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汽车标准.

合集下载

中国电动汽车安全标准

中国电动汽车安全标准

中国电动汽车安全标准
中国电动汽车的安全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车辆结构安全:对电动汽车的车身结构和底盘进行强度测试,确保车身能够承受碰撞和翻车等情况下的安全性。

2. 动力系统安全:对电动汽车的电池、电机等关键动力部件进
行安全性能测试,确保在正常使用和剧烈碰撞等情况下不会引发火灾
或爆炸。

3. 充电系统安全:对电动汽车的充电设备进行安全性能测试,
确保充电过程中不会发生电气故障、触电等安全问题。

4. 驾驶员安全:要求电动汽车配备符合安全标准的安全带、气
囊等安全装置,以提供驾驶员和乘客的碰撞保护。

5. 车辆辅助系统安全:对电动汽车的辅助系统,如制动系统、
转向系统等进行安全性能测试,确保其正常工作且不会引发安全隐患。

6. 可靠性测试:对电动汽车的各项安全功能进行可靠性测试,
确保在长时间使用和不同环境下都能保持正常工作。

这些安全标准由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以及相关部门制定和
监管,并与国际标准接轨,旨在确保电动汽车在道路行驶过程中的安
全性。

关于电动汽车的欧盟标准

关于电动汽车的欧盟标准

关于电动汽车的欧盟标准一、安全性能安全性能是电动汽车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性能之一。

在欧盟标准下,电动汽车必须经过一系列严格的安全测试,包括碰撞测试、电气安全测试、被动安全配置等。

这些测试旨在确保电动汽车在发生事故时,能够最大限度地保护乘员安全。

二、电磁兼容性随着电动汽车的普及,电磁环境也日益复杂。

电动汽车在运行过程中会产生强大的电磁场,可能对其他电子设备造成干扰。

因此,欧盟标准对电动汽车的电磁兼容性提出了明确要求,包括对无线通信、电子控制单元等方面的影响进行严格测试,以确保电动汽车在运行过程中不对周围环境造成负面影响。

三、续驶里程电动汽车的续驶里程是消费者关注的重点之一。

欧盟标准对电动汽车的续驶里程进行了明确规定,要求在特定条件下的续驶里程不低于一定数值。

此外,欧盟还对电动汽车的能耗进行了限制,要求在特定工况下的能耗不得超过某一上限。

这些规定旨在推动电动汽车技术的进步,提高电动汽车的使用便利性。

四、动力性能电动汽车的动力性能是其与传统汽车竞争的重要方面之一。

欧盟标准对电动汽车的最高车速、加速时间、爬坡能力等动力性能指标进行了明确规定。

这些规定旨在确保电动汽车在动力性能方面能够满足消费者的需求。

五、能源效率能源效率是评价电动汽车性能的重要指标之一。

欧盟标准对电动汽车的能源效率进行了明确规定,要求在特定工况下的能源效率不得低于一定数值。

这些规定旨在推动电动汽车技术的进步,提高电动汽车的经济性。

六、充电设施充电设施是影响电动汽车普及的关键因素之一。

欧盟标准对电动汽车的充电设施也进行了明确规定,包括充电接口、充电协议、充电功率等方面。

这些规定旨在推动电动汽车充电设施的标准化,提高充电设施的互操作性,为电动汽车的普及创造有利条件。

七、环境适应性电动汽车作为环保出行方式的一种,必须具备良好的环境适应性。

欧盟标准对电动汽车的环境适应性进行了明确规定,包括在不同气候条件、不同道路状况下的适应性等方面。

这些规定旨在确保电动汽车在不同环境下都能够稳定运行,为消费者提供可靠的出行方式。

新能源车数据标准

新能源车数据标准

新能源车数据标准
新能源车数据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车辆性能参数标准:包括速度性能、续航里程、电池能量密度、噪音标准和安全标准等。

例如,中国的新能源汽车应具备至少0到50km/h的加速
时间,最高50km/h的速度;纯电动汽车续航里程应不低于200km。

2. 电池组质保:电池组质保这个数据来自于厂商对外公布的质保周期或公里数,一般来说八年10万公里、8年12万公里不等,也有部分厂商提供不限里程/不限年限电池组质保。

3. 电动机相关指标:包括电动机总功率、电动机总扭矩、电机数量等。

电动机是一种能量转换效率很高的机器,相比内燃机30%多的工作效率,电动
机通常都在85%以上,而且功率越大,工作效率也越高,而大型电机的效
率甚至可以达到98%。

4. 行驶里程相关指标:包括工信部纯电续驶里程(km)、百公里耗电量(kwh/100km)等。

工信部纯电续驶里程,就是厂商宣传的可以跑的里程数;百公里耗电量,每一百公里所耗费电量kwh。

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需要,建议您查阅新能源车辆技术标准的相关文件或咨询专业人士。

新能源汽车参数标准

新能源汽车参数标准

新能源汽车参数标准新能源汽车是指使用新型能源代替传统燃油的汽车,主要包括纯电动汽车、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和燃料电池汽车。

为了保障新能源汽车的车辆性能和安全性,各国都制定了一系列的参数标准。

本文将围绕新能源汽车的参数标准进行详细分析,主要包括车辆性能、运行参数和充电参数等。

一、车辆性能参数标准:1. 速度性能:新能源汽车应具备一定的加速性和最高速度。

例如,中国的新能源汽车应具备至少0到50km/h的加速时间和最高50km/h的速度。

2. 续航里程:续航里程是新能源汽车的一个重要指标,一般以电池满电状态下能够行驶的最远距离来表示。

各个国家和地区针对不同类型的新能源汽车制定了不同的续航里程标准。

例如,中国的纯电动汽车续航里程应不低于200km。

3.电池能量密度:电池能量密度是指电池单位体积或重量所储存的能量。

较高的能量密度意味着能存储更多能量,从而提高新能源汽车的续航里程。

不同国家和地区对于电池能量密度的要求也有所不同。

4.噪音标准:新能源汽车由于电动驱动系统的优势,相比传统燃油汽车具有更低的噪音水平。

各国都制定了相应的噪音标准来规范新能源汽车的噪音排放。

例如,欧盟对纯电动车辆的车外噪音限值为56dB(A)。

5.安全标准:新能源汽车的安全性能是保障用户行车安全的关键。

各国制定了相应的安全标准来规范新能源汽车的设计和生产过程。

例如,中国制定了《新能源汽车产品质量管理规定》,明确了新能源汽车必须符合GB/T标准等要求。

二、运行参数标准:1.效能标准:新能源汽车的效能标准是衡量其能源利用效率的一项重要指标。

一般以百公里能耗量来表示,即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每百公里行驶所消耗的燃料或电能。

