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美新批评

合集下载

英美新批评

英美新批评

新批评的先驱与奠基者
新批评的先驱人物是英国意象派批评家休姆,其重要论 文是《浪漫主义与古典主义》,其中为新批评定下了思 想倾向的基调。 新批评的奠基者首推艾略特和瑞恰兹 瑞查兹的语义分析学理论可为概括为三个方面。 1以现代心理学为基础的“冲动平衡论”。 2根据语言的用途,把人类的语言分作两种,即科学的语言 与文学语言。 3语境对于把握一个词汇的真正含义十分重要。
新批评的主要观点
1)维姆萨特和比尔兹利的“谬见”理论。(新批评的 极端化) 维姆萨特和比尔兹利提出了两个著名的概念:其一是 意图谬误。其二是感受谬误。 维姆萨特和比尔兹利视对作者意图的探究为谬误,其 锋芒所向直指实证主义或浪漫主义文学批评。同时他 们认为以读者情感波动弧度的大小评判作品的优劣, 是一种感受谬误。在作家——作品——读者共同建构 的艺术有机过程中,新批评毫不犹豫地斩断了两端千 丝万缕的联系,从这个意义上讲新批评是一种地道的 作品本体论
2悖论和反讽 布鲁克斯对反讽作了最详备的解释。他把反讽定义为 “语境对一个陈述语的明显的歪曲”。语境能使一句 话的含混意颠倒,这就是反讽。诗歌中的所有语词都 得受到语境的约束,它们的意义都受到语境的影响, 因而都存在着一定程度的反讽。 反讽可以表现在语言技巧上,如故意把话说轻,但听 者却知其分量。反讽也可以表现在整个作品结构之中。 而悖论作为一种修辞格,原指表面上荒谬而实际上真 实的陈述,在布鲁克斯看来,诗人要表达真理只能使 用悖论语言。
艾略特的非个人化理论 艾略特的非个人化理论 非个人化
1个人生活与艺术的关系问题。 2作家和传统的关系问题。 3在具体的创作过程中,一个艺术家如何才能把个 人的情感和经验转化为非个人的、艺术的情感 和经验。即表现非个人的情感和途径是借用 “客观关联物”。

第 七 讲 英美 新批评

第  七  讲  英美 新批评

二、新批评的文本细读方法
语义分析是新批评在方法论上的特点。新批评自 己把这种语义分析称为‚细读‛。 ‚细读‛,是指对文学文本、尤其是文本的语言 、语义,作尽可能详尽的分析和解释,通过这样 的解读,达到对文本蕴意的理解和感受。
LOGO
细读法close reading
LOGO
卞之琳:《断章》
优秀诗作的深层意蕴是不可穷尽的,可以从多个 层面使诗歌衍生出不同的含义来。不同的读者读 同一首诗,由于生活环境、文化传统、艺术观念 、鉴赏心境等的不同,会形成不同的审美期待, 产生全然不同的发现。 《断章》的魅力就在于这首诗的主旨朦胧性和 不确定性。(含混)
中国现代文学批评与新批评的关系
瑞恰兹曾6次到中国,在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任教 ,是中国外国文学教学的先驱。 燕卜荪1937~1940年、1947~1952在北大任教, 培养了王佐良等知名学者。 中国学者朱自清、钱锺书、郭绍虞、陈寅恪等人 都曾经用新批评的理论和方法研究过中国古典文 学。
LOGO
LOGO
(二)语境
新批评的语境和语言学说的语境不完全一样。 语言学的语境是指上下文,强调词语或句子的含 义只有在上下文中才能确定。 新批评的语境还指与文本词语‚同时再现的事件 的名称‛。 上下文构成的语境是共时性的、在现场的,新批 评的语境对文本而言是历时性的、不在现场的。 历GO
卞之琳:《断章》
李健吾先生认为,这首诗在‚装饰‛两字上做文 章,诗面呈浮的是不在意,暗地里却埋着说不尽 的悲哀——人生不过是互相装饰。
LOGO
卞之琳:《断章》
有人认为是一首热爱生活的积极乐观诗作。 有人认为是距离产生美的诗作等。
LOGO
细读分析举例之一:

主要的英美文学批评理论

主要的英美文学批评理论

一、英美新批评派英美新批评派是 3 o一 4 o年代形式主义流派的代表,是由俄国形式主义派生出来的。

前后经历三代批评家,其早期代表人物是英国人休姆,美国诗人庞德及诗人T· S·艾略特;第二代批评家有英国的燕卜荪,美国的兰色姆,泰特,布鲁克斯等;而第三代批评家主要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在美国出现的一些学者,主要代表人物是韦勒克和沃伦。

英美新批评派文论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文学作品为本体,着重研究文学作品。

新批评派认为2 0世纪以前的文论家机械地运用社会“起因研究法”,因袭生物学或病理学的概念、范畴来研究文学作品终归是“隔靴搔痒”,不得要领。

文学作品自身的特点.文学作品的美感效应,以及作品的想象世界是不能忽视的。

新批评派的文论家大都认为,文论家没有必要左顾右盼,文学的本体是作品,忽视作品研究的评论家,不可能达到文学研究的终极境界。

在韦勒克和沃论合著的.被称为新批评派总结的《文学理论》一书中,作者把文学研究分解成外部研究和内部研究。

认为文学和传记,文学和心理学,文学和社会.文学和思想。

文学和其他艺术之间的关系属于文学的外部研究。

文学批评不应该依附于哲学和历史,批评的着眼点应投向文学本身。

而在此之前,历史批评.道德批评、社会学批评在西方批评论坛占据主流地位。

新批评派认为文学批评应从文学作品的“本体”和语言结构角度进行批评,“本体论”可以说是新批评的理论核心。

新批评提倡本体的研究,认为文学的本体即作品。

作品本身是文学活动的本源与目的,作家的创作从作品出来,又回到作品中去,文学作品是一个自存自足的实体,无需外界的一切给予。

新批评认为文学批评不是作家的生平实录.不是复述作品的内容梗概,不是研究作品的历史背景,不是对作品的语义求证,不是评价作品的道德内容.更不是一般的书评,而是研究诗之所以为诗的“艺术技巧”。

