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免疫学概论

合集下载

免疫学

免疫学

细胞因子作用/IL2的功能INF-γ等激活补体分子的功能抗病毒的过程抗胞外菌的过程医学免疫学第一章:免疫学概论(不出大题)一.免疫:指机体免疫系统识别“自身”和“非己”,对“自身”耐受,对“非己”排除的一种生理功能。

“自身”是指胚胎发育期(或免疫细胞未成熟期)与机体免疫细胞接触的物质。

“非己”是指胚胎发育期(或免疫细胞未成熟期)与机体免疫细胞未接触过的物质。

二.免疫系统的组成(表P1)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免疫分子(TCR BCR CD分子黏附分子MHC分子细胞因子受体免疫球蛋白补体细胞因子)三.免疫功能(选择题)(1)免疫防御:其功能过低或缺失,可导致免疫缺陷病;但若免疫应答过强或持续时间过长,则在清除病原体的同时,也可导致机体的组织损伤或功能异常,如超敏反应等。

(2)免疫监视:其功能低下可能导致肿瘤的发生。

(3)免疫自稳:一旦免疫耐受被打破,免疫调节功能紊乱,会导致自身免疫病和过敏性疾病的发生。

第二章:免疫器官和组织(不会出大题)1:骨髓是B细胞和NK细胞发育成熟的场所。

是再次体液免疫应答产生抗体的场所,此抗体主要是IgG和IgA 2:造血细胞赖以生存,成长发育和成熟的环境,称为造血诱导微环境。

3:胸腺是T细胞分化,发育,成熟的场所。

T细胞在此进行阴性选择,建立自身免疫耐受4:淋巴结靠近被膜为浅皮质区是B细胞定居的场所。

深皮质区又称副皮质区,是T细胞定居的场所。

T细胞多于B细胞。

5:脾是人体最大的外周免疫器官。

(只有血液循环无淋巴循环)B细胞多于T细胞。

第三章:抗原一:抗原Ag(名解):通常指能被T、B淋巴细胞表面特异性抗原受体(TCR或BCR)识别及结合,激活T、B细胞增殖、分化、产生免疫应答效应产物(特异性淋巴细胞或抗体),并与效应产物结合,进而发挥适应性免疫应答效应的物质。

二:半抗原不具有免疫原性,具有免疫反应性。

三:抗原表位(名解):又称抗原决定基。

表位是抗原分子中决定免疫应答特异性的特殊化学基团,是抗原与T或B细胞抗原受体(TCR或BCR)或抗体特异性结合的最小结构和功能单位。

医学免疫学概论

医学免疫学概论
机体识别和清除一切抗原性异物的一种生理功能。 种系进化过程中逐渐形成
– 具有免疫记忆效应 机体识别和清除一切抗原性异物的一种生理功能。
机体识别和清除一切抗原性异物的一种生理功能。 针对于特定相应的抗原发挥作用 种系进化过程中逐渐形成 第一节 免疫学的基本概念 机体识别和清除一切抗原性异物的一种生理功能。 针对于特定相应的抗原发挥作用 机体识别和清除一切抗原性异物的一种生理功能。 种系进化过程中逐渐形成 种系进化过程中逐渐形成
免疫球蛋白 补体
细胞因子 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 统组成
人 体 淋 巴 组 织 分 布
各种免疫细胞
抗原提呈细胞
免疫的类型
• 特异性免疫的基本类型
– T细胞介导的细胞免疫 – B细胞介导的体液免疫
免疫的类型
• 特异性免疫的基本过程
– 识别阶段 – 增殖与分化阶段 – 效应阶段
免疫系统
免疫系统的组成
免疫器官
免疫细胞 免疫分子
中枢免疫器官 外周免疫器官
骨髓 胸腺
淋巴结 脾脏 黏膜淋巴组织
抗原提呈细胞 淋巴细胞
种系进化过程中逐渐形成 种系进化过程中逐渐形成
– 针对于特定相应的抗原发挥作用 针对于特定相应的抗原发挥作用
第一节 免疫学的基本概念 种系进化过程中逐渐形成
– 不可遗传 机体识别和清除一切抗原性异物的一种生理功能。
第一节 免疫学的基本概念 第一节 免疫学的基本概念
– 个体差异性 针对于特定相应的抗原发挥作用
免疫的类型 机体识别和清除一切抗原性异物的一种生理功能。
针对于特定相应的抗原发挥作用 第一节 免疫学的基本概念 第一节 免疫学的基本概念 第一节 免疫学的基本概念
• 特异性免疫 针对于特定相应的抗原发挥作用

医学免疫学名词解释

医学免疫学名词解释

医学免疫学名词解释第一章免疫学概论1.免疫(immunity):是指机体识别“自己”与“非己”抗原,对自身抗原形成天然免疫耐受,对非己抗原发生排斥作用的一种生理功能。