不同国家和地区对于不同类型的新能源汽车制定了相应的效能标准。

2.污染物排放标准:新能源汽车相比传统燃油汽车具有更低的排放水平,但仍然需要遵守国家或地区的污染物排放标准。

例如,中国对纯电动车辆的尾气排放限值为零。

3.冷启动能力:由于电动汽车的电池性能受环境温度影响较大,冷启动能力成为衡量新能源汽车车辆性能的重要指标之一、各国制定了相应的冷启动能力标准,确保新能源汽车在低温环境下能够正常启动和行驶。

电动汽车的ccc认证标准

电动汽车的ccc认证标准

电动汽车的ccc认证标准
中国强制性产品认证(China Compulsory Certification,简称CCC认证)是中国政府实施的强制性认证制度,适用于涉及国家安全、公共卫生、环境保护等方面的产品,旨在保障消费者的人身和财产安全,防止虚假和低质量产品流入市场。

对于电动汽车,CCC 认证标准是指电动汽车产品在中国境内销售时,需要符合中国强制性产品认证的相关规定和标准。

具体来说,电动汽车的CCC认证标准包括了以下方面:
1. 产品性能和安全标准,电动汽车需要符合国家制定的安全性能标准,确保在使用过程中不会对消费者和公共安全造成威胁。

2. 电池安全认证,电动汽车的电池系统需要通过特定的安全认证,包括电池的电气性能、热稳定性、过充过放保护等方面的测试和评估。

3. 公共安全标志认证,电动汽车需要在车身上粘贴CCC认证标志,以便消费者和监管部门可以识别该车已通过CCC认证。

4. 车辆排放标准,CCC认证还会涉及到电动汽车的排放标准,确保其在使用过程中不会对环境造成过大的污染。

总的来说,CCC认证标准旨在确保电动汽车在中国市场上的安全性、环保性和质量可靠性,对生产商和消费者来说都具有重要意义。

符合CCC认证标准的电动汽车可以获得中国市场准入许可,有助于提升产品竞争力和消费者信心。

电动汽车安全设计标准

电动汽车安全设计标准

电动汽车安全设计标准
电动汽车安全设计标准主要涉及到以下几个方面:
1. 电池系统安全:电池系统应当具有防止短路、过充、过放、过温等安全保护措施,并能够自动切断电源避免危险情况发生。

电池系统应具备相应的安全标准,如双重保护措施等。

2. 充电安全:充电装置应当符合相关安全标准,具备过流、过压、过温等保护功能,并应当采用双重保护措施。

同时,对于电动客车等特定类型的车辆,电池仓部位碰撞、充电系统、整车防水试验条件及要求等也有更严格的安全要求。

3. 驱动系统安全:驱动系统应当具备防滑、防抱死等安全保护措施,同时应当符合相关的安全标准。

4. 车身结构安全:车身结构应当具备足够的强度和刚度,能够承受各种正常使用条件下的荷载,并且在碰撞时能够保护车内人员的安全。

5. 试验项目:针对电池系统,应进行电池单体热失控试验,要求电池单体发生热失控后,电池系统在5分钟内不起火不爆炸,为乘员预留安全逃生时间。

6. 安全要求更新:随着电动汽车的普及,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也出台了更严格的安全要求GB38032-2020
《电动客车安全要求》和GB38031-2020《电动汽车用动力蓄电池安全要求》。

总的来说,电动汽车安全设计标准是确保电动汽车使用安全的规范和要求,涉及到多个方面和具体试验项目。

上海市电动汽车标准

上海市电动汽车标准

上海市电动汽车标准
上海市电动汽车标准是指上海市针对电动汽车制定的相关规定和要求。

上海市电动汽车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技术标准:包括电动汽车的整车技术标准、电池技术与标准、充电设施技术标准等。

这些标准规定了电动汽车的性能指标、安全要求、能源消耗限制等。

2. 安全标准:包括电动汽车的安全性能要求和管理规定。

这些标准规定了电动汽车在正常使用和事故情况下的安全保障要求,如防火安全、碰撞安全、电池安全等。

3. 充电设施标准:包括电动汽车充电桩设施的设计、建设和管理标准。

这些标准规定了充电设施的接口标准、安全标准、管理要求等,以保障电动汽车的充电安全和便利性。

4. 车辆管理标准:包括电动汽车的注册和登记标准、行驶管理要求等。

这些标准规定了电动汽车的注册和登记程序、行驶证管理、车辆状态监测等要求,以确保电动汽车的合法性和安全性。

上海市电动汽车标准的制定旨在推动电动汽车产业的发展,促进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

这些标准对于电动汽车制造商、充电设施运营商、车辆管理部门等都具有
指导和约束作用,有助于提升电动汽车的质量和安全水平。

电动汽车整车检验标准

电动汽车整车检验标准

电动汽车整车检验标准一、引言。

电动汽车作为新型交通工具,受到了越来越多消费者的青睐。

然而,随着电动汽车的普及,其安全性和质量问题也备受关注。

为了确保电动汽车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制定和执行电动汽车整车检验标准至关重要。

二、整车外观检验。

1. 车身外观。

车身外观应无明显凹陷、划痕等损伤,车漆应均匀、光滑,无色差、起泡等现象。

2. 灯光检验。

所有车灯应正常工作,灯光色彩应符合国家标准,且无漏光、破损等现象。

3. 玻璃检验。

车窗玻璃应完好无损,无裂纹、破损等现象,且透光性良好。

三、整车内部检验。

1. 座椅检验。

座椅应牢固、无松动,安全带应完好无损,可靠性良好。

2. 仪表盘检验。

仪表盘指示灯应正常工作,各项指示数据应准确无误。

3. 空调系统检验。

空调系统应正常工作,制冷效果应符合标准要求。

四、整车性能检验。

1. 动力性能检验。

电动汽车的加速、制动、悬挂等性能应符合国家标准,且无异常噪音、抖动等现象。

2. 续航能力检验。

电动汽车的续航能力应符合厂家宣传的里程数,且在不同环境下能够稳定工作。

3. 充电系统检验。

充电系统应正常工作,充电速度、安全性等方面应符合国家标准。

五、整车安全性检验。

1. 碰撞安全性检验。

电动汽车应通过碰撞测试,确保车辆在碰撞时能够有效保护乘客安全。

2. 制动安全性检验。

制动系统应正常工作,刹车距离应符合国家标准,且无制动失灵等现象。

3. 防盗安全性检验。

车辆防盗系统应可靠,能够有效防止车辆被盗。

六、整车环保性检验。

1. 排放检验。

电动汽车的排放应符合国家标准,无污染物超标排放。

2. 噪音检验。

车辆在行驶时应无异常噪音,且噪音水平应符合国家标准。

七、结语。

电动汽车整车检验标准的制定和执行,对于保障消费者的安全和权益具有重要意义。

希望各相关部门和企业能够严格执行标准,确保电动汽车的安全性和质量,为推动电动汽车行业的健康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电动汽车出口标准