新批评之新就在于它不同于以往的各种批评,批评的对象和重点已经从作品以外的历史背景,作家生平,作品的故事梗概等,移到了作品本身。

文学鉴赏与批评3(英美新批评)

文学鉴赏与批评3(英美新批评)

出来的”,他们最终不过是结合在某种境界中,这种境界虽是 “宁静”,但仅指诗人被动的伺候它们变化而已。自然,写诗 不完全就是这么一回事。有许多地方是要自觉的,要思考的。 实际上,下乘的诗人往往在应当自觉的地方不自觉,在不应当 自觉的地方反而自觉。两重错误倾向于伎他成为“个人的”。 诗不是放纵感情,而是逃避感情,不是表现个性,而是逃避个 性。
二、基本理论
(二) 瑞恰兹的诗歌语言论和语境论 1.诗歌语言即诗性语言,是一种指向情感,没有具 体指称客体因而无法证伪的“伪陈述”。 它具有虚构性、模糊性,使人面对人性、心灵,感 知生命的张力和质感。 "曹雪芹不在了,那棵树还在,他相信那棵树一定 见过曹雪芹."(《活着之上》)
第 二 章 新 批 评 基 本 理 论 瑞 恰 兹
/ /
一、概念内涵
新批评的发展
新批评奠基者是艾略特和瑞恰兹。 兰色姆是理论发展中承上启下的关键人物, 和学生艾伦·退特、布鲁克斯、沃伦发表了 大量论文著作,提出了新批评的基本观点, 形成了人称“南方集团”的文论派别。 新批评在二战后达到鼎盛。美国大批理 论家加入这一阵营,视野开阔的维姆萨特、 韦勒克在40年代后期与布鲁克斯、沃伦在耶 鲁大学任教,形成了新批评的后期核心“耶 鲁集团”。
第 二 章 新 批 评 基 本 理 论 艾 略 特
/ /

我们得相信说诗等于“宁静中回忆出来的感情”(华兹华 斯)是一个不精确的公式。因为诗不是感情,也不是回忆,也 不是宁静。(强调情感是文学的基本元素,审美情感是理性沉 淀后的情感。)
诗是许多经验的集中,集中后所发生的新东西……这种集中 的发生,既非出于自觉,亦非由于思考。这些经验不是“回忆
2018/5/24 ——《传统与个人才能》(卞之琳译)

英美新批评

英美新批评

反讽。布鲁克斯对反讽作了最详备的解释。 他把反讽定义为“语境对一个陈述语的明 显的歪曲”。语境能使一句话的含混意颠 倒,这就是反讽。诗歌中的所有语词都得 受到语境的约束,它们的意义都受到语境 的影响,因而都存在着一定程度的反讽。 反讽可以表现在语言技巧上,如故意把话 说轻,但听者却知其分量。反讽也可以表 现在整个作品结构之中。 鲁迅的小说:《祝福》《啊Q正传》
三、基本概念: 意义含混 反讽 张力 悖论 隐喻 细读法
意义含混。该术语由燕卜逊引入新批评, 指文学语言的多义形成的复合意义。换句 话说,意义含混指的是一个语言单位(字、 词)包含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意义,一句话 可以有多种理解的现象,是指某种修辞手 段所产生的多种效果。意义含混以往被视 为文学创作的一大弊病,而新批评则把它 视为诗歌语言的基本特征,使之大致接近 “丰富”、“巧智”的意思。意义含混这 一术语的提出和运用将使我们从语言学的 角度更好地对诗歌的复杂性和幽微曲折性 加以解释,从而丰富诗歌的意蕴。
Although there were antecedents from Plato
through James, a systematic and methodological formalistic approach to literary criticism appeared only with the rise in
它们所共有、所推广的观点有:把文学看作
是一个有机的“传统”,强调严格遵守形式 的 重要性,在古典价值方面坚持保守主义,怀 有创立一个提倡秩序和传统的社会的理想, 偏于仪式,主张对文学文本进行严密分析的 读解方法。
二、基本理论主张: 1、文学本体论:意图谬见和感受谬见 2、结构—肌质论。 3、语境理论。

第十二章 英美新批评文论 (《西方文学理论》PPT课件)

第十二章  英美新批评文论  (《西方文学理论》PPT课件)

第一节 艾略特、瑞恰慈和燕卜逊
4、【客观对应物】
为了做到“逃避感情”和“逃避个性”,艾略特在《哈 姆雷特》一文中,提到了著名的“客观对应物”的观点, 认为应该寻找客观对应物来表达作者的感情,借以成为 诊治浪漫主义情感放纵的药方。
客观对应物是指,诗人寻找到的把自身情感外在转化后 的某种媒介。
艾略特提出“客观对应物”的概念,是试图克服19世纪 文学中出现的主观主义与客观主义的对立,也是浪漫主 义与现实主义的对立。
西方文学理论
英美新批评文论
概述
一、【英美新批评】
英美新批评,也被称为“本体论批评”“文本批 评”“客观主义批评”等,是20世纪20年代肇始于英国、 30年代至60年代兴盛于美国的文学理论与批评流派。
它将文学批评的重点由时代合作者转向作品,认为文学 作品是一个独立的整体,倡导对文本的形式结构和意义 进行细读,推崇“科学化的”解读和客观主义批评。
概述
四、【英美新批评的代表人物】 英国: 艾略特、瑞恰慈、燕卜荪。 美国: 兰色姆、退特、布鲁克斯。
第一节 艾略特、瑞恰慈和燕卜荪
一、非个性与客观对应物
1、【艾略特】
艾略特是20世纪最有影响的诗人和批评家之一,出生于 美国,定居于英国。
注重对具体诗人的评价和鉴赏,也注重对文学全面、整 体的思考。
“张力”是新批评用来进行文本意义结构分析的一个概 念,由退特在《论诗的张力》一文中提出,用来概括诗 的突出性质和考察、评价诗的意义创造。
推特所说的张力是逻辑术语,是逻辑术语的外延和内涵 去掉前缀形成的,外延和内涵原本分别指概念的适用范 围和在概念中反映出的对象的本质属性。在退特的引申 中,外延指的是诗的一项之间概念上的联系,内涵指的 是诗歌的感情色彩或联想意义等,

