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音乐下册全册教案
人音版七年级下册音乐教案
![人音版七年级下册音乐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364d4f9603d8ce2f0166235d.png)
人音版七年级下册音乐教案七年级音乐下册教学第一单元:行进之歌第一课时《一二三四歌》[总第1课时]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能用饱满、有力、较有弹性的声音演唱《一二三四歌》,知道这首歌的音乐体裁。
2、情感目标:喜欢演唱这首歌曲,乐于了解音乐与人的生活之间的密切联系,愿意参加班级音乐会的活动。
3、能力发展目标:对这首歌进行编创活动,培养创新能力。
教学重点能用饱满、有力、较有弹性的声音演唱《一二三四歌》。
教学难点对这首歌进行编创活动。
教学准备钢琴、多媒体、本课曲目的音响资料教学过程设计意图:这首歌曲是一首反映部队生活的群众歌曲,表现了 __战士热爱祖国,热爱军营生活的高贵品质,旋律朗朗上口。
在教学设计中偏重对歌曲情绪的理解,用不同的表演形式来体会歌曲情绪。
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二、新课教学导语:今天,老师和同学们一起来学习一首广为流传的歌曲《一二三四歌》1、介绍作者:臧云飞,作曲家。
北京军区战友歌舞团作曲。
创作歌曲有《珠穆朗玛》、《当兵的人》、《一二三四歌》、《女兵》、《三百六十五个祝福》等军队歌曲。
2、听范唱,边听边想:你能听着歌曲,想想部队里的生活是怎样的吗?歌曲的情绪怎样?3、学生听,然后举手发言4、学习歌曲,再听歌曲,边听边在心里跟着歌曲哼一哼旋律5、很多同学都会唱这首歌曲,请大家跟着录音机轻声地演唱,老师纠正不对的地方6、指导:唱到高音的时候,请同学们用假声来演唱7、请大家跟着歌曲的伴奏,大声地用圆润地声音来演唱歌曲。
8、分小组,最多不超过八个人排练歌曲,要求:声音圆润,有不同的演唱形式,唱出歌曲的情绪,要求加上动作。
9、学生排练10、表演11、评价三、教学小结:教后记:歌曲典型的军营生活让学生很感兴趣,由于对军人的崇敬,在学习时也能感觉到作为军人的那种自豪之情,因为有了这种积极的情绪状态,所以学习的效率很高,在表演时学生也是兴趣盎然,效果很好。
四、反思第二课时《拉德斯基进行曲》【总第2课时】教学目标:1.通过各个不同版本的欣赏和拍手伴奏、哼唱、视唱等音乐实践,加深对此曲的印象,并理解曲式结构。
七年级音乐教案下册
![七年级音乐教案下册](https://img.taocdn.com/s3/m/519be7fc6f1aff00bed51eb5.png)
七年级音乐教案下册【篇一:人教版七年级音乐下册全册教案(修订)】第一单元春之声本单元可以安排为2课时。
第一课时为“配乐诗朗诵”和“唱歌”两项内容,第二课时为“欣赏”、“学吹竖笛”与“音乐活动”。
第一课时可以按教科书的顺序,先进行“配乐诗朗诵”的教学活动,也可以先安排“唱歌”。
两种安排都可以起到比较好的导入作用,能够收到较好的课堂教学效果。
第二课时应当注意区分“欣赏”曲目的不同情绪、不同表现方式以及暗含其中的音乐基本要素:《新疆之春》是奔放欢快、载歌载舞的器乐独奏曲,切分节奏、装饰音的运用具有典型的新疆风格;《春晓》为古朴、深幽、令人回味的抒情歌曲,采用的是七声雅乐音阶;《春节序曲》为热闹欢腾背景下的秧歌舞蹈场面,双簧管迷人的音色在管弦乐队的陪衬下格外动人,同样运用切分节奏、装饰音,但采用的是汉族调式;贝多芬的小提琴与钢琴《春天奏鸣曲》中快速的音阶跑动使人感受到的旋律十分流畅清新,沐浴在春光下的喜悦之情溢于言表,练习中提及“和弦”概念;《春游》可以设计为用竖笛演奏、器乐合奏、演唱加竖笛或小乐队伴奏等多重形式。
为《春游》填词练习的目的是引导学生探索歌曲中词与曲之间密不可分、相辅相成的关系,为学生分析歌曲、了解歌曲写作的基本常识做铺垫。
第一单元第一课教学内容:1.歌曲:《渴望春天》。
2.创编:为歌曲配打击乐伴奏。
3.配乐散文:《春》。
教学准备:钢琴、录音机、磁带、vcd、打击乐、铃鼓、三角铁、响板、沙锤等。
教学目标:1.学会歌曲《渴望春天》,并在反复地练唱中体会6/8拍子活泼欢快的特点。
2.通过对散文《春》的配乐朗诵,使学生感受音乐与文学的密切关系,审美内涵。
3.鼓励学生大胆地参与音乐实践活动。
教学过程:1.教师要充分注意“教学导入”环节的重要性,精心设计。
如:(1)可以通过教科书上的彩色画面启发学生的想象力,用语言描述春天的景色;(2)可用优美的旋律导入;(3)可用简短的诗句导人;(4)可用录像资料(风光片,春景图,配乐散文)导入。
人教版七年级音乐下册全册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音乐下册全册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83a27ed1b14e852458fb5770.png)
七年级下册音乐教案第一单元春之声一、编写意图这个单元的内容设计与学校春季开学这样一种特定时段密切相关。
目的在于,以“春之声”这一主题为出发点,通过让学生聆听、演唱、演奏描绘春天的音乐作品,使他们体验并感受音乐与大自然、音乐与社会生活的密切联系,理解音乐与相关文化相结合所产生的艺术作品独特的魅力,加深对音乐学科价值的认识。
内容安排上,首先选取现代作家朱自清的散文名篇《春》(节选)作为学生朗读的文字材料,并为之配上背景音乐(门德尔松的钢琴小品《春之歌》),将学生带人春天美好的情境中,唤起学生对春天的美好情感。
接下来安排的唱歌曲目为莫扎特的抒情歌曲《渴望春天》,突出春天的诗意,并与学生的春游活动相关联;欣赏曲目选取了中国作品《新疆之春》(小提琴独奏)《春晓》(独唱)《春节序曲》(合奏),外国作品选取了《春天奏鸣曲》(小提琴独奏);最后选取20世纪初著名的学堂乐歌《春游》(李叔同词曲)作为学生填词和器乐演奏的内容。
由于表现春天题材的音乐作品非常多,在材料筛选上,既从学生的接受能力出发,选取与他们生活相关的作品;也注意了不同作品在课堂教学时对学生情绪的调节作用。
此外,教材中有意识地将地理、历史、古诗词、民间习俗等相关内容加以渗透,以丰富学生的综合知识层面,同时也有助于开发音乐材料的人文价值。
二、教学安排本单元可以安排为2课时。
第一课时为“配乐诗朗诵”和“唱歌”两项内容,第二课时为“欣赏”、“学吹竖笛”与“音乐活动”。
第一课时可以按教科书的顺序,先进行“配乐诗朗诵”的教学活动,也可以先安排“唱歌”。
两种安排都可以起到比较好的导入作用,能够收到较好的课堂教学效果。
第二课时应当注意区分“欣赏”曲目的不同情绪、不同表现方式以及暗含其中的音乐基本要素:《新疆之春》是奔放欢快、载歌载舞的器乐独奏曲,切分节奏、装饰音的运用具有典型的新疆风格;《春晓》为古朴、深幽、令人回味的抒情歌曲,采用的是七声雅乐音阶;《春节序曲》为热闹欢腾背景下的秧歌舞蹈场面,双簧管迷人的音色在管弦乐队的陪衬下格外动人,同样运用切分节奏、装饰音,但采用的是汉族调式;贝多芬的小提琴与钢琴《春天奏鸣曲》中快速的音阶跑动使人感受到的旋律十分流畅清新,沐浴在春光下的喜悦之情溢于言表,练习中提及“和弦”概念;《春游》可以设计为用竖笛演奏、器乐合奏、演唱加竖笛或小乐队伴奏等多重形式。
