伟大的抗日战争说课稿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过程
板书设计
民族之魂 全民族的抗日战争 阅读教材 自主归纳
阅读教材,归纳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过程?
1、1935年12月,瓦窑堡会议确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 2、1935年一二.九运动掀起抗日救亡运动新高潮
3、1936年西安事变和平解决,揭开国共合作序幕
4、1937年八一三事变后国民政府《自卫抗战声明》
教材分析
学情分析
教法学法
教学过程
板书设计
课程标准
• 列举侵华日军的罪行,简述中国军民抗日斗 争的主要史实,理解全民族抗战的重要性, 探讨抗战胜利在中国反抗外来侵略斗争中的 历史地位。
教材分析
学情分析
教法学法
教学过程
板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过程与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教材分析
学情分析
教法学法
教学过程
学情分析 抗日救亡运动的主要史实 教法学法 教学过程 板书设计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②1935抗日救亡运动 年发表“八一宣言”; 中国 ③1935年12月,中共召开瓦窑堡会议,确定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 共产党 方针。 面对日本的残暴侵略,中国人民进行了哪些英勇抵抗?
关内关外的 小组讨论 合作探究 ①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中共立即发表抗日宣言; 民族之魂
2、分析抗日战争取得伟大胜利的原因;
3、总结抗日战争胜利的意义
教材分析
学情分析
教法学法
教学过程
板书设计
民族之魂
全民族的 抗日战争
情境演绎
重回历史现场
学生表演: 日本天皇宣布无条件投降、 中国战区日本投降仪式 根据表演并结合教材,梳理 中国抗战胜利的过程。
1945年8月15日,日本无条 件投降。
1945年9月2日,日本正式签 署投降书。
民族之殇
侵华日军的罪行
资料收集 正视历史
小组展示:以小组为单位,展示课前收集到的日本侵华罪证:
根据小组展示的资料并结合教材,归纳日军侵华过程中犯下了 1、乐山“8.19”大轰炸纪念碑 哪些罪行? 2、日本博物馆展示二战时活体解剖美国飞行员证据 罪行一:军事侵略 3、广西慰安妇赴日诉讼 罪行二:滥杀无辜、灭绝人性 罪行三:细菌战、毒气战,活人试验 4、日本老兵在卢沟桥上下跪谢罪 罪行四:血腥的殖民统治 5、西方记者记录日本侵华史实 设计意图:学生课前收集日本侵华罪证,再现日军侵华罪行,引 起学生情感共鸣,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设计意图:学生参与表演,体会中华民族最终赢得战争胜利的自豪 与骄傲,升华情感,弘扬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
1945年9月9日,南京举行中 1945年8月15日,日 国战区受降仪式。 本裕仁天皇宣布无条 1945 年9月9日,中国 件投降 1945年 10月25日,台湾光复。 战区日本投降签字仪 式 年10月25日 台湾光复 1945
教材分析
学情分析
教法学法
教学过程
板书设计
求知欲强,有学习主动性 已有知识储备,但有限 有一定的理性思维能力,但自主学习 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有待提高
教材分析
学情分析
教法学法
教学过程
板书设计
教学方法
情感升华
问题探究
自主学习
情景式、启发式、问题式、讨论式、 多媒体展示等
教材分析
学情分析
教法学法
教学过程
5、1937年红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和新四军
6、1937年9月公布国共合作宣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
教材分析
学情分析
教法学法
教学过程
板书设计
民族之魂
全民族的抗日战争
情境体验 电台广播
由学生担任播音员,播报面对日军侵略,中国各种政治势力的态度
原因:①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中国社会主要矛盾; 广播一:全中国的同胞们!平津危急!华北危急!中华民族危急
板书设计
学法指导
学生为主体,学会学习 教师为主导,以学定教
1
自主学习
学法指导
3
学习方法 提高能力 角色扮演、讨论合作、
阅读理解、归纳综合等。
2
合作探究
教材分析
学情分析
教法学法
教学过程
板书设计
三段五环 教学模式
课后探究
延伸拓展 当堂训练
课堂教学 课前自主学习
互动学习 问题反馈
先导先学
教材分析
学情分析
教法学法
教学过程
板书设计
教学过程 之整体感知
整体 细化 日军侵华 民族之殇 阴谋与罪行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达成目标
创设情景 设计问题 引导思考 教师讲析
参与体验 提取信息 自主概括
了解日本侵华的原因 与罪行,提高学生获 取信息和运用知识能 力。
了解中国军民的抗日 史实;掌握抗日民族 统一战线的形成;对 比两个战场的区别与 联系;学会一分为二 的看待历史现象;树 立历史是非观。