电动汽车出口标准

电动汽车出口标准
1.车辆技术标准
1.1 车辆设计和制造应符合出口国和进口国的相关安全和环保法规。

1.2 车辆应具备符合国际标准的行驶、安全和环保性能。

1.3 车辆的尺寸、质量和排放应符合进口国的相关标准。

2.电池及充电标准
2.1 电池系统应符合国际安全和环保标准。

2.2 电池的充电设施应符合出口国和进口国的相关标准。

2.3 电池的回收和处理应符合国际环保标准。

3.安全标准
3.1 车辆应具备符合国际安全标准的车身结构、刹车系统、灯光等安全设施。

3.2 车辆应配备符合国际标准的防盗和防火安全设备。

3.3 车辆的驾驶室应符合人机工程学要求,保证驾驶员的安全和舒适。

4.环保标准
4.1 车辆应符合国际环保标准,采用低排放、低噪音等技术。

4.2 车辆的废弃物处理应符合国际环保标准,确保不对环境造成污染。

4.3 车辆应使用环保材料,如可回收材料、无毒涂料等。

5.质量标准
5.1 车辆的零部件应符合出口国和进口国的相关质量标准。

5.2 车辆的整体性能应符合国际质量标准,确保行驶质量和可靠性。

5.3 车辆的维修和保养应遵循国际质量标准,确保长期使用性能。

6.认证要求
6.1 车辆应通过出口国和进口国的相关认证,包括安全、环保、质量等方面的认证。

6.2 电池系统应通过国际电池安全和环保认证。

6.3 充电设施应通过相关认证,确保符合出口国和进口国的标准。

中国电动汽车检测标准

中国电动汽车检测标准

中国电动汽车检测标准一、整车性能检测1.动力性能检测:包括最大行驶速度、加速性能、爬坡性能等,以评价电动汽车的动力性能是否达到设计要求。

2.续驶里程检测:在特定工况下,对电动汽车的续驶里程进行测试,以评估其在不同行驶条件下的续航能力。

3.充电性能检测:包括充电速度、充电效率、充电接口兼容性等,以确定电动汽车的充电性能是否满足标准。

4.制动性能检测:对电动汽车的制动性能进行测试,包括制动距离、制动减速度等指标,以评估其制动效果。

二、安全性检测1.碰撞安全性检测:通过模拟不同碰撞场景,对电动汽车的碰撞安全性进行评估,包括乘员保护、行人保护等。

2.电磁辐射检测:对电动汽车产生的电磁辐射进行测试,以保证其对周围环境的电磁辐射影响在安全范围内。

3.电气安全检测:对电动汽车的电气系统进行测试,包括电气绝缘、电路保护等,以确保其电气安全性能达标。

三、环保性检测1.排放性能检测:对电动汽车的排放进行测试,包括尾气排放、噪声等指标,以评估其环保性能。

2.能耗检测:对电动汽车的能耗进行测试,包括电耗、油耗等,以评估其在行驶过程中的能源利用效率。

四、可靠性检测1.环境适应性检测:在模拟恶劣环境条件下,对电动汽车的各项性能进行测试,以评估其在不同环境下的可靠性。

2.耐久性检测:通过长时间运行或模拟行驶一定里程后,对电动汽车的各项性能进行测试,以评估其耐久性能。

3.维修性检测:对电动汽车维修的难易程度进行评估,包括故障诊断、更换零部件等操作是否方便快捷。

五、舒适性检测1.驾乘舒适性检测:对电动汽车的驾乘舒适性进行评估,包括座椅舒适度、空间布局、操作界面友好性等方面。

2.行车稳定性检测:对电动汽车在高速行驶和不同路况下的稳定性进行测试,以评估其行车稳定性是否良好。

六、智能网联功能检测1.智能驾驶功能检测:对电动汽车的智能驾驶功能进行评估,包括自动驾驶、自适应巡航等功能的实现情况。

2.网络通信功能检测:对电动汽车与外部网络通信的功能进行测试,包括蓝牙连接、Wi-Fi接收稳定性等方面。

中国电动汽车标准列表

中国电动汽车标准列表

中国电动汽车标准列表中国电动汽车标准是指在中国境内生产和销售的电动汽车需要符合的技术规范和标准。

这些标准的制定对于推动电动汽车产业的发展,提高电动汽车的安全性、性能和可靠性具有重要意义。

下面将介绍中国电动汽车标准的相关内容,以便更好地了解和应用这些标准。

1. 电动汽车整车标准。

中国电动汽车整车标准主要包括电动汽车的车身结构、动力系统、驾驶操纵、安全性能等方面的要求。

这些标准涵盖了电动汽车的整体设计和制造,确保了电动汽车在各种道路条件下的安全和稳定性。

2. 电动汽车动力电池标准。

电动汽车的动力电池是其重要的能源来源,因此动力电池的安全性、能量密度、充电性能等方面的标准至关重要。

中国制定了一系列关于电动汽车动力电池的标准,以确保电动汽车在使用过程中的安全和可靠性。

3. 电动汽车充电设施标准。

电动汽车的充电设施标准涉及到充电桩的设计、安装、使用和管理等方面。

这些标准的制定对于建设完善的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提高充电效率和安全性具有重要意义。

4. 电动汽车通信标准。

电动汽车的通信标准包括了车辆与充电设施、电网等之间的通信协议和接口标准。

这些标准的制定对于实现电动汽车与智能充电设施、智能电网的互联互通具有重要意义,有利于提高电动汽车的智能化水平。

5. 电动汽车安全标准。

电动汽车的安全标准是保障电动汽车在使用过程中安全可靠的重要依据。

这些标准包括了电动汽车的防护、碰撞、火灾、电气安全等方面的要求,以确保电动汽车在各种情况下的安全性能。

6. 电动汽车环保标准。

电动汽车的环保标准主要涉及到电动汽车的排放标准、材料使用、回收利用等方面的要求。

这些标准的制定有利于推动电动汽车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总结。

中国电动汽车标准的制定是电动汽车产业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也是保障消费者权益和社会公共利益的重要手段。