七年级音乐教案(8篇)
![七年级音乐教案(8篇)](https://img.taocdn.com/s3/m/f64e715549d7c1c708a1284ac850ad02de80070f.png)
七年级音乐教案(8篇)作为一名教师,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既然教案这么重要,那到底该怎么写一篇优质的教案呢?这里我给大家分享一些最新的教案范文,方便大家学习。
下面是小编精心为大家整理的七年级音乐教案(8篇),希望大家可以喜欢并分享出去。
七年级音乐教案篇一第一单元《中学时代》第一课时〔教学内容〕欣赏《蓓蕾之歌》《飞来的花瓣》等〔教学目标〕1、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欣赏歌曲,体会歌曲真挚的感情和对老师的热爱之情。
2、过程与方法:通过创设情境的语言、媒体激情导入,在反复的对比欣赏以及讨论分析中理解歌曲内涵。
3、知识与技能:能够理解歌曲表达的情绪、意境。
并掌握相关的音乐知识。
〔教学重难点〕1、重点:理解歌曲的情绪,掌握相关音乐知识。
2、难点:实践体验力度记号的作用。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从蓓蕾长成为鲜花,从幼苗成长为大树,幼苗成长为大树,离不开园丁的辛勤劳动。
老师就像园丁,精心培育着我们,使我们健康成长。
让我们倾听一首唱给老师的歌!二、教学过程(一)欣赏《蓓蕾之歌》1、初听歌曲《蓓蕾之歌》师:这首歌曲带给你什么样的感受?生:(讨论)师:这首歌曲是深情的、抒情的,是李岚清副总理在1999年秋第三届全国教育会议期间举办的艺术歌曲音乐会而创作,赞美了老师无私奉献之情。
2、复听歌曲《蓓蕾之歌》师:是什么原因让歌曲拥有这种情绪呢?让我们再次聆听歌曲,从速度、节拍、节奏这些音乐要素方面来分析一下。
生:速度:中速;节拍:4/4拍(强弱次强弱);节奏:稳健,略有动感。
师:你是从哪里感受到略有动感的节奏特点呢?生:歌曲中的切分节奏:XXX和XX.(二)欣赏歌曲《跨世纪的新一代》1、课件播放《跨世纪的新一代》2、分析歌曲:音乐结构:(AB)演唱情绪:(充满活力的)演唱形式:(齐唱)3、复习学过的相关音乐知识。
(三)欣赏歌曲《飞来的花瓣》1、初听歌曲《飞来的花瓣》教师介绍歌曲的作者及创作背景。
2020年河北省人教版七年级下册音乐书
![2020年河北省人教版七年级下册音乐书](https://img.taocdn.com/s3/m/d9229a1e86c24028915f804d2b160b4e767f819d.png)
2020年河北省人教版七年级下册音乐书【教案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吕其明及其作品;初步了解管弦乐的构成;初步了解节奏、节拍、速度、力度、旋律等音乐要素对塑造音乐形象的作用。
2、能力目标;能够拉季夫卡《红旗颂》的“歌唱性主题”;能够体会,体验作品的音乐情绪,追随作品进行想象和M18x,并应用领域音乐要素及表情术语叙述歌曲所抒发的情感内容。
3、情感目标:通过演唱和欣赏,在音乐实践中感受、体会、表达爱国之情,热爱民族音乐文化。
【教案重点和难点】重点:听赏《红旗颂》;能唱一唱“歌唱性红旗主题”;能分辨“歌唱性红旗主题”和“进行曲式红旗主题”的异同点。
难点:鼓励学生在听赏过程中进行想象和M18x,进一步增强对作品的认知和体会;能够区别相同主题相同体裁的演出风格特点。
【教案过程】(一)非政府教案:课堂礼仪,检查执勤,稳定情绪,准备工作听课。
(二)导入新课:课前播出《五星红旗》(刘媛媛献唱),创设课堂教案情景。
(三)、讲授新课:1、赏画:油画《开国大典》3、播放开国大典视频,感受氛围。
4、听赏吕其明《红旗颂》(管弦乐曲):①、简介吕其明及其代表作品。
(师生共同交流)②、概述管弦乐队形成。
(弦乐组、铜管组、木管组、打击乐器组)③、聆听引子主题片段。
思索:你听到了《红旗颂》号角主题后存有什么体会?它的旋律源于哪一首歌曲?学生讨论,回答,教师小结:体会:兴奋、鼓舞、具备猛烈的号召力来源:聂耳《义勇军进行曲》(国歌)④、倾听红旗主题。
教师播放“歌唱性红旗主题”和“进行曲式红旗主题”。
思索:这两个主题有何优劣点?能够引起你怎样的M18x和体会?学生讨论,回答,教师小结:优劣点:乐曲的节奏、旋律没变小,节奏、速度、力度、音乐情绪变小了。
结论:节拍、速度、力度的变化会产生旋律的风格特点的变化。
歌唱性主题的体会:红旗迎着朝阳,烈烈招展;深情、留恋、真诚歌颂的情绪。
进行性主题的感受:在红旗的指引下,无数的革命先辈们英勇战斗,奋勇前进的步伐;坚定有力、斗志昂扬的情绪。
最新人教版七年级音乐下册全册教案
![最新人教版七年级音乐下册全册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bd702b1aa1c7aa00b52acbe0.png)
最新人教版七年级音乐下册全册教案第一单元春之声唱歌渴望春天欣赏春节序曲唱歌春游听乐赏画春之声听乐赏画春天来了选听新疆之春编创第二单元飞翔的翅膀唱歌小鸟,小鸟欣赏百鸟朝凤欣赏天鹅欣赏蜜蜂过江选听蝴蝶第三单元八音之乐欣赏春江花月夜欣赏二泉映月选听小放驴选听行街演奏打击乐合奏第四单元神州音韵(二)唱歌凤阳花鼓欣赏赛龙夺锦欣赏姑苏行欣赏斑鸠调编创选听幸福歌选听洞庭鱼米乡选听赤兔嘶风选听将军得胜令第五单元环球之旅(二)——欧洲与大洋洲唱歌桑塔•露琪亚欣赏劳特布鲁嫩的约德尔欣赏优雅欣赏弗拉门戈欣赏卡林卡欣赏拉卡拉卡欣赏哈卡•马努马努选唱剪羊毛演奏学吹竖笛第六单元荧屏之歌唱歌音乐之声欣赏你是这样的人欣赏日出欣赏《辛德勒名单》主题音乐选唱月亮河欣赏悍牛与牧童选听心依恋我的音乐网页记谱法常识(复习)人声分类与演唱形式发声练习乐器常识第一单元春之歌第一课时一、课题: 渴望春天二、教学目标:1、让学生感受歌曲明朗、愉快的情绪,培养学生对经典作品的兴趣和热情,唤起学生对音乐、对春天、对生活的乐观、积极的情感体验。
2、让学生初步了解作品的结构,并引导学生进行简单的创作尝试,在表现中体验和实现自信、交流、分享和创造的快乐。
3、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将有关作曲家生平等音乐与相关文化的背景知识,放到课外由学生自主探索解决,教师给予适当的指导。
三、教材分析:莫扎特的《渴望春天》是一首深受全世界青少年喜爱的歌曲。
其音乐语言朴素、简约,富有表现力。
旋律线主要由大调式主和弦分解构成,突出音乐清新、明朗的格调;6/8拍轻快、活泼;曲式结构单纯、紧凑,给人简练、舒服、完整的满足感。
伴奏织体采用分解和弦的形式,轻快、流畅,有效地起到了为旋律烘云托月的作用。
四、教学重点:学唱歌曲,感受歌曲的情绪,并有感情的演唱。