英美新批评讲解课件

英美新批评讲解课件

强调文学作品的形式和结构,关注作品的艺术手法和技巧,以分 析作品的形式要素为主。
形式主义批评的特点
注重作品的形式创新和艺术实验,强调作品的艺术性和审美价值, 反对传统的文学史和文学评论方法。
形式主义批评的应用
适用于分析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文学作品,有助于深入理解作品 的形式特征和艺术创新。
与形式主义和结构主义的关系
形式主义和结构主义
强调文学作品的内在结构和形式,新批评则更注重文本的语义和修辞。
新批评观点
文本是意义的载体,其意义是通过语言的特殊使用产生的,而非仅仅是形式或结构的产 物。
与读者反应批评和后现代主义的关系
读者反应批评
强调读者的主观反应和解读,后现代主义则 质疑文本的确定性和作者的权威性。
随着文学形式的多样化,传统文学批评方法难以满足对现代文学作品的解读需求,英美 新批评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应运而生。
重视文本独立性
英美新批评强调文本的独立性和自足性,认为文学作品的意义和价值应该通过文本自身 的语言和结构来解读。
主要观点与理论
文本中心论
英美新批评认为文学作品是独立自足的客 体,其意义和价值不依赖于作者、读者或
英美新批评讲解
目 录
• 英美新批评简介 • 文学作品分析方法 • 文学作品中的主题与技巧 • 英美新批评与其他文学批评流派的关系 • 英美新批评的局限性与评价 • 英美新批评的未来发展
01
英美新批评简介
起源与背景
20世纪初期
英美新批评起源于20世纪初期,是当时文学批评界的一个重要流派。
受到传统文学批评的挑战
语义分析
语义分析
01
通过对文学作品中的语言、词汇、句子的意义和关系进行分析

英美新批评

英美新批评

Thomas Stearns Eliot
b.文学作品的结构分析: 艾略特的客观对应物的命题及反浪漫主义倾向。 兰色姆的“构架——肌质”理论。 布鲁克斯等的有机结构论。 c.细读法: 新批评作为一种批评实践。 单篇分析。 语义分析的传统。 实证主义。 d.修辞批评: 布鲁克斯、韦姆萨特等人对隐喻、反讽等修 辞格的研究。复义理论。

约翰· 克罗· 兰色姆(John Crowe Ransom,1888— 1974),20世纪著名文艺 批评家,诗人,文学理论 “新批评”派领军人物,生 前曾长期担任美国梵德比尔 大学文学教授。
T.S艾略特(Thomas Stearns Eliot, 1888-1965)英国著名现代派诗人和文 艺评论家。有诗集《普鲁弗洛克及其 它观察到的事物》、《诗选》、《四 个四重奏》等。代表作为长诗《荒原》 他的最主要的文学批评文章有《传统 与个人才能》(1917)、《批评 的功能》1923《诗歌的用诗和批 评的用诗》(1930),
三、兰色姆: (1888-1974)美国评论家,诗人。 生于南方的田纳西州。新批评理论的中坚人物。
2.本体论批评: 什么是本体论?(ontology) 本体论批评的含义: a.面对文本。 兰色姆所开列的非本体论批评 (1)批评家阅读文学作品以后的个人感受的记录; (2)作品主要内容的归纳和解释, (3)历史研究,指对一般文学背景、作者生平、作品所涉及的作 者自身的那些内容以及文献书目的校订考证等; (4)语文学研究,如外来语、罕用词语、典故等的研究; (5)道德研究 (6)其它特殊研究,如哈代小说中的地名研究等。 b.文学的深层本体(神秘的存在、本原世界) 从艾略特到兰色姆。
四、布鲁克斯:(1906-1994)耶鲁大学教授。 1.关于反讽: 古希腊:以似而是或似是而非的方式交谈,对 话双方所处的位置。柏位图对话集中的苏格拉底。 19世纪:克尔凯戈尔《反讽的概念》:“ 在 更高的意义上,反讽不是指向这个或那个具体存 在,而是指向某个时间或情状下的整个现实…… 它不是这个或那个现象,而是经验的事例整体。” 新批评理论家 : 艾略特认为玄学诗是理趣与反讽。 燕朴逊复义7型中的后两种类型。

