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我所欲也》优秀实用课件 PPT
合集下载
第9课《鱼我所欲也》课件(共59张PPT)
合作探究
这篇文章主要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请 举例说明。 本文主要运用了比喻、对比、排比、反
问等手法。 比喻:“舍鱼而取熊掌”是一个巧妙而
贴切的比喻。 对比:生和义比,义比生更可贵;死与
不义比,不义比死更可恶。又用假设方式与 事实作对比,最后用“不食嗟来之食”与 “不辨礼义而受万钟”作对比。
合作探究
疏通文意
古代盛饭用的一种圆形竹器 古代盛食物的一种容器
一箪食,
一豆 羹,得之则生,
不弗受;蹴尔而与之,
因轻视而不肯接受
踩踏
乞人不屑也。
•译文: 一碗饭,一碗汤,得到它就能活下去,得不 到就会饿死。(然而你)没有礼貌地吆喝着给别人, 过路的饥民也不肯接受;用脚踩着给别人吃,就连乞 丐也因轻视而不肯接受。
疏通文意
假如,假使
那么,就 办法,手段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 何不用也?
没有
什么手段不用呢
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
•译文: 如果人们所喜爱的东西没有超过生命的,那 么凡是能够用来求得生存的手段,哪一样不可以采用 呢?如果人们所厌恶的事情没有超过死亡的,那么凡 是能够用来逃避灾祸的坏事,哪一桩不可以干呢?
疏通文意
超过、胜过 所以
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
动词,做
不为 苟得
苟且偷生
讨厌,憎恶
祸患,灾难
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通“避”,躲避
•译文: 生命是我所喜爱的,但我所喜爱的还有胜过 生命的东西,所以我不做苟且偷生的事;死亡是我所 厌恶的,但我所厌恶的还有超过死亡的事,所以有的 灾祸我不躲避。
的比喻,提出“鱼”和“熊掌”都是好吃 的东西,但如果两样不能同时得到,那就 舍鱼而取熊掌。接着,提出“生”和“义” 两样都很贵重,在两件事不能同时得到的 情况下,就必须择优而取。
《鱼我所欲也》ppt精选课件
(连词,递进关系,尚且)
三、古今异义
钟 例句: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 古义:一种量器 今义:计时的器具或中空的响器
四、词类活用 得:例句: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名词作动词 恩德,这里是“感激恩德”的意思.
五、特殊句式 1.判断句 例句:鱼,我所欲也。“也”,判断句
标志。 译文:鱼,是我所喜爱的东西。
2.省略句 例句:乡为(义)身死而不受(呼尔蹴 而的施舍)。 译文:从前我为了“礼义”宁愿死也不接受施舍。
两千多年前, 孟子以形象 的比喻把舍 与取问题, 引入深刻的 哲学。
孟子,名 轲 ,字 子舆 , 战国 时期著名 的 思想 家, 教育 家, 儒 家学派的代表人物, 被称为“亚圣”.
《孟子》是儒家学派的经 典著作之一,记述了孟子的言 行、政治主张、哲学主张及个 人修养.孟子的政治主张主要 是“仁政”,主张和平,反对战 争.宋代朱熹把《孟子》《大学》 《和论语》《、中庸》
3、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 (助词:的)
人皆有之.
(代词:指代前面的想法)
4、蹴尔而与之
(动词:给予)
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与:通“欤”,语气
词; )
5、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连词,转折关系)
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 (连词,转折关系)
呼尔而与之
(连词,表修饰关系)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 (连词,表修饰关系)
乡为身死而不受
“舍生取义”的“义”指的是正义、大义, 涉及到国家利益,民族气节等;而哥们义气中 的“义”则是涉及个人利益或某些团体利益, 是小义,并不一定代表正义。
1、作者在文中提出了什么观点?
2、开头写“鱼我所欲也,熊掌 亦我所 欲也”作用是什么?这属于什么论证?
[引出下面的论述,使说理更生动。比喻论证]
《鱼我所欲也》优秀完美版PPT课件
角色扮演
角色扮演
可以让学生扮演《鱼我所欲也》 中的角色,通过角色扮演来深入 理解课文中的人物性格、情感和 思想。
角色扮演的要点
在角色扮演中,要引导学生注意 角色的语言、动作、神态等细节 ,以及角色之间的关系和互动。
课堂互动游戏ຫໍສະໝຸດ 课堂互动游戏可以设计一些与《鱼我所欲也》相关 的互动游戏,如“成语接龙”,“故 事接龙”,“角色扮演游戏”等。通 过游戏的方式,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 兴趣和参与度。
此外,《鱼我所欲也》还对个人的道德修养和社会责任提出了要求,对于个人的 成长和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它启示人们要坚守道德底线,追求高尚 的品德和精神境界,为社会做出贡献。
02
《鱼我所欲也》的内容解析
主题思想
01
02
03
主题思想概述
本篇课文通过描绘鱼的生 动形象,表达了作者对自 由的向往和对生命的独特 理解。
高的艺术价值。
语言风格评价
本篇课文的语言风格被认为是现 代文学中的典范之作,对后来的
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03
《鱼我所欲也》的文学价值
对后世的影响
成为文学经典 孟子的《鱼我所欲也》因其深刻 的哲学思想和卓越的文学技巧, 被后世广泛传颂,成为文学史上
的经典之作。
启发思考
该作品引导读者思考道德、义利、 生命等重要问题,对后世的文学、 哲学、道德观念产生了深远影响。
孟子继承并发扬了孔子的思想,成为 仅次于孔子的一代儒家宗师,对后世 中国文化的影响全面而巨大,有“亚 圣”之称,与孔子合称为“孔孟”。
作品背景
《鱼我所欲也》出自《孟子·告子上》,是孟子以心性天命为 内容,论述道德伦理关系的文章之一。文章通过孟子与万章 等人的对话,阐述了人性中的仁义礼智等道德价值观念以及 道德价值对于个人和社会的重要性。
《鱼我所欲也》课件(共41张PPT)
不仅
这种思想
代词,指“是心”
能勿丧耳。
不丢掉
不仅仅贤能的人有这种思想,人人都有,( 只不过)贤能的人能够不丢掉它罢了。
课文分析
第一部分(从开头至“贤者能勿丧 耳”)
提出“舍生取义”的中心论点,并 说明“义”的美德就是人所固有的。
分析第一部分
第一层(从开头至“舍生而取义者也”) 以鱼与熊掌不可得兼而取熊掌为喻,引出 生与义不可得兼则“舍生取义”的中心论 点。
鱼,是我喜爱的东西,熊掌,也是我喜爱的东西, (如果)这两种东西不能同时得到,(那么),( 我要)舍弃鱼而选取熊掌。
