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下的高中物理教学探究
新课标理念下高中物理教学改革创新的实践探索

新课标理念下高中物理教学改革创新的实践探索
随着新课标的出台,高中物理教学改革也进入了新的阶段。
在新的教育理念的指导下,高中物理教学改革需要进行创新实践,以适应新时代学生的需求。
高中物理教学改革需要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物理教
学往往过于依赖于理论知识的灌输,缺乏实际应用的训练。
而在新的教学理念中,强调培
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是非常重要的一点。
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引入实验、观察、模拟等实践
性的教学方法,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从实践中获得经验与知识。
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实际
的物理实验,通过实际操作来感受物理现象,探究物理规律。
高中物理教学改革需要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传统的教学模式往往只注重学
生的理论学习,忽视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创新思维和团队合作能力。
而在新的教学理念中,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是非常重要的一点。
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引入课外活动、项目学习等
形式,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培养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
可以组织学生开展小组项目,让学
生在团队合作中学习和解决问题。
新课标理念下的高中物理教学改革需要进行创新实践,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综合
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
只有通过创新实践,才能使高中物理教学更加符合新时代学生的需求,更加有效地促进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
新课标下高中物理实验教学的探究

律, 构建新知 , 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
新课标下物理实验教学特点之一是 由纯科学型实验向生活 发学生强烈的认知 冲突 ; 当易拉罐的转速慢下来 时 , 学生会发现
四、 分层次要求 , 使激励个性化
1 . 分层布置作业
模式都会产生个体差异 。为保证 每一个学生都健康发展 ,教 师
应利用反馈信息 , 提供适合学生需要的个性化帮助 , 作为群体 教
成科 学 态度 与科 学精 神 。 关键词 : 究; 探 实验 教 学 ; 维 能力 ; 新 能 力 思 创
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实验教学是 高中物理 型实验转变 。 教学 中极为重要的教学手段和过程 , 是物理教学中的一大特色。 利用身边 的 日常生活用 品做实验是实验教学改革的一个方 实验教学有助于学生掌握和运用基本的物理知识与技能 ;有助 向。用 日常生活器具 做实验 , 除了具有 简易 、 直观 、 经济 等优点 更有利于学生课外操作 , 发展学生独立实验能力 。实验教学 于体验科学探究过 程 , 习科 学研究方法 ; 助于提高 动手能 外 , 学 有 力, 增强创新意识 和实践能力 , 培养科学探索 的兴趣与热情 ; 有 也 可以通过一些生活型的演示实验 ,为学 生创设一个个生动有 新 通过这些趣 味性 或悬念性 很强 的实 助于培养坚持真理 、 勇于创新 、 事求是 的科学 态度与科学 精 趣 、 奇刺激 的实 验情 景 ; 实
三、 探究 三 : 开放 型实验 , 践操 作 、 升 用 实 提 技能 , 验过程 、 体 享受成 功 , 利于 培养学 生 的 有
发散思维能力和创新 能力
中流出 , 矿泉水瓶在 自由下 落时 , 水不再 流出的现象 中, 引导学 生体验完全失重现象 ; 自 在 感现象教学 中, 先让学生两手 同时接
新课标下的高中物理概念教学探究

新课标下的高中物理概念教学探究摘要:物理概念教学是物理教学的基础,新的课程标准对物理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相对宽松和人性化的新课标更有利于高中物理概念教学的改进。
本文就以往物理概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在新课程标准指导下的高中物理概念教学的改善措施。
关键词:新课程标准高中物理教学概念教学1.引言物理概念是在对事物观察实验的基础上总结出的规律性科学结论,是物理学的基础,对学生学习和应用物理学具有关键作用,因此,概念教学是物理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1]。
根据新课程标准,对物理教学的要求更加重注过程学习,适当降低了对学生的学术要求,为开发学生的创造力提供了空间,从而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也丰富了教师教学的方式方法。
2.高中物理概念教学的诟病由于旧的课程标准在学术规定上过于硬性,片面强调知识和技能,这就导致了高中物理教学不可避免地出现了一些弊端。
2.1重结论而轻过程在以往的教学中,教师和学生通常只重视最终的理论成果和公式,忽略了结论得出的过程。
最终的结论固然是精华部分,但是“罗马不是一日建成的”,深入了解和学习成果背后的过程对于物理概念的学习可谓事半功倍,既有利于通过理解记忆结论,又有利于物理概念的实际应用,而单纯地学习结论只是死记硬背,无法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2.2重定义而轻现象物理概念不仅仅是一个定义,而是物理现象与实验和思维相统一的综合体,这三者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密不可分的,而学生在学习时往往只注重背诵公式,也就是物理概念本身,却没有从定义联系到物理现象,更没有经历必要的思维过程,这就造成了学生对物理概念缺乏直观的认识和感受,没有具备起码的感性认识,因而也很难实现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这就使得物理概念愈发抽象不易理解。
2.3重个体而轻联系学生在高中阶段的学习应当更加系统化,不能再就事论事,一味地强调某个物理概念而忽视概念之间的联系是孤立的、片面的,我们应当加强思考和学习整个知识体系从而构建自身的物理学知识架构,这样才有助于从整体上把握知识之间的连贯性和联系性,进而做到融会贯通,然而高中阶段的物理概念教学没有实现这一点[2]。
新课标背景下高中物理教学评一体化的研究与落实