五、教学难点:歌曲的艺术处理和创作六、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七、教学过程:(一)、课前准备:欣赏门德尔松的《春之歌》,创设情景,帮学生从音乐风格上自然地走近春天,走近莫扎特。
人音版七年级下册音乐教案全册
![人音版七年级下册音乐教案全册](https://img.taocdn.com/s3/m/345054da6137ee06eff9187e.png)
第一单元《真情的呼唤》教学课时:3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喜欢聆听进行曲,能深入总结进行曲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2、发展目标:聆听《婚礼进行曲》、《葬礼进行曲》、《拉德茨基进行曲》,能运用进行曲的知识分析所欣赏进行曲的特点,它们所适用的演出场合及功能。
3、情感态度目标:对不同的场合应用不同的进行曲。
重点、难点:分析、了解不同类型进行曲的特点,它们所适用的演出场合及功能。
教具:多媒体课件、铜管乐器。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1、生随铿锵有力的进行曲音乐,有秩序地走进教室。
2、师生问好。
3、提问并引出课题:进行曲。
二、复唱《当兵的人》1、导入新课上节课学唱了军旅歌曲,也聆听了《中国人民解放军进行曲》,这些都是军队进行曲。
军队进行曲给人以激昂向上的情绪。
是不是所有的进行曲都表现这样的情绪?在生活中,当你行走时,有高兴和欢乐也有忧愁的时候,进行曲也能表现出这样的情绪来。
感受在婚礼中,人们行进时的音乐。
欣赏《婚礼进行曲》感受音乐的情绪是怎样的?情绪是欢乐、幸福,神圣的,非常的恢宏,仿佛是人置身于高达,富丽堂皇的教堂当中。
此曲是瓦格纳所做的《婚礼进行曲》与门德尔松的《婚礼进行曲》齐名,在国外,人们习惯把这两首乐曲并用。
《婚礼进行曲》是一首用管风琴演奏的乐曲(介绍管风琴),让我们感觉周围布满了音乐声音,这就是管风琴的魅力之处。
正因为管风琴的音色特点,使得《婚礼进行曲》音色丰富。
(可结合听门德尔松的《婚礼进行曲》)2、《婚礼进行曲》是一首让人幸福欢乐的进行曲,相对于《婚礼进行曲》《葬礼进行曲》又让人有什么样的感觉呢?(欣赏肖邦的《葬礼进行曲》)感受其中情绪。
感觉沉静,肃穆。
与中国哀乐相比,更安静。
这是因为,在西方人看来,一个人去世也是灵魂得到安息,去了天堂,人们会更安静的为他送行。
此曲是波兰作曲家,钢琴家肖邦所作,他被称为“钢琴诗人”此曲也是运用了钢琴来演奏的。
两首乐曲都听完了,我们来分析一下,为什么同样是进行曲,却有着截然不同的情绪特点呢?节拍:2/4 4/4速度:稍快的中板慢板演奏乐器:管风琴钢琴基本情绪:神圣、欢乐、幸福严肃沉重步伐欢快沉重应用场合:婚礼葬礼(黑板板书表格)通过以上的表格可清晰的看出为什么不同的场合有了不同情绪的乐曲。
新人教版初中七年级下册音乐课程纲要
![新人教版初中七年级下册音乐课程纲要](https://img.taocdn.com/s3/m/7d3cca625bcfa1c7aa00b52acfc789eb172d9ec1.png)
新人教版初中七年级下册音乐课程纲要七年级(下)音乐课程纲要课程名称:初中音乐课程类型:国家课程教材来源:人民教育出版社适用年级:七年级下学期总课时数:18课时一、课程背景:(一)课程标准的相关陈述(结合七下内容)(二)教材分析:本教材为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义务教育教科书七年级音乐下册。
全册共包括六个单元,每个单元都采用生动、活泼的人文主题,既相互联系又相对独立。
本册教材共有欣赏曲28首,其中中国歌(乐)曲16首,器乐曲23首(涉及二胡、钢琴、小提琴、大提琴、唢呐、笛子等乐器,也包括民族管弦乐合奏、丝竹乐合奏等),7首声乐作品,涉及到合唱、独唱、二重唱等演唱形式;学唱的歌曲共有8首,其中外国作品5首。
音乐要素主要涉及到拍号的意义、强弱规律及相应的指挥图示;认识符点音符、切分音、倚音、波音、滑音;常用记号有延长音记号、反复记号、顿音记号等;人声分类分为童声、女声和男声。
教材遵循音乐教学的基本规律,体现“以音乐审美为核心,以兴趣爱好为动力,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性发展,重视音乐实践,鼓励音乐创造,提倡学科综合,弘扬民族音乐,理解多元文化,完善评价机制”的课程理念,体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过程与方法,知识与技能”课程目标的三个层面,体现“审美体验,创造性发展,社会交往,文化传承”的课程价值,为学生终身热爱音乐,热爱艺术,热爱生活奠定良好的基础。
(三)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活泼好动,学习积极性高,虽然整体的音乐素养上还有待提高,但经过上个学期的学习,学生在歌唱的音准、节奏、乐曲的欣赏、编创等学习环节上,都有很大的进步。
学习自律性有所提高,能主动参与课堂教学活动,愿意参与课堂小组活动,与同学间合作完成学习任务。
但个别学习的音乐学习习惯还需改进。
本学期仍要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由浅入深,对学生音乐感受力、表现力进一步加强训练。
以学习兴趣为主,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二、课程目标:(一)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课堂上的学习和训练,学生对音乐作品情绪格调,人文内涵的感受和理解,培养学生音乐的欣赏能力,养成健康向上的审美情趣。
人音版七年级音乐下册全册教案
![人音版七年级音乐下册全册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b4d74492cc22bcd126ff0c5f.png)
人音版七年级音乐下册教案第一单元《难忘岁月》(二课时)第一课时《难忘岁月难忘旋律》第二课时《保卫黄河》第二单元《非洲的灵感》(二课时)第一课时《非洲的灵感》第二课时《咿唷嘞啦》第三单元《长江两岸》(二课时)第一课时《采茶舞曲》第二课时《江南丝竹》第四单元《乐海泛舟》(三课时)第一课时《乐海泛舟·变奏曲1》第二课时《乐海泛舟·变奏曲2》第三课时《摇篮曲》第五单元《轻歌曼舞》(二课时)第一课时《难忘今宵》与《蓝色探戈》第二课时《轻歌曼舞》第六单元《春之声》(二课时)第一课时《春晓》第二课时《春天来了》、《春晓》第一单元《难忘岁月》(二课时)第一课时《难忘岁月难忘旋律》教材分析:《难忘岁月》是七年级第十四册第一单元学习内容。
本教材选了几首反映我党各个革命历史时期的歌曲。
这些歌曲和乐章歌颂了红军长征和八年抗战时期革命先辈前赴后继,英勇奋斗的业绩和革命精神。
使我们的学生从中认识到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同时也感受到一代伟人毛主席的英明和伟大。