这些标准的不断完善和执行,将有助于推动中国电动汽车产业的发展,提高电动汽车的品质和竞争力。

希望各相关企业和机构能够严格遵守这些标准,共同推动中国电动汽车产业迈向更加繁荣和可持续发展的新阶段。

电动汽车c级标准

电动汽车c级标准

电动汽车c级标准
电动汽车的C级标准通常是指车辆的尺寸和性能等方面的分类标准。

在不同国家或地区,C级标准可能会有所不同,但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尺寸,C级电动汽车通常指车身尺寸在中等偏小的范围内,比如车长在4.3米到4.6米之间,车宽在1.8米到1.9米之间,车高在1.4米到1.5米之间。

这样的尺寸设计既适合城市行驶,也能提供一定的乘坐舒适性和储物空间。

2. 性能,C级电动汽车在动力性能和续航里程上通常也有相应的要求。

例如,动力性能可能要求在中等偏上的水平,加速能力和最高时速都能够满足日常城市和郊外行驶的需求。

续航里程也要求在200公里以上,以满足日常通勤和短途旅行的需求。

3. 安全配置,C级电动汽车在安全配置方面也有一定的要求,通常包括多项 passively and actively安全配置,如ABS防抱死制动系统、EBD电子制动力分配系统、ESP车身稳定控制系统、多个安全气囊等。

4. 舒适性和便利性,C级电动汽车也会有一定的舒适性和便利性要求,比如舒适的座椅设计、智能互联功能、自动空调系统、倒车雷达和倒车影像等。

总的来说,C级电动汽车是在尺寸、性能、安全配置、舒适性和便利性等方面都达到了一定标准的车型,既适合城市日常使用,又能满足一定的长途出行需求。

电动汽车法规和标准

电动汽车法规和标准

电动汽车法规和标准
电动汽车的法规和标准主要是针对电动汽车的安全性、环保性和能效等方面进行规范和要求。

以下是一些主要的电动汽车法规和标准:1.电动汽车安全要求:该标准针对电动汽车载客人数多、电池容量
大、驱动功率高等特点,对电动客车电池仓部位碰撞、充电系统、整车防水试验条件及要求等提出了更为严格的安全要求,增加了高压部件阻燃要求和电池系统最小管理单元热失控考核要求,进一步提升电动客车火灾事故风险防范能力。

2.电动汽车用动力蓄电池安全要求:该标准在优化电池单体、模组
安全要求的同时,重点强化了电池系统热安全、机械安全、电气安全以及功能安全要求,试验项目涵盖系统热扩散、外部火烧、机械冲击、模拟碰撞、湿热循环、振动泡水、外部短路、过温过充等。

