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天第二课时
《秋天》第二课时 教学设计(教案)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上册
![《秋天》第二课时 教学设计(教案)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上册](https://img.taocdn.com/s3/m/808b1047bb1aa8114431b90d6c85ec3a87c28bfb.png)
《秋天》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教案)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上册一、教学目标1.了解秋天的特点,认识秋天的颜色和气味。
2.通过朗读《秋天》课文,培养学生朗读能力和语感。
3.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让学生描述秋天的特点。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重点:让学生了解秋天的特点,认识秋天的颜色和气味;培养学生朗读能力和语感。
2.难点: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让学生描述秋天的特点。
三、教学过程1.引入(5分钟)通过展示秋天的图片和实物,让学生了解秋天的特点和变化,引起学生的兴趣。
2.学习课文(15分钟)播放课文录音,带领学生朗读课文,让学生感受课文的节奏和语感。
然后通过多次阅读和引导,让学生逐步理解文章内容。
3.深化理解(10分钟)通过提问的方式,带领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例如: - 什么时候是秋天?秋天有哪些特点? - 你最喜欢秋天的哪个颜色?为什么?4.游戏活动(15分钟)通过科普游戏和互动游戏,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秋天的特点和变化。
- 科普游戏:介绍秋天的气温、日照时间等特点。
- 互动游戏:让学生描述秋天的气味和颜色。
5.巩固练习(15分钟)通过小组讨论和个人表述,让学生进一步巩固对秋天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例如:- 小组讨论:讨论秋天的特点并制作海报。
- 个人表述:让学生选取自己最喜欢的秋天颜色,并用自己的语言描述。
6.作业布置(5分钟)布置与秋天有关的绘画作业,让学生自由发挥,表达对秋天的感受。
四、教学评价通过课堂观察和听说读写综合评价,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
例如: - 课堂观察:观察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参与度。
- 听说读写综合评价:通过听说读写能力考核,对学生进行综合评价。
五、教学反思通过教学反思,总结出有益的授课策略和方法,优化课程内容和教学方式,实现教学目标。
1《秋天 》第二课时(教案)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上册
![1《秋天 》第二课时(教案)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上册](https://img.taocdn.com/s3/m/242c8e7b66ec102de2bd960590c69ec3d5bbdbee.png)
《秋天》第二课时(教案)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上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认识生字,理解生词,掌握秋天的基本特征。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讨论、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点:正确朗读课文,认识生字,理解生词,掌握秋天的基本特征。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
教学准备:课文录音、生字卡片、图片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5分钟)1. 引导学生观察窗外秋天的景色,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说一说秋天的特点。
2. 教师总结:秋天是一个丰收的季节,天气逐渐变凉,树叶变黄,果实成熟。
二、学习课文(15分钟)1. 教师播放课文录音,让学生认真听,并跟读。
2. 教师出示生字卡片,引导学生认读生字,并解释生词的意思。
3.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课文插图,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插图中的内容。
4. 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课文,并指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三、实践活动(10分钟)1.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秋天的小画家”活动,让学生用彩笔画出自己心中的秋天。
2. 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并用自己的话说一说画中的内容。
四、总结与拓展(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课的学习内容,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说一说秋天的特点。
2. 教师出示一些秋天的诗句,让学生朗读,并引导学生欣赏秋天的美景。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观察、讨论、实践活动,使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认识生字,理解生词,掌握秋天的基本特征。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使学生能够在活动中积极参与,乐于表达。
同时,教师还注重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
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需要进一步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给予指导和帮助,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课文:秋天(第二课时 教案)【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上册
![课文:秋天(第二课时 教案)【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上册](https://img.taocdn.com/s3/m/0e3556c882d049649b6648d7c1c708a1284a0a23.png)
课文:秋天(第二课时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能力
•能够通过朗读、听讲、绘画等多种形式理解秋天的特征和变化;
•能够认读生字词“枫叶”、“丰收”、“飘落”;
•能够用简单语句表述秋天的景色和变化。
2.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习秋天的特点和变化,培养对大自然的敬畏之心;
•热爱生命、热爱大自然。
二、教学过程
1. 创设情境
秋天来了,树木变红了、变黄了,叶子掉了一地,秋天的景色如何?向学生提问,让学生们探究秋天的特点和变化。
2. 目标导学
通过图片、音频等多种方式呈现秋天的特点和变化,引导学生进入秋天的氛围。
3. 看图说话
