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矿联合试运转方案范本

合集下载

煤矿联合试运转方案

煤矿联合试运转方案

煤矿联合试运转方案一、背景为了提高煤矿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减少煤矿安全事故发生,近年来,煤矿联合试运转逐渐成为了发展趋势。

经过多年实践,煤矿联合试运转已取得了显著的成效,特制定本试运转方案。

二、试运转时间本次煤矿联合试运转的时间定于2022年5月1日开始,至2022年8月31日结束,共计4个月。

三、试运转目的本次煤矿联合试运转旨在通过不同煤矿之间的协作和配合,实现煤矿之间的互通、互动,并通过不同煤矿之间的资源共享、技术交流,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促进煤矿可持续发展。

四、试运转内容1.煤矿设备协作试运转本次试运转将煤矿设备进行维修、保养,然后进行设备间协作试运转,特别针对交通机械和生产设备进行试运转演习。

2.煤矿物资采购共享试运转本次试运转将采购部门通过联合采购方式,共享各煤矿物资采购需求,实现资源共享,采购成本降低。

3.煤矿技术交流试运转本次试运转将煤矿之间的技术交流列为重要内容,各煤矿之间将定期举办技术交流研讨会,并邀请各地专家进行指导,促进各煤矿之间的技术交流。

4.煤矿标准统一试运转本次试运转将推行各煤矿产品标准的统一,通过标准化生产,提高产品品质,促进产品市场竞争力的提高。

五、试运转措施1.人员调配各煤矿将根据试运转需要,按照一定比例分配工作人员,确保各项试运转工作顺利推进。

2.设备维修各煤矿将对相关设备进行全面检修,确保设备在试运转期间能够正常运转。

3.试运转区域规划本次煤矿联合试运转将采用交叉共同推进的方式,各煤矿根据自身产能和生产状况,分别指定试运转区域,确保各煤矿之间资源的共享和协调。

六、试运转效果评估本次试运转结束后,各煤矿仔细评估试运转效果,对本次试运转经验进行总结,提出建设性意见,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加以落实。

七、试运转总结本次煤矿联合试运转的成功实施,将进一步促进煤矿之间的合作和交流,提升煤炭行业整体竞争力,为煤矿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联合试运转实施方案

联合试运转实施方案

陕西有色榆林煤业有限公司杭来湾煤矿联合试运转方案杭来湾煤矿目录第一章联合试运转组织机构设置 (2)第二章联合试运转的系统、范围和期限 (3)第三章联合试运转的测试项目、测试方法、测试机构和人员 (5)一、采掘系统 (6)二、通风系统 (9)三、主排水系统 (10)四、供电系统 (11)五、运输系统 (12)六、矿井综合自动化系统 (13)七、防尘供水、防灭火系统 (17)八、安全监测监控系统 (19)九、压风、压风自救系统 (22)十、通讯系统 (24)十一、人员定位及紧急避险系统 (24)十二、供水施救系统 (26)第四章联合试运转的预期目标和效果 (27)第五章联合试运转期间劳动组织及管理措施 (29)一、劳动组织及生产计划 (29)二、组织管理措施 (31)第六章试运转安全技术措施及各类事故预案 (32)一、采煤工作面安全技术措施 (32)二、掘进工作面安全技术措施 (33)三、井下中央变电所安全运行技术措施 (34)四、主要通风机风机安全运行技术措施 (36)五、主排水泵房安全运行技术措施 (36)六、主运输系统安全运行技术措施 (37)七、“一通三防”技术措施 (38)八、试生产期间各类事故应急预案 (40)第一章联合试运转组织机构设置为认真组织实施杭来湾煤矿联合试运转合理、高效按照行业有关标准完成,特成立联合试运转人员组织机构领导小组,明确责任主体,人员分工合理到位,确保联合试运转全矿各系统、各单位有条有序完成计划任务特制订此联合试运转组织领导小组。

杭来湾煤矿联合试运转领导小组:组长:徐靖副组长:姚纪凯、吴立军、苏帆、姜万明、王广良、王彦太任洪启、王宏生成员:刘茂坤、梁峰、潘建国、韩鑫儒、房旭刚、安长生解吉瑞、郭浦、罗少兵、张涛、李劝世、薛雄飞杜军、杨刚刚领导小组负责全矿联合试运转的统一协调指挥,总工程师姚纪凯同志在矿长领导下具体负责联合试运转,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生产技术部,生产技术部为杭来湾煤矿的专门联合试运转专门机构。

煤矿联合试运转方案

煤矿联合试运转方案

县XX乡XX煤矿联合试运转方案一、联合试运转系统、范围和期限(一)联合试运转系统为开采系统、通风系统、排水系统、提升运输系统、供电系统、压风系统、防尘供水系统、通讯系统、瓦斯监控系统、后勤保障系统。

(二)、联合试运转范围:1131采煤工作面,1132运输顺槽、1132回风顺槽掘进工作面。

(三)、联合试运转期限:自批复之日起3个月。

二、联合试运转期间各系统及安全设施的测试方法、机构、人员和预期目标和效果。

联合试运转总负责人:法人李洪兴(一)、开采系统1、采掘现状:矿井现有采煤工作面一个:1131采煤工作面;有掘进工作面2个:1132运输巷、1132回风巷。

2、测试机构、人员组长:杜昌钊成员:各科室、队负责人3、测试内容、方法:(1)采掘进度;(2)1131采煤工作面回采率;(3)生产协调、影响时间;(4)安全管理,矿井隐患处理情况及三违现象统计。

4、预期目标、效果:(1)采掘平衡,不失调;(2)工作面回采率达到95%,采区回采率达到85%;(3)安全生产管理模式适应矿井生产,各部门协调较好。

(二)通风系统1、各工作面风流路线(1)1131采煤工作面主斜井→1131运输巷→1131采煤工作面→1131回风巷→矿井总回风巷→地面(2)1132运输、回风巷掘进副斜井→1132运输、回风巷→北翼回风巷→矿井总回风巷→地面2、测试机构、人员组长:肖兴喜成员:矿井通风工、瓦检员3、测试内容和方法:(1)各用风地点的风量、风速,采用风速表测风;(2)测试风流的稳定性、通风构筑物的质量、矿井漏风率;(3)各用风地点是否出现无风、微风作业,瓦斯是否超限,测量瓦斯浓度;4、预期目标和效果(1)风量、风速符合《煤矿安全规程》要求。

