腔隙性脑梗死临床分析
腔隙性脑梗死100例临床分析
1 资 料 与 方 法
例 , 状 核 3例 , 囊 2例 , 叶 1例 , 干 2例 , 脑 室 前 角 1 尾 外 岛 脑 侧
例 , 白 球 1例 。 苍 1 3 血 脂 检 测 方 法 住 院 后 空 腹 取 静 脉 血 , 美 国 进 口 康 宁 . 用
1 盂 庆 林 主 编 . 洛 酮 的 基 础 研 究 与 临 床 应 用 . 京 : 济 日报 纳 北 经
出版 社 ,9 6 1 2 1 5 1 9 . 1 ~ 1
例。 治疗 2个 疗 程 恢 复 正 常 者 治 疗 组 4 6例 ( 5 1 ) 对 照 组 1 8.9 , 9 例 ( 8 7 ) 两 组 相 比差 异 有 高 度 显 著 性 ( < 0 0 ) 3 . , P .1 。 4 4 不 良 反 应 治 疗 组 无 不 良 反 应 ; 照 组 有 1例 出 现 胸 闷 、 . 对
1 0, 0( 99 1 2): 42 8 8 ~ 46
( 稿 :0 1 1 —O 修 回 :0 2 2 1 编 辑 : 维 金 ) 收 20 — O 8 2 0 —0 — 0 周
腔 隙 性 脑 梗 死 1 0例 临 床 分 析 0
贾 秀 杰
腔 隙 性 脑 梗 死 ( c n r n a cs L ) 指 脑 深 部 穿 动 脉 闭塞 1 u a {r t , I 是 a i 所 致 缺 血 性 软 化 , 发 生 率 随检 查 手 段 的进 步 越 来 越 多 。 探 讨 其 为 其 发 病 规 则 及 发 病 机 制 , 们 将 近 几 年 收 治 的 1 0例 病 人 临 定 患 者 血 清 总 胆 固 醇 ( C) 甘 油 三 酯 6 T ,
腔隙性脑梗死42例临床分析
基底动脉等动脉的分支 , 血管较为长但弯 曲,大都是远离大 动脉主干 。另外 ,腔隙性脑梗死 的临床表 现不典型 ,可能是 病灶 过小 ,或者检查 时间不合适 ,太早或者太 晚等造 成_ 4 1 。
本 组 临床 表 现 中 失 语 占 2 6 . 2 %,原 因可 能 是 病 变 部 位
2 0 1 3 年9 月第 2 0卷第 1 7 期
腔隙性 脑梗死4 2例临床分析
干 爱 国
腔 隙性脑梗死是一种特殊类型的缺血性脑血管意外 , 症 状不 典型 ,有独特 的病 理变化 ,容 易反复 发作 ,致死率 较 低 ,但 是有 可能发展为痴 呆 】 。我们对 2 0 0 8年 6月至 2 0 1 2 年 8月 ,我院诊 断的 4 2例腔隙性脑梗死进行 回顾性临床分
肌力 减弱 9例( 2 1 . 4 %) 。 1 . 3 治疗 及转归 治疗 予以血栓通 、蝮蛇 抗栓 酶 、复方丹
颅内压。本组资料显示 ,腔隙性脑梗死好发于男性 , 病灶 多 位于基底节区,其次是双侧脑室旁和 内囊 ,以单个病灶为主, 主要表现为头晕 、恶心 以及失语等 , 治疗按脑卒 中处理原则,
预 后 良好 。
参 考 文 献
参注射液 等为主 ,1 ~2个疗程 , 病 情严重者 予 以胞磷 胆碱 等营养 药物对症治 疗 。结果治愈 ( 临床症状 体征 消失 ,生活 能 自理 ,肌力 达 V级) 3 9例 ( 9 2. 9 %) ,好 转( 肢体 运动 以及 感觉、言语 障碍等均好转 ,自觉症状减轻 ,生活基本能 自理) 2例( 4. 8 %) ,无 效 l例 ( 2. 4 %) 。
主 要位于基底 节 区 , 双 侧基底 节广泛神 经结构参 与语言功
腔隙性脑梗塞50例临床分析
腔隙性脑梗塞50例临床分析卢冬梅3 杨天舒3摘要:目的:探讨腔隙性脑梗塞病因、临床表现、影像学改变、鉴别诊断及预后。
方法:收集我院近几年来50例经CT及MRI证实有腔隙性脑梗塞的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患者男性多于女性,以基底节区部位为主,双侧病灶多见,临床表现形式多样,易患因素为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过度劳累、脱水等。
结论:经CT证实出血性腔隙综合征,避免误诊误治。
以预防复发为主,对可干预的危险因素进行治疗,一般预后良好。
关键词 腔隙性脑梗塞;临床分析中图分类号:R74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979(2008)08-0029-02 近年来流行病学调查研究中发现,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发病率远较出血性为高,腔隙性脑梗塞为其中一特殊类型,约占缺血性中风的20%[1],且老年人多见。
腔隙性脑梗塞是指脑实质深部小于10mm的小梗塞病灶,以往只能在尸检中发现,近年来由于CT及MR I的广泛应用,2mm左右的腔隙性梗塞灶都能检出,因此腔隙性脑梗塞由病理诊断变成临床诊断。
现将我院几年来诊治的50例腔隙性脑梗塞病例的临床及CT表现分析如下:1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男28例,女22例;年龄41~80岁,平均62.6岁。
其中有高血压病史23例(46%),有脑中风病史7例(14%),高脂血症病史32例(64%),糖尿病史8例(16%),冠心病史15例(30%)。
1.2 临床特点:本组50例多数呈急性或亚急性起病,发病时神志清楚,有不同程度的头痛、头晕、疲乏、言语不清等症状。
纯运动性轻偏瘫21例(42%),构音障碍-手笨拙综合征9例(18%),感觉运动性卒中7例(14%),共济失调性轻偏瘫5例(10%),纯感觉性卒中3例(6%);无体征的腔隙性脑梗塞5例(12%)。
1.3 CT及MRI检查结果:本组50例腔隙性脑梗塞,CT检查42例,MRI检查8例。
CT表现均为点状、小斑点状及小带状低度病灶,其病灶范围0.2~1.0cm,边缘境界清楚。
腔隙性脑梗死112例临床分析
.3 6 . 67
表 l 证 型 、 情 对 疗效 的影 响 病
例
敷 以 相 应 药物 , 用 直 流 电 离 子 导 人 , 到 祛 散 寒 邪 、 煦 阳 加 达 温
气 、 痰 平 喘 或 清 热 化 痰 平 喘 的 治 疗 效 果 。 作 用 机 制 可 能 是 化