向学生呈现秋天的图片,引导学生们发表自己对秋天的看法,进行交流,提高学生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4. 朗读课文
通过朗读课文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秋天的特点和变化,同时提高学生们的朗读技巧和语感。
5. 引导思考
通过提问,帮助学生们深入思考秋天的主题,并结合自己生活中的经历进行思考和交流。
6. 词语认读
教师通过口头教学、展示词卡等方式,引导学生认读生字词“枫叶”、“丰收”、“飘落”。
7. 绘画活动
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想象和创意,以秋天为主题进行绘画活动,表达自己对秋天的感受和理解。
三、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们更深入地了解秋天的特点和变化,培养对大自然的敬畏之心,提高学生们的语言表达和思维能力,让学生们在学习中体验秋天的美好。
《秋天》第二课时教案(精选15篇)
![《秋天》第二课时教案(精选15篇)](https://img.taocdn.com/s3/m/b0c64dbcd5d8d15abe23482fb4daa58da1111c51.png)
《秋天》第二课时教案(精选15篇)《秋天》其次课时教案篇1教学要求: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有感情地背诵全文。
2、感受诗中描写的景象之美,了解秋天的特点,激发对大自然的宠爱之情。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能用一句话来说说你对秋天的感受么?2、(出示第一小节)是呀,走在秋天,秋天的太阳更娇更红,秋天的空气更甜更好。
谁情愿来读一读?指名同学朗读。
3、过渡:为什么秋天的太阳更娇更红,秋天的空气更甜更好呢?让我们跟着,一起走进秋天,去瞧一瞧,看一看吧!二、精读课文细细品尝过渡:淘气的秋风和我们玩起了迷藏,你们知道它都躲到过什么地方吗?(一)秋风吹过田野、小路、果园,它使田野和果园都发生了哪些变化呢?自己默读课文的3-5小节。
1、田野(1)出示第三小节,这小节描写了哪些景物,用了哪些字词?(2)稻穗儿熟透过“熟”字你仿佛发现稻田里怎样的景象?蝉声儿消从“消”字你感受到了什么?野菊花香一个“香”字,你仿佛又发现了什么?(3)多么美的一幅田野秋景图啊,我们一起读读这一小节,把它留在我们的心里。
2、田野里还有哪些变化?(1)玉米举着红樱乐了,遗忘了夏天的苦恼,你能说说玉米的苦恼么?(2)高粱红着脸儿笑了,一曲酒歌在心灵酿造,高粱酿出了什么歌?(3)谁情愿来做做忘忧的玉米和高歌的高粱?指名朗读3、果园(1)秋风来到果园,它给果实换了衣衫,谁来读读这一小节?(2)你感觉这个果园怎么样?指名再读。
(3)除了这些果实,还有什么其他的吗?用这样的句式说说。
其实这样把苹果和葡萄当作人来写,我们就叫做拟人句。
谁再来造造其他的句子。
(4)果实们多欢乐,一个个咧着嘴笑呢!我们一起来共享他们的欢乐,齐读第4小节。
(二)讲读课文第6小节1、这么迷人的秋景都是谁的功劳?为什么?(秋天很多果实成熟了,呈现出了不同的颜色。
它们凹凸错落,颜色分明,让人赏心悦目,这都得功归于秋风把田野梳得井井有条。
2、看着这一片片成熟的庄稼,你想到了什么?(人们的汗水没有白流,他们在盼望的田野上结出了硕果,蓬蓬勃勃在田野上闪烁!)3、齐读第6小节(三)回归整体齐读品尝1、学到这里,你能明白为什么秋日更红更娇,为什么秋天的空气会更甜更好吗?(秋日红,由于枫叶、红缨、红苹果、柿子、红枣……衬托的;由于人们丰收兴奋的红脸衬托的;由于秋高气爽,日头红……空气甜,是由于空气中充满着桂花和野菊花的花香;由于高梁酒香甜的酒气;由于果实那甜甜的味道;由于丰收使得人们心中甜丝丝的……)是啊,多么迷人的秋天,同学们理解得真不错。
课文:秋天(第二课时 教学设计)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上册
![课文:秋天(第二课时 教学设计)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上册](https://img.taocdn.com/s3/m/5573d1fc970590c69ec3d5bbfd0a79563c1ed4ce.png)
课文:秋天(第二课时教案)课文简介本课是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上册第二课时的课文《秋天》。
本课旨在让学生通过了解秋天的特点,认识秋天,了解秋天的景色和风俗。
教学目标1.了解秋天的特点,认识秋天。
2.接触秋天的景色和风俗,了解秋天的变化过程。
3.通过学习课文,让学生培养爱好读书、善于观察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了解秋天的特点和变化过程。
教学难点让学生理解秋天的景色和风俗。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让学生自己去感受秋天的景色和风俗,让他们更好地理解秋天的特点。
2.归纳法:通过对学生观察秋天的景色和风俗进行总结,让他们对秋天了解更深入。
教学过程1.课前准备1.教师在课前准备时,准备好教学用具,如PPT、图片等。
2.将学生按小组分组,每小组不宜超过3人。
2.新课导入利用一幅秋天的图片作为新课的导入,让学生感受秋天的景色,引导学生进入课堂氛围。
教师与学生就秋天的景色和特点进行简要交流,以此为切入点进入正式的学习阶段。
3.学习内容解析3.1 发音练习教师带领学生复习上节课所学的字音,重点练习[qiū]这个字音的发音。
让学生跟随教师一遍遍地练习发音,并重点让学生注意韵母的变化规律。
3.2 课文解读教师播放一遍课文语音,让学生再次熟悉课文的内容并感受语音韵律,然后由教师带领大家一起读课文。
接着,教师对课文进行解读,侧重点是让学生了解秋天的特点和变化过程。
3.3 观察秋天的景色和风俗教师让学生将秋天的景色和风俗进行分类,让学生先自己思考,再和组员进行交流,形成小组答案后由代表答题,并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总结。
4.巩固练习4.1 听音排序教师播放一段秋天景色的音频,让学生将听到的内容按照时间的先后顺序进行排列并用语言表述。
4.2 图片匹配教师准备数幅秋天的图片,并将图片分成两个部分,让学生将两个部分的图片进行匹配。
5.课后作业1.在家中寻找秋天的特色,拍摄1-2张照片并带到课堂上。
2.预习下节课程内容。
总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们认识了秋天的特点和变化过程,了解了秋天的景色和风俗,培养了好习惯,同时也提高了学生们的自主学习能力。
课文1:秋天(第二课时 教案)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上册
![课文1:秋天(第二课时 教案)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上册](https://img.taocdn.com/s3/m/5633beac534de518964bcf84b9d528ea80c72f69.png)
秋天(第二课时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会本课生字,并能正确书写。
(3)能够用“秋天”这个词造句,表达自己对秋天的喜爱。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图片,联系生活实际,理解课文内容。
(2)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欣赏秋天美景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会本课生字,并能正确书写。
2. 教学难点:(1)理解课文中的重点词语。
(2)用“秋天”这个词造句,表达自己对秋天的喜爱。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同学们,你们喜欢秋天吗?为什么?(2)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篇关于秋天的课文,请大家齐读课题——《秋天》。
2. 学习课文(1)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注意字音、停顿,要求读得正确、流利。
(2)点名几位同学朗读课文,检查朗读情况,并进行评价、指导。
