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布式发电及并网
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高压并网项目典型并网方案

该方案适用于不同规模和不同需求的光伏发电项目的建设,能够充分发挥集中式和分散式并网方案的 优点。通过合理配置大型光伏电站和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可以实现电力的高效利用和优化配置,同 时提高电力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03
并网方案的技术细节与比较
集中式并网方案的技术细节
集中式并网方案通常采用大型光 伏电站形式,将多个光伏发电单 元集中接入升压站,通过高压输
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高压并网的发展趋势
发展趋势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规模的不断扩大,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高压并网的发展趋势呈现出以下特点:高压并 网电压等级不断提高,并网容量不断扩大,智能化和自动化技术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同时与储能技术的结合也日 益紧密。
技术挑战
然而,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高压并网也面临着一些技术挑战,如电网稳定性问题、电能质量问题和设备可靠性问 题等,需要进一步加强技术研发和创新,提高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混合式并网方案的技术细节
混合式并网方案结合了集中式和分散式并网方案的优点,既可实现大规模开发,又 能满足分布式光伏发电的需求。
混合式并网方案需要综合考虑光伏电站的集中接入和分布式接入的技术要求和特点。
混合式并网方案适用于不同规模和不同需求的光伏发电项目。
各种并网方案的优缺点比较
集中式并网方案的优点在于技术要求低、便于大规模开发, 但缺点是占地面积大、对日照条件要求较高。
电线路送入电网。
集中式并网方案的技术要求相对 较低,便于大规模开发和建设。
集中式并网方案适用于土地资源 丰富、日照条件较好的地区。
分散式并网方案的技术细节
分散式并网方案是将光伏发电 单元分散接入当地配电网,就 近向用户供电。
分散式并网方案需要配置逆变 器和变压器等设备,技术要求 较高。
分布式光伏发电并网调试方案

分布式光伏发电并网调试方案1.并网准备1)直流部分1)确保天气稳定,并在光伏阵列输出稳定的情况下进行试运行;2)记录环境参数(电压、温度、光照强度);3)检查组串接线的极性,确保无接错;4)测量组串总线开路电压,确保DC输入极性正确,记录并测量每一路DC电压,每路电压值应几乎相同,并且不超过逆变器允许的最大直流电压值。
2)检查电缆绝缘通过绝缘电阻测试可以检查电缆绝缘是否老化、受损、受潮,以及耐压试验中暴露出的绝缘缺陷。
对1000V以下的电缆测量时用1000V绝缘电阻测试仪,分别测量线芯对铠装层、铠装层对地的绝缘,以检查绝缘是否损坏。
如果确实存在绝缘电缆损坏,应安排检修。
2.逆变器本体测试1)在逆变器上电前的检查:1)确保逆变器直流断路器均处于OFF位置;2)检查逆变器是否已按照用户手册、设计图纸、安装要求等安装、接线完毕;3)确认机器内所有螺钉、线缆、接插件连接牢固,器件(如吸收电容、软启动电阻等),无松动、损坏;4)检查防雷器、熔断器完好、无损坏;5)确认DC连接线缆极性正确,端子连接牢固;6)检查AC电缆连接,电压等级、相序正确,端子连接牢固;7)检查所有连接线端有无绝缘损坏、断线等现象,用绝缘电阻测试仪,检查线缆对地绝缘阻值,确保绝缘良好;8)检查逆变器的通讯线缆是否连接牢固,所有逆变器通讯端子的接线极性是否一致。
2)检查逆变器设置1)选择光照充足时刻,确认组串接线极性正确后,断开逆变器输出侧交流断路器,将逆变器直流开关旋至位置“ON”;2)如果直流电压超过逆变器启动电压,其液晶屏激活,操作按键,检查逆变器的所在国家代码、保护参数设置、时间设置是否正确。
如果是初次上电,应按照操作手册进行各参数设置;3)检查逆变器的通讯连接是否成功(在箱变侧,利用UPS及直流屏为保护装置及通讯装置供电);4)检查完毕后,将逆变器直流开关旋至位置“OFF”。
3.交流汇流箱部分检查交流汇流箱各开关是否完好,开关合分是否到位,触头接触是否良好。
分布式发电与并网技术的研究与探讨

分布式发电与并网技术的研究与探讨分布式发电的研究具有多元性、广泛性以及代表性。
目前,电力系统的发展和能源发展现状,分布式发电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重要的应用价值。
同时介绍了国内外分布式发电的发展现状和应用前景。
本文分析了分布式并网系统和分布式发电对电力系统规划,电力质量,继电保护和可靠性以及配电网分布式发电和分布式发电前景的影响。
标签:分布式发电;电力系统;配电网;并网技术1 分布式发电技术在电力系统不断发展改进的过程中,分布式发电以其独特优势以及具有广阔发展空间的前提下,不断应用而生。
近年来分布式发电技术以其独有的环保性、经济性引起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
本文在简要概述分布式电源及其并网技术应用情况的基础上,介绍主要分布式电源的特点、主要涉及分布式发电并网的接口技术,含分布式电源的系统规划与设计及其优化,含分布式电源的系统分析、运行与控制,孤岛检测、紧急控制与继电保护等方面。
最后指出分布式电源及并网技术的未来发展趋势与方向。
DG是指靠近用户端安装的一些中小型发电装置。
它可以直接向少数用户直接供电,不受公共电网的需求,或者与公共电网一起进入配电网络,为用户提供电力。
1.1 几种分布式发电技术(1)天然气作为普通燃气轮机,内燃机和微型燃烧发动机为基本核心发电系统。
(2)燃料电池发电系统。
其中有:磷酸燃料电池PAMFC,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PEMFC,熔融碳酸盐燃料电池MCFC,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
(3)太阳能光伏电池发电系统。
(4)风力发电系统。
(5)生物质能发电系统。
2 分布式发电的并网近年来,DG和常规电力系统的运行趋势越来越明显。
DG网络有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网络本身的结构和性能;另一个DG在电网之后对电力系统的运行,控制,保护等方面的影响。
2.1 分布式发电并网系统DG并网系统包括两个含义:在DG和电网之间建立设备之间的物理连接,即硬件。
DG与外界形成电气连接手段。
同时,依靠这些电接触的硬件,也可以实现DG单元的监控,控制,测量,保护和调度功能。
分布式光伏发电并网流程详解

分布式光伏发电并网流程详解做分布式光伏项目,并网流程是最关键的环节之一,并网申请工作贯穿着分布式光伏项目实施的全过程,并网验收更是项目结束的关键性指标。
随着光伏发电政策的不断完善,光伏并网流程逐渐趋于简化,总体而言可分成以下几个环节。
环节一:并网申请阶段在这一环节需根据分布式光伏项目的设计方案,确定并网模式和项目装机容量,并按不同装机规模接入电压等级的要求,如表1-1所示,确定并网电压等级,向电网公司营销部递交并网申请,受理后两个工作日内电网公司安排工作人员到现场勘察。
表1-1 不同规模接入电压等级参考表这一环节需提交的资料包括:自然人申请需提供:经办人身份证原件及复印件、户口本、房产证(或乡镇及以上政府出具的房屋使用证明)等项目合法性支持性文件。
法人申请需提供:①经办人身份证原件及复印件和法人委托书原件(或法定代表人身份证原件及复印件)。
②企业法人营业执照、土地证、房产证等项目合法性支持性文件。
③政府投资主管部门同意项目开展前期工作的批复(有些地区不要求)。
④发电项目前期工作及接入系统设计所需资料。
⑤用电电网相关资料(仅适用于大工业用户)。
⑥分布式电源接入电网申请表,如表1-2所示。
⑦租用工商业屋顶建设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的,需提供屋顶租赁协议。
⑧采取能源合同管理模式的,需提供能源管理合同。
表1-2 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并网申请表环节二:确定接入系统方案阶段①接入系统方案制定。
根据现场勘查情况,由电网公司经济技术研究制定接入系统方案,一般在7个工作日内完成。
接入系统方案的内容包括:分布式电源项目建设规模(本期、终期)、开工时间、投产时间、系统一次和二次方案及主设备参数、产权分界点设置、计量关口点设置、关口电能计量方案等。
图2-1 并网业务流程系统一次包括:并网点和并网电压等级(对于多个并网点项目,项目并网电压等级以其中的最高电压为准)、接入容量和接入方式、电气主接线图、防雷接地要求、无功补偿配置方案、互联接口设备参数等;系统二次包括:保护、自动化配置要求以及监控、通信系统要求。
分布式光伏发电并网流程

