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部编八下第六单元《以和为贵》教案
部编新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综合性学习以和为贵教学设计
提高学生的思 维能力和解决
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通过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通过案例分析、情境模拟等方式,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课堂互动、小组展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通过课后作业、拓展阅读等方式,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和拓宽知识面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部编新人教版八年 级语文下册第六单 元综合性学习以和 为贵教学设计
汇报人:
目录
添加目录项标题 教学内容 教学步骤 教学评价与反馈
教学目标 教学方法 教学重点与难点
01
添加章节标题
02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掌握“和为贵” 的含义和重要
性
了解如何运用 “和为贵”的 理念解决实际
问题
培养学生的合 作精神和沟通
课堂互动
小组讨论:学 生分组讨论, 分享自己的观
点和想法
角色扮演:学 生扮演不同的 角色,模拟情 境进行对话和
交流
课堂辩论:针 对某个话题展 开辩论,提高 学生的思维能 力和表达能力
互动游戏:通 过游戏的方式, 增强学生的参
与度和兴趣
总结归纳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 总结以和为贵的重要性 强调团结合作、互帮互助的精神 鼓励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注意事项:注重 学生的参与和体 验,避免单纯的 灌输式教学
07
教学评价与反馈
评价方式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评估他们的学习态度、参与度和理 解程度。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包括作业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以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
小组讨论:组织小组讨论,观察学生在讨论中பைடு நூலகம்表现,评估他们的沟通能 力和合作精神。
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综合性学习《以和为贵》教案
课堂教学设计年月日教学过程二、活动指导活动内容:1.借助工具书,研究“和”相关的材料,分析“和”在当下的社会意义。
2.搜集“以和为贵”的例子,了解“和”在当下有哪些例子和作用。
3.以“和”为话题写一篇作文,巩固你的理解。
三、活动示例1.(一)寻“和”之用“和为贵”的例子1.蔺相如和廉颇将相和的故事战国时期,廉颇是赵国有名的良将,他战功赫赫,被拜为上卿,蔺相如“完璧归赵”有功,被封为上大夫不久,又在渑池秦王与赵王相会的时候,维护了赵王的尊严,因此也被提升为上卿,且位在廉颇之上。
廉颇对此不服,扬言说:“我要是见了他,一定要羞辱他一番。
”蔺相如知道后,就有意不与廉颇会面。
别人以为蔺相如害怕廉颇,廉颇为此很得意。
可是蔺相如却说:“我哪里会怕廉将军?不过,现在秦国倒是有点怕我们赵国,这主要是因为有廉将军和我两个人在。
如果我跟他互相攻击,那只能对秦国有益。
我之所以避开廉将军,是以国事为重,把私人的恩怨丢一边儿了!”这话传到了廉颇耳朵里,廉颇十分惭愧,便光着上身,背负荆杖,来到蔺相如家请罪。
他羞愧地对商相如说:“我1、自学认知材料6 家住莆田市城厢区龙桥街道的陈汝煌照顾体弱多病的父亲的事迹,在全市被传为佳话。
父亲多年身患高血压、冠心病,陈汝煌每天清晨五点钟就起床陪父亲聊天、散步,一下班就回家陪护,为父亲收拾排泄物,擦洗身子。
父亲住院37天,他每天都尽心照料,一天最多睡三个小时,父亲行动不便,无法上街理发,他就自学理发。
在陈汝煌的影响下,全家人悉心照顾老人。
1.阅读材料1到材料4,下列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C)A.家庭和睦,国家自然就安定。
B.是否建设优良家风事关一个家庭的兴衰成败。
C.“家风”能够影响“国风”,但影响不大。
D.构建和谐社会、培养高尚人格需要良好的“家风”。
点拨:材料3已说明“家风”对“国风”有着深刻的影响。
2.材料5是校刊中的一幅插图,请根据这幅图拟写一则公益广告语。
示例:百善孝为先,忠厚传家久。
2024年八年级语文下册教学设计全册第6单元 综合性学习 以和为贵
综合性学习以和为贵设计说明中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发展史的文明古国,有着源远流长的“和”文化。
中国自古崇尚“和谐”,孔子曾说“礼之用,和为贵”,孟子也说“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荀子认为“万物各得其和以生”。
如今,在我国,“和气生财”“家和万事兴”“万事和为贵”等“和谐”思想观念早已深入人心。
学习目标1.阅读相关资料,正确理解中华“和”文化的思想内涵。
2.搜集体现“以和为贵”的事例。
3.以“和”为活动宗旨,拓展文化视野,举办班级讨论会。
教学重难点1.引导学生正确理解中华“和”文化的思想内涵。
2.引导学生以“和”为主题,逻辑清晰地阐述自身见解。
教学方法讲授法合作探究法资源与工具1.数字资源包、学习成果上传和互动的平台。
2.图书馆资源、网络搜索工具等。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一、学习情境《将相和》的故事广为人知,“将”自然指廉颇,“相”即是蔺相如,而“和”,是和好,是和睦,是和平,也是今天综合性学习的主题。
“和”文化在今天被赋予怎样的含义?我们又应该怎样传承“和”文化?让我们一起走进今天的综合性学习活动——以和为贵。
二、学习任务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一)探“和”之义。
1.材料探究。
孔子云:“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如何理解其中的“和而不同”的思想呢?组织学生阅读教材第130页虚线框内的几则材料,并进行思考。
2.理解“和而不同”。
(1)透过这几则材料,小组讨论:怎样理解孔子“和而不同”的思想呢?(2)“和而不同”的思想,对你有什么启发?(3)“和”的内涵是丰富的,古代经典中对“和”的论述也涉及多个方面,再来读读教材第131页《尚书·尧典》和《礼记·中庸》中的两段话,理解“和”多样化的思想内涵。
3.概括“和”的含义。
阅读《尚书·尧典》中的论述后,我们发现“和”的内涵太丰富了,请同学们尝试用几个关键词概括一下“和”的含义。
(一)探“和”之义。
1.齐读材料,小组内分享对材料的理解。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综合性学习《以和为贵》说课稿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综合性学习《以和为贵》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综合性学习《以和为贵》是本单元的核心教学内容。
本课的主题是“和”,旨在让学生通过学习,深入理解“和”的内涵和价值,培养学生的和谐价值观。