大义,正义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
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生命也是我所喜爱的,正义也是我所喜爱的, (如果)这两样东西不能同时得到,(我就)舍
弃生命而选取正义。
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
的华美接受了。
⑧此之谓失其本心。
这就叫做失去了他的本性。
• 1、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 通“避”躲避
• 2、万钟不辩礼仪而受之 • 3、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通“辨”,辨别
得通“德”,感激。与通“欤”,吗
• 4、乡为身死而不受 通“向”从前、先前
二、古今异义
▪ 1、非独贤者有是心也 古义: 这种
▪ ▪ 2、万钟于我何加焉
第三层(最后一句)与第一部分结束相呼应,又回到 “性善论”上,把上述人的行为归纳为“失其本心”。“ 本心”就是人原来固有的“羞恶之心”,也就是“义” 、“善”的本性。
课文中哪句话可以概括全 篇的大意?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 者不可兼得,舍生而取义者也。
作者为了阐明自己的观点,用了哪 些论证方法?试举例说明。
9 《鱼我所欲也》 课件(共32张PPT).ppt
本文以“鱼”和能掌”设喻,提出在“生” 和“义”不能兼顾的情况下,应该“舍生取义” 的观点,并进一步指出每个人都有“本心”和 保有“本心”的重要性。
思考、讨论: 在中华民族历史上,无数仁
人志士都把“舍生取义”奉为人 生准则,你能举出几个事例吗?
1.清末,戊戌变法失败后,谭嗣同坚信“不有行者,无以图将来; 不有死者,无以酬圣主”泰然赴死,留下“我自横刀向天笑,去 留肝胆两昆仑”的名句。 2.朱自清宁肯饿死也不领美国的救济粮,体现其舍生取义的高贵 品质。 3.文天祥宁死不投降元朝,被捕后,面对威逼利诱毫不动摇,视 死如归,从容就义,体现了舍生取义的高贵品质。
比喻论证
所欲有甚于生者——不为苟得 道理论证 正面 所恶有甚于死者——不辟 对比论证 反面 所欲莫甚于生——何不用——有不用
所恶莫甚于死——何不为——有不为
生重于义 义重于生
人皆有之,贤者 能勿丧耳。
举例论证 正面:行道之人弗受、乞人不屑 对比论证 反面:不辨礼义而受万钟
不失本心 见利忘义失其本心 勿失其本心
课文解析
升华 主题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非独贤者有
递
人皆有
进 论
说
贤者勿丧
课文解析
课文第一段的论述思路是怎样的?
首先,孟子运用比喻论证,用 “鱼与熊掌的取舍”为喻自然 地引出了“舍生取义”的中心观点。
接着,通过正反结合,层层深入,反复论证义是人的本心, 义重于生,告诉我们,当生命和大义不能同时得到的话,应舍生 取义。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文天祥)
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杀了夏明翰,还有后来人。 (夏明翰)
选自《孟子·告子上》
课前热身
《鱼我所欲也》优秀完美版PPT课件
仁义思想
孟子强调仁义是人性的核心,是人们行为的最高准则。在本文中,孟子指出,即 使是面临死亡的威胁,人们也应该坚守仁义道德,不屈不挠地维护正义和真理。
义利观、道德观阐述
义利之辨
孟子认为,义和利是人生中的两大追 求,但二者不可兼得。在面临抉择时 ,应该舍利取义,以道义为重。这种 义利观体现了孟子对于道德的坚守和 追求。
对偶
采用对偶句式,使得文章 结构紧凑,表意凝练,增 强表现力。
情感表达及意境营造
借景抒情
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抒发作 者内心的情感,达到情景交融的
效果。
以情动人
通过深入挖掘人物内心的情感世界 ,以真挚的情感打动读者,引发共 鸣。
意境深远
通过描绘富有象征意义的意象,营 造出深远而耐人寻味的意境,使读 者在品味中领悟文章深意。
不同文化背景下道德观念比较
东方文化中的道德观
强调集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注重家庭和社会的和谐,倡导仁爱 、礼制和道德约束。
西方文化中的道德观
重视公平正义。
不同文化背景下的道德冲突
分析《鱼我所欲也》中体现的不同文化背景下的道德冲突,如个人 欲望与社会规范、家庭责任与个人自由等。
语言简练
文章运用简洁明快的语言 ,表达深刻的思想和情感 ,使读者易于理解和接受 。
逻辑严密
文章各部分之间逻辑严密 ,层层递进,使读者的思 维不断跟进,产生共鸣。
关键句段解读及赏析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 取…
此句表达了人们在面临选择时的矛盾心理,以及为了更高价值而舍弃较低价值的理性决 策。
历史意义
孟子在本篇中对舍生取义精神的颂扬,对后世产生了良好的 影响,历史上许多志士仁人把“舍生取义”奉为行为的准则 ,把“富贵不能淫”奉为道德的规范,对国家和民族作出了 贡献。
孟子强调仁义是人性的核心,是人们行为的最高准则。在本文中,孟子指出,即 使是面临死亡的威胁,人们也应该坚守仁义道德,不屈不挠地维护正义和真理。
义利观、道德观阐述
义利之辨
孟子认为,义和利是人生中的两大追 求,但二者不可兼得。在面临抉择时 ,应该舍利取义,以道义为重。这种 义利观体现了孟子对于道德的坚守和 追求。
对偶
采用对偶句式,使得文章 结构紧凑,表意凝练,增 强表现力。
情感表达及意境营造
借景抒情
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抒发作 者内心的情感,达到情景交融的
效果。
以情动人
通过深入挖掘人物内心的情感世界 ,以真挚的情感打动读者,引发共 鸣。
意境深远
通过描绘富有象征意义的意象,营 造出深远而耐人寻味的意境,使读 者在品味中领悟文章深意。
不同文化背景下道德观念比较
东方文化中的道德观
强调集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注重家庭和社会的和谐,倡导仁爱 、礼制和道德约束。
西方文化中的道德观
重视公平正义。
不同文化背景下的道德冲突
分析《鱼我所欲也》中体现的不同文化背景下的道德冲突,如个人 欲望与社会规范、家庭责任与个人自由等。
语言简练
文章运用简洁明快的语言 ,表达深刻的思想和情感 ,使读者易于理解和接受 。
逻辑严密
文章各部分之间逻辑严密 ,层层递进,使读者的思 维不断跟进,产生共鸣。
关键句段解读及赏析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 取…
此句表达了人们在面临选择时的矛盾心理,以及为了更高价值而舍弃较低价值的理性决 策。
历史意义
孟子在本篇中对舍生取义精神的颂扬,对后世产生了良好的 影响,历史上许多志士仁人把“舍生取义”奉为行为的准则 ,把“富贵不能淫”奉为道德的规范,对国家和民族作出了 贡献。
