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淋巴结分区及清扫术式分类

合集下载

颈部淋巴结分区示意图

颈部淋巴结分区示意图

Ⅰ区LevelⅠ:包括颏下及下颌下区的淋巴结群,又分为A颏下和B 下颌下两区;Ⅱ区LevelⅡ:前界为茎突舌骨肌,后界为胸锁乳突肌后缘上1/3,上界颅底,下界平舌骨下缘;主要包括颈深淋巴结群上组;以在该区中前上行向后下的副神经为界分为前下的A区和后上的B区;Ⅲ区LevelⅢ:前界为胸骨舌骨肌外缘,后界为胸锁乳突肌后缘中1/3,下界为肩胛舌骨肌与颈内静脉交叉平面环状软骨下缘水平,上接Ⅱ区,下接Ⅳ区;主要包括肩胛舌骨肌上腹以上的颈深淋巴结群中组;Ⅳ区LevelⅣ:为Ⅲ区向下的延续,下界为锁骨上缘,后界胸锁乳突肌后缘下1/3段;主要包括颈深淋巴结群下组;Ⅴ区LevelⅤ:即颈后三角区及锁骨上区;前界邻接Ⅱ、Ⅲ、Ⅳ区后界,后界为斜方肌前缘;以环状软骨下缘平面即Ⅲ、Ⅳ区分界分为上方的A区颈后三角区和下方的B区锁骨上区;包括颈深淋巴结副神经链和锁骨上淋巴结群;Ⅵ区LevelⅥ:带状肌覆盖区域,上界为舌骨下缘,下界为胸骨上缘,两侧颈总动脉为两边界,包括内脏旁淋巴结群;VII区LevelVII:为胸骨上缘至主动脉弓上缘的上纵隔区;Ⅰ区:包括颏下区及颌下区淋巴结;ⅠA:颏下区,无临床重要性;ⅠB:颌下区,为口腔肿瘤转移所在;Ⅱ区:颈内静脉淋巴结上区,即二腹肌下,相当于颅底至舌骨水平,前界为胸骨舌骨肌侧缘,后界为胸锁乳突肌后缘;ⅡA:颈内静脉淋巴结,为头颈肿瘤主要淋巴引流集中区域,是第1站前哨淋巴结;ⅡB:位置在后上,被胸锁乳突肌覆盖,这部分淋巴结常常是鼻咽癌的转移处;外科颈清扫术后复发也常在此处;Ⅲ区:颈内静脉淋巴结中区;从舌骨水平至肩胛舌骨肌与颈内静脉交叉处,前后界与Ⅱ区同;Ⅳ区:颈内静脉淋巴结下区;从肩胛舌骨肌到锁骨上,前后界与Ⅱ区同;Ⅴ区:包括枕后三角区淋巴结或称副神经淋巴链及锁骨上淋巴结;前界为胸锁乳突肌后缘,后界为斜方肌前缘,下界为锁骨;ⅤA:脊副神经淋巴结ⅤB:锁骨上淋巴结;一般临床处理可以混合ⅤA和ⅤB,但深入讨论锁骨上淋巴结问题,应该分开;Ⅵ区:内脏周围淋巴结或称前区,包括环甲膜淋巴结、气管周围喉返神经淋巴结,甲状腺周围淋巴结;有人把咽后淋巴结也归属这一区;该区两侧界为颈总动脉和颈内静脉,上界为舌骨,下界为胸骨上窝;Ⅶ区:上纵隔淋巴结;咽喉癌、食管癌及甲状腺癌可以转移至此,故有人建议将上纵隔淋巴结列为Ⅶ区;。

颈部淋巴结清扫

颈部淋巴结清扫
的淋巴结疾病
择区性颈清扫术 —— 颈后侧区清扫术
1、范围:II-V区淋巴结
2、适应症: 根除与皮肤恶性肿瘤和软 组织肉瘤相关的淋巴结 转移;
术中注意同时清除淋巴结 与原发灶之间的筋膜和 皮下脂肪
择区性颈清扫术 —— 颈前区清扫术
1、范围:VI区淋巴结
2、适应症: 主要用于甲状腺、下咽、 宫颈气管、宫颈食道?、 喉肿瘤延伸到声门以下
根治性颈清扫术
2、适应症 ① 发现原发癌的颈部淋巴结转移,转移范围较大,侵
犯颈内静脉、胸锁乳突肌、副神经等结构,或侵犯 颈总动脉,但粘连不重,切除原发癌同时行根治性 颈清; ② 原发灶已控制的或对放疗不敏感的颈淋巴结转移癌 ③ 鼻咽癌颈部淋巴结转移者行足量放疗后3-6个月,颈 部肿块仍不消退者 ④ 全身症状尚好
前界:胸锁乳突肌后缘 后界:斜方肌前缘
VI区:颈前淋巴结(喉前淋巴结、气管周围淋 巴结、甲状腺周围淋巴结)
两侧界:颈总动脉 上界:舌骨 下界:胸骨上窝
VII区: 上纵膈淋巴结
位于前上纵膈和气管食管沟的淋巴结 上界:胸骨上切迹 下界:头臂干
颈清扫术分类依据、原则
根治性颈清扫术是基本,所有的颈清扫术都是在此 基础上的改良
② N1及部分N2颈部 淋巴结转移,或 一侧N2颈部淋巴 结转移,需双侧颈 清,病变轻的一侧 行择区性颈清。
择区性颈清扫术 —— 颈肩胛舌骨肌上清扫术
1、范围:I-III区淋巴结
2、最佳适应症: 口腔鳞状细胞癌淋巴结
转移(-)
择区性颈清扫术 —— 颈侧区清扫术
1、范围:II-IV区淋巴结
2、适应症: 口咽癌、喉咽癌、喉癌有关
改良根治性颈清扫术
2、适应症 ① 单侧N1颈部淋巴结转移;双侧N2或N3颈部淋巴结转移,