(3)教师范读课文,引导学生注意语气、节奏,感受秋天的美。
(4)学生齐读课文,再次体会秋天的美。
3. 学习生字(1)出示本课生字,引导学生观察生字的结构、笔画,并在课本上圈出生字。
(2)教师范写生字,学生书空。
(3)学生在练习本上仿写生字,教师巡回指导。
(4)学生展示自己的书写成果,师生共同评价。
4. 理解课文(1)引导学生观察课文插图,用自己的话说说图中的秋天景象。
(2)学生交流自己对秋天景象的感受,教师点评、指导。
(3)教师提问:课文中的秋天有哪些特点?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4)学生回答问题,教师总结。
5. 课堂小结(1)请同学们谈谈这节课的收获。
(2)教师总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秋天》这篇课文,感受到了秋天的美。
希望大家能够热爱大自然,用心去感受四季的变化。
6. 布置作业(1)熟读课文,背诵课文。
(2)用“秋天”这个词造句,表达自己对秋天的喜爱。
四、板书设计秋天落叶、金黄、丰收、凉爽五、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学习《秋天》这篇课文,让学生感受到了秋天的美。
课文(一)1秋天(第二课时)(教案)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上册
![课文(一)1秋天(第二课时)(教案)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上册](https://img.taocdn.com/s3/m/3aac7589ab00b52acfc789eb172ded630b1c98e3.png)
《秋天》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秋天》是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一首现代诗。
本课是一年级上册的第一篇课文,因此教学本课,要注重激发学生朗读的兴趣,引导他们学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读中体会秋天的美好,感受大自然的气息。
二、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刚从幼儿园步入小学,对小学生活充满好奇和期待。
他们对朗读和识字的兴趣较浓,但由于年龄较小,注意力容易分散,因此在教学中要注意采用生动有趣的教学方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
三、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能正确朗读课文,感受秋天的美好和大自然的气息。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培养学生的语感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欣赏美的情感。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1. 教学重点:正确朗读课文,感受秋天的美好。
2. 教学难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诗歌的意境。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板书课题:秋天(2)引导学生交流:你们知道秋天是什么样的吗?你们喜欢秋天吗?2. 初读课文(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教师检查学生的朗读情况,指导学生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3. 熟读课文(1)教师范读课文,学生注意听准字音,注意停顿和语气。
(2)学生跟读课文,模仿教师的朗读。
(3)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尝试有感情地朗读。
4. 理解课文(1)教师提问:课文中描绘了哪些秋天的景象?(2)学生回答,教师总结:课文中描绘了金黄的树叶、南飞的大雁、丰收的果实等秋天的景象。
(3)教师提问:你们喜欢这些景象吗?为什么?(4)学生回答,教师总结:这些景象都让我们感受到秋天的美好,所以我们喜欢秋天。
5. 朗读感悟(1)教师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注意语气、停顿和表情。
(2)学生展示朗读,互相评价,教师总结评价。
6. 总结拓展(1)教师提问:你们还知道哪些秋天的景象?(2)学生回答,教师总结:秋天还有落叶纷飞、菊花盛开等许多美好的景象。
课文(一)秋天(第二课时)(教案)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上册
![课文(一)秋天(第二课时)(教案)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上册](https://img.taocdn.com/s3/m/af4215c99f3143323968011ca300a6c30c22f123.png)
课文(一)秋天(第二课时)(教案)一、教学目标1.能读准、读流利本篇课文,并理解、背诵课文。
2.通过观察和感受,初步认识秋天的特点和变化,了解秋天的景色和秋收的内容。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通过朗读、连读等方式帮助学生流利地读课文。
2.让学生认识秋天的特点和变化,并理解秋天的景色和秋收的内容。
教学难点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感受来认识秋天的特点和变化,了解秋天的景色和秋收的内容。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首先,老师可以通过图片、诗歌等形式让学生初步感知秋天,引导学生感受秋天的特点和变化。
比如,可以出示一张秋天的图片,让学生描述图片中的内容、色彩和感受,引导学生初步认识秋天。
然后,老师可以朗读一首秋天的诗歌,让学生听诗歌中表达的感情和描述的事物,进一步感受秋天的特点和变化。
2. 学习课文接着,老师让学生打开课本,学习本篇课文。
首先,让学生跟读课文,感受文中描绘的秋天景色。
然后,老师可以逐句解释课文,让学生理解每个词汇的含义和句子的结构。
接着,老师可以让学生朗读整篇课文,并帮助学生纠正语音、语调、节奏等问题。
最后,可以安排学生背诵课文,巩固学习成果。
3. 辅助活动1.让学生观察秋天的特点和变化可以带领学生到校园里,让学生观察树木、花草等植物的变化,感受秋天的色彩和变化。
可以让学生用手摘下树叶、花瓣等,观察其颜色、形态、质地等特点。
可以让学生用画笔或彩笔,画出自己眼中的秋天景象。
2.让学生了解秋收的内容可以让学生了解秋收的具体内容,如什么时候收割水稻、小麦等作物,收获的过程是怎样的,农民怎样进行防治病虫害等。
可以安排学生到田间地头实地观察、体验,了解秋收的内容和过程。
四、教学反思通过这节课的教学,学生对秋天的特点和变化有了初步的认识和感受,对秋景的描写也有了更深的理解和把握。
同时,通过观察和感受的形式,学生的兴趣和参与度也有所提高。
但是,教学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如部分学生读音不准、识字困难等。
因此,接下来的教学中,需要更加注重学生个体差异的因素,更加针对性地进行教学。
《秋天》第二课时
![《秋天》第二课时](https://img.taocdn.com/s3/m/dfb248cb0c22590102029dbe.png)
秋天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理解诗词大意,感受秋之风姿,秋之迷人景象;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情感。
教学重点: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
了解诗词大意,感受秋之风姿,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情感。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二、精读课文
1、自由朗读课文,说说自己最喜欢诗歌的哪些地方,为什么?
