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物理知识点总结-初二物理知识点总结图
初二物理第一二章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机械运动一、长度和时间的测量1、长度的单位及换算(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单位是米,用符号m表示)1千米=1000米=103米;1分米=0.1米=10-1米;1厘米=0.01米=10-2米;1毫米=0.001米=10-3米1米=106微米;1微米=10-6米。
2、长度的测量工具有:刻度尺﹑游标卡尺﹑螺旋测微仪﹑米尺等。
3、刻度尺的使用(1).使用前要注意观察它的零刻线、量程和最小刻度值;(2).用刻度尺测量时,尺要沿着所测长度,不利用磨损的零刻线;(3).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在精确测量时,要估读到最小刻度值的下一位;(4). 测量结果由数字和单位组成。
(估读到分度值下一位,数字加单位)4、误差: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误差。
误差是不可避免的,它只能尽量减少,而不能消除。
常用减少误差的方法是:多次测量求平均值5、特殊测量方法:(1)累积法:把尺寸很小的物体累积起来,聚成可以用刻度尺来测量的数量后,再测量出它的总长度,然后除以这些小物体的个数,就可以得出小物体的长度。
如测量细铜丝的直径,测量一张纸的厚度.(2)化曲为直:测乒乓球直径。
(3)替代法:有些物体长度不方便用刻度尺直接测量的,就可用其他物体代替测量。
(4)估测法:用目视方式估计物体大约长度的方法。
二、运动的描述1、机械运动:物体位置的变化叫机械运动。
2、参照物:在研究物体运动还是静止时被选作标准的物体(或者说被假定不动的物体)叫参照物.3、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
三、运动的快慢1、速度物理意义:用来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2、定义:物体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符号为v3、计算公式:t S v速度的单位是 :米/秒;千米/小时。
(m/s, km/h)1米/秒=3.6千米/小时4、匀速直线运动定义:速度不变的直线运动叫做匀速直线运动。
这是最简单的机械运动。
(注意:必须在整个运动过程中的任意时刻速度都相等才能叫匀速)特点:快慢不变、经过的路线是直线,速度一定,相同的时间内通过相同的路程。
初二物理笔记大全知识点归纳
初二物理笔记大全知识点归纳初二物理必看知识点总结一、声音的发生与传播1、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振动的物体叫声源。
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3、声音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简称声速。
声音在15℃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
4、回声是由于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回来而形成的。
二、我们怎样听到声音1、声音在耳朵里的传播途径:外界传来的声音引起鼓膜振动,这种振动经听小骨及其他组织传给听觉神经,听觉神经把信号传给大脑,人就听到了声音、2、耳聋:分为神经性耳聋和传导性耳聋、3、骨传导:声音的传导不仅仅可以用耳朵,还可以经头骨、颌骨传到听觉神经,引起听觉。
这种声音的传导方式叫做骨传导。
一些失去听力的人可以用这种方法听到声音。
4、双耳效应:人有两只耳朵,而不是一只。
声源到两只耳朵的距离一般不同,声音传到两只耳朵的时刻、强弱及其他特征也就不同。
这些差异就是判断声源方向的重要基础。
这就是双耳效应、三、乐音及三个特征1、乐音是物体做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
2、音调:人感觉到的声音的高低。
音调跟发声体振动频率有关系,频率越高音调越高;频率越低音调越低。
物体在1s振动的次数叫频率,物体振动越快频率越高。
3、响度:人耳感受到的声音的大小。
响度跟发生体的.振幅和距发声距离的远近有关。
物体在振动时,偏离原来位置的最大距离叫振幅。
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4、音色:由物体本身决定。
人们根据音色能够辨别乐器或区分人。
四、噪声的危害和控制1、当代社会的四大污染:噪声污染、水污染、大气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
2、物理学角度看,噪声是指发声体做无规则的杂乱无章的振动发出的声音;环境保护的角度噪声是指妨碍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起干扰作用的声音。
3、人们用分贝(dB)来划分声音等级。
4、减弱噪声的方法:在声源处减弱、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在人耳处减弱。
五、声的利用可以利用声来传播信息和传递能量1、声音的发生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也就停止。
初二的物理知识点总结归纳
初二的物理知识点总结归纳一、机械运动。
1.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 长度的单位: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基本单位是米(m),常用单位还有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
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1km = 10^3m,1dm=10^- 1m,1cm = 10^-2m,1mm=10^-3m,1μ m = 10^-6m,1nm = 10^-9m。
