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苏联取得卫国战争胜利惨痛代价的反思和警醒

合集下载

伟大的卫国战争观后感

伟大的卫国战争观后感

伟大的卫国战争观后感《伟大的卫国战争》是一部展现苏联对抗纳粹德国侵略的战争胜利的史诗电影。

该片以历史真实事件为背景,重现了战争期间苏联人民的顽强抗战精神和无私奉献。

观看这部电影,我深深感受到了卫国战争带给人类的伟大意义和深远影响。

该片通过真实而动人的故事,向观众展示了战争对国家和个人的巨大考验。

片中的苏联士兵们面临着残酷的战争环境、艰苦的生活条件以及敌人的凶残威胁。

然而,他们毫不气馁,坚守阵地,用血肉之躯捍卫祖国的尊严和领土。

他们舍弃个人安危,发扬自我牺牲精神,以国家的利益为重,为了革命事业的胜利,义无反顾地投身到这场伟大斗争中。

观看这部电影,我被苏联军民的勇气和坚韧所震撼。

他们不仅在战斗中始终保持高昂的斗志,还在极端糟糕的生活条件下依然能保持坚强的意志力。

他们在最困难的时刻,互相支持和鼓励,形成了强大的战斗力量。

这种团结和信念深深打动着我,让我思考起人类的战争能力和团结合作的力量。

电影中的伟大卫国战争还向我们展示了人性的光辉与黑暗。

面对战争和死亡,一些士兵展现出了苏联人民的优秀品质,表现出了极大的勇气和牺牲精神。

然而,也有一部分人受到战争的冲击,内心产生了恐惧、犹豫和贪婪。

这让我深刻认识到战争不仅可以使人们成为英雄,还可能释放出人的最黑暗的一面。

战争无情,无论对胜利方还是失败方,都造成了巨大的伤害。

从这部电影中,我还领悟到了战争功利主义的残酷和荒谬。

人类为了争夺资源、领土,为了所谓的国家荣誉和权威,不惜付出巨大的代价。

战争不仅带来了生命和财富的巨大损失,还在心灵上造成了深深的创伤。

电影中所揭示的历史真相,使我深思战争真的值得吗?如果我们能够更加和平地解决争端,避免动用武力,人类社会将能够走向更加美好的未来。

电影所展示的战争场景惟妙惟肖,战斗的动作场面令人印象深刻。

制作团队通过精心的布景和逼真的特效,在屏幕上再现了战争期间的战斗场景。

这些战斗场景将观众带入战争的现场,使观众身临其境地感受到战争的残酷和紧张。

二战苏联取得卫国战争胜利惨痛代价的反思和警醒

二战苏联取得卫国战争胜利惨痛代价的反思和警醒

一、真正了解苏联卫国战争史实的前提二战中,纳粹德国凭借其闪电战、俯冲轰炸、坦克集群等新战术的运用,凭借其党卫军对于信仰的狂热和执着,称雄于欧洲大陆。

战后,同盟国为了掩饰自己曾惨败于德军的尴尬和低能,无限夸大德军装备的数量和质量;苏联为了提振民族自信,夸大德军损失、缩减苏方损失。

于是,曾经的历史真实,被战胜国共同掩盖甚至歪曲,种种人造神话因此应运而生。

随着岁月流逝,当年的档案逐渐解密,越来越多的历史真相渐渐浮现在我们面前。

个人认为,欲了解被尘封多年的历史真相,需要对固有知识进行推陈出新,需要阅读专业水平较高、有一定声誉的作者所著的建立在客观分析解密档案基础之上的新作。

这是真正了解苏联卫国战争史实的前提。

二、强调事项本文侧重于苏德战争中苏德军队在兵力、装备、伤亡方面的对比分析。

三、苏德战争前苏德前线军队的兵力和装备1、苏德战争前(1941年6月22日前)苏德前线军队的装备坦克:苏军部署在西部边境战区的坦克15687辆(全国总数为25000多辆),其中1500辆为T-34坦克和克伏重型坦克。

德军东线部署3650多辆坦克和突击火炮(其中包括230辆无法发射炮弹的指挥车)。

350辆坦克由北非的隆美尔指挥,二个后备师300辆坦克于1941年冬投入东线,即使算上芬兰86辆坦克、罗马尼亚60辆坦克、匈牙利160辆坦克,苏军仍居绝对优势。

作战飞机:苏军部署在西部边境战区作战飞机11000多架(全国总数为19000多架),其中3719架新式战机在性能方面同德军当时最先进的M-109相当;而1941年6月22日前,德军东线部署的M-109最多不超过500架。

德军能够用于进攻苏联的战机总计为1830多架。

此外,德军还拥有300多架芬兰战机、400多架罗马尼亚战机。

大炮迫击炮:苏军59787门,德军43000多门。

2、苏德战争前(1941年6月22日前)苏德前线军队的兵员数量苏联部署在西部边境陆军、空军兵员271.9万人,海军21.6万人,内务部队15.4万人,预备役军人和延期服役者120万人。

二战反思录

二战反思录

二战反思录(深度好文)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一场糟糕透顶的战争,也是一场波澜壮阔的战争。

在这场战争中,三个野心勃勃的国家遭到了彻底的破产,取而代之的是一个野心勃勃的苏联与民主国家的典范——美国——之间的冷战。

这场较量长达半个世纪之久,最终以民主国家的胜利而告终。

可以说,冷战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延续,但二战彻底消灭了大国们进行新的世界大战的信心与决心,确保了世界迄今为止的相对和平。