(2)风流稳定,全矿井不出现无风、微风情况;通风构筑物质量可靠、不漏风。

(3)在用、备用主扇风机风量符合要求。

(三)、排水系统1、各工作面排水路线(1)1131回采工作面:1131采煤工作面自流→1131运输巷排水沟→井底水仓→地面(2)1132运输、回风巷:1132运输、回风巷自流至排水沟→1132运输巷水沟→井底水仓→地面2、测试机构、人员组长:杜昌钊成员:矿井水泵工、电工3、测试内容和方法:(1)矿井正常涌水量(实测);(2)矿井最大涌水量(实测);(3)矿井井底水仓容积(实测);(4)矿井联合排水能力(实测);(5)排水系统的故障率。

试运转方案

试运转方案

试运转方案半冲煤矿联合试运转方案一、联合试运转的系统、范围及期限(一)联合试运转的系统1、采掘生产系统2、通风系统3、运输系统4、排水系统5、矿井供电系统(井下)6、防尘系统7、压风自救系统(举行一次救灾演习,以检验压风自救和通风系统的可靠性)8、瓦斯监测监控系统9、通信系统(二)范围:全矿(井上下所有生产系统及辅助系统)1、采掘工作面:采煤工作面:11203回采工作面的生产能力掘进工作面:11204运输顺槽、11204回风顺槽2、通风:各采掘工作面及其它井下巷道、硐室等的供风量3、运输:检验从采掘工作面至车场、主斜井串车运输、副井及地面挂钩等与运输有关的设备、保险装置等工作的可靠性。

采煤工作面运输线:11203回采工作面-11203运输顺槽-车场-主斜井-地面(煤场)掘进工作面运输线:11204运输顺槽、11204回风顺槽-车场-主斜井-地面。

4、排水:检验水仓的容量、水泵工作的可靠性、进行一次水泵排水联合试运转。

具体测试井下各地点涌水量,水仓容水量以及所需要的排水时间等。

5、供电:主要测试井下供电的可靠性(包括风电、瓦斯电闭锁)。

6、防尘:防尘管道的可靠性(主要是含粉尘较大的巷道,如11203采煤工作面回风顺槽等)7、压风自救系统和通信系统:压风管道、自救系统的稳定性、可靠性(三)联合试运转期限我矿联合试运转期限为1-4个月,按上级行管部门批准的时间为准。

二、联合试运转的测试项目、测试方法、测试机构和负责人(一)采掘生产系统采煤系统构成:支护(包括乳化液泵站)、运输(刮板运输机、皮带运输机)、现场管理验收等部分。

具体参看矿井采掘工程平面图。

测试项目、方法和负责人:1、采煤工作面的支护设计和效果是否达到《作业规程》和《煤矿安全规程》的要求(包括乳化液泵站)。

具体项目和方法:1)泵站和管路工作状况。

每班由泵站司机检查3次泵站工作压力并做好记录,发现达不到规定压力时及时处理;按规定的浓度配比乳化液;泵站按时保养,保证运转正常;高压主管路系统无泄漏现象,主管和注液枪及时更换损坏的密封件,无泄漏。

煤矿联合试运转方案

煤矿联合试运转方案

煤矿联合试运转方案1. 引言为了提高煤矿的运转效率和降低成本,现提出煤矿联合试运转方案。

本方案是在现有煤矿的基础上,通过联合和协作,实现资源共享,提高生产效率,同时降低运营成本。

2. 方案概述煤矿联合试运转方案主要分为以下三个步骤:2.1 建立联合体在符合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的前提下,建立煤矿联合体。

联合体的成员由不同煤矿自愿组成。

联合体的主要职责是管理协调各煤矿之间的资源,并确保资源的公平分配。

2.2 加强资源共享联合体成员煤矿之间应加强资源共享,共同利用现有设备和人力资源,通过共享,达到资源互补,提高资源利用率的目的。

同时还要注重提高协作效率,打造共同的管理、技术、营销等平台。

2.3 试运转在前两个步骤完成后,进行联合试运转。

试运转的主要目的是验证联合煤矿的经济效益和技术可行性。

通过试运转,吸取经验,逐步完善联合体的规范化管理,最终实现煤矿联合的高效经营。

3. 实施方案煤矿联合试运转方案的实施需要以下几个具体步骤:3.1 制定计划联合体应制定具体的实施计划,包括:联合方案、资源共享方案、协作方案、试运转方案等。

计划应制定具体可行的时间节点和实施标准。

3.2 确定联合体成员确定联合体成员应根据参与联合的愿望和通过审核,确定各煤矿的条件和资格要求。

此外,还需要签订联合协议,明确联合各方的权利和义务。

3.3 选择管理团队为联合体任命专业管理团队,并根据实际需要,引进专业技术人才以提升联合体的管理和技术实力。

3.4 建立联合体机制建立联合体章程、管理制度、劳动合同等一系列规章制度。

同时开展联合体员工考核和奖惩制度,以确保联合体员工的工作态度和工作质量。

3.5 实施试运转按照试运转方案,组织联合体成员进行试运转,随时调整和改进方案,以确保联合煤矿的经济效益和技术可行性。

4. 效益分析通过煤矿联合试运转,实现资源共享,提高生产效率,降低运营成本,具有以下显著的效益:4.1 提高生产效率通过资源合理分配和专业的管理,可以提高煤矿生产效率,大幅度提升煤矿生产水平。

煤矿联合试运转报告范本

煤矿联合试运转报告范本

安顺市西秀区蔡官镇永顺煤矿联合试运转报告二O一二年三月十三日目录第一部份矿井概况 (4)第一节矿井交通及地理位置 (4)第二节井田面积及煤层赋存情况 (5)第三节矿井设计能力、服务年限、开拓方式及地表小窑开采情况 (13)第四节水、火、瓦斯、煤尘、顶板等自然灾害情况 (14)第二部份矿井生产系统及辅助系统分项建设情况 (22)第一节矿井开拓开采系统建设情况 (22)第二节通风系统建设情况 (25)第三节排水系统建设情况 (26)第四节提升运输系统建设情况 (27)第五节供电系统建设情况 (27)第六节压风系统建设情况 (28)第七节防尘、防灭火系统建设情况 (29)第八节通讯系统建设情况 (29)第九节监测监控系统建设情况 (29)第十节瓦斯抽放系统建设情况 (30)第十一节地面设施建设情况 (30)第十二节其它建设情况 (30)第三部份煤矿试生产期间的安全技术措施 (32)一、成立联合试运转工作领导小组 (32)二、采掘安全技术措施 (33)三、加强“一通三防”管理,防止瓦斯事故的安全技术措施 (36)四、防治透水事故安全技术措施 (20)五、机电设备管理事故措施 (52)六、防治顶板事故的防治措施 (54)七、防止放炮事故安全措施 (57)八、提升运输安全技术措施 (60)九、预防和隔绝煤尘爆炸的安全技术措施 (62)十、爆破材料储存安全措施 (62)十一、防突管理及安全技术措施 (63)第四部份安全机构设置及人员配置 (80)第五部分安全专项投资及其使用情况 (84)第六部分矿井各生产及辅助系统联合试运转分项运行报告及效果分析85一、各生产及辅助系统联合试运转分项运行报告 (85)二、联合试运转期间生产情况 (89)三、联合试运转期间存在的问题及今后生产安全建议 (89)四、主要生产安全设备故障处理记录及分析 (89)第七部分试运转期间安全事故及其它工程质量问题情况 (90)第一部份矿井概况永顺煤矿为技改整合矿井,设计生产能力9万t/a,,企业性质为有限责任公司。

联合试运转方案..