正常情况下,对机体有利;免疫功能失调时,会产生对机体有害的反应2.固有免疫应答(innateimmuneresponse):也称非特异性或获得性免疫应答,是生物体在长期种系发育和进化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一系列防御机制。

此免疫在个体出生时就具备,可对外来病原体迅速应答,产生非特异性抗感染免疫作用,同时在特异性免疫应答过程中也起作用。

3.适应性免疫应答(adaptiveimmuneresponse):也称特异性免疫应答,是在非特异性免疫基础上建立的,该种免疫是个体在生命过程中接受抗原性异物刺激后,主动产生或接受免疫球蛋白分子后被动获得的。

4.免疫防御(immunologicdefence):是机体排斥外来抗原性异物的一种免疫保护功能。

该功能正常时,机体可抵御病原微生物及其毒性产物的感染和损害,即抗感染免疫;异常情况下,反应过高会引起超敏反应,反应过低或缺失可发生免疫缺陷。

5.免疫自稳(immunologichomeostasis):是机体免疫系统维持内环境稳定的一种生理功能。

该功能正常时,机体可及时清除体内损伤、衰老、变性的细胞和免疫复合物等异物,而对自身成分保持免疫耐受;该功能失调时,可发生生理功能紊乱或自身免疫性疾病。

6.免疫监视(immunologicsurveillance):是机体免疫系统及时识别、清除体内突变、畸变细胞和病毒感染细胞的一种生理功能。

该功能失调时,有可能导致肿瘤发生,或因病毒不能清除而出现持续感染。

7.免疫应答:是医学免疫学的核心内容,免疫应答是指免疫系统识别和清除抗原的全过程。

8.医学免疫学:专门研究人体免疫系统结构与功能、免疫相关疾病发生机制以及免疫学诊断与防治方法的科学。

第二章免疫器官和免疫组织1.免疫细胞(immunecells):参与免疫应答或与免疫应答有关的细胞,如T细胞、B 细胞、单核巨噬细胞等。

医学免疫学重点知识总结

医学免疫学重点知识总结

第一章免疫学概论一、免疫系统的基本功能免疫(immunity):是免疫系统抵御抗原异物的侵入,识别“自己”和“非己”的抗原,对“自己”的抗原形成天然免疫耐受,对“非己”抗原进行排除,维持机体内环境平衡和稳定的生理功能。

抗原的概念稍后会介绍,这里通俗的说,就是机体认为不是自己的,外界来的大分子物质。

比如输血,如果输的血型与自身的血型不同,机体就认为这种血是外来的“抗原”免疫系统包括: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免疫分子机体的免疫功能概括为:①免疫防御②免疫监视③免疫自身稳定二、免疫应答的种类及其特点免疫应答(immune response):是指免疫系统识别和清除抗原的整个过程。

分为固有免疫和适应性免疫⒈固有免疫(innate immunity):也称先天性免疫或非特异性免疫,是生物长期进化中逐步形成的,是机体抵御病原体入侵的第一道防线特点:先天具有,无免疫记忆,无特异性。

⒉适应性免疫(adaptive immunity):亦称获得性免疫或特异性免疫。

由T、B淋巴细胞介导,通过其表面的抗原受体特异性识别抗原后,T、B淋巴细胞活化、增殖并发挥免疫效应、清除抗原;须经历克隆增殖;分为三个阶段:①识别阶段②活化增殖阶段③效应阶段三个主要特点①特异性? ②耐受性?③记忆性因需要细胞的活化、增殖等较复杂过程,故所需时间较长第二章免疫组织与器官免疫系统(Immune System):由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和免疫分子构成。

第一节?中枢免疫器官和组织中枢免疫器官,是免疫细胞发生、分化、发育和成熟的场所一、骨髓是各种血细胞和免疫细胞发生及成熟的场所㈠骨髓的功能⒈各类血细胞和免疫细胞发生的场所⒉B细胞分化成熟的场所⒊体液免疫应答发生的场所?再次体液免疫应答的主要部位二、胸腺是T细胞分化、发育、成熟的场所㈠胸腺的结构胸腺分为皮质和髓质。

皮质又分为浅皮质区和深皮质区;㈡胸腺微环境:由胸腺基质细胞、细胞外基质及局部活性物质(如激素、细胞因子等)组成,其在胸腺细胞分化发育过程的不同环节均发挥作用。

第一章 免疫学概论

第一章  免疫学概论
免疫与免疫学
一、现代免疫的概念 二、免疫的功能 三、免疫学 四、微生物学的发展 五、免疫学发展简史
一、现代免疫的概念
(一)免疫(Immune)的定义