特别是标准增加了电池系统热扩散试验,要求电池单体发生热失控后,电池系统在5分钟内不起火不爆炸,为乘员预留安全逃生时间。

这些标准和法规的制定和实施,是为了保障电动汽车的安全性和环保性,促进电动汽车产业的健康发展。

同时,也要求电动汽车制造商和相关产业链上的企业,要遵守相关法规和标准,确保生产销售的电动汽车符合要求,保障消费者的人身财产安全和社会公共利益。

电动汽车标准

电动汽车标准

电动汽车整车标准1. GBT 18384.1-2001 电动汽车安全要求第1部分:车载储能装置2. GBT 18384.2-2001 电动汽车安全要求第2部分:功能安全和故障防护3. GBT 18384.3-2001 电动汽车安全要求第3部分:人员触电防护4. GBT 18385-2005 电动汽车动力性能试验方法5. GBT 18386-2005 电动汽车能量消耗率和续驶里程试验方法6. GBT 18387-2008 电动车辆的电磁场发射强度的限值和测量方法,宽带,9kHz~30MHz7. GBT 18388-2005 电动汽车定型试验规程8. GBT 19596-2004 电动汽车术语9. GBT 19750-2005 混合动力电动汽车定型试验规程10. GBT 19751-2005 混合动力电动汽车安全要求11. GBT 19752-2005 混合动力电动汽车动力性能试验方法12. GBT 19753-2005 轻型混合动力电动汽车能最消耗量试验方法13. GBT 19754-2005 重型混合动力电动汽车能量消耗量试验方法14. GBT 19755-2005 轻型混合动力电动汽车污染物排放测量方法15. GBT 24548-2009 燃料电池电动汽车术语16. GBT 24549-2009 燃料电池电动汽车安全要求17. GBT 24554-2009 燃料电池发动机性能试验方法18. GBT 26779-2011 燃料电池电动汽车加氢口19. GB/T 26990-2011 燃料电池电动汽车车载氢系统技术条件20. GBT 26991-2011 燃料电池电动汽车最高车速试验方法21. GBT 27930-2011 电动汽车非车载传导式充电机与电池管理系统之间的通信协议22. GBT 28382-2012 纯电动乘用车技术条件23. GBT 4094.2-2005 电动汽车操纵件、指示器及信号装置的标志24. 燃料电池电动汽车车载氢系统试验方法25. 重型混合动力电动汽车污染物排放车载测量方法26. 节能与新能源汽车节油率与最大电功率比检验大纲27. QCT 816-2009 加氢车技术条件28. QCT 837-2010 混合动力电动汽车类型29. QCT 838-2010 超级电容电动城市客车30. QCT 842-2010 电动汽车电池管理系统与非车载充电机之间的通信协议31. QC/T 894-2011 重型混合动力电动汽车污染物排放车载测量方法32. CJT 5004-1993 无轨电车系列33. CJT 5007-1993 无轨电车技术条件34. CJT 5008-1993 无轨电车试验方法二、35. GBT 17938-1999 工业车辆_电动车辆牵引用铅酸蓄电池_优先选用的电压36. GBT 18332.1-2009 电动道路车辆用铅酸蓄电池37. GBT 18332.2-2001 电动道路车辆用金属氢化物镍蓄电池38. GBT 23645-2009 乘用车用燃料电池发电系统测试方法39. GBT 7169-1987 碱性蓄电池型号命名方法40. GBZ 18333.1-2001电动道路车辆用锂离子蓄电池41. GBZ 18333.2-2001电动道路车辆用锌空气蓄电池42. 电动汽车用锂离子动力蓄电池包和系统测试规程第2部分高能量应用43. 电动汽车用锂离子动力蓄电池系统测试规程第1部分:高功率应用44. QCT 741-2006 车用超级电容器45. QCT 742-2006 电动汽车用铅酸蓄电池46. QCT 743-2006 电动汽车用锂离子蓄电池47. QCT 744-2006 电动汽车用金属氢化物镍蓄电池48. QCT 840-2010 电动汽车用动力蓄电池产品规格尺寸49. QC/T 897-2011 电动汽车用电池管理系统技术条件50. 【201411】汽车动力蓄电池行业规范条件三、51. GBT 16318-1996 旋转牵引电机基本试验方法52. GBT 18488.1-2006 电动汽车用电机及控制器技术条件53. GBT 18488.2-2006 电动汽车用电机及控制器试验方法54. GBT 29307-2012 电动汽车用驱动电机系统可靠性试验方法55. GBT18488.1-201X 电动汽车驱动电机系统(第一部分)56. QC/T 896-2011 电动汽车用驱动电机系统接口57. QC/T 893-2011 电动汽车用驱动电机系统故障分类及判断四、58. GBT 19836-2005 电动汽车用仪表59. GBT 24347-2009 电动汽车DC∕DC变换器60. GBT 24552-2009 电动汽车风窗玻璃除霜除雾系统的性能要求及试验方法五、电动汽车充电标准61. GBT 电动汽车交流充电桩电能计量62. GBT 841- 汽车传导式充电接口标准63. GBT 18487.1-2001 电动车辆传导充电系统一般要求64. GBT 18487.2-2001 电动车辆传导充电系统电动车辆与交流直流电源的连接要求65. GBT 18487.3-2001 电动车辆传导充电系统电动车辆交流直流充电机(站)66. GBT 20234.1-2010 非车载传导式充电机与电池管理系统通信协议67. GBT 20234.1-2011 电动汽车传导充电用连接装置第1部分:通用要求68. GBT 20234.2-2011 电动汽车传导充电用连接装置第2部分:交流充电接口69. GBT 20234.3-2011 电动汽车传导充电用连接装置第3部分:直流充电接口70. QCT 839-2010 超级电容电动城市客车供电系统71. QCT 841-2010 电动汽车传导式充电接口72. QCT895-2011 电动汽车用传导式车载充电机73. GB/T 29781-2013 电动汽车充电站通用要求六、74. ISO 11898-1-2003 道路车辆.控制器局域网络.第1部分数据链层和物理信75. ISO 11898-2-2003 道路车辆.控制器局域网络.第2部分高速媒体存取单元76. ISO 11898-3-2006 道路车辆.控制器局域网络.第3部分容错收发器标准77. ISO 11898-4-2004 道路车辆.控制器局域网络.第4部分时间触发通信78. ISO 11898-5-2007 道路车辆.控制器区域网络.第5部分低功率模式的高速媒体访问单元七、01北京市79. DB11-Z 933.1.2013 电动汽车远程服务与管理系统技术规范(第一部分)80. DB11-Z 933.3.2013 电动汽车远程服务与管理系统技术规范(第三部分:车载终端通信协议及数据格式)81. DB11Z 728-2010 电动汽车电能供给与保障技术规范充电站82. DB11Z XXXX-2010电动汽车电能供给与保障技术规范非车载充电机能用要求83. DB11Z797-2011电动汽车电能供给与保障技术规范供电系统84. DB11Z798-2011电动汽车电能供给与保障技术规范_监控系统85. DB11Z799-2011电动汽车电能供给与保障技术规范__交流充电桩86. DB11Z800-2011电动汽车电能供给与保障技术规范_商用车动力蓄电池包87. DB11Z801-2011电动汽车电能供给与保障技术规范_动力蓄电池包编码88. DB11Z802-2011电动汽车电能供给与保障技术规范_计量系统89. DB11Z823-2011电动汽车电能供给与保障技术规范充电设施标志与设置90. DB11Z878-2012电动汽车电能供给与保障体系:电池维护、梯次利用与回收91. DB11Z879-2012电动汽车电能供给与保障技术规范_安全技术防范系统92. DB11/Z 993.2-2013 电动汽车远程服务与管理系统技术规范第2部分:车载终端02上海市93. (上海)电动乘用车示范运行安全和维护保障技术规范03深圳市94. SZDBZ 29.6-2010 电动汽车充电系统技术规范第6部分:充电站监控管理系统95. SZDBZ 29.9-2010 电动汽车充电系统技术规范第9部分:城市电动公共汽车充电站96. 深圳《电动汽车充电系统技术规范_第2部分:充电站及充电桩设计规范》97. 深圳《电动汽车充电系统技术规范_第3部分:非车载充电机》98. 深圳《电动汽车充电系统技术规范_第4部分:车载充电机》99. 深圳《电动汽车充电系统技术规范_第5部分:交流充电桩》100. 深圳《电动汽车充电系统技术规范_第7部分:非车载充电机电气接口》03山东省101. Q 3700 DSL 001-2011山东省低速电动汽车通用技术条件八、重要企业标准01国家电网102. QGDW 237-2009_电动汽车充电站布置设计导则及编制说明103. QGDW233-2009国家电网电动汽车非车载充电通用要求、接口标准及充电站典型设计104. QGDW485-2010 国家电网电动汽车交流充电桩技术条件105. QGDW_233-2009_电动汽车非车载充电机通用要求及编制说明106. QGDW_234-2009_电动汽车非车载充电机电气接口规范及编制说明107. QGDW_238-2009_电动汽车充电站供电系统规范及编制说明108. QGDW_478-2010电动汽车充电设施建设技术导则。

电动汽车双80标准

电动汽车双80标准

电动汽车双80标准电动汽车作为新能源汽车的重要代表,其发展受到了政府、企业和消费者的广泛关注。

为了规范电动汽车的生产和销售,推动电动汽车行业的健康发展,我国提出了电动汽车双80标准,即电动汽车续航里程不低于80公里,充电时间不超过80分钟。

这一标准对于电动汽车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不仅可以提高电动汽车的使用便利性,也可以增强消费者对电动汽车的信心,推动电动汽车市场的繁荣。