- 长度的测量工具:刻度尺。
使用刻度尺时要注意:观察刻度尺的零刻度线、量程和分度值;测量时,刻度尺的刻度线要紧贴被测物体;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④记录结果由数字和单位组成。
- 时间的单位:国际单位制中时间的基本单位是秒(s),常用单位还有小时(h)、分(min)。
换算关系为1h = 60min,1min = 60s。
时间的测量工具:停表(秒表)。
2. 运动的描述。
- 机械运动:物体位置的变化叫做机械运动。
- 参照物:在研究物体的运动时,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做参照物。
参照物的选择是任意的,但不能选择研究对象本身为参照物。
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
3. 运动的快慢。
- 速度: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速度等于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公式v=(s)/(t),其中v表示速度,s表示路程,t表示时间。
国际单位制中速度的单位是米每秒(m/s),常用单位还有千米每小时(km/h),换算关系为1m/s =3.6km/h。
- 匀速直线运动:物体沿着直线且速度不变的运动叫做匀速直线运动。
在匀速直线运动中,速度是一个定值,与路程和时间无关。
- 变速直线运动:物体做直线运动时,速度大小发生变化的运动叫做变速直线运动。
平均速度:表示变速运动的平均快慢程度,公式¯v=(s)/(t)(s是总路程,t是总时间)。
二、声现象。
1.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 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初二物理知识点总结包含哪些
初二物理知识点总结包含哪些初二物理知识点总结第一章声现象一、声音的产生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人靠声带振动发声、蜜蜂靠翅膀下的小黑点振动发声,风声是空气振动发声,管制乐器考里面的空气柱振动发声,弦乐器靠弦振动发声,鼓靠鼓面振动发声,钟考钟振动发声,等等);2、振动停止,发生停止;但声音并没立即消失(因为原来发出的声音仍在继续传播);3、发声介质可以是固体、液体和气体;4、声音的振动可记录下来,并且可重新还原(唱片的制作、播放);二、声音的传播1、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固体、液体和气体都可以传播声音;声音在固体中传播时损耗最少(在固体中传的最远,铁轨传声),一般情况下,声音在固体中传得最快,气体中最慢(软木除外);2、真空不能传声,月球上(太空中)的宇航员只能通过无线电话交谈;3、声音以波(声波)的形式传播;注:由声音物体一定振动,有振动不一定能听见声音;4、声速:物体在每秒内传播的距离叫声速,单位是m/s;声速的计算公式是v=;声音在空气中的速度为340m/s;三、回声1、定义: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回来,再传入人的耳朵里,人耳听到反射回来的声音叫回声(如:高山的回声,夏天雷声轰鸣不绝,北京的天坛的回音壁)2、听见回声的条件:原声与回声之间的时间间隔在0.1s以上(教师里听不见老师说话的回声,狭小房间声音变大是因为原声与回声重合);3、回声的利用:测量距离(车到山,海深,冰川到船的距离);四、怎样听见声音1、人耳的构成:人耳主要由外耳道、鼓膜、听小骨、耳蜗及听觉神经组成;2、声音传到耳道中,引起鼓膜振动,再经听小骨、听觉神经传给大脑,形成听觉;3、在声音传给大脑的过程中任何部位发生障碍,人都会失去听觉(鼓膜、听小骨处出现障碍是传导性耳聋;听觉神经处出障碍是神经性耳聋);4、骨传导:不借助鼓膜、靠头骨、颌骨传给听觉神经,再传给大脑形成听觉(贝多芬耳聋后听音乐,我们说话时自己听见的自己的声音);骨传导的性能比空气传声的性能好;5、双耳效应:生源到两只耳朵的距离一般不同,因而声音传到两只耳朵的时刻、强弱及步调亦不同,可由此判断声源方位的现象(听见立体声);五、声音的特性包括1、乐音三要素:音调、响度、音色(1)、音调:声音的高低叫音调,频率越高,音调越高(频率:物体在每秒内振动的次数,表示物体振动的快慢,单位是赫兹,振动物体越大音调越低;振幅:物体在振动时偏离原来位置的最大距离。
初二物理(上)1-6单元知识点汇总,配上动图好理解
GUIDE 导读
初二物理(上) 1-6单元知识点汇总,配上动图好理解
平均速度的计算 【知识链接】 测量平均速度 平均速度是指在某段时间内,物体运动的位移,与所用时间的比值,反映的是某段路程中物体 运动的平均快慢.用表示平均速度,用s表示路程,用t表示时间,则平均速度的公式是v=s/t。 6.运动的相对性
运动的相对性 【知识链接】 (1)参照物:要描述一个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要先选定一个物体作为标准,这个选定的 标准物体叫参照物。 (2)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没有绝对的静止;也就是说一个物体相对于其它一个物体 可以是静止的,但一定会出现相对于其它一些物体是运动的情况,而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 体是运动的,它可能相对于其它物体都是运动的,一个物体一定可以找到一个及一个以上的物 体与之有相对运动,但不一定可以找到一个与之静止的物体。 因为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所以描述物体的运动必须选定参照物,事先不选定参照物,就无法 对物体的运动状态做出判断。