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一次现代化的传统战争。

以德国为首的法西斯国家企图用现代化的手段获得传统的资源(石油),以便在世界格局中占据有利的地位。

但其期望值明显超出了自身的实力,以至于在莫斯科、斯大林格勒和阿拉曼失败之后,德国的战术胜利再也无法上升为战略上的主动,不得不一直被动到柏林战役,并随之彻底毁灭。

纳粹德国是怎样灭亡的?这是个问题。

1941年德国是欧洲最强大的国家,也是继美国之后第二强大的国家。

这个国家的综合军事实力超过美国(美国在二战前的军备薄弱到开玩笑的地步——连他们的钢盔都是从英国进口的),其文明程度超过俄国。

纳粹何以在4年之内没有内乱的情况下迅速崩溃?传统的说法认为:希特勒发动对俄国的战争导致德国的失败。

这种观点值得商榷。

一、入侵苏联的抉择1941年的苏联拥有名义上世界上最强大的陆军。

更重要的是,苏联是一个富有侵略性的国家。

在斯大林统治下,这个国家与世界文明的潮流格格不入,导致“俄罗斯无法以常理揣度”。

1936年,苏联的大清洗以“图哈切夫斯基叛国案”而升温,斯大林借机牢牢地控制了苏联军队。

1940年,斯大林发动了臭名昭着的入侵芬兰的战争,其同样臭名昭着的军队在弱小的芬兰面前打了一场极不光彩的、损失惨重的战争,使苏联红军成为全世界的笑柄。

但在这场战争中,苏联充分体现了它的个性:惨无人道、粗暴无理、不计代价和贪得无厌。

在这场战争的同时,苏联入侵了拉脱维亚、立陶宛和爱沙尼亚以及罗马尼亚的德涅斯特河地区。

侵略的利齿并没有因为碰到了芬兰这样一块硬骨头而有所收敛。

《伟大的卫国战争》读后感600字

《伟大的卫国战争》读后感600字

《伟大的卫国战争》读后感600字《伟大的卫国战争》讲述了二战时期德国军队肆无忌惮地大举进攻苏联,苏联党和政府奋起反抗的故事,表现了苏联人民不屈不饶的品格。

《伟大的卫国战争》中讲述了许多令人惊心动魄的战争,它们像沙滩上的五颜六色的贝壳,而惨目忍睹的“列宁格勒保卫战”犹如一颗璀璨闪光的珍珠,格外引人注目。

德军南征北战,刚开始旗开得胜、势如破竹、长驱直入,似乎对攻下苏联胜券在握。

芬军当时已经攻下了苏联许多土地,并包围了列宁格勒这座城市。

列宁格勒当时可以直言说是力不从心,因为被包围着,大部分事物只能由飞机从高空投下来,居民们每天最少时只能领到十几克早晚甚至几克事物;电力供应已经接近枯竭;暖气供应已经暂停,而那时正是暖和的冬天……列宁格勒已经面临穷途末路、心灰意冷的的境地。

城外,德军对这座孤城虎视眈眈,随时随地准备攻下这座几乎毫无生存准备工作希望的城池;城内尸横遍野、血流成河,每天冻死被饿死或是饿死的人成千上万、不计其数,空气中充斥着震耳欲聋的战斗声。

可人们尽管仍然没有背弃这座孤城,城内的工厂仍在运转,有时离西线近的工厂可将未造完的坦克工厂里直接把炮弹射到;城内的苏联兵士仍负偶苏联顽抗;外部的苏联军队仍在想方设法地解救这座城市……据德国报道称:“德意志曾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攻下荷兰;曾用不到一个半月的时间攻下法西斯帝国……”可面对两座同月被围困了好几个月的,走投无路的孤城——列宁格勒却速手无策。

莫斯科保卫战后,苏联派出较多将士,经过不懈的努力,终于收复了这座孤城,德军丢盔弃甲、溃不成军、狼狈逃窜,列宁格勒的居民终于迎来了祈盼已久的安宁,与其说是苏联用军队击败了德军,不如说是苏联人民那坚强不屈的精神了德军。

看完了《伟大的卫国战争》,我不禁感慨万千:苏联时代精神人民那坚贞不屈的精神真是伟大呀!面对那样的困境仍然仍旧冒着枪林弹雨、浴血奋战。

我虽然没有俄国人民那么伟大,但是我也有与坚强不屈苏联人民类似的坚强不屈的生平事迹。

《斯大林格勒战役》观后感作文精选五篇

《斯大林格勒战役》观后感作文精选五篇

《斯大林格勒战役》观后感作文精选五篇观后感,就是看了一部影片,连续剧或参观展览等后,把具体感受和得到的启示写成的文章。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斯大林格勒战役》观后感作文精选五篇相关模板,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看看吧!《斯大林格勒战役》观后感作文精选五篇(一)斯大林格勒战役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主要转折点,也是人类历史上最为血腥和规模最大的战役之一。

斯大林格勒作为苏联的重工业基地和交通要道而受到德国炮火的青睐,希特勒认为打下斯大林格勒就能大大的折损苏联的工业发展。

它的惨烈从大规模的空袭、巷战、平民的死亡就能看的出,这场战役超过了200万!是名副其实的“绞肉机”。

从这次战役中也反映出苏联人民为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胜利而付出的巨大损失和贡献。

在斯大林格勒战役中出现了朱可夫、崔可夫等英雄指挥官,战争成就了很多的英雄但更多无辜的人是牺牲品。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发明了电脑、导弹等新式科学技术,战争是人类科技、思想的一次发展机会但更是人类历史和文明的一次大清洗。

凡是都有着双面性,而战争显然是弊大于利。

战争是人类贪婪的表现和深深的悲哀,愿人们能真正的在无数次战火的洗礼中变得更文明更懂得珍惜来之不易的和平!德国导演约瑟夫·维尔斯麦尔从德国人的角度描述二战中斯大林格勒战役的优秀作品。

斯大林格勒战役是二次大战中,德国遭到史无前例的惨败一役,也是欧洲战场的一个重大转折点。

苏联红军用自己的肉身挡住了德国炮弹和飞机的轰炸。

影片在描写战役的同时,企图探讨两个受害人因战争改变命运的经过。

1942年,几个很普通的德军士兵从温暖的海滨随部队调往斯大林格勒前线,很快他们就被残酷的战火吞没了。

随着冬天的来临严寒成了比战斗更可怕的东西。

在冰天雪地里他们想的不是如何作战,而是如何活下去。

每天都有上千德国士兵死亡。

德军的溃败就像一场大灾难,士兵们一个个死去,最后的两个人在幻想着回乡的温暖中冻死在了白色的冰面上。

《斯大林格勒战役》观后感作文精选五篇(二)《斯大林格勒战役》的故事从1942年8月开始,彼时阿拉曼战役德意联军正处于上风,把英军打退到尼罗河之后,作为突击分队立功的二连一排在意大利休养一个月后接到新的任命,将和新长官一起被派往斯大林格勒进行攻坚战。