颈部淋巴结分区

颈部淋巴结分区

颈部淋巴结分区Ⅰ区(Level Ⅰ):包括颏下及下颌下区的淋巴结群,又分为A(颏下)和B(下颌下)两区。

Ⅱ区(Level Ⅱ):前界为茎突舌骨肌,后界为胸锁乳突肌后缘上1/3,上界颅底,下界平舌骨下缘。

以在该区中前上行向后下的副神经为界分为前下的A区和后上的B区。

Ⅲ区(Level Ⅲ):前界为胸骨舌骨肌外缘,后界为胸锁乳突肌后缘中1/3,下界为肩胛舌骨肌与颈内静脉交叉平面(环状软骨下缘水平)。

Ⅳ区(Level Ⅳ):为Ⅲ区向下的延续,下界为锁骨上缘,后界胸锁乳突肌后缘下1/3段。

Ⅴ区(Level Ⅴ):即颈后三角区及锁骨上区。

前界邻接Ⅱ、Ⅲ、Ⅳ区后界,后界为斜方肌前缘。

以环状软骨下缘平面分为上方的A区(颈后三角区)和下方的B区(锁骨上区)。

包括颈深淋巴结副神经链和锁骨上淋巴结群。

Ⅵ区(Level Ⅵ):带状肌覆盖区域,上界为舌骨下缘,下界为胸骨上缘,两侧颈总动脉为两边界,包括内脏旁淋巴结群。

VII区(Level VII):为胸骨上缘至主动脉弓上缘的上纵隔区。

1.喉癌—颈淋巴结转移喉癌颈淋巴结转移率在声门上型极高,声门型和声门下型转移不多,II、III、IV区多见2.喉咽癌—颈淋巴结转移下咽癌是颈淋巴结转移率极高的肿瘤,转移多发生在II、III、IV区3.鼻咽癌—颈淋巴结转移鼻咽癌是颈淋巴结转移率极高的肿瘤,有报道近90%,常有双侧转移发生4鼻腔、鼻窦—颈淋巴结转移鼻腔、鼻窦癌早期转移不多,晚期颈淋巴结转移率较高,与病理类型有关,如恶黑近20%,常在I区5甲状腺—颈淋巴结转移甲状腺癌是一种淋巴转移率很高的恶性肿瘤,IV区和气管周围好发6涏腺—颈淋巴结转移7其他—颈淋巴结转移(学习的目的是增长知识,提高能力,相信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努力就一定可以获得应有的回报)。

颈部淋巴结分区示意图

颈部淋巴结分区示意图

颈部淋巴结分区示意图 The document was finally revised on 2021Ⅰ区(Level Ⅰ):包括颏下及下颌下区的淋巴结群,又分为A (颏下)和B(下颌下)两区。