读温度计的数 【知识链接】 (1)在使用温度计以前,应该: ①观察它的量程--能测量的温度范围,(关注微信公众号:初中生家长 获取更多初中学习资 料)如果估计待测的温度超出它能测的最高温度,或低于它能测的最低温度,就要换用一只量 程合适的温度计,否则温度计里的液体可能将温度计胀破,或者测不出温度值。 ②认清它的最小刻度值,以便用它测量时可以迅速读出温度值。 (2)温度计使用时,应该: ①温度计的玻璃泡全部浸入被测的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 ②温度计玻璃泡浸入被测液体后要稍候一会儿,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 ③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3.升华和凝华
初二物理必背知识点总结笔记
初二物理必背知识点总结笔记初二物理必背知识点总结第一章:走进物理世界1、物理学史研究光、热、力、声、电等形形色色物理现象的规律和物质结构的一门科学2、观察和实验是获取物理知识的重要来源3、长度测量的工具是刻度尺,长度的国际基本单位是米,符号是m;常用单位还有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等。
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是1km=1 000m lm=l0dm ldm=l0 lcm=l0mm1mm=1 000μn lμm=1 000nm4、长度测量结果的记录包括准确值、估计值和单位。
5、误差: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的差别叫误差。
误差产生的原因:①与测量的人有关;②与测量的工具有关。
任何测量结果都有误差,误差只能尽量减小,不能绝对避免;但错误是可以避免的。
减小误差的方法:①选用更精密的测量工具;②采用更合理的测量方法;③多次测量取平均值。
6、测量时间的工具是秒表,时间的国际基本单位是秒,符号是s;常用的单位还有小时(h)、分(min)等。
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是1h=60min lmin=60s7、科学探究的主要过程是: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指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收集数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第二章:声音与环境1、产生: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声音就停止;振动发声的物体叫声源2、传播: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播声音。
声音在介质中是以波的形式传播;在不同的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一般在固体中传播最快,气体中传播最慢。
15℃的空气中声音传播速度为340m/s。
3、声音的三个特性:(1)音调:人耳感觉到声音的高低叫音调;音调的高低跟发声体振动的频率有关,频率越高,音调越高。
(2)响度:人耳感觉到的声音的强弱,响度的大小跟发声体振动的幅度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响度还跟距离发声体的远近有关。
(3)音色:又叫音品,不同的发声体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
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初二)
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第一章声现象知识归纳1 . 声音的发生:由物体的振动而产生。
物体振动就一定发声,只是我们未必听到。
2.声音的传播:声音靠介质传播。
真空不能传声(真空传声实验与牛顿第一定律都是实验+推理得到)。
通常我们听到的声音是靠空气传来的。
3.声速: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是:340米/秒。
声音在固体传播比液体快,而在液体传播又比空气体快4.利用回声可测距离:S=1/2vt5.乐音的三个特征:音调、响度、音色。
(1)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它与发声体的大小有关系,声源振动越快音调越高。
(2)响度:与发声体的振幅、距声源的远近有关系。
(3)音色:与发声体的材料、形状、结构有关。
e.g:拨尺实验:尺伸出桌面长度越长音调越低;用手指蘸水后摩擦杯口,水越少音调越高、响度越大。
6.减弱噪声的途径:(1)在声源处减弱(如消声器);(2)在传播过程中减弱;(3)在人耳处减弱。
7.可听声:频率在20Hz~20000Hz之间的声波:超声波:频率高于20000Hz的声波;次声波:频率低于20Hz的声波。
(它们的传播速度仍是340m/s)8.超声波特点:方向性好、穿透能力强、声能较集中。
具体应用有:声呐、B超、超声波速度测定器、超声波清洗器、超声波焊接器等。
(多普勒效应测速)△9.次声波的特点:可以传播很远,很容易绕过障碍物,而且无孔不入。
一定强度的次声波对人体会造成危害,甚至毁坏机械建筑等。
它主要产生于自然界中的火山爆发、海啸地震等,另外人类制造的火箭发射、飞机飞行、火车汽车的奔驰、核爆炸等也能产生次声波。
第二章物态变化知识归纳1. 温度:是指物体的冷热程度。
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的原理制成的。
2. 摄氏温度(℃):单位是摄氏度。
1摄氏度的规定:把冰水混合物温度规定为0度,把一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规定为100度,在0度和100度之间分成100等分,每一等分为1℃。
3.常见的温度计有(1)实验室用温度计;(2)体温计;(3)寒暑表。
初二物理知识点归纳总结精华
初二物理知识点归纳总结精华
以下是初二《物理》的知识点归纳总结精华:
1. 运动与力学:
- 运动的描述与测量:位移、速度、加速度等概念的理解与计算
- 牛顿运动定律:力的作用、质量与加速度的关系等
- 动量与动量守恒:动量的定义、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等
2. 热与能量:
- 温度与热量:温度的概念、热量的传递与计量等
- 相变与状态变化:固体、液体、气体的相互转化过程及能量变化