首先,电动汽车双80标准对于提高电动汽车的续航里程具有重要意义。

续航里程是衡量电动汽车使用便利性的重要指标,长续航里程可以减少充电次数,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

而双80标准规定的80公里续航里程可以满足大部分城市通勤和日常出行的需求,使得电动汽车成为了一种更加实用的交通工具。

此外,随着电池技术的不断进步,相信未来电动汽车的续航里程将会进一步提升,这将进一步推动电动汽车的普及和发展。

其次,电动汽车双80标准对于缩短电动汽车的充电时间也具有重要意义。

充电时间长是目前电动汽车使用中的一个不便之处,而双80标准规定的80分钟充电时间可以大大提高电动汽车的充电效率,使得用户在使用电动汽车时不再需要长时间等待充电。

这将极大地提高电动汽车的使用便利性,减少用户的充电焦虑,有助于增加用户对电动汽车的好感度,进而推动电动汽车市场的发展。

总的来说,电动汽车双80标准的出台对于推动电动汽车行业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这一标准的实施将有助于提高电动汽车的使用便利性,增强消费者对电动汽车的信心,推动电动汽车市场的繁荣。

相信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标准的不断完善,电动汽车将会成为未来汽车市场的主流产品,为人们带来更加便利、环保的出行方式。

新能源汽车国家标准117项

新能源汽车国家标准117项

新能源汽车国家标准117项
2022年5月10日
截至2022年5月10日,已批准发布的新能源汽车领域相关国家标准(GB、GB/T)共117项,将各标准的编号、名称、实施日期进行汇总,共大家参考。

其中纯电动汽车9项、混合动力电动汽车7项、燃料电池电动汽车/系统/加氢21项、甲醇燃料电池汽车2项、基础通用17项、电驱动系统4项、车载储能系统19项、充换电系统27项、其他系统及部件11项。

现行的新能源汽车的主要国家标准汇总如下:
一、纯电动汽车
二、混合动力电动汽车
有需要某项标准内容的可以发信息到*************留言进行技术交流。

电动汽车标准

电动汽车标准

·电动汽车GB/T18384.1-2001 电动汽车安全要求第1部分:车载储能装置GB/T18384.2-2001 电动汽车安全要求第2部分:功能安全和故障防护GB/T18384.3-2001 电动汽车安全要求第3部分:人员触电防护GB/T18385-2005 电动汽车动力性能试验方法GB/T18386-2005 电动汽车能量消耗率和续驶里程试验方法GB/T18388-2005 电动汽车定型试验规程GB/T18488.1-2006 电动汽车用电机及其控制器技术条件GB/T18488.2-2006 电动汽车用电机及其控制器试验方法GB/T19596-2004 电动汽车术语GB/T19836-2005 电动汽车用仪表GB/T20234-2006 电动汽车传导充电用插头、插座、车辆耦合器和车辆插孔通用要求GB/T4094.2-2005 电动汽车操纵件、指示器及信号装置的标志QC/T741-2006 车用超级电容器QC/T742-2006 电动汽车用铅酸蓄电池QC/T743-2006 电动汽车用锂离子蓄电池QC/T744-2006 电动汽车用金属氢化物镍蓄电池·混合动力电动汽车GB/T19750-2005 混合动力电动汽车定型试验规程GB/T19751-2005 混合动力电动汽车安全要求GB/T19752-2005 混合动力电动汽车动力性能试验方法GB/T19753-2005 轻型混合动力电动汽车能量消耗量试验方法GB/T19754-2005 重型混合动力电动汽车能量消耗量试验方法GB/T19755-2005 轻型混合动力电动汽车污染物排放测量方法CJ/T267-2007 混合动力电动城市客车·其它电动车辆GB/T18332.1-2001 电动道路车辆用铅酸蓄电池GB/T18332.2-2001 电动道路车辆用金属氢化物镍蓄电池GB/Z18333.1-2001 电动道路车辆用锂离子蓄电池GB/Z18333.2-2001 电动道路车辆用锌空气蓄电池GB/T18387-2008 电动车辆的电磁场辐射强度的限值和测量方法宽带9KHZ~30MHZ GB/T18487.1-2001 电动车辆传导充电系统一般要求GB/T18487.2-2001 电动车辆传导充电系统电动车辆与交流/直流电源的连接要求GB/T18487.3-2001 电动车辆传导充电系统电动车辆交流/直流充电机(站)GB/T17938-1999 工业车辆电动车辆牵引用铅酸蓄电池优先选用的电压。

上海市电动汽车标准

上海市电动汽车标准

上海市电动汽车标准上海市电动汽车标准是针对电动汽车在上海市行驶和使用的规范性文件,主要包括技术标准、安全标准、环保标准、充电设施建设标准等方面的内容。

下面是一些关于上海市电动汽车标准的相关参考内容。

1. 技术标准:上海市电动汽车技术标准主要包括电动机、电池、控制系统、车辆结构等方面标准要求。

例如,对电动机的标准要求包括额定功率、额定电压、效率等指标,而对电池的标准要求包括容量、能量密度、循环寿命等指标。

此外,还应包括与电动汽车相关的通信系统、车载电气设备等技术要求。

2. 安全标准:上海市电动汽车安全标准主要包括车辆整车安全、驾驶员安全、乘客安全等方面的要求。

例如,针对车辆整车安全,应明确电动汽车的整体结构要求,包括车身刚性、安全气囊、碰撞安全性等方面的要求。

而针对驾驶员安全,应对驾驶席位置、安全带、车门锁等进行明确的规定。

3. 环保标准:上海市电动汽车环保标准主要针对电动汽车的排放标准、噪音标准等方面的要求。

例如,对电动汽车的排放要求应符合国家或地方相关标准,包括排放物种类、排放浓度等方面的要求。

同样,对电动汽车的噪音要求也应符合国家或地方相关标准,包括静态噪音、动态噪音等方面的要求。

4. 充电设施建设标准:上海市电动汽车充电设施建设标准主要包括充电桩技术标准、充电桩布局标准等方面要求。

例如,充电桩技术标准包括充电功率、充电方式、充电接口等要求;充电桩布局标准包括充电桩的位置、数量、布设密度等要求。

此外,还应明确充电设施的建设、维护、管理等方面的要求。

以上仅为上海市电动汽车标准的相关参考内容。

上海市电动汽车标准的制定旨在推动电动汽车的健康发展,提高电动汽车的使用安全性和环保性,在标准的指导下,推动上海市电动汽车产业的良性发展。

电动汽车的三项强制性国家标准是什么

电动汽车的三项强制性国家标准是什么

电动汽车的三项强制性国家标准是什么⽇前,⼯业和信息化部就《电动汽车安全要求》《电动汽车⽤动⼒蓄电池安全要求》《电动客车安全要求》三项强制性国家标准进⾏了公⽰。

那么,电动汽车的三项强制性国家标准的具体内容是什么呢?针对相关问题店铺⼩编为你做以下的详细介绍。

⼀、《电动汽车安全要求》这主要是针对电动汽车所特有的危险规定了操作安全和故障防护的要求,包括了电动汽车在正常使⽤情况下的⼈员触电防护要求、功能安全防护要求和试验⽅法。