联合试运转方案..

联合试运转方案..目录第一章成立矿井生产系统联合试运转领导小组....................................... - 3 - 第二章联合试运转的系统、范围和期限................................................... - 3 - 第三章联合试运转的测试项目、测试方法............................................... - 3 - 第四章联合试运转的预期目标和效果..................................................... - 12 - 第五章联合试运转期间产量与劳动组织................................................. - 13 - 第五章应急预案和安全保障措施............................................................. - 15 - 第一节排水系统安全运行保障措施......................................... - 15 -第二节压风系统安全运行保障措施…………………………- 15 -第三节提升、运输系统安全运行保障措施............................. - 19 - 第四节供电系统安全运行保障措施......................................... - 25 - 第五节主通风机安全运行保障措施......................................... - 28 - 第五节应急预案……………………………………………….- 28 -第六章其他规定事项………………………………….………………- 28 - 矿井兼并重组整合项目联合试运转方案目前我矿改扩建工程已经基本完成,矿井生产、通风、提升、运输、供电、排水、压风等系统已经形成,我矿于2011年10月1日,由矿长庞建明主持组织全矿生产、调度、机电运输、安全、通风等生产系统人员召开专题会议,讨论研究并制定了矿井各生产系统联合试运转方案,具体内容如下:第一章成立矿井生产系统联合试运转领导小组组长:庞建明(矿长)副组长:宋利平(生产矿长)刘吉飞(技术矿长)刘海兵(安全矿长)薛学桂(机电矿长)薛支平(矿长助理)成员:车清平(调度主任) 刘瑞利(安监站长)刘吉生(技术科长)李崇奇(地测科长)白文全(机电科长) 刘艾生(通风科长)康建平(综采队长)喻克贵(普采队长)李金荣(通风队长)王二平(综掘队长)郭建明(皮带队长) 高利平(炮掘队长)梁四儿(运输队长)李兵兵(机电队长)李文玉(监控主任)车金平(质标办主任)第二章联合试运转的系统、范围和期限一、联合试运转的系统、范围矿井联合试运转系统、范围为矿井井上下各生产系统和辅助系统、安全设施、设备及各种仪器、仪表。

矿井联合试运转方案

矿井联合试运转方案

设备技术参数与操作手册
设备技术参数
列出矿井内所有设备的技术参数 ,如型号、功率、生产能力等, 以便了解设备的性能特点和适用 范围。
操作手册
提供设备的详细操作指南,包括 启动、停止、维护等方面的操作 步骤和注意事项,确保试运转过 程中的设备操作规范、安全。
矿井安全规定与操作流程
安全规定
明确试运转期间的安全纪律和注意事项,如佩戴安全帽、遵守设 备操作规程等,确保试运转过程中的人员和设备安全。
问题记录与改进:在试运转过程中,详细记录遇到的问 题和不足,及时进行调整和改进,确保矿井安全、高效 运行。
试运转前期准备
02
人员组织与培训
人员配备
根据矿井联合试运转的需要,明 确各级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和操 作人员的配备要求,确保人员数 量和专业能力满足试运转需求。
培训内容
制定详细的培训计划,包括安全规 章制度、设备操作技能、应急处置 等方面的培训,确保人员具备必要 的操作和安全意识。
组织专业人员:组建由矿山工程师、设备技术人员、安 全管理人员等组成的试运转团队,确保试运转的专业性 和安全性。
工艺流程验证:按照矿井生产工艺流程,逐步进行试运 转,验证各工序的衔接和运行情况。
制定试运转计划:明确试运转的时间、人员、设备等方 面的安排,确保试运转有序进行。
设备检测和调试:对矿井内的各类设备进行全面检测和 调试,确保设备正常运行。
验证矿井工艺流程
联合试运转可以实际验证矿井的生产工艺流程,检查各工序之间的 衔接情况,以提高生产效率。
发现并解决潜在问题
在试运转过程中,及时发现潜在的安全隐患和运行问题,为矿井正 式投产提供有力保障。
矿井联合试运转的背景
01
02

煤矿试运转方案

煤矿试运转方案

山西华融龙宫煤业有限责任公司联合试运转方案山西华融龙宫煤业有限责任公司二0一三年七月山西华融龙宫煤业有限责任公司联合试运转方案第一部分矿井概况第一节概况根据山西省煤矿企业兼并重组整合工作领导组办公室文件晋煤重组办发(2009)22号文件《关于忻州市原平市煤矿企业兼并重组整合方案的批复》,山西华融龙宫煤业有限责任公司兼并重组原山西华融龙宫煤业有限公司、山西原平华迪煤业有限公司、原平国荣煤矿有限公司,兼并重组后的矿井名称确定为“山西华融龙宫煤业有限责任公司”,矿井能力90万t/a。

第二节自然地理一、交通位置山西华融龙宫煤业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井田)位于忻州市原平市轩岗镇龙宫村,行政区划属原平市轩岗镇管辖,距原平市40km。

井田距北同蒲铁路轩岗车站9km,距原平市40km,紧邻大运公路、大运高速公路,交通便利。

插图:交通位置图(1-1-1)井田地理坐标:东经112°27′08″-112°31′36″,北纬38°55′53″-38°58′29″。

矿井交通便利,大(同)—运(城)二级公路从井田西南部通过,北至大同190km,南至太原160km。

井田距北同蒲铁路轩岗站直距13km,运距约20km,其间有公路相通。

井田交通便利(见矿井交通位置图)(图1-1)。

二、地形、地貌、地表水系井田处于恒山山系中,管涔山与云中山的交会处,井田地势整体东北高,西南部低,最高处海拔1634.97m,最低处海拔1255m,相对高差379.97m,井田内沟谷切割严重,属中山区。

区内局部地段被黄土覆盖,覆盖层受到强烈的侵蚀、切割、多形成土梁、峁地形,同时发育冲沟,冲沟两侧分支沟谷发育,沟谷底大部分比较开阔,多呈“U”字型,部分地段狭窄,呈“V”字型出现。