新课标背景下高中物理教学评一体化的研究与落实新课标背景下高中物理教学评一体化的研究与落实是一个重要而复杂的任务。
以下是一些建议,以推动这一过程的顺利进行:一、研究新课标要求首先,要深入研究新课标对高中物理教学的具体要求。
新课标通常强调学生的核心素养、科学探究能力、实践能力等方面的培养,因此,物理教学需要围绕这些要求进行设计。
二、构建评价体系为了实现教学评一体化,需要构建一个全面、科学、可操作的评价体系。
这个体系应该包括对学生知识掌握、能力发展、情感态度等方面的评价,同时也应该包括对教学效果的评价。
在构建评价体系时,可以借鉴国内外先进的评价理念和方法,结合高中物理教学的特点进行创新。
三、整合教学内容与评价在教学内容的设计上,要注重与评价的整合。
可以将教学内容按照主题或模块进行划分,每个主题或模块都包含相应的知识点、能力点和情感态度目标。
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设置问题、实验、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和实践,同时通过观察、记录、分析等方式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
这样可以使教学与评价相互促进,提高教学效果。
四、采用多元化评价方式为了实现更全面的评价,需要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
除了传统的笔试、实验考核等方式外,还可以采用表现性评价、过程性评价、自我评价等方式。
这些方式可以更好地反映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素质,同时也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五、加强教师培训与研讨为了落实教学评一体化理念,需要加强教师的培训和研讨。
可以通过组织专家讲座、教学观摩、经验交流等方式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
同时,也可以鼓励教师进行教学研究和实践创新,探索更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和评价方式。
六、持续改进与完善最后,需要持续关注教学评一体化的实施效果,并进行持续改进和完善。
可以通过收集学生的反馈意见、分析评价结果等方式了解教学效果和存在的问题,然后针对问题进行改进和优化。
同时,也需要关注新课标的变化和发展趋势,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和评价方式以适应新的要求。
新课标下高中物理教与学的初步探索

四、 充 分 发 挥 实验 的重 要 作 用
、
“ 自主 探 究 、 启发导学”
新 课 标 十 分 重 视探 究性 学 习, 将 倡 导 探 究 性 学 习列 为 课 程 的基 本 理 念 之 一 。科 学 探 究 是新 课 程 标 准 的灵 魂 。科 学探 究 能 力和 对 科 学 探 究 的理 解 是 在 发 现 探 究 学 习的 过 程 中形 成 的 , 探 究 是 以 培 养 学 生 的 发 现 问题 、 重 组知识的综合 能力 、 运 用 知 识
三 维 的培 养 目标 : 知识 与 技 能 、 过程与方法 、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这不仅是对“ 双基 ” 培 养 目标 的 补 充 和 完 善 , 更 是 在 科 学 教 育本 质 的 认 识 上 的 一种 飞 跃 。 高 中课 程 改 革 的教 学 理 念 和 策 略 最 终 都 要 落 实 到 教 学 的
一
专题 提 供 给 学 生 。 学 生分 组 选 择 其 中 的任 一 专 题 ( 教 师 参 与 调 剂, 避 免 组 间 的 重 复) , 组 内 的人 进 一 步 分 工 细 化 , 每人负 责不 同 的内容, 利 用 课 余 和 自习 时 间 , 通过阅读教材 、 查阅资料 、 上 网 查 询等方法, 收集 资料, 然 后 组 内 成 员 问合 作 互 动 , 分析 整 理 , 建 构 本 专 题 的知 识 和 概 念 。 由于 每 组 只查 阅了 一 个 专题 的内 容 , 要 想 获得 完整 内容 就 必 须 进行 组 间 的合 作 互 动,因此 利 用 课 堂 时 问 给 学 生提 供 展 示 的平 台 , 分 组 相 互 交 流 各 自 的成 果 和 心 得 , 其 间
高中物理《新课标》讲解

高中物理《新课标》讲解前言《高中物理新课标》是为了适应新时代我国教育改革的发展需要,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进一步推进素质教育而制定的。
它对高中物理的教学目标、内容、方法等方面提出了新的要求。
本文将为您详细解读新课标下的高中物理教学。
一、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学生需要掌握物理基本概念、原理、定律和公式,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1.2 过程与方法学生应掌握科学探究的方法,如观察、实验、假设、推理、验证等,能在研究性学习中运用这些方法。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应树立正确的自然观,认识物理在科学技术发展中的作用,培养对物理的兴趣和好奇心,养成勤奋学习、勇于探究的良好习惯。
二、教学内容新课标下的高中物理教学内容包括力学、热学、电磁学、光学和原子物理等五个部分。
2.1 力学力学部分包括质点、牛顿运动定律、能量守恒定律、动量守恒定律等。
学生需要掌握这些基本概念和定律,并能运用它们解决实际问题。
2.2 热学热学部分包括温度、热量、内能、热力学定律等。
学生需要了解热现象的本质,掌握热力学的基本原理。
2.3 电磁学电磁学部分包括电荷、电场、电流、磁场、电磁感应等。
学生需要了解电磁现象的内在联系,掌握电磁场的基本规律。
2.4 光学光学部分包括光的传播、反射、折射、衍射、干涉等。
学生需要了解光现象的本质,掌握光学的基本原理。
2.5 原子物理原子物理部分包括原子结构、元素周期表、核物理等。
学生需要了解原子核的结构,掌握核反应的基本规律。
三、教学方法新课标强调教学方法的多样性,鼓励教师采用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等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四、评价体系新课标下的高中物理评价体系以过程性评价为主,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
评价内容包括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
结语新课标下的高中物理教学旨在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教师应根据新课标的要求,不断创新教学方法,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
新课标下的高中物理探究式实验教学