适⽤于车载驱动系统的最⼤⼯作电压是B级电压的电动汽车。

⼆、《电动汽车⽤锂离⼦动⼒蓄电池安全要求》此标准则基于GB/T31485和GB/T31467.3,对电池单体、模组、电池包或系统的试验⽅法与安全要求进⾏系统梳理;基于对近⼏年国内外电动汽车安全事故的经验总结;基于对国内外电动汽车安全失效与防范机制进⼀步理解;规定了电动汽车⽤锂离⼦动⼒蓄电池单体、电池包或系统的安全要求和试验⽅法。

三、《电动客车安全要求》在满⾜国家标准《电动汽车安全要求》、《电动汽车⽤锂离⼦动⼒蓄电池安全要求》的要求上,进⼀步提⾼电动客车安全技术⽔平,完善电动客车特斯的防⽔防尘、防⽕、可充电储能系统、充电等安全要求及实验⽅法。

适⽤于M2、M3类电动客车,包括纯电动客车、混合动⼒电动客车。

但不适⽤于燃料电池电动客车。

随着技术的进步,我国的新能源汽车保有量快速增长,但没有安全保障,新能源汽车市场将没有发展前景。

此次公⽰的三项强制性国家标准,对于促进新能源汽车产业健康发展⽆疑具有积极意义。

相信以上的说明让⼤家对于电动汽车的三项强制性国家标准的具体内容有了⽐较全⾯的了解,若还存在疑问⽆法处理,欢迎来店铺进⾏咨询,我们将有专业律师给你提供协助。

电动汽车标准

电动汽车标准

电动汽车标准
电动汽车标准是针对电动汽车的设计、制造、测试、使用等方面制定的规范和要求。

这些标准广泛应用于电动汽车和电动汽车部件的生产和销售,保障了电动汽车的安全性、可靠性和互操作性。

电动汽车标准主要涵盖以下方面:
1.电动汽车及其电池系统的安全标准:包括电池安全性能、充电安全性能、车辆结构安全性能等方面。

2.电动汽车的性能标准:包括驱动系统、行驶里程、动力性、车辆稳定性、能量回收等方面。

3.电动汽车的环保标准:包括车辆排放标准、能量消耗标准等方面。

4.电动汽车的互操作标准:保障了不同品牌、不同型号的电动汽车之间的互联互通。

5.电动汽车充电设施标准:包括充电设施的安全标准、充电接口标准、充电速度标准等方面。

电动汽车标准的制定和实施,对于推动电动汽车产业的发展、提高电动汽车的市场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同时,电动汽车标准也需要不断更新和完善,以适应快速发展的电动汽车市场。