《鱼我所欲也》(完美版)PPT课件
命选取正义。这里运用了比喻论证,提出了“舍生
取义”的中心论点。
2.“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欲”可以指哪 些事情?
这里的“所欲”应指正义的事业。如为人民大众作 有利之事,为国家建设做事,为了别人安危挺身而出等。
3.“所恶有甚于死者”,“所恶”可以指哪 些事情?
这里的“所恶”应指不正义的事情。不合法不道德 的事情,如叛变国家,贪污受贿,滥用职权,杀人放火 等危害国家危害人民的事。
PPT素材:/sucai/ PPT图表:/tubiao/ PPT教程: /powerpoint/ 范文下载:/fanwen/ 教案下载:/jiaoan/ PPT 课件:/k ejian/ 数学课件:/kejian/shu xue/ 美术课件:/kejian/me ishu/ 物理课件:/kejian/wul i/ 生物课件:/kejian/she ngwu/ 历史课件:/kejian/lish i/
古义:古代的一种量器
今义:计时的器具或中空的响器
古
今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 。
异
古义:代词,这
义
今义:判断动词,是
一豆羹。 古义:古代盛食物的一种容器 今义:豆子
作品简介
PPT模板:/moban/ PPT背景:/beijing/ PPT下载:/xiazai/ 资料下载:/ziliao/ 试卷下载:/shiti/ PPT论坛: 语文课件:/kejian/yuw en/ 英语课件:/kejian/ying yu/ 科学课件:/kejian/kexu e/ 化学课件:/kejian/huaxue/ 地理课件:/kejian/dili/
4.“非独贤者有是心”中“是心”指什么?
指恻隐之心、羞恶之心、辞让之心、是非之心等这 些善心。
《鱼我所欲也》ppt课件(68张)
宫室之美 接受万钟 不辨礼义 妻妾之奉
所识穷乏者得我
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
通“向”,从前。为了,介词 wèi 做,动词 wéi
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
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译文:
停止,放弃
天性
先前(有人)宁肯死也不愿接受,现在(有人)为了住 宅的华丽却接受了;先前(有人)宁肯死也不愿接受, 现在(有人)为了大小老婆的侍奉却接受了;先前(有 人)宁肯死也不愿接受,现在(有人)为了熟识的穷人 感激自己却接受了。这种做法不是可以让它停止了吗? 这就叫做丧失了人所固有的羞恶廉耻之心。
(“性善论”)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
吆喝。尔,助词。
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给 饥饿的过路人 用脚践踏着。因轻视而不肯接受
译文:
一碗饭,一碗汤,吃了就能活下去,不吃就会 饿死。可是轻蔑地、呵叱着给别人吃,过路的 饥民也不肯接受;用脚踢着(或踩过)给别人 吃,乞丐也不愿意接受。
第一部分 提出“舍生取义”的中心论点,并说明“义”的 美德就是人所固有的, “义” 重于生命。
以生活常理 鱼
A 为喻,引出
中心论点。
生
熊掌 义
生、欲
从正反 正
B 两面分
死、恶
析论证
欲
反
恶
甚于生
甚于死 莫甚于生 莫甚于死
C 人皆有本心,贤者保有本心
舍鱼取熊掌
舍生取义 不为苟得 不避祸患
类比 比喻
义重 于生
理解作者的观点。 德育目标
引导学生正确选择,摒弃一己之私利,将正义、道义放在 首位,明辨是非,永葆善良之心,做一个大写的人。
《鱼我所欲也》ppt课件
•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 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 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
• 箪:古代盛食物的圆竹器。 • 豆:古代一种木制的盛食物的器具。 • 弗:不。 • 得:通“德”,恩惠,这里是感激的意思。 • 行道之人:过路的行人。 • 蹴:用脚踢。 • 不屑:因轻视而不肯接受。 • 万钟:这里指高位厚禄。钟,古代的一种量器,六斛四斗为一钟。
• 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鱼我所欲也》,探索关于人生的 选择问题。
1.走进作者,了解创作的时代背景
学
2.把握全文的主要内容,积累文言知识
习
目
3.精读全文,学会鉴赏分析古文
标 4.总结和归纳全文表达的思想内涵
5.合作探究,巩固提升
作者简介
• 孟子(前372年—前289年),姬 姓,孟氏,名轲,字子舆,与孔 子并称“孔孟”。战国时期儒家 思想代表人物之一,中国古代思 想家、哲学家、政治家、教育家。
• 孟子的地位仅次于孔子,对儒家 学说的继承与发展,也产生了十 分深远的影响。 所著《孟子》一 书虽然只有7篇34000余字,但早 已是世界文化遗产的一部分。
关于《孟子》
• 《孟子》,是儒家的经典著作, 战国中期孟子及其弟子万章、公 孙丑等著。《孟子》被南宋朱熹 列为“四书”之一,另外三本为 《大学》《中庸》《论语》。
• 《鱼我所欲也》是孟子以他的性善论为依据,对人的生死 观进行深入讨论的一篇代表作。强调“正义”比“生命” 更重要,主张舍生取义。
•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 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 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 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鱼我所欲也PPT优质课件
的,所厌恶的有比死亡更厉害的。不只是贤德的人有 这种思想,人人都有这种思想,只不过贤德的人能够 不丧失罢了。
原文: 一箪(dān)食,一豆羹(ɡēnɡ),得之则生,弗(fú) 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cù)尔而与之,乞 人不屑(xiè)也。
注释:
箪:古代盛饭用的圆形竹器。 豆:古代的一种食器,高足,上呈圆盘形。 弗:不。 呼尔:盛气凌人喊叫的样子。 与:给。 之:代词,代指人。 行道之人:路上饥饿的行人。 蹴尔:踩踏食物的样子。
译文: 一筐饭,一碗汤,得到它可以活,得不到就会
死。(然而)如果盛气凌人喊叫着给人(吃),路上
饥饿的行人不会接受;(将食物)踩踏过才给人
家,乞丐也不屑于接受。
原文: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
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yú)?