通 过 抑 制 IE介 导 的抗 原抗 体 反 应 , 少 局 部 血管 扩 张 、 流 g 减 血 变缓 的效 应 而 达 到 治疗 目的 。本 观 察 结 果 显 示 , 喘 息 儿 血 哮 清 IE水 平 高 于 正 常对 照组 , 敷 贴 治疗 后 IE降 低 , g 经 g 而且 证
维普资讯
现代 中西 医 结合 杂 志 Mo enJu n l f ne rt rd i a C i s a d et nMe in 0 7 S p 1 ( 5 d r o ra o It a dT a io l hn e n s r dc e 0 e g e tn e W e i 2 62 )
[] 中华 医学 会 1 支气 管 哮 喘 防治 指 南 [ J .中华 结 核 和 呼 吸 杂 志 ,
3 讨
论
中 医认 为 哮 喘 是 “ 病 在 肺 , 本 在 肾” 明 ・ 景 岳 对 此 其 其 , 张
1 9 , 0 5 : 6 —2 5 97 2 ( )2 1 6
病 提 出 “ 发病 时 , 扶 正 气 为 主 ; 未 以 既发 病 时 , 达 邪 为 主 ” 以 的 治 疗 原 则 。 中 药穴 位 敷 贴 、 子 导 人 法 治 疗 缓 解 期 哮 喘 的 原 离 理 是冬 病 夏 治 , 正 固本 。选 取 针 对 哮 喘 与 肺 脾 。 关 诸 穴 , 扶 肾相
老年性腔隙性脑梗塞临床分析
21 .好发部位 腔隙性脑梗塞好发于基底节和桥脑基底 部 , 其次为壳
核、 尾状核 、 丘脑 、 桥恢复 , 治疗合并疾病 , 积极 重点是降血糖 、 降血压为主 , 血
压无 明显升高不应 降压 , 耍维持有效 的脑血 流灌 注压 ; 糖尿病 , 血糖
因是冠心病常并发心律失 常如房颤 以及 心衰房颤时小栓子 的脱落 , 心衰现 排出量减少, 而脑血流量减少 , 发脑血栓形成。房颤还 进 诱 可导致心房丧失 协凋一致 的收缩活动 , 易形成房 内血栓 , 导致栓塞的
并发症。
1 临床特点 : 昏 1 例 , . 1 头 0 肢体无力 1 例 , 2 言语不清 4 , 动不稳 例 行
表现为基 底膜增厚 、 糖类沉积 、 脂肪样 和透 明变性 、 管腔狭窄、 微血管
在I 床上的广泛应用 , 临 其临床检 出率逐渐增加。 本文收集 我院 2 0 — 05
2 1 年老年性腔隙性脑梗塞患者 3 例总结出其 临床特点 、发病 因 00 O
素、 治疗及转归 。
1临 床 资 料
内皮细胞功能失调 、 脑血流 自动调节受损 , 使局部脑血 辩 量下降 , e 加
参 考 文献 :
【】 l 杨锝强 . 儿童免疫学. 民出版社 ,0 1 2 1 人 2 0 :8 . [ 夏以琳 , 2 】 吴家蓉 . 防感散预 防小儿感 冒的临床和试验研究 [. J 上海 中医药杂 ] 志 .0 4 8 7 :5 3 . 20 . ( )3 — 7 3
【] 3 赵延东 , 何晓梅. 激光术后联合卡介菌多糖核酸治疗 尖锐湿疣临床观察 . 当 代 医学 ,0 01 ( )19 2 1 6 3 :3 .
近年来相关流行病学调查研究发现 , 缺血性脑 血管 病包括间隙
腔隙性脑梗死66例临床分析
[ 键 词 】 梗 死 ; 隙性 ; 旋 C ; 险 因素 ; 疗 关 脑 腔 螺 T危 治
[ 中圈分类号】 7 2[ R 4 文献标识码】 文章编号】 6 159 【o 81 -13o B[ 1 7 -o 82 o )62 1 -2
腔 隙性 脑梗 死 是 来 自于大 脑 动 脉 深 穿支 的 闭 塞 , 要 分 主 布 在 大 脑 深 部 . / 检 测 腔 隙 性 脑 梗 死 病 灶 具 有 很 高 的敏 MR 对 8例 为 3个 以 下 病灶 。 以 上病 例 就 诊 时 间 发 病 后 3d 0 。 ~3 d
良好 的控 制 血 糖 . 且 可 以延 缓并 发症 的 出 现 , 外 就 是 要 增 并 另
[】 胡田文. 1 实用糖尿病 学[ - 京: 民军医出版社,0 23 73 0 M】 b 人 | 2 0 :5 —6 ( 收稿 日期:0 8 0 — g 20 — 4 0 )
腔
( 南京 市 浦 口医院 , 苏 南 京 2 0 3 ) 江 10 1
【 摘 要】目的 : 通过腔 隙性 脑梗 死的 C T表现 与临床症状 , 体征 的分析研 究 , 进一 步提 高对腔 隙性 脑梗死 的认
识. 指导对该病的治疗和预 防。方 法: 采用螺旋 C T常规 ( 必要 时薄层 ) 扫描的病例 , 回顾性分析 6 6例腔 隙性脑梗死病
一
梗 塞 灶 , 6%位 放 射 冠 ,0 约 O 2 %位 于与 基 底节 区 。 1%位 于 内 0
组 : 征 包 括 单纯 性 一 侧 运 动 性 轻 瘫 , 纯 性 感 觉 缺 失 或 运 体 单
囊 ,%位 于 丘 脑 区 ,%位 于脑 干 。本 文 资料 分 析 显 示 , 检 测 6 3 在
69例腔隙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脑电图表现特征分析
死患 者的 资料 ,所有 患者均 进行 脑 电同俭杏 ,采用 N 90 数字 脑 电 分 析系 统采 集患 的数 资 料 、 果 : 水 绀患 者 I何 5例 患者 T20 绵 { 2 J
主要 表现 为 符个 导联 可 以 到弥 散性低 波 幅的 0波和 8 。 波
隙性 脑梗 死患 者 的资料 ,其 中男4 例 ,女 2例 ,年 龄3 7岁 , 2 7 5~ 8
咳嗽 、胸痛 、咯血 等 状 缓 斛 者5 例 ,缓 解 率 为6 .%;随 访1 9 78
年 ,1 年 存率 为 1 % ( 6 7 8 4 1/ )一 8
或肿 块影 ,呈 分 叶 、切迹 、细 毛刺状 ,片在 短期 内增大 ;肺不 张
时 可 见到肺 门肿块 .许伴 明 强 化 ;血性胸 腔积 液 ,量多 、生
的脑 电图 为阳性 ,阳性率 为7 . % ,脑 电图 口以反 映 H缺血性 病变 甲期 腑功 能 的变化 56 3 f } 疗 和预后 判断 中有 独特 的作川 ,诊断 价值较 高 ,值 得在 临床推 广 。
[ 关键 词J 腔隙性 腑梗死 ;腑 电冈 ;诊断价 值 腔 隙性脑 梗死 是指患 者 为长期 、 持续 性 的高血压 性小 动脉
脑桥 基底部 等 ,在发 病 的初期 ,使f C 检 ,一 般为 阴性 .1 IT I j水 .