!只有全民族实行抗战,才是我们的出路!我们要求立刻给进攻 ②抗日救亡运动的影响; 的日军以坚决的反攻。 广播二: 以民族革命战争,驱逐日本帝国主义出中国。 ④国民政府决心抗战;
根据广播内容,结合 ——引自1937年7月8日《中共中央为日军进攻卢沟桥通电》 ③中共提出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方针的推动;
教材,分析形成全民 族抗战的原因、意义 ——中共在九一八事变后的宣言
四川省乐山第一中学校
张丹
四川省乐山第一中学校
张 丹
板书设计 说课 流程 教学过程 教法学法
教材分析
学情分析
教材分析
学情分析
教法学法
教学过程
板书设计
教材地位
• 本专题概述了近代中国遭受列强入侵,中国 军民坚决维护国家主权,捍卫民族尊严的史 实。本课是这一抗争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不仅继承了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的斗争精 神,同时也为民主革命在全国的胜利奠定了 坚实基础。
朗读教材P37二、三段,感受中国人民的英勇奋战。
①工人罢工、募捐; ②爱国工商业者抵制日货; 设计意图:学生讨论并归纳知识点,提高学生阅读、分析、归纳能 爱国民众 ③爱国学生掀起“一二九运动”,深入工厂农村、军队进行抗日宣传。 力;朗读教材,领略国民党爱国官兵对日抵抗情景,升华情感,进 (1935年抗日救亡运动扩展为全国规模的群众运动)
教材分析
学情分析
教法学法
教学过程
板书设计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 通过中国军民团结抗日史实的学习,弘扬民族精神, 培养爱国主义情感。 • 通过分析日本侵略中国的原因、理解国弱受欺、主 权难保的道理。
• 通过中国人民取得抗日战争胜利这一伟大历史事件, 增强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加深对以人为本、 生命至上的人文精神的理解。
教材分析
学情分析
教法学法
教学过程
板书设计
通过课前自主学习,学生完成导学案并反馈问题,
本环节主要解决以下问题: 第二幕 民族之魂
第一幕
民族之殇
1、知道中国人民掀起的抗日救亡运动的史实;
第三幕 民族之兴 2、分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的原因、过程及意义;
3、全民族抗战过程中两个战场的抗战情况
教材分析 爱国力量
教材分析
学情分析
教法学法
教学过程
板书设计
教学重点
探究正面战场与敌后战场的联系,理解中国的抗日战 争是全民族抗战。 依据:以国共两党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 成是中国抗战胜利的保障,国共合作一致抗日,形成既 统一又独立的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两者相互配合,协 同作战是抗战胜利的决定性因素,这对今天开启国共第 三次合作,解决台湾问题提供借鉴。
板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 (一)侵华日军的滔天罪行及中华民族的英勇抗战 (识记层次); • (二)全民族抗战局面的形成及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 (理解、初步运用层次); • (三)抗日战争的影响(能力层次)。
教材分析
学情分析
教法学法
教学过程
板书设计
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 阅读材料(文字、图片、影视等),获取有效信息; 通过角色扮演,借助形象思维感知历史。 • 通过活动体验,引导学生合作探究全民族抗战局面形 成的原因、意义;努力做到论从史出,史论结合,提 高历史思维能力。 • 学生通过事先收集材料,设计表格,认识两个战场的 相互配合,协同作战是抗战胜利的保证。由此进一步 感悟历史,理解历史的真谛,达到融会贯通的目的。
民族之魂
民族之兴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创设情景 两个战场协同作战 提供材料 设计问题 引导分析 抗战胜利的 原因、意义
情境体验 演讲反思 合作探究 材料分析
设计意图:本节课头绪繁琐,不利于学生掌握。故整合教材, 化繁为简,将知识清晰地整合成三部分。
教材分析
学情分析
教法学法
教学过程
板书设计
导入新课
视频播放: 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 家公祭鼎铭文诵读
教材分析
学情分析
教法学法
教学过程
板书设计
民族之魂
全民族的 抗日战争
抗战史实
表格设计 理解运用
区别 联系
阅读教材,完成表格 战场 抗战史实 战场
国民党 正面战场 国民党正面战场
区别
抗战路线、 武装力量、 战场范围、 作战方式、 战略地位
联系
淞沪会战、太原会战、 徐州会战、武汉会战
制定全面抗战路线、 中共 建立敌后抗日根据地、 中共敌后战场 敌后战场 成立陕甘宁边区政府、 开展各种形式的反“扫荡斗 争”
设计意图:通过铭文诵读,提醒我们勿忘国耻,铭记历史, 为本课学习做好情感铺垫。
教材分析
学情分析
教法学法
教学过程
板书设计
第一幕
本环节主要解决以下问题:
民族之殇
民族之魂
通过课前自主学习,学生完成导学案并反馈问题,
第二幕
1、阐述日本发动侵华战争的原因; 第三幕 民族之兴
2、归纳日本侵华的罪行
教材分析
学情分析
教法学法
教学过程
板书设计
民族之殇
侵华日军的罪行
自主学习
夯实基础
根据材料,归纳日本发动侵华战争原因?