注释:
万钟:优厚的俸禄。钟,古代容量单位。 则:就。 于:对于。 加:增加,指带来好处。 得:现在写作“德”,感激。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领会,动词
(四)文言句式 1.判断句 鱼,我所欲也 “……也”表判断
2.倒装句 (1)所欲有甚于生者 状语后置,“甚”的状语“于生者”后置, 应为“所欲有于生甚者” (2)万钟于我何加焉 宾语前置,“何”作动词“加”的宾语,正 常语序为“万钟于我加何焉”
3.省略句 向为身死而不受 介词“为”的后边省略了宾语“礼义”
3. 理解“舍生取义”的观点,树立正确的道 德观。(难点)
孟子(约前372~前289),名轲, 字子舆,邹(今山东邹城东南)人,战 国时期的思想家。他是儒家学派的代表 人物,地位仅次于孔子,后世常以“孔 孟”并称,有“亚圣”之称。有《孟子》 一书传世。《孟子》长于言辞,其文气 势磅礴,论证严密,富有说服力和感染 力,对后来散文的发展有很大的影响。
原文: 一箪(dān)食,一豆羹(ɡēnɡ),得之则生,弗(fú) 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cù)尔而与之,乞 人不屑(xiè)也。
注释:
箪:古代盛饭用的圆形竹器。 豆:古代的一种食器,高足,上呈圆盘形。 弗:不。 呼尔:盛气凌人喊叫的样子。 与:给。 之:代词,代指人。 行道之人:路上饥饿的行人。 蹴尔:踩踏食物的样子。
译文: 一筐饭,一碗汤,得到它可以活,得不到就会
死。(然而)如果盛气凌人喊叫着给人(吃),路上
饥饿的行人不会接受;(将食物)踩踏过才给人
家,乞丐也不屑于接受。
原文: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
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yú)?
注释:
万钟:优厚的俸禄。钟,古代容量单位。 则:就。 于:对于。 加:增加,指带来好处。 得:现在写作“德”,感激。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领会,动词
(四)文言句式 1.判断句 鱼,我所欲也 “……也”表判断
2.倒装句 (1)所欲有甚于生者 状语后置,“甚”的状语“于生者”后置, 应为“所欲有于生甚者” (2)万钟于我何加焉 宾语前置,“何”作动词“加”的宾语,正 常语序为“万钟于我加何焉”
3.省略句 向为身死而不受 介词“为”的后边省略了宾语“礼义”
3. 理解“舍生取义”的观点,树立正确的道 德观。(难点)
孟子(约前372~前289),名轲, 字子舆,邹(今山东邹城东南)人,战 国时期的思想家。他是儒家学派的代表 人物,地位仅次于孔子,后世常以“孔 孟”并称,有“亚圣”之称。有《孟子》 一书传世。《孟子》长于言辞,其文气 势磅礴,论证严密,富有说服力和感染 力,对后来散文的发展有很大的影响。
第9课《鱼我所欲也》课件(共36张PPT)
重点词语
①如使:假如,假使。 ②何不用也:什么手段不用呢?
[译文]如果人们追求的东西没有比生命更重要的, ③勿丧:不丧失。
那么一切能够生存的手段有哪一种不能采用呢? 如果人们厌恶的东西没有比死亡更可怕的,那么 一切可以用来躲避祸患的手段有哪一种不能采用 呢? 运用某种方法就可以生存,然而却有人不采 用它;运用某种方法就可以躲避祸患,然而却有 人不采纳它。因为这个缘故(可知人们)所追求 的有比生命更重要的东西,所厌恶的有胜过死亡 的。不仅有道德的人有这种信念,每个人都有这 种信念,只是有道德的人能够不丧失这种信念罢 了。
⑤者也:语气词复用,与 “也”相同。
宁愿放弃鱼而选取熊掌。生命是我喜爱的,
道义也是我所喜爱的。如果这两种东西不
能同时得到,那么我就宁愿舍弃生命而选
取道义了。
疏通文意
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①于②生 者,故不为③苟得④也;死亦我 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 ⑤有所不辟⑥也。
[译文]生命本是我想要的,但我需要 的还有比生命更重要的,所以我不干 苟且偷生的事;死亡本是我所厌恶的, 但我厌恶的还有比死亡更严重的,所 以(对人世间有些)祸患我也不躲避。
重点词解
一词多义:
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同“欤”,语气词
与
蹴尔而与之
给
乡为身死而不 为受
为了
则凡可以辟患者何 做 不为也
所欲有甚于生者 比 于
万钟于我何加焉 对
整体感知
1.本文的论点是什么?怎样提出来的?
