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西方文论第三章直觉主义word
朱立元版本当代西方文艺理论
第一章导论1、当代西方文艺理论的两大主潮是什么?答:人本主义与科学主义是当代西方文艺理论的两大主潮.①所谓人本主义,就是以人为本的哲学理论,其根本特点是把人当作哲学研究的核心、出发点和归宿,通过对人本身的研究来探寻世界的本质及其他哲学问题。
人本主义文艺理论的主要代表有象征主义诗论、表现主义文论、精神分析学文论、直觉主义文论、现象学和存在主义文论、西方马克思主义文论、解释学和接受理论等。
这些人本主义文艺理论重视主体的艺术和审美经验在审美活动中的作用,高度重视人的个性与心灵活动,尤其是注重无意识心理活动嫉妒者阅读接受等层面,开辟了以往文艺理论研究未涉及的新领域,并对后世文艺理论有深远的影响。
②所谓科学主义,是以自然科学的眼光、原则和方法来研究世界的哲学理论,它把一切人类精神文化现象认识论根源都归结为数理科学,强调研究的客观性、精确性和科学性,其思想基础在本世纪主要是主观经验主义和逻辑实证主义。
科学主义文艺理论的主要代表有俄国形式主义、布拉格学派、英美语义学和新批评文论、结构主义文论、符号学文论、叙事学文论以及解构主义等。
这些科学主义文艺理论较之人本主义文艺理论更清晰地呈现出一条一脉相承、前后相继的线索,尤其是反对人本主义的口号更是旗帜鲜明。
在索绪尔语言学的影响下,形式主义、结构主义都希冀能在科学方法的指导下研究文艺作品及文学现象,试图找到其内部规律,揭示文学之为文学的文学性,专注于作品本身的形式、语言、语义等内部研究,甚至完全割裂了文学作品与作者、社会、读者的关联,但对文本研究的规范性、客观性和科学性作出了巨大贡献。
2、当代西方文艺理论研究重点的两次转移是什么?答:当代西方文艺理论的研究重点发生了两次转移,第一次是从对作者的研究转移到对作品的文本分析上来,第二次是从对作品文本的分析转移到对读者接受的分析上来.①从作家到作品:20世纪二三十年代起,文艺理论研究重点从19世纪浪漫主义、现实主义和实证主义注重研究作家的创作天才、生平背景、心理活动对作品的影响等问题,转移到单纯聚焦作品文本文字语言的语义和结构等形式方面,为了避免作者与读者的介入产生意图谬见和感受谬见而刻意回避对作者与读者的研究,完全割裂了作者所处的文化社会背景与作品之间的关系,完全割裂了读者的阅读接受对作品的阐释塑造与再创造作用。
西方直觉主义
论现在西方文学史上直觉主义与意识流创作意识流的概念最早由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所提出。
他认为人的意识活动不是以各部分互不相关的零散方法进行的,而是一种流,是以思想流、主观生活之流、意识流的方法进行的。
同时又认为人的意识是由理性的自觉的意识和无逻辑、非理性的潜意识所构成;还认为人的过去的意识会浮现出来与现在的意识交织在一起,这就会重新组织人的时间感,形成一种在主观感觉中具有直接现实性的时间感。
法国哲学家柏格森强调并发展了这种时间感,提出了心理时间的概念。
奥地利精神病医生弗洛伊德肯定了潜意识的存在,并把它看作生命力和意识活动的基础。
他们的理论观点,促进了文学艺术中意识流方法的形成和发展。
意识流文字中所有的内容都是对主人公内心意识活动的忠实记叙,因此本质上可以认为一篇完整独立的意识流文章属于记叙文体裁,但由于其特殊的表述形式和较为高级的表述技巧,暗合形散神忌的散文特征,因此我们也可以把它当成散文来看待。
意识流文字先天优势让它更适用于现代诗的写作,以及短篇小说,长篇的意识流小说过于复杂,会加剧作品内容的理解难度,让人感觉隐晦以及阴暗。
目前的绝大部分意识流文学作品体裁都是小说,但实际上中国古诗中有非常多的意识流写作手法的体现,而且很多宗教经典中也含有非常多的意识流写作手法的体现。
意识流文学由于过于晦涩强调无秩序,难以被大众理解,所以无法成为通俗文学的主流。
英国伍尔夫的意识流名作《墙上的斑点》就给读者带来新颖别致的审美感受。
小说描写主人公在一个普通日子的平常瞬间,抬头看见墙上的斑点,由此引发意识的飘逸流动,产生一系列幻觉和遐想。
主人公一会由斑点联想到钉痕、挂肖像的前任房客;一会从对斑点的疑惑联想到生命的神秘、思想的不准确性和人类的无知;一会从猜测斑点是一个凸出的圆形联想到一座古象,进而想到忧伤、白骨和考古…最后发现墙上的斑点不过是一只蜗牛。
小说打破传统既定俗套,通过人物头脑中的瞬间印象和冥想、内心活动和情绪变化,思接千载,视通万里,反映生活本质,揭示永恒真理。
西方文论(现代)
高教版《西方文论史》(马新国)框架:后现代文论
第十九章:从结构主义到解构主义(罗兰·巴特、拉 康、福柯、巴赫金) 第二十章:解构主义(德里达、耶鲁学派) 第二十一章:西方马克思主义 第二十二章:阐释—接受理论、读者反应批评 第二十三章:女权主义
第二十四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新历史主义
第二十五章:后殖民主义
第二十六章:文化研究批评
高教版《西方文论史》(马新国)框架:现代文论
第十一章:唯美主义(戈蒂叶、王尔德、桑克蒂斯) 第十二章:直觉主义(叔本华、尼采、克罗齐) 第十三章:象征主义与意象派(爱伦·坡与波德莱尔、瓦莱里、 叶芝、庞德) 第十四章:现代心理学(弗洛伊德、原型批评) 第十五章:俄国形式主义(雅克布森、什克洛夫斯基、坦尼亚 诺夫与艾亨鲍姆) 第十六章:现象学与存在主义(英伽登、海德格尔、萨特) 第十七章:英美新批评 第十八章:结构主义