Ⅱ区(Level Ⅱ):前界为茎突舌骨肌,后界为胸锁乳突肌后缘上1/3,上界颅底,下界平舌骨下缘。

主要包括颈深淋巴结群上组。

以在该区中前上行向后下的副神经为界分为前下的A区和后上的B 区。

Ⅲ区(Level Ⅲ):前界为胸骨舌骨肌外缘,后界为胸锁乳突肌后缘中1/3,下界为肩胛舌骨肌与颈内静脉交叉平面(环状软骨下缘水平),上接Ⅱ区,下接Ⅳ区。

主要包括肩胛舌骨肌上腹以上的颈深淋巴结群中组。

Ⅳ区(Level Ⅳ):为Ⅲ区向下的延续,下界为锁骨上缘,后界胸锁乳突肌后缘下1/3段。

主要包括颈深淋巴结群下组。

Ⅴ区(Level Ⅴ):即颈后三角区及锁骨上区。

前界邻接Ⅱ、Ⅲ、Ⅳ区后界,后界为斜方肌前缘。

以环状软骨下缘平面(即Ⅲ、Ⅳ区分界)分为上方的A区(颈后三角区)和下方的B区(锁骨上区)。

包括颈深淋巴结副神经链和锁骨上淋巴结群。

Ⅵ区(Level Ⅵ):带状肌覆盖区域,上界为舌骨下缘,下界为胸骨上缘,两侧颈总动脉为两边界,包括内脏旁淋巴结群。

VII区(Level VII):为胸骨上缘至主动脉弓上缘的上纵隔区。

Ⅰ区:包括颏下区及颌下区淋巴结。

ⅠA:颏下区,无临床重要性。

ⅠB:颌下区,为口腔肿瘤转移所在。

Ⅱ区:颈内静脉淋巴结上区,即二腹肌下,相当于颅底至舌骨水平,前界为胸骨舌骨肌侧缘,后界为胸锁乳突肌后缘。

ⅡA:颈内静脉淋巴结,为头颈肿瘤主要淋巴引流集中区域,是第1站前哨淋巴结。

ⅡB:位置在后上,被胸锁乳突肌覆盖,这部分淋巴结常常是鼻咽癌的转移处。

外科颈清扫术后复发也常在此处。

Ⅲ区:颈内静脉淋巴结中区。

从舌骨水平至肩胛舌骨肌与颈内静脉交叉处,前后界与Ⅱ区同。

Ⅳ区:颈内静脉淋巴结下区。

从肩胛舌骨肌到锁骨上,前后界与Ⅱ区同。

Ⅴ区:包括枕后三角区淋巴结(或称副神经淋巴链)及锁骨上淋巴结。

颈部淋巴结分区

颈部淋巴结分区

颈部淋巴结分区Ⅰ区(Level Ⅰ):包括颏下及下颌下区的淋巴结群,又分为A(颏下)和B(下颌下)两区。

Ⅱ区(Level Ⅱ):前界为茎突舌骨肌,后界为胸锁乳突肌后缘上1/3,上界颅底,下界平舌骨下缘。

以在该区中前上行向后下的副神经为界分为前下的A区和后上的B区。

Ⅲ区(Level Ⅲ):前界为胸骨舌骨肌外缘,后界为胸锁乳突肌后缘中1/3,下界为肩胛舌骨肌与颈内静脉交叉平面(环状软骨下缘水平)。

Ⅳ区(Level Ⅳ):为Ⅲ区向下的延续,下界为锁骨上缘,后界胸锁乳突肌后缘下1/3段。

Ⅴ区(Level Ⅴ):即颈后三角区及锁骨上区。

前界邻接Ⅱ、Ⅲ、Ⅳ区后界,后界为斜方肌前缘。

以环状软骨下缘平面分为上方的A区(颈后三角区)和下方的B区(锁骨上区)。

包括颈深淋巴结副神经链和锁骨上淋巴结群。

Ⅵ区(Level Ⅵ):带状肌覆盖区域,上界为舌骨下缘,下界为胸骨上缘,两侧颈总动脉为两边界,包括内脏旁淋巴结群。

VII区(Level VII):为胸骨上缘至主动脉弓上缘的上纵隔区。

1.喉癌—颈淋巴结转移喉癌颈淋巴结转移率在声门上型极高,声门型和声门下型转移不多,II、III、IV区多见2.喉咽癌—颈淋巴结转移下咽癌是颈淋巴结转移率极高的肿瘤,转移多发生在II、III、IV区3.鼻咽癌—颈淋巴结转移鼻咽癌是颈淋巴结转移率极高的肿瘤,有报道近90%,常有双侧转移发生4鼻腔、鼻窦—颈淋巴结转移鼻腔、鼻窦癌早期转移不多,晚期颈淋巴结转移率较高,与病理类型有关,如恶黑近20%,常在I区5甲状腺—颈淋巴结转移甲状腺癌是一种淋巴转移率很高的恶性肿瘤,IV区和气管周围好发6涏腺—颈淋巴结转移7其他—颈淋巴结转移。

颈部淋巴结清扫术的手术切除范围

颈部淋巴结清扫术的手术切除范围

03
颈部淋巴结清扫术的手术切除 范围
经典根治性颈淋巴清扫术范围
切除范围上至下颌骨下缘、下至锁骨 上、前至颈中线、后至斜方肌前缘。
连同该区域内的淋巴结及脂肪组织一 并切除。
包括胸锁乳突肌、肩胛舌骨肌、颈内 静脉和副神经、颈外静脉、颈丛神经 等。
改良根治性颈淋巴清扫术范围
保留胸锁乳突肌、颈内静脉和副神经 。
通过清扫术可以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 ,提高生活质量。
预防复发和转移
清扫术可以清除潜在的癌细胞,降低 复发和转移的风险。
淋巴结清扫术的定义和分类
定义
淋巴结清扫术是一种通过手术切除颈部淋巴结及其周 围脂肪、肌肉等组织,以达到治疗目的的手术方法。
分类
根据手术范围和清扫淋巴结的区域,淋巴结清扫术可分 为全颈清扫、选择性颈清扫和扩大颈清扫等。其中,全 颈清扫术清扫范围最广,包括颈内静脉链、副神经链、 颈后三角等多个区域的淋巴结;选择性颈清扫术则根据 肿瘤原发灶的位置和淋巴结转移情况,选择性地清扫某 个或多个区域的淋巴结;扩大颈清扫术则是在全颈清扫 的基础上,进一步切除部分邻近器官或组织,如甲状腺 、腮腺等。
颈部淋巴结清扫术的手术切除范 围
2024-01-25
contents
目录
• 引言 • 颈部淋巴结清扫术的适应症 • 颈部淋巴结清扫术的手术切除范围 • 手术步骤与技巧 • 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 • 术后管理与随访
01
引言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目的和背景
治疗颈部淋巴结转移癌
提高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通过清扫术清除颈部淋巴结中的癌细 胞,达到治疗目的。
皮瓣游离
切开皮肤、皮下组织和颈阔肌, 游离皮瓣,注意保护颈外静脉和 颈横神经,避免过度牵拉和损伤 。