2、交流讨论,师相机点拔,使学生充分感受诗的思想感情。
3、交流研讨,促进理解,个性表达。
(1)学生结合本组的学习,交流理解与收获,教师相机引导点拨。
引导学生互相补充、评价。
(2)学习小结。
(3)举例说说诗歌主要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4、指导朗读。
三、激发灵感
1、鼓励学生根据自己对词句的理解或对秋天的感情,选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表达自己的感受。
(写作、绘画、背诵、抄录等均可)
2、成果展示,相互评价。
四、感情读背,升华理解。
1、放课文朗读录音。
2、有感情地朗诵。
板书设计:
4、秋天
太阳空气田野小路
稻穗蝉声向日葵野菊花
苹果葡萄玉米高粱。
《秋天》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秋天》第二课时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0a9d86d32af90242a995e597.png)
《秋天》第二课时教学设计《秋天》第二课时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抓住“看花”线索,进一步体会母爱。
(重点)2.体会标题内涵,理解重要语句。
3.拓展阅读,领悟文章的表达特色。
(难点)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秋天是个多情的季节,最易让人产生怀念之情,尤其是当秋菊怒放时。
今天,让我们继续陪同作者去看菊怀人吧!二、教学新课目标导学一:理清线索,体会情感1.课文三次写到看花。
请勾画出相关句子,完成下面表格。
看花“我”的态度第一次听说北海的花都开了,我推着你去走走。
不,我不去!/我可活什么劲儿!第二次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
什么时候?/好吧,就明天。
第三次又是秋天,妹妹推我去北海看了菊花。
我俩在一块儿,要好好儿活2.母亲为什么如此急切地想带儿子去看菊花?明确:花代表美好的事物,希望他看花是为了转移他病痛中的痛苦,更是为了让他找到生活的勇气。
3.从上面的表格中可以看出,“我”对生活的态度前后有什么变化?请结合相关语句说明。
明确:“我可活什么劲儿”(绝望)→“要好好儿活”(再生)。
4.找出文中直接表现“我”懊悔的语句,体会其深层意思。
明确:在第二自然段和第五自然段中:(1)“可我却一直都不知道,她的病已经到了那步田地”――为自己没能关心母亲的健康而难过;(2)“我没想到她已经病成那样”――为突如其来的生离死别而悲伤,为自己的“暴怒无常”而懊悔。
目标导学二:分析细节,理解标题1.文中多次提到菊花,有什么作用呢?明确:母亲带“我”看花,是对生命的热爱;菊花的淡雅高洁,是母亲品质的写照;菊花热烈深沉,是母爱的写照;母亲爱花,“我”看菊花是对母亲的缅怀。
2.母亲把“好好儿活”这句话重复了两次,究竟要告诉儿子什么呢?明确:要接受现实,不要自暴自弃,你的路还长着呢。
要儿子坚强地活下去,不要被病痛压倒,要笑看人生。
她要在仅有的时间陪伴儿子好好儿活。
3.本文在内容上主要表达对“母亲”的怀念,但作者却不以《怀念我的母亲》为题,而以《秋天的怀念》为题,好在哪里?明确:《秋天的怀念》是由秋天的故事引发的对母亲的怀念。
1《秋天》第二课时(教案)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上册
![1《秋天》第二课时(教案)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上册](https://img.taocdn.com/s3/m/37078aa7846a561252d380eb6294dd88d0d23d3f.png)
《秋天》第二课时(教案)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上册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课文《秋天》的内容,感受秋天的美丽和丰收的喜悦。
2. 学生能够正确认读并理解生字词,如“黄、叶、树、果、熟、收、丰、喜”等。
3. 学生能够用普通话朗读课文,注意语音、语调和停顿。
4. 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和想象,用语言描述秋天的景象和活动。
5. 学生能够培养对秋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增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保护的意识。
教学重点:1. 正确认读和理解生字词。
2. 朗读课文,注意语音、语调和停顿。
3. 描述秋天的景象和活动。
教学难点:1. 理解课文中的比喻和拟人句,如“黄叶像蝴蝶一样飞舞”。
2. 运用观察和想象,用语言描述秋天的景象和活动。
教学准备:1. 课文《秋天》的PPT或黑板。
2. 生字词卡片。
3. 秋天的图片或实物。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观察窗外的秋天景象,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说一说秋天的特点和活动。
2. 学生分享后,教师总结并引入课文《秋天》。
二、自主学习(10分钟)1. 学生自读课文,注意语音、语调和停顿。
2. 学生用手指指着生字词,认读并理解生字词的意思。
三、课堂讲解(10分钟)1. 教师带领学生一起朗读课文,注意语音、语调和停顿。
2. 教师讲解生字词的意思和用法,如“黄叶”、“丰收”等。
3. 教师引导学生理解课文中的比喻和拟人句,如“黄叶像蝴蝶一样飞舞”。
四、课堂练习(10分钟)1. 学生用生字词卡片,组成句子,描述秋天的景象和活动。