- 能量与能量转化:机械能、势能、动能的转化与守恒
3. 光与光学:
- 光的传播与反射:光的传播特性、反射定律的应用等
- 光的折射与透射:光的折射规律、反射与折射的应用等
- 光的色散和成像:光的色散现象、镜片的成像原理等
4. 电与电学:
- 静电现象与电荷:电荷的性质、静电力的作用等
- 电流与电路:电流的概念、电路的基本元件和符号等
- 电阻与电功率:电阻与电流的关系、电功率的计算等
5. 宇宙与天文:
- 地球与宇宙:地球的形状与运动、天体运动规律等
- 天文观测与测量:望远镜的应用、星等、距离的测量等
以上是初二《物理》的一些主要知识点的精华总结。
通过学习这些知识,学生可以基本理解运动与力学、热与能量、光与光学、电与电学以及宇宙与天文等方面的基本概念和规律。
如果你有任何进一步的问题,请随时提问。
初二物理知识点总结
初二(上)物理知识点总结一、声现象1、声音的发生:由物体的而产生。
振动停止,发声也。
2、声音的传播:声音靠传播。
真空传声。
通常我们听到的声音是靠传来的。
3、声速: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是:米/秒。
声音在固体传播比液体中,而在液体传播又比气体中。
4、利用回声可测距离:S=5、乐音的三个特征:、、。
(1)音调:是指声音的,它与发声体的有关。
(2)响度:是指声音的,它跟发声体的和有关。
6、减弱噪声的途径:(1)在减弱;(2)在减弱;(3)在减弱。
7、可听声:频率在之间的声波。
超声波:频率高于的声波;次声波:频率低于的声波。
8、超声波特点:方向性好、穿透能力强、声能较集中。
具体应用有:声呐、B超、超声波速度测定器、超声波清洗器、超声波焊接器等。
9、次声波的特点:可以传播很远,很容易绕过障碍物,而且无孔不入。
一定强度的次声波对人体会造成危害,甚至毁坏机械建筑等。
它主要产生于自然界中的火山爆发、海啸地震等,另外人类制造的火箭发射、飞机飞行、火车汽车的奔驰、核爆炸等也能产生次声波。
二、物态变化1、温度:是指物体的程度。
测量的工具是, 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原理制成的。
2、摄氏温度(℃):单位是摄氏度。
把温度规定为0度,把一标准大气压下的温度规定为100度,在0度和100度之间分成等分,每一等分为。
3、常见的温度计有(1)实验室温度计;(2)体温计;(3)寒暑表。
(体温计:测量范围是,每一小格是。
)4、温度计使用:(1)使用前应观察;(2)使用时温度计玻璃泡要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3)待温度计示数后再读数;(4)读数时玻璃泡要被测液体中,视线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
5、是物质存在的三种状态。
6、熔化:物质从变成的过程叫熔化。
要热。
7、凝固:物质从变成的过程叫凝固。
要热。
8、熔点和凝固点:晶体开始熔化时的温度叫。
晶体开始凝固时的温度叫。
同一晶体的熔点和凝固点。
9、晶体和非晶体的重要区别:晶体都有,而非晶体熔点。
10、熔化和凝固曲线图:11、上图中AD是曲线图,在AB段是过程,处于态;在BC段是过程,热,但温度,处于态;CD段是过程,处于态。
初二物理必考重点知识点归纳
初二物理必考重点知识点归纳一、声现象。
1.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 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例如,敲鼓时鼓面振动发出声音。
- 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固体、液体、气体都能传声,真空不能传声。
声音在15℃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
2. 声音的特性。
- 音调:由频率决定,频率越高,音调越高。
例如,女高音歌唱家的音调比男低音歌唱家的音调高,弦乐器通过改变弦的长短、粗细、松紧来改变音调。
- 响度:由振幅和距离发声体的远近决定。
振幅越大、距离发声体越近,响度越大。
如用力敲鼓,鼓面振幅大,响度大。
- 音色:由发声体的材料、结构等因素决定。
不同乐器演奏同一曲子,音色不同,人们可以根据音色来辨别不同的发声体。
3. 噪声的危害和控制。
- 噪声是发声体做无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
从环境保护角度看,凡是妨碍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产生干扰的声音都属于噪声。
- 控制噪声的途径:在声源处减弱(如给摩托车安装消声器)、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如在道路两旁植树)、在人耳处减弱(如戴耳塞)。
4. 声的利用。
- 声可以传递信息,如蝙蝠利用回声定位确定目标的位置,B超利用超声波检查身体。
- 声可以传递能量,如利用超声波清洗钟表等精密仪器,利用超声波击碎人体内的结石。
二、光现象。
1. 光的直线传播。
- 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例如,小孔成像、日食、月食等现象都是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
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3×10⁸m/s。
2. 光的反射。
- 光的反射定律: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 在光的反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
- 镜面反射和漫反射都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镜面反射反射面光滑,平行光入射后反射光仍然平行;漫反射反射面粗糙,平行光入射后反射光向四面八方传播。
3. 平面镜成像。
- 平面镜成像特点:像与物大小相等、像与物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像与物的连线与平面镜垂直、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