院对患者 实行脑 电同检 ,发现诊 断率要 高于C ,现将本 院利用 T 脑电图辅助诊 断腔隙性脑梗死 患者 的资料 总结 ,现报告 如下。
1 资料 与 方 法
1 一般 资 料 :选 取本 院2 0 年 9q~ 0 9 7 收治 的6 例 腔 . 1 05 ) 20年 月 9
老年腔隙性脑梗死患者性功能的临床分析
收稿 日期 : 2 0 1 3 —)
老 年腔 隙性脑梗 死患者性功能 的临床 分析
汪飞, 廖庆红 , 徐 文文 , 陈诗莉, 秦丽 丽, 储 照虎
【 摘要】 目的 探讨老年腔 隙性脑梗死住院患者性功能的改变特点 。 方法 将 5 6例老年住 院患者分为腔 隙性脑梗
反 应蛋白及 血小板 的影响 [ J ] . 实用临床
医学. 2 0 1 0 , 1 1 ( 5 ) : 9 . 1 0 .
的激 活是 血 栓形 成 的 最 重要 因素 之 一 。
用可 能是 其预 防缺 血性 脑 梗 死 的发 生的
抗 炎 作用 机 制 可 能 是 通 阿 司匹 林 能够 有 效 干扰 血 小 板和 内 另 一 作用 机 制 , 减少C R P的合 成 皮细胞花生 四烯酸代谢 , 减少血栓烷 A 2 过 阻 断 炎症 级 联 反 应 , 通 过 检 测血 清 C R P水 平 能 受 前列 环 素 的合 成 , 阻止 血 小板 聚 集 , 抑 及释 放 有 关 ,
死组 ( 3 l 例) 和 非 梗死 组 ( 2 5例 ) , 于 出院 时及 L 【 』 院 后 6个 月行 国际 勃 起 功 能 评分 5 ( I I E F . 5 ) 问卷 调 查 , 比较 各组 问 以及 随访 前 后 I I E F 一 5评 分 的变 化 。结 果 腔 隙性 脑 梗 死 组 全 发 生勃 起 功 能 障碍 ( E D) 较 非梗 死 组 ( 2 4例 , 9 6 . 0 %)
3 0 0 mg / d阿 司 匹 林 更 适 合 相关, C R P与 脂 蛋 白结 合后 可 激 活 补 体 时 间依 赖 性 。
因素研究 进展 [ J ] _ 中华神经 医学杂 志,
腔隙性脑梗死的临床与CT分析
例, 面瘫 l 例 , 6 晕厥 4例 , 觉障碍 8例 , 感 视物模 糊 5例 , 记 忆 力减退 6例 , 动失 调 6例 , 运 意识 障碍 5例 , 肌张力减 退 7 例, 腱反射活跃 6例 , 病理反射 阳性 9例 。 既往有高血压病 5 l 例, 糖尿病 5例 , 心脏疾病 l 例 , 3 脑动脉硬化 2 6例 , 栓塞 8 脑 例, 癫痫 5例 , 脑外伤 4例 。
维普资讯
医学信 息 20 年 9 08 月第 2 卷第 9 1 期 M dcln rao. e. 08 V12 . o ei f m tn Sp 20; o 1N . a Io i . 9
儿与羊水周 围见不 到子宫壁声像 ; 宫颈妊娠: ③ 子宫稍 大或正
始心管搏动 即可确定诊断 。 如果无 心管搏 动又无 明显的停 经
【 高 洁贤, 3 】 刘建伟 , 争 . 林 B超在急腹症 的诊治 价值[ ] J . 药学院 广东
学报 ,0 2 2 ( )7 — 2 20 ,o 1 : 17 . [】 永 昌 , 4周 郭万学 . 超声 医学 [ , 3版 . M] 第 北京 : 学技 术文献 出版 科
所有病例只有 8例病灶症状在病灶 同侧者 l 2例 ,占 1. 1 %; 3 无症 状者 l 7例 , 1%。 占 6
维普资讯
医学信息 2 0 年 9 08 月第 2 卷第 9 M d a I o a o . e . 0 8 V 12 . o l 期 ei ln r tnSp20. o 1N . c fm i . 9
3 讨
118例腔隙性脑梗死临床分析
脉 , 支 循 环较 少 , 旦脑 深 支 动 脉 闭塞 后 , 组 侧 一 脑
病死率和致残率较低 , 不易引起患者重视 , 往往不
能 在早 期 及 时 发 现 、 极 治 疗 , 而 易 于 反 复 发 积 从
织缺血 、 坏死 、 液化 , 引起小的软化腔隙灶 , 直径为
2~ 0m 在病 理学 外观 上表 现 为 一脑 实 质 内含 2 m, 水 的潜 在腔 , 显微 镜 下 表 现 为小 血 管 透 明 脂 肪 变 性 或微 型动脉 粥 样 硬 化 J用 C , T和 MR 可检 查 I 出来 。本 组发 现 腔 梗灶 大多 位 于基 底 节 , 次 为 其 放射 冠 , 超过 5 % 的人 为 多 发性 腔 梗 , 与 国外 0 这 报道 基本 一致 。 本组 发现在 易 患 因素 中高血压 、 尿病 、 糖 心脏
诊治。
2 结
果
18例腔隙性脑梗死患者年龄为 5 ~ 9岁, 1 l 7
平均 6. 4 16岁 ; 中男 8 14.1. - 其 9例 , 2 女 9例 , : 男
可 能 的易患 因素 , 步 探讨 腔 隙性 脑梗 死 的早 期 女之 比为3 0 : 。 初 . 7 1
18 C 例 T扫描显示病变部位 以基底节为最 1 多(7 5 例)其 次为侧脑室旁 、 , 内囊 、 丘脑及脑 叶。 单 个梗 死 灶 5 l例 (3 2 )2个 以 上 梗 死 灶 6 4 .% , 7
压、 尿病 、 脏病、 糖 心 高脂 血 症 病 史 , 病 时 的 症 发 状, 以及 进 行 全 面 的体 格 检 查 ( 其 是 神 经 系 统 尤 检查 ) 的体 征 。全 部 患 者 测 定 了血 胆 固 醇 、 油 甘 三酯 、 密 度 脂 蛋 白 ( D 高 H L—C) 低 密 度 脂 蛋 白 、 ( O C) L L— 。对其 临 床表 现 和 易 患 因素 进 行 临床
腔隙性脑梗死308例临床分析
33 合理 用药 。 . 防治术 后 并发 症 对 脑 出血 病人 , 损红 细胞 破 以及缺血 变性 致 脑组织释放 出的 内源性 有 害因子的危 害也不容
