古,是凭吊岘首山的羊公碑。
据《晋书·羊祜传》,羊祜镇荆襄时,常到此山置酒言咏。
有一次,他对同游者喟然叹曰:“自有宇宙,便有此山,由来贤达胜士,登此远望如我与卿者多矣,皆湮灭无闻,使人悲伤!”羊祜生前有政绩,死后,襄阳百姓于岘山建碑立庙,“岁时飨祭焉。
望其碑者,莫不流涕。
”作者登上岘首山,见到羊公碑,自然会想到羊祜。
由吊古而伤今,不由感叹起自己的身世来。
“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是一个平凡的真理。
大至朝代更替,小至一家兴衰,以及人们的生老病死、悲欢离合,人事总是在不停止地变化着,没有谁没有感觉到。
寒来暑往,春去秋来,时光也在不停止地流逝着,这也没有谁没有感觉到。
首联凭空落笔,似不着题,却引出了作者的浩瀚心事。
第二联紧承第一联。
“江山留胜迹”是承“古”字,“我辈复登临”是承“今”字。
作者的`伤感情绪,便是来自今日的登临。
第三联写登山所见。
“浅”指水,由于“水落”,鱼梁洲更多地呈露出水面,故称“浅”;“深”指梦泽,辽阔的云梦泽,一望无际,令人感到深远。
2023年《与诸子登岘山》原文及翻译赏析
2023年《与诸子登岘山》原文及翻译赏析2023年《与诸子登岘山》原文及翻译赏析1与诸子登岘山孟浩然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
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
水落鱼梁浅,天寒梦泽深。
羊公碑尚在,读罢泪沾襟!译文人间的事情都有更替变化,来来往往的时日形成古今。
江山各处保留的名胜古迹,而今我们又可以登攀亲临。
鱼梁洲因水落而露出江面,云梦泽由天寒而迷濛幽深。
羊祜碑如今依然巍峨矗立,读罢碑文泪水沾湿了衣襟。
【词语解释】①人事:指人世间事。
②代谢:更迭变化。
③往:指已成过去的。
④来:指后来的。
⑤留胜迹:前人留下的古迹。
这里指岘山(在今湖北襄阳南)上纪念西晋羊祜的“堕泪碑”。
《晋书·羊祜传》载:羊祜镇荆襄时,常到岘山上饮酒赋诗,曾对同游者说:“自有宇宙,便有此山,由来贤达胜士登此远望如我与卿者多矣!皆湮灭无闻,使人悲伤!”羊祜死后,襄阳百姓怀念他的德政,在岘山建碑立庙,岁时飨祭,“望其碑者莫不流涕,杜预因名为堕泪碑。
”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
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
这四句是说,社会不断更替变化,寒来暑往,时间流逝,构成了从古到今的历史;羊祜还给江山留下了胜迹,而我辈登临,徒感岁月流逝,给后人能留下什么呢?诗人睹物伤情,吊古及今,抒发自己沉沦不遇的悲愤。
这四句诗具一定的哲理性。
语言通俗,感情真挚,以平淡深远见长。
【诗文赏析】《与诸子登岘山》是唐代诗人孟浩然创作的山水诗。
此诗因作者求仕不遇心情苦闷而作,诗人登临岘山,凭吊羊公碑,怀古伤今,抒发感慨,想到自己空有抱负,不觉分外悲伤,泪湿衣襟。
全诗借古抒怀,融写景、抒情和说理于一炉,感情真挚深沉,平淡中见深远。
羊公碑,在今湖北襄阳南的岘首山上。
据《晋书·羊祜传》,羊祜镇荆襄时,常到此山置酒言咏。
有一次,他对同游者喟然叹曰:“自有宇宙,便有此山,由来贤达胜士,登此远望如我与卿者多矣,皆淹灭无闻,使人悲伤!”羊祜生前有政绩,死后,襄阳百姓于岘山建碑立庙,“岁时飨祭焉。
与诸子登岘山孟浩然译文
与诸子登岘山孟浩然译文
《与诸子登岘山》是唐代诗人孟浩然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
**译文**
人间的事情都有更替变化,来来往往的时日形成古今。