井田东南边界外为阳武河,河内常年有水,井田西部边缘有梁家沟河,常年有水,井田内其余沟谷中仅在冰雪消融时及雨季有短期洪水。

三、气候与地震本区属典型的大陆性气候,极端最高气温40.4℃,极端最低气温-27.2℃,平均年气温8.4℃;平均年相对湿度56%,平均年降水量453.7mm,年最大降水量760.6mm,年最小降水量162.4mm,平均年降水日数80.8天,平均年日照时间2802.1小时,平均年蒸发量1848.5mm,最大冻土深度1.5m,平均年风向以北风和西北风为主。

二矿联合试运转方案(1)

二矿联合试运转方案(1)

目录第一章矿井建设项目基本概况 (1)第一节井田概况 (1)第二节地质特征 (2)第三节井田开拓 (7)第四节项目批复及建设概况 (7)第二章联合试运转方案 (18)第一节联合试运转的系统、范围和期限 (19)第二节联合试运转的测试目的、测试方法、测试机构和人员 (19)第三节联合试运转的预期目标和效果 (28)第四节联合试运转期间产量计划与劳动组织 (29)第三章应急预案与安全技术措施 (31)第一节通风系统试运转方案及安全运行保障措施 (31)第二节压风系统试运转方案及安全运行保障措施 (34)第三节排水系统试运转方案及安全运行保障措施 (42)第四节提升系统试运转方案及安全运行保障措施 (46)第五节皮带运输机试运转方案安全技术保障措施 (53)第六节供电系统安全运行措施 (58)第四章其他事项 (62)1.煤矿生产系统和安全设施已按设计建成完工;2.安全管理机构及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健全;3.矿长具备安全资格、特种作业人员持证上岗、其他入井人员培训合格.4.矿井已建立矿山救护队或已与具有资质的专业矿山救护队签订救护协议。

第一章矿井建设项目基本概况第一节井田概况一、交通位置青海省海西州大柴旦行委大头羊煤矿二矿位于海西州大柴旦镇境内,距大柴旦镇19Km,距省会西宁723Km,距海西州州府德令哈镇220Km,距饮马峡火车站约90Km,距锡铁山火车站约90Km,矿区有19Km四级公路与315国道相接,交通便利。

二、地形地貌及河流、湖泊大头羊矿区被高山环抱,海拔高度3700m~4400m,一般4000m左右,山高坡陡。

深切河谷较为发育,横穿走向地层,矿区南北两侧为陡峻的高山地貌为主。

矿区内雪水沟和野羊沟为常年性流水,为无色、无味、透明度良好的弱碱性水,可供饮用,主要由高山冰雪融化补给,至山前渗入地下,属西北内陆水系。

三、气象条件及地震情况本矿区属内陆干旱性气候,多风、少雨,每年3月~6月为风季,风力8级~9级,风向偏西。

煤矿技改联合试运转方案

煤矿技改联合试运转方案

1、东沟联办煤矿联合试运转方案目前我矿技改工作基本完成,矿井生产、通风、提升、运输、供电、排水、压风等系统都已经形成。

根据河南煤炭工业局豫煤规[2006]1079号文件要求,我矿于2008年8月10日,由訾和和矿长主持组织全矿生产、调度、机电运输、安全、通风等生产系统人员召开专题会议,讨论研究并制订了矿井各生产系统联合试运转方案,具体内容如下:一、成立矿井生产系统联合试运转领导小组组长:訾和和副组长:……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调度室,办公室主任由……兼任。

二、各生产系统的装备完成情况及运转路线原煤运输系统:8502回采工作面已于2010年5月5日安装完毕,工作面采用ZY8000/19/40型液压支架88架,采煤机MG400/930型一台,电压3300V,功率940KW,刮板输送机SGZ800/630型一台,电压1140V,功率630KW,长度150m,转载机SZZ960/200型,电压1140V/660V,功率400kW,长度50m,工作面运输巷可伸缩胶带输送机SSJ1000/2×315型两部,电压1140/660V,功率630kW,总长2600米,主斜井DTII1200/630型皮带机一部,带宽1.2米,长530米,功率630KW,地面8部皮带筒仓2、辅助运输系统:副井胶轮车运送物料和升降人员。

胶轮车型号为2JT1200×1000/30型。

安全保护设施齐全,绞车性能于2007年12月19日已经陕西省设备检测中心测定。

3、主排水系统:中央泵房安装三台D46-50×7主排水泵,两趟Φ100×6无缝钢管管路,一用一备,沿轨道下山(副立井)铺设,直接排至地面。

目前三台水泵可以正常运转。

各种安全保护设施齐全,主排水泵性能12月19日已经陕西省设备检测中心测试完毕。

4、井上、下变电所均已安装完毕运行正常,且各种保护设施齐全。

5、主通风设备已经安装完毕,通风系统已经形成。

正善煤业联合试运转方案

正善煤业联合试运转方案

山西汾西正善煤业有限责任公司矿井联合试运转方案(建设规模:90万吨/年)编制:审核:总工程师:矿长:编制日期:二〇一五年六月前言 (1)第一章矿井概况 (44)一、矿区位置 (44)二、交通 (44)三、区域构造 (44)四、煤层及经济指标 (55)第二章矿井系统建设情况 (55)一、采掘系统 (55)二、主、副井提升系统 (55)三、井下运输系统 (66)四、通风系统 (6)五、排水系统 (77)六、供电系统 (7)七、压风系统 (8)八、安全监测监控系统 (8)九、防尘系统 (8)十、防火系统 (9)十一、通信系统 (99)十二、工业电视监视系统 (1010)十三、选煤厂生产系统 (1111)十四、工业广场外运系统 (1111)第三章联合试运转期间劳动组织与产量计划 (1212)一、联合试运转期限 (1212)二、管理机构设置及联合试运转领导小组 (1212)三、矿井联合试运转系统及范围 (1313)四、联合试运转的测试项目、测试方法、测试机构和人员. 1515五、联合试运转期间产量计划 (29)第四章安全技术措施及应急预案 (2323)一、矿井通风管理技术措施 (2323)二、预防发生火灾、瓦斯、煤尘事故的技术措施和应急预案2727三、预防顶板灾害事故的技术措施与应急预案 (3939)四、预防矿井机电运输事故技术措施及应急预案 (59)五、预防井上、井下水灾事故的技术措施预防与应急预案错误!未定义书签。