忽 视 , 此 , 后 在 常 规 抗 炎 、 水 治 疗 的 同 时 , 强 调 早 期 应 用 因 术 脱 应 尼莫通 、 白蛋 白 等 药 物 , 善 微 循 环 , 进 毒 性 物 质 的 排 出 , 轻 改 促 减 继 发性神经 损害 , 而 改善病人 的预后 。另外 , 从 积极 控 制 并 发 症 也 是 十 分 必 要 的 , 化 道 出 血 是 高 血 压 脑 出 血 的严 重 并 发 症 , 消 发 生 率 为 2 .% , 亡 率 为 5 .% 【.我们 的 体 会 是 , 期 应 用 } 01 死 6 4 5, 早 { 2 受 体 拮 抗 剂 , 控 制 出 血 量 , 短 病 程 有 积 极 作 用 , 且 消 化 道 对 缩 而 出 血 停 止 后 , 尽 早 建 立 胃肠 道 营 养 , 减 少 输 液 量 , 利 于 控 应 以 有 制 脑 水 肿 , 时 也 能 在 一 定 程 度 上 减 轻 病 人 的 经 济 负 担 , 中 枢 同 对 性 高 热 病 人 , 们 采 用 冰 帽 物 理 降 温 , 滴 醒 脑 静 , 至 鼻 饲 中 我 静 甚 药 安 宫 牛 黄 丸 也 取 得 了 明 显 效 果 。 凡 昏迷 病 人 均 应 给 予 气 管 切 开 , 化 吸入 , 保 证 人 体 供 氧 , 止 肺 部 感 染 。本 组 有 一 例 浅 雾 以 防 昏迷 病 人 , 前 误 吸 严 重 , 家 属 拒 绝 行 气 管 切 开 术 , 后 死 于 术 但 最 肺部感 染 , 引为教 训 。 应 参 考 文 献
3 1 早 期 手 术 高 血 压 脑 出 血 最 大 的 危 害 是 血 肿 及 其 周 围 水 . 肿组 织的“ 占位 效应” 。资 料表 明 J 脑 出血 后 1h即 可形 成 中 , 2 度 脑 水 肿 , 第 2~ d脑 水 肿 达 到 高 峰 , 而 早 期 手 术 , 至 在 在 3 因 甚 脑水肿形成前 清除血 肿 , 最大 限 度地减 轻 “ 可 占位效 应 ” 引起 的 损害。本组超 早 期 ( 2) 术 2 <1h 手 9例 , 中 有 1 其 5例 已 并 发 脑 疝, 术后 生活能完 全 自理 5例 , 生活 部分 自理 5例 , 死亡 仅 1 。 例 但 是 , 早 期 行 微 创 血 肿 清 除 术 时 应 注 意 , 人 发 病 2 h内切 勿 超 病 4 注入肝素 等生化酶 , 以免 引 起 再 出血 。 32 选 择 适 当手 术 方 式 对 昏睡 、 血 量 较 少 的 浅 昏迷 病 人 以 . 出 及 高 龄 并 有 其 他 内科 疾 病 而 不 宜 开 颅 手 术 的 患 者 , 们 采 用 朝 我 阳医 院 贾 保 祥 医师 发 明 的 颅 内 血 肿 微 创 清 除 术 , 注 入 液 化 剂 并 ( 素 150 +透 明 质 酸 酶 10 u 肝 20 u 5o +尿 激 酶 1 u 引 流 残 余 血 万 ) 肿 ]效 果 较 好 , 术 式 具 有 创 伤 小 、 作 简 便 快 捷 、 肿 引 流 彻 , 该 操 血 底 的优 点 , 决 了 内科 常 规 保 守 治 无 法 清 除 血 肿 , 轻 占位 压 迫 解 减 效 应 , 科 经 典 手 术 损 伤 较 大 , 响 1 神 经 功 能 恢 复 的 问题 , 外 影 3后 尤其适用 于具备 C T扫 描 的 基 层 医 院 。 但 这 种 术 式 亦 有 其 局 限 性, 尤其 是年 青病人 , 考 虑出血 原 因 , 免遗 漏本 身存在 的血 应 避 管畸形 可能性 , 以免 造 成 再 次 出 血 , 经 C 如 T或 D A检 查 证 实 或 S 怀 疑 有 脑 血 病 畸形 或 动 脉 瘤 , 勿 单 纯 行 血 肿 清 除 术 , 应 针 对 切 而 原 发 疾 患 给 予 相 应 外 科 手 术 治 疗 ; 骨 窗 开 颅 手 术 应 用 于 出血 小 量 较 大 的 浅 昏迷 病 人 和 中 度 昏迷 病 人 , 其 是 脑 出 血 后 血 肿 已 尤 有 吸 收 表 现 , 化 的 血 凝 块 容 易 被 吸 除 , 不 易 再 出 血 , 种 术 液 且 这 式 创 伤 相 对 小 , 术 时 间 短 , 能 达 到 缓 解 颅 压 的 目 的 ; 脑 疝 手 又 对 病 人 , 其 是 双 侧 瞳 孔 散 大 者 , 们 还 是 建 议 应 用 开 颅 血 肿 清 除 尤 我 去骨 瓣 减 压 术 , 因开 颅 手 术 不 但 可 直 视 下 最 大 限度 地 清 除 血 肿 , 而 且 可 切 除 非 功 能 区失 活 脑 组 织 实 施 “ 减 压 ” 可 去 除 大 骨 瓣 内 , 实施 “ 减压” 还 可切 除 颞 叶 海 马 部分 , 使“ 疝 还 纳 ” 外 , 促 脑 。因 此 , 一 术 式 对 那 些 出 血 量 大 、 水 肿 严 重 、 压 极 高 的 脑 疝 病 这 脑 颅 人 尤 为 适 用 。 本 组 有 1 高 血 压 脑 出 血 并 脑 疝 病 人 , 前 双 侧 例 术 瞳 孔 散 大 , 行 微 创 颅 内血 肿 清 除 术 , 除 血 肿 1O l占 总 出 血 急 清 2r , a 量 的 8 % , 察 3 后 , 情 无 好 转 , 断 行 开 颅 去 骨 瓣 减 压 及 内 5 观 h 病 果 减 压 术 , 最 终 挽 救 了病 人 生 命 ; 血 肿 不 太 大 且 破 入 脑 室 的 病 才 对
腔隙性脑梗死的临床特征与病因分析
中 ;③供 给失 调性 轻偏 瘫 ;④ 构 音 障 碍 一手 笨 拙综 合 征 ; ⑤其他综合 征如感 觉运 动性卒 中。并且 详 细询 问患者 既往 有无高 血压病 史 、糖尿 病病 史 、烟酒 史 、家族 史 以及 血脂
系列化 验等。
腔隙性脑梗 死 的一 般症 状 有头 晕 头痛 、肢体 麻 木 、眩 晕 、 记 忆力 减退 、抽 搐 、痴呆 ,无 意识 障碍 ,精 神症状少见 。
1 资料 与 方 法
腔 隙性脑梗 死 (au a fr i )是 发生 于大 脑深 部 1 nri aco c n tn 白质及脑干 的缺血 性微 梗死 ,因脑组织 缺血 、坏 死 、液 化 并 由吞 噬细 胞移走 而形 成不规 则 的圆形 、卵 圆形 、狭长 形 腔隙 ,直径多为 3~4 m,小者可 为 0 mm,大 者可达 l m .2 5