颈部淋巴结清扫术

颈部淋巴结清扫术

择区性颈清扫术
Selective Neck Dissection 英国的头颈外科之父Butlin
最早提出(1885年) 当时称“Prophylactic Neck
Dissection” 舌癌 3年生存率
清扫组42% 非清扫组29%
Uttley AR, McGurk M. Sir Henry Trentham Butlin: the father of British head and neck surgery. Br J Oral Maxillofac Surg. 2000 Apr;38(2):114-20.
依据原发癌部位和引流淋巴结进行颈清扫术
同时提出了择区性颈清扫术(Selective Neck Dissection, SND)的概念
Jesse RH, Ballantyne AJ, Larson D. Radical or modified neck dissection: a therapeutic dilemma. Am J Surg 1978;136:516–9.
颈淋巴结转移—鼻咽癌、鼻腔、鼻窦
鼻咽癌 谢志光 李振权
颈淋巴结转移率 60% 86%
鼻咽癌是颈淋巴结转移率极高的肿瘤, 有报道近90%,常有双侧转移发生,多 发生在II区
鼻腔、鼻窦癌早期转移不多,晚期颈淋巴 结转移率较高,与病理类型有关,如恶黑 近20%,常在I区
颈淋巴结转移—甲状腺
甲状腺癌 乳头状腺癌
转移淋巴结的判断
CT:
形态:球形 大小:鳞癌大于8mm,腺癌大于5mm 单个淋巴结:强化密度高于肌肉(均匀或不均匀) 淋巴结边缘强化,中央低密度或其内钙化 多发淋巴结异常:引流区域发现3个(或以上)成群淋
巴结
MRI:与CT相仿

颈淋巴清扫术的分类

颈淋巴清扫术的分类

颈淋巴清扫术的分类(一)目前国内使用较为广泛的分类方法1.按手术方式分(1)传统性颈淋巴清扫术亦称经典式颈清扫术,指手术基本按Crile (1906年) 所提出原则进行,不保留胸锁乳突肌、颈内静脉和副神经,是目前采用最广泛的一种术式。

(2)功能性颈淋巴清扫术亦称保守性颈清扫术,保留颈内静脉、胸锁乳突肌和副神经,或仅切除颈内静脉而保留胸锁乳突肌和副神经。

优点是能较好地保留颈部和肩部的外形和功能。

2.按治疗目的分(1)治疗性颈淋巴清扫术已经细胞学或组织病理学证实颈淋巴结有癌转移,为治疗目的而施行的颈淋巴清扫术。

(2)选择性颈淋巴清扫术虽未发现转移淋巴结,但根据原发癌的部位及生物学行为,经验证明易发生颈淋巴结转移,为预防其转移或治疗已存在的微小转移灶而行的颈淋巴清扫术。

3. 根据手术范围分(1)部分颈淋巴清扫术①舌骨上区颈清扫术仅对病变局限,不能耐受大范围手术的体弱者采用,只能起到姑息作用,目前已很少应用。

②上半颈(肩胛舌骨上)颈清扫术多作为选择性颈清扫术术式,用于口腔颌面部癌瘤。

③内半颈(颈内静脉区)颈清扫术主要在喉癌根治性切除术中应用。

(2)单侧颈淋巴清扫术(3)双侧颈淋巴清扫术4.按是否合并原发灶切除分(1)单纯性颈淋巴清扫术不施行同期原发灶切除的颈清扫术,适用于经病理证实但临床上找不到原发灶,且病变局限,估计可以切除的颈部转移瘤;或原发灶控制后出现的颈淋巴结转移癌。

(2)联合颈淋巴清扫术需行包括原发灶在内的颈清扫术。

(二)美国头颈外科及肿瘤外科采用的分类方法1.全颈颈淋巴清扫术指切除第一至第五组颈淋巴结的所有颈清扫术式,包括:(1)传统的根治性颈清扫术(2)扩大根治性颈清扫术,切除五区淋巴结之外的淋巴结或牺牲其他结构,如颅神经、肌肉、皮肤等(3)I型改良根治性颈清扫术,该术式选择性地保留副神经(4)Ⅱ型改良根治性颈清扫术,该术式保留副神经及胸锁乳突肌(5)Ⅲ型改良根治性颈清扫术,该术式保留副神经、胸锁乳突肌及颈内静脉2.部分颈淋巴清扫术也有多个术式,选择性地切除颈部N0但可能存在微转移灶风险的某几区淋巴结,包括:(1)肩胛舌骨上颈清扫术,用于原发口腔癌,切除第一、二、三区淋巴结(2)颈内静脉区颈清扫术,用于下咽和喉癌,切除二、三、区组淋巴结(3)中心区颈清扫术,用于甲状腺癌,切除邻近甲状腺的颈中部和气管食管沟淋巴结(4)后外侧颈清扫术,用于头皮后部的鳞癌和黑色素瘤,切除枕三角、颈后三角、第二、三、区组淋巴结(三)国内推荐的分类方法1. 按手术性质分为:(1)治疗性颈淋巴清扫术适用于临床N1~N3病例(2)选择性颈淋巴清扫术适用于临床N0病例2. 按手术方式分为:(1)肩胛舌骨上颈淋巴清扫术(2)后外侧颈清扫术(3)外侧颈淋巴清扫术(4)前间隙颈淋巴清扫术(5)根治性颈淋巴清扫术(6)根治性功能性颈淋巴清扫术(7)扩大根治性颈淋巴清扫术颈淋巴结分区———(分区和分类):颈部淋巴结位置,手术切除范围包括副神经、颈内静脉和胸锁乳突肌在内的颈部Ⅰ区至V区的所有颈淋巴结。