斯大林格勒战役观后感100字

斯大林格勒战役观后感100字

斯大林格勒战役观后感100字斯大林格勒战役是二战期间苏联和德国之间的一场激烈战役,也是世界战争史上最为壮烈的战役之一。

这场战役发生在1942年,为期五个月,苏联与德国在斯大林格勒展开了殊死搏斗。

这场战役对于苏联取得了重要的战略胜利,也是击溃了德国纳粹的军事力量,在世界战争史上有着重要的历史地位。

斯大林格勒战役之所以受到世人关注,是因为它的规模之大、战斗之激烈以及对战争走势的影响。

从战役开始到结束,双方都动用了大量士兵和武器,使得整个战场上飞来跃去的子弹和炮火随处可见。

双方为了争夺斯大林格勒,进行了多次殊死搏斗,士兵们在血雨腥风中英勇作战,损失惨重。

据统计,仅仅在1942年8月份,苏联就损失了近30万名士兵,这足以说明斯大林格勒战役的惨烈程度。

双方士兵在没有任何退路的情况下,展开了残酷的厮杀,生死存亡、胜负成败的关键就在一瞬间的命运转折中。

斯大林格勒战役不仅是一场血腥激烈的战斗,更是一场思想和文化的碰撞。

苏联在这场战役中彰显了坚韧不拔的毅力和绝不屈服的斗志,这种精神在斯大林格勒的天空中迸发出绚烂的光芒。

而德国则凭借其高明的战术和精良的武器瞄准了斯大林格勒的要害,企图一举攻占这座战略要地。

然而,苏联士兵以顽强的意志和无畏的牺牲精神将敌人挡在斯大林格勒城外。

斯大林格勒战役的结局是苏联军队取得了胜利,这场胜利对于苏联乃至全世界的反法西斯战争具有重要意义。

斯大林格勒战役的胜利使得苏联得以守住重要的军事要地,并在战争中占据了有利的地位。

此外,斯大林格勒战役也成为了苏联军队在反法西斯战争中的标志性战役之一,激励着苏联士兵和全体国民不屈不挠地抗击德国侵略者。

因此,可以说斯大林格勒战役的胜利不仅是一次军事上的胜利,更是一次思想上的胜利。

斯大林格勒战役的胜利是苏联和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值得世人铭记。

这场战役深刻地反映了斯大林格勒的英勇抗击德军的壮丽历史,也为世人展示了苏联士兵不顾一切保卫家园的坚毅意志。

斯大林格勒战役的胜利也为全世界带来了和平和安宁,为苏联人民带来了希望和尊严。

第二次世界大战反思作文

第二次世界大战反思作文

第二次世界大战反思作文
《二战反思》
哎哟喂,说起第二次世界大战,这可真是个让人又爱又恨的历史大事件啊。

它就像是一出超级大片,既有精彩的动作戏,又有感人至深的情感戏,看得人热血沸腾,心里五味杂陈。

首先得说说那些英勇的战士,他们为了国家的和平和人民的幸福,抛头颅、洒热血,真是令人敬佩。

就拿那位著名的“曼哈顿计划”来说吧,科学家们夜以继日地工作,终于在原子弹上取得了突破,让那个战争狂魔不得不低头。

虽然后来因为核战争的威胁,美国不得不在广岛和长崎扔下两颗原子弹,但这也算是给那些疯狂的敌人一个教训吧。

不过,话说回来,二战也让咱们中国损失惨重。

那些战火纷飞的日子,真是让人心疼。

我们伟大的志愿军战士们,为了保卫祖国,不怕牺牲,英勇作战,最后虽然取得了胜利,但也付出了巨大的代价。

想想那些年轻的生命就这样消逝了,心里就止不住的难受。

还有啊,二战也让我们认识到了和平的宝贵。

那时候的战争,让多少家庭支离破碎,多少孩子失去了父母,多少老人失去了亲人。

这些痛苦的记忆,到现在想起来还是让人心酸。

所以啊,我们应该珍惜现在的和平生活,不要让历史的悲剧重演。

再说说那些战争机器,那些坦克、飞机、大炮什么的,真是让人又爱又怕。

它们看起来威风凛凛,但背后却是无数士兵的鲜血和生命换来的。

想想那些被炸得面目全非的家园,想想那些被炸成废墟的城市,真是让人心痛不已。

二战给我们留下了太多的教训和启示。

我们要铭记历史,不忘国耻,珍爱和平,努力创造一个没有战争的世界。

这样才能让后人不再经历这样的苦难,才能真正过上幸福安康的生活。

二战经典战役全录突袭苏联观后感

二战经典战役全录突袭苏联观后感

二战经典战役全录突袭苏联观后感
二战,正是这场战争造就了许许多多的经典战役,让人刻骨铭心、回味无穷。

不列颠上空,战鹰搏击;大西洋海上,狼群猖獗……无尽的灾难让人们看不见曙光,暗无天日。

莫斯科红场、斯大林格勒、列宁格勒,火炮齐鸣,殊死抵抗。

世界的格局正在逐渐改变。

从西西里到诺曼底,盟军敲开了纳粹的大门,从库尔斯克到易北河畔,苏联红军战告捷,从中途岛到硫磺岛,美军和日军互不相让,从上海到金山卫,中日两军决一死战。

每一个战场在海陆空各个空间都留下了双方厮杀的身影。

那血雨腥风的战场,那惨无人道的杀戮,那血肉横飞的场景,让人惊心动魄、唏嘘不已。

二战是永远说不完、说不够的老话题。

回顾这次空前浩劫,重温那段血与火的历史,不仅可以丰富知识,更可以吸取历史教训,更深入地反思人类的生存与发展、战争与和平等问题。

和平来之不易,我们定当珍惜!。

二战中的战争反思

二战中的战争反思

二战中的战争反思二战是世界历史上最为重大的战争之一,给全球带来了巨大的伤痛和深刻的反思。

在战后的年代,人们对于二战中的战争行为进行了广泛的研究和反思,以期避免类似的惨剧再次发生。

本文将对二战中的战争反思进行探讨。

一、战争的根源要深入反思二战中的战争,首先需要探讨战争的根源。

二战的爆发是复杂而多因素的,其中包括国际政治关系的紧张、各国间的利益争夺、极权主义的崛起等。

战争的根源不仅是具体事件和国家之间的冲突,更重要的是存在于人类内心中的贪婪、仇恨和错误决策等因素。

对于二战的反思应从历史的纵深来理解,从中吸取教训。

二、人道主义的重要性二战中的战争行为给人们带来了巨大的人道主义灾难。

大规模的屠杀、强制劳动、战争罪行等无不使人们对人性的黑暗面有了更深的认识。

这促使人们反思战争中人道主义价值观的重要性。

我们应该通过宣扬人权、和平与和谐来唤醒人们的良知,避免将战争作为解决冲突的手段。

三、国际合作的必要性二战表明战争不仅带来了破坏和死亡,也使人们认识到国际合作的重要性。

战后的国际秩序建立了多个国际组织,例如联合国,旨在通过合作、谈判和国际法,通过和平方式解决冲突,维护全球的和平与安全。

这种国际合作的机制应得到进一步的完善和扩展,以应对当前的全球性挑战,例如恐怖主义和气候变化。

四、对历史真相的坦诚反思二战中的战争还要求我们坦诚面对历史真相。

对于战争期间的战争罪行和暴行应该进行深入的调查和研究,以确保真相不被掩盖。

只有正视历史的错误,承认历史带给其他国家和人民的伤害,吸取教训并防止重演,我们才能够迈向更加和平的未来。

五、教育与纪念为了确保二战中的悲剧不会重演,教育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通过教育青年,向他们传递二战的真实故事和经验,可以培养他们对和平的珍视,以及对战争的警惕。