错误!未定义书签。

六、处理事故的组织领导、任务、职责通知方法及顺序错误!未定义书签。

错误!未定义书签。

前言根据山西省煤矿企业兼并重组整合工作领导组办公室下发的《关于吕梁孝义市煤矿企业兼并重组整合方案(部分)的批复》(晋煤重组办发【2009】31号),山西汾西正善煤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正善煤业)由原孝义市峰峪煤矿有限公司与山西汾西矿业集团新峪煤业有限责任公司和原山西汾西矿业集团新柳煤矿的部分资源重组整合而成,矿井能力60万吨/年。

联合试运转方案

联合试运转方案

目录第一章矿井概况 (1)一、矿井交通及地理位置 (1)二、井田面积及煤层赋存情况 (1)三、矿井开拓方式及地表小窑开采情况 (1)四、水、火、瓦斯、煤尘、顶板等自然灾害情况 (1)第二章联合试运转的系统、范围和期限 (1)一、郭家河煤矿联合试运转系统 (1)二、联合试运转范围 (1)三、联合试运转期限 (4)第三章联合试运转的测试项目、测试方法、测试机构和人员 (5)一、矿井生产系统 (5)二、通风系统 (7)三、运输系统 (7)四、排水系统 (8)五、供电系统 (9)六、防灭火系统 (10)七、供水、防尘系统 (11)八、安全监测监控系统 (11)九、通讯系统 (12)十、压风系统 (12)十一、瓦斯抽放系统 (13)第四章联合试运转的预期目标和效果 (14)一、矿井生产系统预期的目标和效果 (14)二、通风系统预期的目标和效果 (14)三、运输系统预期的目标和效果 (14)四、排水系统预期的目标和效果 (14)五、供电系统预期的目标和效果 (14)六、防灭火系统预期的目标和效果 (15)七、防尘、供水系统预期的目标和效果 (15)八、安全监测监控系统预期的目标和效果 (15)九、通讯系统预期的目标和效果 (15)十、压风系统预期的目标和效果 (15)十一、瓦斯抽放系统预期的目标和效果 (15)第五章联合试运转期间产量计划与劳动组织 (16)一、产量计划 (16)二、劳动组织 (16)第六章应急预案与安全技术措施 (18)一、成立矿井灾害事故应急救援指挥部 (18)二、矿井灾害事故应急救援指挥部职责及任务 (18)三、矿井灾害事故应急救援指挥部成员职责及分工 (19)四、矿井灾害事故危险及风险分析 (20)五、应急救援物资、材料及装备(按照矿井应急救援预案配备) (21)六、建立矿山救护中队 (21)七、矿工自救装备及自救系统、现场互救与现场急救 (22)八、矿井抢险救灾时的指挥程序与步骤 (29)第一章矿井概况一、矿井交通及地理位置二、井田面积及煤层赋存情况三、矿井开拓方式及地表小窑开采情况四、水、火、瓦斯、煤尘、顶板等自然灾害情况第二章联合试运转的系统、范围和期限一、郭家河煤矿联合试运转系统(一)矿井生产系统(采、掘工作面)(二)通风系统(三)运输系统(四)排水系统(五)供电系统(六)防灭火系统(七)供水、防尘系统(八)安全监测监控系统(九)通讯系统(十)压风系统(十一)瓦斯抽放系统二、联合试运转范围联合试运转的范围为全矿井上、下所有生产系统及辅助系统。

龙盛煤矿万吨联合试运转方案

龙盛煤矿万吨联合试运转方案

龙盛煤矿万吨联合试运转方案一、背景龙盛煤矿作为全国大型煤矿产业的一员,每年产量近千万吨。

为了进一步提高产能和产效,煤炭企业在大力推进协同作业、设备智能化、流程集成化等方面的改革,以提高生产效率和管理效能,提高煤炭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二、试运转计划为了落实上述改革方案,龙盛煤矿计划投资数亿元,实施矿山能源控制与管理系统项目,计划将包括卡车、矿井机械和挖掘机、设备等在内的数百个设备连接至一云平台,进行智能化管理,实现物联网场景,达到节能减排和提高产能等管理目标。

此次“万吨联合试运转”计划的主要内容是:龙盛煤矿将通过数百个设备的可视化监控,实现对矿山全过程的监控和控制、数据的模型表示、建模和分析、以及决策指导等功能。

矿改、电力、热力、采掘等部门汇集专家组成专项工作组,通过现场监测、数据分析等手段,进行试验数据的收集、分析和归纳,为后续工作提供参考依据。

三、目标和意义“万吨联合试运转”计划的实施,一方面通过将数百个设备连接至一云平台,实现物联网场景,提高了煤炭生产的智能化程度;另一方面,通过实时监测生产数据,分析生产瓶颈和环节,根据数据模型为决策提供预测和判断,解决煤炭企业管理中的难点和瓶颈,提升生产效率和质量。

“万吨联合试运转”计划的实施,将促进煤炭企业的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升级,助力龙盛煤矿打造集矿山能源、燃料、洗选等全部生产制造,智能化服务,智慧城市于一体的大型综合性现代煤炭企业。

同时,也在推进我国煤炭行业高质量发展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四、挑战和应对在试运转的过程中,可能会出现设备模块连接不稳定、数据采集不到位、分析预测不精准、操作沟通不畅等问题,对后续的工作也会带来负面影响,因此,在正式实施前应该做好充分的前期准备工作:定期进行设备的检测和调试,加强员工技能的培训和提升,确保各个环节协同配合,精心制定全面细致的实施方案和应对预案,同时要做好突发情况的处置工作。

五、结论“万吨联合试运转”计划的实施,是龙盛煤矿智能化转型升级过程中的关键步骤,也是推进中国煤炭行业高质量发展的必要举措。

XX煤业有限公司矿井联合试运转方案

XX煤业有限公司矿井联合试运转方案

禹州**煤业有限公司矿井联合试运转方案禹州**煤业有限公司二〇一二年四月目录总述 (1)第一节矿井技改项目概况 (1)第二节管理机构设置及管理制度 (3)一、管理机构 (3)二、安全生产管理制度 (3)第三节联合试运转领导小组 (4)第四节联合试运转系统、范围和期限 (4)一、矿井联合试运转系统及范围 (4)二、联合试运转时间 (8)第五节联合试运转期间各系统的测试 (8)一、生产系统 (8)二、通风系统 (8)三、提升运输系统 (9)四、压风自救系统 (10)五、供电系统 (11)六、供水施救及防尘系统 (12)七、安全监测监控系统 (13)八、通信联络系统 (14)九、井下人员定位系统 (14)十、防治水系统 (15)十一、排水系统 (15)第六节联合试运转的预期目标和效果 (16)第七节联合试运转期间劳动组织 (17)第八节联合试运转期间应急预案及安全技术措施 (18)一、应急预案 (18)二、顶板管理、矿压观测安全技术措施 (18)三、机电设备管理及操作安全技术措施 (20)四、“一通三防”管理安全技术措施 (29)五、防治水安全技术措施 (37)六、爆破安全技术措施 (38)七、运输安全技术措施 (38)第九节联合试运转的预期目标和效果 (39)禹州**煤业有限公司矿井联合试运转方案总述矿井自2006年5月开始技改,2009年9月技改工作基本完成。