免疫的最初概念:免除瘟疫


免疫的传统概念:抗感染免疫
现代免疫的概念:是机体识别“自身”与“非己”
抗原,对“非己”抗原产生排斥作用,对自身抗原
形成天然耐受的一种生理功能。
正常情况下,这种生理功能对机体有益,可产 生抗感染、抗肿瘤和维持机体生理平衡及稳定的保 护作用。 当免疫功能失调时,在一定条件下,也会对机 体产生不利的影响,如:超敏反应、自身免疫病和 肿瘤等。
二、免 疫 的 功 能
免疫功能是免疫系统在识别和清除“非己”抗原的 过程中所产生的各种生物学作用的总称。主要包括:
化学家出生的巴斯德涉足微生物学是为了治疗“酒病”和“蚕病
(4)其他贡献
巴斯德消毒法:60~65℃作短时间加热处理,杀死有害微生物
(二)微生物学的奠基 2.柯赫 (1)微生物学基本操作技术方面的贡献 a)细菌纯培养方法的建立 土豆切面 → 营养明胶 → 营养琼脂(平皿) b)设计了各种培养基,实现了在实验室内对各种微生物的培养 c)流动蒸汽灭菌 d)染色观察和显微摄影
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

免疫学预防 免疫学诊断 免疫学治疗
应用免疫学的发展

预防/治疗性疫苗、细胞因子以及免疫细胞治 疗、基因工程抗体等生物制品、 DNA疫苗、口
服自身抗原预防自身免疫疾病等。

经典免疫学实验技术、分子免疫学技术以及
免疫学防治新技术和策略等。
四、微生物的发展
(一)微生物学的奠基 1676年,微生物学的先驱 荷兰人列文虎克(Antony van leeuwenhoek)首次 观察到了细菌。他没有上 过大学,是一个只会荷兰

免疫学名词解释完整版

免疫学名词解释完整版

免疫学名词解释第一章:免疫学概论1.免疫防御:防止外界病原体的入侵及清除已入侵病原体及其他有害物质。

2.免疫监视:是机体免疫系统及时识别并清除体内出现的非己成分的一种生理功能。

该功能失调会导致肿瘤发生或持续性病毒感染。

3.免疫自身稳定:通过自身免疫耐受或免疫调节两种主要机制来达到免疫系统内环境的稳定。

4.适应性免疫应答的特点:特异性、耐受性、记忆性第二章:免疫器官和组织1.免疫系统:是机体执行免疫功能的物质基础,由免疫器官和组织、免疫细胞及免疫分子组成。

2.淋巴细胞归巢:血液中的淋巴细胞选择性趋向迁移并定居于外周免疫器官的特定区域或特定组织的过程。

包括淋巴细胞再循环和淋巴细胞向炎症部位迁移。

3.淋巴细胞再循环:是指定居在外周免疫器官的淋巴细胞,由输出淋巴管经淋巴干、胸导管或右淋巴导管进入血液循环;经血液循环到达外周免疫器官后,穿越HEV,重新分布于全身淋巴器官和组织的反复循环过程。

第三章:抗原1.抗原(Ag):是指能与T细胞、B淋巴细胞的TCR或BCR识别并结合,激活T、B细胞,促使其增殖、分化,产生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并与免疫应答效应产物特异性结合,进而发挥适应性免疫效应应答的物质。