同时,纪念以往战争中的受害者也是重要的一环,提醒我们不应忘记历史的痛苦,并确保类似的悲剧再也不会发生。

六、和平的奋斗对于二战的战争反思,最重要的是我们要从战争中寻求和平的奋斗。

伟大的卫国战争观后感1000字

伟大的卫国战争观后感1000字

伟大的卫国战争观后感1000字
《伟大的卫国战争》是一部关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纪录片,介绍了从1941年到1945年苏联在卫国战争中取得胜利的历程。

该片以俄罗斯最著名的历史学家和军事学家组成的团队作为智囊团,以俄罗斯的国旗为标志,以俄罗斯的历史为主题,详细讲述了苏联在卫国战争中取得胜利的历程。

该片从1941年德国入侵苏联开始讲起,通过多个角度讲述了苏联在卫国战争中取得胜利的原因,其中包括领袖的决策、军事战略和战术,以及苏联人民在战争中的勇气和毅力。

该片还介绍了苏联军队在各个战场上的表现,以及他们在战争中使用的各种武器和战术。

此外,《伟大的卫国战争》还讲述了苏联人民在战争中的艰苦生活和他们在战争中的表现。

该片通过多个故事讲述了苏联人民的坚韧和不屈不挠的精神,以及他们在战争中为保卫祖国而付出的巨大牺牲。

总的来说,《伟大的卫国战争》是一部非常值得观看的纪录片。

它通过丰富的历史资料和深入的分析,详细讲述了苏联在卫国战争中取得胜利的原因,以及苏联人民在战争中的表现。

该片不仅是对苏联卫国战争的纪念,也是对所有在战争中牺牲的人的纪念。

苏联亡党亡国的根本原因、教训与启示(上)——写在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成立100周年之际

苏联亡党亡国的根本原因、教训与启示(上)——写在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成立100周年之际

苏联亡党亡国的根本原因、教训与启示(上)——写在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成立100周年之际苏联亡党亡国的根本原因、教训与启示(上)——写在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成立100周年之际近日,世界各国纷纷纪念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苏联)成立100周年。

作为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联的历史曾经充满着辉煌与希望,但最终却以党亡国亡的惨痛教训告终。

这些教训与启示对于我们理解和发展社会主义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苏联亡党亡国的根本原因展开探讨,并结合历史背景和政治因素,分析教训与启示。

首先,苏联亡党亡国的根本原因在于党内腐败、体制僵化以及领导层发展权力的扭曲。

随着斯大林的上台,苏联共产党逐渐变成了一个高度集权、个人崇拜的政党。

高层领导者围绕个人利益展开斗争,内外部的倾轧导致党内腐败现象的日益严重化。

党的干部选拔机制被扭曲,党员队伍腐化,使得党的纪律丧失,党的思想理论也逐渐僵化。

党在政治上失去了对国家的有效控制,最终使得国家体制陷入僵局。

其次,经济制度的弊端也是苏联亡党亡国的重要因素之一。

苏联在建国初期,通过计划经济的方式实现了前所未有的工业化进程。

然而,由于计划经济体制本身的缺陷,生产效率低下,资源配置不合理,导致了经济发展的停滞。

国家对经济的管控过度,缺乏市场机制的调节与反馈,缺乏激励措施与竞争机制,使得创新、发展和适应外部环境的能力受到限制。

经济制度的弊端最终导致了苏联经济的瓦解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下降。

同时,冷战与外部因素也对苏联亡党亡国产生了重要影响。

自二战结束后,苏联与西方国家的对抗逐渐升级成为冷战状态。

冷战期间,苏联不得不投入大量资源用于军事竞赛与防务,这加剧了国内经济困境。

与此同时,西方国家对苏联的经济、军事和政治施加了不断增加的压力,激化了国内外矛盾。

冷战下的苏联陷入了对外扩张与国内改革之间的矛盾中,无法兼顾国内经济发展和国际地位的维护。

总的来说,苏联亡党亡国的根本原因在于党内腐败、体制僵化与领导权力扭曲、经济制度弊端以及冷战与外部因素的影响。

斯大林格勒战役观后感

斯大林格勒战役观后感

斯大林格勒战役观后感斯大林格勒战役是二战中最为血腥和惨烈的战役之一,也是苏联与纳粹德国之间的最关键的一次较量。

这场战役发生在1942年11月至1943年2月,地点是位于苏联境内的斯大林格勒市。

作为战争史上最大规模的城市战斗之一,斯大林格勒战役对双方都造成了巨大的伤亡和损失。

当我回顾这场战役时,我深感斯大林格勒崇高的意义和无尽的英勇。

斯大林格勒是苏联的一个重要工业城市,是苏联经济和军事力量的中心。

对于纳粹德国来说,占领斯大林格勒意味着可以从内部对苏联进行打击,瓦解苏联国家结构,取得最终战争胜利的可能性增加。

因此,斯大林格勒战役对双方来说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战略地位。

斯大林格勒战役的持续时间之长和战斗的残酷程度表明了参战双方的顽强和牺牲精神。

苏联红军展现了他们的决心和坚韧不拔的意志,用自己的血肉之躯筑起了一道钢铁的长城,顶住了纳粹德国的进攻。

他们不畏艰险,即使在极度恶劣的环境下也毫不退缩。

无论是寒冷的冬天还是纳粹的炮火,他们都坚持抵抗,保卫着自己的国家。

斯大林格勒战役的规模之大和伤亡之惨重令人痛心。

这场战役中,双方的伤亡人数高达数百万人。

战场上的炮火、爆炸和冻死的士兵构成了一幅幅残酷的画面。

城市被彻底毁灭,街头巷尾到处都是废墟和尸体。

战斗的胜利者可能是燃烧着烈火的坦克和军队,但这座城市最终的胜利者是那些为了自由和尊严而牺牲的人们。

斯大林格勒战役也是一场关于人性的考验。

在这场战斗中,我看到了战士们不择手段、不顾个人生死的牺牲精神,他们的勇气、坚韧以及对家国的无限忠诚感动了我。

在围城期间,城市中的人们受尽了坚韧,既要面对饥饿、寒冷和疾病的折磨,又要抵御纳粹德军的攻击。

然而,他们始终没有放弃对自由和正义的信仰,为了家园而奋斗到底。

斯大林格勒战役的胜利标志着苏联人民战胜纳粹德国的希望开始变得真实。

这场战斗的结果不仅是战争的一个转折点,更是苏联人民的胜利与希望的象征。

从斯大林格勒战役中,我们学到了许多宝贵的教训。

进攻列宁格勒的观后感

进攻列宁格勒的观后感

进攻列宁格勒的观后感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人类历史上最惨烈的战争之一,其中许多战役都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而其中,进攻列宁格勒的战役,无疑是最为残酷和血腥的一次。