初二物理知识点总结归纳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知识要点第一章《声现象》一、声音的发生与传播1、课本P13图1.1-1的现象说明: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用手按住发音的音叉,发音也停止,该现象说明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振动的物体叫声源。
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在空气中,声音以看不见的声波来传播,声波到达人耳,引起鼓膜振动,人就听到声音。
3、声音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简称声速。
一般情况下,v固>v液>v气声音在15℃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 合1224km/h,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0m/s。
4、回声是由于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回来而形成的。
如果回声到达人耳比原声晚0.1s 以上人耳能把回声跟原声区分开来,此时障碍物到听者的距离至少为17m。
二、我们怎样听到声音三、乐音及三个特征1、乐音是物体做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
2、音调:人感觉到的声音的高低。
用硬纸片在梳子齿上快划和慢划时可以发现:划的快音调高,用同样大的力拨动粗细不同的橡皮筋时可以发现:橡皮筋振动快发声音调高。
综合两个实验现象你得到的共同结论是:音调跟发声体振动频率有关系,频率越高音调越高;频率越低音调越低。
物体在1s振动的次数叫频率,物体振动越快频率越高。
频率单位次/秒又记作Hz 。
3、响度:人耳感受到的声音的大小。
响度跟发生体的振幅和距发声距离的远近有关。
物体在振动时,偏离原来位置的最大距离叫振幅。
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增大响度的主要方法是:减小声音的发散。
4、音色:由物体本身决定。
人们根据音色能够辨别乐器或区分人。
四、噪声的危害和控制1、当代社会的四大污染:噪声污染、水污染、大气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
2、物理学角度看,噪声是指发声体做无规则的杂乱无章的振动发出的声音;环境保护的角度噪声是指妨碍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起干扰作用的声音。
3、人们用分贝(dB)来划分声音等级;听觉下限0dB;为保护听力应控制噪声不超过90dB;为保证工作学习,应控制噪声不超过70dB;为保证休息和睡眠应控制噪声不超过50dB。
初二物理上册知识点总结
初二物理上册知识点总结第一章物态及其变化一、物态1、物质存在的状态:固态、液态和气态。
2、物态变化:物质由一种状态变为另一种状态的过程。
物态变化跟温度有关: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分子之间存在着互相作用的引力和斥力,同时分子之间有一定的空隙。
当物质处于固态时,引力作用较强,分子排列严密,分子之间空隙很小,每个分子只能在原位置附近振动,所以固态物质有一定的体积和形状。
固体的温度升高,分子的运动加剧,当温度升高到一定程度时,分子的运动足以使它们分开原来的位置,而在其他分子之间运动,这时物质便以液态的形式存在。
假如温度再升高,分子运动更加剧烈,当温度升高到一定程度时,分子会摆脱其他分子的作用而自由地运动,这时物质便以气态的形式存在。
二、温度的测量1、温度:物体的冷热程度用温度表示。
2、温度计的原理: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
3、摄氏温度的规定:在大气压为1.01×105Pa时,把冰水混合物的温度规定为0度,而把水的沸腾温度规定为100度,把0度到100度之间分成100等份,每一等份称为1摄氏度,用符号℃表示。
4、温度计的使用:(1)让温度计与被测物长时间充分接触,直到温度计液面稳定时再读数。
(2)读数时,不能将温度计拿离被测物体。
(3)读数时,视线应与温度计标尺垂直,与液面相平,不能仰视也不能俯视。
(4)测量液体时,玻璃泡不要碰到容器壁或容器底。
5、体温计:量程一般为35~42℃,分度值为0.1℃。
三、熔化和凝固1、熔化:物质由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
(吸热)凝固:物质由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
(放热)2、固体分为晶体和非晶体。
晶体:有固定熔点。
熔化过程中吸热,但温度不变。
如:金属、食盐、明矾、石英、冰等。
非晶体:没有一定的熔化温度。
变软、变稀变为液体。
如:沥青、松香、玻璃。
四、汽化和液化1、汽化:物质由液态变成气态的过程。
汽化有两种方式:蒸发和沸腾(吸热)2、蒸发是只在液体外表发生的一种缓慢的汽化现象。
初二物理知识点总结
初二物理知识点总结第一部分声现象及物态变化(一) 声现象1. 声音的发生: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也就停止。
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但并不是所有的振动都会发出声音。
2. 声音的传播: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1)声音要靠一切气体,液体、固体作媒介传播出去,这些作为传播媒介的物质称为介质。
登上月球的宇航员即使面对面交谈,也需要靠无线电,那就是因为月球上没有空气,真空不能传声(2)声间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3. 回声: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回来人再次听到的声音叫回声(1) 区别回声与原声的条件:回声到达人的耳朵比原声晚0.1秒以上。