分布式光伏发电并网流程1.分布式光伏发电站选址首先,需要选择适合建设分布式光伏发电站的地点。
选址要考虑到太阳辐射资源、地形地貌、工程建设、运维成本等因素。
一般来说,选址应选择没有阴影遮挡、日照时间长、土地利用率低的地方,如屋顶、停车棚、工业用地等。
2.光伏电站设计与建设在选址确定后,需要进行光伏电站的设计与建设。
设计要考虑到发电量、方案可行性、成本投入等因素。
建设过程中,包括土建施工、设备安装等,需要确保设备的安全和正常运行。
3.光伏电站接入电网光伏电站建成后,需要进行电网接入工作。
这需要进行一系列的手续和申请,并且需要符合当地电力部门的相关要求和规范。
具体步骤包括网供合同签订、电力设施接入协议签订、工程验收、运行维护等。
4.光伏发电系统调试完成电网接入后,需要对光伏发电系统进行调试。
包括光伏组件的安装调整、逆变器的调试设置、发电量测试等。
通过调试,确保光伏发电系统的正常运行和发电效率。
5.并网发电调试完成后,光伏发电系统正式并网发电。
系统运行过程中,需要进行监测和维护,确保发电站的安全运行和优质发电。
同时,将发电的电能通过电表计量,并向电网输送。
6.发电补贴及上网电价结算光伏发电站进行并网发电后,可以享受政府的发电补贴政策。
发电站需要按照相关规定进行报送和结算,包括发电量统计、补贴申请、结算单申请等环节。
7.光伏发电站的运行维护光伏发电站的运行维护是确保系统长期稳定运行的关键。
包括对设备的巡检、清洁以及修理维护等工作,以保证光伏发电系统的正常运行和发电效率。
8.光伏发电系统的监测管理和数据分析光伏发电系统需要进行实时的监测和数据分析。
通过数据采集和分析,可以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故障排除,同时还可以通过数据分析来提高发电系统的运行效率和发电量。
总结:分布式光伏发电并网流程包括选址、设计建设、电网接入、调试、并网发电、发电补贴结算以及运行维护等环节。
通过以上流程,实现分布式光伏发电与电网的连接,将光伏发电所产生的电能注入到电网中,实现电力资源的共享和优化利用。
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的电网接入与并网控制

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的电网接入与并网控制随着对可再生能源的需求不断增加,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作为一种清洁可再生的能源发电方式,逐渐在全球范围内得到广泛应用。
然而,与传统发电方式不同,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需要进行电网接入与并网控制,以确保其安全、稳定、高效地向电网输送电能。
本文将重点介绍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的电网接入和并网控制的相关内容。
一、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的电网接入1. 电网接入的意义和要求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的电网接入是将其发电产生的电能与电网进行连接,实现双向能量流动。
电网接入除了满足系统正常发电运行的需求外,还需要满足以下一些重要的要求:(1)保证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2)符合电网接入相关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3)具备合理的功率响应能力,能够参与电网的调度和平衡。
2. 电网接入技术电网接入技术主要包括电网接口装置、电能质量控制装置和电网保护装置等。
其中,电网接口装置负责连接光伏发电系统与电网,将发电系统产生的直流电能转化为交流电能;电能质量控制装置用于控制和调节交流电能的质量参数,以满足电网接入标准;电网保护装置则负责保护电网和光伏发电系统的安全运行。
3. 电网接入的关键技术在实现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电网接入的过程中,需要解决一些关键技术问题,包括功率控制、功率因数控制、谐波控制、反嵌控制等。
功率控制是确保光伏发电系统向电网输出的功率与电网需求匹配的关键技术;功率因数控制用于控制光伏发电系统向电网输出的功率因数,以提高电网的功率因数;谐波控制用于减小光伏发电系统对电网线路的谐波污染;反嵌控制用于控制光伏发电系统在故障或停电时不向电网输出电能。
二、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的并网控制1. 并网控制的意义和目标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的并网控制是保证光伏发电系统能够与电网稳定连接、实现电能的双向输送,并确保电网运行的安全稳定的关键措施。
并网控制的目标是合理调度和控制光伏发电系统的发电功率,满足电网的需求,并确保电网的运行质量。
分布式光伏发电并网流程

分布式光伏发电并网流程分布式光伏发电是指将光伏发电系统接入电网进行发电,同时也可以向电网出售多余的电力。
这种发电方式在全球范围内得到了广泛应用,能够有效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降低温室气体排放。
下面是分布式光伏发电并网流程的详细介绍。
1.规划和设计阶段:在分布式光伏发电并网前,需要进行一系列规划和设计工作。
首先,需要确定光伏发电系统的发电容量和布置方案。
根据光伏电池板安装的位置、方向和倾角等条件,计算出系统的发电量。
同时,还需要制定相应的规划方案,包括设备选型、电缆布线设计、变压器配备等。
2.设备采购与安装:在设计方案确定后,需要采购所需的设备。
主要包括光伏电池板、逆变器、电缆、支架等。
购买设备应选择具有合格认证的产品,并与供应商签订购买合同。
设备采购完成后,需要将其安装在光伏发电系统所在的地方。
安装过程中需要注意安全,确保设备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3.并网验收:完成设备的安装后,需要进行并网验收。
验收由电力公司组织进行,包括对系统的安装情况、电气连接、运行状态等方面的检查。
同时,还需提供相关的安全文件,如光伏发电系统设计文件、设备说明书等。
4.电网接入申请:并网验收合格后,可以向电网运营商申请接入电网。
申请时需要提供相关材料,包括光伏发电系统信息、发电量估算、系统发电时段等。
电网运营商会根据实际情况审核并网申请,并安排接入电网的时间。
5.接入调试与试运行:在成功申请接入电网后,需要进行接入调试和试运行。
调试过程中需要检查电网和光伏发电系统之间的连接、电流和电压参数等。
试运行主要是为了验证系统的运行情况和效果,观察光伏发电系统是否能够稳定运行并向电网供电。
6.发电监测和计量:在光伏发电系统正式投运后,需要进行发电监测和计量工作。
监测工作主要是为了实时了解系统的运行状况,包括发电量、发电效率等方面的数据。
而计量工作则是为了确保光伏发电系统发电量的准确性,以便进行结算和电费核算。
7.应急处理与维护保养: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在运行过程中可能会出现故障或异常情况,需要及时处理。
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并网连接设计

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并网连接设计引言:随着能源需求的增加和环境问题的日益突出,光伏发电作为一种清洁、可再生的能源形式,受到了广泛关注。
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作为一种可利用分散在各种建筑物上的光伏组件进行发电的系统,具有灵活性高、能源利用效率高等优势,在国内外得到了快速发展。
本文将针对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的并网连接设计进行详细探讨。
一、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概述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是将一系列光伏组件通过逆变器将直流电能转换成交流电能,再通过与电网的连接将其输出到电网上供应给用户使用的系统。
其基本组成包括光伏组件、逆变器、电网连接等。
二、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并网连接设计的原则1. 稳定可靠性:并网连接设计必须保证光伏发电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确保其长期稳定运行。
2. 安全性:并网连接设计应满足国家安全要求,确保系统运行过程中不会对用户和电网造成危害。
3. 高效性:并网连接设计应考虑系统的效率,最大程度地提高光伏发电系统的发电能力。
4. 经济性:并网连接设计不仅要考虑系统的建设成本,还需综合考虑系统的运维成本和回收周期等经济指标。
三、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并网连接设计的关键技术1. 电网连接方式的选择:根据不同的应用场景和需求,选择合适的电网连接方式,包括并网型逆变器、微逆变器和光伏直流汇流箱等。
2. 并网保护装置的设计:设计适当的并网保护装置,确保光伏发电系统在电网故障时能够迅速脱网并恢复。
3. 功率控制策略的设计:通过合理的功率控制策略,使光伏发电系统能够更好地适应电网负荷变化,并提高系统的功率利用率。
4. 电网接口电路的设计:合理设计电网接口电路,满足电网对直流和交流电的要求,确保光伏发电系统与电网之间的交互符合电网规范和标准。
四、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并网连接设计的实施步骤1. 确定需求和设计目标:根据实际需求和设计目标,明确系统的容量、并网类型以及装机地点等关键参数。
2. 选取合适的设备:根据设计要求和预算限制,选取合适的光伏组件、逆变器和其他配套设备。
分布式光伏发电并网管理流程

分布式光伏发电并网管理流程1.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接入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的接入需要按照相关的管理规定和程序进行。
首先,发电用户需要向当地的供电公司申请分布式光伏发电设备的并网接入。
供电公司会根据具体的情况进行审核,并在审核通过后与用户签订接入协议。
接入协议中需要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以及接入设备的技术参数和并网容量。
2.电能计量和结算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产生的电能需要经过计量和结算才能与主网进行能量互换。
供电公司会安装计量设备对发电系统的电能进行计量,其中包括发电量和用电量的计量。
计量数据会通过数据通信技术传递给供电公司进行监测和处理。
然后,供电公司根据计量数据和合同约定进行电能结算,结算方式可以是购买或销售。
3.发电数据监测和管理供电公司会对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的发电数据进行实时监测和管理。
监测和管理包括对发电量、用电量、电压、电流等参数的监测,以及故障报警和异常情况的处理。
这些数据会通过监测系统进行采集、储存和分析,以便供电公司能够对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进行监督和管理。
同时,用户也可以通过相关的管理平台,查询和监测自己的发电数据。
4.发电设备维护和管理分布式光伏发电设备需要进行定期的维护和管理,以确保其正常运行和发电效率。
供电公司会与用户进行维护计划的制定,包括定期的检查、保养和维修。
同时,供电公司还需要对发电设备进行技术升级和改造,以满足新的要求和标准。
用户也需要按照相关规定和要求对发电设备进行运行管理和维护。
5.安全监测和故障处理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的安全监测和故障处理是一个重要环节。
供电公司会建立安全监测系统,对发电系统的安全运行进行监测和检测。
如果出现故障或异常情况,供电公司会及时进行处理和维修。
同时,用户也需要按照相关要求和规定对发电系统进行安全运行和维护,及时报告问题并配合供电公司的工作。
总之,分布式光伏发电并网管理流程包括发电系统的接入、电能的计量和结算、发电数据的监测和管理、设备的维护和管理,以及安全监测和故障处理等环节。
分布式发电技术及其并网运行研究综述