手术讲解模板:颈淋巴结清扫术

手术讲解模板:颈淋巴结清扫术

手术资料:颈淋巴结清扫术
手术步骤:
达斜方肌前缘后,以钝角转向下,经斜方肌前缘向下,至锁骨上2cm处, 再以钝角向下,跨越锁骨中、前1/3达胸骨切迹下2~3cm中线处。上述两 种切口的优点是:皮瓣没有交角,血运好,易愈合,缝合口避开颈部大血 管处。 其他可根据清除术的范围酌情设切口的皮瓣(图1.1.5.1-2E、F)。
手术资料:颈淋巴结清扫术
适应证: 喉外癌多数为鳞状上皮癌,对原发灶可行 放射治疗,面颈淋巴组织需行手术切除。
手术资料:颈淋巴结清扫术
适应证:
原发灶不明的颈部转移癌,肿块直径< 5cm,界限比较清楚,与周围组织无明显 粘连的肿块,癌细胞的分化较高者可手术 切除。
手术资料:颈淋巴结清扫术
手术禁忌: 1.颈部、面,口腔和喉外癌(咽下部癌) 的癌肿已属晚期。
手术资料:颈淋巴结清扫术
手术禁忌:
7.颈部转移癌而未能发现其原发灶的病人, 如有转移淋巴结侵及副神经和近颅底处, 颈部病变直径超过5cm,与颈深部组织有 粘连者均不宜施行颈淋巴结清除术。
手术资料:颈淋巴结清扫术
术前准备:
进行全身各系统的体检,做术中输血的准 备。术前2周即开始禁烟,对呼吸道的感 染灶应加强控制,避免术后发生呼吸道炎 症,甚至阻塞所致的严重并发症。
手术资料:颈淋巴结清扫术
概述: 除这一范围内的全部淋巴结、淋巴管、筋 膜、脂肪组织,蜂窝组织,舌下神经降支、 颈浅神经分支等。
手术资料:颈淋巴结清扫术
概述:
甲状腺癌,咽喉癌有气管周围淋巴结转移, 应清扫气管食管沟。因甲状腺癌颈淋巴结 转移多不累及颌下及颏下三角部位,所以 一般不清除颌下及颏下的三角。
手术资料:颈淋巴结清扫术
手术步骤:
腮腺癌切口,上支于耳垂下方向前、后延伸,后至乳突上,前至外耳道上 缘或Y形,此切口向前至下颌缘,向后至乳突下(图1.1.5.1-2A)。对其他 可酌情选择的切口,有颈部平行切口(图1.1.5.1-2B),适用于颈部行放 射治疗后,皮肤血运较差的病人。以减少

颈淋巴清扫术

颈淋巴清扫术

7)切断胸锁乳突肌乳突端:在乳突下缘,由 后向前切断肌肉,切断腮腺下极,暴露二 腹肌后腹。
8)切断颈内静脉远端:于二腹肌水平将颈内 静脉远端分离、切断、双重结扎,切断前 注意保护舌下神经。切断副神经近端。
颈淋巴清扫术
一、概述
1880年Koch首先用Y形切口解决了口腔癌 颈部淋巴结转移的手术治疗
1906年Crile总结了前人之经验规定了根治 性颈淋巴清扫术(RND)的标准
1966年Bocca首先系统地提出功能性根治 性颈清扫的概念
我国颈淋巴结清扫术的开展主要源于金显 宅和李月云两位教授40年代后期和50年代 处起开展此类手术
缘之前
Ⅴa 颅底至环状软骨下缘之间的淋巴结
Ⅴb 环状软骨下缘至锁骨水平之间的淋巴结
levelⅥ 脏器淋巴结,位于舌骨体下缘至胸骨上端水平、两侧颈动脉之间
level Ⅶ 上纵隔淋巴结,位于胸骨上端至无名静脉水平、左右颈总动脉之间
锁骨上 位于锁骨水平或锁骨以下、颈总动脉外侧的淋巴结
咽后 颅底2cm范围内的淋巴结,位于颈内动脉的内缘
Ⅰa
颏下淋巴结,位于二腹肌前腹内侧缘之间
Ⅰb
颌下淋巴结,位于Ⅰa后外侧、颌下腺后缘之前
levelⅡ 上颈淋巴结,位于颅底至舌骨体下缘之间、下颌下腺后缘之后、胸锁乳突肌
后缘之前
Ⅱa 围绕颈内静脉的淋巴结(位于颈内静脉之后的淋巴结与颈内静脉无法分开)
Ⅱb 位于颈内静脉之后的,并有脂肪间隙与颈内静脉分隔的淋巴结
2)解离颈后三角区:沿斜方肌前缘于头夹肌, 提肩胛肌,斜方肌表面自外向内清除软组 织直至颈IV、III神经根。
3)切断胸锁乳突肌锁骨端,沿锁骨上缘,边 切边止血,徐徐将其切除(不宜成束钳夹 切断,以免损伤深部大血管),将肌肉下 脂肪组织稍分离即暴露颈内静脉。