2. 学生互相交流,分享自己的句子。
五、课堂小结(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总结秋天的特点和活动。
2. 学生表达对秋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六、课后作业(5分钟)1. 学生回家后,用自己的话写一篇关于秋天的短文。
2. 家长签字确认,下节课分享。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观察、朗读、讲解和练习等环节,帮助学生理解课文《秋天》的内容,感受秋天的美丽和丰收的喜悦。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的观察和想象,鼓励学生用语言描述秋天的景象和活动。
统编一年级上册《秋天》第二课时教学设计含反思
![统编一年级上册《秋天》第二课时教学设计含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1ad425be900ef12d2af90242a8956bec0975a5c6.png)
统编一年级上册《秋天》第二课时教学设计含反思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认识自然段,并结合课文标出自然段。
3、会读“一”的变调。
4、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培养学生节约爱惜粮食的好习惯。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树叶:设计思路思路1、在课堂注重朗读指导,在朗读中感受秋天的美。
2、为提高一年级学生课堂的积极性,把课文教学融入松鼠寻宝这个情境任务中,在游戏中愉快地学习课文。
教学重点:读准一的变调。
教学难点:有感情地读好课文。
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1、教师出示禾苗,火苗的图片,让学生看图猜字。
提高难度,提问:禾+火=?得出结果“秋。
”从这个“秋”字提醒学生可以想到哪个季节?学生答秋天。
2、师生一起欣赏5幅秋景图(落叶图、板栗图、稻谷图、苹果图,菊花图、松鼠捡松果图)提问:从图中感受到了秋天的什么?引导学生说出风景美,丰收美。
3、教师:刚刚我们从图片来感受秋天的美,那怎样用语言文字来表达秋天的美呢?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课文《秋天》。
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认识自然段,融入情境教学。
1、师:这是我们第一次学习课文,要来认识一个新朋友,一起来看看吧。
(出示课文段落,发现每段前面空了两个格子,为什么要空两个格子?每空两格的地方就是一个自然段。
)请大家跟自然段打招呼。
老师示范标第1段,第2段,请同学上台标好3自然段。
2、打开课本54页,在书上标好自然段。
现在正式认识了自然段,再好好跟它打个招呼吧,hi,自然段,我是xxx。
以后我们再学习新课文时请先把自然段标出来。
方便老师更好地讲课,方便你们更好的学习课文。
3、全班自读课文,谁要是能一字不差地将课文读出来,谁就是最棒的。
学生读完老师范读,学生再同桌直接互相读。
师:大家读的这么认真,把那只正在采松果的小松鼠吸引过来了。
他要告诉你们一个好消息,带我们一起去秋天的森林里寻宝呢!听说森林里有一棵黄金宝树,要想见到它呀,必须帮助小松鼠一起闯过3关,用你们端正的坐姿告诉我你们有没有信心帮助小松鼠找到黄金树呢?咱们出发吧。
部编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秋天》第二课时(教案)
![部编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秋天》第二课时(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3f5f864e773231126edb6f1aff00bed5b9f37386.png)
部编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秋天》第二课时(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课文的内容。
2.学习秋天诗歌。
3.学习秋天的特点和食物。
4.发散思维,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掌握秋天诗歌的朗读。
2.掌握秋天的特点和食物。
3.发散思维,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三、教学过程活动11.教师课前为学生拍摄秋天的照片或挂上秋天的画。
2.教师请学生围着画或照片看,引导学生感受和描述秋天的颜色、气味和声音。
3.学生介绍他们看到或想到的秋天的食物。
活动21.教师呈现诗歌《枫树》。
2.教师朗读诗歌并引导学生跟读。
3.教师解释诗歌中的词语和意思。
4.学生自己读诗歌。
活动31.教师在黑板上写出“秋天”两个字。
2.教师请学生说出秋天的特点和秋天常见的食物,将学生的回答写在黑板上。
3.教师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经验,说出自己喜欢的秋天的特点和食物。
活动41.学生和教师一起发散思维,将秋天与其他事物进行联系和比较。
2.学生和教师一起举例说明秋天与其他事物的相似和不同之处。
3.学生与教师一起总结秋天的特点和秋天的食物。
活动51.教师组织学生写一篇短文,介绍自己喜欢的秋天的特点和食物。
2.学生分享自己的短文。