论点是:“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由“鱼”和“ 熊掌”的比喻
朗读课文
一箪(dān)食,一豆羹(gēng),得之/则/生,弗(fú) 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fú)受;蹴(cù)尔/ 而与之,乞人/不屑(xiè)也。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 钟/于我/何加焉!为(wèi)/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 得(dé)我与(yú)?乡(xiàng)/为(wèi)/身死/而不受 ,今/为(wèi)/宫室之美/为(wéi)之;乡/为(wèi)/身死 /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wéi)之;乡/为(wèi)/身死/ 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dé)我/而为(wéi)之:是/ 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鱼我所欲也》优秀完美版PPT课件
《鱼我所欲也》的 延伸阅读
其他孟子作品推荐
01
《孟子·梁惠王上》
02
《孟子·尽心上》
03
《孟子·公孙丑下》
04
《孟子·滕文公上》
孟子研究著作推荐
01
02
03
04
《孟子正义》(清)焦 循
《孟子译注》(中华书 局)杨伯峻
《孟子思想研究》(台 北)傅佩荣
《孟子研究》(人民文 学出版社)韩兆琦
相关文学作品的推荐
倡导节制欲望
孟子认为人的欲望是无止境的,而过度追求欲望的满足会损害人的道德品质。这启示现代 人要学会节制欲望,保持适度的物质需求,以维护身心健康和良好的人际关系。
强调自我修养
孟子在《鱼我所欲也》中强调了自我修养的重要性,认为只有通过自我修养,才能达到高 尚的道德境界。这对现代人来说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提醒我们要注重个人素质的提升, 不断完善自我。
《论语》 《中庸》
《大学》 《左传》
感谢观看
THANKS
THE FIRST LESSON OF THE SCHOOL YEAR
孟子的生平
孟子(前372年-前289年), 名轲,字子舆,战国时期鲁国 人。
孟子是儒家学派的重要代表人 物,与孔子并称“孔孟”。
孟子年少时曾受业于孔门弟子 ,后独立创建了孟氏学派。
孟子的思想
孟子继承并发展了孔子的儒家思 想,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思想体系
。
孟子强调仁义、道德和人性的重 要性,认为人性本善,应该通过
对现代道德观念的影响
01
弘扬传统美德
孟子的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之一,其关于道德的论述对现代社会
仍有深远影响。通过弘扬传统美德,有助于提升现代人的道德水平,构
其他孟子作品推荐
01
《孟子·梁惠王上》
02
《孟子·尽心上》
03
《孟子·公孙丑下》
04
《孟子·滕文公上》
孟子研究著作推荐
01
02
03
04
《孟子正义》(清)焦 循
《孟子译注》(中华书 局)杨伯峻
《孟子思想研究》(台 北)傅佩荣
《孟子研究》(人民文 学出版社)韩兆琦
相关文学作品的推荐
倡导节制欲望
孟子认为人的欲望是无止境的,而过度追求欲望的满足会损害人的道德品质。这启示现代 人要学会节制欲望,保持适度的物质需求,以维护身心健康和良好的人际关系。
强调自我修养
孟子在《鱼我所欲也》中强调了自我修养的重要性,认为只有通过自我修养,才能达到高 尚的道德境界。这对现代人来说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提醒我们要注重个人素质的提升, 不断完善自我。
《论语》 《中庸》
《大学》 《左传》
感谢观看
THANKS
THE FIRST LESSON OF THE SCHOOL YEAR
孟子的生平
孟子(前372年-前289年), 名轲,字子舆,战国时期鲁国 人。
孟子是儒家学派的重要代表人 物,与孔子并称“孔孟”。
孟子年少时曾受业于孔门弟子 ,后独立创建了孟氏学派。
孟子的思想
孟子继承并发展了孔子的儒家思 想,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思想体系
。
孟子强调仁义、道德和人性的重 要性,认为人性本善,应该通过
对现代道德观念的影响
01
弘扬传统美德
孟子的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之一,其关于道德的论述对现代社会
仍有深远影响。通过弘扬传统美德,有助于提升现代人的道德水平,构
第9课《鱼我所欲也》课件(共47张ppt)
《孟子》是记录孟子及其弟子言行的 著作,共七篇,一般认为是孟子及其弟 子万章、公孙丑等人共同编著的。它不 仅是儒家的重要学术著作,也是我国古 代极具特色的散文专集。
其文气势磅礴,感情充沛,逻辑严 密;善用比喻和寓言故事来说明复杂抽 象的道理,雄辩滔滔,极富感染力;语 言明白晓畅,平实浅易,又精练准确。 南宋朱熹将它与《论语》《大学》《中 庸》合为“四书”。它对后世散文的发 展有很大影响。
求之》;有放心而不知求。” “富贵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
求,从吾所好。”《论语·述而》
你能举出在中国历史上践行“舍生取义”理念的人物吗?
你能举出在中国历史上践行“舍生取义”理念的人物吗?
文天祥大义凛然,面对敌人的逼问,写下“人生自古谁无 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千古绝唱。
谭嗣同在戊戌变法失败后泰然赴死,留下了“我自横刀向 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的名句。
现身说法:孟子辞齐回邹
宫室之美 妻妾之奉 所识穷乏者得我
不辨礼义
接受万钟
见利忘义
反面论证
说一说:“一箪食,一豆羹”与“万钟”在数量上有什么特点? 在意义上呢?不同的人为什么会做出不同的选择?