江山各处保留的名胜古迹,而今我们又可以登攀亲临。
鱼梁洲因水落而露出江面,云梦泽由天寒而迷濛幽深。
羊公碑如今还在,读完上面的文字不觉泪湿衣襟。
**出处**
此诗出自《全唐诗》,是孟浩然与诸子登上岘山后,见羊公碑而感慨身世所作。
**赏析**
这首诗的前两联写登临所见,作者在登山的过程中,看到时间的
流逝和世事的变迁,表达了人生短暂、自然永恒的感慨;颈联和尾联则由感古伤今转入对羊祜的缅怀,抒发了自己的身世之感,感情真挚而深沉。
整首诗的风格朴质自然,意境开阔,体现了孟浩然诗歌“清淡”的特点,同时也反映了他对历史的思考和对生命的感悟。
《与诸子登岘山》古诗翻译及赏析
《与诸子登岘山》古诗翻译及赏析《与诸子登岘山》古诗翻译及赏析《与诸子登岘山》此诗因作者求仕不遇心情苦闷而作,诗人登临岘山,凭吊羊公碑,怀古伤今,抒发感慨,想到自己空有抱负,不觉分外悲伤,泪湿衣襟。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与诸子登岘山》古诗翻译及赏析,希望大家喜欢。
《与诸子登岘山》古诗翻译及赏析篇1《与诸子登岘山》唐代:孟浩然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
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
水落鱼梁浅,天寒梦泽深。
羊公碑尚在,读罢泪沾襟。
译文人间的事情都有更替变化,来来往往的时日形成古今。
江山各处保留的名胜古迹,而今我们又可以登攀亲临。
鱼梁洲因水落而露出江面,云梦泽由天寒而迷濛幽深。
羊祜碑如今依然巍峨矗立,读罢碑文泪水沾湿了衣襟。
注释岘山:一名岘首山,在今湖北襄阳城以南。
诸子:指诗人的'几个朋友。
代谢:交替变化。
往来:旧的去,新的来。
复登临:对羊祜曾登岘山而言。
登临:登山观看。
鱼梁:沙洲名,在襄阳鹿门山的沔水中。
梦泽:云梦泽,古大泽,即今江汉平原。
字:一作“尚”。
羊公碑:后人为纪念西晋名将羊祜?而建。
羊祜镇守襄阳时,常与友人到岘山饮酒诗赋,有过江山依旧人事短暂的感伤。
鉴赏这是一首吊古伤今的诗。
所谓吊古,是凭吊岘首山的羊公碑。
作者登上岘首山,见到羊公碑,自然会想到羊祜。
由吊古而伤今,不由感叹起自己的身世来。
《与诸子登岘山》古诗翻译及赏析篇2原文: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
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
水落鱼梁浅,天寒梦泽深。
羊公碑尚在,读罢泪沾襟。
注释:①人事:人的离合、境遇、存亡等情况。
②代谢:交替变化。
③胜迹:有名的古迹。
④鱼梁:鱼梁洲,其地也在襄阳。
赏析:羊公碑,在今湖北襄阳南的岘首山上。
据《晋书·羊祜传》,羊祜镇荆襄时,常到此山置酒言咏。
有一次,他对同游者喟然叹曰:“自有宇宙,便有此山,由来贤达胜士,登此远望如我与卿者多矣,皆淹灭无闻,使人悲伤!”羊祜生前有政绩,死后,襄阳百姓于岘山建碑立庙,“岁时飨祭焉。
《与诸子登岘山》原文及翻译赏析(最新)
《与诸子登岘山》原文及翻译赏析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
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
水落鱼梁浅,天寒梦泽深。
羊公碑尚在,读罢泪沾襟。
(尚在一作:字在)译文及注释译文世间的人和事更替变化,暑往寒来,时间流逝,形成了从古到今的历史。
江山各处保留的名胜古迹,而今我们又可以登攀亲临。
水落石出,鱼梁洲清浅;天寒木落,云梦泽广袤无边。