(2) 低于0.1秒时,则反射回来的声间只能使原声加强。
(3) 利用回声可测海深或发声体距障碍物有多运4. 音调:声音的高低叫音调,它是由发声体振动频率决定的,频率越大,音调越高。
5. 响度:声音的大小叫响度,响度跟发声体振动的振幅大小有关,还跟声源到人耳的距离远近有关6. 音色:不同发声体所发出的声音的品质叫音色7. 噪声及来源从物理角度看,噪声是指发声体做无规则地杂乱无章振动时发出的声音。
从环保角度看,凡是妨碍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都属于噪声。
8. 声音等级的划分人们用分贝来划分声音的等级,30db—40db是较理想的安静环境,超过50db就会影响睡眠,70db以上会干扰谈话,影响工作效率,长期生活在90db以上的噪声环境中,会影响听力。
9. 噪声减弱的途径:可以在声源处、传播过程中和人耳处减弱(二)物态变化1 温度:物体的冷热程度叫温度2摄氏温度:把冰水混合物的温度规定为0度,把1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规定为100度。
3温度计(1) 原理:液体的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2) 构造:玻璃壳、毛细管、玻璃泡、刻度及液体(3) 使用:使用温度计以前,要注意观察量程和认清分度值4.使用温度计做到以下三点① 温度计与待测物体充分接触② 待示数稳定后再读数③ 读数时,视线要与液面上表面相平,温度计仍与待测物体紧密接触5.体温计,实验温度计,寒暑表的主要区别构造量程分度值用法体温计玻璃泡上方有缩口 35—42℃ 0.1℃ ① 离开人体读数② 用前需甩实验温度计无—20—100℃ 1℃ 不能离开被测物读数,也不能甩寒暑表无—30 —50℃ 1℃ 同上6.熔化和凝固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叫熔化,熔化要吸热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叫凝固,凝固要放热7.熔点和凝固点(1) 固体分晶体和非晶体两类(2) 熔点:晶体都有一定的熔化温度,叫熔点(3) 凝固点:晶体者有一定的凝固温度,叫凝固点同一种物质的凝固点跟它的熔点相同8.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汽化有两种不同的方式:蒸发和沸腾,这两种方式都要吸热9.蒸发现象(1) 定义:蒸发是液体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的,并且只在液体表面发生的汽化现象(2) 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液体温度高低,液体表面积大小,液体表面空气流动的快慢10. 沸腾现象(1) 定义:沸腾是在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进行的剧烈的汽化现象(2) 液体沸腾的条件:①温度达到沸点②继续吸收热量11. 升华和凝华现象(1) 物质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叫升华,从气态直接变成固态叫凝华(2) 日常生活中的升华和凝华现象(冰冻的湿衣服变干,冬天看到霜)12. 升华吸热,凝华放热第二部分光现象及透镜应用(一)光的反射1、光源:能够发光的物体叫光源2、光在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初二物理知识点总结图
初二物理知识点总结图一、力的概念与性质力是物体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它是使物体发生形状、速度或方向改变的原因。
力的性质包括大小、方向和作用点。
1. 力的大小:力的大小可以用力的单位牛顿(N)来表示。
力的大小等于物体的质量乘以加速度。
力的大小还可以通过弹簧测力计等仪器来测量。
2. 力的方向:力有方向,用箭头来表示。
箭头的方向表示力的方向,箭头的长度表示力的大小。
力可以分为平行力和非平行力,平行力的方向相同或者相反,而非平行力的方向为夹角。
3. 力的作用点:力可以作用于物体的任何一部分,作用点可以用图示来表示。
如果力作用点在物体的重心上,物体将保持平衡。
二、力的效果力对物体有三种基本效果:使物体停止、使物体运动、使物体改变形状。
1. 使物体停止:当有个力作用在一个运动的物体上,它将减速并最终停止。
这个力被称为摩擦力。
2. 使物体运动:当有个力作用在一个静止的物体上,它将使物体运动起来。
这个力被称为推力。
3. 使物体改变形状:当有个力作用在一个物体上,它将改变物体的形状。
这个力被称为拉力或压力。
三、力的等效性和合力力的等效性是指多个力的合力可以用一个力来代替。
如果多个力的方向相同,合力等于它们的矢量和;如果多个力的方向相反,合力等于它们的矢量差。
1. 力的合成:将多个力以一定比例构成的向量相加,得到合力。
如果向量相互为平行关系,则合力的大小等于各个向量的矢量和。
2. 力的分解:将一个力分解为多个力,使这些力分别作用于物体的不同方向。
力的分解可以简化问题的计算。
四、摩擦力摩擦力是两个物体接触时互相阻碍运动的力。
摩擦力包括静摩擦力和动摩擦力。
1. 静摩擦力:当物体停止时,两个接触表面之间的摩擦力。
静摩擦力的大小等于施加在物体上的外力,直到物体开始移动。
2. 动摩擦力:当物体在移动时,两个接触表面之间的摩擦力。
动摩擦力的大小小于或等于静摩擦力。
五、重力重力是地球或其他天体对物体的吸引力。
所有物体都受到重力的作用,其大小与物体的质量有关。
初二物理知识点总结.ppt
③当物体受非平衡力作用时,物体的运动状态一定 发生改变。
⑵根据物体的运动状态判断物体的受力情况。
当物体处于平衡状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时, 物体不受力或受到平衡力。
注意:在判断物体受平衡力时,要注意先判断物 体在什么方向(水平方向还是竖直方向)处于平 衡状态,然后才能判断物体在什么方向受到平衡 力。
下表面快,因而上表面压强小,下表面压强大,在 机翼上下表面就存在着压强差,从而获得向上的升 力;
1、定义:浸在液体(或气体)中的物体会受到 向上托的力,叫浮力。