“一箪食,一豆羹”在数量上是很少的,但在关乎生死的时 候,比“万钟”还要贵重。
不吃嗟来之食,这是老百姓心中的骨气,也是孟子心中的“ 义”。在孟子看来,乞丐和饥饿的路人尚能做到守义不辱、坚 守本心。但很多身处高位的人却很容易犯糊涂,是什么原因导 致这些人犯糊涂呢?
请收起晨读本等辅助工具书,拿出默写本,准备迎接挑战!
识记文中重点字词和语句的意思。 (1)在5分钟内,结合课文语境, 尽可能地梳理文中的重点且你不太 理解的词语。 (2)用课下的注释解释表中词汇的 意思。 (3)与同桌交换、对照课下注释互
第9课《鱼我所欲也》课件精品PPT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 兼,舍生而取义者也。”(原文)
这个观点是怎样提出来的?
论证思路
这个观点是怎样提出来的?
鱼、熊掌
舍鱼取熊掌
提出 论点
生、义
舍生取义
由浅人深,自然明晓
2.本文开头写“鱼”和“熊掌”的用意是什么?这样写有 什么好处?
鱼和熊掌两样东西的价值不同,鱼低贱而熊掌珍贵。二者 不能同时得到,必然舍弃鱼而选取熊掌;同理,生命和正义 的价值也不同.正义要比生命重要得多,二者不能同时得到 的情况下,必须舍弃生命选取正义。
3、了解孟子“舍生取义”的道德主张。
走进孟子
孟子:名轲,字子舆。战国时思想家、 教育家,是继孔子以后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 与孔子合称“孔孟”,有“亚圣”之称。
《孟子》是记录孟子及其弟子的言行的著作, 也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
走进孟子
孟子的政治主张
孟轲发展了孔子的“礼治”和“德政”思想,提倡 “王道”,主张“仁政”,主要观点有:
祸患,灾难。 同“避”,躲避
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避也。
译文:
生命也是我想要的东西,但我所追求的还有比生命更重要 的,所以我不去做苟且偷生的事情。死亡也是我厌恶的事情, 然而我所厌恶的事情还有比死亡更为厉害的,所以(即使)有 祸患(我)也不躲避。
辨 所欲
证
分
析 所恶
(正面)
甚于生(义) 故不苟得
善用比喻和寓言故事来说明复杂抽象的道理,雄辩 滔滔,极富感染力;语言明白晓畅,平实浅显,又精炼 准确。
朱熹将它与《论语》《大学》《中庸》合为“四 书”。
播放录音,要求
1.对照朗读和注释扫除语音障碍。 2.有不懂的字、句勾划出来,准备进行质疑; 有特别欣赏的语句也请勾划下来,准备进行 交流。 3.参考注释理解文章大意 。
这个观点是怎样提出来的?
论证思路
这个观点是怎样提出来的?
鱼、熊掌
舍鱼取熊掌
提出 论点
生、义
舍生取义
由浅人深,自然明晓
2.本文开头写“鱼”和“熊掌”的用意是什么?这样写有 什么好处?
鱼和熊掌两样东西的价值不同,鱼低贱而熊掌珍贵。二者 不能同时得到,必然舍弃鱼而选取熊掌;同理,生命和正义 的价值也不同.正义要比生命重要得多,二者不能同时得到 的情况下,必须舍弃生命选取正义。
3、了解孟子“舍生取义”的道德主张。
走进孟子
孟子:名轲,字子舆。战国时思想家、 教育家,是继孔子以后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 与孔子合称“孔孟”,有“亚圣”之称。
《孟子》是记录孟子及其弟子的言行的著作, 也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
走进孟子
孟子的政治主张
孟轲发展了孔子的“礼治”和“德政”思想,提倡 “王道”,主张“仁政”,主要观点有:
祸患,灾难。 同“避”,躲避
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避也。
译文:
生命也是我想要的东西,但我所追求的还有比生命更重要 的,所以我不去做苟且偷生的事情。死亡也是我厌恶的事情, 然而我所厌恶的事情还有比死亡更为厉害的,所以(即使)有 祸患(我)也不躲避。
辨 所欲
证
分
析 所恶
(正面)
甚于生(义) 故不苟得
善用比喻和寓言故事来说明复杂抽象的道理,雄辩 滔滔,极富感染力;语言明白晓畅,平实浅显,又精炼 准确。
朱熹将它与《论语》《大学》《中庸》合为“四 书”。
播放录音,要求
1.对照朗读和注释扫除语音障碍。 2.有不懂的字、句勾划出来,准备进行质疑; 有特别欣赏的语句也请勾划下来,准备进行 交流。 3.参考注释理解文章大意 。
第9课《鱼我所欲也》课件精品PPT
同“辨”,辨别
有什么益处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
优厚的俸禄
侍奉
同“德”,感恩、感激
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
与?
同“欤”,语气词
译文:优厚的俸禄如果不辨别是否合乎礼义就接受它,这优厚的俸禄对我 有什么好处呢?是为了住宅的华美、大小老婆的侍奉、所认识的穷困的人 感激我吗?
假如
没有
凡是 保全生命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 凡 可以得生者
什么手段不用呢
何不用也?
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
做 译文: 如果人们所喜爱的东西没有超过生命的,那么凡是能够用来求得生存的手 段,哪一样不可以采用呢? 如果人们所厌恶的事情没有超过死亡的,那么凡是能够用来逃避灾祸的坏 事,哪一桩不可以干呢?