29
1、创作家与白日梦 很可能是蒙娜· 丽莎的微笑迷 住了列奥纳多,因为这个微笑 唤醒了他心中长久以来休眠着 的东西——很可能是旧日的记 忆。……微笑的女人便是他母 亲卡特琳娜的摹本,……如果 吉奥孔多的微笑唤起他心中对 母亲的记忆,那么很容易理解 这微笑如何立即使他去进行创 造,以表示对母亲的赞美,使 他把他在贵妇人脸上的微笑放 回到母亲的脸上。——《弗洛 伊德论美文选》P81-82
8
★高教版《二十世纪西方文论选》框架 八、精神分析与原型批评(弗洛伊德、荣格、拉康、 弗莱) 九、现象学(英加登、布莱、梅洛-庞蒂) 十、存在主义与荒诞派(海德格尔、萨特、尤奈斯库、 埃斯林、昆德拉) 十一、新小说派(萨洛特、罗伯-格里耶、比托尔) 十二、西方马克思主义(葛兰西、卢卡契、布莱希特、 霍克海默、马尔库塞、本雅明、阿尔都塞、阿多诺、 威廉斯、伊格尔顿) 十三、结构主义、符号学与叙述学(列维-斯特劳斯、 卡西尔、朗格、巴赫金、热奈特、格雷马斯、巴尔 9 特、托多洛夫)
直觉主义
一、直觉主义与非理性思潮直觉主义(叔本华[1788-1860]、尼采[1844-1900]、柏格森[1859-1941]):哲学思潮无意识理论(弗洛伊德):心理分析意识流(吴尔芙、乔伊斯、普鲁斯特):具体到艺术创作手法二、叔本华1、唯意志论:意志(will)是世界的本质,而所谓意志就是人的生存欲望。
而人的欲望根本无法真正得以满足,另外,欲望遮蔽了人对世界的真正认识,即对世界的直觉。
2、解脱之道:一是消灭肉体,或获得宗教上的涅槃;二就是进行哲学和艺术的直观,达到物我两忘。
3、直觉论:直觉就是直观的认识,就是“观审”,这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主体放弃自我,成为纯粹的主体;二是放弃客体的个别性,而使其成为纯形式,或“永恒的形式”。
用叔本华自己的话就是:“把对象不当作个别事物而当作柏拉图是理念的认识,亦当作事物全类的常住形式的认识;然后是把认识主体不当作个体而是当作认识的纯粹而无意志的主体之自意识”4、悲剧论:悲剧,展示宇宙和人生的本质。
三种类型,一,恶人从中作梗;二,命运使然;三,不同地位关系。
5、与亚里士多德、黑格尔悲剧论的区别叔本华:通过悲剧来否定意志,获得解脱。
亚里士多德:通过悲剧获得心灵的净化,回归平和中庸的状态。
黑格尔:对各方片面的否定,从而最终永恒正义获得胜利。
6、中西悲剧比较7、总结:王国维与叔本华:《红楼梦评论》鲁迅与叔本华:“绝望之为虚妄,正与希望相同”三、尼采1、上帝死了,重估一切价值(1)反基督教,反理性,反传统……(2)“重估”的标准是广义艺术,其实质是以审美的人生态度反对伦理的人生态度和功利(科学)的人生态度。
基督教对生命作伦理评价,视生命本能为罪恶,其结果是造成普遍的罪恶感和自我压抑,审美的人生要求我们摆脱这种罪恶感,超于善恶之外,享受心灵的自由和生命的欢乐。
2、尼采与叔本华从叔本华出发,走向其反面,否定叔本华对意志世界的彻底否定,强调强力意志,高扬酒神精神。
3、“超人”与“强力意志”超人,是“人之上”或“超越人”之意。
当代西方文艺理论
一、直觉主义直觉主义是20世纪初对西方现代派文学产生极大影响的一种哲学思潮,它的代表人物是法国哲学家柏格森。
柏格森直觉主义中所强调的创造性、非理性,以及直觉和无意识等问题,都是西方现代派文学中反复突现的重要理论问题,而且对意识流创作手法的崛起,也产生了直接的影响。
意识流就叙事的角度由外在的观察转入内心的体验和发现而言,不妨说是柏格森直觉主义的一个延续。
二、柏格森的艺术即直觉说柏格森在《形而上学导论》(1903)中区分了直觉和理性分析这两种认知世界的方式。
柏格森强调艺术的非功性。
他认力人类对世界的感知大都为物质需要和实用功利所束缚,有鉴于人总是用功利的艰光来看世界,以致视而不见对象的鲜明的个别性,而只看到它们可被复述的部分。
这不仅对于物,而且还包括了我们对他人的和我们自已的情感的感知,即所见的只是那非个人的、抽象的一面。
这佯艺术便成为一种心灵的感知。
艺术抛弃了对事物的实用态度和抽象取义的现成方法,而见出对象原生原长的内在生命,直接面对一个扫去面纱的世界。
所以,艺术的目标总是独一无二的,艺术因此是一种直觉。
艺术作为直觉意味着鲜明的个别性。
柏格森认为就精神状态而言,人所见的不过是它的外在表现,即人人相通的、可为言语一劳永逸加以表达的普通的一页。
艺术家的心灵在于能以直觉超越理性,在其最高的境界上可统万端为一体,无论是物质世界的形色声貌,抑或内心生活中最细微的变化,都能如其本然地感知其个别性。
总的来看,柏格森关于唯一真实时问的心理时问即绵延的观点,虽然是意识流创作手法的直接的哲学和心理学基础。
但他的直觉主义哲学对文学和艺术产生的影响要大于意识流一端。
柏格森的直觉主义与克罗齐的“直觉一表观”悦虽然有内在相通之处,但两者又有明显的差别。
往历史上看,克罗齐的直觉即表现即艺术的观点,可以上溯到亚里士多德心赋形式于物的传统;柏格森直觉主义则更使人想起柏拉图的诗歌迷狂说。
柏格森的直觉主义文论,把艺术活动与生命现象联系起来,强调艺术的个性、不可重复性和独特性等,反对仟何机械化、公式化倾向,有一定的合理性;把主客交融无间的“直觉”状态看作艺术的至境也不无道理;从生命的机械化来探讨喜剧性也有独到之处。
柏格森及其直觉主义
补充2:柏氏直觉主义的优缺点
优点:1。把艺术活动与生命现象联系
