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殊教育课程与教学教材教法:学生观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中国成立后,残疾人进入政府收养救济阶段,生存状 况得到整体改善。农村的残疾人分到土地和生产工具,参加 互助组、合作社;城市的残疾人在政府支持下组织生产自救, 举办手工业合作社,后来发展成福利工厂。这阶段特点:
残疾人生存境遇有了较大改善。 认识偏差,人们对残疾人抱持着同情和怜悯的态度,残 疾人事业被认为是慈善事业。 某种程度上,残疾人依然是社会的“边缘人群”。
该阶段特点是:新残疾人观改掉残废人的“废”字, 迎来了社会的新文明,闪烁出人道主义的光辉,为中国 特色残疾人事业发展注入了新力量,标志着中国残疾人 状况开始第二次质的飞跃;但我们仍处在新旧残疾人观 交替时期,旧残疾人观影响广泛、盘根错节、根深蒂固。
(二) 现代文明残疾人观的主要内容
1. 残疾人具有与生俱来的权利,包括生存权、发展权、受 教育权、就业权、娱乐权、爱与被爱的权利等。形成了 以权利为本的残疾和发展观, 即: 承认残疾人是权利享有者, 他们能够而且应当像其他
3.残疾人的“平等、参与、共享”阶段(国内)
1988年,成立中国残疾人联合会;
1988年,国务院颁布实施《中国残疾人事业五年工作纲 要(一九八八-一九九二年)》,纲要明确指出“残疾人 事业的宗旨和目标是: 创造良好的物质条件和精神条件, 使残疾人在事实上成为社会平等的一员, 享有全面参与社 会生活的权利, 履行公民义务, 共享由于劳动和社会经济 发展所带来的物质文化成果”。
(二) 现代文明残疾人观的主要内容
3.在现代社会提供的条件下,残疾人能平等参与社会物质与精神财富的创 造,成为推动社会进步的力量,不再是社会的负担。
残疾人问题是一个社会问题,自有人类社会就有残疾人。这种不可避免的 代价是社会性的。
从历史的角度看,残疾人为人类社会的文明和进步作出了巨大贡献。一部 分人的残疾,换来了全社会的公正有序,换来了绝大多数人的躯体和心智的健康。
社会成员一样决定自己的生活。 确认残疾人在充分参与个人发展或社会发展中所遇到
的障Βιβλιοθήκη Baidu是对人权的侵犯。
(二) 现代文明残疾人观的主要内容
2.现代社会提供各种的补偿手段,各类别的残疾人能以适合自己 的方式接受教育,掌握知识技能,认知世界。
解决残疾人的发展权,先要解决社会补偿条件。 所谓社会补偿条件:现代社会根据不同类别残疾人的需求, 提供各种功能补偿性设施,如盲道、导盲犬出行、语音报层报站、 字幕显示、轮椅坡道等,以及各种辅具。
1990年,颁布了我国第一部旨在保障残疾人合法权益的 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
3.残疾人的“平等、参与、共享”阶段(国际)
联合国颁布的一系列纲领性文件具有较大的影响和推动作 用。 1969年颁布《禁止一切无视残疾人的社会条件的决议》 1975年颁布《残疾人权利宣言》 1982年颁布《残疾人的世界行动纲领》 1993年颁布《残疾人机会均等标准规则》 2006年颁布《残疾人权利公约》
新残疾人观表明:在一定意义上讲没有残疾的 人,只是有残疾的社会。
(二) 现代文明残疾人观的主要内容
5.“残疾”是人体的遗憾,因此要加强预防, 但残疾不构成人性的差异、不构成奋斗精 神的差异。由于身体的磨砺,残疾人常常 更加坚韧、宽容,更加希望社会稳定、祥 和、繁荣。
(二) 现代文明残疾人观的主要内容
学生观
PART 01 残疾人观
(一) 残疾人观的历史发展
1. 视残疾人为“残废人”阶段 2. 残疾人收养救济阶段 3. 残疾人的“平等、参与、共享”阶段
1.视残疾人为“残废人”阶段
从原始社会到新中国成立的漫长岁月里,残疾人一直 处于社会最底层,被视为“残废人”,被当成家庭和社会的 累赘,被排斥在主流的社会生活之外。在这一时期,残疾人 处于自生自灭的集体无意识阶段。该阶段特点:
联合国大会宣布1981 年为“国际残疾人年”, 确定1983