晋人羊祜纪念碑如今依然巍峨矗立,读罢碑文泪水沾湿了衣襟。
注释岘山:一名岘首山,在今湖北襄阳城以南。
诸子:指诗人的几个朋友。
代谢:交替变化。
往来:旧的去,新的来。
复登临:对羊祜曾登岘山而言。
登临:登山观看。
鱼梁:沙洲名,在襄阳鹿门山的沔水中。
梦泽:云梦泽,古大泽,即今江汉平原。
字:一作“尚”。
羊公碑:后人为纪念西晋名将羊祜?而建。
羊?祜?镇守襄阳时,常与友人到岘山饮酒诗赋,有过江山依旧人事短暂的感伤。
赏析这是一首触景伤情的感怀之作。
岘山是襄阳名胜,孟浩然于此吊古伤今,感念自己的身世,再度抒发了感时伤怀的这一古老主题。
首联“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是一个平凡的真理。
大至朝代更替,小至一家兴衰,以及人们的生老病死、悲欢离合,人事总是在不停止地变化着,没有谁没有感觉到。
人类社会总是在发展变化着,长江后浪催前浪,一代新人换旧人,这是不可逆转的自然法则。
过去的一切都已不存,今天的一切很快又会成为过去,古往今来,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寒来暑往,春去秋来,时光永在无情地流逝。
首联两句凭空落笔,似不着题,却流露出诗人的心事茫茫、无限惆怅,饱含着深深的沧桑之感。
颔联紧承首联。
“江山留胜迹”是承“古”字,“我辈复登临”是承“今”字。
“胜迹”,是指山上的羊公碑和山下的鱼梁洲等。
作者的伤感情绪,便是来自今日的登临。
登临岘山,首先看到的就是羊祜庙和堕泪碑。
羊祜镇守襄阳颇有政绩,深得民心,他死后,襄阳人民怀念他,在岘山立庙树碑,“望其碑者莫不流泪,杜预因名为‘堕泪碑’。
”诗人望碑而感慨万分,想到了前人的留芳千古,也想到了自己的默默无闻,不免黯然伤情。
孟浩然《与诸子登岘山》原文、注释、译文及解读
孟浩然《与诸子登岘山》原文、注释、译文及解读【作者简介】孟浩然(689—740),名浩,以字行,襄州襄阳(今湖北襄樊)人,世称“孟襄阳”。
曾隐居鹿门山。
开元十六年(728),至长安应试,落第回乡。
开元十七年至二十年,漫游吴越等地。
二十五年,张九龄镇荆州,署为从事,不久即辞归养病。
二十八年,友人王昌龄自岭南赦还,相见欢饮,食鲜疾发而卒,年五十二。
两《唐书》有传。
孟浩然可谓一生布衣,过的虽是隐居与漫游生活,但并未忘情仕进。
他和王维同为盛唐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作家,并称“王孟”。
许《彦周诗话》云:“孟浩然、王摩诘诗,自李、杜而下,当为第一。
”他的诗风格冲淡清幽,但“冲淡中有壮逸之气”(《唐音癸签》卷五引《吟谱》)。
尤工五言诗,谢榛云:“浩然五言古诗近体,清新高妙,不下李、杜。
”(《四溟诗话》卷二)现存诗二百六十余首,有《孟浩然集》传世。
【原文】与诸子登岘山人事有代谢 [1] ,往来成古今。
江山留胜迹 [2] ,我辈复登临。
水落鱼梁浅 [3] ,天寒梦泽深[4] 。
羊公碑尚在,读罢泪沾襟 [5] 。
【注释】[1]代谢:新陈交替变化。
《淮南子•兵略训》:“轮转而无穷,象日月之运行,若春秋有代谢,若日月有昼夜,终而复始,明而复晦。
”[2]胜迹:名胜古迹,即指下羊公碑。
[3]鱼梁:洲名。
《水经注•沔水》:“沔水中有鱼梁洲,庞德公所居。
”沔水:即汉水。
[4]梦泽:即云梦泽。
见上《临洞庭上张丞相》诗注[6]。
[5]羊公碑:晋羊祜镇襄阳,颇受百姓爱戴,祜死,襄阳人在岘山为之立碑纪念。
《晋书•羊祜传》:“祜乐山水,每风景,必造岘山,置酒言咏,终日不倦。
尝慨然叹息,顾谓从事中郎邹湛等曰:‘自有宇宙,便有此山。
由来贤达胜士,登此远望,如我与卿者多矣!皆湮灭无闻,使人悲伤。
如百岁后有知,魂魄犹应登此也。