13.第十二章 英美新批评文论

13.第十二章 英美新批评文论
7
8
一、非个性与客观对应物
(三)客观对应物
1、为了做到“逃避感情”和“逃避个性”, 艾略特在《哈姆雷特》一文中,提到了著名 的“客观对应物”的观点,认为应该寻找客 观对应物来表达作者的感情,借以成为诊治 浪漫主义情感放纵的药方。他认为《哈姆雷 特》因主要人物情绪失控而成为失败的戏剧。 2、客观对应物是指,诗人寻找到的把自身 情感外在转化后的某种媒介。
21
二、张力、反讽和悖论
(一)张力 1、“张力”是新批评用来进行文本意义结构分析的一 个概念,由退特在《论诗的张力》一文中提出,用来 概括诗的突出性质和考察、评价诗的意义创造。 2、推特所说的张力是逻辑术语,是逻辑术语的外延和 内涵去掉前缀形成的,外延和内涵原本分别指概念的 适用范围和在概念中反映出的对象的本质属性。在退 特的引申中,外延指的是诗的一项之间概念上的联系 ,内涵指的是诗歌的感情色彩或联想意义等。
一、本体论批评
(二)“构架-肌质”理论 1、所谓“构架”,是指逻辑意义,如房子的 梁和四壁的墙。是诗篇结构或者逻辑核心。 2、所谓“肌质”,是诗的本体论部分,如房 子四壁的墙皮上的装饰和点缀,这是诗的本质 与精华,是诗之所以为诗的部分。 3、构架与肌质的关系是对立的,或更确切的 说,兰色姆认为两者的关系是互相干扰的。
29
二、张力、反讽和悖论
(二)感受谬误 2、回顾(感受说)的历史和分类 (1)唯情感论,即以读者受感染的程度衡量诗的价值; (2)唯想象论,即以作品产生的各种快感、生动逼真和 感染力所激发的读者想象、思想的启迪以及灵魂的震 颤来评判诗歌; (3)生理学类型,即以引发身体反应的阅读感受来评判 诗歌,如经常被引用的“起鸡皮疙瘩”的体验、“掀 去天灵盖”、“沿着脊椎骨一阵寒颤”的感受;

20世纪西方文论讲义 第二章英美新批评文论

20世纪西方文论讲义 第二章英美新批评文论

第二章英美新批评文论一、发展概述新批评(TheNewCriticism)是关注文学文本主体的形式主义批评,认为文学的本体即作品,文学研究应以作品为中心,对作品的语言、构成、意象等进行认真细致的分析。

新批评20世纪在英美流行,一度在文学研究中占统治地位。

大致讲,新批评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20年代,英国的T. S. 艾略特、I. A. 理查兹和威廉·燕卜荪以及美国的约翰·克罗·兰瑟姆和艾伦·泰特等人,开始提出一些新批评的基本观点并付诸实践。

30年代和40年代为第二阶段,这一时期认同并支持新批评这种形式主义的人大量增加,新批评的观点迅速扩展,直接影响到文学期刊、大学教学和课程设置。

主要代表人物除上述五人外,还有R. P. 布莱克默、科林斯·布鲁克斯、雷内·韦勒克和W. K.韦姆萨特等。

第三个阶段从40年代末延续到50年代后期,这一时期新批评占据了主流地位,形成了制度化的批评模式,失去了“革命的”气息,批评家的著作大多阐述新批评的原则而缺乏创新。

到50年代末,新批评失去了它的生命力,虽然在大学教学中仍被应用,但许多人认为它已经过时,开始以新的理论观念对它进行批判和超越。

新批评与俄国形式主义有许多相似之处,主要目的都是探讨独特的文学性所在,都否认后期浪漫主义诗学中“软弱的”精神性,一味主张经验主义阅读方式。

但新批评与俄国形式主义又有许多不同,它有自身的特性。

布鲁克斯把新批评的特征概括为五点:(1)把文学批评从渊源研究中分离出来,使其脱离社会背景、思想史、政治和社会效果,寻求不考虑“外在”因素的纯文学批评,只集中注意文学客体本身;(2)集中探讨作品的结构,不考虑作者的思想或读者的反应;(3)主张一种“有机统一”的文学理论,不赞成形式和内容划分的二元论观念,强调探讨作品中词语与整个作品语境的关系,认为每个词对独特的语境都有其作用,并由它在语境中的地位产生意义;(4)强调对单个作品的细读,特别注意词的细微差别、修辞方式以及意义的微小差异,力图具体说明语境的统一性和作品的意义;(5)把文学与宗教和道德区分开来——这主要是因为新批评的许多支持者具有确定的宗教观而又不想把它放弃,也不想以它取代道德或文学。

《英美新批评》课件

《英美新批评》课件
跨学科的批评理论融合:随着文学研究的跨学科趋势,英美新批评与哲学、心理 学、社会学等学科的交叉融合,为文学批评提供了更广阔的视野和更丰富的理论 资源。
在全球化语境下的应用与发展
全球化语境为英美新批评提供了更广阔的应用和发展空间。 新批评理论在分析世界各地的文学作品时,能够提供一种跨 文化和跨语言的批评视角,促进文学的国际交流和理解。
新批评理论在全球化语境下,将更加注重比较文学的研究, 通过比较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文学作品,揭示文学的普遍性和 差异性,推动文学的多样性和创新性。
对文学批评的贡献与影响
英美新批评对文学批评的贡献在于提供了一种注重文本细读和作品内在结构的分析方法。这种方法强 调对文本的独立性和自足性,推动了文学批评从外部研究转向内部研究。
比较诗学研究
新批评注重比较诗学研究,通过比较不同文化中的诗学思想和理论,揭示诗学的共性和 差异,推动诗学的交流和发展。
05 英美新批评的局限与挑战
CHAPTER
对形式主义的过度强调
要点一
总结词
过度关注文本的形式和结构,忽视作品的社会、历史和文 化背景。
要点二
详细描述
英美新批评派过于强调文本的形式和结构,将文学作品视 为独立的、自足的艺术品,忽视了作品所处的社会、历史 和文化背景对作品的影响。这种倾向导致了对文本的孤立 解读,限制了对作品更全面、深入的理解。
特点
英美新批评强调文学作品的独立性和完整性,认为文学作品是一个独立的符号系统,具有自身的价值 和意义。同时,它也注重对文本的语言、结构、意象等方面的细致分析,以揭示文本的深层含义和艺 术价值。
英美新批评的发展历程
起源
英美新批评起源于20世纪20年代的英国, 主要代表人物有I.A.理查兹、T.S.艾略特等。