3.残疾人的“平等、参与、共享”阶段
2013年对我国履行联合国《残疾人权利公约》进行 履约状况审查;2014年对我国履约状况整改进行复查。
这一切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由粗到细、由原则为 具体,由纸上规范至落地生根,是新残疾人观萌生和发 展的过程,说明人类对残疾人群体的认识在逐步深化、 逐步准确、逐步精细和逐步规范;证明了世界性的残疾 人解放运动从启蒙到深入,从呼唤到实效,从边缘理论 到引领人类社会发展方向。
6.实现“平等.参与.共享”是政府、社会与残疾人双向 责任,缺一不可。残疾人要自尊、自信、自强、自立, 在社会实践中创造、发展自己,实现人生价值。
新残疾人观在强调残疾人的“平等.参与”时,不仅关注残疾人 的权利保障,更强调权利和义务的统一,强调残疾人要发挥自身 的主观能动性, 从思想上到行动上, 都以一个合格的公民标准要 求自己, 充分发挥自尊、自信、自强、自立精神, 不要成为心态 上残疾的人。
如果社会有条件的话就养起来,无需或不能、不许残 疾人参与社会活动和生活;
当社会剩余产品无法承担残疾人生存需求时,残疾人 就长期处于自生自灭阶段,残疾人没有政治地位、没有社会 话语权。
古代人们对许多自然现象无法诠释。如人生下来为什么 耳聋、眼盲、智弱等等。因为不懂碘缺乏导致智力衰退,脊 髓灰质炎导致小儿麻痹后遗症,近亲不能优生优育等等。
人们一方面祈求神灵,信天、信命、信图腾,导致巫术 猖獗,迷信盛行,发展到今天的邪教。另一方面把残疾通常 视为“异象”和“天意”,是上辈子欠的,是先人做了错事、 坏事,应受天神的惩罚。
这种潜意识和心理暗示加重了残疾人的自卑情绪,增加 残疾人群体更加边缘化的合理性和社会的认同性。
2.残疾人的收养、救济阶段
从现实的角度看,残疾人能够为社会创造财富。
反思文军之死: 一位无障碍出行的推动者, 最终倒在了障碍重重的人行道上
(二) 现代文明残疾人观的主要内容
4.造成残疾人问题的根本原因不是“残疾”,社会 提供的条件不够使得“残疾”成为一个问题。
近年来, 国际上用社会模式代替医学模式解释 残疾问题, 认为对残疾人的排斥和隔离不是残疾本 身所导致的, 而是由于社会没有提供足够的条件才 使得残疾人被排斥在社会生活之外。
残疾人生存境遇有了较大改善。 认识偏差,人们对残疾人抱持着同情和怜悯的态度,残 疾人事业被认为是慈善事业。 某种程度上,残疾人依然是社会的“边缘人群”。
该阶段特点是:新残疾人观改掉残废人的“废”字, 迎来了社会的新文明,闪烁出人道主义的光辉,为中国 特色残疾人事业发展注入了新力量,标志着中国残疾人 状况开始第二次质的飞跃;但我们仍处在新旧残疾人观 交替时期,旧残疾人观影响广泛、盘根错节、根深蒂固。
(二) 现代文明残疾人观的主要内容
1. 残疾人具有与生俱来的权利,包括生存权、发展权、受 教育权、就业权、娱乐权、爱与被爱的权利等。形成了 以权利为本的残疾和发展观, 即: 承认残疾人是权利享有者, 他们能够而且应当像其他
3.残疾人的“平等、参与、共享”阶段(国内)
1988年,成立中国残疾人联合会;
1988年,国务院颁布实施《中国残疾人事业五年工作纲 要(一九八八-一九九二年)》,纲要明确指出“残疾人 事业的宗旨和目标是: 创造良好的物质条件和精神条件, 使残疾人在事实上成为社会平等的一员, 享有全面参与社 会生活的权利, 履行公民义务, 共享由于劳动和社会经济 发展所带来的物质文化成果”。
(二) 现代文明残疾人观的主要内容
3.在现代社会提供的条件下,残疾人能平等参与社会物质与精神财富的创 造,成为推动社会进步的力量,不再是社会的负担。
残疾人问题是一个社会问题,自有人类社会就有残疾人。这种不可避免的 代价是社会性的。
从历史的角度看,残疾人为人类社会的文明和进步作出了巨大贡献。一部 分人的残疾,换来了全社会的公正有序,换来了绝大多数人的躯体和心智的健康。
社会成员一样决定自己的生活。 确认残疾人在充分参与个人发展或社会发展中所遇到
的障Βιβλιοθήκη Baidu是对人权的侵犯。
(二) 现代文明残疾人观的主要内容