2.半抗原:又称不完全抗原,是指仅具有免疫反应性而无免疫原性的小分子物质,当半抗原与应答效应产物结合后即可成为完全抗原,刺激机体产生针对半抗原的特异性抗体。

3.抗原表位:存在于抗原分子中决定抗原特异性的特殊化学基团,又称抗原决定簇,是与TCR、BCR或抗体特异性结合的最小结构和功能单位。

4.异嗜性抗原:一类与种属无关,存在于人、动物及微生物之间的共同抗原。

6.独特型抗原:TCR、CER或Ig的V区所具有的独特的氨基酸顺序和空间构型,可诱导自体产生相应的特异性抗体。

7.超抗原:指在极低浓度下即可非特异性激活大量T细胞克隆,产生极强的免疫应答,且不受MHC限制,故称超抗原。

8.佐剂:预先或与抗原同时注入体内,可增强机体对该抗原的免疫应答或改变免疫类型的非特异性免疫增强性物质,称佐剂。

《免疫学概论》课件

《免疫学概论》课件

感染和免疫的基本原理
了解感染和免疫的基本原理对我们理解免疫学至关重要。我们将深入探讨病原体的感染路径、免疫应答的过程 以及炎症反应的作用。
免疫系统的调节机制
免疫系统具有复杂的调节机制,这些机制保证免疫应答的正确性和平衡性。 我们将了解调节性T细胞、抗原递呈细胞和细胞因子等的作用,以及免疫耐受 的产生。
《免疫学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论》PPT课件
免疫学的定义
免疫学是研究生物体对外界致病因素作出免疫应答的科学。我们将探索免疫 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从细胞层面深入了解免疫系统如何保护我们的身体。
免疫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了解免疫系统是免疫学的基础。我们将介绍免疫系统的各个组成部分,包括白细胞、淋巴器官和体液免疫等。 同时,探索免疫系统的功能,如识别和消灭病原体,以及记忆性免疫。
总结和展望
在最后一部分,我们将回顾免疫学的重要内容,并对未来的免疫学研究和应 用进行展望。免疫学是一门充满希望和挑战的学科,我们将一同探索它的未 来发展。
免疫疾病的发生和防治
免疫疾病是免疫系统失调的结果,会给人类健康带来严重威胁。我们将讨论免疫疾病的多样性和发病机制,并 探索预防和治疗免疫疾病的策略。
免疫学在临床应用中的价值
免疫学不仅仅是学术研究领域,它在临床应用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我们将 介绍免疫学在预防疾病、诊断和治疗方面的应用,以及新兴的免疫疗法。

第一章 免疫学概论

第一章 免疫学概论
第一章免疫学概论
免疫系统的组成
第一节 医学免疫学简介 第二节 免疫学发展史
现代免疫概念:机体免疫系统识别“自己”与“非己”抗原,并通过免疫应答清 除“非己”抗原成分,以维持自身生理稳定的一种功能。
一,免疫系统组成
免疫防御(immune defense)
防止外界病原体的入侵及清除已经入侵的病原体及其他有害物质。
三,免疫应答种类
固有免疫 适应性免疫
概念:生物在长期进化中逐渐形成的,是集体抵御病原体入侵的第一道防线。 组成: 化学屏障, 物理屏障 ,微生物屏障
T细胞, B细胞
免疫诊断:检测
四,免疫学运用
免疫预防:疫苗
免疫治疗:生物导弹
天花——唯一一个被消灭的传染病。
免疫应答种类
Key words Immunity Immune fefense, immune surveill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nce, immune homeostasis Innate immunity, adaptive immunity
免疫功能-失调超敏反应
二,免疫功能
免疫监视(immune surveillance)
识别和清除体内出现的“非己”成分,如基因突变形成的肿瘤细胞,衰老及凋亡的 细胞。
免疫自稳(immune homeostasis)
通过自身免疫耐受及免疫调节两种主要机制达到免疫系统内环境的稳定。
免疫稳定功能失调-自身免疫性疾病

免疫学基础知识

免疫学基础知识

三 免疫细胞
CD4+ T细胞:
➢ Th1:分泌IL-2、IFN-γ、TNF-β,辅助细胞免疫,参与迟发型超敏反应 ➢ Th2:分泌IL-4、 IL-5 、IL-6、 IL-10,辅助体液免疫,参与速发型超敏反应
三 免疫细胞
CD8+ T细胞:高效、特异性地杀伤靶细胞
➢ 穿孔素/颗粒酶途径 ➢ 死亡受体途径
2 自身免疫病
机体对自身抗原发生免疫反应而导致自身组织损害所引起的疾病。
五 免疫性疾病
3 免疫增殖性疾病
淋巴细胞异常增殖所引起的疾病。 ➢ 多发性骨髓瘤 ➢ 巨球蛋白血症 ➢ 重链病 ➢ 轻链病 ➢ 良性单克隆丙球蛋白血症
五 免疫性疾病
4 免疫缺陷病
免疫系统先天发育不全或后天损伤而导致的免疫功能缺陷所引起的疾病。 ① 原发性免疫缺陷病 是一组少见病,与遗传相关,常见于婴幼儿。 ② 继发性免疫缺陷 ➢ 非感染性因素:营养不良、恶性肿瘤、医源性免疫缺陷。 ➢ 感染:AIDS、麻疹、风疹、麻风、结核病等。
五 免疫性疾病
5 肿瘤
肿瘤抗原:肿瘤细胞癌变过程中出现的新抗原或肿瘤细胞异常或过度表达的 抗原物质。
➢ 肿瘤特异性抗原:黑色素瘤相关排斥抗原(MARA)。 ➢ 肿瘤相关抗原:AFP、CEA、CA153、CA125、CA199、PSA等。
五 免疫性疾病
机体抗肿瘤的主要免疫效应机制: ① 免疫效应细胞的抗肿瘤作用 • T细胞:CTL、Th • NK细胞:ADCC、Fas/FasL途径、穿孔素-颗粒酶、释放细胞因子杀伤靶细胞 • 巨噬细胞:提呈肿瘤抗原、非特异性吞噬和销毁、ADCC、分泌毒性因子 ② 免疫效应分子的抗肿瘤作用 • 抗体:激活补体系统溶解细胞、ADCC等 • 其他免疫效应分子