学生分析:《四渡赤水出奇兵》写的是红军长征进入贵州后,四面临敌、处境十分危急。
是毛主席力挽狂澜,在敌强我弱的不利形势下,机智用兵,四渡赤水,摆脱了蒋匪的尾追堵截,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奠定了毛主席红军统帅的地位。
它是革命史诗《东方红》中的一首歌曲,学生们则闻所未闻,所以在教学时,以各种问题的提出、讨论、演唱歌曲的主题等手段来加深学生对歌曲的印象,同时也领略了革命者的英雄主义丰采。
《游击队歌》反映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游击队战士在八年抗战中生活、战斗的情景。
“生动地刻画了游击战士在敌后艰苦环境中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刻画了游击战士机智、灵活、勇敢、顽强的群体英雄形象,深刻的反映了抗日战争时期中国人民反击侵略者的坚强决心”。
从激起学生的兴趣出发,以聆听、感受、体验等形式不知不觉中达到“能够用轻快有力的声音和保卫祖国,憎恨、蔑视侵略者的感情背唱《游击队歌》”。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音乐第二单元《蝉》精品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音乐第二单元《蝉》精品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b1d86cccf80f76c66137ee06eff9aef8941e481d.png)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音乐第二单元《蝉》精品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蝉》这首音乐作品的背景和意境。
2. 研究欣赏音乐的方法和技巧。
3. 培养音乐表达能力,通过演奏乐器或合唱表达对《蝉》的理解与情感。
教学重点1. 理解《蝉》这首音乐作品的主题和情感。
2. 学会用适当的表现手法表达音乐的意境。
3. 学会演奏乐器或合唱来表达对《蝉》的理解与情感。
教学准备1. 音乐教材《人教版七年级下册音乐》。
2. CD播放器和音乐CD。
3. 乐器和乐谱材料。
4. 合唱指挥棒。
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介绍《蝉》这首音乐作品,并引导学生感受蝉鸣的声音和蝉的形象。
2. 欣赏与讨论(10分钟)教师播放音乐CD,让学生仔细听并观察音乐中所表达的情感。
然后,开展讨论,引导学生发表自己对音乐中情感和意境的理解与感受。
3. 感受音乐的情感(15分钟)教师指导学生运用身体语言来表达音乐中的情感,例如通过肢体动作、面部表情等方式来诠释音乐中传递出的情感。
4. 研究演奏乐器或合唱(25分钟)根据学生的兴趣和条件,教师可以选择让学生研究演奏乐器或合唱来表达对《蝉》的理解与情感。
教师提供相应的乐器和乐谱材料,指导学生进行练和演奏。
5. 创作与表演(20分钟)教师鼓励学生自由发挥,根据对音乐的感受和理解,创作出自己的音乐作品或表演形式,例如编写歌词、设计舞蹈等。
学生可以在小组或全班展示他们的作品或表演。
6. 总结与评价(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对本节课的研究进行总结,并鼓励他们评价自己和他人的表演与创作。
教师可以提供反馈和建议,以帮助学生提高他们的音乐表达能力。
教学延伸1. 学生可以在家庭环境中继续欣赏《蝉》这首音乐作品,并与家人分享自己的感受和理解。
2. 学生可以尝试创作自己的音乐作品,表达自己对自然或其他主题的情感。
总结本节课通过欣赏、表演和创作,帮助学生理解和表达《蝉》这首音乐作品中所传递的情感和意境。
通过学习欣赏音乐的方法和技巧,培养学生的音乐表达能力,提高他们对音乐的理解和欣赏水平。
初中:人教版七年级音乐下册全册教案
![初中:人教版七年级音乐下册全册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7663de10312b3169a551a400.png)
新修订初中阶段原创精品配套教材人教版七年级音乐下册全册教案教材定制 / 提高课堂效率 /内容可修改The 7th grade music of the People's Education Edition教师:风老师风顺第二中学编订:FoonShion教育人教版七年级音乐下册全册教案七年级下册音乐教案第一单元春之声一、编写意图这个单元的内容设计与学校春季开学这样一种特定时段密切相关。
目的在于,以“春之声”这一主题为出发点,通过让学生聆听、演唱、演奏描绘春天的音乐作品,使他们体验并感受音乐与大自然、音乐与社会生活的密切联系,理解音乐与相关文化相结合所产生的艺术作品独特的魅力,加深对音乐学科价值的认识。
内容安排上,首先选取现代作家朱自清的散文名篇《春》(节选)作为学生朗读的文字材料,并为之配上背景音乐(门德尔松的钢琴小品《春之歌》),将学生带人春天美好的情境中,唤起学生对春天的美好情感。
接下来安排的唱歌曲目为莫扎特的抒情歌曲《渴望春天》,突出春天的诗意,并与学生的春游活动相关联;欣赏曲目选取了中国作品《新疆之春》(小提琴独奏)《春晓》(独唱)《春节序曲》(合奏),外国作品选取了《春天奏鸣曲》(小提琴独奏);最后选取20世纪初著名的学堂乐歌《春游》(李叔同词曲)作为学生填词和器乐演奏的内容。
由于表现春天题材的音乐作品非常多,在材料筛选上,既从学生的接受能力出发,选取与他们生活相关的作品;也注意了不同作品在课堂教学时对学生情绪的调节作用。
此外,教材中有意识地将地理、历史、古诗词、民间习俗等相关内容加以渗透,以丰富学生的综合知识层面,同时也有助于开发音乐材料的人文价值。
二、教学安排本单元可以安排为2课时。
第一课时为“配乐诗朗诵”和“唱歌”两项内容,第二课时为“欣赏”、“学吹竖笛”与“音乐活动”。
第一课时可以按教科书的顺序,先进行“配乐诗朗诵”的教学活动,也可以先安排“唱歌”。
两种安排都可以起到比较好的导入作用,能够收到较好的课堂教学效果。
七年级音乐下册《红旗颂》教案新人教版
![七年级音乐下册《红旗颂》教案新人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14007752591b6bd97f192279168884868662b817.png)
新人教版七年级音乐下册《红旗颂》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红旗颂》的创作背景、结构及音乐特点。
2. 培养学生对红色音乐的欣赏能力和爱国情怀。
3. 通过学习《红旗颂》,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和综合素质。