2.现代社会提供各种的补偿手段,各类别的残疾人能以适合自己 的方式接受教育,掌握知识技能,认知世界。
解决残疾人的发展权,先要解决社会补偿条件。 所谓社会补偿条件:现代社会根据不同类别残疾人的需求, 提供各种功能补偿性设施,如盲道、导盲犬出行、语音报层报站、 字幕显示、轮椅坡道等,以及各种辅具。
1990年,颁布了我国第一部旨在保障残疾人合法权益的 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
3.残疾人的“平等、参与、共享”阶段(国际)
联合国颁布的一系列纲领性文件具有较大的影响和推动作 用。 1969年颁布《禁止一切无视残疾人的社会条件的决议》 1975年颁布《残疾人权利宣言》 1982年颁布《残疾人的世界行动纲领》 1993年颁布《残疾人机会均等标准规则》 2006年颁布《残疾人权利公约》
新残疾人观表明:在一定意义上讲没有残疾的 人,只是有残疾的社会。
(二) 现代文明残疾人观的主要内容
5.“残疾”是人体的遗憾,因此要加强预防, 但残疾不构成人性的差异、不构成奋斗精 神的差异。由于身体的磨砺,残疾人常常 更加坚韧、宽容,更加希望社会稳定、祥 和、繁荣。
(二) 现代文明残疾人观的主要内容
学生观
PART 01 残疾人观
(一) 残疾人观的历史发展
1. 视残疾人为“残废人”阶段 2. 残疾人收养救济阶段 3. 残疾人的“平等、参与、共享”阶段
1.视残疾人为“残废人”阶段
从原始社会到新中国成立的漫长岁月里,残疾人一直 处于社会最底层,被视为“残废人”,被当成家庭和社会的 累赘,被排斥在主流的社会生活之外。在这一时期,残疾人 处于自生自灭的集体无意识阶段。该阶段特点:
联合国大会宣布1981 年为“国际残疾人年”, 确定1983
3.残疾人的“平等、参与、共享”阶段
2013年对我国履行联合国《残疾人权利公约》进行 履约状况审查;2014年对我国履约状况整改进行复查。
这一切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由粗到细、由原则为 具体,由纸上规范至落地生根,是新残疾人观萌生和发 展的过程,说明人类对残疾人群体的认识在逐步深化、 逐步准确、逐步精细和逐步规范;证明了世界性的残疾 人解放运动从启蒙到深入,从呼唤到实效,从边缘理论 到引领人类社会发展方向。
6.实现“平等.参与.共享”是政府、社会与残疾人双向 责任,缺一不可。残疾人要自尊、自信、自强、自立, 在社会实践中创造、发展自己,实现人生价值。
新残疾人观在强调残疾人的“平等.参与”时,不仅关注残疾人 的权利保障,更强调权利和义务的统一,强调残疾人要发挥自身 的主观能动性, 从思想上到行动上, 都以一个合格的公民标准要 求自己, 充分发挥自尊、自信、自强、自立精神, 不要成为心态 上残疾的人。
如果社会有条件的话就养起来,无需或不能、不许残 疾人参与社会活动和生活;
当社会剩余产品无法承担残疾人生存需求时,残疾人 就长期处于自生自灭阶段,残疾人没有政治地位、没有社会 话语权。
古代人们对许多自然现象无法诠释。如人生下来为什么 耳聋、眼盲、智弱等等。因为不懂碘缺乏导致智力衰退,脊 髓灰质炎导致小儿麻痹后遗症,近亲不能优生优育等等。
人们一方面祈求神灵,信天、信命、信图腾,导致巫术 猖獗,迷信盛行,发展到今天的邪教。另一方面把残疾通常 视为“异象”和“天意”,是上辈子欠的,是先人做了错事、 坏事,应受天神的惩罚。
这种潜意识和心理暗示加重了残疾人的自卑情绪,增加 残疾人群体更加边缘化的合理性和社会的认同性。
2.残疾人的收养、救济阶段
从现实的角度看,残疾人能够为社会创造财富。
反思文军之死: 一位无障碍出行的推动者, 最终倒在了障碍重重的人行道上
(二) 现代文明残疾人观的主要内容
4.造成残疾人问题的根本原因不是“残疾”,社会 提供的条件不够使得“残疾”成为一个问题。
近年来, 国际上用社会模式代替医学模式解释 残疾问题, 认为对残疾人的排斥和隔离不是残疾本 身所导致的, 而是由于社会没有提供足够的条件才 使得残疾人被排斥在社会生活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