’湛曰:‘公德冠四海,道嗣前哲,令闻令望,必与此山俱传。
’”羊祜卒后,“襄阳百姓于岘山祜平生游憩之所建碑立庙,岁时飨祭焉。
望其碑者莫不流涕,杜预因名为‘堕泪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诗与诸子登岘山翻译赏析
《与诸子登岘山》出自唐诗三百首全集,其作者为唐朝文学家孟浩然。
古诗全文如下:
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
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
水落鱼梁浅,天寒梦泽深。
羊公碑尚在,读罢泪沾巾。
【前言】
《与诸子登岘山》是唐代诗人孟浩然创作的山水诗。
此诗因作者求仕不遇心情苦闷而作,诗人登临岘山,凭吊羊公碑,怀古伤今,抒发感慨,想到自己空有抱负,不觉分外悲伤,泪湿衣襟。
全诗借古抒怀,融写景、抒情和说理于一炉,感情真挚深沉,平淡中见深远。
【注释】
⑴岘(xiàn)山:一名岘首山,在今湖北襄阳以南。
诸子:指诗人的几个朋友。
⑵代谢:交替变化。
⑶往来:旧的去,新的来。
⑷复登临:对羊祜曾登岘山而言。
羊祜镇守襄阳时,常与友人到岘山饮酒诗赋,有过江山依旧人事短暂的感伤。
登临:登山观看。
⑸鱼梁:沙洲名,在襄阳鹿门山的沔水中。
⑹梦泽:云梦泽,古大泽,即今江汉平原。
⑺尚:一作“字”。
⑻羊公碑:后人为纪念西晋名将羊祜而建。
【翻译】
人间世事不停地交替变换,时光往来流逝就成为古今。
江山各处保留的名胜古迹,而今我们又可以登攀亲临。
渔梁洲因水落而露出江面,云梦泽由天寒而迷濛幽深。
羊祜碑如今依然巍峨矗立,读罢碑文泪沾襟无限感伤。
【鉴赏】
这是一首吊古伤今的诗。
所谓吊古,是凭吊岘首山的羊公碑。
据《晋书·羊祜传》,羊祜镇荆襄时,常到此山置酒言咏。
有一次,他对同游者喟然叹曰:“自有宇宙,便有此山,由来贤达胜士,登此远望如我与卿者多矣,皆湮灭无闻,使人悲伤!”羊祜生前有政绩,死后,襄阳百姓于岘山建碑立庙,“岁时飨祭焉。
望其碑者,莫不流涕。
”作者登上岘首山,见到羊公碑,自然会想到羊祜。
由吊古而伤今,不由感叹起自己的身世来。
“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是一个平凡的真理。
大至朝代更替,小至一家兴衰,以及人们的生老病死、悲欢离合,人事总是在不停止地变化着,没有谁没有感觉到。
寒来暑往,春去秋来,时光也在不停止地流逝着,这也没有谁没有感觉到。
首联凭空落笔,似不着题,却引出了作者的浩瀚心事。
第二联紧承第一联。
“江山留胜迹”是承“古”字,“我辈复登临”是承“今”字。
作者的伤感情绪,便是来自今日的登临。
第三联写登山所见。
“浅”指水,由于“水落”,鱼梁洲更多地呈露出水面,故称“浅”;“深”指梦泽,辽阔的云梦泽,一望无际,令人感到深远。
登山远望,水落石出,草木凋零,一片萧条景象。
作者抓住了当时当地所特有的景物,提炼出来,既能表现出时序为严冬,又烘托了作者心情的伤感。
末两句将“岘山”扣实。
“羊公碑尚在”,一个“尚”字,十分有力,它包含了复杂的内容。
羊祜镇守襄阳,是在晋初,而孟浩然写这首诗却在盛唐,中隔四百余年,朝代的更替,人事的变迁,是非常巨大的。
然而羊公碑却还屹立在岘首山上,令人敬仰。
与此同时,又包含了作者伤感的情绪。
四百多年前的羊祜,为国(指晋)效力,也为人民做了一些好事,是以名垂千古,与山俱传;想到自己至今仍为“布衣”,无所作为,死后难免湮没无闻,这和“尚在”的羊公碑,两相对比,令人伤感,因之,就不免“读罢泪沾襟”了。
---来源网络整理,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