分布式发电技术及其并网运行研究综述一、本文概述随着全球能源需求的不断增长和对可再生能源的迫切需求,分布式发电技术及其并网运行成为了当今能源领域的研究热点。
分布式发电(Distributed Generation,DG)指的是在电力系统中,将较小规模的发电设施分散布置在用户端或接近用户端,直接向用户供电或向电网提供电力的技术。
这种发电方式具有灵活性高、可靠性强、环境友好等优点,对于提高电力系统的效率和稳定性、缓解能源压力、降低碳排放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旨在对分布式发电技术及其并网运行的研究进行全面的综述。
将介绍分布式发电的基本概念、分类以及特点,包括各种类型的分布式发电技术,如太阳能发电、风力发电、燃料电池等。
将详细分析分布式发电并网运行的基本原理、关键技术以及并网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挑战,如电压波动、谐波污染、孤岛效应等。
在此基础上,将综述国内外在分布式发电及其并网运行方面的研究进展,包括并网控制策略、能量管理、保护方案等方面的最新成果。
将展望分布式发电技术的发展趋势和应用前景,为未来的研究和应用提供参考。
通过对分布式发电技术及其并网运行的深入研究和综述,本文旨在为相关领域的学者和工程师提供全面的技术资料和参考,推动分布式发电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和应用,为全球能源结构的优化和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二、分布式发电技术分类及原理分布式发电技术,作为一种新兴的发电方式,以其独特的优势在近年来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应用。
根据其能源类型和转换方式的不同,分布式发电技术主要可以分为以下几类,并各自具有其独特的原理。
太阳能光伏发电:利用光生伏特效应,将太阳能直接转换为电能。
光伏电池板吸收太阳光,产生光电子,通过电路连接形成电流,从而实现太阳能到电能的转换。
这种技术环保、无污染,但受天气和地理位置影响较大。
风力发电:利用风力驱动风力发电机组转动,进而通过电磁感应原理产生电能。
风力发电具有清洁、可再生的特点,但其稳定性和连续性受到风力资源的影响。
分布式发电技术及其并网后的问题研究

KEY oRDS it b td Ge e ai n; d sr u in n t o k; W :d sr u e n r t i o it b t e w r i o r ly p o e t n; sa d; c o rd ea r t ci o il n mir gi
摘要 : 为研究分布式发 电技 术(G 及 其并网的影响 。 D ) 介绍 了
U Li
( oh et h aG i C m ayLmid ia 10 8 S an i rv c,hn ) N r w sC i r o p n i t ,X ’n 7 04 , h ax oi e ia t n d e P n C
ABS TRACT: o ni - e t t d f h it b t d g n rt n F ra d p h su y o ed s i u e e e ai n t r o
ke u lm e tr l me tt heta iin lp we u pl a e y s pp e na y ee n ot r dto a o rs p y c n b ma f lu e a de u l s , ndic nplya i ta a n mpo t to ei hec mpr h nsv ran r l nt o e e ie u iz t no e e g e o r e . tl ai f n ryr s u c s i o
Vo _6 No2 l2 . Fe b.2 0 O1
中 图分 类 号 :M 1 T 69
文 献 标 志码 : A
分布 式发 电技术及 其并 网后 的 问题研 究
分布式光伏发电并网管理流程

分布式光伏发电并网管理流程1、 业主提出并网申请,到当地的电网公司大厅进行备案。
2、 电网企业受理并网申请,并制定接入系统方案。
3、 业主确认接入系统方案,并依照实际情况进行调整重复申请。
4、 电网公司出具接网意见函。
5、 业主进行项目核准和工程建设.6、 业主建设完毕后提出并网验收和调试申请。
7、 电网企业受理并网验收和调试申请,安装电能计量装置(原电表改装成双向电表).8、 电网企业并网验收及调试,并与业主联合签订购售电合同及并网调度协议。
9、 正式并网运行。
11件);2文件;3)政府投资主管部门同意项目开展前期工作的批复(需核准项目);4)项目前期工作相关资料.地市公司营销部(客户服务中心)或县级公司客户服务中心在2个工作日内,负责将并网申请材料传递至地市经研所制订接入系统方案,并抄报地市公司发展策划部、营销部(客户服务中心)。
2、地市经研所在14个工作日内,为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业主提供接入系统方案制订。
地市公司在2个工作日内,负责组织相关部门对方案进行审定、出具评审意见.方案通过后地市公司或县公司客户服务中心在2个工作日内,负责将10(20)千伏接入电网意见函或10(20)千伏、380伏接入系统方案确认单送达项目业主,并接受项目业主咨询。
3、10(20)千伏接入项目,地市公司或县公司客户服务中心在项目业主确认接入系统方案后,地市公司发展部出具接入电网意见函,抄送地市公司运检部、营销部、调控中心,并报省公司发展部备案.5个工作日内向项目业主提供接入电网意见函,项目业主根据接入电网意见函开展项目核准和工程建设等后续工作;380 伏接入项目,供电公司与项目业主双方盖章确认的接入系统方案等同于接入电网意见函。
项目业主确认接入系统方案后,5个工作日内营销部负责将接入系统方案确认单抄送地市公司发展部、运检部。
项目业主根据接入电网意见函开展项目核准和工程建设等后续工作。
4、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主体工程和接入系统工程竣工后,客户服务中心受理项目业主并网验收及并网调试申请,接受相关材料。
分布式发电技术及其并网运行研究综述_余昆