熟读原文
一箪( dān 古代盛饭用的圆竹器)食, 一豆羹( gēng 汤),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 之,行道之人弗受;蹴( cù 用脚踢)尔而与之,乞人 不屑( xiè 认为值得)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 钟于我何加焉!为(wèi ,为了)宫室之美、妻妾之奉、 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xiàng,同“向”以前。 )为身 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 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 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孟子还主张社会分工,这符合社会发展规律,但却得出“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 人”的结论,为阶级剥削和压迫制造了理论依据。孟子的哲学思想属于主观唯心主 义,最具代表性的是他的“性善论”,虽有局限,但其中有合理的成分,他特别强 调后天环境和教育对人的影响,以及自我修养的作用。
孟子名言①不以规矩,不成方圆。②权,然后知轻重;度,然后知长短。③人有 不为也,而后可以有为。④尽信书不如无书。⑤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 不能屈。⑥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 是非之心,智之端也。人之有是四端也,犹其有四子VS
第9课《鱼我所欲也》课件精品PPT
文章品析(第一段)
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 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生命本是我想要的,但我需要的还有比生命更重要的, 译 所以我不干苟且偷生的事;死亡本是我所厌恶的,但我厌恶
的还有比死亡更严重的,所以(对人世间有些)祸患我也不 文 躲避。
文章品析(第一段)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 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 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 ,贤者能勿丧耳。
译 果没有礼貌地吆喝着给别人,即使是路上饥饿的行人也不会接受;如
果用脚踢着施舍给别人,即使是乞丐也不肯接受。
文
文章品析(第二段)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 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 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 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创作背景
孟子继承了孔子的思想,且又有发展。他生活在诸侯互相攻伐 “无义战”的时代,目睹了人民 遭受涂炭的社会现实,也看到了人民 的力量。在此基础上,发展了民本思想,明确提出“民为贵”君为轻 “。政治上主张实行”王道“、”仁政“。反对“霸道”、“暴政”。 呼吁统治者重视人民安定人民、少收赋税,减轻刑罚,使百姓“不饥 不寒”。这些反映了人民的愿望,有一定进步意义,但却脱离当时的 社会实际,根本行不通。
不管是否符合礼与义就接受优厚的俸禄,那么优厚的俸禄对我有什么益处呢! 是为
译
了住宅的华美,妻妾的侍奉,为了我所认识的穷困贫苦的人感激我的恩德吗?从前为了
义宁肯死也不愿接受(施舍),现在却为了住宅的华美而接受了;从前为了义宁肯死也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段运用了什么句式,有什么 好处? 运用排比句式。加强了语言的气势。
鱼我所欲也
讨论
孟子为何如此看重“义”?
孟子主性善,“义”是其性善说 的主要内容之一。他认为,仁义 、 礼义、道义、正义、忠义等是人先 天就具有的本性,所以人们应该保 持这种比生命更重要的向善向义之 心,应重义轻利,舍生取义。
7、几千年前,孟子就提出了“舍生而取义”的观 点,那么在我们现代社会,面对愈来愈多的诱惑, 面对人生的各种考验,我们应当做出怎样的选择呢?
《谈骨气》中引用孟子的一段来解释 骨气的含义:“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 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那 么“万钟则……”这句话应指前面的哪 一句?
富贵不能淫。
高官厚禄诱惑不了。
为什么高官厚禄诱惑不了?试举例 说明。
因为高官厚禄与礼义的价值不同,如 果不符合礼义的高官厚禄则不能接受。 比如说,叛变革命,到国民党去当大官, 真正的共产党是宁死不为的。再比如说, 出卖国家机密得到很多钱,爱国志士是 宁死不为的。再比如说贪污受贿得了很 多钱,正直的干部是宁死不为的。
⑶对比论证的方法。用“乡”与“今” 的不同做法进行对比。
⑷比喻论证的方法。文章一开始就用 鱼和熊掌的比喻论对生与死的选鱼择我。所欲也
我们学过《谈骨气》文中有一个论 据,说是古代有一个穷人不接受不敬 的施舍,最后饿死。这个论据与课文 第2段用的是同一个典故。请用最简练 的一句话概括这个典故。
贫者不受嗟来之食。
孟子
孟子的主张
1、“仁政”,认为“民贵君轻”。 2、他认为人性是善的,是“性善论”者。 3、孟子把道德规范概括为四种,即仁、义、
礼、智。 4、同时把人伦关系概括为五种,即“父子
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 朋友有信”。
5、孟子还认认为人人都有“善端”, 即恻隐之心、羞恶之心、辞让之心、 是非之心,称为“四端”。
“非独贤者有是”“是心”指什么?
指侧隐之心、羞恶之心、辞让之 心、是非之心等这些善心。
为什么说“非独贤者有是心,人皆 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孟子主张人性是善的。“人之初, 性本善”。但是只有有道德的人才 能保持高尚的操守而不丧失善心 (天性、天良)。
鱼我所欲也
课文中哪句话可以概括全篇的大意?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 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 者也。”
6、他主张社会分工。认为 “劳心者 治人,劳力者治于人”。
孟子的名言
1、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2、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3、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4、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5、天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
其体肤。
诸子百家:
春秋时期,是我国政治研究的形成时期。 出现了众多的学派和思想家 。主要学派和代 表人物如下:
苏武把气节看的比 生命还重
屈原宁死不与统治 者同流合污
为义可 以舍生
不择手段
所欲有甚于
求生Biblioteka 有不用 生者不择手段 有不为 所恶有甚于
避患
死者
非独贤者
人皆有
贤者能勿丧
结构分析:
引喻 观点 例子 现实
舍 鱼 生 食、羹 本心
取
熊掌 义 羞恶之心 万钟
一箪食,一豆羹与万钟在数量上孰
多孰少?在意义上呢?为什么会做出不
论点
义重 于生
道理
人皆 有之
结论
义存于心
见利忘义 举例 (失其本心)
文章是怎样围绕论点逐层论述的?
生——有甚于生——不为苟得 死——有甚于死——有所不避
所欲—莫甚于生——何不用 所恶—莫甚于死——何不为
正面 对
比
反面
论 证
由是则生→不用 (结果)→有甚于生者(原因)
由是避患→不为
→有甚于死者
非独—皆有—勿丧 (人之初,性本善)
“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欲”可以 指哪些事情?
这里的“所欲”应指正义的事业, 如为人民谋解放,为了四化建设,为 了群众的安危等。
“所恶有甚于死者”“所恶”可以 指哪些事情?