视 演 示 实验 的作 用 , 也 能 让 学 生 亲 自动 手 ,但 多 数 情 演 示 实 验 , 并 对 观 察 到 的现 象 进 行 认 真 的 分 析 。 因 为
新课标下高中物理实验教学探究

教学信息新教师教学自新中国成立以来,长期采用的教学模式是以班级化为主的授课模式,教师和学生都习惯于以验证性实验为主的实验教学方式,且绝大部分实验都是在已知实验结论和实验原理的基础上形成的。
这种实验模式最成功的是学生对实验原理理解比较透彻,必要的实验步骤记得比较牢靠,但学生自主探究性不够,且实验设计都局限于现有实验器材,很少有创新实验方案。
实验的教学方式单一、陈旧;部分教师对实验的重要性认识不够,教师的观念陈旧;学生心理上对物理实验不够重视。
一、高中物理实验教学及其重要性在高中物理列出的新大纲中对实验能力做出相关明确和具体的要求“以独立自主完成知识内容列表中所提到的实验,理解实验目的,充分了解实验的原理及方法,可以控制实验条件,会运用实验仪器,会观察、分析实验现象,会记录、对实验的数据进行处理,并得到结论,对结论进行解析及评估,可以发现问题指出问题,并能利用已经学习过的理论知识对其拟定解决方案,利用实验方法和仪器去解决问题,包括简单的设计性实验。
新课程需要特别强调实验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重要性。
新课标下高中物理实验教学对于教学本身的开展和学生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
首先,实验教学可以充分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在整个实验过程中,实验教学可以更好的激发学生的非智力因素,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其在自己的兴趣的下自主学习。
其次,在实验操作的过程中,通过各个实验步骤的推进和具体问题的解决能够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新课标下物理实验教学模式(一)自主探究式教学自主探究式实验教学模式是要将解决问题、研究问题的思想落实到教学模式中去进行教学。
[1]在一个特定的教学中,教师要创造一些新的实验,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然后在教师的指导下让学生组织讨论进行探索,要根据自己的倾向选择方案,由学生独立按照实验方案的设计进行实验操作。
最后,与其他的同学进行交流,探讨实验结果,评选出最佳方案,进行评价总结。
新课标下高中物理教学方法探究

师 应 该 注 重 学 生 的 自主 实 验 以 及 实 验 方 法 , 让 学 生 体
验探索 知识 的乐趣 , 培 养 学生 发 现 问题 , 解 决 问题 的
物 理 是 高 中教 学 中 的 一 个 重 要 部 分 , 其 在 深 化 学 生 知 识 结 构 以 及 促 进 学 生 素 质 教 育 方 面 有 着 突 出 作 j = } { , 在 新时 期 中 , 对 于 物 理 的 教 学 工 作 应 随 着 新 课 标 的 深 化 和 改 革 的不 断 深 入 寻 求 更 好 的 物 理 教 学 方 法 , 3 对 高 中 物 理 教 学 的 建 议 1 )教 师 制 定 教 学 目标 应 力 求 三 维 融 合
学工作 中教师教授 知识 的 主体 地 位 , 更 多强 调学 生 的
主体地 位 , 其表现 在提 倡学 生 通过 老 师设 计 的 自学 方
案 和 提 纲 进 行 自学 . 通 过 自学 , 在 学 习 过 程 中 找 到 问 题, 探 讨 问题. 与此 同时 , 通 过 小 组 问 的 竞 争 来 树 立 学 牛 的竞争 意识 , 提高 学 牛 学 习效 率 , 巩 固 学 生 所 学 知 识, 还有助 于 发 掘学 生 学 习 中 的重 点 难 点. 在 发 生 式 教学 的过 程 巾 , 教 师 应 该 注 意 的 是 根 据 学 生 的 实 际 情
能力 , 从 而 提高学 生学 习的兴趣 和积 极性.
以适 应新 时代物 理教学 的需 要.
1 新 课 标 对 于 物 理 教 学 的 要 求 相对 f【 [ J 的物 理 教 学 大 纲 , 新课标指 出: 高 中 物 理课 程应 注重 促 进 学 牛 自主学 习 , 让 学 生积 极 思 考 , 勇于 实践 , 通 过 物 理 学 习 培 养 学 生 的 科 学 精 神 和 科 学 素养 . 由此 应 该 发 现 , 新 课 标 对 于 物 理 教 学 提 出 了 新
新课标下的高中物理实验教学探究