教材内容丰富,包括课内阅读、课外阅读、口语交际、写作等各个方面,旨在全方位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一定的语文基础,对于“和”的概念也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他们在理解和运用“和”的价值观方面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将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和”的内涵,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让学生理解“和”的内涵和价值,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方式,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习惯和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使学生树立和谐价值观,培养和谐个性。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理解“和”的内涵和价值,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和”的内涵,将“和”的价值观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习惯和能力。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教学素材等手段,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果。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讲解“和”的故事,引发学生对“和”的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教材,理解“和”的内涵和价值。
高。
4.探究学习:引导学生通过案例分析,深入理解“和”的内涵,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
5.实践运用: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如何运用“和”的价值观,培养和谐个性。
6.总结提升: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总结,强调“和”的重要性,激发学生树立和谐价值观。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简洁明了,突出“和”的内涵和价值。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综合性学习 以和为贵》教案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综合性学习以和为贵》教案一. 教材分析《综合性学习以和为贵》是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的一篇课文,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通过一系列的阅读材料和实践活动,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和”的意义和价值,培养学生的和谐意识,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进入八年级下学期时,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语文阅读和写作能力,同时也对一些传统文化有所了解。
但是,对于“和”的深层含义和价值,可能还有一定的疑惑。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通过阅读和实践活动,深入理解和掌握“和”的意义。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阅读和实践活动,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和”的意义和价值。
2.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和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让学生树立和谐观念,提高和谐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重点:理解和掌握“和”的意义和价值。
难点:如何将“和”的理念运用到日常生活中,提升自身的和谐素养。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各种情境,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理解和掌握“和”的意义。
2.小组合作法:通过小组讨论和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合作能力。
3.案例教学法:通过分析典型案例,让学生深入理解“和”的价值。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对课文内容进行深入研究,准备好相关的教学材料和案例。
2.学生准备:提前阅读课文,了解“和”的基本概念。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设置一个和谐的场景,如家庭和睦、友谊长存等,引导学生思考“和”的意义。
然后,提问学生对“和”的理解和看法。
2.呈现(10分钟)教师呈现课文中的相关内容,让学生阅读并理解“和”的价值。
同时,教师可以通过讲解或播放相关的视频,让学生对“和”有更深的理解。
3.操练(10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通过合作和交流,理解和掌握“和”的意义。
在每个小组讨论结束后,教师可以选取一些小组的代表进行分享。
4.巩固(10分钟)教师可以通过一些练习题或活动,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巩固对“和”的理解。
2024年春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综合性学习以和为贵教案新人教版
2.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通过思想碰撞,深化对和谐相处原则的理解。
-设计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培养批判性思维。
-分享讨论成果,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3.情景教学法:通过编写和展示情景剧,让学生在角色扮演中体验和谐相处的实际应用,增强学习的趣味性和实践性。
5.课堂展示与点评(15分钟)
目标: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同时加深全班对和谐相处的认识和理解。
过程:
-各组代表依次上台展示讨论成果,包括主题的现状、挑战及解决方案。
-其他学生和教师对展示内容进行提问和点评,促进互动交流。
-教师总结各组的亮点和不足,并提出进一步的建议和改进方向。
6.课堂小结(5分钟)
目标: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和谐相处的重要性和意义。
应用:在实际生活中,我们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应用和谐相处的原则:
-尊重他人的意见,认真倾听他人的观点。
-理解他人的立场,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
-寻求共同点,通过妥协和讨论找到双方都能接受的解决方案。
2. **论述题:和谐相处的重要性**
题目:请结合教材内容,论述和谐相处的重要性。
论述:和谐相处在个人和社会生活中都具有重要性。在个人层面,和谐相处能够提高生活质量,增进人际关系的融洽,促进心理健康。在社会层面,和谐相处能够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进步,实现共同发展。