作为苏德战争中的重要一役,他不仅仅是德国对苏联进行侵略的一部分,也是人类历史上最长、最激烈的围城战之一。

当我了解到这场战役时,我深感震撼和忧伤。

进攻列宁格勒(今日的圣彼得堡)的战役始于1941年9月,结束于1944年1月,持续了将近900天。

这是一段残酷而艰苦的岁月,战斗双方都付出了巨大的代价。

德军为了占领列宁格勒,发动了一系列的进攻,企图摧毁城市,夺取苏联的重要工业基地。

而苏联则奋起抵抗,坚决保卫了祖国的尊严和人民的生命。

战与和,生与死的激烈较量,使整个城市和人民陷入了无比的痛苦和绝望之中。

在战斗的初期,纳粹德国军队迅速占领了列宁格勒的一部分地区,包围了城市。

随着德国军队的逼近,城市的人们被迫撤退,以逃离战火。

然而,许多居民,尤其是老人、妇女和儿童,无法逃离战争的残酷。

他们被困在这座围城中,与饥寒交迫、疾病和死亡为伍。

面对着敌人的炮火和空袭,他们只能在废墟中苟延残喘,用尽一切办法来存活下去。

城市的供给线被切断,食品和医疗物资的供应极度匮乏。

人们的生活条件变得极为恶劣,饥饿和疾病肆虐,死亡的阴影笼罩着整个城市。

儿童哭泣、老人无力地躺在床上、妇女艰难地寻找食物和水源,给整个城市增添了无尽的忧伤和绝望。

然而,在这座围城中,人们并没有放弃对自由和尊严的追求。

他们奋力抵抗,用尽一切办法保卫家园。

他们建立了临时的医院、养老院和孤儿院,尽力照顾那些无助的人们。

他们从废墟中寻找食物,互相帮助,共度难关。

整个城市上下团结一致,共同面对敌人的进攻。

苏联红军也展现出了顽强的战斗力和不屈的精神。

他们不惧困难,勇往直前,为保卫祖国的疆土而战斗。

在充满烟尘和死亡的战场上,他们与敌人进行了激烈的对抗,付出了巨大的牺牲。

无论是在冬天的严寒中,还是在战火纷飞的城市街道上,他们都坚定地履行着自己的职责。

“居安思危——苏联亡党亡国历史教训”观后感

“居安思危——苏联亡党亡国历史教训”观后感

“居安思危——苏联亡党亡国历史教训”观后感第一篇:“居安思危——苏联亡党亡国历史教训” 观后感“居安思危——苏联亡党亡国历史教训”观后感《居安思危——苏联亡党亡国历史教训》围绕苏共亡党、苏联解体这一重大历史事件,从党的建设的八个方面进行深刻剖析,多角度地再现了苏联解体和苏共垮台的全过程,通过大量的历史资料,深刻地揭示了全世界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联的诞生、发展、壮大和消亡的历史,系统透视了苏共消亡的原因,深刻剖析了苏共惨痛的历史教训。

从1898年3月到1991年12月25日,不过短短74年,一个由列宁亲手创建的党,一个曾经取得许多辉煌成就的党,曾经能够与美国两分天下的苏联,在短短的十余年内,从兴盛走向衰败,最终沦落到亡党亡国的境地,不由使人扼腕三叹。

其实,对于苏共亡党的原因,我国理论界已谈得很多,究其根底,不外乎帝国主义的颠覆破坏和和平演变活动;苏共长期拒绝改革开放,坚持高度集中的计划体制导致的经济停滞和落后;还有后来推行错误的改革路线,背弃马克思主义原则,削弱党的领导等等。

但我觉得最重要的有两点:一是苏共的最高领导层的问题,是他们背叛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毁掉了自己的国家和党。

片中一针见血指出:“苏联解体的根本原因在于苏共党内,而苏共的主要问题则在于它的领袖集团。

”从列宁到戈尔巴乔夫,苏共先后经历了五届领导集团,而造成苏共败亡的两个关键人物就是赫鲁晓夫和戈尔巴乔夫。

赫鲁晓夫和戈尔巴乔夫都是彻底否定党的历史和党的领袖人物,这使得他们在沦落为世界社会主义运动最大叛徒的同时,导致了党的形象的损毁和党员理想信念的坍塌,因而动摇了党和国家的根基,产生了灾难性的后果。

最后的苏共已不是列宁理想中的苏共了,全盘否定斯大林的思潮,逐渐转变为对十月革命对列宁主义和列宁本人的批判与否定。

二是“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列宁建立共产党时,苏联正处于斗争时期,马克思主义就像是破开乌云的阳光,给他们带去了希望,对于那一代人来说,马克思主义就是他们的信仰。

苏联兴亡史读后感

苏联兴亡史读后感

苏联兴亡史读后感《苏联兴亡史》是一部关于苏联历史的著作,作者通过详实的史料和深入的研究,全面地揭示了苏联的兴起、发展和最终的崩溃。

在阅读这部著作后,我深刻地感受到了苏联这一伟大国家的兴亡历程,以及其中所蕴含的深刻教训。

苏联的兴起是在十月革命后,列宁领导下的布尔什维克党夺取了政权,建立了社会主义政权。

在列宁和斯大林的领导下,苏联经历了一系列的革命和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苏联在二战中对德国法西斯进行了顽强的抵抗,并最终取得了胜利。