起来,强调艺术的个性、不可重复性和 独特性,反对任何机械化、公式化倾向, 有一定合理性。 2.把主、客观交融无间的“直觉” 状态看作艺术的至境。 3.从生命的机械化来探讨喜剧性也 有独到之处。
缺点:l、完全建立在生命直觉主义哲学基础 上,把世界的本体归结为主体心灵,意识的 绵延或生命流动,陷入了主观唯心主义。 2、全盘否定科学和理性,鼓吹唯有神秘直 觉才能把握世界的本质,更具有非理性主义 和神秘主义的片面性。 3.“直觉”切断了与现实的一切功利关系, 有唯美主义、形式主义之嫌。
一、背景介绍
20世纪初至今的西方文论整体上来讲经历了 两大主潮(人本主义与科学主义),两次转 移(关注重心从作家主体转移到文本自身, 关注重心从文本转移到读者和接受),两个 转向(非理性转向与语言论转向)。直觉主 义与意识流正是人本主义主潮的重要组成部 分。
直觉主义产生在实证主义盛行,传统的形而 上学出现危机的时代(19世纪初到20世纪中 期)。强调创造性、非理性、无意识等问题, 最终将形而上学建立在直觉的基础上,认为 世界的本质、根本实在是意识或生命, 理性不 能认识它, 只有直觉能够把握它。而意识流作 为直觉主义的一个延续,将人们的视野由外 在的观察转入内心的体验和发现,对文学创 作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小结
柏格森基本观点:世界的本质是超越精神和 物质之外的生命冲动,它是宇宙的动力与主 宰,时间万物都是其表现形式。 生命的基本特征是绵延,生命冲动是一个永 不停歇的流程,但它不能一味靠理性来认识, 只能靠直觉把握。这种直觉与经验无关,超 出感性与理性之外,是一种神秘而不可知的 能力。他还认为人的意识是处于不断变化之 中的,这种变化不是简单的物理时间的替代 过程,而是通过记忆把过去绵延到现在,把 现在延宕到将来。
论现代西方文论史上的直觉主义与意识流的创作
论现代西方文论史上的直觉主义与意识流的创作直觉主义强调或在认识中的作用的思潮和学说,认为直觉是比抽象的理性更基本、更可靠的认识世界的方式,这种学说或思潮通常带有强烈的反理性主义、反实证主义和反唯物主义倾向。
直觉主义认为直觉是比抽象的理性认识更基本、更可靠的认识世界的方式。
这种学说带有强烈的反理性主义、反实证主义和反唯物主义的倾向。
历史上不少哲学家都重视直觉,但到20世纪初才真正形成为一种学说或思潮。
典型的直觉主义者有柏格森、克罗齐、胡塞尔等人。
其中柏格森《创造的进化》这本书中体现的生命哲学是对现代科学主义文化思潮的反驳,很快就有了不少的追随者,以柏格森为中心,一种叫做直觉主义的哲学开始形成。
直觉主义认为经验和理性不能给予人们真实的知识,只有神秘的内心体验的,才能使人理解事物的本质。
没有直觉这种最重要的认识能力,就不能直接地去了解现实。
直觉主义一方面把直觉与对事物的感性认识对立起来,另一方面又把直觉与特别是理论分析对立起来。
他们把直觉理解为一种带有神秘主义色彩的特殊的认识能力。
直觉主义认为,一切认识都必须通过直觉,可以不要抽象、概括和论证。
直觉主义的一个显着特点就是分支较多。
主要包括:柏格森的直觉主义:柏格森把直觉和分析看作两种根本不同的认识方法。
他指出,直觉是使人得以体验事物本身运动的精神状态和洞察终极实在的非概念性认识。
柏格森所推崇的直觉带有一种反理性的神秘主义色彩。
克罗齐的直觉主义:克罗齐认为,是研究直觉知识的科学,正如逻辑是研究概念知识的科学一样。
在他看来,直觉就是创作活动,所以它在其美学中占有至高无上的地位。
“直觉即表现”成了克罗齐有名的美学公式。
胡塞尔的本质直观:胡塞尔认为直观是检验知识的最后标准。
他把直观又分为经验直观与本质直观。
本质直观就是对于事物的不变本质所进行的直观,这种直观是靠所谓“自由想象的变换”的方法完成的。
伦理学中的直觉主义主张善、义务、正义等行为价值只能以直觉作为可靠的判断依据,道德判断不能从得到经验证实的命题中推导出来。
直觉主义与意识流
二、沃尔夫的创作思想: 沃尔夫的创作思想:
⒈意识流的理论后援之一:针对传统写作,强调心理 意识流的理论后援之一 的真实。(例:《班奈特先生和勃朗太太》) ⒉意识流:作为一种叙事手段,具有叙事人不介入 意识流: (叙事人照实记录),致力于再现人物似水流淌不息 的意识过程,以感知觉交和意识、潜意识、思想、回 忆、期待、情绪以及忽动忽西自由联想等特征。与传 统心理描写相比,除了以主观感受为中心,更在于把 意识看成变化无常,难以预测、理解,而且错杂混乱, 故而只能由叙述人照实记录的东西。 示例:《海浪》
(2)是无法切断的生命之流。 (3)是“一”和“多”的统一。 (4)不可预测性——创造性。 2、存在场所:记忆之中 落脚点: (三)落脚点:生命本身——生命进化论:生命进化的 原动力是生命的冲动。 三、直觉与艺术 1、两种认识方式:理智和本能。 、两种认识方式:
针对自然哲学,柏格森把理智和本能 理智和本能看成既对立, 既对立, 理智和本能 既对立 又互补的生命中不可缺少的要素。 又互补的生命中不可缺少的要素。人的本能不同于 动物,是一种与智力、理智、 动物,是一种与智力、理智、乃至形而上学相关的 本能。 本能。 柏格森的举例:蜜蜂建巢。 柏格森的举例 2、能向我们揭示生命最深层秘密的本能——直觉 、能向我们揭示生命最深层秘密的本能 直觉 是直接的意识,或摆脱了自我关注并意识到自我 的本能,它是对生命本身的直接领悟,是从内部 认识事物的能力,也叫“共鸣”。