基础医学1免疫学概论

基础医学1免疫学概论

第二节 免疫学发展简史
根据所用的技术和方法,免疫学的发展历史可 分为三个时期: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一、免疫学的经验时期
1.用人痘苗接种预防天花。
2.接种牛痘苗预防天花。
Jenner
二、免疫学的兴盛时期
1. 人工主动免疫和被动免疫的研究
减毒疫苗(鸡霍乱杆菌、炭疽杆菌、狂
犬病毒)
Pasteur
抗毒素血清(白喉杆菌外毒素、破伤风 杆菌外毒素)
三、 近代免疫学时期
抗体生成的克隆选择学说:
免疫细胞在分化成熟过程中,能随机地形 成多样性的细胞克隆(clone,即细胞系)。
每一克隆只表达同一特异性的抗原受体。
抗原进入机体后选择相应的细胞系与之结 合、活化,使之克隆扩增,并产生大量具 有相同特异性的抗体。
禁忌克隆:
胚胎期间接触
某种抗原
第一章 免疫学概论
免疫学是一门古老又年轻的学科。
免疫学(Immunology):
是研究机体免疫系统识别和清除有害生物 及其成分的应答过程及机制的科学;
是研究免疫系统对自身抗原耐受,防止自 身免疫病发生的科学;
是研究免疫功能异常与相应疾病发病机制 及其防治措施的科学。
第一节 免疫的基本概念
生今世的辛苦钱,去购买后世的安逸 在台湾只要往有山的道路上走一走,就随处都可看到
「农舍」变「精舍」,山坡地变灵塔,无非也是为了 等到死后,能图个保障,不必再受苦。许多人认为必 须等到某时或某事完成之后再采取行动。明天我就开 始运动,明天我就会对他好一点,下星期我们就找时 间出去走走;退休后,我们就要好好享受一下。
许与自身免疫耐受有关。
(二)抗体的研究
产生抗体的细胞、抗体的活性、基本化学结构、 克隆出编码产生抗体的基因及T细胞抗原受体 的基因等。

第一章 免疫学概论

第一章  免疫学概论

第一章免疫学概论第一节医学免疫学简介◎免疫(immune)一词是从拉丁文immunis衍生而来的,原意为“免除税赋”、“免除劳疫”。

很早以前,人们就注意到,患某些传染病痊愈后机体能产生一定免疫力(举例:如患麻疹、腮腺炎可获持久免疫力)。

“免疫”一词在引用到医学领域的初期,则表示人们对传染病具有的抵抗力(即“免除瘟疫”)。

◎随着科学的发展,人们对免疫的认识逐步深入。

◎现代的“免疫”是指机体免疫系统识别“自己”和“非己”,对自身成分产生免疫耐受,对非己异物进行清除的一种生理反应。

在正常情况下,对机体起保护作用;在异常情况下,导致免疫病理损伤,引起超敏反应和自身免疫病。

◎医学免疫学:是研究人体免疫系统的结构与功能、免疫相关疾病发生机制以及应用免疫学方法诊断与防治疾病的一门科学。

◎近年来,免疫学发展很快,已渗透到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和药学的各个学科,出现了“免疫热”。

一、免疫系统的组成及其功能1.免疫系统的组成由免疫器官与组织、免疫细胞和免疫分子组成。

(1)免疫器官:由中枢免疫器官和外周免疫器官组成。

中枢免疫器官:是指免疫细胞发生、分化、发育和成熟的场所,在人类包括骨髓和胸腺。

外周免疫器官:是指成熟免疫细胞(特别是T、B细胞)定居的场所,也是淋巴细胞对抗原发生免疫应答的主要部位,包括脾、淋巴结和黏膜相关淋巴组织等。

(2)免疫细胞:凡参与免疫应答或与免疫应答有关的细胞统称为免疫细胞,是免疫功能的主要执行者,他们分布在机体各个部位,如造血干细胞、淋巴细胞、单核/巨噬细胞、树突状细胞、粒细胞、肥大细胞,以及内皮细胞和上皮细胞等。

(3)免疫分子:凡参与免疫应答或与免疫应答有关的生物分子均属于免疫分子,通常以分泌型与膜型两种形式存在。

分泌型:如抗体、补体、细胞因子;膜型:如抗原受体、CD分子、黏附分子、MHC分子、模式识别受体、细胞因子受体等。

免疫系统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免疫分子中枢免疫器官外周免疫器官胸腺骨髓脾脏淋巴结粘膜相关淋巴组织膜免疫分子: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CD体液免疫分子抗体补体细胞因子固有免疫的组成细胞适应性免疫应答细胞:T、B淋巴细胞吞噬细胞树突状细胞NK细胞NKT细胞粒细胞2.免疫系统的功能机体免疫系统的功能主要表现为三大方面。