在斯大林时期,苏联经历了快速的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取得了巨大的进步。

然而,苏联的兴起也伴随着许多问题和矛盾,比如政治镇压、集体化运动中的人为灾难等,这些问题最终成为了苏联崩溃的隐患。

苏联的崩溃是在戈尔巴乔夫时期,苏联面临着严重的经济和政治危机。

戈尔巴乔夫试图通过改革来挽救苏联,但是改革的过程中却引发了更大的混乱和动荡。

最终,苏联在1991年解体,成为了15个独立的国家。

苏联的崩溃给世界带来了巨大的影响,不仅改变了世界格局,也让人们深刻地反思社会主义制度的缺陷和问题。

阅读《苏联兴亡史》让我对苏联的历史有了更深刻的了解,也让我对社会主义制度有了更清醒的认识。

苏联的兴起和崩溃都是历史的必然,它们都是社会主义制度的局限性和问题的体现。

苏联的历史告诉我们,一个国家的兴衰并不取决于其意识形态或者政治制度,而是取决于其内在的制度和机制是否能够适应时代的发展和变化。

苏联的兴亡历程也给我们提供了宝贵的历史经验和教训,让我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到社会主义制度的局限性和问题,也让我们更加珍惜和珍视自己所生活的社会制度和国家。

总的来说,《苏联兴亡史》是一部极具震撼力和启发性的著作,它不仅让人们对苏联的历史有了更深刻的了解,也让人们对社会主义制度有了更清醒的认识。

这部著作通过对苏联历史的深入研究和分析,揭示了苏联兴亡的历史规律和深刻内涵,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思考和反思。

这部著作对于我们认识历史、认识社会主义制度、认识国家兴衰有着重要的启发和意义,是一部不可多得的历史巨著。

二战各国功劳读后感

二战各国功劳读后感

二战各国功劳读后感以下是我整理的有关于二战各国功劳读后感,仅供参考:说起二战,人们印象中是英美诺曼底登陆的英勇,太平洋海战美国大兵的对日军摧朽拉枯,苏联差点首都都保不住,中国更是南京失陷,苟延残喘。

二战贡献最大就是美国,苏联反杀德国居第二,中国以伤亡惨重居第三,英国因不投降居第四,其它投降派就不说了。

实际情况真是这样的吗?后面引用数据细节可能有点差异,但如小数点后面数字可以忽略不计。

目前最普遍的看法就是德军总死亡600万,西线40万,东线560万。

西线40万,美国是要二战要结束后才参战的,最多分三分之一,还是伤亡25万换来的,美军战斗力只有士气低落德军五成左右。

在欧洲战场,苏联贡献了93%,美军只有零头3%!在亚洲战场上,日军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死亡人数总计为185万人,对美英等国作战死亡129万人,在中国战场死亡44万多人,苏日战争死亡8.3万人。

数据上看,美国贡献了70%,中国近23%。

但是,没有考虑美国对日本的援助,日本是几乎没有钢铁石油橡胶的国家,都是美国提供的,是美国喂大的老虎。

美国要为自己错误买单是应该的,灭自己放的火,能算功劳吗?所以算美国是0功劳也是有道理的。

在美国禁运了日本后,在长沙会战中,中国占损比比日本还有优势。

中国赴缅远征军到时候战绩也不差。

也就是没有美国援助的日本,跟中国战斗力是一样的。

中国国共两党在抗日战争伤亡260万,那没有援助的日本也要伤亡同样多260万,那抗日战争早就被中国人结束了。

综合算一下,也给美国改正机会挽救下,那亚洲战场上,中国贡献了70%,美国25%(这个二五仔)。

美国人看到是不服气的,觉得不公平。

没事,马上有正面硬刚的机会。

抗美援朝战争中,英勇神武美军对阵装备有点差志愿军,占损比差不远,爱吹捧美军的好莱坞都不好意思拍这些题材影片。

二战,美国是最大赢家。

二战刚开始,大发战争财,要结束时,出来痛打落水狗,窃取革命胜利果实,最典型是在斯大林格勒会战就决定了德国失败,但美国过了一年才慢悠悠的曼底登陆。

2024年斯大林格勒保卫战观后感

2024年斯大林格勒保卫战观后感

2024年斯大林格勒保卫战观后感【____字】斯大林格勒保卫战是二战中的一场重要战役,也是苏联与纳粹德国之间的一场生死搏斗。

虽然时至今日已经过去了多年,但这场战役依旧让我深感震撼和敬畏。

在观看关于2024年斯大林格勒保卫战的记录片后,我对这场战役有着更加深刻的理解和思考。

斯大林格勒是苏联的一个重要军事据点,其地理位置非常关键。

德国纳粹意图通过占领斯大林格勒,切断苏联南部的交通线,迫使苏联投降。

但苏联军队选择了坚决抵抗,付出了巨大的代价。

在这场战役中,无论是苏联士兵还是斯大林格勒的居民,都表现出了巨大的勇气和坚韧。

首先,斯大林格勒保卫战中涌现出了许多英勇无畏的苏联士兵。

虽然苏联军队一度处于劣势,但他们仍然展现出了顽强的战斗力和信念。

在枪林弹雨中,他们冲锋陷阵,用血肉之躯创造了历史的奇迹。

他们组织起来,策应彼此,用毅力和胆识与敌人展开了殊死搏斗。

纵使面对困境和死亡,他们依然毫不退缩,牢记自己的使命,舍生忘死地保卫斯大林格勒。

这些无名英雄们的奋斗精神和牺牲精神,令我对他们深感敬佩。

其次,斯大林格勒的居民也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

战争期间,斯大林格勒市场蜂拥而至的难民,被迫生活在极其恶劣的环境中。

但是,他们依然保持着乐观和坚韧的态度。

他们与苏联军队紧密联系在一起,为士兵提供补给和支持。

尽管日子艰苦,但他们从不放弃对自由和和平的信念。

他们组织了地下抵抗运动,配合苏联军队对抗入侵的敌人。

他们的团结和抗争精神,不仅给予了苏军士兵巨大的支持,也为整个国家注入了无穷的力量。

而在斯大林格勒保卫战中,我也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了战争的残酷性和人性的扭曲。

在这场战役中,死亡无处不在,英勇牺牲的士兵众多,悲壮的情景使人心揪心。

而同时,战争也迫使人们做出许多令人震惊的决定和行为。

饥饿、寒冷和恐惧的折磨使人类的本性开始扭曲,出现了各种各样令人难以置信的行为。

面对绝望和死亡,人们为了活下去竟然不惜舍弃人性的尊严和底线。

战争使得人们变得冷酷、残忍,让我们深刻地反思战争对人类的影响和侵蚀。

苏联兴亡的经验与教训及对当代中国的启示

苏联兴亡的经验与教训及对当代中国的启示

苏联兴亡的经验与教训及对当代中国的启示引言:苏联,作为人类历史上第一个建立起来并取得巨大成就的社会主义国家,他的兴盛与衰亡深刻影响了近百年来的世界历史,并将继续作为他国学习的榜样与示警的红灯影响更长远的时间。