英美新批评

英美新批评
• 新批评认为文学比喻的喻体和喻指不是说 明性或解释性的关系,而是并列、对比的 关系,即通过并列和对比,使喻体和喻指 相互对照、相互说明,由于产生一种新的 意义,这个新意是喻体和喻指本身原来没 有的,也是无法用现成的语言来表达的。 • 比喻的关系:A+B=C ;C 是一个无法直 接言说的意义。
新批评的比喻理论
英美“新批评”发展概况
•第一时间段:1915年~1930年,新批评的发 轫期。提出了不同的文学见解,是新批评对 其理论基础的探索。 •第二时间段:1930年~1945年,新批评的形 成发展期。开始形成较为集中的文学理论和 批评主张。主导地位开始确立。 •第三时间段:1945年~1957年,新批评的鼎 盛时代。
②兰塞姆论文学语言的肌质性
•诗歌语言有“构架/肌质”两种成分,“构 架”(structure)指诗中可以用散文转述、 意释、换成另一种说法的成分;构架是诗歌 的逻辑成分,属于理性因素 •“肌质”(texture)是诗中无法用其他语言 转述的东西,属于诗歌的感性成分。 •文学语言具有“肌质”性。
②兰塞姆论文学语言的肌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性
细读分析举例之二:
叶绍翁《游园不值》: 应怜屐齿印苍苔, 小扣柴扉久不开。 春色满园关不住, 一枝红杏出墙来。
钱锺书细读批评举例:语义比较
• 这是古今传诵的诗,其实脱胎于陆游《剑南诗稿》卷十八 《马上作》:“杨柳不遮春色断,一枝红杏出墙头”。不过 第三句写得比陆游新警。《南宋群贤小集》第十册有另一位 “江湖派”诗人张良臣的《雪窗小集》,里面的《偶题》说: “一段好春藏不尽,粉墙斜露杏花俏”。第三句有闲字填衬, 也不及叶绍翁的来得具体。这种景色,唐人也曾描写,例如 温庭筠的《杏花》:“杳杳艳歌春日午,出墙何处隔朱门”, 吴融《途中见杏花》:“一枝红杏出墙头,墙外行人正独 愁”,又“独照影时临水畔,最含情处出墙头”;但是或则 和其他的情景掺杂排列,或则没有安放在一篇中留下印象最 深的地位,都不及宋人写得这样醒豁。

第三章新批评

第三章新批评

布鲁克斯:“我们可以用这样一句话来总 布鲁克斯: 结现代诗歌技巧: 结现代诗歌技巧:重新发现隐喻并且充分 运用隐喻” 运用隐喻”。 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 高尚是高尚者的 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 墓志铭 ——北岛 回答》 ——北岛《回答》 北岛《
新批评比喻理论: 新批评比喻理论: 异质远距”原则: “异质远距”原则:喻体和喻指不仅应该 距离越远越好(远距原则), ),而且它们的 距离越远越好(远距原则),而且它们的 联系还应该是不同质的、反逻辑的( 联系还应该是不同质的、反逻辑的(异质 原则)。 原则)。 钱锺书在《谈艺录》中说: 钱锺书在《谈艺录》中说:愈能使不类为 愈见诗人心手之妙。 类,愈见诗人心手之妙。
扩展阅读: 扩展阅读: 韦勒克、沃伦: 文学理论》 韦勒克、沃伦:《文学理论》,三联书店 新版江苏教育出版社) (新版江苏教育出版社) 赵毅衡: 新批评”文集》 赵毅衡:《“新批评”文集》,中国社会科 学出版社 燕卜荪《朦胧的七种类型》 燕卜荪《朦胧的七种类型》,中国美术学 院出版社 钱钟书《谈艺录》 管锥编》 钱钟书《谈艺录》、《管锥编》,中华书 局
第三章 文本细读:英美新批评
第一节、导论
一、新批评的理论特征与发展历程 新批评是20世纪 世纪20~30年代延续到 年代 年代延续到50 新批评是20世纪20~30年代延续到50年代 后期的一个重要批评方法, 后期的一个重要批评方法,由于主要存在 英国和美国两个地区, 英国和美国两个地区,所以通常又叫英美 新批评。 新批评。 韦勒克认为,新批评“ 韦勒克认为,新批评“这群人物远远不是 一路” 一路”, “他们所持的是往往分歧很大甚 至矛盾的理论学说。 至矛盾的理论学说。” 新批评理论家共同点: 新批评理论家共同点:注重对文本的逐字 逐句的细读,从语义的层面研究文学。 逐句的细读,从语义的层面研究文学。

英美新批评名词解释

英美新批评名词解释

英美新批评名词解释
英美新批评(New Criticism)是20世纪中期在英国和美国兴
起的文学批评流派,其核心思想是对文学作品本身进行详细分析和评价。

与传统的文学批评方法不同,英美新批评强调对文本内部结构的关注,主张把文学作品视为一个独立的艺术品,不受作者个人经历、历史和社会背景的影响。

英美新批评强调分析文本的形式元素,如语言、叙述结构、节奏、韵律、图像和隐喻等。

他们认为文学作品的价值在于其语言的精确和精妙,通过对形式的剖析和解码来理解作品的意义。

他们反对对作品的外在解释,强调文本是一个独立存在的艺术品,研究者应该以客观的态度去剖析和解读。

英美新批评主张评价文学作品应超越作者的意图和读者的情感反应。

他们认为文学作品应该独立于作者的意图和读者的个人感受,即作品本身应该成为研究和评价的核心。

他们主张通过分析文本内部的紧密结构,揭示作品中的内在张力和复杂性,以此评判其艺术价值。

英美新批评强调文本的内在一致性和自足性,主张研究者要排除作品的外部背景和作者的个人经历。

他们认为作者的意图并非评价文学作品的唯一标准,重要的是通过剖析文本的形式元素来理解作品的意义。

根据这一思想,他们纷纷提出了一系列的批评方法和理论,如“近读法”、“意象法”、“韵律分析”等。

英美新批评的方法和理论在20世纪中叶至今仍具有重要影响力。

它的出现标志着批评方法的革新和发展,挑战了传统的历
史主义和生物主义的文学研究方法。

尽管受到了一些批评者的指责和争议,但英美新批评对于文学研究和评价的现代化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使文学批评者和学者更加关注文本的艺术性和形式的创新。