小结: 小结: 柏格森基本观点: 柏格森基本观点:世界的本质是超越精神和物 质之外的“生命冲动” 它是宇宙的动力与主宰, 质之外的“生命冲动”,它是宇宙的动力与主宰, 时间万物都是其表现形式。 时间万物都是其表现形式。 生命的基本特征是绵延, 生命的基本特征是绵延,生命冲动是一个永不 停歇的流程,但它不能一味靠理性来认识,只能靠 停歇的流程,但它不能一味靠理性来认识, 直觉把握。这种直觉与经验无关, 直觉把握。这种直觉与经验无关,超出感性与理性 之外,是一种神秘而不可知的能力。 之外,是一种神秘而不可知的能力。他还认为人的 意识是处于不断变化之中的, 意识是处于不断变化之中的,这种变化不是简单的 物理时间的替代过程,而是通过记忆把“过去” 物理时间的替代过程,而是通过记忆把“过去”绵 延到“现在” 把 现在”延宕到将来。 延到“现在”,把“现在”延宕到将来。
(完整word版)西方文论整理笔记
西方文论整理笔录西方文艺的发展可以分为古代、近代、现代、后现代四个阶段;西方文艺理论的发展依据时间先后序次,也可以分为古代文论、近代文论、现代文论和后现代文论四个历史阶段:古典文论:古希腊文论——新古典文论古希腊文论——罗马古典主义文论——中世纪基督教神学文艺思想——文艺复兴期间的文艺思想——新古典主义近代文论:启示主义——自然主义启示主义——德国古典美学文艺理论——浪漫主义——现实主义——实证主义和自然主义现代文论:唯美主义——结构主义唯美主义——直觉主义——象征主义与意象派诗论——现代心理学文艺理论——俄国形式主义——现象学与存在主义文学理论——英美“新责备” ——结构主义后现代文论:解构主义——后殖民主义解构主义——西方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阐释—接受理论、读者反响责备——女权主义责备——新历史主义责备——后殖民主义责备古希腊的文艺理论柏拉图(公元前 427-前 347)出生于雅典世袭贵族之家,从小遇到优异教育,20岁就学于苏格拉底门下,很得苏格拉底赏识,与老师反对民主派的政治立场一致,师生友情非同一般,老师死后,他到各国游览,一方面研究地中海沿岸的各国文化,一方面找寻政治上的支持者,以实现他重修奴隶主贵族执政的理想国的梦想。
回雅典后,在阿卡德摩斯体育场周边他朋友集资买的房子和花园中建立学园开始讲学。
在此开始写作《对话》,还写了《斐立布斯》和《法律篇》等著作,擅长思辨,追求执着,平生不娶,暮年陷着迷秘主义, 82 岁逝世。
其著作设计政治、伦理、教育、哲学,文艺理论和美学是他哲学系统中的有机构成部分,散见于好多对话中,其著作几乎都用对话写成,谈论双方会合一个或多个问题,一问一答,相互反驳,揭露矛盾,层层深入,最后得出结论。
把对话作为一种独立的文学形式运用于学术谈论,是一个创举。
1.理式论模仿说a.“理式”的基本含义“理式”(Idea)论是柏拉图哲学系统的理论基石。
他所说的“ Idea”不依存于物质存在,也不是人的意识,而是一种超时空、非物质、永久不灭的“本体” 。
《当代西方文论》复习提纲
《当代西方文论》复习提纲一、了解下列文艺批评理论家的所属流派什克洛夫斯基、雅格布森:俄国形式主义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
苏珊·朗格、卡西尔:文艺符号学。
荣格、弗莱:原型批评。
艾略特、瑞恰兹、韦勒克:英美新批评。
皮亚杰、列维—斯特劳斯:结构主义罗兰·巴尔特、德里达:后结构主义杜夫海纳、英伽登:阅读现象学加达默尔、海德格尔:文艺阐释学瓦雷里、马拉美:象征主义。
尧斯、伊塞尔:接受美学。
卢卡契、布莱希特、本雅明:西方马克思主义。
克罗齐、柏格森:直觉主义萨特:存在主义。
科林伍德:表现主义美学兰索姆:新批评主义二、名词解释1.作者系统:所谓作者系统,指重视并突出对作者进行理论研究的有关文论派别的群体。
这并不意味着这些流派和他们的理论家不研究作品和读者。
事实上,孤立从事作者研究或作品研究是不可能的。
这一系统实际上是以作家的创作为核心的,属于传记式批评。
重视并突出对作者进行理论研究的有关理论派别的总体。
按先后顺序:表现主义、象征主义、文艺心理学派、原型批评。
对作者进行哲学、心理学、创作论方面的研究,解开作者的心理时空结构。
在时间上:20世纪初,浪漫主义文学达到一定高度、现代主义艺术方兴未艾。
2.读者系统:即读者研究。
有阅读现象学、阐释学、接受美学、读者反应理论、批评学。
20世纪初开始,主要是近二、三十年的事,发展还在持续。
从作者——作品——读者文学的逆向研究(文学的接受史)符号学的逆向研究:从能指与所指的关系到所指与能指的关系,也就是从创作的角度,文本(能指)反映生活(所指);从读者接受的角度,文本(所指)不变,而评价(能指)却在不断变化。
3.作品系统:主要从事文艺作品研究的理论现象。
例如:俄国形式主义、布拉格学派、新批评、结构主义、符号学。
主要活动期占了大半个世纪。
4.结构主义:结构主义基本上就是把语言学的术语与方法广泛应用于语言之外的各个符号系统,探寻思维的恒定结构。
《大英百科全书》1977年第15版:结构主义是对于社会、经济、政治与文化生活的模式的研究。
简述柏格森的直觉主义哲学思想
简述柏格森的直觉主义哲学思想(1)直觉主义是对西方现代派文学发生极大影响的哲学思潮,其代表人物是法国哲学家柏格森。
柏格森直觉主义所强调的创造性、非理性以及直觉和无意识等问题都是西方现代派文学中反复凸显的重要问题,而且对意识流手法的崛起产生了重要影响。
(2)直觉和理性分析是认知对象的两种方式。
①直觉:进入对象内部,追随对象的内在生命进而达到物我同一的境界,由于它不再取决于主体的认知立场,所以它对对象的把握是绝对的,人唯有凭借非理性的直觉才有可能沟通世界的本质。