D OI :10.3876/j .issn .1000-1980.2009.06.026 收稿日期:2008-10-06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0677062);教育部博士点基金(20060294019);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NCET -07-0745);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R 107062)作者简介:余昆(1978—),男,重庆人,讲师,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地区电力经济运行、地区电网安全分析与控制研究.分布式发电技术及其并网运行研究综述余 昆1,2,曹一家1,倪以信3,陈星莺2,郭创新1(1.浙江大学电气工程学院,浙江杭州 310027;2.河海大学电气工程学院,江苏南京 210098;3.清华大学电机系,北京 100084)摘要:在介绍分布式发电技术相关进展情况的基础上,重点分析讨论了分布式发电并网运行必须解决的关键问题和目前的研究情况.分布式发电并网运行会影响地区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需要研究相应的稳态和动态分析与控制方法、继电保护的配置和配合策略、动态电能质量控制方法;为了能够充分利用分布式发电的优点,避免其不利影响,还需要对分布式电源及其相关的无功电源进行规划,并建立良好的配电市场.这些研究还不成熟,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尤其需要对相关的继电保护、地区电网孤岛运行和分布式电源的规划进行重点研究.关键词:分布式发电;地区电网;并网运行;运行与规划;继电保护;配电市场中图分类号:TM61;TM7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1980(2009)06-0741-08近年来分布式发电技术发展迅速,但未形成系统理论,也没有统一的定义和术语,除分布式发电外,北美惯用分散式发电,南美常用嵌入式发电,欧洲和亚洲部分地区则常用非集中式发电[1].这些发电形式实质都是小电源分散发电,随着电力系统的诞生而存在,但因交流高压远距离输电技术的发展及电网规模不断扩大,主要的电力供应由大型发电厂集中供给,其作用便被忽视.然而,电力系统发展至今,集中发电、远距离输电和大电网互联的弊端开始显现[2],并且常规发电成本增加,环境保护意识增强,因此小型分散电源发电尤其是可再生的一次能源发电又开始受到重视.为叙述方便,本文定义:任一电源,如果因为其容量或发电目的的原因而被接入地区电网的某一电压等级,则该电源称为分布式电源,采用分布式电源发电的形式称为分布式发电.例如,当220kV 及以上电压等级作为输电网,110kV 和35kV 作为地区供电网,10kV 作为配电网时,接入10~110kV 电网中的任一电源都属于本文定义的分布式电源.分布式发电包括小型水力发电、新型可再生能源(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海洋能、地热能)发电、不可再生能源发电(微型燃气轮机发电,燃料电池发电,垃圾发电,冷、热、电联产等)和储能电源发电.分布式电源具有以下特点:(a )容量范围广,但相对较小,安装和运营灵活[3];(b )分布广,遍布地区电网的各个电压等级,一次能源形式与并网方式多样;(c )部分分布式电源具有较大的随机性和波动性,容易受天气等自然因素的影响[2,4-7];(d )小型的分布式电源监视控制能力弱[7].为了合理利用分布式发电技术,充分发挥其优点,避免产生负面影响,要求分布式电源的安装位置和容量大小要恰当,运行可靠,并且具有一定的控制手段和控制策略,与保护系统协调.本文首先介绍各种分布式发电技术的最新进展,然后详细探讨分布式发电并网运行需要解决的一系列关键问题.1 分布式发电技术1.1 可再生能源发电技术小型水力发电的容量为10kW ~100MW ,多数为库容小或无库容的径流式电站,不具有调节能力,且通信联系薄弱,监测难度大,调度命令难以及时到达,因此,目前小型水力发电处于无序状态[7].而小型水力发电技术仍在继续发展,如小型水电站变速发电技术具有明显优于传统同步发电机的性能,可提高水轮机效第37卷第6期2009年11月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Journal of Hohai University (Natural Sciences )Vol .37No .6Nov .2009742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第37卷率,减少气蚀、磨蚀和振动,并能明显提高电力系统的静态和暂态稳定性,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8].风力发电技术的成熟度仅次于小型水力发电,其工程造价(8000~9000元/kW)已经低于核电,平均电价可达到0.56元/(kW·h)(火电为0.36元/(kW·h))[4],能适应商业化规模生产.直驱式同步发电机单机容量可达2MW,其应用将促进风力发电技术的推广.太阳能光伏电池发电技术已经成熟,虽然单电池板的功率小,但整个太阳能电站的容量可以达到百兆.由于其设备造价和发电成本高,目前不具备大规模应用的条件,就我国来说,完全商业化运作的并网光伏发电上网电价(4元/(kW·h),西方国家为1元/(kW·h))是常规能源发电的10倍多,设备造价(5万元/kW)相当于火电的10倍[4].我国研究的非晶硅太阳能薄膜电池技术有望在2年内将电价降为1元/(kW·h).太阳能热发电技术也取得了巨大进步,我国首座太阳能热发电系统(70kW)于2007年6月在南京建成投运,现已开始研究光伏和光热综合发电,有望将太阳能发电成本控制在0.6元/(kW·h)以内.以高效直燃发电为代表的生物质能发电技术在国外已经成熟,实现了规模化产业经营,单机容量可达100MW,产生的灰渣将全部综合利用,且各项排放指标能满足环保要求.与同功率燃煤机组相比,一台25MW 燃烧秸秆的机组每年可减排10万t C O2.除潮汐发电外,近年来涌现出一些新式的海洋能发电技术.葡萄牙建成了750kW的海浪发电系统,日本有1500多座波浪发电装置在发电,英国建成了1座20MW的固定式波力电站,美国先后建成了50kW和1MW的海水温差电站,利用表面海水和深层海水的温差发电.世界首台海洋流发电机组(130kW)在意大利南部建成.目前,这些发电技术还不成熟,但海洋中蕴藏着巨大能量,当突破一个个技术难题后,将可能成为理想的发电技术.地热发电技术非常成熟,已实现商业化运行,其出力非常稳定,单机容量在兆瓦级.其主要技术问题如汽-水两相流介质的输送问题、流动稳定性问题、压力损失问题和结垢问题都已经解决,正朝着开发温度高、热能潜力大、流体质量好的深部热储发展,建设既经济又环保的新型地热发电站[9].1.2 不可再生能源发电技术微型燃气轮机(30~300kW)以天然气、甲烷、汽油、柴油为燃料,建造成本和运行成本很低,其发电成本是居民电价的一半,可在2年内收回初期投资成本[2,4,10].微型燃气轮机采用简单循环时效率很难超过20%,而带回热器后可接近30%,如果进行热电联产则可提高到75%[11],因此微型燃气轮机发电具有很强的竞争力.目前已研制成功多种燃料电池,其中磷酸型燃料电池技术最成熟,且已经商业化.燃料电池发电效率与规模基本无关,小型设备也能得到高效率,如果进行热电联产,其发电效率可达80%,并且它跟随负荷变化的能力非常强,可在1s内跟随50%的负荷变化[4,12],因此应用前景十分广阔.垃圾热解气化焚烧炉技术通过控制2个燃烧室的供风量和温度实现垃圾热解气化和完全燃烧,然后高温烟气经余热锅炉产生高温过热蒸汽发电,可大大减少垃圾焚烧带来的环境污染,促进垃圾发电技术的推广应用[13].实践证明,采用该技术焚烧后的产渣量为垃圾的20%,进一步将金属和玻璃分检回收后,余渣可全部制成市政用砖,只有少量飞灰需单独固化填埋,其量不足垃圾处理量的1%[13].由于垃圾焚烧发电要求进炉垃圾平均低位热值在5000kJ/kg以上,而我国城市垃圾未经过分拣,成分复杂,含水量高,热值低,不能满足这一要求,所以只在一些大都市和沿海经济发达的城市建有垃圾焚烧处理厂,其单机容量可达到25MW.地区电网中的发电厂除了发电以外,还需要承担供热、制冷的任务,因此一些分布式电源需要采用冷、热、电联产(combined cooling heating and power,CCHP)的形式.冷、热、电联产技术可提高能源的利用效率(高达90%),降低用户的能源支付,为用户提供不同的能源需求.冷、热、电联产系统的规模一般较小,容量从几百千瓦到几十兆瓦[10],目前主要用燃气轮机、微型燃气轮机或燃料电池发电来实现.1.3 储能技术由于超导储能的成本高,系统为维持液化冷却剂的低温而变得非常复杂,且需定期维护,所以一直未能实用化.高温超导材料的出现和可用于工频交流的低温超导材料的成功开发为超导储能带来了新的希望,只要继续降低成本,提高稳定性,在开发高温超导材料和研究控制策略及失超保护技术方面取得突破,就可能将超导储能技术商业化[14].超级电容器通过使用多孔电解质加大两极板的面积来提高储能能力,其存储容量可达普通电容器的20~1000倍[14-16].由于功率密度大,充电能量密度高,可快速充放电,使用寿命长,不易老化,没有可动部分,并且既不需要冷却装置也不需要加热装置,正常工作时内部没有任何化学变化[14],所以应用前景非常广阔,目前已经实现了商业化规模应用.飞轮储能是一种新型的机械储能方式,随着高强度纤维材料、低损耗轴承、电力电子技术的发展,飞轮储能系统已经开始转向实用化[14].2 分布式发电并网运行的关键问题在第1节介绍的分布式发电技术中,除大型风电场和潮汐电站直接并入主电网运行外,都直接与地区电网相连,属于本文定义的分布式发电,换句话说,地区电网包含各种分布式发电技术.由于这些发电技术性能各异、容量范围广、并网点多、并网方式多样,因此要保证电网的稳定、安全、可靠、经济运行,有一系列问题亟待解决,下面仅对其中的关键问题进行讨论.2.1 地区电网的稳态运行分析与控制分布式发电并网后,地区电网的结构和运行方式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形成多个有限容量电源与无穷大电源并网供电的模式.由于各电源的出力曲线各不相同,且一些电源具有很大的随机性和波动性,导致潮流的方向变化不定,同时各种电源的控制特性也不尽相同,所以需寻求新的地区电网分析与控制方法.a .电源的输出特性与控制方式对潮流计算的方法和收敛特性有很大影响,需要研究合适的节点类型和收敛性好的潮流计算方法[17-18];风力发电、太阳能发电、以径流为主的小型水力发电等电源出力具有随机性,确定性潮流不能描述电网的特征,必须建立各种分布式电源和负荷的概率模型,研究地区电网潮流的概率特性和概率潮流计算方法.b .大量分布式电源接入电网后会造成电压波动增大和无功潮流不合理,现有电压/无功控制手段不能满足要求.电力电子技术的发展促进了SVC ,STATCOM ,SSSC 等控制器的应用,如何综合运用这些控制器协调地区电网各电压等级的无功电压分布需要进行研究,并针对分布式电源的随机动态特性和分相、三相混合控制模式,建立地区电网的无功优化和电压控制模型与分析方法.目前的研究只针对配电网中分布式电源的作用,并集中在AVR ,SVR 与分布式电源的协调控制[5,19-22]方面.c .恰当的控制能使分布式电源以孤岛形式稳定运行[23-25],但必须进行合理的供电范围划分[26],这样可将分布式电源作为用户不中断供电的备用电源而发挥作用[27-29],提高供电可靠性.然而分布式电源以孤岛运行会产生不同步和频率偏离问题,重新联网时需要进行同步控制.d .分布式发电并网后地区电网具备了潮流优化的条件,通过合理安排分布式电源出力,可以充分利用可再生能源,降低其他能源消耗或发电成本,减少损耗,这些优化目标之间需要协调.分布式发电的随机出力能在多大程度上满足负荷的需要,与常规的可控电能之间如何协调发展,需要寻找出力与负荷这两组不相关的随机变量之间的平衡条件,动态调度各电源的出力,实现经济调度和潮流的优化.目前,仅文献[30]讨论了含有风电场的优化潮流问题,提出了一种多阶段的动态优化潮流模型.2.2 地区电网的动态运行分析与控制分布式发电并网运行给地区电网的运行带来了许多不稳定因素,必须进行深入研究,寻找合理的控制方法.a .由于分布式发电并网运行增加了地区电网中感应电机的数量,同时电动机负荷增多,尤其空调负荷剧增,使得地区电网发生故障后可能会失去电压稳定,在保护和控制不完善时更容易发生,1997年巴西已经出现配电网电压不稳定现象[31].目前关于这方面的研究仅限于异步发电机对配电网小扰动电压稳定性的影响[32-33].b .地区电网的阻尼相对较大,一般不会出现功角稳定问题,但分布式电源的控制能力弱,励磁控制范围小,易达到控制极限,此时相当于恒定励磁系统,如果在峰荷期间电网承受较大的负荷,可能会因为小的扰动而引起分布式电源失去功角稳定[34].另外,为充分利用可再生能源和解决因负荷增加迅速和峰谷差大时集中发电表现出的不足,分布式电源很多时候接近满负荷运行,若此时电网中发生故障,则分布式电源可能会失去稳定[35].并且,仅由分布式电源供电的孤岛系统,因其出力和负荷具有随机性,这两组不相关的随机系统很可能出现不平衡而引起地区电网的频率不稳定.文献[36]研究了交流电机(感应电机和同步电机)和743第6期余 昆,等 分布式发电技术及其并网运行研究综述744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第37卷DSTATC OM装置对配电网动态行为的影响,分析了DSTATCOM作为电压控制器或功率因数控制器对配电网稳定的影响.文献[37]对分布式电源进行负载跟随研究,指出容量小于1MW的发电机惯性及阻尼小,通过控制其输出可有效跟随负载的变化.c.由于地区电网的主电源是大电网,故障时如果分布式电源储备不足,经过网络重构也不能获得高质量的电力,或者电源的分布不合理时,地区电网的安全可靠供电将受到影响,因此需要进行静态安全分析.由于一些分布式电源出力具有随机性,且地区电网的静态安全分析涉及网络重构,因此它远比输电网的静态安全分析复杂.文献[38]提供了一种概率安全评估方法分析大量分布式电源被切除时的状态,并提出优化控制方法提高系统稳定性.2.3 地区电网的继电保护配置与配合分布式发电并网后,地区电网成为多电源结构,致使潮流方向频繁变化,原有继电保护配置与配合、保护方式不能适应这种变化,必须研究新的继电保护装置或其他措施(如电抗器限流[39])与原有网络配合,协调各种继电保护和控制装置的行为[40],实现电网运行方式变化后继电保护再整定[41].由于分布式发电对继电保护的影响与分布式电源的容量大小、类型和位置都有关,因此,需要综合考虑保护的配置与分布式电源的规划.2.4 地区电网的动态电能质量控制分布式电源并网运行及电力电子设备用于控制系统后带来诸如电压脉冲、涌流、电压跌落和瞬时供电中断等动态电能质量问题[42].目前,国内外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这些问题的检测、评价以及产生源的分析[15,42-45],很少提出合理的控制措施,但这些却是分布式发电并网运行必须解决的问题.文献[46]建议感应电机降压启动,与功率相匹配来消除电压闪变;同步电机需加快与电压同步;变换器通过控制注入电流改变输出.2.5 分布式电源的规划如前所述,分布式发电类型与规模多种多样,各自有着不同的运行特性,对电网的影响也各不相同,因此必须对分布式电源进行优化规划,在适当的地方安装恰当类型的分布式电源,使电网的综合性能达到最优.目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分布式发电对电网影响的分析和分布式电源位置及容量的规划等方面[47-50].由于分布式电源的随机性和多样性,进行规划时要求分布式电源的单机容量和总并网容量不能超过电网的承载能力[51-52],且需考虑各种电源的不同特点和实际环境条件的约束,对多种电源进行协调规划.因此,确定地区电网对各种分布式电源的承载能力,研究多种电源并存时的变化规律,将是分布式电源优化规划的关键.另外,由于可以应用的分布式电源数量庞大,且容量小,若对每一个分布式电源都进行严格的规划需要大量投资,可能入不敷出.但是分布式电源的容量、特征、用途具有相似性,因此可进行集中研究,形成分布式电源的规划导则[46].2.6 无功电源的规划分布式发电并网后异步发电机吸收无功,其他电源发出无功,地区电网中电压、无功的分布变得复杂多变,因此传统的通过电容器和SVR进行电压、无功控制的方式已经不能满足要求,需要研究新的控制装置,如SVC,STATC OM,SSSC,VSC-HVDC等.由于这些控制装置的功能不尽相同,性能和成本差异较大,对某一地区电网如何选择必须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分析,并且要协调这些控制装置在优化无功、调节电压、提高电压稳定性方面的作用.文献[6]提出一种考虑各种负荷水平和分布式电源功率输出条件下对具有LDC功能的变压器和SVR参数进行优化设置的方法;文献[53]则用TCSC和SVC配合进行调节,有效地提高了供电点的电压质量.2.7 配电市场各种分布式电源成本不同,品质各异,并网后将对地区电网的运营产生很大的冲击,会影响整个电力经济和地区电力交易方式,电价和市场服务都必须进行相应的调整才能促进分布式发电技术的应用,适应地区电网的发展.a.要为供电商和用户分摊损耗,采用具有明确意义的损耗分摊技术建立合适的经济奖惩制度,且分摊系数要能体现电源的大小、位置和接入系统的时间[54-57].b.分布式发电能延缓电厂建设和电网的扩建计划,减少末端用户的电力支付[58]和环境污染,并且利用可再生能源进行发电还具有可持续发展的优点.但由于目前分布式发电的成本高,并网运行还会给电网带来负面影响,因此配电市场需要制定合理的电价,既鼓励发展分布式发电技术,尤其是利用绿色能源,也不损害配电公司的利益,实现地区电网的和谐发展.文献[59]建议将节点电价用于配电网;文献[60]指出在解除管制的区域利用分布式电源进行孤岛供电将对电力的市场价格产生影响,并在优化潮流计算中计及该影响.另外,可以利用分布式发电技术进行电力备用、调峰、无功和电压支持服务,也可作为应急备用电力,这样能更好地发挥其作用,但需要形成合理的辅助服务市场.文献[61]指出,若高峰时段分布式发电的运行成本比系统低,则分布式电源满发可减少整个系统的成本;而考虑客户中断成本时,将分布式电源作为备用比削峰更好.文献[62]提出安装分布式电源作为紧急情况和尖峰负荷的备用容量.文献[63]采用多代理技术设计了不间断电力变电站的功率协调控制系统,用氢储能-燃料电池系统进行长期储能,用超导储能进行短期储能.3 结 论分布式发电能利用可再生能源,减少环境污染,弥补集中发电和远距离输电的不足,为边远地区提供电力及实现冷、热、电联产,这是电力系统的发展方向.目前,一些分布式发电技术已经发展成熟,并实现了商业化规模生产.随着分布式发电的迅速发展,越来越多容量较大的分布式电源并网运行,分布式电源在地区电网中的渗透程度越来越高,它们在对电力系统做出贡献的同时也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为了充分发挥分布式电源的优势,避免不利影响,需要对有关分布式发电的技术和分布式发电的并网运行进行系统而深入的研究,构建协同、稳定的地区电网.其中,地区电网中继电保护的配置与配合、地区电网及其孤岛运行时的分析和控制、分布式电源的规划等问题涉及地区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是保证分布式发电技术广泛应用并充分发挥其作用的关键.参考文献:[1]ACKER MANN T ,ANDERSSON G ,SODER L .Distributed generation :a definition [J ].Electric Power Systems Research ,2001,57(6):195-204.[2]梁有伟,胡志坚,陈允平.分布式发电及其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研究综述[J ].电网技术,2003,27(12):71-75.(LIANG You -wei ,HU Zhi -jian ,CHEN Yun -ping .A survey of distributed generation and its application in power system [J ].Power System Technology ,2003,27(12):71-75,88.(in Chinese ))[3]王建,李兴源,邱晓燕.含有分布式发电装置的电力系统研究综述[J ].电力系统自动化,2005,29(24):90-97.(WANG Jian ,LIXing -yuan ,QIU Xiao -yan .Power system research on distributed generation penetration [J ].Automation of Electric Power Systems ,2005,29(24):90-97.(in Chinese ))[4]张志坚,王建东,马进,等.分布式发电及其关键技术[J ].山西电力,2007(2):57-61.(ZHANG Zhi -jian ,WANG Jian -dong ,MAJin ,et al .Key technology of distributed generation [J ].Shanxi Electric Power ,2007(2):57-61.(in Chinese ))[5]VILLACCI D ,BONTE MPI G ,VACC ARO A .An adaptive local learning -based methodology for voltage regulation in distribution net workswith dispersed generation [J ].IEEE Transactions on Power Sy stem ,2006,21(3):1131-1140.[6]OOMORI T ,GENJI T ,YURA T ,et al .Fast optimal setting for voltage control equip ment cons idering interconnection of distributedgenerators [C ]//IEEE /PES .Trans .and Distr .Conference and Exhibition ,6-10Oct .2002,Yokohama ,Japan .New York :IEEE ,2002:1145-1150.[7]张世钦,汪晓岩.福建中小水电并网管理的探索与实践[J ].水电自动化与大坝监测,2005,29(3):25-29.(ZHANG Shi -qin ,WANG Xiao -yan .E xploration and practice in management of Fujian mediu m and small hydropower plants connected with the power grid[J ].Hydropower Automation and Dam Mon itoring ,2005,29(3):25-29.(in Chinese ))[8]徐锦才.小型水电站变速发电技术的研究[J ].水利水电技术,2004,35(10):67-69.(XU Jin -cai .Generating technology ofvelocity -varying system used in small h ydropower stations [J ].Water Resources and Hydropower Engineering ,2004,35(10):67-69.(in Chinese ))[9]周大吉.西藏羊八井地热发电站的运行、问题及对策[J ].电力建设,2003,24(10):1-9.(ZHOU Da -ji .Operation ,problems andcountermeasures of Yangbajing geothermal power station in Tibet [J ].Electric Power Construction ,2003,24(10):1-9.(in Chinese ))[10]孙建国,冯志兵.冷热电联产系统的发展及前景[J ].燃气轮机技术,2006,19(2):11-17.(SUN Jian -guo ,FENG Zhi -bing .Development and potential of combined cooling ,heatin g and power system [J ].Gas Turbine Technology ,2006,19(2):11-17.(in Chinese ))745第6期余 昆,等 分布式发电技术及其并网运行研究综述746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第37卷[11]翁一武,翁史烈,苏明.以微型燃气轮机为核心的分布式供能系统[J].中国电力,2003,36(3):1-4.(WENG Yi-wu,WENG Shi-lie,SU Ming.Distributed power system based on micro gas turbine[J].Electric Power,2003,36(3):1-4.(in Chinese))[12]郑健超.电力前沿技术的现状和前景[J].中国电力,1999,32(10):9-14.(ZHE NG Jian-chao.Current status and prospects of powertechnologies at the frontier[J].Electric Power,1999,32(10):9-14.(in Chinese))[13]周北安,许亮,吕红.垃圾焚烧发电技术探讨[J].锅炉制造,2006(3):39-40.(ZHOU Bei-an,XU Liang,LV Hong.The discussionabout garbage power technology[J].Boiler Manufacturing,2006(3):39-40.(in Chinese))[14]程华,徐政.分布式发电中的储能技术[J].高压电器,2003,39(3):53-56.(CHENG Hua,XU Zheng.Energy storage for use withdistribution power generation[J].High Voltage Apparatus,2003,39(3):53-56.(in Chinese))[15]胡学浩.分布式发电电源技术及其并网问题[J].电工技术杂志,2004(10):1-5.(HU Xue-hao.Distribution generation technologyand its issue of integrated operation[J].Electrotechnical Journal,2004(10):1-5.(in Chinese))[16]严俊,赵立飞.储能技术在分布式发电中的应用[J].安徽电力,2006,23(3):55-57.(YAN Jun,ZHAO Li-fei.Application ofenergy storage technology to distributed generation[J].Anhui Electric Power,2006,23(3):55-57.(in Chinese))[17]NAKA S,GE NJI T,FUKUYAMA Y.Practical equipment models for fast distribution power flow considerin g interconnection of distributedgenerators[C]//IEEE/PE S.Power Engineering Society Summer Meeting,15-19Jul.2001,Vancouver,British Columbia,Canada.New York:IEEE,2001:1007-1012.[18]陈海焱,陈金富,段献忠.含分布式电源的配电网潮流计算[J].电力系统自动化,2006,30(1):35-40.(CHE N Hai-yan,CHENJin-fu,DUAN Xian-zhong.Study on power flow calculation of distribution system with DGs[J].Automation of Electric Power Systems, 2006,30(1):35-40.(in Chinese))[19]KUBOTA Y,GENJI T,MIYAZATO K,et al.Verification of cooperative control method for voltage control equipment on distributionnetwork simulator cons iderin g interconnection of wind power generators[C]//IEEE/PES.Trans.and Distr.Con ference and Exhibition,6 -10Oct.2002,Yokohama,Japan.New York:IEEE,2002:1151-1156.[20]王志群,朱守真,周双喜,等.分布式发电对配电网电压分布的影响[J].电力系统自动化,2004,28(16):56-60.(WANG Zhi-q un,ZHU Shou-zhen,ZHOU Shuang-xi,et al.Impacts of distributed generation on distribution system voltage profile[J].Automation of Electric Power Systems,2004,28(16):56-60.(in Chinese))[21]KIPRAKIS A E,WALLACE A R.Maximising energy capture from distributed generators in weak net works[J].IEE Proc-Gen Trans&Distr,2004,151(5):611-618.[22]KOJOVIC L A.Coordination of distributed generation and step voltage regulator operations for improved distribution system voltageregulation[C]//IEEE/PE S.Power Engineering Society General Meeting,18-22Jun.2006,Montreal,Canada.New York:IEEE,2006: 1611-1618.[23]SISHUB A S,REDFERN M A.Adaptive control system for continuit y of supply using dispersed generators[J].IEE Proc-Gen Trans&Distr,2005,152(1):23-30.[24]YASUDA K,ISHII T.Analysis and autonomous distributed control of s uper distributed energy s ystems[C]//IEEE/PE S.Trans.and Distr.Conference and Exhibition,6-10Oct.2002,Yokohama,Japan.New York:IEEE,2002:1628-1631.[25]LOPES J A P,MOREIRA C L,MADUREIR A A G.Defining control strategies for microgrids islanded operation[J].IEEE Transactions onPower System,2006,21(2):916-924.[26]LU Yu-pin g,YI Xin,WU Ji-an,et al.An intelligent islandin g techniq ue considering load balance for distribution system with DGs[C]//IEEE/PES.Power Engineering Society General Meeting,18-22Jun.2006,Montreal,Canada.New York:IEEE,2006:1-5.[27]HEGAZY Y G,CHIKHANI A Y.Intention islanding of distributed generation for reliability enhancement[C]//CIGRE&IEEE/PES.Quality and Security of Electric Power Delivery Systems,8-10Oct.2003,Montreal,Canada.New York:IEEE,2003:208-213.[28]SEC A L,LOPES J A P.Intentional islanding for reliability improvement in distribution net works with high DG penetration[C]//IEEE/PES.Future Power Sy stems:2005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Future Power Systems,16-18Nov.2005,Amsterdam,Netherlands.New York:IEEE,2005:1-5.[29]KHUSHALANI S,SC HULZ N N.Restoration optimization with distributed generation considering islandin g[C]//IEEE/PE S.PowerEn gineering Society General M eeting,12-16Jun.2005,San Francisco,USA.New York:IEEE,2005:2445-2449.[30]CHEN Hai-yan,CHEN Jin-fu,DUAN Xian-zhong.Multi-stage dynamic optimal power flow in wind power integrated s ystem[C]//IEEE/PES.Trans.and Distr.Con ference and Exhibition:Asia and Pacific,23-25Aug.2005,Dalian,China.New York:IEEE,2005:1-5. [31]PRADA R B,SOUZA L J.Voltage stability and thermal limit constraints on the maximum loading of electrical energy distribution feeders[J].IEE Pro-Gen Trans&Distr,1998,145(5):573-577.[32]FREITAS W,DASILVA L C P,MORELATO A.Small-disturbance voltage stability of distribution s ystems with induction generators[J].。
能源行业智能化分布式能源发电与并网方案