四、教学反思通过课堂上的活动,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秋天的特点和食物,拓展了他们的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同时培养了学生对秋天的感性认识,提高了学生的情趣。
在未来的教学过程中,我将继续注重多元化的教育方式和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秋天》第二课时 教学设计(教案)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上册
![《秋天》第二课时 教学设计(教案)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上册](https://img.taocdn.com/s3/m/ad9c142459fafab069dc5022aaea998fcc22409d.png)
秋天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能够理解课文并尝试朗读,感受秋天特有的美好气息。
2.能够在图片辅助下,学习秋天的变化特点,增强孩子们对季节变化的认知。
3.能够通过动手制作季节感言,发现秋天的美丽与魅力。
教学重点1.孩子能够理解秋天的特点以及在母语言上的表达。
2.孩子能够通过图片获得关于秋天的视觉效果,增强孩子对季节的认知。
教学准备1.课本“秋天第二课时” 和相关的教学素材(视频,图片等)。
2.色彩鲜艳的纸张和绘画工具。
3.教师提前准备好教材和相关课件的讲解以及演示。
教学过程导入(8min)老师分享一些秋天的图片,并引出自然界中的季节转换。
正文(30min)1.表达体验:孩子阅读课本“秋天第二课时”,并尝试朗读。
老师强调孩子们所理解的关键词汇,以及如何思考秋天独特的美丽和空气中的气息。
2.圆桌讨论和解释:老师带领孩子们与同桌一同分享自己的感受,并分享一些秋天的知识和秋天的变化特点。
3.图片介绍:老师分享一些相关的图片,帮助学生了解秋天的变化和自然美景。
4.制作季节感言:老师带领孩子们制作一张秋天的感言。
孩子们可以用颜色丰富的纸张,用手绘或涂色制作感言,并在上面写下他们对于秋天的感悟。
练习与应用(5min)孩子们依据自己对秋天的认识,用自己所创作的秋天感言随意发挥。
作业布置(2min)老师根据课程内容布置相关的作业,鼓励孩子们在书写和画画方面多多实践和尝试。
总结此次课程旨在教导孩子们如何理解秋天的特点,增强他们的季节意识和创意思维。
通过观察、讨论和制作季节感言,我们希望孩子们能够发现秋天的美丽和魅力。
同时,该过程也是培养孩子们技能、思维、创造性等方面重要的一步。
在孩子们的成长过程中,这类经验将为他们扩展视野并且培养他们的能力。
《秋天》优质课件(第二课时)
![《秋天》优质课件(第二课时)](https://img.taocdn.com/s3/m/d40daa88e109581b6bd97f19227916888486b9fc.png)
cónɡ shù shànɡ luò xià lái
从 树 上 落 下 来。
yí piàn
一片
yí piàn piàn
一片 片
数量多。
学认字
像劈开的木片。
篆书:片 用来形容平而薄的东西。
词语积累
yí piàn piàn yè zi
一片片叶子
一(个)(个)苹果 一(朵)(朵)花
面对秋天到来的喜悦
朗读指导(课后第1题)
让我们伴着音乐齐读课文,感受美 丽的秋天吧!
背诵指导(课后第1题)
小组合作,借助图片每人背一句,练 习背诵吧!
你眼中的秋天是怎样的?仿照
课文中的句子说一说吧!
秋天来了,树叶黄了。
秋天来了,
。
学写字 rén
组词:大人 女人
书写:(1)撇从竖中线
起笔。 (2)捺在撇的中上部起笔,
拓展延伸
歌曲:《秋天什么时候来》 作词:崔增录
等到苹果羞红了脸,秋天秋天她就来。 等到高粱累弯了腰,秋天秋天她就来。 等到菊花黄,等到棉花白,等到我背上 花书包,秋天她就来。 等到燕子往南飞,秋天秋天她就来。 等到豆荚笑开怀,秋天秋天她就来。 等到菊花黄,等到棉花白,等到我翻开 新课本,秋天她就来。
自由朗读第2自然段,说一说:秋天 的天空和大雁,发生了哪些变化?
tiān kōnɡ nà me lán nà me ɡāoΒιβλιοθήκη 天 空 那 么 蓝,那 么 高。程度深
tiān kōnɡ fēi chánɡ lán fēi chánɡ ɡāo
天 空 非 常 蓝,非 常 高。
词语积累
nà me lán
那么蓝
课堂演练
《秋天》第二课时
![《秋天》第二课时](https://img.taocdn.com/s3/m/64fdbf9dee06eff9aef807e0.png)
走在秋天, 头顶有明丽的阳光照耀; 捡一片黄叶悄悄地珍藏, 秋天永远会向我们微笑。
在这里作者为什么要把黄叶 珍藏起来呢?
表达他对秋天的喜爱和留恋之情。
总 秋天是一个什么 结 样的季节呢?
总结
景色迷人
秋天
喜爱
庄稼丰收 留恋
我会画
秋天是一幅景色迷人、庄家丰收 的大图画。请拿出你的彩笔,画 出一幅你心中的美丽秋景图吧!
请
你
这首诗歌又分为几部分呢?
回 想
(三部分)
第一部分(第1小节): 总写了秋天的特点。
第二部分(第2—6小节):详细描绘了秋天的迷人景色 和丰收景象。
第三部分(第7小节): 写作者珍藏秋叶,表达了作者 对秋天的喜爱和
秋天的太阳更红更娇; 阳
走在秋天,
秋天的空气更甜更好。
思考:这里主要写了秋天的什么?
秋天的特点是:
太阳更红更娇 空气更甜更好
……
秋风在田野里打滚, 秋风在小路上奔跑; 秋风抓一把桂子的香气, 把夏天的脚印儿 轻轻涂掉……
这里又写了什么呢?
秋风
这是个什么样的秋风呢?
顽皮 活泼 可爱 ……
稻穗儿熟,蝉声儿消, 成熟的向日葵在低头弯腰; 野菊花香了田间羊肠小路, 牛儿羊儿都长了肥膘。
4 秋天
这是一首描写秋天景色的诗歌。
桂子 涂掉 稻穗 蝉声
成熟 肥膘 嚷着 红袄 葡萄 紫袍 红缨 烦恼 复 高粱 酒歌 酿造 柔韧 习
梳子 闪耀 照耀 珍藏
向日葵 蓬蓬勃勃
羊肠小道 井井有条
请你回想
这首诗歌主要写了什么内容呢?