2024年春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综合性学习以和为贵教案新人教版
学校
授课教师
课时
授课班级
授课地点
教具
课程基本信息
1.课程名称: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综合性学习《以和为贵》
综合性学习以和为贵-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综合性学习以和为贵-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一、课程目标
1.了解“以和为贵”的意义与内涵
2.学习领悟古代智者的和平思想
3.提高学生口头表达和书面表达能力,培养学生关心他人、乐于助人的社会责任感
二、知识准备
1. 词汇
•和睦:和谐、平安相处。
•争吵:争执、吵闹、争斗。
•诚挚:真诚、真实。
•心平气和:内心安定,心平气和。
•解决:处理好、做好、完成。
2. 阅读
•《论语》:与人方便,自己方便。
•《孟子》:明哲保身,仁者无忧。
三、教学过程
1. 讲授
•了解“以和为贵”的意义与内涵
•学习领悟古代智者的和平思想
•讨论课文中的案例:这是一则典型的和睦相处的案例,学生可分小组讨论,然后展开班级讨论。
•提高学生口头表达和书面表达能力,培养学生关心他人、乐于助人的社会责任感
2. 实践
•通过游戏等小组活动,让学生体会“以和为贵”的意义和重要性
•让学生自行组织在班级内进行志愿服务活动,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
四、课后拓展
•读书笔记:要求学生读完相关书籍后,记录下自己的心得和体会,以此巩固所学知识点
•观察周围案例:鼓励学生观察身边的人和事物,发现身边发生的许多和睦、和平相处的案例,并在课下汇报分享。
同时,感受和记录下许多和睦的场景。
五、教学效果评估
•学生口头表达和书面表达的能力得到提高。
•学生更容易体会“以和为贵”的概念和内涵。
•学生社会责任感得到了加强,能自觉组织志愿服务活动。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以和为贵》说课稿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以和为贵》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以和为贵》是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的一篇课文。
这篇课文通过讲述一个关于和谐的故事,传达了和谐是人类社会最宝贵的品质,是人类生活最美好的状态。
课文内容深入浅出,富有教育意义,旨在引导学生理解和谐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和谐意识。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思考能力,对课文内容能够进行深入的理解和思考。
但是,对于和谐的理解可能还有一定的局限性,需要通过教师的引导和启发,使学生对和谐有更深入的理解。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课文内容,掌握和谐的概念。
2.过程与方法:学生能够通过阅读课文,培养自己的阅读理解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理解和谐的重要性,培养自己的和谐意识。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够理解课文内容,掌握和谐的概念。
2.难点:学生能够理解和谐的重要性,培养自己的和谐意识。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在教学过程中,我将采用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通过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掌握和谐的概念。
同时,我还将采用小组讨论法,让学生在小组内进行讨论,共同探讨和谐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和谐意识。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讲解和谐的概念,引导学生对和谐有所了解。
2.阅读理解:学生自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对课文进行思考。
3.讲解课文:教师对课文进行讲解,解答学生的疑问。
4.小组讨论: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共同探讨和谐的重要性。
5.总结:教师对学生的讨论进行总结,再次强调和谐的重要性。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和谐是人类社会最宝贵的品质•和谐是人类生活最美好的状态八. 说教学评价教学评价主要通过学生的课堂表现和课后作业来进行。
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阅读理解能力和思考能力,以及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都是评价学生学习效果的重要指标。
九. 说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我需要时刻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对学生的疑问进行解答,引导学生的思考,使学生能够深入理解和谐的概念。
【新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下语文《以和为贵》优质课教学教案
【新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下语文《以和为贵》优质课教学教案一. 教材分析《以和为贵》是新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主要讲述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和”的精神内涵及其在现实生活中的体现。
通过学习本文,学生可以了解到“和”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在生活中践行“和”。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对传统文化有一定的了解,但如何将“和”的精神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可能需要进一步引导。
本文贴近生活,学生感兴趣,有利于激发学习积极性。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和”的文化内涵,学会在生活中运用“和”的精神。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实践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注重和谐人际关系,提高道德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理解“和”的文化内涵,学会在生活中运用“和”的精神。
2.难点:如何将“和”的精神融入到实际生活中,提高人际沟通能力。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生活情境,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和”的重要性。
2.小组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3.案例分析法:分析现实生活中关于“和”的案例,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的精神。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案例:收集一些现实生活中关于“和”的案例,用于教学实践。