能源行业智能化分布式能源发电与并网方案第一章分布式能源发电概述 (3)1.1 分布式能源发电的定义 (3)1.2 分布式能源发电的优势 (3)1.2.1 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3)1.2.2 降低能源成本 (3)1.2.3 减少环境污染 (3)1.2.4 提高供电可靠性 (3)1.2.5 促进能源结构调整 (3)1.3 分布式能源发电的发展趋势 (3)1.3.1 技术创新 (3)1.3.2 政策支持 (4)1.3.3 市场需求 (4)1.3.4 跨行业融合 (4)第二章智能化分布式能源发电技术 (4)2.1 智能化分布式能源发电技术概述 (4)2.2 智能化分布式能源发电关键设备 (4)2.3 智能化分布式能源发电系统设计 (5)2.4 智能化分布式能源发电技术发展趋势 (5)第三章分布式能源发电并网技术 (5)3.1 分布式能源发电并网概述 (5)3.2 并网技术要求与标准 (5)3.3 并网系统设计及运行 (6)3.4 并网技术的发展趋势 (6)第四章智能化分布式能源发电监控系统 (6)4.1 监控系统概述 (6)4.2 监控系统硬件设备 (6)4.2.1 数据采集设备 (7)4.2.2 通信设备 (7)4.2.3 数据处理设备 (7)4.2.4 人机交互设备 (7)4.3 监控系统软件平台 (7)4.3.1 数据采集与处理软件 (7)4.3.2 监控界面软件 (7)4.3.3 数据分析与优化软件 (7)4.4 监控系统的应用与优化 (8)4.4.1 预防性维护 (8)4.4.2 能源优化配置 (8)4.4.3 自动控制 (8)4.4.4 故障诊断与处理 (8)4.4.5 信息共享与远程监控 (8)第五章分布式能源发电系统保护与控制 (8)5.1 保护与控制概述 (8)5.2 保护与控制关键设备 (8)5.3 保护与控制系统设计 (9)5.4 保护与控制技术的发展趋势 (9)第六章智能化分布式能源发电与微电网 (9)6.1 微电网概述 (9)6.2 微电网与分布式能源发电的融合 (9)6.2.1 分布式能源发电的优势 (10)6.2.2 微电网与分布式能源发电的融合方式 (10)6.3 微电网运行与控制 (10)6.3.1 微电网运行策略 (10)6.3.2 微电网控制策略 (10)6.4 微电网的发展前景 (11)第七章分布式能源发电与可再生能源的集成 (11)7.1 可再生能源概述 (11)7.2 分布式能源发电与可再生能源的集成方式 (11)7.3 集成系统的运行与维护 (12)7.4 可再生能源集成技术的发展趋势 (12)第八章智能化分布式能源发电的商业模式 (12)8.1 商业模式概述 (12)8.2 分布式能源发电的商业模式 (12)8.2.1 投资运营模式 (12)8.2.2 服务模式 (13)8.2.3 政策支持模式 (13)8.3 智能化分布式能源发电的商业模式创新 (13)8.3.1 技术驱动创新 (13)8.3.2 市场驱动创新 (13)8.3.3 政策驱动创新 (14)8.4 商业模式的发展趋势 (14)第九章分布式能源发电与并网政策法规 (14)9.1 政策法规概述 (14)9.2 分布式能源发电政策法规 (14)9.3 并网政策法规 (15)9.4 政策法规的发展趋势 (15)第十章智能化分布式能源发电与并网工程案例分析 (15)10.1 工程案例分析概述 (15)10.2 智能化分布式能源发电工程案例分析 (15)10.3 分布式能源发电并网工程案例分析 (16)10.4 工程案例的启示与展望 (16)第一章分布式能源发电概述1.1 分布式能源发电的定义分布式能源发电,又称分散式能源发电,是指在用户侧或接近用户侧,采用小型、模块化、分散布置的发电设备,进行能源生产的一种新型能源利用方式。
分布式发电技术及其并网问题的研究