②理性分析:环绕对象而过,必须有赖于观者的立足点,结果借助符号得以表现。
但事实上无以把握而必须用理性分析来拆解对象,用自己熟悉的术语来描述对象的各个成分,因此,人就不是同现实本身进行交往,而只是从个人的角度来感知现实孤立的碎片。
(3)直觉与艺术:①柏格森提倡由内向外的直觉体味式的读解模式,因为人物自身的内在本质读者是无法从外部感知到的,为此他将描述、历史、分析归为一类,认为这些知识只能让人驻足于相对的知识,而只有直觉才能通达绝对。
②诗人运用语言总是有违规范,目的就在于激发读者自己的直觉感知;而具有欣赏力的读者也能透过语言表层进入那些喜怒哀乐的情感之中,捕捉到语言与毫无共同之处的某种东西。
(4)艺术的非功利性:①人类对世界的感知大都为物质需要和实用功利所束缚,人们总是用功利的眼光看待世界,以至于不能看到对象鲜明的个别性,而只能看到它被复述的部分,所以我们对事物、他人和自我的情感感知都是片面抽象的。
②而抛弃上述功利性面对对象内在生命的艺术,就成了一种心灵的感知。
因此,伟大的艺术产生的效果总是具有普遍性和必然性。
(5)艺术作为直觉意味着鲜明的个别性。
艺术家的心灵在于能以直觉超越理性,在其最高的境界上可以统万物为一体,无论是物质世界的形色声貌抑或内心生活中最细微的变化都能如其本然的感知其个别性。
论现代西方文论史上的直觉主义与意识流的创作
论西方现代文论史上的直觉主义与意识流的创作直觉主义是20世纪初对西方现代派文学产生极大影响的一种哲学思潮,它的代表人物是法国哲学家柏格森。
柏格森直觉主义中所强调的创造性、非理性,以及直觉和无意识等问题,都是西方现代派文学中反复突现的重要理论问题,而且对意识流创作手法的崛起,也产生了直接的影响。
意识流就叙事的角度由外在的观察转入内心的体验和发现而言,不妨说是柏格森直觉主义的一个延续。
意识流的概念最早由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提出。
他认为人的意识活动不是以各部分互不相关的零散方法进行的,而是以思想流、主观生活之流、意识流的方法进行的。
同时又认为人的意识是由理性的自觉的意识和无逻辑、非理性的潜意识所构成;还认为人的过去的意识会浮现出来与现在的意识交织在一起,这就会重新组织人的时间感,形成一种在主观感觉中具有直接现实性的时间感。
法国哲学家柏格森强调并发展了这种时间感,提出了心理时间的概念。
柏格森对心理时间曾作出这样的解释:“如果我们将绵延视作融为一体的许多时刻,就像被线穿在一起似的,那么,不管这个被选定的绵延有多短,那些时刻的数量是无限的……这种绵延发展到极限便是永恒……一种生命的永恒……一种集中了全部绵延的永恒。
”他的心理时间学说为意识流小说家在作品的时间安排与结构布局上的大胆革新同样提供了一条新的思路。
奥地利精神病医生弗洛伊德肯定了潜意识的存在,并把它看作生命力和意识活动的基础。
他们的理论观点,促进了文学艺术中意识流方法的形成和发展。
意识流文字中许多的内容都是对主人公内心独白的忠实记叙,且以自由联想,象征暗示等来描述人们的精神活动以及内心活动。
詹姆斯·乔伊斯的意识流名作《尤利西斯》就给读者带来独特的审美感受,乔伊斯在该部作品中,充分展示“心理时间”,以自由联想、内心独白、时空倒转的手法,把时间限制于一定范围内,写的却是三个人物的漫长岁月与人生经历。
如,文中写到布卢姆在柏林街头上任意地行走,随着目光所及,他的思想也出现大幅度的跳跃。
直觉主义与意识流 (2)
二、意识流理论
(一)定义 意识流严格来说不是一个理论流派, 意识流严格来说不是一个理论流派,而是 一种创作手法。 一种创作手法。 广义: 广义 可上溯到18世纪欧洲小说中的心理描写
传统,从塞缪尔·理查生到亨利·詹姆斯的详实备 至的回忆、思想和情感过程的描写。意识流一词 最初系梅·辛克莱在1918年评论英国女小说家罗 茜·理查生小说《心路历程》时引入文学界。 1988年法国作家E·杜夏尔丹的短篇小说《月桂树 被砍》被认为是意识流的先驱。
实际上,柏格森所说的直觉,是指直接依 据自我意识、直接把握对象的心理本能。
有关直觉的四点认识
直觉是一种理智的体验。 直觉是一种理智的体验。 直觉是由内向外的, 直觉是由内向外的,能够无限扩大对象范 围的本能。 围的本能。 直觉认识是超功利的、非实用的, 直觉认识是超功利的、非实用的,其结果 是见出“生命的冲动”即世界的本质。 是见出“生命的冲动”即世界的本质。 直觉不使用僵固的、现成的概念, 直觉不使用僵固的、现成的概念,不使用 符号。 符号。
(二)直觉与艺术
1、两种认知世界的方式: : 直觉与理性分析 直觉与理性分析 2、喜剧研究:《笑》
理性分析:外部观察 外部观察,依赖于观察者,且观察结 外部观察 果必须借符号才能得以表达,但实际上人为了表 现对象独一无二的特质,就不得不用理性分析来 拆解对象,继而用自己熟悉的语言来描述和表达 这个对象。所以说,人就不能同现实本身交往, 而只是从个人角度来感知现实的孤立的碎片 从个人角度来感知现实的孤立的碎片。 从个人角度来感知现实的孤立的碎片 直觉:内部感知 内部感知,人是追随对象的内在生命,而 内部感知 达物我同一 物我同一的至境。也就是说,在直觉认知中, 物我同一 物我之间的交感与情会带人进入对象的内部,与 对象独一无二、也可以说是无以言传的特质心心 相印。 柏格森认为,人唯有凭借非理性的直觉,才可望 柏格森认为,人唯有凭借非理性的直觉, 直觉 沟通世界的本质。 沟通世界的本质。
西方文论笔记打印版