2.准备教学课件:制作课件,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3.准备讨论话题:设置一些与“和”相关的话题,引导学生进行讨论。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和”的字形演变,引导学生关注“和”的字义发展,引出本课主题。
2.呈现(10分钟)学生自读课文,理解大意。
教师逐段讲解课文内容,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和”的文化内涵。
3.操练(10分钟)分组讨论:如何在生活中践行“和”的精神?请举例说明。
每组选取一个代表进行分享,总结出践行“和”的方法。
4.巩固(10分钟)分析案例:观看或讨论提前准备的现实生活中关于“和”的案例,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的精神。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教案:综合性学习 以和为贵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教案:综合性学习以和为贵一. 教材分析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综合性学习:以和为贵》这一课,主要让学生通过学习,了解我国传统文化中的“和”文化,以及其在现实生活中的体现。
教材以古代诗词、成语、故事等形式,展现了“和”文化的历史渊源和丰富内涵。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可以加深对中华文化的理解,培养和谐相处的意识。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古文阅读能力,对古代文化有一定的了解。
但在现实生活中,如何将“和”文化运用到人际交往中,可能还需要进一步引导。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对古代诗词、成语的理解不够深入,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加以解释。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和”文化的历史渊源和丰富内涵,能够正确理解并运用相关的诗词、成语、故事等。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尊重他人、和谐相处的意识,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理解和掌握“和”文化的内涵,能够运用相关的诗词、成语、故事等。
2.难点:如何将“和”文化运用到现实生活中,提高人际交往的能力。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教师对“和”文化的历史渊源、诗词、成语等进行讲解,让学生了解和掌握。
2.自主学习法:学生通过自学,理解课文内容,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合作探讨法:学生分组讨论,共同探讨“和”文化在现实生活中的运用,提高口头表达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课文讲解稿、相关诗词、成语、故事等资料。
2.学生准备:预习课文,了解基本内容。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和”文化在现实生活中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讲解“和”文化的历史渊源,呈现相关诗词、成语、故事等,让学生了解和掌握。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共同探讨“和”文化在现实生活中的运用,教师巡回指导。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第六单元综合性学习:以和为贵(教案)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将“以和为贵”的原则应用到实际生活中。难点在于如何让学生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行动,需要设计角色扮演、情景模拟等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实际操作。
-对比不同文化中和谐观念的理解。难点在于如何让学生在尊重本民族文化的同时,开放心态去接纳和理解其他文化,需要提供丰富的跨文化资料,开展小组合作学习,促进交流与分享。
-拓展国际视野,了解其他文化中的和谐观念。举例:对比中国“和为贵”与西方“和平共处”的理念,探讨不同文化背景下和谐观念的共性与差异。
2.教学难点
-深入理解“和”的文化内涵。难点在于如何让学生从抽象的概念中体会到“和”在生活中的实际意义,需要通过具体的案例分析、讨论来加深理解。
-诗词中和谐意境的把握。对于诗词的理解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教师需通过对比、赏析等方法帮助学生领会诗词的深层意蕴。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和”的基本概念。在中华传统文化中,“和”是指事物之间的协调、和谐。它是社会交往的重要原则,有助于维护良好的人际关系。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个具体的案例。这个案例展示了在实际生活中如何运用“以和为贵”的原则来解决问题。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和”的概念及其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我会通过举例和比较来帮助大家理解。
2024_2025学年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综合性学习以和为贵教案新人教版
自古以来,“和”已经落实到中国人的生活中,成为中国人重要的信仰和思想观念,对中国人的影响特别大。家庭内部有“家和万事兴”之说,人与人之间讲“和气致祥”,做生意讲“和气生财”,国家之间讲“和衷共济”。
作为炎黄子孙,我们应当继承并发扬“以和为贵”的精神品质,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对外来、对他人的侵略毫无原则地忍让。假如受到外来的侵略,我们要奋起抗争,爱护国家的和平和安静。“犯我中华者,虽远必诛!”
学法
指导
资料搜集法,探讨探究法,感悟实践法。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环节一
新
课
导
入
中国历来有和气致祥、和衷共济、看法温和、亲善可亲、和气生财、和和美美、琴瑟和谐、家和万事兴、人和百业旺等富涵哲理的成语。同学们发觉没有,在这些含义丰富的词语中都包含了一个“和”字,“和”究竟是什么?对我们传统文化的影响为何如此巨大?“和”文化在今日又被给予了怎样的含义?让我们一起走进今日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谈谈“以和为贵”!
环节二
合
作
探
究
环节二
合
作
探
究
环节二
合
作
探
究
环节二
合
作
探
究
一、探“和”之义
1.孔子说:“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其中“和而不同”的思想,不仅是一种人际交往的方式,更是一种对待世界的哲学看法。“和而不同”已经成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核心命题之一。利用工具书和网络,理解探讨“和”与“同”有什么区分?古人论述“和而不同”的思路是怎样的?“和而不同”在当下有什么意义?