第一章 免疫学概论

第一章 免疫学概论

免疫细胞表面膜分子
免疫细胞膜分子表达(种类与水平)是
动态、变化的,可受多种因素调节。 膜型
免 疫 分 子
分泌型
T细胞表面分子
T细胞表面分子动态改变示例
抗体的生物学作用
细菌 3. 激活补 体介导杀

肥大细胞脱 颗粒
4. 炎症反映
或其它大分子细 菌代谢产物抗原
1. 抗原抗体 复合物
2. 结合细胞 调理吞噬作
一 免疫系统及其组成部分的主要作用
人体的免疫器官和组织


免 疫 器
中枢免 疫器官

(一)免疫器官 1. 中枢免疫器官(初级淋巴器官) (1)骨髓 功能:产生各类免疫细胞;B淋巴细胞分
化、发育的场所;再次免疫应答的场所 (2)胸腺 功能:T淋巴细胞分化、发育的场所
2.外周免疫器官(次级淋巴器官)
• * 又 称 天 然 / 非 特 异 性 免 疫 (natural/non-specific immunity),
* 个体在长期进化过程中逐渐形成的防御功能,经遗传 而获得,并非针对特定抗原,属天然免疫。 先天具有;无特异性;无记忆性;作用快而弱。
* 主要机制 物理屏障 皮肤粘膜/血脑/血胎屏障; 化学屏障 皮肤与粘膜局部分泌抑菌和杀菌物质; 生物学屏障 非特异性效应细胞:中粒、单核/巨噬细胞、NK细胞等 非特异性效应分子:补体、溶菌酶、细胞因子等
可刺激机体产生特异 性免疫应答的物质
抗原决定基
产生抗体
抗原
刺激机体
特异性免疫
效应性免 疫细胞
四 适应性免疫应答、类型及过程
适应性免疫应答类型
• 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
体液免疫应答:B细胞介导,抗体是发挥免疫 效应的主要机制

第一章免疫学概述

第一章免疫学概述
5
3.免疫监视
随时发现和清除体内出现的“非己”成分,如基因 突变而发生的肿瘤细胞以及衰老、凋亡细胞。 该功能发生异常时,可能导致肿瘤的发生或病毒持 续性感染。
6
表现
生理性
病理性
分类 免疫防御
抗病原体及其它抗原性 超敏反应(过高)
异物侵袭
免疫缺陷病(过低)
免疫自稳 免疫监视
通过建立自身免疫耐受 和免疫调节达到内环境
-代表人物
Robert Koch:提出病原菌致病、预防免疫的概念; 制备了狂犬疫苗
Louice Pasteur:制备炭疽病减毒活疫苗;
24
科学免疫学时期
• 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学派的形成 -代表人物
Metchnikoff:发现了吞噬细胞;提出炎症并不是单纯的 一种损伤,也是保护机体组织的一种机制;
Berhing,Kitasato:白喉抗毒素(抗体),血清疗法; Jules Bordet:发现补体; Charles Richet:异常的免疫应答(超敏反应);
31
思考题 • 免疫应答的种类及其特点。 • 免疫系统的基本功能。 • 免疫学应用主要在哪些方面?
32
14
15
• 贝伐单抗:2004年2月26日获得FDA的批准,是 美国第一个获得批准上市的抑制肿瘤血管生成的 药。通过体内、体外检测系统证实IgG1抗体能与 人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结合并阻断其生 物活性。
• 曲妥珠单抗:是抗表皮生长因子受体(Her2)的 单克隆抗体,它通过将自己附着在Her2上来阻止 人体表皮生长因子在Her2上的附着,从而阻断癌 细胞的生长 。
11
两者关系
• 固有免疫为第一道防线,亦是适应性免疫 的启动因素;
• 适应性免疫亦可促进固有免疫应答。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清道夫受体
(2)病原相关分子模式
(pathogen associated molecular patterns ,PAMP)
免疫学的发展趋势及其在医药学中的应用

免疫学已经成为生命科学的前沿学科和支柱学科之 一,推动着医药学和生物学的全面发展,并极大地 促进了生物技术和生物产业的发展。例如抗感染免 疫的研究进展有力地推进了生物制品产业的发展, 使人工主动免疫和被动免疫学得以广泛的应用。现 代免疫学取得的巨大进展更进一步推动了生物高新 技术产业的建立和发展。

