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课堂效果构建论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高效课堂效果的构建
【摘要】深化课程改革必须提高课堂效果,有效的教学来自于教师对教育的清醒认识和正确理解,以及如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有效的参与到教育教学的活动中,本文就这些问题进行了思考和探讨。【关键词】高效;课堂效果;构建
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虽然表现在不同层次上,但学生是否有进步或发展是衡量教学有效性的唯一指标。学生的进步不能仅限于知识的掌握,学生对专业知识的理解绝不能靠训练,而要靠思维过程,要靠个性化的思维。教学的有效性要关注学生的发展,从时间上来说,学生的发展有当下发展和终身发展。任何一个有效教学必定要促进学生现在发展,同时对学生终身发展也会有影响。有效的课堂教学活动沉淀下来的是一种思维方式和精神。这才是让学生终身受益的教学,怎样才能让教学有效并高效呢?
一、认清本源,亲善其身
教育的目的是什么呢?我们说:我们的教育“一切为了孩子;为了孩子的一切;为了一切孩子。”我们还说:要让学生:学会生活;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健体;学会审美。而现实中我们往往只注重知识的传授和应用,而忽视能力培养和育人功能;注重优生的培养,忽视大部分学生的发展;注重当前成绩的提高,忽视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和终身发展。教师简单、好心的说教引起的却是学生的无所谓或反感。学生需要的、想知道的面对的却是教育的缺失。
所有的学习都是为了将来更好的生活。马斯洛说的好:人的需要
总是从低到高的。只有解决了生存问题,才能谈真善美和假丑恶。只有真正走进学生的生活、心灵,才能了解他们。从教会其生活、做人所必须的知识入手,真正地爱他们、尊重他们,才能赢得他们的尊重和信任。只有尊其师信其道,我们的教育才能更有效的进行。
二、亲善友好,和谐共赢
和谐、民主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前提条件。教师要与学生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尊重学生的人格。把微笑带进课堂;把激励带进课堂;把竞争带进课堂;把幽默带进课堂;把游戏带进课堂。教师要坚持面向全体学生,不要重优生厌差生。教师要把信任的目光投向每一位学生,把亲切的话语送给每一位学生,把和蔼的微笑洒向全体学生,努力为每一位学生创造表现自我的机会,让每类学生获得不同程度的成功;尽力营造一个宽松和谐,无拘无束的课堂空间,让学生愉快地学习。
这无疑给教师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教师应研究和发现学生自身的主体性规律,探讨学生学习各科知识的主体性特点,揭示学生在掌握知识过程中的心理规律,研究学习与学生发展的关系,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三、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保证
学生是一个潜在的发展的个体,在发展的过程中,感情的冲动,个性的张扬……无时无刻不在学生的语言,行动中表露出来。在以人为本的新的理念下,关注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是完成“为了每一位学生发展”的价值取向的定位问题,通俗地讲,学
生没有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教师是难以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的。
课堂是实施思想教育的主阵地,渗透教育性,矫正学生的错误思想是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是教师教育引导学生学习的基本保证,一个班级,一个学校学生的学习习惯,它体现了教师群体、一所学校的人文素养。从课前准备到上课听、说、读、写到操作活动,学生的举止言行,一笑一颦都应具有规范性。只有健康的心理,才有健康的生活,才有良好学习方式和习惯。
学生学习习惯是学生全面,和谐发展的重要内容,这种学习习惯的养成教育,蕴含着教育的成效,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课堂上新型学习方式的构建,师生生生交往互动过程,只能是“两张皮”,多维教育目标的完成,就是一句空话,新课程改革与教师的角色转变是相匹配的,而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形成,已是课程改革的保证,更是教书就是为了不教的归宿。也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保证。四、夯实基本功,反省中提升课堂教学效果
要想实现高效的课堂教学必须先提升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力。增强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力是新课程教学对教师提出的新要求,每一位教师都需要在学习、更新、反思与实践中发生“裂变”,提升自己,走向专业化发展的道路。
教学的目的是促进学生的发展,教学过程中最重要的任务是发展学生的主体性。教师在备课时,不仅要考虑课堂上学生学什么,怎样学,更应该考虑这样学习对学生的发展有什么作用,要时时把学
生放在首位,始终以学生为中心,使备课的过程成为研究学生的过程,不断弘扬学生主体精神的过程。同时做到承认差异,尊重差异,从学生实际情况出发,根据不同情况有的放矢地备课,有针对性地设计适合不同类型学生的学习活动,在教学设计中提“分层指导,因材施教”,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不同层次、不同程度的发展。课堂上,教师要把学生当“整体的人”看,关注每一位学生,关注学生的成长性,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关注学生的人格养成,谋求学生智力与人格的协调发展,追求学生个体、自然与社会的和谐发展,使学生的潜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开发,立足于整体素质的提高。教师的自我诊断能力是教师专业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师可以预定的职责、素质和效能标准进行内省,检查自己的实际表现和行为,并判定自身症结所在及其发展情况的自我控制、自我管理的历程。实际上,自我诊断是一种内在激励,教师如果具备自我诊断的能力将有助于其专业化发展,提高魅力。教师因“每日一反思,每周一整理”,以促进其自我管理。
在教学中教师应注意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全面发展、终身发展的要求,时时注意面向全体学生,要尊重每个学生,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要更新观念,优化教学渠道,解放孩子,还给学生学习的自主权,使他们在学习上真正实现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几十年前的期望:解放孩子的头脑,使他能想;解放孩子的眼睛,使他能看;解放孩子的双手,使他能干;解放孩子的嘴,使他能谈;解放孩子的空间,使他能接触大社会、大自然;解放孩子的时间,使他能学
自己想学的东西。
总之,课堂教学是否有效,最核心的一点是看学生是否愿意学、主动学以及怎么学、会不会学。我们应该通过课堂教学活动,使学生在学业上有收获,有提高,有进步。即学生在认知上,从不懂到懂,从少知到多知,从不会到会;在情感上,从不喜欢到喜欢,从不热爱到热爱,从不感兴趣到感兴趣。打开学生的思维方式,从一元到多元,从点到面;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使学生终身受益,这才是我们有效的、高效的课堂效果所必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