这里的“所恶”应指不正义的不 合法不道德的事情,如叛变革命,贪 污受贿,滥用职权,杀人放火等。
“故患有所不辟”“患”指什么? 指遭到迫害,遇到生命危险等。
二、古今异义
1、非独贤者有是心也 古义:这种
今义: 判断动词
2、万钟于我何加焉 古义: 好处
今义: 增加
3、则凡可以得生者 古义:可以;用来
何不用也
今义:能愿动词
文章开头写“鱼”和“熊掌”有什 么作用?
鱼和熊掌两样东西的价值不同,鱼 低贱而熊掌珍贵。二者不能同时得到, 必然舍弃鱼而选取熊掌;同理,生命 和正义的价值也不同.正义要比生命 重要得多,二者不能同时得到的情况 下,必须舍弃生命选取正义。这里运 用了类比推理,提出了“舍生取义” 的中心论点。
作者为了阐明自己的观点,用了哪 些论证方法?试举例说明。
文章开头用“舍鱼而取熊掌”为喻, 提出了“舍生而取义”的中心论点。 接着论证这个论点:
⑴从正反两面说明为什么要“舍 生”:因为有的东西比生更可贵,有 的东西比死更可恶。
⑵用事实论证义重于生的观点,“一 箪食,一豆羹”虽然关乎生死,但是如 果“呼尔而与之”“蹴尔而与之”, “乞人”都会不屑一顾。对“万钟”的 态度又用事实从反面论证了义重于生的 观点
* 不矛盾,在市场经济下也要讲诚信、讲道德,不 做违法乱纪的事。 6、本文主要阐述了“舍生取义”的道理。作为21 世纪的中学生,你怎样理解这个“义”字?
*能见义勇为、为正义事业而献身、做与国与民与 人有益的事等。社会上的哥们义气是与小团体个人 私利相关的江湖义气与本文的“义”不同。
❖ 7、《鱼我所欲也》中,“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一句, 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了孟子亲民爱民的民本思想,与此同 时,在孟子看来,即使是出于用之于民的目的,也不能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你认为其中的道理是什么? *因为“义”的价值高于“生”,所以,即使出于用 之于民的目的,也不能放弃“义”的前提,用“不辩礼 义”之财来让人苟且求生,更何况是出于让“贫乏 者”“得我”的个人目的。
鱼
二者不可得兼 熊掌
设喻
我所 欲也
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舍生而取义者也
生
义
论点
舍鱼 舍生
取熊掌 取义
比喻论证 (类比论证)
舍生取义
1、行道之人
义存于心 (正) 嗟来之食 2、乞人
举
对
例
比
论
论 证
证
1、宫室之美 排
见利忘义(反) 万钟之禄 2、妻妾之奉 比
论
3、所识穷乏 者得我
证
鱼我所欲也
舍生 取义
9、列举奉行“舍生取义”这一行为准 则的事例,并简要概述。
南宋文天祥坚决抵抗侵略,失败被捕后 面对元朝威逼利诱毫不动摇,视死如归。 这种高尚的民族气节和为正义而献身的 精神永远值得后人学习。
呼尔而与之 给予。
鱼我所欲也
⒊虚词
之 呼尔而与之 代词,他。 为宫室之美 助词,的。 而
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 表转折,却、但。 舍生而取义者也 表并列。 于 所欲有甚于生者 表比较,比。 万钟于我何加焉 表对象,对。
鱼我所欲也
㈡解释下列划线的词语。 ⒈鱼我所欲也。想要 ⒉二者不可得兼。兼得,同时得到 ⒊故不为苟得。 苟且偷生 ⒋是亦不可以已乎。停止、放弃
儒家: 孔丘、孟轲、荀况 法家: 商鞅、韩非 道家: 老聃、庄周 墨家: 墨翟 阴阳家、名家、纵横家、兵家
“儒”及“儒家”
“儒”指以相礼为业的知识分子。《史 记·孔子世家》记载:“孔子以诗书礼乐 教,弟子盖三千焉,身通六艺者七十有 二人。”由此形成一个以孔子为核心的 学派。后世称为“儒家” 。
鱼我所欲也
《孟子》
孟子,名__轲__,战国时期著名 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__家学 派的代表人物,继承孔子的思想, 被称为“_____亚__圣”。 在政治上,他提倡___仁__政__,提出 “民贵君轻”的民本思想,反对 诸侯之间的兼并战争。在人性问 题上,孟子主张性__善____论,认为人 生而具有恻隐自信、羞恶之心、 辞让之心、是非之心,只要不使 这些“善性”丧失,就能在道德 方面具备“仁义礼智”的品质。
鱼我所欲也
课文中运用了许多两两相对的句子,它们 的句式相同,意思相近或相反,试找出两个 这样的句子,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⑴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 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 有所不辟也。
⑵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 之,乞人不屑也。
第⑴句意思相反,第⑵句意思相近。这 些句式使行文流畅,论证严密,语气连贯, 气势恢弘。
从生、死的角度提出为了正义决不能 贪生怕死、屈辱人格,而要无所畏惧,义 无反顾。分析了人之所以能舍生取义的原 因。进一步强调了“义”的价值和作用。
第三层——
反面论述 正反对比
从反面论证“义”的价值和作用: 如果人只是欲生恶死,那么凡是可以 苟且偷生的无耻手段都做得出来。有 的人不为生死所限制,有所为有所不 为。
同的选择?
守义不辱 存有本心
见利忘义 失去本心
“是心”直译为这种思想,那么这种思
想到底指的是什么思想?
舍生取义
义
羞恶之心
第人虽饥饿,仍将“义”看得重于生命, 二甚至宁死不食。
部 以不辨礼义接受万钟为例,指出为物欲
分
所蔽是丧失了羞耻之心,对自己没有好 处。
举出实例,进一步论证
“义”重于生命,并得
出中心,指出不应该为
注意停顿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 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 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 者/何不为也?
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 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