通俗地说,“和而不同”就是能包涵敬重一切不同的观点的博大胸怀,在探讨时能各抒己见,私下里能相互敬重与理解;“同而不和”就是在探讨时同流合污,而暗地里却不服气,有时还会拆人家的台。
【新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下语文《以和为贵》优质课教学说课稿
【新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下语文《以和为贵》优质课教学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以和为贵》是新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主要讲述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和平、和谐的重要性。
通过讲述一些历史故事和现实生活中的例子,让学生明白和为贵的道理,培养他们的和谐相处意识。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一定的阅读和理解能力,对于传统文化和历史故事也有一定的兴趣。
但他们在理解和应用方面可能还存在一些困难,需要教师的引导和帮助。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课文中的故事和例子,掌握和为贵的道理。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和讨论,学生能够提高自己的阅读理解和思考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培养和谐相处的意识,明白和为贵的道理。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够理解课文中的故事和例子,掌握和为贵的道理。
2.难点:学生能够将和为贵的道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培养和谐相处的意识。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教学法和讨论法。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课文文本和相关的辅助材料。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一个现实生活中的例子,引发学生对和为贵的思考。
2.阅读理解: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其中的故事和例子。
3.讨论交流: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和为贵的理解和看法。
4.案例分析:教师展示相关的案例,引导学生分析和为贵的重要性。
5.总结提升: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和为贵的道理,并将其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应用。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故事/例子•理解与思考•应用与实践八. 说教学评价教学评价主要通过以下几个方面进行:1.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讨论和交流中的积极参与程度。
2.阅读理解:通过课后作业和课堂回答问题的情况,评估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3.应用与实践:通过学生对和为贵道理的应用和实践,评估他们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九. 说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我可能会遇到一些问题,如学生对课文内容的不理解、参与度不高等等。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以和为贵》教案设计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以和为贵》教案设计一、教学内容
本课时的教学内容为《以和为贵》,主要内容包括:
1. 《以和为贵》的文字内容;
2. 《以和为贵》的思想内涵;
3. 《以和为贵》的精神意义。
二、教学目标
1. 掌握《以和为贵》的文字内容;
2. 深入理解《以和为贵》的思想内涵;
3. 树立以和为贵的理念,培养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
三、教学重点
1. 学会看懂《以和为贵》的文字内容;
2. 理解《以和为贵》的思想内涵;
3. 培养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
四、教学过程
1. 情景引入:师生共同讨论“以和为贵”的意义,引出本课时的教学内容。
2. 认识文字:师生共同阅读《以和为贵》,认真理解文字内容,并进行小组讨论。
3. 深入理解:通过分析文字内容,深入理解《以和为贵》的思想内涵,并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
4. 加深印象:播放相关视频,巩固学生对《以和为贵》的理解,并让学生记住文字内容。
5. 总结归纳:总结本课时的教学内容,并归纳总结《以和为贵》的精神意义,提醒学生要以和的态度处理人际关系。
五、教学反思
本课时的教学反思主要围绕以下几个方面:
1. 是否可以更好地引入本课时的教学内容;
2. 是否可以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以和为贵》。
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综合性学习《以和为贵》教学设计
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综合性学习《以和为贵》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和”在人类社会的重要性。
2.认识“以和为贵”的智慧,了解在生活中如何落实这一原则。
3.感受“和”的力量,培养学生的“和谐情感”,发扬团结合作、友爱互助的良好风尚。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通过多媒体、课件、课堂案例等形式,让学生了解“和”的重要性,并掌握“以和为贵”的智慧。
2.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体会到“和”的力量,在课堂上营造良好的和谐氛围,使学生真正实践和落实“以和为贵”的原则。
三、教学内容1.《课文导读》1.学生自读课文《以和为贵》,领会作者对和的理解和认识。
2.对文中的名词、词组、难句进行理解,掌握生词、短语的含义及用法。
2.《理解课文》1.师生合作探究《以和为贵》中所传达的人生智慧。
2.学习重点段落,并结合生活实例进行深入探究,引导学生理解和谐相处时所应有的态度和方法。
3.统计课文中“和”的内容、使用次数、所涉及的范围,以及常用的成语、俗语等,加深学生对“和”的理解和认识。
3.《写作课》1.使用“以和为贵”的原则,设计实际生活中的情境,并引导学生进行写作,使学生更加深刻地认识到“和”的重要性。
2.带领学生修改所写作品,提高写作水平。
4.《和谐课堂》1.引导学生关注学习中的小细节,培养团结、协作、爱心等良好的品格。
2.采用互助小组互相帮助、共同进步的方式,让每个学生在互帮互助中得到成长。
四、教学方法1.情境式教学法:通过营造情境,让学生体验并深刻认识到“和”的重要性和智慧。
2.案例式教学法:通过生活、历史实例,让学生深度体会到“以和为贵”的力量,懂得在实际生活中如何运用智慧。
3.讨论式教学法:运用课堂讨论的方式,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对于一些话题进行多方面思考和讨论,以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4.合作式教学法: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让学生体会到团结互助、共同进步的乐趣,同时也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部编】八下第六单元《以和为贵》教案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正是这个道理。
“和”的内涵是丰富的,古代经典中对“和”的论述也涉及多方面。以上是老师搜集到的资料,同学们搜集到了哪些呢?