新课标下的高中物理实验教学探究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实验教学对于实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目标,具有独到的作用。
实验教学不仅是为了引出概念、验证规律,也不仅是为了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还是为了通过实验教学,让学生体验科学探究过程,学习科学研究方法,培养科学精神,增强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提高科学素养。
新课标高中物理实验教学为了适应这种形势发展的需要,也为了学生更好地学习,将我们的学生培养成社会需要的人才,培养他们的技能,激发他们的兴趣,点燃他们创新的火花,我们的物理实验教学在新的形势下将发生怎样的变化?我们的物理实验教学所依循的理念,所进行的方法,都将以一种全新的方式出现。
实验教学方法是我们在实验教学活动中进行个体行为的依据和指导,所有的教学活动都是教师和学生双边活动,失去任何一方,都不成为完整的、有效的教学活动。
因此,实验教学原则的确定应从教师、学生两方面去考虑;物理是应用理论科学,它既有理论性的一面,又有可应用性的一面,所以,确定物理实验教学原则,既应根据物理学的特点,又应依据教学科学,生理科学和心理科学,既能从理论上促进实验教学目标实现,又能从实践上提高实验教学的效果。
一、在探究中发现、体验科学性与思想性实验教学的科学性,指知识技能要符合客观规律,所教学的内容要符合实际,同时,还包括实验原理、装置、方法的科学性和实验教学过程指导学生方法的科学性。
从实验设计角度看,要求实验原理正确无误,对实验中发生的物理过程解释科学等。
实验教学的思想性,是指实验教学要体现出物理思想的教育,它主要包括实验设计和物理学研究的思想,辩证唯物主义和方法论的思想等,其教学方法主要是采用渗透方法。
实验教学要遵循科学性与思想性的统一原则,始终把科学性作为思想性的前提,因为只有科学地进行实验教学才能有助于学生掌握知识,培养多方面的能力;同样,正确知识获得是以辩证唯物主义为指导,因此,没有科学性,思想性就难以保证。
新课标理念下高中物理教学改革创新的实践探索

新课标理念下高中物理教学改革创新的实践探索1. 引言1.1 新课标下高中物理教学的背景新课标下高中物理教学的背景可以追溯到我国高中物理教育的发展历程。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我国高中物理教学一直以传统教学方式为主,侧重于传授知识,重视学生的记忆和应试能力。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理念的变革,人们对高中物理教学的要求也发生了改变。
新课程标准的颁布实施,为高中物理教学的改革提供了契机。
新课标要求教师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为目标,将传统教学方式转变为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实践和探究的教学模式。
这种新的教学理念为高中物理教学的改革提供了指导和支持,也促使教师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创新。
在新课标的指导下,高中物理教学开始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和能力培养,注重兴趣的激发和动手实践的开展。
这种教学方式的转变,对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具有积极的意义。
在新课标理念的引领下,高中物理教学的改革与创新已经成为当前教育改革的重要课题。
1.2 新课标对高中物理教学的要求新课标要求高中物理教学以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创新能力为核心,不再仅仅注重传授知识和技能,而是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
新课标要求高中物理教学要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和兴趣爱好,注重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和实践探究,培养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和热爱。
新课标要求高中物理教学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强调对学生的启发和引导,让学生在实际问题中探索和发现,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新课标对高中物理教学的要求是要求教师要转变教学理念和方法,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为学生提供更加富有挑战性和启发性的学习环境。
【结束】2. 正文2.1 传统物理教学存在的问题传统物理教学注重死记硬背,缺乏启发式教学和探究性学习。
学生只是机械地记住知识点和公式,而缺乏对物理概念的深入理解和应用能力的培养。
传统物理教学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忽视了实践操作和实验教学的重要性。
新课标下高中物理探究性实验教学方法的研究

关 键 词 :新 课 标 高 中物 理 实验 教 学 探 究 性 实验 教
学 方 法
别是 “ 部分 探 究 ” “ 整探 究 ” 和 完 。实 验探 究 现 己成 为 理科 教 学 的重 要 标 志 ,也 是 目前一 些 发 达 国 家 的 中小 学 理 科 教学 的基 本教 学 手 段 和学 生 活 动 的 主要 形 式 2物理 探 究 性 实 验 的设 计 原 则 . 21 体 性原 则 。整个 探 究 性 实验 学 习 活 动始 终 要 围绕 学 .主 生 自 己发 现一 选 择 ~ 探 究 ~解 决 问题 这 个 研 究 活 动过 程 来设 计, 以学 生 的 活动 为 中心 , 放手 让 学 生 自己 去研 究 、 索 , 学 探 把 习活 动 的 主动 权 交 给 学 生 , 师 在 其 中 只起 点 拨 的 指 导 、 路 教 领
新课标下的高中物理教学探讨

、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这 一年 的教学 实践 中 . 总是 将研 究教 材放在 首 位 我在备课 过程 中 . 对 于教 材 中的每一 段话 . 每 一个 词语都 进行细 致 的推敲 虽然 不 能全靠 教材 . 但是 我觉得 教材 是我们 教学 资 源 的根 本 . 脱 离 了教材就 脱离 了教 学 的主 线 在备 课时 . 我都会 画 出本节 内容 的思维 导图. 从 思维 导 图上 扩展 知识 点 . 再 针 对每 个 知识点 作 出相 应 的教 学设 计和教 学方 法 . 争 取将 每 个 重难 点在 课 堂上 进行 潜 移 默化 的渗 透 。 二、 进行预设 , 留有“ 余地” 新 课标要 求学 生是课 堂教 学 的主体 . 教 师在课 堂教学 中起着 引导作用 这在 很多教 师 的教学过 程 中是 最不好 把握 的一 个环 节 有的教 师还 是延续着传统 的“ 讲授式 ” 教学方 法. 完全剥夺了学生的主体 地位 而有 的教师 毫无 目的地 将课堂交 给学 生 .事先没有 做好 预设 . 导致 学生 找不到方 向 . 一 头雾 水 . 不知 道该干什么 , 这些 做法都不是课标 的初衷 。 鉴于课标 的学生 主体地位 目标 . 我在每节 新课之前都让学生现将新课中的 “ 联系与评价” 这个模块先做完 。起初学生也觉得有点难 . 觉 得知识点没讲就做练习有些不符合常规 我鼓 励学生 . 自己要先看教材 . 先对新课进行 充分 预习. 再做练习 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 学生都 觉得效果明显 比以前好很多 我经常学 习新课 程 改革标准 . 以及 “ 高效课堂 ” 甚至于 “ 卓越课 堂” 案例. 并从中借鉴 了他们的教学模式 这些 案例大多都提倡 “ 先练后讲 ” 所以 . 对每节课 的知识和例题再到习题 . 我都在课前事先做好 充分预设 .但这绝不是古板的教学思维模式 . 在每节课 中我都设计了机动题 目. 供有精 力和 基础较好的学生练习 总之 .对每 堂课我 都花大量 精力进 行预 设 .但 是大多数时 间都让学生按 照我的引导 进行 知识的学 习和 习题的练 习 基 本上采取
新课标下的高中物理探究式实验教学