分布式发电技术及其并网问题的研究摘要:对分布式发电技术的概念和优势做了简要论述,介绍了其在国内外的发展状况。
指出其并网后会存在改变潮流流动方向、产生谐波、使继电保护装置误动作的问题。
最后指出未来分布式发电凭借其环保、高效特性会在电网中得到巨大推广。
关键词:分布式发电发展状况并网随着近些年能源问题的日益突出,人们对清洁、高效、无污染能源的关注越来越高。
如何将清洁能源应用到发电中,将现代电网改造成一个智能化、清洁的电网是广大电力工作者致力研究的一个方向。
分布式发电以小规模、分散式的方式布置在用户附近,可独立为用户供应电能。
分布式发电以其灵活、高效性受到广泛关注,将分布式发电与大电网相结合,可以改善能源结构,实现可持续发展。
然而,大量的分布式电源接入也给电网带来了一些新的问题有待解决,如含分布式电源的配电网电能质量问题、继电保护问题、孤岛问题等。
1 分布式发电技术的概念与优势分布式发电( Distributed Generation,DG)是指功率从几十kw到几百kw模块式的、分布在负荷附近的清洁环保发电设施,能够经济、高效、可靠地发电。
其一次能源包括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地热能等可再生能源。
分布式发电与传统集中式的发电相比具有以下突出特点和优势[1]。
(1)一般分布在用户附近。
分布式发电可以独自为用户供电,这对于新疆、西藏的一些电网难以到达的相对偏远地区来说提供了较好的供应方式。
(2)容量较小,适合个体用户。
分布式发电系统一般容量较小,从几Kw到几百上千kw,实现并网运行。
(3)具有突出的经济优势。
建设大型发电厂一般投资巨大,并且建设时间长。
分布式发电系统一般只需几个月时间,且投资也少很多。
另外,由于与用户距离近,可以进一步的减少网损。
(4)供电可靠性高,电能质量好。
由于分布式发电系统既可以并网运行,又可以单独运行,在电网出现停电事故时,可以及时将其与电网隔离,以实现不间断供电。
(5)污染小,更环保。
分布式发电及其并网对配电网的影响