颈部淋巴结分区

颈部淋巴结分区

02
掌握颈部淋巴结分区的检查方法
03
注意颈部淋巴结分区的异常表现
04
结合临床症状和检查结果进行诊断和治疗
谢谢
01
04
颈部淋巴结分区有助于 评估治疗效果,指导后 续治疗
03
颈部淋巴结分区有助于 监测肿瘤复发,及时调 整治疗方案
02
颈部淋巴结分区有助于 评估肿瘤分期,制定治 疗策略
颈部淋巴结分区有助于 明确病变范围,指导手 术方案
颈部淋巴结分区在预后评估中的应用
颈部淋巴结分 区有助于明确 肿瘤的扩散范 围和程度
下淋巴结区
颈深淋巴结分区: 包括颈深上、中、
下淋巴结区
颈部淋巴结分区的临床应用
01 颈部淋巴结活检:用于诊断和 鉴别诊断颈部淋巴结病变
02 颈部淋巴结清扫术:用于治疗 颈部淋巴结转移性肿瘤
03 颈部淋巴结放疗:用于治疗颈 部淋巴结转移性肿瘤
04 颈部淋巴结化疗:用于治疗颈 部淋巴结转移性肿瘤
颈部淋巴结分区 的详细内容
颈部淋巴结分区 的临床意义
3
颈部淋巴结分区在诊断中的应用
STEP1
STEP2
STEP3
STEP4
颈部淋巴结分 区有助于明确 病变的部位和 范围
颈部淋巴结分 区有助于判断 病变的性质和 程度
颈部淋巴结分 区有助于制定 治疗方案和评 估预后
颈部淋巴结分 区有助于监测 治疗效果和评 估复发风险
颈部淋巴结分区在治疗中的应用
2
颈部淋巴结分区的详细内容
颈部淋巴结分区:颈部淋巴结 可以分为多个分区,包括颈前、
颈侧、颈后、颈深等。
颈前淋巴结:位于颈部前部, 包括颌下、颏下、颈前等分区。
颈侧淋巴结:位于颈部两侧, 包括颈外侧、颈内侧等分区。

颈淋巴结分区及清扫术式分类课件

颈淋巴结分区及清扫术式分类课件

并发症处理
手术后并发症的处理 也会影响手术效果, 及时有效的处理可以 降低并发症对手术效 果的影响。
颈淋巴结清扫术式的未来展
05

颈淋巴结清扫术式的发展趋势
精准化
随着医学影像技术和手术导航系 统的进步,颈淋巴结清扫术将更 加精准,减少对周围组织的损伤

个体化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肿瘤分期, 颈淋巴结清扫术将更加个体化,以 最大程度地提高治疗效果和减少并 发症。
预防术后感染。
03 出血预防
术中仔细止血,避免术后
出血。
02 神经损伤预防
熟悉颈部解剖结构,避免
损伤神经。
04 功能恢复指导
术后指导患者进行功能锻
炼,促进颈部功能恢复。
颈淋巴结清扫术式的效果评
04

颈淋巴结清扫术式的效果指标
生存率
评估手术后患者的生存情 况,包括无病生存率和总 生存率。
复发率
评估手术后肿瘤复发的概 率,包括局部复发率和远 处转移率。
并发症发生率
评估手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情况,如感染、出血、神 经损伤等。
患者生活质量
评估手术后对患者生活质 量的影响,包括疼痛程度 、活动能力等。
颈淋巴结清扫术式的效果评估方法
临床评估
通过观察患者的症状、体 征和影像学检查结果,评 估手术效果。
分子生物学评估
通过检测肿瘤细胞的分子 生物学特征,评估手术对 肿瘤细胞的影响。
颈淋巴结清扫术适用 于恶性肿瘤的淋巴结 转移,需严格掌握手
术适应症。
保护重要结构
在清扫过程中,需注 意保护颈部的重要结 构,如血管、神经等

规范操作
遵循规范的操作流程 ,避免损伤周围组织

手术讲解模板:功能性颈部淋巴结清扫术

手术讲解模板:功能性颈部淋巴结清扫术

手术资料:功能性颈部淋巴结清扫术
概述:
体分析、研究来确定淋巴清扫术的范围。 其命名则根据淋巴清扫的范围,局限于颌 下区、舌骨以上区域者称舌骨上区淋巴清 扫术;手术局限于肩胛舌骨肌以上范围者 称肩胛舌骨上淋巴清扫术;而清除全颈淋 巴结者则称全颈淋巴清扫术。 全颈淋巴清扫手术仅限于一侧者,称一侧 颈淋巴清扫术;而双侧手术者称双侧颈淋
手术资料:功能性颈部淋巴结清扫术
概述:
遗症,提高病人的生存质量,1967年Bocca提出了保留副神经、颈内静脉 和胸锁乳突肌的术式,逐渐被多数学者所公认,由于此术式避免了术后的 一些功能上的障碍,故被定名为功能性颈淋巴清扫术(1975)。本节仅论 述该术式的特点和要点(图10.4.3.8.4-1)。
手术资料:功能性颈部淋巴结清扫术
概述: 所进行的淋巴清扫术,称为治疗性颈淋巴 清扫术
手术资料:功能性颈部淋巴结清扫术
概述: 颈部的解剖层次(图10.4.3.8.4-0-1~ 10.4.3.8.4-0-5)。
手术资料:功能性颈部淋巴结清扫术
概述:
手术资料:功能性颈部淋巴结清扫术
概述:
手术资料:功能性颈部淋巴结清扫术
概述:
原发于头颈部和口腔颌面部的恶性肿瘤, 其转移途径多经淋巴系统,首先表现为颈 部淋巴结的转移,此种颈淋巴结转移灶对 放射线和化学药物均不敏感,治疗效果往 往不够理想。颈淋巴清扫术是根治头颈部 和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的一种不可缺少的、 有效的方法。在临床上常根据病人全身和 局部情况以及有无转移灶等具
手术资料:功能性颈部淋巴结清扫术
适应证: 功能性颈淋巴结清扫术适用于:
手术资料:功能性颈部淋巴结清扫术
适应证:
1.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原发灶已被控制或 能够彻底切除,颈部淋巴结检查未触及或 已轻度肿大但可活动,怀疑为转移,但无 远处转移者,即颈部淋巴结局部为N0、N1 的病例。