- 1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GB/T 18386—2005电动汽车 能量消耗率和续驶里程 试验方法
该标准首次发布时间2001年,第1次修订后于2005年发布,该标准适用 于纯电动汽车 本标准规定了等速法和工况法,电能和续驶里程的测量方法
电池标准
目前有4项国标(2项推荐性国家标准和指导性技术文件),2001年发 布 3项汽车行业标准,2006年发布,目前,电动车辆准入执行的是行业标 准
自主制定 自主制定 NEQ IEC 784:1984 MOD IEC 61982-1:2006 自主制定 自主制定 自主制定 自主制定 自主制定 自主制定 自主制定 自主制定 自主制定 自主制定
35
36 37 38 39 40
GB/T 24156-2009
QC/T 791—2007 QC/T 792—2007 QC/T 741—2006 QC/T 742—2006 QC/T 743—2006
对口ISO/TC22/SC21(国际标准化组织/道路车辆技术委员会/电 驱动道路车辆分委会),IEC/TC69(国际电工委员会/电驱动道路 车辆和电动工业用载货车技术委员会)开展工作;参与国际标准 与技术法规的制定
2010-4-11
车辆新产品管理
根据汽车产业发展政策车辆企业实行核准及准入(汽车、摩托车)和 公告管理制度。 车辆产品必须符合相关标准规定的要求,经过检验批准,产品才可能 进入公告 公安车管部门依据公告为车辆进行注册、登记
电动车辆标准总体情况
目前已经批准发布的电动汽车国家标准和汽车行业标准42 项;正在研究、制修订项目30余项
包括基础通用标准、纯电动、混合动力、燃料电池汽车整车及关键 部件标准
电动汽车标准体系基本建立,基本能够满足电动汽车准入 的要求
2010-4-11
电动车辆现有标准体系
自“九五”以来,组织制定并由标准化主管部门批准发布电动车辆相关的国 家标准和行业标准42项(35+7),上报待批标准7项
加氢车技术条件
自主制定
自主制定பைடு நூலகம்
2010-4-11 QC/T 816—2009
标准制定的原则
首先电动汽车属于汽车,与传统汽车标准要求一致的不再重 新规定,执行现有传统汽车标准 与传统汽车标准没有抵触只是需针对电动汽车特殊方面增加 少量内容的,修订原有标准,补充相关内容, 对电动汽车特有,不能与传统汽车标准兼用的,要单独制定 为了不限制电动汽车技术的发展,考虑制定为推荐性标准, 且主要为性能测试评价标准,不涉及产品使用材料、结构 (安全要求除外)等 借鉴国外先进标准,充分考虑国内产品的研发经验和成果制 定我们自己的标准,不照搬国外标准 积极参与国际电动汽车标准法规的制定、将我国的电动汽车 成果充分体现到国际标准、法规中
采用国际标准情况
自主制定 EQV ISO/DIS 6469-1:2000 EQV ISO/DIS 6469-2:2000 EQV ISO/DIS 6469-3:2000 自主制定 NEQ ISO 2575:2000 NEQISO 8713:2002 NEQ IEC 62196-1:2003 MOD ISO 8715:2001 MOD ISO 8714:2002
基础、通用标准 关键 部件 标准 待批 标准 动力电池等 电机及控制器 充电机(站) 燃料电池汽车相关标准 其他
2010-4-11
标准号、标准名称
我国已经发布的电动汽车相关的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标准编号
GB 24155-2009 GB/T 18384.1—2001 GB/T 18384.2—2001 GB/T 18384.3—2001 GB/T 19751—2005 GB/T 4094.2—2005 GB/T 19596—2004 GB/T 20234—2006 GB/T 18385—2005 GB/T 18386—2005
MOD SAEJ 551-5 JAN2004
自主制定 自主制定 MOD EN 1821-2、 EPA TP002 MOD ECE R101.01 MOD SAE J2711 ECE R101.01 MOD ECE R83 EQV IEC 61851-1:2001 IDT IEC 61851-2-1:1999 EQV IEC 61851-2-2~61851-2-3:1999
2010-4-11
重点标准说明
GB/T 18384—2001 电动汽车安全要求
本标准包括三部分:第1部分:车载储能装置;第2部分:功能安全和 故障防护;第3部分:人员触电防护。本标准适用于车载电路最大工作 电压低于660V(AC)或1000V(DC)的纯电动汽车 第1部分主要规定电动汽车驱动系统车载出能装置的安全要求,包括: 标记的要求;动力电池(绝缘电阻、爬电距离、通风、有害物质)的 要求;过电流断开器的要求以及车载储能装置碰撞的特殊要求 第2部分针对电驱动特殊危险方面规定的功能安全措施和故障防护的要 求。机械操作方面对电源接通、车辆行驶、停车、倒车、主开关、兼 容性等进行了规定;并对故障防护提出要求;对用户使用手册进行了 规定 第3部分对没有与外部供电电源相连接时人员触电防护的要求,包括触 电防护方式要求、外壳要求、电位均衡的要求、防水的要求 上述标准规定的内容涉及安全,标准制定时电动汽车技术尚不成熟, 制定为推荐性标准,指导车辆的研发 上述标准目前正在修订
2010-4-11
中国电动汽车标准
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总工程师、全国汽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电动 车辆分技术委员会秘书长 赵静炜
主要内容
中国标准化工作和车辆管理 中国电动车辆标准总体概况 中国电动汽车标准制定的最新进展 国际标准、法规简介 小结
2010-4-11
标准化工作和车辆管理简介
新能源汽车的准入管理
国家《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及产品准入管理规则》,目的鼓励企业研 究开发和生产新能源汽车。 新能源汽车产品准入条件:包括必须符合安全、环保、节能、防盗等 有关标准、规定; 满足新能源汽车专项技术条件和检验标准要求
《汽车产业结构调整和振兴规划》以及整个行业对电动车标 准的重视,对电动汽车标准的制定以及参与国际标准、法规 制定提出了要求
2010-4-11
中国的标准化和车辆管理
标准化管理
——《标准化法》及其实施条例 标准属性 强制性标准 推荐性标准
国家标准
《标准化法》
行业 主管部门
国家质检总局 国家标准委
标准类型 国家标准 (GB、GB/T、GB/Z) 行业标准(QC/T) 地方标准 企业标准
行业标准 地方 标准化部门
类型 纯电动汽车 整车 混合动力汽车 实施项目 8项 6项 标准属性 GB/T GB/T
燃料电池
电动摩托车
4项
6项 4项 8项 2项 4项 3项 4项
GB/T+QC/T(3+1)
GB+GB/T+ QC/T(1+3+2) GB/T GB/T+ QC/T(4+4) GB/T GB/T GB/T GB/T+ QC/T(1+3)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GB/T 18387—2008
GB/T 18388—2005 GB/T 19750—2005 GB/T 19752—2005 GB/T 19753-2005 GB/T 19754—2005 GB/T 19755—2005 GB/T 18487.1—2001 GB/T 18487.2—2001
标准名称
电动摩托车和电动轻便摩托车安全要求 电动汽车 安全要求 第1部分:车载储能装置 电动汽车 安全要求 第2部分:功能安全和故障防护 电动汽车 安全要求 第3部分:人员触电防护 混合动力电动汽车安全要求 电动汽车操纵件、指示器及信号装置的标志 电动汽车术语 电动汽车传导充电用插头、插座、车辆耦合器和车辆插孔通用要求 电动汽车 动力性能 试验方法 电动汽车 能量消耗率和续驶里程 试验方法
电动汽车用电机及其控制器 第1部分:技术条件 电动汽车用电机及其控制器 第2部分:试验方法 电动汽车用仪表 电动道路车辆用铅酸蓄电池 电动道路车辆用金属氢化物镍蓄电池 电动道路车辆用锂离子蓄电池 电动道路车辆用锌空气蓄电池 电动汽车DC/DC变换器 燃料电池发动机性能试验方法 燃料电池汽车安全要求 燃料电池汽车整车术语 电动汽车风窗玻璃除霜除雾系统的性能要求及试验方法 电动摩托车和电动轻便摩托车通用技术条件 电动摩托车和电动轻便摩托车能量消耗率和续驶里程试验方法
2010-4-11
全国汽车标委会电动车辆分技术委员会 (SAC/TC114/SC27)
1998年批准成立,秘书处设在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标 准化所,2008年组建第三届委员会,正在开展工作
负责全国电动车辆等专业领域标准标准化工作
电动汽车标准体系研究(纯电动汽车、混合动力汽车、燃料电 池汽车、电动摩托车整车及系统部件标准) 组织开展电动车辆领域整车及关键部件标准的研究与制定
2010-4-11
GB/T 18385—2005 电动汽车 动力性能 试验方法
该标准首次发布时间2001年,第1次修订后于2005年发布,该标准适用 于纯电动汽车 对试验条件提出要求,规定了纯电动汽车加速性(包括:0-50和5080km/h)的加速试验方法,最高车速(30分钟最高车速和1km最高车速) 试验方法以及爬坡能力和坡道起步能力的试验方法
电动摩托车和电动轻便摩托车 动力性能 试验方法
电动摩托车和电动轻便摩托车定型试验规程 电动摩托车和电动轻便摩托车用电机及控制器技术条件 车用超级电容器 电动汽车用铅酸蓄电池 电动汽车用锂离子蓄电池
自主制定
自主制定 自主制定 自主制定 自主制定 自主制定
41
42
QC/T 744—2006
电动汽车用金属氢化物镍蓄电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