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李贺诗歌的艺术特色_刘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青年文学家

2009年第6期

摘要:本文试从四个方面对李贺诗歌的艺术特色加以论证:想象和构思;意象和意蕴;意境和基调;色彩

和语言,旨在使人们对李贺的诗歌有更加全面、深入的了解。关键词:李贺诗歌艺术特色

论李贺诗歌的艺术特色

刘阅东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研究院吉林长春130024

【中图分类号】I206【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09)-06-0032-01

提及古代诗歌,人们常常会习惯性地联想到唐诗。在唐代,我国的诗歌创作达到了鼎盛时期,当时浓厚的文学氛围造就了一批杰出的诗人,脍炙人口的佳作层出不穷。而在这繁花似锦的诗歌苑圃中,有一枝让人无法不为之驻足赞叹的奇葩———

李贺的诗歌不若太白之飘逸,王勃之清雅,子美之沉郁,却以其幽怨怅茫、诡谲凄艳的美感而卓然绝立于唐代诗歌史上,令无数人为之折服、赞叹。其艺术特色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想象丰富,构思奇巧

想象与构思共同构成了诗歌的酝酿过程,同时也是诗歌创作中不可或缺的过程。诗歌不同于纪实文学,不必一板一眼地记录自己的所想、所见、所闻与所感,诗人有充分的自由将灵感化和艺术化了的客观世界表现为生动的比喻和大胆的夸张,应用于诗歌当中。李贺最善于在脑海中灵活化用一些神话典故,加上自己别出心裁创造出来的、风味迥然的艺术构思,铺设出绮丽清奇、新意迭出的唯美画面。如《梦天》一诗中“老兔寒蟾泣天色”一句,在诗人眼中,凄清的天色和明月的幽光仿佛是玉兔和蟾蜍在暗自垂泪,如此想象真是既大胆又新奇,令人眼前一亮。再如“玉轮轧露湿团光”一句,明明只是一轮明月,在淡淡的云雾中若隐若现的平常景象,诗人却将说成是“玉轮轧露”,以幻写真,使现实存在的事物染上了虚幻离奇的美感。《梦天》一诗的构思也相当奇特———

诗人先是在想象中遨游月宫,领略奇诡缥缈的仙境之美,后又突然转向对人生哲理的探索,通过“回头下望人寰处”所见的景色,表达自己对世间沧海桑田变迁的深沉感慨,借以抒发自己冷眼观人生的处世态度,手法之新颖独到,令人叫绝。

二、意象瑰丽,意蕴朦胧

在诗歌中构成艺术特征的形象,就是意象。意象体现的不是某一个单纯而独立的创作对象,而是诗人内心情感与外部实有景象的重合。可以说,意象源于现实,可又不拘泥于现实,它是在现实基础上产生的一种情感的迸发与超越。而意蕴则是指文学作品里面流露出来的理性内涵,大多为诗人自身情感的渗透。在李贺的诗歌中,瑰丽别致的意象和朦胧幽邃的意蕴往往令人叹为观止。如《天上谣》一诗中,诗人将内心的美好期待化为天上那桃花源般清幽闲适的仙境,“玉宫桂树花未落,仙妾采香垂佩璎。秦妃卷帘北窗晓,窗前植桐青凤小。王子吹笙鹅管长,呼龙耕烟种瑶草。粉霞红绶藕丝裙,青洲步拾兰苕春。”这样的描述完全超越了现实生活的平凡与匆促,形成了美轮美奂的超现实意象。而其中暗藏诗人对人世生活辛苦与劳累的怅惘与无奈,包含着带有淡淡感伤的朦胧意蕴。

三、意境幽邃,基调灰暗

意境是由若干形象构成的形象体系。在诗歌中,对意境的渲染常常由基调引领。诗歌基调的奠定为创造意境提供了最基本的条件。李贺的诗歌总是沉浸在幽冷肃穆的意境里,伤感的“情”与黯淡的“景”虚实相生,水乳交融,呈现出一派凄迷而韵味无穷的诗意空

间。在他的作品中,人们所能感受到的情感基调似乎永远是灰蒙蒙雾沉沉的,清冷中滋生出妖娆。如名传一世的《苏小小墓》,“幽兰露,如啼眼。无物结同心,烟花不堪剪。草如茵,松如盖。风为裳,水为佩。油壁车,久相待。冷翠烛,劳光彩。西陵下,风吹雨。”诗人将缀着晶莹露珠的兰花比作苏小小凝泪的双眸,用芊芊绿草、亭亭青松、袅袅清风和滢滢碧水来象征她被褥、伞盖、衣袂和环佩的精美,用油壁车和青骢马暗示她生前的欢乐与期待。可是阴阳两隔,曾经的一切都化为乌有,眼前只剩下她坟上凄迷如烟的野草花,不堪相赠。西陵下风雨飘摇,尘世间物是人非,翠烛虚设,四野无人,一片荒凉寂寞。全诗从始至终都渲染出忧愁寂寥的气氛,意境的孤寂幽冷和基调的低沉灰暗使人为之心伤,空灵缥缈之中,心弦便不由自主地被扣动,而这也正是李贺诗歌的魅力所在。

四、色彩艳丽,语言峭拔

杜牧曾用“时花美女,不足为其色也。”来形容李贺诗歌五色眩曜,光夺眼目。确实,李贺在诗歌的创作方面总是喜欢铺设浓艳的色彩和华丽的辞藻,用精雕细琢的语言堆砌出壮美雄奇的图景。如《将进酒》一诗,“琉璃钟,琥珀浓,小槽酒滴真珠红。烹龙炮凤玉脂泣,罗帏绣幕围香风。”读罢这几句,一场华贵丰盛的筵宴便如精心装裱过的画卷一般在人们眼前展开:酒杯用光洁通透的琉璃制成,杯中美酒如琥珀般香浓,酒滴的颜色是温润的“真珠红”,盘中盛满精心烹制的美味佳肴,身畔是薄纱香罗围裹着的轻歌曼舞。物象如此华美精致,艳而不俗,令人不免心醉神驰。然后在诗歌的后半段,笔锋直转而下,“桃花乱落如红雨”,用陡然而来的乱花凄迷来象征年华的终将逝去,犀利地指出人生苦短,欢乐易逝,就如这转瞬间凋落破败的漫天芳菲,绚烂过后徒留怅然。因前面早已作出精心铺垫,这样的写法非但不显得突兀,反而使人有种幡然顿悟的感觉。语言峭拔跌宕,动人心魄,可见诗人的语言运用功力之纯熟。

英年早逝的李贺将生命中所有的欢乐与哀伤都献给了诗歌创作。那一首首精美绝伦的诗歌,以其风格迥异的艺术特色在中唐诗坛上占据了相当重要的位置,且被后世广为流传,大大丰富了我国浪漫主义诗歌创作的内容与形式,在我国诗歌艺术史上书写了极其珍贵的一页。

参考文献:

[1]陶庆梅.李贺诗歌风格特征论———以意象研究为中心[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9,(05).

[2]陶文鹏.论李贺诗歌的色彩表现艺术[J].文学评论,1997,(06)[3]海滨.唐诗与西域文化[D].华东师范大学,2007.

[4]陈燕妮.论李贺的生命意识与诗歌意象[D].中国优秀硕士学

位论文全文数据库,2007,(02).

[5]廖明君.死与生的探求———李贺“鬼”诗论[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0,(02).

3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