病 因素 中,以合并高血压者最 多,为 9 例 ,占 8 . % 。结论 :腔隙性 脑梗死 的l 3 53 临床表 现多样 ,C T或 M I R 是诊 断腔隙性脑 梗死 的常用方 法 ,对高血压 、 糖尿病 、高脂血症 、吸烟 、饮酒等危险 因素进行早期干 预将有助于 预防腔隙性脑梗死 的发生 ,从而提 高患 者的健康水平 和
曹 林 芝
山西省 阳泉市 阳煤总 院二矿 医院,山西 阳泉 4 0 05 8
【 摘
要 】 目的 :通过腔 隙性脑梗死患者的 C 或 M I T R 表现与临床症状 、体征的分析研究 , 一步提 高对腔 隙性脑梗死的认识 ,指导 进
治疗 和预防。方法 :回顾性 分析 19例腔隙性脑梗死患者 的临床资料 ,进行对 比研究 。结果 :腔隙性脑梗 死的发病年龄 3 0 5~7 8岁 ,男女 比 例 为 30 .4:1 ,梗 死 分 布 在 大 脑 深 部 的 位 置 ,包 括 基 底 节 、丘 脑 、脑 干 ,小 脑 等 部 位 ,以 基 底 节 区最 多 ,有 7 8例 , 占 7 . % 。 较 多 病 例 为 16 多发性腔 隙性脑梗死 ,为7 5例 ,占6 . % ,极少数病例单发且无症状 ,病灶发生在脑 内的重要 功能位置 ,可表现出典型的临床症状 。在发 88
腔隙性脑梗死临床相关因素分析(一)
腔隙性脑梗死临床相关因素分析(一)【摘要】目的探讨腔隙性脑梗死临床相关因素。
方法分析我院2006年1月到2009年1月收治的100例腔隙性脑梗死患者为观察组,同期正常体检患者100为对照组,观察两组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冠心病以及吸烟喝酒等因素的关系。
结果观察组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冠心病以及吸烟喝酒五种因素与腔隙性脑梗死的发病有关,所有腔隙性脑梗死患者中年龄≥55岁的患者发生腔隙性脑梗死比例大于年龄55岁患者。
结论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冠心病以及吸烟喝酒五种因素与腔隙性脑梗死的发病有关,注意控制以上基础疾病,有利于控制和预防腔隙性脑梗死的发生。
【关键词】腔隙性脑梗死相关因素前言腔隙性脑梗死是脑梗死的一种特殊类型,是在高血压、动脉硬化的基础上,脑深部的微小动脉发生闭塞,引起脑组织缺血性软化病变,腔隙性脑梗死系深穿支阻塞,一旦梗死形成,难以形成侧支循环而发病1]。
严重危害者人类健康,影响着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并有发病年轻化的趋势。
本文通过收集我院2006年1月到2009年1月收治的100例腔隙性脑梗死患者,对其相关危险因素进行统计分析,现将结构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分析我院2006年1月到2009年1月收治的100例腔隙性脑梗死患者为观察组,均由我院诊断头颅CT结合临床表现诊断,其中男性74例,女26例,年龄38-91岁,中位年龄平均4岁。
其中100例患者中合并有高血压病者73例,糖尿病者63例,高血者75例,冠心病者86例,嗜烟酒者63例。
1.2临床表现所有患者均无意识障碍,临床表现为头昏,头晕,言语不清,构语障碍,饮水呛咳,走路不稳等,其中61例患者不同程度合并运动性偏瘫,感觉性卒中,共济失调性轻偏瘫。
均在发病2—7d内CT检查。
1.3方法通过详细询问患者病史,常规给予患者入院后测量血压,对患者进行一般生化检查如:空腹血糖,血脂常规,心脏彩超等,重点注意患者是否存在高血压病,糖尿病,冠心病,高血脂以及是否嗜吸烟。
腔隙性脑梗死150例临床观察与分析
1 - 临床 表 现 2
3 讨 论
腔 隙性 脑梗死首先 由 Fse 于 1 6 i r h 9 5年提 出 , 是脑血 管疾病
中高血 压性 小动脉硬化引起 的一种特殊类 型的微梗死 ,隋邦森 等报道 c T诊 断此病 的阳性率为 4 % ~9 % 。 变血管 多为直径 9 2 病 l0 4 0 0 ~ 0 m 的深穿支 , 多见于壳核 、 尾状核 、 内囊 、 丘脑 、 脑桥基 底部及放射冠等部位 。 梗死灶直径一般 为 2 5 m, ~1m 当坏死软化 组 织被吞 噬移除后 可形 成小囊 腔 , T上 呈现脑脊 液样 密度【 l c l。 _ 2 本组 资料中梗死灶位置在双侧基底节 、 丘脑及 桥脑区 , 圆形或 呈 卵 圆形 , 大小在 5—1mm之间 , 5 占位效应不 明显 , 多无 中线结构 移位 , 少数表现为相邻 侧脑 室局 限性 扩大 。关 于腔隙性脑梗死的 病因, 本组 资料显 示高血压病 、 尿病 是腔隙性脑梗死 最重要 的 糖
两个相关 因素。 () 1 高血压 。高血压是多数学 者公认 的因素 , 为腔梗 重要 致
7 6例为急性或亚急性 发病 , 纯运动性偏瘫 4 例表现为单侧 6 面部及 肢体轻瘫 , 伴或 不伴有构 音障碍 , 3 .% , 占 07 纯感觉 性卒 中 l例 , O 表现为单侧肢体感觉障碍 占 6 , % 构音 障碍 一手笨拙综
29 4第7第2 0年 月 4 1 0 卷 期
… 一 一 ~
・ 临床 探 讨 ・
腔隙 性脑梗死1 例临床 5 0 观察与分 析
赵福 兰
( 乌鲁木齐市第一人 民医院分院 , 乌鲁 木齐 80 l ) 3 o 1
【 摘要】目的 探讨腔 隙性脑梗死 的发病原 因。方法 对 1 0 5 例患者进行 c T扫描 , 中探讨腔隙性脑梗 死的病因。结果 发现 从 糖 尿病 、 高血 压是重要 的发病 原 因 , 针对 发病原 因进行 有效 的治疗 , 并 治愈 9 ( 4 , 转 3 6例 6 %)好 8例 (53 , 2 .%) 未愈 1 6例
老年人腔隙性脑梗死72例临床分析
c . r A t co g ns 1 9 , ( ) 5 — 5 . a I J ni rbA e t 9 9 1 4 : 5 3 8 a mi , 2 3
【 收稿 日期 】 0 7 0 — 5 20 — 9 2
[】 毕新 岭 , 军 , 3 顾 温
海 , 夫西 地 酸 乳 膏 治 疗 细 菌 性皮 肤 病 等.
