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大本科汉语言文学《中学语文教学研究》试题及答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2018-2018学年度第二学期“开放本科”期末考试(开卷)

中学语文教案研究试卷

一、简答题(答出要点即可,不必展开论述。每题10分,共50分)

1.设计语文作业应考虑哪些问题?

2.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有哪些具体任务?

3.初中语文知识教案存在哪些主要问题?

4.语文教案新理念的具体内容是什么?

5.语文教案设计有哪些主要的要求?

二、论述题(结合实际进行具体论述。每题16分,共32分)

1.分析学生缺乏写作欲望的原因,联系作文教案实际论述如何激发学生写作欲望。

2.口语交际教案的要求是什么?请举例进行具体论述。

三、分析题(18分)

分析教案个案,回答问题:

1.在本个案中,教师是怎样引导学生处理好整体感知与局部分析的关系的?(14分)

2.举例分析教师是如何引导学生品味语言的。(4分)

《善良》教案实录

师:《东郭先生和狼》、《农夫和蛇》两个寓言故事,大家都应该很熟悉吧。这两个寓言讲的都是善良的人“好心不得好报”。在我们的生活中,关于“善良”这个话题,也有“善有善报,恶有恶报”和“人善被人欺,马善被人骑”等谚语、俗语。你对善良有什么看法呢?下面让我们带着这个问题,打开王蒙先生的《善良》,看看他是持什么观点。

(学生通读全文)

师:哪位同学来说一说自己勾画出的最能表现作者基本观点的语句。

生1:最后一段中的“我喜欢善良。我不喜欢凶恶”。

生2:我找的是“我相信,国人终归会愈来愈善良而不是相反”。

生3:我认为上面两句话合起来才是作者的完整的观点。

师:那么,你能用一句话概括作者的观点吗?

生3(稍作思考后):喜欢善良,希望并相信国人终归会愈来愈善良。

师:大家还有没有其他意见?

生:没有了。

师:好,看来作者的基本观点就是:“喜欢善良,希望并相信国人终归会愈来愈善良。”下面迅速通读全文,看一看王蒙先生是分几个部分来论述自己的观点的。

(学生速读,思考、交流)

生4:作者是分两部分来论述的。第一部分是第1-4自然段,谈人们对善良的认识和自

己的疑问;第二部分是第5自然段至结尾,作者对善良进行阐释并表明自己的态度。

生5:我们也认为作者是分这两部分进行论述的。第一部分对一般人认为善良过了时的

看法提出质疑,第二部分阐述了善良美好而深刻的内涵,表明自己喜欢善良的态度。

师:说得非常好!看来大家的意见比较一致。那么第一部分又是如何论述的?谁能说出第一部分中的观点句和它们所表达的观点?

(学生浏览前四个自然段,交流)

生6:第1段中的观点句是“善良似乎是一个早就过了时的字眼”,观点是“善良早就过了时”;第2段中的观点句是“我们听过不少关于善良即愚蠢的寓言故事”,观点是“善良即愚蠢”。

师:这些都是作者的观点吗?

生7:不是,它们只是现实生活中一般人的观点。

师:你是怎么看出来的?这两段中的哪些词语暗示了作者怎样的观点?

生8:第1段中作者说“善良似乎是一个早就过了时的字眼”,“似乎”透出作者的观点和态度,表明作者对一般人认为“善良早就过了时”并不赞同。

生9:第2段中说“我们听过不少关于善良即愚蠢的寓言故事”,“但我们也不妨想

一想”,

“但”是转折,暗含对“不少”寓言认为“善良即愚蠢”的否定。

师:第1段中,作者为什么说“善良似乎是一个早就过了时的字眼”?

生10:因为在某些人看来,“在生存竞争中,在阶级斗争中,在各种各样的人际关系中,利益原则与实力原则早已代替了道德原则”。

师:如何理解这句话?注意结合上下文思考。

生11:从全文来看,由于“文革”时厉行“阶级斗争扩大化”,使恶行践踏了善良,导致后来的个人主义泛滥,也使做人要善良这些道德原则被许多人遗忘。

师:第2段中,作者是怎样评价善良即愚蠢的寓言故事的?联系社会背景他批判了什么?

生12:作者认为,这些寓言故事是对的,但只是个案,不能扩大化。文革时就是因为搞了“阶级斗争扩大化”,冤枉了许多好人,并使许多人的善良泯灭。

师:好,哪位同学来总结一下前两段。现实中一般人是怎样看待“善良”的?作者对这些看法持什么态度?

生13:现实中一般人对善良一般有两种错误看法:一是把善良看作“早就过了时”,被利益原则与实力原则取代;一是看作“愚蠢”。但是本文作者并不认同这两种看法。

师:回答得非常好!谁再来全面地总结一下文章的这一部分?

生14:这部分针对现实中一般人对“善良”的错误看法发表自己的见解,以连串的质疑表明自己的态度,引人思考,先破后立,继而转入下文对“善良”的论述。

师:速读后半部分,思考这一部分主要讨论了哪几个问题。

生15:这一部分主要讨论了“善良”的力量、内涵和结果。

师:我们先来看第5自然段和第6自然段。这两段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生16:第5、6两自然段主要通过善与恶的对比,引出有善良才能幸福,才能天下太平。

师:这几段主要运用什么方法进行论证?

(学生讨论交流。)

生17:我们认为这两段主要运用了对比论证,主要有三处对比:第5自然段是力量对比——善良稚弱,凶恶强大;第8自然段是结果对比——善良被弘扬,凶恶被压缩;第11自然段是心态对比——善良者坦荡,作恶者惶惶。通过以上对比,使论证更深刻、更吸引人、更有说服力。

师:下面是自由对话时间,可以就自己阅读过程中最感兴趣的问题向其他同学提问。

生18:我想问的是第9自然段中为什么说善良“属于人,它属于历史属于文明属于理性属于科学。它属于更文明更高尚更发展得良好的人。它属于更文明更民主更发展更富强的社会”?

师:谁来解答他的问题?

生19:我来回答。因为善良是人的本性,所谓“人之初,性本善”,所以说“她属于人”;因为“善良才能和平愉快地彼此相处,善良才能把精力集中在建设性的有意义的事情上,善良才能摆脱没完没了的恶斗与自我消耗,善良才能实现健康的起码是正常的局面,善良才能天下太平”,所以说“她属于……”善良是符合人的本性的,是代表了人类社会的进步的,所以她是具有力量的,是光明的,因而能够在每败于凶恶一次的同时,就把自己弘扬了一次,获得另一种意义的胜利。

生20:我想问的是作者为什么说“善良也是一种智慧,……一种快乐,一种乐观”?作者有没有做进一步的阐述?

师:谁来回答这个问题?

生21:我来!作者在第10、11两自然段进行了阐述:“善良是与成熟、超拔联系在一起的,所以说它是一种智慧,一种远见,一种自信。善良者能坦然、安心地面对现实,并永远不丧失信心,所以说它是一种精神力量,是一种精神的平安,是一种以逸待劳的沉稳,是一种文化,是一种快乐,是一种乐观。”

生22:如何理解“小孩子是善良的,真正参透了人生与世界的强大的人也是善良的”?

生23:小孩子善良是由于天真、不谙世事,是自发的、纯真的、可爱的;真正参透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