二、教学内容:1. 作品背景:《红旗颂》是作曲家李焕之为了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而作的一首歌曲。
2. 作品结构:《红旗颂》由三个部分组成,分别是:红旗主题、赞美主题和抒情主题。
3. 音乐特点:歌曲采用了大调式,旋律激昂、恢宏,具有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红旗颂》的曲调、歌词和演唱技巧。
2. 教学难点:理解作品背景,感受歌曲的爱国主义情感,以及合唱部分的协调性。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讲解《红旗颂》的创作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学习歌词:让学生跟唱歌曲,熟悉歌词。
3. 分析曲调:讲解歌曲的旋律特点,引导学生感受作品的情感。
4. 合唱练习:分组进行合唱练习,提高学生的协调性和团队协作能力。
5. 总结:通过学习《红旗颂》,让学生理解作品的爱国主义情感,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五、课后作业:1. 让学生回家后自行练习《红旗颂》,加强演唱技巧。
2. 家长协助孩子了解歌曲背景,加深对作品的理解。
3. 下周上课时,请学生分享自己对新学的歌曲的感受和收获。
六、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如是否积极发言、参与合唱等。
2. 评价学生在合唱中的音准、节奏和协调性。
3. 搜集学生的课后作业,评估他们对歌曲的理解和演唱技巧的掌握程度。
4. 综合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进步幅度和音乐素养。
七、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歌曲的背景、结构和音乐特点。
2. 示范法:教师或学生代表示范演唱,以便其他学生跟随学习。
3. 练习法:分组进行合唱练习,提高学生的演唱技巧和协调性。
4. 互动法:鼓励学生提问、分享心得,增强课堂的互动性。
八、教学资源:1. 音频资料:播放《红旗颂》的原唱或合唱版本,供学生欣赏和学习。
七年级下册音乐《猛听得金鼓响》教案新人教版
![七年级下册音乐《猛听得金鼓响》教案新人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8e2b2a0a76232f60ddccda38376baf1ffc4fe3cf.png)
新人教版七年级下册音乐《猛听得金鼓响》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猛听得金鼓响》这首歌曲的创作背景、作者及歌曲特点。
2. 培养学生对民族音乐的兴趣,增强民族自豪感。
3. 通过学习这首歌曲,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歌曲《猛听得金鼓响》的旋律、节奏、歌词及演唱技巧。
2. 教学难点:歌曲中的节奏变化和音准把握。
三、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包括歌曲《猛听得金鼓响》的音频、视频,以及相关的图片、文字资料。
2. 教学乐器:钢琴、鼓等。
3. 教学用具:乐谱、歌谱、录音机等。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简要介绍歌曲《猛听得金鼓响》的背景、作者及歌曲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教学歌曲:(1)教师播放歌曲《猛听得金鼓响》,让学生初步感受歌曲的风格和情感。
(2)教师引导学生跟唱歌曲,注意歌曲的节奏和音准。
(3)教师分析歌曲的旋律、节奏,讲解歌曲的演唱技巧。
3. 练习:(1)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分组练习,加强歌曲的合唱效果。
(2)教师挑选学生进行独唱、领唱等形式的练习,提高学生的演唱能力。
4.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歌曲《猛听得金鼓响》的特点及演唱技巧。
五、课后作业:1. 学生回家后,自行练习歌曲《猛听得金鼓响》,加强节奏和音准的把握。
2. 家长签字确认,加强家校合作。
六、教学拓展:1. 教师引导学生了解《猛听得金鼓响》所属的民族音乐文化,让学生感受我国民族音乐的丰富多样性。
2. 组织学生欣赏其他民族音乐作品,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
3. 邀请民族音乐专家进行讲座,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民族音乐的历史、特点和魅力。
七、评价与反馈:1. 教师在课堂上对学生的演唱、练习情况进行评价,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不断提高。
2. 家长在家中对孩子学习歌曲的情况进行评价,关注孩子的音乐成长。
3. 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反思自己在学习歌曲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制定改进措施。
新人音版七年级音乐下册教案
![新人音版七年级音乐下册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d23721532379168884868762caaedd3382c4b568.png)
互动:与学生进 行互动,鼓励他 们参与示范和表 演
反馈:对学生的 表现给予及时反 馈和指导,帮助 他们改进
互动与参与
小组讨论:鼓励学生分组讨论,发表自己的见解 角色扮演:让学生扮演音乐中的角色,增强情感体验 音乐游戏:通过游戏的方式,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音乐 音乐表演:鼓励学生展示自己的音乐才华,增强自信心
合性评价。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对音乐 的兴趣和爱好, 引导学生积极参 与音乐活动。
培养学生的音乐 审美能力,提高 学生的艺术素养。
培养学生的团队 合作精神和集体 荣誉感。
培养学生的自信 心和表现力,鼓 励学生展示自己 的才华。
03
教学内容
音乐基础知识
音符和休止符的 名称和时值
音阶和音程的概 念及辨识
音乐速度和节奏 的掌握
常用音乐记号和 术语的理解
音乐欣赏
欣赏曲目:《茉莉花》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音乐审美 能力