这首诗歌主要描写了秋 天迷人的景色和丰收的景象, 抒发了作者对秋天的热爱和 赞美之情。
一年级语文上册《秋天(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一年级语文上册《秋天(第二课时)》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e04d383202d8ce2f0066f5335a8102d276a261a5.png)
一年级语文上册《秋天(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一年级语文上册《秋天(第二课时)》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一、复习巩固
(一)学生开火车分句朗读课文。
1.出示图片,要求学生选出与图上景色相对应的句子,读一读。
2.学生尝试背诵课文。
指导书写
(一)认识笔画乛,指导书写了。
1.教师在黑板上范写乛,学生书空。
2.学生在写汉字软件里观察了了的书写顺序,以及每一笔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教师写顺序,以及每一笔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教师强调从上到下的笔顺规则。
3.学生描红,临写。
三、编写童话,升华情感
教师播放音乐,引导:让我们伴着优美、欢快的音乐,编写一个秋天的童话。
秋天来了!秋天来了!山姑娘兴高采烈地呼喊着,欢笑着。
她招呼大家来开一个庆丰收的晚会。
梨弟弟、苹果妹妹、稻谷阿姨和高粱伯伯一起赶来布置晚会会场
四、课堂小结
你喜欢秋天吗?看到这么美丽的秋天的景色你想说点什么?这个星期天,你和爸爸妈妈一起到大自然中去感受秋天的美丽,你们说好吗?
作业设计
了、子、人每个一行。
秋天 第二课时【教案】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上册
![秋天 第二课时【教案】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上册](https://img.taocdn.com/s3/m/e9bb4ab9951ea76e58fafab069dc5022aaea46d2.png)
秋天第二课时(教案)一、课程概述本节课是一年级上册语文教材中的第二课《秋天》,通过富有生动性的图片和文字描述,使学生初步了解秋天的特点和变化,进而感受和欣赏秋天的美丽。
二、教学目标1.能够初步了解秋天的特点和变化。
2.通过观察和感受,使学生对秋天的美丽有初步的认知和欣赏。
3.提高学生观察能力、口语表达和语文的综合素养。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通过图片和文字描述使学生了解秋天。
2.教学难点:引导学生通过感性认知初步欣赏秋天之美。
四、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包括图片和文字。
2.板书:秋天。
3.辅助教具:颜色笔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1.教师用图片和文字向学生介绍秋天。
2.小组讨论:学生讨论自己对秋天的印象和感受。
2. 学习(15分钟)1.教师通过讲解和展示图片,指出秋天的特点和变化。
2.小组合作:让学生一起对图片进行观察、描述和复述。
3. 感觉(15分钟)1.教师使用音乐、气味及其他感官刺激,引导学生直接感受秋天之美。
2.小组合作:让学生自行选择感官方式,进一步感知秋天的美丽。
4. 点拨(10分钟)1.教师针对学生的口语表达和语言表达进行点拨和指导。
2.学生通过自己的感知和表达,对本课内容有更深入的理解和认知。
5. 总结(5分钟)1.教师提问:你们觉得这节课我们学到了什么?2.让学生简短地概括自己对本节课的认识和收获。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多种方式引导学生感知秋天之美,达到了启发学生感官和语言表达的基本目的,但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更加细致入微地引导学生表达和感知,使学生对语文的素养有更加全面深入的提升。
秋天第二课时(课件)
![秋天第二课时(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b92e36986e1aff00bed5b9f3f90f76c661374c2e.png)
秋天的农耕与收获
农耕活动
秋天是农耕活动的重要季节,农民们会利用此时的气候条件 ,进行耕种、施肥等作业,为来年的农作物生长打下基础。
粮食与水果收成
秋天是粮食和水果丰收的季节,包括稻谷、玉米、苹果、梨 等。这些收成对于满足人类的食物需求具有重要意义,同时 也为农民带来了经济收益。在收成过程中,人们还会举行各 种庆祝活动,感恩大自然的馈赠。
02 03
赏月的文化内涵
中秋节赏月是古老而具有诗意的传统习俗。月亮的明亮与圆润象征着美 好、团圆与思念之情,人们通过赏月来表达对家人的思念和对幸福生活 的向往。
团圆的重要性
中秋节强调团圆,体现了家庭在中国文化中的核心地位。团圆不仅是物 理上的相聚,更是心灵的相通,体现了亲情、友情和爱情的力量。
重阳节:登高、赏菊与敬老的传统