第六讲 英美新批评

第六讲      英美新批评

约翰·克罗·兰色姆(John Crowe Ransom,1888— 1974),20世纪著名文艺 批评家,诗人,文学理论 “新批评”派领军人物,生 前曾长期担任美国梵德比尔 大学文学教授。
T.S艾略特(Thomas Stearns Eliot, 1888-1965)英国著名现代派诗人和文 艺评论家。有诗集《普鲁弗洛克及其 它观察到的事物》、《诗选》、《四 个四重奏》等。代表作为长诗《荒原》 他的最主要的文学批评文章有《传统 与个人才能》(1917)、《批评 的功能》1923《诗歌的用诗和批 评的用诗》(1930),
二、瑞恰兹:
瑞恰兹:(1893-1980)英国人。就学、任教于剑桥 大学,1903年担任美国哈佛大学教授。燕朴荪的老师。 1.误读的原因: 瑞恰兹的阅读试验 他认为,他的学生(普通读者也一样)在评论这些隐 去作者名字的诗篇时之所以会发生偏差,是由于一系列 障碍造成的。他把这些障碍归纳为十类: (1)难以辨别出诗的明白含义。 (2)缺乏感受诗意和诗形的能力.只注意语词系列, 忽略了诗的形式和展开 是理智和情感的结合。 (3)不能形成有效的想象或者干脆胡思乱想而干扰了 对诗的阅读。 (4)不相干的记忆插入。
雷纳·韦勒克(René Wellek 1903年8月22日—1995年11月1 日),出生于维也纳,文学批评家, 比较文学家。1946年任教于耶鲁 大学。在耶鲁大学,创办比较文学 系并任系主任。他与沃伦合著《文 学理论》,系统化研究文学理论的 一批著作之一。代表作为八卷本 《现代文学批评史》(1750-1950 年。
陈述、正话反说、语体的模仿。
五:燕朴逊
1.复义七型: 燕卜荪对“复义” 下了一个不很严格的 定义:“能在一个直 接陈述上添加细腻意 义的语言的任何微小 效果。”后来他对该 定义加以修改,成为: “任何语义上的差别, 不论如何细微,只要 它能使同一句话有可 能引起不同的反应。” 他经过细致归纳,把 文学中的复义分为七 种类型。

英美新批评解

英美新批评解
《偶然》 我是天空里的一片云,偶尔投影在你的波心--- 你不必讶异, 更无须欢喜-- 在转瞬间消灭了踪影。 你我相逢在黑夜的海上 你有你的,我有我的,方向; 你记得也好, 最好你忘掉, 在这交会时互放的光亮!
悖论
“悖论”是修辞学中的一种修辞格,指表面上荒谬而实际上真实的陈述,其特征是把不协调的东西并置在一起。布鲁克斯将这一术语引入诗歌研究,用于说明诗歌语言和结构的各种平面不断地颠倒,从而产生重叠、差异、矛盾的现象,这也正是诗歌区别于其他文体的最根本的特点,
新批评的细读法
“细读” 是英美新批评的主要方法。燕卜荪出版于1930年的《含混的七种类型》一书,被认为是典型的“文本细读”之作。其基本内容就是“对诗歌进行分析性的细读”。所以布鲁克斯说:燕卜荪式批评的要义,就在于“批评要在诗作为诗的结构中处理诗的意蕴”;而以往的批评则倾向于“用散文的方式寻找诗的‘善’和‘真’,使诗成为哲学或者科学”。在布鲁克斯看来,燕卜荪的批评是要告诉人们:诗歌的隐喻承担着“功能性”、而不是“修饰性”的作用,诗歌的韵律和词句“也都成为诗歌展示意义的积极力量。”
莫泊桑《项链》 小说的主人公马蒂尔特,是一位漂亮的女士,她的丈夫是一个普通职员,们地位低下,却迷恋豪华的贵族生活,渴望参加贵族上流社会的交际活动,为出席一场盛大晚会,她用积攒的400法郎做了一件礼服,还向好友借了一串珍珠项链。马蒂尔特以她超群的风姿出尽风头,她的虚荣心得到了满足,却在兴奋之余将珍珠项链丢了。她只好隐瞒好友,慢慢来赔偿。从此,夫妇俩节衣缩食度过十年的还债生涯,艰难生活中,马蒂尔特年老色衰,后来,她偶然得知那项链只是价格低廉的人造钻石,她白白辛苦10年,充满了讽刺。
张力原为物理名词,由泰特引入文学批评中,成为新批评的重要概念。所谓张力就是指诗歌当中由词的字典意义与延伸意义所产生的相互牵制、相互依托的关系,诗歌的张力便来自于词的全部外延与内涵所表现的各种意义的统一。诗歌应该是其字典意义与延伸意义的平衡,字面意思与隐喻意义这两种因素要同时存在并处于张力的状态。