教学方法:讲解、示范、小组 讨论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巩固、 总结
歌唱技巧
学会使用头声和胸声,掌握 真假声的转换。
掌握正确的呼吸方法,如腹 式呼吸和胸腹式呼吸。
练习音准和节奏感,能够准 确掌握歌曲的旋律和节奏。
注重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加 强音乐实践活动的开展。
针对不同学生的特点,采用个 性化的教学方案,促进学生的 全面发展。
学生反馈与互动
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掌握程度 学生对教学方法的评价 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 学生对教师教学态度的感受
教师自我提升
总结教学经验, 提升教学能力
反思教学方法, 优化教学过程
创新性:学生是 否在作业中展现 出创新思维
进步情况:学生 作业的进步程度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音乐第四单元《凤阳花鼓》精品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音乐第四单元《凤阳花鼓》精品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814d5ebdcd22bcd126fff705cc17552707225e88.png)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音乐第四单元《凤阳花鼓》精品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安徽民歌《凤阳花鼓》的背景,学会唱这首歌曲,并能根据歌曲的情绪选择适当的打击乐器和节奏型进行伴奏。
2.通过比较新旧两首《凤阳花鼓》,感受不同的情绪和风格,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3.以小组为单位为《凤阳花鼓》旋律进行加花,培养学生的创作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1.改编歌词,感受不同的情绪和风格。
2.为旋律添加乐段。
教具准备:钢琴、多媒体、打击乐器等。
教学过程:1.课前导入:教师:同学们,刚才大家进教室的时候听到的民歌它的名字是什么,是哪个地方的民歌?请同学们在地图上找到相应的位置。
(屏显中国地图)学生:《茉莉花》——(江苏民歌)。
2.介绍安徽民歌《凤阳花鼓》:教师:凤阳是安徽省的一个县,有一种叫做“凤阳花鼓”的表演形式,最初由两个人表演,一人击鼓,一人口唱小调。
歌词内容悲切,反映了当时凤阳旱涝灾荒的情况,许多人唱着花鼓,乞讨为生,凤阳花鼓成了讨饭的象征。
现在我们来听听这首旧版《凤阳花鼓》。
3.分析旧版《凤阳花鼓》的情绪和色彩:教师播放旧版《凤阳花鼓》,然后让学生讨论如何用颜色来表达这首歌曲的情绪。
学生讨论1分钟,然后个别同学发表自己的意见。
教师总结:同学们说得真好。
灰色可以代表心情很悲伤,黑色可以代表当时社会很黑暗,棕黄、土黄表示环境很萧条等等……4.比较新旧两版《凤阳花鼓》:教师:苦难的生活总会过去,美好的生活就在眼前,如今的凤阳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你们看凤阳如今的美好景象。
教师播放新版《凤阳花鼓》,然后让学生再次讨论如何用颜色来表达凤阳的变化。
学生举手发表自己的意见。
教师与学生一起用歌声来表达凤阳今天的变化。
5.学唱新版《凤阳花鼓》:教师:下面我们就怀着喜悦的心情唱唱这首新版《凤阳花鼓》。
教师弹奏钢琴,学生跟着唱歌谱。
同时,教师让学生分组为《凤阳花鼓》旋律进行加花,培养学生的创作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经过这样的教学,学生们不仅学会了唱《凤阳花鼓》,还能够通过颜色来表达歌曲的情绪,以及为旋律添加乐段,培养了学生的创作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音乐全册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音乐全册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9388c8fc0912a216157929ab.png)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音乐全册教案第一单元春之声教学设计渴望春天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通过歌曲《渴望春天》学习,并在反复的练唱中体会6/8拍子活泼轻快的特点;通过对散文《春》的朗诵,使学生感受音乐与文学的密切关系,审美内涵。
2、情感价值观目标:通过学唱歌曲《渴望春天》,引导学生体验春天的无限美好,真正理解“一年之计在于春”的道理;同时启发学生珍惜时间,发奋学习,健康活泼的成长为社会的有用之材。
教学重点与难点:1、唱好歌曲《渴望春天》,体会6/8拍子活泼轻快的特点。
2、了解弱起小节、不完全小节的相关知识。
教具准备:电子琴、音响设备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播放朱自清的散文《春》,使学生感受音乐与文学的密切关系,审美内涵。
二、活动与体验──歌唱《渴望春天》。
(一)新课引入刚才同学们欣赏朱自清的散文《春》,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首歌曲──《渴望春天》。
(二)歌曲范唱1、听第一遍录音,回问题:听完这首歌曲,试着发现歌曲的特点:歌曲可以分为几个乐句?几个乐句中有哪些相同的旋律片断?总结:歌曲的结构图式。
2、听第二遍录音,重点从第一句入手,让学生能简单的读出节奏。
了解弱起小节、不完全小节的概念。
(三)学唱新歌1、学生先在教师的伴奏中轻唱。
(多次反复练习)处理第一段:声音的技巧(气息)、情绪的表现(强弱的控制)等,要求:尽量用纯净的声音唱出艺术歌曲的感觉。
2、随电子琴唱词。
(体会这是一首旋律清新欢快,充满了天真、童趣的歌曲,具有典型的德奥民歌风格)3、难点突破:在反复的练唱中体会6/8拍子活泼轻快的特点。
4、情感体验,激发兴趣:要求学生通过这首歌曲的学习,逐步明白春天是美好的,是一年的开始,是播种的季节,所以有一年之计在于春的说法;我们中学生也象春天一样美丽,现在正处于打基础,认真学习的时候,我们要健康活泼的成长为社会的有用之材。
通过情感升华,进一步激发了学生演唱好这首歌曲的兴趣。
5、分组齐唱:将全班分成三组,分别齐唱这首歌曲。
人音版七年级音乐下册教案-青春舞曲