Ab t a t sr c :Th a e n r d c sc n e ta d me n n fd srb t d g n r t n a d e p u d e e a e e h i u so it i e p p r i t o u e o c p n a i g o it i u e e e a i n x o n ss v r l y t c n q e f d sr- o k b t n g n r t n;i a a y e mp c fDG n p we u l y,r l y n r t c i n,d srb to y t m e i b l y,d s rb — ui e eai o o t n l z si a to o o rq ai t ea i gp oe t o it i u i n s se r l i t a i iti u t n sse pa nn i y t m l n i g,r a— i o io i g rd d s a c i g a d il n p r to fe rd c n e to .Fi a l o e lt me m n t rn ,g i ip t h n n s d o e a i n a t rg i o n c i n a nl y,t e p p r h a e p i t u e a to e eo me ta d a p ia i n p o p c fd s rb t d g n r to . o n s o tk y p r f d v l p n n p l t r s e to iti u e e e a i n c o
统一 的定 义 。一般 认 为 ,DG 是 指 为满 足 终端 用 户
的特 殊需 求 ,接 在用户 侧 附近 的小 型发 电系统 。分 布式 电 源 (it btdrsuc ,DR) 指 DG 与 dsr ue eo re i 是 储 能装 置 (n rysoae S 的联 合 系 统 ,其 规 e eg trg ,E ) 模一 般较 小 ,通 常为几 十千 瓦至 几 十兆瓦 ,所用 的
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的并网条件及电费结算的简要介绍

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的并网条件及电费结算的简要介绍目前分散式小型并网光伏,特别是光伏建筑一体化光伏发电,具有投资小、建设快、占地面积小、政策支持力度大等优点,是目前并网光伏发电的主流。
具体并网条件及结算模如下:一、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并网的一般原则:(一)居民家庭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由各营业窗口登记后向政府主管部门备案,其它项目需由项目业主提供政府主管部门备案意见。
具体备案方法及要求遵照《国家能源局关于印发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执行。
(二)接入公共电网的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接入系统工程以及接入引起的公共电网改造部分由电网企业投资建设。
接入客户侧的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接入系统工程由项目业主投资建设,接入引起的公共电网改造部分由电网企业投资建设。
(三)建于客户内部场所的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发电量可以全部上网、全部自用或自发自用余电上网,由客户自行选择,客户不足电量由电网提供。
上、下网电量分别计算、分开结算,上网电价按云南省燃煤机组标杆上网电价执行。
(四)各单位在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并网受理、接入系统方案审核、合同和协议签署、查验等全过程,不收取服务费用。
免收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的系统备用费。
(五)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需按发电户独立建户,分为低压(380V及以下)接入和中压(10kV或20kV)接入的两种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
中压接入的分布式光伏项目总装机容量由地市供电局负责并网接入和并网服务管理,低压接入的分布式光伏项目由县(区)供电局负责并网接入和并网服务管理。
(六)为保障分布式光伏项目接入公共连接点处电压稳定,合理控制注入电流,应根据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装机容量选择不同的并网电压等级。
原则上8kW及以下光伏项目以220V接入,8kW~200kW光伏项目以380V接入,200kW~6000kW光伏项目以10(20)kV接入,6000kW以上光伏项目以35kV接入。
二、光伏发电项目现行电价执行及结算模式。
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及并网研究