材料一 1927年首相田中义一在给天皇的密折中写道“寓明 治大帝之遗策,第一期征服台湾,第二期征朝鲜,……惟第三期 1.根本原因:既定国策,蓄谋已久。(大陆政策、《田中奏折》) 灭亡满蒙,以及征服支那领土,…..尚未实现。” 材料二 (经济危机使日本受到严重影响)1935年东京一般 2.现实原因:世界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影响(1929-1933年) 市民维持最低生活水平的开支是每人每年109.2日元,农村生活水 平较之则更加贫困。一位内阁大臣公开宣称,“为缓解国内民众 日益严重的压力,我们必须发动一场对外战争。” 3.有利时机:国民政府围剿红军——可乘之机
意义:使抗日战争由局部抗战发展到全民族抗战 广播三: 中国今日郑重声明,中国之领土主权,以横受日本之 设计意图:随着问题的深入,学生通过情境体验、合作探 ——《申报》发表国民政府《自卫抗战声明书》(1937年8月14日) 究的方式解决,突破难点
侵略……中国决不放弃领土之任何部分,惟有实行天赋之自卫权 以应之。
材料三 1927年以来,国民政府一直坚持“剿共”政策。蒋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阅读材料,自主归纳日本侵华原因,提高阅读、 介石宣称“攘外必先安内”,“中国亡于帝国主义,我们仍能当亡 解析、归纳史料的能力。 国奴,尚可苟延残喘,若亡于共产党,则纵肯为奴隶亦不可得 ”
教材分析
学情分析
教法学法
教学过程
板书设计
相互依存 相互配合
根本区别: 是否依靠和发动群众 (两党的阶级属性)
设计意图:学生亲手设计表格,认识两个战场相互配合,协同作战 是抗战胜利的原因,进一步理解全民族抗战的重要性,突出重点。
第一幕
本环节主要解决以下问题:
民族之殇
民族之魂
通过课前自主学习,学生完成导学案并反馈问题,
第二幕
1、归纳抗日战争胜利的过程; 第三幕 民族之兴
行爱国主义教育。
教材分析
学情分析
教法学法
教学过程
板书设计
民族之魂
小组讨论 合作探究
小组讨论:对比中日两国实力,你能得出哪些认识和结论?
中日实力悬殊大
中国是弱国
我们唯一的选择是 坚持全民族抗战
设计意图:通过对比,理解中国全民族抗战的必要性, 弘扬民族精神,培养爱国主义情感。
教材分析
学情分析
教法学法
④抗日联军(东北抗日武装力量的核心)
这些抵抗有哪些特点呢?
(局部抗战)
组织抗日义勇军 东北军民 第一阶段:1931—1936,中国人民掀起抗日救亡运动的高潮 ①十九路军凇沪抗战迫使日军三易主帅; ②长城抗战——爱德馨营山海关殉国,二十九军宋哲元部长城喜峰口 失而 复得。 特点: ①自发性、形式多样 ③冯玉祥联合共产党员吉鸿昌,组织察哈尔民众抗日同盟军,收复多伦, 国民党 ②阶层广泛,局部性、分散性,尚未形成统一的力量 将日伪军赶出察哈尔省。 爱国官兵 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杨虎城发动“西安事变”要求蒋介石停止内 ③抗日与反蒋相结合 战、联共抗日。(转折点)
教材分析
学情分析
教法学法
教学过程
板书设计
教学难点
1. 分析中国取得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 2.理解抗日战争是中国近代史上最伟大的维护国家 主权的斗争。
依据:近代中国遭受百年侵略屈辱,抗日战争是中国 近代史上最伟大的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对中国抗战 的原因及影响的分析,有助于学生理解今天中国大力 发展社会生产力,积极增强综合国力,提高国际地位, 并在国际事务中发挥重要影响力的认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