第一则:他能发扬才智美德,使家族亲密和睦。家族和睦以后,又辨明百官的善恶。百官的善恶辨明了,又使各诸侯国协调和顺。
班级议事规则
讨论过程中要尊重对方的人格,不可进行人身攻击利和机会。
用语要礼貌、得体,说话有礼有节。
学生展示预习
讨论探究
学以致用
通过预习积累“和”的故事,使学生初步理解何为“和”。同时吸引学生学习兴趣。
通过对“和”字相关材料的探究,了解“和”的深刻内涵。
(周汝昌《和谐之思》)
根据以上材料可推测“和”字的本 义是合奏第一原则就是“和”音。
2.“和”的传统理解
材料三、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 。 -《中庸》
从人性品质的角度来看,“和”是人们经过内外兼修之后达成的一种内在均衡的状态。
喜怒哀乐没有表现出来的时候,叫做“中”;表现出来以后符合节度,叫做“和”。“中”,是人人都有的本性;“和”,是大家遵循的原则。
蔺相如知道此事后以国家大事为重,请病假不上朝,尽量不与他相见。后廉颇得知蔺相如此举完全是以国家大事为重,向蔺相如负荆请罪。后两人和好,一起尽心尽力地辅佐赵王治理国家。
只有胸怀宽广、以国家为重的人,才能做到不计自己的得失,忍让他人,以和为贵。
2.浏览课本中《“六尺巷”的故事》,体会“和”的真谛。
(1)互相谦让,能使邻里和睦。
讨论:“和而不同”在当下有何意义?
八年级语文下册《以和为贵》教案、教学设计
1.理解文章主题思想,深入挖掘和谐相处的文化内涵。
2.掌握文章中的成语、典故,并学会在实际语境中运用。
3.分析文章的论证方法,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
4.培养学生尊重他人、关爱他人、善于沟通的良好品质。
(二)教学设想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运用多媒体手段,展示与和谐相处相关的图片、视频等,让学生在直观的情境中感受和谐相处的美好,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教师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结合所学内容,进行相关的写作练习。
5.教师鼓励学生在生活中积极践行和谐相处的原则,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中。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本节课的学习成果,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谐相处的文化内涵,特布置以下作业:
1.写作练习:请结合本节课学习的《以和为贵》一文,以“和谐相处在我身边”为主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要求运用文章中的成语、典故,体现和谐相处的具体事例,展示自己的思考与感悟。
1.导入:通过播放与和谐相处相关的视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思考和谐相处的意义。
2.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文章,理解文章内容,并找出文章中的成语、典故。
3.合作探究:分组讨论文章的主题思想、论证方法等,教师适时给予指导。
4.课堂交流:各组代表分享学习成果,其他同学补充、提问,共同探讨。
5.课堂小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化学生对和谐相处的认识。
2.学生尝试运用文章中的成语、典故进行表达。
三、合作探究(10分钟)
1.学生分组讨论文章的主题思想、论证方法等。
2.教师巡回指导,引导学生深入探讨和谐相处的内涵。
四、课堂交流(15分钟)
1.各组代表分享学习成果,其他同学补充、提问。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综合性学习《以和为贵》说课稿3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综合性学习《以和为贵》说课稿3一. 教材分析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综合性学习《以和为贵》是一篇以和谐为主题的文章。
文章通过讲述和谐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实现和谐,使学生认识到和谐对于个人、家庭和社会的重要性。
教材安排这篇课文的目的,是让学生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对和谐价值的认识,培养学生的和谐观念。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对和谐有一定的认识。
但他们在实际生活中,如何运用和谐观念处理问题,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惑。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联系实际生活,提高学生运用和谐观念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理解课文内容,掌握和谐观念,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讨论,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认识到和谐的重要性,培养和谐观念,提高人际沟通能力。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掌握和谐观念。