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及并网研究一、概述随着能源危机的逐渐加剧,人们越来越关注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和利用。
光伏发电作为一种清洁、环保、可再生的能源来源,被越来越多的人关注和应用。
为了有效利用光伏发电,提高电能质量,降低电能成本,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应运而生。
本文主要研究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及其并网问题。
二、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1. 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简介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是一种将光伏发电设备分布在用户端、中小型电力网和城市建筑等用电负荷接近的地方,与电力网相结合的新型发电系统。
与传统集中式光伏发电相比,分布式光伏发电不仅能够降低输配电线路的损耗,提高电能质量,也能增加电力系统的可靠性,实现用户对自身能源的自主供应。
2. 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结构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包括光伏发电、逆变器、电网连接、能量计量和监控系统等部分。
其中,光伏发电主要是通过太阳能电池板将太阳能转化为直流电能,逆变器可将直流电能转化为交流电能,能实现光伏发电系统与电网的连接,而能量计量和监控系统则能够对能量进行计量和监视,实现对整个光伏发电系统的控制和管理。
3. 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的优势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具有以下优势:(1)节约用电成本。
使用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可将电能产生地更加贴近用电负荷地,从而降低输配电线路的损耗,降低用电成本。
(2)提高电能质量。
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可有效地消除电网母线谐波和浪涌,提高电能质量。
(3)提高电力系统的可靠性。
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不仅能为自身供电,也可为电力系统提供备用电源,减少因单点故障而导致的停电。
(4)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无污染,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三、并网研究1. 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与电网的连接形式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与电网的连接方式包括并联型和串联型。
并联型是通过逆变器连接到电网上,无论是自用还是销售电力都可以进行;串联型与电网连接的方式为串联于电网之上,其接口端设有保护装置,一旦电网电压异常,就会自动断开与电网的连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韩谷静
hgj710@
武汉科技学院电信学院 2009年3月19日
主要内容
分布式发电概述 类型同 Nhomakorabea并网原理 标准
并网后对电力系统的影响
1
一、分布式发电
2
分布式发电概述
定义
分布式发电 (Disrtibuted Generation,DG), 是指在用电现场或靠近用电现场由用户自行配 置或独立发电商投资的较小容量的发电机组(典 型容量范围在15kW-10MW),用以满足特定用 户的需要。它既可独立于公共网络直接对用户 提供电能,也可接入电网(即并网),与公共 电网共同对用户提供电能 。
28
基本原理和技术构造
依据电解质的不同,燃料电池分为碱性燃料电池(AFC ), 磷酸型燃料电池(PAFC)、熔融碳酸盐燃料电池 (MCFC )、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SOFC)及质子交换膜 燃料电池(PEMFC)等。以氢一氧燃料电池为例,它的反 应过程为: 负极:H2 + 2OH‒→2H2O + 2e ‒ 正极:1 /2O2+H2O + 2e ‒ →2OH ‒ 电池反应:H2+ 1/2O2=H2O
建立冷热电联产装置 。 没有燃料限制,可广泛应用于在资源缺乏的发展中国家, 尤其是边远地区、山区和荒漠,以及海岛等无电地区
20
微 型 燃 汽 轮 机 发 电
21
微 型 燃 汽 轮 机 发 电
22
微 型 燃 汽 轮 机 发 电
23
基本原理和技术构造
微 型 燃 气 轮 机 发 电
天然气、甲烷、汽油、柴油等为燃料的超小型汽轮机 微汽轮机将热能转化为机械能有单轴、双轴、兰金循环 三种技术。 回热器属于辅助设备,通过将废气和燃料预热,提高热 效率。由于带动发电机旋转的机轴旋转速度快而且变 化,因此产生高频变化交流,需要先整流,再逆变成系 24 统需要的额定频率交流。
41
费用和性能
太 阳 热 发 电
发电成本可与常规热电站相当。太阳聚焦发电技术中, 塔式系统具有规模大、热损耗小、聚光比和温度较高等 特点,是发电成本最低的一种。其太阳能利用率可以达 到25%,但投资巨大。碟式系统光学效率高、启动损失 小、效率高达29%,在三种系统中位居首位。 太阳池发电:建站成本低,只需要一处浅水池和发电设 备即可;能贮存大量的热能,可常年不断地利用阳光进 行发电,使发电较稳定; 发电成本低廉,其热效率为 25%-30%,发电效率为8%-10% 。 太阳能烟囱:,设备简单,运行费用低,随着设备规模 增大功率增大,发电的效率也越高。贮存系统保证晚上 也能释放能量,保证发电机组的连续运转。
26
基本原理和技术构造
燃 料 电 池
一种电化学装置,其组成与一般电池相同 单体电池是由正负两个电极(负极即燃料电极和正极即 氧化剂电极)以及电解质组成 。 正、负极本身不包含活性物质,只是个催化转换元件。
27
基本原理和技术构造
燃 料 电 池
电池工作时,燃料和氧化剂由外部供给,进行反应。原 则上只要反应物不断输入,反应产物不断排除,燃料电 池就能连续地发电。
40
基本原理和技术构造
太 阳 热 发 电
太阳聚焦发电: 槽式线聚焦系统:利用抛物柱面槽式反射镜将阳光聚集于 管状接收器 塔式系统:通过刚性金属结构支持的定日镜跟踪太阳,因 此具有较高的聚光率 碟式系统:由许多镜子组成抛物面反射镜组成,接收器则 在抛物面焦点上 太阳池发电:利用盐池收集的太阳能把特定的介质汽化, 推动汽轮机发电。它可以兼作太阳集热器和储热器。 太阳能烟囱:该系由集热棚、烟囱、发电系统组成。
14
费用和性能
往 复 式 发 应用 重要负荷的紧急备用。 电 天然气发电机,由于天然气价格较稳定、燃料供应充足、 机
安装费用低,并且易于维护,维修费用较低。 对燃料没有要求,任何可燃烧东西均可作为燃料,包括纯 氢气、丙烷、甲烷、天然气、煤、石油、柴油等。 供电可靠性较高、寿命长、发电效率可达到30%-40%。 缺点:释放出大量氮化物和一氧化碳,严重污染环境
可靠性较高、响应速度快等优点,加上其热电联产装置效 率达到90%以上,它的应用份额逐步增加,可以作为连续 供电和削峰机组,以及应用在热电联产装置中。
15
斯 特 林 发 电 机
16
斯 特 林 发 电 机
17
斯 特 林 发 电 机
18
基本原理和技术构造
(1)外燃机 :燃料通 过在发热容器外面的燃 烧室燃烧,推动活塞压 缩工质做功的闭式循环 往复活塞式热力发电机 (2)采用回热技术: 工质在低温冷腔中压 缩,然后流到高温热腔 中迅速加热并且膨胀做 功,燃料则在气缸外的 燃烧室内连续燃烧,通 过加热器传给工质,工 质不参与燃烧。因此, 它对燃料没有要求。
36
太 阳 热 发 电
37
太 阳 热 发 电
38
太 阳 热 发 电
39
基本原理和技术构造
太 阳 热 发 电
将太阳能聚集起来,加热工质,驱动汽轮机发电。一般 容量范围为50 -100MW。 分为三类:太阳聚焦发电、太阳池发电和太阳能烟囱发 电。其中太阳聚焦发电按照接收系统的形式又可分为三 类:槽式线聚焦系统、塔式系统和碟式系统。
10
往 复 式 发 电 机
11
往 复 式 发 电 机
12
往 复 式 发 电 机
13
基本原理和技术构造
往 复 式 发 电 机
内燃机 :利用燃料(石油、天然气)在汽缸内部燃烧 将热能转化为机械能带动发电机出力 引进新鲜空气——喷入燃料——压缩——燃烧做功—— 废气排出汽缸的循环 做功产生的机械能均通过机轴带动发电机转子以同一速 率转动,绝大部分往复式发电机是恒速交流发电机。
6
优点
与传统的中心电站相比,DG输出功率要小得 多,一般为2 kW-500 MW 为边远地区供电,投资少,安装和运营具有更 高的灵活性 可提高电网的可靠性 污染小,能量利用率高 把经济实惠最大限度地带给用户
7
分布式发电的类型
分类
柴(汽)油机组发电 燃汽轮机组发电
根据技术类型分
水力发电 太阳热发电 光伏发电 燃料电池 ……
费用和性能
微 型 燃 汽 轮 应用 居民家庭、商业小区负荷冷热电联产装置。 机 作为削峰机组往往比集中式发电投资占优势。 发 由于微汽轮机技术应用不久,缺乏很多运行性能数据,微 电 汽轮机的设计方案也缺乏试验证明,因此投资者和电网运
行者对其可能带来的安全、技术问题缺乏必要的了解,对 它的投入持谨慎态度。
5
我国: 到2002年底,小水电装机容量达到31GW。 到2003年底,风力发电567.02MW。 到2004年,全国单机6MW及以上热电联产机组 容量达48GW,占全国发电机组总容量的12.26%. 到2010年,工业领域的热电联产总装机容量可达 到50GW,到2020年可达到100GW。 到2020年,小水电总装机容量将达到290GW, 生物质能发电达到20GW,风电达到30GW ,太 阳能发电达到2GW,力争使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 在总电力装机容量的比例达到30%以上。
太阳能电池生产成本较高;安装费用较高、电力供应具 有随机性、发电效率较低。 对地理位置要求不高,只要有阳光、有空间安装太阳能 电板的地方均可,而且具有无污染,无噪声,发电技术 简单,主要部件易维护,零燃料费用,维护费用
35
应用
太 阳 能 光 伏 发 电
太阳能发电技术白天有限时段发电特点可以很好的实现 削峰填谷,无噪声,无污染优点使其可直接安装在住宅 区。 目前,各国政府相继制定政策给予适当补贴,鼓励用户 安装太阳能电板,白天发出电量除了满足自身需要,还 可作为“绿色电力”将多余电量卖给电力公司,晚上则从 电网购电。 在偏远地区,因为用电量小,燃料运输费用高,选择安 装适当功率的太阳能电板可满足当地供电要求;在沙漠 地区、无水草场地区,通过安装光伏水泵,可以绿化环 境,结束了草场人为灌溉历史。
25
对于单位功率输出,微汽轮机安装费用较高。 微汽轮机发电效率己从17% -20%上升到当前的26%30%,该分布式供电系统热转功效率依然远小于大型集中 供电电站和其他类型分布式发电技术。 优点:微汽轮机结构简单、故障率低、可靠性高、投资风 险小、能在短时间内安装1.7-40MW以上容量等。
燃 料 电 池
太 阳 能 光 伏 发 电
直接将光能转化为电能,根据太阳电池半导体材料的光 伏效应,产生直流电能。 太阳能电池片——太阳能电池组件——太阳电池方阵。 光伏发电系统运行方式包括独立运行和联网运行两种方 式,通过与电力网并联运行,从而避免了安装储能蓄电 池带来的费用,可使其成本下降18%左右。
费用和性能
燃 料 电 池
主要类型燃料电池特性
30
主要应用
发电效率高、污染低、可靠性高、供电稳定、安装便捷、 靠近负荷等诸多优点使燃料电池受到居民用户的青睐; 另外,负荷响应性能好的特点使其可用于做调峰机组,灵 活地适应季节性和地域性的电力需求变化; 废热利用简单、无输电输热损失特点还可使燃料电池直接 进入企业、饭店、宾馆、家庭实现热电联产联用,综合能 源效率可达80%。
3
用途
备用电站 电力调峰 热电联供电站 边远地区的独立发电
4
发展现状
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分布式电站发电量达 4 G W -5 GW(单站容量1 MW-2 MW),并且力争在 2010年将20%的新建商用、办公建筑都使用‘热 电冷三联产系统功能模式’。 日本:分布式电源的发电量在用户总用电量的 25% ~ 33%之间 欧盟:到2010年,发电量中“热电联产”所占的 比例将从目前的9%增加到18%。
8
化石燃料发电 电能储存发电
根据所使用的 一次能源分为
可再生能源发电
水力发电 生物质能发电 风力发电 太阳能发电 潮汐发电 地热发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