关 键 词 : 课 标 ; 验 教 学 ; 学 探 究 新 实 科
中图 分 类 号 : 6 3 7 G 3 . 文 献 标 识 码 : B 文章 编 号 : 0 54 4 ( 0 8 0 — 0 3 0 1 0 — 6 2 2 0 ) 30 2 — 3
.
1 引 言
物 理是 一 门 自然 学 科 , 无论 是 新 教 材 还是 旧 教材 , 物理教学 都应 该是 以探究 方式进 行 , 这样能 让学生 把知识 与 实 际联 系 起来 , 炼 他 们 解决 问 锻 题的 能力 .但 在 以前 的 教学 中 , 于应 试 教育 等 由
时代 的进步 , 国上 下都进 行着课 程改 革 , 全 而课 程 改革 的主要 内容就是 要求 开展 以探究 为核心 的教 学 模式 , 目的在 于将 科学 家的探 究 引入课 堂 , 其 让 学 生 以类似科 学 家探 究 的 方式 学 习科 学 , 他 们 使 不仅获得 科学 知识 , 同时还 掌握科 学方 法 , 养科 培
基 础 教 育 研 究
林 衍斌 郭年 粉 石 东方。 , ,
( . 颖 中学 , 东 广 州 5 0 5 ; . 1华 广 1 6 5 2 荔城 中学 , 东 增城 5 1 0 ; 广 1 3 0 3 新 宁县 第二 中学 , 南 新 宁 4 2 1 ) . 湖 2 7 3
摘
要 : 物 理 课 程 的 实 验 教学 中 ,将 实 验 与 科 学 探 究 有 效 地 结 合 起 来 ” 为 了 新 课 标 的 主旋 律 , 此 应 尽 可 能 将 在 “ 成 为
. .
作 者 简 介 : 衍 斌 ( 94 , , 东 澄 海 人 , 颖 中学 一 级 教 师 , 士 , 林 16 一) 男 广 华 学 从事 中学 物 理 教 学 研 究 .
新课标指导下高中物理课堂教学

新课标指导下高中物理课堂教学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教育界也在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和模式,以适应新时代的需求。
新课标,即《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是高中物理教学的重要指导文件。
它强调培养学生的物理观念、科学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本文将探讨在新课标指导下,高中物理课堂教学应如何开展。
一、注重基础知识教学新课标明确指出,高中物理课程应注重基础知识的教学。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学习需求,合理安排教学内容,确保学生掌握必备的物理知识。
同时,教师应学生的个体差异,为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合适的教学方式,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在课堂教学中获得收益。
二、强化实验教学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教学是高中物理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新课标指导下,教师应强化实验教学,通过实验帮助学生理解物理概念和规律,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科学素养。
例如,在教授“牛顿第三定律”时,教师可以安排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让学生通过实验探究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关系,从而深入理解这一物理规律。
三、加强科学方法教育物理学科不仅涉及到基础知识和实验技能,还涉及到科学方法。
在新课标指导下,教师应加强科学方法教育,引导学生运用科学的方法探究物理问题。
例如,在教授“自由落体运动”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运用控制变量法、实验观察法等科学方法,探究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
通过科学方法教育,可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和探究能力。
四、学科融合物理学科与其他学科之间有着密切的。
在新课标指导下,教师应学科融合,将物理学科与其他学科有机结合,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例如,在教授“机械能守恒定律”时,教师可以引入数学中的函数图像和计算公式,帮助学生理解机械能守恒的条件和计算方法。
通过学科融合,可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和视野。
五、创新教学方式教学方式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效果。
在新课标指导下,教师应创新教学方式,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新课标下的高中物理教学探析