第二章 英美新批评

第二章  英美新批评
维姆萨特和比厄兹利分别于1946年和1949年 合著两篇著名论文《意图谬见》和《感受谬 见》影响较大。
韦勒克 沃伦
美国学者雷纳·韦勒克则 新批评学派的理论总结 者,他和沃伦于1943年 出版了《文学理论》一 书,这部著作代表了新 批评学派在理论发展鼎 盛期的最高成就,曾一 度作为美国大学文科教 材。
(四)衰退期 从20世纪50年代末期开始,新批评学派的理
论影响开始日渐衰微。 首先是它的理论发展内部不断暴露出了理论
上的缺陷。 其次是随着存在主义、现象学、解构主义、
文化研究等20世纪西方新的文化思潮的兴起, 新批评学派的理论发展逐渐与当代西方社会 的历史文化现实相去甚远。
最后,在批评方法上,新批评学派过分强调 “文本细读”的方法也招致了方法论狭窄和 缺乏开阔的社会学诗学视野的责难,而在 “细读法”的理论原则下的一系列批评概念 和范畴也招致了美国文论界的批评。
在他1917年所著的《传统 与个人才能》中提出来的, 是他的文论思想的重要组 成部分。在《传统与个人 才能》中,艾略特说:
传统是一个具有广阔意义的东西。传统不能继承。 假若你需要它,你必须通过艰苦劳动来获得它。 首先,它包括历史意识……这种历史意识包括一 种感觉,即不仅感觉到过去的过去性,而目也感 觉到它的现在性。这种历史意识迫使一个人写作 时不仅对他自己一代了如指掌,而且感觉到从荷 马开始的全部欧洲文学,以及在这个大范围中他 自己国家的全部文学,构成一个同时存在的整体, 组成一个同时存在的体系。
反复阅读和细致阅读。
第三节 艾略特
托马斯·斯特恩斯·艾略特 (Thomas Stearns Eliot, 1888—1965),美国著 名诗人、评论家、剧作家、 文学理论家,英美新批评 学派的理论先驱和奠基人。