苏联的建立与急速发展,为20世纪浴血追求独立的受压迫民族指明了一条不同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自强道路;实践了社会主义的理论,证明了马列思想的先进性与正确性,是人类社会实践的壮举。

苏共的垮台与苏联的最终解体,是苏联社会各种问题总爆发的结果,也是苏共执政能力逐渐下降直至完全丧失政权的结果;苏联的解体,有许多外部原因,但起决定作用的还是苏共的内部原因。

我国作为仅存的少数社会主义国家之一,面临全新的机遇与严峻的挑战,汲取苏联及苏共的经验教训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显得必要且紧迫。

一、苏联兴盛的经验1.国家正确地干预、参与经济建设是落后国家快速发展的捷径苏联成立之前,沙俄工业基础较之欧美发达国家差距很大,经济薄弱,且科学技术远远落后美国。

综合国力孱弱,虽有数百万陆军,但枪支都不能配发完全,一战及日俄战争的失败最终引发了社会的剧烈变革。

也许正是这些惨败促使苏联人大力发展军事工业与重工业,在国家计划经济的制度下,集中全国物力,使用国家力量,史无前例地大规模规划国家发展前景,通过两个五年计划的短短十年,就使苏联积累了雄厚的工业制造能力,为击败法西斯德国打下了工业基础。

苏联初期的计划经济取得空前成功,与同期欧美自由经济的大萧条对比鲜明,使欧美人士纷纷前往苏联取经,甚至有美国记者回国后宣称在苏联看到了行得通的未来。

苏联的发展之路,是将国家力量充分运用到经济建设之中,正确地干预、参与经济建设。

这种方法为我国所用,在建国初期完成了从没有重工业到初步工业化的历史进程,建立起了日后改革开放依靠的工业基础。

美国罗斯福新政,也是美国政府充分利用国家力量监管、干预经济生活,使美国率先走出了席卷欧美的经济大萧条。

可以说,国家干预、参与经济已经成了发达国家拯救危机的法宝了。

斯大林格勒战役观后感100字

斯大林格勒战役观后感100字

斯大林格勒战役观后感100字斯大林格勒战役是二战期间苏联红军在斯大林格勒城展开的一场著名战役。

这场战役发生在1942年8月至1943年2月,是苏德战争中最激烈和具有决定性意义的一场战役,也是二战中最具代表性的战役之一。

斯大林格勒战役以其激烈的战斗和惨烈的伤亡闻名于世,成为了苏联胜利的转折点。

其后果不仅仅是苏联取得了战略上的胜利,更是在全世界范围内影响深远。

首先,斯大林格勒战役改变了苏联与德国的力量对比格局,使得苏联取得了对西部边境的主动权,为将来在东线上获得更多的优势地位奠定了基础。

其次,通过斯大林格勒战役,苏联红军在军事上得到了严重的打击,这给了苏联国内人民以极大的信心,激励了苏联全国上下一致对抗德国的意志。

最后,斯大林格勒战役展现了苏联红军的战斗力和战争灵活性,这对全世界来说,不仅是对德军的一次严重打击,更是对德国法西斯主义的摧毁。

在这场战役中,苏联红军所展现出来的英勇和无畏,不仅仅是士兵们的个人勇气,更是苏联人民的集体意志和全国上下一致的力量所共同构成的。

斯大林格勒城的保卫者们顽强地抵制住了德军的挑战,最终通过顽强的抵抗和英勇的战斗,将德军赶出斯大林格勒。

这场战役的胜利不仅仅属于苏联,也属于全世界所有反法西斯主义者。

从而为了这场战役的胜利,数百万的苏联红军将士献出了他们的生命,成为了这场战争中的英雄。

而且,他们的牺牲和付出也振奋了整个苏联国内和全世界的人民,激发了人们对于反抗法西斯的热情和斗争意志。

另一方面,斯大林格勒战役的胜利也给予了盟国以极大的鼓舞,在全世界上掀起了一场反法西斯主义的高潮,激励了全世界人民以更加积极的态度投入到反法西斯的斗争中。

从而,斯大林格勒战役的重要意义不仅在于军事意义上的胜利,更在于其对于全世界范围内的政治、经济、文化以及意识形态等多个领域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总的来说,斯大林格勒战役作为二战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战役之一,不仅仅是苏联军队的一次胜利,更是全人类的一次胜利。

回顾分析苏联失败的惨痛教训

回顾分析苏联失败的惨痛教训

回顾分析苏联失败的惨痛教训稿件来源:组织人事报发布日期:2008-07-16张全景1917年列宁领导的俄国十月革命,取得了伟大胜利,建立起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开创了人类社会发展的新纪元,使整个世界发生了革命性变化。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欧洲、亚洲、拉丁美洲许多国家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世界社会主义阵营。

各社会主义国家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指导下,取得了辉煌业绩,显示了社会主义制度的巨大生命力。

这是世界社会主义事业凯歌前进、蓬勃发展的时期。

令人遗憾的是,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苏共失败、苏联解体、东欧剧变,世界政治地图上一大片红色区域消失。

因此,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指导,认真总结苏共失败、苏联解体、东欧剧变的经验教训,将是一笔非常宝贵的遗产,对于我们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十月革命的胜利是俄国历史发展的必然,而苏共失败、苏联解体则是历史的倒退,是不应该发生的悲剧。

苏共虽然失败了,但十月革命的原则是永存的;苏联虽然解体了,但他们建设社会主义的经验教训值得认真总结汲取。

2003年我到俄罗斯访问,着重考察苏联失败的经验教训(2004年久加诺夫访华,我再度会见过他),由于时间和条件所限,不可能把情况了解得很清楚,也不可能把问题研究透彻,不过印象和感触还是很深刻的。

胡锦涛同志在十七大报告中告诫全党:一定要居安思危,增强忧患意识,始终保持对马克思主义、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坚定信念,一定要戒骄戒躁、艰苦奋斗,刻苦学习、埋头苦干,加强团结、顾全大局,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为战胜一切艰难险阻,推动党和人民事业取得新的更大胜利提供强大力量。