由于政策原因,自2009年9月开始停工停产至2011年9月。

2011年9月禹州**煤业有限公司成立后,积极开展工作,进行隐患整改,系统改造完善,推进矿井技改。

技改井巷工程隐患已全部处理完毕;安全设施检测检验全部完成;消防验收、职业健康验收已通过;主要生产系统(采、掘、机、运、通)已经形成并完善,辅助系统(排水、压风、安全监控、防尘、防灭火、通讯)设备安装全部完成;管理机构及管理制度健全;“五职”矿长资格证齐全有效,特种作业人员持证上岗,其他入井人员培训合格;已与禹州市矿山救护队签订救护协议;且已通过单位工程质量认证及单项工程认证具备联合试运转条件。

某某矿联合试运转方案

某某矿联合试运转方案

xxxxxx煤矿联合试运转方案矿长:总工程师:生产矿长:安全矿长:审核:编制人:编制时间:2012年1月4日xxxxxx煤矿联合试运转资料目录1、xxxxxx煤矿申请联合试运转的上报文件2、xxxxxx煤矿联合试运转方案3、《开采方案设计》批文4、《安全专篇》批文5、采矿许可证正、副本6、工商营业执照正、副本7、M7号煤层煤与瓦斯突出危险性鉴定报告8、黔能发[2010]802号文《关于六盘水市煤炭局《关于煤矿瓦斯等级及二氧化碳涌出量2的报告》的批复》9、M7煤自燃倾向性、煤尘爆炸性鉴定报告10、矿长资格证11、矿长安全资格证12、技术负责人技术职称证书13、生产矿长安全资格证14、安全矿长安全资格证15、特种作业人员资格证及汇总表16、入井作业人员培训证青煤申报字[2011]02号xxxxxx煤矿联合试运转申请报告六枝特区煤炭管理局:xxxxxx煤矿根据贵州省人民政府函[2006]205号文《省人民政府关于六盘水市六枝特区等四县(区)煤矿技改和调整布局方案的批复》开工建设30万吨技改矿井,2008年11月3日取得贵州省国土资源厅颁发的《采矿许可证(30万吨/年)》,证号为:5200000821027,矿区范围由10个拐点坐标圈定,矿区面积:1.8045km2,开采深度:+1470—+1000m。

2009年1月8日取得贵州省煤炭局黔煤规字[2009]27文《关于对六枝特区郎岱镇xxx煤矿(技改)开采方案设计的批复》,2009年4月24日取得贵州煤矿安全监察局水城分局黔煤安监水字[2009]141文《关于对六枝特区郎岱镇xxx煤矿(技改)安全设施设计的批复》,同年4月,经六枝特区煤炭局审查批复同意开工建设。

我矿严格按设计方案施工,但在施工中发现,矿井的首采面开采条件发生变化,M1#及M3#煤层不可采,必须修改设计,2011年11月18日取得贵州省能源局黔能源局煤炭[2011]624文《关于对六枝特区郎岱镇xxx煤矿开采方案设计(变更)的批复》,2011年11月15日取得贵州煤矿安全监察局水城分局黔煤安监水字[2011]106文《关于对六枝特区郎岱镇xxx煤矿安全设施设计(变更)的批复》后,对首采面7#煤层进行施工,形成了以对7#煤层首采面通风系统组织了生产设备和安全设施的安装形成了符合设计要求的安全生产系统。

九龙湾子联合试运转方案

九龙湾子联合试运转方案

九龙湾子联合试运转方案九龙湾子煤矿二采区联合试运转方案二0一二年四月一日九龙湾子煤矿联手试车方案-2-九龙湾子煤矿联手试车方案联合试运转的系统、范围和期限一、联手试车的系统(一)、矿井生产系统(改采、凿工作面)(二)、通风系统(三)、提高系统(四)、运输系统(五)、排水系统(六)、供电系统(七)、防尘系统(八)、安全监测监控系统(九)、通讯系统(十)、瓦斯抽放系统二、联手试车的范围联手试车的范围为全矿井上、下所有生产系统及辅助系统(一)、改采、凿工作面1、采面工作面:2801回采工作面2、盾构工作面:(1)、2803运输巷盾构工作面(2)、2803春早巷盾构工作面(二)、矿井通风九龙湾子煤矿联合试运转方案-3-1、回采工作面通风系统2、掘进工作面通风系统3、井下硐室及其他巷道通风状况(三)、提升系统1、副斜井主提升绞车提升运输状况2、地面平车场摘挂钩、井下各片口车场摘挂钩等与提升有关的设备、设施、保险装置等运行工作的可靠性、稳定性。

(四)、运输系统1、回采工作面运输系统2801回采工作面→2801运输巷→溜煤眼→主井皮带运输机→地面煤仓2、掘进工作面运输系统(1)、2803运输巷掘进工作面→2803运输巷→溜煤眼→主井皮带运输机→地面煤仓(2)、2803回风巷掘进工作面→2803回风巷→溜煤眼→主井皮带运输机→地面煤仓(五)、排水系统检验水仓的容量、水泵工作的可靠性、排水管道的通水能力,进行一次多台水泵排水联合试运转。

测量井下各地点涌水量及汇入水仓总涌水量。

测试水仓满仓所需要的排水时间。

(六)、供电系统测试矿井供电系统的可靠性,测试供电系统各项保护装置的可靠性及灵九龙湾子煤矿联手试车方案-4-敏度。

测试回采工作面正常生产时供电负荷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测试盾构工作面风电枪机、瓦斯电枪机装置的可靠性及灵敏度。

测试矿井冶炼、通风、排洪、提高、运输、压风等系统同时运转时供电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七)、防尘系统1、矿井工作面检测2801回采工作面生产过程中各工序动作时的粉尘情况、2801春早巷粉尘情况及运输巷转发点粉尘情况。