秋天的森林:红叶、黄叶与绿树交织的美景
多彩叶色
秋天是森林色彩最丰富的 季节,树叶由绿转黄,再 由黄变红,形成五彩斑斓 的风景。
落叶纷飞
在秋风的作用下,红叶和 黄叶纷纷扬扬落下,给地 面铺上一层厚厚的叶毯。
生机勃勃
尽管部分树叶变色,但森 林里依然有郁郁葱葱的绿 树,彰显秋天的生机与活 力。
秋天的湖泊:清澈的湖水与多彩树林的倒影
秋天特有的植物和花卉
01
02
03
枫树
枫树是秋天的代表植物, 其叶子在秋天变成鲜艳的 红色或橙色,形成美丽的 秋景。
菊花
菊花是秋天的花卉之一, 它们盛开在秋天,花色丰 富多样,是秋色,落叶时铺满大地 ,给人一种宁静、美丽的 感觉。
02
秋天的自然景观
登高的象征意义
重阳节登高远眺,象征着人们追求更高更远的目标和愿景 。同时,登高也寓意着排除困难、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课时
一、复习:
上一节课我们初步感受了秋天的美,用读来把你们的感受读出来,好吗?小组轮读课文。
二、进入新课
1、精读感悟,体会秋天各样的美
(过渡:跟着诗人我们走进了秋天,看到了秋天,你喜欢秋天的什么风景呢?读读课文,把你的发现告诉大家。
)
读完课文后学生自由谈,教师相机板书:秋风、秋阳、秋色、秋实、秋香(可以打乱顺序)重点品读:
A、秋风:
(1)你为什么喜欢秋风?指名学生答。
(秋风像个淘气的娃娃,又像一把柔韧的梳子……)(2)“把夏天的脚印儿轻轻涂掉……是什么意思?你觉得这个省略号有什么作用?(好像是风在一点一点擦拭脚印,掩盖夏的痕迹。
)
(3)能把你的喜欢用读表达出来吗?(感情朗读这一小结,师生共同评价。
)
B、秋实:
(1)秋天里,有哪些果实成熟了?都是什么样子的?(稻穗、向日葵、苹果、葡萄……)(2)自读第三到五小节,感受丰收的喜悦。
(3)汇报朗读,教师指导。
(4)全班赛读,看谁先背下来。
(5)在看到累累秋实的时候,我们还看到了迷人的秋色,都有些什么颜色呢?(红、黄、紫。
学生可以想象补充课文中没有的颜色。
)
2、回归整体,感受诗的韵律美
(1)你喜欢这首诗吗?为什么呢?(写得美,读起来上口……)
(2)你觉得这首诗还有什么特点呢?
学生自由谈,只要有道理就给予肯定。
(重点指导体会拟人手法的运用)
(3)教师小结:这首小诗运用拟人的手法,用流畅明快的语言,为我们描绘了秋天的美。
3、再读全诗,试着背诵全诗。
三、拓展延伸,描绘自己心中的秋天
1、同学们,金秋是美丽的,在每一个人心中,它又美得各不相同,下面让我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礼赞自己心中的秋吧!
2、自由组合,分组活动:
(1)、彩笔绘秋色,画出心中的秋。
(2)、深情颂秋天,读出心中的秋。
(小组合作编排诗朗诵《秋天》)
(3)、妙笔描秋景,写出心中的秋。
(即课后练习4,将诗句改成一段话。
)
3、全班汇报交流,教师总结。
四、作业:
1、背诵全诗。
2、课后收集写秋天的诗,古诗,现代诗都可以。
《秋天》教学谈
现在还是初秋,在这个时候上《秋天》似乎谈不上应时,因为做为长江以南的武汉,现在还找不到秋的气息。
如何上好这节课呢?我想到了知识的迁移。
经过三年的学习,孩子们以“秋天”为主题的课文古诗学过不少,如:《秋姑娘的信》《北大荒的秋天》《山行》《秋游》等为了让他们更能体会文中的内容,我将这些课文,在学生学习古诗的时候,进行了串连。
从开篇进入,就是以秋姑娘的信中的话开始的。
秋姑娘摘下片片枫叶给他的朋友写了信,可是谁能当邮差给他寄到朋友的手中呢?孩子们都说是秋风,秋风到了那些地方呢?请学生自由读诗歌,学生归纳出田野、牧场、果园、小路、树林。
在不同的地方秋风的到来都带了了什么呢?学生反复品读诗歌小节。
1、在果园它给果实换了衣衫,还有什么果实诗中没有写呢?启发孩子们续写了诗歌小节,拓展了思维,同时也激发了学习的兴趣,
2、在田野它给玉米带上了红缨,使高粱涨红了脸蛋。
此处,引入了《北大荒的秋天》原野热闹非凡,成片的大豆摇动着豆荚……使学生想象着原野的丰收景象,体会着诗中蕴含着的喜悦。
结合这样的情绪,为理解那句“秋光如同发亮的汗珠,蓬蓬勃勃在田野上闪耀”。
我提出了疑问“为什么这里不将秋光比作美丽的露珠?《小露珠》中的小露珠可美得很呢!”因为学生有了情感的基奠,自然提到了古诗《悯农》“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难点就迎刃而解。
3、秋风儿在牧场给牛羊加了肥膘。
结合《草原的早晨》中的那句“一群群羊儿像朵朵白云在飘动,蓝天下回荡着牧民的歌声。
”来体会牧民的喜悦。
4、秋风将树林染成了金色和红色。
自然就引入《山行》“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5、秋风来到小路上,将花香带到空气中,将小草染黄了。
全诗结尾,回归到的一段。
“为什么秋日会更红更娇?秋天的空气会更甜更好?”
有了1-5的铺垫,学生思维十分活跃。
秋日红,因为枫叶、红缨、红苹果、柿子、红枣……映衬的;因为人们丰收兴奋的红脸映衬的;因为秋高气爽,日头红……
空气甜,是因为空气中弥漫着桂花和野菊花的花香;因为高梁酒香甜的酒气;因为果实那甜甜的味道;因为丰收使得人们心中甜丝丝的……
当请学生选取秋天的纪念品诗,更是花如诗文“采摘野菊花,将秋天的气息留在我的心中”“捕只美丽的蝴蝶,让如花的生命在我的记忆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