这些话可谓至理名言,语重心长。

我们要牢记心头,躬身实践。

苏共失败、苏联解体前,戈尔巴乔夫和那些鼓吹民主社会主义、资本主义的“精英”把苏联说得一团漆黑,把推行资本主义制度吹得天花乱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战苏联取得卫国战争胜利惨痛代价的反思和警醒
二战中,纳粹德国凭借其闪电战、俯冲轰炸、坦克集群等新战术的运用,凭借其党卫军对于信仰的狂热和执着,称雄于欧洲大陆。

战后,同盟国为了掩饰自己曾惨败于德军的尴尬和低能,无限夸大德军装备的数量和质量;苏联为了提振民族自信,夸大德军损失、缩减苏方损失。

于是,曾经的历史真实,被战胜国共同掩盖甚至歪曲,种种人造神话因此应运而生。

随着岁月流逝,当年的档案逐渐解密,越来越多的历史真相渐渐浮现在我们面前。

个人认为,欲了解被尘封多年的历史真相,需要对固有知识进行推陈出新,需要阅读专业水平较高、有一定声誉的作者所著的建立在客观分析解密档案基础之上的新作。

这是真正了解苏联卫国战争史实的前提。

二、强调事项
本文侧重于苏德战争中苏德军队在兵力、装备、伤亡方面的对比分析。

三、苏德战争前苏德前线军队的兵力和装备
1、苏德战争前(1941年6月22日前)苏德前线军队的装备
坦克:
苏军部署在西部边境战区的坦克15687辆(全国总数为25000多辆),其中1500辆为T-34坦克和克伏重型坦克。

德军东线部署3650多辆坦克和突击火炮(其中包括230辆无法发射炮弹的指挥车)。

350辆坦克由北非的隆美尔指挥,二个后备师300辆坦克于1941年冬投入东线,即使算上芬兰86辆坦克、罗马尼亚60辆坦克、匈牙利160辆坦克,苏军仍居绝对优势。

作战飞机:苏军部署在西部边境战区作战飞机11000多架(全国总数为19000多架),其中3719架新式战机在性能方面同德军当时最先进的M-109相当;而1941年6月22日前,德军东线部署的M-109最多不超过500架。

德军能够用于进攻苏联的战机总计为1830多架。

此外,德军还拥有300多架芬兰战机、400多架罗马尼亚战机。

大炮迫击炮:苏军59787门,德军43000多门。

2、苏德战争前(1941年6月22日前)苏德前线军队的兵员数量
苏联部署在西部边境陆军、空军兵员271.9万人,海军21.6万人,内务部队15.4万人,预备役军人和延期服役者120万人。

截止6月22日,投入西部边境第二梯队77个师中的16个抵达前线,使陆军人数新增20.2万人,总兵力达到430万人(未计海军)。

德军部署在边境地区的陆军250万人。

3、总结
苏军坦克数量大约是德军4倍。

苏军飞机数量大约是德军4倍。

苏军兵员数量大约是德军1.6倍。

可以说,在苏德战争开战前,苏军无疑居绝对优势地位。

这是斯大林认为希特勒应该惧怕苏联的根本原因,也是斯大林准备先行进攻德军的物质保证。

四、苏军热衷于军队数量、忽视军队素质,为开战后的惨败打下伏笔
由于忽视军队素质培养,1941年前3个月内,苏军飞行员平均飞行时间为4-15.5
小时、总飞行时间(包括在学校中的飞行时间)大多不超过30小时;反观德国空军,飞行员总飞行时间一般不低于450小时。

苏军坦克驾驶员驾驶实习时间一般为5-10小时,并未达到熟练驾驶所需的至少25小时。

导致上述现象的主要原因是:空军汽油供应不足,航空学校的教官和飞机的数量不足,无法提高飞行员平均飞行时间和总飞行时间。

很多朋友误认为苏联红军只是在开战第一年战斗素养较低。

其实不然,因为在其后几年中上述状况并未发生本质性的改变。

即使在苏德战争的最后一年,德国空军仍将对苏东线作战视为战时训练场,飞行员只有在东线完成实弹射击和150小时最低限度的飞行时数后,方有资格和英美战机进行空中格斗。

五、兵员素质低下、指挥素养欠缺,导致苏军装备大量损毁和战斗人员大量伤亡以苏方宣称大获全胜的普罗霍罗夫克坦克大战为例,拥有850辆坦克和自行火炮的苏联禁卫军第五坦克集团军和拥有273辆坦克和自行火炮的德国党卫军第二坦克军团交战。

德军损毁5辆坦克、损坏54辆坦克和自行火炮;苏军损毁334辆坦克和自行火炮、损坏400辆坦克和自行火炮。

斯大林为此大为光火,但因随后出于宣传目的需要将此次失败视为胜利,苏联禁卫军第五坦克集团军指挥官因此而逃过一劫。

甚至在柏林战役接近尾声之际,在苏军兵员数量和武器装备均居绝对优势形势下,战术优势仍然属于德军。

朱可夫统帅的白俄罗斯第一方面军强攻赛罗夫斯克,虽经充分的炮火准备,仍未有效制敌,因为德军已提前撤至高地反向斜坡并用猛烈火力迎击冲锋的苏军。

由此可见,直到战争的最后几个星期,还有相当数量的苏军指挥官没有学会如何作战,只能以己方消耗换取敌方消耗最终赢得胜利,包括名满天下的朱可夫。

真可谓盛名之下其实难副啊。

关于人员伤亡数量,在苏联时期可谓研究探索的禁区。

苏联解体后,随着一些档案的解密,一些苏联专家为了将分析错误降至最低,采取基于分析伤员每月的变化情况以确定每月受伤和阵亡人数间的对比关系的统计方法,得出结论如下:1941年至1945年间,苏军阵亡、伤病和意外死亡、被俘人数为2240万人,加上被俘期间死亡的400万官兵,苏军死亡总数达到2640万人。

德军死亡总数为260万人。

人员死亡比例10:1。

除军人之外,苏联平民死亡1700万人。

苏联在卫国战争期间死亡总数4340万人,几乎是德国死亡总数650万人的7倍。

六、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不可否认,任何一种统计方法都难免会产生误差,我也无意说上述数据就一定准确。

之所以写出来,目的是警醒我们不要忘记失败导致的惨痛代价,不要忘记为了和平英勇抗击外敌入侵的民族先烈!
因为我们同样遭受过外敌入侵,因为我们同样有过不堪回首的惨痛经历。

落后就要挨打。

落后就意味着需要用更多的血肉方能筑起民族挺立的长城!
忘记过去就意味着背叛。

谈论过去的伤痛,可以提示我们永远不要忘记:
军强,国必盛!
强军,实为民族复兴的第一要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