矿井联合试运转方案

矿井联合试运转方案

目录第一章矿井概况1一、矿山交通及地理位置 (1)二、矿井整合情况 (2)三、煤田地层及煤层赋存情况 (2)四、矿井水、火、瓦斯、煤尘等情况 (8)五、设计概况 (9)六、建设情况 (42)七、劳动组织及培训 (47)八、管理制度 (48)第二章联合试运转领导机构及成员 (49)第三章联合试运转的系统、范围和期限55第四章联合试运转的测试项目、测试方法、测试科室和人员58一、通风系统58二、主排水系统 60三、压风系统61四、提升、运输系统62五、采掘系统67六、供电系统68七、防尘系统74八、防灭火系统 75九、瓦斯监测、监控系统78十、通信系统84十一、人员定位及紧急避险系统861 / 137十二、矿井有害气体分析及测定87十三、供水施救系统88十四、地面生产系统89第五章联合试运转的预期目标和效果92第六章联合试运转期间产量计划与劳动组织93 第七章应急预案95第一节事故应急救援指挥系统95第二节各类事故发生后的汇报程序 98第三节事故抢险的应急求援队伍99第四节通告报警100第八章试运转技术保障措施 .101第一节采煤工作面安全技术措施.101第二节巷道掘进安全技术措施102第三节“一通三防”技术保障措施 104第四节防治水技术措施112第五节机电运输提升安全运行措施 114第九章矿井试运行期间各类事故预案119 第一节瓦斯灾害的处理预案 119第二节井下火灾的处理预案 126第三节顶板事故的处理预案 128第四节矿井水灾的处理预案 129第五节安全监控系统故障的处理预案129第六节机电运输及机电安装事故的处理130 第十章验收计划1313 / 137第一章矿井概况第一节矿山交通及地理位置大同煤矿集团华盛虎峰煤业有限公司井田位于山西省河津市下化乡南桑峪村北部,行政区划隶属下化乡。

南距河津市区约20km,西距禹门口10km。

其地理坐标为:北纬35°43′52″~35°45′27″,东经110°35′35″~110°37′05″。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煤业有限责任公司**煤矿整合扩能工程联合试运转方案年月目录第一部分矿井概况 (3)1.1矿井交通及地理位置 (3)1.2井田井界及煤层赋存及围岩情况 (3)1.2.1井田井界 (3)1.2.2煤层赋存及围岩情况 (5)1.2.3地质构造特征 (12)1.3矿井设计能力、服务年限、开拓方式及地表小窑开采情况 (14)1.3.1矿井设计能力、服务年限 (14)1.3.2矿井开拓开采 (15)1.4、水、火、瓦斯、煤尘、顶板等自然灾害情况 (17)1.4.1区域水文地质概况 (17)1.4.2矿区水文地质特征 (18)1.4.3煤尘爆炸、煤层自燃发火情况 (20)1.4.4瓦斯 (21)1.4.5顶板岩性 (21)第二部分:矿井设计及建设情况概述 (22)2.1矿井开拓开采系统设计及建设情况 (22)2.1.1矿井开拓系统系统设计及建设情况 (22)2.1.2矿井采掘系统设计及建设情况 (23)2.2矿井通风系统设计及建设情况 (26)2.3矿井提升、运输系统设计及建设情况 (27)2.3.1提升运输系统设计情况 (27)2.3.2、实际建成的提升运输系统 (28)2.4矿井给、排水系统设计及建设情况 (28)2.4.1给水系统设计及建设情况 (28)2.4.2排水系统设计及建设情况 (29)2.5矿井供电系统设计及建设情况 (30)2.6矿井安全监测监控系统设计及建成情况 (31)2.7矿井防尘、防灭火系统设计及建设情况 (31)2.7.1防尘系统设计及建设情况 (31)2.7.2防灭火系统设计及建设情况 (33)2.8矿井通讯系统设计及建设情况 (34)2.9矿井压风系统设计及建设情况 (34)2.10人员定位系统 (35)2.11紧急避险系统 (35)2.12矿山救护 (37)2.13矿井瓦斯治理 (37)2.14批准的设计图件和建成的实测图件 (37)第三部分联合试运转方案 (37)3.1联合试运转的系统、范围和期限 (37)3.2联合试运转的测试项目、测试方法、测试机构和人员 (37)3.3联合试运转的目标、预期效果 (39)3.4联合试运转期间产量计划与劳动组织 (39)3.5其它规定事项 (40)第四部分联合试运转的安全技术措施与应急预案 (41)4.1试运转的管理机构、管理人员分工和安全生产责任制 (41)4.1.1试运转的管理机构、管理人员分工 (41)4.1.2联合试运转期间煤矿主要管理人员分工及职责 (44)4.1.3安全生产责任制 (47)4.2采掘安全技术措施及应急预案 (56)4.2.1过断层及破碎带安全技术措施 (56)4.2.2防止冒顶和处理冒顶的安全技术措施 (59)4.2.3工作面初次来压和周期来压的安全技术措施 (60)4.2.4工作面过老巷安全技术措施 (61)4.2.5工作面末采收尾安全技术措施 (62)4.2.6采掘应急预案 (62)4.3“一通三防”的安全技术措施与应急预案 (63)4.3.1通风瓦斯管理安全技术措施 (63)4.3.2安全设施的施工及安全装备的配置 (65)4.3.3防治煤尘管理安全技术措施 (66)4.3.4“一通三防”应急预案 (68)4.4防治透水的安全技术措施及应急预案 (70)4.4.1防治透水的安全技术措施 (70)4.4.2防治透水的应急预案 (71)4.5机电管理的安全技术措施及应急预案 (72)4.5.1机电管理的安全技术措施 (72)4.5.2防治机电事故的应急预案 (73)4.6防治顶板事故的安全技术措施及应急预案 (73)4.6.1防治顶板事故的安全技术措施 (73)4.6.2防治顶板事故的应急预案 (73)4.7防治放炮事故的安全技术措施及应急预案 (74)4.7.1防治放炮事故的安全技术措施 (74)4.8加强提升、运输管理、防止跑车事故的安全技术措施及应急预案 (75)4.8.1提升、运输管理的安全技术措施 (75)4.8.2提升、运输应急预案 (76)4.9其它安全技术措施及应急预案 (76)4.9.1井巷贯通的安全技术措施 (76)4.9.2启封、排放瓦斯的安全技术措施 (77)4.9.3监测监控的安全技术措施 (77)4.9.4防治粉尘的安全技术措施 (78)4.9.5雨季“三防”救灾措施及救援预案 (79)第五部分项目建设手续(见附件复印件) (83)第六部分:联合试运转配置人员资质数量 (84)第一部分矿井概况1.1矿井交通及地理位置**煤矿位于**县县城253°方向,直线距离约23.5km的**县**乡**村二组境内。