![人音版七年级音乐下册教案-青春舞曲](https://img.taocdn.com/s3/m/1c5e4a8d804d2b160a4ec04c.png)
课题:《青春舞曲》
课型:以学唱为主的综合课
班级:七(2)班
教学方法:听赏法、模唱法、律动法。
教学理念:
根据新课程标准的指导思想,在音乐教学过程当中,把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和参与放在重要的位置,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气氛中体验美、创造美,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在《青春舞曲》一课的教学中,主要是感受、体验新疆民歌的风格特点,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相互合作,充分发挥自主学习的能力、团结合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在表现歌曲的多形式创作练习和参与音乐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热爱民族音乐的情感。
教材分析:
这是一首e小调、4/4拍、单乐段的歌曲,短小精练,一气呵成,旋律活泼流畅,节奏具有鲜明的舞蹈性。
感受体验维吾尔族民歌的风格特点,以舞蹈《青春舞曲》进行导入,通过聆听、模唱、讨论、演唱、舞蹈等活动体验和表现歌曲,加深学生对维吾尔族音乐的了解。
教学重、难点:
重点:在听、唱、打、跳等音乐活动中体验和表现歌曲的情绪。
难点:掌握维吾尔族民歌特点,能准确掌握歌曲节奏型,充分发挥学生的创新能力及团结合作意识。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准备:多媒体、电子琴
教学目标:
(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课的学习,培养学生热爱民族音乐的情感,使学生懂得青春易逝的道理,启发学生把握青春、珍惜光阴。
(二)知识与技能
能够用轻快活泼的情绪,自然圆润的声音演唱歌曲,积极参与音乐实践活动。
(三)过程与方法
过程与方法:尝试在聆听、模唱、讨论、创新中学习歌曲,培养学生积极参与体验、表现歌曲的能力。
教学过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七年级下册音乐教案第一单元春之声一、编写意图这个单元的内容设计与学校春季开学这样一种特定时段密切相关。
目的在于,以“春之声”这一主题为出发点,通过让学生聆听、演唱、演奏描绘春天的音乐作品,使他们体验并感受音乐与大自然、音乐与社会生活的密切联系,理解音乐与相关文化相结合所产生的艺术作品独特的魅力,加深对音乐学科价值的认识。
内容安排上,首先选取现代作家朱自清的散文名篇《春》(节选)作为学生朗读的文字材料,并为之配上背景音乐(门德尔松的钢琴小品《春之歌》),将学生带人春天美好的情境中,唤起学生对春天的美好情感。
接下来安排的唱歌曲目为莫扎特的抒情歌曲《渴望春天》,突出春天的诗意,并与学生的春游活动相关联;欣赏曲目选取了中国作品《新疆之春》(小提琴独奏)《春晓》(独唱)《春节序曲》(合奏),外国作品选取了《春天奏鸣曲》(小提琴独奏);最后选取20世纪初著名的学堂乐歌《春游》(李叔同词曲)作为学生填词和器乐演奏的内容。
由于表现春天题材的音乐作品非常多,在材料筛选上,既从学生的接受能力出发,选取与他们生活相关的作品;也注意了不同作品在课堂教学时对学生情绪的调节作用。
此外,教材中有意识地将地理、历史、古诗词、民间习俗等相关内容加以渗透,以丰富学生的综合知识层面,同时也有助于开发音乐材料的人文价值。
二、教学安排本单元可以安排为2课时。
第一课时为“配乐诗朗诵”和“唱歌”两项内容,第二课时为“欣赏”、“学吹竖笛”与“音乐活动”。
第一课时可以按教科书的顺序,先进行“配乐诗朗诵”的教学活动,也可以先安排“唱歌”。
两种安排都可以起到比较好的导入作用,能够收到较好的课堂教学效果。
第二课时应当注意区分“欣赏”曲目的不同情绪、不同表现方式以及暗含其中的音乐基本要素:《新疆之春》是奔放欢快、载歌载舞的器乐独奏曲,切分节奏、装饰音的运用具有典型的新疆风格;《春晓》为古朴、深幽、令人回味的抒情歌曲,采用的是七声雅乐音阶;《春节序曲》为热闹欢腾背景下的秧歌舞蹈场面,双簧管迷人的音色在管弦乐队的陪衬下格外动人,同样运用切分节奏、装饰音,但采用的是汉族调式;贝多芬的小提琴与钢琴《春天奏鸣曲》中快速的音阶跑动使人感受到的旋律十分流畅清新,沐浴在春光下的喜悦之情溢于言表,练习中提及“和弦”概念;《春游》可以设计为用竖笛演奏、器乐合奏、演唱加竖笛或小乐队伴奏等多重形式。
为《春游》填词练习的目的是引导学生探索歌曲中词与曲之间密不可分、相辅相成的关系,为学生分析歌曲、了解歌曲写作的基本常识做铺垫。
第一单元第一课教学内容:1.歌曲:《渴望春天》。
2.创编:为歌曲配打击乐伴奏。
3.配乐散文:《春》。
教学准备:钢琴、录音机、磁带、VCD、打击乐、铃鼓、三角铁、响板、沙锤等。
教学目标:1.学会歌曲《渴望春天》,并在反复地练唱中体会6/8拍子活泼欢快的特点。
2.通过对散文《春》的配乐朗诵,使学生感受音乐与文学的密切关系,审美内涵。
3.鼓励学生大胆地参与音乐实践活动。
教学过程:1.教师要充分注意“教学导入”环节的重要性,精心设计。
如:(1)可以通过教科书上的彩色画面启发学生的想象力,用语言描述春天的景色;(2)可用优美的旋律导入;(3)可用简短的诗句导人;(4)可用录像资料(风光片,春景图,配乐散文)导入。
要求学生共同参与。
2.请学生朗诵散文诗《春》,并选择适当的乐曲做背景音乐,有感情地表演。
教师也可以发动学生自主找一些抒情音乐的录音并请大家边听边讨论,选择合适的乐曲作为背景音乐。
3.播放歌曲《渴望春天》。
请学生仔细聆听,听后用语言描述歌曲所表达的情绪。
4.随录音轻声哼唱歌曲。
其间,教师可以为学生范唱,也可以用钢琴伴唱,通过多种形式的练唱,使学生逐渐熟悉歌曲。
5.请学生从曲谱中找出相同的旋律片段。
如:一、二乐句的开头:(插图)并打着拍子反复地唱一唱,加深印象。
6.请学生从曲谱中找出变化音。
如(插图)在演唱中注意唱准音高及旋律对感情表达的作用。
7.再次播放歌曲《渴望春天》的录音。
提示学生从以下几方面感受音乐:①音乐的速度是什么样的?快,稍快,很快,极快。
结合词、曲特点,谈一谈为什么用这样的速度来表达。
②歌曲演唱的力度是什么样的:很弱(pp)、弱(p)、中强(mf)、强(f)、很强(ff)。
你认为歌曲应该用哪种力度表现最合适。
③应该用怎样的情感才能恰当地表达歌曲的情绪?④你喜欢这首歌曲吗?为什么?谈谈对整首作品的感受。
8.在老师钢琴伴奏下,(或用录音带伴奏;老师指挥)全体学生有感情地演唱歌曲《渴望春天》。
演唱形式可采用领唱、齐唱。
之后,也可由学生独唱或小组唱。
9.请学生选择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
伴奏型可由师生共同设计,更多的是鼓励学生自己设计,边唱边加入打击乐伴奏。