2、浮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上的。
3、产生原因:由液体(或气体)对物体向上和 向下的压力差。
通过实验探究发现(控制变 量法):浮力的大小跟物体 浸在液体中的体积和液体的 密度有关,物体浸在液体中 的体积越大,液体的密度越 大,浮力就越大。
部有压强;液体具有流动 性,对容器侧壁有压强。
液体压强的特点:
1)液体对容器的底部和侧壁有压强, 液体 内部朝各个方向都有压强;
2)各个方向的压强随着深度增加而增大; 3)在同一深度,各个方向的压强是相等的; 4)在同一深度,液体的压强还与液体的密
度有关,液体密度越大,压强越大。
注意: 液体压强只与液体的密度和液体的深 度有关,而与液体的体积、质量无关。与 浸入液体中物体的密度无关(深度不是高 度)
弹性:物体受力发生形变不受力自动恢复原来形状 的特性;
塑性:物体受力发生形变不受力不能自动恢复原来 形状的特性。
弹力的定义: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产生的力。 (如压力,支持力,拉力)
产生条件:发生弹性形变 。
测量力的大小的工具叫做弹簧测力计。
初二物理下知识点总结
八年级物理下册知识点总结第七章力一、力1、力的概念: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3、力的作用效果:力能够改变物体的形状,力能够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说明:物体的运动状态是否改变一般指:物体的运动快慢是否改变(速度大小的改变)和物体的运动方向是否改变4、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它们都能影响力的作用效果。
5、力的示意图:用一根带箭头的线段把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表示出来,假如没有大小,可不表示,在同一个图中,力越大,线段应越长6、力产生的条件:①必须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物体。
②物体间必须有相互作用(能够不接触)。
7、力的性质: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两物体相互作用时,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反之,受力物体同时也是施力物体。
二、弹力1、弹力①弹性:物体受力时发生形变,不受力时又恢复到原来的形状的性质叫弹性。
②塑性:物体受力发生形变,形变后不能恢复原来形状的性质叫塑性。
③弹力:物体因为发生弹性形变而受到的力叫弹力,弹力的大小与弹性形变的大小相关弹力产生的重要条件:发生弹性形变;两物体相互接触;生活中的弹力:拉力,支持力,压力,推力;2:弹簧测力计①结构:弹簧、挂钩、指针、刻度、外壳②作用:测量力的大小③原理:在弹性限度内,弹簧受到的拉力越大,它的伸长量就越长。
(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跟受到的拉力成正比)④对于弹簧测力计的使用(1) 认清量程和分度值;(2)要检查指针是否指在零刻度,假如不是,则要调零;(3)轻拉秤钩几次,看每次松手后,指针是否回到零刻度;(4) 使用时力要沿着弹簧的轴线方向,注意防止指针、弹簧与秤壳接触。
测量力时不能超过弹簧测力计的量程。
(5)读数时视线与刻度面垂直说明:物理实验中,有些物理量的大小是不宜直接观察的,但它变化时引起其他物理量的变化却容易观察,用容易观察的量显示不宜观察的量,是制作测量仪器的一种思路。
这种科学方法称做“转换法”。
利用这种方法制作的仪器有:温度计、弹簧测力计等。
初二年级物理知识点总结归纳
初二年级物理知识点总结归纳第一章:走进物理世界1、物理学史研究光、热、力、声、电等形形色色物理现象的规律和物质结构的一门科学2、观察和实验是获取物理知识的重要来源3、长度测量的工具是刻度尺,长度的国际基本单位是米,符号是m;常用单位还有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等。
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是1km=1 000m lm=l0dm ldm=l0cm lcm=l0mm1mm=1 000μn lμm=1 000nm4、长度测量结果的记录包括准确值、估计值和单位。
5、误差: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的差别叫误差。
误差产生的原因:①与测量的人有关;②与测量的工具有关。
任何测量结果都有误差,误差只能尽量减小,不能绝对避免;但错误是可以避免的。
减小误差的方法:①选用更精密的测量工具;②采用更合理的测量方法;③多次测量取平均值。
6、测量时间的工具是秒表,时间的国际基本单位是秒,符号是s;常用的单位还有小时(h)、分(min)等。
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是1h=60min lmin=60s7、科学探究的主要过程是: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指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收集数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第二章:声音与环境1、产生: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声音就停止;振动发声的物体叫声源2、传播: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播声音。
声音在介质中是以波的形式传播;在不同的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一般在固体中传播最快,气体中传播最慢。
15℃的空气中声音传播速度为340m/s。
3、声音的三个特性:(1)音调:人耳感觉到声音的高低叫音调;音调的高低跟发声体振动的频率有关,频率越高,音调越高。