矿区中心点地理坐标为:东经104°58′37″,北纬28°13′27″,矿井主平硐井口坐标为X=3124054,Y=35497272,Z=+825.191。

矿山有3km简易公路与**县至**县公路相接,北东距**县城***公路里程为55km,北西至**县火车站45km,交通较为方便,详见矿区交通位置图所示。

1.2井田井界及煤层赋存及围岩情况1.2.1井田井界1、原矿业权设置情况2004年9月,**省国土资源厅为**省**县**煤矿换发了采矿许可证,证号:****,有效期限为2004年9月~2012年9月,生产规模60kt/a,矿区面积0.3324km2,批准开采B3、B4煤层,开采深度+935~+853m标高,矿区开采范围由10个拐点圈定,其拐点坐标见下表所示。

表1-2-1 **省**县**煤矿矿区范围拐点坐标表2004年8月17日,**省国土资源厅为**县***硫铁矿(煤矿)换发了采矿许可证,证号:5100000420728,有效期限为2004年8月~2014年8月,生产规模30kt/a,矿区面积0.3438km2,批准开采B3、B4煤层,开采深度+846~+800m标高,矿区开采范围由6个拐点圈定,其拐点坐标见下表所示。

表1-2-2 **县仙峰大田硫铁矿(煤矿)矿区范围拐点坐标表2008年5月12日,**省国土资源厅对整合后成立的**县**煤业有限责任公司**煤矿申请划定的矿区范围进行了批复。

根据批复意见,矿区面积 1.04km2,开采深度+953~+800m标高,设计生产规模90kt/a,拟开采B3、B4煤层, 矿区开采范围由10个拐点圈定,其拐点坐标见下表所示。

目前,该矿正在积极申请办理采矿许可证。

表1-2-3 **煤矿矿区范围拐点坐标表1、矿区地层特征矿山及邻近分布有二叠系下统茅口组、二叠系上统宣威组、三叠系下统飞仙关组及嘉陵江组地层,其上还有第四系的残坡积层,详见下表所示。

表1-2-4 矿区地层与岩性特征简表现由老至新将各组岩性特征分述如下:(1)二叠系下统茅口组(P1m)为灰~深灰色石灰岩、生物碎屑灰岩,夹遂石结核,下部含钙质泥岩及炭质条带,地层厚312m左右。

与下伏地层栖霞组整合接触,于矿山北部外围大面积分布。

(2)二叠系上统宣威组(P2x)分布于矿区北部边界内及其附近,岩性为灰、深灰色粘土岩、泥岩、粉砂岩,夹细粒岩屑砂岩及煤层、炭质泥岩,上部夹生物碎屑灰岩,底部为硫铁矿层。

含煤3~12层,其中可采煤层两层(B3、B4),局部可采煤层1层(A1),全组地层厚146.79m左右,与下伏茅口组呈平行不整合接触。

根据含煤及含矿性将该组划分为四个岩性段,其中第一段(P2x1)为含硫段,底部为硫铁矿粘土岩,上为菱铁质粘土岩、粘土岩,不含可采煤层,该段厚3.38~6.48m,平均4.79m;第二加三段(P2x2+3)为含煤段,岩性为灰色粉砂岩,砂质泥岩、粘土岩夹细砂岩,顶部赋存可采煤层两层(B3、B4),该段厚约99.94~112.18m,平均厚106m;第四段(P2x4)为深灰色砂质泥岩、泥岩、粘土岩及生物碎屑灰岩,含多层煤线,产动物化石,不含可采煤层,厚31.96~39.52m,一般36.0m。

(3)三叠系下统飞仙关组第一段(T1f1)岩性为灰绿色薄至中厚层状泥岩、砂质泥岩,夹薄层粉砂岩及泥质灰岩。

本段平均厚95m,分布于矿区北部。

(4)三叠系下统飞仙关组第二加三段(T1f2+3)岩性为紫红色泥岩与灰绿色粉砂岩互层,夹灰紫色中~厚层细粒长石岩屑砂岩,本段厚185m,矿山的北部及中部大面积分布。

(5)三叠系下统飞仙关组第四段(T1f4)灰绿色夹暗紫色粉砂质泥岩、粉砂岩、细砂岩等,夹薄层生物碎屑灰岩,本段平均厚93m,分布于矿山南部。

(6)三叠系下统飞仙关组第五段(T1f5)以紫红色泥岩及灰绿色砂岩为主,夹紫灰色细粒长石岩屑砂岩及少量生物碎屑灰岩薄层,本段平均厚98m,分布于矿山南部边界附近。

(7)三叠系下统嘉陵江组第一段(T1j1)上部灰色、黄绿色中厚层状石灰岩,间夹薄层泥质灰岩和生物碎屑灰岩;下部紫灰色泥岩;中下部夹紫色钙质泥岩,与下伏地层整合接触,本段平均厚161m,分布于矿区南部外围。

(8)第四系残坡积层成份以砾石、砂土、亚砂土及粘土为主,厚度0~5m。

2、矿床特征矿区内以及矿区所在的新塘矿段内煤层均赋存于二叠系上统宣威组(P2x)地层中,区域内含煤地层为一套过渡相沉积,相序为海进序列,海水由东向西推进,因此,主要煤层产出层位则由东向西从下往上是逐渐迁移的,在珙县**一带处于煤系中部,这种迁移特征说明沉积古地貌是一向东倾斜的斜坡地形。

矿段内煤层厚度较稳定,煤层严格受地层控制,断裂构造对煤层有一定影响(使煤层断失或增厚)。

而可采或局部可采煤层(即B4、B3、A1)均分布于宣威组地层中。

矿段内二叠系上统宣威组第一至四段(P2x1-4)地层中含煤多达10层,一般为4~8层,可采或局部可采煤层3层,从上而下编号为B4、B3、A1煤层。

其中宣威组第四段:该段平均厚36.0m,含煤1~2层,但全区不可采;宣威组第二加三段:两段平均厚106m,上部含煤2~5层,为本区主要含煤段,可采煤层2层(B4、B3)。

位于该段顶部的B4煤层(俗称“上连炭”),平均厚1.19m,与下伏B3煤层层间距平均2.73m,B4煤层全区稳定可采;B3煤层(俗称“中连炭”)平均厚0.90m,与A1煤层层间距平均101.37m,B3煤层全区稳定可采;下部含煤层(线)2~3层,均不可采;宣威组第一段,该段平均厚4.79m,底部的A1煤层俗称“细花炭”,平均厚0.33m,与下伏硫铁矿层层间距平均3.33m,矿段内A1煤层仅极个别地段可采,且煤层不稳定,厚度变化大,局部变为炭质泥岩或含炭泥岩,底部为硫铁矿层。

矿区内宣威组含煤地层总厚约106m,一般含煤3层,B4、B3煤层稳定可采并位于该组第二加三段顶部,第一段底部A1煤层不可采。

煤层总体产状为:倾向230~250°、倾角7~12°,平均倾角1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