有两种东西,我们对它们的思考愈是深沉和持久,它们所唤起的那种愈来愈大的惊奇和敬畏就会充溢我们的心灵,这就是繁星密布的苍穹和我心中的道德律。
[康德]西方文论讲稿前言西方文论呈现的方式大体有三种:一种是在一些哲学家、政治家、宗教家、美学家的著作中包含着的文学理论。
第二种是诗人作家著书立说谈他们的文学见解。
第三种是19世纪以后才有的专门的文学批评家、理论家写的文艺理论论著。
西方文艺的发展可以分为古代、近代、现代、后现代四个阶段,西方文艺理论的发展按照时间先后顺序,也可以分为古代文论、近代文论、现代文论的后现代文论四个历史阶段:古典文论:古希腊文论——新古典文论古希腊文论——罗马古典主义文论——中世纪基督教神学文艺思想——文艺复兴时期的文艺思想——新古典主义近代文论:启蒙主义——自然主义启蒙主义——德国古典美学文艺理论——浪漫主义——现实主义——实证主义和自然主义现代文论:唯美主义——结构主义唯美主义——直觉主义——象征主义与意象派诗论——现代心理学文艺理论——俄国形式主义——现象学与存在主义文学理论——英美“新批评”——结构主义后现代文论:解构主义——后殖民主义解构主义——西方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阐释—接受理论、读者反应批评——女权主义批评——新历史主义批评——后殖民主义批评学习西方文论应注意影响西方文论发展的以下几种因素:第一,注意西方文学艺术创作的发展变化与文艺理论发展变化的关系。
第二,注意西方社会生活的演变,特别是政治生活的变化对西方文艺理论发展的重要影响。
第三,注意哲学思潮的变化对西方文艺理论的影响。
第四,注意基督教神学对西方文艺理论的影响。
第五,注意语言学、符号学的发展对西方文艺理论的影响。
第六,注意西方文论研究重点的转移和自身范畴的演变,文学艺术理论是在文艺实践发展的基础上,受政治、哲学等条件的影响而发展的。
古希腊的文艺理论第一节古希腊早期的文艺思想1.毕达哥拉斯的“数的和谐”理论毕达哥拉斯(约公元前580-约前500)西方最早的哲学家之一,主要贡献在哲学、数学、天文学、医学、美学等方面。
论现代西方文论的直觉主义与意识流的创作
论现代西方文论史上的直觉主义与意识流的创作直觉主义强调或在认识中的作用的思潮和学说;认为直觉是比抽象的理性更基本、更可靠的认识世界的方式;这种学说或思潮通常带有强烈的反理性主义、反实证主义和反唯物主义倾向..直觉主义认为直觉是比抽象的理性认识更基本、更可靠的认识世界的方式..这种学说带有强烈的反理性主义、反实证主义和反唯物主义的倾向..历史上不少哲学家都重视直觉;但到20世纪初才真正形成为一种学说或思潮..典型的直觉主义者有柏格森、克罗齐、胡塞尔等人..其中柏格森创造的进化这本书中体现的生命哲学是对现代科学主义文化思潮的反驳;很快就有了不少的追随者;以柏格森为中心;一种叫做直觉主义的哲学开始形成..直觉主义认为经验和理性不能给予人们真实的知识;只有神秘的内心体验的;才能使人理解事物的本质..没有直觉这种最重要的认识能力;就不能直接地去了解现实..直觉主义一方面把直觉与对事物的感性认识对立起来;另一方面又把直觉与特别是理论分析对立起来..他们把直觉理解为一种带有神秘主义色彩的特殊的认识能力..直觉主义认为;一切认识都必须通过直觉;可以不要抽象、概括和论证..直觉主义的一个显着特点就是分支较多..主要包括:柏格森的直觉主义:柏格森把直觉和分析看作两种根本不同的认识方法..他指出;直觉是使人得以体验事物本身运动的精神状态和洞察终极实在的非概念性认识..柏格森所推崇的直觉带有一种反理性的神秘主义色彩..克罗齐的直觉主义:克罗齐认为;是研究直觉知识的科学;正如逻辑是研究概念知识的科学一样..在他看来;直觉就是创作活动;所以它在其美学中占有至高无上的地位..“直觉即表现”成了克罗齐有名的美学公式..胡塞尔的本质直观:胡塞尔认为直观是检验知识的最后标准..他把直观又分为经验直观与本质直观..本质直观就是对于事物的不变本质所进行的直观;这种直观是靠所谓“自由想象的变换”的方法完成的..伦理学中的直觉主义主张善、义务、正义等行为价值只能以直觉作为可靠的判断依据;道德判断不能从得到经验证实的命题中推导出来..如代表人物、英国的摩尔就把善当做一种不可定义的、只能直觉到的物质..直觉主义是一种的认识论;其根源在于不懂得认识过程中直接认识和间接认识的关系;把认识过程中的直线性绝对化;把直觉理解为一种非理性的认识活动;并用主观的直觉来代替作为人们认识和检验真理标准的实践;贬低理论认识的作用..它错误地把直觉同理性思维对立起来;片面夸大前者的认识作用而贬低后者的重要性;最终导致反理性主义..实际上直觉并不是一种超理性或反理性的认识能力;而是与理性思维相辅相成的认识方式..而意识流文学泛指注重描绘人物意识流动状态的文学作品..意识流文学是现代主义文学的重要分支;主要成就局限在小说领域;在戏剧、诗歌中也有表现.. 意识流是一种心理学的词汇;它是19世纪由美国实用主义哲学创始人、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创造的;指人的意识活动持续流动的性质..他在1884年发表的论内省心理学所忽略的几个问题一文中;认为人类的思维活动是一股切不开、斩不断的“流水”..他说:“意识并不是片断的连接;而是不断流动着的..用一条‘河’或者一股‘流水’的比喻来表达它是最自然的了..此后;我们再说起它的时候;就把它叫做思想流、意识流或者主观生活之流吧..”后来;他又在心理学原理加以详尽的阐发..