新课标下的高中物理教学探析随着新课程标准的深入实施,传统的教学方法越来越显得不合时宜。
关于高中物理,新的课程改革的目标是:课程要立足于九年义务教育的基础,以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尊重和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帮助学生获得未来发展所必需的物理知识、技能和方法,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为了适应新课标的目标要求,教学必须做出改变。
一、转变物理教学理念,丰富物理专业学识教学理念是教学行为的理论支点。
新课程背景下,物理教师应该经常反思自己或他人的教学行为,及时更新教学理念。
新课标理念认为,课程是教师、学生、教材、环境四个因素的整合。
教学是一种对话、一种沟通、一种合作共建,而这样的教学所蕴涵的课堂文化,有着鲜明的和谐、民主、平等特色。
学科专业知识对于新课程的实施及开展教学反思至关重要。
高中物理教师如何提高专业修养、丰富专业学识呢?关键是多研读物理学名著、物理学史、物理学论文、物理著作等。
这样不但能提高教师专业素质、分析史料、推理证明及论断评价等研究方法,而且能提炼物理学研究方法,为教学打下基础。
二、充分了解学生信息,对症下药普通高中招收的学生学习基础相对较差,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相对于其他的学科而言,高中物理难学也是一个明显的事实。
但作为教师,我们首先要从自身寻找原因:是不是自己的教学不适应这些学生?本来学生的基础就差,而我们又迈着“方步”,高举着“基本要求”的大旗,我行我素;学生希望老师把物理课讲得生动有趣,而我们却还在拼命“灌输”。
这样,学生怎么可能会喜欢学物理呢?新课程提倡学生和谐而有个性地发展,对于物理基础差的学生,我们不能整齐划一地去要求他们,与其让他们讨厌物理而放弃,不如选择适合他们的内容、要求和教学方法,使其根据自己的实际,尽可能学一点对其今后发展有用的物理课程。
当然一个班的学生千差万别,我们针对不同学生,应该提出不同的要求,采取不同的方法。
浅谈新课标下高中物理实验探究教学

关键 词 : 探究性实验 ; 实验 教学 引入 ; 创新设计 ; 学 生主体地 位 ; 评价方式 ; 情感 态度 与价值观
中图分 类号 : G 6 3 3 . 7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 1 0 0 9—1 5 4 8 ( 2 0 1 3 ) 0 2— 0 0 7 7— 0 3
考察动手能力的环节 , 学生认为实验操作并不重要 , 实验课 上 也不愿 动 手亲 自操作 。针 对上述 物理 实验
教学 中存 在 的重理论 、 轻 实验 的问题 , 在新 课程 标准
下改 革创 新实验 教学 模式 势在 必行 。
强实验 教学 是提 高 物 理教 学 质 量 、 避 免 高 分 低 能 的
Z HANG J u n
( S h i h e z i N o . 1 S e n i o r Hi g h S c h o o l , S h i h e z i , X i n j i a n g 8 3 2 0 0 0, C h i n a )
Ab s t r a c t : I n t h e n e w c o u r s e r e f o r m, t h e p h y s i c s t e x t u n d e r t h e n e w c u r i r c u l a r o b j e c t i v e c a n b e t t e r e m b o d y t h e s t u d e n t —
t h e a s p e c t s o f c a r r y i n g o u t e x p l o r a t i v e e x p e i r me n t t e a c h i n g , u n c o n v e n t i o n a l i n t r o d u c t i o n o f e x p e i r me n t t e a c h i n g , a n d s t r e n g t h — e n i n g e x p e r i me n t i n n o v a t i o n d e s i g n .
浅谈在新课标下高中物理的探究式教学

是已有兴趣的衍生物, 因此 , 搞清学生已有 感, 坚定“ 我行” 的信念, 使学生对未来学习
就有 了扩 展和提 高其学 习兴 : 充满期待 。因此 ,教 师教 学中充分创造条 趣 可以成为学 习的原 因。 以, 习兴趣既 的学习兴趣 , 所 学 件 让每一个学生都有机会成功 , 避免一生 是学习的原 因 , 又是学 习的结果 。 习兴趣 趣 的基础。学生之间存在的个体差异和不 : , 学
2 1—5 00 0
方 法 交 流
如 何 培 养 和 激 发 学 生 体 育 课 的 学 习 兴 趣
张
一
虎
、
激发学生体育兴趣的必要性
师要 抓住学生大都还处在课间休息活 动的 : 择准备多种 训练上肢力量或腰腹力量 的项
由于体育课 大都在 室外进行 , 体育课 兴奋状态 中的特点 。课堂导人好 比一场戏 :目,让学 生从几个项 目中任选一个项 目练
脚步 , 踏入我们的生活。 新课程标准和教材 习兴趣和探究动机 ,充分调动学生主动学 二、 充分调“ 学生 . 动” 让学生在 实验 中 突 出了对学生素质的全面培养 , 出了教学 习的积极性 、 突 参与性和实践性 。 例如在讲光 开 展探 究 的个性 化 、 多样化 、 综合 化 , 出了知识建 的色散时 , 师精心 选编多 种教 : 多受失败而产生 消极心理 。教师要引导学 的产生与教学有密切的关系 ,学习兴趣可 同的兴趣爱好 ,
如素质练习, 一般都由 : 生不断向更高目标努力, 不断超越 自 不 我, 以提 高学 生活 动 的爱 好 和追 求 的心理 倾 学内容让学生选择。
如上肢力量训练 , 学生 断获得成功 的体验 ,对学生 的点滴成功给 向。 如何培养 学生 自觉地参与学习 , 至关重 教 师安排 固定节 目。
新课标下对高中物理实验教学的新要求