颈部淋巴结分区示意图

颈部淋巴结分区示意图

颈部淋巴结分区示意图 Last updated on the afternoon of January 3, 2021Ⅰ区(Level Ⅰ):包括颏下及下颌下区的淋巴结群,又分为A (颏下)和B(下颌下)两区。

Ⅱ区(Level Ⅱ):前界为茎突舌骨肌,后界为胸锁乳突肌后缘上1/3,上界颅底,下界平舌骨下缘。

主要包括颈深淋巴结群上组。

以在该区中前上行向后下的副神经为界分为前下的A区和后上的B 区。

Ⅲ区(Level Ⅲ):前界为胸骨舌骨肌外缘,后界为胸锁乳突肌后缘中1/3,下界为肩胛舌骨肌与颈内静脉交叉平面(环状软骨下缘水平),上接Ⅱ区,下接Ⅳ区。

主要包括肩胛舌骨肌上腹以上的颈深淋巴结群中组。

Ⅳ区(Level Ⅳ):为Ⅲ区向下的延续,下界为锁骨上缘,后界胸锁乳突肌后缘下1/3段。

主要包括颈深淋巴结群下组。

Ⅴ区(Level Ⅴ):即颈后三角区及锁骨上区。

前界邻接Ⅱ、Ⅲ、Ⅳ区后界,后界为斜方肌前缘。

以环状软骨下缘平面(即Ⅲ、Ⅳ区分界)分为上方的A区(颈后三角区)和下方的B区(锁骨上区)。

包括颈深淋巴结副神经链和锁骨上淋巴结群。

Ⅵ区(Level Ⅵ):带状肌覆盖区域,上界为舌骨下缘,下界为胸骨上缘,两侧颈总动脉为两边界,包括内脏旁淋巴结群。

VII区(Level VII):为胸骨上缘至主动脉弓上缘的上纵隔区。

Ⅰ区:包括颏下区及颌下区淋巴结。

ⅠA:颏下区,无临床重要性。

ⅠB:颌下区,为口腔肿瘤转移所在。

Ⅱ区:颈内静脉淋巴结上区,即二腹肌下,相当于颅底至舌骨水平,前界为胸骨舌骨肌侧缘,后界为胸锁乳突肌后缘。

ⅡA:颈内静脉淋巴结,为头颈肿瘤主要淋巴引流集中区域,是第1站前哨淋巴结。

ⅡB:位置在后上,被胸锁乳突肌覆盖,这部分淋巴结常常是鼻咽癌的转移处。

外科颈清扫术后复发也常在此处。

Ⅲ区:颈内静脉淋巴结中区。

从舌骨水平至肩胛舌骨肌与颈内静脉交叉处,前后界与Ⅱ区同。

Ⅳ区:颈内静脉淋巴结下区。

从肩胛舌骨肌到锁骨上,前后界与Ⅱ区同。

颈部淋巴结分区示意图

颈部淋巴结分区示意图

Ⅰ区(Level Ⅰ):包括颏下及下颌下区的淋巴结群,又分为A(颏下)和B(下颌下)两区。

Ⅱ区(Level Ⅱ):前界为茎突舌骨肌,后界为胸锁乳突肌后缘上1/3,上界颅底,下界平舌骨下缘。

主要包括颈深淋巴结群上组。

以在该区中前上行向后下的副神经为界分为前下的A区和后上的B区。

Ⅲ区(Level Ⅲ):前界为胸骨舌骨肌外缘,后界为胸锁乳突肌后缘中1/3,下界为肩胛舌骨肌与颈内静脉交叉平面(环状软骨下缘水平),上接Ⅱ区,下接Ⅳ区。

主要包括肩胛舌骨肌上腹以上的颈深淋巴结群中组。

Ⅳ区(Level Ⅳ):为Ⅲ区向下的延续,下界为锁骨上缘,后界胸锁乳突肌后缘下1/3段。

主要包括颈深淋巴结群下组。

Ⅴ区(Level Ⅴ):即颈后三角区及锁骨上区。

前界邻接Ⅱ、Ⅲ、Ⅳ区后界,后界为斜方肌前缘。

以环状软骨下缘平面(即Ⅲ、Ⅳ区分界)分为上方的A区(颈后三角区)和下方的B区(锁骨上区)。

包括颈深淋巴结副神经链和锁骨上淋巴结群。

Ⅵ区(Level Ⅵ):带状肌覆盖区域,上界为舌骨下缘,下界为胸骨上缘,两侧颈总动脉为两边界,包括内脏旁淋巴结群。

VII区(Level VII):为胸骨上缘至主动脉弓上缘的上纵隔区。

Ⅰ区:包括颏下区及颌下区淋巴结。

ⅠA:颏下区,无临床重要性。

ⅠB:颌下区,为口腔肿瘤转移所在。

Ⅱ区:颈内静脉淋巴结上区,即二腹肌下,相当于颅底至舌骨水平,前界为胸骨舌骨肌侧缘,后界为胸锁乳突肌后缘。

ⅡA:颈内静脉淋巴结,为头颈肿瘤主要淋巴引流集中区域,是第1站前哨淋巴结。

ⅡB:位置在后上,被胸锁乳突肌覆盖,这部分淋巴结常常是鼻咽癌的转移处。

外科颈清扫术后复发也常在此处。

Ⅲ区:颈内静脉淋巴结中区。

从舌骨水平至肩胛舌骨肌与颈内静脉交叉处,前后界与Ⅱ区同。

Ⅳ区:颈内静脉淋巴结下区。

从肩胛舌骨肌到锁骨上,前后界与Ⅱ区同。

Ⅴ区:包括枕后三角区淋巴结(或称副神经淋巴链)及锁骨上淋巴结。

前界为胸锁乳突肌后缘,后界为斜方肌前缘,下界为锁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颈深淋巴结---椎前筋膜表面,斜方肌前缘,引流 方向多有规律。
2. 颈淋巴结分区 • 无统一标准,多种分区方案 • 对颈部淋巴结分布、引流方向进行系统研 究者较少。
• 临床上不存在淋巴结分区这一概念。
TNM采纳并总结为12个组群