詹姆斯提出的“意识流”概念;强调了思维的不间断性;即没有“空白”;始终在“流动”;也强调其超时间性和超空间性;即不受时间和空间的束缚;因为意识是一种不受客观现实制约的纯主观的东西;它能使感觉中的现在与过去不可分割..这一概念及其内涵的思想直接影响了文学家;并被他们借用、借鉴;从而进入文学领域;作用于作家的创作;从而导致“意识流”文学的产生..直觉主义的代表人物柏格森非理性主义强调直觉是认识世界本体的唯一根据..他认为;世界的本体是“生命冲动”;即“意识的绵延”..只有它才是宇宙运转的唯一动力;客观万物无非其外在表现形式而已..因此;靠理性分析永远不能把握世界的本质;只有依靠直觉才能获得实在的知识;才能认识世界和解决社会的一切问题..在他看来;潜意识应该成为文学的表现对象;作家必须深入到人的内心世界、甚至潜意识领域中去;把握理性不能提供的东西;打破传统的时间观念;按照“心理时间”结构作品..另一位深刻影响意识流文学的理论家是奥地利心理学家弗洛伊德;他对潜意识和无意识的充分肯定无疑为意识流文学创作思想张目..他的精神分析学说中关于潜意识和无意识的理论;意在反拨“人是理性动物”的传统观念..认为潜意识乃至无意识是人的生命力和意识活动的基础;人的行为动机出自人的本能冲动;人类的本能冲动经常受到社会规范及理性良知的束缚;使人充满矛盾..作家的创作活动就是冲破理性;发挥本能冲动的过程;借此释放受到扼制的本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章直觉主义文论●唯直觉主义与唯美主义是两种主要的非功利评论方法论。
●所谓非功利,即否认文学有任何功利目的。
●文学就是美,就是形式,就是直觉,就是体验和表现。
●直觉主义文论是“倾向于主体的关注”的评论,反对理性主义,反对逻辑主义,强调无意识的力量。
●广义上的直觉是指包括直接的认知、情感和意志活动在内的一种心理现象。
●狭义上的直觉是指人类的一种基本的思维方式,当把直觉作为一种认知过程和思维方式时,便称之为直觉思维。
●特征:直接性、快速性、跳跃性、坚信感、或然性。
●内容:直觉的判别、直觉的想象、直觉的启发。
二直觉主义文论的理论形态(一)叔本华(Schopenhauer 1788—1860),是德国唯意志论者和直觉主义理论的创始人。
2、主要著作《充分根据律的四重根》《视觉与色彩》《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性爱的形而上学》3、理论核心(1)生存意志叔本华认为,人的本质不在于外在的规定,主要是人的内心或意志的产物。
所以人的意志是世界的本质和核心。
这里的人的意志主要指“生存意志”,就是追求生存的强烈欲望。
可见,唯意志论和悲观主义是叔本华哲学的基本内容。
(2)出路叔本华企图解决的是人的生存困境问题,这就带有了现代主义哲学的意味。
他认为,“人最大的罪恶就是,他诞生了”,既然人无法选择是否出生,生而为人又要解除痛苦,怎么办?他指出两条路:1.第一条路:根本解决办法,立刻去死或象佛教一样修练,达到六根清净、清心寡欲。
2.第二条路:通过哲学的沉思和艺术的观照得到暂时地解脱。
4、文艺观(1)艺术本质论:无利害、超功利、抓理念(2)艺术价值论:艺术是意志的暂时休歇和否定A.叔本华认为,艺术之所以有价值在于它能导引人们步入上述境界,诱发那种摆脱意志束缚的物我两忘的感觉。
由此,所有的艺术都有解脱生存痛苦的功能,尤以悲剧为最。
B.意志的暂时休歇就是指在观赏自然和艺术作品时由于消除了物我之间的差别而获得了忘我的境界,与此同时,由于人们在这种体验中暂时忘却了欲望对自己的折磨,忘记了求生意志对自己的压迫,获得了一种不知不觉的超然感受。
正是在这一刻,人们的私心随之消失,强有力的生存动机失去了它的威力,这一刻带来了清心寡欲。
叔本华在这里没有夸大艺术的功能,指出艺术的观照只能是对生存意志暂时地忘却。
(3)审美过程论——直觉(又译为“直观”)A.在叔本华看来,功利和理性、求生意志使人丧失了直觉的能力。
这是人类的损失,也是人类痛苦的根本原因。
要想消除痛苦,必须抛弃理性而依赖于非理性的直觉。
艺术是最好的直觉方式。
B.直觉就是直观的认识,即“观审”。
对此叔本华从两个方面界定:(a)主体成为纯粹无意识的感知(b)对象成为意志客观化的理念(4)悲剧理论——悲剧的类型与本质:三种类型一种本质强烈的悲观主义和无是非色彩,是叔本华悲剧理论的突出特点。
(二)尼采的直觉主义文艺观尼采(Nietzsche 1844——1900),狂傲的德国哲学家和直觉主义美学家,文艺理论家。
一度沉迷于神学,后思想受叔本华巨大影响,成为反基督教、反理性最激烈的人。
2、主要著作《悲剧的诞生》《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瓦格纳事件》《偶像的黄昏》《作为艺术的强力意志》3、文艺观(1)艺术本质论:艺术与人生①日神精神与酒神精神,悲剧世界观和悲观主义,是尼采的艺术本质论。
日神——阿波罗;酒神——狄俄尼索斯。
②日神精神——趋向“幻觉之迫力”,它所要获取的是美的外观,而美的外观实际上又是人的一种幻觉;酒神精神——“趋向放纵之迫力”,它所要获取的是解除个体存在、复归原始自然的体验。
日神精神——逃避人生痛苦;酒神精神——超越人生痛苦。
日神精神:趋向于理性精神;酒神精神:趋向于非理性精神。
(2)艺术种类论与悲剧观①艺术种类论:诗和音乐②尼采的悲剧观——把个人的悲剧化作世界的喜剧。