新课标下对高中物理实验教学的新要求一、教学目标的调整:新课标要求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强调实验课应该是培养科学素养和科学探究能力的重要途径。
因此,在新课标下,高中物理实验教学的目标需要重新调整,不仅要注重学生对物理知识和概念的理解,更要关注学生的实验设计、数据采集、数据处理和实验结果的分析与推理等实践能力的培养。
二、实验内容的更新:新课标要求高中物理实验内容的更新,要根据学科的前沿和发展动态,选择与实际问题紧密相关的实验内容,突出实验的应用性和探究性。
例如,可以引入与生活、工业、科技密切相关的实验内容,如电动汽车的动力系统研究、光学仪器的构造与应用等,让学生通过实验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物理知识。
三、实验设计的创新:新课标要求高中物理实验的设计要具有科学性、先进性和启发性。
首先,实验设计要具有科学性,要符合科学方法和科学思维的要求,确保实验的可靠性和有效性。
其次,实验设计要具有先进性,要体现科技进步和创新精神,可以引入新的实验器材、新的实验手段、新的实验方法等,提高实验的教学效果。
最后,实验设计要具有启发性,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探究兴趣和创新能力,可以采用开放性的实验设计,让学生能够提出问题、进行猜测、进行实验验证,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创新思维能力。
四、实验指导的改进:新课标要求高中物理实验教学要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探究能力的培养,因此,实验指导需要从传统的“教”向“学”的模式转变。
教师应该从“指导者”变为“引导者”,给学生提供实验的基本要求和操作方法,鼓励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和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和问题解决能力。
教师还应该及时给予学生反馈和指导,帮助他们理解实验原理和进行实验数据的分析与推理。
综上所述,新课标下对高中物理实验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主要包括调整教学目标、更新实验内容、创新实验设计和改进实验指导等方面。
这些新要求的实施,将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科学素养,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更好地适应社会的需求和科技的发展。
新课标下高中物理探究式教学