例 。 其 中 2例 合 并 有 全运 动 性 失语 ,临床 表 现不 典 型 ,后 经
脑 梗 死 ( cn rnac,I以来 , 们 对 U 的认 识 日渐 提 高 。 1 u a i rtL) a f 人 随着 C T和 MR 成像 技术 的进 步 。 已能 在 活 体 上 检 出 腔 隙 性 I 梗 死灶 , 可 以进 行 相 应 的 神经 系统 定 位 i 为 了进 一 步 认 识 并 1 】 。
显 示 7 老 年 人 中纯 运 动 性轻 偏 瘫 及 其 变 异 型 3 2例 2例 , 感 觉 型 2例 , 觉 运 动 型 卒 中 7例 , 音 不 全 手 笨 拙 综 合 征 7 纯 感 构
例, 腔隙状态 6 , 例 无症状 u 3例。 l 提示本病预后 良好 , I u 的诊断优于 C 。 MR 对 T 因此 , 积极 防治高 血压病 、 冠心病 、 糖
£
的临 床 观 察 【. J 中华皮 肤 科 杂 志,063 ( : 6 5 8 】 2 0 ,99 5 - 4 . )4 [] K nn , a S ie o S i L ,0w nJ t l u 4 o igS vn uj k m- m t W N u e Le a ̄ - l F
尿 病 、 脂 血 症 及 戒 烟 、 量 饮 酒 是 防治 老 年 人 U 的关 键 。 高 适 f 关键 词1 腔 隙 性 脑梗 死 ; 础 疾病 ; 年 人 基 老
腔隙性脑梗死197例临床分析
腔 隙状 态 2 3例 , 现为 痴 呆 、 球 麻 痹症 状 、 颤 表 假 震 麻 痹症 状 和 小 便 失 禁 ; 7 无 症 状 腔 隙 性 梗 塞 3 () 5 例 ,T或 M I 示 腔 隙 性 梗 死 , 临 床 无 定 位 体 C R 提 但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征和相应症状 ;8 丘脑 内囊综合征 1 例 , () 1 表现为 偏身感觉障碍后发生轻偏瘫。 普遍应用 , 其检 出率越来 越高 , 在老年人 中已成 了 13 影像学 表 现 头部 C . T和 MR 显 示腔 隙性 脑 I 种 常见 病 和 多 发 病 。现 将 20 0 1年 1月 ~20 梗死 部位 : 07 基底 节 11例 ( 13 ) 半 卵 圆 中心 2 0 5.% , 6 年 1 月 17 1 9 例腔隙性脑梗死临床资料分析如下 。 例(3 2 ) 放 射冠 2 1. % , O例 ( 0 2 ) 顶 叶 1 1. % , 1例 (.% ) 内囊 l 56 , O例 ( . % ) 丘脑 8例 ( .% ) 51 , 41 , 1 资料与方法 额叶 5 ( .%) 尾状核 5例( .% )外囊 4例 例 25 , 25 , ( .% ) 脑 干 4例 ( . % )侧 脑 室前 角 3例 ( . 2O , 2O , 1 1 1 一般资料 17例腔隙性脑梗死患者 , 16 . 9 男 0 5 ) % 。梗 死 灶部 位 及 数 目 : 侧 腔 隙 性 梗 死 灶 9 双 3 例, 9 例, 女 l 年龄 6 9 o~ l岁 , 平均 6 . 7 2岁 。其中 例 (7 2 )左 侧 4 4.% , 5例 (2 8 ) 右侧 5 2.% , 9例 (9 2. 6 o~6 岁 7 例 ( O % ) 7 ~7 岁 9 例 9 )单 发 6 例 (0 9 ) 多 发 16例 (06 ) 9 9 4 .1 , O 9 3 % ; l 3 .% , 3 7 .% 。 (72 )8 4. % ,O~8 9岁 2 2例 ( 12 ) 9 1. % ,o~9 l岁 3 14 治疗及 转 归 本组 人 院后按 缺 血性 脑卒 中予 . 例( . %) 均经头颅 C 15 , T和( ) R 检查确诊 , 或 MI 符 以降低血压 、 控制血糖 、 抗凝 、 降脂 , 改善脑血液循 合脑血管病诊断标准 。既往有高血压史 15例 环 , 养脑 细胞 等综 合 治 疗 。住 院 1 5 , J 5 营 1~ 2d 完全 (87 ) 糖尿 病史 14例 ( 2 9 ) 高 脂血 症 恢复 12 , 7 .% , 2 6.% , 4 例 好转 3 8例 , 稳定 l 例 , 例 因并发症 5 2 lO例 (5 8 )冠 心 病 12例 ( 18 ) 短 暂 性 l 5 .% , 0 5 .% , 死亡 。 脑缺 血 发 作 3 5例 ( 7 8 , 酒 嗜 好 8 1. %) 烟 9例 ( 5 2 ) 4.% 。 12 临 床 表 现 及 分 型 17例 中 , 性 起 病 18 . 9 急 2 2 讨 论 例 (5 ) 缓 慢 起 病 6 6% , 9例 ( 5 ) 3 % 。首 发 症 状 : 头 痛、 昏3 例 , 头 2 偏侧肢体乏力 l3例 , l 肢体麻木 5 9 16 95年 Fse 将 “ i r 小而 深 的脑 部梗 死 ” 名为 h 命 例, 语言欠清晰 2 2例 , 神障碍 4例 , 济失调 l 精 共 是 例 。体征 : 单侧 肢体轻、 中度瘫痪 12例 ( 侧 5 腔 隙性 脑梗 死 , 指 脑 的深 穿支 动脉 及其 分支 闭塞 3 左 7 所致 的脑部 小 软化 灶 。病 灶 的最 大 直 径一 般 不 超 例, 右侧 6 5例 ) 肌 力 均 在 I级 以上 。 参 照 Fse , I i r h 0mm, 多数 在 2~1 m 范 围 内 , 在 认 为 大 5m 现 分 型标 准进 行分 型 :1 单纯 运 动 性 轻 偏瘫 9 () 8例 , 过 2 表现 为 一侧 轻度 的 中枢性 面 瘫及 肢 瘫 ;2) 纯 运 它是一 种独 立 的 脑 血 管 病 。本 组 腔 隙性 脑梗 死 老 ( 单 0~ 9岁 组 发生 率 较 高 (7 3 ) 而 年 龄 8 .% , 动性轻偏瘫变异 型 l , 现为合并失语或 同侧 年患者 6 7 2例 表 小于 6 或大 于 8 O岁 O岁 者 发 病 则 明 显减 少 。推 测 视觉障碍 ;3 感觉运动性卒 中 9例 , 现为一侧 () 表 动脉 粥样硬 化 身体感觉 障碍 及轻偏 瘫; 4 单纯 感 觉性 卒 中 6 () 可 能与进 人 老年期 后 内分 泌 的改 变 , 以及 长期 的高 血 压有关 。 例, 表现为一侧面部 、 肢体一过性 或持续性感 觉障 的加 剧及 持续 、 腔 隙 性 脑梗 死 主要 是 由于长 期 高 血 压 引起 脑 碍, 有或者无客观体征 ;5 构音一 笨拙综合征 3 () 手 管 例, 表现为构音障碍、 吞咽困难 , 一侧中枢性面、 、 小 动脉及 微 小动 脉壁 脂 质透 明样 变性 、 腔闭 塞所 舌 。文献 报 道 , 血 压 在 腔 隙 性 脑 梗 死 中 发 生 高 肢体轻瘫 , 动作笨拙、 指鼻不准等共济失调征 ;6 致 】 ()
腔隙性脑梗死30例临床分析
临床荟萃,0 3 1 ( )2 4 20 ,8 3 :6
抑制 , 完全缓解率 及有效率相对较 低。并且 , 化疗后 白细胞最 低
腔隙 性 脑梗 死 3 临 床分 析 0例
孙 爱 华
( 江苏省高邮市城 南医院
[ 关键词 ] 腔隙性梗死 纯运动型偏瘫
高邮
25 0 ) 2 60
2 结 果
.
6 0.