第四章 英美新批评

第四章 英美新批评

五、维姆萨特 新批评提出的文本中心论,在西方文学理论史 上是第一次,把这种理论绝对化的是维姆萨特和 比尔兹利提出来的“意图谬见”和“情感谬见”。 “意图谬见在于将诗和诗的产生过程相混 淆……其始是从写诗的心理原因中推衍出批评标 准,其终是传记式批评和相对主义。感受谬见则 在于将诗和诗的结果相混淆,也就是诗是什么和 诗产生的效果。其始是从诗的心理效果推衍出批 评标准,其终则是印象主义和相对主义。”
瑞恰兹对科学语言和诗歌语言的区分也对新批评产生了影 响。瑞恰兹认为,科学语言属于指称性的语言,科学陈述 属于真陈述,而诗歌属于情感性的语言,诗歌陈述属于一 种伪陈述。 四、燕卜逊、兰色姆、布鲁克斯、艾伦· 退特 1、燕卜逊 瑞恰兹提出了细读法,而他的学生燕卜逊则将其应用 到具体的文学实践中。燕卜逊的代表作是《朦胧的七种类 型》。 诗歌语言具有丰富的多义性,正是这种多义性是诗歌 具有巨大的表现力和内在的张力,燕卜逊称这种情况为朦 胧。有的翻译为含混。关于朦胧,燕卜逊认为有七种情况。
兰色姆认为,以上那些都不是文学研究的根 本目的。 3、布鲁克斯 布鲁克斯在燕卜逊的细读法的基础上又做 了进一步的深化,他强调一种有机的文学 观,强调诗歌的本文研究,从诗歌的内在 结构入手对诗歌进行分析和研究,提出了 反讽和悖论两个概念。他认为,反讽和悖 论是诗歌语言的本质特征。
反讽:源于古希腊的喜剧,主要作为 一种语言修辞,德国浪漫主义理论家施莱 格尔兄弟则把反讽上升到哲学的高度,认 为反讽是把握世界本体的一种方法。新批 评派中的艾略特、瑞恰兹也都涉及到反讽, 燕卜逊的含混中其实也包含了反讽,但都 没有展开,而布鲁克斯对它做了详细的解 释,他认为,反讽是“语境对于一个陈述 语的明显歪曲”,是诗歌的结构原则。
悖论:是指那种表面上自相矛盾而实质上千真万确的 语句。在布鲁克斯看来,悖论不仅是语义陈述的特征,而 且是诗歌的基本结构,是诗歌的本质特征。他说:“诗歌 的语言是悖论的语言。”“悖论正合诗歌的用途,并且是 诗歌不可避免的语言。” 4、艾伦· 退特 张力:所谓张力,“用是抽象的话来说,一首诗突出 的性质就是诗的整体效果,而这整体就是意义构造的产物, 考察和评价这个整体构造正是批评家的任务”。也就是说, 张力是诗歌的内涵和外延有机结合所能达到的最完整的整 体,它包含了各种可能的意义。在新批评看来,诗歌是由 反讽、悖论、隐喻、象征等形成的语言的张力结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过渡页
(设计好之后可以删掉这个文本框哦)
代表人物
理论和方法论先驱:瑞恰慈 美国诗人:艾略特 新批评的创始人:兰色姆及其三个学 生:布鲁克斯、沃伦、泰特 后期追随者:维姆萨特、韦勒克、比 尔兹利、奥斯汀·沃伦
过渡页
(设计好之后可以删掉这个文本框哦)
新批评发展第一阶段
英美诗人兼批评家T·S艾略特 英国文学理论家兼诗人 瑞恰慈
过渡页
(设计好之后可以删掉这个文本框哦)
英美性批评
第二阶段
美国现代著名文论家约翰·兰色姆 阿伦·泰特(也译退特) 克林斯·布鲁克斯 罗伯特·沃伦 威廉·燕卜荪
过渡页
(设计好之后可以删掉这个文本框哦)
英美性批评
兰色姆
本体论(ontology):“本体论”本是哲学 名词,反对文学作品的道德、情感、感觉 等,“非个性论”反对的是创作上的表现 论,,而“本体论”反对的是读者反映论, 二者的立足点都是以作品为本体,都要求 文学研究的重点是作品本身,而不是诗人 或读者。
过渡页
(设计好之后可以删掉这个文本框哦)
感性解体 (disassociation of sensibility)这是艾略特与其对玄学派 评价有关。玄学派是将深奥的思想注 入感性,其感情的模式受思想所改变, 这是一种带思想的感性认识。感性解 体导致感性萎缩以及思想的片面发展, 结果导致感性和思想的分离。这就英 国诗歌内容单一发展的根源,即诗歌 的片面性发展。
过渡页
(设计好之后可以删掉这个文本框哦)
瑞恰兹
非指陈性伪陈述(non-referential psendostatement):瑞恰兹是从文学语言的特点分析 入手的。他认为,文学语言的特点在于虚构 性,其作用在于激发人的感情。他进一步指 出,科学语言和诗歌语言的区别,前者是 “指陈性”的,后者是“感情性”的。他意 在说明文学语言并非真实的陈述,也就是说 与现实无关。诗的语言,“其真理性主要是 一种态度的可接受性。发表真实的陈述不是 是人的事。”他把诗定义为“非指陈性伪陈 述”。然而,他的“伪陈述”并非认为文艺 就是谎言,恰恰相反,他认为艺术必须以真 理为工具。
过渡页
(设计好之后可以删掉这个文本框哦)
英美性批评
布鲁克斯
悖论(Paradox)与反讽(Irony):悖论本是一个修 辞学术语。布鲁克斯采用是为了说明自己的一 个重要观点,就是诗的语言是悖论的语言。布 鲁克斯区分了科学语言和诗歌语言的区别,认 为科学语言要清除悖论,诗歌的语言只能用悖 论语言。悖论语言就是似非而是,似是而非的 语言。布鲁克斯还给“反讽”下了个定义: “语境对于一个陈述语的明显的歪曲,我们称 之为反讽。”诗中文词的意义总是会被语境的 压力所扭曲,反讽就是承受这种语境压力的语 言。实际上,布鲁克斯的悖论和反讽并没有实 质的区别。
过渡页
(设计好之后可以删掉这个文本框哦)
新批评产生的时代背景
一战期间,自由主义和个人主义笼罩着 英国文坛。文学批评弥漫着传统的维多 利亚文学批评氛围。文学批评不去分析 艺术作品,而是去描写自己的艺术经验。 成为一种批评家传达自我、表现自我、 宣泄艺术享受的工具,它已经失去了批 评性。面对文艺批评的种种主观缪见, 新批评派承担起了一种新的文艺批评的 重任。
过渡页
(设计好之后可以删掉这个文本框哦)
名称的由来及其正名过程
兰色姆以《新批评》为名出版的 一部著作,对艾略特、瑞恰慈等 人的理论进行评述而得名。后新 批评派作家试图找到更正确的名 字为其正名,如“本体论批评” (ontological criticism) “张 力诗学”(tensional poetics)” 分析批评“(analytical criticism)等名称
过渡页
(设计好之后可以删掉这个文本框哦)
英美诗人兼批评家T·S艾略特
非个性化论(impersonality) 文学创作的过程就是 艺术家丧失个性的过程。每个艺术家只有在传统中 才有意义,他将随着传统延伸只过去,充满在现在, 拓展至未来,从而既具有暂时性又包含了永久性。 每一个艺术家都应尽可能的了解传统,参与传统, 以自己毕生的精力和生命去发展传统。放弃自己以 归宿更有价值的东西,牺牲自己以不断的前进,消 灭自己的个性以发展传统,是文学事业得以永存。 但是,个性在传统中不是消极的、被动的,它是积 极的、活跃的因素。“非个性”论并不是指诗人无 个性,而是说明诗人在创造作品时,应把自己的感 情、个性进行艺术加工,使个人的东西熔铸为超乎 个人之上的艺术作品。这就是“非个性”论的主要 内容。
英美新批评
梁思睿
过渡页
(设计好之后可以删掉这个文本框哦)
目录
1.新批评简介 2.代表人物 3.各时期代表人物具体观点 4.新批评与中国文学的一些联系 5.总结
过渡页
(设计好之后可以删掉这个文本框哦)
新批评(New criticism)
源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英国。20世纪 30年代在英国雏形,在美国成形。四 五十年代在美国达到鼎盛,以文学文 本词语及其关系为中心,倡导细读文 本的批评理论流派。
过渡页
(设计好之后可以删掉这个文本框哦)
英美性批评
沃伦
不纯诗论(impure poetry.”沃伦认为,对 作品进行内在结构成分的分析需要“张 力论”,对作品构成过程进行分析需要 “戏剧化”。“张力论”表述作品的静 止情况,“戏剧化”描述作品的活动状 况,二者相辅相成,多方面揭示作品的 结构。通过分析表明,纯诗论将使诗变 为单一成分的展示,诗不仅没有张力, 而且也没有戏剧化,更没有多种在张力 和戏剧化上建立起来的结构,因而它就 不成为诗,所以他主张“非纯诗论”。
过页
(设计好之后可以删掉这个文本框哦)
英美性批评
语境(context):旧译上下文, 这是瑞恰兹语义学研究的核心。 他认为自己的语义学本质上就是 一种新修辞学。语境是用来表示 一组同时再现的事件的名称,这 组事件包括我们可以选择作为原 因的任何事件以及那些所需要的 条件。语境是一组同时再现事件 的名称,这是对语境的一个巨大 的限制。
构架——肌质(structure-texture):兰色姆 提出,实体+X,是从其本体论的角度把理 论应用于文本分析。
过渡页
(设计好之后可以删掉这个文本框哦)
英美性批评
泰特
张力论(tension):凡是好诗都具 有共同的特点,它们必定有一种 性质。这种性质叫做“张力”。 张力就是指诗的整体效果,是意 义构造的产物,不应从比喻的角 度看待它,而应把它视为一个名 词。退特认为:“我把它作为一 个名词,是把逻辑术语‘外延 (extension)’和‘内涵’(intension) 去掉前缀而形成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