(2)响度:人耳感觉到的声音的强弱,响度的大小跟发声体振动的幅度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响度还跟距离发声体的远近有关。
(3)音色:又叫音品,不同的发声体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
4、频率的高低决定音调的高低;振幅的大小决定声音的响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物理知识点总结:初二物理知识点总结图
随着新课标改革事业的不断推进和发展,对初中物理教学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下面是X为你整理的初物理知识点总结,一起来看看吧。
初物理知识点总结(一)
1、分子动理论的内容是:(1)物质由分子组成的,分子间有空隙;(2)一切物体的分子都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3)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2、分子是原子组成的,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的,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的。
质子带正电,电子带负电。
3、汤姆逊发现电子(1897年);卢瑟福发现质子(1919年);查德威克发现中子(1932年);盖尔曼提出夸克设想(1961年)。
4、机械能:动能和势能的统称。
运动物体的速度越大,质量越大,动能就越大。
物体质量越大,被举得越高,重力势能就越大。
5、势能分为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
6、弹性势能: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具的能。
物体的弹性形变越大,它的弹性势能就越大。
7、自然界中可供人类大量利用的机械能有风能和水能。
8、内能:物体内部所有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叫内能。
(内能也称热能)
9、物体的内能与温度有关:物体的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度越快,内能就越大。
10、改变物体的内能两种方法:做功和热传递,这两种方法对改变物体的内能是等效的。
物体对外做功,物体的内能减小,温度降低;外界对物体做功,物体的内能增大,温度升高。
13、热量的计算:①Q吸=cm(t-t0)=cm△t升(Q吸是吸收热量,单位是焦耳;c是物体比热,单位是:焦/(千克/℃);m 是质量;t0是初始温度;t是后来的温度。
②Q放=cm(t0-t)=cm△t降1.热值(q):1千克某种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叫热值。
单位是:焦耳/千克。
2燃料燃烧放出热量计算:Q放=qm;(Q放是热量,单位是:焦耳;q是热值,单位是:焦/千克;m是质量,单位是:千克。
14、光直线传播的应用
可解释许多光学现象:激光准直,影子的形成,月食、日食的形成、小孔成像等
15、光线
光线:表示光传播方向的直线,即沿光的传播路线画一直线,并在直线上画上箭头表示光的传播方向(光线是假想
的,实际并不存在)
初物理知识点总结(二)
1.形成: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
注:该处电荷是自由电荷。
对金属来讲是自由电子定向移动形成电流;对酸、碱、盐的水溶液来讲,正负离子定向移动形成电流。
2.方向的规定:把正电荷移动的方向规定为电流的方向。
注:在电源外部,电流的方向从电源的正极到负极。
电流的方向与自由电子定向移动的方向相反
3.获得持续电流的条件:
电路中有电源电路为通路
4.电流的三种效应。
(1)电流的热效应。
如白炽灯,电饭锅等。
(2)电流的磁效应,如电铃等。
(3)电流的化学效应,如电解、电镀等。
注:电流看不见、摸不着,我们可以通过各种电流的效应来判断它的存在,这里体现了转换法的科学思想。
(物理学中,对于一些看不见、摸不着的物质或物理问题我们往往要抛开事物本身,通过观察和研究它们在自然界中表现出来的外显特性、现象或产生的效应等,去认识事物的方法,在物理学上称作这种方法叫转换法)
5.单位:(1)国际单位:A
(2)、常用单位:mA、μA
(3)换算关系:1A=1000mA、1mA=1000μA
6.测量:
(1)仪器:电流表
(2)方法:
㈠读数时应做到“两看清”即看清接线柱上标的量程,看清每大格电流值和每小格电流值。
㈡使用时规则:两要、两不
①电流表要串联在电路中;
②电流要从电流表的正接线柱流入,负接线柱流出,否则指针反偏。
③被测电流不要超过电流表的最大测量值。
危害:被测电流超过电流表的最大测量值时,不仅测不出电流值,电流表的指针还会被打弯,甚至表被烧坏。
选择量程:实验室用电流表有两个量程,0~和0~3A。
测量时,先选大量程,用开关试触,若被测电流在~3A可测量,若被测电流小于,则换用小的量程,若被测电流大于3A 则换用更大量程的电流表。
④绝对不允许不经用电器直接把电流表连到电源两极上,原因电流表相当于一根导线。
初物理知识点总结(三)
水通过强磁场区域,可使水磁化,相比与普通水,磁化水有着许多神奇功能。
磁化水运用于人类的饮食起居,可改善人类的生活质量。
用磁化水煮米饭:米饭更可口,剩饭用磁化水煮与新米一样粘稠有香味。
用磁化水煮面:面条不粘连,煮饺子不粘,和面醒得快。
用磁化水煮汤:可使各种菜肴保持原味,更鲜美。
用磁化水熬中药:可使药物成分完全析出,增强药效。
用磁化水冲咖啡:更浓香,可长时间保持香味,消除刺激性。
用磁化水沏茶:可防止丹宁溢出,使茶味更甘醇、不涩苦、冷后仍可喝。
用磁化水清洗蔬果:清香可口,不易腐烂。
洗葡萄隔夜后仍不招小飞虫。
用磁化水清洗餐具:不需用洗洁精(动物油除外)。
用磁化水解酒:多喝磁化水,可迅速解酒,不适感马上消除。
用磁化水洗脸:皮肤细嫩,防止黑斑、雀斑及皮肤老化。
用磁化水洗澡:可预防各种皮肤疾病,更可使皮肤细胞活化、有弹性。
用磁化水护发:可预防头皮痒、头皮屑、头发光亮柔顺,
不用护发素。
用磁化水洗衣服:去污力强,省时、省水、省电、省洗衣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