1 . 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 习兴趣
学 生学 习的动力主要来 自学生的好奇心和兴趣。传统教学 中
教师片面追求成绩 , 使学生的物理 学习带有很强 的功利性 , 使得教 是一个 激趣 、 启发和求疑的过程 , 它使物理教学更加接近学生 的生
的知识和技能更 能让学生牢 固的掌握 , 不仅 使学生获得成 功的喜
悦, 更使 学生主体地位得 以突 出, 提高学生学 习的主动性 , 让学生 镜子 和白纸 ,你们认为哪个更亮一些?大部分学生都 回答说是镜 子。这个 时候开始进行实验演示 , 让学生仔细观察 , 结果得 出的结 能学 、 会学 , 进而提高学生 的学 习能力和科学素养。
课 改探微
2 0 1 3 - 0 5
新 课 标 下 高 中 物 理 探 究 式 教 学
、
文/ 杨宇凌
摘
要: 时代 的发展 , 需要高素质 的人才 , 素质教育要求 改变过 去的死 记硬 背、 机械训练 的学 习方式 , 提倡让 学生进 行 自主探 究学
习, 让学生在体验 中学 习, 提高学生的探 究能力。结合 实际教 学, 对新课标 下高 中物理教 学中探 究式教学 的运用进 行 了探讨。 关键词 : 高 中物理; 探 究武教学 ; 意义 ; 运用
强 的抽象性 , 学生在学 习中难免感到 困难 。 在概念教学中实施探究 教学的有效性 。
式教学也是提高概念教学 的一个有效途径 。
参考文献 :
【 例1 】 平抛物体的运动
教学过程 : 第一步 : 创设情境 , 提 出问题 平方 向打 击演示 台上 的小球 , 观 察小球的运动情 况 ) , 进行演示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课标下的高中物理教学探究
发表时间:2013-07-05T14:52:59.843Z 来源:《教育研究·教研版》2013年6月上供稿作者:吴书平
[导读] 学生从“看”到“想”,进行抢答,不仅从直观启发中掌握了知识,也使思维的速度得到了锻炼和提高。
吴书平
〔摘要〕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是养成创新精神的一大要素,本文结合中学物理教学实际,通过具体例子探讨学生质疑能力的培养,从“鼓励学生大胆提问题”“培养学生从生活现象中提出问题”,“培养学生从实验现象中提出问题”,“培养学生从事物的反面提出问题”四个方面,阐述了如何在中学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进行质疑,并通过培养学生质疑来从而调动其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学生在创新能力和思维能力等多方面得到发展。
〔关键词〕课改教学高中物理教育研究
课改之道荆棘满布,教改之路在责骂声中艰难跋涉通过实践,新课改势在必行。
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要求,并可中华民族整体素质。
首先,新教材有着很强大的优势。
最突出一点是新教材更切合学生的认知水平,降低了高中物理的入学门槛。
1 划分能力培养阶段及目标
1.1 能力培养阶段划分。
根据目前高中物理课程的设置情况和物理课的教学特点,遵循由浅入深、循序渐近、个个击破的教学原则,整个高中物理能力培养可分为过渡阶段、正常阶段、提高阶段、完善阶段四个阶段完成。
1.2 具体培养的目标。
根据近年来物理高考试题考查知识点多、覆盖面大、命题新颖、题型多样化、智能性强等特点,在总复习教学中,教师要确定好复习目标,制定出教学策略,处理好教师与教材、教师和学生、学生和教材之间的矛盾,把握好以下的原则:重点知识结构化———抓各部分知识的中心点,将知识以此中心组织起来,形成知识网络,找出各网络间物理量的相互关系。
基础知识系统化———打破原教材的排序结构,系统地划分、归类和排列基础知识。
难点知识问题化———以问题解决难点,精编一些含有难点知识的习题,让学生在解题过程中消化和理解知识,突破难点知识。
习题结构梯形化———基、中、难一起练,让学生做适量的习题,提高思路,强化联系,加深理解。
复习方法多样化———在研究知识、研究学生、精选习题及教学方法等方面多下功夫。
2 鼓励学生敢于质疑的能力
2.1 课堂恐惧心理,惧怕提问。
2.1.1 基础知识不扎实,学习不深入。
有的学生学习物理还只停留在“一知半解”的上,对物理概念、规律没有进行深入思考和透彻理解,无法把发现的现象和相关的知识联系起来并提出质疑。
象这样的学生在学习上常常是没什么问题可提,或者只能提一些很简单、很肤浅的问题。
2.1.2 没有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
质疑的过程是一个创造性思维过程,有的学习惯于接受已有的现象和事实,缺乏敏锐的洞察力,懒于把已有的现象和其他知识联系起来进行思考,所以提不出什么问题。
2.1.3 心理因素方面的原因。
性格内向的学生不着于与人交流,害怕提问题;缺乏自信的学生羞于向老师提问题,他们害怕所提问题太简单而被人嘲笑,因此,虽然有问题,但宁愿闷在心里,不肯向老师或同学提问。
2.2 突破自我,大胆提问。
不管是课内还是在课外,只要有对物理现象或作业练习中有问题,都应该鼓励学生大胆提出来。
例如,我在进行沪科版八年级上册第四章“光的传播”教学时,先让学生猜想:“光的传播路线怎样”、“你平时能看见光在空气中传播吗”、 “怎样才能看见光在空气中传播”。
对于学生大胆的猜测和疑问要积极充分地给予肯定,即使有些问题是错误的,或者提出的问题是很粗浅的,很“愚蠢”的,我们也要好好地珍惜它们,积极给予解答,注意保护学生的积极性,决不可嘲讽打击,伤害学生的自尊。
同时,应该告诉学生提出质疑、解答质疑是一个人掌握知识的重要途径,鼓励学生大胆表达自己的观点,提出问题,并力求建筑答案。
3 教学与生活的结合
3.1 从生活中发现物理知识。
生活中的物理问题是无时不有,无处不在的。
有时,一个很平常的现象包涵了深奥的物理规律。
例如,牛顿是在观察苹果落地这一现象后,对这一问题进行思考后发现万有引力定律的。
他对万有引力定律的发现,就是因为他对身边一个极为普通的现象观察后,用一分为二的观点思考这个现象,提出问题,进而是解决问题的。
我们应该引导学生学会象牛顿那样用一分为二的观点看现象,对于身边一些看似理所当然的物理现象,可提出为什么会是这样发展,而不是朝其它的方向发展?努力找出其中的物理内涵。
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概括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是知识进化的源泉。
”在教学中一方面要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另一方面要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设置疑问,训练发散思维。
在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想象力的方法以假设,猜想,设计实验为最优选择。
例如,让学生回想:在冬天脱毛衣时会有劈里啪啦的声音;用塑料梳子梳头发时,头发总是随着梳子飘;在寒冷的冬天,戴眼镜的同学刚走进食堂,眼前就成了“雾蒙蒙”的一片;行驶的汽车突然刹车,乘客会俯冲向前……这些事例都是学生在生活中经历但未曾深究过的,当教师在课堂上把它们呈现给学生时,自然会激发他们的兴趣,引起质疑,进而对问题进行探究。
3.2 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
逆向思维,即是突破思维定势,从对立的、颠倒的、相反的角度去思考问题。
综观物理学的发展历史,许多科学家的逆向思维在科学探索中提出的问题,都有伟大的发现。
如,物理学家法拉第从电产生磁的现象中得到启发,他从反方向思考并提出问题:磁能不能产生电呢?经过十年的艰辛努力,反复实验,终于发现了电磁感应原理。
又如在讲灯泡的亮度取决于实际电功率的大小时,教师可作一个演示:将两只分别标有“220V、100W”和“220V、15W”字样的灯泡串联后接入220 伏的照明电路中,让学生观察;两只灯泡的实际亮度。
在学生的思维定势中,似乎应该是“220V、100W”的灯亮一些。
演示实验在白天进行,实际观察时是“220V、15W”的灯亮,而“220V、100W”的灯泡几乎看不到发光。
此时学生有的目不转睛,有的还小声议论,思维十分活跃。
这时教师一改解释实验现象的做法,而是围绕着是 “220V、100W”的灯泡灯丝断了,还是“220V、 15W”的灯泡实际功率大的问题进行思考和 “抢答”。
学生从“看”到“想”,进行抢答,不仅从直观启发中掌握了知识,也使思维的速度得到了锻炼和提高。
由于逆向思维改变了人们探索和认识事物的常规思维定势,因而比较容易引发超常的思维和效应,从而提出高质量的问题。
所以,在教学中应该努力培养学生这种“反过来想一想”的能力。
在课堂中我们可以给他们讲一些科学家从反方向思考,并提出问题,从而获得重大发现的例子,作为他们思维的范例,并且在授课和做习题的过程中,提问学生从反方向思考问题会有什么结果,从而使学生养成从多角度思考问题的习惯,提高提出问题的能力。
结语:素质教育不仅要重视传授知识,更要重视学习方法,尤其要重视学生质疑能力的培养,只有这样才是抓住了素质教育的核心,现代基础教育才有蓬勃的生机,才能真正提高质量,培养出大批高素质有竞争力的优秀后备人才。
参考文献
1 汤志松.新课程下如何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2007
2 中国论文网.谈高中物理教学,2008
3 查有梁.构建物理教学论新体系,2009 作者单位:重庆市长寿中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