“免疫”一词源于拉丁文immunitas,其本意是免除 税赋和差役,引入医学领域则指免除瘟疫(传染 病)。
现代“免疫”概念:是机体识别“自身”与“非己” 抗原,对自身抗原形成免疫耐受,对非己抗原产生 排斥反应的一种生理功能。 机体识别非己抗原,对其产生免疫应答并清除之; 机体对自身组织抗原成分则不产生免疫应答,即维 持自身耐受。
出生后抗原进入机体后,选择性结合相应淋巴细 胞克隆,使之活化、增殖。


具有识别自身抗原的淋巴细胞在个体发育早期与 自身抗原接触后少数未被清除,处于抑制状态成 为禁忌的细胞株。
禁忌细胞株的复活或突变可导致自身免疫发生。

克隆选择学说的意义




1. 解决了适应与选择的问题,使免疫学的概 念从抗感染免疫转到现在免疫学上来。 2. 解释了自身耐受问题。 3. 解释了抗体生成的特异性及多样性等问题。 4. 为单克隆抗体的研制奠定了理论基础。
四、免疫学的发展简史


免疫学的开创期(经验期):16-17世纪
中国医生发明了用人痘苗预防天花

传统(经典)免疫学时期 :18-20世纪 初
牛痘苗的发明(Jenner)、减毒疫苗的发明 (Pasteur)、抗毒素的发现(Behring)、原始 的细胞免疫学说(Metchnikoff)、原始的体液 免疫学说(Ehrlich)、补体的发现(Bordet)、 血清学方法的建立、抗体生成理论的提出。
是指单核 /巨噬细胞和树突状细胞等固有免疫
细胞表面或胞内器室膜上能够直接识别病原体某些
共有的特定分子结构的受体。
模式识别受体的分类
膜型PRR 模式识别受体(PRR) 分泌型PRR
甘露糖结合凝集素 C-反应蛋白 脂多糖结合蛋白
甘露糖受体 清道夫受体 Toll样受体
膜型PRR
甘露糖受体(mannose receptor,MR) 甘露糖、岩藻糖残基 清道夫受体(scavenger receptor,SR) LPS、磷脂酰丝氨酸(SP)、 Ac-LDL Toll样受体(Toll like receptor,TLR ) 人TLR家族包括11个成员,可分为两类,表达 于细胞膜上的和表达于胞内器官和内体/吞噬 溶酶体膜上的。 TLR2: G+肽聚糖、磷壁酸、酵母多糖 TLR4:G+磷壁酸、热休克蛋白60 与LPS活化信号转导相关
肤和黏膜,机械障挡
(2)化学屏障 分泌化学物质(PH、脂肪酸、溶菌酶等) (3)微生物屏障 微生物 拮抗(正常微生物群)
2. 血—脑屏障
3. 血—胎屏障 4. 血-胸腺屏障 5. 5. 种间屏障
(二)固有免疫细胞
吞噬细胞 树突状细胞 自然杀伤细胞
NK T细胞
γδ T细胞
B1细胞
其他固有免疫细胞
吞噬细胞(phagocytes)
1928 C Henrinicolle,斑疹伤寒免疫
1960 M Burnet,P Medawar,免疫耐受理论 1990 器官移植与免疫排斥
2011年诺贝尔医学生理学奖

2011年10月3日,卡罗林斯卡医学院(Karolinska Institute)的诺贝尔生理学与医学奖评委会(the Noble Assembly)决定将2011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 奖联合授予分别来自法国、美国和加拿大的三位免 疫学家Jules Hoffmann、Bruce Beutler和Ralph Steinman,以表彰他们“发现了免疫应答的‘守门 人’,从而彻底革新了我们对于免疫系统的认识”。 这三位诺奖得主的发现揭示了免疫应答中的先天性 免疫和获得性免疫是如何被激活,从而让我们对疾 病机理有了一个新的见解。他们的工作为传染病、 癌症以及炎症的防治开辟了新的道路。
现代免疫学:是研究机体免疫系统的组织结构和生 理功能的科学,涉及免疫系统的组织结构;免疫系 统对抗原的排斥效应及其机制;免疫功能异常所致 疾病过程及其机制;免疫耐受的诱导、维持、打破 及其机制;免疫学理论和方法在疾病的预防、诊断 和治疗中的应用等。


免疫学分支学科和交叉学科: 免疫生物学、分子免疫学、免疫遗传学、 免疫化学、免疫病理学、肿瘤免疫学、移 植免疫学、免疫药理学、感染免疫学、临 床免疫学等。


免疫系统的功能之二

免疫自稳(immune homeostasis):免疫系统内 存在极为复杂而有效的调节网络,借此实现免疫 系统功能的相对稳定。该机制若发生异常,可能 使机体对“自己”和“非己”抗原的应答过强或 过弱,从而导致自身免疫病的发生。
自身免疫病,如:类风湿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皮肌 炎、硬皮病