2.教学难点:如何将和谐观念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提高人际沟通能力。
五.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自主学习、合作讨论、案例分析等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兴趣,提高学生参与度。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教学案例等教学资源,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讲解和谐的概念,引起学生对和谐的兴趣,导入新课。
2.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掌握和谐观念。
3.合作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课文中的案例,联系实际生活,探讨如何运用和谐观念解决问题。
4.案例分析:教师展示相关案例,引导学生运用和谐观念进行分析,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5.总结提升: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课文内容,强调和谐观念的重要性,激发学生运用和谐观念解决问题的信心。
6.布置作业: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课文内容,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人敬我一尺,我敬人一丈,退一步海阔天空,这样才能得到别人的尊重。
3.班级讨论会
活动步骤:
(1)将全班同学分为三组,设置三个话题,每个小组选取一个话题。
(2)通过报刊、广播、电视、互联网搜集并阅读与该话题有关的新闻报道及评论。仔细思考,形成自己的认识。
(3)小组内讨论、交流。观点一致的同学结成伙伴,共同整理资料,深入交流,最后推荐一名同学参加时事讨论会。被推荐的同学组成该话题的时事讨论组。另外推荐一名讨论会主持人。
3.从行政统治的角度看,“和”是一种事关国家兴亡的政治德行。
材料四、 “家和万事兴”
周恩来总理提出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中国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孔子
云“君子和而不同者”,和,谓心不争也;不同,谓立志各异也。君子之人千万千万,其心和如一,而所习立之志业不同也。云“小人同而不和者”,小人为恶如一,故云同也;好斗争,故云不和也。
蔺相如知道此事后以国家大事为重,请病假不上朝,尽量不与他相见。后廉颇得知蔺相如此举完全是以国家大事为重,向蔺相如负荆请罪。后两人和好,一起尽心尽力地辅佐赵王治理国家。
只有胸怀宽广、以国家为重的人,才能做到不计自己的得失,忍让他人,以和为贵。
2.浏览课本中《“六尺巷”的故事》,体会“和”的真谛。
(1)互相谦让,能使邻里和睦。
部编八下第六单元《以和为贵》教案
课题
《以和为贵》
单元
六
学科
语文
年级
八
学习
目标
知识目标:合作探究学习“和”文化,理解其文化内涵以及古今多样化的思想内涵。
过程与方法:1、搜集“和为贵”这方面的事例,探寻“和为贵”的真谛。
2、利用工具书和网络,理解“和”与“同”的区别,探究“和而不同”在当下的意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和”理念和能力,提高“和”的意识和认识。促进个人、家庭和谐,构建和谐环境。
讨论探究
通过讨论使学生初步了解“和”的意义。
讲授新课
活动一:讲“和”故事
1.“和”故事接力赛
教师先引入故事,鼓励学生将自己搜集的故事也大声分享出来。
《罗威饲犊》
汉代有个人叫罗威,邻居家的牛多次吃了他家的庄稼,他和邻居交涉,邻居不予理睬。罗威并没有火冒三丈,而是想,问题的焦点在牛,就从牛身上去寻找解决矛盾的途径吧。于是,每天天不亮他就起床去打青草,然后悄无声息地堆放在邻居家的牛圈前。牛一闻到鲜嫩的青草,就大嚼特嚼起来,吃饱了就睡觉,再也不去吃庄稼了。邻居每天起来,总看到牛圈前有一堆青草,颇感纳闷,经观察,知是罗威所为,顿觉愧疚,从此对牛严加看管。“罗威饲犊”的故事也就传为美谈。
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选自《论语》。意为:孔子说一个人当父亲死后,三年内都不能改变他父亲所制订的那一套规矩,这就是尽孝了。)
活动三、寻和之用
1.下面是著名的“将相和”的故事,读后你对“和”又有怎样的深刻认识?
战国时赵国舍人蔺相如奉命出使秦国,不辱使命,完璧归赵,所以被封了上大夫;又陪同赵王赴秦王设下的渑池会,使赵王免受秦王侮辱。赵王为表彰蔺相如的功劳,封蔺相如为上卿。老将廉颇认为自己战无不胜,攻无不克,蔺相如只不过是一介文弱书生,只有口舌之功却比他官大,对此心中很是不服,因而屡次对人说:“以后让我见了他,必定会羞辱他。”
班级议事规则
讨论过程中要尊重对方的人格,不可进行人身攻击。
有不同见解是正常的,可以保留意见,给对方发言的权利和机会。
用语要礼貌、得体,说话有礼有节。
学生展示预习
讨论探究
学以致用
通过预习积累“和”的故事,使学生初步理解何为“和”。同时吸引学生学习兴趣。
通过对“和”字相关材料的探究,了解“和”的深刻内涵。
通过学习使学生能够在生活中做到“以和为贵”。
板书设计
(1)互相谦让,能使邻里和睦。
(2)与人相处要心胸豁达,才能和睦相处。
(3)人敬我一尺,我敬人一丈,退一步海阔天空,这样才能得到别人的尊重。
作业布置
选择大家都比较感兴趣的一些新闻事件为话题,在班上组织一次时事讨论会。以“和而不同”为理念,一起讨论问题,互相启发,共同受益