第一单元第二课教学内容:1.欣赏:《新疆之春》小提琴曲《春晓》歌曲《春节序曲》管弦乐曲《春天奏鸣曲》(小提琴与钢琴)2.器乐:学吹竖笛《春游》3.创作与表演:为旋律创作歌词,并表演。
教学目标:1.通过欣赏以描绘春天为主题的声乐、器乐作品,了解艺术表现形式的多样性,并感受其抒情性、审美性。
2.学会用竖笛吹奏《春游》。
3.通过学生创编歌词、填词唱歌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创作意识以及对音乐的理解、表现能力。
教学过程:(一)欣赏1.《新疆之春》(1)启发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作品表达的情绪,如:豪放、乐观、奔放、流畅、欢快、载歌载舞等。
(2)出示《新疆之春》的主题旋律片段(第一、二部分),引导学生对两个部分的主题片段进行分析。
让学生带着问题听录音,如:各部分的演奏形式有什么不同?第一部分主题是钢琴伴奏,小提琴以装饰音、强音、跳弓等多种演奏形式出现,第二部分则是小提琴以双音演奏舞曲般的节奏和拨弦的形式演奏,让学生充分体会和感受小提琴丰富的表现力。
(3)通过欣赏《新疆之春》,使学生了解新疆少数民族能歌善舞、热情奔放的性格特征及他们的精神风貌。
2.《春节序曲》(1)边听边感受这首乐曲的风格特点,如:热烈的、欢腾的、载歌载舞的等。
学生小组讨论并谈感受。
(2)将不同部分的音乐主题用板书、投影、课件等方式呈现出来。
请学生边听边对比音乐的不同特点,如:欢快的、抒情的、流畅的、赞美的等情绪特点,以及力度上的特点。
(3)学生自主地找一段主题旋律并为其划旋律线,感受旋律的表现特征。
3.《春晓》使学生了解唐诗是中华文化的瑰宝。
《春晓》这首诗构思精巧,令人回味无穷,加入黎英海的配曲,更使其意境深邃。
教师要引导学生理解词曲结合歌曲的深刻内涵,并吟诵全诗。
4.《春天奏鸣曲》(1)作品是贝多芬所作10首小提琴奏鸣曲中的第五首,该曲因音乐绚丽甘美,明澈如水而得名。
共四个乐章,可以选听其中的第一乐章,教师可以根据优美、抒情的旋律引导学生想象和联想。
(2)组织学生讨论:乐曲第一部分中,小提琴演奏和钢琴伴奏有什么特点?(二)学吹竖笛《春游》1.教师弹琴,学生轻声哼唱旋律,熟悉曲谱。
2.学生练习吹奏。
学生相互帮助掌握技术难点。
3.引导学生找出乐曲中旋律的相同和不同之处。
如:二、四句旋律完全相同,第三句变化;结尾不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
4.为乐曲配打击乐伴奏,在有标记的地方敲击三角铁或其他打击乐器。
(三)创作与表演1.请学生即兴为《春节序曲》(教材内容)的旋律配一段歌词,并试着唱一唱。
分小组创编,然后为大家展示成果。
2.师生共同表演《春节序曲》音乐片段。
形式:弹奏、舞蹈、扭秧歌、敲锣打鼓、演唱,教师要将全体学生调动起来,积极参与表演,表演形式由学生自主选择,也可教师、学生讨论安排角色。
第二单元红旗飘飘一、编写意图本单元承接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祖国颂歌》的主题意义,旨在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
从音乐材料上看,有国歌《义勇军进行曲》、有歌剧《江姐》选曲、有管弦乐、有通俗歌曲、有合唱歌曲。
虽然主题相对集中,但音乐表演形式各异,如《绣红旗》为女生齐唱;《红旗颂》为管弦乐合奏;《红旗飘飘》为独唱;《国旗颂》为合唱。
从音乐与相关文化的渗透上看,本单元也做了较为细致的处理。
比如,“音乐故事”介绍了国歌产生的背景以及词曲作者田汉、聂耳在强烈的爱国情感召之下的创作激情,这与20世纪上半叶“抗战”前夕的历史紧密关联;与《红旗颂》同时呈现的配图是当代美术史上具有重要思想意义的著名油画《开国大典》 (董希文作),与视觉艺术相结合,同时也从音乐、美术的角度讲述着历史,提示学生关注音乐所具有的文化传承价值;《红旗飘飘》是2000年中国奥运代表团壮行的歌曲,所配插图为中国第一位奥运冠军许海峰的照片,将体育与音乐相关联,等等。
从时间上看,进行到本单元教学时大约在4月初的“清明”前后,与学校组织的祭扫革命先烈陵园等活动在教育内容上比较贴近。
二、教学安排本单元可以安排为2课时。
第一课时为“唱歌”和“创编”两项内容,第二课时为“欣赏”、“音乐活动”。
学生从小学阶段就开始接触《国歌》,对《国歌》比较熟悉。
本单元既帮助学生复习以前学习的《国歌》内容,同时对演唱提出了更高要求,不仅要求掌握弱起起唱、三连音等特性节奏,还要求学生“准确地背唱《国歌》”。
《绣红旗》可以设计为歌表演的教学形式,学生可以分角色表演江姐和她的战友们在狱中庆祝新中国诞生的情景。
《红旗飘飘》可让学生分组表演奥运会时的情景,可以是代表团人场式,或者是颁奖升旗等情节。
欣赏《国旗颂》时可让学生结合乐谱注意倾听第二声部。
结合观看开国大典时的历史盛况的录像,感受《红旗颂》的辉煌气势。
第二单元第一课时教学内容:1.唱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2.音乐故事:国歌的故事。
3. 音乐欣赏:《绣红旗》。
教学目标:1.通过准确而有感情地演唱和背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体会国歌的情绪,理解国歌的来历,了解人民音乐家聂耳的生平及其代表作品。
2. 结合欣赏《绣红旗》创编歌表演。
教学过程:(一)唱歌1.学生随音乐《红旗颂》走进教室。
2.师生谈话:教师引导学生:看谁能唱出刚刚听到乐曲开头由小号演奏的曲调。
3. 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启发学生根据“国歌的故事”等资料,说说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的理解。
4.学唱歌曲《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1)听《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录音、影视或教师范唱)。
(2)教师指挥学生随录音演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注意启发学生对演唱的效果进行评价。
(3)学生探究:歌曲速度、节奏、节拍、旋律等音乐表现要素的特点,并能运用音乐要素及表情术语描述歌曲所表达的情绪。
(4)引导学生随音响(录音、影视、伴奏等)听好前奏,准确地把握弱起起唱,唱准三连音,有表情地唱熟歌曲的曲谱和歌词。
(5)引导学生深入探究:如自由改变本歌的速度、节拍(如2/4变3/4)与节奏(如变弱起为强起;改变三连音节奏),并与前面进行对比,体会音乐情绪及风格会发生怎样的变化。
(6)引导学生随琴声或录音机唱乐谱(包括前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