免疫系统的功能之三

免疫监视(immune surveillance):机体免疫系 统可识别体内发生畸变和突变的细胞并将其清除, 此为免疫监视。若该功能异常,容易发生肿瘤或 持续的病毒感染。
三、 免疫学及其分支学科

免疫学(immunology):是一门既古老又年轻的学 科。早期的免疫学主要是研究机体对病原微生物的 免疫力,属于微生物学的一个分支。随着科学理论 和实验技术的进展,免疫学逐步发展成为一门独立 的学科。
免疫缺陷病是免疫系统中任何一个环节或其组分因先天发育不 全或后天因各种因素所致损害而使免疫活性细胞的发生发展、 分化增殖和代谢异常并引起免疫功能不全所出现的临床综合症。 免疫缺陷病已成为临床上一组极重要的常见病。自1981年美国 报道第一例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acguried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e, AIDS,艾滋病)以来,获得性免 疫缺陷的重要性已远远超出了医学领域。

2012年诺贝尔医学生理学奖

日本科学家山中伸弥(Shinya Yamanaka)与英国科 学家约翰· 格登(John Gurdon) 获得2012年诺贝尔生 理学或医学奖。 前者主要从事诱导多功能干细胞 方面的开创性研究,而后者从事细胞核移植方面的 开创性研究。此外,他们在2009年同时获得拉斯克 基础医学奖。
与抗体有关的诺贝尔奖项
1901 E von Behring,抗血清治疗白喉 1903 S Arrhenius,抗原-抗体结合,免疫化学 1908 P Ehrlich,抗毒素与体液免疫应答机制 1972 G E Edelman;R R Porter,抗体分子的结构
1977 R S Yallow, 放射免疫技术
是个体出生时就具有的天然免疫,通过遗传 获得,是机体在长期进化过程中逐渐建立起来 的,其针对外来异物的范围广,不针对某种特 定的异物抗原,反应迅速。
一、固有免疫的组成
组成: 1. 组织屏障(屏障结构)
2.固有免疫细胞 3.固有免疫分子
(一)屏障结构
1. 皮肤黏膜及其附属成分的屏障作用 (1)物理屏障皮肤粘膜屏障——致密的上皮细胞组成的皮
柯赫(Robert Koch )法则--确定病原菌
1 在患相同传染病的机体中均能分离出相同病原菌,而在 健康个体中不能找到 2 能在体外获得病原菌的纯培养物,并能传代 3 这种纯培养物接种于易感动物中能引起相同疾病,并能 从实验感染的动物中能重新分离出相同的病原菌。



克隆选择学说

胚胎期即存在针对自身抗原和外来抗原的淋巴细 胞克隆,同一克隆的细胞具有单一的特异性抗原 抗体。由于在胚胎期淋巴细胞尚未发育成熟,与 相应抗原接触后发生死亡。胚胎期只有自身抗原 有机会与相应的淋巴细胞接触而致使自身反应的 淋巴细胞克隆清除,出生后只剩下针对外来抗原 的淋巴细胞。
生理功能
清除病原微生物及其它抗原性异物
病理表现
超敏反应(强) 免疫缺陷病(弱) 自身免疫性疾病
清除损伤或衰老细胞
免疫监视
清除突变或畸变细胞,防止肿瘤发生 杀伤病毒感染细胞肿瘤或病毒持续性 感染免疫系统的功能之一
免疫防御(immune defence):是指机体防御病原微 生物的感染。在异常情况下,如反应过于强烈或持续 时间过长,在清除抗原的同时,也可能导致组织损伤 和功能异常,即发生超敏反应;如反应过低或缺乏, 可发生免疫缺陷病。
Louis Pasteur 1822-1895, Father of immunology, attenuated bacteria and viruses as vaccine against anthrax …..
Emil von Behring 1854 - 1917, Nobel Prize in 1901 for demonstrating that circulating antitoxins against diphtheria and tetanus toxins conferred immunity.

免疫学的发展简史


近代免疫学时期(20世纪中期)
特异性细胞免疫的存在、免疫耐受现象的发现、抗 体生成克隆选择学说的提出、免疫球蛋白基本结构 的阐明


现代免疫学时期(60年代至今)
胸腺的免疫功能、淋巴细胞的免疫功能、T细胞亚 类的发现、MHC限制性的发现、免疫网络学说的提 出、抗体多样性的遗传控制、T细胞抗原受体的证 明、细胞因子研究进展、免疫学技术的发展(杂交 瘤技术、T细胞克隆技术的建立、转基因技术、分 子杂交技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