华北煤炭医学院学报
20 09年 1月第 1 卷第 l 1 期
JN a h aC a Meia U i r t 20 aur,1 1 o hC i ol d l n esy 09Jn a 1 ( ) n c v i y
有明显好的预后 , 1 第 周期诱导治疗 后骨髓 原始细胞仍 >1 % 5
值低于 0 5X1 L组与 ( . . 0/ 0 5~10 ×1 L组完全缓解率及 . ) 0/ 总有效率无 明显差异 , 但前组患者 院内感染率 明显增 高。国内
一
组资料显 示 , 白血病 化疗 患 者因感 染致 死 者 占总 病死 率的
6 6 另有作者报 道 , 性 白血病患 者联 合化疗继 发重症感 急 完全缓解的, 且平均获得缓解 时间 明显短 于复发者 ,因而争 取 5 %L ; 染 以粒细胞绝对值 <0 5X1 L时最 高 ,>10×1 L时则 . 0/ . 0/
[ ] 吴穗 晶, 欣 , 3 杜 翁建宇 , 14 等.0 例成人急性 白血病生存分析[ ] J. 临床荟萃 , 0 , (2 : 6 2 3 1 1 )6 0 8 6 [ ] 盂秀琴 , 4 艾工文. 急性 白血病的诱导化疗 反应与疗效及 预后的关 系[ ] J .白血病 - 巴瘤 , 0 , ( ) 12 淋 2 51 1 : 0 4 0 [ ] 刘伟红 , 日 , 5 吴 荷 方炳 木, 骨髓 白血病 细胞下 降指数 在评估急 等. 性非淋 巴细胞 白血病预后 中的意义 [ ] 实用 医学杂志 , 0 , J. 2 72 0 3
腔隙性脑梗死的临床与CT分析
( h epe T eP ol ̄HoptlfHuzo si i ua钞, u n d n i o 12 1 C ia) ao h G a g o gHuz u56 1 , hn h
A s a t Obet e T i ust lt nh ew e at s n l i l y po nt ai o b t c: jci :ods s h r a o si b tenf o dci c m t o ebs r v c ee i p c ra n as ms h s f
T D的应用在溶栓治疗过程 中的监测, C 判断其疗 效和评价预后 , 其最显著的特点是简单可行 , 有一定的
参考 价值 。 参 考文献 :
变异性较大。A A P A的阻塞单靠 目前 的 T D推测 C 、C C 尚难做到准确诊断 , 故此被我们选人研究 的病例均为
MC A阻塞 。从 我 们 的研究 结果 可 以 看 出 : A阻 塞 MC
Sng py nau t k [ ] t k , 99 2 oor h ct soe J .S oe 18 ,0 a i e r r
( )8 9— 0 . 7 :9 9 3
文 章 编 号 :06—63 (07 0 10 23 20 )2—00 —0 22 3
腔 隙 性 脑 梗 死 的 临 床 与 CT 分 析
Cee rl a g ga h a d ta s rn a Do p e r b a n i r p y n r c a i l n p lr
M A阻塞的侧枝循环的代偿作用各家报道不一; C 我们 的研究结果提示 A A最为明显 , C 尤其 以病灶 同侧 的 A A,C 不 如 A A, 结 果 与 Znt 基 本 一 致 , C PA C 此 aee t M A阻塞时 , C C A A的侧枝代偿最 为重要 , 以, C 所 AA
脑干腔隙性梗死的临床分析
原 使 之 转 变 为纤 溶 酶 , 解 血 栓 . 且 还 有 扩 张 血 管 、 进 侧 支 溶 并 促
血 管 形 成 的 作 用 。本 研 究 采 用 尿 激 酶 经 足 背 静 脉 推 注 的方 法 . 并 在 足 踝 部 扎 止 血带 阻 断 浅 静 脉 . 使 激 酶 通 过 交 通 支 静 脉 进 入 深 静 脉 , 而 提 高 了深 静 脉 血 拴 局 部 血 药 浓 度 , 强 了溶 栓 效 从 加 果, 治疗 组 的 l 昧 冶 愈 率 、 管 再 通 率 分 别 为 8 . 、 3 8 , I 缶 血 6 9 7 . 明 显 优 于 对 照组 ( d 0 0 ) 对 于 就诊 时病 程 超 过 7d的 陈 旧性 P .5,
作者 简 介 : 红 霞 ( 9 3 ) 女 , 业 于 河 北 中 医学 院 , 治 医 师 , 工 作 刘 1 7 , 毕 主 现 于河 北 省 邯 郸 市 中 医 院 ( 邮编 : 5 0 1 。 0 6 0 ) ( 稿 日期 : 0 8—1 —2 ) 收 20 1 0 ( 文编 辑 郭 怀 印 ) 本
脑 干 腔 隙 性梗 死 的 临床 分 析
郭 勇, 包 华
摘要 : 目的 分 析 脑 干 腔 隙性 梗 死 的 临床 特 点 。方 法 对 4 7例 脑 干 腔 隙性 梗 死 患 者 的 危 险 因素 、 床 表 现 、 像 学 以 及预 后 进 临 影 行 分 析 。 结 果 脑 干腔 隙性 梗 死 的危 险 因素 与 其 他 腔 隙性 脑梗 死相 同 ; 干 腔 隙性 梗 死 的好 发 部 位 多在 脑 桥 : 临 床 表 现 复 杂 多样 脑 其 化 , 乏 典 型 的脑 干 定 位 表 现 。 结论 单 纯 脑 干腔 隙性 梗 死 诊 断 较 困难 , 缺 需要 借 助 磁 共 振 成像 ( I诊 断 。 MR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腔隙性脑梗死临床分析
史宁莉
中原工学院医院 郑州市 450007
摘要 目的 探讨腔隙性脑梗死(LC I)的临床特点。
方法 回顾性分析50例LC I患者的临床资料。
结果 本组50例患者中高血压病41例(82%),高脂血症17例(34%),高黏血症20例(40%),糖尿病12例(24%)。
常见临床类型为单纯运动性偏瘫22例,单纯感觉性卒中10例,无症状腔隙性梗塞6例,共济失调性卒中5例,腔隙状态5例,CT漏诊2例,后经MR I检查确诊。
病灶部位主要在基底节区22例,内囊6例,丘脑区4例。
结论 高血压是LC I的直接原因,腔隙病灶主要位于基底节;腔隙状态的预后差,MR I对脑干、小脑及 < 5mm或发病24h内的病灶优于CT。
关键词 脑梗死;高血压病;CT;MR I
中图分类号:R7431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23422(2007)1620044202
腔隙性脑梗死(LC I)是因长期高血压小动脉硬化引起的大脑前、中、后动脉及基底动脉的穿通分支阻塞的病灶,是一种特殊类型的脑血管病。
腔隙灶多呈圆形、椭圆形,直径小于20mm,累及的病变血管直径为100~400mm左右。
随着人口老龄化、高血压发病年龄的提前及影像学技术的提高,其临床检出率逐渐增加。
现将50例LC I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1 一般资料 本组50例患者均经CT或MR I 证实。