(4)在班上举办时事讨论会。讨论会可分为三个时段,每个时段一个话题。由该话题组的时事讨论会成员及主持人共 同完成。讨论时注意遵守之前制订的“议事规则”。
(5)讨论会期间,主持人可根据情况,随机邀请听众参与讨论。
(6)其他同学在旁听讨论会时要认真,并仔细观察讨论会成员的表现。选出你认为表现最佳的同学, 并说明选他的理由。
事后,邻居的儿子感到十分惭愧,从此改过自新,像于老伯那样宽厚诚实待人,勤俭持家,成了一个好后生。
小结:同学们一起分享了这些“和”的故事,和善、和谐也是中华文化一直追求的。在孔子的思想体系中,有两个观点极具现实价值:一个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另一个就是“君子和而不同”。在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关系上,中国传统文化历来主张平衡和谐,“以和为贵”是中国文化的根本特征和基本价值取向。“君子和而不同”正是对“和”这一理念的具体阐发。
从以上材料中,我们可以提炼出有关“和”的哪些含义?尝试用几个关键词概括“和”的含义。
有人认为,轰轰烈烈读国学,这很好,但也要注意内容的选择,不然效果适得其反。请你结合下面两句话中的其 中一句谈谈如何真正地从国学中汲取丰富的精神营养。
三纲者,君臣义,父子亲,夫妇顺。(选自《三字经》。意为:三纲就是,臣民服从君主,子女服从父亲,妻子服从丈夫。)
《于令仪宽偷》
北宋时,曹州有个叫于令仪的人,一生勤劳持家,到晚年成了当地有名的富户。但他从不做为富不仁欺压乡邻的事情,而是仁爱为怀,宽厚待人。
一天晚上,有人潜入他家里偷东西,被他的几个儿子抓住了。喊声惊动了正在书房里读书的于令仪,他提着灯笼向这边走来,用灯笼一照,认出这个低着头站在他面前的盗贼竟是邻居的儿子,不禁大吃一惊 :“你向来是个本分的青年人,从未有不良行为,为什么现在干这种事呢?”邻居的儿子回答说 :“父亲近来有病,卧床不起,家里穷困请不起医生,不得已走了这条路。”于令仪听后,很是同情,于是问他想要什么。年轻人说 :“需要十千钱,就可以请医生给我爸治病了。”十千钱对于令仪来说也不是个小数目,但还是如数给了他。邻居的儿子拿了钱刚要走,于邻仪又喊住他 :“你家很穷,现在又是深更半夜,你匆匆忙忙地带这么多钱回家,遇上巡逻查夜的盘问你,你怎么说呢 ?”于是留他在家里过夜,第二天才让他回家。
升华情感
重点
1.搜集“和为贵”这方面的事例,探究“和为贵”的真谛。
2、合作探究学习“和”文化,理解古今“和”多样化的思想内涵。
难点
通过开展这次活动,培养学生“和”的理念和能力,提高“和”的意识和认识,达到“和谐”的目的。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中国历来有和气致祥、和衷共济、和颜悦色、和蔼可亲、和气生财、和和美美、琴瑟和谐、家和万事兴、人和百业旺等富涵哲理的成语。同学们发现没有,在这些含义丰富的词语中都包含了一个“和”字,“和”到底是什么?对我们传统文化的影响为何如此巨大?“和”文化在今天又被赋予了怎样的含义?让我们一起走进今天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谈谈“以和为贵”!
(周汝昌《和谐之思》)
根据以上材料可推测“和”字的本 义是合奏第一原则就是“和”音。
2.“和”的传统理解
材料三、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 。 过内外兼修之后达成的一种内在均衡的状态。
喜怒哀乐没有表现出来的时候,叫做“中”;表现出来以后符合节度,叫做“和”。“中”,是人人都有的本性;“和”,是大家遵循的原则。
上下和睦,百姓安居乐业是儒家思想中的理想社会。这段话以颂扬帝尧的功德,强调“和”的重要性。我们常说:“家和万事兴。”说的就是人人友爱,家庭和睦,才能万事兴盛。以家见国,以小见大,道理相同。
第二则:喜怒哀乐(的情感)没有发生,可以称之为“中”(心情平静无偏无倚),(喜怒哀乐的感情)发生了,但都能适中且有节度,可以称之为“和”。中,是天下间(万物)最大的本源;和,是天下最畅通之道。如果能做到中和,天地就会各安其位,万物才能孕育生长。
课堂小结
自古以来,“和”已经落实到中国人的生活中,成为中国人重要的信仰和思想观念,对中国人的影响非常大。家庭内部有“家和万事兴”之说,人与人之间讲“和气致祥”,微生意讲“和气生财”,国家之间讲“和衷共济”。
作为炎黄子孙,我们应该继承并发扬“以和为贵”的精神品质,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在对外、对他人的侵略毫无原则地忍让,如果受到外来的侵略,我们要奋起抗争,保护国家的和平和安宁。“犯我中华者,虽远必诛!”
《司马徽让猪》
司马徽(人称水镜先生)是东汉末年一位善于识拔人才的有名学者。有一次,邻居走失了一头猪,因为司马家的猪和他走失的猪相似,就误认为是他家的。司马徽并不争辩,说:“是你的你就拿去。”邻居便毫不客气地把猪赶回家。过了几天,邻人从别处找到了自己的猪,很抱愧地把误认的猪送还司马徽。司马徽不但没责备他,反而说邻里间发生这类误会并不奇怪,还赞扬他懂道理、知错能改。邻居听了十分感动。
讨论:“和而不同”在当下有何意义?
“和而不同”能包容尊重一切不同的观点,是一种博大的胸怀,在讨论时能各抒己见,私下里能相互尊重与理解。君子可以与他周围的人保持和谐融洽的关系,但他对待任何事情都必须经过自己大脑的独立思考,从来不愿人云亦云,盲目附和。独立的思考、博大的胸怀、对他人的尊重和理解,这些优秀的品质,在今天仍然是我们生活、学习中必须具备的品质。
——皇侃《论语集解义疏》
和者,无乖戾之心;同者,有阿比之意。
——朱熹《四书章句集注》
理解材料的大意
君子可以与他周围保持和谐融洽的氛围,但他对待任何事情都该有自己的独立见解,而不是人云亦云,盲目附和;小人则没有自己独立的见解,虽然常和他人保持一致,但实际并不讲求真正的和谐贯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