1. 颏下淋巴结 2. 下颌下淋巴结 3. 颈内静脉上组淋巴结 4.颈内静脉中组淋巴结 5.颈内静脉下组淋巴结 6.颈后淋巴结 7. 骨上淋巴结 8. 喉前、气管旁淋巴结 9. 咽后淋巴结 10. 腮腺区淋巴结 11. 颊部淋巴结 12. 耳后、枕部淋巴结
华西医院甲乳外科 龚日祥

一、颈淋巴结分区
1. 临床解剖
浅筋膜 颈阔肌 浅层---包裹肌肉 深筋膜
中层---包绕脏器、大血管等
椎前筋膜---颈椎、椎前肌、膈神经等
△颈部淋巴结均位于颈深筋膜第一层与第三层之间。
颈浅淋巴结---位于颈深筋膜浅面,颈外静脉上份, 颈前静脉周围。
50年代, 李月云、金显宅教授回国,分别 在上海、天津开展颈清扫术 1963年,Suarez首先报道功能性颈清扫,提 出最大限度地保留功能而不影响预后。 “The extent of cervical lymph node dissection had to be dirrected radically against the carcinoma, but not against the neck"
(真正先驱者 Bocca,西班牙,早5年)
1901年,Solis-cohen,阐述了喉癌颈淋巴结清扫的重要性,提出颈部 淋巴结转移是影响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1906年,Crile报道132例颈淋巴结清扫(Neck dissection ND) 1926年,Bartlett and Callander 保留副神经、颈内静脉,胸锁乳突肌 1933年,Blair and Brown RND (Radical) neck dissection 1945年, Dargent 第一位报道双侧颈清扫,要求至少保留一侧颈内静脉。
Level Ⅱ 副神经 Ⅱa Ⅱb ---鼻咽癌多见 Ⅴa---鼻咽癌、口腔癌 Ⅴb---甲状腺癌
Level Ⅴ
肩胛舌骨肌
目前临床上常用的分区法
• 美国癌症协会(American Joint Committee on Cancer, AJCC) 1997年提出的方法
• Ⅰ---V区
• • •
Ⅵ---中央区 Ⅶ---胸骨后区 锁骨上区
3.名词澄清
预防性颈清扫术(Prophylactic neck dissection): 50~60年代,针对No患者,但因 肿瘤临床只是治疗,而非预防,对于隐匿 性淋巴结转移用“预防性”不妥。
被选择性颈清扫(Elective neck dissection) 所取代
选择性(或区域性)颈清扫术(Elective neck dissection) 被择区性颈清扫术(Selective neck dissection) 所取代
1981年,shah等建议以Level为基础将颈 淋巴结分为5个区域,至1990年形成。 Level Ⅰ 颏下及颌下淋巴结 Level Ⅱ 颈内静脉上1/3 Level Ⅲ 颈内静脉中1/3 Level Ⅳ 颈内静脉下1/3 Level Ⅴ 颈后三角淋巴结
1991年,Robbins 分区 6个Levels

70年代,Lindbery and Skolnik 提出 selective neck dissection

90年代, Porter提出保留颈丛的颈清扫
2.颈淋巴结清扫术式分类
• 根治性颈淋巴结清扫术 (Radical neck dissection) • 扩大根治性颈淋巴结清扫术 (Extended radical neck dissection) • 改良根治性颈淋巴结清扫术 (Modified radical neck dissection) • 择区性颈淋巴结清扫术 (Selective radical neck dissection)

美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协会(AAO--HNS)1998年重新修正的分法,即改良的 Robbins 分区法 Ⅰ~Ⅵ区
颈淋巴结分区趋势
• 分科专业化:外科学分区、影像学分区等
• 互相协作改进 • 贴近临床需要
二、颈淋巴结清扫术式分类
历史
1847年,Warren 首次报道一例颈部肿瘤切除 1887年,Langenbeck 报道2例颈淋巴结清扫术 死亡 (术 中切除颈总动脉,颈内静脉 ) 1888年,Jawdynski (波兰)报道4例 1956年,Crile首创,至今已104年
根治性颈清扫术(Radical neck dissection)
肿瘤外科手术均属“根治性”,所有手术 名词前均可加用,现常用Comprehensive neck dissection 或Neck dissection 来代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