其中男性35例,女性15例,年龄40~82岁,平均61岁。
既往史:高血压病41例,占82%,高脂血症17例,占34%,高黏血症20例,占40%,糖尿病12例,占24%,TI A发作史11例;43例于清晨、夜间睡醒起床时发现或在相对安静状态下起病,7例于劳累或激动时发病。
112 临床类型 参照Fisher标准分型:①单纯运动性轻偏瘫22例,表现为一侧轻度中枢性面瘫及肢瘫;②单纯感觉性卒中10例,表现为一侧面部、肢体一过性或持续性感觉障碍、麻木、刺痛等;③共济失调性卒中5例,表现为构音障碍、吞咽困难、动作拙笨、指鼻不准等共济失调征;④腔隙状态5例,表现为痴呆、假球麻痹症状及小便失禁、震颤麻痹症状等;⑤无症状性腔隙梗死6例,CT提示腔隙梗死灶但无临床症状及体征;⑥丘脑内囊综合征2例,表现为偏身感觉障碍后发生轻偏瘫。
113 影像学资料(病变部位) 本组50例均经CT 检查,其中2例CT平扫正常,又行MR I检出腔梗病灶小脑1例,放射冠1例,病灶直径均<5mm;其余48例的病灶分布于:基底节区22例,内囊区6例,额角旁区2例,额叶2例,丘脑4例,外囊1例,侧脑室体旁2例,基底节+额角旁3例,基底节+放射冠1例,基底节+额叶2例,内囊前支+额角旁1例,尾状核+额叶1例,内囊+丘脑1例。
1.4 治疗方法 50例患者收住院8例,42例门诊治疗,均按缺血性脑血管病治疗。
2 结果
26例完全恢复,16例好转,8例无好转,无1例死亡。
8例无好转者均为共济失调型及腔隙状态以及反复多次发病的多发性病灶者。
3 讨论
3.1 腔隙性脑梗死的病因 LC I的病因较为复杂,但目前公认高血压是本病的最主要原因[1]。
本组50例中高血压41例,足以证明高血压是导致本病的直接原因,符合一般发病规律。
其次高血脂症、高粘血症、糖尿病等亦是本病的危险因素,与其可促使微动脉粥样化、脂肪玻璃样变和纤维素样坏死有关(本组病例高脂血症17例,高黏血症20例,糖尿病12例)。
3.2 CT、MR I对LC I的诊断意义 本组50例均经CT头颅平扫,48例检出腔梗病灶,其意义毋庸置疑。
但有2例漏检,后又经MR I检出腔梗病灶:小脑1例,放射冠1例,病灶直径均<5mm。
CT对幕上>5mm的病灶易发现,但对位于脑干、小脑或病灶直径<5mm以及发病24h以内的病灶难以检出[2],提示我们在高度怀疑本病、CT又不显示的病例要及时进行MR I检查或24h后CT复查。
・
4
4
・ 医药论坛杂志 2007年8月 第28卷 第16期
非剥脱性光子除皱嫩肤术的临床应用
李雪莉,于建斌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皮肤科 郑州市 450052
摘要 目的 证明应用光子治疗术的有效性、安全性,是目前可推广的一种非剥脱式除皱嫩肤治疗方法。
方法 采用波长560n m的光子治疗仪除皱嫩肤5次为一疗程,每次间隔3~4周,术前术后拍照对比,观察临床效果。
结果 470例患者中痊愈16例(314%),显效287例(6111%),有效108例(2219%),无效59例(1216%)。
非常满意300例(6318%)、满意105例(2213%)、不满意65例(1318%)。
结论 使用光子嫩肤仪安全有效,操作简单,无需休息,患者易于接受,是目前值得推广、有应用前景的除皱治疗方法之一。
关键词 光子嫩肤;强脉冲光;除皱
中图分类号:R75110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23422(2007)1620045202
随着年龄的增加和紫外线等环境因素的影响,皮下的胶原纤维发生变细、断裂等改变,使皮肤变得松弛,并出现不可逆性皱纹。
目前比较常用的除皱方法多采用手术或生物除皱法,前者可遗留切口瘢痕,而后者作用短暂,均在应用中受到一定的限制。
在激光除皱方面,有人采用铒激光或CO
2
激光,但这两种激光都存在皮肤损伤修复的过程,不易被人接受。
而非剥脱性光子除皱嫩肤术治疗由于安全有效,操作简单,无需休息,恢复时间短、对表皮没有损伤的优点成为近年来的研究热点。
笔者采用专业医学版光子治疗仪治疗470例患者,现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470例患者,男6例,女464例。
年龄33~55岁。
治疗3~5次,平均5次,每次间隔3~4周。
112 皮肤健美标准 参照皮肤健美标准[1]将患者按照以下目测内容评判患者光老化程度:①黑色素增多的指标,如肤色较深、点状雀斑、色素沉着;②皮肤衰老、光老化引起的胶原纤维蜕变的指标:毛孔粗大、松弛、细小皱纹;③局部毛细血管扩张,皮肤潮红或扩张的毛细血管,呈节段或网状散在分布。
其中重度患者38例,中度患者373例,轻度患者59例。
113 禁忌症 下列人群禁忌光子治疗:①近期接受过阳光暴晒及将要接受阳光暴晒的人群;②光敏性皮肤及正在使用光敏性药物的人群;④孕妇;
⑤糖尿病患者;⑥具有瘢痕疙瘩史者;⑧存有不现实期望的患者。
1.4 治疗方法
1.4.1 术前准备 ①术前常规照相,以备疗程结束后进行疗效评估。
填写激光手术知情同意书。
准备必需品:专用冷却胶、纸巾、头巾、压舌板、护眼罩、冷敷袋等。
②治疗前,患者须清洗面部的化妆品,便于观察局部皮肤及临床效果。
给患者戴上头巾和护眼罩,注意保护患者眼睛。
1.4.2 操作方法 采用波长为560nm的光子治
3.3 临床特点及病灶部位 分析本组资料,我们认为LC I是中老年患者常见的脑血管疾病,男性多于女性,多在安静情况下发病,其症状无明显剧烈头痛、呕吐,多无意识障碍。
本病病灶好发部位是基底节区,其次是内囊、丘脑等。
需要提及的是本组有6例LC I,临床上无症状和体征,这可能与病灶发生在大脑的非功能区(放射冠)有关,也可能与病灶小、占位效应轻或既往TI A症状被忽视有关。
3.4 治疗、预后及预防 ①本病的治疗同其他缺血性脑血管病,但在急性期血压不应降得过低、过快,否则会加重脑缺血。
②分析本组资料我们认为:对初次发病,病灶小而少的病例预后较好,一般两周内可恢复,但对于反复多次发作、病灶多发、病变范围大、成为“腔隙状态”者则预后差。
③对高血压、糖尿病等的有效治疗及预防是防止腔隙性脑梗死的关键。
参考文献
1 孙宁玲.高血压脑卒中的研究[J].临床内科杂志, 1999,16(1):9210
2 饶明俐.脑梗塞CT扫描、磁共振成像的应用及临床意义[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1996,16(5):258
3 于泽峰,朱传清,王坤,等.腔隙性脑梗塞形成机制CT 表现与临床[J].中国现代临床医学,2007,6(2):21
2007206222收稿
・
5
4
・
Journal ofM edical Foru m Vol.28 No.16 August20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