尼采的悲剧观的核心则是:从悲剧中看到由于个人的毁灭而解除了一切痛苦,并且消除了痛苦的根源,与天地万物融为一体,获得狂喜,又察觉到个体的毁灭并不影响生命现象的不可遏止和层出不穷,顿然生出由衷的快感。
(3)审美过程论——核心是“直觉”直觉理论是尼采整个艺术理论的出发点和归宿。
尼采认为,以审美的态度洞察人生并促成艺术分娩的冲动与过程,就是直觉。
A 直觉的心理基础是什么呢?尼采认为是醉。
B 直觉与理性、道德的关系。
①直觉与理性无关,直觉时的最大特点是无意识,它在平常状态下无由发生,只有借助进入审美状态才行。
②直觉与道德无关,尼采认为,道德同样是直觉的对立面。
(4)艺术发生论:天才、灵感A.尼采的微观的艺术发生论与生理学有密切的联系。
他把自己的这一理论称为艺术生理学。
B.尼采认为,艺术家必须是一些生命力极其旺盛,受内在的压力的逼迫,不得不给予表现的人。
C.艺术的产生(创作过程)就是人的旺盛的生命力爆发的结果,越是生命力旺盛的人越是能产生艺术。
所以,真正的艺术家都是精力旺盛的天才。
肉体的活力是艺术的原动力。
(三)柏格森1、生平柏格森(Bergson 1859—1941),法国哲学家、直觉主义美学家。
柏格森生平有两大特点:一是从研究自然科学转到哲学,一是从学校生活转向书斋生活。
前者使他对物质与生命、物质与时间的关系发生兴趣,后者即与现实生活的脱离又使他有可能对生命的广延性与时间的延续性作深入的思考。
2、主要论著《时间与自由意志:论意识的直接材料》(1889年)《笑:论喜剧性的意义》(1899)《形而上学导论》(1903)《创造进化论》(1907)3、文艺观①直觉是柏格森哲学最基本的概念,也是他文学理论的基本概念。
以所谓“生命冲动”的绵延性否定物质,用艺术的直觉否定逻辑理性,可以说是柏格森哲学的基本要点。
②时空观——“心理时间”柏格森强调只有心理时间才能体现人的心理世界,真实“存在于意识的不可分割的波动之中”,作家要跟着人物的“意识流”去刻画性格的观点,对意识流小说很有启发。
(1)艺术本质论:艺术与直觉a.直觉和理性两种认知世界的方式b.柏格森的“直觉”:非理性c.“帷幕说”——直觉与艺术家。
(2)艺术特征论:独特、个别、不可重复a.艺术作为直觉意味着鲜明的个别性,它是独特的、不可重复的。
b.柏格森认为,艺术不是一般的事物、符号和类型,而“总是以个人的东西为对象的”。
(3)喜剧因素研究:笑与滑稽柏格森认为,笑与滑稽是两个紧密联系又稍有差别的概念:●喜剧所表现的是滑稽。
●滑稽引发的效果是笑。
●笑的心理基础是:以缓和紧张为前奏,而以自我发现后的悲哀为结果。
●滑稽●对于滑稽人物来说,是他的不自知(不知道自己可笑),即“当局者迷”,而对于读者与观众来说,则是一种心理优越感,即“旁观者清”。
世界的人看见他的可笑,他也看见世界的人,但不知道自己的可笑。
这就是产生滑稽的奥秘。
(四)克罗齐直觉主义文艺观1、生平克罗齐(Croce,1866——1952)是意大利继桑克蒂斯之后有很大影响的哲学家、史学家、美学家和文艺理论家。
2、主要著作《美学》(1902)《逻辑学》(1903—1909)《实践哲学》(1909)《历史学》(1914)《美学纲要》(1912)《诗论》(1936)3、文艺观(1)艺术本质论:艺术即直觉●克罗齐的直觉。
1、一种是源于理智的逻辑,产生概念;2、一种是来源于想象的直觉,产生意象。
艺术即直觉1、艺术不是物理的事实。
2、艺术不是实际的功利活动。
3、艺术活动不是道德活动。
4、艺术不具有概念知识的特性。
(2)艺术发生论:直觉即表现,表现即形式,形式即抒情,因此,一切艺术都是抒情的。
如何理解克罗齐关于艺术与直觉的关系?从以下三方面:1.艺术是直觉、幻象。
2.艺术是意象、幻影。
3.艺术如何在喜欢艺术的人那里再现——由外向里,得到意象。
由这段话推论出,在克罗齐那里:艺术=直觉=幻象,艺术=意象和幻影。
所以,艺术=直觉=意象=幻象=幻影●艺术发生论1.直觉与表现。
克罗齐的直觉和表现是等同的。
直觉===表现2.直觉与形式。
我们可以把克罗齐的艺术理论用公式这样表述:艺术=直觉=意象(幻象、幻影)=表现=形式(3)艺术批评与艺术地位论●艺术欣赏与批评:再造1.判断一个艺术品是美还是丑,批评家必须站在艺术家的立场,借助于艺术家所提供的物理符号和自己的想象力,循原来的程序走一遭,就是再造。
2.文学批评在克罗齐看来是一种“二度创造”活动。
●艺术的地位1.克罗齐认为,艺术不是伦理学的女仆,不是政治学的部长夫人,不是科学的女翻译,艺术有自己的独立性。
2.克罗齐的这一论述是建立在辨析“为艺术而艺术”和“为生活而艺术”两种观点的基础之上的。
三、唯直觉文论的操作途径以及常用概念●(1)艺术(文学)即直觉。
●(2)艺术(文学)的独立性。
●(3)艺术(文学)有最高的价值。
●常用概念直觉、意志、理念、帷幕、悲剧、喜剧、表现四、对唯直觉文论的评价●1、唯直觉评论中所灌注的非理性、无意识精神,和生命冲动、意识的绵延等观点,对于心理学的评论、意识流的评论、和把生命冲动看作艺术本质的评论产生过直接影响;●2、唯直觉评论中所渗透的对于人生、社会或悲观或达观的深沉思考,经由存在主义、弗洛依德主义等,对西方社会思潮发生过难以估量的作用;●3、唯直觉评论中强烈的反现实主义、反自然主义内核,与唯美主义的形式论结合,给后世的唯形式派、符号主义等以深刻的启示。
●4、但其主观主义的哲学基础和唯直觉是从的世界观则应给予批评与抛弃。
五、应该注意的问题●1、唯直觉评论与道德评论和社会评论的区别。
●2、非功利评论的历史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